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3-03-18 08:0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其自身的先进性,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现阶段,我国的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给我国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试点,开阔了教学改革的视野及思路,为我国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打开了突破口。因此,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我国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作用
1.1具有信息集成性,可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具有信息的高度集成性。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集成性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及相关信息,能够将具体知识有效分解,从而降低知识的复杂性,细致、直观地表达出知识的要点和教学的意图。②多媒体教学信息集成性的特点能够促进课堂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情景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实践中重要的“教”与“学”的沟通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支持,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情景教学的模式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集成性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自学,将课堂的知识点带到课外复习印证中,帮助课堂教学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并节约教学时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④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集成性能够有效补充教材知识的不足,及时获取最前沿的知识及学术内容,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1.2具有资源共享性,可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以庞大的网络信息量为依托,能够对教学资源实现平台共享,帮助教学水平低下的地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必备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教师可以将自身经验和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放到教学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不同地域、层级及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够对这样的资源及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这样就变相提高了弱势地区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同时也缩短了不同教学资源下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了教育领域的整体教学水平。1.3具有智能交互性,可促进素质教育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是其最具特色的优势,也是其发挥优质作用的核心。交互性是多媒体教学教材水平高低、质量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也是多媒体教学强大功能性的体现。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发展趋势中,智能化的多媒体教材是必然会出现的、适应未来教学需求的全能型新型教材。多媒体教学的智能交互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模拟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训练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成。这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思考和印证操作的能力,是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交互性支持。
2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运用其结构先进性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信息的组织构成有线性结构和网状结构等方式。传统教学中的文字教材及音像教材的教学信息结构就是线性的、有序的构成方式。这也是传统教学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保障。这种构成方式适用于以教材、课堂教学为基础的传统应试性教学模式,对信息的接收往往是被动的,同时具有固定性和模式性。多媒体教学的教学信息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能够根据不同的实用情况区别对待,提供全面的和适用性极强的信息供学习者选择使用。这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教学改革的新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地选择所需的教学信息丰富自身知识。这个过程往往是主动、积极的,更容易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的教学信息构成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强与教师及同学的沟通,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难题,是十分适合现代教学改革应用的模式,能够促进教学改革的创新。2.2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开放式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是现阶段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网络教学模式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既是实现开放式教学的基础,也推动了交互性教学与协作学习的教育方式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与教师及同学实时沟通,并将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反馈检查,开拓了新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些都是值得我国教学改革创新所思考的新型模式和新式方法。2.3运用其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改革创新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最基础与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的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反之,则会浪费优势资源,与知识偏离,造成教学效果的偏差。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选择并设计教材、案例,同时根据教学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手段,并在应用中思考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这些都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3结论
多媒体教学的自身特点及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改革创新有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我们要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凭借其自身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摸索出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冰,谢百治.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1(07):37-41.
[2]张兴福.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5):118-119.
篇2
一、传统琵琶教学介绍
(一)传统琵琶教学模式。传统的琵琶教学模式与其他乐器教学模式类似,都强调面对面的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其一,琵琶教学讲求教师的言传身教,这是琵琶教学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使学生学习到演奏琵琶时的动作技巧;其二,琵琶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描述,这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而通过文字性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意会其中的奥秘与深意,从而使演奏更富深情;其三,琵琶教学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这样才能避免单独书面教授的片面性,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学习中的各种动作技巧。
(二)传统琵琶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在教授琵琶演奏技巧时缺乏热情,只是机械的重复演奏动作,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其次,琵琶演奏时指法丰富、技巧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传授学生使之掌握,且课程间隔时间长,影响学生的学习;再次,学生掌握技巧大都集中于课下,缺乏教师的亲临指导且只能凭借记忆联系,这样容易遗漏技巧;最后,师生之间的交流性差,很多技巧师生之间的反复交流,而有些学生往往羞于开口,因此使得琵琶学习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多媒体辅助琵琶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是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的邮寄结合,能够将琵琶演奏得更为形象生动,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能够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更高效的完成琵琶演奏的学习。第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不受时空的界限,能够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间断学习、章节学习、课后练习等的需要,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自我把控学习进度。第三,多媒体技术具有辅助和补救教学的作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为多媒体可以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各种形象的例子,能够为个别难以掌握的技术提供形象化的讲解;多媒体技术的补救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在课后对个别学习进度慢的学生进行辅导。第四,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是功能强大的技术,同时其中新奇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深记忆,很多技巧配合上声音和图像就变得易于理解,因此,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构想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传统的琵琶教学多为“一对一”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想要避免以上问题,使学生在真正讲课前对所讲内容形成一定的表象,就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前导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概念、示范曲目等内容做成课件向不同的学生传播,同时利用好暂停、播放的工具可以穿插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有效地控制好课堂进程。另外,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学习课件、学习光盘,使学生能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巩固和复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网络通话,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监督管理。传统的琵琶教学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下一步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课上学习过的内容以及课后需要完成的曲目做成课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视频作业,教师浏览视频作业并及时纠错、点评,再将意见反馈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网页展示学习资料。如今网络技术十分发达,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资源,在网站上添加好各种多媒体素材,例如本学期学习资料、教学内容、课外曲目欣赏、自我评析等等,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琵琶学习库。另外,教师可以自己录制视频,将演奏技巧等学习知识上传网上,让学生随时学习。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推进;中职电工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改革。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课程改革同样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改革如何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通过改革如何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共同展开、通过改革如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同时加强等,然而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就是我们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一剂良方妙药,能够起到很强的助推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展示、演示、模拟和仿真的功能,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只要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融入到中职课程的教学体系,就可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也可以有效地实现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下,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积累,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首先,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
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可以利用实物展示或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电工技术中的新技术、新技能、新设备等。从而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它可以使一些传统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及电工实验中物理量的变化形象的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活跃课堂气氛,推动了师生间的互动。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寓学于乐。而且通过对问题的巧妙设计,可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节约教学课时,彰显学生主体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迅速地将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讲课和板书时间,又可以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其次,多媒体在中职电工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多媒体教学。如何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有效的教学直接依赖于科学而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等,能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本的知识容量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穿插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完善课本的内容。考虑到大多中职课程与实践操作联系紧密,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比如图文并茂的媒体影音元素,可以使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更生动,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工操作安全规程时,就可以插入视频,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人员是如何遵守电工操作安全规程的,以及由于一些电工在工作中未按操作安全规程操作所造成的电气事故等的视频,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这对于中职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中就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习惯。
2、利用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改变课程实施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多媒体为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某一问题发问,让学生分组通过查阅网络资源获取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过程正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讲解完单相交流电的产生后,让学生相互分组制作单相交流发电机模型,学生就会通过多媒体查找所需材料以及制作方法,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具有重大作用。
3、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学习中联系职业岗位,培养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数以万计的合格劳动者,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我们许多学生却不能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不仅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良好地职业习惯。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链接与该内容相关的工作图片和操作视频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重视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篇4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现状与建议
一、引言
笔者从事我校教学督导工作近6年了,作为我校教学改革首批课题获得者,从1995年起就开始着手教学改革工作。教学改革的一线工作者和教学督导团成员的特殊身份使笔者历经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通过多次参加全国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对我国教学改革所取得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有一些体会。现以我校多媒体教学为例,谈一谈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建议。
二、现状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多样性、丰富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现代教学工具进入课堂后,教师放弃了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板檫的原始、简单的教学工具,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单一的,内容是枯燥的传统教育模式,尤其是动画的引入,更是使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新颖化,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闪光”世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本课的内容讲解之中。由于学生精力自然集中,记忆自然也就深刻。
例如,化学中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讲解,在多媒体动画的配合下,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了其中的原理与奥秘,而传统的教学教师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印象也还是似懂非懂。再如内燃机工作原理的讲解,教师利用事先编制好的课件,再配上动画演示,使内燃机的结构、工作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代高校的扩招,使高校师资、教学资源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很多基础课改成大教室合班上课,传统的黑板式教学难以满足板书要求,板书字体小了,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字体大了整块黑板又写不下几个字,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对付黑板问题。鉴于多媒体教学的如此诸般好处,我校与全国各高校一样,都加大了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教师们也积极地参与,特别是近两年精品课程的建设,将多媒体教学推进了一个新,编制的很多好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网络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相互促进,极大地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我高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有偏差。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体现。个别教师不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有赶时髦,一哄而上,滥用多媒体的苗头。本无必要上多媒体的课程或内容不适合上多媒体的课程,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不好,学生意见较大,很多学生将这些多媒体课件说成是垃圾课件。
2.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有的课件只是把书本上内容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而不是科学的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等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授课知识的条理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3.多媒体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效果欠佳。部分教师或站或坐在计算机前,看着屏幕给学生讲课,老师看不到学生或根本不看学生,由于学生看不到老师,使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课堂沉闷、枯燥、单调,影响学习效果。
4.编过多媒体课件的同志都知道,多媒体教学真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数日功,要编制一堂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花上数天甚至近月的时间,才能做好。有些教师迫于职称、学位的压力,不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所使用的课件,很多是下载来的,教师不愿意花时间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去修改或二次开发,原封不动地拿来使用,效果不好。
5.更有一些课件只是把教材、教案、相应图表等教学内容搬上屏幕,将照书本宣读改为照屏幕宣读,多媒体成了这些少数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偷懒工具。
6.由于目前教育经费不是很充裕,很多高校除了上计算机课程实验外,网络计算机室并不是向学生免费开放的,收费标准在每小时1~2元不等,这样势必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影响、打击学生从网络课堂吸取的知识积极性,使得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不应该完全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只有把板书、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交替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2.建议校、院各级多组织多媒体辅助教学观摩和召开多媒体教学经验交流会,树立样板,表彰先进。使教师们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有利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我校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和多媒体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管理,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校、院两级对上多媒体课程的审批制度,严把多媒体教学质量关。对学生意见较大,教学效果较差或根本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教学管理部门查实审定后,可暂停其多媒体教学。
4.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培养。建议学校举办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常规的多媒体创作软件的培养。使他们了解一些必要的多媒体教育理论,信息技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相关知识。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合理运用与调试,以及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有关技术。全面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对确认是本校教师自己开发研制的多媒体课件应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5.对多媒体课件的选用,应采取外购、下载和自制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对外来的外购课件要注意结合实际,不能生搬硬套,机械使用。要进行必要的修整,使之满足我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内容的要求。
6.加强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持设备完好率。加大对多媒体教学建设投入,如配备遥控鼠标等设备,,创造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篇5
1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伴随于整个认知活动中,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认真思考的动力。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与动力,使得学生被动而消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激情地展开学习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枯燥无味,这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而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教学媒介的飞跃,将传统的黑板白字、语言描述转换成直观的画面、精彩的视频、形象的图片,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又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多种刺激,整个教学一片和谐融洽,到处都充满快乐的气息。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带着亢奋的学习状态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强大的图文声像效果来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结构,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放松,使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处于轻松自由的状态中,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学习。
展现感性材料,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所涉及到的概念与原理大多较为抽象。而初中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化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形象性间的矛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传统教学中采用语言描述,尽管也充分用到了演示实验、模型展示等,但并不能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理解依旧是一知半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可以在抽象深奥的化学知识与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从而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掌握化学概念与定理,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如对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等内容,采用单一的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把这些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粒子直观化、宏观化,清晰动态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模拟实验操作,突出化学学科特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化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对实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实验已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限于各学校实验条件与实验本身的特殊性与危险性,许多实验无法在现实中完成。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完成或是完成有危险的实验,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化学学习,掌握化学知识。
如“水的组成”,虽然在教学时为学生演示电解水的实验,但只能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到水在电解下分解了氢气和氧气,对于水在电解时到底怎么样并不能表现出来,学生对这一过程并不知晓。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形象直观地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将微观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在电流的作用下,一个水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经过重新组合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并分别奔向负极和正极。这样的形象演示实验让学生深刻了解了物质的结构,更利于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与掌握,这正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2 实施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原则
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要提高多媒体本身的实用性。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特殊的作用,但不可单纯地追求趣味性,而是要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在选择素材时,要注重素材本身的知识性,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不要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华丽与优美,而忽视本身的知识性。这样的课件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多是集中在这些外在形式上,而无法实现注意力的转移。这只能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学表面看来学生异常活跃、兴奋,而并无实质上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知识性,要能够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转移,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来主动地学习新知。
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驾驭好多媒体,而不是沦为多媒体的“奴隶”,成为课件的播放者,让学生成为课件的欣赏者,整个教学完全以课件为中心,导致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缺失。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不能以任何形式来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多媒体可以动态模拟实验,但不可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学生能亲自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来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从而实现课堂的互动教学。教师也不要被课件套牢,机械地执行课件,而是要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反映来灵活地调整多媒体课件,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课件,开展全新的教学活动。
与其他教学手段密切结合 多媒体虽然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但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多媒体来代替其他教学手段,而是要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密切结合,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联合。多媒体具有很好的展示效果,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表述转换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呈现,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媒体的展示具有相对的瞬间性,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回顾,而板书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提纲写在黑板上,这样在结束时,学生便可以从整体上进行回顾。
3 结语
总之,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与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化学教学的一大亮点,成为助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万成华.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都市家教,2013(10):39.
篇6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探讨了优化多媒体教学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改革探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必然会推动教学思想、教学结构和教学理论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多媒体教学为现代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提供了新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一种潮流,而且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网络化、知识呈指数增长的时代特征。但是,多媒体教学毕竟起步不久,和传统教学手段、方法的成熟相比在实际应用中还呈现出诸多缺憾。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又该如何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呢?下面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思路。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展了教学活动空间,丰富了教学活动,加大了信息量,能够形象、生动地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或难以表述的教学内容直观地显示出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
2.有利于资源共享,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将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集中起来,让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同时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教学课件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地点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巩固已有知识,为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另外,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了解一些非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扩展知识面。
3.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
课件的使用省略了上课板书、作图的过程,还可以展示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让学生从全方位、多层次获取知识点的信息,在信息量的传递、表达方法的优化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有优势,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丰富了单位时间内教学的内容。同时根据高校教学学科交叉性比较强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相关的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回顾,有利于学生更深更透彻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
二、目前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信息量太大,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
讲授速度太快,内容过多,难以记笔记,是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极大问题。屏幕显示减少了板书时间和讲解时间,使得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容量增大,内容演播速度加快。授课教师如不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容易形成新的“满堂灌”,使大部分学生听与记顾此失彼,对教学内容来不及细看和思考,难以抓住重点、难点,影响了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产生学生“消化不良”的副作用,使多媒体教学变成“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翻版,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2.抛弃传统教学手段,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教学中,黑板是师生之间传递知识、交流经验体会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临场组织、随机应变,控制课堂节奏;可以方便地在黑板中增加、删除内容,随写、随擦,使得呈现出来的板书重点突出、提纲挈领。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因其具有相当的预设规定性,很难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进行调整,讲课就像背教材,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内容进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特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颠倒了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得好多教师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投影,长期对着电子显示屏照本宣科,按照预先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授课,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难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思路和方法,忽视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的再塑造和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何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三、优化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思路
1.要充分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师生交流机会减少、缺乏情感沟通的现象。师生交流变成人机互动,多媒体教学成为新的灌输工具。为避免以上问题,教师应牢记“注重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教学实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适度、适当、适时”为原则,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出最佳效果。“适度”即运用多媒体时既不喧宾夺主,也不因噎废食、全然不用;“适当”即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只追求课件中漂亮的画面;“适时”即多媒体要用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鉴于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分析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学科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地对整个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科学的组织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魅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2.要正确处理好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毋庸置疑,但传统教学也不能全盘否定。推广普及多媒体教学,并非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若厚此薄彼,结果只会得不偿失,适得其反。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不同课程内容来说,没有哪种教学形式是绝对优于其他形式的。现代媒体有其优越性,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样有其魅力,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讲解、板书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对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能够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其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其内容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随机应变调整。在形式和功能上也存在局限性。比如,长时间的强光刺激容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劳。如果不顾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实际滥用多媒体,不仅体现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造成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厌倦。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要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使用多媒体教学就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授课水平和学生听课的质量。当前,市场上系统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很少,尤其是专业的教学课件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很多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课件制作能力不高,难以做出高质量课件,一些教学思路或教学方法不能通过课件充分地展现出来。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在广大教师中进行一些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培训工作和研讨活动,内容可包括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使用、信息的下载、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页设计以及网络教学模式等)。下一步,多媒体教学课件应体现智能化和网络化,应能够具有接收、分析、诊断信息和反馈信息的功能。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智能系统生成动态的、适合个别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内容要简洁、重点突出。课件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构清晰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出现过多冗余信息。简明扼要的内容和一目了然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紧扣重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过于冗余的信息易使学生忽略主体信息,找不到重点内容,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不要只注重形式,忽略效果。有的课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使用效果。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课件页面设计应考虑美学因素,注重形式美原则,页面设计应美观大方,字体大小要适宜、清晰,色彩过渡要柔和,颜色搭配要合理,尤其要注意背景色和文字的颜色应该有较大反差,以免给学生带来视觉疲劳以及心理压抑。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84-02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to the Cour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HI Ya-qing, WANG Mei-j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PLA Univ. of Sci. & Tech., Nanjing 211101,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s a course which integrates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and unifies the knowledge and the skill. It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speciality. The author h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in this article, and has discussed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and has proposed some educational reform measures about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discussion
1984年美国RCA公司的普林斯顿实验室组织了包括计算机、广播电视和数字技术三个方面的40余名专家,经过4年的研究,于1987年在国际第二届CD-ROM年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这项技术后来为Intel 所收购,并定名为DVI (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 [1] 。多媒体(Multimedia,由Multiple Media组合而成) 技术由此诞生。
多媒体技术是继印刷术、无线电、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之后的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它加快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人类信息的交流形式,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和管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信号的功能,它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电视的真实感加在一起,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的概念,给计算机带来了新的活力[2]。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形式的信息随处可见,了解、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很多岗位的新要求,也成为一种学生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相较与普通学科来说,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在计算机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多媒体技术相应的产品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其产生的原理和程序对于学生来说却知之甚少,《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开设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校开设了选修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该课程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而设置的,其教学目的是掌握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和有关多媒体信息加工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工作及学习中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又要求掌握各种多媒体对象的获取和处理方法,能够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涉及到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技术,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所涉及的软件与学生以前学习的软件界面相差较大,相对较难;而且书中涉及到的软件过多,学生容易忘记,短时间不易掌握;因此,该课程难学难教。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原理是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是提高。但是我们在现实教学中往往过多的重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采用原始的“满堂灌”教学手法,而对本应重视的软硬件应用,往往因为教学条件限制等等客观因素或教师自身主观原因而忽略。使得学生不能将书本与现有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从而不能充分的利用所学知识来促进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学生积极性不高。结合教学实践,具体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 偏重原理,忽略实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重技能、讲艺术、看智慧的专业课程。从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原则,而现在的教学大纲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占2比1,甚至更少,理论课时设置得太多,实践课时少,无法满足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 课件僵硬,禁锢思维
该课程的教学一般习惯“以教师和电脑为中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但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多媒体应用软件的教学中,课件只能进行演示,学生不能动手操作,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际上这是代替学生思考,强化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加深了课堂的封闭性,从而进一步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3) 时间难协调,效果难保证
随着兴办教育,大学快速发展,学生数量剧增,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本课程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跨专业跨班,在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内,很难协调安排统一的授课时间。而选择在周末上课,到课率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同时,因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多,不能保证有效的实验时间。即使有实验时间与机房,教师也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达不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
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理工科学生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理工科学生的善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以应用教学为主,抓住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目前我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在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教学大纲,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出以教学内容的整合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配合,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1) 规范教材
教材的规范选用主要选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有适合21世纪多媒体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教材。教材要理论联系实际,应与当前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新技术密切联系,要有超前意识。教材要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行业专家反馈而编成,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规范性和行业适应性。
2) 修订教学大纲,注重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对于课程的教学具有导向性,因此要改革《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教学大纲的修订是势在必行的。结合课程特点,先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能力结构分析,再围绕单项和综合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知识和所应达到的要求来编写教学大纲[3]。同样,不注重教学文件的完善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我校已经完成《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全套教学文件的制定工作,包括教学大纲、实施计划、课堂设计、教案、实验指导手册。这些教学文件的系统化制定对监控教学过程、督查教学质量、把握教学效果等带来新的思路。
3) 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对知识性较强的章节可以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再附之以知识问答、习题演练,利用多媒体信息的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学习内容;对内容浅显、易于理解的章节可提出要点,安排学生自学;对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加强理解的内容,可以提供软硬件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上机实验操作。
4) 灵活教学方法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有深远的作用。如案例展示法,该方法通常使用在注重概念讲授的部分,因其涉及的知识点和概念众多,且易混淆,比如图形和图像、视频和动画,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在讲透基本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基础上可以穿插案例展示加深理解。比如在讲解图形和图像的区别时,可以展示内容相同的两种格式的文件,比较其大小,以及放大后是否产生锯齿型失真。教师起引导作用,“授之以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概括出正确的答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还有讨论式教学,将课程中一些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而学生又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内容独立出来,并将其划分为许多具体的子课题,课前作为作业布置给不同的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小专题,自己去查资料准备,自己来讲,然后由其他同学提问并展开讨论,老师则根据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比如MP3文件格式揭秘,视频文件格式及其转换、流媒体技术等[4]。
5)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课程中的上机实验安排要合理有特点。实验目的要明确,要加强综合运用,提倡自主设计相关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制作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热情,每次都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写下所用的技巧和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同时杜绝了抄袭。
6) 改革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可分为平时成绩考核(40%)和考试成绩考核(6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核可以通过学生平时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抽查、综合设计情况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考试采用机试,采用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的考核方式,采用相应考试软件配合进行.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为基础,完成的多媒体作品和期末上机考试为依据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5-6]。
4 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改良课程教学,优化教学手段。这些措施经验证是行之有效的,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Luther C.Digital video in the PC environment[M].2nd Ed,New York:Mc Graw Hill,1992.
[2] 刘光然,杨虹,陈建珍,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李扬波,谌湘倩.浅谈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0(3).
[4] 范永全,蒋良劲.《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1650-1651.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建设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兴产业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中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多媒体专业作为一门边缘性专业,是结合了数字图形图像处理与设计艺术的复合型专业。因此,学生除了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之外,还要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毕业后能到广告设计公司、影视传媒公司、建筑装饰公司等单位就职。
1.课程改革
1.1多媒体专业教学现状
1.1.1课时有限,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高职学校办学特点,学生大多在三年级下半年进行顶岗实习,因此所有课程必须在两年半内完成。于是出现了目前的教学状况:由于课时有限,许多课程只能在软件使用层次上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最终对各种课程的学习浅尝辄止,专业上技术与能力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处于“杂而不精”的尴尬水平。
1.1.2对专业基础课未能引起重视。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是相对于其他计算机专业较为特殊的一个专业,说其特殊主要是因为它似乎和美术专业有太多联系。因为大多数学计算机的学生基本上毫无美术基础。而多媒体专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为艺术创作搭建平台。美术基础教学是多媒体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的必修基础课,特别是学生大一年级进行基础课训练尤为重要。往往在刚产生兴趣后课程就快结束了,导致学生的美术功底不扎实。
1.2改革方法
针对上述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某些核心专业课程应该分两学期完成,前一学期熟悉软件的使用和基本操作,后一学期开设综合项目实训,如说平面动画设计课程,前一学期可以先开设flash软件的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后一学期再开设动画项目设计,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完成动画项目的开发。又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前一学期可以先开设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后一学期开设综合项目实训课程,根据photoshop的应用,让学生熟悉一些典型的商业案例的制作,比如,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针对第二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尽量将基础教学排满整个大一年级,并对基础课程进行细化:除学习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课外,还可增设三大构成、基础图案、装饰画、美术史等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基础课[1]。加强各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为二年级学好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要综合性整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孤立的,特别是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的教学,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不能仅局限在各种先进软件的操作功能学习上,还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与相关学科整合。同样,高职美术课程,既不能安排单纯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目的的绘画教学,又不能孤立地进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知识的教学[2]。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专业特点及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特点进行备课,对教材内容有取舍,对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2.2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选择应注重实践性。[3]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而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通过学习独立完成设计、操作任务[3]。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不是通过理论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穿插、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完成。如包装的设计,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能根据要求完成设计,同时还要使用素材资源、掌握设计的软件使用最终完成设计效果图制作。教学方式注重整合的实践性,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资源下载”、“文字、图像处理”、“合作学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2.3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在专业技能提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及职业素质[4]。
2.4教学手段改革
建立多媒体专业课程网络课堂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台要包含课程的电子教案、学习课件、实训指导书、习题库、在线测试等内容,为老师的网上教学、学生的网上自习及师生的在线答疑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
3.教学评价改革
3.1课程考试制度改革
多媒体专业可尝试进行新的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如通过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相挂钩,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以此为基础为未来的考试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新的理论及实践方式。
3.2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多媒体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强,不能采用单纯的理论知识一次性考核方式。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如采用百分记分制,按“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的比例综合评定该门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可再按“考勤10%+期中考试10%+实训20%”评定。
4.师资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师资来源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缺乏参与实际设计、应用的经验,而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又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造成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专业实践能力缺乏。
要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下手。
第一,学校加强对教师培训。可以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正规培训机构或厂商组织的师资培训,或者产品应用的认证培训。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机会直接了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市场发展状况,而且有可能直接参与产品的实际研发。同时,还可聘请其他院校或社会上具备计算机厂商认证教师资格的教师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授课,将最新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引入专业教学中。
第二,教师应不断钻研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教学经验上而应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具有对课程进行整合、开发、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基本教学能力,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注重反思,提高教学评价能力,通过钻研不断完善教学环节。
结语
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多媒体专业也随之飞速发展。多媒体专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并通过技能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正东.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电脑开发及应用,2008(5):73.
[2]肖海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8):1772-1773.
篇9
论文摘要:根据目前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本文作者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堂的组织实施和多媒体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有效充实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各学科专业的主干课,在奠定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化学知识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应用广泛,如酿酒、制醋、农产品加工、生物工程制药、酶制剂等。近年来,公共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上述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生物化学知识,因此,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静态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有机分子组成,这些分子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二是动态生物化学,主要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代谢,主要研究有机大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变化,以及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生物化学课程不仅内容多,而且知识的发展更新异常迅速,因此,如何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各高校获得普遍采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在实践中具有很多优点,如增大信息量,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使抽象、深奥的生物化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然而,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问题、不同教师使用中的偏差、学生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又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优的问题,如多媒体课件知识老化,更新不足,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与学生交流不足,学生难以把握课程重点等问题。因此,对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目前,生物化学精品课网络资源比较丰富,电子图书、图片、动画与网络课件都很多,因此,制作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不缺乏素材,各种声像资料比较齐全。但是,目前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课件中文字过多。文字过多不仅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而且会使学生难以把握课程重点,另外也会造成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减少。因此,除了结构上必需的文字外,教师只需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辅以必要的文字,其他内容则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显示,上课时结合口头讲授传授给学生即可。
(2)避免课件中各种动态效果、声像资料过多。动态和声像过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造成本末倒置,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程内容上。因此,静态生物化学部分主要采用静态图像,大多不用动画等形式,而在难以理解的核酸合成、蛋白质合成等动态过程采取动画的形式。
(3)课件要不断更新。目前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更新速度比较慢,跟不上学科的快速发展,缺乏与实践联系密切的最新实例,不能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因此,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要不断更新,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及时添加到课件中,跟踪学科发展前沿。 2.多媒体课堂的组织实施
有了质量好的课件,还需要合理的课堂组织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过于依赖课件,一字不差地读课件上的文字,照本宣科,课堂氛围沉闷;另一个是脱离课件太远,放着课件上的主要内容不讲,讲无关紧要的内容,口若悬河。离题万里。
其次,要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比如米氏方程的推导,糖酵解与三竣酸循环反应方程等内容更适合板书教学。
最后,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互动内容,经常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比如“三聚氰胺事件”,“转基因水稻扩散事件”,以及每年的诺贝尔奖,等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资源共享
篇10
关健词:多媒体技术;气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46-02
气象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所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天气、气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和相对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气象可谓包罗万象,虽然是浅显的,粗线条的。但又是概念正确,科学性很强的,这门课有它独特的风格,非常适用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变化过程,多媒体技术都能予以解决。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可以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解决气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是气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气象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探求新知、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使气象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通过图画、声音、动画等非语言符号形式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现了气象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和谐高效、主动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训练。特别是在气象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前期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专业课的讲授结合在一起,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它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缺陷。让学生处于一种重重疑问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掌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气象学的立体空间感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诱发和培养学生思考气象中的大气问题要从三维空间考虑。例如大气中三圈环流的形成,首先让学生感知地球表面上大气的运动状态,使大气运动的空间表象模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然后再利用线段、文字、旋转的地球等动画来讲解地球表面上的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地球表面上的大气运动特点及在运动的过程中各纬度带上所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及影响,为未来学生学习气候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容易掌握,既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感,又可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淡化教学的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利用多媒体动画合成将气旋、反气旋内的空气运动特点做成不断变化的连续动画,配合产生天气特征的雷声、雨声等音效,学生自己很快就总结出气旋、反气旋内的空气运动特点,再结合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出在气旋、反气旋的控制下所产生的天气,特别是气旋、反气旋不同部位的空气流动特点及对下垫面的影响也一目了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通过直观图表,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在“有图似无图”、“无图似有图”的境界中推进教学过程,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谓智力,一般认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认识能力的总和。例如,在学习寒潮的爆发成因时,先放一段寒潮爆发前后的某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分组讨论寒潮到来前后的气温变化特点;再放一段气象资料片,了解寒潮到来前后的其他天气特点(霜冻、大风、降水等),然后学生接着讨论这些天气特点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接下来再放一段寒潮在形成前后500hpa等压线的走向及变化特点,学生经过三段资料的观看相互提出疑问,并经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及时反馈,进一步熟悉新知识,实现新知识的积累与储存增强学生驾驭图像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在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意境下,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要经过精心的选题、搜集整理加工素材、认真编写脚本,然后再制作成课件,才能应用于教学。选题时充分考虑效益,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制作课件。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合理安排信息量,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求,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创造性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六、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具有激发兴趣、放大图像、展示过程、显现内容、渲染情境等多种功能的多媒体技术已渐渐地走进气象教学课堂,这无疑给气象教学改革注进了新的活力。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认知型、灌输型、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开始向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技术在气象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在揭示大气中各种事物的形成、变化过程、天气系统的演变、天气系统对下垫面的影响及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等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取代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要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黄秀英.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气象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多媒体技术,2006.
[3]姚渝丽.农业气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3,(5).
[4]安文芝.谈谈气象教学中趣味点的选择[J].甘肃农业,2002,(12).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Reform of Meteorology Teaching
WANG Jing-qi
(95926 units, Changchun 13010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