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伦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伦理学

篇1

计算机主动医学管理学教学课件为单机版。要求:

(1)硬件:PC机、CPU主频400MHz以上、64M内存、8G以上硬盘、声卡等。

(2)软件:中文Win95/Win98,WinXP,数据库,Office98组件。

二、课件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讲解、课程分析、综合管理。

1.课程讲解

课程讲解是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主动学习的部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医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另一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案例和分析项目,内容来源于国内外医学管理的最新资料,包括管理案例分析、管理图表设计及各种能力训练项目等。课程讲解形式包括文字、声音内容和图片视频信息。内容的设计以课本的篇章结构为主线,侧重课本重点,实现方式采用PPT。

2.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单一测试和多重测试。学生进行测试时,系统将根据学生选择的章节信息,自动给出相应的试题。如果是多重测试,系统将从全部试题中随机抽取。系统会自动开始计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选择答题的顺序,也可修改已答的项目。

3.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教师对测试题库及其他重要内容进行管理的部分。主要包括习题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等部分。

(1)习题管理:用于对测试试题的科学组织,使用对象是教师。测试题的来源均是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主观题分为简答题、名词解释等。因为学生的作答千变万化,如何评价确实困难,因此,我们在数据库中建立了主观题题库,只保存题干和关键词。系统在对学生答案评定时,自动依要点顺序按关键词及同义词进行分析,如果学生写了这个词,就得到该要点的分数。除了上述功能外,系统自动给出的试题还必须符合教学要求,各章节的试题分布要体现教学侧重点,而题型的分布也必须有一定的合理设计。

(2)学生管理:用来管理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教学科研提供参考。学生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班级、年龄、性别、职务、获奖情况等。

(3)成绩管理:用来分析评价学生的成绩水平。学生测试后,系统将学生成绩保存在数据库中,可以查询。也可用图表的形式描述测试中全班同学的成绩情况,反映某一同学每次测试的成绩变化情况或者反映每次测试时经常出错试题的内容。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目的性,有重点性。

三、课件的特点

篇2

[关键词]物理学理论 计算机技术 量子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O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98-01

一、近代物理学理论的发展与现代物理学理论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即为19世纪至今,是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不断壮大的时期。

当力学,热力学,统计学,电磁学都发展的很完善时,有“两个不稳定因素”打破了物理界的当时的境况,推动了物理学的变革。第一个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即在实验中没测到“以太风”,也就是说不存在真正的参考系,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光速各向同性。第二个是黑体辐射实验,用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实验结果。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物理学理论,提出了侠义相对论,彻底了之前牛顿提出的绝对时空观的理论。十年后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阐述了万有引力的实质。

物理学界的第二个稳定因素――黑体辐射实验,通过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一大批物理学家的努力下,量子力学应时诞生了。随着薛定谔波动方程解释物质与波的关系,量子力学愈来愈趋于完善。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力学在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中是不可忽略的伟大成就。这两个的研究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由低速到高速,宏观到微观等,物理学理论也日趋成熟。

二物理学理论是计算机诞生的基础

物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随着微积分、力学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光学理论的建立,总所周知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整个力学的体系也完美的呈现于人们眼中。一对天才数学家布尔和德莫根历经无数次的推演证明,挖掘出了数理逻辑中那闪耀着最亮的光辉――布尔代数:电磁理论则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和麦克斯文创立的!而微观领域上的量子力学经由多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玻尔、爱因斯坦、海森伯、薛定谔建立;还有电子三极管经过无数次实验也被德弗雷斯发明出来了。

上世纪40年代,200多位的专家研制小组由美国国防部任命的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着并且克服了无数困难,两年中坚持的开发创新,人类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不仅是第一台电子管数字积分计算机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成功研制的第二年,一种不仅小而且安全可靠,又不会变热,结构也什么简单的晶体管在美国的科学家巴丁等人研制出来。德克萨斯一器和仙童公司也紧跟着飞速发展的科技的步伐,在1953年成功的生产出了首个集成电路。次年,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的宣布他们拥有了集成电路的生产线,这意味着集成电路可以大量的投入生产和使用,然后TRADIC――首台晶体管计算机诞生了,这个在体积上要小很多的计算机就诞生了。

伴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第三代计算机则是诞生在60年代中期。同样是由IBM公司生产出的IBN600系列计算机成为了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产品。早一些的INTEL8080CPU的晶体管集成度超过5000管/片,1977年在一个小小的硅片上就可包含几万个管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大比例的集成电路当作逻辑元件和存储器的第四代计算机也向着微型或巨型改。计算机的处理器也由8086不停地在转化,到了我们熟知的奔腾系列。

不管是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还是硬件设施,其实都是以物理学理论为根本的。物理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的日子里互相补益,会不断的推动科学向前飞速发展的。

三、计算机零件应用的物理学理论

液晶屏,一听名字就可以想象得到它是以液晶材料为基本组件的。实际上液晶屏就是把液晶材料填充于两块平行板之间,并且利用电压来改变其材料内部的分子排列情况,控制遮光与透光以显示明暗不同,鳞次栉比的图案。如果想要显示彩色的图案时,只要把带着三元色的滤光层加入到两块平行板之间就可以了。液晶屏的广泛应用还因为其功耗十分的低,应用电池的电子产品都可以配置液晶屏。由于液晶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那么就可以既体现固态晶体所有的光学特性,还可以表现出液态的流动特性。总结液晶的物理特性可归纳为:粘性、弹性和其极化性。

目前的CPU一般就是包括三个部分:基板、核心、针脚。大家都知道有一种电脑的硬件的组成的基本单位十分的重要,就是晶体管,而CPU的主要的组成也是晶体管。AMD主流CPU内核在早期的Palomino核心和Thoroughbred-B核心的配备,通常采用3750万个晶体管,而Barton核心使用了5400万个晶体管,核心Opteron处理器使用多达1.06亿个晶体管;。因此,实际上说的CPU核心构成的最基本单位就是晶体管的的芯数,针脚。所说的基板通常是印刷电路板,它承载着核心与针脚。然后该晶体管通过电路连接,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然后可以去分成不同的执行单元,每个单元又可以去处理不同的数据,这样有秩序的完成每个任务,才会准确而快速,这也是CPU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处理能力的原因。

其实还有很多的零件都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学理论。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比较先进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四、简介量子计算机

从物理观点看,计算机是一个物理系统.计算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量子计算机是一个量子力学系统,量子计算过程就是这个量子力学系统内量子态的演化过程。

量子计算机以量子力学建立逻辑体系,与量子计算机有关的量子力学的原理,即量子状态的主要性质包括:状态叠加、干涉性、状态变化、纠缠、不可复制性与不确定性。

量子计算机具有学术价值和产业价值不可估量。对人类的文明,它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认为最主要的方面则是它的工业价值。最直接的应用各种各样的量子算法,他就可以用于商用化。

可以回想机器在20年前的悲惨境况和现在的春分得意,利用机器学习是很难在工业部门查找数值,因为计算能力的时候真的很烂。然后还要测试几个月,谁还有时间来调整参数啊。而这两十年间,计算机体系结构不断的优化下,机器学习强大了好多倍。想想看,如果我们比今天的计算能力更强大,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强大的AI强量子任务不是指日可待?而当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量子计算机,互联网将演变成什么形式?总之,商业量子计算机将是未来科技的发动机,就像蒸汽机是工业文明的象征,量子计算机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生活已经步入了一个电子的天堂,计算机将会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价值,而作文计算机技术的支架――物理学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着,这就要求我们在紧跟着的脚步,努力研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逐渐的将我们国力壮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炳根.百年物理学发展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J].南平师专学报. 1997,04:11-14.

篇3

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教学就是老师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用途。在教授计算机应用时,就谈到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在医学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用相当广泛。如以计算机为手段辅助医生进行医学诊断工作,通常把各种征象或指标(如病人的病史、症状、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运行已编制好的各类有关程序作出各种可能的诊断。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会通过自己查阅一些资料,积极地了解医学职业中计算机带给工作的便利,学生学起来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在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课程时,常常觉得计算机课新奇而产生暂时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抽象的概念、定理、程序越来越多,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学习兴趣自然就渐渐淡薄了。怎样才能把学习的暂时兴趣转化成长久稳定的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密切跟踪计算机在国内、国外医学界的发展现状,结合成功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安排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检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效果,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所以,应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量,同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word的文档编辑和图文混排的章节时,我们首先给同学看一些漂亮的海报,然后提出明确的实践目标,学了此章内容后我们必须给自己做一张精美的名片。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加注重实用性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内容的感性认识。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而许多事实证明,培养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比教会其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不知道该学什么,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知该从何开始,这主要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把握好,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驱动,就是在每个章节或者每次课的开始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覆盖了本章或者每次课程的重点或者难点。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摸索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知识点。在问题驱动的方式下,学生可以有目的地、思路清晰地进行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可以组织适当的社会实践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大医院的网络中心,通过医院网络中心的参观,学生们了解到现代化的医院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临床科室用计算机共有六大功能:住院管理、医疗管理、医嘱处理、费用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维护。其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医嘱处理、住院管理、报表打印、费用查询。这样,就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以此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智力因素中最高的因素,是其他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产物。而创造力的培养,要经过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性过程的锤炼才能获得,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循序渐进的途径。通过实验、演示、参观、实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己动手操作。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应提醒学生可能会引起差错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理解和接受知识。并且可以通过现场打分、答辩等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地做好每次实验,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目标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慧英,蔡芳.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2]王艳红.浅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J].科技资讯,2007(10).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平台 学生管理系统 研究

从现有的教学条件来说,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引用先进科学技术解决学生管理问题是不可缺少的。现分析了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对其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学生管理系统的推广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如图1。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进一步推进学生学籍管理规范化、电子化、控制辍学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图1 学生管理系统

二、计算机应用于职业学校管理的优势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就,每年专业人才输送量持续增加,满足了企业日常用人的资源需求。从职业学校内部建设来看,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成绩,与校内科技应用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是科技社会的关键应用之一,加快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育进程的步伐。从这两年的信息改造情况看,引入计算机技术辅助学生管理后,职业学校的教育资金投入、教师资源分配、专业课程调控等均顺利地执行,专业生总体考核水平也呈现了上升区域。

三、新型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

学生管理系统应用于职业学校建设,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不仅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相关,也与学生其它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着。目前,国内发达城市的高等院校开始采用新型管理系统,综合调度网络与管理系统相配套,主要应用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等两方面。

1、专业学习。这是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工作,也是职业学校制定管理决策的重点对象。学生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同专业、年纪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控制模块,帮助教师对课程教学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如:系统可以提供成绩查询、上课出勤、就业指导、信息录入等方面的功能,如图2,指导大学生严格按照个人专业指标的要求,完成好个人专业学习的任务。另外,对于教师来说,也可利用学生管理系统查阅专业教学进程,掌握专业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

图2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2、校园生活。除了专业课程教育管理外,学生校园生活的其它方面也很关键,这也是学生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的主要对象。利用管理系统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如图3,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实施宿舍考核工作,对夜不归宿、卫生恶劣的宿舍实施网络监督,及时把宿舍情况反馈给管理层。新型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利用学生网络宣传先进的文化思想,带领学生参与“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等建设活动中,加快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改革的进程。

四、结论

搞好学生日常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也关系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引用计算机作为教育支撑体系,从整体上提升了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便捷性、持续性,紧随时代教育发展的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 孔祥利. 科学构建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16)

[2] 李成海. 浅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今日科苑. 2008(06)

[3] 张敏,廖康礼,王玉勤. 网络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重构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10)

[4] 唐燕涛. 浅谈条形码技术在高 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J]. 高教论坛. 2005(03)

[5] 曾东里. 高校学生管理重在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1)

[6] 戴天增. 论高校学生法治化管理[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7] 朱家. 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必须以人为本[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12)

篇5

一、高职学生缺少学习动机的原因

1.内在因素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缺乏自制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由于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衍生的不良学习气氛不仅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还制约了其他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2.外在因素

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课程教学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陈旧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授课方式、滞后的考试形式,也严重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二、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策略应用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若缺乏注意,将无法顺利展开心理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注意策略,吸引学生注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在设计注意策略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选择、感知信息,进而产生稳定、明确的心理趋向。具体方法如下:①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计算机广泛应用的生动案例,使学生真正知晓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与学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用悬念激发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留问题、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吸引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上。③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时,可以设计学生拆卸、安装主机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参与性与创造性。

2.相关策略应用

相关策略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策略,具体方法如下:①共建学习目标。在相关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想法共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②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有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就能及时完成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大幅度提高学习动机。在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制定让学生努努力、使使劲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需求、兴趣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3.自信策略应用

应用自信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认识到努力程度与收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会投入更多努力,学习更有韧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将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运气,结合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

4.满意策略应用

满意是维持、加强学习动机,并使学习动机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在该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应合理、正确地表扬学生。表扬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但是也最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并善于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努力进行适度的表扬、赞赏,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以成绩单为主的评价方法,通过多标准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满意感。

篇6

案例教学法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实践性较强,单单依靠系统理论讲解学生不容易接受,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在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本文就将针对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一、传统计算机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上机教学为辅,这是学校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一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定位。而教师在授课时一般也是多理论少实践,授课内容多是对计算机各个知识点的简单应用,长此以往,相同没有变通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以往的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老师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被动的听,抽象而遥远的概念与具体操作无法结合,让学生不知所措,而老师讲解的操作内容与书本上的知识相比,总是有一定距离,学生实际操作时往往是按教师要求按部就班,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起源于1920年代,其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与讨论。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是教学的设计者与激励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并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同时重视双向交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已经得到有效广泛的应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设计教学案例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完成文档排版、演示文稿的制作以及电子表格的使用等是计算机教学操作的基本内容。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就可根据案例教学法。设计如下两个案例,一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作精美的课程表,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及毕业后的职业方向设计一封合理的求职信,通过制作这两个案例,教师可把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渗透给学生,如文本、段落与页面的格式化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或同学间的商讨完成案例,对图片与表格的处理等知识把握较好,而且学生在案例的完成过程中,发现问题会不断与教师交流,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目的,也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在教学案例具体实施时,可把一个复杂的案例看成一个重要的大的任务,之后将其分解为许多小的案例,也就是小任务,分解到这些小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为止。学生就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所学知识逐个解决这些小任务,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简到难,不会让学生一接到任务就产生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计算机教师创设任务情景,通过指导与示范,并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各个页面的设计、数据库中表的建立以及数据库的操作等。学生通过先找问题,思考讨论并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积极的去完成任务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还通过动手实践对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技能准确掌握,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

3.案例的总结与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指的是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而在结束阶段,主要是案例的总结与评价。小组评价或者自我评价是经常采用的形式,可教师评价,也可学生自评,或者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这是总结和提高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发现在此案例完成过程中的成绩以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通过教师评价点评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学习效果评价不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并确定今后在学习过程中所应该努力的方向。例如,简易留言板案例,数据库链接控件与链接字符串编写代码在实现数据库链接操作时,都能实现该功能,二者的区别如何,今后的实际运用怎样选择是学生在学习中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评,展开交流展示与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还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其审美水平,提升其学习热情,通过总结规律和运用技巧,将计算机实践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在这种不断的评价与总结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也突出了教学与学习的重点。

总之,在学校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教学中,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理论学得较好,但实践操作水平较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探索与合作创新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与时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连波.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直接体现,如果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不会发展和壮大的,相反,如果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民族,最终会超越其他的民族而强大起来。所以我们国家提出来,创新是国家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计算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并且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所以与那些传统的学科相比,教师对其掌握也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运用启发式的创新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一、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具有难以掌握,且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有的时候还没看懂、学会它,它已经过时了,又有新的知识和技术出现,所以要用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思维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教师资源、教学实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 教师教学观念方面。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辅助工作的工具,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了,如果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研发和创造,那是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工作,与大多数人无关。孰不知,计算机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就像我们离开了水、电不能够生活和工作一样,离开了计算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陷入一团糟。所以掌握相当的计算机知识,不只是计算机专业人士的事情,而是新时代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2.教学手段方面。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本教材、一份讲义,一支粉笔,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计算机学科的特性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会造成那种课堂上好像听懂了,下课后好像不懂了,用的时候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的结果。

3.教学经费方面。国家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原因,办学要兼顾到教、学以及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等,既要保证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又要给他们的生活、安全等提供保障,等等,学校承担着他本来不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再加上本来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就不足,一直没有达到《教育法》里法定的国民生活总值的比例。所以学生的学习设施、实验设施等相对不足,学生的学习实践环节一再被压缩。这一问题在计算机学科的学习中矛盾更为突出。

二、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要拘泥于一种答案,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不只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更是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三、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在这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运用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和功能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增强,计算机可以说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介绍学生目前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向学生描绘计算机未来可能具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告诉他们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们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未来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

转贴于 四、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五、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六、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 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进行编辑文字,是在 Word 中,还是在记事本中,或是在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这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而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1、精讲多练。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讲理论,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的经验是: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这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平时经验的积累。

2、计算机说到底是一种工具,要鼓励学生把这种工具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是学生进行成功体验的最好方式。例如在辅导学生进行计算机课外活动时,我对用一个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只作了少许讲解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使用。我的安排是如果学生在使用中有问题,我再具体解答。但经过短短的几个机时之后,我就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这个软件上做我的老师了,他们不仅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我讲过的方法绘图,还摸索出其他的方法。我发现学生在用计算机绘图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我对学生未来的主动发展充满了信心。

二、严肃严格地进行基本训练

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这是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具体讲也就是:1、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2、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3、汉字输入及文字处理。学生具备了这个基础,就能获得计算机学科方面良好的主体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此就要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但在教学实践中,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去帮助学生达到目的。

例如,在指法训练上,我首先就对指法练习软件进行了精心挑选。挑选的标准有两个:1、要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指法习惯;2、界面要活泼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训练时间和要求上也作了仔细安排。第一个学期除了专门用几节课来练指法外,以后每节上机课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总的要求是速度可以慢一些,但指法一定争取练准。到第二学期,在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指法后,就可以转向速度训练;训练形式改成只规定训练任务而不限定时间,任务完成得快的学生就有机会在计算机上做他想做的事,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训练的效果。

三、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篇9

那么,目前的数学课堂是否已经体现了计算教学改革的方向呢?就笔者的调查和分析,在计算教学中存在亟需解决的基本矛盾。现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良好的处理策略。

一、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

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目前大多计算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算法――反馈交流算法――自主选择算法。为此,许多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开始,就是到“逛商场”结束。现在的计算教学,很难再看到过去常见的复习铺垫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二、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

曾有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现在,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们都十分重视让学生理解算理,特别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让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原理,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笔者认为,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条桥梁,铺设一条道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上述案例中,形成了初始竖式后,不必过早抽象出一般算法,而应该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再计算几道题,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些初始竖式的共同点,进而产生简化竖式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简化模式。可见,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

〖案例〗“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片断:

首先,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出示例题23-8。

然后,经过老师的精心“引导”,出现了多样化的算法,老师花了将近一课的时间进行了展示(还分别用动画式课件进行演示):

23-1-1-1-1-1-1-1-1=15

23-3=20,20-5=15

23-10=13,13+2=15

13-8=5,10+5=15

10-8=2,13+2=15

23-13=10,10+5=15

23-5=18,18-3=15

……

最后,老师说“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算法就用什么样的算法。”(下课)

课后,笔者与上课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说“现在计算教学一定要算法多样化,算法越多越能体现课改精神。”笔者又询问了课堂上想出第一种算法的学生“你真是这样算的吗?”学生说“我才不愿意用这种笨方法呢!是老师课前吩咐我这么说的。”笔者连续问了好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学生用这种逐个减1的方法。那么后面的几种算法(特别是第6、7种)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吗?

上述案例反映了在计算教学中少数老师对算法多样和算法优化这对基本矛盾的认识模糊。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老师不必煞费苦心“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刻意引导学生寻求“低思维层次算法”。即使有时是教材编排的算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没有出现,即学生已经超越了的“低思维层次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篇1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对的主要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基础应用越来越普及,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却面临了一些问题,比如: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一样。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不一样,另一方面是由于面向的学生包含了众多的专业,而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的能力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重教轻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据一项调查显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在98%左右,但学生毕业时能独立做好一份求职简历的只占6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与操作技能上脱节,需要我们加强实践应用能力。3)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上课时会觉得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因而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的现象严重。面对上述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在积极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法,而案例教学就是改革的手段之一。通过案例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1什么是案例

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中的一种有效工具。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我院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情况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具体如下:1)调整学时分配来更好的开展案例教学在当前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往往都只是按知识点模块进行设计,一个案例串联多个知识点,一节课教师可能会讲解多个案例,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我们需要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跨模块的案例,用一定的学时来实施。因而在我院,调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时,48学时的课程中,36学时是讲课和上机实验的学时,而12学时是综合实践的学时。这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补充,也可以弥补学生综合实践的相对不足,促使学生成为能全面应用知识的人才。2)案例设计与专业结合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强调课程的通用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忽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而更加喜欢专业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征,开发教学案例,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紧密结合,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会计专业,设计制作会计财务报表;建筑专业,制作工程概预算表、单位工程费用表等。3)案例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实际操作为主,教师通过电子教室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屏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演示。但教师在电脑上长时间的操作,会导致教学形式的单一,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台操作,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一位学生进行操作时,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点评、讨论、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4)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有“问答法”,“重点标记法”等方法。“问答法”能够起到考核、促进学生思维,加强沟通等多重作用,在设问、复习、小结等环节都能使用;“重点标记法”能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明白操作的目标。案例教学与这些方法结合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作业,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5)布置主题作业,突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站在讲台上,不断地根据案例进行提问、分析、讲解、操作和演示,而是要通过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布置一个主题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完成后,学生上台演示,讲解设计的思路和使用的知识点等问题,加强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案例教学的效果

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案例任务的驱动下,形成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明确案例的教学目标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有了更大的自和发挥的空间,但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案例的教学目标。准备的案例是用于哪些章节,通过分析案例,希望学生掌握和提高哪些知识与操作技能,选择的时候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案例的设计应该根据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顺序合理布局。

3.2选择典型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是否适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学案例的种类多样,形式多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选择案例。一个好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尽量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促进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案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对思维方式的形成也大有好处。

3.3案例的表达与更新案例的表述要言简意赅,充分地表达教学思想,提供的细节不要太多,以免混淆了学生的视线和思维。案例要经常更新,以保证教学活动紧跟时代,合乎技术发展的潮流。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