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设计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空间设计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Significance of urba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o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shape and facade morphology of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Waterfront, integrated use of practice, design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some of the city's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Key words: Urban;waterfront;commercial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研究意义
城市滨水区向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泛指毗邻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地段,即在城市中的水路接壤区域,受水域界面的影响,大都呈带状分布且有一定的纵深。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和生活相结合的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具有自然、开放、生态、宜居、活跃、业态丰富、功能复杂、空间多样等特征。
鉴于城市滨水区的特殊性,商业空间也就应运而生。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即在城市滨水区域内建造的、旨在进行综合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空间类型。凭借滨水区优越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类空间具吸引力强,开发前景好。基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好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的研究,利用好这些滨水空间的特征来创造生态、宜居、活力、健康的商业空间,对于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进展和完善作用甚大。
2. 滨水商业区规划
2.1 滨水区商业业态策划
一般来讲,商业业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体商业业态和混合商业业态,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单一性和混合性。其中单体商业业态可分为零售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三大类;混合商业业态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街。
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不同特色,总结滨水区各板块的商业业态需求类型:
(1)服务于滨水旅游景区的零售购物、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业,具体说来,就是具有城市特色的精品服饰专卖店、旅游商品专卖店、工艺美术专卖店等单体零售购物店;还有自助餐厅、休闲餐厅、江鲜海鲜餐厅、咖啡屋、茶社、酒吧等餐饮店;还有分时度假、产权式度假、特色度假酒店等旅游度假服务;还有多功能的书店、画廊、各类艺术馆、电影院、剧院、体验园、欢乐城等文化娱乐业。
(2)服务于城市的创意研发、商务办公业态,具体说来,就是基于城市文化背景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商业服务和研发设计为核心生产力;基于湖滨区特色区位优势的商务办公,集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美容健身、咨询等业态为一体。
(3)服务于滨水居住区的社区商业中心或商业街,集购物、餐饮及其他服务等多业态为一体。以购物中心为标志,以购物街为羽翼,服务周边住区居民,主要业态为:餐饮店(包括各种酒家、酒楼、饭店、饭馆、餐馆、面馆、早餐店、糕点店、咖啡店、休闲吧、酒吧、茶楼、烧烤店等)、大型超市(食品超市、综合超市等)、便利店(小超市、糖烟酒等)、维修店(家电、交通工具等)、美容美发店、书店、打印店、药店、回收站等。
2.2滨水区商业空间形态
平面形态――大中小、点线面,围合与开敞,几何形和有机形
设计要点一:
根据滨水区各商业板块的功能不同,着重研究空间尺度以及建筑轮廓形态。尺度方面,建筑体块以大中小三个等级区别对待,具体说来,主要是从建筑进深和面宽两方面控制,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大进深小面宽或是小进深大面宽。轮廓形态方面,构思角度之一,零售购物、餐饮、创意产业、商务办公等功能的空间以方圆等几何形为主,且单个地块的规划范围尽量方正,娱乐、休闲、游乐等功能的空间以有机形为主;构思角度之二,建筑密度比较大的商业区,主要以建筑围合空间,空间相对规整些,密度小的区域,以水体、植被、景观设施等环境要素围合空间,空间相对比较有机、灵动。
设计要点二:
设计根据周边景观条件,将街区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全围合式街区:以商业购物、高级酒店为主,位于规划用地,周边可利用景观条件有限,以建筑围合成完整的院落空间,塑造良好的院内景观。
(2)半围合式街区:以商务、综合商业、餐饮业为主,位于规划用地中间圈层,单方向景观条件良好,建筑呈三面围合,面向主要景观方向敞开,将景观引入街区内部。
(3)通透式街区:以创意创智产业为主,位于规划用地中间圈层,南北方向景观良好,建筑呈局部围合,留出景观视廊,保证景观的通透。
(4)全开敞式街区:以会馆、游乐设施为主,位于规划用地的核心处,各个方向均有良好的景观,建筑呈点式布置,充分利用周边的景观条件。
设计要点三:
从平面构图来说,每个商业板块都是“点线面”式的空间形态。所谓的点线面是相对来说的。
(1)点状空间,视野开朗,与外部环境接触面积大,景观效果好,主要适用于可独立开发利用的,对空间私密性和环境品质要求高的商业功能区。比如会馆、酒吧、茶社、咖啡屋、音乐剧场、游艇俱乐部、五星级宾馆以及欢乐城的游乐设施等。
(2)线状空间,带状内街式布置,一则能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带动产业条带状发展;二则能形成完好的空间界面,对内形成特色产业街,对外便于服务外界;三则,利用建筑体的排列布置,形成韵律空间,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四则,通过线形内街的建筑咬合交错,形成趣味性空间,保证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比如餐饮美食街、创意产业园、社区商业街等。
(3)面状空间,大都呈组团状分布,有多条内街和内院组成。所承载的功能复杂多样,所表现的空间归属感强。这种组团式的的空间布局便于塑造内部景观,便于不同尺度和不同形态的空间类型相互联系、协同发展。适合区域比如景区主入口的综合商业街和旅游服务中心。
3.立面形态
3.1竖向高低形态
天际线是凸显规划用地内建筑风貌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既勾勒出城市建筑形式的特征,也反映出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图-底”关系。自然生长的城市天际线大都比较丰富,但是有时也会略显冗杂。因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想追求一种有序的完整有特色的天际线,就需要着力分析并提出理念来规范。
就滨水区的商业空间来说,为营造整体完整有序,局部视觉焦点突出,现代商业建筑外轮廓与居住建筑外轮廓相得益彰的天际线,设计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方面强调“众星拱月”,突出视觉焦点――湖面。围绕湖心岛,由近及远,建筑高度依次增加,天际线呈U形,既保持湖面区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又突出了视觉焦点。
另一方面则要求“错落有致”,注重建筑设计的合理布点与体量设置。加强多、低层建筑高度与体量在视觉上的水平延续性,高层建筑则在以纵向拔升的竖向特征与多、低层建筑的水平延续态势形成对比,营造空间序列,达到建筑轮廓高低起伏、疏密相间的景观效果。
3.2横向空间界面
空间界面是相对于某一对象而来的,就滨水区来说,横向空间界面指的就是沿路和朝湖两个界面。依照各商业板块建筑群立面的长度和高度,无论是沿路还是朝湖,其横向界面的变化也应有章可循。
整体上,同一个区块内部,各建筑主立面要有相协调的同一元素,每个立面都是一张景观壁纸,都是用“点线面”三元素来构成。点式平面布局的空间,其界面要有韵律感,沿路要求完整统一,朝湖要求层次丰富而又统一协调。线式平面布局的空间,其界面主要是长边立面,无论是沿路还是朝湖,都是由“点线面”其中的某一元素来主导,然后以其他两种元素来点缀。面式平面布局的空间,其四个朝向的界面都要有序有重点,设计要点如同线式平面空间。
长度上,以人眼可识别的常规距离来划分界面变化等级。
高度上,以常规建筑的层高为标准,简单说就是以低层、多层、高层的三段式来划分界面空间。低层界面是人们最易直接感受的空间,在设计时注意与街道间的高宽比。高宽比【H/D】≤1时,空间比较有亲和性且舒适;1<【H/D】≤2,空间比较紧凑;【H/D】>2时,空间就比较压抑。因而设计过程根据对界面空间的所要表达的效果来确定建筑体的高度。对于高、低层建筑兼有的空间,高层建筑退让沿街道路红线距离里依然根据高宽比和最终街区立面的空间感受来确定。
从审美认知角度,每个界面首先有三个层面的大层次变化,然后每个小层次又有三个小层次变化。由远及近、有大到小,界面变化和认知感受都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丁辉,谢振宇.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J].规划、园林及建筑,2005(4):第23卷.
[2]张庭伟. 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2).
[3]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规划设计,2002(10).
[4]吴雅平,高竣.城市中心区滨水滨水空间形态设计模式探讨[J].规划设计,2002(12).
篇2
关键词:商业空间;设计特点;设计方法
“人为生活而设计,设计为生活而存在”。设计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活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商业活动形式开始由流动时空进至特定时空即集贸到商场,其性质发展为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活享受。同时购物行为对购物环境不断提出新要求,设计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以成都王府井百货二店为例,探析商业空间设计思维方法,提出商业空间设计五大特点,体现空间功能与艺术主体性这一观点。
一.主题性体现
空间设计具有主题性,所谓设计主题便是设计创意之点,形式变化之源。主题是穿引空间创意之线,而空间局部设计围绕主题形成散点以丰富空间,掌握以线串点主题设计方法有利于形成富有创意的空间形式,也有利于空间整体统一。
当我们拿到方案时,不要盲目地去进行设计。首先根据方案要求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比如,成都王府井商场二店,因其建址在成都,设计者顺其地址线索,利用网络、书籍等相关工具寻找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再者,整理信息资料、归纳提炼信息要点,提出空间设计理念,确定设计主线。芙蓉花相对于成都而言具有较深远的文化意义,早在很久前芙蓉花被环城种植。成都也被称为锦城,编制是当地一项传统。由此设计者最终根据成都城市特色确定芙蓉花、编制、波浪形为商场空间设计主题。最后,运用创新思维,将空间形式艺术化,空间功能具体化,空间层次形象化,以营造舒适高雅的购物环境。购物中心将编制作为参考,但并不是死板地进行运用,而是富有创造性地提炼编制形式即波浪形,并与梯田形式结合形成高低、曲直空间层次,增强购物体验的趣味性与戏剧性。总之,设计中始终贯穿主线,才能让空间形式统一而富有变化。
二.规划性体现
商业空间的区域种类丰富,因而区域合理规划显得尤其重要。区域规划特点主要是根据顾客购物心理与生理特征采用以层为单位的商品类别规划方法,根据空间服务门类进行不同楼层或者同一层不同区域的集中划分,做到明确、整体。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利用商品种类进行空间中的空间划分。成都王府井商场二店,第一二层集中规划为主力商店与购物中心;第三层为儿童生活消费品区;第四层打造休息娱乐为主的空间,如餐厅、俱乐部等。
在设计元素规划方面采用主线的整体元素规划方式,利用设计手法进行不同空间创意规划,不过需始终贯穿设计主题这一主线,做到“形散神不散”、“万变不离其中”,切忌杂乱无章,充分表现出商业空间展示性、休闲性、服务性与文化性的基本功能。成都蜀锦历史悠久,因而顺理成章成为整个王府井购物中心纹理和图案装饰的灵感来源。小型锦缎图案元素用于装饰面,与芙蓉花团形成对比,带有文化吸引力的锦缎纹理用于主要交通流线及信息区饰面装饰。
在设计思路规划方面,商业空间设计分作甲、乙、丙、丁四大工程类别设计,其中甲工程是指原建筑设计;乙工程是指天花、地面、墙柱面设计及暖通、给排水、消防、强弱电设计;丙工程是指商品陈列道具、辅助设施的收银台、服务台设计;丁工程是指导视系统、POP等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总之,具有高品质环境,才会把顾客吸引进去,再次开始浏览商品,进而购物,再浏览,再离开(购物规律)。从心理学角度说,空间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购物行为与精神愉悦度,即“心里支配行为,环境影响行为”。
三.功能性体现
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使用性,设计形式再丰富,最终都将落实到实用功能上。商业空间总体格调需充分体现现代商业空间经营特点、商品特点、顾客构成和商品流行趋势,通过设计造型要素及平面信息文字图形传播最新商品动态,商业空间是信息的空间。再者,遵循现代商业突出商品,诱导消费的原则,商业空间设计对提高商品附加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表现为借助灯光、色彩、材质等凸显商品效果或利用对比、变异等设计手法形成视觉中心点,达到突出商品,诱导消费的目的。最后,引领消费理念,提高生活品质与审美品位。成都王府井百货二店空间设计运用不同空间类型达到展示商品的效果,比如大堂的T台,造型独特,不仅是人口处一个亮丽的风景,同时形成动态展示形式。在整个空间中运用较好地运用了视觉导视系统,形式感强,采用贴、画、挂等不同形式营造信息传递方式,并将视觉与界面相结合,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而富有变化。
一个好的商业空间设计不仅需将建筑、经营者、商品本身、消费者较好地融合到一起,而且还能向进入此空间的人传达新颖消费理念、引导新文化与审美品位,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总的来说,现代商业空间功能设计都是围绕商品展开的,对于商品而言,具有陈列展示、储藏和出售的功能;对于顾客和消费者而言具有购物消费、文化休闲的功能;对于商业行政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来讲又具有办公、工作和职工文化生活的特征。
四.艺术性体现
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商业空间设计较其它空间相比,更加强调艺术性。设计艺术性首先表现为设计反映经营理念,经营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设计是经营艺术的优化剂,设计者通过对空间布局、商品种类和品牌的合理组合,实现经营可视化与可感化,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实现销售目的。商业空间设计中不容忽视的特点之一便是展示性,商业空间是展示的空间,由此陈列展示商品步入艺术追求行列。展示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并尾随人的心里变化,起着诱导视觉的作用,可见商业空间是流动的空间。然而,为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需要设计师深层次地了解商品特点,及商品设计与制造者想要向消费者传达的商品品质,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做到有的放矢,大胆创新,收获理想效果。
如何富有艺术性地展示商品并传递商品信息,需要从空间氛围的整体艺术性入手,设计中具体表现为空间布局、色彩、材质、灯光、体量等艺术化处理,杜绝平淡无趣。通过灯光、色彩、陈列韵律、节奏较好地把商品展示给消费者,由此吸引消费者眼球,激起消费者购物欲望,这个也是商业空间中设计的价值所在。成都王府井百货二店,通过悬挂和漂浮的物体使空间产生趣味性和不定性,采用透明材料创造富有变化的空间层次,采用独特的点、线、面光源形式以光线的动感打造艺术空间。
商业空间本身是一门把建筑、经营者、商品本身、消费者较好地融合在一起的抽象艺术,这要求设计师无论是对建筑本身、经营者还是对商品本身与消费者都需要有一个全面了解,找到它们的共性,融合正确的设计理念,予以具象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艺术地处理好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人与物三者关系将关乎商业空间的发展。
五.人性化体现
篇3
前言
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商品消费也不断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消费环境也日益丰富。商业空间为众多商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消费者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设计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促进消费者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商业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是现代城市建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商品提供了多样化的销售场所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商业空间不但为商品提供展示的空间,也为人们的休息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对促进消费产生重要作用,也使消费者在消费时产生更多的心理愉悦。商业空间设计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要在表达商业理念和服务品质的同时,兼顾大众消费者的审美体验,并且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商业空间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创意、功能布局、动线安排、空间组合、色彩搭配、空间照明、展示陈列、广告宣传、环境绿化等方面,各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了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时代性特色。在进行商业空间的设计时,要将时代精神和时尚元素融入在其中,并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使现代商业空间具有时代的烙印和文化气息。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消费是通过购买商品来达到心理需求的一种经济活动,消费的过程包括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的原因、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方式、以及对整个消费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而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就是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体和群体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良好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也会造成影响。消费者在商业活动中,要考虑是否进行消费,在哪里消费,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消费,所有这些环节都会在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消费者会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做出最后的选择。在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做出选择时,就会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
商业空间针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设计运用
1.商业空间照明设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必然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对消费者的消费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做出更好的营销策略,而商业空间中的照明设计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进行商业空间的照明设计时,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商业空间的照明对消费者的感觉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消费活动的完成,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会在商业空间的照明设计上朝着能够促进消费的方向进行。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对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阶层等特征,以及消费的地域性特征进行分析和综合,对商业空间的环境照明进行设计,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营造出不同的消费环境,能够迎合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使消费者在消费心理上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消费
行为。
空间照明设计的色彩和明暗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照明的色彩、在光源的映衬下商品的色彩以及建筑材料的色彩等,都会在潜移默化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使消费者产生审美愉悦和享受,促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商业空间橱窗设计
商业橱窗是商品展示的最直接平台,可以让消费者产生直观的消费感受,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进行商业橱窗的设计时,要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消费者对商业橱窗的浏览时间平均只有八秒,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消费者对橱窗展示的商品产生兴趣,并且最终成为其选择的对象,商业橱窗的空间布局、色彩和照明等方面都十分重要。
设计师在进行商业橱窗的空间布局时,要给消费者一个十分直观的感受,让消费者对商品的属性和价值等有一个快速的了解,在消费者的心中为商品树立相应的形象。还要在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和风格去进行布局,要在形式上创新,并且简单明了,但不可随意堆放。在色彩和照明的运用上也要充分考虑其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色彩的搭配会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刺激作用,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在色彩的搭配、明暗、纯度等方面要特别注意。橱窗的照明可以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促进消费行为的产生。
总结
篇4
关键词:益龙·万象城;商业空间; 景观设计
商业空间景观设计是针对现代城市特定空间所做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和特质文化,呈现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所以,商业空间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益龙·万象商业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一环内,现分布有沃尔玛集团大店、好又多环城店、苏宁电器等多家大型商业配套和众多超市,构成昆明一环内的商业繁华地带。该项目总面积为27795.68m2,绿化地面积为9513.3m2。周边交通十分完善,与环城路、白龙路、白塔路、人民东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相连,构建出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加之其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优势,有20余所学校围绕,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怎样才能使规划设计更加符合商业色彩,关系到规划设计者的首要谋略及设计方案是否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思想,鉴于此,通过对益龙·万象商业城的景观方案设计,试总结出以下几点设计要略:
1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尺度设计
商业街区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区的理想氛围应该是消费者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消费者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显现出“以势压人”,更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其实,消费者在街区的行为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
人们在街区休闲中,消费者视觉主要集中在商业建筑底层界面,对底层界面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在街区建筑横向视觉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20m之间,而超过20m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m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所以在益龙·万象城商业街的景观设计的重点就是与建筑龙形装饰界面的感官配合,同时包括了商业街两侧门窗的形式、台阶踏步、人行天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广告、材质色彩等等“配饰”微观层面元素。所以,景观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室外空间层面上,更多的是关注外部空间与建筑元素的融合,缺少这些细部考虑的设计是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空间的景观要求,必然会让景观空洞没有人情味。所以,商业街的景观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寻找适宜的尺度,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营造一条生长出来的街,通过各种“配饰”元素——铺地、雕塑、喷泉、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人性化情感尺度。
2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
人在商业空间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景观设计应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有针对性地分析。由于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即是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空间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要通过景观园林手段塑造形成多种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空间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标志着商业街的空间积极性。
在益龙·万象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水景设计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引导的作用,形成一个驻足的“积极空间”,将车行交通与步行空间形成一个很好的导引。商业中心则以一座圆形宝石喷泉作为聚合空间,既作为商业街景观标识,也标示着商业的中心。它解决了由于街道走向而形成的复杂多向性,同时也体现出此空间的多重涵义,环绕种植着的冬樱花有节奏地营造出空间的点;周边休息的坐凳,更为人性化地表现出此景;同时确立了商业街的空间范围,购物者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和判断出期望到达未来的目标,加之商业城地面的多样铺装设计手法,这些形式都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3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多元化设计
自然形成的园林景观空间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营造各种风格迥异的景观元素保留其中,形成丰富的多元化集成而达到多样的景观繁华效果。在益龙·万象城商业空间的设计中,除了对景观平面多样形式的规划布局,以及多点立面的景点塑造外,植物应用成为此商业空间多元化设计的重要元素,植物不但配合了平立面空间的不同形式,还充分地将植物特有的生长特性发挥出来,按照植物的观花、赏叶等不同的平立面视觉季相变化,以及植物高矮错落之关系来丰富商业空间氛围,营造出不同季相变化,配置的大叶樟、乐昌含笑、木兰、桂花、冬樱花、银杏等乔木,与金森女贞、毛叶丁香、毛叶杜鹃等灌木绿篱相结合,把多样植物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到四季别样的风情。即便是同样植物的不同单元,也通过高矮、色彩的变化,加强园林景观的平立面间差异化,使商业街的魅力在繁杂多样的植物平立面形态中得以共生。
4 商业空间环境的园林景观元素应用
商业街室外景观空间与气氛的形成,除了建筑之外,还决定于园林景观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在商业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还有一些其他元素的运用存在,比如室外餐饮座、遮阳伞、小摊场地等功能设施,展示台、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友善”,就需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空间的设计。
5 结语
当下,商业空间已不仅仅是满足单一的消费购物,而是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集为一体,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人为体验。在商业空间中,应把握好其园林景观要素的设计融合,让商业空间更加人性化、生态化、可持续化,使园林景观为它的“产品”增值,这是商业空间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华威. 商业景观设计的几个特点[J].上海商业,2009,08.
[2]李婕. 浅析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几个重要因素[J]. 价值工程, 2010,06.
[3]董冰. 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06.
篇5
关键词:展示空间;视觉传达元素;设计;造型
展示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主要使命是运用视觉传达元素的有效组合,向受众展示一种视觉美感,同时向受众传达商品的信息。展示空间设计直接影响展示空间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也会影响展示设计作品的传达效果,所以研究视觉传达元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视觉传达元素
1.展示道具
展示道具包括展架和展示空间造型,如展示构架和摆放、悬挂的展品等。展示空间造型包括展台形状、展示路线、实物陈列和装饰造型等。
2.灯光照明
灯光照明是展示空间设计的重要视觉元素,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宣传效果。展示空间灯光设计包括一般照明、局部照明、装饰照明以及人工光和自然光的配合。设计师要考虑灯光强度和照射角度。
3.色彩情调
色彩是营造展示环境气氛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一般包括环境色、展品色、展示版面色、道具色和光照色。色彩设计要符合参观者求新、求奇、求变的审美心理,发挥展示环境情调氛围的渲染作用。
4.材料属性
任何设计都需要材料来体现,材料给人的视觉、触觉感受很强,有自身的功能特性。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到物理属性、价格成本和材质搭配等,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5.标志系统
品牌标志系统是企业和产品的标志性符号。在展示空间内设计标志系统,可将企业和展示产品的特色传达给参观者,使人们产生固定印象,优化展示空间的形象,提高其知名度,吸引参观者的广泛关注。
二、视觉传达元素在当今展示
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趋势现代展示空间综合了电子、激光、信息传递等技术,既有视觉和听觉元素,又有二维、三维物质形态,综合特性越来越突出。在特定展示空间内,人们可以参观、询问、索取资料,还可以试用、试操作,从而获得真切、实在、丰富的印象。开放的展示空间为人们提供了知识传递与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实践和理论的完美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展示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树立现代设计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视觉传达元素进行高度抽象与概括,形成多元的艺术形式与设计风格,既传达抽象意念,又展示视觉艺术形象并体现事物的个性化特征,使参观者产生良好的视觉心理,获得较佳的视觉审美感受。
三、视觉传达元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展示空间造型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要根据场馆地形与环境采用不同的几何造型,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展台的形状可以设计成长方形、圆形、梯形等。设计师可以将展台设置在展会中间,让人们以圆形的展示路线进行参观;也可以将展台设置在展厅的四周,让人们以直线的展示路线进行参观,从而获得较佳的营销效果。
2.灯光照明意境营造
灯光照明设计中,灯光要柔和且以白色为主,灯光照射角度以斜角45度最佳。照明一般有普通照明、局部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等形式。灯光装饰设计要坚持美观性、舒适性、经济性等原则,将商品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参观者,使参观者对商品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实现营销目的。
3.色彩营造空间气氛
展示空间设计需要运用色彩元素,设计师要结合展示商品的颜色和特性确定展示专用色。颜色搭配要合理,尤其是冷暖色搭配。设计师可通过合理搭配颜色,形成合理的购物环境,体现展场空间的色彩层次感和色彩整体性,营造和谐、优雅的展示环境。
4.新型材料触觉视觉
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体验、感知不同材质所带来的美感。设计师在选用空间展示设计所需的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的物理属性和成本因素,还要考虑不同材料的视觉特性和精神特质。
四、结语
在设计展示空间的过程中,设计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视觉传达元素,针对展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把握。设计师应结合一定的设计理念,使展示空间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确保展示活动的顺利进行,获取较佳的展示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培培.浅谈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2]夏建红.谈谈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艺术设计.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8).
篇6
关键词:广州番禺区万博地下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 ; 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
1. 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况
地下空间是指属于地表以下,主要针对建筑方面来说的一个名词,它的范围很广,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地铁,矿井,军事,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间。[1]
我国地下空间发展从起初的人防地下室(主要以人防工程为主);发展到地下商业城(人防工程与车库、地下街等设施结合,功能较单一);到地下服务城(轨道建设高峰,轨道与地下商业、车库、市政设施结合);发展为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这种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功能复合、空间集约、建设整体――轨道+地下交通系统+停车库、商业+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区域统筹设计+集中开发。功能不断丰富完善,形成改善交通拥挤,人车分流的地下城。这也将成为未来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结合广州番禺区万博地下空间设计分析,试图总结目前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的一些特点,对未来地下空间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广州番禺区万博地下空间设计实例
广州番禺区万博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勘察设计(以下简称万博地下空间)位于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迎宾路段,番禺迎宾路与汉溪大道交汇处。建设内容包括万博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周边地块连接部位缓冲区以及地面景观广场。万博商务区位于番禺区北部,长隆旅游度假区东侧。规划地铁7号线经过该区,设有万博中心站(原名鹤庄站)。
目前,该区域正规划建设番禺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五星级酒店、商业广场、购物中心、数码产业总部、智能产业总部、汽车文化商贸中心等9大项目。万博地下空间建设的目的是分担地面交通,整体统筹地下商业开发,核心解决地铁站点周边9大地块的整体开发问题。成为一个结合TOD发展的地下枢纽城,一个为周边提供交通支撑的地下服务城。通过这个由番禺区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地下空间将整个万博商务区9大地块连成整体:以汉溪大道与万博二路的十字轴的地下进行公共地下空间开发的范围。(图2-1)
万博地下空间形成“十字主轴、交通环路、两大分区”的结构。十字主轴以汉溪大道、万博二路地面以下十字形空间形成地下空间基本构架;东西全长约780米,宽约100米;南北总长约630米,宽约40米。
图2-1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总平面图(来源:作者参与项目方案总平面图)
2.1广州首个建筑工程方案与控规同步进行,规划在建筑工程方案深度基础上的反推。
建筑方案的设计为控规提供相关设计数据,使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相辅相成,并对现行地下空间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为之后的报批报建提供依据。
2.2地下缓冲区解决权属划使地下空间无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公共地下空间建设,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将各出让地块连成整体,形成核心区地下城,这也是地下空间由点向面发展的开端。
集约城市用地,统筹地下空间核心区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整体开挖,实现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分区,无缝衔接。
2.3 地下交通系统――人车分流
2.3.1车行交通:为提升万博地区交通整体服务水平,疏解对外交通的瓶颈、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提高关键通道和节点的运作水平,根据交研所交通咨询报告,提出的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的优化方案,万博地区整体地上地下交通系统经评估可支持万博地区的未来整体的开发建设。
地下道路系统由2个市政隧道、1个地下主环、2个内部次环和6组出入口构成。地下道路面积约13.88万平方米。
市政隧道(-1F)双向两车道设计,保证万博中央商务区南北两侧的快速交通转换;实现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的立体分离。
地下主环(-2F/-3F)单向三车道,解决万博中央商务区各地块车辆快速进出,减轻地面路网的压力;
内部次环(-3F)单向两车道,加强各地块停车库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停车系统;
出入口隧道分别设置于万惠一路、汉溪大道、万博二路南北侧,实现从广州进入万博的快速交通转换。
2.3.2步行交通:地下步行系统由公共通道、下沉广场、集散广场、步行通道、垂直交通构成。
地下一层步行系统,以万博二路、汉溪大道十字公共通道为骨架,商业街主通道宽度不少于11米,局部扩大为18M;南北向宽度不少于11米;与周边地块的步行通道形成网络式结构,与负一层出租车停靠点相连;结合地铁站设置下沉广场作为地区人流主入口;
共设置42 个垂直交通和14个集散广场,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负二层步行系统,以十字主轴公共通道为核心,通道宽度不少于8M,与周边地块形成脊状式步行结构,与北侧地下公交首末站相连。
设置24 个垂直交通和12 个集散广场。公共通道功能的独立性,保证24小时向公众开放。
2.4各层平面设计
2.4.1地下一层主要功能是地下商业、地铁风井设备及西站厅。地下一层由于有空调风管和综合管廊,商业空间的层高6.5米~7.5米,除去垫层100mm,梁高700mm~1000mm,设备风管、消防水管等商业净高为3.5米。(图1-3)
公共地下空间沿十字形公共通道形成步行商业街,沿汇智三路形成半地下骑楼商业街。
从人的行为特性方面,地下商业街容易让人失去方向感以及上下移动增加的距离给人造成“迷宫感”和“疲劳感”,地下商业设计上流线避免曲折,人行通道除与天河城地块毗邻的位置进深较大设置两条商业动线外,其余均设置一条主商业动线。其次利用地面绿地开露天天井,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本层公共人行通道宽度11米宽,分为两条则每一条都要满足6米宽。公共人行通道作为公共通道存在,与周边地块设置连接口,通过步行通道与公共地下空间联系成整体。南侧利用高差沿万博一路、万惠一路设置两个市政隧道,并与出租车停靠站结合。商业空间与公共交通同层布置,使地下空间地面化。
2.4.2地下二层主要功能是地下商业、7号线万博中心站厅层。沿万惠二路形成地下主环(南侧),设置一个公交车首末站。商业空间的层高6.5米,除去垫层100mm,梁高700mm~1000mm,设备风管、消防水管等商业净高为3.5米。(图2-3)
公共地下空间沿十字形公共通道形成步行商业街,沿万惠一路形成半地下骑楼商业街,与地面公园景观的水平相连。(图2-2)
图2-2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汉溪大道剖面及万惠一路骑楼商业街
(来源:作者参与项目方案图)
地下二层商业与地下一层相比商业价值有所下降,为了使其商业空间丰富吸引人群,通过增加内天井,中部地铁站厅,在沿汉溪大道东部用地进深较大的地方设计为威尼斯风情水街,北侧为半地下骑楼商业街。商业动线主次分明,主动线成环,商业空间丰富,提升商业价值。本层人行通道宽度8米宽,同地下一层一样与与周边地块设置连接口,通过步行通道与公共地下空间联系成整体。
图2-3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地下一、二层平面图(来源:作者参与项目初步设计图纸)
2.4.3地下三层主要为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及地铁站台上空。层高为4米~4.8米,标高设置主要考虑与周边地块相连接处标高。公共地下空间面积约7万平方米,约提供2127个停车位。
沿万惠一路形成地下主环(北侧),万惠二路形成综合管沟(南侧)。各区地下车库均根据地下市政环路的设计要求,设置地下次要环路,与地下主环路、周边地块次环相连互通,并沿环路两侧设置隔断与停车车库分隔,以保证次环的车流通畅。各停车库之间通过地下车库内部次环互联互通,形成整体。
2.4.4地下四层主要为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及地铁站台层及区间隧道。层高为4米。公共地下空间面积约3.6万平方米,约提供1060个停车位。
沿万惠一路形成综合管沟(北侧)。
图2-3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地下三、四层平面图(来源:作者参与项目初步设计图纸)
2.5.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节能
万博地下空间设计中采用成熟先进的绿色智能市政技术集成,实践绿色环保理念,统筹地下市政设施,运用综合管沟,中水利用等多项绿色市政技术,形成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资源共享的广州南拓城市中心。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市政设施下地和降低地面建筑密度释放更多公共绿地和绿化空间;通过增加地面公共绿地、对公众开放的屋顶绿化,提升环境,突出绿色生态理念。
篇7
1.1主题特色不鲜明
一直以来,很多当代商业建筑都将注意力放在规模上,虽然功能上很好的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但是购物空间往往没有自身特色,舒适性能不佳,难以展现出比较理想的主题特色。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其一,商业业态结构混乱,百货商场过剩,商业业态处于没有秩序的状态;其二,布局业态比较单一,缺乏差异化战略思想,比较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其三,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消费需求升级的过程中,项目规划意识落后,难以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调整。
1.2空间设计不合理
商业业态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建筑设计经验不足,商业空间设计就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讲,其主要体现在:其一,公共空间模式单一,空间变化性不足,很容易使得人们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其二,商业空间内部流线混乱,缺乏导向设计思维;其三,商业外部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全,难以满足人们消费过程中的需求,周围空气质量保护意识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1.3视觉系统不美观
随着人们对于消费建筑需求越来越高,审美性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商业建筑设计在视觉标示设计方面还不是很重视,出现了视觉系统审美情趣丧失的问题。具体来讲:其一,美学视觉标示缺乏,感官意识不强,不具备人性化建筑的特点;其二,商业建筑模式老化,对于外观不是很重视,很容易形成千街一面的情况,难以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其三,在信息媒体广告发展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缺乏新意,没能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很容易使得整个商业环境广告充斥。
2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消费文化涉及面比较广泛,牵涉内容众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消费文化视角对于商业建筑设计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讲,在消费文化影响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去做好商业建筑设计。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2.1大众文化视角
城市生活的融入和人文关怀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多元叙事手段和商业空间联姻上。具体来讲:其一,积极从城市文化生活多元入手,去促进商业建筑生活味道的提升。如主题特色建筑群的构建,生活方式的链接,城市更新的推动等;其二,积极从人文关怀的全方位入手,体现区域商业建筑对于消费者提供的人文关怀,比如健全社交场景体系,生态概念的植入,娱乐设施的共享等。
2.2地缘文化视角
不同地域,其消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地缘文化差异。在此情况下,商业建筑设计可以从地缘文化的视角出发,积极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传承地域历史文脉,挖掘地域历史,处理好商业建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使得商业建筑表现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其二,从保留建筑改造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古建筑和商业建筑之间的关系,保证空间关系上的相互融合,以便更好的发挥商业建筑的效能;其三,从地域风情的角度出发,立足本地地域风情资源,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商业建筑设计,使得商业建筑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2.3精英文化视角
当代商业建筑的文化语境是社会等级区分的物质载体,能够对于不同的场所,行为,品牌进行区分,从而使得文化资本处于优越的地位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消费文化下的精英文化视角。在此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从风格化的角度出发,形成精英文化符号,使得其从感官上,心理上,象征上符合此群体的特点,构建起来精英层次的文化资本;其二,效仿上流社会,从尊贵服务享受,奢华创意营造,科技含量提升的角度出发去促进精英文化氛围的营造,做好商业建筑设计工作。
3结束语
篇8
1.1综合开发目的
交通商业综合体将车站建筑结合了多种商业服务与旅客交通空间,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开发方式。铁路车站枢纽的综合开发,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综合开发可以增加非票务收入、对运营进行补贴乃至反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区域开发规划管理者来说,车站区域的强化开发,能快速形成新兴的区域中心,从而带动周边区域开发、人口导入以及土地价值提升,实现周边区域的整体发展。
1.2商业化利用的布局方式与分析
综合开发与商业化利用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类型,通常可以根据综合开发与交通枢纽空间的关系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枢纽周边或枢纽的部分独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这一类开发最典型的是枢纽周边的独立建筑、枢纽上盖、地下空间独立利用等形式。这种商业开局方式基本上与枢纽客流完全独立,物业开发以独立销售、租赁为主,在功能上独立,管理上也可以完全分离。这种枢纽附属类物业开发往往借助于交通枢纽带来的交通可达性,在与更大区域的物业开发竞争时具有一定的优势。立足枢纽,为周边区域或枢纽交通方式联系的区域提供综合服务,因此枢纽所提供的交通可达性、综合开发与交通枢纽衔接的便利性、以及综合开发在区域中的经济区位关系密切,而与枢纽内换乘客流并没有太多直接关系。但是我国近期新建的客运车站,由于城市土地获取的困难,往往选址于城市的区域,周边开发通常严重滞后甚至没有开发,即先建站,再造城的开发模式。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一类综合开发成功的难度非常大。第二类:枢纽内部综合开发。这类型的综合开发位于交通枢纽主要功能区内部,注重在枢纽商业空间与行人交通空间的整合利用、与交通功能结合、实现客流潜在商业价值,管理界限较为复杂。开发形式主要以店铺租赁、广告、展示等。近年来,随着车站空间开发理念的调整,这类开发在我国车站开发应用中快速发展。对于此类开发模式,客流发送量大小(包括交通模式间的换乘客流)是开发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客流量的大小、客流商业消费能力、客流的商业转化效率是这类枢纽综合开发的关键。其中,对于客流量来说,在一定时期内,枢纽客流量大小主要与大区域的交通需求相关,另外枢纽换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导一定的城市内部交通需求转移到枢纽换乘中。当然成功的大型、综合的商业开发也将吸引周边区域的商业需求进行消费。例如日本新宿站、香港西九龙站,也吸引了较多的非枢纽客流进行商业消费。但与前述同样的原因,在我国目前的先建站、后建城的开发模式和铁路、城市交通的管理模式和设计理念下,诱导的城市内部交通换乘客流、单纯以消费为目的的客流占枢纽总客流的比重非常有限。
2铁路交通枢纽客流特征变化趋势与商业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2.1客流特征变化
根据实证调查,城际铁路开通后客流特征体现出了与传统中长干线铁路客流不同的显著特点,包括:
(1)出行目的变化,通勤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商务客流占据重要地位。
(2)出行频率高,每日出行、每周几次出行的比重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3)候车时间有所缩短,列车公交化运营以及现代交通的便利程度、出行效率的提高,使候车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但由于票务管理缺乏灵活度、接驳交通时间的不确定性,安检检票等流程的设置繁琐,导致了提前进站等候的时间较长。
(4)出行轻型化,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比重较少,更多的是手提行李或者轻便背包。
(5)枢纽空间客流分布不均衡,不同线路的候车区域往往设在车站枢纽内的固定空间,不同线路客流需求差异也导致车站枢纽空间的不均衡使用。
(6)商业需求丰富,但现状枢纽提供的商业服务类型较少。
2.2现有商业开发的消费倾向性调查分析
同时在对传统布局的哈尔滨站内商业的研究中,也对铁路出行者的消费倾向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
(1)26%的出行者认为现有站内商业类型不够丰富。
(2)81%的出行者认为现有站内商业环境不理想。
(3)88%的出行者认为站内商业价格偏贵。另外在沪宁城际的调查中,75%的出行者认为商业布局距离太远,不方便。
2.3客流新特征对枢纽空间提出的商业开发与空间需求变化相应的上述客流的新特征也对枢纽空间设计与设施提供提出了新的要求:
(1)行李少、喜欢轻便出行,更重视枢纽环境中的便利性、休闲性。
(2)时间价值升高、更重视换乘效率、商业布局应该尽量靠近行人的活动区域。
(3)商业业态从低频的旅行化转向高频的生活化,商业需求也需要丰富。
(4)空间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在不同空间采用不同的商业开发和空间利用策略。为了应对这些需求,车站枢纽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毫无疑问也应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变与优化。
3商业空间设计方法探索
3.1设计理念转变
设计方法的转变,首先应该在设计理念上进行转变。长期以来“景观至上、形象主导”的思路在各种车站枢纽方案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建筑方案过分强调恢弘气派、城市门户形象、站前大型广场与绿化轴线,而忽视了枢纽建筑本身需要与周边城市区域、周边其他功能建筑之间的人性化衔接,从而造成到达车站枢纽的交通方式只能是机动化、枢纽空间也成为城市区域的孤岛。因此设计思路应该真正的向“以人为本、功能主导”进行转变。同时,对于枢纽空间的布局设计,也应从管理导向转变为服务导向,从为旅客服务转向为顾客服务。传统的大方块空间布局设计更多的是从管理方面进行考虑,而忽略人行区域更应该是线性的。J.J.Fruid(1976)引入“服务水平”的概念来对行人的空间密度进行评价,C.Alexander(1977)提出的建筑中功能空间与使用者之间的“烦恼距离”概念可以用来评价空间距离与使用频率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交通与商业都成为重要功能的枢纽建筑空间,服务导向的设计理念应该重点考虑在满足一定交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在行人的烦恼距离之内提供多样的商业服务。而更重要的是,设计中对各种行人交通流线进行掌握、对其在枢纽空间的分布特点、活动特征和商业需求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将优化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与挖掘客流商业价值进行密切整合,提高枢纽空间的空间利用效率与各种商业服务布局合理性。
3.2空间组织与设计方法改善
3.2.1交通流线与商业消费的关系分析
虽然我国站内流线组织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还是等候式为主,但是随着列车准点率的提高、列车班次的公交化,以及高铁短途商务、旅游等携带行李较少的旅客比例提升,火车站内的流线特点必将由传统的等候式向较为现代的通过式过渡。通过式的流线组织方式要求更有效的节点通过效率,而商业流线需要能够较为自由的穿梭在商业空间与主要交通功能区间。因此,处理好商业与客流之间的距离关系,在烦恼距离之内的提供多样性的商业需求将是客流商业价值挖掘的关键。
3.2.2基于客流流线关系的商业空间布局分类方法
(1)完全独立式。客流交通流线与商业开发相对独立,顾客进入商业开发空间需要利用专用的通道(自动扶梯、走廊、电梯等),商业消费完毕后,需要沿原路径返回到主要交通流线上来。
(2)平面混合线式。客流交通流线与商业流线大致为并行的同一方向,客流可以选择商业流线穿过商业开发空间,来实现部分交通流线的功能。
(3)平面混合网式。商业流线在平面上与主要交通流线垂直交织,这在新建的大型车站空间中应用较多。
(4)立体分层式。可以看做是混合网式在立体空间的延伸。交通流线在两个不同标高层之间转换时,可以利用中间层进行商业开发,相邻标高层之间有多条垂直交通通道进行联系,客流在不同标高层之间可以选择多种路线。案例:柏林火车站的“三明治”布局方式。
3.2.3基于客流组织与综合开发的枢纽建筑设计流程与要点
基于上述对客流新特征与新需求的分析,以及商业流线与交通流线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要实现商业空间与交通空间的一体化整合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客流流线、建筑空间、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以下方面和步骤:
(1)在概念方案阶段或者概念设计之前,进行系统分析客流。包括枢纽各个开发建设阶段的客流量大小、各种类型客流的构成与特点、商业潜力进行分析,对主要流线进行设计,并确定流线通道的主要控制要求
(2)基于客流分析对建筑空间进行概念设计。其中商业空间需求应该根据该阶段的客流商业消费能力和商业开发的期望利润进行提供
(3)基于概念方案,对枢纽建筑空间的空间使用效率进行分析,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布局商业空间。评价不同区域的客流聚集情况和不同流线(不同目的的交通流线之间,交通流线与商业流线之间)交织情况。
(4)基于评价,对建筑方案进行修正与优化;对优化后的建筑方案中各个商业空间的潜在价值进行分析,为商业策划与招商提供量化数据。
4结语
篇9
关键词:地铁 地下空间 商业 立体开发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多年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让深圳可供建设的土地所剩无几,制约了深圳的城市发展,“向地下要空间”成为破题关键。深圳地铁运营线路285公里,2020年建设里程将达430公里,大规模的地铁建设将为城市提供土地存量、大量释放城市空间提供良机。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深圳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已走在国内城市前列,覆盖率超过60%的车站便民商铺、分布于核心商圈的十数条地下商业街以及地下停车场等空间配套,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地铁的服务功能,突显地铁的便捷、高效优势。未来,依托地铁建设,以再造一座“地下城市”为目标,突破平面、零星的地下空间开发,往纵深、立体延伸,提升对城市升级改造和发展的参与度,是大力提升城市容量、构建立体商业格局的有效路径。
1 深圳地铁地下商业空间立体开发的必要性
1.1城市用地集约化的迫切需求
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的国土面积1995平方公里,相当于1/8北京,1/3上海,1/4广州,目前开发面积已经占可开发面积的90%,即使通过填海造地和城市旧改,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土地资源枯竭问题,而经济高速发展使城市依然保持着人口高流入率,土地、空间难以为继问题更加凸显,“向地下要空间,向地下要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仅在地铁内配置规模偏小、功能较单一的零星商业和线性商业街已不能发挥地下空间的真正作用。采用竖向发展模式,以地铁站点为基础延伸建设各类地下城市综合体,以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支撑地上巨大的发展容量,是容纳城市功能的迫切需求。
1.2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手段
城市更新改造成为深圳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市更新计划项目541项,用地面积约44.66平方公里,未来五年城市更新用地规模达30平方公里,新增约26万套商品住房,配建13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这无异于聚集数百万的天然人流,为地铁建设和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提供雄厚的基础,而地铁建设和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将大大有利于提升更新的品质,将脏乱差片区变身为功能强大的“高大上”社区。
1.3新型生活方式的必然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群喜欢热闹的城市生活,同时倾向于绿色出行方式,逐渐形成了地铁生活圈,东京、中国香港、伦敦等城市均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人们大量活动在地下空间里进行,传统的地下空间开发偏于封闭,通风、采光不足,限制了地下商业和设施的档次,难以引进高品质的品牌,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迫切需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地下空间设计。采取立体的设计建设,可打破地下空间的压抑和幽暗,突破人们空间范围的心理认知,不断提升体验品质,确保地下商业空间的良性经营和发展。
2 立体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地铁建设工期紧迫
比起其他基础建设,地铁地下空间建设的可逆转性极差,需要有前瞻性思维。深圳是最早意识到地下空间开发重要性的国内城市之一,但迫于工程技术、工期压力、周边地块状况和投资巨大等困难,偏重于地铁、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在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上多局限于地铁红线范围,华强北、连城新天地等是为数不多的发挥城市整合功能的项目,还需要从“地下造城”的高度定位地下空间,做好立体格局规划,预留足够的扩容空间和互联互通功能。
2.2政策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趋复杂和综合,需要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管理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系统性缺乏问题。深圳较早出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但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法方面还在推进中,竖向的开发模式、运营管理、功能配置、上下衔接等综合性、系统性和控制性规划尚缺乏;规划、建设、开发利用、权属登记、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等关键性问题有待解决;地铁空间开发一旦缺乏明确的统筹建设单位,容易导致出现功能割裂、重复建设、孤立开发等问题,地上地下空间协调性不足,连通性较差,形成安全隐患,不利于地下空间的规范化、规模化、立体化的高水平开发。
2.3地下及地面情况复杂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南段,淤泥沉积,水动力条件复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线分布错综复杂,加剧了沿海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和多变性。规划部门通过实施规划许可管理,对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情况较为了解,但对早期建设的地下空间情况掌握不足。同时,急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高楼林立,开发地下空间要么在建筑群密集的区域寻找犄角地块,要么在待开发的区域,均与地下空间需要天然人流的属性相悖,影响各方的开发积极性。
3 地铁地下商业空间立体开发的路径3.1从政策层面对地下空间进行前瞻性、C合性的规划,为地下空间向纵深发展做足预留
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趋复杂和综合,其前期规划处于开发价值链的最前端,因此,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有机配合,才能发挥提高利用效率、实现综合效益的作用。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为各地开展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应对深圳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可加快出台相关法规,以立法方式明确地铁地下空间的开发标准、管理机制、经营模式、产权等,协调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进地铁地下空间开发,降低操作风险。在新线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需求,尽可能地规划和提供地下商业空间,以便于地铁公司在规划阶段就能进行介入,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同时,将“车站物业区工程预留标准”等规范纳入地铁工可研报告中,按照标准配置地下空间,与地铁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和统一管理。
3.2抓住城市更新的大好机遇,高标准规划地下立体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和可持续经营依赖于地面地段和人气,城市更新地区必将是数百万人的紧密聚集区,具备地下空间最需要的天然客流,也符合提升更新片区质量的需求。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规划有必要与地铁线路、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相匹配,以地铁车站为枢纽,进行高强度的立体开发,集合多元化功能,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建设布局、平面位置、竖向控制,形成地上地下互动的深层大型城市综合体,引入地下商业、停车场和图书馆、生活广场、娱乐中心等功能,让片区居民享受更多的配套空间,改善城市更新项目容积率过高、配套不足、空间压抑等问题。借鉴洛克菲洛中心、巴黎中心广场、新加坡City Link Mall地下街、日本大阪地下商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轨道交通引导新城新区空间形态的优化,建立以地铁站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3.3合作开发,强强联合,发挥功能最大化
地铁地下空间承担了相当部分的社会市政功能,其投资巨大,仅凭地铁本身的商业经营效益,难以支撑遍地开花的地下空间开发和经营,因此,地铁企业有必要探索与沿线周边实力强的发展商合作开发。一方面尽可能扩大地下空间开发范围,将站点附近的建筑设施、犄角地块等各自独立的项目都纳入地铁空间开发、连通范围,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另一方面,解决地下空间综合体的建设资金问题,分担投资风险。
3.4地下空间开发尽可能贯穿多站,与周边建筑物、交通等无缝接驳
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地下空间格局,就是要发挥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形成动态立体关系,实现人流引导、休闲娱乐、商业集聚等功能。香港通过长廊等形式最大程度地将地铁站和周边片区建筑群、道路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在室内完成一整天的活动。深圳地铁商业街“连城新天地”采用一线三站、数十个出入口的设计,巧妙地与建筑、公共设施、铁路系统进行接驳,成为国内地下商业街的成功案例。在空间设计上,营造与地面同样的舒适体验,创造更宽敞、明亮的空间,尽可能引入下沉广场、中庭、天井等设计,利用地面开口部分以及科技成果,实现自然通风采光,改善空气质量、光照环境和背景噪音,并增强空间布置上的灵活性,营造与地面体验一致的自然舒适。比如日本投入巨资,引入先进技术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华强北地下空间项目结合地面改造工程带动了华强北城市空间的升。
4 结束语
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地铁越来越意识到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意义,在四期工程中新增地下商业空间超过40万m2,将遍布城市各级商圈,形成资讯、金融、商业、文化、艺术等全方位业态服务。面对超大体量的地下空间,需要对地下商业空间进行更专业、细致的策划,使地下空间保持活力和吸引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服务功能,与地面空间一起打造出繁荣城市的立体地图。
参考文献:
[1] 顾新,赵鹏林,李凡.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4(1):33- 39.
[2] 史亮.浅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J].基层建设,2016(29).
[3] 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项目研究报告[R ].2014.
篇10
[关键词] 地产商业 商业建筑 营销
一、商业地产建筑空间规划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地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热点地产。然而,由于一方面,政府长期以来把重点放在住宅地产的开发,另一方面,商业地产的发展历史较短,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虽然目前商业地产开发形势火热,但是实际上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更多的是专业化不够、整个商业地产运作的各个流程、各个专业的整体缺乏协调所造成,导致了开发项目流产,或者举步维艰。很多项目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根据市场的定位,在做什么样的商业建筑产品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地去做建筑设计。往往这种设计只能是设计师的一个想法的体现,而不是一个市场的真实需求。市场需求就来自多方面,即建筑产品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的到商业阶段,商户要入住了,才发现这个商业空间是不可用的,或者是由于有很多缺陷,引进的这些商户进不来。如住宅小区因为商业用房的滞销而影响了住宅产品的销售,当初被开发商视为卖点的商铺已名不符实,甚至成为累赘,开发产不得不重新市场定位。加上已经建成商业用房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商铺成了开发商握不住、抛不开的“烫手山芋”。一些区域就出现过“有房无市场或有市无场”的窘况,甚至很多大型商业地产,由于缺少知名品牌的加盟,项目缺少统一管理和科学配置,加之非住宅项目的销售周期越来越长,往往出现租不理想、经营不景气的窘状,一些商业用房甚至长期无人问津。
二、重视商业地产的规律性特征
商业地产的开发设计同住宅项目的开发设计有本质的区别。住宅商品房的购买者是大众消费者,居住的功能相对简单,人们对居住建筑都有广泛的了解,发展商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与判断,自行确定所要开发产品的市场定位,如住宅户型、面积大小、种类与配比等。有明确的要求,目标界定相对明确,而大规模商业地产的开发设计与此完全不同。首先是业态和功能的复杂。大型商业中心通常都包含主力超市、大量零售店、多种形式的餐馆和娱乐休闲设施,各种人流、物流、水平、垂直交通与消防疏散的组织相当复杂。在满足上述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满足未来大量商家的需求,特别是可视性和可达性,以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进而为发展商获得最大的出租和出售回报,是规划设计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不是传统的建筑工作范畴了,但这正是优秀的专业化的商业建筑设计师为发展商提供的专业服务。在大型商业的平面设计中,各部分功能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主力连锁超市每个品牌对建筑的面积柱网、层高、滚梯的位置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大型娱乐设施的功能布局、内部人流路线更有严格的要求。而如何将大量商铺区平面灵活组织,化整为零利用于出售;同时又可化零为整,利于整体出租和管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发商能否根据自己的土地、项目、区位资源定位对项目量身订做很关键.后期营运不好,不仅商业亏损停业,还能使整个项目的其他物业随之贬值;运营得好,则能在盈利的同时带旺人气,促成周边物业环境升值。
其次,必须重视立地条件特征分析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关键的一个问题。比如在项目里面把一个大卖场作为它的主力店放到里面去。在这之前,首先应该去考虑现有的商业或者流通业的大环境条件之下,大卖场是一种什么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所锁定的目标消费群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它的店铺特征和这个设施特征又怎么样?目标客户群又是什么样的群体,它所做的设计又是什么样的特征?这些都是在规划建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开发商如何推出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符合自身商业模式并实现差异化定位的商业地产项目便成为重要课题。尤其是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仅商业规划阶段就包括商业定位设计、商业建筑方案设计、商业空间装饰方案设计、商业外环境设计、二次商业装饰设计、商业管理模式设计、品牌规划及招商策划设计等诸多环节,可以说,各个环节与建筑规划空间的整合情况如何是非常重要的。
从立地条件环节来看,不管是地块条周边的道路交通组织这些硬件的条件,还是流通环境的特征和流通环境的变化,都是会随着时代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消费者的角度,也就是实际在这里消费的实际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店铺的立地条件,比如这个地块周边的基础环境,规划设计方面对这个地块的限制,比如它的限高、容积率等等,同时因为消防、因为环境,还会带来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的限制。而这都需要在最初就制定好相关的指导性策略。从商业立地的条件上来看,要明确这个项目置于城市的定位。即这个项目将来在这个城市整体的功能上去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了解这个城市的现有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这个城市现有的商业集中中心或者商业集中区,也是一个方面。现有商业集中区跟项目之间是什么样的对比关系?在商业集中区之外,其他的现有的商业集中商圈或者商业集中地又是什么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是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的手法,通过前期工作来去对项目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店铺的战略性的经营规划,会直接跟商业设施的规划联系在一起。
最后,商业建筑策划不仅要解决整个项目的建筑空间问题,也要考虑解决项目的具体使用。在店铺经营规划的思考过程中分成很多阶段来进行。不管是开发一个商业项目也好,还是将来要开这些店的零售、经营企业,它们能够向这个社会的消费人群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者是产品?一些中小开发商在缺少品牌效力和创新能力的情况下,迫于经营和生存压力,受利益的驱使,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超常规、大体量开发商业用房.但商业地产与住宅项目不同,除了要求开发商具有雄厚的资本外,还要求开发商熟悉商业运作规律,能够有效地将住宅与商业地产整合,具备经营商业和地产活动的复合能力,具备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的能力,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的稳定性。
三、整合商业地产消费文化设计价值
了解项目的资源状况是首要的,但如何将项目所在区域的文化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项目的文化吸引力在当前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要做到尊重文化就必须了解项目区域所具备的明显或含蓄的消费文化。这就要求开发商、策划人员、设计人员融入当地生活,利用不同的文化特征作为细分变量。此阶段更强调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和提炼。企业根据自身的使命目标、竞争优势,确定目标顾客群体,再通过顾客需求分析,更加透彻地研究目标顾客群体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要素,从中提炼出最核心或最具个性特色的文化特征。只有尊重当地的文化,项目的宣传、招商才能更容商业建筑空间形态规划、主力店及非兼容空间特种业态店预备招商执行与专案设计事务所进行设计对接、经营管理模式分析、市场推广、问题型商业项目的重新定位易被接受,其目的性才能更加明确。
商业建筑虽然属于一种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建筑类型,但在创造体验消费场所这方面,应特别重视建筑的艺术处理。这里不仅仅是指专业角度的艺术追求,还包括大众艺术、流行时尚等。建筑艺术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时代文化艺术表现中最宏大、壮观也最生活化的载体。直接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施加影响。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应成为当地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甚至城市区域,并创造延续建筑文脉与时代感相沟通的氛围。在商业建筑的空间效果营造中,必须调动一切艺术的、技术的手段,并着重于空间尺度、空间气氛的表现。在室内外空间的结合以及建筑与环境景观的结合等方面达到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综合协调,并促进人与建筑及空间环境的互动。如商业内部空间设计具有明确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求有不同风格和特色变化的室内设计。商业内部空间设计还包含了更多的功能要求和市场特色,通过造型、色彩、声光电和新材料的综合运用对商业空间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对商业购物、娱乐和展示等空间的整体设计效果。
市场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遵循商业发展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市场必须通过不断升级来满足商户的经营需求和消费者的购买便利。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的主旋律,对于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和建设同样适用,商业地产项目走在市场的风口浪尖,只有接受市场的检验,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优化自身的购物环境,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