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适应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影响;改善
前言 :心血管疾病目前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所包括的疾病种类较多,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心衰以及高血脂等。当疾病发生或复发时,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故而,该疾病的护理成了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下面本文将以在社区接受舒适护理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来探讨舒适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2011.1.1.~2012.1.1之间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舒适护理服务的7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年龄在49--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6岁,病程发展为3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8.5年,患者的收缩压在160 mm Hg以上,舒张压在95 mm Hg以上,心率在每分钟80次以上,平均每月会发生6次以上的心绞痛等情况。
2/护理方法 社区在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收治之后,就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并给予患者舒适护理,主要包括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因疾病困扰所产生的担忧和焦虑,消除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以及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再者就是为患者构建舒适的治疗环境和良好的氛围,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如食用营养、清淡、无刺激性的食物,并且将体重严格控制。再次就是每日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用药情况、脉搏、运动锻炼情况、饮食起居、自我感觉以及体重进行测量和详细记录,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序的进行,促进患者的舒适度提升。
3、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前后的心血管疾病控制时间、躯体疾病、治疗效果、社会能力、生理功能、治疗时间、精神状况、情感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分的改善幅度进行对比。
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3.0系统对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以均数±表示计量资料,当P
二、结果
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服务前后,治疗成效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忧郁和焦虑程度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很显著提升,社会能力、生理功能、情感能力以及精神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治疗时间和病情控制时间有效缩短,舒适护理前后在差异性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南丁格尔在早期提出了保证病房内的条件舒适、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清洁,是舒适护理的萌芽阶段,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Kofcaba完成了由实践与理论的过渡,并提出了关于舒适护理的理论概念,他认为舒适护理应该是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以及追求的结果。同时Jones在生殖技术护理中对整体化护理做了强调,将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在1998年,又由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提出了具体的舒适护理模式,即萧式双C护理模式。他强调了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将患者的舒适作为工作的重点,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创造性、高效性以及整体性的护理模式,与一般护理相比,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使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生理情况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有效缩减患者的 不适程度,但是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感受,具有操作性更强的特点。同时也将护理工作领域的广泛性突出,使护理人员的身份既是管理者、研究者、服务者、组织者,又是健康维护者,并且护理的范围也更加的全面和广泛。
舒适护理在护理的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对患者心理、生理、灵魂上的护理,使患者将不愉快的程度最大化的降低,进而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具体如下:尊重患者的,使灵魂处于舒适的状态;和谐家庭、学校、人际以及职业等方面的社会关系,使社会关系舒适;再者就是满足和理解患者的安全感、尊重感以及满足感,使他们心理舒适;最后就是营造适宜的温度、光线、音响以及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心理舒适。Janice指出,舒适的环境是使舒适护理得以有序、顺利开展的关键,以适当的感受刺激来促进患者的康复。目前我国对舒适护理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虽然具有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运用于整体护理的创新思维方法,对深入专业研究和拓展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相关学者调查表明,患者将无痛作为生理舒适的首要目标,护理服务人员的态度则是患者心理舒适的首选,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将护理人员的预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才能够给予患者最为舒适和周到的护理,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的深入,护理的内容和方向更加的明确,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通过以上的调查显示,舒适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作用,使患者的生理状况得到缓解,同时情感能力、社会功能、身心健康、治疗时间以及精神状况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在社区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将舒适护理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玉兰,徐晓,余金珍,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 352 例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 ( 5B) : 521 -522.
篇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已不再是从属于医疗的一个方面,而是有自己独立的专业学科体系,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整体护理将逐步取代以往的功能制及责任制护理,使护理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对护理教育便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着改革的需要。病理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医学课,如何来跟上护理改革的步伐,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这是我们在病理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病理教学要适应护理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树立新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充分认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将新的病因观贯穿于病理教学的始终;其次要从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入手,根据新的护理模式的要求来制订病理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列出教学目标,要在传统的病理教学基础上,使之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及护理改革的需要;第三,要处理好病理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不足,以致能达到整个护理教育的连贯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理解。教学中要做到四个兼顾:(1)要兼顾临床的需要;(2)要兼顾相邻学科的需要;(3)要兼顾本学科达标情况的需要;(4)要兼顾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
2 提高认识,确立病理学新的地位
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属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而在新的护理教育改革中,由于增大了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比例,相对来说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如内容削减,课时也相应减少,但这并不是说病理学不重要了,而是要求教学内容更精练、更实用、更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因临床工作护理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患者,这就离不开病,离不开对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认识。如果说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增加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那么,学生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就是为自己打好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3 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病理学作为临床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由于疾病各自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 病理变化不同,在临床可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病情,护士要根据这些不同的病情做出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计划,这就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疾病及其病理过程。因此病理教学必须结合临床学科及临床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我省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病理学总学时数,大纲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做了新的调整,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突出护理、注重整体的特点,从满足临床学科的教学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3.1 病解内容要有重点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病变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减少常见疾病。学生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基本病理过程,同时使他们能运用机体的整体观及事物运动、发展的观点,来解释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辨证关系,贯穿以护理为中心、注重整体变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从疾病的表象认识到疾病的本质,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篇3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still exist in the pathology and nursing practice become disjointed phenomenon.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clinical nursing, from strengthening the pathology and the link between nursing, enhanced pathology theory to nursing practice, the improvement of examination method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needs.
关键词: 病理学;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pathology;nursing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73-02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为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也应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但是,目前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未充分注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增强病理学理论对护理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以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1 在教学观念上,强化病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
护理专业病理学的学习,一方面要熟悉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转归,另一方面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要强化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处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用病理学知识去理解、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例如护理中发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体征有所改变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只有了解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才能做好护理诊断。再如对病人痰液的观察:泡沫状痰―提示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粉红色泡沫状痰―提示肺水肿液内有少量红细胞,白色泡沫状痰―提示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
其次,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在护理过程中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为有效避免病变的发生,需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加强护理。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加强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因为这种病症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褥疮和血栓形成或栓塞。例如肝硬化晚期病人食管下段易出现静脉曲张,为防因摩擦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过程中需嘱病人服用颗粒状药物时要研碎。
2 在理论教学中,增强病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2.1 寓整体护理观念于病理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树立起人体整体护理观念以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2],应以相关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将具体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将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例如在讲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常见原因(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黏膜损伤等)时,让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到精神压力过大也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护理专业学生,要在今后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指导人们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塑造良好心态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医学基础课时,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 为使学生早期了解护理知识,培养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知识学习为应用,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能力奠定基础。例如讲到血栓形成时,在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讲述清楚后,可结合临床实践讲授避免血栓形成的方法:
2.2.1 血液凝固性增高 临床上给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大出血等病人输血时,需注意补充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浓度,对防止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讲解,使学生对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的联系理解得更加深入,其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2.2.2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速度减慢或涡流形成) 临床上对于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后的病人,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对于不能下床的病人,应勤翻身、勤按摩、勤热敷,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静脉穿刺,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应嘱其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以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2.3 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病理学教学中 如今,护士的角色已从护理实施者转变为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实践者以及健康教育的宣教者。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到病理学教学中,为延长其生命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必须给予病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4],例如在讲授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时,要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要求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同时要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变部位和病变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告知学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归纳为:①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使学生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定期测量血压和门诊随访,控制病情发展[5]。②坚持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3g,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豆类;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低脂饮食,以植物油为主;少吃腌鱼、腌肉、咸鸭蛋、泡菜等。③戒烟戒酒、劳逸结合、调整情绪、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在实验教学中,将病理学理论与护理学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在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要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注重实践。通过观察病变形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病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6]。特别是在病例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例如伤寒病溃疡形成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注意事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观察要点,如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4 在考核测验中,改进考试考查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往的考试往往侧重于期末的理论闭卷考试,侧重于认知和与记忆能力有关的知识考试。这样的考试显然不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病理学考试在考试内容、方式和导向上,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测试内容除病理学基本知识外,还应侧重与护理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加大能力考核所占的比重。例如血栓和栓塞是病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且与护理实践关系较密切。考试中可以出“哪些病人容易形成血栓或发生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如何指导病人加以预防?”等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实践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又为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泓煜.护理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185.
[2]王莹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2011,24(5):2507-2509.
[3]张小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7-568.
[4]周巧玲.对护士病理学相关知识缺乏原因的临床调查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241.
篇4
目前,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都要同步进行骨髓组织活检;但是,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先做骨髓穿刺涂片,当诊断有困难或有疑问时再做骨髓活检。这主要是因为骨髓组织病理学与一般的外科病理学略有不同,用常规病理的石蜡包埋技术,细胞往往不容易识别,因此一般的病理科不愿意做。一些医院把这一技术放在血液实验室来做,进行塑料包埋,细胞容易识别,而且能与骨髓涂片相结合,提高诊断符合率。随着WHO淋巴系与髓系肿瘤分类在国内的推行,骨髓的组织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指标或条件,因此,许多医院开始开展骨髓组织活检技术,这需要一批有相关知识的检验人才。根据黄斌论等对浙江省2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发现,有12家开展了骨髓组织活检技术,因此,希望在医学检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进行调整,加强临床应用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开设血液病理学正与这一建议不谋而合。在淋巴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方面,目前在国内是由检验技术人员制片、病理医师阅片;这也要求检验技术人员要有很好的血液病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切片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才能保证在与临床医师交流时,为相关疾病提供准确信息,继而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
血液病理学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医学检验专业设置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课程主要有病理学和血液学检验。在病理学中,血液系统疾病一般设置2学时左右,没有安排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对分类复杂的骨髓肿瘤及淋巴瘤的诊断显然是不够的;血液学检验虽然有大量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骨髓形态学知识,但一般集中在细胞学水平,对组织学形态特点一般设为自学内容;对淋巴组织肿瘤的学习一般安排0~4学时不等,但没有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是因为这两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将与血液病相关的技术和研究热点传授给学生。因此,开设《血液病理学》介绍各种贫血及恶性血液肿瘤的淋巴及骨髓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基因诊断等热门的专题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
2医学检验专业开设血液病理学的教学实践
2.1开课时间大连医科大学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方向),血液病理学为其必修考试课。学生完成课程到医院实习后,临床医生反映学生对血液病知识掌握较好。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进行教学大纲修改,经专家认证批准后在医学检验专业增开血液病理学,课程类型为考查课,开课时间为第七学期(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应落后于血液学检验开课时间,此时学生已对血液疾病有了很好的概念。血液病理学教材为自编讲义,共设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血液病理学理论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的方式,主要内容:骨髓活检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内容及诊断要点;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正常淋巴结结构;淋巴瘤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淋巴瘤侵犯骨髓的诊断及鉴别。实验课主要观察骨髓组织活检切片及淋巴瘤切片,其中2次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一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另一次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目前,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09级92人、2010级98人已完成血液病理学课程的学习。
篇5
病理学教学转化医学师资队伍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教学、科研及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众多学者从本课程实际出发,在教学模式、手段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结合病理学教学实践,探讨以转化医学理念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
一、转化医学的核心思想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是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在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病人需求的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关注如何将基础分子生物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这一过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防治的新方法,实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标。
二、转化医学在医学教学中的意义
转化医学的实质是基础医学和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层次、多靶点,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生理与病理、预防与治疗、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转化医学的发展,不仅依赖大量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更依赖医学院校对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让转化医学理念在医学生教学和实践中发挥作用,始终贯穿着教学为临床服务的意识,任何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围绕患者、疾病或者医生的治疗等方面服务的,这样学生能更迅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发挥转化医学的真正意义。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理念,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转化医学理念指导病理学教学的思考
(一)加强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师资队伍培养
提高病理学教师的素质,加快学科建设,构建优秀的病理学师资队伍是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构建转化医学理念的病理学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引入转化医学理念,让教师体会转化医学的重要性;定期开展转化医学论坛或聘请高水平专家介绍转化医学;教学和科研课题申报时应有价值,向转化医学倾向,等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病理学师资队伍,在教学中才能融入转化医学理念。
(二)加强教师与临床医师的交流与合作
在病理学任教的师资中,缺少与临床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所以鼓励安排病理学教师听临床教师授课或同临床教师一起科研合作,使病理教师与临床教师互相交流,知识互补,并通过互学互评,遇到的问题及时讨论,一方面,加深了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这样也有利于转化医学的发展。
(三)加强转化医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实施病例式教学
PCMC(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al Curriculum)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进行启发式教学,把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早期结合,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病理学课程前学生没有接触任何临床患者,对疾病的症状、体征等一无所知,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病例式教学可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理解,联系临床应用,接触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理论课教学时,先将教学内容通过病例以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病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思维,使他们在运用已有知识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转化医学才人的培养。
2.开展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加以实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探索性实验。它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科知识,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实验时不再是被动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是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指导实验时主要是引导和指点,不再是详细讲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3.大学生科技创新
早期让学生接触科研,培养学生转化医学理念,同时培养他们初步科研思维方式、科研工作能力,相互协作精神及求实的科学态度等综合能力。既能治病又能科研的医生是转化医学发展的人才动力,此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教学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或申报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完成科研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理解了转化医学的内涵,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科研是有价值的,对人类健康是有利的,这样有利于转化医学的发展。
4.加强医学人文和信息知识的渗透
转化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学科,与人文精神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同时每天都有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成果在不断涌现,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就要求师生双方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获取新的信息,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优良的信息素养后,才能在教学中运用并传播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转化医学的发展需要加强和改善医学人文教育和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医学人文知识和信息知识,学会交流、捕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
5.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医学教育更加需要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贯穿每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学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他们对临床复杂疾病问题严密求实的质疑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21世纪对转化医学人才的需要。
培养转化医学人才,鼓励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进行双向交叉,把转化成果和实际应用放在重要的地位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当前医学教育、转化医学等都在迅猛发展,为适应医学教育和转化医学的时展需求,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病理学教学中体现转化医学教育的因素,使病理学教学更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楠,任骏.转化医学的基本概念[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725-3726.
[2]董海影,吴淑琴,张晓杰.转化医学理念对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77.
[3]Jaillon P. Organiz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France: the new missions of interregional delegations for clinical research[J].BullAcad NAtlMed,2008,192(5):929-937.
[4]Chakravarty M,Latif NA,Abu-Hijleh MF,et al.Assessment of anatomy in a problem-based medical curriculum[J].Clin Anat,2005,18(2):131-136.
[5]翟云起,张桂荣,于泉.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在临床医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研究及应用[J].当代医学,2008,(148):45.
[6]年玉艳.浅析病理学病例教学的方法、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2009,(3):86-87.
[7]张起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165-166.
[8]李晏锋,郭莉萍.医学人文教育与转化医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13.
篇6
关键词:对比法;PBL;病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71-0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及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必修课程,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因此,病理学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填鸭式”的被动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已不能适应当前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3]。对比法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差异的知识,分别进行分析、区别、鉴赏、归纳,辨析异同,把握特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4]。近年来,我们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用图片对比法与PBL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选择我校2014级本科中医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共计117名学生,其中男生67人,女生50人。
(二)方法
1.选出对比的图片,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典型的病变图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结构图片、同一组织的不同病变图片,并且围绕图片设计恰当的问题。
2.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并思考。将需要学生对比分析的图片以及讨论的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病理学相应章节以及相关书籍、文献、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然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找出答案。
3.课堂小组讨论。将学生随机分成8―10人组成的PBL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围绕图片对比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掌控讨论的节奏和方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观点,活跃课堂气氛,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4.归纳总结。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正,并归纳总结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匿名问卷117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病理阅片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否能接受对比法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
二、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表示对比法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95%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7%的学生表示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86%的学生表示提高了病理阅片能力和观察能力,82%的学生表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89%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
三、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同时,病理学也属于形态学基础学科,其课程内容繁杂、联系广,学习时既要以解剖学、组胚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知识为基础,又涉及到临床医学课程的内容,而且概念多、病变描述抽象,尤其是显微镜下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复杂。而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等方法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多W生抱怨知识点过多,大量的概念、各种病理变化容易混淆,病理图片观察机会少,看不懂,难以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中医院校的中医、针推等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更加困难,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死记硬背,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师生互动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效果不佳,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培养,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对比法是将相似而又有差异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肉眼观和镜下观的形态结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观察病理图片是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的主要途径。但要理解病理图片中的各种变化,学生首先要掌握组胚学和解剖学中的正常组织形态结构,而很多学生都已经忘记了上一学年学习过的组胚学和解剖学的知识。因此,先将正常组织结构图片与病变组织进行对比辨认,然后将同一组织的不同病变图片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使病理学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病变,学习积极性增强,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病理阅片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是,这种对比教学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教学活动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带着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从而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获取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W实践表明,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对比法与PBL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二者的教学优势,对病理学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不仅使病理学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了解剖学、组胚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自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进行充分挖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玉芳.病理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
[2]王斌,郑亚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63-64.
[3]付玉环.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58-59.
[4]张金波,周秀芳.“对比法”在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23):5152.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arison Method combined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athology Teaching
ZHOU Zhi-yu,LIU Chun-hua*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Jiangxi,330004,China)
篇7
摘要:《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主要必修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验教学的方法、内容和考核方式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主要分析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提高《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为以后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73-02
《植物病理学》是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涉及农学、植物科学、园林、园艺以及中药资源开发等相关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学科,其学科目标是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课程讲解的基本原理,获得和提高有关植物病害的规律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甚至掣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普病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农业院校《植物病理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合理选取教材和参考书,补充最新的概念、方法和观点。随着科技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因此实验课程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实验教材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等。现在,我们主要采用吉林农业大学主编的《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校内教材),设置观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地域辽阔,植物种类多,相应的病害种类也多。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东北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当地植物病害上。走出实验室,在田间进行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病害症状,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书本上的抽象概念,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培养所学专业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学分制的实行,大量缩减了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课时,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想教学质量不受影响,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精练的选择。对各门实验课中的重复部分进行删减和重组,通过农业植物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有机结合,高效率地利用教学课时,加大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施教,训练广大植物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魍车氖笛榻萄Х绞街校教师是活动执行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基础理论进行验证,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实验课的兴趣,而且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且熟练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对原有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增强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开放性实验比例,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好地方主要是实验室,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转型应用人才的改革,实验教学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新型农业人才,建立学生动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质上是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仅仅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把课本内容重复做一下,缺乏相应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增加开放实验室后,基础性实验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验证性实验则应让学生自我思考、分析、检验病害的发生原因、机理等,有利于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甚至能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如果遇到教学讨论也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进行相关实验,或分小组自主操作。这种自我设计、自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查资料,问同学、教师或有经验的工程师、技工等,形成一定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为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2)实验教学课程应加强学生自主课前预习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情况下,实验性课程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观为辅,主要是观察病原物玻片和病害标本,旨在掌握某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形态特点,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做不到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教学实验过程中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所观察的内容。更有学生“走马观花”。对教师准备的材料缺乏了解和细心观察,而是把心思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参照课本画一幅类似的形态、症状图就算完成任务,课后很容易忘记所学习的病害症状。因此,任课教师要改变课上辅导、课后写作业的教学模式,鼓励监督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总结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注意事项,以便上课时能及时和教师沟通解惑,力求在不翻看书本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验过程。而且,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拓展传统的板书教学,使抽象乏味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单调的讲解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求知欲。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内容涉及植物病虫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等,内容丰富。新型的多媒体课程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真实的情境和音响效果下,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相应的提高。例如,观察真菌的形态,可增强学生对病原真菌特征的直观印象,掌握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再如,观察细菌病害的喷菌现象时,教师通过显微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演示,可让学生准备细致地掌握细菌菌体从病组织中喷出的状态,还可将病害不同时期的发病部位、发病症状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加深他们对病害的理解,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三、实验教学要改革考核方式
要想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成绩由各项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太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而忙于完成实验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实验操作。因此,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标准是:实验报告占50%,考勤情况占10%,实验操作表现占40%。这种成绩评定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全部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进他们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非常重要,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丰富理论常识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提高《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他们日后从事植物病理学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广大农学院植物病害专业的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月敏,杨梅,高智谋.《果树病害防治》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74-16176.
[2]付兵.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126-127.
[3]台莲梅,张亚玲,靳学慧.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118-119.
[4]李淼,檀根甲,丁克坚,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80-8281.
收稿日期:2016-11-17
篇8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们与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等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们又是学习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连接着正常人体机构和机能以及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表现和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的科学,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撑[1]。但是两者之间的侧重点不同,病理学重点研究疾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属于形态学;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机能代谢的变化,属于机能学。而疾病的整个变化过程,包括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因此两者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高职高专医学学习的学制时间短,因此病理学教学中病理学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其教材中分为两方面内容,上篇病理解剖学(即病理学)和下篇病理生理学。虽然专科教学中两门学科融合为一本教材,但整个学时并没有增加,反而比本科教学一门学科的学时还少,导致课程内容不断被压缩,并且两个内容课时分配不均。大部分专科学校包括该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以病理解剖学学内容为主,导致学生对病理生理学了解内容少。这对学生以后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工作中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极其不利。因此根据专科病理学教学的现实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急需真正把两门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删除一些的重复内容,进行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整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2]。
1教学体系的改革———理论课和实习课并轨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是先有专业教师讲授理论课,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上完之后,中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课内容容易遗忘;再加上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学时不足,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重复,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可通过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把病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由专业教师主讲理论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电脑中,实时看到课件;教师在讲解理论内容后,将实验课内容一并进行讲解,再由实验教师带领各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这样可以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解决了病理学学时偏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知识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系统编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病理学授课内容编排为先上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在上病理生理学内容,这样就使两门学科各自为政,没有系统地将疾病时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新编排后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两门课中的一些相关章节放在一起交叉讲授,在讲授一个内容的理论课讲授完后,同时开始实验课的教学。首先将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交叉讲解,比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血栓形成这一内容,微循环血栓形成可能导致DIC,DIC则是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那可以安排讲解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后讲解DIC这一章内容。这样就可将机能、代谢和认识。在讲授病理解剖学各系统疾病时将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内容有机地融其中。例如消化系统疾病中各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都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因此从形态学的病变基础联系肝脏代谢机能变化来阐述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然后,再安排相关的实验,从内容的连贯起来将每一个系统疾病无论在疾病机制还是形态学方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病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渗透于病理老师的教学中。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弊端,如淡化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多媒体教学内容多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多媒体课件的应变能力差等。因此,教学不能单纯以多媒体教学讲授学习内容,还要根据学习内容配合启发式教学、比较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3.1PBL教学法在近几年的医学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ed,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3.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先由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通过选取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的案例来教学,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3]。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与临床联系最紧密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可改成病例讨论。组织临床病例讨论,让学生初步接触到临床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个病理教学质量。3.3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设计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一个病例讨论题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使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统一。具体到病理学教学中,①教师根据某些章节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准备一些典型病例,然后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需有利于鼓励学生以整合的方式讨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个好的病例讨论题应该包括一个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等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全部覆盖。②课前两周向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由于该阶段的学生接触临床知识比较少,对一些临床术语和检验指标感到陌生,但为了解决问题,会利用课间或休息时间主动通过教材和网络等学习资源查阅收集相关的知识并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③在课堂上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围绕该病例的主要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等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先让学生各抒己见,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讨论。在整个讨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讨论完后每组选代表针对讨论的问题来阐述这一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④最后由教师围绕病例进行总结和归纳,将难点、重点再次进行精讲,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4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病理学课程网络资源库,其使用的对象为教师、学生,从教学档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和案例库三方面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和内容融会贯通,尤其是案例库建设时,其里面的案例要包含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预后和结局整个疾病的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但有利于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重复劳动[4],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库自学,扩展更多更新的知识,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过渡,由于专科这两门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融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把器官的病理变化和患者的机能代谢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联系起来,真正完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桥梁作用。
作者:刘洁 刘怀 彭微 徐筱红 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萱.构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3(1):40.
[2]王崇宇,吴伟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态机能理论一体化教学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74-75.
篇9
【关键词】病理学,成人教育,教学,探索
在医学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已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人教育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然而成人教育因其本身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无疑不同于专科和本科教学,尤其是在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教学更是面临新的挑战,如:学生要求不一,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决定了病理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提高成人教育病理学教学的质量。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成人医学教育的特点
成人教育生源参差不齐,有的中专毕业,有的大专毕业,毕业院校大相径庭,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其次学生的年龄相差悬殊,毕业时间不一,因而知识的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理解力和记忆力也存在差异。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一般都集中在周六,周日全天,面授时间少,传授知识多,时间集中,易造成疲劳。成人学员的学习绝大多数是业余和半脱产形式,自学时间也因工作,持家,参加社会活动与应酬而显得十分少。因此学习时间可以说是工余的,家余的,社会活动之余的,形成了学习内容多与 学习时间少的鲜明特征[1]。大多数成人都经历了工作实践,迫切需要解决医学实践中的困惑,完善知识体系,充实自己,学习目的性强。
二、探索适应成教的病理学教学方法
针对以上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激发成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教改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成人教育学习时间短,传授的知识内容多,又没有安排实习课,而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制作课件时插入了大量真实、清晰的病变图像,如: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等。使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成教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学效果比传统方法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许多新知识及学科发展的新动向能及时传递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大体镜下展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中便于一些抽象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内容的讲解,能动态的反映概念及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如在讲解细胞渗出过程时,口头讲白细胞靠边、附壁、粘着以阿米巴运动游出血管壁,并在趋化因子作用下到达炎区这一病理变化时学生反映难以想象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动画将白细胞渗出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2病理与临床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常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串联起来讲解,因为成教学生对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有着强烈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一些疾病不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临床上为什么出现咳嗽、咳痰、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刺激引起咳嗽;支气管粘膜下粘液腺增生,肥大,分泌亢进,致分泌物增多导致临床粘液痰。如此讲解很容易掌握该病的病变。另外我们还安排一些病例讨论如在讲解“羊水栓塞”的内容时,引入一病例:某产妇在胎儿分娩出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血压下降,休克,于数分钟后死亡。该产妇尸检:肺小动脉和主细血管内有胎毛,胎脂和胎粪等成分。要求学生讨论,诊断产妇所患何病?分析死亡原因。通过应用病例分析能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已学的病理学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为成教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注重与临床医德医风相联系。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我们培养的成人学生是未来医疗行业的骨干力量,那么学生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也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身边的实例,如两年前一位老人因脑腔隙梗塞到某省城一家著名医院专家处诊治,一张处方药价:5600.00元取药后又被介绍到北京某医院放置颈动脉支架,接诊专家另开一张处方,指明在院外药房购买,每片药是达40余元。这种医务人员丧失“医本仁术”,“医本为善”的医德,滥用药品以医致富,激化医患矛盾,在社会上造成很坏影响。教育学生应认识到每用一药,每注射一针,每开一刀,每做一种检查都密切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不可有一丝一毫的违法违规,不能有一星一点的私欲私心,时时刻刻把病人的安全,病人的利益放在心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以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精神面貌,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结语:总之,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才能使成人高等医学活动更加有效,成人病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教学;病理学实验课;学习行为;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成为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病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手段,并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文献罕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多媒体网络教学对病理学实验课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按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我校2004级15个班的学生52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在学期教学结束时集中进行,在实验室当场填写和回收。共发出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18份,回收率99.6%。
2 结果
结果详见表1。
3 分析与建议
3.1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着内在的兴趣。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开展学习,提高效率。有研究显示,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与学习行为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因此,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调查中发现44%的学生对病理学不感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病理学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关系,因为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内容单调枯燥,知识点多,抽象难记,知识的复杂性和难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制作水平有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85%)认同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直观、图文并茂,便于理解的特点,然而仅1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有学生认为我们的网络课件还需要改善图片质量、增加趣味性、增强互动性,因此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制作水平可能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关系。事实上,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多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容易形成惰性,进入大学后一旦要求其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便感到难以适应。
我们认为提高学生上病理实验课的热情,激发其学习病理学的兴趣,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内容的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以清晰的图片、简洁准确的文字、生动的影视录像和动画等方式将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观察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切片的时候,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关于炎症的理论知识,如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分类、化脓性炎症的分类等知识,然后针对所要观察的切片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正常消化道的组织学结构是怎样的?该切片来源于那个器官?阑尾腔、粘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有何改变?病灶是局限的还是弥漫的?最常见的炎症细胞是什么?在哪层最明显?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从现有的资源(切片、网络资源、教材等)寻找答案。当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答后,要求学生把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和教材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标本作出诊断,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学生便能牢固的掌握蜂窝织炎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性作用,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可以联系生活中发生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观察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标本的时候,很容易就在学生周边的人群中找到转移性右下腹痛的例子,让学生的把了解到的症状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他们的兴趣一下子便提高了。另外,在病理实验课中要重视病例讨论的作用,虽然学生身边没有相同的病例,但通过病例讨论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在病理学每个系统学习结束后,教师提出病例讨论的题目,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学生发言,教师讲评。在这过程中,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总之,在病理实验课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从提高多媒体网络制作水平入手,又要重视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表1 病理学实验课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问卷的调查结果(略 )
3.2 学生应该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并在信息处理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修改和调整,在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策略发生了转变,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式学习。调查结果显示, 76%的学生在病理实验课前会采取经常预习或偶尔预习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92%的学生会运用网络教学内容辅助观察标本,这说明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以提高学习成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其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象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根据这种理论,学生是病理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病理学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手段,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在病理学实验课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切片标本认识各种疾病的病理改变,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对病理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从而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学生在上实验课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的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知识以及病理理论对于病理学实验课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课过程中,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实验指导、实验图谱、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来观察标本的病理特征,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理论知识,以达到认识并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与病理联系和后果等学习目标。
3.3 正确评价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病理实验课中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病理实验课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多媒体网络教学为病理实验课提供了丰富的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的图片、动画,并作了准确详细的解释说明,有利于学生把握标本观察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的都是非常典型的病理改变,而疾病具有复杂性和非典型性的特点,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病理形态千变万化,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不同的大体标本,器官的大小、病灶的位置、数目、累及的范围、形状、颜色、质地等都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固定时间的长短,标本本身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学生要想从具有相同诊断的不同标本中观察到相同的病理特征,就得从多个角度对各个标本进行观察,并进行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结论,这一点是网络标本难以代替的。在切片标本中,不同批次标本,其取材范围不同;同一批次的标本,组织的深度也不同,较为常见的是一些制作不良的切片,放置久后会发生褪色,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切片,病灶的典型性存在差异。此外切片标本还可能观察到一些网络示教中没有出现的病理变化,这种问题需要老师帮助才能解决。要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解决这些问题,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多媒体网络资源在反映标本的多样性、病理变化的复杂性上存在缺陷。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实物的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靠多媒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4]。在病理实验课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网络实习标本的观察所起的作用是辅助的,不能替代实物标本的观察,学生观察时应该把网络教学标本的观察与实物大体标本、切片标本的观察结合起来,才能使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郭江澜.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265-267.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