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评价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的评价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课堂的评价和建议

篇1

1.创新智慧途径,构建学习环境

在当前电子书包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智慧教育模式应该把电子书包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和平台,构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智慧学习的环境,以此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现有的电子书包平台包括课堂交互系统、手机终端、交显设备、互联网物理环境、教学平台软件,还包括电子课本、数字教学资源、学科工具等。除此之外,电子书包还包括利用二维码、自然交互技术、物联网、多屏互动等先进的电子技术构建的智慧学习的环境。电子书包能够让学生在智慧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能够让极具个性的课外学习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当前已经有部分学校与因特网联合,开发电子课本并在小学课堂中实践应用,部分高中利用交互系统创建高效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应用,这些都基于电子书包的创新技术实现了智慧学习的目的。

近年来国外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学习分析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学习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进行数据收集、测量分析来了解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为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此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目前,学校对于数据构架和一些有关学习分析的研究为数字化教育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建智慧课程,激发学生潜能

智慧学习是利用适当的技术资源,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构建高效、创新的学习方式。由信息化教育技术支持的智慧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学习范围扩大,灵活掌握学习方式及学习选择权,从而进行自主的、多元的、协作性的学习。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手段、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智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师有智慧的教,学生有智慧的学。数字化教育平台是当代最能够发挥大智慧的课程。它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也具备多元性和选择性。数字化教育平台集智慧性、创造性、虚拟性、广泛性与终身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课程形态的权威融合性将传统与数字信息相融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融合,线上线下、正式与非正式融合,逐步形成立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能够利用可视化网络把社会场景搬到教室,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与专家互动,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置身于学术前沿。

3.利用智慧评价,引导健康发展

智慧型学习评价是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视频技术、感知技术,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好的了解。智慧型学习评价能够利用大数据与学习分析全面、多元的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增量性评价,它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发展潜质与创新能力相关的评价。教师利用学习信息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的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号脉、开方,正确引导学生智慧成长。从学习分析及大数据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努力程度、学习轨迹及学习尝试、学习成果等情况,这些都是智慧评价的依据。教师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为学生号脉配方,引导学生健康、智慧的发展。

智慧评价在高考录取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智慧性。智慧评价能够通过学生高考情况对其素质、能力、知识等进行“体检分析”,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智慧评价能够通过分析给学校开出针对学生发展的建议书,让学校、教师通过教育分析报告,对学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使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价,合理的发展。智慧评价学习方法把经验评价引向了更加科学的数据分析、发展性评价;使教与学更加有的放矢;使信息化教育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篇2

    [关键词]教师现场学习力;校长;价值领导;动力领导;原理领导;技术领导

    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应该包括教师“关于现场”的学习与“在现场中”的学习能力,当然,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其实,无论是“关于现场”还是“在现场中”,根据教师工作的专业特点,“现场”乃是教师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与场所,如课堂观察、学生指导、教研活动、班队活动、主题沙龙、课题讨论、座谈交流、校际交流、学术报告、主题聊天,甚至包括网络论坛、QQ群等。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现场学习力,校长应该在其中有所作为。那么,校长的作为在哪里?校长不可能参与和领导教师的所有现场学习,但是,校长应该做到适时地“在场”,并在“在场”中发挥校长的作用:领导力。校长不是也不必是万能的,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有能力去领导,但是在有一些方面却必须有校长的所为。

    一、价值领导:善于揭示现场背后的意义

    明白“为什么做”,是明白“做什么”与“怎样做”的前提。而关于“为什么做”的问题就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学校现场,教师整天忙忙碌碌,可惜的是很多的老师并不明白那些忙忙碌碌的价值何在。所以,建立学校的价值观极其重要,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而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就在于价值的领导。校长要善于根据学校实际提炼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愿景,比如我们学校在2009年成立时就提出“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文化愿景,将“是否有利于师生成长感觉的获得”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衡量学校一切人与事的是非好坏。价值观不是挂得高高的大红标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美丽文字,而要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做出来”。那么,我们设计相关现场的时候,就要将价值观考虑进去;而在教学现场中,校长更要善于进行价值观引导,善于揭示各种现象背后的意义。为了构建学校的教研活动范式,我经常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并在教研活动的现场给老师讲解各种“为什么”,试举三例:(1)为什么要采取上午上课、下午讨论的安排?——经过中午一段时间的消化,我们的思考可以更加成熟一些,上午结束马上讨论,思考性不强;而如果今天上午观课要到明天才议课,丢失的信息又太多了。上午上课下午讨论,可以使讨论最有价值。(2)为什么不在执教老师“课后说课”之后马上进行讨论而要安排每一位老师就这节课进行“观点呈现”?——围绕问题的讨论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建立在每一位老师完整观点的前提下,传统的教研活动争论不休,却没有一个老师完整地表达过他对这节课的观点,这会影响每一位老师的思维深度。(3)为什么要在教研活动结束的时候安排一个“共享收获”的环节?——一场教研活动之后,每一位老师到底能够得到多少的启迪,哪怕是产生了新的困惑,这十分重要,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经历这个过程,因为有了“共享收获”的环节,我们不是更加注重“我收获了什么”了吗?这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主动地去收获“成长的感觉”。——这些讲解,我都是在参加教研活动过程中解说的,都会用“诺,这就是‘成长感觉’”之类的现场话语来说,因此是非常真切的价值领导,这种价值领导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现场学习力。

    二、动力领导:敏锐发现蕴含着的实践智慧

    教师的成长动力与校长的“动力领导”有关,“动力领导”的核心是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内在动力,就在于他能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收获成长的感觉。教师的工作缺乏动力,常常跟他不能经常地拥有成长感觉有关,跟他不能发现自己的智慧有关。而其实,在教育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拥有无限的智慧,但也勿庸讳言,教师对于自己的实践智慧常常不能认识,在这个时候,校长如果能够做一个“发现型”的“动力领导”,敏锐地发现蕴含着的实践智慧,在现场中“实地”地“点化”出来,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老师发现自己,就能够给老师们提供“成长动力”,而学校也一定会因此涌现一个个的惊喜——校长应该成为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发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即“发现”。比如我们的“课题研究”,很多老师都苦于自己没有研究特长,难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我经常积极参与。学校成立之际,教师只有36人,我曾经帮助每一位老师现场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在这种关于课题的“聊天式讨论”中,从老师的讲述中去发现教师的智慧,并把他们的智慧放大,可以提供强大的学习与发展动力。我们有一位凌老师,她与许多老师一样,觉得自己的教学没有什么特色,所以也不知道可以研究什么,在“课题聊天”的现场,我们就聊到了“张秋生小巴掌童话”,她觉得孩子读这些童话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很有“滋润”作用。——其实这是可以成为她的研究“亮点”的啊,我建议她把“小巴掌童话”引进语文课程,并跟踪研究小巴掌童话的教育意义。凌老师发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原来蕴含着研究的价值,自己平时在做的事情原来还可以变成一个课题,来劲了,一个阶段后,她深有感触,认为她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开发了学生的情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后,她写出了《滋润童心:“小巴掌童话”课程的美丽意蕴》的研究论文,论文公开发表后,我以为她的研究会告一段落,想不到一年之后,她递交了第二篇关于“小巴掌童话课程”的研究论文给我们的校刊,文章名为《温情、哲理、童趣与诗意——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的欣赏与教育》,这篇文章目前又被一教育刊物录用,而这位老师从开发“小巴掌童话课程”中学会了课程开发、深化了课程理解,带来专业发展的良好效应。我们学校还开设每月的“汾小讲坛”,把这些我们发现的“实践智慧”搬上“讲坛”,这个平台也发挥了很好的“动力领导效应”。

    三、原理领导:适时引导教师的规律认识

    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独特的专业性,作为一名校长,不可能成为所有具体课程的专家,如何领导学校的课程建设,就成为摆在校长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以为,校长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并不在于他一定是某一课程的领导,而在于他必须是一个“原理层面”的领导者。我们不能要求学校校长懂得所有课程的教学,但必须要求学校校长懂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一位校长来说,适时引导教师将这些基本原理在教学的现象呈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2011年年末,在我们学校曾经引发了一场研究“课堂评价”的“风暴”。11月2日,我们观摩了叶老师执教的《麋鹿》,这节课体现了对我们一直在谈论教学原理“评价引领教学”的探索,虽然很不成熟,都这种“原理意识”令我惊喜,在下午的研讨现场,我充分地肯定了这种探索,在讨论之后,我仍然按捺不住这种兴奋,在学校论坛上发言:“今天听了小叶的课,为什么我非常兴奋?就因为我看到了‘评价引领教学’这种课堂设计折射出来的魅力——虽然才刚刚起步,但这种强烈的意识已经难能可贵,我坚信,循着这条路前进,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其中已经蕴藏着自己的教学主张。”想不到,这样的一种“现场原理领导”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11月9日,凌老师的《诚实与信任》在叶老师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标准的精致化设计,进一步落实了“评价引领教学”原理;紧接着,又吸引了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我也穿梭着努力到课堂与教研的现场去,欣喜地看着老师如何在教学现场去体悟教学原理的魅力。这一段研究直接就影响了我们后续的研究——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我们相信,好的教学一定是符合原理的教学,科学的原理一定可以解释好的教学。校长要善于做教学现场的“原理解说员”,通过现场的原理解说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

篇3

一、心中有“标”“本”

教师要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年段目标,领悟教材编排意图、教学建议,领悟课标精神实质;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文本,具体到每一组每一课的内容、特点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知识点训练点怎样取舍安排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既要高屋建瓴地审视教材文本,又要深刻地分析教材文本,还能匠心独运地做好教学设计,打有准备之战,

上精心准备之课。

二、眼中有学生

教师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课堂观,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当做发展的主体,当做有个性的独特的个人,而不是上课时任意摆布的道具、演员,随时指使的下属、仆人。要真诚地尊重包容他们,细心地点拨引导他们,热情地赞赏鼓励他们,为他们点滴的进步而由衷地高兴。教路的设计、提问的难度、实验的操作和作业的布置等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

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况和情感变化。学生想学什么,学习是否出现困难,学习效率如何,情绪情感意志是否出现变化等,要密切关注,及时组织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策略,及时改变教学节奏,为学生有效的学服务。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这些弱势群体,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群。教师应多给他们发言、展示的机会,多给他们赞扬、激励的话语,多检查他们的训练和作业情况,使之与其他学生携手并进。

三、手中有方法

教师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要以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富有个性地、体验探究地学习为前提,为准则。

关注课堂,关爱学生,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法和艺术的最佳境界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想学习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牢,学习过程中出现卡壳该怎样引导等等,都需要教师依据学生需要和学段特点,事先周到地设想好,遭遇时顺着具体情况巧妙地处理好。

关注课堂,关爱学生,教师需要多一些对话的艺术,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语文教学是师、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在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后,以平等中的首席来激发、引导三方对话,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让教学在多重对话中进行,张扬学生的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注课堂,关爱学生,教师手中需要多一些等待的艺术,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空出、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读、思、议、写、计算和实验,教师的等待可以久些,耐心些,让他们充分地理解、感悟和体会,从中体验学习的过程,享受习得的快乐。

关注课堂,关爱学生,教师手中需要多一些细节的艺术,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师。教师要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讲授与探究的关系。课前,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与过渡、新授与训练、提问与理答、拓展与小结等,在这些环节中,有意识地预设一些细节,以强化学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课中,善于捕捉和珍视意外生成的学习细节,加以巧妙利用,或拓展深化,或引导纠正,让学生有意义地学和教师智慧地教,和谐共振起来。

关注课堂,关爱学生,教师需要多一些多元评价的艺术,做好学生发展的鉴赏者。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教师要以多元智慧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多主体评价、多内容评价、多形式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信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很多优点,用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捕捉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闪光点。评价语言以鼓励为主,善意地指出缺点与不足。

篇4

关键词:学生作业;语言评价;爱心评价;机智评价

评价活动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情和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美术表现的兴趣和欲望,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才能发展的评价方法。

一、巧用语言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语言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教与学之间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富于感情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评价语言的艺术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三年级的《粉印纸版画》课上,当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喜悦之中时,三年级一班的周逸驰一脸愁苦地坐在位置上呆呆不动。我仔细一看她的作业,原来颜料中水分太多导致转印到黑色卡纸上的画面局部一团模糊。“说了不听,现在怎么办!”还是“别难过,可以再试试。”“说了不听,现在怎么办!”很多时候教师都说过这种埋怨的话语,可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别难过,可以再试试。”一句耐心询问的话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二、巧用“爱心”评价为学生插上梦的翅膀

评价是教师全部思想的体现,这思想的根基就是教师对学生全部的爱与期望。教师的课堂评价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做基础。

当我从孩子们的手中接过他们的图画本时,我总是喜欢听他们说说画的是什么。在对学生进行作品评价时,我用得最多的是“优”“优+”“优+”,慎用“良”和“中”。我生怕由于我的武断而折断了这些学生梦想的翅膀。对他们作品中的不足,我喜欢采取先肯定优点然后指出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的评价方法,哪怕是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要充分肯定。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评价对学生绘画乃至全面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巧用机智评价点燃学生求知与创作的火焰

课堂是变化的,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也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在变化的课堂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通过准确适时的评价让智慧绽放美丽之花。如,三年级的一堂水墨课上,我让学生用破墨法表现鸟或家禽。大家都在投入表现时,一个男生急匆匆跑过来说:“老师,我画错了。”我说“怎么了?”“你看,我画好后有一滴墨滴在我的作品上了!”我仔细一看,在画面上一只大鸟旁边是有一滴渗化开的墨块,可画面也并非无可救药。我点点头说:“是影响了整体效果,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老师,我能不能重画?”我笑了笑说:“别那么轻易放弃,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讲过古人‘落墨为蝇’的故事吗?只要我们开动智慧脑筋,‘败笔’也可以转败为胜,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你能不能帮它添画,让画面更精彩呢?”看着我期待的眼神,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很快就自信地笑着说:“我有办法了。”他兴奋地飞跑回座位,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添画,不一会儿,在原来的墨点上添加成了层次丰富的大山,墨韵十足,意境深远……

篇5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习兴趣;活跃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71-02

一、因龄而异,与时俱进

不同年龄的学生兴奋点不同,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也必然不同。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可以多设计一些比速度、比单词、比词组、比句子的小活动。并在与学生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固定他们兴奋点最高的活动一至两个作为教学活动的首选,让他们乐学其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成不变的教法也将是兴趣的死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应注意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一些娱乐活动的新颖构思教师可巧妙运用于教学之中,足够巧妙的安排不但能成功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类活动比较适合于年龄稍高的学生,他们的阅历多,思维活,更易陶醉于智慧的提升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身的奋斗目标。

二、活动需简洁,评价需快捷

在教学中,活动应是辅助部分,要注重实效性,避免喧宾夺主。活动的量也要控制。在教学活动后,应配以简单明了的评价。许多教师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来回计分和画苹果或红旗的方式。方法较好,但教师很忙碌,麻烦。教师如果将评价的区域就设在讲台上将会轻松地完成评价,并可减少忘记评价的几率。计分的方式如能一目了然,将会收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的效果。

三、适当的角色换位

在教学中,适当的教学角色的换位是可行的。可为那些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可定期为学生提供充当教师的机会,学生们可通过自愿或轮换的方式参与,也可采用民主的方式选举。教师可通过班级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并建立相关的奖励措施。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并在教学中,充分引领,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变化自身的角色,帮助学生们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实践证明,部分学生的成功客串,不但提升了他们自身对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老师辛苦的理解。另外此活动的举办可树立学风,树立正气。让知识的拥有者充满成就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好的教学氛围。

四、从细节入手,培养习惯

英语的学习源于每天的坚持及习惯的养成。在英语学习中,应从细节出发,可以说教学中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为未来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专注听课习惯的培养、认真记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些习惯的养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细节出发,用心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在习惯的养成中,配上些独出心裁小活动,小奖惩。化死板为灵动,将习惯进行到底。不得不说,在习惯养成方面,用心的教师是辛苦的,但也是最有收获的。具备良好习惯的学生必将具有良好的英语语感与能力,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最终在考试中取胜、轻松面对未来的英语学习。因此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五、发扬民主、广纳建议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困境,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共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应广纳学生们的建议,用他们能接受的最好的方式为他们解惑答疑。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中,更要吸取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活动中,并在学习活动中展现他们最多的热情与智慧,建议的采纳也将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对于那些意见被采纳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与奖励将会把大部分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好地吸引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关注及支持的课堂必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再博深的知识没有和学生产生共鸣也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积极吸收学生的建议,寻找出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必须的。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学生的建议确实是教师教学灵感的源泉。而学生们通过思考产生的智慧的火花也必将在他们未来的学习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最终成为他们远航的风帆。而对于那些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提升的教师必也是最美妙和快乐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六、竞赛——兴趣的法宝

爱玩、争胜是学生们的共性,在竞赛当中,他们显示出了永不疲倦的热情。在教学中,如能将分组及个人竞赛方式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将会牢牢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课后他们也能为了心中那份荣誉感、集体感而努力、坚持。目前,学生们忙于学习,苦累相伴,教师应充分发掘学习中的乐趣。让快乐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并培养他们苦中寻乐的精神,可以说我们的国家正需要这种乐观向上的人才。因此将竞赛等活动融入课堂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它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转移学生对苦累的感知。而成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是教学取胜的关键、是学习提升必不可少的环节。

七、及时总结、点评、激励

万事开头难,但不能有头无尾。在竞赛及课堂活动中取胜的学生,都在心中默默期待着老师的赞许、表扬。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份小小的礼物。因此无论工作多忙,及时的评价是必须的,是学生们习惯养成的催化剂,是活动继续开展不可缺少的粘合剂。评价可以是每节,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但时间的长短主要源于学生们的热情及兴趣。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等及时分析总结,鼓励。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及时的心与心的沟通,必将发挥出活动的最大的效力。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课堂理答 智慧理答

新课标下,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和教师直接对话,学生有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由于有了对话,信息技术课堂变得鲜活热闹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被激发了。但是,面对学生主体的对话参与,教师有效正确地给予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实践中,常常会有学生答非所问或者答者寥寥甚至总也答不到点子上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反思最初的“提问”是否有效,其次,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对学生作答后教师的处理行为,即理答行为也应该有所研究,因为智慧的理答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之一。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智慧理答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

我从教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公开课肯定是每个学期必上的,也经常会撰写教学案例与论文,但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机智不够,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对话上,总觉得课堂似乎不够灵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匮乏,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课堂的理答能力不足。所以,我认为深入思考课堂理答行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平时课堂教学中的感悟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明明是精心设计的预案却出现冷场甚至答非所问等现象,出现一些处理不当的情景:当耐心地引导几次却无果后,我会越俎代庖;有时学生回答和我预设的有冲突,我会不直面回答而顾左右而言他;把答案用看似委婉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让他们充当“复述”的角色。其实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提问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到了高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老师单纯、缺乏变化的评价已失去了兴趣,如果说教师的理答不够机智巧妙的话,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了能更娴熟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思考,我们必须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科学、艺术地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回答。

(二)来自于公开课上的尴尬

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堂自认为设计得比较完美的课,在自己班上试上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到其他班级执教时却被“冷遇”了。有一次我上公开课《CSS样式表》,课前我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精心设计预案,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汶川地震时许多网站为了祭奠亡者,都把网页的颜色换成了灰色,但我们学校的网页还没有改过来”这个话题引入。通过音乐、画面、教师深情的语言等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情境,在本校的两次试上都非常成功,学生都很感动,都跃跃欲试。但正式上课时却遇到了尴尬,那个学校的学生们对我创设的情境始终无动于衷,课堂几度冷场。我开始觉得问题在于学生底子差,但事后冷静想想,关键还是我自己: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充分,心里只装着教案,没有因材施教,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教学机智不够,临场应变能力太差,课堂理答形式过于单一。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所谓理答,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有效的理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及观察同行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师课堂理答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答缺乏针对性

很多老师喜欢用“挺好的”、“不错”或“是这样吗?”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的、模棱两可的评价,有时当学生的回答背离了问题时,有的教师会用“你再思考一下”结束回答,甚至对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评价,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笼统地知道对或错,对于对错的原因则不得而知了。

(二)理答缺乏情感性

有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表情或表情漠然。长此以往,学生肯定不愿再回答问题。再者教师用这种漠然的情感对待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理答缺乏鼓励性

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引领,导致回答得好的同学积极性受挫,回答不好的同学产生挫败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从教师理答中得到正面的反馈,受到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起到激活思维、触动灵感的作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其实还是教师缺少理答意识、缺乏理答技巧或缺乏理答机智。

三、活用智慧理答的策略

每次听完名师的课我们都会惊叹,他们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课如行云流水,达到了人课合一的境界。不论面对什么学生,遇到什么情况,他们都能以巧妙的话语加以点拨、引领,带领学生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再笨拙的学生在课堂上也似乎被激活了。其实这就是教师智慧理答的真实体现。再反观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面对学生课堂的回答行为往往有无法控制的感觉,严重时就束手无策:学生出现亮点又缺少一根魔棒,无法使它定格放大,从而与精彩的生成擦肩而过;冷场时不能伸出援助之手,从而使课堂一片沉寂;迷茫之时找不到那盏指引方向的明灯,无法让学生体验到茅塞顿开的;错误之时又做不到果断出手,导致留下一团不够鲜明的模糊。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执教者身上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有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一次回应,甚至比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提问更重要。种种迹象显示,教师在课堂中的智慧理答是多么重要。因此,如何改善当前课堂中教师的不当理答,追寻智慧理答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收获精彩,课前的预设何等重要,每一个环节,每一处提问,都要尽可能多地作出学生会如何表现的预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多一点应答自如的把握。

课堂理答是主要教学行为之一,理答的好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亲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如果教师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培养理答的能力,提高理答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就一定会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姚俊英.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生活教育,2007(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第二版).

[3]张荣.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班主任,2002(12).

[4]崔允漷.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8.

篇7

一、互联网与教育链接的模式――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顾名思义就是线上对线下。这是传统意义上互联网链接教育的模式,而我们正在努力尝试将线上与线下共存的模式转变为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3O模式即Online Offline one三者的融合,是指天网、地网和人网的融合。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从而达成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也是今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二、搭建O2O平台,打造安华智慧教育

我们安华幼儿园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打造智慧教育。

1.运用互联网,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

(1)打通微信、QQ沟通渠道,助力教师共成长

教师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同时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灵活,也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保障。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比如:

?S微客教研学习沙龙:以微沟通为例,研训负责人利用网络平台定时邀请相关客人进行在线研讨、碰撞、学习的一种自由组织形式。

?S网络(协同备课・每时美课)

一邀:主备人并发起协同备课邀请。

二说: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倾听、思考、在线批注。

三论:就有疑问处、有异议处开展峰会式的讨论。

四批:线下研讨后,备课组成员带着思考,继续借助在线批注的方式完成对教学设计的修改、建议。

五合:完成“线上线下”的研讨后,主备人“一键整合”大家的批注。

六改:备课组成员对教案进行个人加减。

在操作过程别强调三个“+”:

线上批注+线下峰会;智慧共享+个性修改;研讨热度+留痕对比。

(2)移动学习,有效提升教师研训实效

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以名师智慧空间站、名师工作室、云端在线、下城区学前教育研训空间微信公众服务号、远程网络教学等媒介为载体,实时掌握最新的教研工作动态,通过网络学习和专家的引领提升教科研专业水平。(如俞春晓、汪劲秋名师工作室)

2.运用互联网,唤醒每一位家长的育儿智慧

现在读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很大一部分都是“80后”“90后”这

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都表示出了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我们开设幼儿园网站、公众微信号,开通校讯通。在与家长的互动中,网站和公众号比较单一,信息量与互动性不够,由原来单一的新闻模式转为多功能模式,内容设定了“微课堂”,进行育儿知识视频教育、好书推荐、园报信息、亲子旅行、奖励红包、服务窗口和点赞加分等。

3.通过互联网,激发每个孩子自主快乐的智慧学习

幼儿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幼儿挣到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让老师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也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留出了时间和空间。比如,我们正在开展的安全教育平台,从学校授课―幼儿观看视频―回家反馈作业―教师评价,这种模式体现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使幼儿的教育变得更加灵活、机动、有效。

(2)微型课堂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

篇8

关键词:智慧课堂;移动互联;智慧APP;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74-03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工作、娱乐和其他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手机依赖症”人群日益庞大。从一些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此番移动智能革命已经波及现代大学校园,由此产生的消极效果显然大于积极效果,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日趋严重。[1]其中,最重要也是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对教师来说,由于人数众多和手机这一设备的特殊性,监管难度非常大。因此,如何发掘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戒除课堂“手机依赖症”,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以教学内容实时传达、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生生协作学习、学习行为记录和分析为主要特征,以传统课堂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大学智慧课堂,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大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智慧课堂的特性

唐烨伟等给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形成旨在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结合大学传统课堂、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特点可以得出,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

目前,大学课堂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PPT的投影图像传达,具备实时性。但是,大学课堂人数众多、投影效果不佳和教师声音小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传达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放弃听课,进而产生课堂手机依赖。通过教学广播系统在计算机机房授课的模式能够达到教学内容清晰、准确和实时传达的要求,但在一般大学里,所有课程均按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慕课和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给予了很好的参考。在Coursera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虽然教师面向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学习者体验到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直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且可重复观看,便于复习。可汗学院早期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在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萨尔曼・可汗认为,视频中出现的教师头像和教室里其他物品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这其实也是目前大部分慕课和微课都不建议教师图像一直贯穿课程始终的原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当前智慧课堂的构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智慧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传达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主动性,更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2.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多半是师生一对多的随机问答,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非常低。传统课堂需要改变单一的提问模式,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增进师生有效互动。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课堂教学灵活和机动。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有着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都会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师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的交流模式,即教师先引导讨论开始,1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或是自己的见解,第2、第3名学生加入,其余学生相继参与其中,当其中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仔细倾听,氛围良好,当讨论陷入瓶颈时,教师才重新加入并适当点拨或引导。慕课教学中的Quiz给予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在智慧课堂上,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实现高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3.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而要有很好的协作就必须保证良好的沟通。协作会话性工具能够保证学习者在协作的同时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指导。通过这种性质的工具可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流畅地进行,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慕课的学习讨论区自由开放,可以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也可实现协作学习;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线上和线下学习讨论的机会。这些形式都应该在智慧课堂中展现。

4.学习行为的记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智慧课堂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和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课堂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来自于各种考核结果,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和一体化的评估。

学生在智能终端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是随时随地的。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对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评估是十分有价值的。智慧课堂需要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处理,以实现学习行为建模和个性化评估。智能终端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个性化学习行为的建模以及未来学习行为的预测,都是智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网络教学缺少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反馈系统,学习者与教育者均不能得到适当的反馈信息,极大地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形成智慧课堂。

三、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胡钦太教授对于智慧校园“以人为本、深度融合”的表述,智慧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将智能终端与教师授课计算机进行同步,学生可以在无法看清投影图像时通过智能手机观看教学内容。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上的智慧APP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互动,教师适时对互动进行引导,控制整个授课过程。课后,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实时传达需要对课件进行智能获取与过滤。通过智能终端APP,将教师PPT、课堂板书和其他课件内容实时呈现在学生的智能终端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听课环境更为友好,记录更为简便,分享更为快捷,以实现愉快课堂、轻松课堂和趣味课堂的效果。

智能课堂中的高度互动是其标志性特点,将分为在线互动和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在线互动是教师在课堂特定时间内,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在课堂内部开放的交流形式,所有学生可以提交问题或学习感受至在线平台,类似于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弹幕,或者采取群聊的方式。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一些羞涩、胆怯或自卑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线互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时段进行,不能一直贯穿课堂始终,否则会影响整体讲授效果。另外一种形式为面对面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智能终端的辅助下开展问题探讨。智能课堂毕竟不是在线课堂,学生仍然还在同一个教室内听课,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课堂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与每一位学生充分交流和了解,这也使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和想法,以至于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智慧课堂针对学生在课上用手机端听课的情况、截屏做笔记的次数、以弹幕方式提问的次数、笔记分享次数,连同从校园网端和教务管理系统获得的学生个人数据储存于云端,构建大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教学设计也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学生个体,构建基于学习行为的个性化模型。学习行为建模可以直接体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需求和趋势,不同的学习行为数据提取算法所获得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准确性与价值性不同,不同的分类算法决定了学习行为的性质。“数据驱动课堂,分析变革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成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5]

四、小结

在人类教育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6]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的教育变革被誉为第四次教育革命,此番革命来势是凶猛的,但过程却必定是漫长的。智慧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承载着教育参与者对教学新生态的希望。在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学内容的精准同步、良好互动课堂环境的构建和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是三个主要支撑点。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隐私保护、教学效果评价、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3]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 (1):35-39.

篇9

关键词:智慧教室;教学技能提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5-0110-05【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17

引言

众所周知,教学是高校的主要职责之一,教学技能作为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极为常用、有效的活动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并没有像中小学师范生那样具有系统的职前教育训练,有的高校为此推出了3-5天的新手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在实践中也有一定的收获,但是这对于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通过学校教学业绩考核等发现有部分老师的教学技能总是停滞不前,甚至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不满;而对于大部分教师,希望能够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长处,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带着这些问题,得益于师范生微格教学的启示,目前在高校普遍开始建立的智慧教室是否也能同样发挥作用?

一 智慧教室功能特点及学校相关策略简述

智慧教室基本可以分为“清晰型”、“深体验型”、“强交互型”三种,宁波大学智慧教室主要采用的是清晰型,在环境感知和情境感知的基础上引入各种教学资源,优化互动体验,高清记录课堂教学。鉴于本研究主旨是通过智慧教室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此主要简述以下特点:

1 教学环境舒适,教学内容呈现优化。智慧教室中环境感知系统、情境感知系统的嵌入可以使温度、光线等自动进行调整,多屏显示可以降低认知负荷,合理调整后的混响效果使教室前后声部能均衡,给教师营造了一个舒适自然的教学环境。

2 引入各种教学资源,互动体验友好。计算机、平板、无线投影等各种设备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地接入。人机互动界面友好、功能齐全、导航清晰,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和利用。

3 视频录播清晰,真实展现课堂场景。音频信号采集系统中通过多个灵敏度较高的拾音吊麦全方位清楚地拾取师生音频信号。摄像跟踪定位系统在课堂中较迅速地捕捉不同主体的动态,通过进一步聚焦体现具体环节。教师、学生、计算机场景平稳切换,高清展示。通过一键设置实现课程在录播的同时自动上传至视频管理平台,便于直播实时观看。

所以相对于微格教学的微型化和录播教室突出的录播功能,智慧教室营造了一个认知低负荷、资源便利、交互友好的环境,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为了更好地利用智慧教室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启用智慧教室初始学校便拟定了一些相关策略来促进目标实现。

1 优秀教师示范激励策略。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学习优秀教学者的经验和风采,学校在每周推荐2-3门优秀课程在智慧教室进行示范,积极利用智慧教室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向广大师生展示教学技能,对于优秀的教学技能,通过专家点评等措施使之详细化和突出化。

2 自我反思改进策略。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和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师将自己课程通过课程回放,查看自己的言语行为及时地修正口头禅、习惯性的肢体动作;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技能表现和学生的表情动作反应,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通过与优秀教师视频比较,找出教学技能上的差距,思考改进策略。

3 指导评价提升策略。指导评价提升策略主要来源于教学指导专家和教师同伴的指导和评价。通过智慧教室的课程名称等信息的设置,可以让教学指导专家、教师同伴远程实时或非实时的进行教学观摩。每次实时观摩学习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 研究假设

教学技能包含多种技能,本研究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为蓝本,结合国内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和高校教师常用教学技能,主要研究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提问、讲解、变化、运用信息技术、结束等七种技能。研究假设如下:

1 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技能各项指标较多,不同的技能在不同的策略和环境下才能促使其发展。所以,智慧教室能提高某些教学技能,而非所有技能。

2 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中年教师由于教龄较长,各种教学技能模式会趋向固定化,而青年教师在职前没有受到系统化教学技能训练,可塑性较强,所以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比中年教师明显。

3 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的学科背景相关。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各教学技能上领悟不同,所以运用智慧教室对不同学科背景教师教学技能的影响会有显著差异。

三 研究方法

1 样本信息。从运用智慧教室的105门课程中随机选取35门课程,在每个课程中选取学期初始和学期结束时的课堂录像(需要包含所观测的各种教学技能)作为样本。

2 评价指标的建立。本次研究中评价各项技能的指标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标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国内该领域学者著作中关于教学技能的训练指标而确定,如表1。

3 数据采集。将上述样本信息对照指标进行赋分,各技能分别统计,各观测点权重根据本技能要点数量进行分配,观测点确定等次系数:完全达到为1,基本达到为0.8,没有达到为0.6。

四 研究结果及数据分析

1 对假设“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的提高”的统计分析

在假设1验证过程中我们对各个教学技能分别进行了统计,采用了配对样本t检验,在统计中,“1”表示学期初始运用智慧教室时录制视频中的教学技能状态,“2”表示运用智慧教室一个学期后的教学技能状态,主要统计分析数据见表2。

根据t检验结果表明:(1)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前后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且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后这些技能有显著的提高: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的p值均小于0.01。(2)在运用智慧教室前后导入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无显著变化,p值均大于0.05。所以,假设1“智慧教室系统能促进教师部分教学技能提高”成立。

2 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2,将教师年龄分成两组,小于等于40岁的定义为青年组(groupl),40岁以上的定义为中年组(group2)。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数据见表3。

数据如上,sig=.963>0.05,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所以卢5.806,p=.000

为了分析此差异的具体表现,对中青年教师运用智慧教室后每个教学技能的促进程度进行了差异分析,T检验表明,(1)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的变化在青年教师比中年教师显著。讲解技能:t=3.846,p=.001

综上,关于假设2“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年龄相关”成立。

3 对假设“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学科背景相关”的统计分析

根据假设3,将教师的学科背景分成为两个大类:理工类(groupl)和人文社会类(group2)。同样将教师各技能的前后变化量总和作为一个变量,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

数据显示,sig=.990>0.05,方差齐性检验不显著,所以p=.657>0.05,t=-0.447,所以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运用智慧教室过程中教学技能提高程度无显著差异。

所以,假设3“智慧教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与教师学科背景相关”不成立。

4 研究局限

本次研究统计分析的是高校教师一般教学技能能否在运用智慧教室及策略后得到提高,以及其是否受年龄、学科背景影响,而对于各教学技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有效促进并未做统计。另外,关于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五 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运用智慧教室及相应策略可以提高教师部分教学技能,如变化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此种提高特别在年青教师上的作用比中年教师要显著些,此种提高变化与教师学科背景无关。鉴于这些结果,给高校建议如下:

(1)进一步扩大智慧教室的使用率,让教师熟悉智慧教室的功能并有效利用。进一步完善运用智慧教室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相关策略。

(2)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利用智慧教室,将录制好的视频及专家点评共享,起到示范作用。

篇10

大成若缺,简约教学内容。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这就是所谓的“留白”艺术。其实课堂教学也应该做大量的留白工作。但是,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尤其是语文公开课课堂,我们的教师勤勤恳恳的编写思维缜密的多媒体教案,把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甚至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好,可谓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这类貌似完整、完美的课堂,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活生生的有灵动思想的学生,忽视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原生态”精神,与课堂上许多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失之交臂,着实令人惋惜。其实,我们的教学不应该片面追求完美无缺,要学会运用“留白”艺术,简约教学内容,该取则取,该舍则断然而舍。给学生留下缺口和窗口,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创新的机会。

大巧若拙,简化教学手段。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四个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势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本着大巧若拙的原则,简化教学手段,“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陶行知)。不要让课堂成为所谓的“时髦”,试图以“旁门左道”来掩饰自己的肤浅和浮躁,以花架子哗众取宠。殊不知,“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张志公)。课堂教学还是要提倡以最“语文”的教学手段来组织课堂,要以读写听说为主。读,要“以意递志”,设身处地,激昂处给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写,要“我手写我心”,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燃烧和释放,或者说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听,要“宁静致远”,用心灵去感受、思考、理解;说,要“说出个所以然”,要简洁、清晰、声情并茂。而多媒体只不过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已,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大言归真,简介教学讲评。时下的商品,外包装越来越追求唯美、华丽,大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趋势;而时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也越来越崇尚课堂的华美包装,花样纷繁;而作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具有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的教学评价,竟然也对此类唯美浮夸的课堂教学模式乐此不疲,叫好声不绝于耳。这种唯美浮夸的评课,既不利于开课老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也对辛苦赶来听课的老师缺乏指导性的建议,更不利于新课程的推进。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应过于注重一些花哨的外在,而应大言归真,简洁评价机制,回归本真评价。简实的课堂,可能会缺少完整性和可观赏性,但其原生态的魅力却丝毫不亚于所谓的演练又演练了的精确完美的课堂。这类原生态的课,经过大家心灵过滤的本真评价,久而久之,定能促进教学思维深刻化、教学行为个性化,给众多的教育者带来很大的启迪。摒弃唯美浮夸的教学评价,寻回自然本真的课堂教学天地,真正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探究合作的空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智慧,也许这才是简洁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