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健康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锻炼对健康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影响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AO Zhiqiang
(Rongan Middle School, Liuzhou, Guangxi 545400)
Abstract Physical exercis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has played a certain positive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disorders, made a number of specific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mental health; impa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 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
体育锻炼是维持和加强生命活动,延缓人体衰老,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导致中学生们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加和增大,从而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及现状
2.1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学习方法得当;能应付一定的挫折。
2.2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表现
2.2.1 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2.2.2 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2.2.3 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
3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1 体育锻炼能促进中学生智力的发展
(1)首先智力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储存和处理的综合能力。它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等基本因素所构成。作为处于青年中期的我们,智力发展水平已相当成熟,其智力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同时,体育锻炼又能促进我们的智力开发。(2)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良好影响是表现在多方面:首先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发展空间、时间和运动知觉,如用力感、运动感、重力感、速度感等,这样可以促使我们运动更灵活。其次,体育锻炼能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提高智力的核心――抽象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再次,体育锻炼也能促使思维的敏捷性、独自自主性、控制性等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是我们中学生的智力能进一步发展。
3.2 体育锻炼能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1)个性是指具有一点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力量特征的总和,亦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包括反映个性倾向的需要、机动、兴趣、理想与信念,也包括反映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气质与个性。人的个性一方面受到遗传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体育锻炼是促进个性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每一个中学生的个性都不尽相同,有的成良性发展,有的则相反,这时我们就要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扭转个性呈恶性发展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优秀中学生。(2)体育锻炼对于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多方面。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力(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46页)强的学生一般具有行动活跃和个性外向的特点,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他们的兴趣较为广泛,学习效率较高,社会动机较为强烈,在社会中更容易立足。
篇2
关键词 健康 制约 因素 体育锻炼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Illstrated by the Case of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ZHANG Zhaoyong, ZHANG Liping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Liaoyang, Liaoning 111000)
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decline in student health system, causing great concern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how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o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school sports workers, this paper mainly on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re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students 'health promotion role, find out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ealth, and I hope this research is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health; constraints; factors; physical exercise; college students
1 研究对象
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上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方面的论文,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邮件、访谈的形式就当前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与专家学者进行探讨。
2.3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学生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97份,有效率99.2%。
2.4 数理统计法
就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自身体质健康情况了解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前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评价情况,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身的体质健康情况不了解。仅有3.8%的学生非常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有7.6%的学生一般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有高达66.2%的学生不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情况,有22.4%的学生非常不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情况。分析这组数据,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技能方面,学生认为自己年轻,体质健康没有问题,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宣传也不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体质健康情况如何,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相对落后。
表1 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了解情况调查表(N=397)
3.2 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更精确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现状,对选取的397名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女生坐位体前屈、男生握立、立定跳远、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女生800米合格率仅有34.2%,男生1000米合格率38.1%,其他测试内容合格的人数比例也非常低,另外在测试中还可以发现,学生身高显两极分化,学生体重偏胖者较多,偏瘦、营养不良的学生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体质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非常不理想,需要引起学校、教师、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3.3 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调查分析
表2 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调查表(N=397)
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调查表来看(见表2),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仅有13.6%的学生喜欢体育锻炼,有15.6%的学生一般喜欢体育锻炼,有47.1%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有23.7%的学生特别不喜欢体育锻炼。当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对体育健身的理念还没有接受。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3.4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表3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调查表(N=397)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由表3可知,有16.9%的学生选择遗传与营养是主要原因,有21.9%的学生选择生活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有19.1%的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是影响因素,有24.7%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学生体质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体育锻炼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是外在的因素,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正确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并养成终身体育观,为学生工作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生活方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轻松,学生没有高考时的升学压力,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还有较多时间分配在管理相对宽松的实践环节。随着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学生寝室都可以上网,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督,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成夜打游戏、聊天。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直接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甚至危害到生命。就业压力也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之一,随着高校连年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并且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导致学生就业的压力增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容易导致学生迷失自己。遇到就业困难时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焦躁、抑郁的心理。
4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分析
4.1 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教学是学生主要的体育锻炼方式。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都是大一两个学期、大二第一学期上体育课。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大二和大三实习期间体育活动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进行。学校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也多是传统的体育项目,枯燥、单调,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仅仅是为了修学分才参加体育课,不利于学生体育课的学习。为了更好的加强大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对现有体育课进行改革。改革现有体育课教学内容,将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更积极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更好的增强身体素质。
4.2 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工作
为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必须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工作,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的健康标准》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状态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体质健康的认知度,使学生理解体质健康新理念,充分地发挥好《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的健康标准》的积极导向作用,将《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的健康标准》作为监控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成果的工具。要及时地向每一名学生反馈他们平时锻炼身体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锻炼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
4.3 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
搞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科学、持久的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学生体育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和体育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有特殊意义。为了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活动,高职院校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组建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进行体育锻炼,高职院校还可以举行各类的体育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意义,规范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平台。
4.4 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并不是特别清楚,甚至对体育锻炼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教育与引导,可以举办讲座,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使学生由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转变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5 小结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高级技术人才的未来发展,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了解高职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分析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对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联系,为了增强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要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体育锻炼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价值观的目的。
注:辽宁省2012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1985年—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追踪研究,课题编号:JG12DB076
参考文献
[1] 孟庆光,胡国鹏.大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1).
[2] 刘宁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2).
[3] 马宝国,赵莹,于洪.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亚健康;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08-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健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疾病不再是医学研究的唯一,而对人的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是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的重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客观上提示了教师在注重群众体育活动的同时,要认清形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关自身健康的理论与实践,为体育锻炼参与健康服务拓展空间的同时,也为体育锻炼如何与医学合理的结合而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提供借鉴。教师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引领者和助推者,他们的健康与否牵系着培养学生的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作为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和实施者,自身心理健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其价值超越了教师的知识本身。教师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人格的引领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隐形资源,也会对学生产生的深刻、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古人所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心理正常和人格健全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在教师心理和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无穷力量。教师的人格被认为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无人格根基的教育过程难以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特质,以及哪些人格特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哪些是必须予以隐藏的。教师具备心理健康的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体育锻炼是增进教师身心健康的有效生活方式
1.教师体质的提高是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保证。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应将体育锻炼贯穿于人的整个生活方式之中。教师应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给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健康的肌体和阳光的肤色。同时在身体机能上也增加了自身的抵抗力、免疫为、适应力和生理的调节能力,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保持旺盛的体力、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承受力,从而也可以减少心理疲劳状态的侵袭,改善和消除可能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负面效应。在某些发达的国家,把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期望换同最大的经济效益投资”。因此,身心健康和精神快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师工作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2.锻炼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体育锻炼有助于教师认识自我,还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发展。体育锻炼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通过体育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教师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而且也会增加教师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适应学生发展的助推者和引领者。
3.体育锻炼能够培养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要适度地根椐自身的身体状况而有选择性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随着运动量的不断增加,也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不但有助于培养教师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还有助于培养教师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从而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体育锻炼是教师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体育锻炼能促进教师良好心态的形成,它与日常的身体运动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心态的形成,可以逐渐树立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精神,这也是健康人生最难得的。体育锻炼时各种情况下发生的心理变化,对参与运动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我们教师的信条。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持和增进教师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
目前,对教师健康的关注,不仅局限于医学的范畴,与提高机体功能关系密切的体育锻炼也日益引起了相关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客观上提示了教师在注重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认清形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关健康和健身之间的理论和实践,为体育参与健康服务拓展空间,同时,也为体育与医学如何结合为健康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讨论健康必谈运动,但我们认识还相对不够。我们期望并建议,千人一面的锻炼方式应该修正,为远离心理疲劳,提倡教师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的健康行动计划,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盲目、随大流、没有明确目标进行锻炼的随意行为,让体育和医学为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服务。广大教师也可通过各种适宜自己的体育运动锻炼,从中获得愉,从而保证健康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顾渊彦著.体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关键词】方法 现状 目的 学生体质 体育锻炼
1 研究目的
目前学生体质普遍的存在体质弱的现状,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健康与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而高中阶段正是身体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不仅对学生现在的身心健康有益,而且还会对学生一生有深远影响。
2 研究方法
2.1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做规律的运动,可以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对于青少年的学生来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据我统计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学生成年后身高普遍比公式计算的身高要高出2~3厘米。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可以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可以控制热量的摄取量;有助于改善体型,因为运动可以调节松弛的肌肤,并减低脂肪含量,使你拥有健康的感觉;有助于消除精神的紧张与压力。
还有助于减少老化的现象,如高血压(这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与骨骼疏松。
减低青少年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可以减少人的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育锻炼是贯穿整个生活方式之中起着调节作用的不可代替的成分,它调节和改善着学生由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健康效应。因此,世界上一些新的概念,如“体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体育进入生活方式”“生活体育”等正在形成。缺少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就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我国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时候,明确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健康的锻炼方式,也可使体育健身休闲方式向创造型、开放型转变,造就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体育锻炼是学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增强自身的意志品质,恢复体力和精力;体育锻炼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使学习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学生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中去;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更接近自然、接近自己本原,丰富社会交往;体育体现出自由开放精神,使其成为人们和睦相处的良方,其到净化学生身心作用。
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健康行为,促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防治疾病发生。
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节器;体育可以舒缓现代社会竞争给学生们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丧失了自尊心的个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自尊是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自信则使人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会从不同的方面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有助于从团队方面发展良好伙伴交往关系;个人项目如长跑、跨栏等会从体能、身体魅力、教师期待等方面影响学生的自信。体育运动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精神的体现,在体育锻炼中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并获得成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在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中,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运动技能技巧得以提高,当取得这些成绩后,就会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愉快、振奋和成就感。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提升自我,尤其能使有忧郁情绪的锻炼者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消除忧郁,体现成就的乐趣。另外,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部分。
3 结果分析
学生进行经常的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各个部位、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协调发展,长期坚持锻炼,会使各种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家长和班主任应积极带头参与,并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适度的运动量可使学生产生愉悦和兴奋感,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生是必须的。
4 结论与建议
篇5
关键词:运动干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教学融合;机制
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健康的人才,“三维健康观”认为,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职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和较高文化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校中职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较高,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单纯的心理咨询,特别是在心理咨询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关注更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修身养性的特殊作用,寻求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不断深化两种教育融合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实实在在享受到这种教育融合所带来的益处,对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职体育(含公共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环节)是中职的重要教育活动,公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多,覆盖面广,参与体育运动是中职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参与体育运动作为缓解心理压力和预防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理论上探索中职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职体育实践活动之中,并形成合理、科学的机制。积极探索在中职体育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等问题,对中职开展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充分发挥中职体育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使中职体育的育人功能日臻完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惠州市商贸学校、工业科技学校、惠州市技工学校、惠州市科技学校、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六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网络资料检索,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资料数据库等专业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本文的文献综述。
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需要,结合专家的意见,在遵循调查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为文的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
(2)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咨询、走访体育界的有关专家,从事体育人文工作的教师和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有效的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重复测试法,两次问卷的时间间隔为15天,即对同一测试对象在15天后进行了重测,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惠州市商贸学校、工业科技学校、惠州市技工学校、惠州市科技学校、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发放普通问卷500份进行调查。一天后进行全部回收分析。
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回收后所得的数据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4. 专家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准备过程中,多次拜访相关领域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并得出了合理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问卷初稿征询专家意见,利用专家认同的方式对问卷做了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效度调查表(见表2),表明问卷具有比较高的效度,3份问卷均符合效度检验的要求。
2012年9月中旬至2012年11月上旬,问卷采取实地调查、当面发放、当面收回的方法,对问卷进行发放、回收等情况的统计(见表3)。根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60%以上合格,本次调查的问卷回收率达到95%,所以调查问卷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本文运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具体方法为:选取工业科技学校和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80余人进行第二次测量,测量时间的间隔为2周,将数据与先前的问卷进行对比,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三份问卷重测的相关系数都在0.83~0.87之间,均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因此,三类问卷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结果分析。
1. 体育锻炼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和延缓心理衰老。
调查结果显示:7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的缓解心理压力,不足1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具备这种作用,有66%认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缓解心理衰老。现在中职生都面临来自各个方面巨大的压力,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同体育锻炼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也会不断的衰退,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是,体育运动能使生理机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延缓身体的衰老,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永驻青春。
2. 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只有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与协调人际关系没有影响,5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极大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已经超过了半数学生认同了体育锻炼的这种作用。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是多人参与的,这就要求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你不断的去和队友协调关系,以求取得好的运动成绩。你参与的运动是一个小社会,当你进入真正的大社会,你在小社会中培养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就能使你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3. 体育锻炼能极大增强自信心和培养坚强的意志。
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仅有10%认为体育锻炼与自己的自信心没有什么关联,67%的学生认同体育锻炼能极大地增强坚强的意志,只有11%否认这种作用的存在。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感性评估,当你在体育锻炼中每进一个球或是完成一个动作,都能极大地增强你的自信心。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因为体育动作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难度,这就要求你能坚持不懈并且要不断地寻求突破,特别在很多关键时刻,比的就是你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比赛的结果可能胜也有可能败,不管什么结果你必须意志坚定地走到最后,这就是体育精神。
4. 体育锻炼能很好的调节消极情绪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很好地缓解消极情绪,52%的学生认同了体育锻炼能促进人格全面的发展。体育锻炼能给学生带来一个非常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在运动中你会忘记所有的不快,同时体育锻炼也为消极情绪提供了一个发泄口。在运动中会有很多机会使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重新认识自己,体育锻炼能使中职生个体的自我概念增强,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在运动中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更倾向于成熟。
5. 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和有必要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只有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并不能增进心理健康,78%的学生认同中职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认为很有必要推进两种教育的融合,仅有4%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去探究这种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以便做出正确、高效的决策,不断推进中职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如今中职大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各校实际开设体育教育课程的随意性大;教材建设滞后;教师缺少业务进修等情况,教师们缺乏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只是凭自己经验轻描淡写地试探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收效甚微。以上体育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目前,中职体育已意识到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育,却缺少正确的方法和系统而明确的培育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目标具体化、内容明确化、方法手段多样化,并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使之便于体育教师具体地实施操作与检验。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参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安排一堂能有效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课。
(二)中职体育课程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体育教学体系里体育教育的作用,被局限于生物学层面,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活动,以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为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一味追求运动成绩,教学方法单一化,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在客观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创新精神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影响了中职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体育素质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一是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摆正体育卫生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改变目前体育卫生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环节的紧迫需要。体育学科因其教学活动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人际交往的立体性、心理操作的复杂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它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纠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具有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
(三)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载体。一方面,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都以学生为对象,都是为保持学生健康,前者通过身体活动达到优化健康的目的,后者通过采用外在手段达到这个目的;另一方面,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切实可行。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也能有效地发挥体育教学优势,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是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两者都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是丰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的必然。
(五)应该加快形成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
通过对中职体育在塑造中职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功能以及中职生心理现状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主要内容、方法途径、实施过程等具体操作步骤及实施措施,要加快形成一种长期、高效的机制,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检验这种机制,不断地进行完善,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这种机制所带来的益处。
(作者单位:曾伟国,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张向东,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明文.运用心理辅导缓解中职生的就业焦虑[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吴耿安,张春华.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晋中学院学报,2006,(1).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30-01
一、个人因素与体质健康
(一)个人对于体质健康的认知
高校学生对于体质健康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体质健康状况,因为对于健康的认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有学者针对某地区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对于体质健康的认知存在不足,70%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体质状况并不满意,60%的学生则表示并不经常关注自身的体质状况。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于身体健康的追求和渴望,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更对终身锻炼缺乏认识。
(二)个人的生活方式
高校学生的生活是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过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学校生活偏于规律,而社会生活则偏于无规律。高校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学习、就业压力,一方面又面临着社交娱乐的频繁化,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与就业压力。高校的作息时间相对自由,高校的学生学习的时间并不像初中、高中那样全天学习,这就要求高效率的学习。所以,高校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并不是课业繁重造成的,而是高中时的“时间学习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了,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成为很多学生的学习策略,这就导致熬夜、不按时吃饭等坏习惯的养成。
2、社交与娱乐的频繁化。高校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大部分学生对于社会是充满期待的,这种期待促使他们的生活社会化,比如吸烟、饮酒等社交习惯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吸烟、饮酒对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是不利的,且危害较大。高校学生的娱乐之一是电脑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居多,网络游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导致了很多学生靠熬夜来平衡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自身的体质健康。
(三)个人饮食习惯
有很多高校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晚上熬夜,早餐不吃”成为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偏食、暴饮暴食在高校学生中也比较常见,这些都是不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够为身体发育提供合理的营养,也影响体质健康。
二、外在环境因素与体质健康
(一)社会家庭的影响
社会的转变带来的生活、预期就业压力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到了转型期,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这导致高校学生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未来生活、就业等关乎自己“命运”的信息和事务。对于自身体质健康的关注,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重视。
家长缺少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督促与指导,家长虽然对于学生的身体很关心,但是大多都是关心饮食、疾病等,很少有家长长期的督促自己的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二)学校的影响
健全的体育设施和广阔的场地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缺少体育设施与场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也就少了。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单一且功利化严重,学生参与不足。很多高校的运动会一年两次(春秋),体育活动较为单一,且大多都是学校管理部门发起,很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学校甚至将运动会的成绩与学生成绩挂钩,这导致了运动会中的学生有功利化倾向,体育锻炼的真正精神与目的被扔掉。
(三)体育课教学的影响
目前,高校的体育课被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纳入了学校的教学中,这本来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的最直接途径。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学生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课教学受到了学校其他课程的影响,经常遭受排挤和不重视。很多高校的体育课成为了学生休闲、娱乐的“课外活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结论
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多而且复杂,从学生个人来看:个人对于体质健康的认知、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对体质健康有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的;从学生所处外在环境来看,社会家庭、学校、体育课教学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要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就要改善这些因素,使这些因素能够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一方面要从学生个人入手,加强其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使其自己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另一方面,就要改善其所处的环境。社会家庭不应只关注“经济”问题,应更加关注高校学生的健康的问题;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体育设施,合理放权让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学,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体质健康 对策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建国六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目的就是要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然而,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如何改变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下降趋势,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已是刻不容缓。本研究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通过调查走访结合几年实践经验,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效地、科学的依据。对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依据。
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2007年到2012年男、女生的身高呈逐年增高趋势,12年比07年分别增高1.08CM和0.8CM。体重呈增大趋势,12年比07年分别增长1.04千克和0.27千克。肺活量呈增长趋势,12年比07年分别增长139.80毫升和153.84毫升。握力呈下降趋势,12年比07年分别下降0.77千克和0.79千克。立定跳远呈下降趋势,12年比07年分别下降4.54厘米和5.42厘米。男生1000米跑呈上升趋势, 12年比07年提高3.28秒;女生800米跑也呈现上升趋势,12年比07年提高4.01秒。从《标准》测试结果看大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逐渐提高,但是肥胖的检出率继续上升;肺活量水平逐年提高;耐力水平有所提高;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逐年下降,体质健康水平仍处在及格水平。
2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2.1饮食营养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体质健康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适宜均衡的营养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前提,合理的营养来自于合理的饮食。目前,影响我国青少年学生正常发育的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摄入量不均衡,并且忽视维生素的摄入。主要原因是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挑食、偏食等现象,因此,当务之急要在大学生中提倡平衡膳食。
2.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2.1大学生对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的认知不够
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定义己不是狭隘的身体的范畴,而是涵盖了整个身体、心理及社会,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在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己经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大意义。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认知程度还不够。对体育锻炼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认识不足。大学生主观上有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意识,但在行动上还不够积极主动,锻炼意识不强,自觉锻炼的习惯还有待提高。
2.2.2 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不足
场地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场地设施条件和数量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对选择体育项目也就不同,体育场馆设施种类的不足,限制了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的学校的场馆只在体育课时开放,课余时间不开放;有的是定期开放,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锻炼需要,那么就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效果。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合理使用是改善体育教学、学生体育锻炼条件以及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2.2.3 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浓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状况。只是在体育课上参与锻炼,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锻炼需求,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显得很重要。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及器材缺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就谈不上体育锻炼的氛围,给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造成阻碍。
2.3 学习压力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当今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大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要找到更好的发展途径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更多的精力,挤掉了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导致神经衰弱、视力减退、体质下降。因此学习压力较大,学习负担过重,这是影响学生健康状况的原因之一。
2.4不良生活习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目前很多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很差,学习紧张时经常熬夜,并且饮食不正常。也有一部分学生经常熬夜上网,通宵游戏、聊天、看电影,并且养成了抽烟的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从不熬夜的占 10.2%、偶尔熬夜的占 51.6%、经常熬夜的占31.5%、每天熬夜的占 6.7%,可见熬夜的情况严重。
2.5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当今社会家长对子女变得越来越宠爱,过多的宠爱带来了许多教育、健康和品德上的问题,家庭的过分呵护,忽视了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很多都形成了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性格孤僻、自私狭隘、怕苦怕累等不良习惯。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避重就轻、怕苦怕累。父母能最大限度地为子女提供学习和智力发展方面的物质需求,而对其他方面的发展需求多认为无足轻重。
3 对策与建议
3.1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体质测试工作的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建立系统完备的体质测试工作小组,加强对测试人员技术培训,保证体质测试工作顺利完成。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评选先进、优秀和学位挂钩,让大学生得到足够的重视。
3.2 将《标准》的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体育教师应依据《标准》的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督促,指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层次教学、分类教学、个性化教学。
3.3 建立健全课外活动制度、体育俱乐部或学生体育社团,为学生提供场地、器材和指导教师,延伸体育课在课外的教育功能。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4 学校应依据自身办学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如增设体育选项课,加开体育选修课。同时要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投入,合理利用体育资源,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琳,刘定一.华北工学院九年来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学刊,1999,第2期:38-41.
篇8
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取决于体质的强弱和功能性的变化。人体的 遗传性状是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为身体发展提供可能性,而体质强弱的现实性,则赖于后天环境,物质生活条件和身体锻炼。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的最好砥石,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始终,经常锻炼,将受益终身。 21世纪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身体的锻炼越来越少。学生也因为学习压力重、没时间等理由极少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灌输锻炼思想,端正对体育锻炼习惯的态度
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体现,学校体育正在深入发展,形势大好。但也面临挑战。如:如何更有效地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学生健康服务,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喜欢体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等。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围绕培养提高学生良好习惯的认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旨在阐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良好的体育锻炼之重要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说:“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体育是人们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对学生当前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是一种物质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体育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总合。它还蕴涵着应该使家庭、社会、学校的体育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的解释。例如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加心肺功能,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可以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助于消除精神的紧张与压力;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
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体育锻炼对生活有着非凡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1、充分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有助于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强调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也存在一定的兴趣差异、而这种个别差异往往又决定着知觉和选择性。学生会把不感兴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觉的对象之外,而集中感兴趣的事情。我们除了搞好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之外,还进行其它的项目,网球、棒垒球、健身健美中心等。投入一定的较先进的设备器材,学生对这些项目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同时配合各种宣传栏、广播站、印发锻炼知识资料,使学生通过课外读物又获得一些锻炼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的来源。学生通过宣传、实践活动感到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有益。对工作、学习有益而产生了兴趣爱好,并且变成自觉行动。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加实践锻炼机会、促进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
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自信心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之结合是今后学校体育整体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意义的健康,已不单纯是身体无疾病,还包含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通常只注意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传授。把对学生的培养仅限于机体的生理方面,很少注意到其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体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大多数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是否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心理健康应参考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便断定心理不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1.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进行体锻炼时。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善于观察、想象丰富、注意集中、加深记忆。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将身体练习与大脑智力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同时.由于运动过程情千变万化,要求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立即付诸动,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2.能够调节情绪,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体育锻炼的过程,时刻伴随着意志的磨练。体育锻炼的特点在于需要克服各种主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设置一定的难度,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大量学习之后,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能获得轻松、愉快的运动情感体验,使人的精神为之振奋。
3.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锻炼打破了学生文化课学习时的相对独立性,在体育课上通过篮球、排球、足球、游戏等多人参与的项目的练习,使同学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信息沟通,通过练习中的交流合作,可以让一些同学慢慢改掉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促使其慢慢适应与他人的交往,与他人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更好的投入学习。
二、在教学中如何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能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处于兴奋活跃状态,而使其它区域相对淡化或受到抑制。当人的注意、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集中在体育上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只有学生对体育发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全面激发、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锻炼,在学习中通过练习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得到发展。
2.适当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进步、学业有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设置目标时适时调整难度、调整形式,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身体素质较差、害怕运动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着竞争,竞争意识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正视竞争的存在与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竞争,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以逐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我在组织双人背夹排球接力赛时,要求学生不允许用手托球、串道影响他人比赛等等。一定要遵守规则,否则成绩无效。使学生在自觉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中去,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在锻炼中培养他们坚韧、吃苦耐劳等良好意志品质.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各自适宜的教学方式、锻炼难度,通过分层次锻炼使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成功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总之,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中学生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实现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锻炼的各种形式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1.心理健康的涵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而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含义至少包含4个维度: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
2.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青春适应期。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学生日益显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1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思想的健康
身心健康是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也就是说既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又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己的缺点感到沮丧自暴自弃。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以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对其心理的调节和指导,提高其心理素质,进而完善品德的发展。
3.2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所以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品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
4.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1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选择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让他们从项目中获得乐趣与享受。但是同一种活动与锻炼方法,对有些人的情绪可能起积极作用,对另些人起到消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锻炼,使锻炼能对心理有积极的影响。
4.2选择一些有氧运动的体育项目
许多研究表明有氧练习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心肺功能、肌肉耐力促进肌体各组织器官的协调运动,还可以降低焦虑、降低抑郁、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心里稳定性。选择一些有氧运动的体育项目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必要性的。如健美操和慢跑等运动对改善中学生生活与学习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对自我观念的增强,对精神压力的耐受力增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4.3尽量回避人际竞争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的方式选择回避人际竞争的活动有利于积极健康的情绪。这种锻炼方式之所以能加强身体活动的心理效益理由之一就是,非比赛性的身体活动不会使参与者因失败产生消极情绪,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的中学生,失败过多会减损很多有益的情绪,如兴奋、自我效能、自豪感、成就感、胜任感和控制感等。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让学生能通过体育锻炼感受到成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
5.锻炼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1体育锻炼兴趣的保持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在锻炼时兴趣的保持,不要因为长期的从事某种锻炼而抹杀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退出锻炼。
5.2选择中等负荷强度和适宜的锻炼时间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