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

1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德国、英国以法律法规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注重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的中间作用,通过企业自治自律,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工人自觉维护生产安全的目标。

(1)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机构。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立法、监督和执行三部分。德国政府设联邦社会与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委员会,各州、地(市)均有其分支机构。联邦和州有立法、监督的双重权力,行业联合会及其相关的组织(如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联盟等也具备监督的作用)。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b.行业联合会。行业联合会属非政府、非盈利机构,与政府机构共同监督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德国建筑工伤保险协会就是现有的35个行业协会之一。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是某个行业联合会的会员,并要根据工资额度和工作的风险度交纳会费。会费除用于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及咨询、行业规程编制和监督外,还用于保险。在德国,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行业联合会组织。在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由行业联合会处理理赔等相关事务,并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劳动保护委员会。此报告也是劳动保护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行业联合会成员以行业专家的身份组织、参与事故调查,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行业内的事故,政府也摆脱了事故牵涉的各种事务纠缠。

c.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工程师协会是民间组织,由各行业的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安全法规和标准,对上岗的安全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完成或协调企业的安全工程项目,进行国内外的技术交流等。安全工程师应了解行业的安全状态,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具备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主要提供咨询,并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提交安全状况报告,但无权停止员工的工作,且无处理事故的义务。

d.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德国,所有员工必须与雇主签订含有安全生产内容的合同。员工有权知道作业的安全规程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等相关知识,同时遵守事故预防的制度。企业必须对作业时的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并提供装备、规程,采取确保作业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员工的培训、教育,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所有员工的权利。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认为:知识就是安全。如果员工认识到具体的风险,避开的机会就高得多;如果员工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就会更好地防护自己。员工必须经常地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的培训和自觉安全行为的教育。员工就作业环境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书面报告,并向企业提出建议。

(2)英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a.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英国设有健康安全委员会(HSC),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条例,并就有关安全健康状况向政府报告,它是介于政府与行业之间的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枢纽。委员会的人员由政府指定,但必须有一定的行业人员参加,现由12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健康安全执行局(HSE),是执行条例、监督企业的健康安全体系的职能部门,现有3500人,全部为公务员,其中1/3的人员为安全督察员,2/3为制定方针、规程等工作人员。

b.英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英国在1974年至1999年颁布和修订多部法律规定雇主具有保证雇员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的责任,明确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c.安全与健康监察。英国的安全与健康的监察主要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执行,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安全调查员根据所颁布的法律,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包括发出强制执行命令和诉讼。

d.工会及行业协会组织。在英国,工会、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约有750人,不同程度的参加政府的有关健康安全组织。这些组织经常派人与国家监察员一起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纠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e.企业对安全健康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遵循的是法律法规和开工前完成的、经业主批准的安全与健康计划书。一般来讲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与健康方案。在英国一般25人以上的工地就要成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工地的安全与健康的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设立安全与健康培训和教育基地,包括用房、设施、资料等配备、购置,收集、安全信息,上岗前的教育、班前教育、进入工地的教育等。英国政府要求企业须尽量通过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减少危险源。

2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成就

(1)法律法规体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体系基础,把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引入建筑行业。到2002年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1993年国发(1993)5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安全文明施工

1991年,建设部发出通知,在全国四级以上施工企业所属的施工工地开展安全达标活动,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这是建国以来建筑业企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改善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使安全管理的实施得到加强,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应用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建筑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极大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论

综观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具体做法与之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劳动卫生管理与监督的义务和职责。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职能,弱化管理职能,将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和企业去办。

(2)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或组织的咨询、服务、管理等中介职能。

(3)国家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由业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来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费用投入,从而避免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安全生产防护费用不能保证的问题。

(4)应尽快完善全社会的伤亡事故保险制度,用经济杠杆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5)应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政府与一些相关组织要制定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必要的强制性手段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宗怀.对欧美建筑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解与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6(6):87-91.

篇2

1.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内部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错综复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参与主体较多,项目内部的进度计划、成本控制、资源分配、技术支持等各方面的管理结果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所以,要想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内部管理效果,就必须要从项目内部各要素出发,建立健全项目内部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进而保证工程现场的安全施工[1]。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从安全生产与规程,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建立其良好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内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处理工程项目内部各组织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而且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参建各方主体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1)企业自身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参与主体中,建设业主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建设方是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必须要高度明确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提高自身的内部监管意识。首先,建设方选择的施工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并且实力雄厚,要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与管理;其次,建设方要按照合同条款按时将相关费用支付给施工单位;与此同时,建设方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有监督责任与义务;此外,施工单位要配备高水平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实际到岗,购买的劳动工具与设备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施工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方要监督施工方建立起领导带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生产能力,建立并逐步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将安全宣传落实到位,为施工人员上工伤保险等,不断加强施工环境的改善,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监督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2)企业外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施工企业不仅要建立起自身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而且要加强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企业外部的监督作用。要想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其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监督工作。首先,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委托授权有资质的监理单位来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将了解到的真实施工情况反馈给建设单位;其次,建设单位要根据委托监理合同严格监督与管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以确保其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第三,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要按照图纸要求严格监督施工情况,保证施工单位按照图纸施工,同时也可以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对施工图纸做相应的变更;第三,勘察单位要将勘察结果提供给设计单位,以供图纸设计之用,施工单位则要将施工中出现的地质情况反馈到勘察单位,勘察单位与设计企业要对材料与设备的供应商进行全面监管,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各单位通过合作,不仅能够保证施工各环节的安全进行,而且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监督,从而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3.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四方协调体系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管理体系下,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各参与主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两个单位为了谋取各自的最大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矛盾。就施工单位而言,施工企业的最终追求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建设单位而言,建设单位的最终追求目标是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优的质量,完成建筑实体各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筑工程施工参与各方往往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导致不安全的生产行为出现,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3]。因此,建筑工程各参与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单独依靠建筑企业之间的项目监督是很难完成的。为了有效避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事故,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以及建筑业的长远发展,政府需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建立起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四方协调体系,尽力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以建筑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施工方与建设方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因此,在建设方与施工方建立起自我安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建设的安全行政部门与行业组织,形成了新的四方协调体系,不仅确保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利益,而且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

4.中介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1)中介机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即安全培训机构、研究机构、评价机构、咨询机构,以及生产监督鉴定机构。建筑领域中介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为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企业监督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中介机构除了能够提供各种服务之外,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其能够针对不同的建设主体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进而保证行政部门、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更加顺畅的沟通与联系[4]。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能也在不断加强。随着我国建筑领域中介机构的不断发展,其监督管理的职能也逐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行为、纠纷调解行为,以及市场规范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建筑市场不断扩大,政府干涉的方法很难将工程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中介机构要逐渐承担起部分监管职能。(2)保险机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近年来,施工企业为建筑施工人员购买职业伤害保险的行为已经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国家已经作为国家法律制度来实施。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来说,通过落实保险制度,不仅能够将风险有效转移,确保施工人员在遭遇安全事故之后能够得到补偿,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预防安全事故的经济手段。同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落实保险制度,还促进了第三方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约束体系的建立。保险机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制约作用的发挥,促进了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从自身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5]。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保险机构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对工程建设活动安全行为进行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比行政部门的工作更加有效。保险公司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监督与管理,通常与自身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它的监督从本质上讲是对自身经济利益的监督。政府部门的监督是将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监督与行政权力结合在一起,它的监督从本质上讲是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经济利益激发的安全管理行为通常比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有效,更具可行性。

5.总结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的隐患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建筑施工事故也不断出现,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与干预下,建筑施工安全体制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大大缓解了施工事故频发的局面,使施工事故出现率不断下降,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各有关部门还应该深刻了解与学习安全施工的概念及相关的内容,施工单位自省自律,根据我国建筑施工的特点与现状,不断针对我国的建筑行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整顿,更积极的寻找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施工安全的概念与意义

建筑施工安全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以及维护工程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基本的建筑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包括建筑本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以及对施工环境安全的建设,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其目标是保证安全生产、确保重大伤亡事故出现几率为零,将轻伤出现几率控制在百分之二以下或者更低,在保证工程结构完整与财产安全下确保工程的质量。

确保施工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第一,保证施工安全,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积极性并提高建筑效率。21 世纪以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对施工安全的重视以及施工安全的意识普及力度欠缺,导致很多重大事故,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伤亡事件给施工人员的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保证施工安全,让施工人员体会到对自身生命的重视与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施工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保证施工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发展。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有消极的作用,同时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积极进行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改革,保证所有建筑资源的安全,同时维护了工程的完整性与优质的质量,不仅对社会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费用在施工总成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加强安全生产的投入势必增加施工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实际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费常常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组织结构不健全

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现场施工的组织结构配置不合理,技术人员比例偏低,没有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特别是相关专业人才,人员组织结构不完整,权责不明晰,甚至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技术人员知识、技能等素质偏低,没有专职的施工现场安全员,致使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2、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

建筑业由于本身的特点成为了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行业,其工作特点表现出高出作业工作量多,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事故主要表现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事故等形式,目前这五种形式的事故占建筑业安全事故的 80% ~ 90%,而从全国安全事故的整体来看,建筑施工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仅次于矿质开采行业。

3、建筑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不足以及自省自律的意识欠缺

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但是同时也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这一特点使建筑单位过于重视缩小建筑成本而忽略了对建筑安全方面的重视。也有一部分建筑单位或个人被眼前的利益所诱导,对建筑材料和其他一些建筑资源的采购方面不负责任,同时在建筑行业中,存在“挂靠”建筑队伍,让欠缺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建筑队伍进行直接的施工,给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后期质量安全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建筑单位缺乏安全管理结构,对安全技术的投入过少,重视工程效益,忽略安全防护,违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社会责任感不足的表现,也是单位和负责人个人缺乏自省自律意识的表现。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施工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积极建设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制订建筑、监理、施工单位的三位一体安全生产体系,积极实施国家建筑安全生产的相关规范政策,科学落实国家相关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施工合同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有序展开。

1、以人为本,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积极开展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普及安全施工知识和技能,有效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安全培训包括:首先,对施工人员开展定期的安全法规、施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施工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并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其次,以人为本,制订科学的奖惩制度,做到权责明晰,赏罚分明;再次,强化管理层的安全施工培训,加强安全法规的学习。

施工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机制和以人为本的奖惩制度,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既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培训,主要包括入职培训、上岗培训、年度培训,确保人员持证上岗,又结合区域、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差异,开展综合施工安全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特别是安全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根据施工人员的作用开展奖励措施,鼓励员工再接再厉,确保建筑安全施工的有序进行。

2、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贯彻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当前建筑施工现状的调查,根据表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的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弥补,对违规建设给予大力打击、处罚,并加大宣传力度,对建筑施工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法律法规起到确实的震慑作用。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对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整顿,使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款得到贯彻和落实,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不能很好的履行监管职能的地区政府部门给予严厉批评教育。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工程的批准、检测以及验收做到认真负责,起到政府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引导作用。

3、建立安全施工长效机制,科学提高生产效率

国家应制订相关法律规范,将区域的建筑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分类,并依法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综合能力。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的资质,切实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科学搭建“四位一体”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国家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安全施工的管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并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努力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安全施工机械化,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施工的概率,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与社会科学领域密不可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安全与管理以及相关安全技术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施工生产中必须要坚持的方针,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建设科技,2012,(3).

[2] 杨锐.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安全管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1,(4).

[3] 王彤.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河南建材,2011,(2).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事故防控

Abstract: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as the goal, the system of concept and method,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each stage, every link and the functional departments security function organization together to form a clear tasks, both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and each other,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organic whole. Thus effectively guard against not safety accidents, and formed the specific method.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房屋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房屋建筑与大城市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所以它的安全事故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1、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我国各地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大,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也十分严峻,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要做到工人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是当前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重要任务。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

2、1施工环境方面

建筑施工实行多层次、多行业、多部门承包的管理体制,多种承包商同时进入现场又各自组织作业,而每次施工地点变化时承包商也有变化,这就造成特别难以协调的不稳定的管理体系。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大小施工机具,多工种密集的操作人员,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运作系统。

2、2设施管理方面

由于建筑产品体积庞大,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巨大,在有限的施工现场上集中大量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大小施工机具,如塔吊、井架、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多,无型号、无专门标准、自制和组装的中、小型机械类型数量多,手持移动工具多;多工种密集的操作人员等。并且在施工中,其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运作系统。这就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2、3施工队伍方面

一方面,是各大建筑企业本身的技术队伍质量不稳定,流动性很大,绝大多数操作人员都是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临时工、外包工,文化程度总体较低,绝大多数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素质总体较差;建筑施工队伍、操作人员受年限长短的影响,素质极不稳定,加上其流动性很大,也就造成其本身不稳定。另一方面,一些建筑承包单位受利益的驱动,在管理和监督稍有薄弱的情况下,非法转包和招聘一些不能胜任作业的队伍、人员,致使大多低文化技术水平、无任何现代安全生产观念的临时工大量涌入高危险性施工现场。

导致以上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原因是:(1)安全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足;(2)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工作滞后;(3)岗前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够;(4)建筑市场不规范,安检措施难落实;(5)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监管不力;等。

3、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3、1体系的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构建的思路,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理应包括:(1)有明确的安全方针、目标和计划;(2)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3)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4)建立高效而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5)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6)实行安全管理程序化和管理业务标准化;(7)组织外部协作单位的安全保证活动。

3、2体系的完善

(1)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不断完善。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亲自抓安全;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2)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可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个大系统,再直接着手建立其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也可把工程项目作为对象建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3)要根据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规定和安排,使它有效地运转起来,发挥作用,保证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全体职工对施工安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提高技术素质,胜任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这些都是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真正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的轨道上来,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学习国际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经验和标准,充实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4、事故控制方法的措施建议

4、1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培训

要想搞好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4、2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如:(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2)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4、3健全施工工程的意外伤害保险

确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等,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

4、4抓好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全事故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而大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4、5继续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研究

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6重视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命脉。建筑工程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迎来了更多挑战,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和特点,解决其存在的常见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特点

为适应建筑工程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日益迫切和必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是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促使各方主体履行相应义务,控制和减少施工事故发生,维护企业和人员安全,提高整体经济利润。安全监督管理有着“承上启下”的特点。即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要接受上层组织的监督管理,上传下达,同时对下层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许多缺乏安全意识的施工单位领导,不能宏观把握施工安全的大方向,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组织架构完善,监管职责明确,管理力度权威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导致管理机构职能划分、监管范围不明朗,缺乏细化健全的考核指标,一旦发生事故,处理紧急事故的针对性不强,缺乏权威性和时效性,推诿扯皮现象时有放生。此外还存在一些不具备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施工单位,施工安全管理一人兼任或根本无人担任,伴随着利益至上的原则和侥幸心理,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以及一些违章违法行为,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病害部位逐渐积累,最终发生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项目工程的完成。

2.2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不强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力度还相当薄弱,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管理不到位,不具有专业素质的监督管理人才,管理过于形式化,甚至存在的人员,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许多施工企业不重视监督管理人才的培养,导致监督管理人员欠缺专业素养,为了自身政绩,流于表面,有章不循,漏报或瞒报安全隐患及重大安全事故,导致监督管理力度不强,处罚力度不够,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监管人员吃回扣,为了自身利益缩减安全保障,导致施工人员在高危作业时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些职能交叉,职责脱节的施工单位,许多监督管理人员在发现安全隐患时,由于职责不明不能及时进行治理整改,安全监督管理不能明确落实,几乎名存实亡。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对安全施工至关重要。

2.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许多企业的安全管理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管理责任不明确,安全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位,缺乏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这就导致了许多管理人员互相依赖,不能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治理,不能及时发现违章作业并予以纠正,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由于管理责任不明确,现场施工安全总监负责什么,安全总监代表负责什么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互相推诿责任,不能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导致重大事故纠纷。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监管工作无序可循,无章可循,安全管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3.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基础,落实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关键。为此要深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部门监督机制,深刻安全奖罚,深知安全责任体系。首先提倡落实责任制和层级领导负责制,将建筑施工安全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个具体的施工步骤由哪些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建筑工程与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紧密性,防止职能交叉,管理责任不明确。其次要促进多个部门联合监督,建立奖惩制度和举报制度,各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工作,切实严格履行联合监督管理职责,对施工安全管理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部门给予奖励,对一些知法犯法的个人或部门给予严惩,创建公开举报的电话、信箱,利用群众监督管理,及时从基层了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是否出现现象,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管理平台,使安全责任深入到施工工程中的每一位相关人员心中。此外还要建立预防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以便及时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施工项目顺利竣工。

3.2 加强建筑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应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专业素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对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传授安全施工的实践经验,更新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根据监督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予以奖惩,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使监督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效率的建筑安全监督队伍。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监督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落实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不定时巡查,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施工安全和施工设备进行安全监督管理,提高监管力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知法犯法的个人或部门给予严厉的惩处。加强建筑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以保障建筑施工安全,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率。

3.3 转变监督工作模式,明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重大,在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方面要转变传统的监督工作模式,明确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任务中,要由传统的应急管理方式转变到全方位的动态控制方式,切实做到安全隐患预防、排查、治理一体化,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要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人人有责,谁主管,谁负责,一旦发生重大安全隐患,要从重从快,安全管理责任人要及时排查和治理,对已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杜绝因职责不明而推诿责任的现象。安全管理人员要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正确处理安全事故。

4.结语

在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全方位动态控制方式的监督工作模式,明确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高水平高素质的建筑安全监督队伍,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力度成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只有切实做到这几点,才能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维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建筑施工 质量 安全管理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建筑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薄弱,甚至违法违规的现象。有的建设单位压工期、压造价;有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一、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在建筑行业中,安全管理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指的是,在建筑行业中对其行业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建筑中房屋工程质量的管理。前者是相对于建筑业的实施主体而言的;后者是相对于建筑业的对象而言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筑质量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建立安全管理的意识以及行业标准,不仅有利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出现,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质量,一面发生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纠纷。因此实施安全管理是一石二鸟之计,它保证了建筑能有序的进行。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影响国内建筑行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机构设置不全

在国内施工单位现阶段的管理机构设置中,技术、造价等管理机构的组织较为完善,而且基本上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而施工中对于质量及安全的管控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管理机构设置中普遍缺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而且施工单位的质量与安全管控则多是依赖于监理单位、政府及各级建筑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而大量缩减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内部质检、安全监督等工作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

2、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操作不规范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施工人员的数量要求不断加大,导致大量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由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操作不过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而导致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频繁出现各类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承担了大量的作业量,如果他们不具备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与国内建筑工程中安全事故频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加强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要完善建筑市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建筑施工企业如果处在于一个不对称的环境中,就无法正常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要全面完善建筑市场,把无形的市场变成有形市场,把无序的市场变成有序的市场,一步步的规范建筑市场,使竞争有序、行为规范,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健康的建筑市场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对项目经理部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所规定的在他们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制度。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跟踪落实整改措施。建筑企业必须重点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完善安全设施。

(二)施工单位内部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1、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质量的好坏与施工单位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全面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就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颁布和执行施工规范,明确施工的责任和义务。按照资质等级来承担相应的工程任务,不能够超越施工资质的等级和业务范围,不能够转包工程,施工单位一旦开始接受工程,就必须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负责,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加强计量、检测等基础工作,广泛采用新技术和适用技术。

2、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建筑设备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原材料、建筑设备等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使用到工程中去。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对建筑材料的合格证进行全面的检查,还要连同监理方对材料进行试验检查,对一些钢筋的强度、塑性等指标也要抽样检测。建筑设备必须有使用说明书、质量认证编号和许可证编号。

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人”,想要全面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先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和安全知识,让施工人员能够熟悉操作中的要点和难点,从而有效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

(三)全面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施工质量意识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人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与安全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于两者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并且从综合管理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施工单位对于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进而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完善的质量与安全防治管理方案。只有具备良好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才可以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果和产品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全面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宏波.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04:17-20.

[2]任文良. 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5,01:250-251.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学本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y on settled o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inductive logic and analytic methods, and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of a safe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next step of quantitative and empirical study to play basis.In addition, it get innovation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simple power of management science-productivity, .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afetyManagement Krueger Management

1 引言

建设GDP的增长必然造就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致使建设工程体量越来越大,从横向来看,超大型多个单体工程变多,从竖直空间来看,超百米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超深基坑越来越深;而且,超百米高层建筑还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建筑表现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实施过程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问题。与除高层建筑外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导致不安全的状态,这令到安全管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提出了安全管理新的课题。超百米高层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是高空和深坑,作业条件复杂,致人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高层建筑施工相交作业多,建筑内部是一个垂直空间,施工作业多层次化,上下层次之间交互作业时,必然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 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从安全因素视角来看无非就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不稳定的状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我们证明了,竖直高空间、竖直地下深基坑、作业和空间交叉以及工期持续时间长导致各种因素的不安全状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国资背景屡创“地王”竞拍,单方成本定性评价来看已然“高处不胜寒”,这必然导致超高层密集林立,拔地而起;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且由于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尚不成熟,施工安全管理不够严格和科学。部分施工人员的缺乏安全意识,一味的使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不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变通。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危险性。其中,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施工高度与难度与日俱增的现实更是与相对落后的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严重的矛盾。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广泛,从自然条件到人的成立条件,从技术因素到人的心理因素,以往在进行评价指标重要度比较时,只单独考虑了两两比较结果,并没有全面考虑各因素之间和因素自身的影响结果,结合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识别分类,构建体系科学评价,执行响应措施控制,是这个安全管理系统的三个环节。而组织论,控制论的引入,往往打破了这个系统,当然这或许是创新和理论的延伸,但是克鲁格的管理学对管理的定义是提高生产力,换言之,安全管理的效率不是拆解,不是词义时而侠义时而广义就可以达成。所以让管理继续包含计划组织控制实施反馈,就是最好的回归。安全管理系统的回归,就是从识别到评价再到控制最后是反馈的循环。

所以以往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无非就是回归本源,安全管理系统的循环不存在、被破坏或者不被贯通导致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导致在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各项指标进行控制,从这个环节的折断,导致安全管理系统循环的破坏,因此,重新定义回归,使得安全管理重回生产力主旨上而非词义的含义的野蛮扩展和延伸,而遵从系统的识别和评价进而构建体系就是架起贯通桥梁的坚实的一步。当然,构建这样的贯通需要约束一定的原则。

3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受到一定原则的约束,按层次分析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指标选取地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通过分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诸多影响因素,参阅大量安全管理文件资料、相关文献,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并依据上文所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本文分别从人员、材料、机械、管理方法、施工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出发,征求现场专家的建议,细分安全影响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指标体系进行划分的。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以及施工现场其他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致因。

(1)决策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决策层对工程项目安全现状的洞察力和处理安全事故时的决策能力;另外还考察把握安全态势走向的宏观控制力。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感。主要考察决策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其中要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并能认真遵守和贯彻落实。对项目部和社会同时负起责任。

安全素养。考察各级决策者必须具有能钻研业务的能力和应用现代管理技能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能力。

(2)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主要考察管理层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情况。具体要求管理层要具备发现安全隐患和查找安全隐患的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管理层对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的理解情况。其中要求管理层要把安全看作是生产工作的第一要务,关心体贴基层员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保护,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管理者在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是否具有冷静的头脑和现场安全工作的控制能力。要求其要坚守现场,科学判断,稳定现场气氛和工人的情绪,处理好施工现场的具体事务。

(3)施工作业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考察作业层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能牢记安全宗旨,以安全为本,进行现场作业。并且做到隐患不排除不开始生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开始生产,施工场地不安全不开始生产。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作业层是否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直接关系到自身安危。

3.2施工材料的因素

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决定施工的安全状况。施工材料要从进场到使用进行全面监督。

(1)进场与验收施工材料

检验标准的制定。主要考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出厂日期和规范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是否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和有无遗漏。

检验方式的确定。主要考察施工现场的实际工况和来料的情况,进一步来确定正确的材料检验方式。

(2)主要材料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主要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主要考察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要从采购源头进行控制,所以,对材料供货商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业主在进行材料招标时应首先考核其产品质量、供货商的信誉,然后再比较价格。

主要材料的正确使用上。主要考察在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是否能够保证使用过程的正确、规范和可溯源,是否能做到跟踪管理。并且制定本企业常用材料的用料规范。

(3)材料的存放与保护

施工材料的影响包括材料的进场、材料的存储与管理等。主要考察材料入库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清单的情况。其中,入库清单应一式三份,包括现场技术工程师和材料员各一份,资料留底一份。出库清单必须有项目经理、材料员、施工班组长的签字后才可进入库房领取材料。完工后要进行场地材料的清除,预料必须及时收回,并办理相关手续。[3]

3.3 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品等因素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脚手架工程质量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按照我国建筑施工有关规定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01)和《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28-200)的规定进行。

大型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卸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关于塔吊、卷扬机等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依据各自的拆装规范要求来进行,并且按照一定要求设置防护装置来进行防护。[4]

大型施工机具装卸的安全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型的施工机具在工程竣工后必须撤离现场,因此加强这些施工机具的装卸安全控制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2)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可靠性检验情况

主要考察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在安装设备之前和设备投入正常运转之前都要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检验。对于特种设备,如塔吊和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必须委托相关特种设备检测部门对现场安装情况进行检验,只有检测合格取得相应的设备运行许可证之后,才可以投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复检工作。

(3)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情况

主要考察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施工安全。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工期拖延,还可能酿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应该对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3.4 安全管理实施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施工作是否全面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安全性,为了保证项目地安全施工,就必须做好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1)施工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主要考察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全面管理对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情况,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安全施工方针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使员工从安全培训中认识到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安全技能,促进生产顺利进行。

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进员工进行的公司教育、项目部教育和施工班组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由安全、质量等部门配合进行。

日常施工安全知识。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如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活动日、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与交底。起重作业、电气、焊接等有危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才能上岗执业,并需定期参加再培训工作。特种作业在安全技术交底时应详细说明操作细节,从源头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现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执行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要考察在施工前期,开展的每道工序是否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还要考察工序中各道环节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5 施工环境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项目的主体结构大部分在露天的作业环境下进行,这对施工时的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清楚项目所处的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施工所在地的气候情况

由于建筑施工从基础、主体、屋面到室外装修绝大部分施工作业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另外作业人员还要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所以,建筑施工现场作业要注意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

(2)施工现场照明情况

生产现场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主要是通过视觉对现场的各种情况做出判断而行动的。如果现场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不好,操作人员就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观察,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容易造成错觉、接受错误的信息、产生不安全的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生产作业环境的良好采光和照明,对于减少事故,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非常重要。

(3)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很大影响,不但要认真参照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设计资料,而且要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做进一步的勘察核实工作,以防因为实际的勘察设计工作的疏忽引发安全事故。

具体指标划分如表4.1所示:

表4.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一、本文通过研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使用层次分析的观点,约束于一定的原则之下构建一个科学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这套指标体系是摒弃管理内涵延伸和扩展,回归克鲁格简单生产力的本源的情况下构建的,目的在于贯通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

三、所以,指标体系里的最大的变化是控制论下的安全管理的这个指标会变成安全管理论下的安全实施控制的指标而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倪广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镇江:江苏大学,2013.

[4]张乃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 :施工 安全管理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由于建设工程的行业特点,建设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设工程业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的大事,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建设部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颁布了诸多的规定和条例,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建筑业的施工特点 建筑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其施工特点是: (1)高处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 (2)露天作业多。建筑物的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受到春(夏(秋(冬不同气候以及阳光、风、雨、冰雪、雷电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危害。 (3)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建筑业大多数工种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力、误操作多#易导致事故的发生。(4)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产品结构复杂,工期较紧,必须多单位、多工种相互配合,立体交叉施工,如果管理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就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 (5)临时员工多。目前在工地第一线作业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50%-70%有的工地高达95%.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个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法规尚需完善,安全监管存在不足,建筑市场亟待规范,城市建设综合防灾工作体系尚未建立,建设领域应急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阴阳合同、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3)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4)有的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人员缺编,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处罚依据,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5)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6)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在工程造价中不计提安全施工设施费用,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而委屈求全,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则省,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个体投资项目及旧村改造工程违法违规现象较严重。部分工程无规划定点,无用地许可证,无施工许可证,无招投标手续,无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未进行施工图纸审查便进行施工,从源头上给建设工程带来了事故隐患。 (8)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还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应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诚信体系和不良记录,把企业市场行为、安全业绩和存在问题全部纳入,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评优评先、行政处罚直接挂钩。

四.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 言建筑施工过程的周期相对时间比较长,施工期间由于建筑施工中人员流动大、露天和高空作业较多,再加上作业环境的恶劣 ,导致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由于心情烦躁违章操作的现象频繁出现,不安全的因素随着施工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给安全防护带来了诸多问题。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对建筑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通过法律、法规不断规范和约束建设安全的行为。但由于建筑市场目前存在的种种因素,当前的施工安全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现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浅析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原因和管理对策。

2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

建筑施工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对安全生产作业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关系到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施工项目经理安全意识的淡薄,当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进度、效益和安全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忽略安全因素。其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虽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安全知识比较陈旧、年龄偏大,工作时力不从心。由于当前职工的流动性比较大,造成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从而导致员工缺少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时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2.3 建筑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1、面对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工程投标时的下浮率越来越大,虽然建设主管部门发文强调,安全生产措施费在投标时不计入下浮。但工程一旦中标后,许多项目部为了追求项目的盈利或最大的利润率,就把安全生产措施费挪做他用,造成投入不足。 2、由于现在建设领域工程的垫资、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施工单位资金紧缺,无法投入安全生产措施费。 3、建设主管部门不能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专款专用。

2.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落实问题

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多数企业都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但在贯彻落实时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造成有章不依,有制度不行的现象。主要有: 1、技术交底没有针对性,不能做到逐级交底,对交底的执行情况不认真监督检查。 2、安全检查整改力度不大,不能按照制度要求组织开展大检查、专项检查和不同季节的检查工作;安全管理人员、用电管理员和大型机械操作人员不能做好巡查和日常的检查工作。 3、对于采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监管疏忽、不严格,导致操作人员使用劣质产品,这就给施工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 4、不能认真做好对易发事故的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模板支撑体系、基坑支护工程及各种机械设备的验收工作。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施对策

3.1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施工企业非常重视的事,当前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针对建筑市场及施工现场的现实情况,建立合理的建筑施工监管模式,引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建立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强化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可鼓励其聘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强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聘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负责。

3.2 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

我们要加强对职工本人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新来的职工必须通过“三级教育”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其次企业和项目部,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康怀”等活动,开展群众性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升职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增强创优意识,制定创优激励机制,提高大家创优工作的积极性。

3.3 营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环境

建筑施工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建筑施工的安全运作,营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环境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职员在其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状况水平下实施作业,就很容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寒冷、炎热的季节里,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就比较高。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些措施,使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3.4 开展多层次安全生产检查

随着建筑物从基础结构到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增加,这就需要作业人员能及时地针对变化了的情况和新出现的隐患采取措施进行防护,以确保安全生产。在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同时,针对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的特点,专职安全员必须做好巡查工作,随时纠正违章作业、查出不安全因素。同时积极开展专项检查和不同季节的检查工作。所有检查必须有记录、有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和复查记录。班组做好班前、班中和班后检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把事故消灭萌芽状态中。

4 结语

保障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只有从实施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重视与改进,避免建筑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避免今后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不仅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同时也要求我们大家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减少或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他们的综合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同时也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 张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管理系统管理体系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古迄今无时不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建筑业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难度较大,且具有危险性。据统计,建筑业的生产事故频率、灾害率要高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每年建筑业生产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频繁和严重的伤亡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1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现代安全管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1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

2.2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安全施工系统模式如图2所示。工指令、操作规程是法令、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安全技术水平是社会实践的体现;环境干扰是周围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心理行为是来自人自身的影响。

2.3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分析、评价及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2.3.1安全分析

这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指标,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分析正确,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分析要从人员、环境、技术和设备几方面着手:

(1)在施工作业中人是起关键作用的主体,各种指令由人发出、接收、执行,因此,做好人员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根据人员的个体心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安全意识、疲劳程度等因素进行。

(2)环境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良,容易造成分心、烦恼、紧张、反应力差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

(3)至于机械与设备,其设计与安全装置对于施工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2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价

可以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的安全程度,使人们得出可供比较的概念。它能够准确地提示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对危险进行大致的分类,并针对系统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人的生物节律、人的精力、人的条件失误率、人的意识状态可靠系统、设备故障率,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2.3.3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这是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当找出或预测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后,要根据对象和条件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局部控制方法。事故控制方法大致有:消除法、保护法、控制法、隔离法、保留法和转移法等6类。

总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项工序,都需要进行危险性研究。首先,对整项工序的过程作充分了解。其次,利用鱼刺图、事故树等科学分析方法,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让施工人员明白其所从事工作的内在危险实质和危险因素,使其在工作中提高警惕,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再次,对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最后,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操作程序,使安全事故频率和强度降至最低。

3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三级层次管理体系,也是企业管理体系中最细化的部分,它与一二级层次管理体系一样,由几个子体系组成,具体如下:

(1)生产经营管理子体系。由项目经理组织,主要负责按安全技术措施和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济合同中安全指标的确立;安全设施和劳保用品的进场与检测,涉及到工程部、材料部和安全部。

(2)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子体系。由书记组织,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和思想工作,消除职工的心理负担等。

(3)安全技术管理子体系。由工程师组织,主要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等。

(4)专业检查管理子体系。由安全部组织,主要负责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并依据有关法规处理安全事故;收集整理安全事故资料。

(5)群众监督管理子体系。由工会组织,主要负责和监督参加工程职工的职业病预防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