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3:4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课堂教学已由原来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而现代教学模式则要求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迅速推广,教育教学改革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使之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的集成,并可直接输出的技术,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而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同时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而不是以前提到过多媒体组合教学,以前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将几科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软件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并在教学中频频使用。

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现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同时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够的,需要有图和实物来进行说明。

因此,教师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而画图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但要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教师也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板书。但在课堂小结时,却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另外,对一些立体结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而这种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是不断变化的,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相脱节,而且可供选用的模型有限,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具,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另外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且造型单一,在教室中演示时,只有部分学生能观察清楚。讲解时可选造型有限;对于大型的零件与装配体,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不可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剖切使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但是利用了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木制教具与课堂教学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在autocad、3dma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最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论-文-网

再例如《机械基础》当中,对一些运动机构的讲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平面图上学生很难观察到机构运动的特点,但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从动的角度来反映出来,将动态和静态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此时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将运动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每一步的运动,一步步地演示出来,这样有 了直观性,起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如图我们可看一下齿轮机构:这个图充分反映出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那么同学们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很明确的知道了,以后在机器中遇到这样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形式就是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动画效果来更为明确的进行说明。

上面是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则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了重大帮助。它进一步反映出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在职业学校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现在的实习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仿真技术就发挥了作用。数控切削仿真系统,模拟了数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艺和程序,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含盖进去了。那么同学们在使用这个仿真系统时,就能够感觉像是在数控切削机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据所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操作并模拟,演示出来加工后的成品的样子来。同时如果同学们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误操作,那么仿真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障碍,将学生从而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为学生再进一点实际操作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际相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又例如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对于孔、轴的最大间隙、最小间隙、配合公差的计算,用屏幕显示具体计算过程及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来源:文秘站 )。如果只用计算机来“代劳”教师的板书,教师编制的课件实际上是“黑板翻版”型课件,固然可省下原来的板书时间而使教学节奏加快,但学生看不到教师作图解题的示范,难以理解与消化教师讲题的过程,不得不囫囵吞枣,尤其是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不少好处。它有助于能力培养: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

篇2

在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之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应是相当谨慎的,因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也可能会起到严重的反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多媒体的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教学带来反效果。在声乐的教学之中,老师们为了将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就会运用多媒体来为同学们进行指导,让同学们去“照葫芦画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学到的只是声乐的表面,并不能学到更加有用的东西。还有的老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就会将学生们的演唱录下来,通过声波的形式去展示给同学们,通过对比不同声音的不同波形,让学生们从声波的形态中去学到正确的演唱方法。大家应当都了解,声乐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艺术,是通过科学的发声将歌曲的情感思想用表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只有通过老师们自身充满情感与思想的演唱,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只是通过多媒体对学生们的声波进行分析与改正,是并不能够给同学们带来情感与思想上的教导效果的,只能是让学生们毫无生机的去演唱所谓的正确曲调。还有,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老师们会为音乐配上图片甚至影片来配合单调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但是音乐所配的图片与影片却会“反客为主”,同学们的注意力就都会放在图片与视频之上,对音乐的赏析到成为了次要的,从而就导致了教学的失败。其实,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去避免的,下面我们就这些在音乐教学之中的错误,来进行改正与完善,去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了解到了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的一些不合理运用后,我们就来对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的运用来进行修正和改善,并提出良好的意见。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声乐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去依赖多媒体并不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声乐的教学之中,老师们应当为同学们进行带有情感的演唱,并为同学们带来富有思想及情调的讲解,这样才会给学生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学生们也就能更好表达自身的情感及思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好的去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多媒体所不能够替代的。在另一方面,声乐也是一门极为抽象的音乐艺术,故而声乐的教导是一项艰巨而又长久的任务,只有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的去努力才能够有所成果。在声乐的教学课堂之上,老师们还要去引导学生们,去对学生们的发声、咬字、吐字以及姿势等进行纠正与指导,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有极大的耐心去引导学生们,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逐步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多媒体着实显得有些多余,这是一个同学们对音乐作品情感与内涵的一个赏析与体验的过程,也是使学生们让自身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相互体悟的一个过程。要想让同学们得到更为深入的感悟,就必须要同学们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去进行体悟,并展开自身的思维与想象力,去获得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运用到音乐之后,在同学们经过音乐的熏陶与思维的飞跃,在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就能够让同学们的情感与体悟得到升华,让同学们在音乐的赏析之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东西。

三、体现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的实用性

多媒体在音乐的教学之中还有很多的良好运用,一些老师们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制作好学生们所要去训练的内容,这样在课上对学生们进行训练的时候,就能够运用多媒体来对学生们进行训练,从而避免了老师们不断进行伴奏的辛劳,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都得到一样良好的辅导。

四、结语

篇3

论文关键词:英语多媒体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按照教学要求通过屏幕显示,并通过使用者和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能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生动的展示,能将抽象的观念和事物具体化,也能将课节知识系统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将教训内容多维化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讲解者。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件的制作者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无论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看,利用多媒体上课。确实起到了优化课堂、整合资源、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信息的过量载入、课件的华而不实等等,下面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很多英语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成了一节课的主体。教师按照课件被动的“放”。学生按照课件被动的“看”,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这类多媒体课尽管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理念、方法仍然是陈旧的,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只不过是变成了更为先进的“电灌”。知识点往课件上一罗列,然后一张一张幻灯片往下放,成了惯用的模式,从教学过程中根本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穿着新鞋走老路”。

(二)照搬下载课件,缺少“同化”

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上可供使用的英语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就出现了课堂教学对这些课件的依赖,有些甚至原封不动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上。这种“拿来主义”,不仅忽略了对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分析,也缺少教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同化”,整节课显得生硬、死板,有些甚至会出一些类似于讲授者都不理解课件制作者意图这样的“硬伤”。

(三)盲目追求信息量,忽视学生认知负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实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元素结合起来,利用听觉和视觉使学生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纯正发音的语言环境。也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导致部分教师扩大化了多媒体承载的信息,盲目的追求信息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使学生不停地在听与记的过程中来回奔波,甚至顾此失彼,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量过多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增加的一些无义信息,比如点击鼠标的声音、只起点缀效果的动画图片等等这些信息与授课无关,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起到了反作用。

(四)方法手段单一,缺少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仍然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活动。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要操作多媒体设施,只能坐在操作台后面授课,这样就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也不方便使用表情和手势来表达思想,降低了讲课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就很少使用粉笔来写板书。一节课堂中的教与学并不仅限于知识点,好的板书也可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所以很多利用多媒体上课的通病就是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课堂生硬呆板。

(五)过度使用多媒体,影响学生健康

由于多媒体能多维的呈现教学内容,所以很多教师非常乐于使用多媒体,这样就导致学生整天眼睛都是盯在多媒体的屏幕上的。教室里窗帘是拉上的.通风很不好,结果是学生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二、具体对策及分析

(一)更新理念。明确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重点转变到“教学生学”上。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最终是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再具体一点就是要落在教学过程的主要承载体——教学手段和多媒体上。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课件的设计也应该符合这个理念。

(二)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下载的课件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口语好的教师可以不用课件里的语音,板书好的教师可以减少课件里的呈现改为黑板手写。更主要的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别人课件里呈现出来的思路和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就像每个工匠一定有适合自己的顺手工具一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也一样,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三)依据认知规律、科学设计课件

斯威勒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所谓认知负荷,是指加工特定数量的信息所需要的心理能量水平。随着所要加工信息数量的增加,认知负荷也会相应的提高。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等内在特征(内在认知负荷)或材料的外在呈现方式(外在认知负荷)。前者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难以人为改变;而对于后者,则可通过重组信息进行改变,合理设计信息呈现的方式会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所以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消除过量的信息输人,删除幻灯片上那些用于解说的文字而仅保留要点。其实,powerpoint的本意就是呈现简明而有力的要点,而~word文档的ppt版。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篇4

许多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面临实验安全问题,同时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学实验常常使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刺激性的气体和液体等化学实验药品。这些药品大都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剧毒性等特征,对人体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都有较大。每次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造成的危险与污染情况就更加复杂。例如“氯气、氯酸钾的制备”实验中,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且具有剧毒性,在空气中混有氯气的含量超过0.001mg/L,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产生的尾气和废液影响周围的环境。在化学实验过程对于这些含有砷化物、氰化物、汞及其化合物、高氯酸盐、过硫酸盐、白磷、一氧化碳、氯气、液溴等危险实验药品的实验,必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设,并合理处置产生的废液,减少污染环境的影响,这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多媒体技术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使难以想象、理解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过程用图像或动画直接显示出来,在课堂上接触到接近真实的化学实验过程。

2.1辅助实验预习在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化学反应机理较复杂或者操作步骤较为繁杂的实验项目,学生仅仅通过实验教材上的文字描述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复杂实验操作过程。这种实验预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所涉及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印象模糊,影响对实验过程的预测和判断,容易造成在课堂操作过程估计不足,导致手忙脚乱,不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速度。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来把抽象的、复杂的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仿真实验软件,通过互联网络将仿真实验软件上传到网上进行网络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重复观看多媒体软件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减少课堂实验出错导致重复实验的次数,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2减少实验时间,信息量丰富无机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结晶、重结晶、过滤、加热、干燥、焙烧、水热处理等实验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在传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占用较多的实验学时数,不利于其他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然而,多媒体技术被用来辅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通过多媒体软件将实验反应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加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对于一些耗时长的实验过程,通过加快演示速度,将原来需要几小时以上的时间压缩在短短的几分钟,同时借助于视频动画形象逼真地展现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与理解。还可以将类似的实验过程快速地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和比较这些化学实验过程,更加深刻的掌握这些实验操作技巧。因此,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加快实验教学进度,逼真地展示实验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化学实验过程。

2.3绿色无污染,安全性高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随时演示实验反应过程和操作过程,可以重复多次再现实验过程的重难点,减少实验次数,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避免多次操作带来时间、经费上的浪费以及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严重污染和不安全因素的化学实验,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实验操作,这些实验软件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在不同的界面上展示实验的基础原理、基本装置、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演练,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实验操作,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然而,自始至终没有实验药品对环境的污染,也没有实验安全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使得实验废物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

3辅助实验存在的问题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而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只处于从属地位,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起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所以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完全代替其它教学方式。多媒体模拟实验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实验,一些感觉,特别是嗅觉、味觉、触觉等,学生是无法凭空体验的,也不能形成对整个化学实验正确的知觉印象,长期以这种模拟实验取代在实验室内的基本操作训练,势必造成学生缺少对化学实验的感知。另外,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是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目的之一,药品的取用配制、仪器的洗涤干燥、装置的组装、反应过程的操作等都有很具体的、很严格的规范,必须通过实际实验操作训练才能掌握。因此,多媒体技术不能替代常规的化学实验操作训练,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形成准确的知觉印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

4结论

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的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目前学校电化教育辅助教学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教学模式。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媒体模拟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

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

篇6

关键词:美古诗电教多媒体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利之举。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因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主要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才能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事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不难发现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庐山的山、水及由景产生的联想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这意境是多么美啊!教学时诗画对照,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在教学《所见》、《绝句》、《小池》等古诗时,鼓励学生为其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不仅调节了教学气氛,加深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清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时,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久久不肯离去,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

又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再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遥想江南的名山秀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先提问:“绿”字是什么意思?诗人用“绿”字有何精妙之处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美景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彩。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录像,让学生形象感知古诗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们从录像中瀑布的壮丽景象和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作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再现的是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的景象,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四、启发想象,训练表达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的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篇7

中职电工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如果缺乏必要的具体形象的演示,真正掌握和理解是较为困难的。而传统的演示实验不仅知识容量小,且难以照顾到班级各个角落的学生,容易让学生失去观察和实验的兴趣和信心。但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原本难以观察清楚的实验过程予以动态、反复的呈现,则其教学效果显然不一样,能有效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难点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冷却管焊接”这一教学点时,对于这一颇具危险性的教学重点,按以往的做法教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先做演示,然后具体到各个小组再做演示,以强调操作重点和安全性。然而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每一次的演示时间不可能太长,再加上现场人多,有些学生也无法从头到尾的观看仔细,所以常常有部分学生还是无法掌握本课的重点。但如果适当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演示性操作录制成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边看边讲解,重点处还可以进行回放,让学生做到深刻认识、牢固记忆每一个操作技能。可见,在中职电工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不仅让教师教得轻松,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知识内容更加直观,也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操作上的问题,学习起来更具针对性。

二、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完善实验教学

传统的中职电工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固定、死板,电路参数设置不尽合理,且开放性差,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而且,有些演示实验做起来更是比较麻烦,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动态地予以呈现,进而完善传统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完善电工基础教学的实验效果。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研究金属线圈中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规律。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是先由教师采取演示实验,即金属线圈中插入磁铁产生感应电流使外接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再让学生做实验,学生先做金属线圈插入和拔出磁铁,观察感应电流方向,然后调换磁铁极性重复插入和拔出金属线圈,观察感应电流方向这几个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总结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规律———楞次定律。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学生无法完成全部实验或不能正确判别出感应电流方向。为了提高本实验的目的和效果,笔者制作了楞次定律CAI课件,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模拟”演示电流和磁场变化的全过程,适时地放在投影仪上进行“模拟”实验,使静止变运动、使间断变连续,而且演示的速度可以任意控制,有效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可见,采取“模拟”演示的方法,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总结

篇8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是抽象的。但儿童的认知特点却是形象思维占主导。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呈现抽象的文字,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古诗具有意境美、音韵美、画面美等特点,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人教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处运用了古诗作为教学内容,如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需要一定的突破性思维。尽管作为识字教学的内容,但仍需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不仅融入多媒体技术,还启用了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形式,按照古诗内容配以不同的图画和背景音乐,教师在导学阶段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将全诗改编成一段小故事,再配以多媒体课件,则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集音乐、图画、故事为一体的立体式课堂氛围。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每幅画面在显示原诗句的基础上,着重显示大纲要求识记的文字。如《赠刘景文》中,要求学生掌握“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意将这几个字作特效处理,并在讲故事时,用到这几个字,同时加重读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所需认知的文字形成初步印象。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考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艺术效果,多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交互问答,体验识字乐趣

从儿童的认知心理来看,具有注意力易分散、缺乏持久性等特点,对于识字这样一门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来学习的技能,要长久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沉浸于教学氛围中,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在前一个教学环节中创设的故事情境,对吸引学生识字兴趣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一边听故事,一边认识了文字。但故事讲完,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随之减弱,这时还需要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互动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互动教学的方法较传统的问答、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进,增加了人机互动环节,这一点符合学生的游戏心态。仍以《赠刘景文》一课为例,在多媒体课件中可增加一个环节,将传统的课堂问题、填字等教学内容融入课件中,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大纲要求学生会写的四个字“首、刘、枝、记”,制作成连续的闯关型Flash小游戏,第一关学生完成拼音标注,只有答案正确才能触发机关进入下一环节;第二环节游戏可采用组词连线的方式,也就是传统的填字组词练习,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即进入下一环节,以此类推。教学活动本身的交互问答形式,虽然只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变形,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另外,小游戏本身的闯关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心理,使学生在游戏中实现重复记忆,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三、植入游戏,提升识字智趣

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识字回生问题。主要体现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尤其机械式记忆,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加之单纯地默诵,使得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求甚解”,认得却不会用的现象较多。而解决巩固记忆的办法还是默诵,学习如同陷入一个定势之中,识字效率必然不高。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用生动的形象来展现抽象的文字,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刺激,触动学生的情感,由机械记忆转变为情感记忆。当相似的情感被触及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学习经历,想起某个字,这样记忆才牢固。当然,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可在课后作业中应用。以课后作业为例,在《山行》这首诗中,呈现出了诸多自然风光。教师可利用Flash等多媒体技术制作拼图游戏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融入“山”“石”“枫林”“霜叶”等诗中所提到的景象,要求学生根据底图中注明的文字找到相应的图片。这是考查学生的认字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课堂所识的文字。这样的作业设计,摆脱了传统的默诵,既符合小学生的游戏情节,又使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字的认识,这一环节的应用从文字形象和应用两个方面巩固了记忆,学生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识字的智趣。

篇9

1.2.2合适的混响时间人们对音质的主观评价“清晰”、“平衡”、“丰满”、“有力度”、“柔和”等术语与混响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混响时间的长短对音质的影响很大,混响时间长,音质“空”,含糊不清;混响时间短,音质“干”,单调枯燥;只有合适的混响时间,音质才能丰满、有力度.多媒体教室以语言声为主,混响时间的设计应主要考虑语言声的要求,因此要根据教室的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见表1),才能实现较高语言清晰度[3].表1语言类房间最佳混响时间与房间容积表容积/m350~6060~8585~127127~170170~245245~339339~424混响时间/s0.20.3~0.350.35~0.40.4~0.450.45~0.50.5~0.550.55~0.6

1.2.3避免声缺陷声缺陷主要是声波经由内表面反射后分布而干扰正常听闻的现象.多媒体教室的声缺陷主要包括回声、颤动回声以及声染色等,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房间的吸声量不够;二是房间大多是矩形房间,六个面互相平行,容易产生“简并”现象,形成声染色.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要避免上述声缺陷.

&nbs本论文由整理提供p;1.2.4声场分布均匀理想的多媒体教室室内声场应该充分扩散,分布均匀,而且有足够的声压级.室内声音的充分扩散,可以保证各个座位上的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都应能听到响度相差不大的声音,也保证了室内空间各点的声压级相等,对多媒体教室而言,学生座位区的语言扩声声压级要达到70~75dB之间,音乐扩声声压级要达到80~85dB之间,背景音乐声压级要达到60~70dB之间,声场的不均匀度应控制在±4dB之内,使音质得以改善,声音变得柔和、具有亲近感和空间感.

1.2.5室内音质多媒体教室的声学设计其实就是室内音质的设计.而室内音质的最终评价是听众的主观感受,人们根据室内声学原理并借助经验,提出了混响时间、扩散程度、反射声、噪声级等若干与主观感受相对应的物理量或声学量.多媒体教室内的主要声信号为语音信号,对清晰度的要求很高.这主要取决于房间的混响时间、设备的功率等.

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声学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是通过旧教室改造而成的,没有进行相应的声学处理,即使新建的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进行声学处理,而且面积和容积的差别很大,大的面积达到几千平米,小的才40~50m2,层高从3m左右到10m,平面形状矩形的占大多数.因此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声学问题有:一是建筑声学方面,选址不当,外界干扰较强;房间设计不科学,造成回声、颤动回声、声染色;装修吸声材料使用不妥,造成背景噪声较大、混响时间偏长;配电影响音频传输,出现干扰.二是扩声系统方面,设备档次低,交流噪音高;音响系统位置分布不合理,造成声场不均匀,产生啸叫;音响系统设备参数调在最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佳的位置等.使学生上课听不清,影响教学质量[4].

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声学环境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的设计主要从建筑声学和电声学两个方面进行.建筑声学设计由于每个房间都有本身的声学特性,做好建筑声学环境的处理对以后获得良好声音效果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如果建筑声学环境处理不好则会出现混响过强、驻波、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声第3期李兆义: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分析及设计69音缺陷.

2.1.1控制噪声,提高教室的声信噪比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扩声系统进行教学时,往往扩声系统会影响隔壁班级的正常上课秩序,会出现啸叫声,室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噪音等问题困扰着广大的师生[5].

这就要求多媒体教室的噪声标准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规范要求,但是多媒体教室又有其特殊性,控制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远离噪声源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让多媒体教室使远离马路、市场、运动场等噪声源,即避开强环境噪声源.对多媒体教室干扰声场(外界传入室内的噪声声场)大小的计算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进行:Lp=Lp0-101g1τ-101gAF+6.式中Lp为室外噪声声压级,F为透声墙立面的面积,A=Sa-为室内总吸声量,τ为声能透射率,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噪声来源除了墙壁之外,更多的是从窗户、门等进入的,声能透射率可取平均值:τ=ΣFτiiiF,计算出的干扰声场的声压级应小于38dB.

(2)振动干扰预防如果上述办法有困难,可以实行被动式处理,即增加墙壁隔声量;安装消声窗;让多媒体教室置于教学大楼的顶层或同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靠近楼体边缘的位置;使用时间和出现噪声的高峰期错开;同时禁止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吵闹;学生椅子采用航空椅,布面为亚麻布,防止学生之间语言的相互干扰;选用设备的本地噪声要足够低等.

2.1.2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及三维结构,提高房间的声扩散性能多媒体教室房间尺寸及三维结构选择的目的是让房间的固有频率分布均匀,防止声染色及语言或音乐的失真.若房间为矩形,其长、宽、高分别为,Lx,Ly,Lz则房间的简正振动频率为[1]:fn=c2(nxLx)2+(nyLy)2+(nzLz)2.式中,nx,ny,nz是不同时为0的任意自然数,c为空气中的声速.由此式可以看出,随着nx,ny,nz取数的越多,简正方式的数也就越多,简正频率也有无穷多个,若房间的比例不当,会出现“简并”现象,将导致声场中某些频率的成分得以加强,出现声染色,音质将大大下降.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房间的长、宽、高的比例选择非常重要,最佳的房间形状是传统的长方形,长、宽、高的比例尽量避免1∶1、1∶2的简单比例关系,通常选取人们所谓的“聆听空间黄金比例”,即满足1.618∶1∶0.618或2∶32∶1,也可以选用其他比例方法,但三遍之比应取无理数,绝不可取整数倍.为保证较多的简正方式,既要考虑良好的房间尺寸比例,又要得到较大的房间容积.通常多媒体教室的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小容积应遵循:Vmin≥4λ3max.式中Vmin为房间最起码容积;λmax为下限频率对应的波长.由于现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的教室大多为矩形,一般都有平行墙面,为了避免产生驻波现象,应在平行墙面上布置扩散体,有利于声场均匀.如果室内有凹弧形墙面,一定要采用扩散体来发散声能,防止声聚焦.对于面积较大的多媒体教室,除了改善房间的结构(如可以采用矩形切角、扇形、正方形对角线配置以及多边形等)外,还可以在顶棚悬挂反射板(前次反射声相对直达声的延时时间如果大于50ms),这样既可以得到较多的侧向前次反射声,还可以加强听众区域的反射声功率[6].

2.1.3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使房间的混响时间达到最佳合理使用和布置各种吸声材料是获得理想混响、声扩散、消除声缺陷的重要条件.对于人耳来说,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20000Hz之间,一般人的讲话声主要能量分布在100~5000Hz之间,对于以传递语言信息为主的多媒体教室,声音评价主要为语言的清晰度兼顾丰满度,要想满足此条件,多媒体教室内的混响时间可定为T60=0.4~0.7s.混响时间的长短与房间容积、房间表面积、装修后的吸声系数等许多不定因素有关,在吸声材料的选用和布局上应对室内的混响时间进行综合估算,具体的计算公式采用著名的赛宾公式进行工程估算:T60=0.161VSα.式中V为室容积;S为声室的内界面总面积;α为声室内界面平均吸声系数,α=ΣSiαi/ΣSi,Si为各种不同材料的面积,αi为室内表面各种不同材料的吸声系数,通过查阅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便可知道,多媒体教室的吸声处理包括墙面、顶面和门窗等.要设计一个理想的混响时间,吸声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房间的容积和室内总表面积、教室内各种器材、设备(如:银幕、电视监视器、学生课桌、音箱、照明灯具、空调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美学观点.

因此在室内装饰装修上可采用木质龙骨吊顶,墙体做复合吸声结构,挂上柔软的布窗帘等方法,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吸音和反射的合适比例;避免房间内凹面或弧型面反射的形成,防止出现声聚焦问题,使局部声音过强而产生反馈出现啸叫现象;对容易产生共振的物体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出现声音共振现象[7].当然运用混响时间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与实际情况相比都会出现偏差,因此,要想让多媒体教室的混响时间达到最佳,必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经过反复设计、评价、修改,才能达到理想的声环境.电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为多媒体教室音质的改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如果没有合理的整体设计和正确连接,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听音效果.

2.2.1多媒体教室的扩声系统设计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设计时要根据财力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财力许可,设备的选型应采用专业品牌,系统性能要基本一致,避免设备档次配置不齐,有的偏高,有的偏底.多媒体教室的扩声系统主要由传声器、功率放大器、调音台、扬声器四大块组成.

(1)传声器:传声器是多媒体教室实现声音输入到语音处理系统的设备,它的质量优劣、选用的合适与否、使用的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把语音清晰的传递给学习者.常见的有动圈式和电容式两大系列.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中一般选用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频响平直、瞬态响应好、音质柔和方向性强的电容式传声器,使声音能够清晰、亮丽、细腻的重现,但由于电容式传声器具有灵敏度高和耐声压性小的特性,在摆放位置上要注意和音箱和其它音源的位置关系,以及根据音源大小、传声器和音源的距离,消除噪音,得到纯净的语音信号.

(2)调音台:调音台实际上是一个音频信号混合控制台,它可以对多路不同阻抗、不同电平的输入声源信号进行放大及处理,按照不同的音量对信号进行混合、重新分配或编组,产生一路或多路输出.因此,调音台的主要作用是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音色修饰、抑制噪声、控制音量和信号混合.对多媒体教室的音源而言,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声和CD、DVD、VCD等高电平音源,用调音台要控制好输入电平,在保证声音信号清晰度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丰满度要求.这就要求对高电平音源要按下定值衰减键PAD,降低输入电平,才能保证信号电平不超过输入电平的动态范围,使声音不失真.一般情况下不可用增益旋钮GAIN来调节改变音量,它会使信号信噪比下降.

(3)功率放大器:是把调音台、信号处理器等前端设备送来的比较弱的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并输出一定的功率,推动扬声器发出优美而洪亮的声音.而多媒体教室以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为主,因此功率放大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要有足够的功率输出,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保证室内的平均语言声压级达到70~80dB,有较宽而平直的频率响应范围,建议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与扬声器的额定功率配比定在1.5倍左右,这样能保证获得足够的力量感.

(4)音箱:音箱的作用是把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它对重放的声音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箱技术配置、位置摆放等直接影响声音的还原效果.对多媒体教室而言要求声场均匀,做到“近听不吵,远听不小”,保证各区域内听到的响度基本一致.选择音箱时,除要考虑音箱的功率符合多媒体教室的声场要求外,还要考虑音箱的另外两个重要特性,即频响特性和指向特性.

2.2.2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的正确匹配在扩声系统的布置中,音箱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扩声系统的效果,是电声系统设计的重要步骤,音箱要根据多媒体教室的大小和形状来选择数量和摆放方式.一般来说,用一对音箱把它安装在教室前墙的两侧的上方,音箱轴线对准学生座位的主要听音区域,就能得到理想的直达声;对于比较大的多媒体教室,如有两层,这时用一对音箱可能不满足室内声学要求,应再增加一对音箱,这两对音箱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且让上面一对音箱的主轴线对准上层听众,下面一对音箱的主轴线对准下层听众,同时在摆放音箱本论文由论文由整理提供

tp:///">整理提供时,音箱的主轴线不宜交叉,或交叉角度不宜过大;如果是改建的多媒体教室,长、宽、高比例不一定很理想,对于过长,而宽度较小的教室,宜采用分散式布局,可将音箱线性均匀排列于房间顶部,使在房间前后的听众第3期李兆义: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分析及设计71均能听到较强的直达声,但要注意直达声须同时到达听众,因此对较前的音箱需加延时器,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成本;对较宽的教室,宜采用两侧布局的分散式布局方式,原理与顶部布局完全一样;如果多媒体教室较大,则采用混合布局方式.不管采用哪种布局方式,音箱并非越多越好.音箱布局应以多媒体教室的音质要求为原则,切忌铺张浪费,同时音箱的布局还应避免声反馈,如果音箱的布局不合理,容易形成声反馈,影响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损坏电声设备[7].

扩声系统的正确连接还要注意阻抗匹配、电平匹配、功率匹配等问题[8].多媒体教室声学改造完成后,听音评价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只要室内混响时间和扩声系统达到了设计标准,声音传递平坦、混响适度、畸变小、瞬态好,使教学的声音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每一位受教育者,也就基本上达到了多媒体教室的声学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揆申.教育电声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蔡丽霞.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的分析及营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3(5):36237.

[3]彭小云.多媒体教室的声、光环境[J].工业建筑,2006(36卷增):1012103.

[4]李耀麟,陈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祥.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优化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10):43245.

[5]宁伟.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环境建设的优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6(8):59260.

篇10

除了音乐制作和编辑类的软件外,许多传统意义上仅用于制作乐谱的软件,随着版本的不断提升,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如最新版本的“西贝柳斯打谱软件”,同样也具备了调用软件音源的功能。如此软件不仅能够制作精美的乐谱,同样也可以通过电脑播放逼真的音效,达到与专业音乐制作、编辑软件几乎相匹敌的能力,因此也适合用于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述音乐类软件虽然可以为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所利用,但这些软件并非专门为视唱练耳教学而设计,而澳大利亚软件厂商RISING开发的专业视唱练耳学习软件——Auralia则是一款专门用于视唱练耳训练的软件,这在国内也是认知度较高的一款软件,其提供了较为强大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在其辅助下,可以进行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和学习,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实时评判。Auralia的操作界面非常简洁,在当下电脑使用普及度较高的社会环境下,任何有过电脑软件实用经验的人,都可以轻松地使用这款软件。该软件具有四个核心的训练模块: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点击具体课程,即可开始训练。四大模块中分别设有若干子模块(如点击音程与音阶后,就进入由音程比较、音程听辨、音程视唱、音阶、音阶视唱等内容构成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设定了不同的难度级别,由于可以提供实时成绩评判,软件的使用过程有点类似电脑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连续正确率,可以很快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即使出现连续错误,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建立学习信心。另外,软件中还设定了班级管理以及考试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功能,为不同班级设定不同级别的训练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学习考核管理,十分适合学生课下进行自修训练。但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音乐或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环境来看,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专业视唱练耳训练软件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教学资源所需的成本较高,需要构建一个有多台电脑构建的局域网体系,将软件进行安装后,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听觉训练系统,像视唱练耳这种跨专业方向的共同课,显然需要较多的教室资源、较为昂贵的教学设施财政支持,以及完善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但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提高了学习效率,确实是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一个巨大优势。

二、国内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概述

大约从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电脑以及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逐渐提高,一些专业音乐学院在进入21世纪不久,也开始对电脑、多媒体、专业视唱练耳软件以及计算机作曲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中央音乐学院早在2000年就已尝试用可以变换音色以及简单音乐编辑的电钢琴替代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工具,在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上迈出了第一步。200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科理论与教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央音乐学院的赵易山教授就多媒体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运用于视唱练耳教学做了专题讲座,并在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发表了论文《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实用音乐听觉训练与乐理》,文章对如何实现视唱练耳的多媒体教学,在宏观上给出了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思路和方案。该文非常实际地提出了两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二是学生如何在课下进行自觉有效的练习。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措施,实施这个措施的理想教学模式需要三个条件:

1.建立网上全国视唱练耳、乐理信息储备中心;

2.教室电脑备课系统的建立;3.视唱练耳自修听力教室的建立,使用《Auralia》专业教学软件。在该论文集中发表的同类课题论文还有中国音乐学院许清教授的《分级制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发策略》、星海音乐学院杨晓老师的《音乐院校<乐理>课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沈阳音乐学院颜锐老师的《拓宽新视野展现新前景——展望电脑技术手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等论文。近年来,在各类音乐或人文类学术期刊上也不断发表了同类课题研究的10多篇论文,从中可以看,国内不同层次的本科音乐教育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对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等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但也应当看到,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如何介入,在国内教学中还未形成通用标准,很多地方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音乐系、综合大学的艺术系或音乐系以及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系因教学条件或师资力量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使用的电脑或多媒体技术十分有限。

三、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掌握一定音频的制作、编辑软件、乐谱制作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专业音乐教师队伍中缺乏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而专业的计算机软件从业人才大部分没接受过专业音乐的训练,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自主研发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和训练软件事业的发展。因此,多媒体教材的出版物目前还停留在仅能提供mp3格式的配套光盘的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