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20 17: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

篇1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老龄化 唐山 空间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84-02

1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间老龄化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唐山市近几年在公共环境设计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公共环境的大面积改观。但站在日益庞大的老龄化趋势下思考公共环境设计的问题却很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障碍设计不完善,如厕所的数量、形式、扶手的设置;无障碍的通道覆盖面窄,没有实现轮椅的无障碍通行;无障碍的标志欠缺等。(2)城市建设规定了公园分布的标准,即步行5分钟一个小公园,15分钟一个大公园,这种公园分布体系更适应老龄人的户外要求。从唐山市的公园分布情况看,市级、区级公园尚可,但小公园远没有实现这样的要求。(3)在公共活动中,活动相互干扰,开放性的活动场地少,也非常突出。(4)存在着一定的的安全隐患。如地面的材质过分光滑,有些地域过于封闭等,都成为威胁安全的因素。(5)唐山市的公共环境中,设计的专属性严重缺乏,地域特色不明显。

2 唐山市公共环境设计思路探析

2.1 深化无障碍的环境设计

老龄人由于运动能力衰退使老年人行动困难,害怕有高差的地面,特别是对台阶、沟栏等表现出反感情绪;视力的下降和记忆力的减退使他们渴望明显的户外标识和方便触摸的引导设计。以这些需求为依据,运用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

2.1.1 无障碍道路

当活动场地与地面有高差时,应在设置台阶的同时设置有栏杆扶手的无障碍坡道,以此服务于那些垂直运动能力差、行动迟缓以及坐轮椅的老年人。需要注意的是,无障碍坡道的形状、宽度、长度、坡度、转弯处设置以及扶手的相关参数设计应该严格执行或参照我们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唐山市凤凰山公园的某些部位和唐山纪念碑广场采用坡道和台阶共存的手法,做的比较到位。另外,对于台阶的警示也成为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采用改变踢面的颜色或是在台阶出现高差的部位用色带、界砖加以标识的处理手法,这样就可以在老人行进的过程中,大大降低由于疏忽或是眼神不好引起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1.2 无障碍设计各种标识

唐山的公共环境无障碍标识非常欠缺,在对唐山市公共环境的调研过程中,没有找到任何无障碍的标识,说明人性的关怀还没有彻底落实到位,唐山市的城市公共建设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大跨步的跟进。

2.2 安全性的设计

2.2.1 夜间行走安全—— 照明

由于老年人视力的下降,他们需要比年轻人更高强度的光照才能看清身边的事物。因此,在公共环境中应设置足够照度的照明设施,还应在道路的两侧等间距布置庭园灯、路灯等照明设施,充分保证他们能够看清人行道路,防止摔倒。照明时尽量采用光线向下的照明设施,而不是光线向上或向外的照明设施,以避免眩光刺激老年人的眼睛,使他们头晕目眩。

2.2.2 地面材料和铺装方式的选择

地面铺装(包括道路)应选择防滑、无眩光的材料,并注意道路的平坦。像琢面花岗岩、经过防腐处理的松木栈板、卵石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采用混合铺装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丰富。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抛光面的花岗岩,但要注意不可集中使用,也不可比例太大,一般控制在5%以内。另外还要注意材料间的顺畅连接,不至于形成安全隐患。在铺装方式上,最好大面积的铺筑,点步石的铺装方式限定了步幅,也容易发生磕碰,在老年人的环境设计中,应该尽量杜绝。

2.3 恰当规划老年人活动场地

由于老年人的大部分户外闲暇活动都在居住区的活动场地进行,所以为老人们合理地规化活动场地尤为重要。活动场地规划包括场地位置和场地面积的规划、场地内各类型空间的营造,还包括针对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所必需的安全性设计。活动场地设置不宜过于分散,可以增加老年人交往机会的成组和群体活动产生,也容易使记忆力和反应力下降的老年人很快找到活动场地。再者,如果活动场地设置在光线充足、避风、遮阳的地方。此外活动场地的面积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日益庞大和他们进行群体活动的需要。

2.4 合理设置各类活动设施

健身性活动和交往性活动是老年人户外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健身性活动要求合理设置健身设施和健身结束后的休息设施;交往性活动则更侧重于活动场地和休息设施的设计。此外,庇护设施和能给老人们亲自动手机会的其他设施也是弥补老年人生理缺陷、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要因素。

2.4.1 合理设置健身设施

健身设施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老年人健身运动能否顺利展开,关系到老年人身体衰老的速度,健身设施的数量、位置、适合老年人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健身活动的质量。目前唐山市的老年人的公共健身设施数量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锻炼需要。特别是在各类人群户外活动集中的时段里,许多老年人根本无法获得使用健身设施的机会,或是想使用的健身设施正在被使用中,不得不从事其他的健身活动。因此,城市空间的活动场地设计应考虑老年人对健身设施,特别是健身器材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类健身设施,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健身设施的位置应该选在活动场地内或集中绿地旁边,还要阳光下和阴凉处都进行设置。凤凰山东部的运动场环境舒适、领域感强,更能得到大家的热衷。

除满足数量和位置的要求外,健身设施的多样性、是否适合老年人使用等问题也是老人们为之关心的。目前城市中部分公共健身设施未考虑老年人力量、耐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实际生理特征,强度过高的健身设施会令老人无力使用,过于灵敏的健身设施又有潜在的危险,无法起到健身的真正效果。

2.4.2 合理设置休息设施

老年人在茶余饭后或健身结束后,需要一定数量的休息设施来恢复体力、聊天观景。目前唐山市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特别是座椅存在着数量短缺、舒适度差的问题。数量短缺使许多老人不得不自带座椅出门,阻碍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舒适度差的无靠背座椅无法满足老年人静坐时间较长、腰背容易酸痛的生理需要。此外,石质和钢质座椅由于传热速度快,夏天过热、冬天过凉,都不适合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老年人休息,较低的座椅会使老年人觉得起身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导热率低的木质或是玻璃钢材质是比较理想的表层材料。两侧加上扶手的座椅,可以提供起身的力量支撑,为他们提供更为人性的关怀。

就休息设施的位置而言,应该选在活动场地周围以及道路两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或是公共空间的入口,既便于老年人就近使用,又能满足他们喜欢阳光的舒适性要求。

2.4.3 合理设置庇护设施

老年人由于行动能力、记忆力的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炎热、寒冷和强光的影响。因此,老龄人的活动场地、集中绿地以及主要道路两侧应该有能为老年人遮风挡雨的庇护设施,可为老年人提供避寒、遮阳和光线柔和的场所。这些设施往往和座椅结合,也能在心理上为老年人提供心理上的安全环境。这些庇护场所往往成为公共环境中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目前唐山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对于公园如大钊公园、凤凰上公园能够大体满足要求,但对于其他公共空间而言,如广场仍旧缺乏此类设施,迫切需要廊、亭、榭、花架等园林建筑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在庇护设施的风格上,要注意协调一致。庇护设施与座椅的结合上,要处理好关系。

2.4.4 合理设置公共厕所

针对唐山市公共环境中厕所存在的数量少,设计不科学的现象,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首先,适当增加公共厕所的密度,使老年人不至于出现尴尬境地;其次,在厕所的设计上,尽可能将现有的全部蹲式厕位,改造成既有蹲式厕位又有坐式厕位、又有残疾人厕位的形式,满足不同的人群要求;再次,在墙壁上设置坚固的拉手,老年人在站起的时候提供力学的支撑;其次,在厕所地面的材料选择上,尽量避免反光度高、非常光滑的材料,如瓷砖、大理石、花岗岩等,最后,公共厕所的良好卫生条件、通风条件也是必须的。

2.5 加强城市公园布局研究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间公园的布局上应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进行合理调整。在公园的布局上,应结合老年人口的分布现状,把老年人的休闲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合理确定休闲空间的位置和规模,形成完善的空间等级体系,基本达到星罗棋布、分布均匀。

总体上要适当增加综合公园,补充区域性综合公园,配套居住区级公园,完善小区游园的建设,形成等级合理、层次分明的公园分布体系。

2.5.1 综合公园

唐山市综合性公园有南湖公园、大钊公园、凤凰山公园、大城山公园、弯道上公园、陡河带状公园等六座,分布欠均匀,所以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在凤凰新城的建设中,应增设综合公园,主要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及其他居民休闲的需要。中心主城区内可采取见缝插针、改建、扩建的方式,完善现有的设施,弥补现在公园分布的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对城区西南部、东南部、西中部、北部、东北部综合性公园的建设。综合性公园的布局不仅要考虑人口、交通等条件,也要考虑现状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制约因素,重点应在改扩建以及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段建设为宜。

2.5.2 社区公园

由于老年人的休闲步行活动半径很小,因此,应把社区公园的建设作为老龄化城市公共空间今后发展的重点。对于社区公园的建设,应该本着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布局分散化的原则来进行改善。针对老小区,应该在改扩建上下功夫,拆除私搭乱建,为在社区公园营造尽可能多的公共场所,见缝插针的开展社区公共空间的创造;在新小区的建设上,应加强社区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无论老小区新小区,都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区域周边公园的现状和老年人口的状况,合理规划。同时,应充分结合现有绿化广场、街道游园及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形成一个不同空间尺度相互补充、功能完善的休闲空间体系。

2.6 合理布局各种活动性质

活动本身是有着不同的空间环境的层次要求的,有的活动需要相对开放的环境,如扭秧歌,集体舞;有的活动需要半公共半私密的环境,如健身、下棋、打牌、打麻将、吹拉弹唱等,有的活动需要相对私密的环境,如聊天等。所以,在老年环境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的活动的性质,以及对于空间环境层次的要求,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另外,在空间布局上,还要结合不同的空间性质进行,一般的情况下,私密性的活动一般安排在空间的尽头,与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相毗邻,空间的临近入口的地带安排公共性的活动,内部与半公共半私密的活动空间毗邻。当然,这种处理手法也非定式,只要把各种性质的活动区分开来,使各种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活动之间不相互妨碍,在每一个空间老年人都感觉到很舒适,就是成功的设计。

2.7 加强人文环境的塑造

地震可以摧毁一座城市,但是摧不毁一座城市的文化。唐山的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令世人举目的文学、艺术等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遗产,皮影、陶瓷、评剧、钢铁、板栗、曹妃甸等等。但在今天的城市,我们似乎感觉不到唐山的性格和她的历史,没有地方特色而言。因此,加强唐山市人文环境的塑造对于城市公共环境来说,迫在眉睫。

对于人文环境的塑造,可以以雕塑的形式来体现。题材可以是这些令我们引以为荣的皮影、陶瓷、钢铁等;还可以通过对地方材料的运用来加强城市的人文感。对于唐山这个工业城市而言,陶瓷、钢铁、煤炭等是比较典型的材料,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材料来构筑公共环境,当老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的时候,那种亲近感和自豪感不言而喻。当然在对地方材料的运用上避免过于生硬,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开滦矿山博物馆采用旧机器的雕塑手法,唤起了人们对曾经岁月的怀念;建设路北口沿岸、会展广场等采用陶瓷材料,或是采用皮影形象的艺术处理手法,很好的代表的新唐山的人文文化,这些手法,给我们带来了设计上的借鉴。

唐山这座城市有着她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城市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这种历史、文化和风貌。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的趋势,为城市的公共空间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从设计的角度来妥善处理出现的新问题。但无论怎么设计,设计的宗旨就是要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妥善处理好老龄化趋势下种种问题,建成环境要能吸引、鼓励老人加入其中,把新唐山真正建成人民的幸福满意之都。

参考文献

[1]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胡仁禄,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篇2

【关键词】老年建筑;护理院;卫生间;无障碍;干湿分区;照护服务;舒适度

卫生间作为日常生活常用的功能空间,正常人可能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作为老年建筑来讲,其使用者――老年人可能最为关心,用的也最为频繁,身体机能退化严重的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更为关心卫生间的使用舒适度。

一、卫生间的功能及设计原则

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从自理、介助到介护变化全过程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其功能按照不同阶段的需要一般包括:盥洗、大小便、洗浴等功能,部分包括助浴、助力、洗衣等特殊功能。

二、适老化卫生间的设计关注点

1 卫生间尺寸

适合使用轮椅的老年人使用的三件套设备卫生间的最小内尺寸通常为1500x2225mm,这个空间很小,以致许多使用轮椅者在使用该卫生间时将会有困难,如有可能,应加大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如厕的要求。在万科随园嘉树项目设计实践中,卫生间尺寸考虑老人使用及照护需要,尺寸做到了2200x2900mm(如右图),在轮椅回转空间的周围依次布置了台盆、坐便、淋浴间等。使用舒适,没有浪费的空间。

2 洗浴空间的设计

老年人洗浴空间应该采用淋浴与盆浴互相分开的方式来设计,特别注意要避免因老年人在进出浴缸淋浴时,出现滑倒的现象。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年龄大了不能站立时间太长,应为老年人在淋浴喷头下方设置淋浴凳。应选用平底防滑式低浴盆,高度以450mm以下为宜。可以在浴缸外沿处设置过渡台面,这样可使老人通过坐姿的方式出入浴缸,老年人身体和血压就会稳定,不会发生危险。过渡台面高度可以设计为40-45mm。还要在浴缸四周安装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扶手。

洗浴位置上应配备可上下调节的喷头滑杆,或分别在上下两处设置喷头架。单独的淋浴间最小尺寸为1500x750mm,推荐使用1500x750mm大小的淋浴间,便于使用。也可以采用方形淋浴间,尺寸为1200x1200mm。在这个尺寸空间里面可以放一个折叠椅,折叠椅的高度为500mm。四周设一圈安全抓杆,安全抓杆的高度为825mm。折叠椅可以安装在墙面上,但不能放置在花洒的正下方,以防突然出热水,把老人烫伤。折叠座椅应安装在淋浴间的中部,以便照护人员对老人进行搓澡搀扶等帮助,包括换洗澡椅等。

3 卫生洁具

尺寸:人到老年以后,身体机能衰退,因此座便器的高度应设计得相对高些,来缓冲下蹲时腿部的负担,同时降低起来时的吃力感。普通座便器离地面的尺度约300mm,老年人座便器的设计使用的离地面的尺度约430mm。若乘轮椅的老人使用,坐高尺度设计约500mm左右。经济条件允许时,卫生间最好安装温水净身风干座便器,便于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使用。

色彩:老年人使用的卫生洁具的色彩以白色为好,比如说座便器,白色让老年人感觉清洁,在另一方面来说也方便判断排泄物颜色,有助于老年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4 洗手盆

洗手盆是使用频繁的设施,对于使用轮椅的老年人来说,凹入式洗手盆能使轮椅插入或坐着洗漱,很方便。洗手盆上沿的离地面的尺度应为800mm左右(普通洗面器高为760mm),池底距地面尺度约60mm。洗手台面的宽度不宜超过700mm,这样设计既方便了坐轮椅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又避免健康老年人使用时过度弯腰。梳妆镜的高度也不宜过高,最低点以台面上方150-200mm处为宜。洗面器上的水龙头,为便于老年人使用,一般设计成杠杆型或掀压式的开关把手。老年人的握力降低,圆形旋拧式开关设计不便于老年人进行使用。此外洗面器旁边还应该设计有扶手,扶手还可兼做毛巾挂杆,便于老年人使用。

5 收纳系统

卫生间内收纳的常用物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清洁工具、容器、针织品、纸制品、化妆品等。

能否将这些日常用品有效分类收纳,直接关系到卫生间的舒适性及整体的美观。所以尽量在洁具附近为其设置足够的分类收纳空间。如:座便器旁供厕纸类用品、清洁用品的收纳空间,洗脸盆应提供毛巾、洗漱用具、化妆品、洗涤用品的空间,淋浴附近应提供浴液、洗发液、浴巾、衣物等物品的搁置收纳空间。设计时还应将空间设计在不明显的位置,可以使物品不会通过门直接暴露于门厅、起居室等公共空间,那样会影响整体的视觉观感。

6干湿分区

卫生间用水容易溅到地面,导致地面湿滑,让老年人跌倒。为防止将卫生间地面的水带到其他空间,大多数人都在卫生间门外铺设地垫,或采用进入换拖鞋的方式,十分不便。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卫生间内的干湿分区,卫生间内最湿的部分是淋浴空间,设计时要有效地隔离淋浴空间。在随园嘉树项目中,我们采用排水槽,即隔绝了地面的水流向干区,同时也使卫生间地面更加平整。

7 采光通风

老人需要明亮通风好的卫生间,因此,应重视在卫生间中开明窗。卫生间开明窗有两个主要作用,即通风和采光,通风可以使卫生间内保持清洁;采光则避免因光线暗淡造成的磕碰、摔倒等事故。通风和采光能带来清洁(暴露污渍便于及时发现和清除)和健康(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对于老年人意义重大。通风条件有限的卫生间应采用新风系统,达到要求的换气次数,消除卫生间的异味。

8 其它需要注意的方面

卫生间内暖气应在设计阶段选好位置,一要节省空间,二要防止老人被刮伤或碰伤;设计时要选用有浴巾架功能的暖气,避免浴巾太凉而使老人体感不舒适,甚至生病。部分老人可能还有小型的电动洁具,如电牙刷、美容设备、保健电器、智能卫生洁具等。因此在主卧卫生间内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插座,同时要考虑设备更新与加设。应消除卫生间门口的高台或过门石的高差。4.老年人卫生间的门最好使用移门,开关方便,占用空间小。在随园嘉树和绿地虹口项目中我们采用了移门,使用方便,效果好,缺点是维护成本高,在条件允许的项目中建议使用。

三、创新的无障碍卫生间室内部品

随着老龄化发展,老龄产业也日趋完善。不少关注热爱这个事业的设计团队开发出了很多人性化的可持续使用的室内部品。在随园嘉树和绿地虹口江湾老年公寓项目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无障碍室内部品:如可移动式台盆,可升降马桶,天轨系统,移动式洗澡椅等(如右图)。效果良好,极大的改善了老年人在卫生间的生活体验,在护理院和养老院中也极大的降低了照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条件的项目中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2]《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

[3]《养护院基本标准2011版》(卫生部)

[4]许光磊 张鹏翔 解岩《谈老年人住宅内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1第14期

[5]张芳燕《老年人室内卫生间设施的研究》-《天津科技大学》-2005(12)

[6]周燕泯《老年住宅套内空间设计――卫生间篇》-《住区》-2011

篇3

关键词:福祉建筑 老年人 养老建筑 历史文化宜居空间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医药科学、保健水平、营养和卫生水平等的进步,世界人口寿命得以延长,世界人口正在步入老龄化。在2000 年,全球共有6 亿人处于或超过60 岁;到2025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2 亿;而到205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 亿。到那时,历史上将首次出现老年人口的数量超过年轻人的情况。尽管这一庞大的人群的健康情况比以往都好,但是他们的有些能力却发生了变化。感知和认知能力、生理健康程度、身体活动性和思维灵敏度的变化在老年人中很普遍,这些改变所引发的问题也诱使我们思考老年人与建筑、环境的互动问题。

二 亚洲养老建筑的发展和变化

1 中国

(1)中国养老建筑的雏形及案例介绍

中国的老年人建筑最早脱胎于当时的医疗建筑,此类建筑具有收容老年人及病患的功能,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包含提供老年人及病患长期居住的功能。因此。这类有皇帝建立、含有医疗和收容功能的建筑是中国古代老年人建筑的雏形。

案例介绍:

六疾馆”和“孤独园”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君王建立中国最早的医疗设施“六疾馆”,不能考证该机构是否具有提供病患和老人居住的功能。

②“悲田养病坊”

公元701—704年间,唐代武则天建立的“悲田养病坊”是我国最早的记载详细的医疗养老建筑。 “悲田养病坊”是国家管理的慈善机构,建设在佛教寺院内,该机构具有医疗和收容老人和病患的功能;在唐玄宗和唐武宗执政期间曾两次由国营变成民营机构。

(2)中国古代最早的养老建筑

是否具有提供老年人长期居住的功能,是中国古代老年人建筑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立于宋代地“居养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建筑。

表1 宋代苏州慈善救济机构一览

宋代制定“福田院”养老制度,在当时首都汴梁有四所这样的养老医疗机构; 1098年,宋哲宗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专门收养孤寡老人的“居养院”,当时收养老年人的要求是“鰥寡孤独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州县令佐验实,官为居养之”,“居养鰥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由此可见,宋代“居养院”不仅具有长期收养老年人的居住功能,还对老年人入院的年龄有了限制,且以老人为主要收养对象。以苏州“居养院”为例,规模很大且经营有法;宋时苏州城平面图,居养院在城墙内最南方的红色部分,占据了一个完整的街坊。建筑形制也在相关历史文献中有详细记载,“为屋六十有五,为楹三百有十,为室三十,长廊还础,对关列序,集癃老之无子妻、妇人无夫亲者分处之,幼失怙恃,皆得全焉。”表1为宋代苏州慈善救济机构一览。

(3)明、清两朝养老建筑的发展

案例介绍:

①“同善会”

明朝于1590年出现在河南,后在我国江南地区得到普及的“同善会”。此类慈善组织机构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自愿福利组织,不以宗教和宗族为限制。另外还出现了具有老年人居住功能的“普济堂”建筑形式。

②“养济院”

清朝,朝廷还制定了“养济院”制度。清朝建立不久,即对慈善救济事业予以关注。苏州也设有养济院,别称孤老院。

(4)中国近现代养老建筑

城镇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时间:1949年——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政府接管了一切既有福利设施,在城镇建立国有制的社会福利院;在农村建立集体制的敬老院。这成为1949年后中国主要的两种老年人建筑类型。由于中国城乡两极化严重,贫富差距极大,城镇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的建筑设施水平差异非常大,城镇社会福利院由政府民政部门管理运营,条件较好;农村

则通过建立“五保户制度”试图来弥补农村敬老院的不足。

20世纪80年代中国老年人建筑的新发展,时间:1986年至今。

这一时期我国老年人建筑水平已到达中国近代以来最高水平,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发展具有三个特点: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住宅体系的多元化;老年人建筑建设量的大规模增加,丰富的老年人建筑类型。我国现阶段老年人建筑分为如下8种类型:①老年社会福利院;②养老院或老人院;③老年公寓;④护老院;⑤护养院,⑥敬老院;⑦托老所;⑧老年人服务中心。

2日本

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署人口部2007年公布的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报告显示,日本紧随德国、瑞典和希腊及奥地利之后,是另一个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日本是一个特例,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却拥有最高的老龄人口比例及高涨的寿命预期,超过23000的日本人超过100岁,这一比例已经阻碍其社会保险系统改革35年之久。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生活慢慢的变得更为重要,于是人们很少有时间去照顾他们的父母了。日本传统的印象中的由家中的幼子负责照顾老人的居家养老模式,渐渐淡出

人们的视野。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对居所的选择很少,但是这仍然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其结果就是大家庭结构集体居住形式的不可避免的减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日本政府通过鼓励建设养护中心、日间护理中心及发展家庭护理项目来应对这一问题。日本健康就业及社会事务部的报告显示,2000年,349家私人老年养护中心接纳了26000名老年公民。到2006年4月,超过52000名老年人被安置在990个老年人协助居住项目内,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大量拥有酒店式设备的豪华式养护中心被建成,例如东京的“东银座太阳城”。近几年,更多从促进老年人知觉体验和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也逐渐被设计和建设。

“三鹰天命反转养老公寓” 位于东京都三鹰市,该养老公寓通过建筑设计来刺激老年人感官,促进知觉体验,从而减缓老年人衰老。三层的住宅共有三幢,可以满足九户老人居住,每套房间的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公寓整体设计成圆形,住宅的窗户有圆形和方形,建筑从内到外共有14中颜色,设计大量的运用球形、圆柱形、立方体来形成建筑空间,住宅内墙面及天花板都是弯曲、倾斜且凹凸不平,材质也很粗糙,这样的设计不断唤醒老年人的生存本能。

设计师荒川强调该养老建筑的设计概念是“用建筑对抗死亡”,根据多种科学规律设计住宅,其中包括神经学及实验现象,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在一个能够刺激其感官和鼓舞生气的居住环境中。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时常处于长时间休息的松弛状态,从而逐渐衰老直至死亡。而居住在“三鹰天命反转养老公寓”中的老年人,有效地对抗抑郁情绪,住宅内丰富的空间形态让老年人不会对生活感到厌倦。松田说: “三鹰天命反转养老公寓就是要让居住者时刻保持警惕。比如说倾斜的设计,目的是刺激神经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而有意设计的各种障碍,可以唤醒你的生存本能。我们相信在转运阁居住,老年人会活得更好、更长。”据调查,居住在该养老公寓中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都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向,甚至多年来的健康问题都有显著的改善。

三 欧美老年人建筑的发展和变化

欧美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已经成熟定型。

1美国

(1)美国的老龄化现状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估计,从2005年至2030年间,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字大约会翻一倍,到2030年时可能占全国总人口20%,约为7200万人左右。

(2)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和特点

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定义最清楚的是老年人护理之家,其床位和护理人员都需要专门的注册。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分为6种基本类型:①传统住宅;②退休社区;③老年人集合住宅;④辅助生活住宅;⑤护理之家;⑥持续照护退休社区。表2.2总结了以上6种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特征。底层独立、独户住宅占住宅总数的75%,其余25%多数为多户住宅、双拼住宅等。

该养老设施属于连续护理型退休社区,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造价2.44亿美元 ,923亩。 其中包括75栋别墅 ,115套独

立式居住公寓,135套援助式居住公寓,240张长期护理病床;为了丰富和活跃老年人日常生活,增加老年人与儿童的接触,该养老社区内还设计了100个小学生的儿童日间看护,幼儿园到八年级450个学生的夏令营 ;辅助设施包括餐厅,活动室 ,家庭式厨房,健身区,高尔夫推杆练习果岭,社区活动室等。

2瑞典

(1)瑞典的老龄化现状

2010年,瑞典人口为898万余人,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高达17%。6年后,老年人比例将升至23%,为全欧洲之最。

(2)瑞典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和特点

由于瑞典始终致力于完善修改其社会保障制度,因而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分类标准,整理总结出6种类型,如表2所示。其中合居住宅是瑞典发展最快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而且在欧洲和日本也受到欢迎,都有大量建造。

(3)瑞典老年人的居住选择

瑞典大多数老人选择独代居住,但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关系并不疏远。资料表明63%老人有子女居住在15km范围之内;53%的老人每周与子女见面1次;73.4%的老人每周与子女保持

表2 瑞典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基本类型

电话联系,为欧洲12国最高值。

德国、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将尤其受到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快速老化的影响,不同地区针对日渐增长的老年人和大量的高龄老人提供不同的专业看护服务。资料分析显示,在欧洲南部和中部的国家,由孩子照看父母的形式比较普遍。另外,在诸如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照顾上了年纪的老人是家庭传统。而在北欧国家,老年人更多的是由受过训练的专业看护人员和国家资助的专业看护服务中心照管。

布鲁克赛德养老设施住宅适老性改造过程。首先在两栋旧的高层住宅旁边新建了两排底层住宅,从而在新建的两排住宅之间形成了公共交往和活动的街道;在新、旧住宅之间的连接处设计建造了老年人公共活动室如餐厅、理发厅、健康护理室和娱乐室等,以及户外花园绿地空间,通过这些公共空间将新旧建筑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

原有的高层住宅共有居民132户,如果对旧

住宅完全拆除建造新的低层住宅,只能满足64户居住,但通过对旧住宅的改造和再生,可以满足170户居民居住。不仅提高了入住者的数量,而且改善了建筑环境,也节约的资金。我国现阶段也存在大量既有老住宅,针对我国老龄化现状,是对既有住宅进行大量拆除,花费大量资金建造高度养老社区,还是选择对老住宅经行适老性改造的问题,值得政府、设计人员及房地产开发商考虑。

四 结论

老年人建筑设计界广泛接受了“通用设计”和“为所有人设计”的原则。毋庸置疑,这些原则在建筑设计和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广受欢迎。然而在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领域,我觉得这些原则应该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被谨慎地使用。尽管每个养老建筑项目的功能性需求都必须被满足,但是功能不能取代情感语言。今天,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受情绪经验的影响远胜于理性感知的影响,曾被严格遵循的“功能决定形式”的规则应该因此被重新考量。必须要说的是: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时代,应该进化为知觉、心理等情绪因素决定形式设计的时代了。老年人建筑的空间设计,应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整体把握,与一种自下而上的从老年人个人知觉体验和建筑环境考虑相结合的设计,这样才能在保证养老设施建筑空间整体布局合理性的同时,为场所精神的形成、促进老年人养老居住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唐宋时期慈善机构概说[M].开封:史学月刊,2000(03).

[2] 李寿,续资治通鉴长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M].南京:江苏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