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

篇1

关键词:兰坪县;野生动植物;濒危保护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9002

1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基本情况

兰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国土面积437238 hm2,其中林地面积有337638.3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43%。兰坪县地质地貌复杂,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地貌类型多样,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更是横断山区动植物南北区系交汇和分化地带,是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山地地貌,复杂的立体气候,多样的土壤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境内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须弥红豆杉、长蕊木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澜沧黄杉、油麦吊云杉、云南榧木、大叶木兰、西康玉兰、秃杉、金荞麦等。名贵野生中草药材有蝉花、虫草、天麻、五加、佛掌参、贝母、雪莲、地榆、草血竭等160多种。兰坪县的森林内还栖息了上百种的珍禽异兽,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云豹、金钱豹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2种,分别是猕猴、林麝、小熊猫、小灵猫、穿山甲、狼、毛冠鹿、鬣羚、豺、大灵猫、斑羚、黑熊等。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颈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14种,分别是血雉、红腹角雉、白鹇、勺鸡、燕隼、红隼、白腹锦鸡、鹊鹞、楔尾绿鸠、大紫胸鹦鹉、褐林^、班头V、白腹黑啄木鸟、普通\等保护鸟类。由于兰坪县复杂的地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为此,兰坪曾被生物多样性考察专家誉为天然公园和原始物种基因库。

近年来,随着二期天保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在县人民政府、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林业及相关部门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作为保护资源、建设兰坪林业强县的重要内容来抓,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200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野保办),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全县野生动植物调查、建档、保护和管理工作。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成立了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面积为73426 hm2,201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整为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理局,加大了保护区管理力度,为该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2兰坪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存在

的问题虽然天然的屏障为大量的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然而,兰坪县境内林村交错,为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经济建设,在林^内开展道路建设、民用材的采伐等经济活动,不同程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还出现了部分人猎杀野生动物、盗伐野生植物的破坏活动,不利于兰坪珍稀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很多珍稀物种开始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当前,兰坪境内的物种和数量尚不明确,对于濒危物种的调查数据也不确定。由于在服装、医药等行业中开始越来越需求野生动植物,所以,一些以野生生物贸易的经济活动开始对兰坪县的珍稀动植物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摧残和破坏。

2.1认识不足

人们对野生动物存在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当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人们远没有把保护野生动物提高到保护人类自己的高度。就林业部门而言,重森林法,轻保护法;重林木,轻动物;对野生动物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

2.2重保护,轻管理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我国已提到一定的高度,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具体管理跟不上,例如在猎捕、乱采滥挖、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局部地方铁夹子、气钉枪捕杀野生动物事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无证经营野生动物,超范围经营野生动物的人和事仍然存在。从而影响了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2.3产业规模小

目前,兰坪县有4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户,他们的经营规模小,加工技术手段落后,单一生产初级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工的效益非常低,发展前景堪忧。

2.4缺乏资金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由于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经费未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基本建设投资和管理经费没有资金来源,直接影响了该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3兰坪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对策

和思路野保工作是相当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本文就做好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3.1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到严格规范的管理,对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查处,通过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具体可以通过结合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活动,灵活开展野保宣传教育工作。此外,县人民政府还应该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通告来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定期开展专项打击查处行动,提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最后,县级政府可以通过构建野生动植物管理体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专门对森林区域的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如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林区巡护、抢救性保护、拍摄珍稀野生动物等保护措施,还可以通过划片区将野生动植物落实到专人养护,并通过签订养护责任来加强保护。

3.2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对于兰坪县境内的古树名木,有关部门或管理机构应该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将境内的所有古树名木都调查清楚,并挂上保护牌,划分给专人保护,提醒广大群众要有保护意识,并通过媒体进行多样化宣传,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

3.3加强资源保护工作

按照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以森林公安执法为主体,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对于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措施,采取拯救行动和放生等行动举措来保护好濒危物种。

3.4加强指导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增强财政支持

各级政府要因势利导,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促进兴林富民和森林兰坪建设做出新贡献。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国家林业建设工程之一,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关心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应将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野保事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鼓励企业或个体进行人工繁育野猪、石蛙、七彩山鸡、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物种。促进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4结语

兰坪县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如果不规范当前的利用方式,不加强保护工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珍贵的物种将会永远消失。这将对世界种质基因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做到不吃野味,杜绝使用与野生动物相关的产品,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印双红,张俊波,罗静,等.铜仁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建设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6(6).

篇2

[关键词]云南 野生植物 多样性法律

一、云南野生植物多样性概述

生物多样性,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所给出的定义,是指所有来源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换句话说,生物多样性是在所有形态、水平和组合中的生命的变异性。它不是所有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料的总和,而是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材料及它们之间的变异性。顾名思义,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其中的一种类别,是指植物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材料及它们之间的变异性。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对它的保护往往处于薄弱的初级阶段,很多法律制度都亟待完善。

云南是中国野生植物种类资源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野生植物类群,是公认的野生植物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并具有全球意义的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与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云南省面积39.4万k,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而云南拥有高等植物16577种,占全国总数近50%;在14760多种维管束植物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171种,占全国总数的44%。因此被称为“植物王国”。研究云南地区的野生植物多样性,对全国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样本。

云南省为保护省内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地方的珍稀植物,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很多有益的制度,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近几年来,由于过度采集、不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活动、城市化建设、环境污染、土地用途改变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蔓延和气候变化等诸多原因,加之没有专门针对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及制度,使野生植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植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急需通过法律及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才能更有力的保护云南省野生植物多样性。

二、云南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野生植物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998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这是野生植物保护的唯一的专门行政法规;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分I、Ⅱ级;1987年实施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1994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2008年2月26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完成的《中国植物保护战略》正式,以应对植物濒危问题。《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后,成为中国野生植物保护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在全球的植物种类空前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的维系面临巨大挑战的严峻形势下,为遏止植物的不断灭绝,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组织国际知名专家起草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作为我国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省政府为了保护植物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植物资源,也为野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一是通过地方性立法加大了植物资源保护。1987年以来,先后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公布了《云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云南省珍贵树种名录》等。二是建立健全和规范了植物资源的管理机构。为更细致的保护省内地州的植物资源,在全省各地州市林业主管部门都设立了专职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三是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野生植物的生境。其中,普渡河、海子坪等11个自然保护区专门以野生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有106个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多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全省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使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极大地改善了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除此之外,省政府和一些组织团体也进行了各种积极的探索,开展调查和科学研究,组织开展了全省范围内大规模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西双版纳、哀牢山、高黎贡山、南滚河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和资源调查。为更好的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但是,目前云南省对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缺少专门针对野生植物资源制定的法规或规章,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散见于其他法规和规章之中,相关法律法规数量较多,交叉复杂,给司法实践造成了很大困难,必然影响依法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的效果。二是法规或规章之中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更强调野生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而非生态价值。由于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野生植物盗伐滥伐现象突出,法律上针对这些现象做了很多规定,而且由于经济价值的不同,对原生天然生长的珍贵野生植物和原生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的保护比较重视,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植物很少涉及到。这种经济本位的立法目的能短期保护植物资源的存在,却不能有效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另外,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资金来源不足,管理人员人员不足,还有一些相应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建立,公共参与不足,缺乏透明度等等问题严重束缚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云南野生植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的对策

首先,完善云南省野生植物的立法和法制建设。云南省作为最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集中区,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自身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和保护现状为背景,由云南省人大制定《云南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坚持不懈地普及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法规,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执法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严格依法行政,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达到震慑罪犯和教育群众的目的。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关系。

其次,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和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物种繁多,气候优越,人为干预较少,是野生植物最理想的栖息地,也是各种野生植物的良好生境。人类对森林的开发利用,往往会改变野生植物的生长和栖息,对森林的破坏,就会破坏野生植物的多样性。而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它能最大程度上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境,科学有效的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保护野生植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的同时,就应该与保护野生植物相结合,既要保护珍惜名贵植物,也要加大保护各种野生植物,保护其多样性。

再次,构建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制度。(1)野生植物编目、监测及建立信息系统制度。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监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服务,为他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上提供必要的信息。建立野生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就是将原来分散、零散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信息汇总,在保证准确、可靠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电子化,并提供完备的数据检索和查询工具,以适应不同目的的查询需要。(2)审批许可制度。该制度是针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利用及外来种的人为引进而言的,特别是对外来种的人为引进有重要意义。珍贵、稀有、濒危的生物物种,由于其在生物多样性中的特殊地位,对其进行利用需经特殊的审批许可程序是完全必要的。(3)建立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制度。各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一方面通过接受有关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部门和其他企业自愿捐款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培训、资源开发和各种服务积累资金,再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去。再者,随着公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识的加强,还可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资金援助。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制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重要财力支持。(4)生态系统性管理制度。生态系统多样性并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心应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因为世界上现存物种的大多数还不为人知,而生态系统的保护还可以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内的所有过程和生境,这样也就保护了许多未知物种及其基因。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跨行政区域性和使用的多元性特征,而无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何种使用都涉及到对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问题。

最后,强化社会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工作,使社会意识到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去除公众对野生植物无价值或无人保护可以任意滥用的错误意识,是公众认识到野生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要提高公众参与,就要先做好向社会公开,既重视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各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早在1996年根据野生植物保护事业发展需要,云南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为野生植物的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践中我们应当重视这种公益协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其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辉军.切实保护好云南的野生植物,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2003.11.

[2]孙中艳.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中国发展,2006,(4).

篇3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发展对策

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植物资源因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野生植物在在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和水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异能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正好可以满足自然界物质的能量循环的需要。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而且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种类繁多,有丰富多样的基因的特点,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但是还有大量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食物种类,对于稀有的品种和风味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逐渐走向人们的餐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在人们饮食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是满足这一趋势的主要途径,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前景。

野生植物资源也是重要的原材料来源,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更多的具有原材料价值的野生植物将会被开发,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时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好的观赏、绿化和旅游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绿化美化要求的日益增长,野生植物资源的观赏价值更多的被人们发现,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常规植物资源不能根本治疗人类疾患的时候,就需要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大范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潜在药用价值也会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人们对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保护意识还很淡薄。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哪怕是一种的野生植物的形成也需要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毁灭却是很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大部分野生植物资源的灭绝都是因为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部门对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相应的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不足,保护管理部门的人员不到位,致使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地被其他用途所侵占,而很多的物种被过度的采挖,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减少,生长环境严重退化,分布地区减少,物种濒临的危险更加的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正濒临灭绝,甚至其中的一些物种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认识不清,给科学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虽然相关部门组织过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但大部分也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只是调查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我国繁多的濒危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实在是收效甚微。总之,我国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相关的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三、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发展对策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目的就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力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的平衡。野生植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了使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得到不断的扩大,就要遵守相关的自然规律,才能对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适度大胆的改革,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森林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的监督,依法严厉地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向良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提高公众对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各地区也要充分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的措施,使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重视对于保护区的认识,力争强化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工作。将保护区的建设和相应的保护机制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机制。

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至关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 浅谈秦巴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郑州市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黄山风景区珍稀濒危植物观赏特性评价及其保护对策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初探 河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 安徽琅琊山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及保护 乌鲁木齐市开发区园林绿化植物种类选择及其应用 浅谈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 西宁市中攀援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作用 论述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保护的新理念 乡土植物在常德市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 秦皇岛市园林绿化中地被植物的应用评述 常绿植物在郑州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浅谈枣庄市园林绿化中绿篱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藤本植物在临沂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乡土植物在儋州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析 植物季相景观在天水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库尔勒市蔷薇科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在胶州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 于永福.中国也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1批)[J].植物杂志,1999(5):3-11.

[9] 蒋志刚.论“濒危物种”与“保护物种”概念的异同[J].生物多样性,2016,24(9):1082-1083.

[10] 冯志坚,李镇魁,李秉滔.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24-27.

[11] 宋朝枢,徐荣章,张清华.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453.

[12] 傅立国.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364.

[13] 广东省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珍稀濒危植物图谱[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1-46.

[14] 张金泉.广东省自然保护区[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1-384.

[15] 吴志敏,冯志坚,李镇魁,等.广东省野生木本植物资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7(2):103-107.

[16] 李镇魁,吴志敏,冯志坚.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7(2):98-102.

[17] 林媚珍.广东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保护[J].生态科学,1996(2):55-61.

[18] 王发国,叶华谷,叶育石,等.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1):21-28.

[19] 张金泉.广东省园林绿化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探讨(一)[J].广东园林,2009,31(2):47-50.

[20] 薛克娜,何育桥,李镇魁,等.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现状调查[J].中国城市林业,2010,8(3):53-56.

[21] 叶华谷,陈邦余.乐昌植物志:上、下册[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22] 梁庆,赖旭恩,李彭生,等.乐昌市木兰科植物的引种及保育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3,29(5):18-21.

篇5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15-04

1 引言

野生植物资源是指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的总和[1]。我国现有高等植物470科,3 700余属,约3万余种,为全世界30万种高等植物的1/10左右,据初步统计我国已发现的中草药种类在4 000种以上,已发现的香草植物约350种,其中可生产利用的约300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在100种以上,工业用植物也在200种以上[2]。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经115°50′~120°43′,北纬23°33′~28°19′,总面积121万km2。境内横亘武夷山、戴云山2大山脉,地形地貌特征以丘陵山地为主,地理条件优越,生态景观复杂多样,自然气候跨中、南亚热带。全省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潮湿气候特点。年均温17~21℃,平均无霜期235~365d,年均降水量900~2200mm。土壤以红壤和黄红壤为主,在山地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野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分布有重要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植物资源。本省地带性植被类型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福建省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5%,但却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3]。

福建省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247科(其中蕨类植物45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192科)、1 596属、4 414种及264亚、变种,31变型,占全国植物科、属、种的比值分别为70%、50%和13.4%。其中木本植物142科,543属,1 943种(含变种153种),各占全国的81%、55%、39%[4]。其中除少数为引进、栽培种外,大多数是本地产的野生植物,总计约3 600多种。可见,福建的野生植物种类是相当丰富的。福建野生植物资源从分布的种类和数量上来看,是内地山地丘陵多于沿海平原,特别是南平、三明、龙岩3个面积较大的内陆地市资源较丰富。

2 福建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区域性、再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积极保护与发展野生植物资源,促进了野生植物可持续利用事业的健康发展。福建省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气候温暖、交通便利、口岸多和民间资金富有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观赏植物,如兰花类,取得了良好效益。此外,山区野菜的种植也有相当的规模。野生植物的加工产品主要包括中成药(如片仔癀、八宝丹、新癀片等)、中草药、标本、保健食品(如减肥茶)、工艺品(如术雕、干花)、化妆品、服装鞋帽等。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并占有产业优势的是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年产值在7亿元以上[5]。野生植物在饮食、旅游等服务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市场,俗称“药膳”。仅炖汤用的植物根茎种类就数以百计,野菜在都市较受欢迎。目前对福建野生植物资源尚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已有的资料也多较陈旧,不足以反映现状,下面主要按价值和用途将福建主要野生植物资源作如下划分和简要介绍。

2.1 淀粉与糖类植物资源

指富含淀粉和糖类,食用、工业用或作为酿造原料的植物,福建有300多种。主要是野生干果和野生水果,还有的是植物其它部位含淀粉。重要的干果主要是壳斗科树种,被称为木本粮食树种,其坚果富含淀粉糖份,不少可直接炒熟食用,如板栗、锥栗、苦槠等,苦槠淀粉可制成山区特产“苦槠冻”。常见的野生水果有杨梅、南酸枣、大花枇杷、野山楂、余甘子等及榕属、五味子属、葡萄属、猕猴桃属的许多种类。球茎、块根、鳞茎等部位富含糖分的植物有土茯苓、磨芋、薯蓣等,可直接食用,或提取利用。此外,这些富含淀粉糖分的种类均可作为酿酒原料。目前此类植物利用较多的有板栗、锥栗、杨梅、余甘子、薯蓣等少数种类,有些是有关部门曾经收购的种类,其他的利用甚少,基本上是山区作为食物来源的补充,大多处于野生状态。这些种类来源广、营养丰富、具天然口感、无污染,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2.2野生蔬菜资源

福建山区野菜资源丰富,有200多种,主要有黄连木、水芹、香椿、鼠麴草、荠菜、鱼腥草、萱草、白花败酱等,苋属、莲子草属、十字花科的不少种类亦可食。可用作保健饮料植物的有显齿蛇葡萄、鱼腥草、草珊瑚、薜荔等。其中鱼腥草、萱草开发较多,鼠麴草、白花败酱等也有较多利用,但鲜见栽培,其他种类则极少开发。在当前倡导绿色农业、回归自然形势下,健康环保的野菜资源无疑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上佳选择。

2.3 药用植物资源

多数植物资源具有或多或少的药用价值,福建总计有2 000种左右,常用的约800种。福建众多药用植物种类中,传统名贵药材有金线莲、短萼黄连、八角莲、何首乌、羊藿、华重楼等,常见药材有鱼腥草、金银花、土茯苓、板蓝根、姜科各种等。不少珍稀种类如短萼黄连、金线莲、八角莲、羊藿、华重楼等由于长期滥采和环境恶化,如今分布范围和数量已大幅缩减,种群面临崩溃。故其中不少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4 油脂植物资源

福建有油脂植物320种,加工后可作为食用油、工业用油及油漆工业原料。其中油茶及山茶属各种、香榧、台湾野核桃、水青冈的油是优质食用油。油桐、麻疯树、千年桐、沉水樟、乌桕、樟树、山苍子、油茶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含有丰富都含有丰富的油脂,经榨取加工后可供工业上制造肥皂、油漆、油墨等。沉水樟、樟树等的种子含油量在20%以上,各种槭树属和野茉莉属植物的种子含油量可达25%,是工业用油的重要资源。油茶、油桐、千年桐、樟树等已有较多利用,香榧、山苍子、麻疯树、乌桕等也有开发,但都没有形成规模。其他则极少开发,而其中不少种类含油量高、品质好,开发前景广阔。

2.5 芳香植物资源

芳香油又称精油、香精,是芳香植物组织经过水蒸汽蒸馏等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成分的总称。福建省的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其中分布较多的有木兰科的深山含笑、观光木,樟科的樟树、黄樟、山苍子、芸香科的花椒属、枸桔,唇形科的紫苏、薄荷,菊科的艾纳香、泽兰等,此外还有黄葵、毛瑞香、桂花、姜科等。樟树、芸香科、唇形科、毛瑞香、桂花等是目前野生香料的主要开发种类,开发规模小、种类少,而且利用不完善,资源浪费严重。可利用的资源还很丰富。

2.6 用材树种资源

福建用材树种以裸子植物的松、杉、柏科,被子植物的壳斗科、樟科、木兰科、竹亚科等一些木本植物大科种类较多、栽培较广泛。其中的许多树种已被广泛栽培,如杉木和马尾松、毛竹等是人工林最重要的组成树种,珍贵树种闽楠、香樟、柳杉等也都已广为栽培。此外,福建省尚有不少名贵、高级用材树种,如红豆树、钟萼木、观光木、香果树、白桂木等。还有许多优质用材树种,如油杉、竹柏、水青冈、深山含笑、黑壳楠、泡桐属等。野生名贵用材树种常由于栽培管理不易、生长周期长而使其推广受到限制,短期经济效益常不如速生树种,但随着不少速生树种连栽导致的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更高的追求,野生高级用材的市场前景看好。

2.7 观赏植物资源

福建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约680种。观赏花卉主要有木兰科的深山含笑、观光木等,蔷薇科的福建山樱花、银粉蔷薇等,杜鹃花科的猴头杜鹃、弯蒴杜鹃等,兰科的多种兰花,还有凤仙花科、苦苣苔科、绣球属、秋海棠属、野牡丹属等,这些科、属的植物大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不少种类早已是习见栽培的著名花卉。观叶植物主要是在不同季节叶色多变而呈现黄、紫、红等的种类,如山杜英、紫果槭、枫香等,还有少量叶形奇特或具复叶的种类,如野鸦椿、短梗幌伞枫、鹅掌柴、十大功劳属、天南星科、姜科等。果多而密集、果色鲜艳、果形奇特的种类均可供观赏,如槭树属、栾树属、猴耳环属、杜虹花、观光木、猴欢喜等。可作庭园行道绿化树的有裸子植物柳杉、福建柏、竹柏、南方红豆杉等,木兰科深山含笑和观光木等,樟科的樟树、闽楠、黑壳楠等,其他还有石楠属、白花泡桐、桂花、油桐、朴树、枫杨等,许多种类早已广泛栽培。攀援缠绕植物大多可供绿化观赏,有双蝴蝶属、常春藤属、爬山虎属、使君子、紫藤等。赤楠、小蜡等是优良盆景植物,女贞、小蜡等还是常用的绿篱材料。狗牙根和结缕草等是很好的地被草坪植物。水生观赏植物有石菖蒲、黑藻等。

2.8 珍稀植物资源

福建约有160种Ⅰ、Ⅱ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数十种省级保护植物。其中不少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或科研价值,大多数种群数量稀少,有些已处于濒危的境地。其中著名种类有蕨类植物苏铁蕨、桫椤,孑遗裸子植物银杏、金钱松、水松、秃杉、福建柏、南方红豆杉,被子植物钟萼木、红豆树、花榈木、闽楠、红椿、巴戟天、猕猴桃属、兰科等。珍稀植物往往资源匮乏,而价值巨大,而且野生状态的都属保护之列,不能直接利用,因此只能靠人工栽培获得经济效益。银杏、福建柏、闽楠、中华猕猴桃、一些兰花等引种较多,其他的则很少开发。

2.9 其它植物资源

蜜源植物资源约280种,以蔷薇科、山茶科、山矾科、安息香科、鼠李科、胡颓子科和木犀科等植物为主,重要的种类有山乌桕、石斑木、山矾、黄牛木、水蓼、胡枝子、泡桐等。染料植物资源,常见的有石松、乌桕、大青、冻绿、血苋、姜黄、蓝蓼等。树脂树胶植物资源,有含树脂、树胶、乳汁的植物数百种,以桑科、漆树科、大戟科和夹竹桃科的种类较多。常见种类有白桂木、疏花卫矛、花皮胶藤、帘子藤、乌蔹莓、海芋、田菁等。其中生漆是重要涂料,马尾松树脂是重要化工原料。饲用植物资源以凤仙花科、荨麻科、苋科、菊科、十字花科、蝶形花科、禾本科、唇形科等含较多的畜牧业饲料植物。此外白蜡树、女贞、小蜡等可饲白蜡虫制白蜡,盐肤木可饲五倍子蚜虫制五倍子,多种树叶饲蚕、樟蚕、柞蚕等经济昆虫,多种木材培养经济真菌等。抗污染植物资源主要有罗汉松、樟树、厚皮香、木槿、乌桕、紫藤、垂柳、板栗、榕树、白蜡树、女贞、珊瑚树、棕榈等。上述种类中,除了马尾松树脂、漆树的生漆等生产规模较大外,其余基本上未作全面综合的开发利用,潜力很大[4~9]。3 福建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野生植物资源破坏严重

在未探明社会需求量和资源生产量的情况下,盲目建立生产企业,引进大型生产线,加工能力超过资源本身的生产能力,造成资源破坏和经济损失。由于过度开发和栖息地被侵占,其资源面临枯竭,野外资源储量已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具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植物如香榧、巴戟天、闽楠等,社会需求量巨大。一些产品的生产不得不终止,或使用人工代用品。

3.2 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不足

对许多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未能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这项工作,培育和壮大野生动物养殖业和野生植物培植业的力度不足,使资源利用强度超过种群的自然增长能力,导致种群衰退,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3.3 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新品种

在野生植物利用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资源和人力浪费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加工技术较低,初级产品、单一产品较多。产品开发往往是在未完善加工工艺技术的情况下投入生产,细加工、深度加工等技术未掌握,生产的多为半成品或低品位成品,在国内外商品市场上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3.4 忽视综合开发和利用

尽管福建省野生资源的种类繁多,但在开发中往往集中在少数几种,缺乏自己的名、特、优拳头产品,限制了资源优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忽视了每种野生植物的多功能综合利用,许多植物往往含有几种特殊的有效成分,只利用其中的1~2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5 野生植物产业的运作缺乏规范的管理

对社会业已存在的野生植物的经营加工,缺乏规范的行业管理,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对野生动物产业的运作发挥调控作用,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

4 野生植物开发利用对策

4.1 综合利用,合理开发

(1)综合利用。应加强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如在丘陵低山和山坡可发展种植一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种类,如黄花梨、猕猴桃、桃等优质品种。对其他一些植物资源如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以及药用植物等,也可在部分试验区内视生长要求、经济价值、市场前景等给予适度发展,从而提高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2)精深加工。包括提纯精制、产物后加工,目的是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如香料植物生产的精油,由于进一步加工的需要而提纯或单离某些主要成分。辛香料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开发出辛香料精油、油树脂以及它们的微胶囊产品等。葫芦巴胶、田菁胶和瓜尔胶等的粗加工产品为胶粉,有黏度较低的特点,通过压片的物理加工可以生产出大大提高胶粉黏度的新产品。

(3)开发新产品、新用途。包括发现新的有用成分和某些成分的新用途两方面。如有些中草药除药用外,还可开发出保健食品和保健化妆品[10]。它们有些成分还可应用于化工、医药行业加工成许多新产品。

4.2 加强市场调控措施

(1)宏观调控,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组织力度。政府应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让其发挥优化配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努力构建野生植物资源营销平台,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2)优化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和组织对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吸引多渠道资金参与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种植、加工和经营。

(3)建立野生植物产品交易市场。

4.3 重视法律法规保护措施

(1)健全相关和专门的立法与法规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福建省情的稀有濒危植物保护立法体系,充实完善现有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或法规。

(2)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行为。抓住采集和进出口两大环节,严格执行“采集证”制度和进出口许可制度。坚决取缔野生植物地下交易,严厉打击走私、偷窃等造成野生植物资源流失的犯罪行为。

(3)健全保护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各地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机构,提高野生植物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的野生植物方面的业务素质。优化野生植物资源的宏观调配机制,科学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防止资源过度被消耗导致新的濒危物种出现。

(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意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有关野生植物及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认真学习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知识,提高对野生植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4.4 加强科学研究和培育措施

(1)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和良种繁育储备体系。查清福建省野生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植被类型与群落特征、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资源蕴藏量、生产量以及最大采集量等,建立资源数据库。同时收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微生物种质,保护种内变异,系统研究种质特性评价体系、异地保存和离体长期保存技术,建立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种质基因库,对种质资源进行妥善的保存。

(2)科技支撑,加强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福建省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的应用基础研究,以综合性大学、农林大专院校、科研所为依托,开展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种养适用技术和名优品系的选育研究,并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开放性专业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逐步形成从种植、中间试验到产业化的完整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 黄华艳.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现状和前景[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2):107~110.

[3] 陈永芳,陈国瑞.福建省植被概况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意见[J].华东森林经理,2000,14(2):35~36.

[4]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5] 林光美,侯长红,刘伟平.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5,25(1):45~48.

[6] 肖培根.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8(1):1~2.

[7] 万 泉.能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2):1~5.

[8] 刘碧云.福建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与保护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1~65.

篇6

工作涉及法律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二、行政法规:

4.《植物检疫条例》

5.《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三、地方性法规:

10.《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四、规章:

11.《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12.《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13.《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

14.《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

15.《林业植物检疫人员检疫执法行为规范》

16.《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

 

 

 

主要条文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二十二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定林木种苗的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

    第二十五条 林区内列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禁止猎捕;因特殊需要猎捕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办理。

    第三十八条 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的名录和年度限制出口总量,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出口前款规定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或者其制品、衍生物的,必须经出口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海关凭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放行。进出口的树木或者其制品、衍生物属于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限制进出口的濒危物种的,并必须向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并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放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六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七条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动物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动物及饲养自用动物的防疫工作。

4.《植物检疫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

第五条 局部地区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应划为疫区,采取封锁、消灭措施,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出;发生地区已比较普遍的,则应将未发生地区划为保护区,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入。

疫区应根据植物检疫对象的传播情况、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需要来划定,其范围应严格控制。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或者木材检查站;发生特大疫情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第七条 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经过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第八条 按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必须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经检疫未发现植物检疫对象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发现有植物检疫对象、但能彻底消毒处理的,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地点作消毒处理,经检查合格后发给植物检疫证书;无法消毒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植物检疫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对可能被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实施检疫。如已被污染,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要求处理。

因实施检疫需要的车船停留、货物搬运、开拆、取样、储存、消毒处理等费用,由托运人负责。

第九条 按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必须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一律凭植物检疫证书承运或收寄。植物检疫证书应随货运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会同铁道、交通、民航、邮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建立无植物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母树林基地。试验、推广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得带有植物检疫对象。植物检疫机构应实施产地检疫。

   5.《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第三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措施和制度,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组织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第十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综合分析各地测报数据,定期分别全国和本行政区域的森林 病虫害中、长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县、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综合分析基层单位测报数据,当地森林病虫害短、中期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建设下列设施:

   (一)药剂、器械及其储备仓库;

   (二)临时简易机场;

   (三)测报试验室、检疫检验室、检疫隔离试种苗圃;

   (四)林木种苗及木材熏蒸除害设施

第十九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从育林基金。木竹销售收入、多种经营收入和事业费中解决;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由经营者负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扶持。

    对暂时没有经济收入的森林、林木和长期没有经济收入的防护林、水源林、特种用 途林的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其所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给予适 当扶持。

    发生大面积暴发性或者危险性病虫害,森林经营单位或者个人确实无力负担全部防 治费用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助。

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可以确定适当时间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等,提高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八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维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场所和生存条件。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由其采取救护措施;也可以就近送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救护。救护单位应当立即报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当采取防范措施。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经调查属实并确实需要补偿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狩猎者有计划地开展狩猎活动。

在适合狩猎的区域建立固定狩猎场所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经营利用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监督管理。

对进入集贸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在集贸市场以外经营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应当凭特许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向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动物园之间因繁殖动物,需要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开展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教育,普及野生植物知识,提高公民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

第十七条 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采集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和方法进行采集。

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内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活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报告批准采集的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

第十一条 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其他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

禁止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的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

第十二条 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采取措施,维护和改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由于环境影响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时,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调查并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者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植物的,必须经进出口者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标签。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或者标签查验放行。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有关野生植物进出口的资料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禁止出口未定名的或者新发现并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第四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9.《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第三条 国务院林业、农业(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称国务院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管全国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工作,并做好与履行公约有关的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10.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省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一)拯救、保护和驯养繁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绩显著的;

(二)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和应用推广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

(三)发现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揭发有功的;

(四)在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中有其他贡献的。

第十七条 禁止猎捕、杀害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交换、赠送等特殊情况,需要猎捕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向市(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发给特许猎捕证。

 第十八条 猎捕国家和省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市(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狩猎证。狩猎证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三条 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

 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市(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经营利用国家和省非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必须经市(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核发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凭经营许可证核发营业执照。

未取得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第二十七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11.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第二条 林业部主管全国森林植物检疫(以下简称森检)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森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森检机构,由其负责执行本地区的森检任务。

国有林业局所属的森检机构负责执行本单位的森检任务,但是,须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确认。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森检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林业工作站、国有林场、国有苗圃、贮木场、自然保护区、木材检查站及有关车站、机场、港口、仓库等单位,聘请兼职森检员协助森检机构开展工作。

兼职森检员应当经过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森检培训班培训并取得成绩合格证书,由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发给兼职森检员证。

兼职森检员不得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第五条 森检人员在执行森检任务时有权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存放等场所,依照规定实施现场检疫或者复检,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和进行疫情监测调查;

(二)依法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消毒处理、除害处理、隔离试种和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

(三)依法查阅、摘录或者复制与森检工作有关的资料,收集证据。

12.《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五条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所在地县级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申请表》。凡驯养繁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林业部审批;凡驯养繁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经批准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其《驯养繁殖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驯养繁殖许可证》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申请表》由林业部统一印制。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应当定期查验《驯养繁殖许可证》。对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

13.《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规定负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掌握疫病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为制定监测规划、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第九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情预测预报、趋势分析等活动,评估疫情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按照规定程序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预警信息和防控措施建议,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三条 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发生逃逸的,被许可人应当立即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被责令限期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而拒绝执行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可以代为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由被许可人承担全部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的经费;造成损害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依法查没的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应当由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防范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和应急防范机制。

在野外发现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监测和防治措施。

   14.《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禁止开展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的野外放生活动。

因科学研究、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种群结构调节等特殊情况,需要放生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经批准从境外引进的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及其繁殖后代、产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标记。

  第十三条 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发生逃逸的,被许可人应当立即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被责令限期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而拒绝执行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可以代为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由被许可人承担全部捕回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的经费;造成损害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依法查没的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应当由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防范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和应急防范机制。

在野外发现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监测和防治措施。

    15.《林业植物检疫人员检疫执法行为规范》

第七条 检疫员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按法定程序办理各项检疫事宜。在办理检疫文书时,应当主动、耐心向当事人说明办事程序、途径和相关要求;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对不具备办理条件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对申请材料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要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八条 检疫员在实施现场检疫检验和检疫检查(含复检)前应当通知当事人。抽取检验样品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的规定进行。检验结果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

16.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

第四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明确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加强收容救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开展收容救护工作,需要跨行政区域的或者需要其他行政区域予以协助的,双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协商、积极配合。必要时,可以由共同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第五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按照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实际需要,建立收容救护场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护工具、设备和药品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参与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因受伤、受困等野生动物需要收容救护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及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篇7

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万~1.2万种,中国有2200~2600种,占世界的22%。由于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少数热带科属外,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其中有6个特有属,玉龙蕨属就是其中之一。该属只有玉龙蕨一种,是中国特产的珍稀蕨类植物。1884年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附近被人们首次发现,以后植物学家又陆续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上部高寒地带发现它们的身影。

玉龙蕨的拉丁文是orolepidium glaciale,为鳞毛蕨科玉龙蕨属植物。其种附加词glaciale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冰雪中生的”。

形态特征

玉龙蕨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叶柄和叶轴遍体密被覆瓦状红棕色(老时苍白色)鳞片。叶一回羽裂或二回羽裂,边缘具细锯齿状睫毛,羽片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边缘常向下反卷,两面密披小鳞片,鳞片披针形。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但被大鳞片所覆盖,无盖。

分布

玉龙蕨分布于我国东部波密,云南西北部丽江、香格里拉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稻城等地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地带,是我国所产蕨类植物中耐寒性最强的一种,常零星生于冰川边缘及雪线附近。在玉龙蕨分布的高山冰冻荒漠带,那里海拔较高,山上热量不足,辐射强烈,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气候恶劣,仅有短暂的暖季(7~8月)。因而当地表解冻消融后,在碎石中零星散生的玉龙蕨才开始茁壮成长。

保护价值

虽然玉龙蕨是一种稀有植物,但植物学界对玉龙蕨属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

但不论如何分类,玉龙蕨对研究亚洲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蕨类植物系统演化及东亚植物区系都有重要价值。同时,其独特的生态习性还是研究蕨类植物的形态和功能统一性的良好样本。

濒危原因

篇8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

0 前言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具有地理跨度大的特点,将会对沿线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植物难以正常生长、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而且对管道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有重大影响。针对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需要对天热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其对环境的相关影响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促使项目施工中能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管道服务功能的同时保持管道周围环境质量可靠性。

1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要点分析

1.1 项目施工期的影响分析

结合当前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概况,其施工期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有效利用方面的影响。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建设中包含着施工作业带、施工便道等,占用着一定面积大小的土地。同时,由于这些占用土地是临时性的,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对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并未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站场及其它部分永久占用土地时,将对影响土地的有效利用,间接的影响了周围生态环境质量。

(2)土壤环境有效性方面的影响。结合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作业过程,可知其对土壤结构稳定性、土壤各养分分布状况等会造成影响,各种废弃物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长输管道对土壤环境有效性的影响包括这些方面:项目管沟开挖施工中,会破坏既有的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耕作层性能可靠性,致使被破坏的土壤环境难以真正恢复;采用机械施工方式完成管道建设项目作业计划时,会改变既有土壤紧实度,从而使土壤通气透水性能下降,对项目周围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了潜在威胁;受到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影响,会加剧土壤养分流失,致使土壤发育缓慢,改变了土壤中既有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导致亚表层土难以形成良好的保水保肥性,给各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影响,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当项目施工中破坏各种地表植被时,将会改变地表建筑物对热量的吸收率与发射率,进而会影响管道周围环境,使其地表平衡状态逐渐被改变,影响着土壤环境良好性。

(3)林业生态系统运行及农业生态系统方面的影响。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也会对影响林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性。其中,对林业生态系统方面的影响包括: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计划实施时,需要修建便道,并在某些区域开挖管沟,实际操作中破坏了既有林地;当项目施工导致部分林地无法恢复时,将会使其变为荒草地或其它用地,破坏了林业生态系统平衡性;当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破坏林地时,也会减少其生物数量,造成其生产力损失,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4)野生植物生长及野生动物活动方面影响。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对野生植物生长方面的影响包括: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等,会碾压、破坏野生植物,尤其是对植物根系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着野生植物的正常存活;项目施工对野生动物活动方面的影响白哭:站场建设、管线敷设等,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致使野生动物难以正常活动;在陆生生物影响生物,由于管道敷设是分段进行,实际造成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若管道穿越河流,将会增加河流泥沙量,会降低鱼类存活率,影响其正常活动,孵化率下降明显。

(5)生态景观方面的影响。若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面积大,会影响植物生长,破坏植被,影响生态景观效果,致使建设用地在整个生态景观中所占据的比重上升;若既有的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会增加农田景观生态系统中的斑块数量,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同时,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也可能地质灾害,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

1.2 项目运营期的影响分析

一般情况下,当天然气管道处于正常的运营状态时,不会影响周围生态环境。但是,若天然气管道穿越林地段中出现各类事故时,将会引发火灾,给生态系统的带来平衡性带来了潜在威胁,导致管道附近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无形之中加大了天然气管道运营风险。天然气管道破裂事故后果分析如图1所示。

2 减少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措施

(1)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中应尽量避开敏感区,减少穿越林地长长度,对生态脆弱区进行重点考虑,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设置管道走向,并开展相关的论证活动;、对项目永久占地及站场面积进行严格把控;投入使用后的管道应重视林地段巡视,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

(2)运用合理的减缓措施。加强林业生态系统保护时,应减少林地占用面积,合理设置防火距离,缩短新建便道长度,加强施工场地范围控制,注重植被恢复措施运用等;保o农业生态系统时,应减少耕地占用面积,注重分层开挖方式在熟化土壤中的合理运用,保持施工作业高效性,确保表层土保水保肥性不受影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时,应考虑动物生存环境及植被生长环境状况,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确保其生存环境不受影响。

(3)制定切实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用人工修复及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减少管道施工永久性占地面积,加快植物恢复速度。

(4)制定完善的项目施工管理机制,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林业部门及环保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5)制定科学的防腐方案,优化管道敷设设计,选择性能可靠的管道材料,加大管道安全使用想宣传力度,促使天然气管道使用中风险防范工作水平得以提升,降低各类事故发生率。

篇9

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保护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到2001年底,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个,国家级171个,面积达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44%左右。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达90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5处,总面积1.0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63%。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000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200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中国自然保护区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知识的宣传,极大提高了我国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的20多项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开展全国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然而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扩大,但“质量”提升却相当滞后。【1998】1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指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片面强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全国1/3的自然保护区尚未建立管理机构,基本上处于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的状态;一些自然保护区名存实亡……”,表现为体制不顺、管理不力、经费不足等许多矛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完善有关的法律条文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和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把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资源完整地保护起来,避免人类的直接利用,这就限制人类一些眼前利益。在现实生活中,要顺利地达到这一目标,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涉及各种利益的冲突,如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大局利益、自然保护区利益(代表国家)与社区居民利益、自然保护事业与其他事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自然保护区立法首先是保护国家利益,当然是不影响其他利益的前提下、是渐进式的,因为认识自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是渐进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与现实冲突非常明显,特别是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严格的法律保护之间,如《森林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严重制约了社区的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说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投入问题,但没有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哪一级政府安排;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有关分区管理的条款规定,可以在实验区开展一些经营活动,有利于缓和社区矛盾,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更有利于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为此,如何根据实际,完善《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制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纵向的分级管理体制

针对自然保护区点多面广、地域偏僻、条件落后的实际,建立一个“虚拟”的管理体系更显得迫切和重要。这种“虚拟”的管理体系是充分利用数字高速公路建立的能够下达指令、信息反馈、建立数据库、又能对社会开放、让公众参与的网络信息系统,只要一台服务器,各保护区为网络终端,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指令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即时到达各保护区,各保护区也可以即时汇报工作。况且,我们现在资金紧缺,没有必要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济汽车、乘火车去参加一个培训和几个小时的会议,因为这个系统为大家开通了网上培训系统和会议系统。同时,各自然保护区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为自己建立档案(需要保密的文件资料可加密打包,单向传输),网上开展的资源调查,为建立全国的数据库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社会开放系统,完全有能力完成宣传教育任务,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关心、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

三、认真编制规划、分步实施

《总体规划》是每个自然保护区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具体方案。方案的制订必须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且要结合保护区和社区的实际。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必须合理划分三个功能区,把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和旅游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致力于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同步发展。在开发项目的选择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选择不破坏自然资源又可重复利用资源的项目。

篇10

论文关键词: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迁地保护

 

我国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但资源保护形势严峻。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表明,我国有药用植物11146种,通过20余年的继续研究新增药用植物2000余种,使我国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种类达到13000余种[1],分属藻类42科、菌类41科、地衣类9科、苔藓类21科、蕨类49科及种子植物类223科[2],植物类群约占全部中药资源种数的87%。其中我国常见的木本药用植物约190余种,涵盖了约69个科[3]。但是,由于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加之近10 年来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导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4]。迄今为止,我国目前共有169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5]。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五百多种药材有近一半来自野生迁地保护,中药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国中药业,乃至全世界植物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占60-70%[6] [7]核心期刊目录。

为了满足药用植物持续利用,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药用植物收集保护并取得一定成效。李西文等[8]提出了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功能保护区的概念,把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的手段引入到保护区建设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受到保护的药用植物有900多种, 峨眉山国家公园受保护的药用植物有1655 种[9];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护南药资源近2000种[10];中国医学科学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药用植物活体标本保存体系,并于2008年启动运行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该库设有1个保存年限45-50年的长期库、2个保存年限25-30年的中期库,可保存10万份药用植物种质,已入库药用植物种质2万份,建立了包括4个保育中心的药用植物就地保护网络,以及9个药用植物园,对我国近8000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系统开展了收集、保存、调查、整理研究,迁地保护药用植物达280科5282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243种,国外引进物种150种以上[11]迁地保护,[12]。随着中国科学院战略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全院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药用植物迁地保育体系。

1 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迁地保育进展

中国科学院一直把植物园作为国家战略植物资源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加以建设,目前所属15个植物园(包括双管)迁地保育植物已超过20000种。药用植物资源收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战略植物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各植物园相继建立了药用植物专类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植被类型、不同生态类型,系统收集我国以及部分国外药用植物种类。

1.1 药用植物迁地保育类型

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属及与地方共建的双管植物园15个,包括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植物园、沈阳树木园、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昆明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桂林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深圳仙湖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各园收集保护药用植物类型见表1。

表1.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药用植物收集保护体系

 

植物园体系

药用植物专类园名称

收集保护重点

武汉植物园

药用植物专类园(百草园)

以华中地区药用植物为主,辐射全国

华南植物园

药用植物专类园

以南药为主,包括部分其他类型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南药园

重点保存南药植物,同时包括民族药、中华药、原料药等

北京植物园

本草园

收集北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为主,并引种展示国外著名的药用植物

沈阳树木园

药用植物区

收集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本草药用植物为主,兼顾其它民族药用植物

吐鲁番植物园

民族药用植物园

主要收集西北荒漠区所分布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荒漠药用植物

秦岭国家植物园

药用植物区

以秦岭地区药用植物为主,包括观花、中药处方、野果野菜食用、药性、百味等类型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亚高山药用植物专类园

重点收集保护亚高山药用植物

昆明植物园

百草园

重点收集展示云南高原地区重要药用植物

深圳仙湖植物园

药用植物区

收集被子植物及蕨类植物为主

桂林植物园

民族药园

以广西名贵中草药及少数民族用药为主

庐山植物园

药用植物园

收集保护山地药用植物为主

南京中山植物园

药用植物园

华东地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

华东地区道地药材为主

鼎湖山树木园

 

 

珍稀药用植物引种回归中转

上海辰山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