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

篇1

[关键字]土地 政策支撑 因地制宜 流转机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1.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7-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步伐逐渐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举迁到城镇生活的人员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荒废、弃耕的好田好土上1000亩。随着国家对“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逐步实现农村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谈谈体会。

1 土地闲置的成因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步伐逐渐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举迁到城镇生活的人员越来越多。而村民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房产和耕地,造成宅基地和耕地的闲置(荒废)。以我县为例,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新村建设补偿力度,部分村民搬进了新村,而导致旧宅基地依旧存在,形成宅基地闲置。这些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相关单位、广大村民的广泛参与,营造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的氛围,逐步实现农村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

2 闲置土地利用需要政策支撑

农村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应形成全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意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的相关政策,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健全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谋发展,以谋求解决农村土地闲置问题。在现有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形成让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所有权是集体的,但使用权在一定的年限内属于家庭个人,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允许村民依法进行自由转让,从而减少农村土地的闲置。使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及时高效的利用

3 因地制宜,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

如何有效解决我县边远山区土地利用率,有效解决用地供求矛盾,只有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建立第一手资料,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才能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审查用地企业的用地效益和用地标准。从土地开发与利用法人资格、能力、投资、信誉多方面审查开发商的条件,严把关,提高投资准入门坎,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制度,不断规范土地出让行为,从源头控制土地闲置现象。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严格用地审批,努力作好供地工作。要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合理制订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重视废弃地利用,尽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各级政府要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依法对土地闲置超过年限的用地单位、个人征收土地闲置费。对无力开发的用地单位和个人采取补偿的方式予以收回,逐步探索建立回收闲置土地的有效机制。

4 建立土地土地流转机制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已成为必然趋势。发展规模特色产业,农业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逐步形成,板块特色已显现,效益比重递增。2012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19元、增长16.4%;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围绕打造100个新农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目标,扎实推进 “产业富民”战略,围绕“5311”农业产业化工程,稳定粮食生产,突破主导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实现农业总产值16亿元以上。一是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后,土地逐步向大户和能人集中,经营者实现了市场化、规模化生产,改变了农村经济长期分散经营、落后管理、小打小闹的局面,使土地的潜能得到大幅度的释放。打破传统农业“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促进集约化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二是培植出了产业大户。以蔬菜、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农村集约化生产得以实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今年对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进一步加大了扶持政策,规模种植,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资源流转。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长期以来,农民相对思想观念落后。部分农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视土地为“命根子”,担心土地流转后,一旦政策变化会失去承包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坝区俏,山区无人要”的状况。坝区条件好,一般土地租金在300——500元/亩左右;部分山区条件差,比较效益低,一些农户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免租金也无人耕种。二是成片流转难。土地承包后,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成片流转,必须要所有承包户同意,增加了流转的难度。有时因扩大种植业规模,需租赁连片耕地,只因一家农户坚决不同意而被迫放弃。

针对上述因素,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健全土地流转政策机制,从而加快土地流转,消除农民的顾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是“双赢”,形成良好的土地流转氛围。

篇2

随着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的现实供给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由于我市统筹考虑了城市建设规划与棚户区改造规划,统筹考虑了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盘活了存量土地,稀缺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改善了城市功能,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无限活力。

一、腾空整合土地资源,各地拉开了城市发展的骨架

四平市东部大部分面积均为棚户区,虽有一中名校,因道路不通,始终是我市一大疾患。不仅是东面,实际上,四平整个城市都被棚户区包围着。2007年棚改拆迁任务完成后,不仅高山路天堑变通途,四平市的规划面积几乎翻了一番。可以说,棚户区改造,让四平市获得了足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提前实现了城市外延扩大的目标。

二、腾空整合土地资源,各市稀缺的土地资源得到再生和利用

棚改腾空土地后,由于环境改善、配套基础设施日渐完备,原来无人改造或低收益的地块变成了高收益的热点地块。各地因地制宜,规划为不同功能的用地,或建工业园区、或建居民区、或改做绿化。 与此同时,棚户区影响周边土地乃至整个城市功能和价值的症结得以解开。2007年,各市结合棚户区改造,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成为棚户区改造的一大亮点。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城市形象,更完善了城市功能,,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极大地提升了棚改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快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招商引资从过去的“找人来”变成了现在的“人找来”。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棚改让土地资源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三、盖房子拉动产业快发展

篇3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 耕地 保护

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强调的“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总理指出的“近几年基本农田被大量占用,必须实行特殊的保护,这是当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示精神。一句话,严禁使用耕地用于非农建设。即除国家建设可依法征用耕地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征用耕用于城镇建设、工业厂房建设、广场建设……坚决做到合理使用土地非农建设用地一律不得占用耕地。如何实施城镇化建设呢?关键是做好土地普查、搞好土地利用规划、因地制宜、加快小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要明确城镇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

1.推动城镇化建设就要占用一部分土地资源。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另外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将直接带动城镇住宅用地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的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城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旧城的更新改造。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一部分土地,包括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

2.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土地管理法》着重强调了加强耕地保护问题,其目标是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新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是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征却是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比例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低,人均耕地少,且日益减少。

3.寻找缓解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途径。

在客观上,城镇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城镇的发展和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但是,城镇又不能不发展。所以,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展城镇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

二、发展城镇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化利用关系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总面积下降到18.27亿亩,进一步逼近18亿亩这条红线。怎样才能确保耕地的红线不失守呢?我认为一要靠科学,二要靠法治。

节约土地,保护耕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要努力探索在不过多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寻求既保护土地、坚守耕地红线,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三、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城镇化建设中,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这两方面的关系,存在着在加速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忽视保护耕地的倾向。在如何处理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关系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1.城镇土地闲置。

2.盲目扩大城镇规模浪费土地。

3.缺乏立体规划,很少利用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

4.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用地规模过大。

四、发展城镇化建设,保护耕地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已面临耕地不断减少的严重威胁,保护耕地是我国一个基本国策,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既加快城镇化进程,又切实保护耕地。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通过供地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乱占滥用耕地的问题,进而推动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的集约利用。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在体系中体现城镇人均用地标准、城镇容积率、城镇土地产出效益等。

2.做好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调控土地的基本手段,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潜力,科学地预测未来土地需求,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和数量,从而综合平衡土地供需形势,达到宏观调控土地的目的。

3.盘活存量,注重内部挖潜。目前城镇内部存量土地挖潜空间还很大,如低效利用的平房区,缺乏资金开发的闲置土地,未利用的存量土地,企事业单位低效利用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划拨土地等。在这方面,许多地方通过城镇内部拆迁改造和挖潜,为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提供了土地,减少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4.把好乡镇企业用地关,避免乡镇企业占用过多的耕地。由于城镇化的发展,人、财、物等资源必然流向城镇,通过城镇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以及服务等便利等便利条件引导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工业集中区,避免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占用过多的耕地,达到节省建设用地,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

5.立体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城镇地下间,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具有众多优点:节省土地资源、缓解中心区高密度、人车立体分流,疏导交通。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城镇景观、增加城镇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等。因此,今后在我国城镇建设中,应注重地下要空间,把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城镇规划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予以高度重视并逐步实话。

6.提倡旧城改造,适度提高雁过留容积率。目前我国城镇上部空间的利用非常不足。提倡旧城改造,适当提高城镇的容积率,防止一哄而上建新城,尤其是大拆大迁建新城,是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方法。

篇4

关键词:阜新;煤矿;破产;土地复垦

一、阜新破产煤矿土地复垦面临的新问题

阜新破产煤矿土地复垦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大量厂房、矿井荒废,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建设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对破产煤矿土地复垦工作没有提上日程主要有几个突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一)破产煤矿的土地复垦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及条款

我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实施了《土地复垦规定》、2011年颁布了《土地复垦条例》在土地复垦的道路上脚步从未停止过,但效果尚不乐观,中国目前矿区复垦率只有1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5%,阜新地区正在实行的土地复垦规定、可操作性较差,导致阜新地区土地复垦实施效果差,尤其对于破产煤矿的土地复垦问题更为严重,破产煤矿土地复垦处于无组织、无单位管理状态,更没有一部关于破产煤矿土地复垦的法律规定,在对破产煤矿进行土地恢复的时候没有相关法律保障。

(二)缺乏资金的支持,复垦工作无法进行

资料记载,如果仅对煤炭开采活动为国家创造利税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所需的成本进行权衡,则资源开采活动“功不抵过”,这足以说明矿区土地复垦工作顺利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往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庞大的资金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本着“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企业承担大部分的复垦资金,政府出资只出资一部分。但破产煤矿企业对煤矿只是进行简单填土处理过后,企业与煤矿已经分离,进行复垦企业对复垦工作不予理睬,在宣布破产后土地复垦所需资金一般由政府自己承担。

(三)缺乏具体的土地复垦计划和方案

目前阜新地区主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复垦政策,采取单一化的废弃矿区土地复垦措施,并没有在充分评价土地适宜性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复垦方式的情景分析,更没有对破产煤矿的土地复垦采取特殊的方式而是与其他矿区土地复垦采取“一刀切”,单一化复垦政策的制定,造成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治理进程缓慢,复垦成效不明显。此外,缺乏对复垦后土地生态价值的测算分析也导致了人们对废弃矿区土地复垦蕴含的重要生态意义认识不足。

二、阜新破产煤矿土地复垦建议对策

(一)建立针对破产煤矿土地复垦的相关政策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增加对破产煤矿土地复垦的重视程度,结合阜新地区的自然条件、还有不同矿种对土地的破坏方式、破坏程度,编制符合阜新地区的矿业用地复垦方案。并且界定,共同营造土地复垦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好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尽快开展矿山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掌握矿山环境问题的基本情况,良性循环的道路;完善土地复垦政策法规是保证土地复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结合阜新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法规。

(二)针对阜新破产煤矿实施对策

1、评估破产矿区土地资源状况

煤矿的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是持久的,要对破产煤矿矿区的土地进行生态恢复,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规程》和《辽宁省土地评级试行标准》普查矿区不同区域土地的状况,了解土地养分和矿物质含量等。深挖土地资源存在的潜力,考虑矿山在开采前的原生条件,进行对比勘测,逐步恢复,建立一个良性的土地系统恢复方案。

2、出台关于破产煤矿土地复垦法律规定,解决复垦所需资金

我国现行矿区土地复垦制度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土地复垦成本内化途径是其主要缺陷,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矿山复垦领域相继建立并实施了复垦保证金制度,还处于摸索实践阶段,阜新的土地复垦制度更是如此,所以要想让土地复垦有效顺利的开展急需完善地方的复垦制度,和土地保障金制度等,让矿区土地复垦“有法可依、有钱可治”但针对破产煤矿土地复垦所需资金一般都由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提供。

3、阜新破产煤矿土地恢复途径有哪些

(1)修建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

阜新艾友煤矿是近年宣布破产的煤矿,距离城市中心较远,处在郊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可以借助这一地理特征努力打造成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艾友煤矿在运营过程中是国家的重点煤矿,规模大、设备齐全、占地面积大,而且附近还有居民生活,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在破坏不严重的土地上种植果蔬、培育大棚,采摘园等方便游客观光游玩。艾友煤矿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靠近阜新温泉度假基地,努力打造旅游小镇,鼓励和吸引开发商进行投入,促进阜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2)在破坏严重的土地上植树造林、种草

结合阜新市的自然环境和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估等综合考虑,由于阜新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PH值平均为7.5-7.7左右,砂性土壤占70%,土壤质地粗,容量大,孔隙度小,土壤肥力低;再加上采煤过程中对土地长时期的压占、毁损、破坏土地表层。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对土地质量要求最低的就是种树、种草、采取其他的复垦方式很难见到成效,选择种草、种树是最安全、最有效的复垦方式,能够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同时绿化环境,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在种植树木的同时帮助土壤恢复肥力,美化环境的同时,改变土地状况。

(3)利用荒废的厂房发展养殖业

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固然好,但绝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复垦方案,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土地复垦方案,尤其针对破产煤矿的土地复垦,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坚持符合阜新实际的方案,具体到每个矿区每片土地。阜新著名的艾友煤矿位于伊吗图镇,艾友煤矿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运营时期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大量厂房,煤矿宣布破产后大量的厂房处于闲置状态,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理,充分利用这些厂房发展养殖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养殖业鸡畜的粪便用来给耕地施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等的用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养殖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防止大量的人员向外流出,稳定当地的经济;而且利用废弃的场地,做到变废为宝,努力做到持续发展。

(4)在临近农用地的矿区恢复耕地

阜新地区的一些矿区大多位于偏远的郊区和农村,早在建矿之前这些土地本是肥沃的优良耕地,由于煤矿的建立占据了大片耕地,当煤矿停止开采和运营时重新评估土地,在土地肥沃程度较好的地块逐渐恢复耕地的种植,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复垦工作能够获得当地农民的大力支持,保证复垦工作顺利进行。耕地的恢复能够让农民有了土地的支配权,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会努力经营自己所分到的土地,提高了土地的肥沃程度,达到了土地复垦的目的,一举两得。(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江燕.浅议阜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J].防护林科技,2016,(3),

篇5

如何搞好今后的城市集镇绿化和美化?关键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绿化原则。

一、街道绿化是城市集镇绿化的骨架和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城市、集镇的特点,以种植生态功能较强的大乔木为主

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的城市绿化水平将超过50%,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人类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将日益加剧和突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城市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毕竟有限,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绿化土地面积内,实现最大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集镇的绿化中,要多种植生态功能强的大乔木,充分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扩大绿量,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因为在土地单位面积内的大乔木的绿量及其发挥的生态效益是同等面积的草坪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因此,街道绿化宜选择适应性广、观赏性强、生长健壮、树冠整齐、分枝点高、遮阴效果好的大乔木作为行道树,以满足防风,防尘、遮阴、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证交通安全等需要。在以大乔木为主的前提下,再辅之以花草、花灌木,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做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多层次,多线条,多色彩,使整个街道绿化更加体现出人性化的特色。

二、城市绿地、休闲广场是城市绿化的精品和高点,应以种植有生命的植物为主

在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能拿出成片大面积的土地甚至不惜出重金新建城市绿地和市民休闲广场是很难得的,也是很有限的。这些宝贵而有限的城市绿地、休闲广场的主要功能应是供市民工作之余,假日休闲、娱乐、散步、健身的场所,而决不是一件徒有虚名的摆设和所谓的“形象工程”。因此,这些绿地、休闲广场的绿化,应尽量减少花岗岩、大理石的硬质铺装,最大限度地多种植各种花、灌木和富有特色的各种大乔木,配置适当面积的草坪,以它们所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来给市民和游人提供一个优美、舒适、雅致,安静、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和休闲健身的场所,从而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和生态效益。

三、居住区的绿化是城市绿化中与市民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应更加具有人性化

居住区的绿化,首先应在进行居住区的建造设计时,就按规定要求留足绿化面积,绿地率不应低于30%,这是建好居住小区绿化的前提。其次,在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和风格上,要使居住区绿地内部协调统一,并尽可能与城市绿化规划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坚持以绿为主,常绿树与阔叶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居住区绿化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都有良好景观效果,使居住区绿化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给居民提供一个最佳的生活、生存环境,为居民创造一个舒畅的人性化空间。

四、雕塑、小品是城市绿化中的必要点缀,但应以少而精为主

不同的城市有其不同的人文历史和特点。在城市绿化中,如果能合理地设置一些能充分代表和体现该城市的人文历史、城市特点、城市精神的雕塑和小品,对提高该城市园林绿化的品位,加深游人对该城市的印象,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发挥很大的号召力。

五、城市和集镇绿化应提倡栽植大规格的苗木

篇6

[关键词]塌陷治理 环境保护 各种措施

采煤塌陷地是一个严重的经济、社会合环境问题,也是当前济宁市面临的一个复杂的难题。由于济宁市是煤炭大市,煤炭储量大,占全省总量的53.8%,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同时,本市辖区含煤土地塌陷严重,情况复杂,截止2006年全市土地塌陷累计达25万亩,当前,塌陷地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因此,对采煤塌陷地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利国利民,有利于环境保护,对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采煤塌陷地带来的影响

(1)采煤塌陷对地表形态、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市辖区地形较为平坦,煤矿开采后,将发生地表沉陷,形成平缓的盆状沉陷,形成盆地,虽然过程较缓慢,但其影响范围较大,将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引起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的坑坑洼洼,受地表塌陷积水影响,基本农田将大幅减少,对附近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2)采煤塌陷对地面构筑物影响。

由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引起地表下沉,使许多地段常年积水,塌陷区边缘形成地裂缝,地表地移动变形,使村庄道路、供电通信线路、水利设施及地下水系受到影响,使大批农民生存条件受到严峻考验,也必然引起社会矛盾,增加了不稳定地因素。

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

(1)煤矿企业采取先进开采方法,减少塌陷。

我市由于人口密集,村庄集中,难以避开地面各种设施,研究村下采煤新工艺,更富有前瞻性,实际性,目前,我矿有几种技术途径可供选择,但不够成熟,而且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如:1、村下全柱性开采;2、协调开采;3、间歇性开采;4、条带法开采;5、充填采空区采煤;6、覆岩离层带注浆充填技术。因此,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采取先进工艺及流程,以减少塌陷范围和程度,分担地表塌陷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地表塌陷地地综合治理。

根据济宁市地采煤塌陷地地实际情况,可以利用成熟的复垦技术处理塌陷地,有效的配置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渔、牧、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镇。

1.首先科学地预测出塌陷范围、深度及稳沉时间。

针对科学预测的情况,采取表层土剥离,采空区回填,再进行表土覆盖,整理利用土地。根据矿井地质地貌、地表物质组成和现有土地利用类型,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使因塌陷造成土地利用率降低的地块,首先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填补裂缝、消坡整形、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土地利用率。

2.对于塌陷区盆地可采取不同地措施。

对下沉量较大的深水区或常年积水区可采取垫矸石或电厂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充填,也可采取挖深垫浅治理;对下沉较浅的,可进行机械削高填低,进行平整恢复耕地。然后根据土地复垦后的土地状况,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提高土地生产力,做到边开采边复垦,合理治理。实施土地复垦后最终达到重建永久景观地形;恢复塌陷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收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三、采取各类政策及措施治理塌陷地、进行环境保护

(1)首先必需严格执行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制度

在煤矿企业新、改、扩建时,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大治理保护。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积极验收,采取各类激励措施,提高治理积极性。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治理效果

篇7

【关键词】邯郸河务局;经营改革;新举措;民营经济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Reform of Handan River Administration

Yan Yong-qiang

(Handan River AdministrationHandanHebei056001)

【Abstract】How to mak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he Board has been actively exploring and research, and useful attempt to sum up the new period, the new thinking of management, and how to deepen the new methods of business reform, new initiatives .

【Key words】Handan River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reform;New measures;Private economy

邯郸河务局所辖漳河、卫河、卫运河涉及磁县、临漳、魏县、大名、馆陶五县,"三河五堤"。有堤防327余公里,护堤地12340亩,宜林面积6149亩。如何将堤防中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邯郸局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实践中,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初步形成育苗、堤防养护和土地开发等三大产业,多种经营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应堤防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如何使经营开发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合理,该局自始至终一直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并进行有益尝试,从而总结出了新时期,经营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以及如何深化经营改革的新方法、新举措。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2015年,邯郸局将多种经营工作纳入了全局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同其它工作一道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首先,站在促使水利经营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的高度,提出了"有为就有位","依托资源求生存"的响亮口号。二是分析资源优势,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信心和决心,扫清思想上的障碍。三是攀龙附凤,借梯上楼,人才的引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其潜力不可估量,努力把人才潜力变成有形效应,是实现富强的有效办法。不拘一格广开"才"源,只要你有"金钢钻"我就给你"瓷器活"大胆选贤任能,使一大批有胆识、有魄力、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敢闯敢冒的"奇才"、"专才"脱颖而出,让无形潜力变为有形效应。

2. 强化管理,创新机制,走发展民营经济之路

一个好的机制,可以让一个平凡的人迸发出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创造力。为避免在多种经营发展上出现只见项目,不见效益的不良现象,在管理上该局认真吸取了过去多种经营发展上的一些经验教训。一是对新上项目,注重引入新的经营机制;二是对过去的一些老项目,区分不同形式,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宜租则租,宜包则包,宜卖则卖,明确所有权,放开管理权,激活经营权。三是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既鼓励竞争,又体现公平。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与贡献挂钩"的分配原则,同时考虑了共同富裕,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上的悬殊,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职工收入分配格局。在此基础上,以扩中为重点,实行扩中、调高和提低三结合的分配方针。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高就是合理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鼓励有突出贡献者;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降低收入者在职工中的比重。当然,无论扩中、调高或提低,都要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教育职工努力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下工夫。

3. 政策优惠,引导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6年年初,局党委领导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用人观念和机制,切实将开放型、知识型、实干型、开拓型、廉洁型的既有真本事又具有奉献精神的能人选进领导班子。一是搞活分配机制,二是对各种经营者政策上予以扶持,三是对经营者提供便利条件。

4. 因地制宜,紧贴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篇8

【关键词】土地规划;合理性;问题探究

1前言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当前又面临着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不合理,没有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同时,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忽略了土地自然资源的平衡发展,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的变质、变性,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流失,导致土地资源分配不均。所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更有利于我国工商业的发展,解决我国资源现有的劣势。同时应该注重教育宣传,让人们重视土地资源,正视当前所面临的土地资源规划不规范的现状。

2我国当前土地资源现状

2.1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就土地面积而言,我国土地资源虽然属于世界上第三大国,总体土地资源属于领先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国,平均下来,人均土地特别少,而且由于土地逐年沙漠化的加重、黄沙现象性质恶劣,由此面临的土地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我国土地质地因所处区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黑土地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土质差。另一方面,基于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国情,城市化的现状越来越普遍,导致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带动大量工厂的出现,大量的工厂既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同时由于其大量的污染物排除导致周围土地土质恶化,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土地的质地。就土地分布而言,我国总体存在农村土地面积大、城市土地面积少、发达地区土地多、贫困偏远地区土地多,东北地区土地平而肥沃,西南区域山多地少。这些地质、地况的不同致使我土地规划面临很大的挑战。

2.2城市土地规划的状况

就土地的整体分布而言,城市的土地相对于农村的土地少,城市土地面临严重匮乏的状况,特别是发达的地区,由于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高、人口集中程度高、工商业发展快,导致现有的土地面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城市扩张政策,逐步把工业厂房、学校、工人住所等建筑搬迁到城市扩张地带。城市市中心主要是集中建设服务办公行业、政府工作区域、人群居住区域建筑,这就实现了局部土地分配合理化。同时,即使扩大了建设的区域,增加了城市土地的面积,还是无法解决土地不足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向垂直区域发展,开始增加建筑的高度,从而减少土地的利用,达到土地的高效利用。

2.3农村土地规划存在的漏洞

虽然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较城市地区多,但是并没有达到有效的利用,由于现在大多数人口外出打工,原有的耕地荒芜化,出现了农村大部分土地荒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部分地区由于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荒废土地面积增多,这些都致使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虽然国家针对现有的现象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由于人们的土地资源缺乏意识不够强,农村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又复杂多变,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又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致使农村的土地现状没有得到很大的缓解。

3提高土地规划的合理性

3.1改善土地规划方案

面对着当前土地规划的不合理性,如果要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大的利用,需要改善土地规划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方案,我们需要改善现存土地方案的不灵活性,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应政策来约束我国的土地滥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支配,这就导致了土地使用的单一化。国家没有实行按区域化的特色来实行相应的土地资源建设,因此没有达到有效的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并且当前所有的土地都面临着类似的命运,致使我国人民没有完全的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所以在现有的土地规划方案上添加一些条款,例如根据不同的地方的地质特色建立特色的土地规划制度,因为只有这样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3.2调整土地规划的策略

由于现有的土地规划策略存在很大的问题,即使出台的方针策略也只是针对大方向的土地资源,没有相应的制定人员到实地勘察土地情况,即使制定了对应的措施也没有实施的可靠性。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能实现,这就导致制定的策略存在很大的漏洞,虽然制定策略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能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但是由于实际实施不具有可操作性,导致实施的效果不好。同时,在农村针对土地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一方面,由于人们意识淡薄,同时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考虑到如何利用土地资源才具有科学性、效益型,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一部分城乡扩建致使大量的农田遭到了破环,人们的正常耕地生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土地规划策略上,增加对城镇的条例,同时对城镇土地的使用方案措施严加审核,针对具体的土地使用时要派相应的勘察人员做一定的考查,只有真正的了解具体的需求才能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

3.3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方法

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个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在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的基础上,我们只能考虑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性价比,就如同现在的大部分城市一样,加深现有建筑的地基,这样才能支撑起更高的建筑。这就是指考虑纵向发展的同时注意垂直方向的动态平衡,当然这需要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这样的向垂直方向才能使发展建筑成为实现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个解决措施。另外,针对农村土地,国家可以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或者普通的承包商承包人们未耕种的土地,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从业经费以此来激励大家创业的积极性,这样就能达成土地资源既不浪费又能提供一定的就业职位,解决一部分的就业率。同时农名工可以选择在家为承包商工作,这样农民在赚钱的同时又不用背井离乡远处打工,这样也解决了一部分人口流动导致的社会问题。

4结语

基于当前存在的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供了部分的个人见解,希望能对土地的规划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面对着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形式越来越复杂的状况,增加规划土地的条框,制定相应的措施,安排对应的部门实行管理监督,这样可以提高土地规划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同时,希望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在保证土地得到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收入.这样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能让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宇峰.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房地产,2015(09):42.

[2]谢花林,李秀彬.基于分析理论的土地利用空间行为特征:以江西东江源流域为例[J].资源科学,2008,30(12):1866~1872.

篇9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措施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要保证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可持续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配置、保护、水利的投资与建设、水土保持、防洪除涝等,所以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作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一、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

水土流失对我国的环境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流失,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多发的水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严重破坏土壤质量,威胁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发生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的情况下,土壤的肥力受到严重影响,耕地而积急剧减少。在水土流失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泥沙造成了河道的淤积,导致河床不断升高的同时还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威胁到沿岸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另外,各种各样的有机农药和化肥污染等对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威胁到广大的群众用水安全。

水土流失的直接危害是对于土壤的破坏,会造成地而完整性的破坏,改变土壤的理化成分,降低土壤的含水能力和土壤的肥力,这些因素都会对各种生物的生长条件产生影响。另外,在江苏废黄河地区(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的土石山区还会发生土地的硬石化和)土地沙化,严重的危害农业生产的质量,给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留下隐患,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水土流失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落后

废黄河地区(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是形成本地区的土地沙化及河道淤沙(山洪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这些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严重的降低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质量,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都受到一定的威胁。在救灾中大量的消耗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同时也给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而效应。

二、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推广相对落后。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从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对于水土流失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理论的研究不都完善和深入化,科学技术的指导工作不到位。二是;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较低,应用的速度较为缓慢,三是城市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严重,城市的水土流失的保持工作刚刚起步,缺乏技术经验和治理的方案。

2、水土保持的意识有待提高,宏观管理的深度不够。我国政府颁布了较多的关于水土流失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认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的技术工作性较强、综合性较强、设计的范围较为广泛往往造成对水土流失的看法和采取治理的方法不一。给水土的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3、致力的任务艰巨、投入严重不足。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加大力度不断的改进,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环境的恶化程度却在不断的加剧。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对水土保持工作投入的资金较少、尽管这今年国家大力度的倡导水土保持,但是,跟我国所面临的水土流失的实际面积和治理任务的艰巨性相比还远远不够,每年政府投入的资金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还赶不上环境的水土流失的速度。所以政府应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的力度。

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遵循原则

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在规划布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坩措施时不仅应当考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之间的合理配置,而且要求全面分析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与生物相结合,实行坡沟兼冶,上下游治理相配合的原则。为了有效地防治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时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把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为此应设法提高土壤透水性以及持水的能力在斜坡上建造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的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水或分散径流减少径流的侵蚀能力。

2、提高土壤的侵蚀能力,应当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植物,施用土壤聚合物。

3、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作用。

4、在己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注意辅以改良土壤特性,提高水土肥力的措施把保持土地与改良土壤结合起来。

5、采用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6、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科学基础。

7、生态经治效益最优的原则,在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过程中,应当提出多种方案选用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中全面估计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果,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对成土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

1、根据流域现有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借鉴以往小流域坡耕地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合理的治理方向和措施布局,突出了坡耕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特点。通过调查坡改梯工程、小型水利水保、林草植被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等多项措施,已达到调控和利用坡面径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2、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要结合其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例如,荒山荒坡挖水平沟拦截坡面径流蓄水拦沙,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坡面侵蚀沟进行沟头防护、削坡、沟岸修筑边埂植物带、沟底修筑谷坊、塘坝,固定沟床,拦蓄泥沙,营造固沟林、防护林等。

此外,应做好坡耕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监测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积与水土流失量的逐年变化及综合治理措施总体效益情况。加大对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力度,对中度以上流失的项目区加大资金投入,突出治理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对坡耕地整治的认识。

总之,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杨亚娟,徐云伟.试论水土保持后期治理的必要性[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04).

篇10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它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主要是农地整理。通过整理土地,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整理是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的过程,纵观各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土地利用和土地产出率提高的过程,也就是实施土地整理的过程。土地整理不仅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自从国家提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以来。从城市到农村,各地都积极响应,纷纷开展土地整理和空心村、闲置土地的治理工作。然而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不可避免地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潜力十分有限。因此,要实现中央提出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内涵挖潜的路子。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吃饭、建设与生态的矛盾始终摆在我们面前。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必将导致耕地总量的动态失衡。生态恶化,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将土地整理推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土地整理是在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土地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一是耕地质量下降。二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①土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生产率较低。②土地开放利用粗放,浪费严重,耕地大量减少。多年来我国建设用地以外延扩展为主,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实际利用效率低。城市用地增长远快于城市人口增长,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过大,建设分散,空心村、闲置地大量存在。开发区大量占用土地,闲置搁荒土地较多;不仅如此,这些建设用地占用的多是良田,致使大量耕地退化,损毁严重。③农田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耕地质量下降。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①农业开发中利用粗放,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②基建用地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使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良田。土地闲置、空心村现象严重。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1600万hm2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内老宅基地闲置面积约占10%~15%。据统计,1986-1996年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灾毁田等减少耕地686.7万hm2而同期全国整理耕地493.3万hm2净减少耕地达193.4万hm2,且减少耕地中优质耕地首当其冲,因而导致耕地总量锐减。纵观城市和农村,尽管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粗放,不能综合利用。究其原因,大多是规划不到位,审批制度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耕地补充的主要形式是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要坚持“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和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方针。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土地整理在耕地保护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措施

1.城市地区:城市土地低效利用,各种合法与非法圈地闲置面积巨大。土地空闲、闲置现象严重。所以城市空闲土地利用潜力巨大。闲置土地、旧城改造潜力也非常大。据对全国12个城市(含上海市)调查,建成区内空闲地平均占建成区面积的17%以上,全国668个城市(1998年底)建成区21347.2km2,空闲土地按照lO%~15%计算,用地潜力有2135-3202km2。假设人均用地100m2,可安排人口2135~3202万。空闲、闲置土地广泛存在于各个城市,因此城市土地利用率亟待提高。目前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有:①尽快将闲置的土地加以利用。因地制宜,适合绿化的地方种花种草。适宜居住的建立居民区;②将平房、低层建筑改建成高层建筑,节约土地;③向地下要土地资源,建设地下商场、人行道、车道;②加大规划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

2.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宅基地建设分散,空心村现象严重。主要措施有:①加大宅基地审批执法力度。把人均居住面积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②对村庄(村镇)进行改造,主要形式有迁移式、合并式、内调式等几种。这样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利于规模经营和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问题:

尽管很多地区将土地整理与闲置土地、“空心村”的治理与整治作为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工作来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①重量不重质。很多地区在提及土地整理的时候,只注重整理了多少面积的土地,却极少关注整理土地的质量。②欠缺整理后的工作。人们往往关心土地整理之前以及整理中的工作。对土地整理后的工作涉及较少。对整理后的土地该经过哪些程序农民才能得到适宜耕作的土地,如何制定合理的整理后土地的承包及使用政策,如何全面、高效利用整理后的土地,都缺乏全面的考虑。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整理后的土地。针对整理后的土地缺少相应的法律进行保护。因此,要制定法律、法规确保这些土地能够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保证这些土地不被占用。

2.对策: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关于整理后的土地保护的法几乎是空白。因此,亟须制定与土地整理、整理后的土保护等一系列与整理工作息息相吴的法律、法规。

(2)把质量放在第1位。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把地整理的质量放在第1位。只有重视质量,才能保证些整理过的土地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作为耕地的储备地,只有重视质量,才能提高生产率,提高粮食产量。要注意结合农学知识加快土地熟化,加快农田基本施建设,使其尽早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