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养结合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养结合建议

篇1

(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6月,福建省的老年人口同比增加了73.9万人,达到644.9万人,已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6%。按照此发展趋势预测,到2035年福建老年人的占比将超过30%。可见,福建省的老龄人口基数较大,增长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在显著增加。此外,由于老年人易患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治疗周期一般也较长,因此对医护服务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二)家庭照顾功能持续弱化

家庭养老是福建省最为传统且主要的养老方式,然而受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家庭规模持续小型化,照料功能在不断减弱。因此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以承接家庭溢出的养老功能,为老年人口提供持续的生活照料势在必行。

(三)传统养老机构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

提供生活照料一直都是传统养老机构的主要功能。但是目前失能和半失能的高龄老人逐渐增多,他们除了需要普通的生活照料之外,也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然而,目前福建省的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医疗条件,无法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照护服务,迫切需要医疗资源的有力支持。

总之,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持续弱化,大多数养老机构也不能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探索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走医养结合之路,促进“医”与“养”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然选择。

二、福建省医养结合现状

(一)多种模式并存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推进医疗与养老的融合,使多种医养结合模式并存发展,目前最主要的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内设式”医养结合模式,即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部门,为养老人员提供一些基本医疗服务,采取该模式的主要有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福州金秋老人护理院等;第二种是“合作式”医养结合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无缝对接,福州市文澳老年公寓就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第三种是“转型式”医养结合模式,即鼓励经济效益不佳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转型发展为医养结合机构,从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防治需求,如福州市第六医院转型发展为老年医院。

(二)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开始构建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各项政策,并召开具体会议来支持医养结合的发展。福建省政府也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政策:2017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模式的规划要求;2018年福建省卫健委确定33个单位为第二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2019年12月,福建省卫健委了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了从人才、资金等方面来提供保障,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

(三)医疗结合落实效果欠佳

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福建省的养老机构纷纷进行医养结合型转型和构建,目前福建省的医养结合型机构占比已经高达92.2%。但实际运作中,这些医养结合机构中只有4.4%的机构在内部独立设置了具有看诊功能的医疗部门;有一部分医养结合机构只是内设了简易药房,并没有看诊功能;还有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只是和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表面上的“医养结合”,实际上并没有医疗作用。总之,福建省的医养结合落实效果与设想中的有较大差异,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医养需求。

三、福建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专业人才匮乏

据统计现今福建省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数有五万多人,按照较为理想的配置比例计算,护理人员应达到一万人左右。然而目前福建省的养老护理人员只有九千多人左右,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且大部分护理人员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专业性的护理人员短缺,严重影响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二)扶持政策难以落实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已经成为制约福建省医养结合的重要因素。福建省的养老与医疗体系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陆续出台了各种推进医养结合的相关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规划、医养机构设立、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等多个方面。但是,各部门所推行的政策往往存在重复交叉之处,管理标准、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经常不一致,难以实现政策协同,大大阻碍了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基层推广难

据调查,福建省的老年群体更愿意“非离家式养老”,特别是在闽南地区,大部门老人都不愿去机构养老。现今福建省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还是机构式,一般在城市进行推广,在农村等基层地区推广较为困难。基层推广的主要形式是家庭签约医生,广大居民尚未完全接受这一理念,基层地区的医养结合只能依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实现低水平的服务。

(四)医养结合支付体系缺失

医养结合要能够持续运行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能提供资金支持的医养结合支付体系。医疗保险可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方和受益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4]。但是根据对福建省民政厅、医保局、省医保中心等相关机构的调研显示:目前福建省的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药品等,并不覆盖医养结合模式中的护理服务费用。目前,福建省的大多数医养结合机构不属于医疗机构的范畴,其产生的各种医疗、护理等费用均无法享受医保报销。由于医养结合支付体系的缺失,大部分医养结合机构无法通过医保结算来为入住的老年人降低医护成本,直接抑制了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有效需求。

(五)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仅凭政府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更需要的是各方服务主体的积极参与。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福建省的养老服务市场中各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普通民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成本相对较高,加之缺乏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其参与动力不足。而条件好的医疗机构由于自身医疗资源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只会把有限的医疗资源投放于常规医疗,在其内部设立养老机构的意愿和动力都不足。

四、福建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医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足,发展受限福建省医养结合复合型人才缺失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少,目前仅福建医科大学等少数院校有开设此专业,能培养的专业人才较少,且大部分毕业生的首要就职选择是医院,很少学生愿意去养老机构发展;第二,从从业人员本身来说,现有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年纪普遍偏大、学历和学习能力都不佳;第三,从养老护理职业本身来说,该职业工作环境压抑、工作强度大、薪酬不高、社会认同感低。

(二)管理主体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导致政策难以落实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的主要障碍是管理主体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从福建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来看,医养结合主要涉及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两大领域的多个行政部门,如民政、卫健、社保等部门。各主管部门平行运行,分别在分管的领域独立地制定政策、管理资源和发挥职能,一般只对各自的上一级部门负责,缺少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和整合,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难以实现政策的协同,导致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困难。

(三)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基层推广困难

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福建省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人对养老机构非常排斥,对“非家庭养老模式”存在诸多误解,觉得养老机构是儿女不孝和孤苦无依的代名词,因此即使疾病缠身、生活无法自理也不愿意入住专业的养老机构。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医疗结合在基层推广很难。

(四)医保政策相关规定不完善

根据医保政策的规定,医养结合型机构只有纳入医疗机构的范畴,才有资格享受医保报销政策。目前福建省的部分医养结合机构还不具备医疗资格,不属于医疗机构的范畴。有一些医养结合机构虽然具备医疗资格,但是由于医保规定未能纳入“医保定点”,其提供的各种医疗服务无法纳入医保结算范围。少数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虽纳入医保结算覆盖范围,但是其提供的医疗养护服务大都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

(五)优质医疗、养老资源匮乏,医养机构参与医养结合动力不足

目前,福建省拥有的养老机构中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占两成,医养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动力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优质的医疗、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服务属于微利项目,对于大部分普通养老机构而言,优势养老和医疗资源均匮乏,在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是难以承担内设医疗机构所需的高运营成本的。而有条件内设养老机构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却因医养结合项目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内设养老机构的动力不足,倾向于把有限的优势医疗资源投放于有经济效益的常规诊疗项目。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因为优势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诊疗护理水平较低,资金和能力都有限,难以内设养老机构或者为合作的养老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护服务。

五、推进福建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1.加快培养专业性照护人才。鼓励福建省的高校、职业院校设立养老护理相关专业,设立对此专业学生的入学补贴。同时,引导学校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之间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定向培养,打开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通道。

2.设立在职人员入职补贴制度。可对在职人员给予岗位津贴,通过提高养老护理岗位的薪酬水平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护理行业。

3.建立在职人员长效培训机制。为在职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岗培训等服务,通过分级培训,线上、线下多种培训手段结合,进一步提高其从业素质。

(二)建设整体性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医养结合政策的有效落实

建立整体性行政管理体制是实现医养结合从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保证。医养结合的管理体制并非是单纯的卫生部门与民政部门的“混合”,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建设一个各管理部门能够长效配合的协作体系。从福建省层面来讲,首先要建立一个牵头部门作为部门间的决策中枢,负责统筹规划医养结合工作,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其次,要明确界定各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防止在管理上产生重叠和缺位;第三,建立部门间横向协调机制,特别是要建立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间的横向沟通机制,做好信息共享和互通,以促进医养结合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发展多元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促进养老观念转型

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可以让民众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新公众的养老观念。目前福建省的医养结合模式还是以机构式为主,但是大部分老年人倾向选择非离家式养老,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如何送至社区乃至居民家庭中仍是工作重心。对此,福建省应采取分类扶持的办法,重点发展家庭和社区模式。首先,继续推进医养结合家庭模式,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推进家庭病床制度的落实,使老人在家养老的同时可以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其次,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社区模式,可以社区为单位建设养老院,然后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接社区养老院的常规诊疗服务。总之,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促进民众养老观念的转型,促进其在基层的推广。

(四)完善医保支付政策,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医养结合机构无法享受到相应医保报销优惠政策的问题,是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创新体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首先,主管部门应加快设立明确的准入标准,可适度放宽,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疗机构范畴,使其享受到医保的报销政策,但同时也要防止医保资金的流失。其次,由于医养结合主要涉及的医疗行为是长期护理,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借鉴青岛等地的经验,由人社等部门共同研究出契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其与医疗保险互相对接,以降低老人的经济负担。

篇2

社区医疗构建亲情

对于社区医疗与养老需求的结合,方来英表示,社区医疗肯定要为老人提供服务,养老是社区医疗架构里很重要的任务,同时成熟的养老社区,一定要有社区医疗做配套,才有生命力。

对此,北京不仅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机构,也在探索建立独立的护理服务。2015年初的《北京市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资质的护士也可以开办护理机构;在养老机构服务和被认定从事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对于离退休在家的社区老人来说,护士往往就能解决大问题。我们以前组织义诊时发现,顶级的脑外科专家到社区不一定有用武之地,而中医大夫因为治疗面广而往往大受欢迎。”方来英说,社区医疗要想搞好,一是要对社区卫生定位形成社会共识,不能按三甲医院服务水平去衡量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二是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受社会尊重的基层队伍,长期服务、掌握社区居民身体动态不仅是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还可构建亲情。

“很多时候,由于通过日常的社区医疗,及时发现老人的重症苗头,帮助老人转诊,实际就是在救命。再见面时,老人的对社区医护人员的称呼直接就变成了‘闺女’。” 方来英动情地说。

全科医生需从源头抓起

就社区医疗所需要的全科医生如何培养问题,方来英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并不应简单地提出三甲医院医生以及医学院毕业生如何在社区医疗工作中轮岗的方式,而是要把全科医生当作一个独立的医科来看待,这就需要在医学教育制度上有一定的制度安排。

“在香港,全科医生并不比骨科专业医生差,只是不同的医科而已。全科医生需要赢得社会尊重,才有职业荣誉感。” 方来英说,现在的教育模式更适合培养专科医生,而专科医生的工作模式与社区医疗不同,完全靠三甲医院派人解决不了社区医疗的问题,所以亟需从教育的源头抓起,培养一批全科医生。

另外,方来英也表示,对基层特别是艰苦地区,国家要舍得在人力资本上进行投入,而不仅是在基础设施上进行投入。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将有提升

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7949.8万;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445个,为431.4万户、936.2万市民提供服务。

方来英透露,目前平谷区在做试点,在区医院建立统一全区的化验中心、影像中心,以平谷区医院作为区域节点,辐射到各个乡镇,提高乡镇服务水平,再配合经济措施,降低医疗费用。

篇3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日本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56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量13.26%,预计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主要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立十分迫切,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5)等文件,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高龄化率最高的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起步较早,尤其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上可以为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1日本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数据显示,1985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3%,而2013年数据显示该比例已经高达25%以上,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在对待养老问题方面,日本早在1963年就设立了长期照护机构,在2000年开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因此日本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起步较早,值得借鉴,其主要模式包括:第一,日间照顾中心。日间照顾中心的开设主要为一些需要日常生活照顾以及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老人提供,照顾中心责接送老人,由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照护。第二,特别养护之家。主要由护士、介护士等人员组成,负责照顾老年痴呆老人以及一些失能老人。第三,老年福利中心。主要对属于本辖区的内的老年人提供体检、保健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务。同时老人可以根据自理程度和患病严重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

此外,日本的养老机构还将内置的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进行经营管理,可以集中两者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老年环境。日本早在2000年就实施了介护保险,介护保险的推出既可以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介护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处于40到64岁之间的疾病患者提供介护服务,日本介护士上岗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在通过国家的资格考试后才能够正式从事介护这一行业,提高了日本介护服务的质量。

2我国医养结合的主要形式

2.1在养老机构中增加医疗机构

通过政府出资建设,在民间组织的帮助之下,将医疗机构引入到养老机构中或是将医院的资源与养老机构进行整合,可以为老年病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例如,天津泰康老年公寓、长沙第一福利院等。

2.2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医疗机构中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会定期到养老机构为老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并且在老人突发疾病时可以直接与医院直接联系,减少了老年人路途上的奔波。例如河南郑州的第九医院与31家养老机构进行合作。

2.3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

通过对现有的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对资源进行整合,对医院进行转型和调整,从以前的单纯提供医疗服务转为提供医疗和养老双重服务。通过对医院现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双重需求。例如,北京市化工医院通过转型变为老年护理医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加养老服务。

3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政府多头管理,政策落实困难

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到民政部、卫生部、社保部等多个部门,虽然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对各个部门都有分工,但是由于各个部门的性质差异,难免会存在部门“多头管理”或是“多头不管”的现象,导致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例如,民政部在进行审核时,需要涉及到对医护人员的审核,但这是卫生部的工作。同时政府为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由于涉及到多个部门,容易出现不配合现象,政策落实困难。同时政府对于不同模式的医养结合没有采取公平对待的态度,往往更加偏向于养老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而对医院的转型却缺乏扶持力度。

3.2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因此在收费上比普通的养老机构费用要高,这与患病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等需要照护的老年人的收入状况不符,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逐步为转为富人设计的疗养机构。根据调查显示,各个地区的医养结合收费大约是当地人均收入的2到3倍。此外,由于我国医养结合处于起步阶段,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了解不全面,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契合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一些大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忽视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日常体检等工作,而一些小型的医养结合机构只能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

3.3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积极性不足

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筹资机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由于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筹资来源,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同时医养结合机构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工作人员的工资并不高,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医养结合中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共同提供服务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不能保证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4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

4.1健全政府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措施

政府应该意识到多元主体的整合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医养结合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到我国发展规划中。民政部、卫生部、社保部等多个部门应该加强联合,明确自己在医养结合中的地位,打破各机构之间的条块分割,共同参与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中。此外,政府应该采取各项优惠措施,提高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从社保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付医养结合费用。政府部门还应积极进行审核,将优秀的医养结合机构设为医保定点。

4.2多种模式并举,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

日本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医养结合体系,老人可以根据自理程度和患病严重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我国医养结合的三种主要形式分别适合于不同的老年人群,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适合于身体较好或是患慢性病老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适合于健康程度较好老人;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适合于身体状况不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因此我国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时应该多种模式并举,加强医疗和养老的联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4.3提高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可以鼓励养老机构参照医院的标准,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同时将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进行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的规范性和效率。对于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可以加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进行合作,解决老年人的治病问题。同时应该鼓励一些医院和符合条件的社区向长期护理、康复等方面转型,不断提高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和医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璐.“医养结合”之借鉴篇[J].四川劳动保障,2015,(8):2325.

篇4

摘 要 加强对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的分析研究,是保障资金安全、发挥支付清算职能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某省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差错案例,分析会计风险因素,以期对实际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央行 会计核算 风险 实证分析

随着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深入,新系统、新业务推陈出新,基层央行会计核算资金风险点隐蔽性更强,风险防范难度加大。因此,加强新形势下会计核算风险的分析研究,探寻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 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现状

通过对某省人民银行近几年来会计核算差错分析,基层央行会计风险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规范性差错较多。其中,以凭证不合规居多。二是账务处理差错类型集中。缴存款业务差错占比高。三是差错率自上而下逐级递增。支行差错占九成。四是特殊业务差错率高。如再贴现、支票影像业务量少,但差错率大。五是部分问题屡查屡犯。多数支行强制休假执行不到位、开户单位电子对账不及时等问题,未妥善解决。

二、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一)操作风险

1、意识性操作风险。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淡薄,违反操作程序而出现的差错。如系统口令公开、离岗未签退、章戳未入柜落锁保管、事先在空白凭证上盖章等。

2、技能性操作风险。一是专业技能不过关造成的差错。如法定准备金不足,罚款应就地缴库,而人行经办员却将罚款划入“其他利息收入”。二是知识更新不及时。如系统升级,优化“当旬补录法定准备金,系统自动调整积数”功能后,某行仍按惯例手工调整积数。

(二)外部风险

1、开户单位核算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递交凭证不合规。某中支全年拒办的不合规凭证达 119 笔。二是对账不合规。基层央行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风险控制存在“内紧外松”现象。

2、外部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如快递公司业务员不慎将某支行会计资料邮包在送递路途中丢失。虽然该事件是快递公司业务员造成的,但影响了会计资金安全和人民银行声誉。

(三)制度风险

1、制度更新不及时。制度规定会计营业部门根据国库部门提供的“国库存款计息积数清单”手工计息。TCBS上线后,国库部门提供自动生成利息的“计息清单”,当年利率化为日利率无法整除时,国库自动计息结果与会计营业部门手工计算结果不一致,影响基层操作。

2、应急管理制度不健全。如会计资料邮递途中丢失,由于未制订应急办法,只能靠自身摸索和层层请示,将延误风险控制最佳时机。

3、制度文件传达滞后。支行是人行的神经末梢,一些新信息存在滞后现象,业务文件按时传达与否更是关系到核算质量,某些支行营业部门曾延迟半年才收到缴存款范围变更通知。

(四)管理风险

1、岗位设置不合理。目前,支行营业部门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年龄老化等特点,岗位设置、调整难度大,易出现违规兼岗、“一手清”现象,且强制休假制度无法落实,埋下风险隐患。

2、监督检查不到位。业务主管、内部监督员日常监督不到位;会计主管、主管行领导未履行检查监督职责,或流于形式;未重视和关注人员的思想动态。

3、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营业部门较政工部门差错率大,考核重惩罚、轻奖励,使会计人员缺少了自豪感和荣誉感,将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五)系统风险

一是口令设置安全系数不高。6 位以上纯数字即可通过,且系统无自动签退功能。二是部分重要操作无复核功能。如账户计息参数的设置与修改、利率调整只需一人操作。三是支付来账自动入账不验证户名,仅判断来账收款人账号是否为本行账号。四是综合柜无未复核业务日终提示功能。

三、 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会计核算中的各类风险具有相关性,可相互转化。当一种风险出现并扩大时,可能引发其它风险,因此需要综合布控、全面防御。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1、强化思想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员工,如表彰先进事迹,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采用反面警示教育来防止员工滋长不正当需求。

2、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一是采用每周轮流授课的形式,促使会计人员主动钻研业务,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以及风险识别能力。二是实施全员岗位轮换,培养业务多面手。

(二)防控外部风险,避免“内紧外松”

1、加强与开户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一是搭建交流平台。采用座谈会形式,向开户单位通报会计核算情况,提出工作要求,听取其意见建议。二是利用面对面对账上门走访,即确保账务的准确性、真实性,又加强沟通与交流。

2、加强对开户单位的考核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定期通报表彰。某中支制定实施《“优秀开户单位”评比考核办法》后,开户单位核算行为不合规次数下降了78%。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意识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更新制度,确保各项业务工作或突发事件有据可依、有序开展。二是认真履行检查职责,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加强内部横、纵向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传达新制度及新文件。

(四)完善系统建设,杜绝风险隐患

一是优化系统,完善设计功能,提高系统业务处理安全系数,消除软件缺陷带来的风险。二是研发凭证录入打印系统,大写金额根据录入的小写金额自动生成,户名与账号捆绑,并自动检查要素是否齐全。该系统可利用金融业网间互联综合前置系统为平台,推广至开户单位,将大大提高会计凭证质量,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杨红缨.浅谈会计核算的风险点与规避.经济师.2010(2).

篇5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兼顾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篇6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检测; 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临床孕妇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孕妇足月并发胎膜早破的概率高达10%,提高了孕妇的早产率及难产率,甚者可能导致新生儿的死亡,孕妇也可能发生宫内感染或产褥期感染,严重地影响了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1]。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治成为了防治胎膜早破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近年来医学界热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用于检测胎膜早破的临床意义,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本院确诊为胎膜早破的孕妇160例,所有孕妇均未伴有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且均是单胎,年龄23~38岁,平均(27.9±4.5)岁,孕周37~40周,平均(38.6±1.6)周,孕次1~5次,平均(2.3±0.6)次,107例经产妇,53初产妇。根据孕妇的临床表现,将其胎膜情况分为三组,A组为胎膜已破组45例,B组为胎膜仍完整组55例,C组为怀疑胎膜已破组60例,三组年龄、孕次、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检测方法

1.2.1 IGFBP-1检测 严格按照说明将专用的阴道拭子置入孕妇阴道内5~7 cm处,于20~30 s后将阴道拭子取出,并将其放入暖冲液瓶之中,行旋转操作,15 s后取出扔掉。然后将检测试纸条置入暖冲液瓶之中,3~5 min后读取检测结果。若质控区及检测区分别出现一条紫红色的条带,则诊断为阳性,即胎膜早破,若只有质控区出现一条紫红色的条带则诊断为阴性[2]。

1.2.2 pH试纸检测 经阴道窥器将pH试纸置入孕妇阴道后穹隆,直至pH试纸变色,若pH≥6.5则可诊断为阳性[3]。

1.2.3 阴道液涂片检测 选取适量的阴道液涂片镜检,若呈羊齿植物叶状的晶体则可诊断为阳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阴性预测值=B组阴性孕妇例数/三组阴性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A组阳性孕妇例数+C组阳性孕妇例数)/三组孕妇阳性总例数×100%;灵敏度=(A组阳性孕妇例数+C组阳性孕妇例数)/(A组阳性孕妇例数+C组孕妇总例数)×100%;特异性=B组阴性孕妇例数/B组孕妇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孕妇检查结果比较 对三组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检测、pH试纸检测、阴道液涂片检测,检测结果详见表1。

表1 三组孕妇检查结果比较 例

组别 IGFBP-1检测

pH试纸检测

阴道液涂片检测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A组(n=45) 45 0 38 7 39 6

B组(n=55) 1 54 17 38 15 40

C组(n=60) 55 5 45 15 45 15

合计(n=160) 101 59 100 60 99 61

2.2 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在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方面,IGFBP-1检测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

表2 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

检测方法 阴性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 灵敏度 特异性

IGFBP-1检测 91.53 99.00 95.24 98.18

PH试纸检测 63.33* 83.00* 79.05* 69.09*

阴道液涂片检测 65.57* 84.85* 80.00* 72.73*

*与IGFBP-1比较,P

3 讨论

胎膜早破是临床孕妇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孕妇的早产率及难产率,甚者可能导致新生儿的死亡,孕妇也可能发生宫内感染或产褥期感染,严重地危及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常通过孕妇病史、窥器检测、pH试纸检测胎膜早破,但准确率及特异性较低,尤其是对少量羊水渗漏孕妇的诊断难度系数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羊水中的某些蛋白类物质在血清与羊水间的浓度梯度不够明显,进而限制了对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羊水标记物的检测[5-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主要是由机体肝脏细胞及羊水脱膜细胞所形成,其在羊水中的含量相当于血清中含量的100~1000倍,阴道分泌液、、尿液中的含量更少,是孕妇妊娠3个月直至分娩期间羊水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之一[11-13]。当孕妇出现胎膜早破的时候,其子宫内的理化环境及内部结构就会发生相应变化,绒毛膜细胞将与脱膜细胞、羊膜分离,孕妇阴道分泌物中将会出现大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1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检测,孕妇胎膜早破的阴性预测值为91.53%,阳性预测值为99.00%,灵敏度为95.24%,特异性为98.18%,明显高于pH试纸检测及阴道液涂片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用于检测胎膜早破较pH试纸检测、阴道液涂片检测更具准确性及灵敏性,诊断胎膜早破可靠且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新玲,谌小卫,李小毛,等.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71-172.

[2]潘汝仙.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51-153.

[3]崔咏怡,卢锦娥,邱琇,等.检测宫颈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诊断胎膜早破临床价值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57-2158.

[4]陶蓓,张松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胎膜早破的价值[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9):8-9.

[5]曾靖燕,邝小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在诊断胎膜早破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10):44-46.

[6]蒋红,吴海.阴道分泌物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889-1890.

[7]张玉荣,杨文东.胎膜早破的临床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202-2204.

[8]郑东明,崔红,张志涛,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胎膜早破及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286-286.

[9]朱素花,杨文东.胎膜早破的快速诊断及临床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124-126.

[10]袁红华.阴道分泌物脱磷酸化IGFBP-1在隐匿性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中南大学,2011:1-2.

[11]邢永革,蒋荣梅.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在检测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40.

[12]刘培艳,吴莉莉,肖小敏,等.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脂质过氧化与凝血状态的相关性探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9(4):391-394.

[13]祁惠芬.胎膜早破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09.

[14]秦利,李晓侠,张利侠,等.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异常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30(9):1220-1221.

篇7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免疫磁珠;优化选择性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27

布鲁氏杆菌,是马耳他热和波浪热的病原菌,每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流行病学中高度关注的致病源。布鲁氏杆菌主要通过畜产品和皮毛加工及养殖接触传染,寄生于细胞内,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劳作能力和流产等,是食源性疾病中增长较快的一类致病源[1]。目前活菌培养依然是最好的评价布鲁氏杆菌感染的方法,只要在标本中检出,就可以确定食品的安全性并对布鲁氏杆菌污染实现追踪溯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Dynabeads M-280磁珠 (日本DYNAL社产)

EDC solution 液;NHS solution液;BST溶液;MEST洗液;羊布鲁氏杆菌;羊布鲁氏血清;羊抗兔Ig;马血清;赤藓醇;白细胞介素2;胰蛋白;葡萄糖;烟酸;生物素;维生素B1;D-环丝氨酸 ;甲基乙醚;多黏菌素B;杆菌肽;放线菌酮;制霉菌素;琼脂粉。

1.2 磁珠的偶联

将2mg 磁珠加入2mL Eppendorf管中,管中加入500uL MEST对磁粒子进行洗涤3次。加入EDC与NHS各2.5mg,调整反应体积为500uL,混匀后37℃恒温活化0.5h,用MEST洗涤除去未反应的活化剂,换管洗涤2次。再用BST液洗涤2次,分散到BST中。加入抗血清300 uL,调整反应体积为500uL,4℃偶联20h。用BST液洗涤4次,500μL保存液重悬偶联好的抗体磁珠。

Dynabeads M-280 磁珠时用下列方法处理:取羊抗兔 Ig (G)0.5 mL,加1 mL PBS-Tween溶液混匀。离心,弃去上清液。再加1 mL PBS-Tween 液使磁珠重新分散悬浮其中。加羊布鲁氏杆菌免疫血清1mL,4℃垂直于水平面、旋转振荡18h。上磁,弃液体。消磁,用1 mL洗液清洗,重复清洗5次。洗净后免疫磁珠放4℃冰箱备用。

1.3 选择性培养基配置

葡萄糖0.1g;赤藓醇 0.2g;胰蛋白?12g;氯化钠3g;马血清23mL烟酸 0.5 mg;生物素 0.2 mg;维生素B10.5 mg;D-环丝氨酸 321.5mg;甲基乙醚1:20000;多黏菌素B 1:4000;杆菌肽 1:25000;放线菌酮1:100000;制霉菌素10000单位;硫酸锌 2μg;氯化铜1μg;硫酸钴 2μg;三氯化铁27μg;三氯化铝10μg;用蒸馏水定容至1L,pH =6.8。将上述培养基取200 mL添加1.5%琼脂粉,制备成选择性培养基,其余分装成100mL/瓶选择性增菌液。上述培养基在115℃, 20min条件下灭菌备用。

1.4 样品测试

将布鲁氏杆菌肉汤增菌后,用血球计数板法稀释到每毫升含菌1×103CFU/mL,然后取0.1 mL分别添加到100g牛奶、100g羊腿肌肉、100g水样品中,混匀成测试样。

将上述样品分别称取25g于100 mL增菌液中,37℃、5%CO2条件下进行增菌培养24~48h。

1.5 免疫磁珠富集

吸取1mL增菌液,放入含有5mg免疫磁珠管内,室温垂直旋转振荡20min。上磁架,固定磁珠,弃样液。加1mL 洗液复混后同前操作。清洗4~5次后,加100uL PBS-Tween液使免疫磁珠和目标混匀备用。

1.6 选择性分离培养和计数

将免疫磁珠混匀后移入标准一次性平板内,倒入45℃左右选择性培养基,摇匀。或在预先铺好的选择性平板上采用涂布法涂布。将接好种选择性平板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4~48h,计数。

1.7 培养结果和比较

挑取10株平板菌落,分别接种在生化管培养,符合以下生化反应的为羊布鲁氏杆菌:革兰氏染色-,触酶+,氧化酶-,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硝酸盐-,尿酶-,精氨酸-,H2S-,硫堇+,明胶-,吲哚-,MR-,VP-,枸橼酸盐-,甘露醇-。

计算公式:布鲁氏杆菌=选择平板总菌落数×(阳性株÷10),结果见表1。

2 讨论

布鲁氏杆菌的检测逐步被分子学检测所代替,但是不可否认分子学也存在着弊端,样品中即便存在布鲁氏杆菌的核酸但未必说明样品具有生物可传染性,经典的活菌培养法在确认布鲁氏杆菌的生物安全性上具有更可靠性。

相比较,采用免疫磁珠联合选择性培养基法检测布鲁氏杆菌可以极大提高布鲁氏杆菌的检出限,这主要得益于优化的培养基丰富了布鲁氏杆菌必须的生长因子及免疫磁珠的富集优势,使得活菌培养法丰富了布鲁氏杆菌的微生物学研究与检验方面实验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太阳能;现代建筑;结合;一体化;措施

一直以来,我们在实际中大量应用各种常规能源,例如天然气、石油、煤等,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可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当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各个方面,同时我国已经启动了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的市场。城市的主要示范项目是光伏屋顶和光伏幕墙,农村的主要光热项目是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房。

1 太阳能应用于建筑系统的意义

太阳能具有较大的储存量,并且属于可再生资源。同时在所有的生态自然资源中是清洁能源。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对太阳能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例如光电玻璃、光电屋顶、电力强等,可以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供建筑物使用。加强开发和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不仅降低了其他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紧张的用电。

2 技术情况

当前,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并且出现了能源危机,有效开发环保节能住宅配套产品是一个重要问题。太阳能是一种免费和清洁的能源,已经应用在住宅建筑中,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太阳能已经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我国已经有上千家涉足太阳能热水器的企业,并且仍然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住宅建筑中将太阳能和建筑结合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

同时,太阳能建筑系统符合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太阳能是将来最安全和理想的替代能源。太阳能的利用转化率是10%到20%,所以开发太阳能的利用还有待开发。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有自身的特点:在环境的总体设计中纳入太阳能的利用,融合了建筑、技术、美学,促使太阳能设施融合在建筑设计中,促使两者有机结合,消除传统太阳能结构带来的影响;在设计中使用太阳能设施部分或者完全代替屋顶覆盖层,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一般分为平屋顶和斜屋顶,通常覆盖式应用于平屋顶、镶嵌式应用于斜屋顶;此项技术综合了太阳能利用、建筑以及流体分布等技术。

3 同步设计和施工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建筑

太阳能同建筑一体化指在不破坏和影响建筑外观以及结构的情况下,结合已有的建筑条件,在建筑中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且促使两者融为一体,不仅节约了资源,也满足了建筑的使用需求。

具体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如果将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于高层建筑时,要结合建筑外观整体,设计美观的外观。此外,集热器的安装形式要符合建筑物屋面形式。如果将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于别墅,在安装时要采用嵌入式,促使其成为屋面的一部分。此外,如果建筑此时处于水电安装阶段,就要同步安装建筑水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建筑的一体化程度。

4 太阳能同现代建筑一体化的措施

4.1 加强经济激励

政府要加大投入资金,制定鼓励应用太阳能的优惠政策,不断拓展经济激励的范围,促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因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具有较广的范围和较强的政策性,所以,可以以政府为主导,主动引导和支持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太阳能现代建筑一体化可以有效克服困难,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政府支持可以有效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

4.2 加强建设标准化的体系和规范

首先,在实际生活中要加强建设标准化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体系和标准,也要结合实际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而加强研究有关方面的生产以及研究,并且和有关的配套标准结合,不断推动和应用太阳能。目前,需要对相关规范进行修订,例如太阳能热水工程和建筑一体化的验收标准等,通过对标准不断修订,有效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标准体系。

4.3 加强太阳能和现代建筑一体化的相关技术研究

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研究和发展太阳能光热以及光伏技术,进而升级产品以及技术,有效提高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以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国当前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重视引进技术,缺乏自主创新。最限制太阳能建筑的是无法安全的结合电池和建筑,并且促使其结合之后具有较好的散热性。面对这个问题,我国应该将光伏产业机电设备制造产业组织起来,促使这些产业的企业相互配合,不断创新技术。

4.4 加强建设人才

我国有关政府以及部门加强创新和开发太阳能建筑产品的技术,也要对有关的建筑设计人才进行培养,持续提高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从根本上推动太阳能和现代建筑一体化产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太阳能具有丰富的蕴藏量,不断开发太阳能,增加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在能源利用中的比例,对能源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此外,市场增加了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需求,此项技术也日趋成熟,开始扩大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同时,随着人们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更多的人将会选择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节约更多的能源,创造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柴陆修,张旬.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影响分析[J].门窗,2007(12).

[2]王兰.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0(23).

[3]张松.浅谈我国建筑设计中节能材料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2).

[4]靳开岩.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8).

[5]李佩璇.浅谈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在福建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9(03).

[6]肖雯.浅谈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J].广东建材,2009(08).

[7]庄剑英.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材料[J].建筑节能,2010(5).

[8]赵岩,张洪臣.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8).

篇9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黄佳欣(1998—),男,陕西西安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16级本科生;杨盛力(1982—),男,湖北黄梅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肿瘤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3-0274-03[收稿日期]2020-03-19

生命科学的进展促使了医学模式发生着极大的转变。包括生命医学在内的多门学科的发展将医学从经验模式转变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深入到分子层面的生命科学的组学时代也将医学转向一个和基础科学研究结合得更加密切的方向。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指以患者为中心,将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具体实践并用于患者的治疗,同时又将临床实践过程中收集的重要数据资料和反馈出的问题转向生命科学领域,推进未知领域的进一步发掘。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一方面是要具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加以运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素养,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以科学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医学科学理论创新、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1]。

在转化医学的大背景下,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联系愈加紧密。一名新时代的临床医生角色不仅仅是医疗行为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其科研工作者的角色应当被更加凸显。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哲学家就提出学校应该培养创造型人才[2]。在医学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医学生只有在基础阶段培养敏捷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才能发现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关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3]。作为未来国家医疗事业的主力军,目前的医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应当被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教育部和原卫生部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中也提出:“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4]。

一、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

临床教育与基础教育并重的实践由来已久。长学制医学教育已经经历了从七年制(本科+硕士)到八年制(本科+硕士+博士)的种种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长学制的医学生往往作为医学院内的佼佼者,能够在较早阶段接触到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制定相关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例,八年制学生的前两年会在化学与化工学院进行两年的本科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完成后会进入基础医学院完成两年的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在本阶段会加入到基础医学院的导师实验室进行基础科研的训练;之后会用接下来的四年进入相应的临床学院完成专业学习、临床科室的轮转实习和临床实验室的科研任务。

二、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问题

长学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尽管能够较早地接触到科研导师和实验室环境,但因为时间的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临床培养任务和科研培养任务。虽然其中不乏完成相当出色的学生,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其时间相对紧张,对于各项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不扎实的情况。相较于长学制医学生,其他类型医学生的科研培养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

1.课程的设置和跟进不够理想

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例,五年制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包括一年的通识课程学习、一年半的基础医学阶段学习和两年半的临床医学的学习和科室轮转实习任务,未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要求。医学生本科教育方面课程内容较多,与大多数的医学院类似,本科内容包括约40门课程,共3300—3600学时[5]。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还是根据课程类别进行教学,不同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交叉内容较多,缺乏足够的统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虽然也存在较多的PBL式、三明治式、翻转课堂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式的教学,但仍旧存在着以下问题:(1)此类課程的设置相对有限,仅存在于若干学科的固定内容上。(2)学生实际获益不足,结合当前课程的现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于相关任务的重视程度不够,依赖性较强。(3)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的选修课实际参与程度不高。开设的选修课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以修得足够的选修课学分为目标去的,仅注重于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对于课堂内容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培养学生科研技能的课程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缺乏适宜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目前短学制的医学生本科阶段,专业考试成绩仍旧作为衡量学生学业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促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将专业课程的机械性记忆作为自己学习的首要目标,加之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相当程度上存在着重复题目内容,同学会将自己的学习重心更多地放在对于考试题目的研究和机械式记忆中,而缺少对于自身实际能力的提升。参与科研的同学中仅仅有一少部分同学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科研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仅仅在初期参与,缺乏跟进与进一步实践。

3.设备环境和资金不够充裕

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足够的科研经费和科研设施的支持。一项科研实验的顺利完成,从实验设计、预实验再到后续的系列实验,均需要大量耗材,且部分试剂盒及定制的分子工具价格相对昂贵。本科生科研的主要直接经费来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这一部分的资金一般为3000元至5000元,远不能满足完整科研流程的经费需求,所以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导师的实验经费。这些因素也是导致部分导师对于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不够投入的原因,同时,授课教师在完成繁重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为了职称评定还要投入大量精力与时间进行科研,造成脑力与体力的严重透支,这种现象在青年教师身上尤为明显[6]。

对于科研思维训练的缺失不仅仅存在于本科生范围内,由于“传帮带”机制在一些实验室的运行中缺失对科研思维的引导,使得很多研究生成为了“实验员”而非“科研工作者”。本科阶段应当对科研思维进行初步的了解与掌握,这一点不仅仅需要实验室导师的指引和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主观意向,将科研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而非获利工具。

4.参与科研的动机与持续性问题

以同济医学院为例,同学具有较高的参与科研实践的热情。在大二学年有较多的同学自行联系老师加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在实验室会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中。但是在项目的实际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访谈可以得知,有较大一部分同学加入实验室并不是为了能够真正提高自身的科研思维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不能够按时参与实验室的组会讨论或是学习基础的实验操作技术。一部分学生加入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指导诸如综述类文章写作指导的机会,以获得加分、评优及保研的机会,在完成一些写作任务后便将自身重心转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三、为提高医学生科研能力给予的若干建议

现阶段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紧密结合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科阶段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应考虑对于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当前的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均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也采取了诸多措施提高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旧存在着部分问题值得改进。

1.扩大科研能力培养类课程的覆盖面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现阶段的医学类课程主要采用大班授课的传统模式,在部分课程中会穿插有2~3次的PBL类教学活动,对于长学制的医学生而言PBL类的教学模式会更加普遍一些。PBL的设置应当考虑到学生当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减少PBL课程的设置,因为较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较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且对于初次进入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单纯的PBL介绍内容难以使学生完全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适合运用PBL模式完成相关病例的讨论,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于病例内容可以具有初步的把握。在进行PBL的过程中亦可对医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起到更好的效果。

2.优化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许多院校已经将学生的评价模式进行了优化与改进。例如临床类课程强化了临床见习过程中的成绩占比,但是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见习任务不按时参与,流于形式等。以现阶段教育情况而言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有力形式,但也会促使学生形成以考试为中心的复习模式,忽略自身能力的真正提升。

3.建立更加完备的科研孵育平台

篇10

很多人以为一次性筷子比较卫生、安全,因此出外就餐愿意使用。殊不知,一些低劣加工的一次性筷子残留了用来漂白的硫磺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硫,其危害远大于消过毒的非一次性筷子。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会进入人的呼吸道,导致咳嗽、哮喘。

一次性筷子不但危害身体健康,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了解,一个较大型的饭店一天要消耗5000多双一次性筷子;全国每年要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环保主义者警告,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可能在20年内就要砍掉所有森林。一位22岁的环保主义志愿者说:“许多年后,子孙们问我们,中国的森林都到哪儿去了,我们只能悲哀地说,我们把森林制成筷子了。”

的确,再不加以阻止,中国将再没有森林了。针对一次性筷子有关人士做了分析,一次性筷子非常方便,外出旅行、出差、打工的人都要用一次性筷子,但是木筷太浪费木材了,所以他们提出用生长周期短的竹筷来代替木筷。

虽然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一次性竹筷,但是因为制作工艺粗糙而不被人们所欢迎,相反倒是浪费木材的木筷受到大家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木筷纤维较细比较容易处理,不伤嘴;竹筷的纤维比较粗,加工不细致的话很容易伤嘴。所以竹筷不太受欢迎。

德清是全国有名的竹乡,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竹子,特别是西部山区,竹子覆盖率更广,可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一次性木筷,何不用竹子加工成高质量的竹筷,这一方面为国家节约木材,另一方面也为德清创造经济效益,这不是一举两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