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舞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校舞蹈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也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与感染力都非常强的学科,是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幼儿舞蹈教师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是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以达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与标准,实现学前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目的。显然,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与幼儿的舞蹈教学工作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开展,不仅充实了幼儿舞蹈教师的队伍建设,还推动了幼儿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舞蹈水平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舞蹈技能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胜任的了将来的教学或者表演工作。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儿童舞蹈教学,学校的舞蹈教学为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1、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大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高中生对舞蹈学科不甚了解,也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培训。从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来看,高职院校招收的大专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所以,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那么,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幼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所以,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提供专业上的保障。
2、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
新世纪以来,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的关注,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和修养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也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科学的传授给幼儿。所以,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课堂实践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等知识,还要对国内外的舞蹈历史和舞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系统的舞蹈课程学习,有助于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对舞蹈学科知识的全面积累,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篇2
一、激发兴趣体验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舞蹈训练有着学习和游戏的双重特点,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设立相应的情境,通过故事、游戏、绘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训练中,如果一直接受那些单一的、较为抽象的动作,学生很容易“走神”。教师可以设计在情节中舞蹈,也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他们能够理解的角色,学生喜欢游戏,并乐于接受这类舞蹈。如在教授蒙古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生动的画面,并且描述:“在这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几位蒙古族少年骑在马背上扬鞭奔跑,他们神情多么威武,动作多么洒脱。让我们和蒙古少年一样,在马场上飞奔吧!”相信设立了这样的情境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坚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也随之提高。
二、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舞蹈的要义之一即自我表现。奥尔夫提倡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要以审美的、运动的、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其继续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战胜自我。在音乐课堂中,借用舞蹈教学给孩子们自我表现的舞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舞蹈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以“热心、爱心和耐心”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加深对舞蹈的热爱。
三、塑造形体培养气质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姿势,身体出现弓背含胸、端肩缩脖等不健康的体态。进行一定的形体塑造训练,通过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的骨骼发育,塑造优美的体态,培养良好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
学生在课堂上的舞蹈中,大多是模拟动作,教师要注意舞蹈动作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通过变换的舞姿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这样,学生就会把模拟动作和基本舞蹈动作结合,构成生动活泼的舞姿,抒发了思想感情,同时还获得了匀称的体形。让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自觉消除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姿势和习惯,形成充满自信、朝气挺拔的健康形象。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这些形式进行教学是再平常不过了,它具有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到所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搭配优美轻快动听的音乐来伴奏,并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小品,生动的舞蹈小品能使学生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刺激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欲望。
五、培养创造能力
篇3
一、舞蹈教学要让学生大胆想象,享受美感,体悟情感
舞蹈教学方法非常丰富,最常使用的手段有讲授法、讨论法、示范讲解、纠正错误、视频教学等等。但作为一名综合性院校的舞蹈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以上几个惯用的教学手段,更要善于利用教育心理学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能积极地、自主地吸收知识的养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使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舞蹈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舞蹈的王国里享受美感、体悟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想象力教学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舞蹈表演主要属于想象中的有意想象,确切地说更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的表象化。”[2]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从动作的设计、编排,到舞台的表演,都包含有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因此,舞蹈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非常理想的载体,对于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舞蹈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富于想象力的教学,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舞蹈剧目的学习与表演中,有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意境的营造,有情节的推进,学生很容易受到想象力的引导。而在平时的课堂里,大多数的组合都是训练性的,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启发和想象的空间,学生们逐渐会觉得枯燥、无趣。如古典舞身韵课训练中的“旁提漫步”是最能体现女性美感的一个动作,老师应提示学生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意境空间,或流连于月下,或忘情于山水,或漫步在流淌的小溪边,或穿梭在翠绿的柳梢旁。学生心中有了意象,心中的美才能牵动着外在的神。
2.情感教学
舞蹈是感知的艺术,更是传情的艺术。人心感于物而动,身则动于心而舞。“情感在舞蹈教学中起着极为特殊的核心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接受的整体现实性。”[3]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富有人情味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学生处于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他才能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之美,并最大限度地享受舞蹈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满足。
3.美感教学
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基本的技能技巧,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美感是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是一种深刻到超过意识限度的思想,是一种植根于原始生命力的思维感觉中作为能量的思想。”[4]最容易忽视舞蹈“美感”意识的课当属基本功训练,因为综合院校的学生条件有限,她们要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软开度和能力上,没有意识再去顾及其他的要求。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告诫学生们基本功训练要循序渐进和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在基本功训练中要渗入审美意识,寓教于“享受”之中。要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意识,必须从基本功的点滴细微之处着眼,将舞蹈艺术美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管是单一动作的开法儿阶段,还是对综合性组合的深层挖掘等,都要使学生在一招一式中能体会到美,一举手一投足能传达出美,让学生们把课堂看做真实的舞台,在训练中做到意念、情感、想象和内心体验的统一与融会贯通。每一个手、眼、身、法、步都要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使学生认识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唤起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因此要将美感方面的要求有机地纳入教学和实际训练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舞蹈表演和舞蹈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教育要注重“主体参与”
在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的舞蹈教育中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强调学习活动的实用性,尽可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教的目的是唤起更多人对于学习、探索的追求,也就是适应学的需要。为了促使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上不能完全遵循专业教学那套方法,不仅要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更加注重“主体参与”的教学引导。另外,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能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放弃传统的权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法”“因材施教”
“教育是一门人文科学。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尊重。”[5]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应当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面对普及性的舞蹈教学,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法”“因材施教”,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综合性院校艺术专业的舞蹈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目标要将舞蹈动作元素综合,将舞蹈文化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能力上的素质、体悟上的素质、表现上的素质、创造上的素质。舞蹈知识的综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对舞蹈艺术的文化传承、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表现要求有一个整体的、全方位的认识与把握,进而加深他们对舞蹈的理解力,提高其舞蹈表现力,使其能够用真实的情感、丰富的造型和独特的魅力来表达舞蹈的内涵,这也是高等学校艺术专业舞蹈教育的必经阶段和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03-204.
[2]黄海玲.想象力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09(2):164.
[3]张大鸣.艺术思维与舞蹈艺术[J].艺术探索,2008(6):150-151.
[4]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76.
篇4
艺术院校的民间舞蹈教学课程主要就是传承者一定历史的环和氛围,那么教学过程中的民间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忽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民间广场氛围,让学生在感受良好的民间广场氛围的基础上学习民间舞蹈,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民间舞蹈内涵的理解,因为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其质量不仅体现在肢体语言上,还包括面目表情,学生只有对民间舞蹈的内涵理解到位,才能真正的把感情投入到舞蹈中去,这样学生在跳舞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吧民间舞蹈的含义真切的表演出来,使其表演更加具有灵性。例如,艺术学院民间舞蹈教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把班级布置成类似于民间广场的环境,营造民间广场氛围,另外在教学和组织学生练习舞蹈时,再播放民间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民间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跳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良好的民间广场氛围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在环境和氛围上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
2为学生介绍民间舞蹈的背景
每一个舞蹈都蕴含着某种情感,民间舞蹈也不例外,可以说我国的民间舞蹈所包含的情感是比较丰富的,同时也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和提供民间舞蹈的背景是非常必要地,每个民间舞蹈都是不同的情感和背景。如,社会背景和风土文化等,教师在为学生介绍背景时,要采取有效的形式或者氛围,即可以用音乐作为讲述和介绍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想听有趣的故事一样,随着音乐的旋律波动起伏,将学生引入忘我的聆听状态中去,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民间舞蹈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通过这样的感性化教学方式,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而且能够让学生根据民间舞蹈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发挥想象力,从而对民间舞蹈进行更好的改革和创新,体现出更加风韵的民间舞蹈的姿态。
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简单的,同时也可以把课外的资源迁移到课堂上来,这样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事业,还可以将较难的知识点化为简单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牢记。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气氛,课堂的活跃性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例如,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舞蹈课程中的动作和表情等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先把本节课的民间舞蹈用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民间舞蹈的表情动作等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接下来的理论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民间或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氛围等,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民间舞蹈资源,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民间舞蹈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组织学生赏析优秀的民间舞蹈视频
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跳舞的能力,更好地演绎出民间舞蹈的内涵,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主要应该让学生多多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教师可以采用优秀视频赏析来作为纠正学生的参考和依照,也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进行观看优秀的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其中氛围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吸收其中的优秀部分作为经验,结合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自身学习的方式和习惯。例如,在学习少数民族舞蹈时,教师在备课之前就要在网络里收集一些优秀的视频,包括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的环境等,还包括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云集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有利于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5参加地区民间汇演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地点不仅局限于教室之内,每个地区都会有常见的民间舞蹈汇演,教师可以抓住机会报名,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真正的民间舞蹈的特点和艺术,学生经常参与实践汇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教师在学生参加汇演实践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引导,学生把课堂之内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时,通常会出现错误或误差,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正确的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地区民间汇演活动的形式有计划的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也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6结语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引导;主观能动性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成熟和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目标体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如今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师的唯一目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成为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所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开始进行反思,其中就包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在对教学模式反思的基础上,一种新型的以问题引导为形式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能力的自我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想顺利实施并获得满意的效果,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提出高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推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利于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屡遭诟病,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知识传授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主动思考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数时候只竖起耳朵听老师的就可以了,无须过多的思考行为,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在剥夺学生的思考权利,长此以往,学生也将丧失主动思考的意识。如今我们想要在生物教学中引入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打破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而要想让学生迅速地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学习环境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思考探究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并非是做一两件事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包括教学语言风格、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渗透等。总之,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开口,提出问题,甚至犯错,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自信,为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心理基础。
二、努力贯彻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总是把“教”放在前面,“学”放在后面,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先天性地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再来要求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显然是不现实的。在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中,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上教学过程,首先第一步是提出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来提问题,都要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倘若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一无所知,就无法顺着问题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这种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要想顺利实现,我们一定要努力贯彻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即在开讲之前,给学生一个充分的自学机会,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再接下来引导探究,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当然,为了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自学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包括布置预习作业,设计预习问题等,让学生顺着正确的思路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提前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有所认知,这样才能使得接下来的思考和探究成为可能。
三、 问题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
生物教材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内容是广大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结合学生特点精心编制的内容,其中蕴含着很多的知识精华教育价值。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着教材中的一些关键内容设计问题,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水分渗透作用的原理是什么?水分渗透作用的条件有哪些?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有什么不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之间有什么区别?在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明的结构是什么?除了水,其他物质进出细胞是不是也像吸水和失水一样?以上这一组问题就是围绕着水分进出细胞的原理,以及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在这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展开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思考活动,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问题设计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更加依赖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想办法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生物概念、规律异常抽象难懂,尤其是一些高度抽象概括化的生物概念。可以说,生物学科的这一学科特征让很多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吃了不少“苦头”。面对这样现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尽量选择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问题进行引导,这样会有效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顺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觉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学习目标。就拿“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来说,这一概念在抽象性是较为显著的,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这个概念都会感到“无从下手”。究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兴趣,让学生愿意思考和探究呢?于是,笔者先撇开这个概念本身表述,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一袋一千克的黄豆,怎样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这袋黄豆中有多少颗黄豆?问题一提出,马上就有学生给出了方法:先数出50颗或者100颗黄豆称重量(为了精确,可以反复多称几次),然后再进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出一公斤黄豆的数量了。接下来,笔者又提出了问题:大量的黄豆数量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计算得出,但如果比黄豆更小的物质呢?比如一把细沙,怎么算出它有多少粒?又比如更小的水分子,怎样计算一杯水中水分子的数量?以上这两个问题显然没有第一个问题那么简单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一个“集合”的概念,就好比把一袋黄豆包装成以100颗黄豆为一个单位的量,这样自然而然就引出了“物质的量”的概念。这种生活化的问题设计,充分挖掘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对一些理论性知识认识上的不足,从而顺利地打开突破口,引领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思考和学习活动中。
五、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
篇6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舞蹈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那么如何促进高师的舞蹈教学,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当前知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的重大变革。如今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已不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学习现成的知识,而是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切实教会学生独立进行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的“构造者”。当前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在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又要让学生学会舞蹈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舞蹈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舞蹈教师面前的首要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几年来从事舞蹈教学的感受,对如何提高舞蹈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谈三点看法。
一、把握差异,因材施教
目前,由于入学的学生条件差距比较大,学生的素质和接受、理解能力都有很大差异,往往制定的教学内容在一部分学生中行之有效,而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行不通,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因材施教。首先应去了解那些“差”学生的心理状态,你会发现他们也是积极要求上进的。在谈心中,有的学生甚至流着眼泪说:“老师,我虽然条件不好,但我一定克服困难赶_L来,决不能落下。”这部分学生条件较差的根源往往在于很“硬”或是“拿不成个”,没有力量,“硬”的软不下来,骨骼不开。她们接受训练阻碍很大,而刚刚入学的学生,对素质课的要求又是严格的,因为它是今后五年训练的基础。万事开头难,这是关键的一环,应该将较差的学生集中起来,肯定她们占优势的一面,比方针对“硬”一点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将来弹跳和爆发力能不错,再坚持刻苦训练把“开”和“软”练出来,将来会是一个很有发展的舞蹈演员;对于“胎”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只要把力度、弹跳训练出来,将来会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演员。要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并不是不行,而是需要补“缺”,努力去补充自己的不足,只要补上缺口,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那将是一个飞跃。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是教师“口传身授”,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来教授舞蹈,学生则通过模仿来学会各种舞蹈动作,这在前期的舞蹈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单调的模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掌握了舞蹈基本功和舞蹈组合的后期舞蹈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除了运用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外,还可适当加入电视舞蹈教学和DV拍摄等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舞蹈教学变得更灵活而富有生气。 在舞蹈教学中,运用电视舞蹈教材,可使其直观、形象生动的嘶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舞蹈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适当地运用电视舞蹈教材,还能使学生直观而又生动灵活地捕捉舞蹈中不断更新变化的信息。另外,电视声画语言(如灯光、背景、角度等拍摄技巧)的加入,可刺激、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加快学习的速度。让DV走进舞蹈教学中,就能使舞蹈作品从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空间。如当教师、学生在示范、表演舞蹈组合时,教师可运用DV把学生的表演拍摄下来。之后,通过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造型的分析,可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因材施教,学生也可反复对照练习,从而事半功倍地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用DV拍摄学生或教师的即兴舞蹈表演,能捕捉到许多优美的肢体语言和闪光点,日积月累,就可以编创一些很好的舞蹈组合与作品,这样不但开发了学生潜在的舞蹈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上编导课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具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进步得非常快。电视舞蹈教材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发挥了辅导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发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从而让电视舞蹈教材、DV拍摄教学与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 大学生艺术素质 现状 措施
[作者简介]于彬(1978-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陕西 西安 71006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83-01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要深入了解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状,需要就高校、教师与学生三个角色进行分析。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校级艺术团队,团队中也会有一支水平较高的舞蹈队伍。各院系的文艺部也拥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舞蹈团队。一般来说,校级的艺术团队有专业教师指导,因而舞蹈水平较高;而院系级的舞蹈团队则缺乏教师指导,水平略低。另外,除了学校有组织的舞蹈活动以外,学生自发组织的舞蹈活动较少。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各大非艺术类高校很少有将舞蹈教学作为一门真正的课程的,也很少有教师将舞蹈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高校尚未将舞蹈教学纳入普通教育的行列,只是在专业教育中有所展现,这不仅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遗憾,也让广大学生失去了欣赏舞蹈艺术、增强艺术素质教育的机会。从学生角度看,虽然高校倡导素质教育很多年,但是沉重的学业压力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都迫使学生必须首先完成好专业学习。舞蹈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学好也需要很多的时间,这是不少学生不愿意花费的。还有部分学生相对缺乏艺术天分,没有舞蹈基础,也不愿意与底子好的学生一起进行舞蹈训练。
其次,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舞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的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密切联系。而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舞蹈文化建设不受重视,投入严重不足等现象,集中表现为舞蹈教学研究经费几乎没有;舞蹈老师数量不足,往往一个老师承担全校的舞蹈课程;缺乏可供学生进行舞蹈实践课程的场地等。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学习过与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非常浅薄;不少有舞蹈天赋的学生也没有被挖掘出来,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另外,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高校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有待提升。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舞蹈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偏低,都制约着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舞蹈教学对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影响
1.舞蹈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了解。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舞蹈,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欣赏舞蹈,感受舞蹈的美感。通过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欣赏,学生可以接触一些基本的舞蹈知识,体会到舞蹈的魅力,加深对舞蹈的理解,才能够看懂舞蹈。学生只有看懂舞蹈,才能够进一步领悟到舞蹈中所蕴含的精神情感。因此,高校需要开设舞蹈欣赏课程,并将其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2.舞蹈教学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其所涵盖的文化知识范围较广且具有综合性,包括人文精神、美学艺术、哲学思考等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大学生通过舞蹈课程,能够丰富自身的舞蹈知识,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舞蹈风格,领悟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感受到东西方舞蹈文化之间的差异。另外,舞蹈教学能够以其独特的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大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容易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这个方面来看,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养成良好的高尚品格。
3.舞蹈教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舞蹈是一种人体行为艺术,舞蹈动作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舞蹈动作的设计离不开形象思维,那么欣赏舞蹈艺术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形象思维,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领悟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陶醉其中,精神得到放松,情感得到满足,日常的生活和学业压力也能够得到尽情释放,从而产生较强的心理愉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4.舞蹈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美学教育。舞蹈艺术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创造出美,进而深化对美学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教育功能往往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同时,舞蹈教学还有助于美化学生的形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美化学生的意识、观念到美化学生的人格,外在表现出来即是形成言行举止大方文雅,仪表仪态风度翩翩,有利于促进学生形体与心灵的完美统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舞蹈教学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舞蹈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都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舞蹈训练是一项集体活动,长时间的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养成加强合作,相互促进的心态;舞蹈训练也是一项较为艰辛的活动,长时间的舞蹈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忍耐力与意志力。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舞蹈教学活动,才能够感受到舞蹈教学的道德教化,进而实现道德教育的内化。
三、加强高校舞蹈课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舞蹈课程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应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来讲,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加强舞蹈课程建设。
1.高校要加大舞蹈课程投入,培养一批高素养、强技能的师资队伍。要加强舞蹈课程建设,高校必须增加投入,改变舞蹈课程不受重视的现状。同时,加强专业舞蹈老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舞蹈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2.高校要丰富舞蹈课程内容。一是开设舞蹈文化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解一些与舞蹈相关的人文背景知识,最好讲一讲舞蹈的发展史,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舞蹈这门艺术学科。二是开设舞蹈欣赏课程。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不同的舞蹈作品,以便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也应该适当地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尊重学生想法的多样性。三是多增加一些舞蹈艺术实践性课程。舞蹈实践课程的安排需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舞蹈水平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选择多样的舞蹈方式,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舞蹈创作,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作品。学生在亲身参与之后再欣赏这些舞蹈作品的时候,能够更真实地感悟与理解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提升。
3.高校需要创新舞蹈课程的教学形式。目前高校舞蹈课程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舞蹈讲座、舞蹈比赛、舞蹈创作大赛等活动来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各个方面的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促进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高校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丰富舞蹈课程内容,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加强舞蹈课程建设,以此来完成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静.浅议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何鑫.浅议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实施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
篇8
关键词:导学案;减负增效;经验总结
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厅的号召为学生“减负”。但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学生课余时间增多,致使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变重、课堂容量增大。同时,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会让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迷失学习方向。为了在给学生减负、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运用就十分必要了。“导学案”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1.“导学案”的重要作用
在物理“导学案”(沪科版)中包括以下内容:① 学习目标及学时。② 本节学习目标。③ 导学方法。④ 问题引导。⑤ 问题探究。⑥ 分层次的训练或练习(针对学习要点分三个层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习题,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做)。⑦ 解释疑惑、小结。⑧ 课后评价反馈。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构建知识框架。“导学案”也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被动灌输和传递的状况,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积极构建知识体系。依托“导学案”,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真正地实现了“减负增效”。
2.如何利用“导学案”“减负增效”
(1)课前五分钟的合理利用。初中物理老师应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五分钟检查学生“导学案”上预习卷部分作业的完成情况、答案核对情况。实施这项工作既能了解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物理的好习惯。这五分钟的检查,既督促了学生的课后学习,也让老师掌握了第一手反馈资料,便于老师课堂精讲,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2)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在“导学案”中附有课堂练习卷A/B,大纲要求学生选其一完成,老师平时在此环节投放的时间也很有限。如果为加深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剩下的练习,就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有效地“减负增效”。如果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真正收到“成效”。教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根据“导学案”(沪科版)中的导学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地知道本章的学习内容――运动。学生可以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什么是运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自然现象与运动有关?怎样描述运动?在初步地预习课本之后,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卷知识填空;这样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先自我检查了一次,了解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再次回顾课本,巩固知识。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卷的题目,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夯实巩固。通过运用预习卷和课堂练习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世界是运动的等知识点。
(3)导学导练,提高自我学习水平。“导学案”是把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并交流讨论。因此,既能使教师授课高效精讲,又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导学案中的物理练习卷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其自主发现、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4)加强知识运用,注重归纳总结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体现在于学生学多少,而不在于老师教多少。同样,学习效果的体现在于物理练习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而不在于练习题目的多少。“导学案”中练习卷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多样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精练,同时归纳做题思路,避免盲目做题,为学生减负并且提高其学习物理效率。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依托“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既展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内在作用,真正地为学生“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 戚立俊,王爱松.高中物理依托“导学案”减负增效的思考和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1(29).
篇9
关键词:交互白板;导课艺术;误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1-0013-02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交互白板课堂采用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模式,摆脱了单纯的知识灌输,再加上交互白板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形式多样、方法新颖的导课不断被设计出来,但从教学性和艺术性角度考虑,并不一定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或者其设计本身就已经进入了误区。分析交互白板课堂导课艺术的误区,对于完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果尤为重要。
一、交互白板导课艺术分析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同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环,导课也是一门艺术。导课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将学生“导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1.交互白板导课的目的
导课的设计要为完成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导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课程内容、教学的其他环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互白板在再现历史、展示文本图表、播放动画视频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这种手段应用得当能快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内容上,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符合导课的主要目的即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2.交互白扳导课的艺术性、教学性
交互白板课堂的导入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其模式不应该是固定的,手段和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但也不能单纯为了艺术而艺术。另外,交互白板的导课不应偏离教学性,只有把充实的内容与恰当的外在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导入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总之,交互白板导课的艺术性和教学性在本质上、追求上是相通的,两者的和谐发展才是最佳的选择。
二、交互白板导课设计和实施的误区分析
交互白板课堂具有知识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供应用的导课模式和方法很多,并且每位教师的教学艺术思想、自身经验不同,在导课方法和模式上有很多突破。但是,并不是每次导谋都是成功的,没有实现导课目的的原因是忽略了很多因素,下面从设计和实施两方面进行分析。
1.偏重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倾向
在构思、设计交互白板的导课时,偏重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取向。由于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倾向是最简单直接的设计取向,导致很多教师走入误区。例如:在设计导课时,以交互白板的实用功能为出发点,考虑的问题是:“在设计呈现时如何运用这些功能”。教师通常关注的是交互白板技术中的那些有趣、花哨的功能,比如使用电子拉幕、放大镜等。为了使用这些功能而去选择导课内容,本末倒置。从整堂课的教学来说,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倾向并不能产生持续的促进作用。
2.流于形式,忽略教学目标
导课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因此,声画启趣、图文设疑、情感渲染、强烈对比等导课形式被不断提出来。由于交互白板能够很好地展现上述功能,于是很多教师就认为只要我们的导课模式足够新颖、表征形式足够抢眼,就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流于形式的设计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的。例如,有的教师一开始就用白板播放音乐,然后播放动画,紧接着是互动表演,这种花样百出的导课事实上干扰了后面教学目标的实现。
3.加重了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
交互白板导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片、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材料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不当时,学生必须从事无关或无效的认知加工,加大外部认知负荷。例如,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变换导入形式,将一些与整体教学内容联系不甚密切、又不愿舍弃的图片或影像素材硬凑进去,不仅破坏了课堂的整体设计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学生的外部认知负荷。事物都是辨证的,“过”与“不及”都是不可取的,交互白板各种功能用得过多,时间用得过长,反而会起负面效应。
4.交互操作的设计无意义
交互白板在交互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具有操作外显性,即用手或感应笔在白板上书写、拖拽等,因此,教师经常会以创设的某一人机交互开始开展教学。其实,设计良好的交互其形式本身就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但也有些交互的设计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小学课堂上经常使用“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等学生参与的方式,即使学生转变为了“操作者”,如果没有涉及学生对内容的加工(认识、理解和掌握),则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没有实现。
三、交互白板课堂组织导课应注意的事项
导入的要求是“敲好开场锣鼓”。交互白板可以完美实现艺术性、教育性的有机结合。在明晰了导课在设计和实施中的误区后,就要在组织导课时注意并加以避免。在设计、实施导课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倾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取向是以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为出发点的。在构思、设计交互白板的导课时,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用交互白板这种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设计一课堂要依据教学大纲,导课同样如此,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突出针对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确定导入部分的具体形式,服务于学习任务和目标的信息表征形式才有效。并且在导课内容的选取上,要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
三是使外部认知负荷降到最低。外部认知负荷依赖教学信息的设计方式——材料组织的方式和呈现的方式。交互白板导课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从呈现的信息中学习到什么?首先要确定所呈现的信息是你想传递的信息,其次要确定呈现看起来是有艺术感的。无关的语词、声音和画面都不呈现,简言之,呈现应该是简明的。
四是注重课堂实效,不可牵强求新。在用交互白板导课时应注重课堂实效,尊重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只有在尊重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恰当、巧妙、灵活地运用交互白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熱情,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铺好基石。
篇10
【关键词】小学;舞蹈艺术;素质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应该进一步从小学生经常性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一、小学舞蹈艺术在质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小学舞蹈教育创作出很多的艺术精品,不仅是简单的舞蹈艺术的美感,还具备一些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教育内涵。小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和参与完成舞蹈作品的过程,会感受到舞蹈作品所蕴含的真情、善良和人性美。此外,有些舞蹈动作还需要学生付出艰辛,不断的学习排练。学习舞蹈是锻炼学生坚强、能吃苦的品质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在参与舞蹈训练时,都要学会团结协作,有集体意识。因此舞蹈艺术也有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增强。
此外,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小学生娇生惯养,不能吃苦,意志力薄弱。而舞蹈训练的过程正是磨练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自尊意识的教育过程。而且不同风格的舞蹈,蕴含的文化不同,许多民间舞蹈涉及到了风土人情。因此,小学舞蹈艺术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舞蹈艺术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舞蹈艺术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包括自然、音乐、文化、风俗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舞蹈之前,都要学习相关舞蹈的一些历史文化,例如民间舞蹈,所涉及的民间传说、风俗等。舞蹈艺术中蕴含的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开拓了学生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和认知能力。
舞蹈表演不但丰富着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启发他们的情感。从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就更深入。舞蹈训练和表演的多了,就慢慢学会了欣赏,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舞蹈技能也会慢慢提高。因此,小学舞蹈艺术在智育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欣赏能力都很有帮助。
小学舞蹈教学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以后都能够成为舞蹈演员或舞蹈家,而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变得很突出。舞蹈教学要求学生有自我表现的能力,大方地将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选择另一种肢体语言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思想、心情、状态转换成舞蹈语言,其实这也是一种创造。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大脑发育的时期,扩大活动范围和丰富各方面知识,都有助于少儿智力开发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要经历无数次的调动和配合,而这些舞蹈语言会激发少儿的兴趣,促进大脑进入兴奋状态。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不断的去理解舞蹈的语言、音乐和内涵,这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和欣赏能力都大有好处。
三、小学舞蹈艺术体质教育中的作用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舞蹈正是通过人体运作、造型和表情等表达丰富的内涵,这正符合小学生的表现需求。小学生对一些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更喜欢运动强度稍小一点的项目,所以在学习舞蹈时,会不自觉的被舞蹈的美感所吸引,并会喜欢甚至痴迷于这种运动,在练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自然的锻炼了身体素质。
小学舞蹈对于人体的体态等方面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可以帮助正在成长中的少儿纠正他们的不良体态。有些小学生有“端肩”、“抠胸”、“驼背”等不良习惯,通过舞蹈教育中持续对他们的提示,慢慢地会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在舞蹈的活动中,身体各个部位都要活动起来,各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都要加强。经过不断的舞蹈训练,学生慢慢的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其气质和精神面貌都会得到培养。
除此之外,受过舞蹈训练的儿童,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得很得体、举止大方,这种良好的形体状态,同时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比同龄儿童表现的更积极更乐观。因此舞蹈艺术的教学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小学舞蹈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刚处在初步建立的阶段,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向往和追求愿望,但是他们还不能够很正确的了解什么是美。这个时候,小学舞蹈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去了解美的具体内容,不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由于舞蹈内涵的诸多艺术因素,给人的美的享受带有综合性。动作美是舞蹈美的核心;音乐美是舞蹈运动的必要条件;精神美是动作美的灵魂;人体美是舞蹈美的本质。走进舞蹈世界,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人体语言的美妙,内心的体验上升为人体的自然流露,体态美与纯真烂漫的情感美都在舞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正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更深层的意义,也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所期待的。
五、结语
小学舞蹈艺术不只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培养的重要过程。舞蹈艺术的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完美体态,对于培养高雅的气质,陶冶高尚的情操,都起着积极作用。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也丰富了知识,学会了欣赏美的事物。所以说,小学舞蹈艺术的教育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