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要实现高效阅读,就要真正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体验、把握快速阅读技巧,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少教多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
广泛动员,调动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速阅读不只是指眼睛看文字的快速,更主要的是理解、想象和记忆的快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获得成功的平台,如“课堂快速阅读表演”“抢记背诵比赛”等,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乐在阅读中。
二、明确阅读目标。
有计划地设定学年目标、阶段目标、单次目标等,让学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单次目标更要细化,如针对具体语段提出要求:勾画出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和强化,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三、重视整体把握。
新课标重视培养整体把握能力,即从整体出发分析篇章结构,再综合为整体,把握课文的精要,学会实际的运用。如阅读整本教材,首先要掌握读一本书的方法:先读封面,了解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再读前言后跋,了解写作意图、内容梗概;然后读目录,明确结构体例;再然后读小节标题,确定作者的主要观点、依据;最后读正文,整体把握,统摄全篇。
四、规定阅读程序。
采取比较固定的阅读程序:先着眼整体,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再分析为了表达这个中心,文章选用了哪些材料;纲举目张后,再注意一些起承接转换作用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可以把原本杂乱无章的阅读变为有规律的阅读,不仅能避开个别的枝节问题,而且能迅速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阅读中要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的六个重要信息点:文章题目、作者、出处及发表时间、基本内容、中心句或关键句、文章观点或主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联接上下文的纽带,即关键句。通过抓关键句,识别主题句,可以准确地理解各个段落的主要含义,进而把握全篇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五、设计限时训练。
设计限时训练的目的是以练促读,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六个信息点编写题目限时练习。学生首先依据自己的阅读印象限时做题,尽力回忆,尽可能写出原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再根据答案回读原材料,修改第一次回忆的信息;最后通过比照明确哪些地方是阅读时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哪些信息必须筛选出来,明确阅读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六、提炼阅读技巧。
提炼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掌握各自的阅读规律和模式,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事半功倍。
1.记叙文:①把握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理清记叙的顺序,找出全文的线索。③概括文章内容,分析各部分与中心的关系。④找出抒情和议论成分,理解其作用。
2.议论文:①准确找出中心论点。②找出论据,从分析论证入手,研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论据阐明论点的。③理清论证结构,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④总结论证方法。⑤分析语言特色。
3.说明文:①了解说明对象。②理清说明顺序。③了解使用的说明方法。④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4.散文:①理清结构层次,抓住主旨。②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③分析文章各部分与主旨的关系。④体味意境和语言特点。
5.小说:①理清情节。②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刻画手法。③把握环境。④归纳主旨,分析语言特色。
6.诗歌:①整体阅读,理解诗意。②把握诵读节奏。③品意象,析意境,悟情感。④明确表现手法。⑤鉴赏语言。⑥发挥想象,填补文本空白。
7.剧本:①分析戏剧冲突。②体会台词的表现力。③分析人物特点。
七、尊重个性化阅读。
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引导;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生阅读,兴趣是关键
(一)从教材出发教材的学习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经过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是汉语语言运用的典范和楷模,其中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教材的学习,以教材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宽松的环境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不只让孩子学到东西,还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乐学习”。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欢乐、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且给学生选择一些高品质书籍来让学生自己挑选阅读,这种宽松的环境会使学生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慢慢喜欢上阅读。
(三)阅读活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单调的讲解,要开展大量的实践阅读活动,比如说:排练小话剧、阅读比赛等,要在真正地参与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强大魅力,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学会阅读方法,爱阅读更会阅读
(一)高品质阅读 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阅读,也不能应付式地阅读,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对于好的书籍要反复地阅读思考,认真地做读书笔记,锻炼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阅读中实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收获和享受。
(二)默读好处多 有许多人喜欢大声朗读,认为这样能帮助自己理解,其实不然,大声朗读会降低你的阅读速度和专注度,有时会影响阅读效果。所以,在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默读。默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项规定,在默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出声,还要保持精神上的专注度,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定时、定量、定内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预习是前提和基础 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由于对课文不熟悉或者是生僻字而导致卡壳,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从而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们要求在阅读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说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将生僻字查出来,并提前熟悉阅读内容,对文章的内在思想有一个提前的把握,从而在阅读中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完成阅读。
(二)多思考,多提问 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学生的思想容易僵化,容易进入思维定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通过阅读,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独立思考。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结构脉络以及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都是我们思考的范围,多思考,不懂就问,这才是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将阅读应用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阅读教学最后应该把阅读落实在写作实践之中。阅读和写作向来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时,我们就应该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写作,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同时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提高个人素养。
总结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扮演单一的传授者的角色,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阅读,让学生从对阅读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阅读变得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当然,这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来逐步培养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慢慢建立起学生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圆满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这样一来,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引导策略才算是大有成效,才能给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辛吉华.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2-15
[2]刘光贤.语文阅读断想[J] .天津教育科技报,2011(1):23-31
[3]杨鸿斌.在朗读教学中进行逻辑训练[J] .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11(3):45-47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关键的关节,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有效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教育,在塑造优秀的品格,陶冶美好情操的教育中凸显出独有的价值。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已成为备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的内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应该结合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设计及反馈等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获得满意的效果,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否实现了真正的优化。
首先,优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其次,优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对学生的语文审美、情感等方面的培养;第三,优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出的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出人性化及个性化。
二、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要优化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就应该首先寻找不足,改革创新。
首先表现在教学观念方面,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只能填鸭式等待教师的灌输,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人的作用,教师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对生字、生词的讲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介绍,然后是作业练习等,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创造性,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次,表现在阅读教学的方式上的不足,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完全照本宣科,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被动地解读课文,教学方式没能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实现多样化、灵活性,没有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目标;第三,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收效甚微。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渗透新课改的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站在学生的主体性的位置去考虑,优化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将初中语文教材用活的同时,还要整合语文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使课堂阅读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探究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进行中,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设计和合作者的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加深学生的语文素养,使阅读教学发挥出实效性。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调动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有效地运用。比如,设计精彩的导语,在学习新课时,教师设计一段能够吸引学生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执教《我爱这片土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哪个人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有一种深深的情感穿越历史的时空将一颗中国心紧紧联系了起来,1938年,一位著名的诗人面对日本侵略者对祖国人民的烧杀抢掠,铁蹄践踏,怀着满腔诚挚的感情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悲壮恋歌――”再如,通过优美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曲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营造阅读的氛围,当学生还沉醉在歌声美好的旋律的时候,我讲到:“自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吟诵春天的诗歌与美文,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导入顿时将学生引领到一个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状态中,对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通过读写结合方式,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运用,简单地说,就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素材,开展以阅读为基础的写作练习,比如,将课文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等,这样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产生了独立探究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阅读层次从接受式上升为创新性的阅读方式。
4.关注全面教学反馈,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还要关注各个层面的反馈就阅读开展沟通,在学生参与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以阅读为主体的交流反馈活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针对阅读的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使教师对此通过认真的分析后,善加运用,使初中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改进,勇于实践,不断实施优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顾长善.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J].教育革新,2009(04):33-33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06-01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的阅读教学观认为: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地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 阅读教学的地位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写作教学共同构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以至整个中学教育阶段都有重要地位。语文课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也才能更好地学习写作技能。在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中,作为基本技能的阅读能力,必然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数学、物理、生化等课程的指导说明和习题,必须通过阅读去理解甚至想象才能学懂或解出,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也必须通过阅读去理解、接受命题,因此,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课外阅读、写作活动等。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语文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同时占据了最多的教学时数,因此,必须加大气力研究阅读教学的一些问题。
2 阅读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而阅读教学更需要围绕这三维目标进行。使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要理性地、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所谓理性地、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在全面理解和思考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既表现为教师的自主精神,也表现为教师客观务实的科学态度。可以肯定地说,教师一旦拥有教学理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不良积习,消除对学科认识的偏狭,减少盲目和功利。
3 阅读教学的过程
从整体观念出发,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一般可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基本理清作者的思路。这一阶段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其次,细读课文,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之后,抓重点,理解关键词、句、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就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做到更准确地理解。由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就可以从段与段、段与篇的内在联系上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使学生不只是从表面的形式上认识段,而是从全篇的内在联系上认识段。这样,无论是分段,还是概括段意,都会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再次,深读课文。此阶段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所谓升华就是把文章的形、神、情、理融为一体,使站在桥这边的读者与站在桥那边的作者,通过了语言文字这道桥梁而会面,不但全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相契合,从而做到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领会课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4 阅读教学的方法
根据上述的指导思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的步骤与方法:
激活思维、导入新知。这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上的第一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入新课,根据教材要求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活每个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实现自我潜能的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目标,调动内驱力,进行自读深思、自我推敲。这一环节的教学特点主要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诸如“联系旧课,以故引新;造成悬念,引起注意;故事引入,激起情趣;创造气氛,激起感情;描绘形象,引起联想;设疑问难,引起思考;演示练习,激起思维;释题入手,步步深入。”
引导探究、提示要点。这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定向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自读深思质疑的基础上提示要点难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教师重视那些关键的问题、重点的语段,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启发学生围绕教学要求,对课文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与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深入钻研课文,细读感悟,以期达到掌握课文思想内容精髓,民族文化得到承传,语文素质得到提高的目的,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意志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开拓,健全人格得到铸造。
选点精讲、促成理解。这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自求感悟的基础上选点精讲,所选的点应该是全文的关键所在,起着牵一发动全局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言简意深的精讲,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某一问题展开发散性思考,力求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并有所创新。
篇5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善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技术为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新的途径,教师要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在导入时,我播放一首MV《我的父亲》,营造阅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情绪;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亲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为阅读学习做好充分铺垫。这样不仅快速地进入阅读学习主题,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趣味性。
2.创设生活化阅读情境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生活的感悟,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尤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累与阅读经验。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时,为了帮助学生调动阅读学习积累,我先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书,以及这本书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经历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与作者形成强烈的共鸣。
二、丰富文本朗读形式,以读促进理解
1.注重朗读层次
朗读要有效促进语文阅读学习,注重朗读的层次,做到层层推进,重点突出。阅读学习中,怎么读成为语文教师迫切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阅读课堂时间紧,必须要优化文本朗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充满激情,必须借助读方能体会文章的妙处。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形成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来读。例如文章的结尾部分:“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外,读一读文章中语句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辞藻美;读描写的句段,文章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对突出人物形象与文章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形象,深化文本思想情感理解;读议论抒情的句段,可将作者的情感直接宣泄出来,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2.注意引入赛读
初中生大多争强好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赛读形式。《海燕》这篇散文诗,在具体朗读操作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个体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促进学生朗读的优化意识。学生对朗读的投入,实质上是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过程。学生在朗读揣摩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正是因为深入文本,才很好地领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与作者形成共鸣,读出了文本的“味道”。散文集《朝花夕拾》,学生多阅读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赛读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推动学生自主“预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朗读中得到有效激活。
三、重视方法指导,挖掘主体潜能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优化初中阅读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1.基于阅读学习规律指导阅读
阅读作为一项语文学习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学习规律,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阅读学习的一般规律,将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小说时,先引导学生自主“预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通过预学,解决阅读学习中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创作背景及作者有关知识,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与初步认识;课堂基于单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从整体感知情节,再局部细探,分析人物描写,分析作品思想主题与写法;最后,进行文本质疑与释疑,从而把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形成阅读感悟,大大提升学生小说阅读学习效率。
2.基于文本特点指导学生阅读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视野
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进行阅读。如:1、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2、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3、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海明威《老人与海》等。5、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
(二)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
(5)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205-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环节,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按照人文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不能被激发;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课堂比较枯燥,甚至有的老师采用了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很大的压力。所以,应该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中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平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例如在讲解《祖国多么广大》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我国山水风光的图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壮观。在这种阅读方式下,其阅读兴趣得到很好的提升,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通过创设各类情境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图片中的景色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描述中得到深化。
二、丰富阅读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经常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进行阅读,往往不能长期坚持。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而且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比较单一。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例如,学生在阅读描写景色的美文时,可以选择默读的方式,让学生默读中进行思考;在阅读科技类的文章时,老师应该让学生精读,感受文章的简洁和精练之处;在阅读长篇小说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泛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并且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涵,抓住文章的主旨,使学生在阅读中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使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通过示范的方式,用优美的语言先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行文章的阅读,陶醉在优美的文章中,学生才能对文章进行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符合文章的情境,使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增强。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表演的方式或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老师在讲述课文前,可以编排剧本,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学生在表演中就会融入自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趣,并且可以让班级上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观看表演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表演对人物的性格有所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而且完善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接受能力。老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运用更加理性的思维去感受文章。
四、组织拓展延伸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除了在课堂教学外,老师还应该借助课外的组织形式,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课上讲解后,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类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由于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很难将所有的知识消化,所以,要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深化学习的知识。老师布置拓展阅读任务时,原则上文本要适合小学生阅读,并且在拓展阅读前,老师应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后,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结语
小学阶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可以让学生形成阅读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罗树琳.浅论偏远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以贵州省黔南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6:67-69+73.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要求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得以整体感知,在读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心得,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说到底就是要还原语文教学课堂的琅琅书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是当代小学生要做的事情,也是素质教学的要求。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拓展阅读不够丰富。一是拓展阅读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二是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2、没有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语文教师教育理念落伍。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读书”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一是导语设疑。例如,在执教《父亲和鸟》一课时,我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9课《父亲和鸟》,但奇怪的是课文中‘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二是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借助多媒体。如在执教《清澈的湖水》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湖面的美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美丽的湖水风光,不禁“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这里的风景美吗?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美丽的风景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湖面的美,山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课文动画,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湖水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四是表演读、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
2、把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进行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的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训练 有效阅读
1引言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与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模式,让语文阅读教学精彩纷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活动中,通过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学生不仅强化了独立思考的技能,而且培养了创新能力。现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谈谈如何提高文本阅读的效率。
2创建愉悦的教学氛围
2.1转变师生关系
在网络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师生是互动的,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协作者。教师在教学必须摈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导引者,而不仅仅是传授者。
2.2创新组织形式
同样一本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有的班级学生爱学学得好,而有的班级学生不肯学,学习效果差,我认为很大的因是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否吸引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兴致盎然地愉悦地全身心地投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在这一形式中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天游的扫路人》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天游峰扫路人的工作究竟累不累?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认为天游峰扫路人的工作累;反方认为天游峰扫路人的工作很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中找各自的理由,再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生在强烈的辩论中,唇枪舌剑,妙语连珠,闪现出当今儿童的思观念。
3情境写作,优化效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增加情境写作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对内容的理解,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实现以读导写,由写促读,读写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阅读课文后,我们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课外练笔,拓展练笔是对文本对话的延伸。我们可以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扩、缩、续、改、仿等训练。以苏教版课文为例,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扣住结尾续写《如果渔夫的老婆不贪婪》,几乎每篇课文都是练笔的典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吸收文本的精华,让学生依托文本,才能在拓展练笔中巩固运用,达到质的飞跃,使读与写得到均衡发展。
4激发阅读兴趣,乐意参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孩子们能专注地在一堆沙子前兴高采烈地玩一天?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在电脑前一连玩上好几个小时?就因为他们对沙子、网游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对待所学的知识如对待沙子、网游那么着迷的话,还怕学生不会自主阅读吗?新课标教材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文本。如《哪吒闹海》《航天飞机》等等,文章本身的趣味性就强,教师只要稍稍激情,学生就会有急于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课文了。明确阅读目标,有效参与阅读学生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自主性。明确自己的阅读与理解的目标,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这个自主学习的目标,要让学生自己来确立,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主动去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教师走。对于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我们应该加以表扬;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的、有见地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应将合理之处吸收过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参与讨论;对于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我们要及时地引导,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排除思想障碍,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参与讨论,然后相机把学生的思路往正确的轨道上引导,让学生再次参与进来,去思考,去讨论,这样学生又有了一次自主阅读的机会。我们应该记住:课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独特体验必须建立在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
5积极阅读评价,推动阅读发展
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以往我们的阅读评价中,常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朗读、默读、略读、精读、探究性阅读的水平,总是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同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者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如此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的评价,倡导教育评价应以人为出发点,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学实践表明,我们的阅读评价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积极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加以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促使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共同提高,缩小差距,形成阅读教学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协商,了解学生的处境与需要;应指导学生学会自评或互评,让学生参与阅读学习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成为一个自律学习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习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如果题目涉及到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经历到的实际情境,学生就会身临其境,与其说是解答题目,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例如,学生们经常议论老师的汽车牌照谁的更好,我就向学生介绍车牌号码的相关知识,和学生一起编出相应的题目,然后再完成解答,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自觉地完成应用能力的迁移。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应该构建灵活多样的阅读平台,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讲究点策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地、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语文阅读;培养习惯;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5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们府谷县哈镇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简单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
一、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
在语文阅读教学首要的是要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内外结合打开通道。以往的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的预习,但预习往往是局限于课本内的,而且局限于上课前的,这样做是不够的。可以让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关于与课文有关的各种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而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外阅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体会课文内容。这样,教学中对文本既有阐释,又有质疑,课内外信息互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以往师生简单的信息交流,增加了生生互动。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习活动的亲切感。在教学中,不管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某个重点段落的朗读,都可以进行小组方式讨论,交流。这样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二、指导科学灵活的阅读学习方法
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泛读、精读、跳跃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研究性阅读等。资料性质、记叙性质的文字一般宜泛读;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字,可采用精读法,精读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筛选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跃式阅读;文章的内容、艺术表达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较式阅读。研究性阅渎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往往针对文章的主旨、立意及表达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语句进行鉴赏评价,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时,可根据阅读对象、要求及自己学习的实际,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还可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查字典、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习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在书上给字正音,画出重要的或特殊的句子,甚至把有的词的意思在书上记下来。
四、阅读训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不论训练什么,都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表达的空间。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阅读训练的主人。
五、具备良好健康的阅读学习心态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渎学习心态与阅读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直接的、成正比的。阅读心态越好,阅读也就越有效。初中生阅读中存在不良心态,我们有必要进行引导,予以矫正。克服的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使学生明白阅读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懂得阅读对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其次,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心理,对他们循循善诱,具体指导,逐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从而克服不良的阅读心态。
六、遵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们在素质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以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出发点,提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而这种“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只有使学生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会产生真正的思想共鸣,才会得到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七、实施及时有效的阅读教学调控
阅渎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有着不同的反应。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要对阅读教学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阅读信息,抓住信息中的有效成分,引领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
1、指导并检查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可以摘抄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在阅读中,各类读书笔记可以综合起来做。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对较好的做法及时表扬,以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