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多媒体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09: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多媒体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工具;化学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20-02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如何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实际需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工具相对落后,教学条件有诸多限制,很多新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都无法正常实施,教师往往是依靠粉笔、黑板和循循善诱这种既简单又原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今,伴随社会的进步、新课改的实施以及多媒体工具的发展,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基于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生动、形象的特性大大改善了教学模式,给化学课堂诸注入极大的活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因而有了很大提高。
1 运用多媒体工具使新课的导入行之有效
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或戏曲的“序幕”,负有渗透主题、带入情景、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做好教学铺垫的任务。这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新课能否被有效地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在教授化学课时可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直观生动的特性进行导入。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时,可运用一段动画片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段动画片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意大利的某个地方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人走进去可以毫发无损地出来,而狗一旦进去没多久就会死亡,因此当地人称它为‘屠狗洞’。”不明就里的人们看完这个动画片以后都会纷纷询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的年龄段的学生,将会引起他们多大的兴趣。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能够趁热打铁,将新课内容顺势导入,告诉他们这都是因为洞内的二氧化碳在作怪,才会使小狗死于非命。“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今天要讲的知识吧。”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作为化学教学工具的案例,不但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接下来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奠定了基础,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2 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诱发学习的兴趣
初中化学是一门既宏观又抽象,同时蕴藏着无限微观奥秘的自然科学。知识零碎,种类繁多,概念性和记忆性的成份较大,无论从教还是学的角度来说,都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在实际教学中,应试考试的弊端也日益突出,教师往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难以突破、难以描述的概念、难点等通过实物、图像、声音、文字、模拟等,直观、生动地演示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感悟。
3 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化学课上,要通过适当地利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或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把所要讲的东西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另外,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速度,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知识密度,同时图文并茂,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对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没有科学的实验就不可能有化学科学的今天,化学科学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因此,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人们进行化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手段。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做好化学实验是培养中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目标。
一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氢气只有在纯净的条件下才能安静地燃烧,否则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引起爆炸。还有的化学实验容易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有些实验是不太适合在实验室开展的,这就给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多的限制和影响。而多媒体工具的引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一些较危险或者污染较为严重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工具,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开展一些模拟性的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里完成观察,掌握实验结论。
5 多媒体探索化学规律,突出物质变化的过程,适用于总结和复习
如前所述,化学说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由于在环境、设备、药品、实验仪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将“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形象”的变化过程一一展示,使学生深刻理解物质变化规律的可寻性,加深他们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和体悟。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复习和总结时,图文和表格的演示将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的脉络通顺并系统化,既节省教师板书时间,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开拓视野。
6 多媒体教学的共享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技术领域和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变更。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如果在学校内设置校园局域网,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通过内部网络与其他教师甚至学生共享,学生可以通过方便灵活的界面来进行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7 多媒体教学引发的思考
7.1 要发挥多媒体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课堂有效反馈
学习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多媒体容量大,形式多样,反应速度快,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教师在课前应选择好教学媒体所需要的投影片、录像带、幻灯片等,不断改变方式策略,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并运用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7.2 结合实际需求,合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许多好处,但是如果过多使用多媒体,也会达到相反的效果。教师要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多媒体课件,使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在使用时,学生容易关注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教师的点拨。因此,教师应留心观察,随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但对于中学化学教育而言,它不是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只是一种提高与改进的手段或工具,传统教学不能被完全取代。换句话说,要对其适当地加以利用,但切忌过分迷信。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节奏,编辑课件时要把握内容的宽度和广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在此,笔者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多媒体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参与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海戈.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优点[J].学生之友,2011(14):11.
篇2
【论文摘要】社会变革、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政治教学进行改革。现代政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政治、经济、哲学知识,了解他们周围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借此发展智力,使学生成为既关心政治,又能积极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迅速普及全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往往深奥、抽象,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政治课在社会上的声誉与地位。如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教育效果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传统教学的一个缺点就是“填鸭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局面,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我们知道哲学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总观点和根本看法,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但它反映的道理,恰恰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具体问题。如事物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原因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但又常常弄不清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而走极端。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它们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接触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探究实际问题,得出结论。但什么知识都要回到真实的现实中,去接触现实,然后得出结论,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送给学生,还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缩小,且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一个模拟实际的典型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地参与。这比学生直接接触现实,获得知识有时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上述各种途径的互补,教师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和途径的信息,极大的扩大了信息量,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由于网络的互动性,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掌握和经验,把握学生对新新鲜事物的敏感和喜爱,对新事物的吸收和释放,结合整治教学的内容,达到师生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而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就与事实紧密相连,而网络明显的时效性恰好能满足思想政治老师对时事的把握,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都是思想政治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论坛,“教育现场”“专家释疑”“动感天地”等活动,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阵地扩大到网上,突破课堂教学的单一、呆板,使思想政治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就教师而言,通过网络,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师能够迅速而便利的流通教育信息、教育方式、教学心得等,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下、课上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亢奋等。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抑制之时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人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人,方可收到好效果。如突破难点时切人,阐释重点时切人,创设情境时切人,归纳总结前面内容时切人等,效果较为理想。
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我们在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这一点虽然是我们已有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被我们忽略。这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努力更新教学观念,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演示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多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非教学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太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词语的作用,使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直观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把握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切不可让媒体演示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和引导。
比较法是政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掌握不同概念、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知识的对比。如进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比较时,教师可以制作课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比较,把“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性质、给付标准、费用、保险依据、保障范围逐一地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且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框中与社会保险有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前后联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总结是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一节课或一课书中,没有归纳总结是教学上的败笔。使用传统板书进行归纳总结,既费时又费力。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弥补这种缺陷,教师可以用图表形式把一节课或一课书的知识体系归纳整理,做好课件,设计好显示顺序和动感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既省时又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似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教师将题目抄在黑板上或口头念,既浪费时间,题目容量又不大,即使使用小黑板,也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很快进人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同时,也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如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有思考和把要点记下来的时间,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效率。
篇3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利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大量极富情感体验和生活情趣的课文,然而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视野相对狭小,经常难以理解,因此在课文学习时需要创设情境。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方面具有杰出的能力。音乐被称为“第二文字语言”,有利于增加情感体验和共情。画面有利于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创设情境中,利用多媒体中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使得课堂教学声情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讲沈从文的《边城》一课时,可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男女对唱的湘西民歌和展示湘西的自然风光,感受湘西秀丽的青山绿水,走进那个民风淳朴、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2.转变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方式主要为教师的语言传授,板书主要通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和枯燥。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受教者的心灵之上,激发其思维火花,就像磁铁一样地把学生给牢牢吸引住。”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可以利用音频、图片、视频等多层次、多角度、多形态地展现教学内容,将语文课的“第一锤”重重敲击在学生的心灵上,符合中学生好奇求索的心理,有利于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思维的活跃和运动。如在讲《小狗包弟》一课时,由于学生距“”那段历史距离比较远,即使对文中关于“”的文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学生也难以理解那个年代的可怕和迷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的图片,让学生从对课本中关于“”的文字的理解,上升到更加直观和全面的对“”的理解,这种立体的认知对于学生再回到课文中理解课文非常有好处。学生对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以后,对于文中作者送走包弟的行为就能更深刻的理解,教师无须多费劲给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提高了。3.教学媒体可组合使用,教学课件可重复使用,有利于减轻语文老师的备课压力。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要掌握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技术和搜集、获取教学信息的方法。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固定性、重复性、组合性、能动性等特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自由组合使用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做好以后可存储在电脑上,永久保存。中学语文课文因篇幅增长,课文难度和深度相对提升,语文老师花在备课的时间非常多,然而纸质文件难以保存,备课这一工作经常需要重复劳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减轻语文老师的备课压力,每当一课完结,就把该课所有多媒体资料整合起来,存储在电脑上,在需要的时候方便取阅。语文教师随着专业成长,在重复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根据当下的新思考和新解读,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增删,提高备课效率,强化备课效果。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1.滥用多媒体,知识堆砌太多,学生难以消化。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实现课堂与网络的实时互通,扩大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与此同时,它的弊端也很明显,部分教师堆砌知识,使得多媒体上展示的教学资料太多。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资料喧宾夺主。由于中学学科多,语文课课时有限,教师忙于把所有课件一一讲解,导致讲课速度太快,对于教学资料的展示走马观花。学生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知识,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我曾在南充市西充县某中学听过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课,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她准备了七八十页的PPT。整堂语文课她忙于用鼠标翻页。其实这样的“语文课”甚至可以不用语文老师,让其他学科的任何一个老师来讲也可以。2.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基本功弱化,丢掉了传统教学的优势。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部分语文老师唯多媒体是从,教学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中滥用多媒体,造成语文课被程式化教学所代替,课文被肢解成一些碎片呈现在课件上,课堂中没有对于文章的深度解读。不同语文课的区别在于语文老师一页页翻着不同的课件。长此以往,教师的听说读写基本功会逐渐弱化,学生的思维和文本阅读能力会弱化。完全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显然要轻松很多。然而多媒体硬件是电脑和投影仪,电子设备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教师因为教学材料都在多媒体课件内,课堂就会被迫中止。没有课件语文老师就无法上课,这真是怪事一桩。教者昏昏如何使学生昭昭?其实传统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时,传统的板书教学往往是最有效的手段,将有语法现象的句子抄写在黑板上,利用粉笔画出句子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一步步带领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搞清楚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板书的好处在于即写即擦,可以举一反三。在教师讲解完后,还可以请同学上来用粉笔画出句子结构,巩固练习。如果将这一过程完全用幻灯片展示,随着幻灯片快速闪过,学生对于知识只留下大体的印象,教师程序化地演示,学生没有真正深化和具体落实文言知识。3.教师角色错位,忽视师生双方情感互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通过语言提问、学生回答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优秀的教师还能通过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分析学生对于某个问题或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学生能从教师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上得到教学信息,得到启发、鼓舞。然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为了及时翻页,大多站在电脑面前操作,教学过程中很少离开电脑。一些教师在讲台上对着电脑讲解,很少注意学生的反应,也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情感互动。学生被大量信息淹没,埋头抄写笔记。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性、工具性的,还应该是真、善、美与情感相结合,充满文学性的。然而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反馈和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1.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虽然包容性较强,但是对于语文知识的展示还是应该有所选择,不可面面俱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如下:首先要启思,所选内容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思维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呈现的内容要重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要突出重难点。堆砌教学资料,学生就无法准确掌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语文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然后精炼提取要点,准确突出重难点。最后要激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乃是学习最好的刺激。”教师教人未见其趣,学生必不乐学。所选内容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有可取之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凝聚了无数老师智慧的结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学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通过“黑板+粉笔”将教学内容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符号把文章勾连起来,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结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刺激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情、体态等也是重要的教学媒体。语文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使得整个课堂层次分明、生动有趣。比如,整个文章的结构可用简洁的文字总结,板书在黑板上,需要花大量抄写的文字表格等用多媒体展示。再比如,在讲解诗歌单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的音频,但是之后教师还应该示范朗读重点段落,透过教师生动的表情下的再读,学生深化记忆,有利于吸引、启发学生。3.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角色,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是课堂的教授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转变角色,做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协作者。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老师在纷繁的教学信息中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信息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且协作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离开电脑,利用提问、小组探究等活动,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使用多媒体的中学语文老师有很多,但是真正优秀的老师更加懂得如何选择,他们知道如何配合特殊的教学目的而恰当选择多媒体,使多媒体的呈现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最佳效果,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想象力得到开发,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就像化妆,真正美丽的女子不必每日浓妆艳抹,懂得根据自己的所需,适量选取装饰品,才能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吴潇潇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有录,郭朝明.媒体教学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付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艺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筱兰,郭绍青.信息化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4
一、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的声象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数学课通过提问复习引入新技术开发区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彩、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引课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的”,我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我引导说:“今天老师带大家云看一看动物园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播放汽车拉力赛:小猪驾驶方形轮子参赛,小兔驾驶椭圆形轮子参赛,小猴驾驶他的圆形轮子参赛.当比赛开始后,学生都放声大笑.这时,我解说道:“小猪、小兔的车子今天是怎么啦,跑起来怎么一高一低的,开得那么吃力呀!小猴最轻松,比他们开的稳当多了,而且速度也快,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创设的情境,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亲身体验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由问题引起思索.激发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
例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前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或实物模型演示,一会儿是平面图形,一会儿是立体图形,教师讲得别扭,学生听得模糊,教师还要反复的演示、讲解,立体感差的同学,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维,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较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概念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可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件枯燥的事.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操作,形象演示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例如:平行线的教学,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理解.
二、多媒体在存在的问题
1.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2.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忽视提示过程.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
篇5
一、增加课堂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随着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学时数在逐步减少。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觉到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也难以讲清楚,往往这些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的配合,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的原因时,学生难以抓住要点。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如“爬树摘棉花”和“大南瓜”等,学生看了图片后,很快就能把握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又如,讲到《大一统的汉朝》中,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措施,在教材里只有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汉武帝大一统的另外其他的措施散落在其他内容中,于是我就把另外的措施一起提前讲:经济上,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西汉北方的威胁……方便学生能形成一个横向的知识体系。接着,为了突破汉武帝大一统措施这一难点,我自制表格,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与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多媒体进行对比,方便学生形成一个纵向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突破了难点;另一方面也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二、点燃情感火花,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单靠教师用语言描述,师生都是“置身事外”,缺乏情境渲染,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很难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场景,增强真实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由于视频录像、革命歌曲、历史图片等生动画面,激发了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使学生思想情感受到极大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时,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出“假和平,真备战”和“争和平,戳阴谋”冒生命危险飞往重庆与谈判,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对的敬仰之情。又如,在讲《》时,先让学生欣赏《松花江上》激昂而悲哀的音乐,再展示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图片,达到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历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现代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和完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最佳效益。
作者:许芝 单位:安徽省和县联合初级中学
篇6
一:重视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
部分课件在制作时只注重课件外在的漂亮、华丽,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却不知课件是用来解决不用电脑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有部分教师甚至在选用软件上大动脑筋,认为 “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不如AuthorWare和Flash做出的课件漂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课件制作的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多媒体数学”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 我们提倡课件应该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与“华丽”当然不是一回事,特别是作为多媒体数学的电脑软件,更应该把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
二:重视演示现象和知识的传授,忽视揭示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用电脑展示现象、传授知识,还是发挥电脑的“静”变“动”、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形象等功能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同教学观的体现。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上下拖动点A时,屏幕上a的值(点A的纵坐标)随之改变,相应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方向都在改变,反复拖动,学生经过观察,也能发现: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
三:重视电脑媒体的运用,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复杂的交际过程。机器播放的语言固然比较标准,但教师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话语、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就能代替了的,如果学生45分钟面对着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教师成了放映员,就使电脑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教师的精心设问、师生间的对话;黑板的使用,教师的板书,解题演算过程的规范是机器无法代替的。再者一般的教学内容只需要使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电脑,有时也不是连续地使用,只是需要时才用一下。忽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恰当地夸大机器的作用就必然把电脑辅助教学引向反面。我在使用电脑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从没有用“人机对话”代替“人际对话”,多媒体课件也常常是当堂制作的,课件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概念构建的过程;并始终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有些内容用其他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比电脑差,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电脑。
四: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特别不利于高等数学的学习。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还可挖掘学习潜力,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五:重视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用电脑辅助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目前使用于多媒体课件大多还只是在改变教师的如何“教”上下功夫,用电脑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学的,即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另一方面,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即使有“交互性”的课件也是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交互性”。例如教师对一道数学题设想了很多种解法,依次是解法一、解法二、…。如果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解法三; 还有一个解法五,不在老师设计的解法之内怎么办?
六:重视课内演示效果,忽视课外对学生的辅导。
课堂教学要做到始于课内终于课外。目前多媒体课件还只局限于课堂上的使用,而忽视课外对学生的辅导。即使有一些课外的所谓多媒体教学光盘也不过是用于学生的练习、考卷,或者把课本上内容罗列一下的“课本搬家”,或者是一些教师的“教学笔记搬家”。实际上,做数学练习我认为还不如传统的练习册。试想一下,学生在屏幕上看习题,又在纸上演算,方便吗?能有利于你思维的展开吗?能不能把课堂上教师用来演示或者启发学生思维、发现问题的教学软件也让学生在家里用这些软件再进行一次概念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练习,这样做才是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素质教育”。 全面优化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课后都应该可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读取出来,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环节,教师对于设计不妥的地方都可以反复观看,再次认识或者修改,这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多媒体教学误区的存在确实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走出误区,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那么如何走出误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先生认为:电化教育=现代教学思想方法×现代教学媒体。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无论哪方为零,结果都会为零。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真正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从增强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上,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合理使用媒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不应搞“花架子”,不应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而对其他教学手段不屑一顾,甚至整个一节课,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对于数学课而言,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图、证明、推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师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语调等表现出来的,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媒体的选择应实事求是,哪种媒体方便、直观、有效,就用哪种媒体。例如:实践证明,表现一般事物的静态特征时,可用投影或幻灯;表现动态过程可用录像或计算机;表现一般性文字资料可用小黑板;加强对比性的板书可采用贴绒……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才能充分发挥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要重视思维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帮助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对直观的图形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在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若一味地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那可谓用得不适时。要预留一些思维的空间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篇7
【关键词】中学 英语 多媒体教学 现状及对策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教育模式越发普遍,其有着许多的优势,例如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形象化等等。近些年,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中的能够借助图片、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显著教育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中的使用现状
多媒体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当中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兴趣,还能够显著改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简便并且课堂氛围较好,所以许多教师便在课堂当中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核心。这样的现状很容易导致学生沉溺在多媒体手段当中,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在视频、画面等方面,对于教学内容反而失去了兴趣,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不佳。
在新课改标准别强调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置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当前的英语多媒体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的核心、主体,将自身转变为课件的解说,教师依据课件的内容呈“放映”的形式给予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则只能被动的观看课件。这样的“你说我听”式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极容易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失去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多媒体教育在中学英语当中的优化技巧
1.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当前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随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容易导致学生将兴趣与精力投入到课件当中,而忽略对教学内容的重视,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学质量而言并没有正面的帮助。对此,想要在中学英语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掌握的便是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当中出现的频率和时间。教师在开展教育之前需要预先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整体节奏,并科学分析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杜绝滥用多媒体得现象。
例如,在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时,教育“Can you play the guitar?”这一课时时,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情态动词,而情态动词又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对此,多媒体便是最佳教育手段。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播放一段视频,播放一段关于“Can you play the guitar?”、“Yes,I can”这样的对话即可,之后便尽可能少的使用多媒体。
2.正确处理教师、多媒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英语课堂当中,教师需要清楚多媒体只是一个教学手段,是教师开展教育时所使用的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当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关系也是任何设备都无法相比的。教师应当认真考虑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科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学时,“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话题时,教师只需要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对话的场景即可,之后便需要尽量少使用多媒体,在课程开展到一定时间之后,教师便可以开展模拟对话,采用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使用“What time”等类型的疑问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从而充实教学课堂。
3.采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重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片段加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英语对话。教师在多媒体内容设计时,需要预先了解课本当中的教学内容,多媒体内容必须是和教学目的相互呼应的。比如抽象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升级相关的案例,将这些案例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当中进行演示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写实、虚拟、示意、拟人等多种动画形式将知识内容进行诠释,能够让知识点显得更加的生动具体、简明易懂、吸引注意的特点。
例如,教师在新目标人教版英语这一话题“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时,教师如果直接进行口头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对此,教师便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三张图片,分别为看书、看电视以及听歌。教师在讲解“I learn by reading”时,便可以指着看书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教育效果,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主动性,是英语教学当中较为锋利的“双刃剑”,教师只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够受益于其中。
参考文献:
[1]周玲.中小学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27(3):115-116.
[2]曹进,张娜.甘肃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多媒体教学现状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12):24-29.
篇8
【关 键 词】高校教学;认知负荷;信息加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不仅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所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理论、途径与方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理念,引起了广大教育者与研究者的关注。
尽管多媒体网络系统的交互性和广域性特征,为学生独立、自由获取知识奠定了基础,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因此,研究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认知负荷问题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负荷状况,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防止心理负担过重引起的心理问题,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防御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认知负荷影响的原因
“认知负荷”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John Sweller(1988)将其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认为认知负荷是处理被给信息所需要的心智能量的水平。[1]多媒体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主要原因在于人的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只有7±2个组块。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具有不变性,具体表现在注意的分配机制、记忆系统的限制性、记忆信息的组织方式、思维中的非逻辑性等方面。人的注意资源有限,分配具有选择性,如果大量信息同时呈现,就不会得到有效加工。[2]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各种认知活动均需消耗认知资源,若加工某种信息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资源的总量,就存在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出现认知超负荷现象,从而影响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1)多媒体教学中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材料均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不仅要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而且还要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选择与分辨,占用学生大量的认知资源;另外多媒体界面设计的不合理性、多媒体呈现不清晰或者学生对多媒体不适应导致的眼部疲劳,也会影响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均会增加学生的外部认知负荷。(2)多媒体的使用容易导致师生间交流减少,老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加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3)多媒体呈现信息的多元性及复杂性不仅容易使学生远离自己学习的初衷,而且声图并茂的信息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增加了其内部认知负荷。
二、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认知负荷的相关研究
近六年,关于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认知负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认知负荷理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认知负荷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
1. 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任务特征、个体特征等。Adrian R L Travis(2008)研究了多感官虚拟装配环境对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影响,表明这种环境能增强使用者的注意力,增加其信息接收和加工的数量,从而减少其认知负荷。[3]Schwamborn, Annett(2011)研究了多媒体教学中不同概括程度的图片对九、十年级学生认知负荷和理解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概括化程度高的图片能减少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4]Christensen等(2005)认为,动机因素与认知负荷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最影响认知负荷。[5]
2. 认知负荷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认知负荷理论对多媒体教学效应的研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实验研究中得出新的教学效应,如变式效应、指导隐退效应;二是对已提出的教学效应进行进一步研究——从短期的实验室试验研究转向长期的培训项目以确定其适用性。
教学和学科方面认知负荷的研究主要有学生数学、英语、化学等科目学习中的认知负荷理论应用的教学效应,[6]网络环境、多媒体环境对认知负荷的影响,[7]个体差异与认知负荷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8]以及认知负荷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等。Barbara 等(2007)探讨了对话设置与认知负荷对指称词语的咬字与运用的影响,认为对于需要合作的问题解决任务,认知负荷影响谈判者之间的合作方式。[9]Jaan(2008)研究了在短文理解中句子长度对认知负荷反转效应的影响,表明50~130个字母的句子对中学生的认知负荷最小。[10]张皖(2010)等探讨了基于认知负荷的数学学优生教学,说明了教师应如何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因材施教。[11]李金波(2009)发现网络环境中的任务复杂性、时间压力和个体特征中的作业自我效能、状态元认知对认知负荷均有显著影响。[12]赵立影(2010)从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具体分析如何在复杂学习中根据不同个体性格差异来设计各种降低学生认知负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13]Amadieu, Franck(2011)探讨了教学设计中提示线索对认知负荷和理解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提示线索减少了学生外在认知负荷。[14]郭兆明等(2005)提出了多媒体学习中减少认知负荷以提高工作记忆的9种方法。[15]
3. 认知负荷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近年来,基于样例学习的认知负荷理论在人机交互领域中的应用及认知负荷理论对人机界面设计的影响[16]得到了关注。李金波等(2010)建立了人机交互中认知负荷的预测模型。Hollender等(2010)认为,认知负荷在该领域的界定尚不明确。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模型:第一种是将外在认知负荷与界面设计和软件使用带来的认知负荷区分开。这种模型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的认知负荷理论一致。第二种模型将认知负荷理论与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界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结合起来。
三、降低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认知负荷的对策
鉴于认知负荷对学习效率的负面影响,学校工作人员应采取措施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众多,应从环境、任务特征、个体特征等大的方面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即从降低外在和内在负荷入手,从而有效降低其关联负荷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1)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适当选择教学策略,做到板书与多媒体交互使用。在需要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要注意合理选题,加强课件建设,使得不容易用板书讲清楚的内容得以精炼和高密度集的呈现,充分体现多媒体的优势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外部负荷。(2)适当使用多媒体,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腰注意恰当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进一步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观点,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要避免学生的“被灌”心理,让学生充分参与多媒体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降低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降低学生内部负荷。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采用资源共享、仿真模拟、变换时空、演示说明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降低其内部负荷。
总之,尽管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研究已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有很多不足。理论研究方面,随着多媒体教学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认知负荷的界定过于单一,对认知负荷的解释和测量都基于先前的认知负荷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有必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使认知负荷界定多元化、本土化、通俗化。实证研究方面,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对认知负荷的研究以实验为主,结果缺乏外部效度。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关于认知负荷的测量需要生理指标、客观、主观等多方面配合,不方便进行大样本操作;(2)心理学中“认知负荷”这个概念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度不够高。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已经有很多研究者研究过人机系统中学习者的心理负荷问题,并将心理负荷的测量作为职业适应性的核心内容。还有研究人员关注网络工作人员的心理负荷、心理压力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认知负荷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只是还没有上升到“认知负荷”的理论高度。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套信效度较高的认知负荷模型,并将其推广学校等其它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及时了解认知负荷现状的同时,引入神经网络工具,实现认知负荷的动态模拟,增强学习者认知负荷的预测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更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
fects on learning [J].Cognitive Science, 1988,12: 257-285.
[2]许志毅.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金波等.人机交互中任务特征和个体特征对认知负荷的综合影响[J].心理科学,2010(04):972-975.
[4]S.,Annett. Cognitive load and instructionally supported learning with provided and learner-generated visualizations[J].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 2011.27(1):89-93.
[5]Christensen W R. The effective of cognitive load co-
nditions upon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self-efficacy in co-
mputer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Norman, Oklahoma, 2005.
[6]陈燕,罗增儒,赵建斌.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数学错误[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4):19-22.
[7]胡庆华,唐国华.减轻网络学习认知负荷的策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95-96.
[8]宋苗苗.个体差异与认知负荷的本质关系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文学界(理论版). 2010. (09):256.
[9]Barbara H.; Anne H. Anderson. Introducing objects in spoken dialogue: The influence of conversational setting and cognitive load on the articulation and use of referring expre-
ssions[J].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2007,22 (03):272-296.
[10]J.M., Sentence length for revealing the cognitive load reversal effect in text comprehension[J]. Education Studies.2008,34(02):119-127.
[11]张皖,辛自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学优生教学[J].教育学报.2010,6(3):59-65.
[12]李金波.网络学习环境中印象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因素[J].2009(09):37-41.
[13]赵立影,吴庆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04):44-48.
[14]A., Franck, Marin., Claudette,Laimay, Carole. The a-
ttention-guiding effect and cognitive load in the comprehen-
sion of animation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27(1):36-40.
篇9
关键词:中学历史 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偷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导人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情景的再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光、画面及其可参与性,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增加课堂容量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繁多,而由于种种原因,课时总显紧张,尤其是在高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另外在复习课上,用于知识的整和与梳理,显示教材结构等效果很好。
4.增强感染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学历史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全方位展示,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有效导入课程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仅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传统课堂导入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利用课本已有图片或资料结合老师提问的方式,单一的导入方式难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综合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通过展现多样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示“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和“改革开放后的深圳”的组图对比,并在图片播放过程中插入《春天的故事》这一大家熟悉的歌曲。屏幕上改革前和改革后画面的巨大反差,歌曲中一句句熟悉的歌词,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紧接着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呢?深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发的决策是怎么做出的?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看书、去讨论,为后面课文内容的讲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中学历史学科是一门文字量大、内容多的科目。现行《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每一课时的内容极多,有的章节就是从头到尾读一遍,也要用去多半节课的时间,所以时间上相当紧张,更遑论另外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或充分开展双边活动。而多媒体教学首先免去了板书所需要的大量时间,其次就是教学节奏明快,环节交替十分紧凑,教师可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这一节教材包括前面必讲的引文部分共占了八个版面教参安排为一个课时。笔者认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用一课时讲完这节课,只能是浮光掠影、草草收尾,很难达到圆满效果,但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我们就可以在对教材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剪辑有关“二战”史实的历史镜头,配置解说并打出相应字幕,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环环相扣、节奏明快的特点又使教师具备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像“二战”爆发的原因、影响等这些对思维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设计对问题立即进行文字性的反馈。一堂课下来,不仅教师在时间上显得比较从容,而且学生也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教师利用多媒体“授渔”,学生练习“自渔”
传统历史课堂的“满堂灌”做法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局限于一些较有趣的历史故事,甚至把精力放在一些并无根据的野史上,对于真正的史实和历史事件却缺乏基本的认知。显而易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历史教师就要准备更多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从课堂上感到课本所罗列的知识有限,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那么知识、信息的网络就成了他们的天堂。学生对上网浏览和网上阅读有了兴趣,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学习的劲头就更大了,学习起来比原来得心应手。用这样的方法上课,就可避免原来那种教师讲着没意思,学生听着也没意思的现象。
4.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改变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鼓励,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再加以启发与引导。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反复强调基础史实的重要性,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历史课对学生来说有时就成为一种折磨。众多的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时间、背景、人物、过程、意义等各方面知识堆叠在学生脑中,最终就成了一团“糨糊”,因而张冠李戴,闹出各种匪夷所思的笑话。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具有先前性和不可改变性,稍微一错就可能闹出笑话。因此我们不应该强迫学生学习,机械背诵那些条条框框,而是要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寻求好的学习方法。而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可以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结束语:
实践证明,多媒体可以有效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巧妙利用多媒体的各项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宏朝.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2]曾芳.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考试周刊,2007,(43)
篇10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它独特之处,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运用多媒体导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
创设情境,生动、巧妙的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妙用媒体激发兴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源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利用电教媒体以图、声、色、文等物质材料构成多种激人心扉的具体形象作用于学生感知器官,产生课堂的直观性的良好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电教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伴随着美妙音乐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的形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因此,电教媒体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1.2 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所以如能加以适当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死知识变活,使得在教学中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它们有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是纯理论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理想的条件。对于这些问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抛出的物体的轨迹并不是数学中所说的抛物线,在展示抛物线(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的过程,用传统方法难以胜任。而通过几何画板或Authorware等制作软件,则可利用其函数功能,轻松实现各种函数的图像演示。
又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前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或实物模型演示,一会儿是平面图形,一会儿是立体图形,教师讲得别扭,学生听得模糊,教师还要反复的演示、讲解,立体感差的同学,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维,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可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件枯燥的事。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操作,形象演示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例:平行线的教学,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这样就把简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理解。
2.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帮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计算机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根据教学实践,我觉得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追求课件的视听效果
忽略教学实际效果,过分追求视听效果的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主题。我们绝不否定"技术含量",更不是说课件的制作不追求外观精美,但坚决反对不顾经济适用原则和实际效果片面追求"技术含量"。
2.2 几何教学多媒体运用得多,代数教学多媒体运用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