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应用

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区块链技术中哈希算法、时间戳等多种技术的应用,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电子档案准确性的优化,同时降低档案被篡改的几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在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其中区块链技术就是近几年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优化模式之一,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将现代技术中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识别技术等应用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同时还能够推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进而帮助高校获得更加有效的档案管理目标。

一、相关理论概述

1.区块链技术的概述

区块链技术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现代化数据分析技术,其本质就是一个能够进行现代化分析的数据库,在区块链技术中,转变了原有网络中必须存在中心节点的弊端,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以平等的状态应用在系统中,从而通过各节点互相证明的方式实现保障数据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等目标。在区块链技术下,网络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过节点的往来记录进行登记,从而保障这一技术中数据操作的可追溯性,从而在本质意义上提升系统管理过程中数据的安全、稳定。就区块链技术中的安全机制而言,通常情况下区块链技术中常见的安全机制大都表现为共识机制、去信任机制、防篡改机制、共同监管以及追溯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应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障系统中数据运行稳定性的原则,从而实现对数据真实性的提升。在区块链技术中通常会应用时间戳、哈希函数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确保数学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比如,在通过哈希算法加密的环节而言,这一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随机的为数据购置数字签名,进而实现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与此同时,在进行哈希算法加密后,应用为数据加盖时间戳的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数据的二次加密,继而保障数据不会被二次篡改,从而完善原有的数据保护。

2.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概述及特点

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是近几年高校管理改革中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一种新型档案管理模式,这一模式顺应了现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并将更多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就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这一工作将原有高校运行中纸质的档案进行了改革,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纸质到电子层面的转变,同时推动了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通过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就这一环节的特征来说大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首先,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具备一定的社会性。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一特性的存在导致高校势必会与社会存在比较密切交集,高校将源于社会的学生,经由“打造”后在回馈给社会,同时高校研究的很多内容也服务于社会,这些都造成了高校电子档案的特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也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其档案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涉及了高校所拥有的产业资料、科研资料、人才资料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囊括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方案等等,多属于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便是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具备较强的系统性特征,受高校运行模式的影响,高校运行中的载体、数量种类繁多,也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内容促使高校电子档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从而为后续高校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型工作提供支持,推动我国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最后,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也具备加强的通用性水平,这些电子档案的内容大都按照统一的教学周期、管理制度等予以记录,所以,可以认为这一内容具备较高的通用性水平。

二、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和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大都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合理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其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一方面,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平衡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分散原有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攻击,进而提升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区块链应用背景下,所有面向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攻击都将被记录、被追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保障。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促使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朝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推进,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步的凸显出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从高校电子档案的生成环节入手,全面的覆盖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将高校中有关档案管理的多个部门凝聚成一个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从而优化后续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解决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新时期开展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而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凸显了出来,就以往的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都集中表现在学生档案管理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首先,就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升,很多高校的招生门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种门槛的降低在根本上导致了高校学生数量的激增,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相应的教职人员数量也会随之相应的提升,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其次,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目前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电子档案改革的推进,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然无法贴合时展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的客观需求,如何在保障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传道、受业、解惑氛围的同时,保障学生们的档案信息安全就成为了现阶段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高校电子档案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的开展效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的革新,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传统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已然无法在本质意义上满足时展对于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需求,从而限制了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

四、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纵观以往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而言,通常情况下传统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大都分为下述三个模块,即档案搜集模块、应用模块以及数据管理模块,这三个模块的相互协调才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开展日常事物中的档案管理。下面笔者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

1.区块链技术在档案搜集、整理中的应用

就目前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定时、定点的方式将档案业务中集成的数据分享到相关档案管理系统中,虽然这种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度,但是,在实际数据形成、传输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对后续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埋下隐患,由此,在这一背景下,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充分的让高校中的各个部门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来,从而以“分布式”的状态开展有关高校电子档案信息的等级,并将其电子档案的副本留存在每个区块中,从而实现优化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目标。首先,在区块链技术下,各个档案数据搜集站点在进行档案数据的搜集时都会在内容确定后,将该搜集的档案数据记录在区块链技术中,从而实现在源头上保护档案数据准确性的目标。其次,在这一信息搜集节点的档案信息,区块链技术会应用哈希函数的方式对节点数据进行保护、传输,以此实现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目标,避免在档案传输过程中出现纰漏,与此同时,在这一技术上搜集的数据,如果想要通过这一节点进行对数据进行修改,就需要获得其他网络节点的批准,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单一电子档案管理节点的安全压力,实现更大意义层面的电子档案保护目标。例如,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的环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原有高校档案的区块式管理,从而将各个职能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档案情况整合到整体的档案网络系统中,从而弥补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非法篡改档案内容的问题。与此同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校财务档案的管理环节,也同样能够实现优化财务管理信息的目标,以此推动整体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进程。

2.区块链技术在档案应用中的应用

对于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而言,如何帮助电子档案提升原有的使用效率,才是未来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过去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传统的电子档案管理大都是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进行使用者的身份验证的,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档案管理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对安全,但是,其中在以往的使用过程中仍旧会为有心之人留有余地,同时也不便于校外合法工作者使用电子档案资料,由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电子档案管理者们可以根据电子档案使用者的需求将电子档案系统划分为几个存在相互交叠的区域模块,以便后续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校内非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校外工作者们进行使用,一方面,保障校内的档案管理部门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于校内非档案管理部门或校外工作者们使用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网上审核、申请、审批流程即可实现对后续电子档案的应用,从而提升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不同身份的电子档案使用者进行标记,便于电子档案使用监管,同时提升在电子档案使用环节的安全性。

3.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监督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被应用在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监督环节,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的环节,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及时的将使用者们所需要的数据反馈给管理人员,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情况,避免在实际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遗漏等问题,继而逐步的推动未来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高校改革中的落实。除此之外,在完善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落实的同时高校也应着眼于原有的档案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构建具备更强专业性、创新性的专业区块链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并为后续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例如,就这一环节,高校一方面应在选拔档案管理人才的阶段,侧重于选择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具备一定档案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新鲜血液参与到实际高校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来,从而保障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落实;另一方面,则应针对原有的电子档案管理人才进行优化,通过定期组织有关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宣讲,让更多的档案管理者们重视到这一技术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篇2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在市场上取得良好发展的技术趋势,一起讨论2018年下半年的重大技术突破。

1.人工智能将重塑市场战略

人工智能为业务运营带来大改变,利用先进技术与软件的力量重塑整个行业。一些公司现在特别赞赏他们的业务实施人工智能战略的价值,并且AI的重大技术飞跃也正在进行中。拥有超过100,000名员工的巨头公司更希望实施人工智能战略,但对他们来说,该过程更具挑战性与价值。 2018年将成为领先企业将人工智能应用纳入其战略和组织发展的一年。此外,算法市场也有潜力,工程师或公司创建的最佳解决方案可以共享,购买和部署,供组织个人使用。

过去很难相信的想法正在变得真实,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使每个企业都变成数据驱动,每个行业都变得更加智能化。

经过多年的原型和创意背景研究,新的解决方案将令人叹为观止。为患病的人们提供虚拟援助,计算药理药药以及遗传学研究让人们看到了医学中更令人惊奇的案例。不同行业的自动化,机器人化和数据管理给行业带来重大变化。医疗保健、建筑、银行、金融、制造业等等,每个现有之行业都将被重塑。

2.区块链将为行业提供新机遇

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区块链,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分布式技术,可以存储和交换加密货币的数据块。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其中包含交易和智能合约的数字存储器。区块链存储一个不断增长的有序记录序列,这称为块,每个记录包含一个时间戳和前一个块的哈希链接。区块链在数字交易领域具有令人无限想像的空间,这一切将在2018年开辟新的商业机会。

该项技术打开了在其它领域中的各种应用,更多新的可能性。由于社会责任和安全性在互联网上的需求日益增强,区块链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使用区块链的系统中,几乎不可能伪造任何数字交易,所以这种系统的可信度肯定最高的。这种方法可以成为企业和初创公司中颠覆性数字业务的基础,以前在线下运营的公司将能把流程完全转化为数字化环境。(来源微信号数字化企业)

业务需要考虑区块链风险和机会,并分析该技术如何影响用户(客户)之行为。

随着在金融服务行业中区块链的炒作将放缓,我们将看到更多政府机构,医疗保健,制造业和其它行业的潜在实例出现。例如,区块链对知识产权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在防止版权侵权方面开辟了新的见解。 Blockai,Pixsy,Mediachain和Exof of Existence等网站平台打算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到该领域。

3.隐私安全的新方法即将来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发展提升了数据的重要性,因此黑客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数量的增加,这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使其更容易受到攻击的机率更多。物联网中的小工具越来越受欢迎并被广泛使用,但它们在数据隐私方面仍然不是很安全。任何大型企业都经常受到黑客攻击的威胁,就像Uber和Verizon在2017年发生的那种问题。

幸运的是,这些解决方案是可以达成的,今年我们将看到数据保护服务的巨大改进。机器学习将确保数据安全,概率性预测方法是下一步的安全趋势。实施行为分析等技术可以检测和阻止能够绕过保护系统的攻击。 另外,区块链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一个名为Zero Knowledge Proof的新技术,此技术将在2018年进一步发展,它使用数学技术确保用户隐私的交易。另一种新的安全方法称为CARTA(持续适应风险和信任评估),它基于对潜在风险和信任程度的持续评估,以适应各种情况。该方法适用于所有业务参与者:从公司的开发人员到合作伙伴。

虽然我们的安全性仍比较脆弱,但有很多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隐私保护。

4.物联网将更加智能

智能物品将成为日常设备普及,它与人、环境进行更智能的互动。这些东西在不受控制的现实条件下半自动或自主地运行,而无需人为干预。

很多年来,智能产品一直备受关注,并且不断扩展和增强,它们将影响另一个全球趋势,这就是物联网。

未来将有一个协作智能网络,其中多个智能设备将协同工作,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潜力。通过有线和无线通信渠道连接到全球互联网,物联网设备将变成一个大型集成系统,推动人机交互的重大转变。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带来了创造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全新技术。

5.深度学习将更快,大数据收集更好

如今,深度学习面临着大数据收集和计算复杂性相关的技术挑战。目前业界正在开发硬件创新技术以加速深度学习实验,例如具有更多内核和不同架构形式的新GPU。根据GE研究院的高级信息科学家Marc Edgar的说法,深度培训将在未来 3到5年内将软件解决方案的开发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这将改善功能特性,提高生产率并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目前,大多数大公司都意识到大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及其对业务有效性的价值影响。在未来一年内,更多公司将开始使用更多数据,这取决于结合不同数据的能力。(来源微信号数字化企业)

2018年,更多公司将通过CRM,任务系统,BMP和DMP以及全渠道平台收集客户数据,像LIDAR这样的专用传感器上收集数据的普及也在增加。将现有系统与所有类型的客户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池中肯定会有趋势。初创公司将继续创建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新方法,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6. AI模型能自动构建与优化

自Google去年推出AutoML以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加速构建和调整模型的过程正在迅速普及。这种人工智能开发的新方法允许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的设计,并且无需人工输入即可构建模型,从而让其中一个AI成为另一个AI的架构师。

2018年下半年,预计商业AutoML软件包的普及和AutoML集成到大型机器学习平台将进一步增长。

在AutoML之后,有一个名为NASNet的计算机视觉算法,用于实时识别视频流中的对象。使用AutoML实现的NASNet上的“强化学习”可以训练模型,与需要人工输入的算法相比,人类显示更好的结果变得无关紧要。

这些技术发展,明显拓宽了机器学习的视野,并将在未来几年完全重塑模型建设的方法。

7. CDO职位持续走高

首席数据官(CDO)和其它专业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司高层管理,从而改变他们的数据管理方法。 CDO将是创新和差异化的驱动力:会彻底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改善与目标受众与企业沟通,并探寻改善业务绩效的新机会。虽然这个角色很新,但不论在国内外它已向主流迈进。据Gartner公司调查称,到2019年,CDO职位将出现在90%的大型组织中,因为是新角色,也许只有一半的人会成功。这需要强大的个人品质,对责任的深度理解和突破潜在障碍,这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来释放CDO的全部潜力:企业可以考虑将IT部门分别划分为“I”和“T”两部分,CDO应该在负责信息管理的团队中起带头作用。(来源微信号数字化企业)

8.AI道德争论会爆发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各种任务和行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人们就道德,责任和人际交流提出了问题。如果人工智能使用了非法行为,谁将受到指责?AI机器人是否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它们要接管所有人类工作吗?

前两个问题中,假设有一天机器人被法律承认为人类,可以承担责任或因其行为而受到惩罚,这种观点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关于AI道德的争论已经在升温,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科学家们正试图找到关于机器人权利与责任的妥协方案。

大可放心,机器人占领所有工作场所的可能性接近于零。当然,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它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2018年下半年,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会持续。当我们深入讨论这个主题,了解如何与人工智能互动,并忠于这个事实,关于机器人接管地球的神话相信会被驱散。

9.没有具体的命令:增长的NLP

在客户服务中使用聊天机器人即将到来,这是2018年的主要趋势之一。在2018年下半年,机器将需要能够识别用户访问的细微差别,用户希望通过提问和以自然语言发出命令来获得聊天软件的响应,而无需考虑“正确”的询问方式。 NLP的发展与计算机程序的整合将是2018年最激动人心的挑战之一,我们对此抱有很高的期望。

对于习惯于理解特定命令语言的计算机来说,对于人类来说,理解语音语调,情感色彩和多重含义的语言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些复杂的算法需要许多预测模型和计算步骤,所有步骤都在一秒钟内完成,这些计算都发生在云中。

在NLP的帮助下,人们提出更多问题,都会快速获得机器返回合适的答案,甚至比人的回答有更好的见解。

10.没有人类数据,AI自学更加自信

当人工智能第一次发明以来,该领域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专家们曾经预测,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在围棋游戏中击败人类,但是它提前发生了10年 - 2017年。算法AlphaGo Zero只用了40天就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围棋玩家,它在没有任何人类数据输入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学习,并且制定了人类玩家无法实现的策略。

2019年,一个更发达的,自学成才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竞赛会继续展开。我们期待AI在解决许多人类问题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如决策,业务开发和科学模型,识别对象,情感与演讲,以及重新塑造客户体验。

此外,我们更希望AI能够比人们做得更好,更快,成本更低地应对这些任务。算法之自学能力能将AI应用到人类生活的更多领域。(来源微信号数字化企业)

总体上讲,2018年在技术创新方面会取得重大进展。开发者将见证更快,更精确的机器学习和AI应用程序,包括一些新的令人兴奋的发展。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改革创新;结合运用

新时展背景下,企业管理工作开展时,应当秉持机遇意识,在市场风险中发现机遇,主动出击找到业务发展切入口。为保证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实力,应当对人力资源六大模块进行结合运用,以改变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模式,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潜在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一、人力资源六大模块解析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升级,在经济学理论与人文管理思想的支持下,对招聘、筛选、培训、薪酬等工作进行融合创新,并建构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达到企业长远规划发展目标。学术领域对人力资源六大模块进行界定时,主要包含招聘与培训、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资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管理工作开展时,应当结合时展背景与企业自身经营现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力提升,实现企业预期管理工作效果。经济全球化发展视域下,企业为保证长远发展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则需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改革,建构(改为“构建”)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1]。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必须对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打造全新的人力资源六大模块运行体系,主动迎接时代挑战,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合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发挥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现实价值。

二、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在企业管理中的结合运用探究

(一)人力资源的“远程”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非常重要,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为达到预期战略发展目标,需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推动企业完成预期经营管理工作目标。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外界条件,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供需关系进行科学分析,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利用、开发等工作。为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效力,应当制定人力资源供需平衡计划,避免人力资源出现浪费,保证各个工作岗位,都可配置对应专业人才,有效匹配人才的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给予职工自由发挥空间,有效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传统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开展时,主要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完成现场人才开发,进而依据人才的能力匹配相关岗位,保证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开展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当前全球大环境的紧张局势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模式,为避免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企业需创新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中的规划管理工作模块,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人力资源的“远程”规划。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完成人力资源规划,使得规划人员足不出户,减少人员的流动与接触,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进行远程在线完成,及时招纳相关岗位所需人才,拓宽人力资源规划视域,创新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方式[2]。

(二)招聘与配置“在线”运作企业管理时,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需招聘相关领域的人才,弥补企业岗位人才空缺,并对招聘人才进行合理配置,达到人尽其才的配置管理工作目标。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工作开展时,主要采取现场招聘方式,在专项的招聘会,企业HR与应聘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有效提高了招聘沟通的效率与质量。由于招聘会的人才集中,企业对人才的选择余地较大,可了解人才的综合素质、同行业的人才招聘标准,进而对人才招聘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达到人才招聘工作预期效果。我国当下情况,部分地区的环境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给社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为阻断病毒的传播,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企业运用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招聘与配置模块时,为保证人才招聘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对招聘与配置工作进行有效创新。例如,企业可尝试建构(改为“构建”)招聘与配置“在线”运行机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大力发展在线网络招聘工作,对人才招聘的方式进行有效创新。通过网络招聘“在线”运作方式与传统招聘会的开展模式进行比较可知,网上招聘的成本相对较低,可控制企业人力资源运行成本;网络通信技术的掌握就是人才的一种技能,应聘人员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参与到企业网络招聘活动当中,实现了对招聘人才的主动筛选;网络招聘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不受时空限制,应聘者与企业双方都具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面向更大的人才市场进行招聘,为企业的人才配置工作夯实基础[3]。由于招聘与配置“在线”运作模式的诸多优势,可适应当前时代的工作需求。为此,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可合理应用该招聘工作形式,为企业及时招聘优秀人才,弥补岗位人才空缺,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三)培训与开发“隔空”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时,需对人才进行培养与开发,企业战略发展培育核心人才团队。在企业探索新时期培训与开发工作模式时,可合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构建“隔空”网络式培训与开发,基于岗位工作需求,为职工制订针对性培训方案,并利用网络完成有效的培训工作对接,实现人才培育与开发工作目标。企业合理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被市场淘汰。

(四)绩效管理应用“区块链”企业开展员工绩效管理时,为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可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在当前防控常态化工作开展背景下,企业需改变传统绩效管理方式,构建新的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管理、绩效目标提升体系,应用线上沟通的方式,完成绩效管理。在“云端”对绩效数据进行管理时,为保证管理的整体效果,则可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准确客观地完成绩效考核[4]。

(五)薪酬福利“云发放”管理在企业开展薪酬福利管理时,为有效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需及时发放薪酬与福利,增强职工的工作归属感与幸福感。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使得职工感受到企业薪酬福利的存在感,可采取“云发放”的管理方式,将部分福利折现,通过银行转账进行发放,或进行节日福利发放时,可发散电子消费券,对职工的生活消费进行有效补助。薪酬福利的“云发放”管理工作开展,无法保证所有员工都满意,但为适应当前防控常态化要求,可对该种管理工作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完善。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当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劳动生产率,进而灵活调整绩效考核制度与福利配置体系,进而有效调动职工的工作潜能,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逐步达成。

(六)劳动关系“网上搞”运行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中,劳动关系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劳动关系的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益。我国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管理,主要包含劳动合同、企业用工、社会保险、劳动争议、集体协商等,构建公正公平劳动关系管理环境。在当前时代下,为保证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需切实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保障社会运行的整体稳定性[5]。例如,我国全面复工复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劳动关系,给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造成直接影响。在当前防控常态化的工作背景下,企业开展劳动关系管理时,为保证工作开展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应当探索劳动关系管理的新模式,如全国提倡在家办公,以减少人员的流动。在企业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工作开展时,考量到当前防控的工作需求,可采取“网上搞”的工作方式,及时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劳动争议,采取视频连线方式对相关劳动争议进行协调处理,有效化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提高劳动仲裁调解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如2019年初,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服务平台,已经正式开放启用,在处理相关劳动纠纷时,可通过在线调解服务平台,申请在线调解服务。未来,社会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开展时,企业为达到预期管理效果,应当全力支持在线调解仲裁工作,提高企业处理劳动关系的整体效率,避免分散人力资源管理精力,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运行。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已全面来临,各行各业中普遍应用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实施,如何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应该重视的工作之一。而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将其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中,对推动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为个体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如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商品喜爱程度、购买行为、个性化需求等)作出准确的分析,并将符合条件的商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提升消费体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现阶段,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对信息软件的管理水平上,这将严重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工作。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中,从根本上提高了信息化水平,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从而得到所需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二,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准,更具有针对性;其三,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有大幅提升,财务数据的分析环节效率得到了提高,解放了财务工作人员,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活动中,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2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对连通性的重视不足,体系不衔接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都在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但是由于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知不够全面,导致信息化建设只作表面功夫,而没有注重其实际,对信息化的应用不够了解,其连通性较差,体系不够完善,数据信息的信息化范围较为狭窄,信息沟通不畅,二手信息交流现象仍旧存在。比如在企业信息数据应用中,企业各部门都会按照相应标准对财务数据进行信息化,并直接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导致企业除财务部门以外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流存在不足,信息数据的流通性较差。究其原因,是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完善所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方便财务部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而是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沟通,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工作所需,共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2轻视“软设备”的建设,效果不明显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对硬件设备的建设较重视,如电脑硬件、服务器等,而对于软件系统重视程度不足,软设备即软件系统,往往都是购买,其系统软件与企业自身的需求不匹配,再加上工作人员对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所以软件系统的功效大打折扣。另外,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没有赋予财务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这也是阻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3管理人员能力单一

制度最终是由管理人员来实施,所以管理人员的能力对制度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管理人员的能力不够,再完善的制度也终将是徒有形式。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已经从传统的核算过渡到管理,但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还不够,管理人员的能力较为单一和片面。在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同时也要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对软件系统的使用和研发更需要具有专业计算机知识的工作人员。在大数据时代下,如果财务管理人员只是使用信息系统,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系统问题,从而影响工作效率;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交由信息部门来完成,由于其对财务工作的流程不够熟悉,使得他们无法按照财务工作的要求进行系统的维护。而财务部门和信息部门存在着沟通上的问题,财务部门不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而信息部门也不了解财务的相关知识,难免会出现信息系统的漏洞,最终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2.4重建设轻运用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较为重视对体系的建设,而实际应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体系在建成之后,企业对体系的应用与未建立体系之前基本相同,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而发挥了较小的作用。如ERP系统的建立,该系统的建立是从减轻财务工作量,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沟通无障碍为出发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该系统只发挥了核算的作用。而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只是简单的认为有系统就可以,对系统是否完善,是否需要升级和更新,没有太多的概念。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建议

3.1加强思想认识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体员工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深层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对企业长远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严格工作流程和步骤,以突显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另外,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培训,加强其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

3.2完善财务信息标准

由于技术发展限制,在企业中一个系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一般多是主系统和子系统共同存在的情况。而各系统之间都各自保持独立,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企业应该将系统之间的信息进行标准化设置,从而将系统的数据进行相同的编码,更方便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和使用,提高数据的精准性和及时性,降低误差率,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所服务。

3.3注重多功能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同样如此,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所以,企业要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并结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培训内容,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在下一阶段的培训中进行完善,以不断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企业要注重多功能人才的培养,以推动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3.4加强其他制度的建设,加强协同合作

企业内部建设工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他建设还包含内部控制建设、绩效机制建设等,这些建设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使系统更加优化,共同为企业内部建设所服务。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的规范企业中各部门的工作,将岗位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绩效评价可以直接体现员工的工作成绩,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5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运用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中,以此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具体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要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库,由于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信息数据猛增,而传统数据管理模式下的信息数据较为分散,所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库势在必行。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下,信息数据更为集中,为数据使用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进行财务决策。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进行财务决策,而财务决策是否准确,与财务数据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提高财务数据的价值性。第三,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去中介化的财务管理,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工作人员作为企业和财务工作两者之间的中介,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财务管理与分布式账本的直接相连,使财务各项工作更为紧密。

篇5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瞬息万变,财会行业必须确保其成员具备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助力企业保持业务增长,并在国家及国际舞台上展开角逐。

在《职业会计师:未来之路》这份兼具独特视角和开创意义的报告中,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指出了未来10年间促进财会行业变革的一系列主要驱动因素。报告汇集了世界各国专家人士的真知灼见,他们的观点帮助我们确定了上述有哪些驱动因素、这些驱动因素将怎样影响未来对职业会计师的需求、人们对财会行业的期望,各种现有和新兴的技术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价值。

全球互联互通、智能机器和新媒体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观念、工作内容以及未来高效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但它们只是产生推动作用的部分因素。实际上,每个企业和每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驱动力。ACCA研究明确了2020年以后最有可能影响会计实务和财会行业职能的驱动因素――我们将它们称为“成功商数”。

这些驱动因素将引发许多演进式变革,而非革命性变革。长远来看,全球对职业会计师专业技术的需求仍将持续,然而,一些现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价值将不断增加,而另一些专业技术能力的价值则可能减少。

无论未来商业环境如何改变,灵活性与相关性将是永恒的主题。职业会计师必须保持自身的专业技术卓越性,同时辅之以出色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职业素养。《职业会计师:未来之路》为我们清晰描绘了未来职业会计师的面貌,以便财会行业从业者或相关职业人士尽早规划、适时调整,妥善应对逐渐兴起的各项挑战并探索未来机遇。总而言之,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变革时代。

一直以来,财会行业一直都在助力塑造企业、其他组织及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经济体,并且提供相应支持。为不断创造行业价值,职业会计师――以及会计师培训机构、会计师雇佣单位――必须做到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还能预见未来将会出现的需求。

诸多因素令上述工作极具挑战性,其中包括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全球化以及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为此,ACCA开展了一项全球性研究,以便为未来思考提供依据。在本报告中,ACCA分享了相关研究结果,这有助利益相关方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本报告综合了面向高级管理人员(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营销官、首席技术官、首席信息官)和会计金融业专业人士所作全球和国别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果,藉此预判2016-2025年之间财会行业的发展动态。

报告确定了将对财会行业产生最大影响的一系列重要变革驱动因素,同时指出了未来财会行业和其他各技术领域从业者所需具备的专业技术、道德、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素质。

鉴于此,本报告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将产生最大影响的变革驱动因素,以及未来职业会计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变革驱动因素

在从当前到2025年的这段时间,财会行业将发生显著变化。虽然这一过程中产生影响力的因素众多,但根据ACCA对全球高级管理人员和金融会计专业人士的研究分析,只有部分主题将起主导作用。未来,那些指明变革发展方向和凸显驱动因素的主题有望对财会行业发挥最重要的影响力。

监管和治理

同一时期,强化监管与治理也将对财会行业产生最显著的影响。所有职业会计师都会直接或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以限制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为目的的政府间税收行为,将影响许多领域和国家的职业会计师――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税务工作者。同时,税收公平在全球政治和社会议程中的重要性也将持续上升。

一方面,地区差异性会对监管和治理产生影响。许多政府将提高通过间接税收获得的收入。2015年,南非是全球唯一要求上市公司提交综合报告(IR)或解释不提交此报告原因的国家,而其他国家则计划在未来5到10年内采取这一做法。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不断设法应对技术在就业增长、转移定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脸谱网、亚马逊、奈飞和谷歌四家企业(FANG)以及类似机构(如优步)将继续统治具有高度竞争性的领域。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由此产生的商业影响,必将转变会计实务和职业会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智能软件和系统将取代手工劳动(如记账),实现复杂和多方面的流程自动化(如财务决算),同时支持外包或收回某些服务的趋势。

对所有职业会计师而言,熟知新的商业、融资、支付和服务模式(如“分布式账簿”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熟练运用分析工具也有利于会计师出具更多、更好和更近乎实时的财务报告,扩大预测性分析,并明确财务和非财务绩效的相互关联。而通过进一步利用视频和社交媒体,会计师能够增强协作、完善披露和说明、提高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期望

随着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职业会计师的期望也将相应改变。未来,会计师需具备必要的素质、技能和视野,满足企业日益增加的前瞻性综合信息需求,同时满足更多利益相关方对日益频繁的特别报告的需求。此外,随着职能孤岛、内外部报告以及财务和非财务绩效之间壁垒的逐步消失,这些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相比以前,预计所有职业会计师都将超越表面的数字,与企业其他部门人员和企业外部人员合作并建立伙伴关系、理解并解释数字背后的意义、提供洞见和信息,帮助企业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决策。

最重要的是,企业期望职业会计师作出专业判断,帮助其执行有关职业道德、独立性和怀疑性的最高标准。

全球化

持续的全球化将为财会行业从业者及相关专业人士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职业会计师应预见并适应商业实践、地理位置、职能角色、责任义务和监管规定等各方面新出现的差异,获取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道德水平,以及加强人际交往行为和素质。

随着会计准则与商业准则协调性的提高,企业将增加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会计团队的需求。掌握多国语言、了解不同国家与文化、具备在多元化团队中工作和进行管理的人际交往技能等,最终将在会计师招聘和配置过程中,成为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因素。

外部驱动因素

未来三到十年

通过与全球2000多名职业会计师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ACCA确立了预期将在未来3到10年间产生最大影响的一系列外部驱动因素;图1.1展示了其中提及最多的一些因素。

受访者的年龄、专业职能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等,似乎对部分调查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与其他年龄层相比,65岁以上受访者更可能对企业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未来影响持怀疑态度。同时,财务主管对未来从业者不同抱负和期望产生的影响最为肯定,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门主管则最不确定。

调查中,上述受访者根据他们对预期结果的不同肯定性,将21个外部因素进行了先后排序。

55%的受访者预期发展智能自动化会计系统将在未来3到10年间产生最大影响。

在谈及“无钞社会兴起”的长期影响时,首席执行官表达了最为肯定的意见,但财务总监的态度则截然相反。

对于更多女性员工进入职场带来的影响,企业合伙人最为肯定,其次是首席执行官,而董事会成员则表现出高度怀疑。而就防止外国人占据本地就业岗位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产生的未来影响,马来西亚受访者最为肯定。

2025年之后

如图1.3所示,2025年之后有两大外部因素被最多提及。

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预期、以及持续发展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师职能范围与性质”所产生的长期影响,印度受访者的肯定性最高,而英国受访者最低;同时,首席执行官对此问题的肯定性最高,财务总监则最低。

调查中,上述受访者根据对预期结果的确定性,对外部推动因素进行了排序。图1.4展示了对预期结果最为肯定的两项因素。

在谈及“无钞社会兴起”的长期影响时,首席执行官表达了最为肯定的意见,但财务总监的态度则截然相反。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5岁以下的受访者对“无钞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最为确定。

74%的受访者对2025年后“无钞社会兴起”产生的长期影响持最肯定态度。

未来技能:商业制胜必备的“杰出七商”

商业与政治、经济、科技和更广泛社会领域涌现的各种新兴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正在重塑企业和职业会计师行业格局。其中一些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会对整个财会行业产生影响,还有一些则会改变特定的专业领域和职能;同时,这些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的影响程度和预期结果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本部分探讨了未来10年间最有可能影响会计实务和财会行业职能的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报告考察了这些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在以下六大技术领域中对职业会计师的影响,以及各种新技术、现有技术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价值。

1、审计与鉴证

2、企业报告

3、财务管理

4、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

5、税务

6、治理、风险与道德

审计与鉴证

ACCA研究发现,为应对新的和新兴法规、准则、技术和利益相关方预期,职业审计师正纷纷制定相应计划,以增强个人专业知识,加深了解现有技术及其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并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技能――与此同时,力求维持较高的职业道德、独立性和怀疑性标准。

许多审计师将对公允价值和国际团体的审计视为两项新兴挑战。对于财务报表编制者和审计师而言,获取可靠的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或将面临重重困难。随着集团审计的日益国际化,与来自不同国家、企业和文化背景的组成部分注册审计师进行合作也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

在从当前至2025年的这段时间里,一些重要的非专业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职业会计师指出的关键技能差距中,数字技术知识首当其冲,其次为沟通技能,随后是特定领域的必要知识、商业意识和全球视角。

研究同时还发现,审计事务所正在扩大技术应用,加强技术知识,尤其是扩大对分析工具的应用。不过,仅凭谷歌搜索获取的数据就比其他任何鉴证报告都要多。到2020年,即便不具备相关技术知识或数据解读经验,能够接入互联网的利益相关方也将拥有分析“大数据”的工具。到2025年,谷歌聘用的审计和鉴证专家甚至可能超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企业报告

目前,企业报告的范围和数量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加。未来10年间,监管将会进一步加强,企业披露也将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频繁),同时人们也会提高对财务和非财务报告之间互联性的认识。因此,职业会计师必须有能力对企业报告进行全面审查并进行沟通;预计综合报告将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成为一项强制性要求。

同时,许多职业会计师认为,自身缺乏应对企业报告新框架、原则、技术、准则和指导的相关技能,也缺乏重要的技术技能,例如,无法应用软件进行分析,不能在频繁出具的报告中更快地解释和介绍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也无法把控非正式的社交媒体使用,将其作为企业披露的一条正式渠道。

在最重要的技能缺失中排第三位的是“金融数学”――而金融数学往往是构成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一些职业会计师担心,部分从业者掌握的金融数学不够扎实,无法准确理解和有效应用一些最复杂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无论如何,企业报告的核心仍将是财务报告,而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道德观念也仍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过,随着企业报告整体性的日益增强,它将更少关注财务数字,而更多强调企业本身的情况。因此,职业会计师应具备能力来展示企业发展的全局情况,并仔细挑选细节,而不是陷入海量的数据中无法自拔。

财务管理

未来10年,职业会计师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和责任、以及应对的问题范围将不断扩大。因此,所有财务管理者需要对企业进行更为全面的观察,从全球视角看待商业环境,同时培养并应用更为广泛的专业财务和人际沟通技能。

会计师不仅要深化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一些领域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需精通伊斯兰金融。其中,最为重要的技能缺口包括:对新兴问题的认识;沟通、商业合作与关系建设;以及高级投资评估与分析。

与此同时,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上升:在专业软件的支持下,越来越多企业将采用主动式现金管理方式,电子转账也将涌现更多新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商品和外汇对冲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越来越多财务管理者将需要了解投资估值和衍生对冲方法的相关知识。

他们不仅要对财务战略和绩效进行诠释,还要保护投资、管理企业内外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冲突。因此,对于未来的财务管理者(和希望成为财务管理者的会计师)而言,团队合作、语言技能、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同财务部门内外各方协作、施加影响、进行沟通、清楚阐述与展示的能力,都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治理、风险与道德

随着对企业治理的逐步重视以及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提升,出现了包罗一切的企业治理方法和综合性风险管理方法两大趋势。对此,职业会计师需要借鉴更多的国际最佳实践来完善企业报告、风险管理以及相关(内外部)报告等工作。

就此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技能缺口集中在对一系列新兴技术的认识、应用和治理上。职业会计师应成为商业情报与数据分析技术的娴熟开发者和使用者,以便更好地发现、管理和缓减企业、供应链和经济体面临的风险。

另一项被认为在未来10年中极其重要、但目前仍然缺乏的技能,就是评估和应用能够促进并支持虚拟协作、披露和展示的工具。具体包括:视频会议和语音聊天;图像、视频和其他视觉及交互式在线工具;脸谱网、推特等社交媒体;虚拟和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及以提高透明度为目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簿等,不一而足。

此外,越来越多外部利益相关方也将日益呼吁落实更多指导和监管措施。未来10年,治理和风险管理的重点将前所未有地聚焦在合规与流程上――后者将比以往更具整体性、正规性和综合性。从技术、实践和道德上而言,治理与风险架构、各种流程和关系都将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

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

在这一领域,职业会计师将在未来10年中,为促进更广泛的商业对话做出更大贡献。包括:其领导力作用将超越财务职能范畴;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相关工作,而非被动响应;进行协作作、建立伙伴关系和网络;同时发展和管理与更广泛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会计师应从全球和跨部门视角来收集情报,看待文化、人口、政治、法律、国际关系和科技等领域的新兴发展趋势。随着商业规划和绩效管理越来越具前瞻性和外向性,传统的管理会计技术也必将不断发展,才能保证职业会计师的工作效力。

这一点充分体现为:职业会计师们普遍感觉,从当前到2020C2025年,对绩效管理和战略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些技能目前仍很欠缺。其中,受访职业会计师提及最多的是沟通技能。尽管该问题涉及的潜在范围非常广,但受访者似乎对具体问题也有着广泛共识。

因此,刚刚获得资格的职业会计师需要有足够的信心,通过建设性的方式对必须面对的挑战加以有效应对。首席财务官(CFO)还需具备相应的人际交往和战术思维技能,向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推销自身想法。随着职业会计师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决策,他们在介绍信息时还应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

税务

未来5-10年间,税务咨询、合规、报告、规划和风险管理等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面临的一些迫在眉睫的挑战包括:政府试图通过征收足够的税款来维持税基;政府间征税行为;以及关于税务规划社会接受度的不断变化的政治和公众观点。

同时,税务人员的职能和职责范围也将扩大。为应对新的挑战,税务人员必须采取更具全球性的视角,并具备强大的协作、关系建设、倡导和协商技能。税务总监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架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管控流程的设计和运营中通力协作,同时与企业其他领导者合作,而并非仅仅为其提供信息。

篇6

【关键词】数字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作用

1引言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尽管小微企业数量多,但由于大多规模小,难以获取银行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融资约束大幅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规模难以达到传统银行贷款的门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而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迅速发展,王馨(2015)基于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对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小微企业的供给缺口,减轻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约2800万家。截止到2020年3月,由银保监会披露的、已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名录的个体工商户约6253万户。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年额占贷款总额的40%,却为国民经济贡献超过50%的税收,对于GDP贡献度达60%以上,贡献了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带动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我国实体企业占比超过90%。小微企业在我国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在我国东部地区,小微企业的占比为60%,中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占比为20%。另外,小微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分布较为规律和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分散,在地理分布上非常不均匀。我国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和市场有效供给的背景下,在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中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的实施不但使市场更具活力,而且还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3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概念是数字经济发展日益在金融领域深入的背景下提出的,数字金融发展到现在的最大特征与优势是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摆脱了对金融实体网点的依赖,通过手机通讯、基础设施铺设,快速地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推进,让金融服务触达乡村偏远地区,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编制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学者利用这套指数展开研究,并得出多方面结论。我国目前还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由此驱动着小微金融线上化、平台化发展,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探索“无接触”贷款审批、大数据风控等流程创新,使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更合理,以智能风控来降低贷款成本,满足监管层提出的“增量扩面”“减费让利”政策要求。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数字金融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结构的升级转型和体系改革,同时实现了信心商业模式的产生和企业的创新升级;另一方面,自从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很多企业都开始积极创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用户的增加和支付保险功能的完善,有效提高了信贷功能的实用性,因此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有利条件,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总而言之,数字金融不但促进创业创新,同时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我国逐步深化对数字货币应用的探索,以及对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研究,数字金融的各项应用将会日趋完善,在新时代也会遇到更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才能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4.1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小微企业大多存在实力弱、资金欠缺、竞争力不够等不足,即使有资金,在使用上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据央行2018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因此小微企业信贷存在较大风险,更需要设计基于风控的特色金融产品。在发展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回企业投入的资金,可自由支配资金的空间有限,因此,小微企业资金回收不规范,资金缺口较大。此外,传统资本市场上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增资以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新的集资形式,但相关政策和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

4.2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传统的放贷方式下,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或高质量的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枯燥乏味而且期限长,小微企业更倾向于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获得资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小、业绩不稳定、收入门槛低等问题而且退出方便,财务信息不完善。为防范风险,小微企业的信贷状况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银行的一次审批,审批程序烦琐,使得银行放款前的审批时间过长,虽然贷款规模小、期限短,但银行贷款的审批成本巨大,风险也很大,因此许多小微企业很难在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特别是在大规模融资方面。

4.3小微企业的地位不明确导致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项目也在探索中,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很低,同时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度低,缺乏优质抵押资产。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担保,虽然大多数担保机构不准备为高风险、低固定化程度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小微企业发展有限,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需求对成本的压力太大。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和计划,但我们也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贷款体系。这不利于我国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也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支持远远不足以改变小微企业融资的“尴尬”局面。

5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表现

5.1改善信息不对称

后疫情时期,我国银行业“无接触金融”模式迅速兴起,由此引发了小微金融朝向线上化、平台化、生态化变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生共建,从产品创新、场景布局与增信机制、信贷技术、农村金融以及新型风控等领域,加速商业模式变革;面对现金流紧张、订单量下滑的经营难题,众多中小微企业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并推动“云化”转型。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组合运用,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战略与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利用数字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将符合小微企业要求的金融模型设计和建立出来,之后再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后对其提供贷款服务。除此之外,围绕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商业银行能进行用户画像和反欺诈管理,并通过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展风控建模,进而形成数据驱动的贷款定价。这些措施将数字金融的信息优势和在融资市场中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授信管理,有效改善了小微企业传统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2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降低了系统维护和成本费用、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简化了售后管理流程和授信流程、提高了售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等。例如,通过大数据风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和对借贷资本的风险定价,不但有利于降低风险成本和融资利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在提高其在融资市场的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渠道,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授信成本,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收入。此外,能够将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纳入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这有利于不同类型供应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竞争,优化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疫情冲击的紧迫性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借贷需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面临数字技术与商业环境的多重阻碍。此次疫情中大量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发挥数据优势、客户优势和决策优势,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仍然坚持在抗疫第一线的餐饮、超市和运输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应急贷款、保险等及时有效的服务,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功不可没,同时也彰显出这些机构在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因此应该加强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5.3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数字金融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种信贷服务模式,它通过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算法将线上操作、数据决策和模型管理融为一体,用户在进行贷款申请时无需任何担保,只要通过其信用评分即可完成申请,而贷款审批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可完成。相比较需要不同部门和诸多步骤进行审核的传统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大幅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2020年疫情发生后,监管部门推动供应链金融在线化、平台化发展,使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各项数据与资产流转情况,全部展现在线上平台之上,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均重点发展这项业务,从而推动大数据放贷、智能风控审批效率提升。此外,银行可以通过与增信机构合作,将实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共担机制,并联合政府部门,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先授信于信誉良好、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小微企业,构建长期银企合作关系。

6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

6.1建立中国特色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互相渗透,在传统金融服务中,数字金融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数字金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数据平台,对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进行记录,数据会随着企业的业务增长而进行更新,从而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展示以及对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进行反映,避免了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优质抵押品等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对金融数据平台中同行优质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中吸取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6.2创新风险管理模式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减少数字金融在发展中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驱动小微企业征信与经营云化平台,平衡把握好创新和监管,从而确保数字金融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在数字金融的安全稳定发展中,完善法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应明确底线,鼓励数字金融行业自律,引导小微企业规范诚信经营。

6.3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还不够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也比较缺乏。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可以在央行征信体系中将小微企业信贷信息和数据纳入其中,从而实现企业征信体系范围的扩大。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不但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而且可以降低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从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7结语

目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群体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创新推动以及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能够为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应该积极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鹰飞,侯雨姗.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36-42.

【2】梁琦,林爱杰.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与杠杆率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6):191-202.

【3】冯文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探析[J].国际金融,2016(3):74-80.

【4】张晗.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5】张清凡,张萍香,洪小燕,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5):32-36.

【6】张韶峰.中小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20(09):97-98.

【7】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09):128-139.

【8】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06):29-31.

【9】洑建红.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模式浅析———基于信息和信用发展视角[J].当代经济,2015(14):32-34.

篇7

中国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风投市场,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但互联网行业从去年开始的资本寒冬阴云至今不散。基于上述原因,投资人在选择投资时变得更加谨慎。

“投资人需要不断地尝试对现有VC行业的模式进行颠覆。” 首位来中国投资的硅谷风险资本家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品牌论坛“大师课堂”接受采访时表示。蒂姆・德雷珀努力在全球推广创业和风投,是德丰杰(DFJ)投资基金、Draper Associates的创办合伙人,德丰杰投资基金旗下共管理20亿美元的资本,共投资超过二百家创业公司,包括SpaceX、特斯拉、Theranos、Thumbtack等目前炙手可热的公司,同时早年也投资过百度、Hotmail、Skype等耳熟能详的公司。此外,蒂姆・德雷珀在硅谷创办了一家“德雷珀英雄学院”(Draper University of Hero),专门为18到28岁创业者提供培训,进一步鼓励创业,这正与创业创新深深植根于中欧的基因相符。蒂姆・德雷珀表示,投资人应该对所投资行业和创业者做出准确判断,方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VC行业风向标

蒂姆・德雷珀表示,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风险投资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来大家都会使用电子股票,可能会有很多公司做比特币的相关业务。届时风险投资也将成为愈发开放的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投资任何一家公司。”

蒂姆・德雷珀强调,流动性是打造富裕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原因在于一些人为的障碍等同于给社会的财富设置了一定的上限。如果在未来可以使未上市的企业同样具有流动性的话,社会财富就可以加倍。蒂姆・德雷珀表示当下热门的区块链和比特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在谈到比特币的价值预测时,蒂姆・德雷珀仍然坚持尽管比特币波动性大,但总体价值仍然呈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蒂姆・德雷珀首次提出预测时,比特币的价格与目前比特币的价格持平,均保持在600美元的水平。在此情况下,蒂姆・德雷珀维持此先预测的原因在于,比特币的总量有限,仅2100万个,并且随着更多创业者和市场参与者进入比特币经济,会带来更多优质的服务和愈发便捷的使用体验,因此,比特币的价值也会随着该生态系统的扩大而不断上升。

比特币作为跨境传输金钱与交易的良好方式,可以解决传统货币某些情况下面临的交易繁琐的问题,同时由于交易途径的透明化,也可有效遏制利用比特币犯法的情况发生。

蒂姆・德雷珀表示,未来新的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改变将使风投行业迎来新的变化与机遇。在蒂姆・德雷珀看来,任何一个成本高、服务低的行业都隐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其选择支持的项目极有可能会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整个金融行业的改变,而互联网也正在这些行业的转型中渐渐发挥作用。

同时,蒂姆・德雷珀呼吁政府相关政策的开放,提出“先对老百姓进行金融培训,再开放这个行业”,以实现资金充足便可自由选择投资标的的可能。

跨国投资潮

近年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蒂姆・德雷珀表示,中国和硅谷是高新技术行业投资的优良标的,而如果考虑人口方面,非洲则当仁不让成为不错的选择。目前,全世界人口数大约为七十亿,其中有大约十亿在非洲大陆。据推测,五十年后,全世界人口数大约为一百一十亿,而其中有四十亿在非洲大陆。由此可见,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非洲人口年轻、有活力、创业者众多,这些都成为投资非洲所看重的价值所在。

在谈到在中国的投资经历时,蒂姆・德雷珀兴奋地表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中国又推出“一带一路”创意,并覆盖整个欧亚大陆,这与其在全球建立一个创业生态系统的计划如出一辙。“一带一路”覆盖了全球很多集团,其协同增效作用与风投类似。蒂姆・德雷珀举例,如果有人在某地提出一个最佳实践(Idea)可以用于硅谷,而硅谷可能提出另一个方案可以应用于中国, Draper投资网络就是通过这种协同增效编写了几十亿美元甚至几百亿美元的成功故事。

在政策红利之外,蒂姆・德雷珀坦言,在中国的投资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一些公司冒充德丰杰进行筹资,这不仅影响了德丰杰的口碑,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其次,地方政府对公司管制过于严格,基于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对公司管制政策的不同,蒂姆・德雷珀建议投资者务必厘清中国地方政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有些行业不允许外国人拥有公司股份,投资者最好事先了解相关政策和行业规则,从而避免投资者投资若干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在公司上市之前却因相关政策被迫把股份卖出的情况发生。

蒂姆・德雷珀回忆,在其之后有很多硅谷投资人来中国投资,但是其中一些已经相继撤回投资。蒂姆・德雷珀之所以坚持在中国继续投资,是因为其坚定地认为中国资本输出至世界各地、关注和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创新与变化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外国投资对于中国来讲也非常重要。另外,在蒂姆・德雷珀看来,中国的创业者和美国创业者拥有同样的热诚和热情,其愿意支持优秀的创业者、帮助其在未来取得巨大的成功。“总体来讲,中国政府非常明智和开放,我对在中国的投资仍然十分乐观。”

炼就火眼金睛

据数据显示,蒂姆・德雷珀进行过四百多笔投资,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谈到如何选择创业者时,蒂姆・德雷珀表示,在保证大行业和好技术的前提下,创业者自身的“DNA”也非常重要。换言之,创业者必须对自己做所的事情具有铁杆般的坚强意志,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时,能够有强大的内心坚持做别人认为是“疯狂”的事情,正是这种“疯子精神”成就了很多伟大的成就,例如,因下雨天放风筝的“愚蠢”而发现了电,因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的看似“不切实际”却发现了美洲大陆等。

正如蒂姆・德雷珀当初选择投资特斯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个创业者不怕被否定敢于拿出自己的作品请蒂姆・德雷珀来进行亲身体验。特斯拉汽车不仅动力十足,并且其软件迭代速度是按周计算的,并且车内会附加一些人性化的小功能,如IOT(物联网)等,不仅为驾驶者提供便捷服务,并且对埃隆马斯克的公关工作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蒂姆・德雷珀看来,特斯拉在创新方面要领先于其他汽车公司。

同样,蒂姆・德雷珀表示,投资那些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的创业者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创业者应该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应该用考虑十五年后行业需求与变化的思维模式来代替只考虑短期的模式,同时,应该摒弃“要成为下一个Facebook”或“要成为中国的Facebook”等想法。只有甄别并选择具有颠覆性创新和超强想象力的创业者进行投资,投资者才会获得更大成功和回报。此外,蒂姆・德雷珀表示,除了所处行业和技术之外,团队与市场的匹配程度以及团队的激情都是投资时重要的关注点。

在Airbnb、uber、滴滴等众多企业花重金拓展市场的今天,“烧钱并非新的商业模式,企业要做好资金筹备的计划。” 蒂姆・德雷珀指出,由于风投很容易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撤资,所以企业随时都要有筹措资金的计划与准备,在没有规范的资金管理规划之前,不应轻易花销,但可在确定产品用户需求度与足够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进行资金投入。

蒂姆・德雷珀表示,企业会在投入资金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实现快速成长,但同时需要作出后续的相关调整,例如减少开支、停止不盈利业务等。最终的关注重点在于企业业务是否能产生现金流,以保证企业能够在经济萧条与繁荣的情况下均可实现优质发展。“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允许存在暂时亏损的情况,但仍需要有一定的后备计划以作支撑。”

中国银行为西部矿业开办青海省首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随着跨境人民币集中运营业务的试点成功和逐步推进,该政策不仅在东部沿海地区取得较好的推广成效,近期在内陆地区逐渐也有企业涌现出业务需求。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金融监管环境的逐步开放,企业跨境发展、“走出去”发展的意愿进一步释放,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性。随着跨境人民币集中运营业务的试点成功和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性,该政策不仅在东部沿海地区取得较好的推广成效,近期在内陆地区逐渐也有企业涌现出业务需求。

西矿集团是青海省国资委控股的大型集团公司,是一家集地质勘查、采矿、选矿、冶炼、进出口贸易、投融资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型矿业企业,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海外地区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连续7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连续8年名列“青海企业50强”第一名,对青海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前,西矿集团在境外设立有8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及贸易业务。2014年,西矿集团境外收入高达人民币86亿元,占总收入的30%,其中通过境外公司进行转口贸易38亿元。

随着规模不断的壮大,境内成员公司与境外成员公司涉及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幅增长。境外成员公司与境内成员公司产生了较大量的跨境人民币收付汇业务,但与此同时,境内外资金使用时间不平衡,流通渠道不畅通,银行操作不同步等问题也日渐增多,影响了集团整体的资金规划。为提高人民币资金使用汇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西矿集团资金计划和结算运营统一集中管理,西矿财务公司于2015年底向中国银行提出跨境人民币集中运营业务需求。

中国银行为西矿集团提供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以西部矿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作为主办企业,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作为主办银行,在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开立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专用账户,专门用于西矿集团跨境人民币资金归集或集中收付。西矿集团在境外的子公司在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开立归集账户,纳入中国银行全球现金管理平台集中管理。2016年3月,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批准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作为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独家结算银行。首批纳入资金池的包括西矿集团境内23家企业及西矿集团在香港的3家成员企业,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约为30亿元人民币。

西矿财务公司可在核定的额度内,按实需原则开展人民币资金内部运营,双向调拨境内外成员公司之间的人民币头寸余缺,实现对境外成员公司在人行管理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资金调剂和使用为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中国银行建立了跨境人民币集中运营业务专门团队,加强对相关账户的管理,通过在系统中录入白名单、建立台帐等方式记录相关账户每笔往来资金的来源、性质及去向用途等信息,管控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专用账户的净流入额不超上限。

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移动支付;标准竞争;商业银行

数十年来,货币支付体系最为显著的进步是支付卡的产生和发展,由纸质支付工具向以支付卡为主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转变提高了整个支付系统的效率。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货币支付体系的新变革,移动支付爆发式的增长昭示了新时代的来临。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达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达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交易额之比达53:47,移动支付业务比重较2014年提升14个基点,移动化进程加速发展。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够发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由于其整合线上线下的独特便利性已逐渐跻身主流支付方式之一。同时,发展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业已成为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一、 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态势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业内几大巨头不断拓展支付场景、争夺用户和商户资源,通过创新、合作、补贴等手段,争夺生存和发展空间,导致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按照支付模式,移动支付可以划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根据支付清算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之比达到99.72:0.28,远程支付占据主导地位。

远程支付以移动第三方支付为主,根据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平台占据,支付宝以72.9%的市场份额居于首位,而位居第二的财付通平台占据了17.4%的份额。近场支付主要以银联主导的云闪付平台为代表,由于推出时间尚短,其市场规模目前仍无法与远程支付相比。

基于自身特点,移动支付领域的三大主流平台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1. 支付平台。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平台主要依托支付宝钱包APP,支付宝钱包是以远程扫码支付为主要支付方式,集支付、信用、转账、缴费、信用卡还款、理财、信贷为一身的移动支付平台。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平台长期保持着较大优势。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支付宝平台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创新地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余额管理产品“余额宝”,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加入平台。在其后的竞争中,支付宝通过补贴等手段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建立了大量诸如打车、理财、移动电商等优秀的应用场景。利用用户规模上的优势,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线下收单网络,吸引了大量线下商户加入平台。

2. 财付通平台。财付通平台在移动端主要有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与支付宝一样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以远程扫码支付为主要支付方式,包含了支付、转账、理财、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主要功能。财付通平台主要依托微信和QQ两大高频应用,利用红包、AA收款等基于社交的功能大大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并利用补贴等手段,在打车、线下支付等场景吸引了大量即时通信平台的用户加入支付网络,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3. 云闪付平台。云闪付是银联于2015年12月推出的,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技术的新型移动支付平台。基于云闪付平台,用户能够利用具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移动支付。云闪付平台拥有银联广泛的线下支付网络,并与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合作,兼容苹果支付、华为支付等支付平台。相比远程支付,云闪付具有更加成熟的线下收单网络,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但由于起步较晚,其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在短期内很难与支付宝与财付通平台相比。

二、 移动支付的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

“一流企业做标准”,支付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焦点一直遵循着“做产品、做平台、做标准”的演进过程,而企业间标准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问题上升为关乎企业持续生存的战略问题。

1. 移动支付平台的双边市场与网络效应。移动支付平台属于典型的双边市场(Two-side Market),平台两边分别为“买家”和“卖家”两类群体。在典型的交易过程中,“买家”需要向“卖家”支付货币,“卖家”需要向“买家”提供商品或服务。

根据双边市场理论,平台一边用户的预期收益会随着另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提高,被称作交叉网络效应。在支付平台的双边市场中交叉网络效应体现为:“买家”在平台中能够获取的效用取决于与支付平台兼容的“卖家”数量,一个兼容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投资理财等更多功能,并兼容更多线下商户的移动支付平台,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卖家”在平台中能够获取的效用取决于加入支付平台的“买家”数量,加入具有更大个人用户规模的移动支付平台,能够让“卖家”面向更大的市场。由于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移动支付平台一边用户规模的提升会吸引另一边用户的加入,当用户规模达到临界容量(Critical Mass),就会产生“正反馈”导致平台用户规模的迅速膨胀。

2. 移动支付的标准竞争。在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市场中,移动支付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提供兼容性,只有提供了足够的兼容性双方的交易才能够顺利完成。兼容性一般需要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支撑,标准可以分为官方标准和事实标准。官方标准是由政府等制定或由标准开发组织协商提出的强制性规定或规范,而事实标准是经过不同技术间相互竞争并通过消费者自发选择的结果,会逐渐使该项技术标准成为行业通行的标准。

在移动支付这类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博弈形成了多个标准并存的情况,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作为其中三大主流标准,它们之间互不兼容、相互竞争。

阿里、腾讯和银联在移动支付的标准竞争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对支付市场双边的用户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也对各类商户、互联网平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其目的都是成为移动支付领域的事实标准。移动互联网领域具有网络经济“赢者通吃”的特点,企业一旦成为事实标准的主导者,对通行该标准的市场就会具有支配性的力量,从而以标准拥有者的身份获取高额的利润以及长远的竞争优势。在产业层面,通过标准竞争获得的产业领导能力可以转化为持久的产业“比较优势”,进而影响到上下游产业的竞争绩效。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任何交易行为难以脱离支付而独立存在,因此移动支付与商业之间具有广泛的互补性。这就导致企业一旦成为移动支付事实标准的主导者,就能够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影响到线上和线下广泛的商业活动。因此,在移动支付领域才会产生如此激烈的标准竞争。

三、 移动支付标准竞争中的策略

1. 通过补贴迅速扩大用户规模。由于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体现为某一边用户的效用受另一边用户规模影响,平台需要解决“鸡蛋相生”的问题。因此,补贴是移动支付平台在标准竞争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通过补贴一边或双边的用户,平台能够迅速提高用户规模,率先达到临界容量,进而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标准。

交叉补贴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标准的竞争当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平台分别通过对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迅速扩大了移动支付用户的规模;通过对线下支付商户的补贴,支付宝和财付通平台也迅速扩大了线下收单商户的规模。虽然补贴能够通过激励新用户加入平台迅速扩大规模,但无法解决竞争平台采取同样策略造成的用户多从属(在多个平台注册)问题。因此,交叉补贴更多应用于标准竞争的初期,通过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快速达到临界容量。

2. 构筑应用场景建立用户使用习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模糊了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向用户线下生活渗透的良好契机。在移动支付标准的竞争中,应用场景的构建成为了支付平台标准竞争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应用场景可以让用户在生活中建立起对移动支付平台的使用习惯,增加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粘性,为平台成为事实标准提供支持。

在标准竞争中,虽然能够通过交叉补贴迅速U大平台的用户规模,但无法解决用户多归属的问题。在用户加入平台后,只有通过应用场景吸引用户长期在平台上交易,才能逐渐建立用户的使用习惯。微信红包就是十分典型的成功案例:财付通平台很好地利用了互送红包这一传统习俗,结合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巨大优势,构建了微信红包这一应用场景,极大增加了微信支付的用户粘性,巩固了财付通平台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市场地位。

3. 采用灵活的兼容与不兼容战略锁定用户。在多个标准并存并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用户多归属的情况十分普遍,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带来的竞争优势很难保证长久存在。用户的转换成本是标准能否成为事实标准的关键性因素,拥有一定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的平台需要保持较高的用户转换成本才能让用户排斥其它差异化程度较大的替代品和与之不兼容的技术或产品,最终将用户锁定在标准之中,让该标准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而在差异化程度较小的移动支付领域,想要提高用户的转换成本需要灵活的兼容性战略。

战略合作的方式往往存在于横向网络兼容性战略中,支付标准的主导者通过与其它支付网络兼容,共同参与到支付标准竞争之中,从而锁定其它支付网络之中的用户。例如银联通过与苹果以及华为的战略合作,让云闪付平台与苹果支付和华为支付相兼容,将苹果支付和华为支付的用户锁定在云闪付的支付网络之中。

战略投资的方式往往存在于纵向网络的兼容性战略中,支付标准的主导者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控制与支付互补的产品或服务,通过该互补性产品或服务的兼容性与其它标准竞争。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通过对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战略投资,让打车服务与对方支付标准不兼容,分别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用户锁定在自己的支付网络中。

具有高沉没成本功能的不兼容战略也较为常用,一些产品功能需要用户通过长期的使用和投入进行积累,这就造成了用户沉没成本的投入,这些沉没成本会影响到用户对标准选择的决策。例如支付宝平台的芝麻信用,征信服务需要用户通过长期对平台的使用积累信用,在使用芝麻信用的同时就导致了用户沉没成本的投入,较高的沉没成本导致用户难以放弃与之兼容的支付标准,因此会大大提升用户的转换成本,最终将其锁定在标准之中。

四、 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标准竞争的应对

1. 参与到标准竞争之中,完善自身支付体系建设。移动支付的发展改变了线下支付的原有格局,对以银联为主导的银行卡支付标准造成了一定冲击。与银联的开放式平台模式不同,支付宝、财付通平台均采用封闭式平台模式,在该类标准下,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方面变相向消费者发行支付卡(开立第三方支付账户),另一方面直接受理商户的交易请求,构建起了三方参与的支付闭环。虽然支付账户仍需绑定银行卡,但银行在该平台中完全脱离了消费者与商户,仅仅扮演将资金注入支付账户的管道角色。同时,支付宝、财付通平台并非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在金融改革和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大潮中,支付宝、财付通标准的主导者与商业银行间已经存在了一定的竞争关系,这就导致在利益协调方面,难以保证第三方平台的独立与公平。

因此,商业银行应重视移动支付的发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规划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全力支持银联开放式平台的近场支付标准的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以自身的手机银行为基础,通过兼容多种支付模式扩大自身的支付网络规模。具有一定实力和客户基础的银行可以结合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和经验,建立起以自身为主导的支付标准,积极参与到移动支付标准竞争之中,通过兼容各类支付平台、整合不同支付标准等手段,利用“去中介化”的方法对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反击。

2. 由以业务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向以场景为主导的设计理念转型。手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在移动端的重要入口,是商业银行打造移动支付平台、参与移动支付标准竞争的主要渠道。虽然在移动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的手机APP积累了十分可观的用户规模,但在用户粘性上与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增加用户粘性需要应用场景的构建,而构建良好的应用场景需要对手机银行进行重新定位。手机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定位是商业银行在移动端的延伸,其设计一直秉承以业务为主导的理念,这就会造成其应用场景的局限。

因此在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应对手机银行进行重新定位,由银行在移动端的延伸向用户的移动钱包转变;由以业务为主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主导的设计理念转变;坚持开放式平台建设,结合Ⅱ、Ⅲ类银行账户 ,打造灵活的个人支付账户体系。

3. 从对公支付下手,深化与公司客户间的合作,严防移动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去中介化”。移动支付的双边市场包括消费者和商户两类用户,支付宝和财付通平台具有良好的个人用户基础,而银联平台和商业银行在企业、商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竞争中成为事实标准需要大量用户规模的支撑,而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效应决定了在支付市场中只拥有个人用户或企业和商户是不够的,需要利用好某一边用户来吸引另一边用户的加入。

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对公支付,积极深化与企业、商户之间的合作。通过该类合作,能够在支付平台上为个人用户提供更多商品、服务的选择,形成良好的商业生态;同时,加强与企业、商户间的合作还能有效阻击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消费者拉商户的意图,严防移动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去中介化”。

4. 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以支付为核心的金融生态。支付与商业活动之间具有广泛的互补性,任何交易行为都难以脱离支付而独立存在,而移动支付以其特殊的便利性将会成为未来最为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其中必然会蕴藏大量的数据与商业机会。基于深度参与或以自身为主导建立的支付标准,商业银行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中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金融服务,推动自身的发展与转型。

在支付标准的构建和竞争中,商业银行首先应合理利用自身在金融服务上的经验和优势,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挖掘支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将移动支付与征信、消费贷款、投资理财、小微企业融资等业务有机结合,增加支付网络的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利用在金融服务上的优势将用户锁定在支付网络之中。同时,商业银行应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部门间、银行间以及与互联网平台、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打造开放式平台的方式,打破组织之间的壁垒,增加支付标准和网络的兼容性,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骆品亮,韩冲,余林徽.我国银行卡市场双边性检验及其政策启示[J].产业经济研究,2010,(2):64-72.

[2] 李波.基于网络效应的标准竞争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4.

[3] 陶忠元,张红旗.“标准产品”竞争双寡头市场消费者均衡分析[J].商业研究,2013,(4):73-78.

[4] 赵伟,于好.基于事实标准的竞战略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4):136-140.

[5] 占佳, 张昕竹.“双边市场”的概念辨析及判定依据:一个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16,15(1):1-15.

基金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项目号:2016-zz-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