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个性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8 20:2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个性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开设目的长期以来不明确,定位模糊,导致使学生无法明确知道学习本门课程的必要性,教师也不知道教学的重点在哪里,因此陷入双重盲目境地。学生认为是基础文化课,无需过多的去学习,上课的目的不明确,以致语文这门课被忽略。因此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实施个性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1 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受到社会的追捧和青睐。然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尤其是传统的学习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主动的、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诉求。在个性化教育方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是典型的实录,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个性、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性格因素也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单一固定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其产生厌烦和反感,同时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老师教的再好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同样如果好的学习模式与学生不匹配,那么也不能成为好的学习模式。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同时充满个性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在要求,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习的乐趣进行充分地享受。
2 实现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途径
2.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同时高度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需求,并且实施语文教学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教学过程中,关于长幼为序、师道尊严的观念,师生都要抛弃,对于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给予尊重和认同,并且放低自己的地位,使之与学生平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有爱、合作的环境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将学生的知识、经验、问题、灵感与兴趣融入教学过程当中,进而让学生获取知识。其次扩大关注范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长远发展,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沟通,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2.2 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现有,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相应的学习内容做出选择,通过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等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主,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一方面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彼此之间进行启发和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第一单元的记叙文《金岳霖先生》,同学们就可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而探究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求、实践参与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文的语言情景进行充分的利用,积极构筑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给不同类型的学生营造与他们各自发展相适应的听说读写的机会。这样,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师生达到共识,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天地。在课外学习指导下,教师要善于对语文学习的空间进行拓展,开展形式各样的语文学习活动,通过设有阶梯、富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相应的方式和合作伙伴。比如,学完《芙蕖》这篇文章,可以让喜欢朗诵的学生再读读这篇写荷花的文章,爱读书的同学可以找找其他文人写荷花的诗篇,进行对比,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画荷花等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觉自愿的状态下学语文,用语文,渐渐形成个人的学习个性。
2.3 转变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侧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个性的培养受到僵化的考试方式及评价体系的严重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不是侧重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是应对考试,满足考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统一的材料,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统一,对既有知识、定论等进行盲目的认同鼓励,而不是培养求异、求新的发散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只是追求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同时忽视了学生长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通过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因此需要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客观的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让评价的功能转为注重学生的发展,在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注重过程的评价。
3 语文个性化教学要注重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换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课文单元中的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水平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一个阶段内掌握所学知识。对统一学习的时间进行压缩,进而为个体的研究性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可以分为精读和泛读两个部分,同时补充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学习精读部分,学生自主阅读泛读的部分。提倡个性化的作业,对于作业的提交方式可以是读书札记、读书质疑、读后感、文章点评、文章比较等。通过建立班级文库,出刊班级文集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健全个性化的写作体系,对大学生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建立班级写作园地,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和评语。给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空间,如果写不出既定的题目,可以更换题目。通过组织写作兴趣小组,将具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商量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4 语文学科的个性化在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通常情况下,个性化学习与随心所欲的学习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为此,教师需要培养现代的教育观,因人而宜,因势利导,一方面尊重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自主生动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而且要充分利用大学城空间网络环境。另外教育评价是进行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常情况下,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过程评价是重点。过程评价也应注重个性,多元化。例如学分的考核,作业展览,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结果的评价可采取考卷和学生作业论文结合的方法。这样,教师在评价中仅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能作为评判者。
总之,语文学科的个性化学习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积极作用,坚持在教学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丰富职业教育的内容,为教改探索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郑权新.激活文本 互动对话――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15).
篇2
1.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需要构建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语言习得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并以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作为靶向教育目标。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构建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教学相辅相成的,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当前的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在课堂上灵活地引用生活实践材料,提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为个性化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生本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模式,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个性化生本课堂中,教师必须从授课者过度到教学引导者,通过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并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沿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个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要求之一。3.教师要善于对课程知识深加工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气候和风土人情不同,有着比较鲜明的区域文化差别。语文作为扎根于文化的特殊科目,在教学中也需要与区域文化相融合。只有实现语文教学与区域文化的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将语文课上获得的感悟、体验和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另外一个方向,是要求教师能够以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参考,适当地对课程知识深加工,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本土化教学。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关注生活中的语言习得。语文科目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个性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素材和资源的应用,通过创建生活化教学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只有如此,才能强化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得到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将生活化素材大量地应用于语文科目教学,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语言习得,从而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并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给出的写作素材和资料生活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作文的主题,教师可以用手机、摄像机等便携设备,在课下录制生活视频,并将该视频作为情境创设资源,应用于作文课堂中。学生通过生活化场景的观看和回忆,能够有效激发其对曾经相似情境的情感体验,并将其在作文中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正是生活中语言习得,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例证。2.整合多样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应对课堂中不同学生所提出的不同问题,并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引到正确的轨道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对待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角度解决学生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这有助于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现,并帮助教师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任务。例如,在个性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慕课可以作为优秀的教学载体,来帮助教师构建灵活性更高的教学课堂。慕课是以网络化的开放教育为基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慕课的使用,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广度,而慕课在课下辅导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尖子生的能力拓展辅导。翻转教学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翻转教学同样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广度的拓展,从而使更多的课堂时间应用在师生和生生间的问题探究上。3.关注个性的精神养成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其在语文课文学习中,所获的情感体验也有差别。学生学习中的差别,是学生个性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精神是受抑制的,这也正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潜能无法激发的关键。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养成,尊重学生对课文和内容的自我理解,保护学生的个性化精神养成,从而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保护,激发学生的潜力。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个性化教学的作用和应用,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灵活度,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徐秀鸣 单位:福建省连城县赖源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3
一、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前提,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具体的说,就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
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问题、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适当开放话题,提倡多元解读,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促进个性自由自主地发展。
(二)个性化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教育家李镇西说:“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
三、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一)教学思想的科学民主
1.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为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
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
2.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不同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社会处境、生活观点,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心灵体验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情感,激励学生的个性张扬,鼓励学主的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思想锋芒。
3.信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当然,这需要“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引导其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所迸发的创造性思维火花。
(二)教学风格的与众不同
叶圣陶先生曾说:“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教师的教育都是不可重复的,因为教师的魅力在于个性,在于铸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1.教材处理独特化
教材处理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事实上,许多教师处理教材仅仅照搬《教学用书》的简单提示,毫无个性可言。语文老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使用教材”。
2.教学思路多样化
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新”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思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了解。针对具有表演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可以选择编演课本剧;针对崇拜明星,擅长收集明星资料的学生,则发挥其特长,把别里科夫的人物资料制作成“明星档案”。最终的结果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教学设计情景化
篇4
【关键词】小语;个性化;阅读;探微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行为,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个性化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的情绪化氛围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味盎然地去读。在自主中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受到激励和鼓舞后,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个性化阅读才能闪耀出个性的光芒,学生才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读这个美妙的世界。其操作的方法是:
一、诱导学生想读,相机“牵引”入门
古人云:“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要改变当前阅读教学“引得不够,牵得太多”的倾向,教师首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拨,因势利导。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课堂上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心理上就产生了“愤”、“悱”,教师相机诱导,点拨指引,学生方能“开其意,达其词”(朱熹《论语集注》),恍然大悟,收到最佳效果。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不断地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相机“牵引”学生跨进阅读大门。
二、引导学生“悟读”,培养“悟性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应从“悦读”开始。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悟”带来动力。因此我们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如教学《荷花》时,可引导学生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a.“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冲、露、伸、探、钻、长……)b.读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用力、使劲、一个劲儿、生机勃勃……)c.课件变化、播放荷花录象,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荷花想干什么?说什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努力……)通过引导比较品评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
三、指导学生“研读”,培养自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在学习《军神》一课时,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着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为什么沃克说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沃克说堪称军神?”这两个问题,让学生通揽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表现的精神。这种自主性的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发现者的愉悦。
四、鼓励学生“演读”,发挥表现能力
语文教材编者挑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蕴,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以自己新的创意去表演读,学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如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初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感知,但对文中精当的词、句和富有个性的语言还不可能有所领悟;能模糊地感知小猴子在种果树中表现出的急噪,但容易把其原因归咎于小猴子偷懒或三只鸟儿多嘴,还不能感悟到故事中角色的鲜明个性。这样,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在种树过程中的“等不及”心理,体会小猴子和三只鸟儿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为角色设计台词,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在应用中提高语言能力。表演中,孩子们特别活跃,努力地表现这只小猴子没有耐心,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是可以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在最后的课堂延伸中,让孩子们讨论: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讨论后交流。此举主要是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积累语言。
五、重视学生“创读”,尊重独特体验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在教学《美丽的小路》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但怎样才能让它永远美丽呢?”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我让学生以《美丽的小河》为题,自编一个童话故事(可以是课文中那几个角色,也可以另找角色。)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编了美丽的小河里,有一种仙鹤博士发明的“净化鱼”,把河里的垃圾都吃掉了,河水清清的。各种动物在河边、河里又唱又跳的――多丰富的想象呀!让孩子们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个性化教学 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前沿阵地,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倡导“个性化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实质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是指以“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具有的个性化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的说,就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与思考、情感与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换而言之,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就是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等系列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
二、独立自主是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强调模式化教学,其实这是对教育个性化的扼杀。教师只有拥有独立自主的教学意识,才能有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才能有创新教育的主动性,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三、独特的教学思路是个性化教学的外在形式
个性化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设计新颖、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上。别出心裁的教学思路需要有独特的创新意识,需要有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勇气,更需要有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变换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的机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充满新意的课堂过程是对已有课堂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如何完成再度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特质。
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在此,想根据教学的实际工作中的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些思考:
1、教师“个性化的教”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最终落实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滑向“学生中心”的极端。所以,在实际的“个性化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仍起着科学的联结活动双方的关键的引导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好个性化的“三读”。
第一、个性化的“读学生”。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这一点已为绝大多数的教师认识,故不赘述。同时,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做好教学的先期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正所谓:“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第二、个性化的“读教材”。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读教材的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因为“教参”包办了一切,“教参”对教材的解读先入为主的占据了教师的阅读空间。但是新课程的实践中,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对教材有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结合自己生活阅历来理解、阐释教材及课文。通过教师的有个性、有创意、有发展的阅读理解,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读出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感悟和收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对教材都缺少个性化的解读,找不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哈姆雷特”。换句话说:没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学生的。
第三、个性化的“读自己”。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教师其实有过“个性化的读教材、读学生”,但担心与“教参”、与考试的标准答案不符,所以只能将教参的答案照搬了事,埋没了自己的思想。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便是解放了教师,倡导教师的素质发展带动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张扬个性,敢于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敢于把自己对语文、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实理解“读”出来,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必向以往一样看权威的眼色、看考试的风向教学,要实事求是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否则,语文教学将失去底气,甚至于装腔作势,让学生从心底就瞧不起语文课。
2、学生“个性化的学”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作为教师,在引导、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学习习惯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以及语文素养、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让其从内心需要的基础上投入学习;第二、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学好语文,从思想、兴趣等方面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可能性,让其乐意学习语文。
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应从以下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表达”:1、自主的表达,即学生表达些什么,怎样表达,应是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为主,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2、真实的表达,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在学生“真实的说话”的前提下,个性才有可能正常发展。
篇6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小学生心灵的一种培育,积极有效的阅读可以对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极大的提升,而且还会激发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近年来对小学生实施了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要求,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师长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也开始呈现出来。具体而言,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小学语文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偏离了语文自身的属性,而将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思想和科学等其他的方面。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先由教师自己找出需要阅读的部分由学生阅读,然后再进行讲述,这就使得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则会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而对教学内容实施其他方面的一些链接,这些链接则通常会成为一种喧宾夺主的存在。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落花生》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小学生了解文章的内蕴,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小学生应当怎样去学习落花生的品德,对于文章的文学方面的语言文字的描写等则被忽略掉了。
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还肤浅地将不同的学科内容做了结合,对语文教学内容实施了空泛地拓展。比如《春》这篇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文章之后就开始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小学生有人喜欢春天放风筝这件事,有人喜欢唱与春天相关的歌、跳和春天有联系的舞蹈等。课堂活跃度提高了,而语文教学课堂也不是语文课堂而是活动课了。再如讲述《五彩池》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匆忙讲完文章就让学生为五彩池写广告词,而没有给小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细致地思考,写的广告词就成为了文章的复刻,这种延伸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浪费了教学的时间。
二、推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对策
个性化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在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极大地调动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偏离了教学的理念,从而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接下来谈论几点推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顺利实施的对策。
1、尊重小学生的阅读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充分地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为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阅读兴趣实施阅读创造机会。语文教师要努力感受学生喜欢某段文章的原因,以一颗孩子的心去衡量孩子进行阅读的效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做好对于学生的适时引导。比如在讲述《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阅读都提出了对于海上日出景象的美好的感悟,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云出现的时候的日出则像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的学习一样。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对其想法进行一定的鼓励以拓展其思维,但是在学生的思维出现严重的偏离时,教师则要通过与他们交流达到对于他们的引导。
2、提供良好的个性化阅读平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而是一种情感的自由交流,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个性化阅读平台,使学生在自己与文章形成的独特的感情共鸣中,达到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平台需要是自由民主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而且有权力就某一方面的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教师要做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引导者,积极适当地对学生的看法提出呼应,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化引导。比如教师在讲述古诗《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王伦以歌为李白送别这件事来进行自由讨论,帮助学生通过思考王伦送歌而不送酒的韵意来感受诗歌的情的含义。
3、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小学生是一个较为活跃勇敢聪明的群体,他们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会有自己的阅读方式,可能他们会喜欢以夸张的语气来表现对于文章的理解,或者他们会喜欢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朗读,甚至还有的学生喜欢将一些哭和笑等情感表现直接加入到阅读中等。这些阅读方式只要不影响到学生真正的学习,语文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引导学生使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去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好,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势必会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个性化的适度以及自己与学生角色的定位,通过实施符合自己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一红. 从古诗《江雪》教例谈个性化阅读策略[J].
篇7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词句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大阅读量,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开展个性化阅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具备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方案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只是学习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从文章中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文章的时候,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文章进行评价,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也是一种锻炼。但在目前,我国的高中个性化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如何实施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内涵
(一)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
高中生的社会经验还相对匮乏,知识水平也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学生之间的家庭环境、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的阅读指导。
(二)以“对话形式”为过程
教师、学生以及文章作者,这是实施个性化阅读非常重要的三个“对话人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便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同时也让教师尝试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时,不要将其简单地理解成只是进行语言交流,而要将其作为三者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作者”的互动,得到对文章的更深层次理解,而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则是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绝佳机会。而在此期间,教师要做好指挥引导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不够充实
语文教学需要较大的信息量,而其知识性强度也要高于其他学科。但在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内容还不够充实,所以很难达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语文教师来讲,教学期间总是在重复着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艺术也会因教材内容的单薄而无从发挥。而学生早已对教师的重复讲解失去了兴趣,因而也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教材内容陈旧、落后
由于经济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眼界也变得越来越开阔,而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等很难与现代社会产生联系,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难。
(三)课堂讲解方法复杂繁琐语文阅读综合性较强,而一些教师为了确保学
生能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经常会按部就班、逐字逐句地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讲解,这看似讲得详细,实则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不仅如此,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还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三、加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案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
“读”并不是阅读的主要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读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寄托。首先,在情境中感悟。任何作品都有一定的情境和丰富的故事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当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讲《乡土情结》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篇文章的创作者,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体会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真实感受。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深切情感。其次,抓住关键语句去感悟。在文章当中,对关键语句的深入理解往往是感受作者内心真实感受的最好方式,所以在阅读期间,学生一定要着重体会此类语句,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重视在阅读中实现扩展
阅读的目的,不只是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通过大量阅读来给自己创建一个能够扩展思维、开拓眼界的平台。在进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积极探索阅读奥秘的欲望,以此让他们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拿来主义》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讨论,这样就能出现很多比较有个性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有可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体现出来的。例如一些学生会认为,“拿来主义”主要是对“全盘西化”的否定,不过同时也在告诫国人要多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而另外一些学生会认为,“拿来”没有错,不过却不能盲目使用,在“拿来”以后,还要根据当时的国情来作进一步的打算。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拿来主义”太具有依赖性,并不可行,一定要有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的勇气,这样国家才能够得到发展。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阅读和讨论交流,学生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其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文章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期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若想让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研究与探索力度。在教学期间,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精髓,掌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有全面了解,以此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还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并给予他们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而此时的教师,则要充当引导者,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予以帮助,这样才能够在阅读期间全面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踏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提高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水平,就一定要在教学期间加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力,重视语文阅读的扩展教学,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认真努力,不断研究,制定出更为完善的阅读教学方案,从而将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吴林梅.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3(17).
[2]仇玉江.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谈[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9).
[3]张碧兰.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教学评价的个性化。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品质和语文素养,对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增加评价的主体,由单一化评价转化为多元化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表现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情况有一个具体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优势在哪,不足之处又在哪。能够从教学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不断去提升自己。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老师是教学评价的唯一主体,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大多数语文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进行评价,主观色彩比较强,这种评价模式降低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评价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转变教学评价模式,增加教学评价的主体,降低唯一评价主体给教学评价带来的主观性,在阅读教学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点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确保阅读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例如,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让一到两个学生阅读文章。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字读错的情况,语文老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检查,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评价,这样既可以帮助阅读课文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也提高了其他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在下一次的阅读中犯同样的错误。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给自己的阅读成绩打分,然后让其他同学共同指点,指出阅读过程中优势和不足的地方。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评价的学生和被评价的学生处在同一个等级,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之后,语文老师再进行点评,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做一个总的概括,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这种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被点评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改变评价的侧重点,由结果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通常都会陷入“结果中心论”。即教学评价倾向于结果,无论是口头评价还是书面评价都是如此。譬如,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找学生朗诵课文,有些学生朗诵效果不好,发音不正确,或者感情掌握不准确等,语文老师立马就会指出学生的错误,甚至打断学生的阅x,直接让其他的学生重新朗读一遍,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这种注重结果的教学评价存在的一定的弊端,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在不断受挫中丧失阅读兴趣,最终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心理。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这种教学评价模式的弊端并不断深入研究,在教学评价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评价原则,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以及认知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譬如,语文老师找学生朗读课文之后,学生朗读效果不好,老师可以不要立即让学生坐下或者直接进行批评,而是找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部分闪光点,并就这些优点进行表扬,再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譬如小明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有些生字读错,语文老师可以这样说道:小明同学对文章的感情把握的比较好,如果能够将这几个字读准确,效果会更好,然后再指出学生读错的几个字。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还会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以更积极自信的方式投入到语文阅读之中。
三、调整评价的标准,由概括性评价转化为针对性评价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更加重视以“知识”为本,评价的标准也多是围绕这个方面而进行。而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因此,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要对评价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由概括性的评价转化为针对性的评价。概括性评价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学生也不能从老师的评价中有所收获。语文老师要认识到概括性评价方式的不足,由一种形式、一个标准的概括性评价转化为具体化的针对性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整体表现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也能从老师具体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评价对自身的不足进行逐一突破,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整体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老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评价转化为多元化评价、由结果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由概括性评价转化为针对性评价,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殿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 2016(24):17-21.
篇9
个性化教学法,把发挥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性作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学界鼓舞教师实践时持续使用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方法基本性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它的本质在于以课程为中心所展开的老师和学生间明显的个性化并且两者所积极参加关于学与教的互动活动。师生间“以人为本”,重视发展双方健康的行为以及性格的个性化是语文个性化教学中所提出的要求。在现实教学中对教师便要求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观念进行落实,教师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引导与组织具备合理并且个性化,以尊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为目标,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进行因材施教方面引起重视,促进个性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合二为一。
二、个性化教学法的策略
1.教学活动要追求个性化
在语文的教学中没有技巧便是最高的境界。如此,并不代表着放弃有效并且灵敏的技巧,而是说我们对教学规律要有所掌握,能够整合并灵活利用到教学的技巧以及方法。
以前曾听过由某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选用《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进行示范课。这位老师在课堂中很好地体现出了教学的最高境界,看似没有技巧,却处处藏匠心。他把导演这个角色分给所有学生,要求学生将某一个电影镜头创设出来,把冬天里的西湖作为了任务背景。他用启蒙等探究式教学方式,采用游戏和表演的形式,让人觉得此节文言文课充满着趣味。这节课完美地画上一个句号,学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收获。
2.追求学生个性化学习
大多数教师在以前应试教育情形下的语文课堂中,往往都依照事先计划好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完全吸收,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置,缺少个性化的学习观念。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指引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约束,准予学生拥有自身的看法,鼓励学生个性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立帮助开掘学生思维的学习条件,保证学生在较好的学习氛围里将个性与才干发扬出来,让个性化阅读散发出美丽的光彩。
3.追求教师语言的个性化
只有教师具有很强的个性,才可能要求学生有自身特别的个性。然而要如何来表现教师的个性呢?关键在于语言方面。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进行心灵交流的一个过程,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运用到教学语言与有关的形体语言,生动诙谐的语言与惟妙惟肖的形态、合适的手势相结合,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情境里,并会折服于老师丰富的知识,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激情很好地调动出来,让学生从平和的状态中升腾出澎湃的情感,帮助课堂教学营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进行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在朗读导学的过程中,教师环绕起两只手而且在念课文时摇头晃脑:“环滁皆山也。”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会出现理解的笑容,而且还模仿老师的样子,此时便会空前地将学生的朗读激情推向。又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的课文时,开场白时教师便可声情并用地对学生讲:“同学们,又是一个春天到来了,春季是充满生机,万物开始复苏的季节,春季是百花齐放,绿色满然的季节,由古到今有许多的文人雅士都用文笔对春天进行了赞美,此时,请同学们把描绘春天的诗句给寻找出来。”每一位同学都开始进行积极的回答,渐渐进入到“春天”里。然后,教师更深入启发:“朱自清先生用他细腻而又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融入朱自清先生刻画的春的世界。”在教师诗化语言的积极引导下,再加上学生已能熟悉背诵古诗,这时已经走进了朱自清的“春天”里,感悟着春的美好,这就给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追求教学个性化的评价
篇1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与文本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情,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托若干意义的符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权利,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其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秋的原野》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通过不同目的的“五读”(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完成课文学习。在“一读”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课文,对不认识的生字作好记号,然后利用工具书或学习小组自行来解决生字,也就是说:“一读”重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上下功夫。在“二读”时,学生边读边带着问题思考“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进行描写,突出了秋天原野美的特点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既要动口又要动手的良好习惯,通过边读、边勾、边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由于有了以上的理解,学生在“三读”环节中就能深情地读,渐渐地进入了“读熟”这一学习环节。此时教师就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朗读全篇课文,最后让学生进行展示读、挑战读,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上一个新的层次。总之,把自主阅读的机会留给学生,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重要保证。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需要。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当读到“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达了洛阳”时,我让学生回答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谈得很好,有的学生从孔子的意志品质方面进行理解;有的从用词的准确性方面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还从这个词中进行想象,把孔子一路走来所遇到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描绘得的绘生绘色,让人感动。
三、激发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自我思维,这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作为阅读引导者,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产生疑问。实际上,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章。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较高层次或较有价值的问题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他们,区别对待,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解答。这样,让优等生“吃饱”,让中等生“消化”,后进生“解渴”,做到“上不封顶,下能保底”。在质疑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坚持训练,学生们就能逐渐学会质疑问题,学会自主探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质疑来理解“一阵沉默之后,一位小男孩颤抖地把手举起来,然后放下去又举起来”这句话。在质疑时,有的学生抓住“颤抖”一词提问:小男孩的手为什么会颤抖?有的学生则围绕小男孩的举动质疑:从举、放、举说明了什么?也有学生根据整体发问:从小男孩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深刻地理解了文章,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使学生对文本必将产生多元解读。阅读活动只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允许学生带着个人情感去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阅读创意,拓展出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比如教《一株紫丁香》一文,让学生读“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汇报朗读时会出现不同的朗读效果,有的学生将“时时”重点强调,“因为老师每时每刻都把我们挂在心上”;还有的学生将“挂牵”重读,其原因是他读到此句时想到了教师最关心他的一件事。由此可见,当学生的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后,学生就会饱尝个性思维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自己的自主意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潜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