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17:3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舞蹈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舞蹈教学

篇1

(一)舞蹈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1.中学舞蹈课程体系不断完善随着我国中学舞蹈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全面化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传统舞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的中学舞蹈课程中,除了传统的舞蹈以外加入了拉丁舞、肚皮舞、爵士舞及现代舞等舞蹈课程安排。现代舞作为一种将个人感官性、开放性风采完全展现出来的舞蹈形式,在应用于中学舞蹈教学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舞蹈作为一种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运动,有效开发了学生的主观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极大的帮助。拉丁舞与肚皮舞作为热情奔放的外国舞蹈形式,自引入我国后就被广泛推广和普及,相对于以往中学舞蹈课程安排的单一性,加入这类热情奔放的舞蹈课程安排以后,可以有效改善中学舞蹈课程的氛围,使学生在热爱舞蹈的同时,以更加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些全新舞蹈体系的加入,使得中学舞蹈课程不断完善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更加优秀的精神文明风貌。2.舞蹈教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无论在中学课堂还是小学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通常都是处于一个长期伏案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于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教育改革对于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尤为关注,学生建立良好的精神文明风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些都是教育改革所期望的内容。舞蹈教学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简单,学生需要在实际的舞蹈练习中逐渐达到教学要求。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欢快的舞步配合轻快的音乐,学生的韧带、关节、骨骼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在不断提高。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学生通过舞蹈锻炼有助其生长发育,同时,还能在舞蹈运动中塑造标准优质的形体,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创造一个优秀的身体条件。舞蹈学习中,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来进行每一次的练习,有效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由此可见,舞蹈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推广与实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3.教师素养得到提升舞蹈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要求,中学舞蹈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舞蹈老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我国中学舞蹈教学中,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及自身综合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在保证教师能力的同时,对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难点与创新都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帮助,进而使得中学舞蹈教育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也为有效开发中学舞蹈课程并发展中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

(二)舞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舞蹈教学缺乏个性化教育首先,中学舞蹈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教学内容普遍按照系统教学模式,没有将舞蹈课程作为素质教育来合理安排。其次,在授课与舞蹈练习中,中学舞蹈课程安排往往不会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舞蹈课程教学也并非是将学生当作专业舞蹈者进行培训,所以在舞蹈课程中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缺乏个性化。2.舞蹈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中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舞蹈场地的缺陷造成中学舞蹈教学在实际授课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多媒体设备的欠缺也使得舞蹈教学的方式较为落后,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中学舞蹈教材有待完善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时间段都有重要的课程安排。在目前的中学舞蹈教材中,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中学舞蹈教材中对于中学生的舞蹈教学安排了大量的练习及学习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与日常生活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内容,这一点与中学生现实情况相违背,充分反映了目前的中学舞蹈教材在课程安排和内容涉及上有待完善。同时中学舞蹈教材在教学安排上没有合理考虑我国中学的实际情况,实施教材中所要求的器材及场地设施是目前大部分中学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有效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是眼下中学舞蹈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4.舞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舞蹈教学主要应注重对学生的肢体训练,通过长时间的动作训练让学生达到肢体协调的程度。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想象、视听、记忆、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保证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跟得上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进度。在课程教学中依靠舞蹈老师对教材的讲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直观的认识,最后由授课老师将舞蹈进行动作分解,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这一系列的教学程序中,只是单纯依靠理论内容,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对于当下中学舞蹈教学中出现的理论重于实践的现象,应该予以及时纠正和改善。

二、提高中学舞蹈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中学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中学舞蹈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实践等方面,为中学舞蹈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的对策,希望改变中学舞蹈教学现状。

(一)选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教育理念是教学质量抽象化的具体表现,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获得知识。在提高中学舞蹈教学质量方面,应通过对以往教学方法的改进,并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构建,为中学舞蹈教育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帮助。例如,学生在进行舞蹈赏析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舞蹈视频教学,并且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将课堂作为舞台进行实际演练,然后对学生舞蹈中的不足与优点进行评价。根据课程的需要还可以将舞蹈赏析课变为学生展示自己舞蹈水平与个人魅力的舞台,通过开设“舞蹈大讲堂”,将学生的学习情绪带动起来,在兴趣与乐趣的帮助下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1.调整教学内容,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一些课程的内容,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传统的以民族舞蹈为主的中学舞蹈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舞种,例如拉丁舞、集体舞、街舞、爵士舞、交谊舞等,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内容有了比较大的兴趣,他们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不一定每次活动都是老师来教授舞蹈,可以让爵士舞、街舞跳得较好的学生来当“老师”,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变为互动互进、精彩异常的大舞台。2.创新教学形式,变课堂为舞台。改变以往的课堂授课模式,开创新颖的小组排练、舞台展示等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表演、欣赏和评价中带来开心、愉悦,他们的舞蹈技能、舞蹈兴趣、审美情趣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有效。3.创新教学方法,变单一,为丰富。传统的舞蹈课堂都是单纯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样的方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学习舞蹈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完整的舞蹈,可以让他们多感官参与来感受欣赏,加深学生对舞蹈整体风格和情绪的理解,为舞蹈的学习做很好的铺垫;在舞蹈学习之后在来欣赏完整的舞蹈,同样可以给学生很多的启示和提升:演员们的动作、表情、服饰以及队形的变化、道具的运用等。合理地利用这些教学设备可以为教学带来更多的帮助。

(二)完善舞蹈教学基础设施舞蹈教学作为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与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施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对于能否更好地实施舞蹈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完善舞蹈基础设施成为当下中学舞蹈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舞蹈表演中掌握舞蹈节奏、学习舞蹈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首先需要完善音箱设备,同时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经典舞蹈曲目,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提供有力保障。2.场地是舞蹈学习的重要条件。高效的舞蹈教学离不开正确合理的舞蹈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场地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舞蹈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的舞蹈课程学习提供相对安全的防范保障,能降低舞蹈练习的风险指数。3.多媒体电子设备作为舞蹈学习中不可忽缺的部分,是学生舞蹈学习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通过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录制,为学生及教师提供参考与分析的依据。同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电子设备进行网络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舞蹈学习成绩。

(三)完善中学舞蹈教学体系针对舞蹈教学中的不足,就舞蹈教学今后发展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探讨及研究,完善中学舞蹈教学体系,显得尤其重要。1.国内中学舞蹈教育应该在推行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将舞蹈教学作为特色辅助教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将教育理念真正进行落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中学舞蹈教学作为常规素质教育,在进行创新与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将舞蹈教学进行更加普及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在校园内开展舞蹈大讲堂活动,向学生展示舞蹈的魅力,让更多学生喜欢并且热爱上这项活动,为我国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3.常规舞蹈教学课程单一,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在中学舞蹈课程的改革中,对于舞蹈课程上做出更大的创新,是改善中学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对舞蹈方式进行改变,结合不同的舞蹈形式(拉丁舞、新疆舞、芭蕾舞等)对课程内容进行多方面的讲解,实现课堂教学的多面化。

篇2

关键词:中学舞蹈教学 必要性 有效方式

当今社会,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个人的生理特征,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来表现各自的情感的艺术。广泛地开展各类舞蹈教学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随着社会的进步,普通中学逐渐把舞蹈教学视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从中学舞蹈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方式两个方面对中学舞蹈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学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中学舞蹈教学是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对挫折承受力差。初中学科增多,知识内容加深,使他们一下子适应不了,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伴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孤独、寂寞甚至恐怖感。三是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四是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几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恋对人对已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由此又产生自责的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弄的整日精神萎靡、神情恍惚,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教师要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稳定性及可塑性等。

二、中学舞蹈教学的有效方式

首先,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学生在欣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

其次,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深人民族文化的深处去消化、吸收文化的滋养,在当代火热生活的背景下,用创新的作品去讴歌伟大的时代成为一些艺术创作者的自觉。部分民族作品既很好地继承了民族舞蹈的传统风格,又加入了新的元素,成为一个极富时代气息的民族作品,让学生欣赏舞蹈家们的魅力风采,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让学生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就能更生动,更自然地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

其次,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学校应该每周都安排了课外活动,舞蹈课要求同学们都必须穿好练功服。首先训练基本功,接着从基本动作教起。例如,手腕花、手位组合、跟点步以及进退步等等,每节音乐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三分钟左右的小组合,配上好听的恰当的音乐来练习律动,并形成常规,这样的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将会普遍提高。中学舞蹈老师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舞蹈动作,力求做到优美、到位、漂亮、投入且有亲情。同时,引导学生多模仿多练习,从而掌握动作要领,理解动作内容,经过—个阶段的练习,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不但舞蹈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又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最后,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造力,这是舞蹈基本功教学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解决当前问题时,需要产生一种新颖、独特的探索性思维活动。在课堂训练中,因学生的条件不同,在讲授技巧时就可以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最终收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在向老师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离不开模仿,必须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积累、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大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的比重。

三、结束语

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了人们的想象力,可以锻炼了人们的耐受力,也可以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中学时期的教育是人生心智和体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度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已成为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中学实施舞蹈教学,具有推动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作用,中学学校以及舞蹈老师要促使舞蹈教学成为中学生的一种娱乐活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牟录贵、张艳红 中学教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1

[2]董丽、李梦 最新校园成品舞蹈教学:飞翔[M] 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08.4

[3]匡冰燕 春之舞-校园实用成品舞蹈:中学部分[M] 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04.8

[4]陈蕾 浅论现代舞蹈教学中突出问题及相关策略分析[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3)

篇3

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细致观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学习舞蹈,就应对各类的舞蹈作品进行观察。在观察时提高认知,理解内涵并进行必要的细节记忆,最后提炼、升华,以此来充实、提升自己。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观察各种舞蹈作品的机会,教师可以将观察的方法和要领传授给学生,使其养成善于观察舞蹈的良好习惯。尽管舞蹈是高于生活的,但舞蹈艺术的根源是生活,尤其是带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所以还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其实,在任何一个民族舞蹈开课之前教师都应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属性和生活习惯,不管是通过视频观察还是到当地去观察。以学习藏族舞为例,通过学习之前对藏族人们的观察,学生会发现藏族人由于生活在高原上,因此日常行走过程中上身会不自觉前倾、后仰,而这种体态也恰好是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在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之后,学生不仅能很轻松地掌握藏族舞蹈的体态还能感受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高原地区人们生活意志的坚强。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舞蹈形象中的愿望和心情,从而不由自主地表演,这样舞蹈的艺术情感立刻就丰富了很多。情感是舞蹈的生命。舞蹈在音乐的烘托下要表达出它内在的含义时,只有外在的舞蹈动作,是远远不能达到,只有将感情融入舞蹈,观众的心才会跟随舞蹈一起舞动,才能触及舞蹈的精髓与灵魂。丰富饱满的感情为舞蹈的正常展开提供了内心依据,感情与舞蹈的统一创造了真实而美好的舞蹈形象,舞蹈的艺术情感倍增。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舞蹈不单是将精湛的技术技巧展现给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肢体、神情等诸多表现力向观众传递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学生通常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只注重动作的规范性、流畅性以及技巧的高能化,却往往忽视了舞蹈表现力的学习和锻炼。以至于在表演剧目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想是"有血无肉"的空架子,从而也就失去了舞蹈本身所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以身做起,在传授专业技能时,语言要生动、准确、亲切,动作要在规范的同时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技艺性。形象性是舞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只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离开了艺术的形象,就不可能给人以美感。但并不是一切的形象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舞蹈的美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感染性。具有感染性的形象才能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内心感情的激发,面部表情的强化,肢体表现力的水平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内心感情的激发是只有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了编导想要传达的思想或作品本身所存在的感情所要表达的东西后,与自己的心灵发生了共鸣,这时候他们的情感才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要尽可能的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感人的作品,这样可以更容易的把握作品本身蕴涵的感情。在注重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艺术培养。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活动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达到展示舞蹈美的目的。当然,艺术通常呈现出不断分化和不断渗透的趋势。这不仅要求要对学生开展舞蹈专业理论的教育,还要进行历史和文化以及艺术等多种人文学科方面教育,全面增强学生的艺术培养。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舞蹈的艺术水平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创新性。舞蹈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艺术水平的重任,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这样才更有希望培养出具有独特艺术审美的舞蹈人才和具有高超舞蹈技术的舞蹈人才。同时,舞蹈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舞蹈艺术从生活中吸取充足的养分和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并且必须经过艺术创新才能以更加充满生命活力的方式展现给人们。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生活、体味生活的同时要大胆创新,使舞蹈跟上时代步伐,展现出舞蹈更高的艺术水平。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即兴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生活感受沉淀到一定程度,在即兴表演中,创造力瞬间爆发,从而才能创造出最符合实际生活需求与特色的舞蹈。这种创新符合生活时代需求的舞蹈,不仅使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得到很大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水平。

任何艺术表演,包括舞蹈表演,都属于一种创造行为。即便是舞者试图完全按照编导意图进行舞蹈表演,而实质上其中也或多或少包含了舞者个人的创造行为。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所具有的创造力是极其重要的,整个表演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舞蹈表演者的创造力,所以表演者的创造力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该必须引起重视。当然,包含舞者创造行为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水平。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还可以从这门综合艺术的其他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其他方面提高舞蹈的艺术水平。

篇4

舞台表现力是舞蹈成功表演的前提,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具体来说,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表现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弥补教学不足的重要方式

我国舞蹈教学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舞蹈教学和整个社会对舞蹈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导致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舞蹈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培养不足是重要原因。而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习惯机械地让学生掌握动作训练技巧,忽视培养学生舞蹈表现能力,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对舞蹈表现力培养的认识,采取有效改进和完善对策,是弥补当前教学存在不足的重要策略。

(二)符合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

形体动作是舞蹈表演的主要手段,舞蹈教学不仅要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还应该对舞蹈内容和舞蹈的艺术美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培养,将肢体语言、情感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舞者精湛的表演技能,向观众传达舞者思想感情,提高作品艺术魅力和舞台感染力。因此,重视学生表现力培养,满足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三)有利于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合格的舞者不仅要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动作排练技巧,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舞台表现力。进行舞蹈表演时,通过肢体语言,将舞蹈作品的感情和舞者自身感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表达作品感情,将作品的核心思想传达给观众,这就需要舞者具有较高的舞台表现力,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学生表现力的培养,促进教学效果和舞蹈表演效果的提升。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对策

虽然很多任课老师认识到培养学生表现力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受舞蹈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安排不到位,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制约,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为转变这种情况,结合舞蹈教学需要,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把握舞蹈作品的感情基调

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的核心,每一部舞蹈作品都要突出其感情基调,展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为提高舞蹈表现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作品感情基调,为有效开展舞蹈训练奠定基础。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与学生知识储备、文化素养、人生阅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除了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之外,还要尽可能领悟和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开阔视野,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感情基调,深入感受舞蹈中的角色,促进舞蹈表现力提高。另外,还要注重舞蹈基本功训练,认真体会舞蹈每个动作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对动作进行整合,理解和把握舞蹈作品的情感基调。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丰富学生舞蹈艺术情感

学生不仅要对作舞蹈品进行细致观察,还要善于观察日常生活。舞蹈学习时认真观察各类舞蹈作品,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并记忆其中的细节,然后提炼和升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观察作品创造条件,任课老师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舞蹈的良好习惯。舞蹈来源于生活,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注重观察生活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学习民族舞蹈时,更应该注重观察生活。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要想深入全面表达舞蹈中的情感,只有音乐的衬托还远远不够,舞者还必须将情感融入舞蹈之中,利用身体动作表达作品的情感,引领观众欣赏和理解,触及舞蹈的精髓与灵魂,与观众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促进舞台表现力的提升,彰显舞蹈的艺术魅力,提高舞台表演效果。

(三)增强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舞蹈表演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能与艺术表演,并非是将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示给观众,而是通过肢体、神态等,向观众传达情感,展示舞者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忽视学习和锻炼舞蹈表现力,导致舞蹈表演失去舞蹈本身的意义,这严重制约了表演效果提升。为转变这种情况,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艺术修养,更好地进行舞蹈表演,任课老师要做好示范和引导工作,传授专业技能时,语言要生动、准确、亲切,动作要规范、形象,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将学生更好地带入舞蹈学习当中,提高舞蹈表演效果。形象性是舞蹈的重要特征,舞蹈表演时要确保其生动性、鲜明性、具体性,带给人以美感,提高舞台表现效果。除了注重提高舞蹈的形象性之外,还要注重提高舞蹈的感染性,舞蹈表演中具有感染性的形象能激发观众的热爱,拨动观众的心弦,带给人们以美感。整个舞蹈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情、强化面部表情,提高肢体表现力和音乐感悟能力,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展示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将舞蹈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舞蹈知识应用能力。在学习舞蹈知识后,安排和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实践锻炼,增进对舞蹈的理解,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在舞蹈表演时更好地展示舞蹈的艺术魅力。

(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舞蹈表演艺术水平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舞蹈教学肩负提高学生艺术水平的重任,因而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舞蹈审美意识和舞蹈专业技能的提升。舞蹈来源于生活,需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并通过艺术创新使其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因而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并大胆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更为有效地展示舞蹈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即兴表演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日常生活要注重舞蹈知识和表演技能的积累,即兴表演时能瞬间爆发创造力,创造具有特色的舞蹈,推动舞蹈表现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舞者的艺术水平。作为艺术表演的一种重要形式,舞蹈表演也属于一种创造活动,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应该发挥创新精神,大胆进行创新和尝试,促进舞蹈表现力和舞蹈艺术水平提升,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大学舞蹈教学;学习适应性;舞蹈教学

1大学舞蹈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艺术、音乐,是对学生健体和美体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教育得以迅速发展。舞蹈教学方法和教学规模是大学舞蹈教学内容的集中表现。大学舞蹈教学是与实际生活接轨的学习活动形式。大学舞蹈教学与大学其他学科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1.1大学舞蹈教学的特点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表现为互动的共同体。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配合动作示范,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1.2学生对大学舞蹈教学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效果舞蹈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模仿和反复的学习,因此,学生对大学舞蹈教学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效果。学生对大学舞蹈教学的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对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相应变化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适应大学舞蹈教学的体现。

2大学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

2.1学生感觉大学舞蹈课程枯燥舞蹈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学生需要不断地对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甚至是周而复始地练习,才有可能掌握舞蹈动作的技能。这就成了天性活泼的学生感觉大学舞蹈课程枯燥的决定性的因素。2.2相比较而言,大学高年级学生对舞蹈学习的适应性不理想对比学生对舞蹈学习的适应性,大学高年级学生的适宜性远不如低年级,尤其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适应性较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就舞蹈的难度和强度而言,大学高年级在难度和强度方面都比低年级的要高。就练习和学习时间而言,大学高年级的学生的投入时间也大大多于低年级。由于学习舞蹈投入的时间大幅度地增加,舞蹈的难度和强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对舞蹈产生厌倦或者是倦怠的情绪,进而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如果这种状态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大学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认识不清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认识不清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舞蹈发展方向。学生在大学舞蹈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关注舞蹈学习的方式方法,而自身的实际情况则被忽视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所以,如果盲目地去效仿他人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舞蹈课程是不可取的。作为舞蹈课程学习的主体,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机都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舞蹈学习上,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否则就会产生学习的压力,严重时还会质疑个人的能力。

3.2学生对大学舞蹈学习的态度

毋庸置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成正比的关系。从长期的教学实践观察到,大学生对舞蹈教学兴趣不高,主动性有待提升。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才会去练习。同时,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学习方式的适应性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教师教学生如何跳,但是学生通常是教师讲哪就做到哪,而不会主动思考。学生对大学舞蹈教学的态度还可以体现在学习技巧、学习时的身心状态方面。

3.3大学生的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舞蹈的适应性有间接性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舞蹈教学适应方面表现得较为理想;而生活在农村或者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对舞蹈教学适应性则不乐观。

3.4教师对学生舞蹈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教师作为大学舞蹈教学的主导因素,对学生舞蹈学习的适应性有关键性的影响。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具有较为明显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指专业的舞蹈水平、舞蹈技术水平和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专业素养较高的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4大学舞蹈教学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

4.1执教教师自身的建设

针对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教师要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在理念上,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在实施大学舞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在充分了解学生舞蹈基础的前提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主动探究先进的教学材料以实施大学舞蹈教学。教师不要满足于现有的舞蹈教材,而应不断地探索更先进的教材以对大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努力实现对现有舞蹈技能的改变和自编新舞蹈的能力。

4.2提倡分层次教学

客观上说,在教育的整个体系中,舞蹈教学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学生在舞蹈技能方面的基础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在对大学生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做到因材施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舞蹈学习的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实施大学舞蹈教育。教师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进度的差异化来对学生实施舞蹈教学的分层教学。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要形成相应的舞蹈教学模式,以便于让不同舞蹈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3改进大学舞蹈教学的考核方式

针对大学舞蹈课程的考核,既要考虑到学生目前舞蹈技能的基础,又要为学生将来的舞蹈发展做好准备。大部分学生的舞蹈功底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舞蹈基础知识明显存在差距。同时,大学舞蹈学习有与大学其他课程相分离的趋势,即舞蹈艺术课程与大学文化课程的分离。舞蹈基础知识薄弱将严重地阻碍学生对舞蹈的深度学习,对学生今后的舞蹈学习是极为不利的。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学科,与多门学科都有交集,所以舞蹈的学习与大学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分离是绝对不可取的。应建立合理的大学舞蹈课程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大学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4.4调整学习方式,促进和谐互助的教学气氛

大学舞蹈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强调学生的实操,就是需要学生不断地、重复地练习。学生作为舞蹈学习的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舞蹈活动场地、学生之间的配合等因素来合理制定学习舞蹈切实可行的计划。大学舞蹈其实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学生不仅要不断地培养学习舞蹈的兴趣,而且还要有在练习中掌握舞蹈技能的思想意识。

5结语与学生对大学舞蹈教学适应性有关联性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是教师舞蹈教学中重点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学生对舞蹈学习的适应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因和大学生舞蹈学习的外部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学生对大学舞蹈教学学习的适应性。

作者:张志萍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廷海.中国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人学出版社,2007.

篇6

舞蹈的创造性思维是表演者创作新的舞蹈作品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掌握的二度创作。同一个舞蹈作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舞蹈表演效果,每个人表演的舞蹈既能体现出各人的舞蹈艺术素质、学习接受能力,也体现了舞蹈的二度创作能力,同时也是运用其个人创造性思维进行活动的展示。不少幼师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良,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功,但走上社会以后在独立创编及舞蹈实践中则显得力不从心,尤其缺乏创新能力,无法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思考的精神。

1 激发兴趣、理论引导是培养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持积极主动态度,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积极的思维才会具有创造性。兴趣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因此,激发兴趣是舞蹈教学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初入幼师的学生,大多对舞蹈都很陌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的态度各有不同。例如,舞蹈课一上来就侧重模仿式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兴趣索然。甚至还会因心理、身材、过去所生活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对舞蹈课产生恐惧感,从而使舞蹈学习课程成为负担。因此,刚开始的舞蹈启蒙教育课对今后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可在刚开课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屏幕播放经典舞蹈,让学生从感观上充分领略舞蹈的美;让优美的舞姿和精辟的解说词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充分感受美的同时,产生跃跃欲试的氛围。进而通过对舞蹈起源的讲授,让学生知道舞蹈是人人都能学会的人体动作的艺术表现,是与人类共存亡的文化形式。由此引导学生了解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传情达意,又可强身健体。利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本能特点,告诉学生接受一些基本的舞蹈训练,能使体态优美,举止文雅,气宇轩昂,能培养和提高舞蹈者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教师还应该把握学生特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逐步提高舞蹈学习和创编兴趣。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舞蹈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在舞蹈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表演性的组合训练,甚至在基训课过程中,教师要在每一动作的一举手、一提足、一个呼吸、一个眼神中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质,并赋予这些动作的一种活的生命力、创造意境,而不是简单地、表面上的四肢和身体训练。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用情感去渗透,用感染力去示范,传授舞蹈的内涵,让学生感受、模仿、体味、悟化,然后再讲授动作的风格、特点、舞种的起源,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学过的、看过的某种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讨论,丰富学生的想象,增进对舞蹈的理解与掌握,挖掘学生的二度创作。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舞蹈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3 进行相关艺术学科的体验和学习是培养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艺术是相通的,学科是相连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想象的空间,触类旁通,从而为其进行创造思维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例如,舞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画展、武术表演,多听古典和中外音乐,多看影视、文学作品等,从中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鉴别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美的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完美的心理结构、高尚的情操,以及成功的人格力量,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幼教人才。

当然,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人生积累和丰富的舞蹈情感体验。尽可能地具备专业知识外文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因为感情因素饱和才能捕捉到特殊的创造心态,培养学生的创造心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依靠间接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身的情感与智慧。要用微妙的舞蹈语言结构,去感染、启发和诱导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4 进行创编活动、参加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却是大多数教师忽视的环节。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于美的主观感受、体验与评价,既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体育舞蹈的动作,又是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内涵的有效手段,能进一步改进体育舞蹈教学效果,更好体现体育舞蹈培养现代学生的独特作用,还能为其他课程教学奠定美学基础。

一、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因素

1.1部分教师体育舞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部分教师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不过硬己经成为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对体育舞蹈选项课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进一步制约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很多高校部分体育舞蹈教师本身并没有系统、专业的接受过体育舞蹈的专业学习和培训,一些高校由于体育舞蹈教师缺乏而由体操、健美操和形体教师中直接未经培训而临时抽调至体育舞蹈选项课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体育舞蹈教师上课时力不从心,示范动作时失误、错误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体育舞蹈教学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大打折扣,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1.2教师科研能力薄弱不能很好的挖掘体育舞蹈美学内涵

进行体育舞蹈审美研究,有助于适应学生审美素质培养要求。这也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即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研究发现,某些高校一部分体育舞蹈教师科研能力不高,很多体育舞蹈教师表示,课时重,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进行体育舞蹈教学关键在于舞蹈技术把握,对于科研则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从学校类型来看,在重点大学,聚集了一些科研能力较好的教师,科研成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在一般学校,的篇数明显减少,发表的论文质量也不高,论文字数较少,涉及的理论深入不高。多数教师形成了只管埋头进行体育舞蹈教学,不会抬头看路或回头看路的习惯,这阻碍了教师的发展,也妨碍了体育舞蹈教学经验的提升。

1.3教学环境的影响

环境美能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情趣,也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除了教学环境外,课堂教学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体育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信任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的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怀和自觉性,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4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体育舞蹈审美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对体育舞蹈审美的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审美功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融在校园成员的情感体验中,校园处处充满着活力,体育舞蹈的介入更充实了学生精神境界,同时也提高和美化了人们的

精神境界,丰富而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为学生充分地表现爱美的天性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以各自的审美情趣美化生活,从中得到多样化的体验,并极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在引导和鼓励学生追求仪表的同时,更注重教育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2.1注重体育舞蹈教学与培养审美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宜的方法加强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快速发展。体育舞蹈教学与实施审美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通过多种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美学基础。

2.2提高学生对美认识

审美价值主要是激发、顺应人的木性和内在个性兴趣,运用美的形象唤起人们内在心中的情感的享受深化到理念、信念、意识和品质中去,内化为人的一种素质能力。而体育舞蹈运动在激发人的情感中有重要作用,教师利用体育舞蹈的韵律和音乐感染学生,用美的形象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热情,使学生在体育舞蹈运动的同时认识美的存在,在感受学生的同时去创造美。体育舞蹈强调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强调在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同时加入情感因素。

2.3利用体育舞蹈的音乐节奏和旋律,陶冶学生美的情感

体育舞蹈的最大特点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所进行的一项律动性的身体运动。体育舞蹈运动中伴随着特定节奏的音乐,感受体育舞蹈自然、舒展、优美的动作,从而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节奏、音乐风格的感受、把握和理解。不断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技能灵敏性,增加学生的健康,使学生产生愉悦情感。从而在运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审美价值产生良好的

影响。

2.4培养学生评价美的意识,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体育舞蹈运动讲究动作造型美,其动作要求青春、健美、朝气蓬勃,固有时代气息,尤其是眼神与四肢动作的配合是和谐一致的。这种构成事物各种因素的和谐一致则给人以美感。正如笛卡尔所说:“美是一种恰倒好处的协调和适中。”体育舞蹈运动表现出的刚健有力、挺拔伸展、潇洒、优美的和谐动作,衬托出美的形象,给人以信心和赏心悦目的享受,让学生在学习、欣赏、感受体育舞蹈运动美的同时,学会评价美、鉴赏美。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注重动作美、造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倾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美,激发学生对事业、生活中美的追求,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平.多维视野中的美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0.

[2]杨莉莉.论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艺术百家,2006,(1):179-180.

篇8

关键词:舞蹈;基本素质;教学方法;培养

舞蹈是一种融音乐、动作、服装、道具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舞蹈教学包括素质、道德、意志与情感等多种因素,而舞蹈素质的培养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结合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充分加强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感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一、通过感性认知,提高鉴赏能力

一部真正的舞蹈作品,是通过大量肢体动作的展现,从而反映出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内涵,展示艺术美的魅力。对于处在培养基础能力阶段的学生来说,反复的规范动作是枯燥无味的。经常会出现学生在努力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但是却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学生在此阶段尚不了解每个动作对于整个舞蹈作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可以通过剧目课来赏析舞蹈作品,使学生领略舞蹈艺术的魅力,掌握舞蹈作品欣赏的方法,了解自己所研习的基础动作的适用。同时,想要通过感知与练习相结合,达到基础阶段的“形神合一”的效果,课程设置尤为重要。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结合剧目课进程选择适当赏析作品,讲解舞蹈欣赏的规律和方法,特别要讲解学生正在练习的基本动作在作品中的应用。第二,剧目课应结合在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找出主题和主体动作,讲解这些动作在该舞蹈作品当中的主要含义。另外,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还应对作品的编导者、创作背景、舞蹈风格和特征以及主要表演者尽可能予以简要介绍。第三,舞蹈剧目课应结合老师对作品分析点评及学生谈体会来进行。

如赏析《木兰归》、《梁祝》、《霓裳羽衣舞》等舞蹈精品,能够使学生体会基本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使他们对基本功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作品赏析对于素质培养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比如,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优美、婉约、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舞者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具深厚表现力的肢体完成了这一缠绵悱恻、扣人心弦的爱情双人舞。舞蹈《萋萋长亭》没有“因”的铺陈,也不见“果”的延续,而是聚焦“长亭”,浓墨重彩地向观众细诉“自古伤心多别离”的那一送别场面。

二、身体力行示范,提高训练效果

舞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老师的示范表演,让学生准确地感受到舞蹈的艺术形象,通过老师对动作的分析和处理,准确地揭示动作的思想内容,启发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立体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表情的进行表演。进行表演和示范的教师要有较强的表演能力与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基本能力和准确的节奏、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这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只有具备了这一基本技能,才能在教学中用优美的动作打动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做到有表情的跳,用心的跳,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譬如在基训课中老师在讲授手位时,除讲授手的基本位置、手型及注意事项外,可以通过示范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老师的动作不仅非常舒展具有线条美,而且还发现做手位不止是做七个手位动作那么简单,原来还需要用气息来贯穿始终,从而产生对枯燥基本知识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要强调舞蹈学习过程中要点的掌握,比如,舞蹈当中的身体重心呼吸、表情等问题,鼓励他们在舞蹈的过程当中要将训练的状态和舞蹈的感觉结合起来,注重美的、规范的动作及表现力。加强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能够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美,使学生更快的在动作和表情等方面协调灵活得多,气质也更优雅大方和自信。

三、适时激发感情,提高艺术素养

当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多数学生娇生惯养且又怕苦怕累的思想,缺乏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又紧密的与艺术素养连接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激励,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把爱融入教学中。在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的阶段,感情的培养与激发尤为讲求方法。

艺术所体现的情感是具有提升性和持续性的美感的力量。艺术就普遍性意义而言乃是体现情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艺术就是要透过具体的形象,把来自生活实践中的喜怒哀乐诸情感引发出来,掌握情感发展的线索及其意义,并用美的艺术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学生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的情境与情感,产生共鸣,进入一种审美化的情感状态。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进入到设计课堂的情境中去。多难兴邦,继5•12四川大地震之后我国又经受了多次大自然带来的伤害,但同时出现了很多的感人的人和事。在舞蹈表演教学中不妨设计出“救死扶伤,舍生救人”“绝望恐惧,等待黎明”等情景。这一用情感激发实施的舞蹈体验,气氛庄重而神圣,既有助于情感的提升,又有助于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的增强。这样的艺术教育,由现实到体验再到理解,可促使学生更自觉地用心灵去感悟人生。

成功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法。关于学生基本舞蹈素质培养的程序、方法,就像艺术本身一样,是多样、多变的,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供普遍遵循。上述所列举的方法,只是提供一些思路,每位教师可依照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在参与艺术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创造新模式、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培养

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在熟练掌握舞蹈技巧、领会舞蹈内涵基础上,将舞蹈动作形象的表现出来,能够让观众充分体会到舞蹈所传达内容的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是现代高校舞蹈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应然要求。

一、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因素

(一)先天方面

我们经常说某人在某方面具有天赋,这是对先天条件的一种客观陈述,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先天条件对一个人学习某种技能的影响和重要,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亦是同样道理。即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先天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有些学生天生具备舞蹈表现方面的才能,舞蹈知识一点就通,对于舞蹈节奏感的准确把握也相对轻松。另外,对于天生具备良好舞蹈身体素质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可能会更加突出一些,但在情感和技巧等的培养方面同样需要依靠后天努力。相比于这些有天赋的学生,他们从一开始就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对他们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舞蹈表现力。

(二)后天方面

后天方面主要是指学生生长的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学校师资力量、教师舞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本身努力程度等对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若学生家庭环境艺术氛围浓厚,父母有舞蹈基础或一直从事与舞蹈相关的事业,那么该学生在舞蹈表现力上往往也会做出较好的成绩2。学校舞蹈教师师资力量强大,教师教学水平高,那么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也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本身努力学习舞蹈,长期坚持不懈相信也会使自身舞蹈表现力得到一定提升。由此可见,后天方面因素也会对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产生巨大影响。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措施

(一)扎实基础,规范动作

扎实舞蹈基础、规范舞蹈动作非常重要,它是一切舞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前提基础与基本保障。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充分重视起对舞蹈基础训练的强化,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舞蹈基础,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经常反复练习舞蹈基础,扎实舞蹈基础,并对学生舞蹈动作进行指导,纠正错误或不到位的动作行为,确保学生做出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标准的、规范的、正确到位的,以便为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3。舞蹈基础作为舞蹈基本功,对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要求较高,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关节、韧带、逻辑思维锻炼的舞蹈训练项目,强调舞蹈动作必须要做到位,做到标准规范。通过长期的训练,相信学生的身体力量、协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舞蹈基础也会得到一定的加强,进而使舞蹈表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提升情感,丰富想象

舞蹈不仅是高校的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它需要学习者投入一定的情感,这样表演出来的舞蹈才会吸引人,才会富有生命力与韵味,才能达到良好的舞蹈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过于重视舞蹈技能培养的观念,加强对学生舞蹈情感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强化学生舞蹈作品内涵与作者情感理解训练,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情感与情感的投入,增强学生舞蹈内涵领悟鉴赏能力。对于舞蹈情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舞蹈的内容才能领悟舞蹈所表现出的情感4。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经典的、优秀的舞蹈作品供学生欣赏解析,要求学生通过观赏提升舞蹈理解能力,在理解过程中发现舞蹈的魅力,进而产生对舞蹈的强烈情感。另外,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容易对舞蹈内容进行理解。教师应加强舞蹈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应加强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丰富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将从生活中所产生的感受、情感体验融入舞蹈训练当中,丰富舞蹈表现力。

(三)把握节奏,深化表现

舞蹈与音乐是形影相随,相互搭配的,舞蹈表演离不开音乐,音乐有了舞蹈而更加精彩,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艺术魅力与情感表现的重要媒介,而节奏感则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训练项目,选取一些音乐节奏感强烈明显的舞蹈作品对学生节奏感进行专项训练。在节奏鲜明、旋律悠扬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可以尽情的表演舞蹈,尽致的投入舞蹈情感,通过对节奏感的准确把握,将舞蹈动作、音乐、情感有效融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舞蹈表现力5。事实上,关于音乐节奏感与舞蹈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大量实际教学案例证明,准确的节奏感把握能力可以促进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因为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感进行准确把握会增加其对舞蹈学习与表演的自信,在自信的驱使下学生容易做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而且节奏感准确把握本身就会为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强化音乐节奏感训练来深化学生舞蹈表现力。

三、总结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舞蹈教学及舞蹈表现力培养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不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通过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这对推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莫艳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注释:

1.王紫涵.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2):208+157.

2.朱晓红,刘生贵.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11+113.

3.宋萌.试析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213-214.

篇10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创新

一、引言

舞蹈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不仅能提高学校舞蹈教学质量,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舞蹈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外,还要不断对舞蹈教育进行创新,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领悟真正的舞蹈学习的艺术功能。

二、中职院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职院校对学生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以培养专业的舞蹈为目的,所以在招生时,对学生的舞蹈基础和水平并没有进行严格限制,这导致学生整体的舞蹈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学生之前学过舞蹈,在身体形态、灵活性等方面都有一定个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很容易。有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学习,这些学生相对来说舞蹈基础较差,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1]第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对学生舞蹈的教学依然是重实践轻基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片面强调表演作品,对于原本就缺乏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理解和表演起来都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为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专业术语和最基础的元素训练,不懂什么意思,这同时也会使舞蹈课堂变得表演能力缺乏,动作不到位。让学生在表演中欠缺规范,缺乏学习舞蹈的基础。还有的舞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中先向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学习,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动作标准,但是却不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和示范性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一旦在课堂上不能学习好舞蹈,就会对学习舞蹈失去兴趣,不利于舞蹈课程的顺利进行。[2]第三,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配合的并不默契。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总是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己的疑惑与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舞蹈课堂产生厌倦,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第四,在日常教学中,舞蹈教学并不作为中职学生的主要学科而存在,导致舞蹈老师对舞蹈教学缺乏重视,没有认识到舞蹈课的重要性,所以舞蹈课普遍受到冷落。到了学校文艺汇演的时候,很多老师才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但临时抱佛脚,时间也来不及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如果教师对舞蹈课都不重视,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不会重视对舞蹈的学习,这就会导致学校舞蹈教学质量差,生源质量差等问题的出现。第五,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舞蹈专业开始受到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选择舞蹈专业进行学习,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没有重视起来,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舞蹈获得不了丰厚的社会回报,这种思想使他们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态度消极、散漫。舞蹈是一项比较消耗体力的运动,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舞蹈动作的掌握不够熟练,基本功差,可能会出现摔跤、扭伤等意外伤害情况,这会使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降低,有的学生会知难而退,放弃对舞蹈的学习,这对于舞蹈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3]

三、中职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一,创新才能发展,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舞蹈教学也要紧紧跟随社会潮流,积极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舞蹈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放松心灵、舒展内心,把感情融入到舞蹈学习中去,让舞蹈富有价值性与感染力。对学生的舞蹈教材也要及时更新,传统的教材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教材的更新也能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增加对舞蹈的喜爱。第二,在舞蹈教学中,如果内容过于单调,对于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不利的,传统守旧的舞蹈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舞蹈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要只限于舞蹈展示和肢体训练,要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比较现代化的元素来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加入一些芭蕾舞、踢踏舞、古典舞等不同舞种的动作,或者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舞蹈名家的作品,让他们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舞蹈的魅力,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第三,中职院校舞蹈老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舞蹈教学模式,避免在教学中的盲目性。对于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的对他们进行教育,从站、走、坐、立开始,一步步加强学生对形体、舞蹈能力的掌握。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导,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消除他们的自卑与害羞心理,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舞蹈学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简单的舞蹈组合,然后老师可以在舞蹈教育中加入一些专业技巧,正确对待能力好的学生,此时再给学生讲解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技巧技术,对学生来说就容易的了。此时,通过对学生讲解专业术语可以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在对同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动作创作,然后老师可以给出评价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肢体训练,还能增加学生对舞蹈的喜爱,增强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完成自学和模仿阶段的舞蹈学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多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了校园课堂,在舞蹈教学中,会多次用到舞蹈的分解动作,仅仅靠舞蹈老师对动作进行分解会很吃力而且规范性还可能会有偏差。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慢放、暂停,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对于重难点,学生可以反复进行观看,慢慢理解与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舞者的面部表情,分析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自己与舞者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反思与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不仅可以节省老师的体力,让老师有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动作做详细的指导,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舞蹈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动作的精髓,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上比较知名的舞蹈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与锻炼,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进行积极地改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更加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