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的土壤污染典型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并且对水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构成明显的威胁。但是目前对土壤污染问题并没有象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那样重视。在有机污染物沿食物链传递和迁移的过程中,含量逐级增加,其富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惊人的程度。六六六和DDT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农药的残留,但在鱼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如太湖鸟类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太湖湖底淤泥中六六六未检测出,DDT为3.4ng/g,通过鱼类生物富集,六六六达到28.5ng/g,DDT达到270.7ng/g,最终到夜鹭、白鹭的鸟卵中时,六六六可高达460.0ng/g,DDT可高达5626.7ng/g。此外,有毒有机污染物正在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这些有机污染物长期贮存在人体中,并可通过母乳喂养间接转移给新生儿或胎儿通过胎盘直接获得。
一、何谓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人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改变,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
二、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1.过量施用化肥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学性质恶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过量使用化肥还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导致死亡。
2.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机物。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1/2左右散落于农田,又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3.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被公认为城市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使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砷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硫化矿产的开采、选矿、冶炼也会引起砷对土壤的污染。汞主要来自厂矿排放的含汞废水。土壤组成与汞化合物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积累在土壤中的汞有金属汞、无机汞盐、有机络合态或离子吸附态汞,所以,汞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尾气沉降,磷肥中有时也含有镉[5]。
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
6.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则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8.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1.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衣物、器皿的洗涤污水污染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病原体又被带进地面水或地下水中,进而引起这些疾病的水型暴发流行。
2.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是蚊蝇孳生和鼠类繁殖的场所,而蚊、蝇和鼠类又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因此,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在流行病学上被视为特别危险的物质。
3.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对人们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在生产过磷酸钙工厂的周围,土壤中砷和氟的含量显著增高;铅、锌冶炼厂周围的土壤,不仅受到铅、锌、镉的严重污染,而且还受到含硫物质所形成的硫酸的严重污染。任意堆放的含毒废渣以及被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会污染水源。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
4.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a、β、γ射线。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对机体既可造成外照射损伤,又可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损伤,使受害者头昏、疲乏无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发生癌变等。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影响居民健康。
四、防治措施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
篇2
摘要 我国目前土壤形势不容乐观。呈现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等特征、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重要威胁,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了发达国家治理土壤污染的经验,并提出了深化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土壤污染;污染防治;国际经验
有土斯有民,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利用、保护好土壤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根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数据,全国16%的土壤环境超标,其中,一些地方土壤污染严重,工矿业废弃地和农业耕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重点区域类土地(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和干线公路两侧)均有相当程度的污染,“毒土”“毒地”等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威胁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预防、控制和修复,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土壤污染成因,借鉴国际经验,探求国内土壤污染防治途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土壤环境也迅速恶化,污染呈现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六大特征,表现出由点到片,由城到乡,由单一到复合等发展态势。造成我国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禀赋低。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且质量不高、环境压力大等特点。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水平的43%,我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0%的人口。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珠江中下游平原与汉江平原、成都平原外,耕地质量不高,无法耕种的中度、重度污染耕地有5000万亩,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生态难题。
二是土地污染源多面广量大。土壤是各类污染物的最终归属。我国30多年粗放的发展模式,使土地成为了一个“大垃圾箱”。工业“三废”排放,使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并积累于土壤。全国有11. 23万座矿山,1.2万座尾矿库,每年60万吨石油跑冒滴漏,固体废物堆放占地面积达200多万亩,有害废水污灌污染耕地3250多万亩,有害废气随雨水沉降到土壤中。农业生产存在“农药、化肥依赖症”,化肥产量和使用量占世界1/3以上,非降解农膜残留量达12万吨. “白色污染”严重,导致土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尚无针对土壤污染的专门法。2015年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虽对土壤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仍缺乏细则。虽然不少地方专门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的规范性文件,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法律体系,约束力和系统性不够。
四是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有60类共3246种土壤,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降雨量、地下水埋深等影响基准推导的重要参数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截至目前,我国已及正在修订的土壤质量标准有60多个,在数量上比较少,管理也不明晰,分属于10多个不同部门。此外,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于1995年实施,2009年开始修订,至今仍在修订过程中,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标准等级全国采用统一的标准值,没有区分土壤背景值的差异。此外,标准主要针对的是环境质量,从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的角度考虑不够;主要针对农业用地,对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考虑不够。
五是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不足。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晚,技术落后,尚未形成全面的监测体系,部分地方能力有限,难以精准掌握各地区土壤污染的状况。
六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薄弱。由于污染土壤面积大,污染程度深浅不一,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要求极高。国内市场上现有的修复技术往往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低且修复成本非常高,修复设备与药剂大部分仍依赖进口。
七是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缺口大。国外的绿地建设中,土壤费占总投入的50%。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中仅有30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修复污染土壤,且主要是对城市投入,对农业生态环保投入不足,远远无法满足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需求。
八是土壤管理体制不顺。我国长期以来多部门分散治土,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造成权利义务失衡和权力横向分割的弊端。虽然2013年1月国务院出台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提出: “建立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机制,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但仅靠部际协调机制难以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常常会因部门利益影响工作效率。
九是土壤保护意识淡薄。由于土壤污染更具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是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公众土壤污染防治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往往将土地利用的功利性和经济性摆在第一位,忽略土地本身的生命支撑价值、生态价值、文化象征价值、历史价值。大部分农村居民对环境污染表现淡漠,也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只要环境污染没有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产生活,大多采取漠视的态度,增加了土壤环境保护的成本。国外土壤污染防治经验
建立综合防治的法律体系
西方国家普遍将土壤作为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来进行立法保护,形成了从基本法到综合性法律再到专项立法的三层法律体系,用以调整和规范各类生产、生活活动。
美国从危险废物管理着手开展立法,颁布《土壤保护法》《资源保护回收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超级基金法”)和《小企业责任免除和棕地复兴法案》(“棕色地块法”)等法律法规,在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区、农田保护、土地管理政策、土地利用、污染场地修复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加强对水、化学品等污染的控制和立法。德国制定《联邦土壤保护法》《区域规划法案》《建设条例》等,对土壤污染清除和修复、土地开发、限制绿色地带开发作出规定。日本通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土壤污染对策法》为农用地以及“城市型”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了专门法律保障,而《大气污染防治法》《二?英类物质特别对策法》《水质污浊防止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审查规制法》《肥料取缔法》《矿山保安法》等外围法则从不同途径为土壤切断了污染源。法国虽没有专门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但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工业法、废物法和民法,规定土壤污染者的相关责任,达到土壤污染防治目的。
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预防
发达国家将土壤环境风险评估贯穿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指导污染土壤的环境调查与监测,确定土壤污染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是否值得关注。英国认为预防土壤风险与修复污染土壤同等重要,建立了污染土壤暴露风险评估导则,率先提出污染地块可持续修复管理框架。德国一方面重点排查了全国有污染嫌疑的土壤并进行了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了重点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
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基于风险评估,划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制定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美国颁布旨在保护生态受体安全的《土壤生态筛选导则》以及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筛选导则》,此外还制定污染土壤初始修复目标值,许多州据此制订各自的土壤质量标准。英国在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原则制定土壤指标值。加拿大则以其保护生态土壤质量指导值和保护人体健康土壤质量指导值两者中的最低值作为最终土壤质量指导值。荷兰在《荷兰土壤质量法令》中设立了土壤修复的目标值、干预值及部分污染物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指示值。日本在制订土壤环境标准时,特别设立浸出液标准。
全面准确开展土壤监测
西方国家普遍深入开展土壤调查,尤其是利用高光谱遥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进行土壤监测与评价,摸清底数,为开展土壤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欧盟实施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项目,设计欧盟范围内可比的监测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评价土壤现状的资料参考中心,对国家级土壤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统一管理。德国根据土地用途对全国土壤实施监测,了解土壤特性变化,以评估治理措施是否有效,共设立监测点800多个,并建立污染土壤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法国建立污染土地的数据库,信息包含现存的污染地和已被修复的污染地。美国相关部门向用户免费提供很多土壤基础信息,例如分辨率低于30米的遥感资料,从而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分类治理的防治措施
根据土壤的不同功能,西方国家坚持区别对待,积极推动土壤污染分类整治和管理。美国防治土壤污染关注范围从农业用地逐渐扩大到工业用地,通过一系列法律及修正案对“棕色地块”进行有效治理。建立危害分级系统,根据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和土壤4种污染迁移途径来评估场地的污染状况,有针对性地治理。德国通过一套颜色指标体系明确土壤治理要求,分别用绿线、黄线和红线表示应采取预防恶化、发出警告或必须清理的措施。日本和韩国在土壤污染调查、整治责任承担、费用负担、管制方式等具体制度中,对“农业型”土壤污染和“城镇工矿型”土壤污染区别对待。俄罗斯在《关于安全使用化学杀虫除莠剂和农业化学制品法》中针对农业生产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剂的控制与监督管理做出详细规定。
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
国外土壤修复主要采用两大方法(原位及异位)和五类技术(工程措施、物理修复、化学/物化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和生物修复)。1982-2005年,美国超级基金一共进行了997个土壤修复项目,采用异位修复的项目约占53%,固化/稳定化及焚烧占异位修复项目的69%,土壤蒸汽抽提占原位修复项目的53%。欧洲各国因工业历史和污染类型不同,污染场地特征不同,土壤修复技术也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采用原位及异位修复技术的比例相当。目前,绿色修复技术既可降低修复行动的环境足迹及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又使修复行为的净环境收益最大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污染者付费”基础上的市场运作
在政府提供专项治理资金的同时,激励社会资本加大土壤治理投入。美国通过征收专业税,建立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土壤修复“超级基金”,由其兜底全国范围内污染场地的修复。英国污染场地修复资金实行等级责任制:最初向土地排污的企业、个人或知情并容许排污发生的人为第一级;当前土地所有者、业主为第二级;土壤污染治理责任由第一级承担,但无法找出原始污染者时由第二级承担。日本采用“原因者负担”和“受益者分担”双原则并设立专项基金治理污染土地。具体方式是:先对污染土地展开调查并制定治理方案,然后对该土地进行收购和治理,在治理完成后将土地卖给企业,最后按基金出资比例对获利的5%进行分配。对于无主土地的治理,德国采取政府先垫钱修复,后调查确定最终谁付费的治理方式;而对历史遗留的污染场地治理,政府给予补贴。
综合防治土壤污染的建议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土壤环境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修复的成本可以发现,三项成本的基本比例为1:10:100。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必须重视预防,并坚持防、控、治一体化,分类施策、分区防控,走市场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路子。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联合机制
土壤污染情况复杂,涉及部门多,治理和协调难度大,需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中央部门的责任及中央相关部门的职责。环保部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牵头部门,应加强综合协调,完善法规标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与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成立“国家耕地面源和农村污染防治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可由农业部承担;与工信部、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等成立“国家城镇和工业用地污染防治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可由住建部、环保部共同承担。协调跨区域水土协同治理,统筹土壤、重金属和化学品、固废、危废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修订、完善与土壤污染相关的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关于土壤保护的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严格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严控农药、化肥、农膜的乱用滥用问题,加大对造成污染后果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源头控制
坚持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项目准人,关闭、淘汰和搬迁小冶炼、小化工等企业。健全排污许可制度,改造环保设施,严格控制排污量和浓度。打击非法采矿,促进矿山集约化开采和废水、废渣集中排放和处理。划定生态红线,严格监管农田和重要农产品基地,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加强对农药、化肥及其包装物以及农膜的环境管理,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实行保护性耕作和轮休耕作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土壤环保考核指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制,明确地方党委及其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加强土壤监测
联合多部门共同建立长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机制,开放监测市场。制定统一的监测规范,构建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预警监测、应急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全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监测,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可靠数据。
实施分类防治
对工业、农业和住宅用地分类施策;划定优先保护区域进行分区防控;按照受污染程度开展分级防治。启动“土壤环境保护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完善“以奖促治”“以奖促保”政策。建立土壤修复技术默认清单制度。
加强科技支撑
搭建土壤环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注重引进、吸收、消化适用于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搭建土壤污染治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关键技术、设备。
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借鉴重庆污染土壤治理模式,加快以土地经营、批租为支撑的财税、金融模式改革。继续探索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污染责任险等经济措施。对严重污染的耕地,要调整种植结构,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并进行生态补偿;定点收购被污染粮食并补偿费用。建立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基金。对积极开展土壤污染保护和治理的地区,加大资金奖励支持力度。发展土壤修复相关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开展PPP模式,推进第三方监测、治理。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企业和公众土壤环境安全意识和土壤环境保护参与意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课堂宣传土壤环境保护知识,并为一线生产者提供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和履约工作
篇3
[关键词] 农业 土壤污染 污染类型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64-02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变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土壤一旦遭受污染,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同时还通过食物链和饮水间接危及人体健康。因此,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和防止土壤污染,对保证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土壤污染的类型
1.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是人类的发明,用以消灭害虫,为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用药量的不断加大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农药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农药的有害成分一旦进入农业环境之中,其毒性和高残留性就会发挥作用,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在生物圈中,农药在植物体内富集或残留于植物表面,通过植物、昆虫、鱼类、鸟类及气水流通的作用,转化和富集。一方面害虫逐步地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出现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益鸟、益虫被大量杀害,生态失衡,造成新的、更大的虫害爆发。
部分农民在农药的使用上,是直接将农药撒入田(地)里,不仅不能起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作用,而且造成农药大量流失,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直接将农药洒入田(地)里,下雨时,雨水会将大部份农药冲走,进入水源、水沟及河道,造成水源、水体污染,而这些被污染的水又被人们生活饮用及生产利用,从而产生循环污染和为害,可谓是害上加害。农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人的神经、肝脏、肾脏等器官,引起慢性中毒,诱发癌症等多种病症。滴滴涕等高毒性农药甚至还能遗传毒性,造成畸形婴儿,缩短寿命。
2008年大关县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在448户农户的典型地块调查中将农药直接撒入田(地)里的有18户,占调查农户数的4.02%。
2.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化肥的施用促进了粮食的高产,然而在化肥大量使用的同时造成化肥大量流失,化肥流失造成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从而导致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长期大量使用化肥,造成许多农田土壤板结,施肥效果明显下降,最终造成农产品产量下降或品质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化肥流失造成地表和地下水污染,地表径流把化肥中的氮带入江河湖泊,使微生物严重增生、水体粘稠发臭,造成富营养化,导致水中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减少或死亡。
2008年大关县农业污染源普数据显示,化肥使用量(折纯)6404.45吨,其中:五氧化二磷2760.87吨、氮3643.57吨,流失量59.42吨,其中:地表径流磷16.72吨、氮35.73吨,地下淋溶氮6.97吨;在448户农户的典型地块调查,其中撒施肥料的农户有78户,占调查农户数的17.41%。
3.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并造成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直接危害着灌溉区饮水及食物安全。
2008年大关县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16个住宿餐饮单位,5个其他服务业单位,3个医院均无污水处理设施,各种生活、医药污水直接排入城镇下水道而进入水体。
4.畜禽养殖导致的污染
畜禽养殖对土壤的污染源主要是粪便,尤其是畜舍及畜牧场附近,因粪肥长年大量堆积或粪水渗透,造成N、P、K等物质浓度过高形成对土壤的污染。还通过污染水源流经土壤造成水源污染型土壤污染。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抑制有害菌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铜、铅、砷等金属元素,而这些无机元素在畜体内的消化吸收利用极低,在排放的粪尿中相当高。长期使用此类添加剂,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抗生素类药物一般有60%~90%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被土壤吸附后降解较慢,容易在土壤中累积,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08年大关县农业污染源普数据显示,畜禽养殖场 (户)调查的36个场(户)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粪便随意排放的情况。
5.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其他由医院以及卫生设施排出的带有各种病菌的废水、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等,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极为严重的污染性。
2008年大关县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全县除翠华镇外其他乡镇及村镇均没有无害化垃圾填埋场。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管。目前,农业土壤污染较为严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1.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监控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工业“三废” 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工业“三废” 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对农业土壤造成污染。
加强工业企业相应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工业企业所产生的粉尘、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废气等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确保大气、土壤、水源、河道等农业环境不受污染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不按国家环保要求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而随意排放工业污染物的工业企业进行关停或按国家环保相关规定进行处罚、限期整改,待污染物处理设施建成后、经检查合格方可进行生产。
对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牧场的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在土壤环境中,杜绝使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要加强对灌溉水水质监测,了解水中的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2.防止养殖业粪便、废弃物、污水对土壤的污染
规模化养殖(畜禽、水产等)场应配套相应的种植场或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设施,将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废弃物,作为种植业有机肥料或将畜禽粪便加工为有机肥料,供农村种植业农户使用,已消耗其规模化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畜禽粪便,防止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如我县实施的发展畜禽养殖与沼气建设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是一项防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
3.合理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多施腐熟的农家肥等有机肥,少施化肥;多施配合肥料,少施单质化肥;重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安排肥料的配比和用量,减少化学肥料的盲目投入量,改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应加大有机肥料的利用,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透性和理化性,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减少土壤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有害物质的降解,并能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
4.合理使用农药
篇4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水源地保护区与各项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应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篇5
一、认真做好采样准备工作
要做好采样工作,采样前的精心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土壤采集实际从 2010年6月15日开始,但实际上,我们组从5月16日就开始做准备,包括采样物品的准备及对采样方案的仔细研读等。在采样的过程中也要做准备,这部分的工作是采样规划及标签、基本表可填写的先填写。采样规划原则是布点分散均匀,同一种土壤类型,两个样之间的距离至少在100米,尽量布在汽车能进得去的地方,能去的地方就布点,我们组就是按此原则规划每个村采多少样,在何地采等这些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每次出发前都先规划好了行程路线,尽量使得采样点们顺路,因为高质高效是我们的原则。
二、采样分工明确,做事认真、负责
我小组有五名采样人员组成,其中照相员一名,记录员一名,gps存点一名,实地采样两名,大家各思其职,干完手中的活又协同完成其他的活,这使得采样工作进展非常的得快,且使得每一张照片再现真景,每一份记录真实反映,每一个采点经纬重现,每一个样品勘称典型。
三、 统一标准,确保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及成果质量
在调查工作中,我小组严格执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和我省关于质量控制的要求,对调查点位布设、现场采样、样品保存运输、数据记录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点位和样品的代表性以保障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 采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采样小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下本次采样工作开的非常顺利,但是天时地利不是随时都有的,在我们开展采样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雷雨天气,不过这并没阻断我们的行程,小雨我们穿上防水衣采样,大雨我们就先在车上等雨小了再下去采样,曾经多少次我们的下半身都沾上了泥土,不过我们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没有任何的报怨。
再一个就是就要说采样的道路了,记得刚开始去峨山采样时,有些采样点布在深山之处,由于道路崎岖不平,基本上是泥土路,多坑多泥,所以我们只能以二十多公里的时速行驶,这样每去一个点最多时要花上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每一个来回我们都要在车上颠跛上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候在深山里采完样返回时天色都已经晚了,这样除了中午饭时间,我们每天得工作十个小时左右,不勉被颠得有点腰酸背痛的,晚上回到住处一倒下就睡过去了。
总的来说这次采样虽艰辛却意义重大,我们不但熟练地掌握了采样的基本操作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同主题文章推荐 >>>
篇6
【关键词】土壤 土壤环境 质量 监测
一、前言
土壤资源是我国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影响环境质量的同时,对于土壤环境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所讲的土壤污染主要指的是在人类开展日常活动或一些生产活动的时候将一些有害的物质带入了土壤环境,当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之后其含量远远超过了土壤本身的含量,从而导致土壤环境出现破坏的现象。土壤资源受到污染的类型包括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人为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由于土壤环境在受到污染之后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随着有害物质在土壤环境中越积越多,通过食物链的形式由植物最终转移到人体,也可以通过能量循环及水循环的方式影响人类。当发现时为时已晚,因此需要做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但是土壤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恢复过程需要很长的周期,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格外重视。
二、关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阐述
土壤资源受到污染与人们开展剧烈的工业生产是脱离不了干系的,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的土壤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根据2014年4月,我国的国土资源部的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调差显示,我国的土壤环境状况非常不乐观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土壤资源污染异常严重,耕地面的在不断减少,因此加强对土地资源污染问题的探究,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迫在眉睫的。同时促进土壤资源的保护也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又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在早期开展的土壤资源调查主要倾向于对农用土地肥力情况的调查。但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城镇化及农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土壤资源受到了污染,并且污染的情况与日俱增,污染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土壤资源污染表现出来的很大特点就是极具地域性。鉴于土壤资源出现了环境变化越来越明显,国家逐渐重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调查。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较为大型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并且就我国的土壤资源的种类及具体情况形成了简单的框架。
在2006年,我国开展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我国第一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调查,整个调查工作一直持续到2012年,时间跨度大,地域跨度广。受到调查的单位为耕地,草地以及未被利用的土地等等。针对持续流年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情况,与2014年我国的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该报告显示我国土壤资源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全国土壤的超标率高达15%以上,耕地的超标率更是接近20%,特别是在重工业集中的区域土壤污染厉害,在众多污染的土壤中受到的污染种类主要是无机型的五人,这显示我国的土壤资源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比较严重。
通过一系列的土壤污染调查发展,我国的土壤污染情况明显,但是受到众多影响因素的影响,对于土壤环境的调查还是停留在较为初期阶段,因此需要不断促进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网络的建设,促进土壤环境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土壤资源环境调查工作与制度监管有机的结合。
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为了不断促进土壤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化,我国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由于土壤环境的主要特点就是地域性强,综合性强,并且随着人口及工业生产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就需要监测工作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统筹全局,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性的调查工作,需要掌握整体的土地资源的空间状况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在选择土壤资源环境监测点的时候需要重视科学性以及代表性,动态性的布点规则,对耕地资源的土壤状况,饮用水源地的土壤资源状况重点^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情况不容乐观,但是总体的监测过程仍然是停留在初期阶段,并且我国总体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缺乏,这就是监测管理体系不够健全造成的,因此需要国家不断促进土壤资源环境调查环境的完善,不断促进土壤监测监管力度的加强,这样才能做好土壤资源的检测工作,为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土壤资源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严春丽.浅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J].环境科学导刊,2016, (S1).
[2]邓丽, 张晓云,常锋.浅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 2014,(2).
篇7
关键词:农村;耕地;污染;概述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83-1
土壤可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所需食物的主要来源。土壤自身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一般性的污染我们很难觉察到,久而久之,污染程度就会增深,使得土壤无法进行自身修补,最后导致土壤失去了生产力,从而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防治农村耕地污染,维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环境污染正在向农村扩展,并且问题显著。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产业化的整合,农业和农村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农村环境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对全国364个村庄进行了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农村土地已经超标,而且超标率高达21.5%,尤其是垃圾场、农田、工业、企业等周边地区更为严重。
1 农村土地污染来源
1.1 工业三废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
工业三废对耕地的污染越来越显著,在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情况下就随意进行排放,特别是化工、造纸等重工业污染更为严重。这些物质直接或间接对土壤进行破坏,改变了土壤自身内部平衡系统,慢慢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土壤的理化结构逐渐恶化,生产能力就会丧失,即使没有完全失去生产能力,其产出的产品也会含有一定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1.2 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的过量使用
在土壤自身肥力下降的同时,化肥很好的补充了土壤流失的肥料,但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又造成了土壤的污染。化肥是种植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物的增产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肥的好坏。因此,化肥的使用范围增大,使用量大幅提升,化肥使用不合理现象频出。化学肥料我们要科技使用,切忌盲目跟随。过量使用化肥,主要表现为氮、磷、钾三种元素比例失调,一般情况下,氮肥过量,磷、钾比重不足,这种使用方法会导致土壤的理性结构发生变化,土质变得坚硬,通气性以及透水性差,肥力减退,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及产量;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也不容小觑。农药在防治害虫和一些其他病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在使用农药的时候杀害了一些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循环系统。也使土壤表层含有大量农业,经过长期耕作,深层土壤也含有化学药品,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所以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科学配比,把污染降到最低。地膜在城市周边地区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一定的优点,它可以提高地表温度,棚内温度均衡且流失慢,有利于保存土壤水分不易蒸发。一切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地膜也不例外。地膜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状态下不易分解,农田中长期大量使用地膜,就会使废气地膜不断残留在土壤中,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阻碍植物根系的发育,从而影响植物的产量。
2 农村土地污染造成的危害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这样说。“我们通过对湖南郴州一个案例长达一年的跟踪,基本证明了土地污染确实会损害人体健康。后续的监测还证明,污染的农田若不修复,即使不种庄稼,潜在的健康风险也不会消失。”近些年,由于土壤污染引发很多突发事件。陈同斌表示,我国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我国农产品卫生品质受到严重威胁。农产品用于工业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农村耕地一旦受到污染,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出现减产或者绝收,这样不仅会危及到人民的正常生活,也会波及到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造成粮食荒。
3 农村土壤修复途径
篇8
【关键词】农村 环境保护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此相对的是农村环境正在不断的恶化,生态污染严重,农业环境受到巨大的冲击,农民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是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农村环境保护概况
我国正在重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一个突破口,综合推动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示范建设、污染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创建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
(一)生态示范建设。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生态示范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大力宣传示范区的先进经验,推广优美乡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有步骤、有组织的开展生态示范建设,做好三乱、三堆的清理工作,推广三改和美化活动,有效的美化了农村的环境。
如今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劣变,现今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卫生十分重要的新观念,应该得到大家的认可并积极参与,让领导者科学、综合整治,并长期保持。随着人民的共同富裕思想情节加深,步伐加快,很多人偏重与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卫生的问题,导致许多地方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人们的身心健康收到迫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逐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饮水是农民生命健康的基础条件之一,饮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现今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的饮水条件改善。在资金上加大投入,推进了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有效的改善农村的饮水条件。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我国畜禽养殖逐渐实现绿色生态化,加强污染防治的力度,特别是在监督管理环节,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养殖业形成绿色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四)土壤污染防治。传统农业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往往会过量,使得土壤的养分失调,土壤机理严重恶化,肥力不断下降,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严重影响,并且污染环境的后果非常恶劣。许多不能降解的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导致农业减产。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力度,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
(五)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取缔许多非法创办的加工企业,对于扬尘污染和空气质量预警机制逐步完善,对于在农村开办的工业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确实保障农村的大气环境更加舒适。现今的农村小池塘,小溪流早就烟消云散了、寥寥无几了,池子里到处都是随意丢弃的各种白色垃圾,池子里面的死水臭气熏天,导致水污染,大气也污染严重受到影响。
二、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态建设工作有待深化。要实现农村绿化建设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必须持续的抓好农村生态建设。但是我国目前农村生态建设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许多环境问题仍有待解决和突破,特别是脏乱差的情况还有待改善,在许多地方生态建设工作亟待推广。
进入新的时期,在农村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面,农民越来越向城镇集中,农村的工厂和养殖场也越来越多,因此农村环境保护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的保护,我们就应该,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
(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度不高。我国农村的饮水源主要是低下浅层水源或者地表水,而浅层地下水长期受到农村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的污染,并且农村的禽畜养殖对于浅层水源也有很大的污染作用,不仅严重污染水源和环境,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化肥农药的污染不容乐观。化肥和农药对于农业增产与害虫消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过分使用化肥农药是生产力落后的体现,导致过多的化学元素进入土壤中,严重的破坏了土壤的性质,对于生物多样性也有着很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农膜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使用量也逐年上升,许多农膜是不可降解的,其碎片将长久的留于土壤中,不仅不能降解,并且对土壤环境有着严重的污染效果。
(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当前我国农村缺乏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农村地区即使有垃圾填埋场也是非常简陋的,地下水和排水设施落后,老化情况严重,清运垃圾的车辆不多,保洁人员及相关劳动力严重缺乏,许多村庄严重缺少环保基础设施,而在重点城镇加大基础设施力度,忽视了其他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因此应该大面积的推广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三、结语
农村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信息传递媒介,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引导农民转变农耕形式,加强科技技术在农业耕作中的应用;要建立农村保护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监管体系,农村环保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共同协调合作的工程,促进多部门协调合作,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并且鼓励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增强农村环境自我保护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村环保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中,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村的各项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的改善农村的各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睿华,曹健,张歆媛.公民社会视阈中的生态危机治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2] 邓桂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畸形的科学产物,是科学的敌人,应当扼杀于胚胎或摇篮之中[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8)
篇9
李硕,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摘要:通过分析郑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农村水环境恶化、生活垃圾肆意堆放,以及乡镇企业、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相应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开发等进程都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直接或潜在的负面影响。农村环境污染保护与防治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对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该文就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剖析。
1.郑州市农村环境问题
1.1农村面源污染范围大,生态环境恶化
1.1.1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从2005年到2009年,郑州市农业化肥施用量分别是162269吨、158817吨、161472吨、164203吨、162551吨,逐渐趋于稳定,但施用量仍比较大,其影响不可小觑。同时,郑州市农村平均化肥施用量达296kg/hm2。高于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警戒线。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 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1.2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为了保护城市环境,郑州市规定要求养殖业实行规模化,并且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在城市外环以外发展。但并没有具体规定这些养殖场所要达到的治污指标,一些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完全没有处理畜禽粪便的撅念,致使养殖严重污染物肆意排放。
2009年郑州市农村全年生猪出栏248.77万头,家禽出笼4763.04万只。肉用牛出栏6.66万头,肉用羊出栏6.13万只。根据《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中提供的“畜禽粪便排泄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可得郑州市2009年出栏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分别为:猪粪尿排放量为197.86万吨,家禽粪尿排放量为28.59万吨,牛粪尿排放量为99.27万吨,羊粪排放量为1.69万吨(表1)。这些粪便严重污染了纳污水体及农村环境,直接导致污染水体BOD含量、N、P含量和粪大肠菌群激增,并且由于渗透作用使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表12009年郑州市农村出栏畜禽养殖及粪便产生量
畜禽出栏万头数(只)粪排放系数(kg/d)尿排放系数(kg/d)粪尿排放总量(万t/a)
猪248.723.3197.86
家畜4763.040.1-28.56
牛6.66201099.27
羊6.130.61.11.69
1.2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生态环境
因矿业在重要水源流域内新建、改扩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破坏水源的事件常有发生。在郑州市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如乱挖乱采、开山炸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造成了当地的生态失衡和生态功能退化,与此同时也给当地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截至2009年,郑州市因矿山企业和已闭坑矿区不合理利用。造成2363.29hm2的土地遭破坏,其中采矿场、固体废料场、尾矿库分别占用破坏土地2 291.49、36.07、35.73hm2,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中耕地24.5lhm2、林地679.48hm2、草地6.47hm2、其他类型土地l 652.83hm2。
2.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2.1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2.1.1化肥、农药和地膜的污染防治。在施肥方面。应采用测土平衡施肥的方式减少化肥的施用,并且大力发展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例如借鉴欧荑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限制化肥单位施用量的同时限制其使用时间,从而达到控制化肥超标施用的目的。在农药污染防治方面,应主要采用杀虫灯、黄板诱杀、药剂熏蒸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减少农药的施用,与此同时建立农药安全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使用技术规范等,以便于农药的筛选,合理使用农药。
2.1.2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其中“猪一沼一果”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
除此之外,畜禽粪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2.2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积极推进科学办矿,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采用边采边填的循环作业方式,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控制弃渣和尾矿大量堆存;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谨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查处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采矿等违法行为;通过筹措生态恢复资金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5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管理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多针对的是城市,对广大的农村地区还缺乏有效的监管。结合郑州市农村当前污染的严重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武汉市农村的立法工作,构建一个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议郑州市政府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合理措施,填补当前郑州市农村环境因管理不当造成的缺失。
2.6树立农民环保意识
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环保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电脑、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形式,使广大农民树立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健康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工作,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引用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使农民充分体会到现代农业带来的实用价值,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环保观念。
参考文献:
[1]杨春和,乔启成,顾卫兵等.新形势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65-367.
篇10
关键词:土壤;镉污染;来源;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04-04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soil cadmium pollution have caused more and more concern.In this thesis,the pollution actualities,source,damage and management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were briefly introducted,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management was discussed.
Key words:Soil;Cadmium pollution;Source;Damage;Managment
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其中,镉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到7.0%,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是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镉是众所周知的重金属“五毒”元素之一,具有分解周期长(半衰期超过20a)、移动性大、毒性高、难降解等特点,在生产活动中容易被作物吸收富集,不仅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的积累危害人体健康[2],例如,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的“骨痛病”事件。针对我国镉污染现状,本文将从镉污染的来源、危害、修复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镉污染这一环境污染问题,以期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镉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开展有关农田土壤镉污染调查的工作,1980年中国农业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农田土壤中镉污染面积为9 333hm2,到2003年我国镉污染耕地面积为1.33×104 hm2,并有11处污灌区土壤镉含量达到了生产“镉米”的程度[3-4]。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工业废水和污泥的农业利用,以及重金属大气沉降的日益增加,土壤中镉的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镉污染状况越发严重,目前,我国镉污染土壤的面积已达2×105k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5]。
从近年的有关研究来看,我国各地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镉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土壤镉污染涉及11个省市的25个地区。比如,上海蚂蚁浜地区污染土壤镉的平均含量达21.48mg/kg,广州郊区老污灌区土壤镉的含量高达228.0mg/kg[6-7]。我国农田土壤的镉污染多数是由于进行工业废水污灌造成的。据统计,我国工业每年大约排放300亿~400亿t未经处理的污水,引用工业废水污灌农田的面积占污灌总面积的45%[8],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污灌农田中有1.3×104hm2的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镉污染,污染土壤的镉含量为2.5~23.0mg/kg,重污染区表层土壤的镉含量高出底层土壤几十甚至1 000多倍[9]。在大田作物中,镉是我国农产品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10]。据报道,我国污灌区生产的大米镉含量严重超标,例如,成都东郊污灌区生产的大米中镉含量高达1.65mg/kg,超过WHO/FAO标准约7倍[11]。2000年农业部环境监测系统检测了我国14个省会城市共2 110个样品,检测数据显示,蔬菜中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率高达23.5%;南京郊区18个检测点的青菜叶检测表明,镉含量全部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最多超过17倍[6]。潘根兴研究团队于对2007年对全国6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的91个大米样品检测后,发现约有10%左右的市售大米存在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问题[12]。据报道,广西某矿区生产的稻米中镉浓度严重超标,当地居民因长期食用“镉米”已经出现了“骨痛病”的症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壤受镉污染的程度已相当严重,土壤镉污染造成水稻、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并且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壤镉污染的来源
土壤中镉的主要有2种来源,分别为自然界的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前者为自然界中岩石和土壤镉含量的本底值,一般来讲世界范围内土壤镉平均值为0.35mg/kg,我国土壤镉背景值为0.097mg/kg,远低于世界均值[13-14]。而后者主要指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将镉排放到环境的人为活动,并且是造成土壤镉污染的主要途径,归纳起来污染途径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
2.1 大气镉沉降 电镀、油漆着色剂、塑料稳定剂、电池生产以及光敏元件的制备等工业废气中存在一定量的镉,它们会和粉尘一起随风扩散到工厂周围,一般在工业区周围的大气中镉的浓度较高[15],较高浓度的镉可以通过降雨或沉降进入土壤。进入土壤中的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剩余的部分则在土壤大量积累,而当土壤中镉累积超过一定范围时,就造成了土壤的镉污染[16]。
2.2 施肥不当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高产,一般都加大农药化肥的投入,长期施用含有镉的农药化肥必然导致土壤的镉污染。据统计分析,磷肥中含有较多的镉,氮肥和钾肥含量较少,因此含镉磷肥的施用影响最为严重。我国磷肥生产所需磷矿石的镉含量虽然较低,在世界上属于较低水平,但我国磷矿石含磷量同样不高,因此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磷肥[4]。据西方国家估算,全球磷肥平均含镉量7.0mg/kg,可给全球土壤带来约6.6×104kg镉[17]。韩晓日等[18]研究也发现,长期施用磷肥和高量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镉含量。由此可见,长期施用含镉的化肥会增加土壤的镉含量,给土壤带来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2.3 污水灌溉 镀锌厂以及与塑料稳定剂、染料及油漆等生产有关工厂产生的工业污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其中就有大量的镉,这些废水如不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废水中的镉就会随着污灌进入土壤,因此,在工矿和城郊区的污灌农田均存在着土壤镉污染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每年要排放约300亿~400亿t未经处理的污水,利用这些工业污水进行灌溉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是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主要原因[8]。何电源等[19]在1987-1990年间对湖南省的农田污染状况调查也表明,农田土壤镉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此外,大量堆积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田施用的污泥,也会造成土壤的镉污染[16]。
2.4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 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以及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等,存在着大量的酸性废水,这些酸性废水溶出的多种重金属离子能够随着矿山排水和降雨进入水环境或土壤,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据报道,1989年我国有色冶金工业向环境中排放重金属镉多达88t[20]。
3 土壤镉污染的危害
镉是一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微量元素,是人体、动物和植物的非必需元素,但它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通常通过“工业三废”等途径进入土壤。土壤中镉的形态有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硅酸态等,水溶性和交换态镉可以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植物和人体的健康,且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
3.1 镉对植物健康的危害 镉是植物生长的非必需元素,当镉在植物组织中含量达到1.0mg/kg时,会通过阻碍植物根系生长、抑制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等引起一系列生理代谢紊乱,如蛋白质、糖和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光合强度下降和酶活性改变等,使植物表现出叶色减褪、植物矮化、物候期延迟等症状,最终导致作物品质下降和减产,甚至死亡[6,21-22]。张义贤等[23]研究表明,大麦种子在镉胁迫下,种子的萌芽率、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当镉浓度达到0.01mol/L时,种子萌芽率小于45%,且根不再生长。刘国胜等[24]研究表明,当土壤含有0.43mg/kg可溶态镉时,水稻减产10%,当含量为8.1mg/kg时,水稻减产达25%,并且,稻米的氨基酸、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比例发生改变,使水稻品质变差[4]。
3.2 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镉是人体非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危害,镉一般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半衰期长达20~30a。镉对人体的毒害分为急性毒害和慢性毒害2种,镉的急性毒害主要表现为肺损害、胃肠刺激反应、全身疲乏、肌肉酸痛和虚脱等;慢性毒害主要表现为对骨骼、肝脏、肾脏、免疫系统、遗传等的系列损伤,并诱发多种癌症[25-27]。例如,20世纪60年生在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原因就是当地居民食用镉米造成的。因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其列为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危险化学物质[28]。
4 土壤镉污染的治理方法
为了有效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减少镉等重金属人体造成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和恢复受污染的土壤。目前,有关镉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4.1 物理方法 镉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主要有排土、客土、深耕翻土等传统物理方法以及电修复技术、洗土法等。客土法就是将污染土壤铲除,换入未污染的土壤,去表土法就是将污染的表土移去等。传统的物理修复方法治理镉污染效果非常明显,如吴燕玉等[29]在张士灌区调查时发现去除表层土可使稻米中镉含量降低50%。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且移除的污染土壤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因此难以在大面积治理上推广。电修复技术,是指在土壤外加一个直流电场,土壤重金属在电解、扩散、电渗、电泳等作用下流向土壤中的某个电极处,并通过工程收集系统收集起来进行处理的治理方法。胡宏韬等[30]研究发现,当试验电压为0.5W/cm时,阳极附近土壤中镉的去除效率达到75.1%;淋滤法和洗土法是运用特定试剂与土壤重金属离子作用,然后从提取液中回收重金属,并循环利用提取液。据报道,美国曾应用淋滤法和洗土法成功地治理了包括镉在内的8种重金属,治理了2.0×104t污染的土壤,且重金属得到了回收和利用,而且整个治理过程中没有产生二次污染[20]。
4.2 化学方法 化学法是指通过在土壤中施用化学制剂、改良剂,增加土壤粘粒和有机质,改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等理化性质,使土壤镉发生氧化还原等作用,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以减轻对其它生物的危害[31-32]。目前,磷酸盐、石灰、硅酸盐等是化学法处理镉污染土壤中常用物质。Gworek[33]等在研究中发现利用沸石等硅铝酸盐钝化土壤重金属能显著降低污染土壤中镉的浓度。总体而言,化学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治理效果、费用适中等优点,缺点是容易再度活化重金属。因此,该方法适用于重金属污染不太严重的地区,对污染太严重的土壤不适用[4,20]。
4.3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指通过某些特定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代谢活动,吸附降解土壤污染物质、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的治理方法,具有土壤扰动小、原位性、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一般分为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植物修复3种。
4.3.1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土壤微生物固定、迁移或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毒性,主要包括生物富集和生物转化2种作用方式。生物富集作用指微生物的积累和吸附作用;生物转化作用指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氧化和还原作用、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等[34]。例如,吴海江[35]利用分离获得的菌株对镉的去除率高达60%,吸附量达54mg/kg;张欣等[36]在模拟镉轻度污染试验中通过施入微生物菌剂使菠菜植株镉含量平均下降14.5%。
4.3.2 动物修复 动物修复是指利用土壤中某些低等动物的代谢活动来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比例的方法。例如,Ramseier等[37]研究发现蚯蚓具有强烈的镉富集能力,当土壤镉浓度为3mg/kg时,蚯蚓的镉富集量可以达到120mg/kg。但由于低等动物生长受环境等因素的严重制约,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20,28]。
4.3.3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超富集植物吸附清除土壤镉污染的原位治理方法,具有实施较简便、投资较少、破坏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20,34]。目前,全世界已发现500多种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其中部分植物对土壤镉具有强烈的富集作用,表现出对镉的选择性吸收,如芜菁、菠菜、烟草、向日葵等[12]。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蒋先军等[38]研究发现印度芥菜、刘威等[39]发现宝山堇菜等属于镉超积累植物,这些发现都可以应用于镉污染土壤的治理与恢复工作。
5 展望
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镉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到7.0%,镉是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土壤镉污染日趋严重。因此,要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管理控制、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等,首先,从源头上控制镉对土壤的污染,采取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各类镉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其次,加强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技术;再次,发展联合修复技术,将生物修复与物理化学法、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有效结合起来,开展多学科联合的生态修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修复已经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保护未被污染的土地资源,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R].2014-04-17.
[2]张兴梅,杨清伟,李扬.土壤镉污染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79-81.
[3]崔力拓,耿世刚,李志伟.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S(11):184-185.
[4]柳絮,范仲学,张斌,等.我国土壤镉污染及其修复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6(6):94-97.
[5]李玉浸.集约化农业的环境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7-82.
[6]冉烈,李会合.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危害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69-73.
[7]王凯荣.我国农业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利用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1997,16(6):174-178.
[8]彭星辉,谢晓阳.稻田镉(Cd)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7(2):67-69.
[9]王凯荣,张格丽.农田土壤镉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6(4):359-374.
[10]宋波,陈同斌,郑袁明,等.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镉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8):1343-1353.
[11]利锋.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8):22-26.
[12]李薇.农田镉污染的危害及其修复治理方法[J].粮油加工:电子版,2015(9):62-64.
[13]许嘉林,杨居荣.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14]孟凡乔,史雅娟,吴文良.我国无污染农产品重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与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保护,2000,19(6):356-359.
[15]张金彪,黄维南.镉对植物的生理生态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0,20(3):514-523.
[16]曾咏梅,毛昆明,李永梅.土壤中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3):360-365.
[17]高志岭,刘建玲,廖文华.磷肥使用与镉污染的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90-99.
[18]韩晓日,王颖,杨劲峰,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中镉含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变异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1):107-110.
[19]何电源,王凯荣,廖先苓,等.农田土壤污染对作物生长和品质量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12增刊:128.
[20]马彩云,蔡定建,严宏.土壤镉污染及其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3,30(17):17-22.
[21]毕淑芹,谢建治,刘树庆,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2):107-110.
[22]Seregin I V,Ivanov V B.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cadmium and lead toxic effects on higher plants [J].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1,48(4):523-544.
[23]张义贤.重金属对大麦(Hordeumvulgare)毒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2):199-205.
[24]刘国胜,童潜明,何长顺,等.土壤镉污染调查研究[J].四川环境,2004,23(5):8-13.
[25]Johannes G,Franziska S,Christian G S,et al.The toxicity of cadmium and resulting hazards for human health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Toxicology,2006,1(22):1186.
[26]崔玉静,赵中秋,刘文菊,等.镉在土壤-植物-人体系统中迁移积累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03,23(10):2133-2143.
[27]MariselaM'endez-Armenta,CamiloR'ios.Cadmium neurotoxicity [J].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2007,23:350-358.
[28]彭少邦,蔡乐,李泗清.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法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4,3(3):86-90.
[29]吴燕玉,周启星,田均良.制定我国环境标准(汞镉铅和砷)的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1991,2(4):334-349.
[30]胡宏韬,程金平.土壤铜镉污染的电动力学修复实验[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511-514.
[31]余贵芬.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研究现状[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15(4):22-24.
[32]吴双桃.镉污染土壤治理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5(4):40-41.
[33]Gworek B,肖辉林.利用合成沸石钝化污染土壤的镉[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2,1(1):58-60
[34]卢红玲,肖光辉,,等.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1):1986-1993.
[35]吴海江.耐Cd细菌的筛选及抗性机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36]张欣,范仲学,郭笃发,等.3种微生物制剂对轻度镉污染土壤中菠菜生长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81-83.
[37]Ramseier S,Martin M,Haerdi W,et a1.Bioaccumultion of cadmium by Lumbficusterrestris [J].Toxi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1989,22 (1-4):189-196.
[38]蒋先军,骆永明,赵其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Ⅲ.印度芥菜对锌镉的吸收和积累[J].土壤学报,2002,39(5):664-670.
- 上一篇: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 下一篇:西方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