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设计与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设计与理论

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原理;方法;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学科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来的一些机械设计方法已适应不了当今的时代潮流。特别是方案设计是目前智能化CAD的瓶颈之一,已成为各国设计学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1 现代机械设计的概念和地位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对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应用当代先进技术成果,通过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经过反复调查、分析、论证、判断做出决策,并采用适当的设计模型使之量化,最终将输入的物料(毛坯、半成品等)、能量(机械能、电能、热能等)或信号(测量值、数据、控制信号等)转化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经济合算、造型优美、深受用户欢迎的技术装置或机械的过程。

机械设计是生产机械产品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机械产品的生产成本,70%由设计阶段决定。所以必须把好设计关。

2 现代机械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设计水平发展很快。首先,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各种专业产品设计机理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次,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研究得到加强。

2.1 通过设计来完善产品的功能及原理

任何一种机器的更新换代都有三个途径:一是改革工作原理;二是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材料,提高技术性能;三是加强辅助功能,使其更适应使用者的心理。特别是第二步、第三步,目前发展迅猛,开发得比较成熟。

2.2 通过设计提高产品质量

(1)基本性能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一系列的新工艺、新材料,如硬质合金材料的出现,使普通车刀在高速切削下的寿命大大提高。

(2)适应能力方面。机械设计除应满足产品的基本性能外,还要考虑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时的产品适应能力。如采用齿轮传动的自行车代替链传动,更能适应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3 现代机械设计原则

机械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市场需求是设计动力的源泉。机械设计首先要满足所设计机械产品的基本功能和必要的辅助功能要求。

2.经济性原则 所设计的产品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安全性原则 所设计的产品应在技术上采取必需的、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操作者、管理者的人身安全和机器的安全。

4.优化原则 所设计的产品应达到当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产品制造和使用达到最佳水平,多种原理方案和设计参数达到“最优解”。

5. 可靠性原则 所设计的产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即不发生失效。

4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理论是对产品原理和机理的科学总结,设计方法是使产品满足以及判断产品是否满足设计原则的依据。现代设计方法是基于设计理论形成的,因而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

4.1 利用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设计方法

在产品开发初期借助于设计方法学,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系统的开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利用数学系统理论,同时考虑系统工程理论产品设计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学,研制出适合于产品设计初期使用的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根据这一设计方法,往往把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概括为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三个阶段,并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CAD尖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1)产品规划——构思产品。其任务是确定产品的外部特征,如色彩、形状、表面质量、人机工程等,并将最初的设想用CAD立体模型表示出来,建立能够体现整个产品外形的简装模型。

(2)开发——设计产品。该阶段主要根据系统合成原理,在立体模型上配置和集成解元素,把实现功能的关键性解元素配置到立体模型上之后,即可对产品的配置进行分析。产品配置分析是综合产品规划和开发结果的重要手段。

(3)生产规划——加工和装配产品。在这一阶段中运用CAD技术,用计算机图案显示解元素在相应位置的装配过程,即通过虚拟装配模型揭示造型和装配间的关系,由此发现难点和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于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过三维图形软件、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

4.2 积极开发发展绿色设计、制造

(1)绿色设计制造是现代设计制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即为资源型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技术型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效益,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资源与环境相联系的新的发展模式。这是人类探索了几个世纪终于领悟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2)发展绿色设计制造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发绿色设计制造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企业家必须考虑的企业行为,但是不少企业认为绿色制造投入大,见效慢,经济效益不如直接抓成本、抓产量、抓品种等见效快,因而无视对环境的污染,甚至宁愿被罚款,也不愿采取措施。

实际上,环境全面改善,一方面可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提高工作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在绿色制造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效率,以创造出最大的利润,使企业具有更好社会形象,为企业增加无形资产。

(3)发展绿色制造将推动新一轮技术创新。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来提高生产率,节约自然资源投入,以及节约劳动和各种形式的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源泉。事实上,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从企业组织到营销策略的制定,一批绿色制造技术与概念已经在发展之中。

5 机械设计的现状与展望

目前,机械设计还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阶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近30多年来机械设计发生了较大变化,设计理论更新颖,设计方法更科学、更完善,计算精密度更高,计算速度更快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设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机械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现代化。机械优化设计给机械工程界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随着技术更新和产品竞争的加剧,优化设计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但我们仍需关注的是,在优化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的同时,国内机械加工或工艺水平、加工手段和制造技术也应配套提升才行。

参考文献

篇2

1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在教学理念上,可以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本位的传统学科体系,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牢固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辩证统一的教育质量观,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手段,将现代化设计理念和方法融入传统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1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根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目标为:具有对一般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受力分析的初步能力,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设计方法,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新的课程体系以此为依据,按照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为主线,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形成了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常用机构联接机械传动通用零部件机械系统设计综述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新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几门单列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2.2整合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效果总体最优的原则进行合理取舍,按照重基础知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重工程意识,突出分析能力培养的原则,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做法上,删除枯燥的理论证明、公式推导,注重如何运用这些公式、定理、方法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同时兼顾传统课程在内容上的连贯性。如齿轮机构和齿轮设计部分,删除了繁琐的公式推导,而直接引用结论,完善设计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如对机械设计部分,把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应用、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设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及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等内容列为重点。对生产一线技术人员较多碰到的机械工程问题,以实例形式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突出课程教学的工程实用性,学生学以致用,兴趣大增。

2.3增加创新设计内容,灌输现代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产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机械设计学科涌现了许多新的前沿知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也不断涌现。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大批量定制技术中的产品模块设计、产品变形设计、产品配置设计;新的设计理念中的绿色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等),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理念和方法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本课程应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时介绍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技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路。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大量的机械传动过程、机械零件构造、机械工作原理等难于用粉笔和语言来描述清楚的内容,更由于课时减少,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与此有关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程生动、直观、轻松地呈现给学生。

3.1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课件精选了一些机械产品的应用实例的视频、flash动画文件,借助这些课件,学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零件,较易了解熟悉机构工作原理、组成与特征。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高度逼真的虚拟情境,例如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现象、四杆机构的运动特征及各种间隙运动机构原理、行星轮系与差动轮系的区别等,将一些黑板不易表达清楚、学生难于理解、实验中又看不到的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而形象的展示出来。

3.2采用实体模型、实例教学、现场教学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实体模型、教具、实例教学、现场参观等教学手段,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四杆机构时,要求学生观察缝纫机利用飞轮度过死点位置的生活实例,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让学生观察内燃机、牛头刨床、汽油自动翻卸料装置、公共汽车开关门装置;又如,讲授齿轮加工方法时,组织学生到齿轮加工车间观察滚齿、插齿机的工作过程,了解课本内容在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这样极大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3.3建设天空网络课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普及,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健全,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已日益彰显其优越性和重要性。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测验等材料,编制成多种形式的文档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学生在课后时间可自行访问网站,通过浏览网页来达到学习、复习的目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向与教师交流,教师在网上给予解答,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4改革课程设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心,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因此,改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乃至今后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4.1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际创新选题

机械专业的课程设计,多年来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齿轮减速器装置设计。实际上,不同专业学生接触的工程设备不同,各行业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各有侧重。因此,教师在选题时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各行业典型实际机构,选择有生产背景的实践课题,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另外,还可通过两个途径确定课题:一是引入一些较新的题目,如机械式无级变速器,齿轮连杆式步进机械等;二是与毕业设计联系起来,从毕业设计中挑选出合适的传动装置部分,稍加修改作为课程设计的实际题目。

4.2教师有的放矢,悉心指导

我们改革了课程设计题目后,首先抛开了设计指导书,只给学生必要提示和列出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去查资料,翻手册,分组提出设计方案。教师组织方案研讨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最后由老师做出点评和总结,给出指导性意见,确定方案。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改变了以往照搬指导书、机械模仿的习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对所要设计的对象、方法、任务要求、时间安排等非常清楚。在后续的设计计算、草图设计、装配图设计、零件工作图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几个阶段,教师应悉心指导学生从设计的工程实际出发,正确采用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教会学生借助于类比、初估等方法,边绘图、边计算、边修改、边比较,交叉进行,树立整体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3CAD技术的运用

熟练掌握CAD技术,已成为工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将CAD技术设计理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提倡学生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如PRO/E、UG、CAXA等构建三维模型,建立虚拟样机,实现运动和装配仿真。从而对自己的设计有了直观认识,并可验证各部件各机构之间的位置和运动是否正确。运用CAD技术,节省了时间,增强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绘图水平。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建构主义理论;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44-0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为学习者建构与学习语言相似的情境氛围,帮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掌握语言表达规则和运用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识记,还能使他们在体验感知中形成正确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围绕课程教学知识要点,从教材资源、互动探究、模拟表达等方面建构多样情境,帮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大胆表达意愿,让他们在丰富理解感知思维上主动调整学习思维方法,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一、建构多样教材资源,倍觉“新鲜”

教材是学生了解英语知识的模板,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学习素材。建构多样化的英语教材,让学生在不同的认知思维感知中激发好奇,让教材不再“冷冰冰”。以文本教材为着力点注重资源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认知世界中主动探知。

延伸教材,以多层次和立体感为出发点打造多样化的资源,会使学生觉得不一般。 如,在“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我利用投影仪播放19世纪英美文学巨匠Charles Dickens等形象,并展示中国同时期的文学巨匠,让学生在了解他们各自写作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能针对其中的异同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学生在“How do we appreciate classical literature?”认知中的不同,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被改编为影视剧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动感十足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形成深刻的认知感悟体验。

建构多样化资源,应多了解学生的不同认知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感知素材,开阔视野。建构不同资源应该围绕开放性,突出动静结合,让学生得在全视角的观察和全方位的聆听中接受不同的语言知识。建构多样化资源,应凸显趣味性,从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资源,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到学习需求点,让课程更有诱惑力和吸引力。

二、建构多方协作情境,鼓励“互动”

延伸语言交际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尝试和积极互动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对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敏锐性和灵活性起到引导推动作用。多方协作情境创设使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自由参与探知,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觉协作交流,深化感悟。

多方参与互动,让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再现“舌战群儒”体会畅快淋漓之感。如在 Reading B“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围绕“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进行同桌交流,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沟通。围绕“What character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 in the future?”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阅读素材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帮助他们形成语篇感知意识。我在学生相互讨论中采用巡视方法,帮助他们归纳整理讨论中的共性问题,给他们指出破解方法。

多方协作情境创设,让学生有更多互动的平台和载体,更能使学生在探知中不断转变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同桌对话相互沟通,便于他们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取长补短。运用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发表意见,让他们在自由倾诉的过程中相互对比,让他们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印象。运用协商交流鼓励学生有针对性提出困惑,让他们在主动询问教师中主动暴露认知思维缺陷。

三、建构多元模拟情景,支持“炫耀”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理应让他们演绎精彩的节目。支持学生根据理解感知,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使他们在各显神通的过程中增强识记体验,有利于他们深化感悟,帮助他们在自我炫耀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多元模拟情景,给了学生更多自我调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得心应手地展示交流中获得丰富感知。如在Reading Two“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科学家、医生、病人等角色,围绕“How to have medicine?”进行模拟对话,让他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尽情展示才能。

建构多元模拟情景,让学生能够在展示中多交流,更利于他们加深学习感知印象。模拟应体现丰富性,让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语言学习内容进行有效互动,让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得以表现。多运用形成激励的方式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动力。

如前所诉,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应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能动发展需要为基础,多为他们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多让他们在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中产生学习的向心力,让他们在轻松玩学英语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和谐英语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体现生本主义教学原则和人文关怀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站在课堂中主动表现自己,能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梅琴.建构乐趣英语课堂的几点实践[J].考试周刊,2015,(19).

篇4

设计阶段需要施工专家的帮助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和检查。在施工阶段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现场进行协调指导。要想将图纸上的内容建造成实体,设计人员必须将设计意图清晰地传达给施工人员,科学串联各种造景元素,将图纸上的构想在实际中切实展现出来。

1.1图纸会审。在正式施工之前,建设单位需要联合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在对图纸进行分析时,各个单位可以将不明确的地方、不完善的地方、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再由设计师做出解释和修改,让各个单位都能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意图。建筑工程只需要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就可以了,而绿化施工时需要再次创造的过程。施工单位没有透彻理解设计意图的话,会出现施工脱离了设计。所以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将设计思想传达到位,详细说明设计目标和意图,然后在施工中生动地表现出来。

1.2设计指导施工。虽然在图纸会审阶段设计师已经向施工单位讲解了设计意图,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审美的差异和理解上的不同,施工中难免和设计意图出现出入。再由于在处理园林的软景上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在植物的颜色、大小、品种上的搭配与设计目标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设计师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纠正现场出现的一些错误。在施工现场设计师主要就是把握好艺术关,将需要表现的意境营造出来。

2监督协调管理模式

园林制度上的不完善也会造成施工和设计脱离。在现实社会中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设计与施工管理需要借鉴一些有效的科学理论,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和作品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条件和经验制定出关于园林设计和施工能够合理衔接的专业方法模式。监督制本身源于国外,它在园林项目中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设计监督就是及时地将设计思想传递给施工的人员,对设计目标和设计思想进行耐心的讲解,并鼓励施工人员朝着目标去完成要求。从事设计监督工作的职员需要全程参与到方案设计和施工的每个环节,指导现场,以为建设方节省更多的人力财力。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问题与措施

 

为提高公路建设的机械化水平,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完成施工是在公路建设机械化施工过程中的总要求。我们首先要切实加强公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这是关系施工质量的基础因素。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多方协调,科学指导,研究采用先进的管理维护方法,逐步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都有其独特的技术性能,比如施工机械的便甩性能分为牵引特性、动力特性、机动性、稳定特性和经济特性等。为了高质量地使用公路施工机械,取得良好的实物成果和经济成果,了解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实践经验,我们从机械的使用性能出发,分析公路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不良因素。

1.1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不合理

机械管理往往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但这些人员常被安置在技术研究等相关部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论文大全。而生产管理的人员尽管长期实践,但是却对公路建设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操作机手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有限,在指导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多弊端,就大大削弱了机械设备的正常管理。

1.2机械设备管理的寿命短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机械的使用率也是越大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单位便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轻管理,重使用”的行为大大影响了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此外,对于某些发生故障的机械,施工单位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这些因素都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1.3施工机械设备配套不够

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标后,公路建设施工单位要组建项目部,从现机械设各中抽调的部分设备技术状态较差,投入工程建设难免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论文大全。而在某些情况下,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很棘手的问题。

2公路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路施工中工程机械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着很多弊端,制约着施工单位工程效益的提高。结合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不同因素,我们可以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没有制定规范的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导致机械设备完好率低下

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使用性,而忽略其保养性,也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不少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此外,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故障问题,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种种原因的出现,致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降低。

2.2忽视老旧机械的及时更新,导致施工效率降低,影响施工竞争力

目前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机械设备的故障及老化现象,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甚至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破旧机械和报废机械,致使施工过程中故障连连,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质量,不仅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造成整体的施工效率低下,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发展。

2.3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

在某些公路建设施工单位,操作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这部分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以及施工等项管制知识掌握有限,尤其是短期聘用人员的专业素质更低,一味的赶效率、抢进度,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甚至出现违章操作等状况,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此外,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设备不能按规定进行保养、维护和大修,又重新进行新的工程项目,设备往往不堪重负,出现故障。

3解决公路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存在问题的对策

3.1管理层为了保证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定人定机,而且要包使用、包保管、包包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挂钩,并加强对机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此外,还要重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公路工程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因为温度、污染、路况、天气等因为都对施工有重要影响。不少施工单位忽视了这个方面,并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机械的措施,致使机械使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

3.2保养层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论文大全。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不少施工单位对设备的保养有相关规定,但是一到工期紧任务重时,依然会忽视保养工作。这主要是操作人员的保养意识不够造成的。实际上,保养对于机械设备寿命的延长和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注意及时保养,才能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过程的经济效益不受影

3.3维修层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维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方面。对于某些机械设备,可以在机械设计时采用维修性设计,提高机械的维修性,同时还要注意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零件换位。施工机械上的许多零件,在运行中往往承受负荷较大,容易造成磨损,适时地更换受到有均衡负荷零件的位置,使它们的磨损均衡,则可延长其使作寿命。

3.4施工过程方面

(1)要对气蚀和溢流噪声多加注意。在公路工程机械作业中,必须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2)工程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工程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否则容易产生冲击力,使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缩短其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力,会使工程机械结构产生早期磨损,而且会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在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容易损坏液压元件,产生施工故障,影响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4结语

总之,以上是对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维修工作中几个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不是从工程技术角度而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加以阐述。在实践过程中,应当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施工过程,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加速机械维修工作的现代化步伐。

参考文献:

【1】戴国辉;聂芳梅;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2】罗洪新;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及其管理维护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25期

【3】张文;加强公路施工企业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深基坑支护 设计与施工 管理

目前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现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进而提出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设计上对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提交、坡项堆载、结构施工临建的布置等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说明;在施工上对施工方案编制与下发、施工过程控制、地下水控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1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

目前的建筑施工,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因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分包给了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比较大的公司一般是当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当前市场上,个人岩土公司也有一些。从设计和施工资质上看:比较大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既有施工资质又有设计资质;而一些小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只有施工资质,而没有设计资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为数较多。

最近两年,一些业主为了提前开工等多种因素,在招标时改变常规,对地下岩土工程部分在结构主体招标前先进行招标,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许多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参与了投标,一些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进入了岩土工程施工。然而,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单位,他们都忽视了建筑总承包单位一般都没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问题,这给将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多隐患。从承包模式看: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都实行分包,有些是业主直接将基坑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然后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而另一种模式是业主将基坑任务交给了总承包单位,而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前一种模式因业主将任务直接分包,故在总包单位管理时易出现管理难的问题,而后种模式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从深基坑工程特点看: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很多深基坑紧邻其它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除了合理设计外,必须加强施工管理,确保严格按设计和相关规范施工,必须对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加强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

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1 基坑边坡坍塌。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基坑施工阶段和基坑支护施工刚结束不久。在北京朝阳区洼里某一工地,基坑支护刚完工不到两天,边坡从上至下整体坍塌,长度达五十余米。究其原因,支护施工单位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也没有严格按设计施工,从坍塌的坡面看,尽管是土钉支护,但是没有按土钉支护规范进行。大多数土钉没有注浆,只是打了一些孔把钢筋去;有些土钉虽然注了浆,但是孔内浆体没有注满;有些土钉孔位置根本没有打孔,只是将土钉杆体直接击入土体。

2.2 边坡水平位移较大。

一些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较大,达到 4cm以上,并且经监测,水平位移还在继续加大。面对此种情况,结构主体施工单位停止了地下主体施工,业主不得不立即召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专家对基坑重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2.3 附近建筑物变形。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基坑紧邻建筑物,处理稍有不当,附近建筑物就极易变形。一般来说,建筑物变形都是其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出现较大变形后,不仅危及楼上的居民或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也对在施的工程造成威胁,使得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3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几点建议

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为了后续的结构主体施工能够顺利、安全、有序地进行,特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明确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而深基坑坍塌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为防止深基坑工程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有关深基坑的强制性文件。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深基坑工程事故的严重性和做好深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在包括深基坑支护在内的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同时一般也是设计单位。只有明确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交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这在将来的施工中如出现问题时才能容易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可追溯性强。

3.2 投标和施工时提交基坑支护设计。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依据是深基坑支护设计,故加强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审核和监督非常必要。无论在基坑支护投标时还是在基坑支护施工之前,都应单独提交基坑支护设计,设计封面和设计图上均应有设计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这样,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如出现问题需做设计变更时,才能够很快找到设计人,也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追究责任。

3.3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下发。

在基坑支护施工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考虑到上报、审阅与返回周期,专项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几天编制,并及时上报监理。监理应抓紧批复,在批复后及时返回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准确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批复的施工方案前不得进行施工。在当前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复前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作为深基坑支护规范化施工是应当避免的。

3.4 施工过程控制。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相关规范等进行施工。施工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的性质和大小,向基坑支护设计人汇报,设计人应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4 结论

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必须加强管理,要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4.1 设计应全面考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依据和条件,这是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前提条件。

4.2 深基坑支护应重视设计,加强对设计的全面管理;投标时应单独提供基坑支护设计。

4.3 基坑支护施工是工程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4.4 “4水”是深基坑支护的大敌,应重视对地下水的控制。同时,作为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应限制盲目、过度的抽降。

4.5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管理目前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丁管理对减少甚至杜绝基坑工程事故、规范建筑施工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接第38页

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是否合理、安全?

1.房屋高度是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超限设计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2.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不规则建筑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3.结构的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规则性;对竖向不规则性采取了哪些有效处理措施。

4.主、裙楼连接问题。

5.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用和处理。

6.结构布置的原则:抗侧力结构体系布置、刚度、质量分布应均匀、对称,框架、剪力墙均应双向布置;砌体结构宜简单对称、上下连续。

7.不合理结构体系宜尽量避免:框架-短肢墙结构、异形柱-短肢墙结构、纯短肢墙结构、砌体-混凝土框架……等。

8.基础选型、桩的类型选择。

2.3结构计算

1.计算模型和计算简图;

2.计算软件;

3.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总信息输入参数、自振周期、振型、位移、侧向刚度比、楼层剪重比、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钢结构与砼结构的整体建模问题。

2.4结构构造

各类规范都对各种结构工程作了大量的构造规定和要求,目的是除计算外,更加有效地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强度)、刚度和稳定,从而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从根本上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蒋根谋,熊燕.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篇7

doi:10.11772/j.issn.10019081.2013.07.1854

摘 要:

针对目前提出的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大多不能抵抗重放攻击和数据篡改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抵抗这些攻击的低成本安全协议――基于矩阵的安全协议(MSP)。该协议基于矩阵理论的矩阵乘法向量积和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实现所需门电路不超过1000此处能否写成1000,请明确。,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与基于同等算法的已有协议分析得出MSP大大降低了标签存储量和计算复杂度。最后,经BAN逻辑分析证明MSP实现了安全认证。因此,MSP非常适用于RFID环境。

关键词:矩阵理论;射频识别;认证协议;BAN逻辑

中图分类号: TP391.45文献标志码:A

英文标题

Matrixbase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RFID and BAN logic analysis

Matrixbased security protocol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英文标题与中文标题不一致,需要补充英文标题名称。

英文作者名

LI Hongjing*, LIU Dan

英文地址(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英文摘要)

Abstract:

Currently, most of propos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cannot resist replay attack and altering attack.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lowcost secure protocol, called Matrixbased Secure Protocol (MSP), which could resist these attacks. MSP utilized matrixtheory and Pseudo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PRNG), and required only 1000 gate equivalents. Compared to previous proposed protocols using the same algorithm, MSP had less demand on the storage and the computing capability. The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ecurity of MSP with BurrowsAbadiNeedham (BAN) logic. The conclusion is that MSP applies to RFID well.

Currently, most of propos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can not resist replay attack and altering attack,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lowcost secure protocol, called Matrixbased Secure Protocol (MSP), which could resist these attacks. MSP utilized matrixtheory and PRNG, and required only 1K gate equivalents. Compared to previous proposed protocols using the same algorithm, MSP had less demand on the storage and the compute capability. Then, t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security of MSP with BAN logic. The conclusion is MSP apply to RFID well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matrix theo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urrowsAbadiNeedham (BAN) logic

0 引言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系统一般由数据库、读写器和标签组成。RFID认证协议运行在读写器和标签间,且假设读写器和标签所处的射频环境是不安全的,数据库和读写器间的通信是安全的,如图1所示。为保证传输中数据的安全性,一般要对信息进行加密。目前提出的RFID认证协议基于的加密算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基于比特运算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等简单算法、基于哈希函数的算法和基于对称或非对称加密算法。

图1 RFID系统

篇8

【关键词】建筑机械;现场;应急维修

由于建筑机械设的使用效果与其施工频率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随着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设备机械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加之建设工地施工环境往往地处较为偏僻,如何过不能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那么势必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不仅增加了建筑施工的风险性,更造成建筑项目经济利益的损害。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加强从业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现场的应急维修技术势在必行。

1.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及现场如何解决

1.1 零部件的安装失误

例如有些工程机械中液压缸密封件中的支撑环(主要由充填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弹性较差,因此在安装前应先将其在100℃的油中浸泡10~20分钟,使其变软,然后乘其弹性较大时安装上。

1.2 零部件操作上的问题

这方面引起的问题较多,尤其时在工程车运行中,新驾驶员不熟悉机器性能的情况下。例如,有台工程车的半轴的花键经常磨损,后来发现是驾驶员使差速锁一直未脱开,导致使用时加重了传动部位的负荷,使其磨损严重,因此要改善操作。

1.3 相关部位的故障引起零件的损坏

例如,一台挖掘机上的两个行走液压马达同时坏了,经检查,是多路回转接头上的油封损坏而堵塞了回路所致,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日后液压马达还会损坏。

1.4 零件的质量问题

例如有台挖掘机,其液压马达、液压泵、减速器的轴承都损坏过,更换了原厂的轴承后还是坏,最后安装了进口轴承就解决了问题。同样,这台挖掘机动臂缸的油封在夏天也经常损坏,后来发现是原厂的活塞与缸筒的配合的间隙太大之故。现场重新加工活塞后,油封就没再坏过。

2.几种应急维修技巧

2.1 巧用扳手拧螺栓

有时由于缺少合适的扳手导致拆装零部件困难,特别是进口工程机械的有些螺栓,拆装时用国产扳手非大即小。另外,有时由于随机携带的扳手不全,拆装也会出现问题。此时采用下面的办法可解燃眉之急(主要针对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呆扳手)和内六角扳手而言,尽可能少使用活动扳手和管钳等工具,否则易损坏部件),如果所使用的梅花或开口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或螺母)大,内六角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小,可在扳手内(梅花、开口扳手)或扳手外(内六角扳手)垫一些铜皮、铁丝或螺丝刀等物,而后慢慢加力拆、装;而当开口扳手比螺栓头(或螺母)小、内六角扳手比螺栓头大时,可分别用锉刀将开口扳手开口锉大、将内六角扳手的六方尺寸锉小。通过以上处理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应急拆、装工作,而且经改制的扳手可以留作以后使用。

2.2 巧拆轴承座圈

W4一60挖掘机打气泵(SKI一82型)的连杆轴承常易损坏,损坏后轴承外圈仍镶在连杆孔内很难取下,因外圈坚硬用钢锯锯时易打滑,而硬打硬敲又易使连杆损坏。这时,可将连杆夹于台钳上,选用重型套筒扳手中的套头,一侧使用比轴承外圈稍小的套头顶住轴承外圈,另一侧用比连杆轴承孔尺寸稍大的套头顶住连杆孔侧面,然后逐渐加力夹紧台钳,这样轴承外圈就会慢慢被压出来。如有气割工具,则可直接用气割割断轴承外圈

2.3 巧拆轮胎

在拆卸大型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的轮胎时,分离轮胎和轮辋是一件较困难的事,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未拆卸过,轮辋可能发生锈蚀,使轮胎和轮辋粘得很紧。采用放气、来回行走碾压的方法拆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用下述方法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即在取下锁圈后(有些进口工程机械如WD140推土机其轮胎装有外边环),在轮胎和轮辋之间加水以利,用两台推土机铲刀分别压轮胎两边,中间用长短合适的一根铁棒横在轮惘上,而后穿上钢丝绳用起重机或装载机等起吊,这样轮胎和轮辋就很容易分开。

2.4 巧换销套

W4-60C挖掘机各销轴处销套因长时间使用,缺乏而损坏,更换时如不注意方法,常使销套安装不到位,造成端部损坏。对此,可将销套套在对应的销轴上,再将销轴穿人销套座孔对中定位,而后用手锤锤打销轴端头,使销轴头部将销套压入销套座孔内。此法不损坏销套、不产生歪斜,简单可靠。

3.使用日常用品进行应急代用

使用日常用品应急代用是不得己时的应急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要简便易行,制作时间短;二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三是要不损坏原有装置,不造成其它零件的损坏;四是应急之后,要及时调换正规的配件.

3.1 使用自行车零件应急

3.1.1 如果柴油机喷油器顶杆内孔的小钢球丢失,可以用自行车飞轮滚珠代替,也可以用报废的黄油嘴内的小钢珠代替。

3.1.2 当农用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回位弹簧断裂,可以用自行车车座下的拉伸弹簧代用。

3.1.3 东风一12型手扶拖拉机上固定转向拨叉与转向臂的销子若磨损,可以用自行车曲拐销代替。

3.1.4 在给轮胎充、放气时,经常需要把气门芯拧出来,有时因用力不当,或经长期使用后气门芯的螺纹下部折断在气门嘴内,而断头部分较难取出。这时,可取一根自行车辐条,将其带螺纹一端强行向断芯的气门嘴内拧入,使辐条螺纹攻人断芯内,而后用力猛地将辐条向外拔出,即可将残留在气门嘴内的断芯取出。此法简便易行,屡试不爽。

3.2 使用生活用品应急

3.2.1 清洗发动机油底壳或者机体内表面时,如果铁屑和杂质太多难以洗净,可以用适量的面团粘吸。

3.2.2 当汽油机化油器的浮子破损时,可以用热水瓶的软木塞改制代替。

篇9

关键词:活动理论;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英语逐步成为对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传播工具。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现代职业人的主要阵地,英语教学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写作教学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极难突破的瓶颈,究其原因,不仅有英语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忽视等主管因素,还有教学模式陈旧等客观因素[1]。将活动理论作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可以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从技术化倾向的桎梏下解脱出来,从而塑造出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1.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一种交叉学科理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与行为,并将人类心理成长与认识的出发点置于行为活动之上,体现出人类心理发展与外部实践的辩证统一[2]。活动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单位是“活动”,而教学行为又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基于活动理论,教学行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在活动理论下,教学活动是知识、态度和能力的有机组合。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教学研究的起点已经“知识”转向“活动”,教学设计的重心并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如何开展学习活动。其次,教学活动具有建构性。传统的教学理论忽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活动,而活动理论下的教学是一种主体活动,是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积极改造和主动建构的过程。最后是阶段性。活动理论认为教学活动需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其学习内容和活动水平应该分阶段提高,而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设计教学活动取向。

2. 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其身体和心理发育处于走向成熟但是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主要是:生理上逐渐趋于成熟,精力普遍比较旺盛,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和参与意识,具有日益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够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想象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鉴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征,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教学,以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独特的个性特点。

二、教学设计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活动理论视域下,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机械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高职学生的写作学习尤其如此[3]。因此,基于活动理论的高职学写作教学必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学习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

2.学习活动任务设计原则

在活动理论视域下,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整个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到“任务”和“情境”之间的密切关系,要通过真实情境设计写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和职场环境下的写作实践和写作学习联系起来。此外,活动理论还强调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对新知识的“再发现”,英语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模仿,在仿写过程中使旧知识得到运用,使新知识得到领会。

3.学习环境设计原则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写作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活动理论下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学习工具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而教学设计的重心也由传统教学的教学环境设计转移到学习环境设计上来。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均需要互相帮助,强化协作交流,特别是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身份出现,其主要职能是支持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倾听和解决学生下写作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三、教学设计模式的具体构建流程

1.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学习目标,而基于活动理论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相关学习要素的分析。

首先,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目标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写作学习过程结束后,了解自身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状态表现进行描述。高职英语教师要准确界定学习活动目标,不仅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还需要对学生的既有知识技能进行分析。

其次,活动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涉及众多的活动要素,主要包括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工具、活动规则、成果呈现方式以及突发因素等。限于篇幅这里仅以活动主体为例予以说明:高职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要执行者,要从学生的初始能力以及学习风格、动机和年龄等一般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2.设计阶段

首先是作学习任务设计。这不仅是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写作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师要以学生的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的分析为依据,设计意义构建类任务和能力生成型任务。

其次是学习活动环境的设计。要成功设计并实施活动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写作学习活动,必须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我们借鉴杨开成教授的关于学习环境构建的研究成果,从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工具的设计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等三方面进行学习环境的有效设计,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相互交流。

第三是学习规则的活动设计。活动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写作学习活动的规则设计主要包括职责与分工、评价规则和监管规则等三方面。以评价规则为例,基于活动理论的高职英语写作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改进学习方式,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具体的评价规则设计。

第四是课件制作。在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完成之后,依据相应的写作活动任务制作相应的课件或电子教案。

3.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包括多媒体资源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将设计好的写作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当然,学习活动方案一旦设计制定,就是固定不变的,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却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能够依据情况变动对方案本身进行灵活调整,但是不能改变活动方案的基本思想。

4.评价和修改阶段

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活动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其中不仅有学习者本身,还应该包括其同伴和教师。学习评价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可以使学习者及时发现和修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间接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适当对设计方案本身进行适当修改,使其更为科学和合理。

四、结语

本文将活动理论创造性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设计,提出和构建了基于活动理论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与传统写作教学设计相比,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对提升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芳.触屏时代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丽水学院学报,2015,04:124-128.

[2]黄大网,杨巍.基于活动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立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67-69.

篇10

【关键词】协同教学 ERP虚拟教学团队 建设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3-02

一、引言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这一点,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已成为普遍共识。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自然是对ERP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实施ERP需要大量既懂得管理科学,同时又懂得ERP软件实施应用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ERP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此而言,高职院校就非常有必要建设一支高效的ERP虚拟教学团队,它有助于高职院校有效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能充分发挥和挖掘ERP课程群组的教师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比如,对ERP提供商和应用企业进行参观实践、进行ERP仿真实训、参加ERP沙盘和信息化技能竞赛、职业资格培训以及顶岗实习等,并通过对教学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定期培训等举措来增加教学团队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优秀的ERP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高职院校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与特征

1.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

关于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要求:教育部颁发的《有关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中阐述到: “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高职团队中应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1]”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ERP系列课程主要包括ERP原理与实务、ERP沙盘模拟、ERP综合实训、ERP顶岗实习。这四门课程构成了ERP课程群组,分别从原理掌握、模拟实践、软件操练、企业实战等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理论武装、能力提升、技能培训和企业检验。

所以,基于上述两点分析, ERP虚拟教学团队应该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和互补技能、同时团队结构合理,为提高ERP教学质量、培养优秀ERP人才而协同工作的来自不同地域、院系、专业和企业的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它是ERP课程群组教学团队,是经管专业教学团队的主体。

2.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特征

从上述ERP虚拟教学团队的涵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征。首先,ERP虚拟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的特殊形式,它自然天然拥有团队的共同目标性、互补性、协作一致性、学习性、创新性等特性之外,同时应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即团队非正式性、团队成员结构的梯队性、团队成员的“双师性”、团队教学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以及虚拟性等特征。

三、建设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分析

1.协同教学理论

协同教学理论是从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与改进中产生的。协同教学,这种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在美国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协同教学之父”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夏普林教授给协同教学的定义是: 所谓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助理人员和他们所担任教学的学生在两个或更多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一班级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它部分[2]。协同教学是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集于一身,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并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基于此,协同教学将有利于ERP虚拟教师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和发挥,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团体内的教师可以进行集思广益,不拘泥于自己以往的教学,对ERP学生实施“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分享模式”教学,协作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可以加深专兼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2.虚拟团队理论

虚拟团队理论阐述:有学者提出虚拟团队是一种将具有不同知识和专长的人聚集到一起工作的方式。这群人或者是由于在空间上分散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者由于是在不同的时段工作,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很难聚在一起工作。这种团队常常存在于问题解决、质量监控、产品开发、信息共享或其他一些团队取向的活动中[3]。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虚拟团队是指具有不同能力或资源的一群人,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或达成某个共同的目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跨越时间、空间或组织边界的障碍,而在一起协同工作的群体。

由于ERP虚拟教学团队中含有来自不同地域、院系、专业、企业的专兼职教师,出于团队成员沟通信息的方便准确快捷,以讲授ERP系列课程为中心,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来跨域时空障碍,而不是面对面交流来开展教学活动、产学研活动,以实现ERP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3.学习型组织理论

199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所著的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首次将 “学习型组织”理论化和系统化。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4]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出于ERP虚拟教学团队的团队发展和教师成员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建设ERP学习型教学团队,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学习与合作,最大程度地挖掘团队教师的潜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整体教学能力,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

四、ERP虚拟教学团队建设举措的提出

1.教学团队目标的设置

由于团队理论在教学领域应用的特殊性,在设置ERP虚拟教学团队目标时需要考虑三个层面:一是从构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出发,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院的竞争实力;二是从实现优秀教学团队出发,提升团队成员中的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三是从高职学生的ERP人才应用能力出发,培养出企业所需的ERP技能。

依作者而言,对于高职院校和教学团队可以设置如下目标:比如,成功建设省市级ERP系列精品课程、出版ERP校企合作教材,获得ERP技能大赛奖项,成功申报省市级ERP教学科研课题、与ERP人才需求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等。对于学生设置如下目标:比如,培养学生运用ERP管理思想的能力,使学生了解ERP应用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环境,重点培养ERP操作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操作ERP软件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倾向性的进行ERP应用能手证书的培训,使学生获得相应证书,满足从事ERP相关岗位的任职需要。

2.教学团队成员的配置

对于ERP虚拟教学团队成员的配置,总的来说,需要一些数量规模适当、优势互补、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团队成员,同时需要注意团队成员年龄要呈现梯次,而且职称结构合理。最后团队成员要有各自的分工,以及责权利相统一。

具体的说,从数量规模上讲,成员数目最好控制在5-15人之间,超过了会出现“社会惰性”现象;从优势互补上讲,要从理论方面、实验实训方面、技能大赛指导方面、职业资格培训方面、顶岗实习方面等选取出有突出技能的专兼职教师;从分工角度上讲,需要有ERP虚拟教学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从团队成员年龄上讲,要讲究老中青搭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队结构;从团队成员的来源上讲,要搭配好满足教学、科研、顶岗实习、就业、培训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需要的教师。一般由ERP行业企业的公司负责人或者骨干人员、ERP软件提供商的技术顾问、高职院校的ERP系列课程的专任教师等组成。

3.学习型平台的搭建和团队成员的沟通

首先,搭建类似省市级ERP精品课程的网站平台,开发基于ERP技能知识点的开放性、网络型的课程系统,形成ERP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技能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三合一,有利于教学团队成员以及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流。

其次,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团队成员要共同开发与ERP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接轨的实用型教材、讲义等。通过ERP行业企业调研、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培训以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ERP应用企业相关负责人、外聘教师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讲课方式、作业、考试、实训、实习、考证等方面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教材。

最后,团队注意定期举行一些聚会、讨论、案例分析、演讲、辩论、讲座等方面的沟通活动,适当增加非正式沟通的次数,鼓励进行电子邮件和网络社交活动,这样有利于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克服时间和空间产生的障碍。

4.教学团队成员的培训

ERP虚拟教学团队需要具备“双师”素质外,还应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企业培训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上有所突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如下:

首先,高职院校应为ERP课程兼职教师提供优良的教育理论培训,为兼职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的提高创造条件,因为ERP兼职教师可能不擅长课堂和实训教学;同时ERP外聘兼职教师也要为高职院校ERP专任教师进行行业企业岗前培训,传授ERP实际工作经验;行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可以带领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实际企业调研,加强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协同工作,来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其次,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眼界,了解外界科研、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还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ERP行业企业主动开展社会服务,承担科研项目,实现良好的团队和个人职业发展。

5.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形成

一般来说,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形成期、激荡期、凝聚期、收获期、修整期五个阶段。另外,从团队成功发展和实现ERP人才培养目标上看, ERP虚拟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活动,都需要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校企融合的团队文化。

由于ERP虚拟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在刚建立时可能还不成熟,要实现团队成员间良好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具体包括激励制度、培训制度、沟通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宣传制度等。

为了建立校企融合的团队文化,首先,要树立团队的共同愿景;其次,要有一个优秀的ERP虚拟教学团队领导者;再次,要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对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团队成员的工作授权,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还有要从资源、经费、制度、人力资源上支持团队来实现目标,同时ERP校企合作单位也要提供相应的顶岗实习、社会培训服务、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的参与等工作条件。

五、结束语

ERP虚拟教学团队的建设对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它是提高ERP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ERP课程群组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理想的ERP教学团队建设应立足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培养第一线的ERP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实现团队成员个人良好发展为次要目标,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力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达到融合,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高效率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2007-1

[2]廖辉.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协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月第10期

[3]龚志周. 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4年第27期

[4]李春平.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对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02期

[5]王雨连.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10期

[6]邵建东.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04期

[7]张春光.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