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

篇1

关键词: 高分子专业 《环境保护》课程 改革措施

全世界高分子材料年产量不断上升,废弃物相应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高分子材料的污染包括生产高分子材料过程中引起的污染,以及高分子废弃物引起的污染。前者比如:在泡沫塑料生产中如果采用氟氯烃做发泡剂,气化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后者比如:包装材料、塑料膜和管材、建筑塑料、电器塑料及医用塑料等材料的废弃物由于不容易降解或有毒性,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等都造成污染。

高分子材料同时也可用于环境保护,比如:在水处理方面可以制造水处理设施、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膜等,在废气处理方面可以制成抗菌网等净化材料,在噪声控制方面可以制成消音材料。

所以,高分子材料对于环境保护起到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正确利用这种材料就显得至观重要。高分子专业的教师尤其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专业系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精选组织教材内容

本课程所选教材是刘天齐主编的《环境保护》,课程内容全面丰富,主要分为环保基础知识、各类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法等内容。针对本专业特点,专业系挑选了前三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着重介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大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各类污染的产生机理、治理方法、国内外最新治污技术和设备等内容。另外还对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保法规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通过合理分配教学时数,使学生学起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样就能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适应工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还特别补充了一些从网络、报纸和杂志上能反映当时环境现状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特别注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如在讲固体废弃物污染一章时,介绍什么是高分子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让大家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垃圾”,询问这些污染物产生污染的原因、途径及危害,让学生思考治理途径。此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因为与其所学专业有关,所以会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大家提出各自的见解,发言踊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治理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筛选综合治理的最佳途径,这样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启发讨论,使学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讨论。如现在的家庭装修热中,要注意哪些室内环境污染?其中有哪些又是因高分子材料引起的污染,如何避免呢?这些问题的讨论都使学生受益匪浅。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与学更加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三、在其它教学过程中穿插环保知识

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既要强化素质教育,又要拓宽知识面,这样可以考虑将环保教学的一些内容融入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高分子专业系的另外一些专业课,比如《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成型模具》等,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对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污染产生机理、治理方法等作适当介绍,对常用及最新的环保设备也可作部分介绍。

例如,教师在讲授《高分子合成工艺学》时,除了讲解各类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工艺过程及工艺设备等内容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两面性,即有可能在合成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穿插介绍各工艺的循环利用及废物处理的过程,并加入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利用等内容,这些应用实例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环保知识。这样既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阶段将环保现场教学穿插其中,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和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加深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教学趣味性。

在实验教学上,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引进应用新实验技术,更新实验内容,选用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反应,实验微型化、系列化研究等手段,推进高分子专业的实验向“绿色化”方向进行改革。从点滴入手,不断研究、发现和探索绿色反应及条件,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和环保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这样,学生不仅会对实验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切身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意义。

四、改进考试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在考试方法上,常规的闭卷考试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背诵一些基础概念,但考试过后可能会遗忘掉很多内容,教学效果并不能体现出来。我们采取开卷形式,内容灵活多样,包括用大作业检查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作社会调查,提出环保治理方案或无污染生产方案;设计出新型环保设备,等等,既能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又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提出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体会

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可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必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教与学要协调一致,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也越发显示出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广大高校教师应该把握一切传授知识的机会,将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天齐,黄小林,邢连壁等.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2

内分泌干扰物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概述了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种类、危害、检测方法及处理工艺.内分泌干扰物可分为农药和除草剂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烷基酚和双酚A类、激素类、金属类等,其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法、免疫测定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等.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对内分泌干扰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效果有限.多种工艺联合的深度水处理方法具有深度处理和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检测;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 991.2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topics and leading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e concept,classification,hazards,monitoring methods,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concerning the EDC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EDC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pesticides and herbicides,phthalic acid ester,alkyl phenols and bisphenol A,steroids,metals,etc.,which could be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absorption method,immunoassay,and biosensor detection method respectively.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iques could partially remove the EDCs with less effectiveness.Deep treatment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several methods ha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ffectiveness and low cost.

Keywords: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 detect; treatment technique

一类新型的水中微量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EDCs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并造成生理异常.美国环保署(EPA)将其定义为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类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通过食物、水源等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EDCs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却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毒害,而是类似激素一样对生物体起作用,因此即使极其微量的摄入也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1EDCs毒性及分类

EDCs的作用机制大体上可分为直接与受体结合、与激素以外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作用、作用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天然激素竞争、抑制微管聚合、增加体内自由基含量、引起细胞凋亡等方面[1].对生物个体宏观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性激素分泌量及活性下降、雄性物种雌性化、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异常、各种癌症发病率(尤其是女性乳腺癌)增加,以至于生殖能力下降,后代的健康和成活率降低等.这些影响严重威胁了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物种繁衍和长期生存.地表水中的EDCs对鱼类荷尔蒙系统有负面影响,包括降低鱼类生育率和改变雌雄比例等[2-3].EDCs包含的物质种类很多,如农药和除草剂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烷基酚和双酚A类、激素类、金属类、二f英和多氯联苯、溴化防火剂等.

1.1农药和除草剂类

此类化学物质包括滴滴涕(DDT)及其分解产物、六氯苯、六六六(HCHs)、艾氏剂、狄氏剂、乐果、马拉硫磷、阿特拉津、甲草胺、利谷隆、除草醚、莠去净等.很多农药及除草剂在几十年前就已停止使用,但是目前在自然水体中仍有相当浓度的残留.例如胡雄星等[4]对上海市苏州河表层水体20种有机农药的分析结果表明,其含量在0.158~0.527 μg・L-1,DDT和HCHs主要由环境中的早期残留所致.

1.2邻苯二甲酸酯类

邻苯二甲酸酯(PAE),又称酞酸酯,是邻苯二甲酸所形成的酯的统称,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正辛酯(DOP)等.PAE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Hallmark等[5]研究表明,DBP及其代谢产物单丁醚邻苯二甲酸酯(MBP)可明显抑制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胎儿间细胞生成类固醇类物质.Swan等[6]研究表明,孕妇长期接触PAE会造成所生男婴的生殖器与之间距离缩短.

1.3烷基酚和双酚A类

烷基酚(Alkylphenol)是一类由酚烷基化后产生的化合物,主要包含丙基酚、丁基酚、戊基酚、庚基酚、辛基酚(OP)、壬基酚(NP)、癸基酚及相关的长链烷基酚等,广泛应用在洗涤剂、燃油、油中.双酚A(BP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NP、OP和BPA能通过与细胞内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拟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7-8].动物试验发现,BPA有拟雌激素的效果,即使很低的剂量也能使动物雌性早熟、数下降、前列腺增长等[9].

1.4激素类

激素类的EDCs主要包括天然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动物性雌激素、真菌性雌激素以及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等.天然雌激素指动物和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雌激素,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雌激素三醇(E3)、己烯雌酚(DES)等.植物性雌激素是一组在植物中天然存在、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弱雌激素作用的非甾体结构为主的植物化学物.动物性雌激素指通过生物界内食物链蓄积效应,大量的多种雌激素存在于动物体内,人类食用后,在体内产生类似天然雌激素效应的物质.真菌性雌激素指自然界中某些真菌产生的雌激素.例如用霉变玉米做饲料,母猪可因过量雌激素的刺激而断奶,产生“霉变玉米综合症”.人工合成雌激素常被作为药物使用,如己烯雌化学物、己烷雌酚、炔雌醇、炔雌醚等口服避孕药和一些用于促进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

1.5金属类

某些金属类物质如铅、镉、汞、砷、有机锡类化合物等也具有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活性,并且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难降解性、可蓄积性和毒性等,因此是危害最大的水体污染源之一.

1.6尼泊金酯类

尼泊金酯类作为防腐剂在化妆品中被广泛添加,其中使用最多的为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尼泊金酯四种化合物.由于尼泊金酯属于类雌激素物质,因此有关部门要求化妆品成分中必须标示此类成分[10].

2检测方法

EDCs在自然水体中含量较低,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对其检测方法的探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EDCs,检测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法、免疫测定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等.

2.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C)根据检测器的不同可分为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氢离子火焰检测器(GC-FID)、氮磷检测器(GC-NPD)、质谱(GC-MS)等.由于EDCs在自然水体中浓度较低,因此检测前一般需进行前处理,主要包括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顶空等.根据待测物质性质应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有机氯农药(HCHs、DDT等)一般可采用GC-ECD检测,氮磷农药一般可采用GC-NPD检测.双酚A可采用GC-NPD检测,Shin等[11]采用二氯甲烷萃取后经氰甲基化处理,利用GC-NPD检测,其检出限达0.1 ng・mL-1.PAE一般可通过GC-MS测定,如美国USEPA525标准方法规定可利用固相柱(C18)萃取,二氯甲烷洗脱,最后经GC-MS测定PAE.

2.2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HPLC)一般采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或质谱等,可克服气相色谱分析难挥发和高温易分解物质的局限性.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类物质可采用HPLC分析,尤其当n>4时,HPLC显示出良好的分离效果.Cai等[12]利用微孔碳进行萃取,乙腈洗脱,HPLC对PAEs进行分析,检出限为0.18~0.86 ng・mL-1,回收率为91.4%~113.1%.

2.3原子吸收法

对于金属类EDCs,多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例如我国GB 7475-87[13]规定,水和污水中铅、镉的标准分析方法为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2.4免疫测定法

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利用竞争结合法测定环境污染物低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对E1的检出限为0.14 μg・L-1,与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联用检出限可达1.25 ng・L-1[14].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DBP水样加标回收率可达104%,测量的平均变异系数为9.95%[15].

2.5生物传感器检测法

生物传感器检测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作敏感配件,配以适当的换能系统所构成的分析系统.生物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二f英、多氯联苯等污染物的测定过程中[16].Wang等[17]开发了一种水体中BPA的测定装置,测量范围为7.90×10-8~1.66×10-5 mol・L-1,检测下限为7.00×10-8 mol・L-1,回收率为94%~106%.该装置已成功应用于自然水体和垃圾渗滤液检测.

3我国水体中EDCs的来源及存在现状

天然水体中EDCs的来源很多,主要可分为天然激素类化合物、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工农业用原料、产品及排放的废弃物等.天然雌激素17β紫二醇、E3、17α乙炔雌二醇等主要来源于动物和人的日常排泄物,其中17α乙炔雌二醇是避孕药的主要成分;BPA和NP是塑料添加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工业原料包括某些溶剂、增塑剂等;农用物资如杀虫剂、除草剂、塑料薄膜等.这些物质在经过某些自然或人为过程后均有一定几率进入污水、雨水中,并最终汇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

目前我国主要海域、江河湖泊均可检测到EDCs污染物,且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及自来水中也发现部分EDCs物质.珠江口NP质量浓度达20~164.98 ng・L-1,OP质量浓度达2~8.54 ng・L-1[18].厦门海域有机氯农药质量浓度范围在6.6~32.6 ng・L-1,多氯联苯质量浓度为0.08~1.69 ng・L-1[19].渤海海域铅、汞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32.6 mg・L-1和0.1 mg・L-1,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我国七大水系及华北、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饮用水水源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阿特拉津等有机氯农药污染,在南方分布的EDCs以多氯联苯、BPA、PAE、NP等有机化工原料的检出率为较高[21].对夏季海河及渤海湾表层水的调查表明,海河中NP和O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0~429 ng・L-1及18~56 ng・L-1,渤海湾中NP和O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3~132 ng・L-1、未检出至14 ng・L-1[22].在上海进行的调查表明,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的三种环境下EDCs NP、OP和BPA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0~5 800、0.1~39、0.9~180 μg・kg-1[23].总体而言,我国自然水体中EDCs检出率较高,其质量浓度在ng・L-1至μg・L-1级别,对我国水环境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威胁部分地区饮用水安全.

4水体中EDCs的去除方法

目前水体中EDCs的去除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类,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和膜过滤法等;化学方法主要有臭氧氧化法、氯氧化法、紫外光/臭氧氧化法、紫外光/过氧化氢氧化法等;生物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等.每种方法都各具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刘桂芳等[24]对E1、E2、EE2、DES、BPA、4nNP的活性炭吸附研究表明,其吸附容量分别为4 649、1 629、1 874、3 523、2 313、6 534 μmol・g-1,改性可增强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同膜过滤对EDCs的去除研究表明,反渗透膜对EDCs的去除率最高,其次是纳滤膜,再次是超滤膜,微滤膜最低[25].

针对化学方法去除EDCs的研究很多.王凌云等[26]对多种典型EDCs的臭氧氧化研究表明,BPA、叔辛基酚、雌炔醇在30 min内的去除率分别为89%~98%、82%~96%、82%~90%;雌三醇的浓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终完全去除;E1和E2去除率较低,分别为41%~70%和62%~85%,延长臭氧接触时间并不能改善去除率.Zhang等[27]利用臭氧氧化处理污水处理厂初级沉淀池出水的结果表明,水中17β紫二醇、EE3和BPA的质量浓度可迅速下降至10 ng・L-1以下,但是对NP降解作用相对较小.Hu等[28]研究表明氯化过程中17β紫二醇浓度在2 h内下降了60%,但有很多副产品产生,降解不完全.Rosenfeldt等[29]研究表明,紫外光/过氧化氢氧化法对水溶液中BPA、17β紫二醇和17α乙炔雌二醇的去除率在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高级氧化工艺氧化EDCs的产物仍有可能具有内分泌干扰性,甚至比未氧化前毒性更大.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生物法,其对污水中所含的EDCs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研究[30]表明污水处理厂中EDCs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降解作用.对30个污水处理厂的调查结果表明,4种雌激素和5种烷基酚的去除率可达90%[31].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降解污水中90%的DEP和DBP约需要3~8 d,20%的DOP需要8 d[32].王凌云等[33]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工艺对EE2、E3、NP、OP和BPA有较高的去除率,可达57%~85%,但对E1、E2和17αE2去除率较低且不稳定.

5结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对于EDCs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内各水源中EDCs的调查报告还较少,很多普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展开.常规的各种水处理工艺对EDC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去除效果有限.近年来对EDCs的处理趋向于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利用各种方法的优势,达到高效深度处理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郎朗,张光明.饮用水水源及水厂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分析[J].环境工程,2008,26(S1):60-63.

[2]PURDOM C E,HARDIMAN P A,BYE V V J,et al.Estrogenic effects of effluents from sewage treatment works[J].Chemistry and Ecology,1994,8(4):275-285.

[3]KIDD K A,BLANCHFIELD P J,MILLS K H,et al.Collapse of a fish population after exposure to a synthetic estroge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21):8897-8901.

[4]胡雄星,夏德祥,韩中豪,等.苏州河水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与归宿[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1):125-128.

[5]HALLMARK N,WALKER M,MCKINNELL C,et al.Effects of monobutyl and di(nbutyl)phthalate in vitro on steroidogenesis and Leydig cell aggregation in fetal testis explants from the rat:Comparison with effects in vivo in the fetal rat and neonatal marmoset and in vitro in the human[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7,115(3):390-396.

[6]SWAN S H,MAIN K M,LIU F,et al.Decrease in anogenital distance among male infants with prenatal phthalate exposure[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5,113(8):1056-1061.

[7]张晖,孔繁翔,王世和,等.4种环境雌激素对淡水鱼卵黄蛋白原诱导的混合物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7):2005-2011.

[8]张洪昌,陈良燕,刘树深,等.BPA与3种双酚类化合物的联合作用雌激素效应[J].环境科学,2009,30(1):260-265.

[9]胡文兰,刘建毅,张倩.双酚A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2):530-533.

[10]任晋,蒋可.内分泌干扰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1,13(2):135-144.

[11]SHIN H S,PARK C,PARK S J,et al.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 in environmental water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nitrogenphosphorus detection after cyanomethylation[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1,912(1):119-125.

[12]CAI Y Q,JIANG G B,LIU J F,et al.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acked cartridge for the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several phthalate esters from water samples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3,494(1):149-156.

[13]GB 7475―1987.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14]PACKOV V,LOUKOTKOV L,BOSKOV Z,et al.Analysis for estrogens a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A review[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9,32(5/6):867-882.

[15]WEI C X,DING S M,YOU H H,et al.An immunoassay for dibutyl phthalate based on direct hapten linkage to the polystyrene surface of microtiter plates[J].PloS One,2011,6(12):e29196.

[16]武攀峰,吴为,陆荣.生物传感器在有机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9):171-173.

[17]WANG X,ZENG H L,ZHAO L X,et al.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BPA)in water by a reversible fluorescence sensor using pyrene/dimethyl βcyclodextrin complex[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6,556(2):313-318.

[18]段菁春,陈兵,麦碧娴,等.洪季珠江三角洲水系烷基酚污染状况研究[J].环境科学,2004,25(3):48-52.

[19]张祖麟,洪华生,哈里德,等.厦门港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0,19(3):48-51.

[20]张小林.渤海海域海水、沉积物中铅、镉、汞、砷污染调查[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25(3):87-90.

[21]张琴,包丽颖,刘伟江,等.我国饮用水水源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2):91-96.

[22]沈钢,张祖麟,余刚,等.夏季海河与渤海湾中壬基酚和辛基酚污染的状况[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6):733-736.

[23]李洋,胡雪峰,王效举,等.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J].环境科学,2012,33(1):239-246.

[24]刘桂芳,马军,任芝军,等.典型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活性炭吸附行为[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8(3):369-373.

[25]CHANG S,WAITE T D,SCHFER A I,et al.Adsorption of the endocrineactive compound estrone on microfiltration hollow fiber membran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3,37(14):3158-3163.

[26]王凌云,张锡辉,宋乾武.重污染型河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臭氧氧化去除研究[J].环境科学,2011,32(5):1357-1363.

[27]ZHANG H Q,YAMADA H,TSUNO H.Removal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during ozon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with brominated byproducts control[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42(9):3375-3380.

[28]HU J Y,CHENG S J,AIZAWA T,et al.Products of aqueous chlorination of 17βestradiol and their estrogenic activiti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3,37(24):5665-5670.

[29]ROSENFELDT E J,LINDEN K G.Degradation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bisphenol A,ethinyl estradiol,and estradiol during UV photolysis an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4,38(20):5476-5483.

[30]BRAGA O,SMYTHE G A,SCHFER A I,et al.Fate of steroid estrogens in Australian inland and coas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5,39(9):3351-3358.

[31]JANEXHABIBI ML,HUYARD A,ESPERANZA M,et al.Reduction of endocrine disruptor emissions in the environment:The benefi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J].Water Research,2009,43(6):1565-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