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型课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关系

一、微课的缘起及定义

国外微课最早起源于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的“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2011年7月,胡铁生最早在广东省佛山市首创“微课”模式。

微课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对它进行定义的是胡铁生。随着他对微课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他最新提出的微课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j课程资源。

二、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对话

微课与传统课堂共同服务着广大学习者,它与传统课堂的对话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1.时间与内容。传统课堂通常围绕某一课题或线索来展开,涉及的知识点可能比较多,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而微课是在短小、有限的时间里对一个集中的主题或者是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刻的阐述,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甚至更短。传统课堂涵盖的知识点广泛,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微课时间短,人的注意力会较容易高度集中,随之效率也会变高。

2.传授形式。传统课堂以面授为主导形式,讲授者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交流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而且教师可以按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微课以视频文件为主,一般是老师对着录像机提前录好教学视频,后期再经过视频的剪辑、配音、添加字幕等程序出来。学习者观看微课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控制,并且可以按自身需要进行反复学习。

3.适应人群。微课作为一种线上学习模式,大多适用于有一定自学能力或者是有相关学习兴趣的人群,这类人往往自觉性会高一些。而传统课堂更多地适用于在校中小学学生用来培养学习习惯,这类学生注意力不那么容易集中,往往需要通过当面的交流谈话与督促而达到学习效果。

4.从心理学角度看两者对人的影响。传统课堂是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人与人有直接的交流过程,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口语能力,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它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不必直接与讲授者打交道,若长期仅将微课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缺少互动,那么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身心的长期发展。

5.应用的广泛度。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有数百年的基础与经验,方案与形式都已经比较成熟,体系也比较完善,故应用的范围很广,现在的小学、中学及大学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微课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只有数年,很多方面还在慢慢地探索,体系也正逐渐搭建,尚不如传统课堂健全。微课以一种“细微”的形式渗透到人们零碎的时间中,起到一个丰富与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

三、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微课与传统课堂有着“点”与“面”的关系,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内容和使用层上。传统课堂的时间较长,可以对一整块的课题内容进行讲授,称之为“面”,而微课更细致化,内容为某一个小的知识点,称之为“点”。“面”的内容多而广泛,“点”的内容小且深刻,二者各有特点。

2.交融与互补的关系。微课发展至今,以其短小精悍、可移植与推广能力强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欢迎,但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教学模式,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传统教学模式的体系经百年的锤炼已完善,但亦有不能长时间抓住学生注意力等缺点。因此,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用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用传统教学推动微课教学,将二者的教学优点共同放大,最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结论

微课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各层面来说,它与传统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二者的关系如今更是水融般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只有扬长避短,充分融合它们的优势,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篇2

【关键词】微课;PBL;组胚学;教学改革

组织胚胎学包含了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学科,组织学主要研究的是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授课的对象为大一新生。组织学的侧重点是微观形态结构,授课内容即具体又抽象,知识面较广,难点多,理解记忆比较困难,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死记硬背的记忆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难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及临床。为了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提高教学质量,并针对学校“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组胚教研室顺应教学改革需求,将微课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双轨教学模式引入到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并积极进行结合模式的探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学校2014级临床专业2个班,护理专业2个班,共464人。随机抽取临床1班和护理1班为实验班,临床2班和护理2班为对照班,四个班均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实验选取的4班均为2014年全国统招生,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高考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实验学期四个班所学医学基础课相同。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采用PBL联合微课授课模式。实验班授课时合理采用“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法,针对授课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一种情景化、并整合一系列资源的微型教学视频的形式进行演示、讲解。

1.3 效果评价

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测试成绩(70%)和实验课成绩(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期末考试成绩

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问卷调查

2个实验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授课方式进行评价,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共发出问卷232份,回收有效评价问卷232份,回收率100%,评价结果见表2。

3讨论

学校自从2014年初引进微课教学技术,组胚教研室组织认真学习和讨论,并将其应用于组胚课的教学中,为了弥补微课缺乏一定连贯性和系统性,我们将微课技术穿插于传统的PBL授课方式中,积极寻找他们最佳结合方式。

3.1PBL教学法的优缺点

PBL是美国教授Barrows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公认的能较好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让学有针对性的主动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评判思维【1】。PBL教学模式课堂讨论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对于课时数偏少的组胚课尚做不到这一点;该教学模式在课堂设计时也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大量的临床知识及临床案例,这也是对高职高专授课教师的一个挑战。

3.2微课教学法的优缺点

微课最早起源于国外,由英国纳皮尔大学Kee PT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McGrew所提倡的 60秒课程而发起【2】。教师可以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需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中的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自由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微课授课方式重点突出,内容精短,趣味性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作用发挥得游刃有余。微课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探索和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而新事物总有不足之处,微课取代不了传统课堂,更不是传统课堂的纯截屏和压缩,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以点形式传授知识,注定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系统掌握知识。

3.3PBL联合微课教学法优势

如何取长补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知识点连城线,使其系统化、整体化,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组织胚胎学授课时,我们针对授课重点提出的问题,总结时可以灵活运用5-10分钟的视频,通过短暂、清新、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节约了组织学生讨论的大量时间。针对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复制到手机课下反复观看视频,以帮助理解和记忆。两种授课方式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成绩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然而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科技设计出含金量高、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微课内容,并灵活应用于教学中,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后续任务。

参考文献:

[1]艾庆燕,赵豫凤,杨加周等.PBL教学法在组织学及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99-1101.

篇3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兴趣 师爱 积极评价 分组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高的学习效率。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愿意学音乐并不是对音乐学科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音乐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比较轻松的学科。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音乐是一门“小学科”,但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初级学校的音乐教育。

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件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就是幸福和快乐的。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要以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

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剂对症的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鼓励学生并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就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更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他所接触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是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建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个音乐老师能做到在音乐中创造音乐,在歌声中创造歌声,那么他本身就是音乐的化身,学生就没有理由不热爱音乐。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这种艺术的感染下学生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求学欲望,同时更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思维才会灵活,情致才会高雅。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4

[关键词]微课;解剖学教学;应用

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医学和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走进了课堂,得到了师生的青睐。

一、微课及特点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教师通过5~10分钟视频,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图文并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围绕一个知识点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学生反馈、教学反思等,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信息技术时代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小中见大,小中见深”的特点突出,虽学习内容短小但却精炼、高效,同时适合移动终端学习,使用极其方便,师生互动性强,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但微课不是传统课程的微型化,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是围绕具体知识点进行教学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首先,微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的,因此精心挑选内容,使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帮学生释疑解惑,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教学情景生动,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学习方式灵活,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教学,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知识,不受环境、距离、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增强了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二、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望不够强烈,导致教学难度加大。其次,解剖学本身内容多且复杂,也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另外,学时不足也是困扰解剖学教学的一个问题,再加上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缺乏互动交流,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三、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在解剖学的教学中,许多生涩难记的概念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尤其是遇到复杂的解剖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都是一个坎,令人头疼。而利用微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视频把复杂、抽象的解剖结构清晰地向学生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微课可以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解剖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学生借助微课利用大量的零碎时间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微课学习,这在高校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时尚,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在线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尽早解决,会使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持久。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能力和需求,把握学习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地实现自主学习。既能实现查漏补缺,又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强化,加深巩固记忆。

(四)能够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完成微课的制作,使之精益求精,需要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教师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今,手机和笔记本等在高校学生中十分普及,这为微课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再加上校园无线网络已实现无缝覆盖,学生可以免费上网下载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传微课,同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构建一个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微课一般应用于教学的预习阶段、授课阶段和复习阶段三个方面。首先是预习阶段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利用网络平台观看教师提供的或自己寻找的与之相关的微视频。学生从中发现疑惑,带着问题听课,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把问题反馈给教师,利于教师调整内容,上课时重点讲述。其次,应用于授课阶段。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或知识点,充分利用微课展示给学生,降低了难度,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最后,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课后对微课反复观看,复习巩固知识内容,或围绕某个问题互动交流、畅所欲言,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情感交流,也使解剖学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使学生对没有理解的知识进行分析,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还可以进行自我测试,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情况课下自学。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在线交互式学习交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但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学习,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摆脱被动的学习模式,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促进解剖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明,陈治刚.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教师的角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1).

篇5

Key words: new media;micro 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207-03

0 引言

目前,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个热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知,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大学生不但信息技术的早期采纳者,而且还是新媒体的深度使用者。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正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迎合了学生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学习信息需要。通过新媒体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可信息共享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逐渐减弱,教师通过视频、案例、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自己总结结论。

但是,有学者通过对比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缺点,指出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掌握,达到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其次,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网络教学,教师都需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情况等[1],而目前校园新媒体教学讲究“内容为主”,淡化了学生这一主体地位,新媒体的形式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2]。因此,本文通过对L大学学生新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新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对学校的在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 术语解析

1.1 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媒体形态。

1.2 慕课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s),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课程构思巧妙、课程设计理念新颖,可以将一个课程分成多个10~15分钟甚至是更短时间的微课程,这些微课程将所有知识点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教学技术上阶段性的教学创新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提问,大约5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或学生在线回答问题。

1.3 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2 大学开放式在线课程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目的

通过对某大学的六个专业的学生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慕课的认识程度及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课程建设以及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2.2 问卷设计

问卷的提问和回答采用了单项选择、矩阵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开放题四种方式,问卷采用网络发放形式,主要内容包括:①被试者的基本信息的调查;②个人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认知情况;③个人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的载体、学习的时长、大学生参与度、视频长度、学习进度、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以及提问情况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257份,回收25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和EXCEL表格处理软件。

2.3 调查问卷分析

2.3.1 大学生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态度

近几年来,“慕课”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并对全球的高等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和美国更是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颠覆传统的大学。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赞同在大学当中推广慕课教学方式,占82.49%,并希望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中也采用慕课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证明大学生比较认可慕课教学。

2.3.2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优缺点

根据调查,“慕课”课程优点在于:具有名师名校,占49.03%,学习的开放性较好,占74.71%,“慕课”学习具有移动性的特点,占52.92%,“慕课”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占82.10%,“慕课”课程是免费的,占55.64%;缺点在于:师生之间互动少,占67.32%,学生面临的网络诱惑较大,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高,占64.59%,影响力小,占14.01%,缺少课程目标,占31.91%,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课程品质冲突,占21.79%。“慕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方便获取所学专业知识(73.93%)、拓宽知识面(69.26%)、加强师生联系(11.67%)、方便管理时间(33.85%)、提高学习效率(38.91%)五个方面。

2.3.3 教师在开放式课程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共有94.5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慕课教学中是有一定作用的。其中3.8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慕课学习的中心,61.8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慕课的自学领导者。28.79%的学生认为,教师既是学生慕课学习的中心,又是学生自学时候的引路灯。相对于传统教学,在慕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是起主导作用,把书本中知识搬进学生的脑海中,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通过设置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知识。

2.3.4 学生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仅有20.62%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仅有59.14%的大学生的宿舍具备上网条件,有73.15%的大学生使用电脑作为学习“慕课”的主要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有47.08%的学生使用手机app作为“慕课”学习的工具。电脑和网络覆盖率偏低,不利于大学生开展基于“慕课”的自主学习。

2.3.5 学习“慕课”的时长

结果显示,有19.46%的学生每周只学习两小时,78.21%的学生可以抽出4-8小时来进行慕课学习,只有2.33%的学生愿意每周学习8小时以上。这就证明了不同学生对慕课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2.3.6 大学生“慕课”参与度

大学生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新事物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要在大学生中推介“慕课”,必须让他们认识网络的快捷、方便、博大,认识“慕课”学习相对传统学习的优势,培养“慕课”学习的兴趣,并且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够激发他们利用“慕课”学习的兴趣。

2.3.7 “慕课”学习进度

调查发现,仅有37.74%的学生严格按照公告要求学习,并且及时完成测试,有14.79%的学生没有按照课程进度安排,这和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以及自制力都密切相关。

2.3.8 影响“慕课”学习的不利因素

据调查,影响学生慕课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比较大的影响是不具备上网条件,教学知识面太广泛,缺乏系统性,分别占50.19%和47.86%,这和我校生源大多来源于农村,自身没有经济基础,没有能力购买电脑,每周仅靠上机时间来进行慕课学习,上机时间短,就出现了慕课学习时间的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整个知识体系形成的串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3.9 学生的提问情况

不同学习风格造成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据调查,在使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有18.68%的学生是论坛中进行提问,有36.96%的学生选择在课堂向老师提问,有54.09%的学生喜欢在课后向同学请教,互相交流和学习,还有53.70%的学生选择了上网查阅不懂的问题。在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调查中发现,男生更喜欢独立解决问题,面对听不懂的问题,他们往往选择上网查阅,而女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3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

3.1 加强院校合作,深入开展慕课学习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慕课”在实施中所运用的大量的新兴教学法,激发了人们对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关注。院校之间的强强联手,建立更好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全新尝试,同样也是研究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试验平台。慕课平台将大量参与者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偏好)记录下来,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得丰富的数据信息。

2014年,L学院购买了超星名师讲坛,美国探索教育视频资源库等精品视频资源库,其中包括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多年的学术精华,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工程技术、科学发现、经济管理、航空航天等20余个专题,计有2200G容量近3.5万部高清晰视频节目。形成与知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获取知识的捷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3.2 启动慕课标准与资源建设,建设稳定的平台

国外慕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性的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幕课的Udacity、Coursera和edx等不再仅仅是视频授课,学生注册ID后,每周必须按时上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批改作业,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和考核,这样方能取得成绩。学生注册、课表安排、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课程成绩评定等教学管理,让慕课更加向真实环境里的教学模式靠近。

2013年,L学院为了丰富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改革,拓展本科学生知识视野,构建本科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学校引进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其中选择了十几门优秀的网络通识课作为我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这些网络课程聘请一些著名学者录制,由专业团队课下辅导、答疑,学生通过网上学习、网上测试的方式获得通识课程的学分,并且计入毕业考核的选修课程学分中。

3.3 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提高广大教师开展在线课程的积极性

目前,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等各类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制作课堂实录全程录像,但从近两年来的应用现状看,广大教师仍然是在行政命令下被动参与课程视频资源制作,完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需要不断更新的视频、课件、测试互动系统等资源更新。2015年,L学院出台相关文件,组织教师以微课形式的教学竞赛,并给予相应的课时奖励,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学校自己的在线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并且聘请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名师风采讲堂”之“微课”学术报告会,帮助学校教师进一步了解微课、运用微课,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4 建立校园微信宣传平台,使学生和学校老师即时互动

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是需求是非常大,借用微信的接口可以来教学功能上的对接,比如查询类功能:成绩查询,饭卡充值,上网费用充值,教务系统后台登陆,课表查询,选修课报名,各院校电话分类,老师电话查询等各种事项。公众号组织学科的学习社区,吸引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同学的关注。

4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4.1 老师的时间可以投入到个性化的交互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授课上,缺乏精力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而在新媒体形式的课堂中,老师从授课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聚焦于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教学活动,而且可以使这些个性化辅导更容易得到复制,形成规模,受众面更广。通过一系列在线开放式课程的改革措施,在线课程在L学院取得初步的效果。

据统计,L学校的超星视频平台、尔雅通同课程等在线平台,每天平均访问量都在五百人左右,而且每学期访问量呈上升趋势。

4.2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知识积累

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这些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新媒体在大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较大影响,据调查,大一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每天超过两小时的学生占到学生总人数的70.54%,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开放在线课程的对大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和方法、增长见识和知识积累和学习技巧有显著的帮助。但也存在占用时间较多,影响学习成绩等问题,但总体说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大多数是积极方面的,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有效获得知识和进行方便交流的工具。

4.3 通过收集学生的信息关注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对评论与转发别人的微信和微博的频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关注点大多来源于兴趣,72.77%的大一学生仅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与转发。因此,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改善学生和学校的交流方式,学院举办了各项学术活动,各种等级考试资料、主流价值观念宣传,学院以娱乐新闻和影视节目的形式进行相关信息的宣传及通知,在学生中间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美育 分组合作学习 现代教学手段等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一、 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

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四、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

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五、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育学》 叶上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2月2、

篇7

关键词:美育 分组合作学习 现代教学手段

初中生正好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渐转向成人。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四、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五、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篇8

一、发挥师爱的魅力。师爱无疆,任何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作为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对他来说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煽动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作为老师,应该具有分辨学生类别的能力,有些学生好像很调皮,其实只是他们稍微好动一点而已,又或者是他们对这个科目比较有兴趣,在课堂上显得比较兴奋而已,对这种学生,我们一定要分外注意,正确引导,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三、好作品的运用。模仿能力、好面子和在异性面前表演的欲望是初中生明显的标志,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四、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我们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

篇9

关键词 初中音乐 培养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那么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师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会热爱、崇敬教师,就会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另外,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得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地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用优秀作品感染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地向教师学习。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用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大多数学校里这方面的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地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篇10

如今的教学实际中,仍有流于记住结论、反复训练的倾向,这无助于学生理解力、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所以,当今背景下,得静下心来,反思过去,突出学生实践活动经验的学习和人文精神、基本思维方式的培养。立足于课堂的高效性,打造适合培养新型人才的高效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

一、模式要有效,理念需先行

在有效课堂模式里:教师、学生和课堂的关系如图: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也是突出了“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而在课堂中教师是“第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引导者、幸福者。而理念与目标实现的技术支撑是:有效课堂模式。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课堂模式核心理念不可忘记。

二、教从“学情”调查始。

高效课堂的教要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学情”调查即课前准备工作,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仅关注底线还要关注个别差异

原先课堂安排以全班学生“可接受程度”为依据,取统一的最低线;高效课堂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作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个体差异。

2、不仅预设内容还要注重生成

我们教师不仅要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还要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责疑问难、独立思考。

【案例一】――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中关于仪器的选择

情景再现:同学们已经选取出了适合实验室选取二氧化碳的仪器,同学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将这个仪器进行改装?

生:动手改装成可以添加液体药品的发生装置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发生装置。

师:请每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组装的仪器,讲出其优点。其它小组同学帮助其找出缺点。

生:从装置是否简单、添加药品是否方便、能否控制反应的速率等方面,讨论所组装仪器的优缺点,从而学会各种仪器的组装。

【点评】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避免了老师单方面的对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和激发潜能,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预习先行,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要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案例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的药品的选择

情景再现:

师:演示燃烧的蜡烛漂在水面上,将一只大试管倒扣在上面。

生:观察到液面上升,但远低于空气体积1/5

师:提问为什么上升不到1/5?

生:因为蜡烛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生成了新的气体二氧化碳

师:可见如果我们要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不能用蜡烛?需要选择什么样的药品呢?

生:不能,要选能在空气中燃烧,既消耗了空气中氧气,同时又不会生成新气体的药品。

生:如果选择能生成气体的药品来燃烧消耗氧气的话,集气瓶中预先装入适量吸收生成气体的溶液。

【点评】按大纲教材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将课本中的一些难点提前释放给学生,做到了问题前置。吸引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化解了本堂学习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设疑问难,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潜能,最终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高教学实效。

四、过程有“亮点”,“细节”要把握。

高效课堂模式一般有五处亮点:

第一处亮点:引入要引人致胜地。如同一部精彩的电影,课一开始就要将学生的兴趣一下提起来。方式当然是多样,小魔术、猜谜、一段视频……

【案例三】

――燃烧与灭火的引入: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设置悬念:想知道原因吗?

――空气的引入:谜语引入: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猜猜它是谁?

――分子原子的引入:播放一段视频,长镜头由宏观世界带我们进入微观世界,发现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点评】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第二处亮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课件设计精巧,形式多样,不能只充当电子板书,有视频,有动画,但都能恰到好处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反思】多媒体教学的开展确实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如果过渡依赖,也会产生弊端。

第一、图片和文字内容过多,播放速度太快,容量大看似内容丰富,其实忽略了最重要教师“教”的过程;

第二、课件颜色对比不鲜明,不能突出教学重点;有的课件制作太过于花哨,无关紧要的小动画,冲淡了课件的主要意图。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第三、中学阶段的教学就要以训练学生创造能力为主,不能滥用媒体,应当把教学中难以表达的东西,利用课件展现出来。如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化学变化的实质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展现给学生看,或借助一些仪器,将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数字化,图表化……真正让多媒体教学扬长避短,发挥效用。

第三处亮点:实验敢于创新。大胆地设计新的简易可操作的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

【案例四】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中感受分子的运动

教师设计微型实验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分子的有关性质。

事先在医用小药瓶中装氨水,分发给学生。学生打开瓶塞,把滴有酚酞的滤纸放在药瓶口上方,观察白色纸片上酚酞逐渐变红,移开瓶口后红色又逐渐消失。

【点评】通过微型实验,让学生体会到肉眼所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使抽像概念直观化;对教材实验进行相应改革,使之更简易,更环保,更节约,现象更明显。

【反思】设计适于学生操作的趣味实验、微型实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动手动脑做实验。“动”出了学生的思维,“动”出了学生的激情,“动”出了学生的创造,引“动”着学生在化学王国遨游。在这样的课堂下,何愁无高效?

第四个亮点:善用设疑。

最好能在二十五至三十分钟时掀起一小,将学生兴趣带动一下,效果显著。这种小可以是实验设疑、提问设疑,总之要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要能引发学生对抗质疑,教师要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案例五】灭火的原理教学

情景再现: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得知,将烧杯中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点燃,再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师:设计将一只大烧杯倒扣在两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上,提问: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七嘴八舌。

师:实验验证,现象:高的先灭。

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此联想到如果遭遇火灾,你会采用怎样姿势逃离火场?

学生们带着满腹疑问,激动又兴奋地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点评】准确、恰当的课堂设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有时会使学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这就是设疑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魅力所在。

第五处亮点,也就是最大的亮点:那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

不管课程设计如何的好,一切最终归结为授课之人,精神焕发,语言精炼,表情生动,能深深吸引住学生。

“教学模式有效化”是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个艺术活儿,要学会有效性应对。“课堂教学高效化”是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高效化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如果看不到学生兴致勃勃的投入和凝神屏气的思考,听不到豁然开朗的回答和“火花四溅”的争辩,那么这个课堂的实效也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