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3-27 12:1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案例教学法

篇1

【关键词】税法课程 案例教学法 教学效果

引言

《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该课程以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为中心内容,以流转类税法、资源税类税法、所得和收益类税法、财产和行为税类税法特定目的税类税法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税收在国民经济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普遍影响以及在财税工作中的重要性,税法课程在国内外财经类专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都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甚至定位为核心课程。

一、 案例教学法在《税法》课中的运用现状

现在,全国财经类大学有厦门大学、上海商学院中有国家级的税法精品课,高职院校中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蒲田学院等省级税法精品课程。案例教学法在这些学院税法精品课的教学与实践均已普及运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的税务(企业税务会计)专业是2008年辽宁省教育厅批准的辽宁省普通高校高职品牌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税法》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精品课程,本课程授课教师先后都不同程度的采用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均受到学生好评。

二、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 案例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阶段

(1)选编案例阶段。在给税法学生选编案例时要选取篇幅较短的中小型案例,因为今后的实践工作要求他们有基本的纳税申报常识,根据学时,一般选取30至40个左右案例为宜。(2)分析案例阶段。在系统全面讲解有关概念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运用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思考案例,并提高自学能力。(3)讨论、总结案例阶段。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更多的要求他们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全部面前,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讨论结束后,对各种方案逐一点评,指出不足和需要补充的地方,并适当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中最关键的是案例的真实性及典型性

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而且能被学生理解。传统的案例有可能来自于参考资料,缺乏可信度。任何过于理想而脱离实际的案例都将给学生以误导,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而在我院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所采用案例很多来自真实的案例。这是由于我院已与国瑞(连锁)税务师事务所、阜新啤酒集团和福棉纺织有限公司、阜新双汇集团、大连方圆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验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合作,这些企业或中介机构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就被运用到学校的课堂中, 校内的“假项目假做”逐渐被校外企业的“真项目假做”所取代。

三、特色与创新点:案例教学法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取企业纳税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在课堂还原和重现经济业务流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完成各税种的计算申报的任务,实现学生熟悉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因为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真的工作,正如用木制刺刀练习过刺杀的士兵最终还是必须用钢铁的刺刀进行练习一样的道理,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真刀实枪地进行操练。为此,我们通过案例教学法,设计以完成真实工作项目为目的的“纳税项目中心”,通过这个按照“教学企业”理念设置的项目中心给企业记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真实的工作项目。由于真实的工作项目有限,在项目中心就会有一些项目小组完成的是复制的工作项目,但是操作的要求与真实的完全一样。我们把这种在项目中心完成复制项目的实践教学称之为“真项目假做”。

四、结语

篇2

1、基本的概念不同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案例传授实际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提出本身展现了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众多实际问题的分析探讨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也同时在其中增加了知识,丰富了经验。而情景教学法则是以真实的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基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以较真实的状况生动形象的让学生进入其中,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一个侧重于给出实际的教学的例子,通过例子和事件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侧重于创设跟真实环境密切相关的情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学习。这点上两者是不同的。

2、两种教学法各有特点

情景教学法重视视、听、说,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边看情景画面边练习听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准备很多的教具来为情景服务,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具,如何创设恰当的情景,都是需要教师的努力和细心的。情景教学法同时也注重通过具体的情景来操练句型,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气氛、不同的坏境都需要考虑进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情景操练,这样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汉语来进行交际。案例教学法则不同,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流和对话,主要是学生先对案例有所了解,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来进行评述和指导。这种方法鼓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创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适用对象不同

单就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来说,情景教学法比较适合于教授学生,而案例教学法则较适用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挺高教师实际教学经验这方面。因为,情景教学法侧重于引导进入真实的情景当中,所以,在教授汉语的时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汉语交际的较真实的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和锻炼的非常好的方法,也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口语课以练习为主的课型来说。而案例教学主要是想通过案例来传授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益处的。可以在其中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学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的联系

第一、不管是任何的教学方法,它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想要让学习者更好的体会学习的内容。所以,这两种教学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它们所要达到的效果也就是共同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大同小异。只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哪个更加适用就用哪一个。同为教学法和其他的教学法,如交际法、图示法、讲授法等,都是如此。都是想让教学的效果更好而创设和研究出来的。任何一种教学法也都不是孤立出现的,相互之间也都会交叉使用。

第二、案例教学法当中蕴含着情景。因为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案例,那这一个一个的案例想要了解透彻并分析透彻,最好的方法也是进入到当时的情景中,体会当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假设如果你是当时的教师应该如何的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案例中的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值得学习哪些不值得借鉴。而且这众多的案例也都是非常贴近实际的,就如同情景教学法中,也是需要教师运用贴近生活的情景进行创设,这一点两种方法是有相同之处的。所以,案例中包含着情景,情景体现着案例。两种方法其实在互相起着作用,互相联系着。

篇3

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来看,其可以被概括为课前准备、案例讨论以及课后总结三个阶段。其中,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基础,课前准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例教学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Photoshop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课前准备[1]。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准备,即要求学生按照案例进行准备,包括其中涉及到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信息等多个方面。这就表示,教师需要提前一到两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目标进行准备[2]。例如,教师以修复数码照片作为案例教学的主题,因此提前一周告知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研究与复习如何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照片,需要学生从照片的色调、曝光、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准备。通过准备工作,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收集更多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照片的技巧,通过观看相应的视频夯实自身的基础,让学生对照片的处理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打开桌面上事先准备的数码照片,照片显示的是穿红色衣服的女生牵着一只小狗。此时,案例教学正式开展,学生需要运用实现的准备分析这张图片,要从专业的角度观察这张照片存在的瑕疵。具体地说,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发现照片中小女孩的红眼没有消除。学生根据专业的知识判断这是因为拍摄照片时小女孩深处的环境相对阴暗,在闪光灯强烈的对比下视网膜后的毛细血管反射出现红光。在通过进一步观察,学生察觉小女孩身穿的红色衣服色彩不均匀,破坏了照片的美感,让这张照片失去真实的色泽。通过事先的准备,学生在面对真实的案例时才不会显得手足无措,才能够利用事先的准备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一定的结论,为小组讨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小组讨论并发挥引导职能

通过详细的观察,学生借助之前的准备得出一系列的结论,但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缺陷,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个人的见解存在局限性[3]。因此,教师需要在Photoshop案例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必须将学生合理地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小组讨论以3到5人最佳,才能保证讨论的充分性与有效性[4]。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只有确保小组学生能力相近,才能使小组讨论更加有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Photoshop软件的使用经验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有的学生提出照片中的背景存在色调不均衡的问题,如果只是将小女孩身上的衣服进行调色,将造成小女孩和小狗过于突出,而周围的环境更加阴暗,导致整张照片出现不协调的感觉。因此,学生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交流,探究如何利用Photoshop软件对照片进行更好的着色和修饰。另外一名学生则发现在照片的边缘处有一块很显眼的杂物,它的存在破坏了照片的唯美,虽然在疑难的环境中表现的并不明显,但如果仔细观察仍然是这张照片的瑕疵。因此,学生针对于此应发表自己的观点,探讨利用Photoshop软件的抠图或印章功能将其抹除。在3到5人的小组中,学生提出的观点能够被快速吸收,其提出的问题也能得到快速响应[5]。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初步形成了处理这张照片的思路,并且通过交流对Photoshop软件更加熟悉。此时,学生的主体性已经得到发挥,通过交流与讨论后,学生已经凭借自己对Photoshop软件的认识提出自我的观点,并在交流中确定基本的方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的业务能力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见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案例教学中掌握Photoshop更全面的使用技巧,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针对学生小组交流的结果,教师分享一张自己处理的照片,要求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小组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自己处理好的照片从整体上看已经比较完美,但如果细看就会发现照片缺少一种层次感,导致照片显得生硬。此时,教师询问学生:“照片的层次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哪些功能能够突出照片的层次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中的学生有了新的交流主题。学生开始思考从前景、中景和背景的角度来突出照片层次感,也提出利用大小和明暗的对比使照片变得更加丰满[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图片处理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将学生处理照片的技术进行升华,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处理照片的基础上给照片添加光色效果。这是处理旧照片的一种基本操作方式,而学生却没有相应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滤镜增加图片的光晕,如何利用图层以及蒙板对照片的色彩和光色进行高级处理。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却发现自己无法给照片添加光色效果,学生经过分析最终发现Photoshop软件图层样式的功能,并采用其中“颜色叠加”的模式达到了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准备中获得的认知会通过合作与交流转变为自身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对Photoshop软件的使用熟练度。学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理由,这就在帮助学生巩固Photoshop软件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学生也能够吸取其他同学的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使自己对Photoshop的认识更加深刻。此外,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自身的能力与经验引导学生向新的方向进行思考与交流,使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各种高级功能有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更多图片处理的方法和高级技巧[7]。

三、提高课后总结的有效性

在Photoshop案例教学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探究与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收获,同时指出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8]。其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要对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进行肯定与认可,以此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充满信心。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9]。在学生提交案例作品后,教师抽选其中的作品,并挑选出作者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事先准备的工作,小组同学交流的结果以及教师的引导等方面进行自评。其中,学生认为虽然自己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却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合作交流制定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照片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处理。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自己对Photoshop软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也通过实践将理论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其次,教师应该要求小组学生进行评价。在学生自评结束后,教师抽选小组中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点评,要指出自己感到不足的地方。小组成员提出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大家对软件的操作并不熟练,没有掌握快捷键,导致操作缓慢。同时,学生认为自己对Photoshop的应用还相对初级,只是掌握了基本的处理技术,远远没有达到设计的程度,还无法运用自主设计针对照片的瑕疵进行修缮,这也是自己今后学习与提高的方向。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需要总结整个过程,让学生明白自身存在的缺陷,同时明确自身的优势[10]。例如,教师首先对学生精心准备的工作进行肯定,对学生能够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基本的图片处理进行认可,即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础性的技术和能力。同时,教师指出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其能够利用图层、色调、添置景物等多样化的方式增加图片层次感。针对于此,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能力与意识进行肯定。相反,教师也需要指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如学生只是从色调的角度调节照片而忽视了对照片亮度的调节,教师也指出学生对快捷键不熟悉的问题。在有效的总结与评价中,教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案例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足,也帮助学生找到了在使用Photoshop处理照片时的方向。基于此,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操作中有意识的规避问题,同时发挥自己的优点,使学生能够逐步成长为更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

篇4

【关键词】法学 案例教学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45-02

一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通过对典型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案例,分析研究、了解相关的法律问题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的思维习惯,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真实典型性案件的。一个案例就是在实际情况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但也可能包含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民主式教学等特点。

二 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一,案例枚举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案例例证法,比如教师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举例,然后通过理论进一步验证;二是案例导入法,教师先利用案例作为开端,再讲述基本理论,然后引出所要讲的法律概念或问题。

第二,案例讨论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讲授相关法律知识,老师针对法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或分组讨论分析,这种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的选择一般选用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涉及很多法律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2.现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行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总讲授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案例枚举法时,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陈述事实、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和时间等方面,都由老师控制。在实际的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用真实案例,学生更感兴趣,而且方法本身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富有启发性的。“听案例”与“听讲课”并没有质的区别,教师将命题、推理、判断的思维全过程都一手包办了。但是教师对案件的分析都是事先搜查资料准备好的,而对学生来说则是未知的。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

第二,现行案例教学法不适应司法考试的需要。我国法律院校毕业生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案例往往是围绕一个理论或法律规定讲的,学生不用认真思考,就可以知道教师所讲的案例与刚学过的法律理论知识有关,所以很自然地就会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直接推断出案件的结果。而在司法考试中,考试的案例涉及法学学科的诸多领域,而且没有很多思考的时间,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入手。这样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方法。

第三,现行案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一般会引导学生相继展开,即按照法律关系的先后关系,即从案件事实出发,理清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文。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在案例分析或讨论时,通常的做法是先明确案件的基本事实,然后再考虑是否有法律规定,如果有的话,就会直接按照法条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定性,会认为教科书或教师所讲的理论肯定是正确的,现行法律是完备的。学生一般不会去主动认为法律规定或案例引用的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三 案例教学法实践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需要通过教学来检验。要实现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应做好以下工作:

1.课前的准备,包括学生和老师的准备

在教学中,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首先对本节课准备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要对案例反复阅读并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并做好笔记,要精心构思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还应考虑到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安排好讨论问题,合理分配案例讨论时间,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对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可能得出的几种结果,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总结。

2.课堂上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先介绍几个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点的思考角度不同,很可能会产生多种方案,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将学生的思路、讨论中心放在教学内容上。

3.案例教学的成绩评估与考核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评价机制上,无论是静态考试(如案例分析的卷面考试),还是动态考试,评判时教师必须要克服理解主观随意性和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考虑是否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2)There are a few common arrangements for using hydraulic power. 有几种常见的使用液压能的装置。(3)The complete electrical plant on board ship is made up of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any power utilizing devices. 船上的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分配系统和许多用电设备构成。

上述例句中,根据句(1)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可以很容易推断出power应译为“功率”;句(2)中根据hydraulic 和power连用,也可以推断出power应该译为“能量”;而句(3)中的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和power utilizing devices有的译者可能会译为“功率产生装置”和“功率使用装置”,但是这与句首的complete electrical plant on board ship不符,顺应专业知识,我们应该知道整个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设备、分配系统和用电设备构成,因此可以得知power应译为“电”。这三种意义也是power一词在轮机英语中的常用语义。译者需顺应轮机专业知识,符合轮机英语的科技语境,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其正确的词义。

2.语境顺应影响译文的表达方式

在轮机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知道句中所有词汇意义的情况下,仍不能将其翻译成顺畅的汉语,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恰当的轮机英语翻译技巧。由于轮机英语多层次的语境效应和原文作者的心理效应,语篇中的语言中存在着很多潜意识信息,即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潜意识的方式都不相同,这自然会影响译文的表达方式,因此绝对对号入座式的翻译是不可行的。这也是学生知道词义却不能顺畅翻译的原因。

为了使原文作者和译者的逻辑思路和心理效应一致,使原语和译语在信息内容、交际功能和审美效果等方面接近或相等,通常可顺应语境,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翻译方法:

第一,语境顺应增词译法。为了使译文顺应原文的语境,更容易被理解,译者可通过增添解释性词语的方式补足原语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增词译法实际上是显化原语中的潜意识信息。例如:When the two voltage supplies are in phase the pointer is stationary in the 12 o’clock position.译为:当两台发电机的电压同相的时候,指针静止在12点位置。

上面示例译文中的增词部分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轮机专业知识的制约、潜意识和逻辑思维得到的翻译方式。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取减词翻译。

第二,语境顺应减词译法。减词译法是指根据译语语言规范有意隐去或省略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语言成分。在大部分情况下,减词译法实际上是潜化原语中的显意识信息。例如:

The crosshead and crankpin bearings are made of cast steel and each consist of an upper and a lower part secured to the connecting rod by means of fitted bolts,the nuts of which are secured.译为:十字头和曲柄箱轴承是铸钢制成的,都由上下两部分构成,通过紧配螺栓和螺母固定在连杆上。Oil is supplied to the cylinder liner wall and the piston rings by means of mechanical lubricators giving a carefully controlled oil feed,through injectors or quills.译为:油通过机械注油器供给汽缸套和活塞环,供油量可精确控制。

虽然翻译时省略了以上示例英文中的斜体字部分,但它们的含义仍潜在译文当中。

第三,语境顺应代换译法。代换译法是指按照目标语的行文习惯,将原语的说法用另一种说法代替,其实际意义不变。例如:Centrifugal or radial flow pumps give regular delivery,and are quiet in operation.译为:离心泵或轴流泵的排放有规律,运行没有噪音。Also the metal of parts forming the combustion spaces must be kept at a temperature low enough to avoid losing mechanical strength.译为:还有构成燃烧室的金属部件必须保持在足够低的温度,以维持机械强度。

第四,语境顺应转换译法。由于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特点和词的搭配关系的不同,原语中的语法成分在译语中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语法成分。几乎原语中的所有语法成分在译语中都可以译成另一种语法成分。如:Oil is supplied to the cylinder liner wall and the piston rings by means of mechanical lubricators giving a carefully controlled oil feed,through injectors or quills.译为:油通过机械注油器供给汽缸套和活塞环,供油量可精确控制。(补语中,宾语主语,定语谓语。)

第五,语境顺应反译法。通常说的反译法是指将肯定表达译成否定表达或将否定表达译成肯定表达。这里探讨的反译法是指广义反译法,是语境顺应代换译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轮机英语的翻译中十分常见,因此掌握反译法就更加重要。如:The fuel oil is then passed through a fine filter before being supplied to the injection system.译为:接着,燃油通过细滤器,然后被供给喷油系统。In a common sea water cooling system,from the sea suction one of a pair of sea water circulating pumps provides sea water which circulates the lubricating oil cooler,the jacket water cooler and the piston water cooler before discharging overboard.译为:在常见的海水冷却系统中,一对海水泵中的一个从海水吸入口处吸取海水,海水循环滑油冷却器、缸套水冷却器以及活塞冷却器,然后被排出舷外。

三 结束语

根据语境顺应论,翻译中译文语言的选择应有个动态顺应的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做出变化。翻译的过程必然涉及目的语的重构过程,目的语的重构是译者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译文语言的选择应动态地顺应文化语境。译者应顺应轮机英语的科技语境来选择词义,注意词语在翻译中的同化、异化、融合和隐化现象,从而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我们的翻译和教学。

参考文献

[1]H. Leo.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李锦、廖开洪.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2):49~52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流程;隐私权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分析、讨论和辩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原理和法律规则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自19世纪的哈佛法学院,至今仍是美国法学教育的核心教学方式。即使是以体系化讲座教学为显著特点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也日益重视以案例教学法来改革其传统的讲座式学理教学模式。在我国,案例教学法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如今也已经成为法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法律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也很容易走入重实践、轻理论,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在应用具体案例开展法学教学时,只有规范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融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入思考相关法学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 案例导入,提出问题

针对民法学课程中隐私权的教学内容,按照相关性、典型性和热点性这几个标准,选取广受关注的“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作为本节课程的案例资源。课前先让学生熟悉案情,并围绕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对照教材,查找资料,进行细致的预习,为课堂发言做好准备。

该案案情简介:李国强与钱钟书相识于1979年,其手中持有钱钟书一家寄送的私人书信百余封。2013年5月间,中贸圣佳公司公告称,将于2013年6月21日公开拍卖上述私人信件,该公司网站也登载了多篇介绍涉案拍卖活动、鉴定活动和部分书信手稿细节内容的媒体报道文章,部分文章以附图形式展示了书信手稿全貌。钱钟书夫人杨季康诉至北京二中院称,李国强作为收信人将涉案书信手稿交给第三方的行为以及中贸圣佳公司为拍卖而举行的准备活动,已经构成对自己及钱钟书和钱瑗的著作权和隐私权的侵犯,给自己造成了严重伤害,请求判令他们立即停止侵权,公_赔礼道歉,赔偿50万元经济损失,支付1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支付为制止侵权所支出的0.5万元合理开支。

因本节课程内容为隐私权,故该案中涉及著作权的内容不纳入讨论范畴。围绕隐私权问题教师可设计如下思考题:

(一) 关于隐私权的基本理论问题

1. 隐私权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

2.隐私权与名誉权有什么区别?

3. 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二)关于本案的思考辨析题

1.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标准是否应当低于普通人?

2.本案中拍卖公司是否有权接受收信人李国强的委托实施拍卖行为?

3.本案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

二、课堂讨论,分析问题

上述思考题中第一部分的三个基本思考题都是隐私权教学内容中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知识点,是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后续深入探讨隐私权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但由于这几个问题并不存在任何理论争议,学生只需通过课前对教材的预习和研读即可得到答案,因此课堂上这几个问题不作为讨论和辨析的重点,教师可以快速地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这几个基本问题。

以此为基础,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第二部分的三个思考辨析题展开讨论和辩论。

(一)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标准是否应当低于普通人

隐私包括私人信息、私人生活、私人空间、私人通讯等,凡属于自然人自身私人生活范畴,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内容皆应属于隐私范围。对于普通人来说,自身的私人生活与公共利益的关联度不大,隐私范畴的确认相对容易,而公众人物因其时常处于公众的视野之下,比普通人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他们的言行对社会的影响也远远超过普通人,他们的私人生活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关乎公共利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标准该如何确定呢?有观点认为隐私权是所有自然人平等享有的一项具体人格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当与普通人一样受到法律保护,不应当降低标准,也有观点认为因为公众人物比普通人享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资源,适当降低对他们的隐私权保护标准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理。对于这道开放性的辨析题,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力求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过程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标准的理论争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 本案中拍卖公司是否有权接受收信人李国强的委托实施拍卖行为

信件这一物品的特殊性在于其承载着多重权利,收信人是信件的合法所有权人,但信件作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其著作权由写信人享有,除此之外,信件中还包含着写信人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基于信件这一拍品具有如此复杂的权利属性,而对于信件的拍卖流程在法律上并没有特殊的法律规定,故导致本案争议的产生。有观点认为拍卖的法律关系应当首先适用《拍卖法》,我国《拍卖法》明确规定,只要委托人对拍品有完全的处分权,则拍卖公司根据委托人的授权实施拍卖行为即为合法,本案中,李国强作为涉案信件的所有权人,理应有权委托拍卖涉案信件。还有观点认为,虽然收信方拥有信件所有权,但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由于信件是私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信件内容中包含了写信人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因此,收信人对信件物权的行使应当受到写信人隐私权的限制,收信人无权违背写信人对其的信任,擅自泄露信件内容,甚至将信件予以公开,否则写信人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权将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针对本案这一争议焦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展开讨论和辩论,使学生通过辩论理解权利的冲突与协调,了解人身权相对于财产权的优先性,深刻认识到隐私权是人格权,是维护自然人人格尊严的基础,是应当优先受到保护的权利。

(三)本案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

通过对前面两个讨论题的辨析,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已经非常清晰了。由于名人信件在历史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名人信件既有普通信件的私人性和私密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公众性和公开性,很多名人信件都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对这些名人信件展开研究有助于对史实的还原,从这个角度来看,名人信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对这类名人信件予以公开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但是对私人通信秘密的保护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人格权益,当上述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个人的最基本人格权利,因此,对名人信件予以公开仍应当以相关权利人同意为前提。本案被告不顾原告的反对,擅自通过召开研讨会以及互联网传播等方式将涉案书信手稿向公众披露、展示的行为构成对原告隐私权的侵害,依法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法律责任。

三、引申思考,课后总结

课堂讨论环节结束后,案例教学的流程并没有就此结束。课后还应当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讨论的案例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撰写总结报告。报告以课堂讨论题为脉络进行梳理和总结,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对案例展开进一步的引申思考,可对法院的判决进行评论,也可结合案例对我国现行法律的完善提出建议和设想。通过撰写和批改书面总结,既能督促学生对本次课程学习的隐私权问题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当次课程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在公安院校的法学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既是法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公安院校实践化教学目标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政辉.美国案例教学法的批判历程c启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秋季卷).

[2]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O/L].北京法院网http:///paper/detail/2014/06/id/1374865.shtml

[3]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篇6

无论从法学教育目标的改革,还是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来看,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的认识习惯总是遵从先关注现象,然后分析本质,案例恰恰给了学生认识的场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中找出内在的法律关系,举一反三,从而形成对法律关系稳定性的掌握。我们的法学教育改革也将侧重点放在了法律职业教育的培养,也就是说要培养一大批能在实践中应用法律的人才。而法律实践就是不断的处理大量的实际案件的过程,因此,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内在规律性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当然,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对学生学习法学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体,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开始关注教育模式与方法,也不断地研究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导向作用。此时如果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学生会有相当高的学习热情,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才会有机展开。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将刑法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典型案例,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通过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变一言堂为互动式学习。如果今天的刑法学教师仍然坚持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在给学生将纯粹的理论,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但如果我们讲案例教学应用于课堂,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将抽象的理论通过浅显的案例来呈现,整个教学过程会比较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变静态为动态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熟练准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大量有组织、有准备的工作,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与贯通。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讨论结果有一定的预判,并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变低效为高校的保障。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呈现出低效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通过将案例引入课堂,并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跟紧教师,跟紧讨论的节奏,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回答,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并能检验教学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及常见误区

尽管案例教学法对于刑法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其引入中国,我们很多刑法学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功能性被忽视甚至是被误解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出现了比较常见的误区。

2.1把案例教学法当成了理论知识的解释说明

在刑法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保有这样的想法,案例就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说明,就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将案例当做传授理论知识的一个过程,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它忽视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或学生要提前准备案例,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2抛开教材,将案例当做教材

我们在实践中总是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前面的教师不重视案例教学法,而又有部分教师将案例的功能扩大化,抛开了教材的内容,课讲得很吸引学生,但学生不能从中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我们都知道讲课必须以教材为基本框架,所以案例的选择也要紧紧围绕教材来进行,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案例都适合用来进行案例教学的,比如刑法学总论的很多内容、刑法的基本原则等用案例教学是很难说清楚的,如果机械地将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应用,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再有就是案例选择既要与知识点密切相关,又要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对应。因此,教师应避免单纯追求案例选择上的新奇,试图通过新奇的案例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忽视教学实际本身所追求的价值,则背离了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初衷和目标。

2.3将案例教学法当做唯一教学方法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简单地看做非此即彼,要懂得发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关联性。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不言而喻,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有助于学生增长实践应用能力,但它并不能代替课堂教授法。因为,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以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前提,没有理论,案例讨论也无法深入。但是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欠缺系统性、体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刑法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如何提升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成效

3.1选择适合教学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法来说至关重要,如何选择适合教学的案例,我想遵从以下标准,我们就能选出合适的案例。

3.1.1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

在选择案例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最好能用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讨论学习案例,加深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学会分析案例的方法和过程。因此,案例的选择所涉及的知识点不能过于松散,针对性要强。

3.1.2案例选择要典型

刑法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应确保典型性,能突出反映相关的法律关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能清晰的掌握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和法律原理。当然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典型性在于案情与法律原理内在的关联性,而不是案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否则我们的案例教学会适得其反。

3.1.3案例选择要保持新颖性

也就是说我们在选取教学案例时,要具有时代感,能反映出当代社会的法律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紧跟形势,才能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果我们选择的案例都是过时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分析完了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3.1.4案例选择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确保案情简洁,难度要适中。如果案情过于复杂,难度又高,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能理解,则学生就无法入手,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如果案情过于简单,学生一眼就能洞穿答案,则同样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5案例的选择应能启发学生思考

案例的选择要能启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这就要求案例本身应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既能进行有效分析,又保持一定的疑难度,为学生留下讨论学习的空间。比如,对于安乐死相关案例的分析,从而对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留下讨论问题。

3.2多途径、宽领域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但如何达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功效,则需要我们不断的考虑与探索多种教学模式。3.2.1创新课题案例教学方式对于案例教学,除了课堂讲解案例,我们还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小组对抗,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感官刺激,利用模拟法庭的模式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案件本身,学会换角度考虑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考虑让学生扮演案件中的不同角色来深刻体会案件中的法律知识的关联性。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不局限于自有教师,也要将眼光放在校外

我们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请相关的法律专家来学校做法律前沿报告,提升学生专业方面的时代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利用课外时间来学校为学生做典型案例解析,将审判的整个过程完整展现在学生面前,点出审判过程用到的法律原理,这样学生的学习更具实效。

3.2.3不局限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将学生从课堂引向课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法律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豪感,比如,在校内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特别是校园暴力案件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又比如,在社区进行法律知识宣传与咨询、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相应法律知识普及,鼓励学生到公检法等部门调研、实习,这些都能极大的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3.3在总结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篇7

参与临床带教是其进行医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锻炼临床思维,把掌握的知识运用与临床操作,成长为临床医生的关键时期。在内科开展的带教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带教流程,可以获得明显的效果。带教结束时,要做出科之前的考评,由带教医师统一进行评定。还要借助问卷来对带教效果与带教满意度做详细的调查,全面评价带教质量。体现出强烈的能动性与创新性,能够极大地增强医师与学生的创新活力,提升学生判断问题、处置问题的水平,有利于改善带教效果与学习质量,可开阔医学生的思维、锻炼其语言交流能力,完全符合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内科带教;案例教学法;临床带教;带教方法

对医学生而言,参与临床带教是其进行医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锻炼临床思维,把掌握的知识运用与临床操作,成长为临床医生的关键时期。而医院内科病种复杂、专业要求高,有很多诊断等都是难以掌握。此外,学生需完成的学习内容很多,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在不同科室进行轮转[1]。因此,应用灵活、有效的带教法就显得非常必要。案例教学法具有将已学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的纽带作用,可让医学生见到临床上的病例情景,然后,运用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慎密的思考、分组探究、做模拟的诊断分析与治疗,并独立思索处置现实问题的适合措施,更好地将掌握的知识和临床操作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提升临床带教效果[2],在内科实行该种带教方法,将大有裨益。

1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在以往的带教中,很多只是将重点放在了巩固医院内科基础知识上,而不注重增强操作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属于十分先进的带教方法,最先是用于法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见习中,目前,在内科开展的带教中采取该方法,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带教流程,获得了明显的效果[3]。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筛选典型的病例,让见习生依据病例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问题,然后,组织见习生运用掌握的临床基本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教师从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研讨的形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提升处理临床病例的水平。

2内科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在内科带教之前,由带教医师把科室的各类常见病等患者相关资料发给所有学生,然后,让其独自收集病历、了解患者的体征、病情、及必要的检查与有关诊治措施;而且教会医学生怎样才能把所负责床位的患者、病例设计成正确的案例数据库,并围绕着带教大纲里面指出的重点来提出各种有探讨价值的问题[4]。同时,内科医学生要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独立探究,并将此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病例的疑问及时提出来;而带教医师则要确保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脱离病例,并鼓励医学生要敢于讲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对整个探讨的情况进行评价与指正,以提升医学生的水平,开阔其临床思维;带教时间共2周,每周每个分组共4~6人,带教结束时,要做出科之前的考评,由带教医师统一进行评定。还要借助问卷来对带教效果(其中包括参与带教的兴趣、师生的互动、以及引导思维、独立分析能力等)与带教满意度(分为3个不同级别,即: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做详细的调查,全面评价带教质量。

3考核评价方法

带教结束时,要对医学实习生做出科前的考评,通常,可以采取无记名的办法对整个带教效果做全面的问卷调查;然后对医学生在参与兴趣与课前准备、师生互动、以及引导思维、独立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4内科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优势

近些年来,国内医学院校的规模在持续扩大、医学生人数也在大幅增加,但师资方面明显不足,使得学生需在有限的时间内超负荷接受更多的信息[5-6]。在这样新的局面下,怎样才能使内科开展的带教取得理想的效果已被看作是临床带教的难题。所以,怎样更好地调动医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其独立分析能力,探索科学、先进的临床带教法已成为该科室带教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尤其适合用在人数相对较多的带教中,并且能够符合增强医学生以上诸项能力的需要。该教学法中应用的案例比通常的举例有着更深刻的含义,对于案例的剖析、判断过程也更加复杂,它不但需要医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具备权衡时势、随机应变、迅速决断的能力;这一方法可以让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索、判断,以及分组探讨、辩论来掌握与巩固知识[7],它是以病例为根本、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判断辩论为中心,兼具引导式、参与式、开放式、辩论式、集中式等特点的有效带教法,体现出强烈的能动性与创新性,能够极大的增强医师与学生的创新活力,提升学生判断问题、处置问题的水平,有利于改善带教效果与学习质量[8],可以开阔医学生的思维、锻炼其语言交流能力,完全符合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内科所开展的临床带教中,依据带教目标的不同与医学生在目前阶段具有的知识框架的不同,分别选择各类不同的案例来实行循进式、整体式和递增式的案例教学,可以有目标、有步骤地提升医学生思索问题与处置问题的水平,这种临床带教方法,将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的高效带教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盛惜英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医保科

[参考文献]

[1]苏中平,蔡威威,许茂春.案例教学对临床本科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6(3):164.

[2]杨秀梅,潘冬梅,尹安春.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7(2):297.

[3]毛慧玲,翟云起,张桂荣.PBL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9(10):152.

[5]但国蓉,赵吉清,赛燕.案例教学法在防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370-371.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理学教学;临床医学

专科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大量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药理学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变得尤其重要[1]。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是医院医生的主体,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药理学恰恰是学生在所学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临床用药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药理学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门课程的讲解不能用传统方法来讲授,尤其对临床学生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理学教师除了具备药理学知识之外,还必须和临床的疾病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和实践药理学这门课程并学好它。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上述要求-案列教学法。案列教学法是在老师的精心筹划下对所收集的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的典型案例加以整改,让学生在实际的临床疾病的用药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的目的[2],为临床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者设计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对比实验,以考察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科学生群体中的教学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

将2015级专科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7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班35人,其中实验班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法,对照班学生进行传统教学法,实验班与对照班随机分配。

1.2教学方法

实验组对药理学教材相关章节实施案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板书、多媒体进行授课。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学期结束进行考核,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比较两班的学习成绩,并由两班学生分别填写关于学生认可程度的调查问卷。收集原始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2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2.1学习成绩

结束课程教学后,考试成绩如下:案例教学法实验班理论笔试评价成绩为81.03±5.25,传统教学法笔试成绩为67.36±4.71,两组比较,p<0.05,说明两班理论课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2.2学生能力培养

本次共发放学生认可度调查问卷70份,全部回收。实验班和对照班各35份。将所收集资料归类整理成统计图表,比较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的差异,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法认可度高。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当前,药理学教育面临着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挑战,药理学教育应当因势利导改革传统药理学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对药理学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药理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督促学生记忆和背诵课本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往往觉得内容比较枯燥难懂,逐渐缺乏学习兴趣,并且理论知识无法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最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未来发展。所以需要药理学老师注重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理念,科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沟通,最终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其通过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临床医学专业更应该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案例选取应该根据专业方向,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同时,案例教学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老师综合素质。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作者:黄伟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民法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37-01

一、案例教学法对民法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演讲式教学系以教师和教材为主的教学,其虽然有助于将民法原理、法律规则等抽象知识完整、概括而有体系地传授给学生,但却具有讲授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缺点。案例教学则是以教师、学生双向互动为前提的教学。教师所选取的民法教学案例所涉及的一般都是可能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事例,具有可信的事实背景和逼真的场景。对学生而言,通过分析案例学习内化于该案例中的民法知识比枯燥无味地消极记忆教师所宣讲的抽象民法理论知识更易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演讲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民法学习无法深入下去,而且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如何运用其在校期间所学到的民法知识条缕分析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适应期过长。案例教学在这一方面能有效弥补传统的演讲式教学的不足。它通过不断把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民法案例摆在学生面前,迫使学生转换学习方式,在高度逼真的法律环境,面对教学案例,需要以“法官”或者“当事人的诉讼人”等身份进行模拟法律实践,并为自己的主张找出法律上的有力依据。通过反复多次的研究、分析各类民法教学案例,并查阅相关法律资料,学生不但能对自己所学到的民法理论知识有比较切身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增强自己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像律师一样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民法教学实践中的缺陷

(一)教学案例形式单一,未形成体系化的案例

教学案例多为文字描述案情,形式单一,与实际案例不能很好衔接,教学效果不佳。没有对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未形成类型化的、体系化的案例库,不便于查找和运用,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

(二)教学条件不利于案例教学法在民法教学中的实施

民法课程教科书的体例安排不利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我国目前的民法课程教科书通常的编写体例为先学习民法总论,再学习各分论。在未大量接触到与民法分则有关的具体的、多样的民法案例前,要求学生理解大量的艰涩的理论,是有悖人的认识规律的,也不利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另外,授课班的人数较多,不利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我国的现实状况是教师一个授课班的人数少则20 余人多则50 余人,有时会安排两个甚至更多班合班,这时一个授课班的人数可能达到200 余人。授课班的人数众多,师生交流会限于教师与少数学生的交流,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大受限制。

(三)案例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在课前给出案例,学生在课下自行准备,形成自己初步的意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共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这种方法也不免有两大缺陷:一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复杂的案件,简单的案件不需要时间的准备;二是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较强,但是对于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而言,可能会由于惰性对课前准备这一环节敷衍了事,不认真准备和思考,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分类及运用

(一)“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拿出一个民事案例,理清案例中的人物关系,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案例中当事人、诉讼人、法官等不同角色,然后在扮演过程中,学生们要自主理清自身的身份,并且在案例的进行中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思考与行事,各司其职,“在其位,谋其政”,这就相当于一次不太正规的模拟法庭演练,学生们不用像在模拟法庭一样走程序问题,只需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把民事诉讼环节搞清楚就可以了。这是对民法理论的一次整合运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多次角色扮演,运用到民法的很多理论知识。因此,角色扮演法可以算是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革新。

(二)案例游戏法。案例游戏法是将学生分为数组,每组学生对同一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本组的结论;然后,数组合在一起各自发表意见,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辩论。能够取得一致的观点,必须是正确的; 不能取得一致的,其观点允许保留。因为任何一国的法律都并非没有矛盾,学生在运用法律进行分析时,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这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一案实行两审终审、上级法院有权改变下级法院的判决的规定是相一致的。

(三)“相对双方抗辩法”。相对双方抗辩法是指教师把学生分为两队,分别代表对立的当事人双方,学生在案例分析的状况下进行对抗分辨,然后再互换角色再次进行辩解。在这样两次的抗辩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对法律知识运用的正确之处与偏差之处,在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了解过程中也检查了自身学习的漏洞,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在以后的法律工作中有着一颗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心,这可谓是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有效实践。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劳动合同法;策略

当前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推进,法则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法律成为社会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的最低准绳。作为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有些高职学生对法律知道不多,尤其是对保障自身权益的劳动保护法了解不足,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劳动合同法,本人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劳动合同法教学,具有一些优势。

一、案例教学法在劳动合同法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去繁化简有利于劳动合同法教学

劳动合同法向其它法律一样,一般法律条文繁多,并且词语非常的严谨,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讲,这些烦杂的法律条文,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也不能深入的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相对比较抽象和复杂。针对这些问题,对于非专业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劳动合同法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能够让学生感知到法律条文的具体适用范围,也能让抽象繁杂的法律条文,让学生可感、可知。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高职学生明晰劳动合同法。

(二)有利于学生使用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涉及到合同的签订、遵守、废止和自身权益的保护等内容。如果法律老师单纯的进行劳动合同法法条的解释,并不能完全让学生理解其意义,也不利于高职学生走入社会对自己权益的保护[1]。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层层梳理,让学生当做自己就是案例中的当事人,让他们从劳动合同法角度,去辨析自己的权益是否受损,自己应该采用那些条款进行必要的权益保护。总之,通过可感、可想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增加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和使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的劳动合同法概念、原理去理解法律使用法律。

二、案例教学法在劳动合同法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精选案例

有关劳动合同法的案件每天都会发生,这些案例都会从不同的侧面反应劳动合同法的一些问题。但是有些问题不具有典型性或者发生概率小,对于有限的课堂来讲,并不是每种案例都讲。因此应该选择工作中涉及到劳动合同法较多的法律内容的案件选择出来,作为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比如设计到劳动合同法签订、履行、变更和违约、试用期等有关知识的案件精选出来,通过案例剖析或者学生分析等多种方法,让高职学生能够理解劳动合同法签订、履行、变更和违约、试用期等有关法律条文和法律效力。通过精选案例,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劳动合同法知识。

(二)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法律老师选择一个经典案例,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而应该是通过案例,让学生自己深入的了解案例,从中吸取法律知识和经营教训。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劳动合同法教学时,对于选择的案例进行呈现之后,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从案例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及一般,从而对法律知识有深入的了解[2]。比如在讲解劳动法中有关试用期方面的知识时,选择一个案例,有些单位让签订劳动合同时,关于押金方面的条款。让学生分析案例,结合法律知识,明白劳动者给企业交押金是违法行为,从而能够有效的规避学生被骗。

(三)法理论案,总结延伸

在对典型案例进行探讨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谈论,但是在讨论中应该让学生根据合同法的法律知识进行探讨,不能用一些白话和想当然去进行案例的解读。因此在教学中设计的典型案例,应该有对应的法律知识,可以让学生先看案例。学生看完案例会有一种想表达但是不知如何表达的冲动。此时老师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条款,让学生对法律条款有自己的理解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解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然后对案例进行法理论案[3]。这样实现了从问题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高职学生走入社会更多的是从事社会生产劳动,他们会接触到劳动合同法,他们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和掌握会影响到他们对自我权益的保护和对企业权益的尊重。在进行劳动合同法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去繁化简有利于劳动合同法教学、有利于学生使用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法具体的实施中,应该通过精选案例;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法理论案,总结延伸等措施,增强学生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谢秋凌.试论案例教学法在侵权责任法教学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115-116.

[2]郭崇.论本科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