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5 04:2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

篇1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作者:林敬琦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霞葛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钱艳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的学科。在人们美好的童年里,只有接受到审美教育的滋润与洗礼,才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和谐互促,共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依据笔者多言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文本解读的审美关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关照是指在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质素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自身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美的标准和法则挑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反映自然和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美。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抓住教材文本中美的字词语段,将学生带入神奇瑰丽的语文殿堂,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中享受美、体验美,形成审美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中令人忘我的情境、让人心灵迷醉的意象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教材文本中营造的美学意境,带领学生沉浸其中,体验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情境与心灵的唱和

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所必须注重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营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本篇章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表达了特定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情感。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成功地意会教材文本中要表达的审美意蕴,就需要教师创设有积极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与智者、圣人对话,和作者、编者交流,实现情感的迁移。

让学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感受优秀文章的洗礼和浸润,从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教师语言的审美感染力

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化的书面语,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富于审美的教学语言是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载体。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思维的跳跃、情感的波动、审美想象力的激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的敬爱者、崇拜者,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是美的代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语言向学生传达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体验与感悟。这种美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准确、明晰之美,更是形象、情感、文辞的优美。

四、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美

荀子《劝学》篇中认为学习应该“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这些至理名言共同说明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要适当地提倡学生的朗读学习,在朗读美妙文字的同时体验美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在思维情感的碰撞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美感。感受文字的节奏和语句的韵律,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审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优势,可以有力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实施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生动化、具象化,冲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呈现的丰富图画和完美音质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感受教学过程中的美。所以,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时要适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创设美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情趣,促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可以平等对话的生命体,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阅读教材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感彩,课文有喜有悲,有爱有恨。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参与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情唤情,能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要求。使他们的阅读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能激发其创造力。

(二)分层次,育个性

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业和练习设计都要体现层次性,要尽量适合与每个学生的口味,使其在不同层面上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适时适度地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自我创造和展示的机会。

(三)质疑问,展过程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学生有疑问,自然达到自觉思考和读书的目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而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展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过程。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

1.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课堂上一是做到“五允许”,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式自由学习;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允许学生自由地与老师同学沟通;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出错。二是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激励,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运用语言、情境、游戏、质疑、激趣等方式,使学生情绪始终能在愉悦的心态下自主学习。

2.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一言堂、满堂问、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做到“三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给他们研究探讨的时间;给动手操作的时间。在探索空间上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去思考,去想象。

(二)发挥学生创造潜能

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教学,课堂切实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创造的主人。

1.课文让学生自己先读

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做到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自己读,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改变课堂被琐碎问题束缚的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良好基础。

2.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应该变“设疑”为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质疑善思,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问题提问后可小组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在全班交流。

(三)注重呵护学生创新的火花

儿童更需要有成功的喜悦,需要有人来肯定来认可。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态度往往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发展创新思维。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便能给学生以自由发表意见的时机和权利,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对学生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哪怕是一点点的火星,都要及时地捕捉,并加以保护、鼓励,营造创新的氛围,使创新的火星燃起燎原之火。

三、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更是一个孕育着强劲改革的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命题,让我们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代,把浓烈的民族自豪之情化作强烈的使命感、事业心,满腔热忱、脚踏实地投身语文教改,做好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这篇大文章。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为基础的特征。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对此观念的理解不单单是说语文有其实用的必要价值,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发挥语文课文化教育的功能。在关注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的应用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同时要求教师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当中可以获得思想上的陶冶,有利于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新课标当中已明确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可以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阅读,一定要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过程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此获得最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在阅读素材的基础上,去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海涛.说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J].学周刊,2013(4).

[2]曾朝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2013(3).

[3]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6(12).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84-01

简单的来讲,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来在我国新兴的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方式。其具体教学方法即是师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选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师生围绕既定的选题进行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师生间达到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这一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对于学生阅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相关教师和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育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也逐渐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去,但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主客观因素使得我国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不够完善,其存在的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校层面来看,领导层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缺乏对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没有相关的制度规范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有效的约束,也没有相关的政策规范对教师进行激励和奖惩,整个学校内并没有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教学氛围。

第二,从教师层面来看,一方面,一些年老的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认识不够全面,也就不能很好的向学生传播,其应用和教学效果不得而知;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不够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论是选题的选择还是实际课堂的讲授、应用都不够严谨、规范,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需求和感受,致使全文阅读应有的价值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第三,从学生层面来看,一方面,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强,不能积极的参与到群文阅读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自身的学习热情不够高涨,这样一来,不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讲授、引导,都很难起到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偏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不佳,更将阅读理解为一件头疼事,自身对其存在抵触心理,也就很难使得群文阅读应有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了。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如何有效的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深入开发单元主题

深入开发单元主题首先需要教师一教材单元主题为基准,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补充;其次,可以通过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的教学过程来使得群文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进而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调整好相关文章的呈现顺利

相关文章能够以合理的顺利得以呈现,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能够有浅及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相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讲授时要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和完善。

3、不断强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方法的强化是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关键,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要不能局限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句的理解,更应侧重从这组群文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综合思考,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能力。以促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结语

总之,群文阅读是新时代的新产物,虽然经实践证明,其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积极性的增强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其在具体的应用和实践中依旧不够完善和成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作为资深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基础性教育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仅是笔者对小于语文教育中群文群文阅读课堂教育的探索性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07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49

所谓生本教育理念,即指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人,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为基础的教育科目,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有所得。

一、正确认识生本教育理念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我们格外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生本教育理念秉持着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能给学生提供知识文化的滋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展和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不仅要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还要了解学生,多和学生沟通,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为不同的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阅读不应过于架空生活,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而应贴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及生活环境密切契合,这样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生本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坚持这一教学原则时要将语文阅读教学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成长等环节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角,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给学生指出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进入阅读。如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读性较强的文章,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出恰当的评价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或者鼓励学生之间分小组合作阅读,然后讨论、发言等,通过语言交流加深印象,体会文章的魅力,碰撞出火花,或者矫正自己错误的认识等。同时,教师在阅读材料的准备上,应多推荐真善美类文章,让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同时,对亲情、友情、善良、美好、诚信等人类的情感有正确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分角色朗读、小品排练等,这种方法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通过对某一文章的解读,让学生自主发言,表达学生对该文章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等。这些方法的正确运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升华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认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不可模式单一、枯燥乏味,这会大幅度减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活跃和积极。生本教育理念既然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自然要多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学校、教师、家长都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而不只是关注在教材及考试上,应为学生提供相应条件,让学生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部分,阅读他们喜欢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在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差异之后,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阅读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写作的技巧和魅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方式去感悟文章,并在文章中出现自己喜欢的句子、词汇的地方进行标注,然后进行仿写、转换等,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教师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材料选择的自由,不能只是依据教材课本,要为学生创造自由选择阅读资料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将每周四下午设定为自由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甚至是从家里带来的读物,鼓励学生之间交换阅读,交换彼此的意见,并在阅读之后就阅读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写出读后感等,从而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阅读兴趣。

四、利用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关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阅读进度和情况,分析学生对某些内容的掌握是否出现了偏差。而对于一些意义较大但对学生来说却有些复杂的文本,教师就要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利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恰当的视频、图片等直观材料的展示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理解文本的意图,还可以突出文本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不至于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针对具体的篇章,还可以截取精彩的影视片段,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对文本中重要的思想、具有教育意义的写作意图,或者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法让学生非常直观地学习到其中的要点,让学生在具体文本的研读过程中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文本的重难点,还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以商为本 小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57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似乎是现代教育大多数所追求的教育。很多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都在贯彻以生为本,教师似乎也在以实际行动证明学生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但其实落到实处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做的不是特别好。在阅读教学中就有体现,现在就要求阅读教学在实践中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找到方针。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书中了解到平常了解不到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事实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注重培养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教学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阅读能够给人知识,让人警醒,令人愉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让我们铭记过去,阅读让我们把握现在,阅读让我们预测未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能够喜欢上阅读,热爱阅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性格活泼,没有较好的自我约束力,平时生活经验优先,对阅读难以产生兴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阅读呢?现就笔者的一些经验来进行讨论。

一、以生为本的新理念的教育方针下的阅读教学状况及问题

阅读教学的现状,其实不是很乐观的,很多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而且比较好玩调皮,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大多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而且大多数做事的时候都是以自我经验为主,以自我喜欢为主。这就给阅读教学中造成了问题,他们坐不下来静不下来,这样就会对阅读教学产生不了兴趣阅读教学就不好进行。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去阅读的过程中又没有用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反而会造成学生们对阅读的厌恶。

小学的时候,孩子们大多喜欢一些童话故事一些寓言故事,而教师要学生们读的却是那些比较高深的故事,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难的事情。所以学生们就会对阅读产生不了兴趣,觉得阅读就是读一些枯燥无趣的东西,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阅读中有很多外面的世界有很多精彩的知识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但是教师们一味地让学生们读那些高深的道理那些名人名言那些励志的故事,让学生们觉得这是一种压迫式的阅读教学。这样就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有少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也会越来越讨厌教师的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所以阅读的教学现阶段状况是,教师不知道怎么教才能让孩子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孩子们不喜欢阅读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是无趣的无理的。

二、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自身要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们爱上阅读。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实际生活,教师都是给学生们做榜样的好时机。因为小学的时候,孩子们会乐于模仿大人的一些想法和动作,那么孩子们大多数接受的就是老师在学校,所以作为小孩子们的行为与思想的主要模仿者,教师应该给学生们以正确的阅读思想,将书本中快乐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认为阅读教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个高尚的事情,并且是能一个了解世界的好机会,不要过多的给孩子们一些压迫式的阅读,让孩子们读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也不能让孩子们读一些无用的东西读一些暴力的东西。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各个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们传递正确的良好的阅读思想。

三、树立榜样,让学生走进阅读

给学生提供榜样,为学生建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进入到阅读的空间,感受阅读的美好。可以将和读书有关的名言进行收集,和学生一同赏析,向学生介绍一些喜爱读书的名人轶事,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有爱读书的学生,应该要对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阅读的心得和收获。在学生身边寻找榜样,带领学生进入到阅读中,畅游书海,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喜爱阅读。

四、多样化的活动来让学生热爱阅读

游戏能够吸引学生,将读书变成游戏可以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阅读动机。班级中开展升级读书活动,制定一个读书等级,由学生组织阅读管理评价小组,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管理,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让家长签个条,然后在评价小组等级,每个月都进行一次统计,阅读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就能够进行升级,不同等级有不同奖励,可以是小奖状、学习用品、书籍等等。

为了让学生能够喜欢阅读,笔者每周都去图书馆借书,将这些书给爱读书的学生,并且对他们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解,及时的给予评比奖励。定期的举行阅读报告会和阅读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大家分享,评阅读优秀积极分子,利用学生的荣誉感来激励他们。课外阅读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还可以给他们奖励。学生在获得奖励后,会持续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习惯养成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深入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灌输缺乏主动性,往往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应用脱节,而语文阅读教学部分也存在这种现象。首先,阅读材料的内容相对落后,没有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一些相对陈旧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学生无法从阅读训练中学到新鲜的知识。其次,阅读课程教学安排相对单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取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无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再次,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应用不明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反馈机制对于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学校的教师不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许多反馈机制形同虚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法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采取各种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深抓语文基础能力的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通常狠抓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方面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阅读包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包括生词、句子的运用,段落的分析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融合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需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阅读学习中游刃有余。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除了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为语文其他能力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2.优选阅读素材并对其精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选阅读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精讲。对于阅读教材的选择,教师要注重阅读教材的时效性和阅读教材的科学性。所谓时效性,指的是尽量选取具有同时代的阅读材料。所谓阅读材料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师要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阅读材料。比如,选择一些教学生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并学会应用。教师对于优选阅读材料的使用要运用精讲的模式。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讲解,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通过精讲举一反三,将阅读的技巧应用到日常阅读练习中,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增加对于阅读的兴趣感。

3.讲解与联系要把握有度

许多教师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安排往往是一堂讲解课、三堂练习课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因为过多的练习不仅不能起到巩固学习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对于语文相关方面的学习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优选讲解内容和习题,让学生通过少量的习题训练就能逐渐领悟和掌握阅读的技巧。而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习题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借助习题中的困惑和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提升。

4.重视朗读在阅读中的运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力度重视学生朗读在阅读中的应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自我领悟阅读材料中的内涵,自我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困惑。教师要在讲解中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朗读应用到阅读中,如何优化朗读的方法,如何进行朗读情感训练,使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逐渐提高,使学生意识到朗读在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借助朗读来进行阅读训练。

5.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反馈机制,教师要不断地重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学生的意见还是学生家长的意见,教师要学会总结和提炼,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优化语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语文综合技能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既包括了课堂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包括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控语文阅读的技巧和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而语文阅读教学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警句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有人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论断: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知,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将学生引向课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把课外阅读列为一项教学内容,而且规定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为各个年级的学生列出了阅读书目和具体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课外阅读当成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认知范围,还能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对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和技巧,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要求,仅靠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使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堂所学,而且要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三至四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原来是2000个)会写;五至六年级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独立地阅读文章或者书籍。为了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大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并教给他们使用摘抄法、笔记法、圈点法、批注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但是,传授给学生方法,并不代表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尤其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学习能力有限,要让他们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语文水平为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积累知识、拓展视野,进而逐渐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智力基础,以及情感和审美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阅读是思维的过程,是智力活动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在不断扩大,而且他们在发展和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其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加灵活,创造潜能也会得到激发。如果小学生真正投入到了阅读中,他们的大脑就会不停地进行思考、想象、推理、判断,要通过一个个文字理解语句含义、语篇内容,还要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判,甚至还会将文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而且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此,课外阅读越广泛、越丰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而且他们的智力潜能也会逐步得到开发。另外,小学语文课程标注中建议教师通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发散思维,提高阅读效率。归根到底,学生的思维灵活了、发散了,思维空间拓宽了,也就为他们的智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表达,是语言输出,而要输出,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阅读就是学生吸收和输入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认识了更多新鲜的事物,丰富了他们想象力和联想力,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逐步懂得怎样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写作材料、组织语言。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同一的课外阅读内容,并让学生仿写或续写,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方法,通过不断的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比如,让学生阅读完《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后,试着续写故事,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能使阅读和写作充分结合。

四、依照学段的特点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才能有的放矢。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的阅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使他们在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充分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