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

篇1

1、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创设空间情境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空间意识培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空间意识的培养,首先得创设空间情境,让学生通过闻、摸、尝、听、看等感官对空间进行感知、想象、理解,实现学生们对空间的体验。情境创设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计环境空间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好多种造型的建筑空间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准备多份介绍建筑空间的视频,在课堂教学前将这些建筑空间播放给学生看,在播放建筑空间的视频和课件的同时,教师在旁边对建筑空间造型和特征进行讲解。此时,学生们将对各种建筑环境空间设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在学生的脑海中便形成了一个空间情境。学生在空间情境中进入课堂的学习。空间情境的创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空间的感知、想象、理解而进行一种空间审美体验。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空间体验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环境空间其实并不抽象,它强调着人与物、人与空间、空间跟空间、物与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强调设计者对空间环境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空间环境体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加强学生对各种环境空间实体的了解。让学生对一些空间造型和特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概念。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开展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环境艺术空间的观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里的图书馆设计、教学楼设计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进行参观。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布置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作业,如某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或者某家居房的室内设计等等,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想象自行设计,在学生设计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去设计内容进行点评,并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空间意识。总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空间的体验,促使其空间意识的形成。

3、加强眼手心的协调训练,增强对空间情感的把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通过人的眼、手、心协调而完成的,眼手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眼睛对于环境艺术创作的作用在于对空间整体、空间结构、空间形式的把握;手对于环境艺术创作的作用在于工艺技能的掌握,也即接触材料并进行体验式制作的技能;心对于环境艺术创作的作用在于个体创作精神、个体思想、个体主观意识在作品中的蕴含和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心通过手来表达,而手则通过眼睛来丰富,同时眼睛又通过心来升华。环境艺术设计就是眼手心彼此互相协调、互相联系的结果。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眼手心的协调训练,从而增强其对空间情感的把握。

二、结束语

篇2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空间进行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具有足够丰富的设计经验及设计技巧,熟练掌握设计方法,同时还要考虑人们心理上的感受。“围”与“透”是环境设计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运用得当的话就能给环境带来生动的效果。通过围与透的结合,使两者之间互相渗透,增加空间效果。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形式;效果环境

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空间设计,只有熟练运用空间艺术设计的手法,才能更好地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本文首先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围”与“透”的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说明“围”与“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好处,最后总结了环境艺术中空间“围”与“透”的表现。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的“围”与“透”

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的“围”是指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分隔,“透”是指空间与空间之间的通透。“围”与“透”的结合使两者之间互相渗透、虚实相映,增加空间的意境。对室内空间的处理就如一张中国画的构图。内与外的交流、动与静的统一、实与虚的结合等空间形式都体现出空间“围”与“透”的运用效果。

二、“围”与“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好处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图”与“地”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图”指的是家具的组合,地面上突出的、主要的部分,它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实”相对应。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是指地面上那些不主要的、次要的和不突出的部分,它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虚”相对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的“围”与“透”设计处理,是对环境内部设计形态的充分展现,是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和生理方面进行探讨后作出的处理。

1、大空间可以设计的更加丰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相对比较大的空间,通常都是通过各种围隔手段来表现出来的一种隔而不断的审美意境。像KTV的空间设计,把其中的一部分抬高处理或者做成凹陷的空间形态,例如做成一个中间突出四周凹陷的向心式空间,既形成了一个通透的空间感,又形成了一个围合的空间设计意境。这样能够使人的目光聚集在中心位置,这种高低错落的层次使空间有虚实、有环境、有重点。

2、小空间可以设计的看上去比较大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透”与传统的室内设计中的“透“是不同的。传统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透”是通过门窗把室外庭院的景观引入到室内,以此来实现室内外景观相互影响渗透。然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透”是对室内空间进一步延伸。很多室内的房间建筑空间比较小,就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室内设计观念进行设计,三面都靠着墙,中间开一个小窗,这样的空间给人的感觉非常狭窄,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想要使狭小的空间看起来比较宽敞的话,可以打破这种封闭式的构造,对室内围合的部分进行适当改造,做成开敞式的空间形态,使小的空间可以与外界环境相融合。再或者是可以把小的窗户改成玻璃幕墙,将封闭式的隔墙改成透窗等。这样,给人的空间感就不一样了。这种虚实结合、似透非透的空间形态,一定会给室内环境空间营造一种空灵通透的视觉效果。

3、环境艺术空间中“围”与“透”增强含蓄美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布局中就讲究的是一种含蓄美,利用外界环境来创造新的环境,在室内设计中逐渐让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创造出“围”与“透”相结合的含蓄之美。

三、环境艺术中空间“围”与“透”的表现

1、空间的对比在对“围”与“透”进行实际的环境设计应用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多种对比,比如对空间的形状、大小、高低、空间颜色、光线、明亮与否等进行对比。不同的设计空间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如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对比,面对比较开阔的空间人们的感受也会随之宽敞起来,而比较狭窄的空间则会带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当人们把这两种空间进行对比之后,就会给人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空间的分隔在“围”与“透”的设计中,空间的分隔就是创造“围”的效果的,室内空间的分隔与室外分割相比,具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特点,它基本都是通过利用某些实体物品比如家具、玻璃或者墙面来实现。利用空间分隔能够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分隔使得空间呈现独立性,就像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必须通过相应分隔来区分室内与室外一样。

3、空间的过渡在“围”与“透”的设计中,空间的过渡是最重要的设计环节,它能够对人的视觉产生一个过渡缓冲的作用,比如在人们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外一个空间的时候,适当的空间过渡可以给人们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和空间,平缓的过渡过去,使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不会过于突兀。同时,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这种不同空间的过渡。这种过渡空间的创造,一般是通过利用不同材料和过渡手法来实现,达到不同空间的对比组合,相辅相成。

4、虚空间的应用众所周知,玻璃具有透光的特点,通过对玻璃的设计应用可以为空间提高亮度,增加光线的进入,而镜面可以在视觉上起到增大世纪空间的作用,通过利用玻璃、镜面等,可以轻松实现空间的视觉改变,这就是虚空间的应用。通过虚空间的应用,能够灵活实现空间的增大和缩小,并且可以将环境与空间有一定分割,增强室内感。

5、空间的流动性室内空间艺术设计需要注重不同空间之间的转变和结合,使不同空间之间有流动性;室外空间视野更加开阔,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会更容易表现出空间的流动性。比如人们在室外游览时,会发现时而有开阔的广场,时而是曲折通幽的小路,此时心理感受会更加强烈。由于室内空间较封闭,视野比较有限,想要实现空间起承转合不太容易,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更加注重对室内空间流动性的设计。

四、结语

总之,在环境设计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只围而不透的空间会使人感觉非常压抑;只透不围的空间尽管是开放的,却使人感觉像置身事外一样,违反了建筑的本意。因此,在设计中应该把围与透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使空间能够尽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心理需求与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林燕芳.浅析园林空间围与透的创造[J].现代园艺,2014,23:114-115.

[2]马洪伟.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117.

篇3

一、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高等学府中的艺术教育中,能够让人们直接欣赏到实体的审美对象。比如绘画、雕塑和园林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在空间上就比较单一,人们对审美的关注,是新兴的艺术学科设计,也是高等学府中的艺术教育,不过现在的办学方法还在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一般艺术爱好者和工作者都应该知道,绘画一般是二维的,尽管在创作的时候想表达的内容是三维的,但是相对静止的这个状态弥补不了这个缺陷,所以人们只能感官上接触。

但是人造环境就不一样,人造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建筑艺术,建筑艺术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造型艺术相对比较复杂的应该属于建筑的空间,因为它具有四维的特性。这样的建筑实体人们对它的欣赏性就比较强烈。一般建筑特征可以区别于其它的艺术特征,这种空间特征,不单单是艺术建筑的独有特征。其中还包括整个艺术的特性。除了上诉这些特征以外其它相关的建筑设计都有着相关的特性。

从整个艺术环境看来,卢原义信说过一句话:“南建筑师所设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同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稍有些不同”。就是一个整体建筑,哪怕是一个人设计建筑出来的,这栋建筑的屋顶可以视为室内,除屋顶之外的,可以做外另外的空间进行考虑。

二、环境艺术空间的真实性

在环境艺术的这个空间中,绘画和雕塑的审美形象,还是由实质的形态进行考察。一般会通过造型和描述来体现一个作品的逼真程度。一个的作品越是逼真,就越会得到受众的喜爱,这是艺术逼真所具有的感染力,也是广大艺术爱好者所追求的。不过要追求艺术空间的真实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不管是一副画,还是一部摄影写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再生动、再形象,归根到底还是只能看并不能让观赏者走进这个空间。因此,要还原艺术环境空间的真实性,还得从设计大自然入手,人们在平面上作图,但是在实体的空间中把这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人们比较熟知的圆明园、故宫、苏州园林等这些艺术环境才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空间的真实性。并且可以对这样的艺术环境做出最真切的评价。不过问题又来了,由于人们对一些环境空间的认知不够,太过于注重艺术空间的构思和设计,而忽略了对真实环境的把控,用虚拟的艺术来评价真是存在的环境,这显然是错误的。是一种缺乏概念论述的体现。

三、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空间的真实性是人们所追求的,那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则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表达效果。这种设计创作必须具有真实的地址,也就是这样的作品是在某个特定的空间,是要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恰好,这也是空间的固定性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比如说不论是任何人,要欣赏北京的故宫,苏州园林,都必须亲自到这些建筑的真实地址才可以切身观赏到它。一条街,一座公园,或者是某株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都是不可以随便移动的,而是必须要和他周围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环境艺术空间的特定性。这就要求人们在欣赏一些作品时,要来考虑到这些作品的独有特征,处理好被欣赏对象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能能够提升环境的艺术质量,还能够衬托出大环境下的精华艺术。这个艺术的特性,不仅能带来观赏上的与众不同,而且在艺术教学课题上也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这给研究环境的整体意识提供了一种独有的风格。不过,就目前来说,还是与很多的空间艺术设计忽略了这一空间的固定特征,导致了很多环境的不协调,比如说抄袭世界各地的建筑物,脱离本地特色建筑的西洋建筑。这样的举动,就脱离了原本艺术设计研究的动机。

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了,环境的整体存在和固定性是环境艺术的前提保证,也是体现个体风格的艺术价值和创造的生命之源。

篇4

关键词:室内空间;艺术意境;营造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soul of indoor space design, is a noble aesthetic needs of human spontaneous, designers will be many indoor space form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human factors combined, and show through creative thinking to create and description of the space of a scene, false and true, vivid rhythm the noble art realm.

Keywords: interior space;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e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意境”是室内设计的灵魂与精华所在,它是室内设计高层次的表现。那么,何为“意境”呢?“意境”本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境界,是情与景的交融、意与象的统一。古有说法“凡书画当观其韵”,此处所讲的“韵”,实际是指精神、性情,使作品在平淡中含有意到而笔未到的深度,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境。将这一美学理论运用于室内设计,则是创造具有更高层次审美价值、具有丰富内涵的室内设计。因此,在精神功能要求较高的室内环境空间中,都应追求一种超越空间的韵味。而这种韵味正是室内空间通过物与情的交感所产生的一种不可名状的艺术魅力——“意境”。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色彩的角度、光照的角度、空间形态处理的角度、室内家具陈设的角度、室内绿化的角度、室内装饰物的角度来谈室内空间的艺术意境。

1、室内环境中色彩的运用

色彩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的,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色彩组合,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室内色彩的空间效果以及色彩的感情效果。

1.1色彩具有各种表情,有引起人们各种感情的作的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应巧妙地利用它的感情效果。

(1)色彩具有冷暖感觉。有的色彩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如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焰,橙色、黄色使人联想到太阳;有的色彩会使人产生冷的凉爽的感觉,如蓝色、绿色、紫色系,在冷饮厅内多用这些色彩。

(2)色彩具有兴奋感与沉着感。色彩的兴奋与沉着感是由色彩对人的刺激强弱引起的,红、橙、黄色对人的刺激性较强,给人以兴奋感,在布置蛋糕城或快餐店时常用这些色彩;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给人的刺激性较弱,看到这些色彩后其兴奋感都会下降。

(3)华丽的色彩与朴素的色彩。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是因色彩的纯度与明度不同而产生的。纯度较高的、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以华丽感,暖色也具有华丽感;而纯度低的、明度低的冷色系的色彩具有朴素感;白色、金色、银色具有华丽感;黑色按情况而定,有时具有华丽感,有时具有朴素感。

(4)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是由色彩的明度不同而产生的。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感觉轻,一般在女士服装店或化妆品店都用亮丽的色彩;而暗色使人感觉重,一般多用在金银首饰店、家电城或汽车店内。

(5)阳性色与阴性色。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被称为阳性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系被称为阴性色。从明度上讲,明度高的色彩为阳性色,明度低的色彩为阴性色。白色与其他颜色一起使用时产生阳气,黑色使人感到阴气 ,而灰色呈中性。

(6)柔软色与坚硬色。色彩的柔软感与坚硬感是由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不同而引起的。一般讲,明度高、彩度低的色彩具有柔软感;而明度低、彩度高的色彩具有坚硬感;白色和黑色具有坚硬感,灰色具有柔软的感觉。

色彩除了具有以上的诸多特性外,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还要注意色彩的地域性与色彩的民族性,以及个人因性别、性格、趣味、职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对色彩的喜好。

1.2室内色彩的搭配

(1)墙面色。墙面对创造室内气氛起支配作用,暖色系的色彩能产生快活温暖的气氛;冷色系的色彩会引起寒冷感觉;明快的中性色彩可引起人明朗沉着的感觉。一般墙面色要比天花色稍深,采用明亮的中间色,一般不用白色或纯色,往往用一些彩度很低、明度较高的淡色为佳。

(2)墙群色。墙群易脏,设计时可降低其明度,上墙与墙群在颜色上不宜相差太远,上墙与墙群的分割线一般与窗台拉齐。

(3)踢脚线颜色。踢脚线的色彩一般采用墙面或墙群色较深的色彩。

(4)地面色。地面一般采用与墙面同色系的在彩度上稍有差异的色彩,一般采用较浓的色彩。木本色地板做法也常用。

(5)天花色。天花可用白色,或采用接近于白色的明亮色,这样室内照明效果较好。天花色在采用与墙面同一色系时,应比墙面的明度更高一些。

(6)家具色。家具的颜色不可一概而论,办公用的桌子、椅子、书架等功能性强的家具,为衬托白色的纸,家具的颜色可以深一些,采用无刺激的色彩和彩度低的色彩。墙面为暖色系的,家具一般采用冷色系或中性色;墙面为冷色系或无彩色时,家具采用暖色系效果更好。

(7)装修配件色。门框、窗框的色彩不应与墙面的色彩形成过分对比,一般采用明亮色,为了统一个个房间,所有墙面的色彩都应予以调和色。门窗的色彩也不宜过深。

2、室内环境中光的运用

光线对于烘托室内环境气氛、创造“意境”有着很大的作用。室内设计中对光的运用包括对自然光的运用和对人工照明的运用。室内环境对自然光的运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对透明玻璃顶的运用,使自然光通过透明的玻璃顶射入室内;另一方面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自然光进行控制与调整,通过对采光口的处理来调整室内自然光照度的分布。室内环境对人工照明的运用是多方面的。从照明的目的上来讲,可分为实用性照明和装饰性照明。

从室内光环境的表现形态上来分,可分为“点”式表现形态、“面”式表现形态与“线”式表现形态。从数学意义上讲,点是“只有位置而无大小的”,但从形态学上讲,较小的形也被称为点,它可起到在空间环境中标明位置或使人视线形成集中注视的作用。在室内环境中,如至于墙顶棚上的乳白灯泡灯光源聚光灯在界面形成的光斑等,只要相对于它所处的空间来说足够小,以位置为主要特征的光形,都可视为光的“点”。线在数学上讲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形态学上讲,线的种类很多,有曲有直。有些线在视觉上直观的,而有些线的形成则是由抽象思维所产生的结果。在室内光环境中,线的视感来自光源本身的造型因素光的移动轨迹获阴影。前者的形成在人的视觉上是很直观的;后者的形成则是依靠抽象思维才能够产生的,他赋予人想象的空间,使得室内光环境优雅含蓄,富有生命力。如在室内光环境设计中常在建筑的轴线上采用光带以起到视觉导向的作用并加强室内空间的延伸感,同时这种手法也可加强人流的导向作用。面是线的运动的轨迹,面也可以由扩大点或增加线的宽度来获得。在室内环境中,面的视感来自于发光面获受光面这两种造型因素。发光面是光透过漫射形材料形成的,如发光顶棚或光线照射下的布幔。受光面在室内光环境中比发光面具有更丰富的表情,界面的多样性与光照角度的不定性使受光面有丰富的表情。

3、室内空间形态的处理

空间形态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感情反应,所隐喻的空间内涵也不同。从空间的种类上划分,可以把空间划分为:

结构空间。通过对结构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级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可称为结构空间。

开敞空间。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闭的控制能力等。开敞空间经常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很高的趣味性,是开放心理在环境中的反映。

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维护实体(承重墙等)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听觉等都有很强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

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

悬浮空间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选吊结构时,上层空间的底界面不是靠墙或柱子支撑,而是依靠吊杆悬吊,或用梁在空中架起一个小空间,有一种“悬浮”、“漂浮”之感。

流动空间。流动空间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动的力量。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的体量组合,而追求运动的、连续的空间。

静态空间。基于动静结合的生活规律和活动规律,并为满足人们心理上对动静的交替追求,我们在研究动态空间的同时还不要忽略对静态空间的研究。静态空间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多位尽端空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②多为对称空间,除了向心力新以外,较少有其他的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美与平衡;③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较协调;

④色调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⑤视线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的因素。

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范围缺乏较强的限定度,是靠部分形体的启示,依靠联想和视觉完形性来划定空间的,这种空间又叫作“心理空间”。

共享空间。为了适应社会各种纷繁复杂的交往和生活的需要,在环境设计中便产生了共享空间。共享空间往往是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含有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是综合性的多样性的灵活空间。

母子空间。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母空间)中用实体性的、或象征性的手法再次限定出的小空间(子空间)。

在空间层次的划分上,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不定空间、交错空间、凹入空间、外凸空间、下沉空间、地台空间等等。

4、室内陈设品的运用

室内陈设品包括很多范畴,既包括室内的家具、室内绿化、室内的装饰织物、地毯、窗帘、灯具、壁画等等。

家具是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室内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室内环境意境的创造离不开家具的选择与组织搭配。家具是体现室内气氛和艺术效果的主要角色。

室内绿化是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意境表达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要是利用植物材料并结合园林常见的手段和方法,组织美化室内空间,协调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进一步烘托室内的气氛。

总之,室内陈设品在室内具有很强的创造室内“意境”的作用,不同的陈设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激起不同的情感,形成室内空间不同的格调与意境。

篇5

环境艺术的诞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创造力的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不管是中国古代规整严谨的皇宫、埃及的神庙,还是古罗马的宫殿,它们都是环境艺术的具体体现。尽管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发展历史,但环境艺术的概念形成是在20世纪初,我国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明确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基础的增强,其内容也走向了融合,具体体现为其融入了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内容。“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环境艺术设计是巨大的、广泛的、富有感情的,要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在艺术海洋中挖掘出自身的特色,并展现出其他设计所不具备的感情与灵魂。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学科之间的融合体系并不够健全,全面系统的理论支撑更是其所缺乏的。同时,真正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经过艺术的专业化与细化后形成的。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其与相关的建筑学、美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多学科交叉特性成因及具体表现

环境艺术设计将环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向多学科的交叉方向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是以艺术设计为载体展现环境,艺术本身是丰富的,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中多学科交叉特性的成因也应从艺术出发。

1.环境艺术设计中多学科交叉特性成因

(1)结构复杂的环境及多层次的空间

结构复杂的地球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地球的广阔决定了环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然而从功能性的角度来讲,环境空间对于人类来说是实用的。多层次的空间就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大小环境而划分,大环境之下有小环境,层层递进并细化后,环境给予人们的感受却是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环境上进行的艺术设计,而结构复杂的环境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地理知识、审美艺术等。空间之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具有层次感,与空间的融合让环境艺术设计的各类信息适度,并合理布局安排,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多学科交叉特性。

(2)多元化的艺术元素

环境艺术设计以艺术设计为载体,要求设计具有艺术内涵。艺术是无处不在的,发现艺术,感受艺术,并应用艺术于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离开艺术元素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没有灵魂的肉体,更是孤独的存在。多元化的艺术元素让环境艺术设计适合大众的不同口味,并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深厚的内涵。

2.环境艺术设计中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具体表现

融合了美术学、地理学、艺术学、色彩学等学科的环境艺术设计,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内涵深厚,更是与相关艺术设计学科如建筑学、空间设计、城市规划等之间相互交叉。

(1)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

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统一性,艺术设计与美学、色彩学之间是相互支撑的,美术功底是设计的技术支撑,设计思维则是在艺术理论学习中锻炼形成的,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能力是需要在色彩搭配训练中提升的。环境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是融会贯通的。环境艺术设计在人们的艺术审美发展过程中变化,其发展领域在不断扩大,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学之间的相互促进更加显著。如,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都追求与环境的结合以及设计结构的整体性,而空间设计和城市规划共同追求有限空间的最大化利用。环境艺术设计在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中不断发展。

(2)创新化的环境艺术设计

篇6

1.空间设计

一般而言,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毫无疑问就是空间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生态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大体上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建造城市内容,二是作为城市空间内容,三是进行城市自身空间的构造建设。空间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完善自身内部空间的构建,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另外,设计师在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应全方位地考虑人与自然的位置关系。城市建筑物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更不能破坏地区环境。我们要建设的理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空间,同时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活空间。城市建设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过程以及结束后对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甚至消除,创造最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当前我国生态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亲绿化空间设计,二是亲地空间设计,三是亲水空间设计。亲绿化空间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场地为人们提供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场所。亲地空间设计是指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高层楼栋居民需求,创造出更多的休闲场地。亲水空间设计就是要创造出舒适怡人,且具有各式各样功能特色的近水空间,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此外,不仅要拓展地面资源,也要适度拓展地下空间,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土地使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减少能源与运营费用的损耗。

2.绿化设计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绿化设计,它也是建造清新亮丽、怡人宜居的城市的基础。许多美丽的城市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园林绿地,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绿化程度。城市建设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加大绿化建设的力度,适当扩大城市的植被覆盖面积,不仅能够起到调节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的作用,还能够保证本土植物不会被外来植物入侵而打乱生态平衡。同时在进行绿化过程中要加强物种多样性配置,要考虑种植植物的高低、密集程度以及景观美化性质。这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化的环境绿化配置,既能够愉悦心情,又能够使景观与生态、植物与人类生活环境融合,最终创造出多元、美观、和谐的生态环境。

3.水体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城市的发展往往与当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有密切关联,一个城市的温度、湿度以及景观绿化质量、卫生质量都依赖于水环境。根据水流动的特性,通过将水作为载体进行一些环境艺术设计,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美的需求,又能够让人体验到水带来的怡人享受。

二、结语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杨广荣(1978—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江苏 镇江 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38—02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在专业就业内容上一般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块,室内设计既是一个专业方向,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国内室内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基础课。以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施工、陈设设计与相关配套等,而室内设计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与基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国外,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更多地倾向于视觉传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与国内高职教育的现状差异性较大,可参照性较小。因此,进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一、高职高专环艺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室内设计通常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约90~120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室内设计史论、室内空间划分、室内界面设计、设计色彩、风格、不同性质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内陈设等。室内设计课程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美术、建筑基础、工艺装饰、人体工程学、材料学、色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室内空间并进行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数为五个学期,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结合生源素质和教学模式,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艺考热”,高职高专艺术类在校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对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考考试内容一般为基础的美术加试,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认识,对室内设计专业缺乏了解。室内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和设计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薄弱点。

2.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一些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室内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师引导的多点,学生就以室内设计专业自居,相反学生就以景观设计专业自居,弱化了“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各大院校室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很多学校相互模仿,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处理不当。其次,各大学校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导致毕业生缺乏相对突出的竞争力。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否则会使学生学完课程印象不深。从企业回馈信息反映,学生在进行相关室内设计项目时,往往不知如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操作。

3.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准确。当下,各大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数专业课程都在推进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而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室内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课程性质,而对于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具备室内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配以相应的案例分析,才能不断积累实践项目操作能力,因此过多地模仿项目化、工作室化等教学模式,不依据自身专业体系的个性化特征,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惘。

4.课程实践环节的缺乏。室内设计课程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特征的综合体,要求学生除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等能力基础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体验。而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体现为实践教学学时、“双师型”专业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短缺,使得常规理论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种实践方式在时间上不连续,学生难以获得对室内设计系统的认识;校外企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无法跟踪指导,企业没有接纳和指导学生的义务,部分学生甚至找不到实习机会,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一举措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5.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较“独立”,缺乏相互贯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室内设计课程开设前,一般辅以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制图、造型基础、建筑理论等,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大环境为主,缺乏对专业的考虑,不能顾及后续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各课程相互孤立,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整。此外,环境艺术专业在开设室内设计课程时,还开设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观赏植物等相对于户外的课程,但在教学和实践上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同一时间内,学生专业学习丧失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1.找准课程定位。在找准室内设计课程定位前,必须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讨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是面向人居环境的艺术设计与技术实施,人居环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内设计课程是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往具体的职业方向发展。课程应在相应基础课程开设后进行,如设计制图、设计基础、建筑理论等,使得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时,能有一定的专业设计思想和基础性知识。

2.依据特色,合理安排课时分配。除艺术类高职高专外,普通高职高专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因地制宜,在具体室内设计的课程安排与课时分配方面有以下考虑:

一是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安排。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就业方向来看,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同时具备系统室内设计的技能,因此,在室内设计课程定位方面,应将室内设计课程分成夯实基础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分解成室内设计原理和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两门课程,前者室内设计原理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以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为主,配以专题设计训练,提升学生对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的认识;后者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或者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团队形式完成不同专题的综合设计项目,系统运用所学各课程知识完成不同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设计。

二是室内设计课程的具体课时规划。以普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室内设计基础原理的性质考虑,室内设计课程每周4课时,总计90学时左右,在课时分配上采用“1/2学期的理论讲授+1/2的理实一体讲授+1周的课程设计环节”的形式。第一部分的理论讲授旨在让学生较好地认识室内设计,了解室内设计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第二部分的理实一体讲授主要依据相应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些室内空间的局部环节,如背景墙设计、顶棚设计等;最后在课程内容结束后,通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完成教师制定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某一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为设计平台,全面地完成某一空间设计,包括室内界面、装饰造型、照明设计等,最终完成平面、顶面、侧立面的设计,以及主背景的设计图纸和相应的空间装饰透视效果图。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角度出发,在大三上学期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与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等,通过结合前面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开设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一般考虑课时90~100学时。在这个环节里,宜采用项目化、工作室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上课过程中,以“案例分析+命题”的方式,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全面系统的设计图纸,最后模拟项目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方案评讲,模拟公司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期末再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专业教师命题,学生单独系统地完成全套设计及图纸。

3.合理使用教学方法。(1)理论内容“实务化”。在室内设计原理基础教学内容方面,以实际工作中的目标任务为行动导向,讲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比较有用的专业理论或者实务知识,应由市场为导向,配以相关设计理论,达到“教而不空,学而不乏”,不空放理论的教学效果。(2)专题内容“模块化”。无论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是室内空间专项设计的教学过程,都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专题分成若干模块,在一些概念性、规则性理论方面,以专题模块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重点认识、掌握相对应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配套训练更加紧密,具有实际生产性意义。(3)项目分析法。 项目分析法适合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室内空间专项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居住空间、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旅游空间、医疗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性质、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践,因此要以项目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如主题别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地铁站或火车站大厅设计项目、某中型主题商业广场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企业写字楼设计项目、主题酒店设计项目、某美容院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主题酒楼室内空间设计项目等,对给定空间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学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自主创新,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4)工作组模式实训教学。 在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操作时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工作组为实践单位;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予以指导,实现课堂项目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无缝接轨,达到较好的团队训练、团队合作效果。

三、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室内设计行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征以及办学优势、特色,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市场规则,如招投标的运作、项目操作实务、工程施工实务方面的具体方法与规则等,使课堂项目紧紧围绕企业实践开展。在室内设计课程艺术性设计方面,必须加大学生对文化、民俗、材料工艺、宅配等的认识,提高其对室内设计项目内容的认识,从而系统地学好室内设计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篇8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陈设艺术

目前,陈设艺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室内装修而轻设计,物品随意摆放,与室内界面风格不符。基于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将针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陈设艺术的应用展开分析。

1室内陈设设计现状分析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室内环境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虽然开始重视对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但是,其并没有真正将陈设艺术应用到室内环境设计中,同时,没有将最基本的陈设艺术进行分类,未将陈设艺术渗透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去,从而出现室内过度装修与过度装修现象,影响陈设工作的有效设计[1]。在对其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不认真,没有对其精心思考,对陈设品的摆放位置、陈设品的大小不够重视,出现随意摆放、随意设计的现象,将影响整个室内环境设计,影响视觉效果,降低室内的整体风格与设计质量。在室内设计工作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室内陈设、室内装修以及室内空间设计工作。其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为室内空间设计,在工作执行期间,需要对室内空间的大小、比例、格局以及室内的形态尺寸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和使用需要。

2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陈设艺术建议

2.1体现室内空间的个性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陈设设计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空间设计的个性化特征凸显出来,以此来确保空间价值的的体现[2]。室内空间设计工作具有美观性、舒适性特点,这种空间特殊化形式能够将自身内涵充分表现出来。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工作期间,对陈设艺术品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室内的设计风格,尽量使其与室内风格设计的一致性,保证两者的充分融合。在该设计工作中,不仅能展现出室内风格的优化设计,还能为整体空间设计提供良好的生存意境。不仅如此,在对陈设艺术品进行设计过程中,一些装饰物和陈设艺术品之间的风格也可以存在一定差异。采用对比的设计手法,为人们提供强烈的视觉感受。这种对比方式的良好应用,将给人设计出独特、新型的空间环境。在对室内环境进行具体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还需要重视空间设计的整体性,合理对风格设计工作中的差异化进行控制,其中,使用的陈设艺术品数量不能太多,在其中需要发挥良好的点缀目的,这样才能使其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2.2地域性空间环境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现地域性的空间环境设计工作,保证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特点。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下,遵循人与自然的结合统一性,促使端正、儒雅以及对称文化艺术的融合,这样才能提高陈设品的审美性和品质。在室内设计工作中,存在一些民族化文化物品,尤其是一些屏风、字画的应用。还有一些设计材料,是比较有灵性的石头,采用这些艺术品,在整体上实现陈设艺术品的设计,不仅能彰显出独特的风格,还能在室内环境设计工作中,体现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3保证设计的完整性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将陈设艺术应用到室内环境设计中,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遵循整体的设计原则,保证艺术价值的充分体现。在室内环境设计工作中,为了体现出建筑具备的装饰性与功能性特点,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促进室内环境设计风格的独特性,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对色彩、空间中的造型、管线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明确衬托、虚实的重要性,促进内部装饰物与家具、电器的协调性。在室内空间设计工作中,还需要凸显出陈设品的层次感,比如:家具为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主要陈设品,家具为观赏性与实用性两种形式,其中,对于观赏性家具,为陈设架、屏风等;对于实用性家具,主要为床、柜以及沙发等一些储存性家具等。家具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特点,对其组织与分割,在空间中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发展风格。在对陈设品进行设计期间,还需要遵循使用性原则以及装饰品原则,尤其是家具的质量、比例以及装饰效果、尺寸等,都需要分析空间的整体性原则,实现形式美。在该设计理念下,不仅能实现室内环境与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还能促进室内环境设计工作的优化发展,保证为我国人民提供更舒适、更美观的居住环境。

3结语

总而言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是在建筑结构完成后期执行的,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性质以及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室内空间的优化设计,促进室内界面装修设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同时,陈设艺术品的设计水平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精美度存在较大关系,尤其是与其存在直接关系,所以,在具体实施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室内陈设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促进室内环境布局的合理化。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室内环境设计工作中,基于相关标准与相关规定,将陈设艺术更好的应用到室内环境设计中,减少室内环境面对的压力,保证实现良好的景观效果,为人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闫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陈设艺术[J].中国包装工业,2015(14):48.

篇9

关键词:环艺 设计 空间 感知 表现

一、环艺设计在中国传统中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在中国传统的环境艺术中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人的 “天人合一”观与人本思想的整体全息观念。古人通过长期观察、理解天地万物,感悟出人的整体性、对称性与协调性以及天地万物和谐的一致性,从而构成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观念。中国古代环境艺术中的空间观不同与西方的建筑师把空间看成是“关系明确的量”这样实体的与稳定的观念,更多的强调空间的协调性与天文、地理结合的风水观。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中,除去皇家宫廷之外,比如人们熟知的苏州园林,表现出的就是以有限空间达到无限的这样一个境界,大的视野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中营造,以一个比较侠窄视野创造出广阔的视觉角度。即便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房屋,古人也可面对山水风景画幅畅游身心,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的空间。中国传统的环艺设计中的空间观念是对整体的宇宙、生命、自然的认识、理解,非一种个体的、狭隘的、局部的认识论,是整个包揽宇宙空间、生命历程而形成的空间观。

二、环艺设计“空间”的感知

空间,同样是运动的表现形式,作为一个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们长期以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细分的认识对象,是元本体和元实体以及绝对与相对抽象事物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属性有维度的特征。在同一个平面内,存在着具有两个方向的维度着空间。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具体体验到的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包含着长、宽、高三个维度,也就是三维空间。如果继续向深层次推进,空间动态属性也能体现,具有第四方面维度。所以,对于空间的感知的过程相对细腻而且复杂。当我们在认识一种抽象事物时,很多时候是借助具体的参照物,这样比较有利于感知。而对于空间来说,对于物质的探讨也相对不能分离。一个物质如果要被人们感知,那么它出现在空间里是以某种形态存在着,从而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物质与意识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空间的基本概念,具有着高、宽、深的三方面的立体空间,而特定条件下的第四级维度在设计中仍然需要考虑。我们在认识、理解空间,打造出一个比较适宜居住的空间环境,设计对象仍是物理和心理空间两大方面,进行物理空间中的物质实体的处理,心理空间是力象空间的感受,主要是对于由物理空间的大小、位置、尺度、色彩、形态、等基本属性要素引发。所以,建立尺度概念对于培养良好的空间意识非常重要。环艺空间设计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掌握形式问题和分析、解决功能的方法,树立比较现代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立体思维能力,从而创作中表现出来。

三、环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表现意识

对环艺设计作品本身实践的需要以及培养环艺设计相关理性思维在空间设计方面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环艺设计中要强调空间设计理性思维和设计方法。笛卡尔曾经论述过:“如果说古老的城市有什么动人之处,乃是偶然的结果,而经过统一规划建成的城市的优越性则是理性的成就。”这意味着在追求个性设计的同时还要追求理性设计。环艺设计表现的重点是表现角度和突出秩序感,这就需要把握好表现角度的含义,首先是指相当于为保证设计实施设计的多角度阐述,其次是指设计者本身的多角度分析和总结设计的作品。多角度阐述比较重视培养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多角度分析是强调提升专业的素养。环艺设计作品本身的实施需要以及与其相关的理性思维培养是强调设计表现中的秩序要求的原因。在设计开始的时候,可以形成一个或者好几个构思,如果只是在对设计形式的直观层面上停留,没有理性的思维和综合进行分析问题的方法,就会使得一个概念性方案难以得到平面、侧面以及立体展示,难以提高方案。一旦设计方案的构思得到明确后,要按照一个既定的程序模式对各环节问题进行处理,对方案设计过程的的各个环节进行理性思考,注重分析环节之间的联系,全局处理,兼顾各个方面,全方位分析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弄清问题的实质,相应的整理与归纳问题中的相互作用点,及时、有效地解决物质、精神需求与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

四、环艺设计中空间设计的表现

对要生成设计方案的感性描述是环艺设计任务的第一个阶段,对设计执行环节的理性把握是第二个阶段,而在环艺设计中的空间设计也要遵循这这两个阶段。如果我们只是重视空间设计的生成而没有重视对设计内容的操作,很可能造成空间设计与后续设计连接不上。重视空间设计表现,能培养正确、完整的设计思维,还能保证空间设计的复杂性。把已经构想好、已生成的空间形态真实规范的变成为空间设计平面、剖面、立面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是应该从环艺设计构思开始应该给予重视。设计表现的重点是突出秩序感和表现角度,做到这一方面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多角度分析来保证空间设计的实施,还有是指设计者本身从多个角度对设计进行总结。在空间设计的主题方面,需要深入探讨空间与生活两者的关系,这就对空间设计者提出了进行巧妙处理物质功能和精神需求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功能对于空间来说,除对形式、性质等的规定性外,还要注重考虑多个空间组合的功能联系。功能对空间不断变化的要求,使空间设计的发展和复杂性显现出来。精神需求对空间的规定性除了涉及空间本身的物质特性,还和宗教、情感等因素有着间接关联。由此可见,物质功能和精神要求两者密切相关,设计的任务就是排除三者间复杂循环关系中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唐建.观念突围―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0

[2] 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 李天工.论环境艺术学的定位[J].装饰.2006(12)

篇10

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需要建设大量的商业和居民建筑,需要对旧厂房加以改造,增加其原有价值,提高使用价值。现在,许多城市通过完全拆除旧厂房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而并不是只有彻底拆除厂房就能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为了实现旧厂房环保改造,降低改造中对环境的破坏,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旧厂房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对其改造并加以利用尤为重要。

环境艺术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环境,采用艺术的设计手法进行规划的艺术。环境艺术涉及领域较广,有建筑学、装潢学、城市规划学、设计美学、文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艺术。环境艺术对建筑物的墙体、地面、顶棚进行色彩、形态和质地处理,采用阳光、照明、装饰物、家具、艺术摆设、等布置建筑空间,使原本空阔的建筑物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品味和风格,以此实现人们视觉上审美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主要有四种设计,一是人造环境艺术设计,二是艺术创造设计,三是适用设计,四是个性设计。

人造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园林、农场、水库等施加人工的第三环境或者是对城乡建筑和室内改造这是第二环境,大自然是第一环境。

艺术创造设计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设计,在美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比例、色彩、造型等展现建筑物功能,提高建筑物审美价值。

适用设计要求设计者充分利用Photoshop、3DMAX、Autocad等电脑图形操作软件,对设计图进行模拟设计。以二维和三维的图形展示出设计效果。

个性设计在遵循大自然规律实现环保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师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把改造建筑物升华为创造意境,实现环境中体现情调,有一定的设计风格。

通常而言,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人造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的体现

1.旧厂房改造原因

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普及,旧厂房原有设计不适应当前工商业发展需求,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人们审美不断提升,对旧厂房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在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改造旧厂房,促使其适应其他功能建筑空间,当前这种改造旧厂房,逐渐成为开发建筑空间的主导方式。

2.旧厂房改造方案

当前建筑界对旧厂房的改进采用一下方案:

(1)对较为陈旧已经无利用价值的厂房彻底拆除,进行重建工程;

(2)对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依然能够工作生产的厂房,建筑施工队保证不破坏环境肌理的条件下,对厂房局部进行改造和翻新,使厂房具有新功能,适应当前所需,实现可持续发展。

(3)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保留其基本元素和原来风貌,并加以改造,使其具备实用性能的基础上添加现代化功能,提高其审美价值。

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改造旧厂房

旧厂房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保留旧厂房的价值,充分展现旧厂房的现实价值。例如:上海金沙谷,金沙谷原名创邑金沙谷,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创意园区,它的前身是废弃闲置的旧厂房,园区在旧厂房原来的设计基础上,即保留工业建筑痕迹,包括老式路灯、消防栓、高压系统箱等,对厂房外部进行装饰,铺设暗红色的砖块,使厂房有一定的年代感,根据厂房原有的钢制窗户采用大面积玻璃与其搭配,将原有厂房宽敞的内部进行随意分隔组合实现重新布局,添加欧式建筑特色,这样的改造展现了后工业时期的质感和现代工艺的灵活,使厂房既复古又时尚,使创意园区别具特色。

总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用地紧张,工商业的旧厂房需要改造并加以利用,在改造过程中要在充分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这样能够使旧厂房适应建筑空间的其他功能,既保留旧厂房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又能够使旧厂房具备艺术审美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因此,改造和利用旧厂房,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对其有这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