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8 18: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1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本学期美术共20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1、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2、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3、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4、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5、全册重难点: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一)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

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二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课。这学期要对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力作进一步加强,训练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所以要培养他们作画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色彩:涂色练习《五彩的烟花》_渗色练习(《水彩游戏》)—平涂。形色结合(《缤纷花布》)—在复杂形内填色(《热带鱼乐园》)——尝试色彩搭配(《彩旗飘飘》)—。造型(设计):用线造型(《五彩的烟花》)——自然形(《水彩游戏》)—几何形(《缤纷花布》〈彩旗飘飘〉——适合图形《美丽的盘子》、《东西南北》、《纸拎袋——动物造型〈粘贴小动物〉、〈信封纸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植物造型〈“蘑菇”家园〉、,各种各样的树》—实用品造型〈船儿出航〉、〈纸拎袋〉、〈剪拉花〉、〈彩旗飘飘〉、〈面具〉—人物造型〈画画亲近的人〉〈夏日〉。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容涉及社会、自然、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例如,社会节日庆典:《五彩的烟花》〈彩旗飘飘〉、〈面具〉。美化环境:〈“蘑菇”家园〉。亲近自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夏日〉。美术游戏:《水彩游戏》、〈信封纸偶〉、《东西南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使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感到兴趣。

4、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三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2

王璐璐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吹泡泡(观察泡泡,你发现了什么) 

师:七彩的泡泡在空中飞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挨得近有的离得远,美吗? 

现在我们就要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我们的画纸上,看我是怎样表现的。 

利用大小不同的圆形,在画面中表现飞舞的泡泡,拼摆的过程中,可以注意色彩的搭配,关键要表现出聚聚散散,这样就表现出了美丽七彩的泡泡,这样有聚有散的分布图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聚聚散散,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一课《聚聚散散》。 揭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欣赏 

   1、在艺术作品中,重复是一种美,聚散的变化也是一种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两种表现的作品,它带给我们的美感又有什么不一样,请仔细观察,你感受到了不同的美感吗? 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 

师:第一幅作品十分整洁带给我们一种均匀,整齐,有稳定的美感,

那么第二幅画充满了变化,画面里有着跳跃的节奏感,那么同学们大画家就用聚散的这种美感创作了许多作品,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大画家师如何表现聚聚散散的吧! 2、欣赏 1、出示作品 

师请学生欣赏,引导小组讨论:“你最喜欢这幅作品,你最想为作品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讲解这幅画的特点:迴旋交叉,主要说的是线条,它是美术造型的一个普通又有趣的笔法。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2.师;出示西方画家作品。“大师与大师”:同样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康定基斯的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几个圆圈》,你能谈谈你看到这幅画的感受吗? 生回答 

师:几何图形中的圆,在黑色空间中飘浮,或重叠,或聚散,呈现出光、色的对比与视觉刺激效应。正是在几个圆圈的大小、远近、色彩的对比中,产生了深邃的空间感,令人领略到抽象的美感。 3.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幅画。 

除了,在画家笔下有这样聚散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着这样的聚聚散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视频) 

师:出了刚刚视频里出现的聚聚散散,你还知道哪些聚聚散散呢? 

生: 

画面的聚散,使我们的画面富有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将聚聚散散定格在我们的画纸上的吧! (欣赏学生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们发现了定格美丽的方法了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表现聚散的方法,真厉害。接下来,让我给大家示范书中提到的喷洒的方法。 (师示范) 

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 喷洒时动作幅度要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室内卫生。 

粘贴的方法,老师这样有个小秘密要告诉大家,将一张纸折叠后,可以更快的剪出更多你要的图形。 三、指导创作,实践体验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表现聚散的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这块春天的草地吧!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装扮? 生: 

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是多种多样,让我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装扮春天的草地,体现画面的聚聚散散!请开始吧! 

 四、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自己说说,漂亮吗?(漂

亮)给老师说说漂亮在哪里? 

生: 师总结 

篇3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它突出主动建构的学习方法,提倡走同化和顺应的学习路径,强调情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些原则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有诸多启发,它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主动性,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杂交而生的产物。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建构主义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原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建构主义在关于人与客观世界的的关系问题上给出了经典的阐述,它认为世界所赋予个体的意义完全由个人决定,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人的认识的本质是认识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身的经验能动地建构他对客体的认识,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由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每个人的经验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了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自身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建构起一个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建构性。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主要内容是:

1.突出主动建构的学习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既不是通过感官也不是通过交往接受的。知识是由思考的主体积极建构的。个体认知的作用就是适应的方式,即在词汇的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其目的是适应或生存力。认知服务于主观经验世界的组织,而不是服务于一个客观的本体论实在的认识。建构主义坚持认为人们定义的所有的知识仅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思维的主体只能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他的知识。所以,建构主义学习主张一种基于个体能动性的主动、自觉、自我组织的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它要求学习主体充分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各种现象的把握、分析、组合,积极主动地去探寻客观世界的奥秘,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2.提倡走同化和顺应的学习路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只是学习的基础。

3.强调情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离不开一定的情境,知识也总是在~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脱离情境的教学必然足枯燥无味,只有把学习者嚣于真实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并学会应用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4.主张互动性的知识构建方式。语言是知识的文化积累、传输和表征的基本形式,对各个领域中任何问题的表征需要经过社会性的相互转换才能获得合理性。知识是在学习者进行的为他人所知的建构活动中获取的。而这种知识建构需要借助于语言和对话。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强调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之中。认为语言的功能并不体现在其真理定向性中,而是体现在过程的关系之中。即我们使用语言并不是用其作为一种反映世界或表达自我的手段,而是作为我们“在一场游戏中的行动”。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过程遵循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得以建构以及什么是理想的学习环境等。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能够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和灌输,而是知识的加工与转换,是运用各种方法促成认知主体发生主动的知识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介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环境和和教学任务应该是真实的。

2色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把“理解的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非常重视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内容的建构。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景的创设,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智慧通过“合作”和“会话”化为整个学习团体所共享的智慧。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原认知能力。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或外显行为的改变;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者的学习建构是多元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而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应该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学习是为了保持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 三、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原则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中心。意象造型介于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臆造、写实与抽象之间,具有最为开阔的自由表现空间。因此,探索和研究意象造型在素描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对于挖掘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意向造型的素描教学中我们将有关人物、景物、动物在各个场景下的状态排列出来,并将这些信息分类整理。然后教师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作回答说明。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造型写不写实,准不准确,去规范和束缚学生的个性和激情,而应该释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客观物象,将生动、鲜活作为绘画的基本要求。只有感动自己的东西才能进而感动他人。要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创作和生活,发掘和表现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课堂上,照一定的规则,大家轮流发言,而后是评比、总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要学生们开动脑筋把自己融入具体角色环境中去。

2.设计情境。建构主义薛系设计原则指出情感(与乐趣和恐惧的交往)以及个人的认同对学习内容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合作学习、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中同错误的交往、自我控制和使自我经验服务于学习等要求都超越了理性。素描中情感是意象造型的内在驱动力,夸张和变形是意象造型的语言和特点。夸张是一个度的概念,任何一件写实的绘画作品都不免要进行形象夸张的艺术处理。常人一般面对于夸张程度较大的艺术形象才能意识到其夸张,意象造型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夸张。但夸张的形象仍不会失其原始形象的本来面貌,而变形则意味着质的变化,是在原始形象基础上作根本的改变使其彻底成为另一种形象。意象造型注重作者情感的表达,它放弃纯客观地再现,主要是画家的情感和审美心理需要所致。它不仅是表现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喜、怒、哀、乐,更是画者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关切和体验的表现,同时也是画者审美情趣,形式美演绎能力,画面整体把握能力的体现。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各种媒介来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课前给学生设定任务,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画家的素描资料,比如:席勒、梵高、毕加索等。课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出评价。

3.协作学习。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协助学生建构意义。素描要培养的基础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能力。素描要在艺术的感知能力、艺术的评价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以及相应的交流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方面培养学生。因此素描教学不仅是对素描材料的认识和技巧知识的应用,还包括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对素描提出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诠释方式和内容。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绘画形态和艺术观念,艺术能力的指向也趋向多元。笔者课前先把学生5~6个人一组,分成若干组。要求学生课下合作分工去完成课前布置的搜集信息的任务,课堂上分配的任务也要求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讨论,通过交流和协商达成最佳方案。在方案完成向全体同学陈述时,与其他组成员之间的问答以及竞争都是一种协作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协作学习使得自己的思路拓宽,并且锻炼了个体的协商以及会话的能力。

篇4

我是一个青年教师,所以新课程对我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就是也许不用转变旧的观念,因为我们从第一天进入课堂就是带着新思想的,我认为毕竟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

传统教育习惯在鸦雀无声、坐得笔直的学生前讲话或传达指示,要是下面有一个人对你的某个观点表示有疑义,或同你公开进行辩论,看惯了阅兵式般整齐雄壮、步调一致、按部就班的人群,是容不得眼前奇装异服不同呼声的人的。学生容易在美术创作方面普遍技法单一,形式雷同,缺少个性,这是传统教学方式下产生的典型后果。显然,这种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为尽快缩短这个距离,就必须倡导个性的表现,开发思维想象,培养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小学阶段实施以“个性表现”为中心的美术创作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切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我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娱乐教学,让孩子真正脱离拥挤的教室,充分利用美术专用教室,桌椅分单人、双人、四人、多人小组摆放,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拥有轻松自由发挥空间。我给孩子们释放的空间,在现代教育中充满情感,让孩子们能在自己的世界更自由飞翔。我认为这种方法有诸多好处。

1.我们是朋友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儿童行为的楷模。教师总是以自身观点来教育学生。实则不然,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有其独有的发展潜能,而教师则应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能。这就需要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你,相信你。朋友可以促膝长谈,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给于学生一种朋友之间交流的心理感觉,课内是知识性的交流,课后是知识的延伸、心理的交流。朋友的感觉摆脱了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发挥学生无限的潜能。

2.我们是交谈伙伴

一年级重在“规矩”的养成,为此8、9岁的孩子要付出很高的的代价。譬如:上课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40分钟保持正座的姿势,下课不能在教室外玩等,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规矩”养成的同时师生间的距离也产生了,难得有学生放下对老师的敬畏主动向教师提问和相互讨论的。虽然对儿童的行为的限制,能达到规范的效果,但儿童会因为害怕违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抑制了儿童的发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自由交谈的环境,教师和学生作为交谈的伙伴,创设了轻松的交谈环境,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发表意见,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激活其思维的火花,使儿童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3.我们是“自由”人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程序化,每天单调的生活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校,学生除了获得知识外,还能获得些什么?每个学生心理需求不同,如何才能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需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自由的发挥其个性特长,会让孩子们无限发展。

篇5

绘制一套好的投影片,首先要全面设计,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根据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思投影片框数,形式是静片、动片,还是复合片,把握投影与教学的联系,遵循适时、 适量、适体、省时、省材、易于演示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材料和工具

画投影片的画笔是日本进口的(12色的)油性彩色笔,笔的两头分别可画出极细和较粗的线条,色彩明 朗,粘性强,水不溶解,经久不退色,用酒精和松节油可洗掉,是绘制投影片最理想的彩色笔。

画投影片的透明胶片,有成卷出售,用时根据需要剪裁。投影片画面规格是18×15cm,外加宽1c m做边框。画好胶片后,用白色硬片纸制一个双层外框,横边框4.5cm,竖边框宽2.5cm,把胶片嵌 在纸框中间,涂上白乳胶粘牢压实,以方便操作和保护画面。

二、投影片的绘制过程

由于油性彩色粘性强和快干的特性,不易在胶片上修改,因此首先应在画纸上起稿,确定后再转稿到胶片 上,用黑色或深色勾轮廓线,然后在画面背后大胆放手着色,色彩稍微画出线外,也不会破坏轮廓线,这种勾 线填色方法,普遍运用画投影片,画面艳丽,效果良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三、各类课业绘制投影片方法举例

1.《郊游去》记忆画抽拉片

片底胶片画一部公共汽车,坐满少先队员,车窗外飘扬着红旗。收录机播放着《这是祖国给的》欢乐歌曲 。这时移动抽拉片,银幕上出现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汽车像在前进。学生在构思,红艳艳的英雄树, 横跨珠江的海印大桥,川流不息的大小汽车,郁郁葱葱的白云山……学生彩笔在飞舞,从不同角度画出广州的 美景,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2.《上学去》添画组合片

根据学生回忆上学路上所见到的各种景物,用胶片分别画成单幅,诸如楼房、小汽车、鲜花、小鸟等,每 种景物用一张胶片绘出。上课时,供学生边回忆上学路上所看到的景物,边在投影器上添加,摆成上学路上的 画面。学生边摆边讨论,从中认识到画面的均衡,景物的大小前后关系,摆放的合理性。用十多张胶片各绘制 一种景物,组合起来供一个课例使用,这种投影片的设计,能更好体现电化教学优越性,学生看到这种逐渐添 加投影片,感到生动有趣,而不会像看挂图一样,产生厌烦情绪。在摆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使 他们有一种参与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能深入浅出地对学生渗入美术基础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

3.三原色调色原理教学器旋转片

用三张直径15cm的圆形透明胶片,把一二张胶片平均分成4份,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留下 1/4透明部分,第三张透明部分同前两张大小相同,剩下3/4涂上不透明色彩,平时透明部分重叠,圆片 中间用一颗按钮固定。

使用时只要在投影器上转动色片,能认识红黄蓝各种原色,继续转动上下调色片,当两种原色重叠时,就 能在银幕上清楚看到图片边缘的红色和蓝色、蓝色和黄色等原色,在扇形部分出现间色之间的变化,例如红+ 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这个原理也可把三间色调成三复色,制作方法相同。

这种调色器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以往用颜色直接调配看不到原色的不足。

4.古诗欣赏与绘画风景片

古诗《小池》——“泉眼无声借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引导学生 欣赏这首古诗时,我使用“情景教学”手段,画了一组活动投影片,画面上阳光灿烂,垂柳轻拂水面,池中荷 立,充满生机。然后用抽拉片移动几只蜻蜓飞来,一群小鱼游过。此时又播放一首轻音乐曲《小河淌水》 。音美、形美、意美,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学校门口的小水池,使他们的听觉、视觉、感觉一齐活动,受到了 美的薰陶,激发了他们创作欲望,画出了一幅学校门口熟悉的“美丽的小水池”风景画。

5.《大家来植树》创作画的构思片

这个课题往年学生交来的作业是千人一面,没有新意,大家以教材范画临过来,名曰创作实为临摹。我改 变程序式的教法,选择了“构图与立意”的重点,创作三幅简单的胶片构图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和创作 。

图片(1),一座学校,当空悬着一轮红太阳。

图片(2),一片荒山旷野,一条小路通向天边。

图片(3),一棵大树浓萌盖地,寂然独立。

学生围绕三幅构图,经过思考讨论,各自构思理想画面,交来的作业有三种类型;情景交融、场景壮观、 理想蓝图。构思新颖、寓意深远,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异,较少找到临摹痕迹。

6.人物表情复合片

小学生掌握人物表情喜怒哀乐的画法比较困难,我画了几张人物表情变化复合投影片,进行直观教学。

第一张利用重叠片,出示一幅头像,让学生观察其表情与特征,然后喜、怒、哀、乐四幅同时出现,让学 生欣赏、分析,比较其不同表情、特点与特征。面部表情,以眼部和口部的变化最明显。同时要求背诵口诀: 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愁嘴向下弯眉头皱;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

第二张利用分解复合片(简笔画),在一张片子上画出头部轮廓,再分别在四张片子上画上不同的五官表 情,只需移动五官表情片,出现了表情各异的头像。要求边看边默记五官变化特征,然后再默画出来。

7.五官位置复合片

人物画教学五官位置。在制片中,先映出一个正面人物头像,然后将五官全部拉走,留一个脸形,讲“三 停”,将复合片三停线合上,再拉动“眉”、“鼻”片,分别放在三等分的1/3,2/3线上,就映出了“ 发际线至眉线=眉线至鼻底线=鼻底线至颏底线,”这样给学生清楚地讲明什么叫三停,并掌握眉与鼻的位置 。

然后将复合片“五眼”线合上,拉动“两眼”片讲解什么叫“五眼”。再拉动“嘴”片,放在鼻底至颌底 1/3处,拉动“两耳”片,放在眉线与鼻底线之间。这样,学生对正面头像五官位置就弄清楚了。人的颜面 五官位置有严格的规律性,在绘制“五官”的大小比例与在使用投影片时都必须准确,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8.运动人物(速写)活动拼板人体片

小学人体画教学历来最难,学生也最怕画人物画。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纸板活动人体,人 体每个关节用按钮钉牢。

(1)开始用投影片映出走路、跑步、坐地的姿态,让学生分析各部关节转动,并用纸板活动人体拼出三 种姿态。

(2)要求学生凭经验记忆拼出一个足球运动员踢足球姿势,并拿到投影器前放映,全班同学观看评价, 总结出一个动态优美且有力量的运动员必须符合下列三要点:肢体变化要协调,身体角度要恰当,器械位置要 合理。

经过一系列纸板活动人体“操练”,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声中,要求学生用记号笔画出一个运 动员,做到先拼后画。在15分钟内人均画出3个运动员,个个动态栩栩如生,全班没有一个雷同。

9.构图基本知识——变化与均衡活动片

片(1)映出4张学生平时作业构图通病——太小、太散、太满、太偏。让学生当小医生,指出毛病,提 出治方,让学生初步认识构图的重要性。

片(2)画出码头轮船既高大又多。第一张只画出轮船的多;第二张只画出轮船的高大。通过比较让学生 理解构图要根据绘画目的和需要而画。

片(3)映出三个排列一致的苹果,学生看后说:“构图呆板没变化”。指名三个同学在投影器前,用事 前制好的苹果排出有变化的构图,达到变化有大小、前后、掩露、聚散等效果。

片(4)映出两个同样苹果,讲解说:“这两个苹果中间的中心,两边‘重量’相等,叫做均衡”。“这 个构图只均衡没变化,显得呆板”,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又由他们在投影前排出一幅幅有变化又均衡的构图。 学生经过看、摆、评的锻炼,较快掌握“变化与均衡”的构图基本法则。

四、绘制投影片的一些特技方法

1.白色图形和文字的绘制。用白乳胶涂在胶片上,加入透明颜色,制成透明底版,待干后用圆珠笔(没 色的)刻出图形和文字。

2.木刻效果的绘制。用广告颜色直接在胶片上写画,可以收到黑白木刻效果。若在画画的胶片上贴上彩 色玻璃纸或彩色明胶片,可以得到套色版画效果。

3.素描效果绘制。用硬一点的(HB)铅笔在用橡胶擦毛的透明胶片上作画,然后涂上一层透明胶水, 可以得到很好素描的效果,也可以着一点色,则成为铅笔淡彩教学投影片。

4.明亮雪白效果的绘制。如明亮的星星和雪白蜡梅,将其形体用小刀挖空,旁边涂上深暗底色,映出效 果特别明亮雪白。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教学创意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数字信息主导着一切。计算机成为时代的主角,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平面美术设计方面,带来的巨大变革。

1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的特点

有了计算机使平面设计有了与传统方式安全不同的新的工作流程。一只鼠标,一个键盘,面对显示屏,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例如在AUTOCAD里面,我们只要选择“圆形工具”设置圆的半径就可以轻松的画出一个圆来了!

计算机的存储容易,存储量大,携带方便,也为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时可以利用存储在计算机里大量的辅助素材,素材的获取也很容易。

计算机设计提高了平面美术设计的速度,现在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的提高使一个平面设计作品的出稿速度加快,另一原因是由于计算机设计时调整便利。

计算机设计大大的方便了设计师的分工协作,在设计一个比较复杂的作品时,一般都是由若干位设计师进行合作,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距离的缩短甚至消失,时空的限制被打破。

2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的教与学

2.1注重传统设计能力的培养

有的学校过分夸大了计算机设计语言的作用,认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就学习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等这些设计软件,认为这些软件:“只要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学好了这些设计软件就可以从事平面设计了。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计算机并不是万能的,平面设计是一个人脑的思维过程,计算机只是起辅助的作用,真正的设计是要靠人脑来完成的。所以在传统设计中,大家虽然用的是纸和笔,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设计主体是自己。通过与传统平面设计教学成功实践的比较,我们发现,正是传统的设计教学,美术的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课应该加强练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是设计思维的真正支柱。

2.2打好平面设计和美术理论基础

学会如何用软件,如何用计算机排版,拼版,制版,但是学生仅仅学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这些专门教授计算机使用的课程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这是不对的。学好平面构成、色彩理论、图形创意等课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2.3创意的培养

设计创意是一种课本以外的知识,是一种可操作技能以外的思想能力。

2.3.1创意培养就要让学生主动去想去做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说明“教”学生“学”,是为了学生“学”后能“做”,但是,学生要能“做”,就必须会“想”,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就要知道“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做,“想”怎么做最好,让学生“想”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学生创意培养基本条件,如果课堂只是把知识、技能一味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达到设计意识培养的。

2.3.2创意培养就要创造积极的互动教学活动,让学生敢想敢问

创造积极的互动教学活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教学教师自己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要对所教知识全面掌握,施展好教学调控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及收获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互动教学活动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教师要能给学生积极的反馈,不要碰到问题,就闪烁其辞,左右而言它。否则,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或者问了也白问,学习变成只是按步骤操作计算机……,没有了自己思维,设计意识培养就无从说起,尽量为鼓励学生“想”、“问”创造机会。

2.4采用实例教学法

平面美术设计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新设学科,教师如果还是手持重理论、略实例的教材,站在传统的黑板上归纳“一二三”,显然会使学生食之无味,不知所以。此时,教师必须把握新的质量标准,提高教学中的科技含量,在教学方法上,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我选择了哈佛大学提倡的“实例教学法”,即配合本堂课教授内容,在网上选择一个或教材上的或自己制作一个能包罗基本知识点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然后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制作出相同或类似的作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易于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

2.5重视实训作业的设计

2.5.1实训作业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美术平面设计课实训作业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桥梁,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依托。实训作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生活与心态,关心社会时事,关心学生关心的,这样才能设计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训作业,而且,很多时候教学的成败却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获得来自于作业的完成情况,完成的好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有信心、有毅力深入学习,获得更成功的经验。所以,实训作业内容是学生容易接触到的内容,方便学生理解。

2.5.2实训作业要有短期的作业和长期的作业

短期作业是一些模仿性练习实例,突出技能的训练实例。例如,学习设计软件各个工具的练习的实训作业,或者学习图片的简单处理的实训作业等等。实训的长期作业是学生自主探索模仿性练习,在已经掌握一定技能和设计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地模仿设计作品,完成带有项目性质的作业,能让学生长时间处在一种构思设计状态。例如,实训作业《XX公司VI手册设计》。

2.5.3实训作业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

篇7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自媒体以其便捷、迅速的信息交流模式,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促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现代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只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媒体平台的优势,才能使高校艺术教育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

关键词:

自媒体;交互性;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博客、播客、论坛等自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获取资讯、交流情感、参与社会生活的便利平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主角,人人都可以发表和制造话题,自媒体作为一个数字化的信息交互平台,不断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认知,同时也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1自媒体的特点

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为自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提供了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技术支持。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手机已经成为社交、传媒和娱乐的主要工具之一。据悉,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78.7%、67.4%。此外,微博在经过行业调整后,用户规模已达2.42亿,使用率为34%。自媒体的开放式、自主式的特点,再次改变了用户的通讯和阅读习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活动。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使得各类信息、各种言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审核部门的管控,因而传播速度极快,远超大众媒体。自媒体另外一个吸引人的特征是它的互动性,数字化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单向传递,大众不再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可以自由地选择所要浏览的各类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评论。同时也可以自己或转发信息,与他人互动,这种自由平等的交互方式使信息的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极为便利。然而,自媒体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海量的信息、庞大的用户基数,却没有任何的约束力,致使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让人无从辨别;恶俗、消极、负面的新闻四处泛滥,不断抨击着人们传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底线。对于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困惑和负面影响。

2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活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作为这一时代较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自媒体这一即时互平台已然成为他们学习、交友、搜罗信息以及了解社会的窗口。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以期能够了解自媒体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28份,是以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学生占21.3%,二年级学生占42.4%,三年级学生占28%,四年级学生占8.2%,涉及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三个专业。经过调查发现,使用即时工具(如微信、QQ)的学生占100%,有博客的学生41人,占12.5%,有微博的学生146人,占44.5%,这足以见得自媒体有很高的普及率。数据显示,微信和QQ的使用率最高,其中73%的学生每天使用时间达到2个小时以上,有21%的学生能达到5个小时以上。他们使用微信和QQ的目的主要是结交和联系朋友、记录生活、了解朋友圈的最新动态、娱乐、信息搜索等。自媒体可以拉近他们和朋友之间的距离,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身边的新闻和趣事,获取各种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自媒体平台的操作简单便利,对信息的传播更加直观形象,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加了乐趣,在大学生群体中所显示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日益显著,不但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对高校艺术教育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3自媒体对艺术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教学活动,自媒体平台显得更加灵活多变。快捷、便利的自媒体平台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提供了一条获取前沿专业资讯和掌握最新知识的新途径,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专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学习的方式和形式也有较大的选择性,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教学,而是自主地搜索知识,分享感悟。自媒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参与体验度,使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艺术设计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科,是时尚、新潮的艺术,如果教育手段总是一成不变,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势必会让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让学校的艺术教育失去吸引力。所以将自媒体的优势变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大助力,让艺术教育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4自媒体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

4.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对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监控和引导,把握好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校、院系或班级的公共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洞察学生的思想倾向,了解艺术类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议话题。学校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学生面对网络信息时要有判断、选择、分析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媒介素养,让自媒体成为服务学习、生活的工具,传播正能量的载体。

4.2师资力量的培养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拓宽视野,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设计专业,知识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能及时发现行业动态,敏锐地捕捉到最前沿的行业资讯,丰富自身的信息储备。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将知识传播出去,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最后,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继续深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强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4.3搭建网络平台

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打破学科间、学校间、校企间的界限,共同搭建网络平台,会同所有力量,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建立集课堂教学、网络交流、在线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提高学科之间、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教学活动立足市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顺应市场、把握社会发展脉搏,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学科。

5教育革新策略研究

5.1授课形式的革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但是多媒体带来的图片展示、视频资料往往会使学生沉溺于炫酷的课件中而忘了动脑思考。并且,短短的课堂时间并不能让老师和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加上很多学生对课堂发言相当抵触,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的交流无法实现。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是传统教学模式有力的补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本课程的微信群或QQ群,根据授课情况阶段性地组织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教师只要在其中适时引导,最终总结发言即可。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师而言,通过自媒体平台可以听取各方意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5.2设计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艺术设计类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资料量比较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是有限的,老师无论多么博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行之有效的是进行相关设计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首先,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相关的图片、视频、网页、电子书等相关资料储存到网络云盘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扫描生成的二维码或点击生成的链接进行下载阅读或收藏,完成资源共享。这样更方便学生进行课下复习,加深理解,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其次,目前有很多微信公众号、QQ空间经常会转载国际最新的设计资讯、经典案例,以及国际著名设计师的专题介绍,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里推荐给学生,只有多看、多了解,才能有更多的设计灵感,激发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学生可以去听听一些网络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MOOC等,它们是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的教学设计。网络公开课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视频可以随时中断和反复播放,学生还可以通过公开课的平台和名师们交流互动。

5.3教学成果展示与宣传的舞台

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很大程度上都会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递上,而忽视了最终教学成果的展示和反馈。很多艺术院校会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一个课程作业展,这样的展览通常会持续一天或几天,会吸引很多的师生去观看、品评。但是这些反馈信息很少会传到主讲教师和学生耳朵里,而且展览的时间较短,带来的宣传效果很快就会消散。如果将这些课程作业用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空间、博客等出来,带来的效果又会不一样。这些信息将会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快速地向外传播,迅速地被推荐、转载、关注,大家都可以针对该作业进行评价和留言,而这些反馈的信息都是公开化的,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通过大家的反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

6结语

信息科技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将自媒体融入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能够很好地满足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对学科知识个性化的需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创新,为自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找准了方向。

作者:宋可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奇.基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移动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6).

篇8

[关键词]美术;作业设计;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84-02

作为美术教师到底该如何去设计课堂作业,以吸引学生作业兴趣;能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出发,激起其主动学习兴趣,促使其敢想敢创新,能积极地去探索,认真地去实践;通过完成的绘画作品或其形式的作业将知识掌握信息反馈,以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近年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优化作业设计做了些探索和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目标,美术作业“层次化”

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中必须心中有学生,眼里有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达成目标,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和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教学要求有所选择与取舍,“量体裁衣”式地设置不同的作业类型与难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因此,适宜的作业要求可以给学生很大的表现空间,自由灵活的层次化作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现。

1.1梯度型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以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原则让作业的难度有一定的延伸性,鼓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作业。如第13册的《生活中的图表》一课教师给学生的作业设置了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教师示范后,学生能够根据图表设计的三个特性设计一个简单准确可读的图表;第二个梯度学生能够在图表上发挥设计理念,用图形、文字、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一个以纸为材料的图表;第三个梯度是学生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如纸杯、泡沫、塑料片等设计制作一个独特的立体。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任意选择作业的难度,让学生成为作品主人,以快乐随意的心态完成作业练习,同时作业交流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1.2选择型作业

设计选择式作业,符合个性差异,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美术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以自选作业的形式来确定作业的难度、内容和形式。如第16册的《端午节》作业设计中可以制作端午节彩蛋、彩棕、面塑,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龙舟,还可以绘制端午习俗的画。课堂学生各尽所能,画的画、剪的剪、贴的贴,好不热闹,作业展示中显示了学生作品的丰富多彩。“以人为本”的课堂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学生在品尝成功的愉悦后能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念,更有助于学生潜力的挖掘。

2植根生活,美术作业“活力化”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托,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2.1善用生活用品进行作业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日常用品甚至是废旧物品,都可以用作美术作业的材料。如《生活中的图表》、《时间的表情》、《最亲近的家具》、《边吃边看的艺术》、《重复的魔力》等设计制作类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作业。这样既解决了作业材料难准备的问题,也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敢于创造的艺术思维。笔者还从教材内容出发,自行设计了《奇妙的报纸》校本教材,其中有很多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充分发掘报纸这种废纸品的艺术功能,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2.2善用生活素材进行作业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密切配合学校的活动,设计些可以运用与生活环境的美术作业。例如让学生设计与布置艺术节、运动会的会场,制作各种道具、布景、海报,设计与布置平时的教室与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刊出墙报、美化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设计服装等。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美术,寓教于乐,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昂然。例如:《头饰》一课,课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形象,进行课本剧表演。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美术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

3丰富形式,美术作业“多样化”

教师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可以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中学美术学科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内容。如从人员组合上可分为一人完成、小组合作完成、全班共同完成;从作业形式上可分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等。

3.1

独立完成作业与合作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虽然是传统的作业形式,但也可以本着“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宗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作业形式,色彩画、黑白画、线描画均可,撕贴、剪贴、立体制作也可。合作完成作业这是目前美术课堂上比较流行的作业方式。它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鼓励学生之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

3.2有形的作业与无形的作业

教师可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如平面的、立体的;绘画的、制作的;画在纸上的或画在其他的实物上的等等。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确立了以发展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材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课题的题目本身就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例如第13册《我们的节日》一课:无论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还是从课程内容考虑,本课都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设计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六一节游戏、构思行动方案、制作礼物和请柬……以此来触发他们去发现和思考关于艺术活动的实施方法。那既是一个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无形的课堂活动作业。对于无形的作业可以通过拍照把学生的作品和活动情景拍下来,既便于保存,又是课堂作业过程的一部分。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追求和提升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倾向,通过美术作业的优化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专业乙很多中职院校也都开设了这个专业,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方法是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题,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来改进教学。

    对艺术形式的创新的追求在每个时代都从未停止。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的新型设计模式—电脑美术设计由此而产生。电脑美术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的操作软件和实用工具来从事设计创作,它能使许多传统美术设计手段无法表现的设计思想变为现实,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潮流。

    一、中职学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从1998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才在少数艺术院校设立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推动了这一专业的扩招。一时之间大量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在条件不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开始了中职学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上对电脑美术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大量“设计人员”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工作。即使这些毕业生被单位聘用,也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被迫离职。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校的课程教学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造成的。

    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中职院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员数量和学生美术绘画基础,都和同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目前中国专业类院校每年录取时生源比例是几十比一。全国每年有近百万的美术考生,这些学生在平时都参加了各类美术专业培训班,这些学生都经过几年的专业基础训练,他们在入学时美术专业基础能力已经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好很多,他们人学后一般就可以立即进行对专业课的学习,很少再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素描和色彩等美术基本课程。而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的所面临的情况刚好相反,生源与录取学生的比率一般都是三比一或四比一左右。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经过短期的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能力训练,甚至很多学生初中都没毕业,以前没有经过美术基础训练,没有一点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关于美术的理解,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达不到专业的层次。在这样的美术基础之上,如果不首先对其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过早进人专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拔苗助长,出现更坏的效果。

    所以目前的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要加强其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如前一年首先集中进行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专业修养,接下来的一年半进行电脑设计课的学习,最后的半年学生再到企业开展实习,获取实际的工作经验。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

    布鲁纳曾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接收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习者主动卷入到学习之中,并体现为自己在平时外部世界的活动中积极行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电脑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计算机技术目前发展很快,电脑美术应用方面的软件数量众多,平面设计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和core1draw等,关于立体设计的软件主要有3ds max,autocad,may。等,而且各种软件都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掌握了这此设计软件,但是等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所学过的软件可能已经更新换代跟他们所掌握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像学其他科目一样,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教,然后去学,等学生毕业时肯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发展的灵魂,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开展创新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原则,才能在课堂上焕发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中,才能全面地激发其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平时能够培养创新性思维。电脑设计教学有丰富的创造空间,它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创新的“天堂”。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得到“黄金”,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点滴做起,培养创新意识。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生搬硬套。日常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只有在活跃的创新氛围里,学生才能充分地去发挥创造潜力。平时多给学生布置一此实际具体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经常地独立思考。

    其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直接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应该加强引导,找出一个思路,指导其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必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解设计一个烟灰缸,对其里面部分设计制作是一个难点,要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解决问题后能够加深印象,开展创新。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电脑美术设计是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教师想给学生一瓢水,那么首先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脑美术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走在学生的前面。教师平时要注意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地进行充电。在工作之余广泛阅读专业书籍,从多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篇10

一、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通过声像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教学新课题、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开始阶段,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提高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通过提问和复习方式引入数学新课题,就显得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声光、色彩、图像的播放、显示、强调,通过色彩的变化、声响的效果,就更能有效地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数学新课题,进入全新知识的学习情景。

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知识难点。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优化设计,把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全面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数学逻辑的推导过程。利用屏幕展示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教学效益。

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丰富数学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能把有效改变教师传统单纯讲课模式,通过操作多媒体体设备,把教学课堂变成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深度,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授课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数学课堂,就会比传统课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教学轻松。另一方对于学生的学习模式而言,学生可以从过去传统的,在课堂是只由老师满堂灌,转变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相应的知识内容,轻松地学习数学。因为程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习的层次是各不相同的。多媒体课堂的丰富性和个性化,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主动地学习,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较低的层次进入较高的层次,使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变得层次多样,丰富多彩,轻松自如,效果良好。

三、多媒体使数学学习变得形象直观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时期,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媒体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实物,去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如直线、平面、立体、空间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图片的静态展示,学生在接受的知识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掌握。与此相反,如果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环境,就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营造形象直观的动态教学环境,学生就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知识点的本质,以及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的构建。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数学教学中的许多难题,把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数学教学,转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相关图片,通过植物、人体、动物、装建筑物等事物进行对比,讲解清楚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非对称图形,什么是有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有中心对称图形。这样就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教学轻松自如,效果明显提升。

四、多媒体教学能优化性教学方式

中学数学教学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课题,内容多样,知识抽象,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很难激发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像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那样,依靠机械的记忆,按照相应的模板来进行学习。中学的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相比显得更加抽象,因此更需要学生不断加深理解能力,更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还会加重学生的课业量,这样就会在客观上的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抵触情趣,也许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从而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

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片面地进行讲解传授方式,学生在课堂也许就会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工具优势,使得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有声音,有色彩,有动画,从而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直接刺激,变得容易理解和吸收。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多媒体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加上教师简明扼要的讲解,数学整堂课就再以不会枯燥乏味,变得生动直观,使繁难变得简易,把艰深变得易懂。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能有效地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五、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运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对数学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把许多静态的知识内容,变为动态的美观画面,还可以利用鲜艳的色彩予以突出强调,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直观的图像和悦耳的音乐,可以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使数学知识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良好的表现力,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六、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