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新理念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新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读懂作者的真实内心,表达作品所蕴藏的真实情感,感知风平浪静的文字下包含波涛汹涌的情绪,理解作品的精髓。所以生活化的阅读教学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在阅读中体味,促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升华,并获得生活中的各种感悟,扬长避短,发挥他们各自的表现力。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中,中职学生对阅读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缺乏兴趣,没有产生内在的阅读动力,仅限于教学课堂中要求的阅读量,多领域的阅读知识不予以涉足,造成阅读面狭窄。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阅读作品的写作背景、语段和中心思想理解不透,教师妙语连珠式的讲解也不能领悟;由于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专业知识相脱节,没有亲近感,使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挫败感,流于形式的课堂讲解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丝毫不起作用。同时,封闭式的学习环境,单调刻板,简单重复式的板书、说解,将本应生动活泼的阅读课堂演变成死气沉沉的知识灌输;课堂之后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疲劳应付,按部就班地完成,无暇去思考和改变创新。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途径探索
为了使阅读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的习惯,更好地渗入他们的生活世界,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教学资源与社会生活的契合点,让阅读教学生活化,自然而然地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文本,使阅读教学成为中职学生语文教学模式的亮点。
1.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中职阶段的学生是迈入社会的关键阶段,如果他们在中职学校掌握良好的知识,养成科学有效、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技能的知识,将是他们进入职业生涯拼杀的垫基石。因此,中职教师肩负重任,责任重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身份,成为课堂教学的指挥者,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的阅读知识,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将社会生活的内容与课本上的资源结合起来,将课堂的教学氛围调动得生机盎然。
2.激活学生思维,体验生活情趣。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以中职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阅读心理,辅导学生正确阅读学习资源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实施开放式阅读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组合课内及课外的资源,注入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他们阅读思考的脑细胞,从生活化角度去阅读语文课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3.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创新空间,是中职教师的责任。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将扭转教师课堂“唱主角”的教学局面,教师要精挑细选出各类恰当的生活阅读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匹配,通过各种教学手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已知的知识,引导他们向未知的知识领域涉入;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地促使学生通过阅读的手段来充分认识自我,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正视自身优缺点,探寻人生命运存在的真实意义,体悟到阅读的重要性,增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信心,鼓足勇气地向前进。
4.创新拓展,精华补充。除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创建“读书角”、“阅读沙龙”等课外活动小组,不断收集优秀书籍,为中职学生搭建一个新颖、别开生面的阅读平台,开通一个便于查阅、互通有无的学习通道,提供学生展示自我,创新交流的场所。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的优势,倡导学生在局域网上发表自身的作品,展现中职学生个性化的精神面貌,表达出中职学生在阅读中所体现的人生境界与个人魅力。
篇2
关键词:课堂阅读 自主感悟 合作探究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读感悟的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有时我会让他们自己选择阅读方式,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达到自悟。同时,对疑难问题进行勾、点、圈、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不少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朗读后明白课文描写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但也有学生质疑:“课题是《桂林山水》,为什么课文内容又先描写水,后描写山呢?”问题提出后,我则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深入阅读课文,搜集信息,找出有关词句细细体会,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领悟,最后达成共识。原来作者先写漓江的水是因为作者乘舟荡漾于漓江,立足点自始至终都是在漓江上,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对比,感受到漓江水静、清、绿的独特美。但是具有奇、秀、险的桂林山却清楚地倒映在漓江水上,更能突出漓江水的清澈、平静。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与水相连,构成一副完整的图画,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自读感悟中,可由学生发言,或同桌之间,学习小组及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掌握好调控的策略,想办法激发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特别应鼓励中下层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另外,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筛选出1-2个重点问题,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共同讨论,从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教学六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巴迪年仅七八岁就能写诗,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佳作,当然兴奋不已,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说:“父亲的评价不切合实际,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失去信心”;还有的说:“父亲十分民主,他说‘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是希望孩子自然发展,我就希望爸爸、妈妈能这样对我”……学生思路的闸门打开,联系实际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
(一)找重点词、句、段阅读。
读文章既要领悟作者的本意,又要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段阅读,才能把课文内容读活。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了强化学生对地震中父子的感性认识,弄清这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挽救儿子的焦急心情,和挖掘时付出的辛苦。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先画出父亲救助儿子时焦急心情的词句,然后连起来读一读。对照插图,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这位年轻父亲“眼前一片漆黑”“冲向学校”“疾步走向U墟”“大喊”“大哭”等词句体现出他伤心欲绝的情景。“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学生反复朗读,从不同的时间依次出现和省略号的运用突出了时间的漫长和这位父亲挖掘时付出的辛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引导学生画出全文的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儿子用父亲的话来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而事实也证明了儿子阿曼达的话是对的,儿子的话更突出了这位父亲的伟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结合课本插图和有关幻灯图片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在地震中父亲为了寻找自己儿子的那种执着与坚强,他对儿子的爱是天底下最真挚和纯粹的爱,他的精神令人敬佩。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认识到生活中自己的父亲甚至天下的父母对儿女的爱都是无私的,是相当伟大的,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让学生找重点词、句、段朗读,联系实际读,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传承教育。
(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
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涉及到各个时期,从事各种工作的人物,他们的不同事迹,都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联系实际,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领悟作者写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篇课文时,我提前让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寻找、采摘不相同形状、颜色的树叶。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把树叶一一摆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轮流观察,在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出树叶的颜色不都是绿色的,而是五颜六色的,树叶的形状是千奇百怪的。这样,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理解课文就轻而易举,不攻自破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最终明白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也不能听别人的意见,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取得进步,才能记忆深刻。
(三)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语文阅读不是科学研究,它更多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四年级上册《观潮》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我利用课文插图和有关钱塘江涨潮的图片,引导学生把看图、读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交流探究,启发学生把书中的文字变成生活中的图画,去切身感受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不同的特点和景象,进而读出不同的语感。例如潮来时部分的教学,我结合课本中的两幅插图,重点从样子和声音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气吞山河,无比壮观的景象。1、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学生模仿)文中作者用什么声鼎沸”更突出了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急迫心情。2、句子中连续运用了多个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浪比作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这些词形象、巧妙地描述了大潮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的壮观景象。指导学生读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3、由远处“隆隆的响声”到近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钱塘江大潮的声势之大,来势之猛。潮头过后的“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写出了余波之大,更加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细细品味,带着惊喜、赞美的语气形象地朗读,以读促情,声情并茂,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拓展延伸的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落到实处,重视对文章的体会、感悟,但更重要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往前再走一步,让学生说一说,动笔写一写,其语言的学习或许会更扎实、更到位,真正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例如五年级下册《凡卡》一文是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美梦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学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当一回“小作家”,想象凡卡醒来后或还没睡醒时,老板是怎样打他,怎样骂他?凡卡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经过同学们的大胆想象,交流探究,写的内容还挺丰富,也很合理。部分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合理想到凡卡没贴邮票的信被醉醺醺的邮差扔在马路上,恰巧被从教堂回来的老板捡到。当他看完信的内容后,简直像头狮子,对凡卡进行更残暴地拷打、虐待,可怜的凡卡最终离开人世的悲惨情景淋漓尽致地写出来。还有些学生想象到凡卡带着美好的希望等待着爷爷的到来,但爷爷始终没出现。他也曾经逃跑过几次,但还是难以逃离沙皇统治下黑暗社会的魔掌,最终被活活打死的悲惨场面。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现念,我将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采用默读、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②抓住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以读促思,读议结合,落实理解内容,感悟语言,完成积累的学习过程。③根据教材特点,选准知识点,渗透观察、习作知识,再次整体把握教材内容。④以文本为依据,创设语文实践平台,给学生能力展示,创新思维发展的机会。
二、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指导思想
(1)新课程标准淡化了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我认为新课程标准没有把段落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整体理念发生变化的结果,是阅读教学理念改革的直接体现,我打破了原来《大纲》中侧重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顺序,不再以词、句、段、篇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外显标志,而是从阅读教学开始就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意味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每篇课文都必须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这样改革后,降低了要求,避免了繁锁化,为学生能够直接与文本对话提供了空间。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了第一个环节,没有在分段、概括段意上做文章,而是通过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①叶老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如何?②苏州园林设计建造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③用一句话概括3~9小节分别写出了园林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④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新课程标准注重对语言的感悟,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必须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熟中求解;必须引导学生品读赏析,通过多层次的读,层层深入的思,合作学习中的谈,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进文本,深入作者内心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语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的积累才能真正落实。
三、要进行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
与数理化不同,语文是一门活泼、开放性的学科,因此学习语文不必拘泥地套用公式、遵循方程,而是对同样的专题,提倡发散思维,主张创新,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切忌死板教条地按所谓的标准答案等来处理问题和教学,教师应该把不变(教材、教学参考等)与变(学生的主体发挥)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把学习语文变成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提升。
四、要用情感去教学
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有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情传情,从而在教师、学生、作者之间创造感情共鸣的良好气氛,就会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的追求和向往,这些都是学生情感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五、要处理好多媒体设备应用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以往的阅读教学方式的批判和颠覆,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新课改后,语文新课标理念对阅读的教学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传统的满堂灌,教师一味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不会阅读,丧失阅读能力的后果,针对传统阅读教学遗留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阅读方法指导,致力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的学生相比小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语文阅读的要求,这有别于小学生的认字组词,写日记周记的小短文,初中生头疼的问题就是写作,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这就要求学生的阅读量的积累,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当下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站三尺讲台,传道受业或解惑也,教师一味讲,学生只知道听,教学不再是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成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和记。学生对学习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就成了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性质,而不是学生陶冶情操,习得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1]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批判意识的欠缺,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升学。所以,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意义的淡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严重欠缺。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为识字与认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2]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语文课本又是以文章的形式分单元编排,语文课堂教学重中之重就成了阅读的教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而丰富的阅读习惯。要爱阅读,而不是被迫阅读,现如今的阅读教学,就课堂教学而言,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没有自主预习,阅读的习惯,把课本文章当作任务去完成,就少了很多兴趣和乐趣可言,少了和作者的文本亲密接触所带来的心灵触碰和情感共鸣。究其原因,还是要让学生拾起对阅读的兴趣,尤其初一年级正是好奇心满满的时机,一旦挫败,丧失兴趣的阅读就成了完成课堂任务,这样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给学生介绍或准备一些课外有趣的小读物,能引起他们兴趣的阅读文本,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发去阅读,课堂集体分享和交流,阅读也就变得有趣了。
其次,培养开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在是教师漫灌,学生被动接受,要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学习以学生为主,多开展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的灵活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去完成不同的课题,要各抒己见,善于表达,以此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再次,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语文课堂学习离不开读,不能使学生养成嘴懒的毛病,哪有语文课不是书声琅琅的,学生必须热爱阅读和朗诵。记得九年级有一个散文单元,学生反映读得多,自己课下又不预习,上课的文章篇幅又长,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满堂灌,忽略学生不熟悉文本,那么这节阅读课就没有意义了,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小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为了避免个读部分少而不知文意,可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了解文意,教师在他们默读之前,应提出一两个问题,让他们有目的的阅读,有所收获而不是单纯浏览文字不思考。[3]学生的回答问题也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慢慢的热爱语文。
最后,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宽阅读面,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媒体,手机等等,多看书才能有所收获,广泛阅读的同时也要多思考,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所阅读的知识,多交流,多请教,可以请教教师,多和同学交流感想。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开展读书分享会,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篇5
关键词:苏教版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81-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其中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不能在阅读教学工作中,做出良好的形式创新,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专注做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研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教育工作开展中一项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 阅读教学,应从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开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专注于对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兴趣培养。通过课堂时间与课外时间的综合协调,为学生多进行讲述自身对某类读物阅读的体会及收获,来激发学生们情感方面的共鸣,使其产生较为强烈的阅读兴趣。并能够采取对教学题材内容精心设计,做出课外阅读的延伸,为学生介绍较为优秀的书籍作品。诸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授课时,教师既能够在课堂开篇以一曲《好汉歌》作为牵引,调动学生的关注度及学习热情,继而在课文讲述的同时,对林冲这一人物性格进行深度的剖析,通过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牵引出一百单八将,穿插讲述同林冲这一人物关联的相应好汉人物形象。继而在引出古典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为学生们讲述《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及组织框架结构、叙事风格、基本内容。这样一来教师既能够在课堂知识授课完成的情况下,达到与同学科知识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2 教师应专注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小学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开发启蒙时期,对于事物的辨识度相应较差,因此在对该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时,教师应当专注做好学生这一特性的把握,强化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书籍的选择性阅读,在此所讲的引导具体能够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明晰学生阅读的方向,使其意识到哪类书籍才是对自身具有良性影响的读物。其次,通过为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使学生逐渐具备书籍文化内涵的理解把握能力。最后,为引导学生做好阅读之后的总结,能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也能够以读后感协作的形式,或者是通过组织学生在班级授课中展开自身“课外书籍阅读感受”讨论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具备阅读同时思考的意识,切实达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阐述如何精读和粗读及速读等方法概念,令其在粗读时,可以理清层次,掌握概念。在细读时养成标注的习惯,对难点和不理解之处做好记录,及时向教师请教。以此类方法使学生具备好的阅读习惯,深刻感悟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此为终身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3 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加强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就自身课堂授课形式做出改变创新,加强研究调动学生各类感官意识思维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轻松的阅读体验,以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节点。同时在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还应着重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问题探究的良性思维意识。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授课的形式,强化运用相应技术手段,如投影仪及计算机等教学设备,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具象的视觉冲击将形式内容从概念化衍变为形象化。诸如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哪吒闹海》一文的授课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先在课堂中作出情景的导入,问学生有没有听过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学生答:听说过,教师即可继续提问:那你们喜欢他吗?学生:喜欢。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看关于小哪吒闹海的动画片好不好?学生:好!师:那我提一个要求,你们每人都要先将课文读几遍,将课文里面所讲具体内容讲给我听,我届时根据你们有没有认真读课文,再考虑给你们播不播放影片。在此形势下学生必然会投入热情去研究课文,带着教师所讲的要求进行课文阅读,在一定层次上做到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而教师在学生们精读课文后可提出问题,令学生们讨论回答,继而为学生们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哪吒闹海》动画课件,进行播放,这样一来学生们即会带着问题深入到影片的观赏之中。在影片轻松欣赏的过程中,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此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强度,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以文本阅读之外的另一种阅读形式,轻松达到将阅读内容深化传播的目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4 结语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谢学华.刍议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12,(6):49-50.
篇6
关键词:新课程;课外阅读;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83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作为语文课的延伸,它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提升他们的文学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美好的道德情操。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灵和作者的思想或多或少会发生碰撞,学生的思想意识于潜移默化中便受到影响,得以深化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课外阅读却由于应试诸方面的原因而被搁置浅滩,于是大多数学生只能私下里偷偷摸摸地看,而且课外读物的质量也良莠不齐。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怎样开展课外阅读,以期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体现出阅读的有效价值。
一、淡化功利阅读,重返经典阅读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融会的时代,卡通漫画、科幻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网络小说和流行杂志之类内容与质量都良莠不齐的读物在中学生中大行其道。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被不良读物市场“抢走”,这种感性化、低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课外时间。功利性阅读已使我们陷入了阅读危机,读书的工具性急剧增强带来了这种危机,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缺失和终极价值的衰落。在中学生这里,功利性阅读的需要大致和放松与应试两方面相关联。放松是因为学生学习辛苦,压力过大,需要通过翻阅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因为课本中陈旧的内容、无聊的说教而沉迷于能带给他们强烈感官刺激的低俗读物中而不能自拔。为应试而读的工具性阅读也占有了一部分市场。许多学校和家长把作文辅导类用书当作学生的首选读物,以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所帮助,便用铺天盖地的作文辅导类书籍包围了学生,而大多学生却只是机械地生搬硬套,不知变通。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不可否认,功利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毕竟经典阅读才始终是我们接引文明脉络、确认文化身份的自觉途径。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一些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首先因为它是人类最优秀思想的记录与保存,是当前人类精神的直接载体。经典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力更旺盛,它经得起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诠释和理解。经典是读不完的,常读常新,它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延伸到更为久远的历史生活中去。因为有流传、辗转的历史过程,所以经典能够形成一种持久的习惯与气势,即所谓传统,因而具有强劲的话语力量。阅读经典等于积极主动地接引传统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浓厚醇香,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新课标中不但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而且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余地。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历程和配套教材制定一个阅读经典作品的计划,提供一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颇具价值的书目。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很多经典作品所涉及的内容已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很难读得懂。因此,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或课外时间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以期知人论世,为学生阅读经典、赏析精彩章节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引领学生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感受、品味而健康成长。
二、激发兴趣阅读,增强意志阅读
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阅读。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往往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阅读量的大小,又与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成正比。读不懂,就是阅读能力低。培养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又是相关联的,真正的兴趣取决于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毕竟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相对于小学生而言,绝大多数中学生的阅读活动也更多地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极少顾及甚或置之不理。但是,仅凭兴趣进行的阅读是难以持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况且新课标所规定的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非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量,学生若不下一番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保持高度的阅读自觉性,依靠坚强的意志来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此看来,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力的磨练,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的阅读兴趣,以增强阅读意志力。
培养阅读意志,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运作中,教师不妨将阅读任务按时间段分解开来,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力的培养。阅读过程有一定的枯燥性,很多学生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继续前进。比如定期举行读书节、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用成功的体验来弥补过程的辛劳,以增强阅读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希望每一位教师都不要吝惜鼓励性的语言,学生每有一点可喜的收获时,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并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三是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互促作用。
三、变轨单一阅读,走向师生共读
当前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学鉴赏素养、广博的阅读储备和敏锐深邃的是非判断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以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且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起自己的课堂,体验到学生阅读的甘苦,进而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架起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也须关注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状况。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阅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境界。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书目,教师宜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视野也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也要关注当代作品,以便及时为学生推荐新的优秀读物;不仅要细心阅读原著,还要认真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性文章和背景材料,以便提高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会有所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异,两者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差别的。因此,师生要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而且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师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到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大亮点――生生对话。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化,从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的促进者转化,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走出被迫地呆板地接受知识的境地,充分活动起来。而于课外阅读这一节,鉴于学生各自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且学生之间拥有共同语言,交流阻碍亦相对较小,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相互之间自主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悟,然后相互评价体会和感悟的价值所在并写成一份文字性总结。这样的“生生对话”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阅读和鉴赏水平就能渐渐得以提升,文学文化素养将会得以深化。第三是共同营造“阅读文化”。文化熏陶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师生共同营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7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英语教学在当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英语教师的思维比较陈旧,教学理念非常落后。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大多数英语教师不能按照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开展教学,还是沿用应试教育的传统。在主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注重的是答题技巧以及应试技巧的训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分数在进行的。教学过程比较呆板,教学方式过于老套,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根本没有任何的听课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与人文素养。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1.转变观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事实上,当下我们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对于广大的英语教师来讲,是一个绝好的学习平台。英语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理念,要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看待,绝对不能再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同样,教师也需要认识到,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技能,对于学生获取信息和扩展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学在当下已经有了非常重要的改革,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改革的洪流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利用英语来进行灵活交流的人,而不是只能在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
2.加强对英语交际性的认识
由于英语的最主要作用是“交际”,所以在英语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日常的交际训练活动。在以前,教师仅仅重视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训练,重视对英语题目的理解,但是对于语言的真实意义理解却存在很大的误区。所谓的交际语言,绝对不仅仅只是指语言的音和义能够实现基本的统一,与此同时,还要求对所学语言的国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必须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样的场合,针对什么样的对象,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交流,必须要考虑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交际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语言的交流只有在得体礼貌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地进行。事实上,对于这种交际情境的理解,才是学习语言的本质问题,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才有实用性。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还需要向学生广泛地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著名人物,英语交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在这种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英语的阅读活动,在这种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英语,才有可能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
3.不仅要重视泛读,还必须要重视精读
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精读和泛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对于学生获取信息和扩展视野,两种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泛读和精读要双管齐下。所谓的精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阅读材料来学习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而泛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大量合适的材料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将英语课文作为精读的材料,而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适合作为泛读材料。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有效地培养起来。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1、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要求,请提出建议,越多越好。”从学生的建议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并将这些建议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引发了学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2、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的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认读虽然简单,但也会受到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的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3、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的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的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才能评鉴作品。小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做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方法 教学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能突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
(一)教学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得到公认的,但是不少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外语实际上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不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阅读量的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总识地把两国文化上的异同贯穿到语言教学中来。
(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教材处理不当。许多老师把课本的阅读材料当精读。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成为其教学主线。有的教师则相反,把其当作课外阅读处理,提问题、对答案、划词组。此外,还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教学计划不能保证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轻视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缺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2、教学方法及模式单调。常见的授课模式为: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一遍,接着学生跟录音朗读,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或复述课文。此模式侧重于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而忽略了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写作目的。3、忽视对词汇的处理和复杂句子的分析。教师注重阅读的“整体理解”,忽视了对词汇的有效教学。对涉及有从句等学生一知半解的语法结构避而不谈。其实,词汇依托于语篇所产生的特定语境意义及复杂句子的分析是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问题阅读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量的扩大,二者都很重要。在日常的练习中有不少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大大妨碍了阅读的效率,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1、音读。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是无声地动动嘴唇,有时嘴唇不动,只是舌、喉在活动。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自己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2、心读。心读是一种很难观察到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学生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这种坏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矫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在强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一般能逐渐克服这种坏习惯。3、复视。复视指的是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回过头去重复阅读。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这样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至养成复视的习惯。其他不良的习惯,诸如阅读时,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阅读时头部下意识地左右摆动;有的用尺子比着,一行一行地向下移;有的一面阅读一面玩弄钢笔、尺子、钥匙等物,;有的爱抖动双腿;有的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有的不少学生养成了遇到生词就离不开字典的习惯,缺乏应逐步培养起来的猜词技巧。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路,降低阅读速度,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加以纠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一)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或4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篇10
论文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针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由此可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程体现出与旧课程截然不同的基本理念:突出以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强调自主、合作学习;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重视情感因素。
2.图式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有Minsky,Rumelhatr和Schank。关于阅读理解?图式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任何语篇?本身并无意义可言?而只是为读者提供引导?使其知道如何应用自己头脑中先存的知识去提取或建构意义。这种先存的知识结构被称为图式。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有关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即语篇知识;策略图式指读者大脑对阅读理解过程的一种监察行为。
由此可见?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同化和调节发展上述四种图式的过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能力?扩充语言图式;扩大阅读量?丰富内容图式;区别文章体裁?完善形式图式;进行策略训练?形成阅读策略。
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标已经颁布好几年了?但许多老师对其了解并不深入?更别说对其它阅读理论的学习了。没有先进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必然是盲目的、低水平的。因此?在高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备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
很多老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以词汇、语法为主线?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2“舍弃”词汇教学?“淡化”语法教学
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有些教师矫枉过正?忽视词汇教学?或不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致使学生只要碰到不认识的生词就束手无策?时常对一些复杂长难句理解不准确?严熏地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对阅读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
3.3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4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
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3.5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阅读本身?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课堂唯一目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空间和学生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笔者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根据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九点建议供大家讨论。
4.1采用交互式的阅读整体教学
根据图式理论?我们了解到?阅读时被激活和调用的非直观信息中?阅读者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梗概大意到细微末节?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4.1.1加强语篇教学
目前高中英语新世纪教材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避免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例如?新世纪教材中人物传记体文章分布较广?如“Michelangelo""FranzSchubert""AlfredHitchcock""Atr uroToscanini""TheFather ofModern Physics”等。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在阅读前可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结合已有的语文知识?通过讨论明确传记体文章的结构特征—以时间顺序为轴心?边叙边议(以叙为主?议为辅)?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等?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按照人物—时间和事件的关系—成就—评价这条主线来理解课文。
4.1.2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往往会造成一些困难。新世纪教材涉及到了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激活他们的文化图式。如在上新世纪英语Bookl Unit4"HolidaysandFestivals”时?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从网上查找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观看有关这方面的DVD、听相关的英文歌曲、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等多种形式导人文化。此外?在科学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文化图式?以达到语言习得理论中的“移情”境界。
4.1.3重视语言知识
阅读者的语言知识是辨认视觉信号输人的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在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可利用图片、实物、动作、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呈现生词?或运用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单词。同时?教师还应训练学生根据构词法、上下文情景等线索猜词的能力。此外?新教材词汇量大?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生词?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对于那些将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汇?应在阅读前就加以介绍;对于那些能通过线索进行猜测的词汇?则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处理;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课后还需加以巩固;对于因行文的需要而出现的词汇不要求学生去死背。对于语法点的讲解要讲究艺术?使语法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此外新世纪教材中语法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细小?虽易于学生一时掌握?但“前学后忘”现象时常发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现象进行比较和归纳。
4.2加强风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的策略。Mackey(1979)曾列出扫读、预测、猜词、利用语篇标志等19种阅读技巧和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有关的阅读策略?而且应该进行有意识的策略训练?比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限时阅读?重点训练skimming和scanning?或让学生列出自己在阅读中所用过的阅读策略?或相互之间交流各自使用策略的情况。
4.3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
这个新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可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标题导人、视听导人、背景介绍、设置悬念、联旧引新等灵活有趣的形式?启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参与。在阅读中?教师应从语篇角度出发?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把阅读分为?kimming,scanning,closereading三个步骤?根据阅读的三个层次科学地设计问题?即主旨大意类、细枝末节类和判断评价类?采用以学生自学为基础、学生讨论为主体、教师适时启发与引导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将阅读视为单一的教学活动?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续写课文、改写课文、角色扮演、话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