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33

土地资源是人们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它是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因此土地是极为宝贵的,但是,当前人们在土地的管理利用中存在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如何引导人们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中自觉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这是当代人们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

1. 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提供土地的管理者缺少集中的力量,管理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相应的互动,在宏观上缺乏应有的调控能力。同时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还没能建立完善的体制,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过程中,各项进程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因此在土地资源的经济活动中,很容易由于个人的贪念问题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

1.2 土地管理和利用没有建立协调的关系

现有的使用中的土地用地规划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符合当前的土地发展实情,在比较早之前已经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很多规范指标已经不符合当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但是城市建设仍然依据着旧的规划进行建设任务,因此,在城市化中不断出现旧房拆除,新房在建的现象,这些都造成了经济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了很大的损失。

1.3 征地补偿和相应的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在城市化建设中,公共设施用地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对农民用地的征用现象愈加频繁,但是这部分人群陷入了三无的环境,对于被征用农地的农民的补偿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弥补农民的损失,而且在补偿过程中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即使是在国家级别的大型重点项目的征用农地的过程中,也无法百分百弥补农民的损失,农民在被征收土地之后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这就造成了很多农民不得不采取上访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出现一些暴力维权的行为,因此不完全到位的征地补偿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过程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1.4 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在城市建设工程中,很多人往往由于私人的利益,在土地的建设时其建筑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出现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现象,在管理体制和打击力度相对薄弱的城郊和农村,这类形象尤为严重,这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那些地区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在执行政策的时候,执行力度不够,并且在面对土地使用违法行为时打击强度不够,甚至出现了以罚代建的情况,只要进行了相应的罚款措施,很多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事情即可解决。

1.5 集约用地不够,土地利用率较低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口基数较低,人均耕地资源稀缺,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供应大量的建设用地,这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产生了突出的矛盾,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产量,应切实保护耕地,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在我国的土地管理利用过程中,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高土地使用率,减少建设占地,这些措施的执行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大宣传,统一思想

在我国有关土地的基本国策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耕地的保护政策,想要保住这些政策的切实执行,需要加强对《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力度,在现今社会有效的宣传方式包括电视、报纸、宣传单等,通过这些方式的宣传,可以加深人们对土地相关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让人们了解一些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典范,对于一些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予以曝光,让人们认识到这些行为所要承担的后果,切实加强对人们在土地资源方面的思想教育,使如何合理而科学进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全民的认识中更加深入。

2.2 加强领导,理顺机制

在各个地方,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和领导小组的建立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管理和领导小组直接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在这其中政府应该发挥其领导作用,引导各职能部门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健全用地联审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土地资源才能建立起完善的供应机制,管理利用才能有健全的规章体制。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应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在土地资源高度整合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土地交易、办事收费和竞拍成交一站式的快捷工作。总而言之,在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各部门要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各乡镇要各司其职,互相合作,互惠互利,努力形成各相关单位从上到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3 编好规划,加强监督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却难免会出现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必须编制新的符合当前土地实情的总体规划和对土地年度的使用情况进行事先的计划,依据这些规划和计划有序的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时,土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总体的部署也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从总的方向上积极引导着工业项目、住宅、人口向着工业建成区、城镇、社区集中,这些方面的合理、科学的集中能够使公共建设用地更加充分的被利用。在执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应建议政府在土地管理和利用中,加强打击力度,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要强制予以取缔拆除,对违法者进行相应的处罚,不得有以罚代建的行为,对主管部门要严格追究其责任。

2.4 盘活土地,开源节流

充分调查建设用地的存量,做好统计工作,特别是一些重点开发利用土地的工程项目,必须做好检查研究工作,将相关内容登记在册,明确划分好土地使用界限范围,对于占地的行为或者复征的土地要严格采取措施予以清理。对于被闲置的土地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对于闲置时间超过两年的土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无偿回收的,坚决进行回收工作,并对回收的土地重新进行安排使用;对于其中无法进行无偿回收的土地,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比如:变更土地的用途、等值的使用其他土地对该土地进行交换,临时增加该土地的使用功能,并入政府的储备用地等,这些措施的执行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土地闲置时间超过一年但不满两年的,土地使用者应交纳一定比例的土地闲置费,费用为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五分之一。在做好节约集约土地的措施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农村中分散的闲置地和利用率较低的用地,认真整理农村用地使用情况。

3. 结语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基,人们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正确对待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对策予以解决,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努力实现土地资源有效、科学的管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王德军.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

篇2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城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01

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对于我国城市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更是具有较大的影响。就当前来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并不合理,与新时期城镇化的建设并不适应。下面,笔者将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展开探讨。

一、科学开展土地资源利用分析之意义

土地资源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资源的利用会影响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形象的维护也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是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土地面积并不多。充分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探索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意义重大。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工作,有利于充分发现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农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节约、集约用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来说,我国土地资源用地紧张,资源枯竭现象日益加剧,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城镇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为我国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土地资源利用与当前城市发展规划并不一致。目前城市的发展规划是由城市规划发展部门来负责,而土地规划则是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两者各自为政,遇到问题并不能立即沟通和解决。加之,两个部门在同一块土地的作用与定位方面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使得土地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从另一方面来说,土地资源利用并没有与城市发展保持相同的节奏,存在程序上的冲突,使得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面临较多的问题。

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土地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土地市场化的规范与城镇整体的发展规划并不一致,也不能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

第三,城镇化建设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满足广大居民的居住需求,大量房地产商不断地“收集土地”,使得城镇的土地资源大量流失,原有规划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示出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十分不合理,不利于城镇发展与建设。

三、提高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根据上文,我们得知,当前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并不合理,不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这也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对提高我国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要完善城镇土地规划,促进城镇用地的协调发展。城镇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要重视土地效益的发挥,还要注意与周围的环境、设施等相协调,致力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城镇现有土地及未来延伸的发展规划,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做好住宅区域、道路系统的布局。

其次,完善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促进城镇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对城镇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积极作用。要做到城乡统筹兼顾,对城乡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城镇用地的整体效益。城镇土地的私有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就要积极出台相应对策,提高城镇居民住宅区整改等的积极性,并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

再次,要合理规划城镇的绿地建设,维护城镇的生态环境。城镇建设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尤其是在那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要合理布局城镇绿地,完善动态城镇生态结构,保护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要采用节能战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城镇“生态化”建设。另外,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效益最优的原则,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为了充分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审美需求,要建立类型多样的生态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做好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从而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应对土地资源枯竭的尴尬局面。

四、结语

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质使得其更为宝贵,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现有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也日益突出,制约着部分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分析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珍惜现有的土地资源,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约用地。要注意维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化,在利用土地的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信在多方努力之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一定能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周恩静.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支持的需求、难点和路径分析[J].西南金融.2013(10).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土地管理;政策探讨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意向是早几年就提出的,今天社会发展进步如此之迅猛也就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实践的结果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了成效,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减小贫富差距的距离上都是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的,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但是伴随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土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也是一样受到了关注和注意。只要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我们是应当看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人们没有节制的耕作、放牧、办厂,这些行为不但不能是经济有所发展,反而是破坏了土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从而致使土地资源的缺失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必须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否则两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2.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土地整理

对于土地的资源的保护,就要先对农用地进行管理和规划,从而改善农业的生产物质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整体综合性能力。那么对于农用地的整理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符合新社会农业的需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

实践可以说明,农用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发挥着极高的效益,如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 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诸如通过规整农田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及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结构,调整土地的使用关系,这样才能很大的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也保证了土壤养分的保留;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以及修筑梯田,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的使用,从而加大机械化,提高整体的农业水平;对于基础建设的改善,推广新的合理的农业技术,创造更好的生态和居住的农村和农业环境。

3.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机构不健全所导致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现有的农村土地政策,他不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适应一定阶段的农业政策,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存在的优势也在慢慢的弱化,他的弱点也在暴露,也有一些不适合现有生产力的弊端。正是因为单一的家庭持有的生产要素制度中提到的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相违背,各个分散的农业家庭模式难以追上整个市场的要求,也就是生产和再生产在各个环节以及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还不算,还有农民自身对于土地资源的认知不够的客观明了,各自持有的意识和思想又不相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地方规模和流转的差异,还有没有可行性的指导方案,使土地的流转处在一种盲目运作的状态。

4.如何合理规范土地使用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其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通常,我们把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的资本以及劳动投入量,来确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标准。土地集约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达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的最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4.1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只要是别并没有合理的提高其利用率,但是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资源的短缺,在加上不能高效的利用的原因造成的,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关键了。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到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产出和利用的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在根本上涵括了土地优化配置的问题。而集约的利用是可以很好实行可行的资源配置的,其实质就完全可以可以理解为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对于土地资源的需要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可以对于未来的子孙后代没有威胁,这也就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追求。

4.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农村,浪费土地的情景随处可见。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延续这先人粗犷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肆意开采、放牧、砍伐等行为,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的流逝。积极的开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尽可能无限多的效益。对每一类土壤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合理的确定,不能忽视现有的状况而采取“一刀切”的盲目策略,从而以发挥每类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4.3坚定不移的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在目前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遵循低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有限的自然供给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土地整理上的整体认知,使经济发展理念和资源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自身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5.结论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各种制度和法律方面还是做不到全面完善的,而新农村的出现和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的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完善这些法制是有帮助的,那么能不能做到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协调合理的发展就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这是要靠相关的部门大力的协调要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的。

做到生态平衡的同时取得经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武子宁,路紫.河北省村庄改造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邹礼红,张俊飚.试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5(6).

篇4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问题加剧,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并探讨资源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字】 城乡规划;资源环境;土地资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独特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对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不到位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些城市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布局,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合理规划布局,对城市的公共设施服务区和工业区以及一些的生活区和商业区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对于人均土地利用规模和建设用地上都有相关的规定方面。这些土地利用在区位上揭示了城市各项活动在不同的城市服务区中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这些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区位上的需求,遵循城市规划建设的用地标准【1】。

(二)城乡规划管理与土地资源管理衔接不紧密

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要能够紧密地与土地资源管理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能够准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走可持续发展的节约路线。对于存在的违法建设用地,我们要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仔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不断加强城市执法和管理工作,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在另外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上的规划都显得很不协调,他们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反而对城市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为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并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当积极加大城乡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和分析,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宜性的城乡规划建设方案,明确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真正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城乡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的总体效果,推进城乡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积极建设满足城乡建设发展实际标准的环保设施,并充分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就是说,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建设的理念,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上,结合城乡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加大绿地建设面积,建立一个科学化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可靠的途径。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树立节约规划建设用地的理念,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化利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2】。

(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实现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管理能够在改善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同时,促使农村建立现代化的集约经营模式,帮助城乡居民树立科学化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理念,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工业开发加速,部分乡村地区的土地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存在土地被推平后资源闲置的问题。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能够对土地资源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3】。

(三)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总体效果,应当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进行系统化分析,积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扩宽城乡规划管理的资金来源,紧紧围绕土地资源合理开发这一原则开展各项规划管理活动,通过政府、企业与个人三个层面之间的密切配合,促进立体化的融资渠道得以实现,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全方位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促进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4】。

(四)落实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用地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严密地控制,科学地管理好城市土地,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切实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切实加强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审批效率,还要能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严格把握相关的土地利用结构,贯彻落实相关的国家城市土地建设用地政策。其二,要能够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监督执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惩处。在城市规划用地时要都土地规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建立一系列的生态型的开发制度。并能够深入分析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建O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积极做好相关的工作【5】。

四、结论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为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社会面临着严峻地环境问题,其中土地资源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着生态建设的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对城乡土地资源规划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增强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人、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媛.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资源环境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13)

[2]赵立旺.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3)

[3]殷丹丹.城镇规划管理中资源环境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的措施[J].《科研》, 2016(2):00129-00129

篇5

关键词:土地;保护;现存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地是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其不可再生性导致人类逐渐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视起来。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本就紧张,以往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受重视,导致如今我国土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而土地资源保护则是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现代科技等)保护土地资源不受破坏。虽然我国开始对土地资源保护引起了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对许多方面、细节认识不够,导致在保护土地资源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解惑。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违规圈地的规模化,导致土地资源迅速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这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中,许多地方过度扩张土地、滥占用耕地、随意设立开发区,导致周边土地急剧下降,此外,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村中大量、恣意建房已成盛行,然而在村庄、乡镇修建房屋,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合理的布局,导致农村建房浪费了大量的土地的资源。破坏、闲置、浪费耕地现象在农村非常常见,各村各镇布局散、乱,无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尤其是耕地面积的保护,更是形同虚设。

2 沙漠化、水土流失、污染,加速土地资源的破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20 世纪 50 年代到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间,土地沙漠化面积从1500 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100 平方公里,而从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土地沙漠化以每年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张,大量草地、耕地等沙漠化,土地资源岌岌可危。水土流失也是导致土地资源破坏的另一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修建铁路、公路等导致大量植被被破坏,乱砍乱伐、过度垦殖更是没有受到实质性的阻止,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浪费最主要的人为因素。土地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土地污染一般是人为造成的,生活污水、残留农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都是污染土地的主要原因。这些污染物中的细菌、病菌等进入农田,会慢慢积淀在土壤中,更有甚者逐渐渗透到地下水层,不仅污染了土壤,还使地下水无法循环利用。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为1.5 亿亩,其中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为3250 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 200 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二、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土地资源保护刻不容缓,而土地资源的保护往往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相结合,因此在制定土地资源保护措施时,应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近几年来,城镇经济发展很快,土地资源的利用显得非常紧缺,如何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城镇土地资源?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对各城市的扩展及生活水平进行严格的监测,只有达标才能使城市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2)对土地的规划应遵循相关的土地制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加以完善,建立新的机制;3)土地利用规划应被提到日程中进行讨论,开展土地开发专项规划,走节约型城市的道路;4)用地定额标准和集约利用机制应加以完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效率,挖掘城市土地潜力。

2 保护基本农田,严格审批土地建设项目

保护土地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做出有效的方针政策进行实施。1)制定、实施科学的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农村建设规划时,应统筹规划,遵循实用、科学原则,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在进行总体建设规划时,应运用多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现代科技等)严格实施,对违反规划行为必须采取措施坚决制止;2)严格审批土地建设项目。要严把建设项目审核关、建设项目供地关、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关等。

3 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土地受污染

土地资源保护能够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击、侵蚀,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沙漠化扩大面积。退耕还林、退林还耕能够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充分保障土壤的含水量,从而防止出现水土流失。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就能够保证农地的良性循环使用,保证土地具有生产经济作物的能力。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对于废弃物应进行及时的治理、综合利用,防止污染土壤;2)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应合理进行,现代科技愈益发达,高效、低污染的农药也逐渐研制出来,应充分利用这些低毒的农药降低对土壤的污染;3)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化处理,减少污染;4)不能一棍子“打死”污水灌溉,应对其进行谨慎推广,并对灌溉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

三、结论

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国土资源。

参考文献

[1] 易敏林,彭金生,陈炎,陈佳. 切实保护整治地质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A]. 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 2002

篇6

关键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各地区的用地规模;协调用地关系,提出各级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规划指标和调整方向;确定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土地用途,包括每个地块的用途和利用方式,确定重点工程与设施的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实行总量调控和用途管制,有效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严禁随意用地。

二、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耕地锐减,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突起,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多,大量耕地被破坏和占用,使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呈减少态势。另一方面, 在现行经济体制下,由于土地用于城市和工业发展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农、林、牧业,所以以经济效益指导土地利用,必然使土地不断转向高收益的用途,比较利益的存在是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土地利用缺乏有效保护,生态质量不断下降

由于人们在土地利用中保护意识淡薄,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一些历史上土地管理政策失调,造成土地垦殖过度,森林过伐,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3. 土地管理措施不力,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城镇建设外延扩展快,内涵潜力挖掘不够,用地容积率低,而且功能分区和布局不尽合理,致使存在一些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另外,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不能有效地保护土地。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不力,集体土地流转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说交通建设用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改建为交通用地,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存在许多道路拓宽的现象,而这种是建立在房屋拆迁的基础上的,既耗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财力,并且导致某些道路不能均衡合理利用,年久失修,浪费了大量的土地。

三、加强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1. 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首先应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关系,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太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方向。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抑制建设用地的扩展规模及其用地的不合理性和盲目性,尽可能对城乡交错带耕地实行特殊的保护。控制城市外延规模,对于城市发展所必须占用的土地,应当制定计划,控制土地的供应量,分阶段释放。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建设工业小区,集约利用现有土地以减少对耕地的继续占用。增加耕地的投入,推广新品种,兴修水利设施;加强耕地改造,推行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一体化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减少耕地需求压力,确保基本农田,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

要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首先,应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人民素质,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增强全民土地资源的忧患意识,形成一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自觉行为;其次,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土地利用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只有意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才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自觉按价值规律办事,形成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良好风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本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其价格变化将会影响土地利用者的行为方式。当环境要素作为一项投入成本时,土地利用者就会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土地法制教育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产数量逐步显现并不断升值,土地违法案件、土地权属纠纷也频繁发生。因此,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有许多新内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经常组织宣传教育,掀起学法,使人人能知法、守法、用法。对于既成事实的违法用地,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必须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联合执法,认真开展清查处理,符合规划的,可采取酌情处罚、补办手续等办法予以确权登记发证,不符合规划的要坚决予以拆除。

四、结语

县级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都需要通过县级城镇的管理工作来落实和实施。我们应该认真调研,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县级城镇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华军,丁锋,李新玉.浅议我国国土资源利益分配问题[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0(04)

[2] 梁慧稳.从土地资源的特点看土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

[3] 汪卫民,赵大晖.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8(01)

篇7

关键词: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 意义 问题 措施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资源,不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使用,土地是衣食之源、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党的十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中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来说,其最为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应该实现其自身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一个根本要求所在,在这一点上来看,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使用确实具备较为突出的作用,比如针对城市中日益短缺的土地资源,采取恰当的节约集约手段来提高其利用的最大化,利用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来实现城市功能区的划分,进而提升其城市用地的最大化便能够更大程度上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效益,环节当前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此外,合理的规划城市土地资源使用布局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也是城市土地资源效益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也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一个表现形式。

(二)对于耕地资源具备较强的保护作用

耕地的作用不容忽视,保护耕地也是自古以来的一个根本政策和要求,尤其是随着当前耕地资源不断地被破坏和损失,这种耕地资源的保护意义更为突出,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具备着较为明确的耕地资源管理和保护责任,在这一方面来看,采取恰当的节约集约化土地资源利用手段确实能够发挥耕地保护的作用,尤其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政策保护手段更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耕地保护的效果,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念融入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中去,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起到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有效地减少耕地资源的人为破坏,并且其对于耕地面积和所处区域的有效节约集约管理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便于提升相关管理单位对于耕地资源的了解,进而实现耕地资源的最大化保护和利用。

(三)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一般说来,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高其利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反过来看,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管理的水平,这也是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实现了更好的管理才能够促使其利用水平的提升,因此,落实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提升了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资源的掌握能够更加的清晰明确,也能够更加的把握好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重点问题所在,进而制定出最佳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政策,确保土地资源的最佳管理和利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

针对整个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其最为主要的表现还是对于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这也是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较低的一个最根本问题所在,尤其是当前仍然盛行的粗放式土地利用模式更是导致了这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二)土地的开发潜力不足

对于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未来土地资源利用受到限制,尤其是对于耕地资源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

(三)闲置土地资源较多

基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来看,提高其土地的利用效率还是需要针对现有的一些闲置土地进行充分的利用,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闲置土地资源是比较多的,这些闲置土地资源的存在对于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不良影响。

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一)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针对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来说,坚持节约用地,促进集约发展,必须突出规划引领,最为主要的一点措施就是应该优化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格局,针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提升其利用的最大化效率,尤其是要注重土地资源的规划设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现状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设计,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这种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规划设计最为主要的就是针对土地资源所处环境所需要的具体土地类型以及土地的功能进行恰当的分配,进而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管理土地的总纲,是审批用地、控制规模和用途的依据,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要把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土地利用的主要考核目标之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各类各业用地,优化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同时,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对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调控作用,促进土地要素与地方发展的匹配,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二)深化落实耕地的保护

针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所特有的保护耕地作用,在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利用过程中也应该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的达成,具体来说,这种保护耕地目的的实现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依靠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状况,而对于具体的保护机制来说,最为有效的就是责任制度的确定和落实,具体来说,这种责任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1)首先,针对现有的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保护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责任和保护责任,并且在各个层级签订相关的保护责任书,针对其具体应该履行的保护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尤其是对于耕地资源的保护目的和目标必须进行深化和细化,能够促使相关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主要职责是什么,进而才能够促使其按照这一职责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提高其耕地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2)另外,在相关制度的支持下,还应该完善现有的惩罚力度,针对一些职责履行不到位或者是耕地资源破坏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加大相应的执法力度,针对非法占用耕地资源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并且对于包庇或者管理不到位的相关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宣城市政府2015年印发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意见》一是进一步提高对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耕地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低,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的补充能力和保障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耕地保护对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保护耕地作为国土管理的首要任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确保耕地实有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

二是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宣城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按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和指标,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健全评价标准,试行耕地数量与质量考核并重。

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宣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管控作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切实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以及民生项目等建设用地。到2020年,宣城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60499.7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24244.7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364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8336.14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8336.14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9.3平方米以内。

(三)合理利用闲置和低效土地资源

加强闲置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针对现存的所有闲置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全面的排查,并且做好相应的整理和分析,明确哪些闲置土地资源是不能够被使用的,而那些闲置土地资源能够最为简便的投入使用,为后续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充分的支持;其次,针对当前城市中现有的大量厂房闲置土地资源来说,其最为主要的一个利用措施就是通过改建、扩建或者重建的方式来更进一步的提升这些厂房的利用效率,尤其是针对其空间利用效率以及地下室的利用进行有效地规划,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利用效益;最后,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提高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专项清理和重新整理开发来说意义更为明显,这也是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一个基本要求所在。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宣政秘(2015)56号文,宣城市对闲置土地认定标准是:一是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土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二是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并且中止开发建设满1年的国有建设用地。宣城市闲置土地处置主要方式:

1、对因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可采取如下处置方式

一是延长动工开发期限。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动工开发、竣工期限和违约责任。从补充协议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起,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二是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核算、收缴或者退还土地价款。改变用途后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三是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四是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他处置方式。

2、低效土地处置方式

对低效用地可参照闲置土地处置程序,责令采取限期开工建设、限期恢复生产、增资扩能、协议有偿收回、追究违约责任等方式督促利用。各责任主体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的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

(四)完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节约用地,促进集约发展,必须加强全程调控。加强全程调控、严把土地利用关口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关键环节,要在认真实施规划管控、计划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严格土地供应,完善健全供、批、用管理机制,多措并举、统筹协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来说,其目的的达成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工作,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针对其整个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监管,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其管理的水平,加强落实的效果,具体来说,这种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应该围绕着整个土地利用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其主要的控制目标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土地资源使用之前,针对需要审批的土地资源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对于土地资源使用的可行性和利用效率高低,针对其节约化和集约化利用程度进行严格审查,提高门槛,促使其土地资源的使用能够更大程度的体现出节约集约价值;宣城市认真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项目和未按规划履行相关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安排和国家、省用地标准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努力实现用地指标效益最大化;其次,针对土地资源使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管,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其它相关部门针对整个的土地使用状况进行监控,避免其在土地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浪费,尤其是针对其土地利用的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土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宣城市严格执行省政府规定的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准入标准,并对各级开发区新建项目土地投资强度或预期亩均税收最低要求写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对单个工业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原则上采取一次性规划、分期供地,即按建设时序供地,以最大限度提高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利用率,防止企业圈地产生闲置和低效用地;针对其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法违规用地问题进行严厉的惩处,采取“零容忍”来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地节约集约利用确实是今后土地资源使用最为主要的一种手段和利用方式,尤其是想对于土地资源的战略性发展地位来说,这种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更是较为明显,其不仅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针对所有的土地资源有一个较为细致准确的把握和管理,还能够从最根本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对于耕地的保护作用更是比较显著的,此外,还能够充分的挖掘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一些潜力。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切实把节约集约用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努力开创宣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宪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6:115-118

篇8

【关键词】 区域性 土地市场 协调机制 长三角地区

一、引言

本文研究的长三角区域范围是指“小长三角”,包含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嘉兴、舟山、宁波、扬州、泰州、南京、镇江、常州、湖州、南通、绍兴和台州16个城市。长三角地区是目前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但同时该地区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严重约束,其中尤以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最为突出。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作为基本生产力要素之一和有限的稀缺资源,如何高效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成为影响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们知道,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土地资源的配置也不例外,土地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将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度。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土地市场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从区域视角研究土地市场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因此,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土地市场一体化,就必须构建跨省级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通过区域土地市场一体化建设来优化配置区域内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保障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长三角区域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存在着恶性竞争,导致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与投资项目的重复建设,致使整个区域内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从长三角区域整体来看,由于长三角区域内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条件极为相似,从而导致区域内各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均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特别是苏南和浙北及其内部各县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更加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两大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区域内16个城市在生产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发展,但由于区域内一些城市隶属于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对于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大型港口的建设,跨省级的城市间缺乏统一规划协调,导致大型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以及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衔接,例如区域内大型港口的重复建设容易导致区域内港口利用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区域内大量宝贵土地资源被粗放式利用。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区域性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果区域性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协调保护和治理,就会导致区域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例如,长三角区域内许多城市大量利用地下水,导致区域内许多城市出现地面沉降现象。同时长三角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渔水之乡,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大量围湖造田、填海造地严重破坏了区域内的湿地资源。

基于以上原因,要使长三角区域内土地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通过建立长三角地区区域性统一的城市土地市场来优化配置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就显得意义重大,这就需要构建跨省级的区域统一的土地市场协调管理机制,发挥区域性统一土地市场在区域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三、区域性土地市场建设的统一协调组织机构

区域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各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仅从本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考虑,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缺乏有效协调管理,从而导致区域内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对此,可采取土地资源的垂直管理模式,在区域层次上设置区域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主要是解决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互相协调的问题,例如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的相互协调,以及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个城市不能单独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另外,可以设置区域性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在中央与省级土地管理部门之间有一个过渡机构,可以解决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事项太多,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的问题。如当前国土资源部对土地利用的审批,由于全国需要审批用地的数量过大,导致全国各地的用地审批项目在审批环节需要耗费太长时间,影响合理用地项目的建设进度。

在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下,与土地相关的收益对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来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土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稀缺的生产力要素之一,对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战略意义。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而土地资源的稀缺就是长三角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借鉴国外有关区域性协调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的国情及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建立长三角区域城市土地统一市场来优化配置区域土地资源的角度,本文提出长三角区域城市土地资源区域协调管理的组织形式的设想。

四、区域性土地市场建设的协调组织机构职能定位

长三角区域如果实行土地管理机构的中央直接垂直管理模式,必将有利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过度干预的问题,发挥土地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同时设立的这种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区域级―省级―市县级土地管理机构的垂直管理模式,对协调区域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长三角区域各城市间由于缺乏协调而引发的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域性土地资源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土地利用规划部门

该部门主要负责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应从整个长三角区域角度,按照长三角区域产业规划优化布局、各城市发展合理功能定位、区域内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及土地生态环境来编制长三角区域详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这种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通过中央授权立法的形式,严格保障其实施的权威性,对任何单位、个人以及政府机构违背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要采取严厉的有效制裁措施,并且对于规划的修改也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确保其权威性和稳定性。

2、区域土地利用督察部门

当前我国在几大区域设立了国土资源督察局,用于对各地土地违法事件的监督。如果设立了区域性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可以考虑将当前的每个区域的国土资源督察局设置在区域性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内部,作为其一个职能部门。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更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对土地违法事件进行信息收集,便于对土地利用违法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对违法用地事件处理的有效手段,解决当前区域性国土资源督察局对违法用地事件往往事后监督以及处罚手段比较单一的不利局面。

3、区域土地市场管理部门

在区域性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内专门设置一个区域土地市场管理中心之类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保障区域土地市场的市场机制在配置区域土地资源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提高区域土地市场的运行效率,其主要工作是制定区域统一的土地市场交易法规以及协调解决区域内省级、市县级土地市场之间存在的有碍区域土地市场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例如建立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市场交易中心,为长三角地区土地产权的交易提供统一的场所。可以在上海建立一个交易中心,然后在各地级市设立其办事处,长三角区域内所有国有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都必须在此交易中心进行,并将所有的土地产权交易信息在长三角土地市场交易中心网站上公布,同时交易中心为产权主体办理相应的产权登记、变更和过户等手续。为保证长三角地区土地市场交易中心正常运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土地市场交易法》,来保障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

4、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

长三角区域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要加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土地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保护,考虑在区域性土地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一个专门的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专门协调区域内各城市之间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由于土地利用具有很明显的外部性,所以其职能必须协调好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在各城市之间合理负担比例以及解决对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在各城市之间进行合理补偿问题。

五、结束语

虽然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所起的作用远远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市场配置资源的目标。因此,随着长三角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跨省级地构建长三角区域统一的土地市场交易平台以及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治理合理补偿机制、跨省级的区域土地合作开发收益分配机制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合理规划利用机制,来实现长三角区域整体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度,促进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基金项目: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襄阳市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与动态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2Q214);2、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拆迁补偿评估(项目编号:2013JDY011);3、湖北省科研创新团队经费资助项目(湖北文理学院):汉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项目编号:T201314);4、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宏观调控决策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11011)。)

【参考文献】

[1] 洪银兴、刘志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志彪、郑江淮等: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新引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 曲福田、吴郁玲: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5).

[4] 高波:灰色土地市场的理论探析[J].管理世界,1993(1).

篇9

关键词:3S技术;土地管理;应用分析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不断增高,这就使得现阶段土地资源的分配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所以,土地管理技术就显得必不可少,而好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能更好地改善现状。3S技术是一种现代的技术,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将据此谈谈3S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以及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关于“3s”的概述

1.1 3S技术中RS技术的概述

RS技术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在应用中不受限制,十分准确和灵活。RS技术主要是通过外层空间将地球表面的各种电磁波信息收集起来,经过分析处理,再将这些信息分类传送。RS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应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中,也可以应用到城市的各种信息检测中。

1.2 3S技术中GIS技术的概述

GIS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其有很多子系统如:数据输入、数据存储和检索、数据操作和分析等子系统。GIS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和地理等学科融为一体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式,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给相关部门提供空间信息系统。GIS目前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很多领域都与所涉及。

1.3 3S技术中GPS技术的概述

GPS是一种智能的导航系统,它可以全方位定位。GPS是由地面、空间和用户设备所构成,它能根据信息建立准确的三维空间坐标,并确定空间位置。GPS的空间定位准确高效,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少,它能根据人的需求提供合理的信息,目前应用广泛。GP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主要应用于土地资源的测绘、土地利用数据以及数据变化情况的采集和土地的勘探等方面。用GPS设备测绘的图纸精度高,用途广,可以精确的测量土地利用的现状,给以后的土地利用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GPS所测量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工程申报的土地开况做出对比,可以发现并及时制止非法利用土地。GPS设备不仅定位作用好,而且方便携带,价格便宜。

2 目前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2.1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是国家关于土地资源情况的基本了解,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查清楚具体地方的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情况,国家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对土地资源做出合理的评估和分析以掌握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在之前一直是人工调查,人工调查存在很多缺陷。人工调查土地资源会造成很多疏漏,不能精确的调查清楚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存在误差,另一方面人工调查需要太多的人力和资金,还存在很多的障碍。【1】人工调查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调查中有阻碍,调查时间延长等不良的影响。目前,将3S技术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3S技术中的GP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可以准确便捷的对土地定位,GIS技术则可以对土地资源的具体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减少人工误差,RS技术则更能保证土地资源信息图像的精确性。将3S技术运用到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能使土地资源调查工作高效准确的进行,减少了人力、经济、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

2.2 3S技术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是运用详细的数据和图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反映的过程。通过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可以掌握土地的利用变化状况,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做好监管工作。【2】在3S技术运用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中之前,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一般都是根据土地资源的应用方的申报记录来掌握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可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土地资源利用方如果改变土地资源的用途而没有向有关部门申请,有关部门就很难查清楚,要查清楚就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经济资源,这种种的问题就导致了监管工作难以展开,长此以往,土地资源的动态调查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将3S技术运用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中可以解决一些问题,GPS可以定位土地,查看土地的位置,GIS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管理、分析,RS技术能展现出遥感图像,对土地资源能做到动态监测。将三者同时运用就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2.3 3S技术在土地资源利用整体规划中的应用

运用3S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定位、遥感图像监测,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以此来准确掌握土地资源的现状。土地资源规划是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应用现状和地区经济等众多的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将土地进行合理的配置的一项计划【3】。要做好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工作就要对土地资源有具体深入的了解,而将3S 技术用于土地资源规划工作再合适不过了。3S技术可以给土地资源规划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是土地资源规划工作能高效的进行。

3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3.1 新型软件的开发

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3S技术中的GIS技术只用于数据的管理,不能喝测绘软件合理的链接,使得土地资源数据的管理工作变得繁琐,加大了工作量。而将测绘软件结合到GIS中就能使土地资源数据完好的保存,是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变得较为简单容易,减少了工作强度,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

3.2 GIS 信息库的推广

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广泛且作用大,但是目前依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普及GIS信息库。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无法建立完善的信息库,没有完整的GIS信息管理系统就导致很多关于土地的纠纷事件很难得到解决,也使得相关部门的工作量大且工作效果不佳。若是在基层土地管理中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就能有效的改善土地资源利用所造成的众多矛盾,也能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3.3 GPS地质灾害预警

地质灾害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严重的问题,在地质灾害来临之前要是能有效的对地质灾害做出预警,就能有效的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大多数是因为地质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要做好预警工作就得对地质结构的变换掌握的非常清楚,GPS技术可以对地形进行长期的定位和观察,可以发现地址的变化,给地质灾害预警提供合理的资源依据。利用GPS技术对地质灾害作出合理的预警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将3S技术运用到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能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本文概述了3S技术的具体内容,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并据此探讨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应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分析3S技术在土地中的应用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做好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慧,冯川川.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

计,2014,(20):21一22.

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土地资源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土地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现象间的矛盾正在加剧,如何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促进良性循环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项重大问题,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敢于正视思考,找出问题根结所在,这样才能针对提出改进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使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科学、合理地规划、保护、利用、管理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某些国土资源领域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土地开发涉及多项问题,耕地占补平衡困难

我国人多地少,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基本国情。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开发利用,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多项问题,如滩涂围垦关系到海洋环境、海洋功能区划、补助资金以及今后利用等问题;山地开发影响到生态保护和林地使用问题,开发难度大;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对土地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将持续增加,耕地占补平衡越来越困难。

土地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执法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供地管理主体较分散,土地配置机制尚不完善,土地供应市场化透明度不高,在土地资产运作中存在漏洞,易滋生腐败现象。国土执法监察的力量不足,部门联合执法的合力尚未形成,造成了城郊结合部居民住宅违法建设现象禁而不止;部分基层干部群众依法用地意识差,以租代征、未批先用、违法出让集体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建设、用集体土地,成为少数基层干部发展经济的借口;同时还存在执法环境差的现象,阻挠和暴力抗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闲置土地清理存在一定难度,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当前,我国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存在认定难、执法难、收费难三大突出问题。土地利用率低,如很大一部分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土地经营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小麦稻田可以二季高产却只种了一季,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大大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有些农户无暇经营耕地,却不考虑责任田进行流转,实行集约用地。

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现有用地规划滞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很早编制的,有关用地指标与现实用地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建设不断进行,各种矛盾也在不断突出,如劳民伤财事件,对农民补偿标准偏低,标准不一,非法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等。各项规划相互衔接不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具有综合性、战略性、控制性和权威性,应该与交通、水利、城市、生态、旅游等各类规划相互协调。

落实土地资源科学发展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要性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土地资源管理,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下的土地管理政策已难以满足加强土地管理,为切实保护耕地的需要,就应该根据国际土地经营和管理经验,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通过构建集成式管理模式,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等措施,促使传统粗放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向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使土地生产力持续增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土地资源可持续的高效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发展和前提,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关系,土地资源管理是否科学发展,都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与新农村的成败,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必要性

土地是民主之根本,发展之基础,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较,土地资源具有的位的固定性、面积有限性、使用永久性、土地供稀缺性、功能不可替代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它必须保持科学发展,加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定也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必然选择。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深刻认识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与时俱进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积极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等举措,都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于采取土地管理措施从宏观上调控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改进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四个“统筹”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统筹城乡发展,土地管理政策应该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因时制宜、适时调整,而不应该一刀切;②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土地协调发展,必须从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功能出发,正确处理局部经济效益与整体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的全面认识和实现土地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重新建立起土地资源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③统筹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此项任务关系到完善土地管理政策,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加强土地管理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协同工作, 对任何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 都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积极强化市场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杠杆作用,建立完善的地价体系和土地市场法规,保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④统筹规划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实现地籍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建立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场所的动态监测网络。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

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用地的调控引导作用, 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引导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供地政策和用地标准,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耕地保护,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充分利用未利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不断拓展土地利用空间,鼓励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在做好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宜建则建,以减少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积极鼓励利用地下空间,有效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解决土地供求矛盾,要着重在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把节约土地放在首位。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保证依法规范用地

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力度,认真开展各级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制定巡回监察制、违法案件报告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防止和遏制各类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完善管理体制,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用地行为。

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对土地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缓解当前人地矛盾,就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调控,重视土地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法规范土地资源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土地利用紧张的局面,科学合理的管理利用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严格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切实巩固宏观调控成果[N].人民日报,2004-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