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住空间设计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居住空间设计的特点

篇1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当物质层面的需求达到一定的层面之后,必然伴随着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层次需求。

一、当代老年人居住需求现状

(一)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家庭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开居住,这样的社会现状促使中国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与家庭养存的方式发展。

(二)现代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生活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必然要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征。

目前,社会普遍对老年人存在一种错误认知,即老年人不能适应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际上,随着我国国民普遍素质的提高,多数老年人不希望自己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他们在精神上也有一定的追求与需要,同时也有时间去学习、接受现代社会的新观念。许多老年人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加强自身修养与文化素养。因此在住宅空间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文化需求,不论是看电影、听广播、看报纸,还是在老年阶段学习书法、绘画、武术等,都应该在居住空间中提供相对应的学习空间。

老年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与时行的社会需求,积极地把时展带来的崭新的生活模式有效地运用于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中。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一)居住空间色彩设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视力模糊、色彩辨别能力降低,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应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提高可识别性,适应老年人视觉能力下降的特点。在转角、标高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采用不同装修材料或色彩进行分割,以达到容易识别的目的。

色彩在居室空间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影响人们的情绪。由于不同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在居室空间色彩设计中应结合老年人生活阅历,采用沉着、古朴、平和的室内装饰色彩。经数据统计,老年人更多的偏爱明亮、淡雅的暖色系,而相关专业人士肯定了温馨的暖色系能帮助老人缓解心里压力,有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二)居住空间灯光设计

在中国,很多老年人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大多数居住空间都只有简单的基础照明,使得房间光线偏暗。然而根据老年人生理角度进行分析,视力的衰退代表着对光线要求的提高,一般老年人对光线的明度比年轻人高2~3倍,而昏暗的灯光也容易使老人感到情绪低落,在心理上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设计灯光时应该考虑到局部照明的设置,如在窗户或者墙面上色设置照柔和明灯光,使居住者在晚上使用灯光时有一个柔和的缓冲过程。

根据老年人视力衰退特点,视觉适应力降低,应该避免光线亮度的突变,并采用多光源照明来提高整个空间的照度,便于老人观察明暗对比度较低的目标。

(三)居住空间装饰性设计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比以前会有所降低,行动较过去会相对缓慢、反应能力相对迟缓,而多数刚刚步入老年阶段的中年人在心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贸然使用无障碍设施会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抵触,因此在设计上应该采用一些隐晦的装饰语言,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悄然改变周围环境,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加强室内空间的审美性。

居住空间的陈设装饰装饰是渲染空间气氛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绿化植物作为室内装饰陈设的一部分,通过与室内环境的结合,可以营造自然地气氛,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使老年人更加舒适的生活。家具的选用上应该结合老年人身体高度会略微降低的特点,在储藏室、衣柜的选择应低于常规尺寸,尽量选用圆滑没有棱角的家具,最大程度的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三、居住空间设计审美功能的艺术性

(一)居住空间的陈设。居住空间的陈设包括物品陈设、绿化陈设、织物陈设等方面。就物品陈设而言,它直接与家具的布置相关,家具的摆放确定了居住空间陈设的基调,并且它无形中又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它成为陈设装饰艺术中主要的内容。其次,植物也是室内的装饰陈设物之一,将植物引入室内,就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和谐过渡。而且,由于室内绿化具有观赏性,植物可以巧妙而含蓄地调节居住空间内的色彩,柔化建筑内部的硬线条,放松人们的心情。而且植物特有的自然姿态和造型加上自然光照射所产生的美丽影像无形中会给室内空间平添几分宜人亲切之感。再次,就室内的织物陈设而言,它作为一种陈设物不仅可以从色彩上调节空间的韵律和节奏,而且它以柔软的质感、丰富的色泽成为空间当中自由的音符,使人在这个空间当中享受艺术与美。同时,它既可以吸声保持室内安静,又有利于创造舒适温馨的室内气氛,它所起的丰富空间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二)居住空间设计与文化。文化一直与设计紧密相连,两者之间不可分割。居住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逐渐与文化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形式,它的内涵已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了某种精神的象征。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而文化的中心是人,那么设计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将人们的精神追求在造物中加以体现,把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体现为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和理性意味的独特形式。结合民族文化,也就结合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设计的灵魂。以这些为指导,设计师就能够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居住空间,并可以使地域文化精神得到延续与弘扬;同时,设计作品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关系紧密,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设计师的生活感悟和文化积淀,并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设计者对各种日常生活素材的收集,对各种文化素材的理解,对各国风土人情的领悟,以及对设计的倾注。标新立异的意境创造不仅要依靠设计者超凡的空间想象力,也要依靠设计者深厚广博的生活积累。因此设计者只有具备了理性的科学思维与开放的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充分满足人们需求的居住空间环境。

当下的设计现状对设计师的个人品位、文化程度、审美标准,以及与业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居住空间设计在本质上是艺术的创新,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与科学原理的完美结合,是设计师通过设计过程达到实用功能的科学性和审美功能的艺术性的完美的结合。当代的居住空间设计受信息网络及传媒影响,我们更应该努力挖掘、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持自己的设计特色,并对外来的设计思潮兼收并蓄,完善自己。我们要勇敢面对未来的家居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加深对居住空间设计的认识,完善居住空间的设计理念,积极探索。相信我们的设计队伍能够构造一个完美的蕴含中国人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精神的绿色家园。

四、居住区环境艺术的创新

(一)回归自然的创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在钢筋与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当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了居住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已经与田园生活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居住环境的隔阂不断增大,居住环境也十分拥挤。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要对于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进行重视,并且对自然元素进行组合与设计,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从而体现出自然生态之美。

(二)以人文本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对于人文因素进行重视,并且以人们对于生活追求来开展设计的创作。居住空间环境是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居住空间设计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让居住者得到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审美享受。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室内建筑不断的涌现,各种设计风格也使得居住者更加眼花缭乱,居住空间设计逐渐的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艺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将室内空间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将僵硬的混凝土结构转变为亲切的生活空间,借助不同的手段体现出居住空间设计的人性化。(三)个性的创新

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统一的设计方式难以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化,使得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体验下降。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中,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需要融入个性的思想,通过个性的创新,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统一性进行必要的个性创新和改变。在进行环境艺术创新中,要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手段,让室内空间具备更好的个性化,并且切实地满足居住者的个体化需求。

(四)实用性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重视居住空间设计的实用性,重视对于室内环境的保护。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经常会由于不合格的装修材料所造成的室内污染,严重危害居住者的自身健康。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在实现环境美学理念基础上,重视对于室内环境实用性的保证。要将环保理念与美观设计相结合,并且保证设计采用材料的环保性,通过对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提高室内环境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上对于环境艺术的实现,也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于室内环境中的声音、颜色、光线等不同因素的搭配,提高室内空间的实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应该坚持健康、安全、适用等原则。针对目前的老年人居住空间仍然有很大的不足,设计师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加以完善,尤其要关注设计细节,尽最大的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所。

参考文献:

[1]孙晓雨.居室储藏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篇2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创造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在环境设计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都必须将项目实践操作纳入到自身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并把课程培养实效评价反馈的重点放置在对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上来。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与实践操作教学的地位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要素都无法匹敌的。近代设计教育发展的转折性标志――包豪斯其核心理念就要求设计教育应当从理想主义回归到现实主义中来,而设计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源头和归宿恰恰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发掘寻找。学生在素质拓展与实践教学中还可以锻炼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担当。当然素质拓展与实践教学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效沟通,让专业人才培养的目光更为长远更为广阔,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走向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校、企、院、地充分融合在一起,既打破了传统培养方式中学生业务实践能力不强的短板,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建设提供来自行业发展一线的、最为鲜活的、生生不息的动力。

《室内外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该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定位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分为居住空间、餐饮空间、商业空间设计三类。在“居住空间”部分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的知识目标锁定在了解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与定位、历史与现状、功能与要求,熟悉居住空间设计艺术的各种风格与流派,了解并且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各种空间类型、居住空间设计的材料与构造、施工及安装方法,掌握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色彩设计、照明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及绿化设计,能够熟练运用设计程序、设计原理与相关方法,具有较强的居住空间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理性与非理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及安排基本分为三个板块:理论基础、专业基础和实践练习。理论基础板块教学安排主要在居住空间设计总论、居住空间设计艺术风格与流派、居住空间组织与分析等方面展开。专业基础板块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通过讲授居住空间设计的材料与构造理论,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装饰材料,进而从单项设计的角度搞清楚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色彩、照明、家具、陈设、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原理,从居住空间的角度掌握不同室内空间的设计原理。室外部分主要涉及室外景观的规划、植物配置及景观小品设计等教学内容。理论与专业基础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就进入实践练习阶段,通过典型案例和经典作品分析了解室内外环境设计的思维方法、程序步骤、方案探讨以及学生自主实践练习等。

通过学习“餐饮空间”部分,让学生全方位了解餐饮空间的功能特性、布局特点、空间氛围、材质选择及色彩搭配等内容,掌握在人性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空间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规律和系统设计方法。此外,该部分教学还应着力培养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观念和人性化关怀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充分认识室内外尤其是餐饮空间环境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在掌握餐饮空间设计原则和一般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环境设计最核心的基本理念如以人为本原则、功能性原则、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合理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内化为自身特有的设计理念。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设计程序和方法,通过了解餐饮室内空间设计各种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序列关系,掌握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导向、空间比例尺度控制、流线的安排等设计方法;通过对餐饮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了解,掌握餐饮室内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的一般要求与设计方法;通过对餐饮空间家具及陈设的了解,掌握餐饮空间的家具及装饰陈设选配的一般原则。参观调研环节安排学生到设计较为成功的餐饮空间实体、装饰材料市场、灯具家具市场等地调研学习,了解餐饮空间设计的最新动向。

通过对“商业空间”设计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功能特性、布局特点、空间氛围、材质选择及色彩搭配等内容,掌握在人性化理念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的空间设计一般程序、基本规律和系统的设计方法。此外,本课程还着力培养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室内外商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对于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和要求主要分为理论原理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理论原理教学通过介绍商业空间设计原理和商业空间设计原则与程序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其中商业空间设计原理、商业空间设计原则是本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介绍商业空间的分类及功能分析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常见商业空间的分类方法,了解商业空间主要的功能构成。通过介绍商业空间设计内容理论,使学生对商业空间中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序列关系,掌握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导向、空间比例尺度控制、流线的安排等设计方法形成清晰认知,并同时掌握商业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的一般要求与设计方法和商业空间的家具及陈设选配的一般原则。通过学习商业空间设计理念,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功能、企业形象的展示方法外,商业空间中交通流向的组织及艺术性表现也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通过对商业空间灯光设计与绿化陈设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基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性照明的设计,了解商业空间的绿化与陈设设计。在实训环节中,安排学生到设计较为成功的商业设计实体、装饰材料市场、灯具家具市场等地调研学习,了解设计最新动向。

课程教学安排除了本课程除授课和设计辅导外,还可结合问题讨论以及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加深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别应注意各个环节的关联和各教学手段的配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及进行相关市场调研和商业空间设计课题。通过了解商业空间的设计流程与施工工艺和能熟练运用所学表现方法表达设计创意,来达到教学要求。教师提供商业空间平面图,辅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践。作业可以设计作业为主,课堂讨论表现为辅,要求学生提交平面图、天花平面图、立面图、大样详图、分析图、设计说明、色彩透视图等作为成果。

篇3

1.定位。

对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就业形势以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讨论,将室内设计课程类放在环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且把室内空间类课程主要设定在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原有的课程设计没有把这四门课程分主次,这在新的改革中把居住空间设计和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作为主要课程,办公空间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作为辅助课程。

2.明确教学理念。

以往教师在安排课题时,常常是以“概念课题”为主,鼓励学生以创意为主。这样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时,作品表现往往只追求创意、个性,却忽略了作品的可行性。在新的改革中提出结合市场需要,以工程项目为主。新的室内空间类把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作调整,以实践工程项目为主。现以两门主要课程为例展开说明。

(1)居住空间设计——以小户型空间工程项目为主。

结合市场考察,如2012年引领家居潮流“宜家家居”推出了小户型居住空间搭配样板方案,其中面积主要是以35m2、55m2、65m2等小面积为主。所以在新的改革中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践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工程项目为主。这样学生能明确设计方向,不再是天马行空地进行设计。小户型的空间设计锻炼学生根据室内空间功能的需要,合理的划分空间,准确地选择适合小户型的家具,使课程明确的与市场需要相结合。这样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课题,对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中小型主题餐厅工程项目设计。

不管社会是如何发展,餐饮业总是在蓬勃发展。人们对就餐环境和氛围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课程还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设计理念和元素。餐厅的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要求都比较高,这样对学生来说,接触到这样的项目,能让学生完整了解餐厅的设计流程、餐厅平面空间的划分、如何做到风格统一、餐厅的专业规范等。考虑到这个项目难度大,原来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现在进行了新的改革。第一,以小组为单位2~4个学生为一组,以搭配合作的形式完成课题。用手绘、软件的表现形式,把餐厅设计的内容表现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展板,最后以作品展的形式结课。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考核学生的成绩。第二,结合学生的实践出发,学生对餐厅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了解还是很模糊。教学方式上单靠课堂的案例图片讲解,不及在实践中考察更加直观有效。所以开展第二课堂,我们与柳州五星级丽笙酒店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把丽笙酒店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到丽笙酒店参观考察,请酒店相关负责人讲解餐厅设计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课堂走到实践中去,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的学习。

二、合理安排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课时分配

通过合理安排课时分配,可以有序地、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原室内空间类课程课时安排:总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实践16课时。新的改革方案把四门主要课程课时作出以下调整:理论课时按原计划不变,实践32课时。因为空间设计类课程都是以实践为主,这样更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对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实行模块化的专题内容教学,主要以项目分析法以及小组实训教学为主。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项目分析法主要是教师介绍项目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讨论、研究、设计。教师进行实践部分指导。这样能让学生接触实践项目,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交流学习。si

四、实现室内空间设计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师之间实现包括讲义、课件、实训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五、小结

篇4

关键词:中低收入群体;住宅空间形态:设计原则;实例分析

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政府致力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国家经济不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及住房政策尚未完善:另一方面建筑师在设计观念和理念上对中低收入者居住空间的关注不够。众多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质量。

本文将从住宅空间形态设计的角度,调查和分析武汉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现状,并给出设计原则和实例分析。

一、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现状调查

目前,中国已有多种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按经济地位分类法的典型方法:“五等分法”,一般可分为5个层次:20%的高收入户、20%的较高收入户、20%的中间收入户、20%的较低收入户以及20%的低收入户。其中较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主要对应的是低端岗位、待岗或者下岗。本文参照“五等分法”,以武汉市为例,按调查统计结果来界定中低收入阶层的对象并分析其居住需求。

(一)中低收入人群的住宅空间需求

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需求多样、复杂,但最终都要反映到居住空间。而居住空间中与人最为密切、停留的时间最长的是室内空间,因此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居民室内空间的需求。中低收入者的居住内空间的需求可以由以下两点构成。

1.必须满足时展的居住需要。现代的住宅应该适应未来多种居住模式并存的需要。不同的居住模式对住宅的套型、面积、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等有着不同的要求。一个中低收入的家庭,它可能会更倾向于按自己的需求进行室内改造。

2.必须适应长期居住不断变化的需求。现代住宅一般承担着几十年的居住使命。中低收入者由于经济收入有限,很难在短期或者中期内改变生活环境。时间长了,家庭的结构自然会发生改变,住宅的大小和空间布局也因此需要变化。所以,居住内空间必须适应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家庭需求变化。

(二)中低收入住宅的调查

武汉中低收入人群有相当部分集中在旧城区内,其居住形态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一定居住历史的老式房屋,如里分、骑楼:另一种是以旧城老化街区、经济效益差的工厂企业单位旧有公房、老式福利房和居民自建简陋房为代表的收入居住空间。如武昌司门口、江汉路附近。

这两类居住空间的共同特点:两者的住房成套率低。设计不合理以及生活设施缺乏,很多家庭要公用厨房、卫生间;室内居住功能混乱,有的将自己的大厅当成杂物房,有的没有厨房,导致自行搭建的情况严重,住房质量差。

二、空间设计策略

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住宅特点,下面将阐述其室内空间设计策略应遵循原则,并给出了一个实际效果的分析。

(一)空间设计原则

1.安全原则。近年来,在各地因装修而引起的住宅安全危害的投诉案例日益上升。设计中应注意“建筑结构安全”,“楼板承重安全”和“材料选用安全”。切不可片面追求最终装饰效果,破坏建筑原有框架结构或是使用廉价建筑材料,危害业主人身财产安全。

2.经济适用原则。中低收入家庭的室内空间设计,应在基本满足方案的基础上,尽量选取经济实惠的材料,尽可能地减轻业主因室内空间设计而带来的经济负担。设计时,应注重方案的实用性,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域。

3.整体上的统一原则。设计构思立意时,就需要根据业主的职业特点、文化层次、个人爱好、家庭成员构成、经济条件等做综合的设计定位,形成造型的明晰条理、色彩的统一、光照的韵律层次、材质的和谐组织、空间的虚实比例以及家具的风格式样的统一等,以求设计取得赏心悦目的效果。

4.空间组织原则。住宅空间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封闭空间、动态空间、交错空间、凹入空间、凸出空间:地台空间等13类,它们之间可以是单独存在,也可以是相互结合构成特定的空间形态。设计中应注意空间的“衔接与过渡”,“节奏感与有序性”和“围与透”等问题的处理。

(二)实例效果图分析

图1是一个中低收入小户型的改造实例效果图。老房子的老式门窗和直角形的门洞在老式楼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想完全去掉它,会有危及楼体结构的安全隐患。我们把直角对直角的门洞,改造成弧形的门洞,打破了单调的空间线条,使得

通过对室内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很好地划分了室内的功能区间,满足了业主对室内空间的生活需求。

三、结束语

通过对武汉中低收入者居住空间的研究,提出了针对这类特殊人群的住宅空间设计原则。同时笔者也认为,要继续更好地改善中低收入的居住状况,除了建筑师的不懈努力外。政府的政策投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关规范的完善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瑞林,杭州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空间布点研究[D]浙江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人性化空间;新中式

一、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前景

当前,为了满足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人民群众的需求,设计理念的转变顺应潮流,理念的转变促使室内设计更多的需要去满足人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在室内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因为设计是一种为满足人类特殊需求而诞生的创造,结合现代实际需求,这就让“以人为本”的观念大行其道。

而室内设计的手法就是为了重点满足人们健康向往的情感需求与在自身兴趣爱好上一些情感的表达,对此,室内设计的手法发展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

二、创新设计原理的应用

(一)空间设计的创新

代的室内空间设计,已摆脱了过去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生存基本需要的影响,在追求设计风格的道路上,从空间品质上得到了升华,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代设计师 为了满足人们心理和视觉的多重享受,在室内家居各方面的结构布局,色彩搭配和家居配饰材料上下了很大功夫。

具体解释空间的品质这个词,在人们宜居环境下,设计师通过了解整个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景观,便利设施,光照条件等要素,从家居环境方面入手,探讨人们追求的生活舒适安全、空气流通性,还有其他的功能体验使用效果等因素方面的影响,并在这些条件下通过变通或规避的手法,去利用周围已有的环境条件,如交通、水利、空间构造等。配合居住空间本身架构与序列进行一种有上有下的设计分配,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层次感。

这相对于世纪前的设计是一种大的进步,一种创新性的空间设计追求。

使用这种创新性的空间设计时,设计师会使用多种手段对整个居住空间进行风格特异的构造,以此去影响居住者的情绪与生活体验。

这些手段主要是通过对居住空间的整合、分割、高低变化、层次变化、景观利用等方式去综合使用。

当代的室内空间设计,不只是追求基本的物质功能服务需求,还更看重对居住空间本身里的人精神层次的满足需求,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

世上没有俩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现代生活的急剧发展与富足,满足了人们物质的基本需求,转而更加享受精神上的需求,这些在空间设计上都可以被设计师以具有差异的室内设计风格和布局去给居住者在心理和精神上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种风格的差异性需要不同的设计师根据自身的经验与想象把自身对于精神境界中的理解通过设计去表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藉此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种贯穿始终的设计就是创新性设计方法

(二)室内摆设上创新的体现

居住空间的摆设是这空间组成的重要因素,因为现代人大都比较快的生活节奏,物质上的丰足,导致了许多人更加的向往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现代的一种潮流,努力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去选择各种繁杂而风格不同的摆设物件,利用空间本身的延展性,通过改变摆设位置或者对于差异风格饰物不同的组合与划分方法,为整个设计本身点上一盏炫丽的明灯。

而且,时展,物质丰足,整个室内装饰行业蓬勃发展,导致了其装饰物的种类与风格千变万化,形式与材料的选择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都需要设计师本身能够合理的去选择,选用适合本身场所与位置的装饰物,为自己的设计风格带来很大的变化,让人有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

本文在此选择的是具有我国传统意义与中国风特色的手工制品,把这些装饰物摆放在居住者的书房内,会有一种强烈的中国风特色的典雅范儿,为居住空间增加底蕴内涵。

从这个例子来看,不同特色的装饰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与中国风特色不同的是。选择色彩平和、素雅而可爱的装饰物可以让人处于放松、自在、温馨的氛围之中。

综上所述,当设计师面对不同的需求时,选择适合的装饰物去表F不同的思想与想象,可以带来不同的创新与氛围,是一种必要而实惠的手段。

(三)个性化设计的创新

当今时代的设计风格因为人们需求的不同而向个性化、人性化发展,设计师在空间的处理,室内光线的强弱、饰品的摆放这些细节上都有了追求个性的理念。

设计语言,通常需要设计师用创新思维和逆向思维去通过对光线、色彩、材质、装饰品等进行相互配合,让居住环境更加具有多样性,以此去突出个性。

个性化表现的差异性,举例来说,非常规与传统的材料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视觉造成强烈冲击,令人有种灵魂升华的感觉,而传统材料的使用却会让更多怀念以往的人有强烈的归属与认同。

大家都清楚,长时间的发展使得室内设计有了不同的风格与类别,有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设计理念与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但这不是我们可以停滞发展的理由,坐吃山空永远是一真理,我们更应当学习好的东西,抛弃不好的东西,鼓足精神去打破前人的枷锁,获得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设计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复制,不是机械的重复,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既要学习海内外值得学习的设计风格,同时还要有不局限于传统的精神,这样才能彰显室内设计的不同以及设计的独到。这样的设计才更有吸引力,否则只能算是模仿别人的模式而已。

三、结论

设计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服务更多人对于美好的追求,不是某些人的私有物,是在属于这个时代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科技发展程度等与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化底蕴相结合而打造的有质量 的宜居环境,世外桃源。室内设计不是冰冷的设计,而是富有感情的设计,设计师们巧妙地融入时间和空间的元素,使得室内空间充满了感情,让人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

[2]李梅.浅析室内设计的功能与艺术美[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篇6

一、引言

随着设计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美潮流席卷了整个设计界,居住空间不仅仅因其本身的作用而存在,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整体居住空间的美感。研究发现,人们对居住空间认知的第一印象,有三分之二是源自于进入空间时对色彩的感知。空间中的每一种色彩,都蕴含着其独特的灵魂能量,局部上可以影响细节,整体上可以决定整体设计风格。在社会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今,舒适的视觉感受与居住状态已成为减压的一种习惯方式,本文将从色彩动态和谐的基本内容及阻碍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因素阐述色彩动态和谐的设计要点。

二、色彩动态和谐基本内容及阻碍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因素

色彩动态和谐的基本内容将从色彩与空间的作用与互作用进行剖析。首先,色彩是整个空间环境的表现特征。色彩,与空间环境相统一,现代色彩研究学发现,通过居住空间的色彩可以表现出居住地和居住者的诸多特征,如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宗教和风俗的不同、教育与文化的不同、工作与年龄的不同。因此,色彩并不是静止单一孤立存在的,是与整体的空间环境融合统一的所在。其次,局部的空间物质与色彩的效果对立统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人、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年龄对色彩的要求都有各自领域的需求特征,简单的说,局部的空间物质影响着色彩的外在表现,整体上说,色彩空间是一个大型的空间集合体,里面包含了无数的动态变化,色彩的和谐,就如哲学的对立统一,需要通过不断的对比对照才能调和在一起。因此,每一位资深设计师都是一位成功的哲学家,都是在特性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凸显个性,使整个空间集合体和谐完美。为了达到居住空间室内色彩设计的动态和谐,对阻碍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因素研究是每一位设计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色彩本身搭配是色彩和谐最基本的因素,每一个人喜欢的色调都各有特点,作为一位专业的设计师,在确定设计对象喜好的基本色调后,再对颜色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搭配,从色彩的特性、明度、纯度、色相入手,完善匹配度,使整个空间设计的美感度、舒适度、合理度达到最优。民族文化与地区差异也是影响动态和谐的存在因素,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传承的文化,都有独特的喜好和审美,如中式的古典风韵装修风格,地中海蓝、青、黄风格,欧式田园风格,每一种风格都有着其传承的文化色彩魅力。地区的不同,风格设计的主色调也各有特色,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温差小,气候湿润,平均温度高于北方,在装修设计中,主要以浅色调居多。而北方,四季温差大,平均温度低于南方,在装修设计中,多以暖色调设计居多,通过色调的搭配,可以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居住者的自身特征也是空间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如居住者的年龄、工作、文化素养、性格爱好、审美观等,居住空间是一个家庭的集合体,不同特点的个体在此生活。因此,需满足不同个体对审美的需求,可以通过一个平衡点如可选择一种适合大众审美的色彩基调进行设计以达到和谐的整体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设计客户,需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是每一个设计师走向成功的设计之路。

三、色彩动态和谐的设计要点

动态和谐是整个空间设计的核心。居住空间的色彩动态和谐包括基调色彩与局部色彩的动态和谐、静态色彩与动态色彩的统一和谐。首先需保证基调色彩与局部色彩的动态和谐。居住空间里固定不动的如墙面、地面、天花板等的色彩,是一个空间里最基本的色彩衬托设计,具有长久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因此,对这些基础色调的设计,既要结合居住者的喜好又必须考虑整体基调的易搭配性,应尽量不要使用亮度、彩度较高的颜色,以避免颜色的视觉冲突过于强烈,长时间居住易产生紧张感,可以选用一些色彩度低、易搭配舒适性高的色调作为基调色彩,这样既满足了基础设施不宜频繁变动的特点,又可以做到与其他局部固定设施电视背景墙,空间隔断墙等色彩的完美结合。为避免装修色彩过于单一,应以协调为前提,局部特色为亮点,使整个空间的色彩设计拥有生命的活力。静态色彩与动态色彩的统一和谐。在设计学中,把居住空间中的固定设施设为静态,其他的陈设设施为动态,静态设施有固定的色彩,其他的陈设设施是变化的色彩,设计师可以通过这些动态设施的选用、陈设,给整体装修赋予灵动的色彩,为整个设计画龙点睛。除陈设设施以外,灯光的使用和转变也是影响色彩动态和谐的重要因素,如不同的季节可以使用不同的灯光,可以呈现不同灯光下的动态和谐美感,通过对这些动态设施的巧妙设计,可以使动静结合,呈现完美的视觉盛宴。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居住空间 软装饰艺术 纤维艺术

1.软装饰艺术

软装饰艺术设计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熟练各种装饰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涉及企事业部门、各类设计公司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创作设计。

居住空间的软装饰通过在室内环境中,对经特别选择之后的家具、工艺品、收藏品、灯具、花草植物等可移动装饰物进行构成组合。软装饰对室内空间的分割大多采用象征性的形式。创造开放性的多元化空间,这样不会使空间显得拥挤,使室内的空间无须“硬隔断”便可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产生富有节奏感的交相辉映的装饰美感。在室内软装饰阶段,我们可以用家具、屏风、地毯等移动装饰物来对室内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一块地毯,一组低柜或一个小型雕塑,我们便可以利用其位置的摆放来对室内划分出一个虚拟的空间来,人们在室内的行进线路会自然地绕开这些物体,从而在室内进行“隔断”便可以虚拟出不同功能的空间。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开发这种“软环境”可以创造出温馨、惬意的居室环境和各种舒适宜人的情调空间。室内纺织品设计在成功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的另一层皮肤和室内建筑空间内层的纺织品,它是作为联系外部装修和人之间的媒介而存的,是把人引向更另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桥梁。室内纺织品和室内空间的相融之处,正是人类生活最理想的室内环境。

2.居住空间中软装饰的流行趋势

在当今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生活、起居的居住空间要求也从简单实用过渡到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要求我国设计师从使用功能、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构思创新的居住空间设计概念,即概念设计.运用概念设计独特、创新的特点,使居住环境能够适应新的消费观,促进我国居住空间设计水平的提高,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本,实现与世界对接的同步发展.家用纺织品是软装饰中最重要的装饰手段。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根据特定的室内环境来考虑具体的装饰,只有注重艺术性和主题性,才能创造出高品位、有人情味、艺术感强和有吸引力的优美环境。因此,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有一个与室内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相关联、独具特色和立意新颖的主题。个性化的体现无疑是居住空间的主流趋势。

3.纤维艺术—DIY装饰创作

80后的居家理念:舒适、情调、等以此展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运用钩针的技法,制作沙发上的靠垫,或是茶几上的面巾等,以及布衣情侣娃娃,作为生活的一角。无不体现出,生活的易趣。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虽然纤维艺术的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本身具备自然的符号,但作为原始材料,只有通过纤维艺术家灵巧的双手,有意识地去运用贴、绘、编、捆、缝等多种独特的手工艺方式,在线与线的交错中,凹凸变幻的肌理中,传达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符号语言。如一条条杂乱的稻草、藤条、柳,经过编织便成为一件朴素的壁饰 ;一堆堆破旧的废纸在加工成纸浆或折叠拼接后,可创造出富有肌理感的纤维装饰画 ;残败的枯树枝被不同的毛线包缠后,又被赋予了生命延续之感。总之,现代纤维艺术,随着多种材料和纯手工艺制作的发展,愈来愈明显地进入到人们的观念中,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美学效果。两年一度的“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给我们留下许多启迪,从作品中探究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体会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上所呈现的不同艺术形态和文化观念。近年来中国纤维艺术发展的可喜成绩,中国纤维艺术家的作品日臻成熟,呈现上升之势。

篇8

关键词:现代;室内设计;装饰风格;统一

物质文明的进步促进了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层次内容要求的提高在现代室内空间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而且愈加的强烈。从而导致了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个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代空间环境不断压缩。居住空间使用群体年轻化趋势使得使用对象对个性化的要求加强。具体表现在设计理念、设计思维的个性化;空间布局与划分的个性化;装饰风格与装饰手法的个性化。

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的个性化是源头。好的设计理念、好的设计思维应该是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只有在对居住空间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之后,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规划,实现设计理念与思维的创新,才成奠定个性化要求的基础。

空间布局与划分的个性化亦如此。根据个性化的要求,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进行空间的布局与划分,同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功能性和个性化的需要。

装饰风格与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装饰风格有着不同的感悟,也就有着不同的选择。即便是同一种装饰风格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来进行表现,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装饰风格的个性化更多是通过装饰手法的个性化表现出来的。因此,将不同的装饰手法融合到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当中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二、生理与心理需求的统一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

满足生活起居的生理需求是基础。但是对现代居住环境的要求已远超基本需求的范畴。原始社会人们过的穴居生活已满足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生理需求。发展到现在社会,居住环境更多的是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的同时要满足心理方面的需求。

不同使用功能空间决定了不同的心理需求。办公空间需要安静的环境来满足基本的办公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心理方面的需求。有一种加紧工作的心理上的内在动力。住空间更要求在外奔波一天,回家之后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从心理上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因此,同时满足空间环境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实现生理与心理需求的统一也是现代室内空间设计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

三、空间环境与功能性的统一

空间环境包含了建筑外部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两个方面的内容。内外不同的空间环境决定了建筑空间功能性的不同。

对建筑外空间环境而言,所处环境清新优雅、树木葱郁,则更能够满足人们居住功能的需要;假如处在人员噪杂、车水马龙的商业区,就不适宜作为居住空间来使用。反言之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想作为居住空间来使用,尽量的选择一些相对安静、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环境。

就建筑内部空间来讲,不同的空间分割,不同位置的空间,其功能也是不一样的。以酒店为例,任何一家酒店进门之后宽敞明亮的大空间是酒店的大堂。当然在大堂中会有前台、会客区、休息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但是绝对不可能步入酒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酒店的客房,这也是空间环境决定了空间的功能。同样在家庭居住环境中进入内部空间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玄关或者客厅及餐厅,没有哪家会是第一眼到的是卧室。这也是有空间环境的不同划分决定了不同空间环境的空间功能。

空间功能的确定很大程度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充分考虑建筑空间所处的不同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环境,实现空间环境与空g功能性的统一。

四、地域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地域性与文化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类型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则代表着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

东夷文化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山东――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夷文化是齐鲁文化的源泉,齐鲁文化是东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管是东夷文化还是齐鲁文化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都有非常明显的海岱文化的特征。

地域性与文化性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古代人们的居住环境由于所处地域不同,所受文化影响不同,展现给世人的文化形态也不同。例如提及皖南的建筑,都会想到“粉墙黛瓦”。皖南的建筑无论是外部建筑还是内部空间都非常典型的反映出了徽派建筑所特有的地域文化风格。

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大潮的引领下,最能够体现空间环境地域性与文化性的典型代表也很多。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同出一人之手,在地域文化的体现上却是各有特点的。苏州博物馆作为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却渗透着南方古典私家园林的气息。香山饭店则更多的运用了中国“圆”和“方”的设计元素,整体设计恢弘大气。

因此,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无论对哪种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域性与文化性对空间的影响作用。要时刻注意空间环境地域性和文化性元素的运用和体现,实现地域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勇.个性化创新是室内设计的生命线[J].山西建筑,2009(34).

[2]张轶.传统元素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潘娜.室内设计的地域性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4]廖夏妍.室内主题空间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思考[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8.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教学模式;居住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49-02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的翻转课堂,实际上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知识学习,而是在课外进行知识学习,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不再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两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可以一起解决问题,促进交流,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更多人认可。学生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查阅教学资源,就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居住空间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建教学视频

课程设计贯穿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课程建设的主要精神。将来自设计公司、部分国内国际竞赛、社会委托的实际设计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依据企业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完成以及开展的需要和特点进行课程设计,以真实的设计项目带动课程的教学活动,实行任务驱动型教学。坚持工学结合,对每个学生而言,一门课程就是一个家装设计项目,课程的结束意味着项目任务的完成。

本文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教学一“设计准备”为例,“设计准备”的教学内容有项目介绍、项目勘测、市场考察三个教学知识点,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为:熟练地收集设计前期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设计师与业主沟通;掌握现场勘测环境测量、拍照、收集技术数据能力;样板空间、材料市场考察能力。根据能力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其中现场勘测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发挥房屋现场勘测的主动性,在教学前期课程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制作了有关居住空间测量的视频,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在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可以提前了解量房应准备哪些工具、量房过程中需注意哪些事项,可为学生现场量房做准备。同时,视频教学是不限时间与地点的,可以在轻松氛围下学习,不像课堂教学一样需要担心会不会遗漏什么知识,会不会因为分心导致跟不上教学步伐;视频学习是由学生掌控学习进度的,已经读懂的知识可以翻过,读不懂的知识可以反复阅读,也可以把感兴趣的知识或者不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通过聊天工具向他人寻求帮助;课程后期观看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对量房过程进一步了解、掌握,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知识传递者变成学习引导者,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有足够时间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每个学生测量的数据与快速绘制居室基础平面图作出分析指导。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困在同一个问题上,所以可以通过组织小组交流,给这些学生进行小组辅导。

(二)组织课堂活动

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获取更多知识,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活动更需要提高质量,可以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内容更好应用到实践中。以现场量房实践课为例,课程前期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对量房所用工具、步骤、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实践课上学生到达指定现场,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首先由教师发放任务书,通过任务书让学生了解本次量房的重点。其次,学生根据前期观看教学视频,创建量房知识点,在量房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开展探究。最后,学生完成量房任务,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由前期虚拟网络平台获得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现场操作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同时教学视频给教师的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有充分交流,答疑解惑,最终达到《居住空间设计》项目一教学知识点里的量房任务驱动教学。

三、翻转课堂在设计类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建设慕课平台

可以建立网络慕课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课堂中的知识点或者课后整理的知识制作成视频放到慕课平台,师生可在慕课平台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给学生进行作业批改,学生有不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反复学习,还可以通过平台咨询他人。在慕课模式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

(二)课堂教学组织的把握与实施

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巩固的关键,这个环节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关键环节,专业课教学知识通过视频制作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课外学到的知识更需要通过课堂进行巩固,因此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要求随之提升。教学活动包括问题的确定、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评价反馈。学生可以在课前就整理好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而问题不一定只有教师才能去解惑,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找到答案,课堂设计中需要包含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或者团队合作构建成果图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把汇报情况录制成视频传到网络平台,教师与同学都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汇报情况,在网络平台或者课堂中可以评价、讨论。

(三)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在翻转课堂的影响下,对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随之提高要求,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所有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微课、慕课制作方法,还要有装饰工程实践经验,将装饰工程项目融入翻转课堂,从实践中引出基本理论知识。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教育理念必须创新,以构建优质学习环境与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创新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作为核心理念。此教学模式改革是根据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室内设计1-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标准研究课题为依据,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室内设计1-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专业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在今后,还需要不断完善翻转课堂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核心课程标准科研基金课题。

课题号:YB15203。

参考文献:

[1]王红,赵蔚.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_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2]李莎莎.美国“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4,(11).

[3]吕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4).

[4]袁圆.翻转课堂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5]易欣,于伸,谷岩.论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J].中国住宅设施,2012,(7).

[6]杨芳.对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3,(4).

篇10

关键词:居住空间 软装饰艺术 纤维艺术

1.软装饰艺术

软装饰艺术设计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熟练各种装饰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涉及企事业部门、各类设计公司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创作设计。

居住空间的软装饰通过在室内环境中,对经特别选择之后的家具、工艺品、收藏品、灯具、花草植物等可移动装饰物进行构成组合。软装饰对室内空间的分割大多采用象征性的形式。创造开放性的多元化空间,这样不会使空间显得拥挤,使室内的空间无须“硬隔断”便可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产生富有节奏感的交相辉映的装饰美感。在室内软装饰阶段,我们可以用家具、屏风、地毯等移动装饰物来对室内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一块地毯,一组低柜或一个小型雕塑,我们便可以利用其位置的摆放来对室内划分出一个虚拟的空间来,人们在室内的行进线路会自然地绕开这些物体,从而在室内进行“隔断”便可以虚拟出不同功能的空间。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开发这种“软环境”可以创造出温馨、惬意的居室环境和各种舒适宜人的情调空间。室内纺织品设计在成功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的另一层皮肤和室内建筑空间内层的纺织品,它是作为联系外部装修和人之间的媒介而存的,是把人引向更另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桥梁。室内纺织品和室内空间的相融之处,正是人类生活最理想的室内环境。

2.居住空间中软装饰的流行趋势

在当今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生活、起居的居住空间要求也从简单实用过渡到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要求我国设计师从使用功能、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构思创新的居住空间设计概念,即概念设计.运用概念设计独特、创新的特点,使居住环境能够适应新的消费观,促进我国居住空间设计水平的提高,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本,实现与世界对接的同步发展.家用纺织品是软装饰中最重要的装饰手段。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根据特定的室内环境来考虑具体的装饰,只有注重艺术性和主题性,才能创造出高品位、有人情味、艺术感强和有吸引力的优美环境。因此,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有一个与室内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相关联、独具特色和立意新颖的主题。个性化的体现无疑是居住空间的主流趋势。

3.纤维艺术—DIY装饰创作

80后的居家理念:舒适、情调、等以此展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运用钩针的技法,制作沙发上的靠垫,或是茶几上的面巾等,以及布衣情侣娃娃,作为生活的一角。无不体现出,生活的易趣。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虽然纤维艺术的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本身具备自然的符号,但作为原始材料,只有通过纤维艺术家灵巧的双手,有意识地去运用贴、绘、编、捆、缝等多种独特的手工艺方式,在线与线的交错中,凹凸变幻的肌理中,传达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符号语言。如一条条杂乱的稻草、藤条、柳,经过编织便成为一件朴素的壁饰 ;一堆堆破旧的废纸在加工成纸浆或折叠拼接后,可创造出富有肌理感的纤维装饰画 ;残败的枯树枝被不同的毛线包缠后,又被赋予了生命延续之感。总之,现代纤维艺术,随着多种材料和纯手工艺制作的发展,愈来愈明显地进入到人们的观念中,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美学效果。两年一度的“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给我们留下许多启迪,从作品中探究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体会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上所呈现的不同艺术形态和文化观念。近年来中国纤维艺术发展的可喜成绩,中国纤维艺术家的作品日臻成熟,呈现上升之势。

4.结语

总之,要营造理想的室内软环境,首先要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出发。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人,都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理想”环境。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使设计人性化;只有对不同的人做深入的研究,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室内环境;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现代室内软环境。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着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4.1.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