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教三十多年来,所教学生形形,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不解之迷。
寒假中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有关书籍,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自己几年的教育生涯,深感惭愧和内疚。“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疑问。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篇2
一、成书背景的对比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也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众所周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众多学派相继出现,在形式逻辑研究方面,相比其他学派而言,墨家比较突出,但之后形式逻辑在我国并没有太大的进展,而《九章算术》恰巧问世。该书成书最迟是在东汉前期,但内容的定型却在西汉后期,这时候出现,就注定其呈现出非逻辑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数学专著都是在不断总结生活现象的过程中逐渐衍生而来的,《九章算术》也不例外,该书主要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在不断地总结、归纳、推理、论证的过程中,最终发展成演绎推理。
《几何原本》是一部集前人思想和欧几里得个人创造于一体的不朽之作,整本书的内容是把人们公认的一些事实归纳成定义和公理,将形式逻辑的方法运用于教学研究。通过这些定义和公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探讨,最终建立起一套数学理论体系,简称几何学。该书的成书与《九章算术》有着不同的背景,当时古希腊正处于形式逻辑的发展时期,形式逻辑的思想方法被运用到了数学及其应用领域中,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数学思潮,之后欧几里得不断研究和探索,将其用演绎法进行归类和整理,编写成《几何原本》一书。这本书也是欧式几何的奠基之作。此书主要囊括了几何学从公元前7世纪的古埃及,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欧几里得生活时期――前后四百多年的数学发展历史。从内容上分析,该书保存了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之后欧几里得对其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使其成为现代数学发展的思想源泉。总体来说,《几何原本》开创了古典数论的研究,创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成为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
二、《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在体例方面的对比
研究这两本书发现,其在体例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在:《九章算术》是按照问题的性质和解法具体分类的,总共九类,且每一类为一章节,每一章节又分多个小类,每一小类都有解题步骤,包括数学公式、推理等。这种结构体系,是以算法为中心,根据算法组建理论体系,表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数学思想。《几何原本》在结构方面与《九章算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该书共十三篇,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有4条作图公法,36条定义,19条公设和公理,为全书的推理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题,其中每一道题都相当于一条定理,后面附注证明过程和推论过程,还有少部分题后面有图解。总之,《几何原本》主要是将逻辑推理进行系统化归纳,形成数学体系中的逻辑演绎系统。
三、《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的内容对比
从内容方面对比发现,《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九章算术》的内容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特征。它主要是对从春秋至秦汉时代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累积的教学知识的汇总。整本书包含246题,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故被称为“数学百科全书”。此外,该书中的代数水平和算术水平相当高,但在几何图形方面,却与《几何原本》存在较大的差距。《几何原本》是代数几何化,且数论问题都是通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来具体解决的,它为几何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几何原本》的诞生,标志着几何学已经成为一个有着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的数学学科。除此之外,《几何原本》还对勾股定理做了详细证明。由此可见,这两本数学名著各有优势。
四、《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对当代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于《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对当代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启示,需从数学教育观、数学教育目的、数学教材、数学文化几大方面来了解。
1.数学教育观
数学教育观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动态数学教育观,认为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也是一个动态学科,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内部要素之间也呈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另一类是静态数学教育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学科,其内容主要包含数学定理、公式。《九章算术》表现出动态教育观,主要是由于其丰富的内容都是在不断总结和积累后得到的。《几何原本》表现出静态教育观,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程序化过程,即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练习,整个过程中,学生占被动地位,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相对来说,这种教育观比较死板。由此可见,为了促进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要主张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解释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理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并创新情境化教学模式。
2.数学教育目的
《九章算术》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特征,通过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几何原本》强调学生要关注内部的逻辑结构,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和严密性特征,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实这两本书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我们在研究现代数学学科时,应将二者相结合,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教育的目的。
3.数学教材
从上文中了解到,《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百科全书,自隋唐时数学教育制度建立以来,该书已经成为国家统一审定的数学课程之一,且逐步形成了以该书为中心的古代数学课程体系。而《几何原本》则过度强调形式化的数学教学,忽视了与实际相结合。这两本书在教材上都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我们要认真分析,相互借鉴,为推动现代化数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努力。
4.数学文化
《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所以,在进行现代化数学学科改革时,要对这两本书的数学文化多加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去了解和领悟数学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内容,逐步渗透思想方法、意识精神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各种魅力。
篇3
时间不停步,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革的潮流汹涌澎湃,而我们的思想真的不一定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语文教学而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如今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便是我们教学的指导纲要。随之而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什么变化?藉此培育站学习机会,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二、研修目标
1.改变思想,更新理念,做一个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
2.掌握好教学技能,不仅要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懂得“为什么这么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本人性格内向,通过学习来锻炼胆量,提高勇气。
4.上课语言重复或者说不够精炼,所以要学习语言表达技能,学会组织课堂语言。
5.学会听课、评课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6.学会写论文。
三、研修内容
(一)积极参加教师集体学习活动。
1.认真参加学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好学习笔记,与其他教师主动交流。
2.参加培育站读书活动。补充新知识,改变理念,开拓眼界,做好读书笔记。
3.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活动。
(二)进行自主研究
1.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习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
2.掌握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掌握传授知识的深浅程度。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培养。
4.认真总结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形成书面材料,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进行自我剖析
1.坚持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一节公开课,并积极参加各项赛课活动。
2.每节课后认真完成教学反思。
3.积极与组内老师交流。
(四)参加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1.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
2.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主旨的讲座、研讨。
3.专题培训。
4.收看教育教学的光盘、录像。
四、研修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自己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完成个人研修计划。
2.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3.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4.积极撰写论文。
5.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十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学大练兵”活动,高质量完成一节公开课。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十一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参加学校举行的“赛课”活动,积极赢取一等奖。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十二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出一份高质量的期末调研试卷。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一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6.完成本学期培训总结。
二月份
1. 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 参加学校举行的“赛课”活动,积极赢取一等奖。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三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四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五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篇4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中学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高举“生长教育”的旗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搭建各种阅读平台,开设和举办各级各类的体验活动和阅读竞赛,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通过多样化的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阅读内容多样化
首先,我们提倡教师要认真阅读指导教育行为的内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专业行为就是教书育人,比如班级的管理、怎样组织团队活动、怎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遇到一些偶发的突然事件该如何处理、怎样教育问题学生等等;又比如怎样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怎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机智处理课堂事件?在实践中摸索是可以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但是那需要付出时间的,而且还有可能事倍功半。我们完全可以从阅读中找到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建议教师阅读典型案例、读成功经验、读同行的建议、读名师的设计,如《课堂密码》《叩问课堂》《听徐杰老师评课》《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今天怎样做教师》等,教师们从中汲取营养,分享大师们的智慧,将这些智慧在自己的实践中移植、生发、创造,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其次,我们提倡教师阅读提升教育理论水平的内容。对教师而言,只完善教育教学行为还远远不够,只行动不思考只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的深度理解和对教育宏观把握的理论水平,因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阅读关于理论研究的内容,如苏霍姆林斯基、叶澜等中外教育家的经典论著等。
第三,我们提倡教师阅读扩宽视野的内容。教师每天从事着备课、上课、批改等反复性的工作,很少有时间去开阔自己的视野,时间久了,就会使教师陷入一种思维定式中,对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利的。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大量的期刊杂志,如《上海教育》《教师参考》《教师博览》等,为教师了解最新教育理念、教育动态,接受前沿教育思想提供必要条件。
第四,我们提倡教师阅读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内容。教师也是需要“闲”读的,比如一些散文、诗歌、文艺随笔,甚至是养生书籍、棋谱等等,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净化教师的心灵,可以帮助教师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情看待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有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阅读形式多样化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途径越来越广泛。我们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科学指导教师多形式地进行阅读。
传统的纸质阅读能让人获得知识,在阅读玩味之间,能让人得到思想的升华、心灵的净化,能常常安静地独处一隅,时而掩卷沉思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我们积极鼓励教师阅读各种各样的纸质书籍或者报刊杂志。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中学为教师订阅了38种期刊杂志,20余种报纸,教师可以随时借阅学校资料室的图书,方便广大教师的阅读。
随着科技产品的发展和更新越来越快,数字阅读也越来越普遍。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QQ空间、各种阅读软件……在数字的世界里,也不乏品位高、质量上乘的文章作品。我们支持教师阅读数字化的内容,并且在学校教师工作群、微信群中不定期地分享一些好文章、好作品。我们为教师推荐了“好教师”、“MOOC”、“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教师教育t望”、“酷教”等微信公众号,积极引导教师阅读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这种数字化的阅读方便快捷,教师可以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而且方便彼此之间的分享与交流。
我们既大力弘扬适合中老年教师的纸质阅读形式,也支持深受广大青年教师喜爱的数字阅读方式。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成功地帮助教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丰富了教师的思想世界。
三、阅读成果多样化
1.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按照学校的要求,教师在平时阅读过程中需要将阅读的感悟或收获记录在读书笔记中。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万字(含摘抄),这些读书笔记对每位教师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了确保读书笔记的数量和质量,学校每年对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给予等级评定,分为A、B、C三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等级在年度评优等工作中给予相应的赋分。
2. 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每学年,我们将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评比,由教研室组织成立评比小组,评选出若干优秀读书笔记,并在教师教研量化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
3. 定期组织教师撰写读后感,形成文集。学校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布置教师进行主题阅读,或者指定内容阅读,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撰写读后感,在开学时上交,并将这些读后感刊登在校刊《生长教育》中,实现全校教师的交流。
四、阅读活动多样化
1. 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活动。学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全面培养,学校定期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读书演讲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促进自己成长的任何书籍,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谈自己的感悟,谈读书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启示和帮助。在这些活动中,青年教师们从书中汲取智慧,在演讲中分享着他们的收获,在实践中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开展读书交流会。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教师阅读的交流对相互启迪智慧、互相学习经验也十分重要。我校每学期都要召开读书交流会,或是备课组教研组内的教师交流读书感悟,或是全校教师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读书交流会是学校为教师奉上的一道精神营养餐,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不仅如此,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阅读效率,每人读一本书,将其最精华之处与其他教师分享,全校教师就等于每人读了几十本书。
篇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篇6
关键词:转变观念 研究教学模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会学习方法 参与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75-01
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 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需要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本文试论述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即:家长、学生、教师转变观念;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家长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三方联动”需要三方主体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精讲或不讲,即:“10+35”或“0+45”模式不是教师不作为,恰恰是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家长要理解、配合。
其次,教师自身也要明确“满堂灌”这种“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学生就一定会了多少,相应成绩就会提高多少的。“教师的教,其实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初中语文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的基础。
最后,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探索、研究,而非单纯依赖教师的“教”。
2 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课改其核心环节就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引发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无实质性的变化。根据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3 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中的语文预习包括字词的梳理,文学常识的积累,还包括文章的浅层次理解。一个生字词的学习,包括它的音、义、形,还包括它的使用。如果说浅层次的掌握是这个词运用得对,那么高一点层次的就是这个词用得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就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除了预习,学生还要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包括记什么和怎么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做好了,是一种很重要的提醒,知识的强化,重点的提醒。但是记什么呢?有个原则,不知道的要标记,知道不透彻的要标记,重点的要标记,和自己理解有偏差的要标记。
三是养成阅读的习惯,读经典,多读,细读,反复读。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4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家长课后有效督导
(1)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书。
(2)教会学生划重要、难点、做批注。
(3)教会学生速度。
(4)教会学生五遍读书法。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
(5)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②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③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④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5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可见,教师、家长都是外因,如果学生不发挥其内因的作用,就无法产生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多少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距的原因。所以,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回应老师,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在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养成自己的个性、学习习惯。离开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就与同一潭死水,因此,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必须建立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的长效机制,教师引导、家长督导、学生自觉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乐学、想学、会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其预期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阅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阅读使自己业务精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四、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经典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选读书目:《赏识你的学生》《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
篇8
中央政府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两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在今年人大会议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1、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是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生命成长的需要。“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个体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自主学习。
2、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校园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通过活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3、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4、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一)基本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要将“书香校园”活动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成立师生读书活动组织,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读书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口号。师生员工对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98%以上。
(二)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1、学校图书馆和图书室向全校师生开放,我南北校区经过教育强区检查后购置了一部分新图书,现有图书已达到65册万,而且图书种类齐全。能保证全校师生的阅读。
2、每个班级设置图书专柜,布置好图书角。按照学校制定的《图书管理制度》,为每个班级配置图书,并定期更换。为班级营造书香氛围。
3、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飘满书香,加强文化长廊建设,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体会,使之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平台。
4、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建立“个人书橱”“班级书柜”“学校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使师生的读书成果能够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5、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和目的,通过学生的阅读带动家长的阅读,推动整个社会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举办“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1、举办‚书香校园读书论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邀请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或作家来校,为师生与家长举行专题报告会或者做讲演、讲座,也与师生与家长进行互动与探讨。
2、开展 “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师生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表达对书籍的热爱,畅谈读书带来的启发和感悟,增强师生们对阅读与人生的认识。
3、“书香校园”读书征文活动。以“我与好书”、“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师生以读书为主题,描述读书的心路历程,抒发对书籍的热爱之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4、“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师生共同推荐优秀的书籍、报刊,形成热爱读书、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学校需对教师和学生的推荐书目分别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品读优秀作品,塑造高尚情操。
篇9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潜力和教育科研潜力,以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
2、透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潜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园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一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用心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潜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潜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潜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用心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篇10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让幼儿园小班幼儿主动、积极、乐意地入园,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出勤率,使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调查目前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不高的原因。
2、探索出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出勤率的有效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2、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率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个别谈话、家访等形式开展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幼儿出勤率不高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比较研究法:通过出满勤幼儿与缺勤幼儿间的比较,提高家长对出勤重要性的认识。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单一幼儿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5、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现状分析与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
1、阅读钟组荣、刘维良主编的《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8年9月——12月)
2、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9年1月——3月)
3、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连环画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1小时以上。(完成时间2009年4月——6月)
4、阅读有关幼儿教育教学的文章和著作,不定期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5、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
研究过程中随时撰写阅读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和个案,建立课题博客,及时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二)具体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08、9至2008、12)
(1)调查小班幼儿出勤的情况。
(2)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
(1)通过家访与调查,了解幼儿不能按时出勤的原因。
(2)利用个案研究法,跟踪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信息。
(3)通过将出勤幼儿与缺勤幼儿之间的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差距,提高幼儿家长的认识。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8月)
(1)将所调查的具体资料和反馈的信息做出具体、详细的归纳、论证。
(2)幼儿的出勤率得到提高。
四、研究预期成果
利用两个学期进行调查、观察、比较,针对出勤率低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力争得到大多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小班幼儿的出勤率同研究前相比要有明显的提高。通过此课题研究,还促使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外,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结合本课题坚持写个案观察日记,编写有关教案。
- 上一篇:高速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
- 下一篇: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