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9 04: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对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例如,笔者听一位教师上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时,任课教师一味追求“个性化”阅读的效果,让学生做脱衣服的动作来体会金蝉脱壳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热闹”,但却没有真正体现“个性化”阅读的实质。其实,在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入探究金蝉的身体构造,以及金蝉脱壳的先后顺序等,以此做出“个性化”的文本解读,这才是本节课的教学实质所在。从这样的课堂内需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有深度。
二、紧扣课程目标,鼓励话语自由
阅读教学是一个放飞灵性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自由对话、不断生成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放心说、大胆说、充分说,这是对课堂上自由话语权的充分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追求这种自由,鼓励对文本的正确解读。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时,有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萨沙有点傻,把蔷薇花看做最弱小的。”这个教师面对这一“意外”,没有被打懵,而是顺势引导道:“是啊,萨沙的确有点傻,但傻得可爱,你们想想,萨沙只有四岁呀!他还是个孩子……”这样来引导学生从关注萨沙的善良这一目标出发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了“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这样的引导鼓励,让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中自由表达、充分表达,有效地促成了课堂的生成。
三、关注自主行为,加强学法指导
篇2
1、源于《课标》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课标》中的这段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那么,可以这样说,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造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无疑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2、源于“语文”特点的思考
“语文”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唐承彬老师说过,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含有不少科学因素的,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牵涉到许多无法定量定序的变项,语文教师个人的特点,往往比某些规定的东西更实际,更重要。这番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在理性的传授知识、探索规律的同时,又应该求异、创新,以独特的教学个性,求得多彩的教学风格。
3、源于“主体”的思考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他们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在每时每刻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们稚嫩的心灵,更要欣赏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力,求得每一个学生多角度的发展。任何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语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不断地帮助他们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4、源于“教学者”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特征的个体,都有着个性魅力,有着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着独特的人文素质。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深层的生命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一定要亮出个性,亮出“自我”。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需要教师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配合《观舞记》,用欢快明丽的松林、清溪之曲伴读《山中之友》等等。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学习《观舞记》时,观看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说明你的理由。这无疑掀起了课堂的,同学们兴奋不已,交头接耳议论着,最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不同的词汇,可谓精彩纷呈。“恐怖”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空气凝固了一秒中,我内心也一惊,这么美妙的舞蹈竟有这种感受,故意捣乱,不是,你看他一脸坦诚,于是我不断引导其说出其根据,原来都是那盏铜灯惹的祸,马上有同学提出异议,说这是印度宗教色彩的体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阅读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对文章主题感受体验的独特性,又要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诸如“为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放开思维空间,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你争我辩,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在质疑释疑中挖掘教材,开启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2、需要平等和谐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索的愉悦,课堂也就成了一个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要求我们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沟通心灵,用尊严赢得庄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快乐着学,坦露内心,畅所欲言。譬如,在教学《马》这课的教学中,主人给马戴上黄金链条,将其项鬣编成细辫,打扮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说是对马的侮辱?这一提问掷地有声,同学们纷纷思索,展开讨论,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结合自己的体验,有的自喻,最后感悟出马非马,人非人,这是最大的侮辱。由此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从而使思想境界也得以升华。
3、需要旁征博引
文言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讲解《马说》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毛遂自荐”与“自高自大”本质区别,我讲了一个例子,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博会上,中国人急中生智打碎国酒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推销了自己。这则故事帮助学生领悟了学习《马说》的现实意义——别在等待伯乐的时光中,自我蹉跎,而要自主地推销自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个性化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就会生成很多的教学细节。我们要随机应变,用语文教师所有的敏感去捕捉、发现课堂的生成点,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引申、深入教学。用我们的智慧,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在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得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我们得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储备、敏锐的思辨、良好的语感等等。
参考文献:
1、黄瑞槐《解读“创造性阅读》
2、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
3、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4、彭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云南教育
篇3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 阅读 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研究与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过程的个性化等等。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这些理解很可能不同于教参、教师的解释,但却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化阅读现象。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家庭环境、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导致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珍惜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有个性、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的,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2)阅读教学本质的需要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对书面符号产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的回归。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2、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实施对话策略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篇4
一、主体性原则:
自主性就是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活动建筑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我们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的读、专注的读、兴致勃勃的读。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教师要更新阅读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共性与个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二、体验性原则: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充分地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知,比起教师填鸭式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在阅读体验的教程中掌握一些好的阅读方法。在这里介绍的主要读书方法有:(一)、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以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可以让学生速读。(3)品味性的精读。对教材中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让学生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可让学生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三)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通过以上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体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探究性原则:
文本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教师要根据学情,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和发展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问质疑。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探究,大胆创新。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愿不会质疑,我们怎么办?首先,要让学生敢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里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学生的提问,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切记不要说学生钻牛角尖,也不要责怪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老师?”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句,抓住关键处提问,如: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从课文的中心发问;从某些修饰词语发问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让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常理往深处想。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究问题。
四、交流性原则: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阅读;策略;自主阅读;多元化评价
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更喜欢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不时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更有生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启蒙阶段,学生的个性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不够稳定,加上他们喜欢模仿,兴趣又比较宽,但是他们缺乏持久性,也不够专注,意志力较差,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困难。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教师精心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发展。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构建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实施个性化阅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没有学生的自主性,那个性阅读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阅读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个性化阅读把阅读自交给了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一般教师都会在新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但是也都明白仍有很多学生不会去认真对待,更谈不上什么个性阅读,因此,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阅读,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制定好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个性阅读,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提高阅读效率。如对《徐悲鸿励志学画》进行阅读的时候,我尽可能地把阅读的时间让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是问题。阅读后学生的提出问题各种各样,如为什么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人?徐悲鸿是如何励志学画的?等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了思考的时间,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的喜好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把学习也当做是一种乐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如对《黄山奇石》进行个性阅读后,我让学生对自己感知的美景表达,也做一回导游,这一环节我没有限制学生的表达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交流方式,如喜欢口头表达就进行口述、喜欢朗读的就朗读、喜欢用绘画表达的就可以画一幅更美的黄山奇石图等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展,尽情地表现个性,让潜力更放光彩。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化阅读评价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尽可能地去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个性阅读评价中我们要树立多元化评价观,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评价的内容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应是一种发展的、全面的、动态的评价体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人”的课堂评价进行转变,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红英.探寻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蹊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9).
篇6
近年来,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的得到了改革,个性化阅读教学也逐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了推广。虽然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逐渐得到了认可,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W生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往往受到局部限制,因此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进一步的探究落实。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若能正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先进的阅读理论为指导,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贯彻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就一定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我就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个性化阅读体现开放性、创造性和理解的多样性
西方接受主义理论认为,解读是一个过程,是多向多元,没有固定答案的。阅读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如、提升和再创造。读者因年龄、知识、阅历、生活的态度等的不同,而造成解读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要允许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以《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归纳为例,我们一般都认为刘兰芝的婆婆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残害了年轻人的幸福爱情。如果从另一角度看,刘兰芝只顾埋头苦干而不懂穿着打扮,导致了婆婆的嫌弃。从当代社会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引人深思呢?
因此,我们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既要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不能按照老师或教学参考书对学生的理解作出对或错的评价,而应在考虑学生思考角度、生活的时代后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教师要允许学生“一题多解”,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批判性地阅读,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结论。
二、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读后反思
个性化阅读,要训练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这就要通过阅读体验,并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主动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心阅读,深入地理解课本内涵,才能真正获得阅读的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提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好地把握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文本阅读,需要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文学大师鲁迅说过:“作品的一些紧要、极精彩处往往不易看出,能看出,就是能力。”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在平平淡淡处看到新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
学生的阅历不一样,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就会不完全一样,因此领悟出的东西也不一样。要让学生读出个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文章与生活阅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了语文教育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三、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基本途径
“阅读塑造个性,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中学生完全有独立阅读文章的天赋。阿基米德9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关于欧几里德定律的文章;富兰克林青年时期也于工作之余阅读了无数书籍;节目主持人王志曾访问过余秋雨,问:“你的写作才能是怎样来的?”余秋雨说:“我还要感谢我的父亲,下乡时,他带去了两大箱书,让我很早地接触了在那个时代别的孩子很难看到的东西,如《史记》《红楼梦》《水浒传》《家》《春》《秋》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个性化阅读就是建立在学生广阔的阅读的基础之上的。要实施语文个性化阅读,必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纸杂志,写好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整篇文章,教师尽量少一些支离破碎的讲解。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也要应尽可能地多阅读,及时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视野。
篇7
[关键词]个性化体验 文本内容 情感倾吐 多样形式 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5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的多元解读。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个性化解读的概念,常常随心所欲,将个性化体验引向歧途。因此,阅读教学必须要从正确的维度和方向,对学生的个性化体悟进行引导,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关注文本内容,引领个性化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探索,可以是对文本中的文字进行推敲,也可以是对文本映射出更广意境的挖掘,还可以是对文本剖析的思考和质疑。
比如在学习志南的《绝句》时,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全诗,思考诗中的景色是围绕哪个季节来描写的。学生异口同声:“春天!”教师顺势再问:“诗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春天,大家是如何察觉的呢?”虽然这个问题看似容易,但是通过学生积极探索,潜移默化地将视角延展到古诗当中,能够挖掘出作者写作古诗的深远意境。有的学生说:“杏花雨提醒了我这首诗讲的是春天,因为杏花只在春天开放。”有的学生说:“我从‘杨柳风’一词看出描写的是春季,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杨柳开始发芽的季节。”还有的学生说:“读到‘古木阴中’这个词时,我仿佛看到了茂密的森林,枝繁叶茂正是对春天的描写。”学生的思维伴随着同伴的作答变得更加活跃,更有学生从“沾衣浴湿”联想到当时下着毛毛细雨,由此印证全诗讲述的是春天。
二、关注情感倾吐,引领个性化体验
教师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流露需求。在文字触碰心灵那一刹那,学生的思绪会激荡起伏,这种情感就是来自内心的独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个性化情感的表达。
如学习《广玉兰》最后一句时,结尾点明中心,赞美了广玉兰的高贵品质。教师提出问题:“这句话写明了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内心深处最喜爱它哪个方面?”带着问题,学生迅速回顾课文,有的回答:“我喜爱广玉兰的香味,更爱它那顽强拼搏、永不认输的精神。”有的回答:“我爱广玉兰的冰雕玉琢般的花瓣,在阳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此时学生激情四溢,课堂交流此起彼伏,感情表达的个性化已悄然诞生。
三、关注多样形式,引领个性化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才能保持学生的阅读新鲜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比如学习《广玉兰》一文时,通过对广玉兰的花瓣、叶子、香味等的描写,学生体会到了V玉兰的美,感悟到了广玉兰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教师引导发问:“美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谁来说说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广玉兰的美?”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用相机,配上灯光,做成广玉兰写真集。”有的说:“可以将广玉兰绣在扇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的说:“搞个广玉兰的童话表演,宣传力度会更大,效果也一定不错。”……
四、关注解读过程,引领个性化实践
阅读教学应注重亲身体验,使学生经历的每一次学习之旅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感,这样学生解读文本时才能尽情释放其个性特点。
如学习《夜晚的实验》一文时,本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好奇,教师在练笔前设计了一个全员参与的科学试验,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选择权利,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奠定了基础。
首先,确定实验的策划者,由他们负责召集实验小组,并将具体实验内容和实验小组一一对应地列出来。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围绕实验进行各项操作。有的学生娴熟地找来绳子绑瓶子,只见瓶子在他的手中那样听话,一会就固定好了;有的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打火机点蜡烛;有的学生缓缓地向气球里倒入可乐。教室里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学生时而专注,时而好奇,时而难过,时而欣喜若狂。其次,实验组相互讨论操作的步骤、过程,学生围绕实验进行汇报总结。最后,学生动笔描写自己亲历的小实验,完成片段练笔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经验限制,即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做出的判断和解决的方法也会千差万别,面对不同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感悟也截然不同。这就形成了每个人眼中不同的世界。他们用精练、优美、活泼的语言塑造出眼中的世界的同时,展现了自己特有的个性感悟和异于常人的见解。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5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但就目前的阅读教学评价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评价以教师为活动为主体,忽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评价目的随意性强,重点不明确,甚至出现为评价而评价的“伪评价”,没有起到反馈、诊断阅读效果的作用。
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应为学生提供个性阅读、个性表达的舞台,以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以及优良学习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一、分层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领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学生最后的阅读感悟,都会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紧密相连。即使对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阅读,都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的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对于一个这么个性化的行为,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势必会影响评价的效果。所以,评价的标准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水平分层设定。我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就设定了这样的三级目标:
1. 优等生必须做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与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2. 中等生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后进生能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即可。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而不会因为过全、过高的统一标准使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丧失阅读的兴趣。
二、采用延时评价
所谓“延时评价”就是在学生做出某一个行为或产生某一个想法的时候,不立即进行评价和总结,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以便激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延时评价的采用,实际上是建立在尊重学生阅读行为的个性化的基础上的。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在学完全文后,设计了一个题:“学完课文后,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一个学生说“你们这么乱砍滥伐,大自然肯定会惩罚你们的。”此时,我并没有立即总结评价,而是让其他同学继续说,之后,有的说“小村庄的人们真可怜,一场暴雨让他们无家可归了”,表达了对小村庄人们的同情;有的说“他们要是懂得保护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就好了”;有的说“看来树木对保持水土作用太大了,今后可不能像小村庄里的这些村民一样乱砍滥伐了,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孩子们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我当时采用的是即时评价,而非延时评价,就不会有学生多角度的观点了。
三、提倡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它包括:
1. 学生互评。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伙伴,他们对小组的学习有切身的体验,评价起来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学习。
2. 学生自评。除同学互相评价以外,还应加强自我评价,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经历、体验、表现、成长等进行自评。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阅读水平,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于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鼓励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包含以下内容:
篇9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可是读过《哈姆雷特》的人都知道哈姆雷特的性格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谁又能读出刚毅果断来呢?所谓个性化,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教师的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是建立在“共性化阅读”基础上的,离开共性化,个性将无从谈起。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个性化不是自由化。我们所说的课堂阅读的个性化是指课堂气氛活跃,看似很乱,但乱中有章法,学生实际上是围绕一些共性问题在讨论、表达。正是在对共性的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才可能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而非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似乎学生很自由,气氛也很活跃,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对共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那实际上根本就是自由化,而非个性化。“个性化阅读”是一定理论和规律下双方个性的张扬与统一。
2.个性化不是学生化。有些语文课堂经常是这样: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教师面带微笑看似津津有味地听。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一直说,教师只管听。好像个性化就是只要学生能说出来,那就是有了“个性化”的感悟,进行了“个性化”的阅读。实际并非如此,学生真正的有意义的阅读、感悟很少,有时学生甚至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他又怎么能够“个性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和精辟的表述往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并不是一节课、一天就能做到的。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的回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所悟出的独特见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在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一些有价值取向偏离的个性化感悟。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课堂。一节语文课离开了老师精练规范的表达和独具匠心的引导,氛围再好,也只能是一堂残缺的语文课。
3.个性化不是普遍化。一提到个性化阅读,不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研究文本的特点,普遍地让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这种“普遍化”的倾向是不可取的。制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课文的特点,教师的个性化素养、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化阅读潜能的开发。
二、阅读的层次
阅读要体现层次性。如在初读课文时,可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二次阅读课文时,可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再次阅读课文时,就要让学生达到以下境界:
1.读出情。古人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一定要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一定要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一定要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一定要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边批、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丰富、优美、生动、形象、特点、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
3.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这样一步步地深入阅读,使学生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慢慢过渡到对关键词句段的理解,最后能凭借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
三、阅读的评价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在高中语文中施行个性化的阅读模式,主要是为了塑造学生的性格,增进他们的情感交流,接受语文知识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一、高中语文中个性化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语文中个性化阅读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高中语文中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应该从高中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学期,要按照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进行学习,对课本的知识要有所了解。
(2)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能够明白课本中内容呈现的多元化,同时要理解每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要注重情感因素,正确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并且能够读懂作者的意图。
(3)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掌握自己所阅读的作品的作家的具体介绍,和作家的成长经历,以及生活背景。同时还要掌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怎样对文章进行构思的,通过阅读,在加上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有个总体的感受。
(4)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高中语文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觉得干巴巴的阅读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5)与以往的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气氛是比较活跃的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逐渐适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然而,有的高中语文老师却把教学的方法弄混乱了,借用了一些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就使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走进了一个误区。
二、个性化阅读对高中语文老师的要求
(1)引导学生要学会阅读。首先,高中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教师应该熟悉高中语文阅读的方法,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阅读语文课本,并且要与文章的作者对话,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够更好的教学生文化知识。
(2)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要抓住语文课程的总体思想和规律。
(3)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计划。要熟悉,同时对教学的大纲和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要有所了解,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4)高中语文教学老师,应该优化教学过程。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创设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语文学习环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感。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感受,并且加深理解,要不断的在认知上获得一种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多多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阅读的语感,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语文。加强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抓好语文课本,引导学生们精读教材,对他们进行语感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