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服务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在日前举行的以“可信融合、开放创新”为主题的2015可信云服务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指出。
云发展仍处初级阶段
“我国云计算产业已经进入产业蓬勃发展、应用迅速普及的阶段。”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名誉理事长吴基传在大会上指出,“云计算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张峰认为,现阶段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最主要的特征。
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实力进一步夯实。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70亿元左右,增速达到47.5%,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不仅骨干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等云服务企业具备了很强的实力,还迅速地崛起了一批云计算初创企业。
云计算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带动相关环节同步发展。在国内几家大型企业的云平台上,已经聚集了数以百万的创业者,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据了解,百度、腾讯、阿里三家云开放平台支持的中小开发者数量已经达到200万人,带动就业效果明显。云计算不仅向上支撑了应用创新,向下还拉动了数据中心设备水平的提升。
云计算正在向纵深发展,政府和金融等重点行业尝试拥抱云计算。当前,网购、电商、互联网金融、铁路余票查询等关系民生的重要业务已经开始尝试上云,洛阳“智慧旅游云”、杭州“电子政务云”、南京市政府“桌面云平台”等政府云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云计算正在逐步赢得金融和政府等关键行业用户的信赖。
“不过要看到的是,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业界各方还需继续努力,推动云计算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推动行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张峰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在技术、服务、能效水平等方面都实现了显著进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面临云计算服务能力较薄弱、云计算和大数据核心技术差距较大、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不够、信息安全挑战等突出问题。下一步,业界还要与各方共同努力,扎扎实实落实好各项工作部署,系统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呼吁云计算信用体系
今年1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云计算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后续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也都把云计算作为基本要素优先发展。张峰指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将云计算产业创新快速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
云计算各项政策的提出和技术标准的完善无疑增强了用户对于云服务的信心。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让云服务更可信仍是业界面临的一大课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表示,推动云计算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她强调,《意见》中明确指出为促进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应“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云计算服务质量、可信度和网络安全等评估测评工作”,“引导云计算服务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诚信水平,逐步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
张峰认为,云计算信用体系的构建,将帮助用户和服务商之间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信任关系,有效消除用户疑虑,支撑云服务快速发展。
近百个云服务通过认证
由数据中心联盟和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共同推动的“可信云服务评估”就是业界推进云计算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努力和探索。据了解,目前可信云服务认证可以评估包括云主机服务、对象存储服务、云数据库服务、云引擎服务、块存储服务、云缓存服务、本地和全局负载均衡服务、云分发服务、在线应用服务、桌面云服务和企业移动化管理服务共十二大类云服务。在会上,数据中心联盟理事长、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对可信云服务认证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在第三批和第四批参评服务中,包括中移动、中联通、百度、浪潮、华为、奇虎360等共42家企业的65个云服务通过认证,与此前两批通过认证的服务一起,截至目前,共有46个云服务商的96个云服务通过了可信云服务认证,基本涵盖了主流的云服务类型。
开启2.0服务体系建设
在加快可信云服务认证工作的同时,评估体系和手段也在获得完善。“目前,我国云服务市场已进入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陈家春表示,“为了适应云服务市场的发展需要,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多种评估手段和数据依据,可信云评估体系正在向着更专业、更细致、更完善的目标迈进。”陈家春透露,可信云服务工作已经正式进入2.0体系建设阶段。而在可信云服务2.0体系中,关键就在于引入了性能和运维两项专项评估以及云保险增信机制。
据介绍,目前运维和性能专项已完成了评估测试方法的制定工作。与云计算的技术和规模发展相比,相对应的运维管理发展却难以匹配。因此,可信云服务工作组联合阿里、百度、奇虎360、IBM、世纪互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联润通等多家企业共同完成了《可信云服务认证专项评估-面向云服务提供商的运维管理指南》。同时的还有《可信云服务专项云服务性能基准测试方法第1部分:云主机和块存储》。
篇2
【 关键词 】 云计算;云安全;运营商
1 引言
云计算是继微型计算机、互联网后的再一次IT革命,其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优化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思想,尤其是其创新的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给信息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在形成,而云计算也将成为互联网的核心,一些使用过云计算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其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将取决于相关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这过程中,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不时出现,给企业,尤其是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通过对运营商当前安全服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全新的云安全服务体系,以实现安全的数据访问与控制,这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运营商云计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身份假冒
对于运营商云计算服务而言,身份假冒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从用户身份安全角度来看,客户所需要的是一种强认证机制,这种认证机制应综合一般的ID和密码保护,以确保用户在得到授权以后方可访问特定的系统和应用。而在云计算服务领域,没有身份认证这一定义,从一个云服务转移到另一个云服务的时候,如何验证用户的身份是合法、真实、有效的?如何确定用户是在其权限范围内享受云服务?因此在云服务领域,只有通过联合身份认证技术,才能实现服务和应用在云领域的安全转移。但由于云计算与其他网络服务相同,其存在着一定的虚拟性,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攻击客户端、网络传输和服务器等环节,来获取客户信息,从而成为合法用户,使用户的信息完全暴露在不法分子面前。
2.2 共享风险
在云计算中,共享风险是一种特有的安全风险。云计算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软硬件平台共享给多个用户使用,从而提高IT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硬件设备。正是由于云计算的这一特性,使云计算服务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虚拟化技术使认证、授权和访问更加难以控制,并且在用户体验过程中,不法分子传播恶意代码的行为也难以发现,这将会感染主机。此外,虚拟化技术如同虚拟机,如果虚拟机因故障而消失,存储在虚拟机上的数据将会随之扩散到不安全的地方。因此,在运营商的云安全中,要解决虚拟平台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虚拟机管理软件的安全问题。
2.3 隐私泄漏
数据安全与否和隐私泄漏,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这类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一般而言,数据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漏、数据丢失、数据篡改等,这些风险点集中在数据传输、处理和存储环节。如果用户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将面临泄漏和篡改的风险,这将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影响。
2.4 不安全接口
云计算服务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开放性,服务商根据不同的商务模式,将软件、硬件和应用,划分成不同的权限,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标准化应用程序接口,即API。API是用户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平添,其安全性,也体现了云服务的安全性。如果接口不安全,产生API漏洞,或造成API密钥丢失,将使得不法分子能够轻易地通过虚拟机的安全机制,从而获得相应的系统管理权限,这将会云计算服务一路带来严重的后果。
3 运营商的云安全框架设计
运营商移动的云安全服务,主要是基于其在云计算领域所具有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安全防护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对其进行整合,将业务受理、技术支撑和计费结算等系统融合在一起,实行集中管理,以实现虚拟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调度,按需分配。
3.1 运营商云安全的模块框架
运营商的云安全模型框架,应与云计算的三层SPI模型相对应,即基础设施层(IaaS)、功能与服务平台层(PaaS)、服务展现层(SaaS),每一层之间都通过资源接口、安全接口、服务支持接口等与接口层相连接。
基础设施层(IaaS)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如防火墙、主机、IPS、网络设备等)、采集适配装置(如采集配置、采集调度、事件过渡、状态监测、管理、协议适配等)、虚拟化资源池、Web应用云中间件(服务、弹性扩充、云事务处理等)。在基础设施层中,采集适配装置,用来收集来自相关安全对象,如主机、安全设备的安全事件和示警信息,并进行基本的过渡,同时通过协议适配装置来处理不同协议的Syslog示警。当这些信息进入虚拟化资源池后,由虚拟机监控器进行监控和管理,并根据用户的权限,进行相应的资源分配。IaaS通过Web应用云中间件与PaaS实现连接。
功能与服务平台层(PaaS),既包括了服务子层,又包括了安全功能子层。其中服务子层,由数据管理区和服务管理区组成,数据管理区与基础设施层(IaaS)相连,该区域主要是为整个安全框架提供数据交换和存储服务,如安全事件和漏洞库、解决方案库、专家知识库等,相关知识库的自动更新,为安全事件和漏洞的应急处理,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服务管理区,包括资产管理、策略管理、故障相应管理、SLA质量管理等,并与服务展现层(SaaS)相连,向上管理与安全相关的业务,而向下则负责处理安全事件,为运营商的云安全服务提供保障。安全功能子层,包括安全评估、安全监控、DDoS 流量清洗、基本关联分析、事件匹配等,该子层作为具体的安全业务功能承载和输出组件,同时负责对各类安全事件处理,是云安全事件处理的核心。
服务展现层(SaaS)是云安全服务的门户,其用来为用户提供按需自助服务,如统计分析相关的安全事件、输出安全事件报表等。此外,在这一层,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云安全服务,通过SaaS层,可方便地了解云安全服务的计费信息,并实时了解云安全服务的使用状况。
除了与云计算相呼应的三大层次以外,要实现云安全服务,还需通过一系列接口进行连接,如通过资源接口与基础设施层(IaaS)进行连接,同时与国家计算机应急处理中心、国家病毒处理中心和其他资质较高的安全厂商的数据接口进行连接,不断完善运营商的云安全服务能力。通过安全接口与功能与服务平台层(PaaS)进行连接,收集来自其他安全服务中的数据,向有需要的客户提供运营商基层网络数据。通过服务支持接口与服务展现层(SaaS)连接,随时随地获取有关运营服务的安全信息,并通过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业务受理号,如移动的10086,实现云安全服务的一站式受理,通过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实现服务收费,通过资源管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统一调度和技术支持,优化资源配置。
3.2 云安全服务的主要内容
安全检测服务。安全检测是运营商云安全服务的重要内容,其主要通过云端探针,对系统、主机、网络及相应应用的行为和态势进行收集,并通过安全分析,发现其中的隐患。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通过PaaS层中的基本关联分析,与相应的安全规则进行匹配,再将结果提交到云平台,由云安全服务平台对客户的安全行为和安全事件监控,随时收集安全事件信息,并对此进行汇总生成报表传送给客户,而对于应急事件,可通过示警机制提交应急流程进行处理。安全检测服务,具体包括对主机状况、网络可用性、数据库、Web应用安全等进行检测。
安全防护与相应服务。通过运营商在云安全服务PaaS层中设置的分布式安全事件处理模块,能够对非法入侵进行防护、对DDOS 流量进行清洗、溯源攻击、过滤Web恶意攻击等,为用户提供24小时安全事故处理、在线技术咨询,对突发的安全事件,能够帮助用户分析原因,发现问题来源,排除安全隐患。
3.3 云安全服务的演进部署
按照运营商云安全服务的业务模式、演进原则和部署时序,对云安全服务的演进部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安全服务、安全增值服务和集中安全管理等。在基础安全服务阶段,要完成云安全模块中的基础设施层建设,利用运营商现有的安全服务平台进行功能扩展,要实现云安全平台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边界保护和安全监控等功能。在安全增值服务阶段,要进一步整合流量监控系统、Web 安全检测系统、安全网关、流量清洗防护单元和解决方案库、专家知识库等,实现用户应用、数据安全等安全增值服务。而在集中安全管理阶段,对数据、应用进一步整合,实现云端大规模安全检测、漏洞扫描等,将区域本地漏洞样本库与虚拟安全网关进行关联,同时实现安全检测与安全防护联动,按需过滤存在漏洞的应用链接。此外,还应推进安全接口的标准化,降低第三方安全应用的准入门槛,以统一和标准化的形式呈现安全应用。
4 运营商云安全框架的支撑体系
要真正推广运营商的云安全服务,不仅要设计和建设完整的云安全框架,还要依托现有的增值服务平台,建设相应的支撑体系,与现有流程相配合,提高云安全服务能力。云安全服务支撑体系主要由营销体系、运营体系和服务体系构成。其中营销体系,由运营商的各级业务部门所组成,其负责本区域内的业务受理及处理、市场开拓和客户维护等。而运营体系通过设立运营中心而成,在总部设立一个统一的云安全服务运营中心,负责业务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系统维护工作,如业务定制中,为业务部门提供业务受理和技术支撑,对用户的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进行监控,而在服务中,根据客户对安全服务的需求,将安全事件信息汇总,形成报表发送给客户。对于安全业务计费,也可利用运营商现有的统一计费体系,进行付费。在服务体系中,要实现运营商云安全服务的标准化,除了推进安全接口的标准化,还要规范相应的服务体系,从服务推广、业务受理、服务实施到服务结束全过程,同时还要对应急服务流程进行规范。
5 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数据和信息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运营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技术、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广泛的客户资源,为云安全应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此,应通过整合现有的网络、存储和虚拟机等云计算基础设施,构建云安全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登国,张敏,张妍等.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22).
[2] 张新跃,刘志勇,赵进延等.基于电信运营商的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8).
篇3
磨砺10载,经过辛勤的开垦和历练,凭借超前的发展意识、科学的规划设计、恰当的运营机制、集成的服务体系,浦软打造了园区一流的办公研发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环境和创新发展环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进驻,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软件产品、技术和高端人才的聚合地,成为孕育事业梦想、激活企业发展的沃土。
如今,浦软已进入第二个发展10年。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国家对软件产业的进一步扶持,都给浦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服务,帮扶园区企业成长,推动软件产业的科学发展,是以“打造世界级软件产业创新社区”为愿景的浦软所重视的新课题。
本报新辟的《浦软视窗》是为浦软开设的专栏,目的是把浦软的成长历程、运营经验以及其园区企业的发展呈现给业界,与读者共享中国软件园区的发展之路和成功之道。
从上海浦东软件园(以下简称“浦软”)总部浦软大厦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园区内面积达到55,000平方米的中心湖――汇智湖。围绕着中心湖,绿地、亲水平台、湖畔码头、精致沙滩、湿地等景观小品与周围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显得错落有致,移步换景……
在这里,优雅的环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IT精英,而软件园的综合实力更是吸引他们的一大原因。作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资质(全国仅四家)的上海浦东软件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上海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的主要集聚地,而且其优秀的品牌、雄厚的实力、发展的思路、运行的效果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十年磨砺 打造企业幸福地
从2000年开园至今,浦软已形成郭守敬园、祖冲之园、三林世博分园和昆山浦东软件园四个园区。截至2010年底,园区拥有企业1086家,入驻企业476家,软件从业人员2.5万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园区产业规模再创新高。
全国各地的软件园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面对激烈的竞争,浦软是如何开辟成功之路的呢?这与浦软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多年不断地钻研和创新,“浦软”以“星标准・心服务・新价值”为服务理念的全新服务体系逐渐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体系共有五大模块,即技术支持与网络通信、人才培养与人才交流、营运咨询与商务推广、企业孵化与投资融资、生活配套与基础保障,涵盖了软件产业生存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并在“服务到位、体系落地”上狠下功夫,贴心且专业的服务为园区企业排忧解难,有时甚至起到引路开道的作用。“软实力不软、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浦软培育出了自己独创独有的“服务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信息产业逐步进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科技时代的当口,浦软抓住契机及时加入,经调研后投入巨资建立了浦软汇智云服务平台,组建专业的云服务公司――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云服务平台的搭建,力求创建出一种本土化的实用的云服务模式来提升园区的创新服务能力。
同时,园区还重点扶持和培养国内中小型软件企业,并为此成立了浦软专业孵化器。孵化器以初创的中小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及各种倾斜,帮助孵化企业降低创业成本,减小创业风险,促进成果转化和快速成长。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专业的服务体系、丰富的孵化经验和广阔的资源网络,吸引了众多优秀项目入孵。目前,浦软孵化器的在孵项目已达67家,集中孵化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今年年底,还将有1万多平方米的新的孵化楼投入使用。
新征程 目标更高远
进入“十二五”,浦软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硬件经多年的建设(园区建设及商业配套项目启动)逐渐完善,软实力(品牌、美誉度、服务体系)制度化规范化,高端人才聚合效应日益显现……
“十二五”期间,浦软的经营管理层对园区发展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站位国际化、观念全局化、手段现代化、落实精细化。抓政策、战略、策略的落地力与执行力;抓创新管理的日常化、细节化;抓园区服务的模块化;抓典型企业;抓核心产业(企业)群;抓新技术推广,以此促进市场营销与产值提升,带动整个软件园区的健康发展。
篇4
关键词:奥鹏教育;云计算
1 奥鹏教育介绍和服务模式
奥鹏教育是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机构。它由中央电大和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它由分布全国的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共同组建成远程公共服务体系。这种体系为广大求学者提供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委托的学历教育(颁发主办高校文凭)服务,包括助学、导学、学业顾问、实验实习、就业推介等全方位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各类证书培训、专业技能等非学历教育服务。
对于奥鹏教育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均采用连锁式、标准化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学习中心能够为您提供从咨询、报名、入学测试、选课、交费、课程学习、管理、教材发放、课程考试、毕业管理、技术支持等学习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可以为您提供在远程学习中所有的帮助。
2 云计算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奥鹏教育中的运用的重要性
目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已经和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四十余所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或远程教育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怎样管理好这么巨大的“教育超市”?奥鹏人通过多年的探索,已建立起一个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庞大的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此平台囊括了从咨询、报名、入学测试、选课、交费、课程学习、管理、教材发放、课程考试、毕业管理、技术支持等学习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为什么奥鹏教育在建立学习平台时会选择使用云计算技术哪?这云计算技术所具备的优良的特点分不开。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是一种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的技术。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商可以在数秒中,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从而提供与“超级计算机”相同处理能力的网络服务。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整合的产物。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概况来说云计算技术在应用上具有:(1)超级计算能力(2)高稳定性(3)服务的多样性和弹性(4)可扩展性(5)廉价性。这些技术特性都是奥鹏教育学习平台所需要的技术支持。所以我们在使用奥鹏教育学习平台时,总能看到云计算技术的身影。
3 云计算技术在奥鹏教育中的运用解决了那些问题
庞大的计算能力和建设费用在一段时间内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各个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招生和服务质量。为了能拥有超级计算能力和超大容积量,奥鹏学习平台在初建时就采用了云计算技术,将电大系统和与其合作的40多所高校的远程教育服务器通过网络相连,打造出一个国内最大的远程教育平台。这个平台依托多家高校的服务器和互联网,将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其平台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超大的库容量。再加上“云”的模块化特性保证了平台的可扩展性。这些都为学生和知识容量的增加,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同时,平台的多服务器服务又保证了学习者在使用平台时的流畅性。分布式数据中心使得奥鹏学习平台具有高稳定性。资源虚拟化使得奥鹏学习平台的服务选择的多样性和弹性。资源虚拟化、自动化的管理使得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降低,在加上学习者可以按需付费,这就使奥鹏教育变得廉价。
同时,我们在使用奥鹏学习平台时更能感受到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如申请入学和交费方面,这些都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计算机或手机完成。既方便又降低了成本。具体流程如下:(1)登录奥鹏教育网站HTTP://.CN;(2)点击奥鹏教育网首页左上角“用户注册”按钮,选择“我要申请”,输入报名时的真实姓名、证件号码和奥鹏终身学习卡的卡号,进入网上用户注册界面,即可设定进入网上学生中心的“用户名”、“密码”,根据操作提示进行用户申请;(3)新用户申请的帐号生效后,您即可通过奥鹏教育网站首页左上角“用户登录”链接,在登录界面的输入框中输入申请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进入学生中心;(4)此时您的学生中心新用户申请过程即完成。同时,奥鹏教育与银联电子支付合作开展了网上缴费,利用云计算技术在平台中添加了链接银联电子支付的功能。并且在缴完费用后,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学生中心”―“常用功能”―“费用明细”中查看。
以上所述的,只是奥鹏教育中云计算技术运用的一小部分。但就是从这一小部分我们就能看出其广阔的使用范围和前景。奥鹏教育平台的开发并为达到完善,它的许多未开发功能,还是需要云计算技术长期支持。我相信随着远程教育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奥鹏教育将变的更加完善,学生们将能更好的获得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电子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上起步较早,但是在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技术方面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架构和标准,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基础上,研究了了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包装服务的软件开发系统、应用集成系统、运营维护系统,研究共性技术的集成方法和具体机制,为电力及其上下游行业提供完备的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技术架构。
关键词:
电子商务;集成系统;架构;包装服务
电力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型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包装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促使电力行业科技化信息化逐渐加快。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行业还未形成集服务开发、服务接入、服务集成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在这方面利用云计算技术构造具有良好可用性的服务开发、应用与集成平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架构技术
国内外现状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是指,当社会的工业化进入了比较发达的阶段,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的发展必须由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来支持。近几年来,在信息与通信领域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概念,例如现代服务业、虚拟化、WebX.0、云计算、感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等。作为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Salesforce在多租户架构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让软件开发商只需要为在单一环境下运行的软件的一个版本而操心,不需要为不同的软硬件配置支持多个版本。Salesforce还通过平台把多租户架构的优点扩大到其他软件开发人员;该平台让第三方公司可以使用其软件的原始构建模块和高级应用程序组件,开发自己的多租户应用程序。
2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关键支撑技术层、应用与服务层以及应用示范工程等部分。
(1)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政府监管之下,企业自主运营,第三方开放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体系架构、服务模式、运营维护机制,包括B2B(BusinessToBusiness,商家到商家)、B2G(BusinessToGovernment,商家到政府)、B2C(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到客户)和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等。
(2)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包装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层。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包装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层集成现代服务业相关共性技术,如:安全认证技术、征信与信用技术、电子合同技术、计费管理技术和互动协同技术等,并攻克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若干关键支撑技术,主要包括:
①电力综合业务数据采集与整合技术,针对电力综合业务的特点,研究地理分散的异构数据采集、整合和建模技术,开发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工具;
②电力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研究电力综合业务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算法,建立专业数据分析主题,实现电力物资交易等专业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撑;
③电力综合信息管理技术,针对电力信息特点,研究电力信息元数据加工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基于共建共享体系的电力信息上传、编辑、审批、技术,形成电力行业综合信息管理规范,实现电力信息的有效关联,促进电力科技知识的发现、转化和传播,支持电力信息的科学管理和综合经营。综上,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层为上层电子商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
3应用前景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的架构是依托国电集团"GD193"工程和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采用底层所提供的电力行业共,建立实施的应用示范工程,主要分为电力物资交易服务应用示范、电力综合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和电力业务协同服务应用示范,逐步建成为国家电力物资交易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
4结语
针对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的实际需求,研究我国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构建集物资交易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和业务协同服务等于一体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电力及其上下游行业提供完备的电子商务服务,能够解决电力行业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单一、供应链整合能力弱等问题,帮助相关企业开源节流、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电力服务业的初步形成,带动电力及其上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钰.电力云计算研究[J].科技传播,2013.12.
[2]王景燕.基于云计算的电力调度信息化研究[J].电工技术,2011(12).
[3]赵俊华,文福栓,林振智.云计算-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计算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8.
篇6
一方面,市民不满意;另一方面,政府方面同样面临困惑。首先,由于政府机构众多,运作方式、业务流程及服务标准不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能力欠缺,对于复杂事件无法进行跨部门协同处理;其次,缺乏统一的监督机制和监管平台,难以了解并衡量政府部门所提供服务的质量,难以对各个机构形成有效的监管,无形中大幅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为了将从咨询、办事、投诉到满意度反馈的整个政务服务贯穿起来,佛山市从2006年开始筹建12345服务热线,2007年正式开通。并于2010年再次与惠普合作改造,建成现有的信息服务平台。
如今,佛山市民拨打12345热线后,会由统一的坐席集中受理,然后进行答复或者调度。一般咨询或诉求会在24小时内答复,对于行政投诉则是在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这些都是12345热线对市民的承诺。也正因为此,自12345热线开通后,市民电话量持续攀升,市民满意度也不断上升。据佛山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12345热线的坐席人员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150人左右的规模,月处理各类事件2万余件,相关知识库积累已超过7万条知识、70万条数据,以至于市民现在的很多诉求,坐席人员当时就能给出满意的答复。
“我们的目标是年底之前,将各个部门所有的热线号码,全部并网到12345。其中第一批包括人事、社保、公积金、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等在内的15个单位都已经并网成功,工商举报投诉热线12315也将于2013年11月正式并网。”该负责人表示。
佛山政务的6个1工程
12345热线的统一并网不过是佛山未来政务规划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多年来佛山在政务服务方面一直在大力改革。1998年,继深圳之后,佛山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权及政府资源配置重心下移;2003年,佛山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筹建行政服务大厅,将税务、工商、城管等通通搬进来,方便市民一站式办理业务。
据佛山市政府12345热线管理中心副主任关亮介绍,秉承做政府服务,而不是做物业管理的思路,如今,佛山已经建成767个行政服务网点,遍布村、镇、区、市,其数量甚至超过银行网点。市民的很多事情,包括到政府办事、成立企业等,都可以在基层办理。
大量服务网点的建成确实方便了百姓,但政府也不得不面临支出高、资源浪费等新问题。为此,佛山市政府开始积极寻求转型。综合各方面因素,在惠普的帮助下,佛山市政府最终提出来了6个1工程:一张网即一个网上办事大厅;一个窗口,综合服务窗口,市民来办事不用面对公安局、环保局等某一个部门,而是面对一个政府;一个终端,市民可以进行交费、打印发票等自助服务。
为了支撑一张网、一个窗口、一个终端,还要有相应的支撑体系,即一套政府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标准。今后不管市民在佛山哪一个区,在政府办事就一个标准;一条热线,也就是12345服务热线;一个后台,用来承载所有配套的政务服务。
综合6个1工程,佛山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已初现端倪,即通过“网”、“线”、“窗”,配套服务体系,使市民做到足不出户,就能把事情办完。
6个1的背后
在佛山综合政务服务体系的规划、构建中,运用了综合政务服务体系的理念,即在资源整合、运行管理、协同调度、监察督办等内部运行体系进行流程再造、统一标准,推动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体系、话务坐席、数据资源、系统支撑等服务资源体系,加强内部协作、整合资源、提升效率、统一监管,做到阳光政务;最后通过网站服务、自助终端服务、窗口服务等服务渠道体系提升市民体验,便利市民生活,最终打造出了佛山的6个1综合政务服务体系。
有了整体的想法及规划后,技术实施并不是什么难事,最大的困难还在于标准及流程的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2345热线及其他平台的建设,并不是简单地技术并网或平台搭建,而是要将其背后的整个运行体系和监管体系统一起来,这其中惠普为佛山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要把所有监管体系统一起来运作、监督。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技术服务部解决方案经理窦建华对此进行了补充。他认为,这其中标准的建立可分为多个层面,最上层是整体框架的标准,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标准、数据的标准;往下细分涵盖的更多,包括前台服务人员接待服务的标准,甚至警示牌放置的位置等。只有整理出一套标准以后,根据政府改革的力度和方向,才能把这个标准落实到具体的流程当中。
有了对标准的统一认识后,项目实施水到渠成。并且在该项目中,还适当融入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以12345热线为例,佛山将该平台的软硬件都部署在云服务平台上,并通过云平台管理服务渠道。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通过建模挖掘,围绕举报、投诉等某一主题进行相关趋势和评价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等。
谈及佛山政务下一步的规划时,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佛山市政府还将携手中国惠普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并借鉴惠普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autonomy)等先进技术,国内外政务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服务等行业的经验和解决方案,重点加强对于数据的检索、统计、分析、挖掘、预测等方面的功能,全面提升数据管理与应用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依据,帮助佛山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服务机制的变革,从过去被动协调、处理、解决问题向主动发现、预防、疏导问题发生的方向转变。
在关亮看来,佛山综合政务服务体系项目还在不断地实施中,而佛山的政府服务也在不断地改革完善中。12345热线的终极目标是老百姓不管办什么事情,拨通12345,什么都能搞定,而政府服务的终极目标却远不止此。
链接
敢想敢为的佛山
篇7
关键词: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广西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现状
广西电大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特点:实行学分制,以课程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机制,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建立学分银行,与其他高校课程互认;采用面授辅导和网络教学平台双手段相结合,综合利用数字卫星网络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分布式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学交互、信息互通、分层服务;让学生掌握上网学习的基本技能,各级教师充分发挥网络提供商如qq群、手机飞信等免费便捷功能,为学员顺利学习做好全程服务。
广西电大的学习支持服务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全区信息化水平低,城乡差别显著,使得远程教育发展不平衡,很难全面铺开网络教育。第二,教育方式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习过程管理等没有统一,各分其主。第三,资源建设重复投入、效益不高,资源较为缺乏,广西电大教学设施还存在缺陷,课程资源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第四,缺乏规范、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服务意识不强,教育观念陈旧。开放大学是将面向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教育服务,从学习支持服务的设施、服务的措施、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机制尚未构思建设,改变服务不到位局面。
广西电大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应是个性化、高效、规范、便利、交互性强、可持续性,下面就如何建设广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行论述。
二、构建广西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一)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广西开放大学建设主要核心部分就是进行学习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广西地区的具体情况及开放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教学需求,成立教学管理支持服务中心(如教务处)职能部门。该中心的核心职责是创新先进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教学制度,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新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根据教学部门的教学及教师需要进行指导、规范及实施服务;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提供各项服务。该中心主要为教学部门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其中包括对区开放大学教学部及全区各分校教师的各项支持服务。负责引导和带领各教学部教师进行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收集、整理并提供教学部的课程开设情况、课程基本信息、教学资料,组织安排教师参加与同行院校及其他各类型学校常规教学学术交流及培训,参加校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参加校内外教学观摩活动及各级别的教学技能竞赛等,并通过形式多样、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开放大学的教师能及时更新和掌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辅导方法。
(二)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建设
1.教学资源
广西电大教学资源主要分有三种:纸质媒体资源、音像媒体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广西开放大学的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借助原来广西电大目前拥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进行更完整更为完善的建设。
2.资源建设方略
在教材体系建设上,广西开放大学要把教材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严把教材质量关,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解放思想,观念开放,思维创新。二是搞好教材开发,开发适合广西开放大学教学的教材。广西开放大学教材建设应以开放大学课程为轴心,从真正满足学生需要出发,以服务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补充教材、更新教材。教材开发人员应由教师、有经验的校外专家、行业技术人员及学者、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高水平课程开发小组,并由教材质量监督评估机构指导、开展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在加强教学配套资源建设上,第一,充分调动自身系统建设教学资源。应鼓励以各地开放大学分校为骨干,结合本校教师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建设自有特色的教学资源,重点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可以通过招标方式建设核心课程资源。第二,加强校校合作与共享教学资源。通过和院校合作
,引进或者通过输出交换一些课程相同的优质资源。或者通过选择、加工和数字化改造,使之成为适于开放教育的优质课程资源。第三,设计开发经济实用课程教学包。
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上,开放大学的图书馆,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图书建设是有区别的,它是面向整个广西全区的每个县级教学点开放。如何进行广西开放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第一,要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须以电子图书为主体、以印刷媒体为基础,使电子图书和传统的纸质图书共同发展,使图书馆总藏书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有大幅度增长。第二,各级开放大学与各级政府的公共图书馆和所在地院校的图书馆联合,建立图书馆开放系统,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第三,与政府、其他院校等单位进行合作建立流动图书馆,图书馆下基层走农村,为网络不发达的乡镇及村的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
(三)学习支持管理体系建设
1.总校、分校及教学点各级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广西开放大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空间的分离,使得学习支持服务尤为重要。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学得以实施的关键,各级学习中心配备学习资源、设施和图书室,向学生开放。开放大学在工作日的晚间和周末开放,配备教学咨询人员值班,提供学习服务支持和咨询。
2.支持服务活动的形式
第一,面授辅导。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开设集体辅导课、讲座、个别答疑、教学会谈等。第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由远离学校总部或其他地区学习中心负责聘任兼职辅导老师,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选择固定的人员组成小组,开展集体互助学习活动。二是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互相帮助、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第三,基于网络的学习小组,即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云教室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第四,qq及微信等网络通讯方式进行答疑。学生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选择自己方便的通讯方式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发给教师,及时得到解答和指导。3.成立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团队
完善和加强学习支持服务,总校、分校和教学点三级各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对于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细致的人员支持和严谨的管理支持,就需要成立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团队。一站式能方便学生获得服务,以专业或者层次为基础,更能保证支持服务的连续性,提高效率,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团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服务形式。学生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根据自己的需求反馈给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团队,更加完善的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4.学习跟踪指导
完善和加强对学生学习跟踪指导,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课程责任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跟踪指导小组,以专业课程为主线,利用网络服务提供商建立qq服务热线和自主开发搭建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收集信息。
5.云教室系统
云教室(cloud classroom)是指基于云计算技术基础上的电脑、电化教室管理系统。借助云教室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协同学习、协同分组讨论、虚拟教室面授上课、远程视频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还可以对各种学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进行管理,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实时双向交流。通过直播课堂掌握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同时给学生们提供直观的现场式的相互比较的机会,促进自身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随时改进教学质量。
(四)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模块化并且相互间尽量“松耦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广西开放大学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构筑广西终身教育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技术无缝连接起来,能够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和知识背景的人群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培养全民终身学习能力。
1.远程网络学习平台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远程网络学习平台包括终身学习网、社区教育网、学历教育网、农村教育网和培训网,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学习、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学习档案、学分银行、学习圈、培训实践等功能,采用云计算技术使得用户能通过不同终端设备和网络通道快速访问。远程网络学习平台所有的资源都是免费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选择课程,确定学习计划和任务,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和交流方式。不同的学习者
间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2.移动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资源是对现有远程学习资源的一种补充,是开展一切移动学习活动的基础。广西开放大学将移动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资源的服务作为重要建设项目进行建设,依托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个性化地获取数字化学习信息、资源和服务,并且能够通过交互,有效提高自身学习绩效的一种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平台的资源以短小的课程为主,可以实现学习、交互、自测、问题搜索、跟踪评价等功能,适合于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相对零散的知识点。
3.数字电视学习平台
开放大学需要建设基于广电数字传输网络的多媒体数字传输平台,通过该数字平台,在网上传输国内外和开放大学自身的优秀教育课件,将网上教学方式普及到有线电视用户;可以通过宽带的网络接入,点播开放大学的教学课件;开放大学的学生和社区居民能在家里通过机顶盒用计算机或电视机进行实时、非实时学习。数字电视学习平台可由点播区、直播区、交互区、节目指南等功能版块组成。点播区的资源来自网络学习平台的课件和视频资源,平台提供搜索和下载功能。直播区包括课堂直播、网络直播、视频会议和电视转播,为学习者提供重要的课堂教学、学术活动、专题讲座等节目,学习者可以在线即时收看。交互区为学习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共享以及协作的平台。
4.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平台
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它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模块化的、松散组合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资源和服务联合起来,支持学习者专业化、个性化的学习。目前,我国的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湖南省职教教育已经成功推广了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平台,并取得了成功。广西开放大学应把握机遇,加快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平台的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提供反思结构、学习支架和模板、学习者自主管理权限、安全可信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在获取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寻求平衡。应加快进行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平台建设,以学习过程的流程设计为学习者行为的主线,形成学习内容个性化、功能个性化、信息和服务个性化、界面个性化四大设计原则。
(五)学习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学习支持服务制度建设
选课制度。开放大学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基础上教学组织打破专业和班级限制的概念,对学生开放所有的课程,学生只要修满本专业或者培训的学分即可毕业。网上互动制度。开放大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全区各地各行业的工作人员,广西开放大学在学习平台上开设专业交流园地、学生论坛和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等,方便全区的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交流和日常业务生活交流,消除学习孤单感,增强学生学校归属感。
2.考试、考核评价制度建设
第一,实行“开放性”考核模式。对传统考核模式进行变革,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积极尝试“开放性”考核模式。
第二,加强考务管理。要加强考试过程和评定过程的监督,要完善考试巡查制度,严格处理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与考生的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以及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建立学评机制。如何去科学的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与差,需要成立专门评价组织或机构,健全学评机制,并配备专业性的评价人员,健全机制,规范评价行为。
三、结语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广西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分析目前广西电大远程教育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六个方面来建设广西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建设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规范化服务。有效服务是开放大学建设支持服务工作的重点,创新学习支持服务机制是广西开放大学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毛汉领,黄全胜,吴晓东等.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学报,2011,(5).
[2]章玳.学习支持服务:开放大学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3]侯凤珍.教学团队建设与中基层师资培养的关系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肖俊洪.顶层设计视角
下的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篇8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67-04
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提出
“十二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日渐提高,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
“三通两平台”大力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无序建设现象明显,互联互通不够深入,资源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难以充分共享等问题,而“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和配置新机制仍未形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6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25个以上省级平台及若干市县级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完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16年5月,教育部科技司和中央电教馆在甘肃张掖召开“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工作研讨会暨国家平台应用试点地区骨干人员国家级培训会”,在会上,中央电教馆对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阐释。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十三五末,要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水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了“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明确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设计
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灵活便捷地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优化资源的供求关系和供配模式为实现路径,旨在推动各相关主体有序构建“全网融通、多级服务、众建共享”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生态体系。笔者试以省级区域为例,提出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底层为云环境,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提供云存储、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等环境支撑。
第二层次为平台层,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上与国家平台实现用户统一、平台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向下通过异构对接、同构互联和映射服务三种模式实现全网融通。
第三层次为应用层,一方面,通过开放平台,通过“规范引导、公开竞争和择优遴选”,整合丰富的第三方应用;另一方面,基于平台融通,统筹推进资源的分级建设,实现众建共享,汇聚全网资源。基于开放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统计分析、资源转码、用户通信等相关能力,可以通过网络订阅、分级授权等方式,依申请面向特定的用户开放服务。
第四层次为空间层,分为个人空间、群组空间和机构空间。
第五层次为最终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其他用户。一方面,用户以个人空间作为各级平台和各类应用的统一入口,浏览、下载、订阅、选用相关资源、应用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可以动态收集用户真实需求和个习惯,积累形成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从而持续优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策略,实现基于用户角色和个性需求的资源及服务的精准推送,从而真正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应用环境。
三、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策略
1.平台融通:三种模式推进各级平台互联互通
实现各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是构建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各级平台技术架构不同,各级、各地需求和发展愿景各异,实现平台间的有效融通存在较大困难。针对不同的平台架构和互通诉求,可以采用异构对接、同构互联和映射服务三种模式实现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1)异构对接
采用与省平台不同的平台架构,符合省平台的业务需求和业务规范,完全利用本地硬件资源,通过与省平台数据交换形成与省平台松散融合的区域平台。
(2)同构互联
基于省平台用户能力,采用与省平台相同的平台架构,利用本地硬件资源,形成自有的资源和空间,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通过与省平台数据交换形成与省平台紧密融合的区域平台。
(3)映射服务
基于省平台用户、资源、空间、门户能力,利用数据授权、聚合、分层等技术,形成具有高度灵活、个性化的区域平台。映射服务在保证数据来源权威性和唯一性的同时实现数据隔离和分层、实现数据的个性化显示。
映射服务分虚拟映射服务和实体映射服务。
?S虚拟映射服务
完全基于省平台能力和业务数据,与省平台共同使用相同(或相似)环境下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形成区域虚拟平台。空间在省平台。
?S实体映射服务
基于省平台用户、资源、空间能力和业务数据,利用本地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资源构建门户、接入应用,存储本地资源,形成个性化的区域平台。空间在省平台。
异构对接、同构互联和映射服务三种模式,针对已经建成平台的地区,提供多样选择,不作替代和覆盖,避免推倒重来;针对待建平台的地区,提供基础资源和推荐应用,使之不必从零开始,避免重复建设,从而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本地区特色资源与应用;针对无能力自建平台的薄弱地区,提供标准模板和基本功能,使之能充分分享国家与省平台资源内容和服务能力,集中精力推进资源共享与教学应用。
2.资源建设:分级建设实现各级协同与特色发展
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各级具有不同的需求和愿景,各地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如果缺少统筹协调,容易造成各行其事、重复建设的混乱局面。推进资源分级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力量,实现各级协同,从而形成整体推进与特色发展的有序格局。
推进资源的分级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平台资源与省级平台资源的关系,遵循的总体原则是“基础资源国家建,特色资源地方建”。通过平台对接,引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00万余条优质资源和备课授课等8大类推荐应用,作为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资源和基础应用,避免重复投入与低水平开发。在此基础上,各省集中精力做优、做强本省的特色资源与特色应用,在完善教育资源体系的同时,逐步形成本省特色优质资源品牌。
在省域范围,按照“省级建设基础资源与精品资源,提供基础服务和示范引领;各级建设紧缺资源和特色资源,实现上下联动与特色发展”的思路,整体推进全省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省级层面,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前提下,主要是充分发挥省平台站位优势,汇聚全省名师、名校力量,重点建设精品资源,为各市县提供方向引领和典型示范,并依托省平台实现全省共享。对市县一级,要求因地制宜建设紧缺资源,针对性地解决本区域的实际问题,发挥各自优势建设特色资源,实现特色发展,从而在省域范围实现多元、差异、互补的良好局面。对校一级,鼓励以用为主,尊重原创性开发,积极引导和组织学校参与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3.空间应用:“名师引领+社群互助+草根原创”三维一体深化空间应用
网络学习空间是构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空间的活跃度决定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活跃度。在各类空间中,教师空间处于先导地位,各地的普遍做法是“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学生空间联通家长空间”。因此,如何推动教师网络空间的应用,成为各地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聚焦点和突破口。在实施策略上,可以采用“名师引领+社群互助+草根原创”三维一体、分层推进的模式,推动形成“名师空间重引领、社群空间促交流、个人空间有特色”的空间应用格局。
(1)名师引领
按照“1+10+100”的模式,创建省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每位特级教师在全省范围内招收10位学科带头人组成核心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特级教师的学术研究、教学成果和经典案例通过网络空间进行共享,工作室的研修活动、专题资源和研究成果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二次辐射,吸收和服务100位以上的网络学员,从而形成“紧密+松散”的二层网络研修共同体。通过名师引领,在重点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的同时,引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2)社群互助
网络学习空间的SNS(社交网络服务)特性,使得教师空间可以根据其学科、地域等不同属性组成不同的网络社群,从而推动基于网络空间社群的同伴互助式网络研修活动开展。在具体作法上,以学科为基础,由省级教研员牵头,组织全省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网络团队,依托网络研修社群组织全省同一学科的教师开展协作备课、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网络教研活动,并提供集学科信息、资源内容和网络教研的一体化服务。通过同伴交流与社群互助,推动空间有效应用的同时,促进教师学科素养的普遍提升。
(3)草根原创
鼓励草根教师的原创精神,引导教师围绕自身教学和研究的某一领域,持续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网络研修和师生教学互动等活动,支撑教师对其教与学的资源、成果和经验进行体系化梳理及提炼,形成具有自已特色的资源库,实现伴随其教学生涯且动态积淀、更新的知识库,提升教师基于技术的知识管理水平。通过鼓励原创,让草根力量爆发,真正推动网络空间在教学中的普遍用、常态用和深度用。
4.服务模式:网络订阅探索按需推送与就近服务
传统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缺憾,一方面在于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个体,往往是单向地提供标准化、单一化的资源和应用服务,难以及时获取并满足用户的真实而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就近访问”的习惯,使得从省到县的多级平台实则难以有效落地服务。为破解上述问题,可以采取iFrame订阅、RSS订阅和WeChat订阅三种方式,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网络订阅,面向县区平台、学校网站和个人空间推送服务,推动省级平台资源、应用和能力的下沉,实现按需推送和就近服务。
(1)iFrame阅
基于开放平台,将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应用和空间以模块化方式开放给市县和学校,通过实名制网络订阅,由订阅者根据需要设置订阅内容和展示方式,订阅平台生成iFrame模板代码。订阅者将生成代码嵌入市县平台或学校网站后,市县或学校的师生即可通过登录市县平台或学校网站直接浏览、访问、下载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应内容或使用其相关应用,实现就近服务。
(2)RSS订阅
篇9
新世纪以来,中央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国家把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作为重要突破口,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江西省各级财政也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通过整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工程,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截止2015 年4月,江西省中小学接入宽带学校10056所、建校园网2329所、建多媒体教室82859个、建计算机教室4999所、建录播教室1265所、配备师生终端431159台,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障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效益,避免建而不用、闲置浪费是当前各级教育部门推进教育信息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新设备、新设施不断充实到学校,设备的技术特点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而中小学计算机专职教师短缺、技术水平跟不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短期内没办法改变。江西省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有1-2名专职的计算机教师,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都由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兼职教师来承担,对很多新设备、新技术不能熟练掌握,特别是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地区学校不仅没有专职计算机教师,专业服务商也只有城区才有,设备遇到运行故障需送到城区维修,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学校往往因维修成本高、经费无来源将设备搁置,或担心设备用坏、维修不便而闲置不敢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中小学校技术支持服务的严重滞后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一是可以为教育信息化设备提供公平、高效、优质、低成本的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提供防范性维修支持服务,及时修复故障设备,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可以为各级教育管理者提供辖区内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动态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以智慧运维与服务工程改变传统的运维服务模式,实现统一组织机构管理、统一网络和数据中心运维、统一标准规范指导、统一服务商准入管理、统一运维服务等保障机制。江西省的具体做法是:
1. 健全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建立省、市、县(区)、学校及第三方专业服务商五级联动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各市、县(区)电教馆(站)设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下设管理部和技术支持部,由电教馆(站)和授权服务商共同组成。各级学校根据学校规模建立1-5人的专兼职技术服务队伍,负责本校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信息化设备数据维护、设备入库、应用、运行故障报修、报损等全过程管理。
2. 建立企教合作运行维护机制。在各类学校自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服务公益化与适度市场化、契约化的支持服务机制。按照受益广泛、教育急需、服务专业原则,设立技术支持维护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区域为单位建立支撑学校信息化设备、网络环境、应用软件等正常运行的技术服务体系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以及保障该体系良性运转的工作机制。
3. 推进信息化资产的统一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通过进行统一的资产管理,有效地统计和分析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为智慧教育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层面的决策支持。建立全省统一的在线资产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信息化资产的运行状态,使运维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层面实现智慧运维。
4. 构建科学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统一的技术支持服务平台,设立统一的运维服务台,建立统一的运维服务知识库,建立统一的市(县、区)技术支持队伍。二是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包括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在内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实现运维服务的电子化。三是建立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设计应急服务流程,建立备品备件库,确保智慧教育运维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5. 构建智慧运维保障机制。一是人员保障,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从服务管理、服务保障、服务运行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二是标准保障,建立智慧教育运维服务体系,包括教育通用服务标准、教育云平台服务标准、服务安全标准、服务资质标准、服务质量评测标准;三是服务质量保障,开展运维服务资质准入管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定期对各服务机构的教育运维服务工作作出评估和改进;四是运维资金保障,各地要把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升级等费用纳入部门预算,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予以保证。
四、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
1. 农远工程为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积累了经验。2004年,为保证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的设备正常运行,及时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畅通的技术服务通道,省电教馆制定了《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技术支持服务方案》,组建了由省、市、县(区)电教站和项目学校承担相应技术支持服务的队伍,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省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辖区内统筹维护的模式。有的地区采用向社会专业服务商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专业服务商承担辖区内学校的设备运行维护,保障学校设备的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5年9月,江西省确定新余市、弋阳县、宜黄县、吉安县为试点单位,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争取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有措施、有管理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作用。
3. 其他省市的实践探究为构建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了思路。2013年,沈阳率先成为项目试点城市,探索采取辖区内统筹维护,建立由当地专业维修商和辖区专业老师组成的服务队伍及市、县(区)、学校三级技术支持体系结构,并应用远程技术支持平台加强设备应用及运维过程管理。2014年安徽省选择芜湖县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探索采取教育信息化服务外包,政府购买服务的维护机制,保障学校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行。同年,浙江省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在丽水市庆元县、莲都县、遂昌县3个试点县上线试运行,加强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技术支持,出台了《浙江省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管理细则(草案)》,完善服务程序、制定服务标准及规范。
五、尚需解决的问题
1. 设备运维经费省级统筹不够。省级层面没有出台教育信息化设备运维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设备运维没有专项经费保障,特别是城区薄弱校和农村地区学校,因此造成信息化设备使用寿命内因耗材、易损件得不到及时更换造成停用现象,需要构建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
篇10
[关键词]软件工程;云计算;实训平台;架构;模块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107-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23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实用性等特征。学生不可能靠听讲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会开发一个实际的软件,而是在“动手做”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环节尤为重要。近年来,诸多学者提出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增加实验、实训比例,以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资金来源有限、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实训资源不足等问题,且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缺乏互动,均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云计算技术建立软件工程实训平台,不但学生可以在“云”中进行真实项目训练,体验企业工作环境,提高实训效果,而且可以降低高校实训基地的投资与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文献综述
1.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取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运行在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数据也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其管理与维护由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负责,用户终端的功能被大大简化,而诸多复杂的功能都转移到终端背后的网络上去完成。云计算具有虚拟化、超大规模、高伸缩性、高可靠性、高通用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征。
Google、Amazon、IBM、Yahoo、Vlware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2006年,Google启动了“Google101”计划,引导大学生进行“云”系统的程序开发。2007年10月,Google与IBM联合宣布,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类似Google“云计算”平台之中。Google是最大的云计算技术使用者,典型的云计算平台还有Amazon的弹性云、微软的云+端、软件+服务的云计算服务、IBM的蓝云(Blue Cloud)计划等等。2008年,IBM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云计算中心。2009年,云计算走进了教育界,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CCAI)概念,即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云计算”可以应用于教学管理、学生交流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
2.云计算辅助教学研究
随着云计算技术引入我国,诸多学者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相关领域进行了探讨:(1)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可行性与作用研究。Armando Fox(2009)等认为云计算应用到教学中是可行的,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云计算技术和工具:金苗苗、周跃良(2009)、曹大有(2011)等认为云计算的共享性、协作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并且最小化终端设备的要求,大大减少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费用;张林(2011)等认为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搭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林瑜华(2011)认为通过公共云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运行环境,具有更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黎加厚(2010)、杨滨王、文霞(2010)则提出应用“云服务”能实现教育活动低碳化。(2)云计算协作学习与网络学习策略研究。杨滨(2009)以Google sites为例阐述了网络协作平台的使用;何双泉(2010)探讨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环境中协作学习的特点与活动策略:张洁、裴芳(2012)等提出了基于世界大学城的云计算辅助教学下的协作学习方案;林瑜华(2011)研究了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环境、改革模式及协作学习模式;于莉(2011)探讨了使用百会在线办公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策略。(3)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研究。马强、付艳茹(2011)等讨论了国内典型云平台及Google App Engine“公共云”平台的接入技术;俞建华(2011)、李伟林、陈戍(2012)等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及运作模式;黄晓玲、赵生慧(2011)设计了通用的实验教学平台:杨曼(2011)以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为基础,阐述了在学院网络实验室中搭建云计算平台Hadoop教学环境的过程与方案;张向阳(2012)探讨了建设我国“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架与应用功能;张怀南、杨成(2012)则探讨了基于云平台的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与模式;张家贵、罗龙涛(2011)、陈巧、胡新平(2011)等提出基于云服务的教学资源大平台建设思路,认为在大平台支持下,教学单位无需提供硬件设备、教学资源及技术人员,即可快速构建基于海量教学资源的特色教学资源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有研究多以云计算技术构建远程学习、协作学习等虚拟平台与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为对象,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为目的,以高校教育资源平台的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条件的改进等为重点进行了研究。而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特征,如何运用云计算技术,校企合作共建真实的企业实训平台与环境,学生不受时空限制接受真实项目训练,现有研究成果较少。
三、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实训平台架构的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同时需要开发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功能模块,其技术体系与服务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云计算技术体系由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和面向服务体系(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构建层组成。物理资源层包括所有的硬件资源,资源池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底层硬件如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等集成起来,虚拟为一个大的资源池,管理中间件层负责管理云计算资源,并为SOA构建层提供支持与服务,SOA构建层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
云计算技术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服务体系模式,云计算强调各种资源的共享和随需分配,其服务模式划分方法较多,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基础层,由硬件或虚拟机资源构成,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通过虚拟资源池为学校与合作企业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按需的动态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第二层为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构建在基础设施层之上,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为软件项目开发与教学虚拟资源的建设提供接口与环境,通过分布式计算环境和分布式存贮环境提供海量文件系统、海量数据库系统、大规模消息系统等服务,在线云通过在线开发平台将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产品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给高校师生、合作企业开发人员等,方便高校与合作企业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第三层为实训资源应用服务层(SaaS),位于最上层,是用户与云服务体系的接口,直接为合作企业开发人员、高校师生等提供实训应用软件服务,如作品展示、开发文档输出、资源设计、软件检测以及项目管理等等。合作企业开发人员、高校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PC电脑、3G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云”端,接受云计算各层次提供的服务。
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收费低廉,有的甚至免费。对于单个高校或少数高校联盟建立云计算实训中心,高校不必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及其技术体系,只需购买或租用“云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按使用付费,按需自助服务,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建设虚拟教学资源,这样,可以节省实训中心初期投资与维护运行成本。而对于全国高校联盟建设云计算实训中心,可采用主管部门或高校联盟主导,云服务开发企业参与,公有云与私有云相结合方式,共同建立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与虚拟教学资源。
四、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云计算实训平台模块的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是指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训练过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符合真实性、高技术性和通用性原则,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接触新技术、新工艺[2…。实训体系要求做到三个“真实”:“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化管理要求”和“真实的企业环境标准”。因此,学生实训平台的建设离不开软件企业的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是企业实训的基础与前提,第二,学生能否进行真实的软件企业项目开发与指导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训的核心,第三,如何通过构建虚拟环境做到三个“真实”是保证云计算实训平台实训效果的必要条件。软件工程专业云计算实训平台功能模块关系如图2所示,黑色虚线框A表示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是实训平台的核心模块,绿色虚线框B为实训资源模块,包括实训环境与教学资源开发功能模块,红色虚线框c为实训管理模块,包括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模块,蓝色虚线框D为实训评估模块,主要有作品展示、实训报告、成绩生成及所有项目文档模块。
1.软件开发模块
(1)软件开发模块的功能
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平台的目的之一是学生可以不去企业,不受时空限制,在学校的软件工程实验室或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上网的电脑,登陆至学校的云计算实训平台就能进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并且学生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能得到企业老师与学校老师(以下简称“双师”)的适时指导、动态监控。学生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一是企业直接在云平台上进行项目开发,企业老师担任项目经理,分配任务并指导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完成项目开发,起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作用。二是企业老师挑选已开发过的软件项目,在云平台上建立项目库、案例库,通过云计算实训平台指导学生在该平台上进行项目开发,或者学生分组完成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过程,每一个过程应能输出相应的项目文档,并且通过软件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适时互动,提高学生实训效果。
(2)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构架
为了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性、复杂性软件开发需求,解绍词等(2011)提出了基于MDA(ModelDrivenArchitecture)的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模型,这种模型是面向服务、面向软件的开发方式,称之为“软件业务化定制”模式。如图3所示,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模型架构主要分布于云计算环境的平台层与应用层,云端平台层提供构件支持、环境支持、开发工具支持,将平台无关模型(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PIM)自动转换为一个或多个特定平台模型(Platform Specific Model,PSM),然后再生成代码,最终进行系统测试与。模型交换和变换交换总线是联系整个开发平台的技术纽带,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方式对外提供统一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其他模块通过API进行交互。应用层向用户提供软件业务化定制接口,满足用户个性化软件开发需求。对于传统的个体开发模式更为简单,直接通过云计算系统平台层将软件研发的平台、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即用基于云计算的实训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可靠的、经济的在线应用软件服务。
2.实训资源模块
实训资源模块包括实训教学资源模块与实训环境资源模块。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环境;企业实际软件项目库、案例库;实训教材;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资料;软件开发专用技术资料;重点、难点讲解资料及相关文档、模版等,这是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是可教学化实训体系的核心。软件开发环境主要指进行软件开发的各种技术和软件工具,还包括相关的帮助文档、开发文档,软件开发环境应该符合IT业界使用的主流技术和开发工具。软件开发环境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根据高校及其合作企业的要求,通过云计算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提供。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在“云”端研发实训教材及配套的课件、主流软件、具体实训项目的实际代码、视频等,共同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安排与日志》、《实训教学要求及方法》、《实训项目开发计划》等一系列实训教学指导文件并上传至“云”端,以企业为主高校配合的方式建设Java、嵌入式、.NET等在内的实训项目体系,企业将已经完成的软件工程项目进行需求与技术分析,按照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可教学化的项目改造,在应用层建立实际软件项目库,不断补充修订实训项目文档,完善实训内容,在“云”端构建可教学化的实训教学资源。
实训环境模拟即软件企业工作环境模拟,就是让学生通过云计算实训平台亲身体验企业的“真实”环境、工作压力、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云”端通过交互式的可视化工具将企业真实工作现场、学生实际训练现场、企业工作流程、企业考勤制度等可视化内容与逻辑内容进行有效地集成,再配以声音效果,对实训环境构件进行可视化设计,构建虚拟元件。虚拟元件的构建主要包括外观特性和内部特性的设计,外观特性主要是可视化设计,内部特性主要是进行内部仿真模拟的逻辑运算。如在“云”端构建虚拟元件,设计虚拟打卡机或指纹考勤机,严格管理上下班出勤,设置专门的虚拟会议室供各个小组讨论和评审,并配备虚拟会议桌、投影仪、白板等附属设施,高度仿真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新鲜感,提高实训效果。
3.实训管理模块
没有严格的管理,即使技术体系再先进,也难以保证每个开发小组高效地完成开发任务。尽管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比较渴望,但诸多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不强,所以,严格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训效果也不容忽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训过程主要是学生开发软件项目的过程。实训管理体系应以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管理为中心,以系统管理、学生管理、团队管理、校企合作管理等为支撑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1)项目管理模块
云计算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对软件项目生命期的五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阶段和收尾阶段进行的控制与管理,涉及项目的整合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其中,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领域,成为“双师”监控的重点。在实训中,学生将在项目组内承担的开发和管理任务、项目完成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在实训项目管理子平台上,“双师”登陆高校云计算实训项目管理子平台,对学生开发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阶段评价与引导;学生将各阶段的开发文档与软件产品经项目文档输出模块与作品展示平台进行输出与展示,“双师”通过项目管理子平台及时检查每一开发过程的项目文档,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对云计算实训平台的运行、维护、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教学资源库的动态更新、系统登录权限设置等的管理。实训平台系统管理员应为高校指定的老师,负责基础信息维护、通讯簿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模板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管理。使用者涉及高校老师、学生、合作企业老师三方,可分别以其三个身份进行登录使用。实训平台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来登录云计算实训平台提供的服务。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线云可借助Web2.0技术中的B/S结构,高校师生、合作企业老师只需要使用浏览器便可进行访问。高校老师主要将实训计划与要求到云计算实训平台,企业老师按学校的要求在平台上上传软件开发项目及相关指导文件,高校老师提供学生登录账号,高校与合作企业老师均可对实训学生的信息进行审核并分组管理。
(3)学生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是为了实现实训目标,在实训期间以学生为管理对象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是取得实训成功的重要条件。如图4所示,云计算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校管理、企业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子模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实训指导老师分工协作,通过学校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职能管理。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检查学生实训计划完成、实训过程的资料存档等情况,学生工作部门主要对学生信息、请假、考勤与学习态度进行检查与考核,实训指导老师主要对学生实训项目的选择、实训效果检查、实训过程的指导、考核与评价。企业指导老师从企业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实训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评价。学生从学生入口登陆云计算学生管理平台进行自我管理,如学生个人考勤、学生自评、组长申请、小组成员管理、小组评估。
(4)团队管理模块
为了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与实训效果,开发小组采取团队工作方式。开发团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由5-6名学生组成一个开发小组,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开发的技能、经验与兴趣,学生自行推选出项目经理与任务角色分配,如开发经理、计划经理、测试经理、技术支持经理等角色,还可以自行决定岗位轮换方式。小组成员在登陆至云计算软件开发平台以后,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地开展工作。“双师”通过团队管理模块了解开发小组的分工,监视团队的运行情况,同时,通过团队管理模块,激励团队成员的士气和工作热情,鼓励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提高工作压力。
(5)校企合作管理模块
项目库、案例库、实训教材等实训资源的建设,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学生实训过程的指导与管理等等均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因此,校企深度合作是云计算实训平台成功的前提条件。通过建设云计算校企合作交流与管理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明确双方的职责、任务与权限,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提高实训质量。
4.实训评估模块
实训评估既是对学生实训效果、校企双方合作成效的检查,又是对云计算实训平台的考验,是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实训体系与教学管理体系的依据,同时,也是一种牵引和导向,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各阶段努力的方向。评估体系是一个多维考核评价系统,包括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其对象包括团队评估和个人评估,其过程包括阶段计划评估和终结绩效评估。实训评估模块由项目文档输出、作品展示、实训报告、成绩生成等模块组成。
项目文档输出模块能展示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所有文档,是“双师”作为项目过程控制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控制点,也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观表现。作品展示模块为学生提供作品、个人基本信息、院校评价的展示,是实训考核优异者的舞台,也是学生评互,实现协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如果对学生就业面试单位开放,让用人单位进一步地了解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全部实训过程的总结与提高,实训成绩是学生实训的综合表现。各阶段项目文档输出、软件测试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及学生自评等构成实训成绩评定的依据。实训评估模块记录学生的日常开发工作与团队表现,给出定量评价并汇总,做到全程实训全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