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就因为人类卓越的想象力,整个社会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以说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展开想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呢?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1 通过朗读,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开展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日月潭》一课:“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月光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想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气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日月潭的美景就像是童话中仙境。因为北边的像太阳,所以叫日潭。南边的像月亮,所以叫月潭。让学生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特别是对于诗歌,因为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 巧用插图与想象力和丰富情感的促进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对理解语言文字,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主要从感知形象开始,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3 抓住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小鸭子回家》一课,小鸭子回到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鸭妈妈会说什么,小鸭子会说什么?这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小鸭子的心情。又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并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4 捕捉质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洲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5 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想象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16-01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行,学生思维创造力能力的培养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在点滴知识的汲取过程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再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将思维充分的打开的前提下,一步一步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所谓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在语文学习的点滴中逐步积累,学生只有在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时,才能创造出新的思维新的事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对于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想象能力具有抛砖引玉的功效。

1 凭借教材资料,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知能力,一步步的进行想象能力的塑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在学生进行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思维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调整和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以鼓励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多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学生“适应性学习”变为“创新性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凭借教材资料有许多可以发掘的,开发学生想象力的点,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把握文章资料,深度挖掘一切能促进学生拓展想象力的教学资料,并有效的付诸于实践。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春雨的颜色,并鼓励学生能够多角度的想象,学生就会通过高度的思维运转说出春雨的不同颜色,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春雨的理解画出一幅春雨的景色图。这时学生的思维很容易的被调动,凭着自己的想象和对现实春雨的感知能力,学生很容易在空白的纸上进行思维的驰骋。通过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创造想象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2 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想象力的建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去逐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关的知识,从而为学生想象力的挖掘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需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持久的信心,在教师的带动下对语文的学习要敢想,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即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情境上多下工夫。例如:在《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过程中,文中有这样一段“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吵嚷声,狗叫声……”教师可以利用音响播放这样一段的资料,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听到这么一段声音,学生能够想到什么,此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开发自己的思维,有的学生说小扬科被人拖到院子里打,有的同学说我甚至看到了小扬科浑身是血,周边的鸡鸭都被吓得叫起来,就这样不断的通过教学情境的建设让学生自由的想象有关的故事情节,从而有效刺激了学生思维。再例如:《火烧云》一文中,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想象一下大火烧云的情景,并让学生进行描述,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粉笔、黑板”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熏陶下易颓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别说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了。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对自我的教学模式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教学手段,以更好适应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实践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学生乐意听教师讲课才能全身心的将注意力集中,也是对想象力进行充分的挖掘重要前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其授课的角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并本着积极、鼓励、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想象力的挖掘塑造一定的基底。例如:在学习《女娲补天》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间探讨下自己对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的想象,在他们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以热情、平等、民主的态度融入整个大集体,这样教师就能在融洽的师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对本文章的了解程度,并有效地降低了课上的紧张气氛,促进学生对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的想象。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女娲补天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视频中重新审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对该视频的讨论活动,教师应扮演“学生”角色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并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步在语文课堂上丰富学生情感,可以有效的达到学生想象力开发的“阈值”,并能进一步的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施以恰当的手段进行训练,可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刘富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 周娜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5:95.

篇3

一、利用背景补白体会文中的情感

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背景也各有不同,写作背景往往不能在文字中体现,它算作是一种留白。学生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初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老师在学习课文前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方法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可以从网络上进行查找,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了解。比如,可以查文章写作的时代,当时的时代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样的身份,甚至他的简历、性格等一系列的特征。学生可以把所获取的这些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搜集的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资料进行思考并加以筛选,这样,他们就有了辨别能力,同时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课文有了整体性的了解。课堂上学习时,他们就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学习与思考同时进行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有“学”与“思”两个字,可见,学与思的重要性,两者往往同时存在,是一个辩证结合体。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习。

例如《顶碗少年》这篇文章,里面有很多的省略号,这些省略号我们就看作是留白的地方。同样是一个符号,但是却包含不同的意思,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尽相同,蕴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省略号表达了什么呢?比如,文章说道:“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让人晾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停下来”。这句话里有一个省略的内容,我们通过上下文发现,这个省略号所省略内容并不难,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进行补充,比如可以填充“忽而下蹲”“忽而躲闪”之类的词。在这时,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逐步走进顶碗少年的内心。从少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少年的心理是多么的复杂,文章表现出了少年在顶碗时心是很紧张的,这样分析,省略号的作用就很明显了。这样,能过对省略号的补充,让这篇很平实的文章变得生动起来,让读者了解一个活泼少年的心理,让文章也变得有血有肉。

三、在课后运用补白进行延伸,学习的空间更为广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会给学生们留下很多的悬念,让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给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老师不要忘记趁机给学生一个练笔的机会。把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延伸,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凡卡》一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读最后一段,并结合文中的思想情感,对“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进行想象。老师为了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启发学生,他做的这个梦能不能实现,梦越是美好说明越是什么呢?他的这个构想能不能实现呢?如果能实现的话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通过问题的启发,学生对这段话进行补白,拓展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回过头去多次地研读,加深了对课文中人物的印象,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冷酷,对凡卡的命运感到怜惜。

综上所述,“补白”在语文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让课堂变得更有艺术性,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留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高了。也体验到了“补白”的快乐,感觉语文学习充满了乐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大胆地让学生补白,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祁丽朵.对基于“表现本位”的阅读教学中补白的探究[J].小学

语文教学, 2010(32).

[2]林琛.补白,让课堂无限精彩[J].小学科学,2010(3).

[3]栾霞.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J].新课

程,2009(3).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象能力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想象力,而大多文学作品的形成,技术的创新等,都需要依托想象力,因此不难发现,想象力是人们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这项能力,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具有个性特点,形成更加高品质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想象力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想象力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想象力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1.提升写作灵活性。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思维意识更是处于跳脱阶段,在考虑事情时不会仅仅依靠固定模式,因此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培养学生现象能力的关键时期。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写作灵活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描述事物的题材是作文中较为常见的命题式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中要领,在写作中也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这也就说明学生具备了想象能力,就能够产生写作思路及灵感,因此写作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现象能力,这种对写作能力的间接培养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及认可。其次,学生在写作时运用想象力,能使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从而形成更加立体的现象空间,使作文描述主体能够通过学生思维加工,展现出另一种形态。

2.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通过对高品质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及作者的写作风格都是因人而异的,他们都存在着的鲜明的个性化写作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想象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象能力的培养,同样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表现出个性化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这是由于想象力来自于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学生个体不同,思维也就难以一致,所以想象力也就不能被模仿,学生运用想象力写作出的文章,就会被赋予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个性化写作;其次,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从而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现象力却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 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象储备。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都比较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时间尚短,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想象力框架。尤其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知识的积累或者是表象的储备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从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其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表象备,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了增加自然或者是景物表象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自然事物。

例如:观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景象、感受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等等,在以后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让学生多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让他们感受一下名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描写事物的手法等等,观察一下名人的想象力的发挥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延伸;第三,不仅要提高学生表象储备的数量,而且要更加注重表象储备的质量,在对小学生进行表象储备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进行观察和学习,才能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往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阅读或者观察一些对想象力发展无益的事物或者作品。

2. 立体思维的培养。想象力需要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为支撑,才能将想象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将其描述出来,才会显得更加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进入真正学习的时间尚短,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立体思维的培养,在立体思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立体的事物进行描写,安排不同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自己看到的事物的形态,最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描写进行相互交流,或者是从另外的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从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感知,从而建立起事物在脑海中的立体形象;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凭借脑中的想象进行完成,然后将制作的工艺品与真实的事物进行对照,教师指导出学生在工艺品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差距,从而纠正学生在立体思维中的不足之处。

3. 自由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跟自由思维的关系密切,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自由思维并不是指学生可以胡乱地对事物或者人物进行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想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夸张或者延伸,自由思维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自由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这些手法是培养想象力和自由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这些手法能够进一步扩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打开自由思维的大门;第二,自由思维不仅要培养思维的广度,而且要培养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想象,从而不断扩充自己自由思维的深度,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

在人类思维活动中,想象力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实现文学创作和技术创造的源动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力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文章的写作更加形象生动。针对于小学生,想象力的启蒙就显得更加重要,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相对活跃的阶段,考虑事物很难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发展规律,来培养其想象力。首先,良好的想象力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机;其次,良好的想象力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写作风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良好的想象力能够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任课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作为重点内容,以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连贯性、生动性和流畅性。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途径

(一)提升学生的立体思维

想象力提升需要依托于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想象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小学生写作的文章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为此,任课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小学生的立体思维。

首先,任课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描写“立体事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多维形态;其次,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事物的描写,学生在交流中就能够完善自己的观察视角,并建立起一个趋于完整的立体形象;最后,任课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创作简单的工艺品,制作中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过程,继而再以真实事物相对照,使学生理解想象与实际的差距,继而对学生在立体思维中存在的缺陷加以纠正。

(二)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

学生的自由思维能力能够决定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首要任务是发展其自由思维。自由思维并不意味着小学生能够肆意想象人物或事物,而是要基于科学的想象,这样对事物的想象延伸和夸张才能够合理。在小学生想象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散小学生的自由思维是作为关键路径存在的。

首先,在文章写作中,任课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对比喻或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合理利用,使学生遨游在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其次,要挖掘小学生自由思维能力,深化其自由思维深度与广度,可以通过多次对想象一个事物的方式来进行,使小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想象和描写。

(三)对学生的表象储备加以丰富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其社会阅历以及对事物积累和观察的能力尚且不足,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想象力框架,这就使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就要对学生的表象储备加以丰富,这些更富的表象储备均能够成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主要素材。

首先,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带领学生观察野外风光的形式,使其能够贴近自然、感受自然。例如,笔者就曾经开展的“发现自然”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对大大自然的日出、日落现象进行观察,继而讲解相关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拓展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发挥其想象去理解诗词意境,为其写出更高质量的文章奠定基础;其次,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进行阅读,使其能够对名人的事物描法以及写作风格做出一个初步了解,有助于小学生对历史名人想象力发挥过程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最后,学生表象储备数量提升是以储备质量为前提的,任课教师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为其塑造一个健康的想象维度,有效规避小学生的想象力延伸到一些低级趣味的作品或者无益的事物方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类科学文化中,语文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实现人们沟通交流的有效路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作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以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基准,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载体,全面提升作文教学水平,同时,对小学生想象力的重点培养也顺应了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使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优化。

参考文献:

篇6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理念,在近些年也是一直强调,对读书无用论也是一个有力的驳斥。而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和生活中交替地体验数学,在课堂内外理解数学,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提供数学的学习素材。这就是对我们数学老师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归结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生活,去观察周边的事物。去捕捉身边的数学问题。主动运用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理解生活现象,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去学习数学。

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是不可或缺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得将枯燥的课程和生活相联系,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丽,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一、 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过早地接触概念数学,脑海中难以将其具体化,对数学符号没有直观的感知,只是掌握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拿我接触过的一些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只知道500g是0.5千克,却不知道买菜的时候一斤是多少克。故而在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重量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也大概知道了像方便面、罐装可乐的大概重量,学生亲身体会到物品的重量。而且我们平时使用的计量单位是斤和公斤,所以,让学生学会西方计量和东方计量单位的换算也很有实际用处。

同时,像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花朵、电塔、建筑物、摆件,有很多都是蕴含几何的原理,教师在鼓励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是在逐步增加,而且也不会再觉得数学在生活中一点用处都没有。

在以前数学课堂中,经常有诸如:“两只水管一只水管进水,一只水管放水,两者存在进出量差的时候,求何时能加满整个水池”,这对于数学来说是一道应用题,可是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却并不合常理。故而在教学中,我们在举例子,创设意境的时候,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些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接受、愿意做应用题,而不是排斥。

二、训练思维,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思维训练的情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挑战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以前在一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中,我曾经给学生看了一幅以公园为背景的图画,其中有16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是捉方,10个是躲方。另一侧则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做丢手帕游戏,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根据这幅画提出问题,再给同桌思考解决。此幅综合情境图,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材料作为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可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审题能力,并且为以后学生的数学思维埋下了一颗种子。又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给宠物狗过生日,但是应该在蛋糕上点几根蜡烛呢(也就是小狗几岁),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把知识进行讲解,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在课堂中,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课堂创设条件,充分挖掘出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学要素,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场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分析和思考,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也实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篇7

[关键词] 理念落后 略读文本 电教滥用 阅读淡化 课堂低效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使得我们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流于形式,最终使得学生并没有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找到这些干扰的因素,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加以克服,就能让我们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做到得心应手,心无羁绊。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影响我们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因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教育教学理念落后

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目的方面,现代教学理论主张在提高学生智慧水平、形成较高的政治素质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在教学任务方面,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原则方面,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典型范例,强调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主张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方法方面,认为不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应于儿童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作用方面,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教师要热爱学生,特别强调的是热爱所有的学生(包括后进生)。在教学形式方面,主张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上面的要求,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来说更是如此。就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堂上老师“霸占”课堂,始终围绕“教材”转,以“传授”知识为主,这样的做法很难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想象没有什么空间可言,更谈不上很好地培养出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也无法完成新课程标准中赋予我们的培养学生丰富想象能力的任务和目标。

二、课前不能深入地去研读文本――略读文本

当前,由于教育教学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身上的担子较之以前显得更重,教师每天除了要做好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处理其它诸多的日常事务,特别是很多班主任老师。鉴于此,老师们的时间显得尤为宝贵,也正因如此,有的老师忽略了对文本的研读,甚至是在上课前匆匆翻阅一下教本就走上讲台。而事实上,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文本、理解教材,准确客观地把握作者向读者传递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才可以清楚地知道文本当中哪些地方适合让学生去放飞想像,才能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去促成学生形成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滥用

当前,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向前迈进,很多老师甚至学校都把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的亮点来推介。多媒体课件在功能化、直观化、形象化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所营造的形象、色彩、氛围等,使学生因为“身临其境”而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凡事不可太“过”。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画面和音乐中度过,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在高速运转状态,很容易产生疲劳,就失去了想像的空间。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到精心选点,巧以设计,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否则,电化教育手段不仅不能为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而服务,还可能成为新的干扰因素。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课文中对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的情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学生在读了文中的语言文字后便能充分体会感受到普罗米修斯所受的苦,但是这位老师在教学时硬是找了好多的图片用来展示普罗米修斯所受的苦,还选择了十分凄惨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的做法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淡化了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同时侵占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践踏了学生独特而丰富的主体体验,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目标。

四、学生课外阅读的淡化

当前,学生在校课程时间安排紧凑,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再加上电影电视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孩子们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十分有限。而要丰富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理学家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只限于课堂和课本显得太狭窄了;老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拔,方可收到预期效果。语文教学当中,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同时增加课外科普、历史、地理类知识的有效阅读。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起到一个很好的积淀作用。

五、片面追求“语文课堂高效”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了更高的期望值,老师们也希望通过高效课堂让孩子们学得好学得轻松。于是在一节课上,老师们总是希望以较短的教学时间,较大的教学容量,较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其实很难实现课堂的高效,因为他违背了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高效课堂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的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老师们在课堂上提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否做到了精心设计,是否把一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是否给予一定的方法引导,或在想象生成之后尝试让学生做评价,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想很多时候都没有做到,即使做了,也做得草率。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不能求多、求快,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课堂高效。

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地研读文本,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不片面追求课堂高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定可以得到很好地培养。

篇8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以使每节课充满乐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再围绕考试而设计,教师也不只通过分数评价学生,而是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树立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最终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其一,民主性原则。只有将民主性原则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学生创设公平发展的平台,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多样化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三,开放性原则。教师应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措施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通过四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其一,组织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便无法根据既定计划自主探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以使他们拓宽视野和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更要组织他们去附近的景区或名胜古迹参观。待参观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特点与结构形式,抒写自己的秋游之感。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从而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其二,营造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其三,设问、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教师应严格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设计问题(如,每个小动物都有哪些过冬的习性,并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正确的思想指导,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他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例如,在以《快乐的日子》为题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素材选择、文章立意、结构安排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并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使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讨与研究,以培养学生自由、灵活的思维。

3.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并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竟,要让学生具备创新理念,就必须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三个。其一,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荷叶之后的情形以及在淤泥中生存的感觉。又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唐诗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唐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以加深对唐诗的理解。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又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一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逐步提高阅读水平,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例如,教师可将《望庐山瀑布》与《望洞庭》这两首诗结合起来教学,并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歌,这样,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二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学生养成认真记录所想、所感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拓展思维空间。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感受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内涵。又如,在教学《沉香救母》一课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宝莲灯》的相关段落,以使学生体会主人公对母亲的深情。还有,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嫦娥》的相关段落,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自然获得培养。

篇9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从表面来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本溯源,则是人才创新能力之争。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或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获得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学习、分析、想象、批判、创造、解决问题等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小学生创新能力结构

小学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是打开小学生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分析、想象、实践、整合等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

1.“填鸭式”与“去知识化”教学

随着小学升学、考试等压力减弱和素质教育的普及,“填鸭式”教学越来越少,但不能否认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去认真揣摩字、词、句,没有机会去感受、领悟和赏析文章,批判、想象等创造能力展示环节被无情剥夺。另一个极端就是“去知识化”,简单地将素质教育理解为“少传授知识、多增加练习”是非常片面的。小学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能力的培养。

2.授课死板,教师失语,课文被过度解读

现阶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堂活动,机械地传授知识,这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十分不利,自然也就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现在不强调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主张发散式思维,许多教师没有了立场,不敢或不愿发表个人见解,担心不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而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反而将教学引向了无序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思想是语文教学多元解读的中心思想,但是多元解读并不能偏离字、词、句、文章的本意。

3.合作学习失效,解决问题能力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群体交流、互助合作、协调整合等过程中锻炼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假讨论”“伪合作”等现象严重,合作学习的目的难于实现,弱化了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4.将语文教学视作任务,忽略学科性质与功能

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其性质不仅仅在于是一门知识、一个学科,更重要的是它承担了发展民族语言、育人和传承文明的功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任务、一份工作是短见的,难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的民族性、文学性,更难以掌握创新这一民族之魂。

三、完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强化小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误区,完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想象、组织协调与整合、解决问题及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互动式教学,避免填充式授课

图2 互动式教学流程图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要采取启发、讨论、情景模拟、实践开发等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古诗、古文时要将时代背景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启发学生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及作者的人生遭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诗歌或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进行讲解和模拟,组织课堂交流、合作讨论,联系实际生活发散性阐述观点。如学习《悯农》时,将诗歌内容与现行社会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等相联系,在课堂上学习古人劳作,分析诗歌内涵,想象劳作场景,使节约思想扎根于学生心中。

2.设置提升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环节

提升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置环节。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的字词发散练习、句子练习、课文探究、想象力问题设置、创意写作等都十分有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例如,组织有序、有效的发散性讨论,不仅可以发挥群体的规模学习效应,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作,从而学会合作与交流,而且可以使学生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教师要掌握发散性讨论的程度,在不偏离主旨的合理范围内,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求新的思维和做法,从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会小学生联想和想象,锻炼其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想象力是理解、发散、批判和创造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小学生如何合理联想与想象,为其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课堂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玩出了名堂》《风筝》《画杨桃》等文章都可以提炼出丰富的动手作业――通过玩耍获得的一种工具,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试着从不同角度画一个东西,等等。

4.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创新能力的必备工具。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慢慢理解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玉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2,(10):116.

[2]闫彩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青少年日记,2012,(05):68.

[3]许平伟.小学语文自塑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31-

36.

[4]杨永翠.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2,(10):232.

篇10

关键词:运用比较;情景创设;鼓励质疑;协同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2-01

小学语文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其传送道德、爱国情操,以及识文断字,处处彰显出人文性和人文化。人文性和人文化是一本大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学生在接受语文学习传送出的道德情操和知识能力时,需要一个再创造的课程,任何一种硬塞,都对学生的理解是无益的,相反,只会加深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道德情操的教育,以及理解各种知识,抑或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拓创新。

1.语文教学中多运用比较和开展情景创设,启发学生的求异思,催生出学生的想象力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有好几种好的方法为基础的,从不同的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向。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哥白尼确立日心说都是求异思维结出的硕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求异的习惯,就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离开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又难以发展语文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关键。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2.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国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益,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这话很有道理。读书无疑,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常有疑点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有疑好问才能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引导他们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要在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引导的方法,一是鼓励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二是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围绕中心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遇事好问,勇于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质疑,这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好奇心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善于提出研究性问题,从中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技能。

3.在语文问题情境中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活动,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疑点、异点、插图、引文、注释等,灵活驾驭,扩充延伸,合理想象质疑,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巧妙地展开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之中,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在求异、求奇、求深中寻找灵感,点燃创造的火花。创造性思维来自生活与现实的需要,它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并为现实生活和实践服务。教师应把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向课堂外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自然中领悟,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也应具有创造性思维,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向人所谓相,做人所谓做,让自己成为一条永远涌动的河流。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不言而喻。

4.训练学生的左右脑协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