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

一、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影视资源包括电影、电视等,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具有在教育教学中有别于文本的应用价值。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影视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集声音、图像、色彩、文字于一身,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最具现代意义的教学手段。”[1]尤其是影视资源作为超文本的文化载体,对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读写能力、思维训练、积累语言敏感性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超出传统语文教学单纯以文本作为教学对象的教学效果,这有利于促进我国语文课堂从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向新课改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对课文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已经很难满足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多元化要求。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以真实生动的情景方式将学生拉入课堂,将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去积极地阅读原文,尤其是文学原著。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老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这一情节,勾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关注,鼓励学生预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如何发展,对文本中的抽象文字进行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将具体影视情节画面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人物情节、细节,对文本更直接、更深刻地进行理解与认识,进而去自主阅读教材之外的文本,去获得阅读的快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黑格尔《美学》中曾经说过:“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2]影视资源的动作性基本上能够将文本中的人物站立起来,将静态的文字转变为生动可感可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直接欣赏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影视资源提供的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具有可开发性,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杨柳、、月、飞鸟、船等,如果用影视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图层中。同样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如包括天文地理、风土民情的各种综艺节目,以其信息量大,夸时空性,可以为学生储备更多的形象化的写作素材。如高一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优美汉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CCTV第十频道的特别节目《探索发现之史说汉字》和《探索发现――发现甲骨文》、科教片《解开汉字之谜》、大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等节目对于文字的解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字的意蕴美和形体美,浸润在文化的熏陶中,体验文字的经典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自豪感。所以影视资源有助于学生形象性思维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和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美、感悟美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实现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真正地实践新课改提倡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主张。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影视资源能将课文中的具体文本转化为感官的画面,促进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转变传统的“人――人”的对话情景模式。教师借助于影视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语文教师常常苦恼课时的有限性,不能将书本教学内容全部讲授,导致匆匆忙忙地讲解课文,甚至取消作文课,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寻找新的途径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影视资源集视觉性、形象性、动作性于一身,无疑是教师的最佳帮手,尤其是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小说、必修四第一单元的戏剧、必修五的第一单元小说,以及选修系列“中外小说与戏剧”“文化论著研读”和“新闻与传记”中的作品时,几乎处处可以结合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善于把影视资源作品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最节省的时间里,解读文本中的主旨和人物形象,达到教学目标。

(三)有利于发挥教育价值

“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影视作品的表现内容,而反映在影视作品中的生活,因为熔铸了艺术家们的理想、愿望、追求,使作品具有了极高的教育价值。”[3]影视作品是艺术家们在文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影视特点进行创作的,是一种再现人物思想情感、人物行为动作的,集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事迹、价值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责任感和引导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三观”。当学生将抽象的文本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身临其境,感受影视作品中的“意美”“音美”“形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美好的心灵,正确的审美观去看待生活,学会做人,懂得人生之道,这就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尽管影视资源的开发随着老师们的重视,陆续被运用到课堂之中,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但实践证明,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无疑会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由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影视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不能够正确分析鉴赏影视作品,这导致影视资源只是单纯的在课堂播放,只是完成观看任务,并没有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与鉴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问题在于教师放弃了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过度依赖影视资源,将教室变相成为电影院,把学生当成了观看者。这种让影视资源完全代替了文本教学的课堂状态,只是流于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和鉴赏,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发挥,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影视资源开发利用的初衷相去甚远。

资源缺乏,质量不一。随着网络资源的风险性增加,很多相关的影视资源也难以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导致搜索困难。有些年龄大的教师或者偏远地区的乡镇教师由于跟不上时代,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够好,对于影视资源的搜集更是难上加难。教育部门目前也缺乏系统性的影视资源开发资料,教师有时候忙于自己的工作,对这一资源也重视不够,没有时间去搜集资料或者没有事先观看影视作品,没有亲自审核影视资料的质量,导致对其不甚了解或者质量不一。

缺乏引导,漫无目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影视资源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原本想让学生在观看影片时学到知识,可是因为教师缺乏专业的影视作品欣赏知识,导致其自身在影视欣赏与文本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发挥二者的优越性,就缺乏了对学生如何将文本与影视作品作比较性的探讨和研究的引导,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看影视作品,被影视片中的画面情节所吸引,脱离教学目标。

影视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上述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价值的发挥。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如何把影视资源的优越得到性充分发挥,并且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流于形式的影视播放的尴尬教学境地,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搜集整理,选择典型。当下海量的影视资源充斥着整个信息网络,只要输入关键字词,与高中语文课本相类似的影视资料数不胜数。如何选择适合教师自己教学水平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影视资料,如何把紧跟时代的影视作品和题材搜集好,就需要一一甄别整理,注重取舍,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与文本表达最相符的素材。选择好后,需要进行剪辑整理加工,分清楚哪些是课堂上需要全部播放,哪些只是选择性的播放,播放时间的长短等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课,大部分教师倾向于选择87年版的《红楼梦》的第二集,这里只需要向学生播放前五分钟即可,学生肯定没看过瘾,就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欣赏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避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率,顾此失彼。

适时播放,回归文本。课堂上,需要选择恰当时机播放,一般选择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适时插入一些情节片段,在播放前先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都有一定的主观看法后,带着疑问去观看影视作品,在这一个观赏的过程中,学生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与脑海中的主观印象进行比对,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比较文本与影视作品的差别,注意哪些细节等,再一次回归到解读文本,以免未看文本就来观看影视作品造成的形象先入为主,限制学生自由想象的现象,导致二者脱节。比如在观看电影《祝福》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影片中加入的捐门槛一节的有无必要,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技术加工,形式多样。教师需要学习一定的影像剪辑技术,尤其要注重对特写镜头的捕捉,因为这一类镜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详细描写,往往最能够加强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同时学习鉴赏影视资源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给学生开设影视文学作品鉴赏选修课,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专业能力。另外,教师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电视,还可以将大型纪录片、综艺节目、教学讲座等引入课堂,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模仿文本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体验影视中对人物角色扮演的优缺点,寓教于乐,丰富影视资源的表现形式。

当然,影视本身因其独特性也会存在一些不利于文本解读的问题,比如影视资源不能很好的将文本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直接作为镜头展示出来,作为导演只能舍弃不用,这是影视资源不及文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鲁迅小说《祝福》中对于“我”得知祥林嫂死了的消息后的一段人物心理描写:“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现在总算被武昌打扫得干干净净了。”这段本身富有哲理性和感彩的心理独白,影视作品就不能将无形的心理描写转化为视觉性的画面。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影视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懂得掌握尺度,不能过度依赖,应当遵循时机适时、程度适度、内容适量原则。

四、结语

影视资源的直接受众(学生)和传播者(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影视资源这一媒介,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意义。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立足文本、恰当运用影视资源,合理进行课程设计,正确引导学生,方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目前影视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呼吁所有教育者们积极参与到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来,创造更多的条件或者渠道满足于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门则要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影视资源教学的培训,普及影视作品的鉴赏专业知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影视资源的教学能力,让影视资源真正有力的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第228页。

[2]黑格尔.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97,第278页。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幽默语言;寓教于乐

幽默是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基础,幽默是优美的健康品质,幽默更是从语言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幽默是一种素质和能力,真正的幽默并不是耍贫嘴,而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它是人本身的机敏反应,能够将普通事务戏剧化的表现,所以幽默更是一种技巧和方式。语文教师的幽默,就是要能够巧妙地运用那些诙谐而又机智风趣的语言来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影响,将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活跃而轻松,从而愉快而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语文老师的幽默其实是自身综合素质的反映。

一、幽默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幽默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的幽默是他们用自己的机智、学识以及灵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幽默可以是老师在一瞬间闪现的灵感,更可以是他们性情的真实流露,是他们成为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品质。

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师生间对立的情绪也可以在这妙趣横生语言中得到缓和,创造出一种舒畅愉悦的教学环境。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幽默的语言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备的法宝,因为它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幽默语言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机智幽默的语言能够创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去主动获取知识。当代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情感也比较丰富,他们却不会轻易就相信一个人,更不会轻信盲从,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活跃课堂气氛

在上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进入了积极备战的状态。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若是还使用之前的那种不苟言笑、古板冷漠的语气,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紧张。若是教师想改变这种困境,就需要运用到自己幽默机智的语言,刺激一下学生的神经,让他们放松,这样学习状态才会更好。

3.引导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一直都是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在思维上的启发却是一直都不曾做到位,所以学生的思维一直都处在僵化肤浅的状态,这就需要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在这轻松的氛围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篇3

一、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充分说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

2、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服务。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是很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2、注重学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言简意赅,如不采用适当措施,照搬现代文教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1)、反复朗读

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课文,可多作整篇的朗读;在要求对某些章节、某些词句作重点理解或记诵时,可以作部分的精读;课文较长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读时,可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给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的,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为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加强阅读气氛,增加朗读的次数,可安排学生齐读或分组比较朗读。待到完全熟读成诵了,再作答题式诵读,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头到尾背诵,而是按照老师的提问有选择的背诵有关段落或语句;老师的提问可以是关于内容,也可以是关于章法的。总之,这种诵读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枯燥的,而是灵活的生动的有神韵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一要及时,尽量做到边朗读边指导,二要具体,具体指出学生朗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朗读水平的途径;三要灵活,结合谈话、讲解、评注、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朗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朗读的能力。

2)、读注,查阅工具书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释又十分详细,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解大意,过去那种“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教学就没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注释的不同作用,凭借注释理解句义、文义。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解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课文没有加注释的地方,一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有些同学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解决。

3)、学会摘录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德育

一、引言

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教材中的多数课文都是形神兼备的,可以说都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其中,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它不仅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发挥着德育的重要功能。这是因为,文言文中描写了大量的关于古人发奋读书、保家卫国、舍生取义、诚实守信、敬老尊贤、助人为乐、坚忍不拔的故事,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德育素材。

可是,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我们忽视的弊病,如:

1.落后的教育方式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教师也越来越多的明白要把更多的自主时间还给学生。但是,不得不正视的是,在我们的文言文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很常见,机械的记笔记、背释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厌烦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2.功利主义的教学目的

近年来,语文教材在编写上越来越看重文言文的作用,高考试题中文言文的分值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很多的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表现出的功利意识越来越强: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长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仅变成了机械的记忆答案。

那么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发挥文言文的德育功能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德育功能,首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营造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与现代文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比较其中古今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另一方面,为改变以往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不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差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对于那些以故事描写为主线,有丰富的人物对话的文章不妨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这样在课前,学生必须要做好自主预习,弄懂文章中的事件发展脉络和人物关系,查清疑难字词的含义,而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分角色扮演。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利于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勾践灭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陈情表》等文章,就很适合进行课本剧的角色扮演,学生们在一种自由而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课堂氛围中,更为主动的学习和接受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化因素。

三、深挖教材文言文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爱国主义思想

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数不清的内忧外患,之所以发展至今天仍维系不倒,这与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信念是离不开的,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甚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爱国主义仍然在发挥着团结各民族,振兴中华的巨大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想象文章中的爱国志士怎样在国家危亡关头,挺身而出,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团结御侮,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怀璧入秦”,为家国大义忍辱负重换来“将相和”的美谈;《屈原列传》中屈原忧国忧民,抱石沉江的慨叹;《荆轲刺秦王》中“一去不返”的勇气;《苏武传》中苏武“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的不辱国体,慷慨赴义的气节等等。

2.坚忍不拔,不懈追求的精神

自强不息,刻苦自勉,不畏困难险阻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在高中时期,尤其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格。如通过学习《劝学》培养学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顽强信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品质

3.爱我河山的使命感

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中的祖国山河美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如《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望海潮》中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念娇奴·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观看幻灯片等形式,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引领学生想象文章中的波澜壮阔与雄伟巍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为民族崛起读书的信念。

四、对比法渗透德育教学

运用对比法,将不同的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情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例如,学习苏洵的《六国论》后,对比苏辙的同名史论,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培养爱国情感;学习《鸿门宴》后,对比《垓下之围》和的《人民》,引导学生体会“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家国大义、自强不息、在新时期奋发努力的精神。

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是德育。德育的课堂只开在政治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亦应该牢记“教之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赵乾勇.高中文言文德育价值及课堂优化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兴盛.试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J].现代阅读, 2012(5).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蕴含灿烂悠久的文化精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一直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思索和研究的问题。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组织文言文教学呢?

一、要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无疑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

二、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让学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师在教学中要开设了《汉字趣解》、《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谈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及形、音、意的变化发展了解中华文明,举办《国学基础》、《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讲座的开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融合而开设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三、要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仅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还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

在学生中可举行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鸿门宴》内容时,可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你喜欢刘邦还是喜欢项羽”等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分小组研究课文、看课外书、查阅资料,上课时小组辩论,共同提高,既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又提高了参与热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要重视语文作业的创新,引导学生阅读延伸

篇6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语法 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理解作者表达的表情达意时,在理解词、句子的意义时,我们就应该着眼于句子、段落,通过对词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来理解文章。而语法掌握牢固了,就掌握牢固了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可以增强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语感。

一、语法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中忽视语法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偏重课文的内容与意义理解,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偏重内容与意义的教学,于是忽视了语法的学习。造成学生分不清楚语法中最基本的实词和虚词,对于句子成分、句子之间的关系更是无法分析。此外,学生文言文的语法基础薄弱,教学方法的良莠不齐也是造成语法教学困难的原因。文言文语法知识的缺乏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难以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本意。在高中阶段的语法、修辞的知识与能力影响到语文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对于这类问题进行及时补救,日后的学习中问题就会不断出现。

2. 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足够的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价值,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而小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认识古代社会,还有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产生的原因是考试的压力。还有教师在教学时大多只是在讲解文言词的用法、句式,忽视了语法的重要性,文言文考试只重结果,轻视过程,重视对于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语法的考查,导致学生在词和句式上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文言文变成了背诵和默写,由于教学方法枯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是被动的状态,缺乏阅读文言文的体验,更缺乏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加强语法教学的对策

1. 激发学生兴趣,制订学习计划

在教学中教师要区分不同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阐明文言文语法的价值,明确学习文言文语法的意义。由于语法的内容较多也较复杂,学生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文言文的背景知识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故事引入语法的教学,教师应该多读史书,熟悉中国的历史,引起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分清轻重主次,可以选择在今后学习中最需要的,最实用的部分进行讲解,从词性、短语、句子,基础语法内开始学习,使得学习循序渐进。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时,教师将基础的语法知识,用最简洁的方法教授给学生,易懂、会用为目的,力求学生都能懂基础语法知识都会用。

2. 教学与语法相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文言语法充分的重视,打好学生的文言文语法基础,有效地的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在学习文言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系统地了解文言知识内容,对文言知识全面了解,知道哪些是语法现象,及时利用文言文课文来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文言语法学习之前还可以先教授现代语法知识,可以达到互用对比的效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现代汉语和文言文语法中的词的划分不完全相同,了解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差别,从而更好掌握知识。达到词类活用,补充了现代汉语语法的知识,运用词性知识分析,很容易弄懂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语法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语法知识。

3. 在实践中巩固语法,强化学生运用语法知的意识

这要求教师有一定量的语法意识,懂得借助语法知识解决语文问题,所以教师要有运用语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利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巩固语法教学成果,强化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练习中,要充分利用语法知识,巩固练习。

三、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习语法的恐惧感

教师要努力发挥的正面影响,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充足的文言文修养。讲解课文时要表现出对课文的熟练,基本能背诵,可以旁征博引一些名人名言,这样的表现能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言作品,改变学生心中关于文言文的印象。学生可能会害怕文言文语法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读带有故事性的文言作品。学生一定要进行自主式阅读,凭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要自己用心感受,接受文言文的熏陶。进行潜移默化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不自觉接受高贵的精神品质的熏陶,会自觉地形成健全的人格。

结语

职业高中的文言文语法教学的提高要求语文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方试,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文言文语法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朱红芳. 浅析语法教学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4) .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对策

由于文言文与生活缺乏联系,并且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也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无计可施。师生对文言文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文言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第一,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偏离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其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取重点进行背诵,将拿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困难。第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文言文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翻译文言文的情况,而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将教师翻译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在本子上中,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同填鸭,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味地盲目记笔记,很多内容都没有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造成学习困难、教学困难的局面。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教学难点,并根据教学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加强学生阅读与积累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印象。根据阅读内容相关情境可以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揣摩出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主观意识。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同文字在不同语言情境下的含义能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文言文中“妻子”一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加以解释,学生会说“男性的配偶”。其实不然,古代人口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辅导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通多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2.2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讲解透彻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背诵,导致所学知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例如,教师应在本堂课开始之初,抽出时间对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科学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降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2.3培养学生自主翻译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翻译文言文,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这使文言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翻译中给予适当的辅助。例如,在《木兰辞》的教学中,教师领读之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两遍,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允许其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经过努力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再配有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并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翻译的同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还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利于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2.4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

由于文言文语言表达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发音不尽相同,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例如“生于某年”“于今十年”,两个句子中都有“于”,而前者意为“在”后者意为“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将有规律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进而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教学中具有很多的难点,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的开展文言文学习,影响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积极的分析原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安芳,苏立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2】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3】朱广龙.如何走出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之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四重四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0)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兴趣

引言

文言文相对白话文理解起来更难。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承载着很多的历史沉淀。当下是白话文的“天下”,但是,正因为如此,更不能放弃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年代久远,学习起来也难免让人觉得拗口、且枯燥乏味。但是作为中国文化古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言文中很多字词不同于当下的白话文,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难做到深入体验古人在文言文中要表达的思想,这也导致文言文教与学效率低下。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是关键。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文言文兴趣是关键。在教学文言文时,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效果也就有了保障。在实践教学中,也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文言文学习兴趣浓厚的W生学习积极性也高,成绩较好;反之,成绩就会不太理想。相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有非常多的内容、背景、语法知识等,学生都不是很了解,这样的结果在糊里糊涂中学完,到最后也不知文章的寓意和主旨所在。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让学生事先进行相关的预习,又或者是阅读一些白话文,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在所熟悉的知识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兴趣就会很自然的提升,同时也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如在观看《贞观长歌》、《西游记》等,首先可以让学生积累到一定的文学常识,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通过相关的影视作品与视频讲座,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刺激学生阅读原著的心里欲望。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方法是多样的,如精心进行导入,巧妙设置疑问,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等。就拿巧妙设疑来讲,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与文言文知识拉近距离

文言文知识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相隔太久,文化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教师善于利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把学生们带入古代情境中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文言文内容了解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如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述那时候的政治背景,以及作者本人当时所处的年代的历史情况,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作者要抒发的情怀,从而对作者的表达手法更加叹服,优美的文字能让学生更乐于去阅读与记忆。对文章中所描述的美丽景物在脑子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景象,让其更加具有画面感为文章增加生机与活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内心的感受、所思所想勇敢的去表达出来,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更加具有热情。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画面感,让学生能够真切进入画面中,了解作者的具体表达手法。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学习更有信心,对文言文知识有更熟悉的感觉,从心底增加对文言文知识的热爱。

三、创设问题,激发探讨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如果通过一系列巧妙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探求动机,增强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可以带着好奇心去进行探索,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而不觉得枯燥。其次,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目的地去解决一件事可以使得解决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同时还能具有明确的方向。最后,带着问题去研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文言文之前,要对所讲述的内容要有深刻的了解,要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句子或者文章的中心内涵以及主要说明的问题。要研习教材上文言文的课后习题,以及这些习题的拓展,还有研究历年中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角度和考点、难点,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实用、高效,要能包含本节重点难点,提出的问题还要有探讨性,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切实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语文又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需要平时的积累与训练,文言文的积累重要性更加突出。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深浅程度重点在于考察他们的记诵累积效果。教材中所选择的文言文难度呈逐渐增加之趋势。学生如果平时不积累,没有扎实基础,会越学越吃力。所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知晓文章的大致含义,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其次,教师适当给学生布置任务,不要逐字逐句讲解文言文。因为面面俱到的灌输会让学生的思想更懒惰,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重视方法的指导是关键,既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习得的知识远比教师传授的效果要好的多,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文言文教学开始涉足改革,涌现了一大批语文教改大家,形成了一些新的文言文教学方法。200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颁行,进一步明确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文言文教学目标就是实现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把文言文教学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联系起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国传统的筑基阶段。在文言文教学中,建立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探索优化教学的方法途径,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探讨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这样,文言文教学也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过去的“怕学”变为“乐学”, 使文言文教学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清尚.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J].师道・教研,2014(12).

篇9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落实课标 提高素质 六步教学法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习一些文言文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同时在附录中提出“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要落实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走好六步,即读、译、析、品、拓、背。

一、读,即朗读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阅读文言文,一是学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尤其是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一些我们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字以及读音发生了变化的字。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被”读“pi”而不能读成“bei”。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二是学后朗读,要求朗读流畅,读出感情。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出感情,从而进一步领略文章的韵律美、思想美、语言美。

二、译,即翻译课文

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就需要翻译文言文,翻译时要引导学生以句为单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字顺。教师要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如逐词逐句翻译、大意翻译、调整语序翻译以及人名、地名、时间不翻译等,同时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积累掌握一定的文言词汇和一些常见的文言现象。如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这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掌握了这些也就有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储备。

三、析,即分析文章

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段的翻译与背诵上,应当在扫除字词理解的障碍之后,进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让学生在古代文化背景中领悟文章的主旨意蕴,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分析文言文不能离开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的背景资料,然后从文章内容入手,理清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在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层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的道理,进而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如《爱莲说》中的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小石潭记》中的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的写法等。

四、品,即品味鉴赏

品味文言文就是要对文章语言进行推敲,品出语言的言外之意。品味语言应重点放在品味词句上。品味词语,既要品出词语的含义,又要品出词语传达出的内涵来。如《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中的“清”字的含义是冷清,寂静的环境、气氛。在细细品味,“清”字传达出的不仅是环境的冷清、寂静,更表现了作者柳宗元被贬的处境,如此就不难理解“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了。品味句子,要品出句子本身的含义,还要和中心联系起来。如《爱莲说》中对莲的描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句子本身描绘了莲的美质和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这几句处处描写君子的美德。

五、拓,即拓展提升

许多文言文意蕴深刻,在当今社会生活仍有指导意义。文言文教学不仅让学生阅读课内浅显的文言文,拓展提升也是不可缺少的。拓展提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谈看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有时代眼光。如《马说》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联系现实生活,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是怎么看的?有学生就说出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才要学会自我包装、自我推荐,不要等着伯乐的发现”的观点。另一方面可以类文拓展。虽然初中文言文考试多是课内的文章,但同类短小精炼的文章也可以适当拓展,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背,即背诵

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篇篇都是古文苑里的奇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只有背诵多了,积累多了,学生才能从大量直接接触的文言材料中感受语言,品味文章,汲取精华。

篇10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文言文教学

良好的文言文修养,是我们走进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藏的前提条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私慷慨,激励多少华夏儿女为国分忧;“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然豪放,热血家乡。中华传统文化,一代代国人须细心品味、弥久珍藏。

如何引领学生真正喜爱上古远而又俊逸的文言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时代和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先后观摩学习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漯河二中的“读议展点练”,参加了在大连市举行的“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报告会”等,加之二十多年来语文教学生涯的经验积淀,对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定层面上的探究。

一、形式多样、丰富课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变兴趣为动力,使学生主动、努力、快乐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过去的“苦学”“被动学”转变为“乐学”“主动学”。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原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课堂变得兴趣盎然,生机勃勃。初中六册的文言文、课内诗词、课外诗文,我把其中的重要实虚词、重点文言句子、重点文言片段、重点诗文编成小册子。从初一到初三坚持天天诵读、天天练习。

二、借助工具书,辅助文言文课堂教学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文言文教学不单是教会学生正确流畅的朗读、背诵、掌握生字读音、翻译重点实虚词和重点文言句子、疏通文意,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一生都能在古老而经典的文化海洋里遨游。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文言文工具书。但是学生往往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我们作为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精选难度适宜的文言文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一定难度的问题。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发现工具书在学习古文化经典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求:工具书人人都要有,人人都要用。在具体阅读分析文言文作品的时候,挑选那些对于理解内容和思想、艺术特色有障碍、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工具书的巨大作用也才能在文言文的大量阅读活动中实现重大突破。

三、转变师生角色,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新课改以来,我们逐渐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悄然发生巨大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尽管这种思考不一定全面、正确,但是那一样闪烁出天真的智慧火花,我们就要给予肯定,最起码要表扬他们有勇气挑战。

例如:在学习刘禹锡《陋室铭》一文的课堂上,我们师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出这样的结论:刘禹锡的品格是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但是有位学生提出疑问说刘禹锡有轻视或者说蔑视民众的思想,这一点很不可取。听到这个质疑,我和其他学生都很错愕。问他怎么理解,从文中那句话里可以得到印证?这位同学有理有据的说:文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指的是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下等人。所以我认为作者结交的都是高雅的文化人,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能登门的。如果改为“谈笑均鸿儒,往来有白丁。”说明作者品行更加高尚。说到这里,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我重重的赞美了这位同学,鼓励他继续发扬这种创新质疑的精神。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古人,挑战作者。有位同学在生物学科《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一课中,对这一章节内容的编排发出质疑并提出修改意见,得到老师的好评和学校领导的称赞。这样一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课文的认识,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积极性。

四、全班学生异质分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文言文的阅读分析较之现代文,学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甚至更多的难题,尽管借助工具书,依靠自主或者同坐之间的互相帮助,也很难达成学习目标。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途径就是将全班学生进行异质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两名小先生。我只是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在小先生的带领和督促下,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课堂上,我把事先编印好的导学案发给各个小组,因为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学生在小先生的带领下,能自主完成的就自己完成,学习较差的学生完成不了,两位小先生或者同组的三四号学生也能帮助解决。我在各个小组之间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作者、参与者。遇到集中性的问题也就是本课的重难点我进行集中性的点拨,这时候我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我也收到了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个小组学生展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普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不仅如此,对于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读”和“写”。读是基础,写是目的。

“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它蕴含我国古代先贤的思想和精神,我们课本中所编选的篇目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历代圣贤以古文化构筑的文章,伴我们一路前行。他们博襟,聪慧的睿智寓于篇篇经典之中,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也让我们沐浴了一次次的洗礼。我们和学生漫步在经典的长河里,不断的汲取、提炼、升华,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夏伶俐. 浅谈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 2013(04):160-161.

[2]杜娟. 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3]李海华.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点滴看法[J]. 太原大学学报, 2003(02):50-51.

[4]格保永.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