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段时期以来,“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垃圾堵路”等新闻不时见诸各类媒介,让人不禁唏嘘。要知道,人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时人人又都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垃圾的受害者。在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的目下,快速增长的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亦是十分显见:挤占土地,土壤渣土化,影响景观,污染水体与空气,火灾隐患,有害生物的巢穴等。因此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便势在必行且十分必要。而要实现生活垃圾的“三化”,从而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品质,必然要求用循环经济模式取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体现在个体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变革方面,则要求对我们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分类回收处理。
一、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毫无疑问,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即未经任何处理就地堆放在各城市周围的垃圾场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累加,于是“垃圾围城”成为学界和具象意义上的所在与刺痛。几年前在大陆的各大中城市陆续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本世纪初,又进一步在北上广深等8个城市进行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十多年过去了,虽有成效但差强人意。为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窘境,目前我国处理垃圾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4种形式。
(一)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1。
(二)垃圾填埋的最大优势是处理成本较低,但占用土地资源较多,同时,垃圾填埋处理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恶臭、排放甲烷气和剧毒的物质及垃圾渗滤液等,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且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电池里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要80~150年才可能被降解2,环境遗患祸及子孙,也极易造成填埋场的选址困难。
(三)垃圾填埋场地和使用年限的有限性,垃圾焚烧也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出路之选;但焚烧垃圾所产生的剧毒致癌物二恶英严重污染环境,公众对此十分抵触。如2005年,北京海淀区政府宣布计划在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南侧投资约10亿元,新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并计划在2007年3月动工。消息传出后,填埋场周边众多居民反应强烈,呼吁有关政府部门慎重考虑选址问题。最终于2009年3月环境保护部表明未经核准,该项目不得开工建设3。
(四)生活垃圾垃圾堆肥可以返回大自然,作为一种资源在农业和园林方面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堆肥处理法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事实上,堆肥法的客观实际显示,混合垃圾堆肥要求的技术复杂、成本高、产品质量差致使产品销路不畅。就是说,没有垃圾分类,堆肥处理也是没有出路的。
二、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但所有垃圾综合利用的前提就是垃圾必须是按类分别收集,混杂在一起的垃圾无法利用,或者利用成本很高。因此,有上述而知: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是实现垃圾“三化”提高人们生活环境品质之前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具有如下显见之优点:
(一)减少占地,节省土地资源: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四)天无弃物,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好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4,变废为宝,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三、提高生活垃圾分类之路径与措施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搜狐新闻中心,曾经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5%的人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其中58.4%的人表示“非常支持”5。
然而,高达九成人支持,超过半数的人非常支持的垃圾分类,包括试点城市十多年的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到实际行动,怎么就如此难呢?调查显示,受访者眼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难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63.0%)。其他原因还有:政府不重视(62.1%);政府投入不够(61.4%);分类标准复杂,很难掌握(54.3%)。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教授说,“居民从小就缺失环保价值观教育,所以生活垃圾分类难以内化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足为奇。6”
(一)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明确易记的分类标准,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尽快使居民个体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生活习惯。
居民环保意识的差异与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习惯又紧密相连。垃圾分类推行最大的困难就是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弱,尤其是让居民缺乏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上海一位曾经旅居瑞士的女士在网上发帖认为,在很多欧洲国家,热衷环保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各类致力于城市环境改善的民间组织大量存在,这就促成了当地居民很强的环保意识,而这样的民间环保组织在国内才刚刚起步7。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教授指出,由于宣传不够,现在大部分老百姓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停留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这种粗略的划分上,很少有人能完全掌握通行的四类划分法。一般而言,生活垃圾大致可被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它们分别对应的垃圾桶颜色依次为蓝、绿、红、黄8。笔者自以为作为环保意识不算低之一份子,虽有心实际践行垃圾分类,尚对垃圾分类标准所知了了,可想其他人。因此,窃以为,首要职务是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明确易记的分类标准。吸取国外及港台地区经验,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生活习惯。如“利用海报、宣传画、电视、广播等手段宣传垃圾分类,编写一份实用的《垃圾手册》,通俗地向每个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原则,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中。” 9或者通过设立垃圾公园、垃圾博物馆、垃圾墙等形式,引起人们对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注意,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乱扔垃圾,应分类投放,分类收集10。
(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具体实施途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全面铺开。
众所周知,“80后”“90后”,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极快,落实到实际行动也快,对周围对家庭成员的影响较大,也是未来社会的基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这一阵地,做好“80后”“90后”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垃圾分类生活习惯的养成等的带头示范工作,这是第一步点的问题;而后通过各种方式,扶持渗透到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下乡小分队、基层支教等场域之中,影响到线,即第二步问题;最后由“80后”“90后”回到家庭、走上岗位,带动影响家庭、社区、单位等面的问题。从细微处入口,从接受程度高的人着手。利用高校主阵地,如开设课程、编入教材、进行讲座、通过讲座和喜闻乐见、乐参的各种形式的竞赛,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其他民众的观念与习惯,循序渐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品质会有预期之效。
当然,有学者指出,针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如宣传薄弱,全民动员不足;政策法规亟待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回收利用技术落后;垃圾管理目标主次不当;缺乏完善的社会回收系统11等,从政府、科技、基层组织等的管理角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但,从个体践行和最终落实的意义上,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提升我们生活的环境品质,每个个体(居民)都难以也不能置身事外。我们不是心安理得的看客,每个居民都是剧中的角色,因此,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让我做起。每家每户、每个个体的垃圾在进入分类垃圾桶前就要进行归类,将有益的部分回收再利用后继续造福社会、造福我们自己。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环保靠大家。
引文与参考资料:
1.
8.同5
9. 《环境卫生工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卢英方,孙向军.2002年3月第10卷第1期
10. 《河北工业科技》: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与对策.高晓霞,谷树杰.2003年总第79期第20卷第3期第67页
11.《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我国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分析.林萤慧,2005年6月第26卷第3期。
(1)《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我国和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比较分析.应俊辉.2003年I0月第25卷第5期。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兴趣;活动
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影响自身未来生活的同时,对国家未来与发展也起着重要影响,考试学科知识的掌握是当今学校教育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尤以农村小学教师表现最为明显,对考试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视度明显优于科技教育。主要体现在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普遍关心孩子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成绩,对于子女在科学素养方面的教育往往不予重视,使之促成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科学素养不高,创造力不强的现状。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兴趣简单作以综述。
1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内容
?生命世界?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最普遍的例子如对蚂蚁、大树、蝗虫、猫等动植物的观察,通过栽培或饲养小动物感受生物的生命周期,对生物繁殖有进一步认识。观察动植物外形,对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上述所列举这些活动,对于城市小学生而言可能受条件影响而无法实现,但农村小学生进行以上观察活动则轻而易举,丝毫不受条件限制,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环境为小学生科学探索提供了特有探究材料。
非自然生物资源丰富也是农村小学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农村小学生自小就生活在山野田间,和着稀泥、抓着石子、把玩着沙子长大,对岩石、黏土、沙子等并不陌生。在城市中或许很难见到溪流、江水、瀑布等自然景观,即便见到多数也是人工湖,仅供观赏,但农村则不同,由于与城市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或许在城市小学生对浮力这一词语还不甚理解的时候,农村小学生早已在玩耍、嬉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农村生产中常用的锄头、剪刀等基本生活用具无不从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传播与杠杆原理相关的知识。农村生产中常用的手推车运输机械在一定程度上课激发学生在轮子、齿轮等方面的探索兴趣,农村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结合农村环境特点,注重观察,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为突破点,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课程,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堂内外,促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探索中发现科学世界的无限奥妙[1]。
2充分利用农村孩子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
农村环境差,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农村小学生在性格、毅力、生活独立能力方面较之城市小学生都略胜一筹。农村小孩在很小的年纪便能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生活独立能力得到很好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强,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好,农村教师在实施科学教授中应综合考虑这一优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设计较多的动手操作活动环节,使农村学生身上的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般在农村学校内很少专门建有垃圾堆放处,常常都是指定一片空地,将所有生活垃圾全部散乱倒置,并未进行分类处理,堆放过多时则采取焚烧、掩埋等方法处理。对于这种不卫生、不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我们不予支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此种环境其实也为农村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提供有价值的探索素材,加之农村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科学实践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周边垃圾、环境、水域等情况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何科学、卫生地处理垃圾,垃圾分类应遵循哪些原则?散置垃圾的危害是什么?垃圾会对空气、土壤、水源等造成影响吗?利用小学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采取分组行动,对校内垃圾进行有规则、有依据的堆放管理,清理水域周边垃圾,在清理过程中强调对周边环境、生物的观察。在垃圾清理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本次观察到的结果以及自身对科学世界的探索体会记录下来。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巨大成就感,学生在成就感与快乐的双重愉悦中提高科学探索兴趣[2]。
3充分利用农村孩子经历较丰富的特点――拓宽科学探究空间
农村生活环境更加贴近大自然,而人类对科学探索的全部灵感皆来自自然,可以不夸大其词的说,大自然中的丰富物种及奇妙现象是开启人类科学探索的金钥匙。农村小学生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其所见所闻与城市小学生相较远远丰富的多。以青蛙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为例作以比较说明。相信大多数城市小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迷茫、困惑,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青蛙的形成需经历受精、繁殖、脱变成小蝌蚪,小蝌蚪逐渐失去尾巴,最后脱变为成蛙。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城市小学生不知道蝌蚪长什么样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完全不知所以然。认识到农村小学生的这一优势后,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难度大大降低,实践活动有效性明显提高,学生本身对探索内容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并不陌生,接受程度较好,很多东西见过,即便理解并不深入,但不至于拒绝或不参与探索,积极性与参与度高,能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与生活的乐趣[3]。
4小结
农村小学应重视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从初始阶段抓起,教师正确引导,结合农村生活环境与学生自身特点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享受快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与热爱,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见识。
参考文献:
[1]徐鹏.让农村孩子沐浴在习作的春风里[J].学园,2014(26):26-27.
篇3
一、活动由来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小朋友们早上都戴口罩来园,这天,妞妞摘掉口罩对我说“老师,戴口罩很不舒服,可是妈妈说雾霾太重了,不戴口罩容易生病,我早上试了一下不戴口罩,一会儿就咳嗽了,可什么是雾霾啊”,别的小朋友听见妞妞这么说,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问“老师,雾霾是什么呀”“为什么吸了它会咳嗽,会嗓子不舒服呢”,丁丁说“我爸爸说雾霾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不环保,我们要是都环保,就不会这么难受了”。对于什么是环保呢,小朋友们吵得不可开交,我第一时间肯定了小朋友们的发现并表扬他们能主动探索关于“环保”的问题。“环保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我思考片刻,决定将这个问题抛给幼儿。
二、活动审议
当幼儿发现了“环保”的问题之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环保”教育的契机,教师可以引导更多的幼儿关注到这个问题。“如何引导幼儿了解环保?”“如何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做到环保呢?”“如何在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又能引导幼儿关注到环保的问题呢?”我们可以提出这个问题引导幼儿来讨论。把问题交给幼儿,我们相信,幼儿能用自己的智慧提出最优化、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三、活动实施
活动一:什么是环保
通过观察和讨论,教师先请幼儿讲讲述了自己在图片中的发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乱扔垃圾很不好,不但看着很丑,而且天气热了味道也很难闻,垃圾都是坏东西!”大家都表示同意,一起谴责垃圾对生活环境的污染,但是豌豆说:“不是的,有的垃圾不是坏东西,它可以收回去继续用,只是我们要会把它分类,把它分好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的。”豌豆的回答又引发一个新问题,于是,教师继续追问:“所有的垃圾都是坏东西吗?”
果果:污染环境,就是坏东西。
宁宁:吃不完的饭菜和削掉的果皮就是坏垃圾,会很臭。
小米:扔掉的纸盒不是坏垃圾,它可以收回去再用。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幼儿园里什么垃圾最多,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它?
彤彤:小朋友随手丢的纸屑最多。
毛毛:垃圾要扔到垃圾桶。
小雨:垃圾要分类扔到垃圾桶里,不同的垃圾要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有的还可以继续用。
小雨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大家一起认识了垃圾桶的标志,并且将垃圾的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了识别,并用图画的方式制作了提示牌,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将垃圾分类处理。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幼儿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份子,我们要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活动二:幼儿园里的垃圾分类
对于垃圾的分类讨论刚刚结束,下午的时候就有小朋友气呼呼地跑到老师面前说:“小米没有按照分类扔垃圾,把可回收垃圾扔进了厨余垃圾里”,这时候,教师意识到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他们还不能把游戏中的规则迁移运用到生活中来。幼儿的疑惑和问题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亲身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要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就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于是,教师问幼儿:“你们每天会看到什么垃圾呢?”幼儿有的说擦鼻涕的纸,有的说吃不完的饭菜,有的说削掉的果皮…最终,他们确定了几种常见的垃圾:饮料瓶、纸屑、果皮、剩饭菜、食品外包装等。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送垃圾回家。这里有四个垃圾箱,谁愿意扮演垃圾箱呢?”(帮幼儿穿好垃圾箱,然后请幼儿介绍:我是…垃圾箱)
教师:那剩下的小朋友来做环保小卫士,帮忙把这些垃圾分别放到它们自己的“家”里。 (发给幼儿垃圾)
教师:现在我们来轮流放垃圾。小朋友放之前,要向大家介绍:这是…,是…垃圾。然后再把它放进那个垃圾箱。
小米:可是忘记了垃圾的分类怎么办呢?
教师:那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随时知道垃圾的分类呢?
甜甜圈:我会用纸把分类的垃圾画下来。
大家一致同意画画是最快记录的一个办法。于是,幼儿齐动手,画出了分类不同的垃圾,并把它贴在了垃圾桶的旁边,方便每个幼儿根据分类迅速反应。
幼儿非常关注自己的垃圾分类情况,也时刻关注其他幼儿的分类情况,只要有不按分类扔垃圾的,都会及时指出,并且减少了制造垃圾,也能够通过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来思考,这个物品还可以怎么用,积极利用了废旧物品,大大减少了垃圾的产生。这再一次验证了幼儿是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来学习的。通过这一活动,幼儿知道了每天会制造产生很多垃圾,很不利于环保。
活动三:家庭环保我知道
早上接园的时候,安安妈妈和我说“安安昨天回家指出了爸爸没有根据分类的方式扔垃圾,还给我们讲解了垃圾如何分类,让我们都学习了很多”听到安安妈妈的反馈,我的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在晨间谈话环节,教师请安安介绍了昨天回家之后的行为。其他孩子听完之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这时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家里每天的垃圾都会分类扔吗?
豆豆:妈妈会分类扔垃圾。
旺仔:爸爸扔垃圾都是胡乱扔。
天天:爸爸妈妈有的时候也分不清垃圾的分类。
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帮助爸爸妈妈来弄清楚垃圾分类呢?
很快,他们就提出了解决方案:那我们也来统计一下家里会产生的垃圾,把分类图画一次吧。于是,幼儿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统计家里的垃圾分类。
教师建议家长跟随幼儿的意愿来记录,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才更有意义。当幼儿集体分享自己的调查表时,我们发现幼儿全家的垃圾产生量真的在减少。有的幼儿改掉了剩饭剩菜的坏习惯,学会了吃多少打多少;有的幼儿开始减少用纸,甚至和家人一起讨论了白色垃圾的危害,减少了家庭塑料袋的使用。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幼儿园学习到的垃圾分类的环保小知识,逐渐影响了在家庭中减少垃圾产生的行为。这种影响有的是澘移默化的,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平时产生的垃圾太多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才真正理解了“环保从小事做起”。所以,“今天你环保了吗?”这个活动是可以一直持续的活动。它会引导幼儿将“环保”内化为平时再寻常不过的一个自然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四、活动反思
篇4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资源;体验;互动;评价;有效性
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现象,由于编制紧张而没有专职品德课教师,语文教师往往承担着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更为普遍的是,一些学校重语文教研、轻品德教研,谈起语文教学头头是道,而一说起品德教学教师们常常沉默寡言。所以,很多教师也就很难把握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常常看到课堂上简单化、抽象化、成人化的做法,把教材内容变为单纯的循章摘句,简单理解课文,或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语文课、班队课等,学生看一看,教师讲一讲,学生说一说,一节课就过去了,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难以达到高效。
笔者认为,一节高效的品德课必须有四多,即资源多、体验多、互动多、评价多。
一、教材开发多渠道,提高资源的有效性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其呈现形态,而非讲授。而这些活动大都是学生的具体生活。生活是儿童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也是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品德课教师,不能机械地把教科书中的图片当作语文课的看图说话,让学生编故事,而是要把这些图片看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认知的一种资源,教师要用资源,而不是教资源。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资料的整合运用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首先是善用生活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生活即课堂”。一年级下册“附页”中的内容并不要求作为单独的课程进行教学,但我校是广州市首批国际生态学校,环保教育例来在我校就是一大教育特色,加上最近广州市政府正在向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因此笔者决定利用并开发现有的校本资源及本地资源,进行一次综合课例“废旧物品用处大”。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入手,让学生在课前争当“环保小侦探”,找找家中的垃圾,并在父母的协助下拍成图片或视频,课堂上大家所看到的绝大多数垃圾的图片全都来自于学生的小眼、小手,而课堂上所呈现的垃圾实物,更是学生在家中所搜集带到学校的。而我们国际生态学校的环保活动也作为资源引入课堂,把生活与课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的责任就是努力使教材生动起来,努力再现儿童的真实生活或贴近儿童的生活。我们可以开放品德课堂,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生活中的“直接形象”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印进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认知。
二、情境创设多角度,提高体验的有效性
儿童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中开始,而是从品德实践中体验出来的。良好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将情境教学引入思品课堂,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传授的方式趣味化;能够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能够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情感共鸣,学生受到高尚情感和美好事物的感染,使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1.再现生活体验
品德课首先是一门生活课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有道德的生活。只有当我们的品德课教学牢牢地植根于社会这个大课堂,植根于生活这个大舞台时,我们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形成社会化的道德认知,而不至于脱离生活,远离社会。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事实入手,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正确制订教学目标,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紧紧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人际关系等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文时,笔者与学校的春游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活动前就发给学生一张表格,上面是简单的填空,让学生在春游时做个有心人,将活动时所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到的、想到的填写下来,而笔者也有心与他们一起将某些画面拍摄与录制下来。正因为有了春游时的铺垫,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纷纷拿出自己的记录表格与照片等进行交流,不仅对春天有了多方位的认知,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
2.创设情境体验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讲,道德情感是儿童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渗透在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激起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接受道德形象的熏陶和感染。例如:在教学“我为家人添快乐”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妈妈在单位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奶奶病了躺在床上,周末爸爸出差回来了……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然后小组合作表演。通过这些学生身边常见的生活情境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地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做到活动形式和主题内容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习是为更好地生活服务”的,触感体验。
三、参与互动多向性,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在积极参与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课堂教学不是让儿童静听、静观、静思,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向互动模式不仅是“一对一”或“一对多”,也包括教师、学生个体、群体以及各个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是一种人人参与的网络式互动,作为网络中节点的每个人,包括教师与学生,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从而达到让学生由静态的分辨转变为动态的亲自参与体验。因此,品德课的教学应增加教学的活动性、参与性,加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小组间的互动。
1.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创造性地把文本材料活化为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人人参与。例如:教学“废旧物品用处大”时,课前让学生争当“环保小侦探”,把家庭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记录下来,拍摄相片或者录像,并带一些好携带的实物垃圾回课堂。课前任务明确,梯度明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保证了全员参与,调动了学生参与以下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为课堂上的个体互动做了充分的铺垫。
2.师生之间的互动
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法,改进、活化教学方法,在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体验中,重视师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活动因有教师的参与才会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在“废旧物品用处大”的课堂上,教师积极参与,并让学生邀请在座的听课教师热情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这样的品德课才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3.小组之间的互动
活化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加强学生对道德认识的体验,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中身临其境地感知、实践,并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自创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例如:上“夏天,我们注意什么”一课时,在课堂上学习课文后分小组创设情境,并请其他小组回答。各小组的积极性高涨,都想难倒对方,也想回答出其他小组的问题,小组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些小组创设的情境是从自己身边找的灵感,极富生活价值。比如:小明刚刚参加完足球比赛,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他应该怎样降温?小红是个游泳高手,她回到乡下奶奶家,这里没有泳池,她应该如何游泳呢?学校放学了,小王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雷阵雨,小王没带伞,他应该怎样躲雨呢?一个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在小组间交流着,学生的生活认知一步步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四、激励评价多元化,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不断地给予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转变与发展。品德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更能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课堂中教师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学生尊重、欣赏每一个同学,教师和学生都时时欣赏着生命的灿烂,这是提高评价有效性的基础。
1.切实可行的评价目标
教师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的态度、思维的创新性、和谐的团队合作、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度等。
2.优化准确的评价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求进行有层次性的评价和多元性评价。
有层次的评价: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层次不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评价层次要求不同。如在“废旧物品用处大”一课,评价学生“环保小天使”的认知、行为时,有三种情况:一是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二是自觉做到垃圾正确分类,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三是主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参加有关的社区公益活动。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环保问题;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片面的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较差,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环保问题的处理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导致城市中的环保问题越发严重。现在城市中普遍面临着生活垃圾、光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办法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保问题。
一、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保问题
(一)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虽然目前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片面的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忽视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要处理城市中的垃圾,还要设计好处理城市垃圾的系统,
比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就要事先考虑到城市建成后生活污水的排放。因此,要做好生活污水排放管道的建设,不能只关心楼房的布局,而忽视城市管道的布局建设。城市管道的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城市管道将使城市生活更美好。否则,城市的发展会面临着严重的隐患,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在城市规划建设这方面,青岛的排水管道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好的。
(二)生活垃圾急剧增长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影响城市环境的一大因素是急剧增长的生活垃圾。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人均产量已经达到了440公斤,并且我国的生活垃圾总量每年还在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生活垃圾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缺少对生活垃圾处理的研究,造成城市建设完成后,许多城市的生活垃圾无法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目前,已造成200多座城市被垃圾包围的现象。
(三)水污染非常严重
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许多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据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平均每天排放无处理的污水一亿吨,在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流河段水质严重污染,接近一半的城镇水源不能饮用。之所以造成这么严重的水体污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少对水污染排放的考虑,没有建立一条良好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
(四)大气污染严重
大气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质量较差的大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一个是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粉尘,其中一些是有毒气体像SO2等;另一个是汽车尾气,主要原因就是人均保有汽车量不断增加,城市拥堵现象非常严重,在行驶速度非常低的情况下,汽车会排放出更多的尾气。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中,蓝天白云的现象已不多见,城市的天空多半已变成灰色。最近,北京连续发生的“雾霾”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五)噪声污染和光污染
最近,电视台播出了一档节目,寻找礼让行人的好司机,礼让行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在行人后面狂摁喇叭,因为,喇叭声音非常大,你在后面突然摁喇叭会把行人吓一跳。这就是严重的噪声污染。光污染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在城市的夜晚,即使是非常好的天气,你也很难看到天上的星星。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做好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城市的具体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料;第二,全面了解城市的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包括人口的总量、国民生产总值等;第三,对当地的环境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做好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工作,并要做好记录;第四,做好环境现状分析和功能区划等工作,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受城市的总体发展规模、现状、水平的影响,要根据环境的现状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二)废气排放规划
1.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城市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的划分功能区,对于工业区的划分一定要考虑当地风向因素,并在位置上要远离居民区。
2.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在城市建设中,应当优先发展公共汽车和开发新能源汽车,加大对汽车油改气工作,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同时,要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错开上下班高峰,减少交通拥堵程度。
3.对于工业废气的排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加大对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要完善废气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可利用废气的回收力度,避免废气的直接排放。
4.对于居民生活的燃烧方式的改变,当前,一些居民的主要燃烧方式是燃煤和燃烧秸秆,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因此,应当加强对居民燃烧方式的改造工作,大力发展太阳能、沼气能以及天然气等污染非常少的能源,提高燃烧的利用率。
(三)水质控制规划
城市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活废水的排放,另一个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事先做好规划,完善废水排放管道规划工作。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废水处理装置,加大对废水的处理力度,避免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同时,要减少污水的排放量,提高污水的循环利用率。
(四)生活垃圾处理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布局,合理选择垃圾处理地,选址一定要纵观全局、统筹规划、立足长远。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于垃圾的处理应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人们学会垃圾分类,主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第二,对可循环利用的垃圾做好回收工作;第三,对可降解的垃圾进行填埋;第四,对可燃物垃圾做焚烧处理,可用来发电、发热等;
结语:
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片面的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前的城市中普遍面临着生活垃圾、光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办法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保问题。
参考文献:
[1]郝莉君,李亭亭.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J].才智・实践与探索,2012(312)
[2]葛明,梁静.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科技创业家・资源与环境,2012(232)
篇6
一、课前准备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教师备课。备课不等于只是写教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有效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多考虑。深备教材:要走进教材,尊重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宗旨,吃透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点;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要活化教材,加工重组教材。透备学生:要了解学生,要尊重差异,进而有目的、准确、细致地安排教学。活备教学法:组合应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领悟等环节,同时也重视教师有效问题预设,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习。
2.学生准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学生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在课前的准备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课前体验、准备素材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他们的能力,更重要是在课前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前提基础。
二、课中活动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中心环节
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教师要引领孩子充分地参与,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体验快乐。
1.模拟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活动中提升了对生活的认识。但是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仅有生活的真实体验是不够的。如学习紧急情况下的救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认识、遵守公共秩序、辨别真假物品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某种特定情境,模拟生活,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从而获得收获。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标志”等几个小品,参与表演的学生很认真,下面的“观众”也很积极,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学生在演小品和看小品的过程中,明确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解了一些交通安全标志,强化了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体验学习的乐趣。《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课堂的活动也应走进儿童的现实生活。例如教学《逛商场》一课,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到超市去参观,看看超市的物品是怎样分类摆放的,然后再买些东西,看看是如何付款的,要求学生在上课时交流汇报。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充满情趣的世界。例如,教学《美丽的校园》一课,作为一年级新生,学生们对校园充满了好奇,对校园的设施还不够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参观校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校园的美丽景色,教师同时将校园设施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介绍,使学生对校园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课后拓展是提高有效教学的的必要补充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然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因此,课后拓展据非常必要了。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变化》这个单元,在学习了“变垃圾为资源”、“污染的包围圈”、“破了的生命网”这些内容之后,教学《拯救地球有办法》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开展了“拯救地球”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切实可行的拯救地球的计划;策划后,在全班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各小组对策划进行了修改;组织学生开展体验行动。于是,在指导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开始了课外的拓展行动:有的到新村捡拾白色垃圾;有的到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有的在河边竖立禁止倾倒垃圾的宣传标语;有的则和父母亲一起种植绿树……学生在体验中,知道了拯救地球有办法,知道了这些办法只是举手之劳,只要付诸行动,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而且这也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四、适时评价是提高有效教学的的动力
篇7
[关键词]语文 生活 实践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12
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语文的天地和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意义。
一、自主参与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学生自主活动、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但很多情况下,班主任老师抢占着讲台,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不了,活动能力也相应的受到了限制。
如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上,我将40个学生分成五大组,每8人自由组合,再局部调整,并让每个学生写一份“自荐书”竞聘上岗,轮流当一个星期的班长。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如果“我是班干部”就要以班干部的职责来要求自己。学生每人写了一份简单的计划,写了自己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接下来,每周的班会课上,不再是教师“主宰”活动的内容,而是班干部充分发挥力量,自我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班会活动。
开学初,班干部还带领大家开展了“公益广告词表演”竞赛。幽默的广告词,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演,逗得大家笑弯了腰。学生们自己策划,聘请评委,整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走向生活”采访活动中,学生们自由组合,收集资料,了解采访对象,准备了一系列问题,成功地采访了分管教学的曹校长、分管后勤的朱老师,食堂负责人、厨师及点心师,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体会到了记者的辛苦,对学校的发展和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学生们还开展了故事会、读书札记交流、古诗表演、办小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拓宽了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背景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了班队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和生活积累功能。
二、重视学科活动
学科活动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活动,能为他们提供参与生活和认识生活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积累生活和驾驭生活的能力。我校每天都有兴趣活动时间,有奥数、美术、书法、科学、体育、手工等十多个兴趣小组。我不仅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参加兴趣活动,还请兴趣小组的负责老师配合,请他们为语文教学提供方便,让学生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和放松,达到知识的增长和积累,享受生活的丰富和充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指出:“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标本乐”活动就是由一张书签引发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节那天,一位学生送了我一张漂亮的枫叶书签,蓝底红叶。很多学生围着我问:书签是怎么做成的?为什么枫叶一到秋天就特别红?既然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我就和他们一起翻阅资料。于是,学生们不仅知道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科学原理(跟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叶青素和叶黄素有关),还了解了更多关于叶子的形状、生长、功效等知识。这也促使学生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的冲动。于是,在一次假日作业中,我指导学生采集自己喜欢的叶子,洗净,压平,制作成植物标本,并给它们起了动听的名字:“青春美少女”“烟鬼”“金色的童年”“幸运之神”……还附了简短的说明。这些标本都被拍成照片输入电脑并喷绘在展板上了。我还编印了一本《标本乐》小论文集,学生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其实,诸如此类的学科活动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思考,善于整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际新闻、家庭生活、日常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科活动的资源。
三、丰富校外活动
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的,教师要引导他们广泛接触社会,主动接触生活,自觉参与实践,充分感受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1.听说训练
我校提倡学生每天收看至少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用一两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提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一天的学习、最近学校发生的事情。
2.操作表演
生活中的聚光、热胀冷缩、种子发芽、简单的嫁接、磁铁性质、缓冲压力等现象或原理,都可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去体验,并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鸡蛋撞地球”活动中,学生积极探索,有的利用空气的阻力缓冲了鸡蛋下落的速度;有的进行包装,加上了海绵,将鸡蛋包裹得严严实实,从二楼扔下也安然无恙;有的则将鸡蛋安装在自制的降落伞上,让鸡蛋飘然而下。学生的经历使他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每当提及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时,他们总会眉飞色舞地谈起鸡蛋撞地球的活动。
3.调查劳动
考察周边环境、打扫菜市场、调查人口情况、了解本村的发展历史、慰问孤寡老人,这些社会活动都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假期,我会布置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走向生活。如让低年级学生去了解本村有多少居民,其中75岁~80岁的老人有多少,男、女各占百分之多少,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怎样,从本次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中年级学生则去调查本村从1995年到2003年购买了多少辆摩托车,价值多少,什么牌子,并根据具体的数据,在哥哥姐姐或父母的帮助下制作统计图。从图中,学生会发现本村经济的变化、村民生活的变化等。高年级学生则走进饭店或超市,调查食物、包装袋等生活垃圾,统计数据,了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对生活、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生产一百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掉多少棵树,从调查分析中为饭店或超市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样的活动,将语文、数学、社会、环保、自然、实践、生活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广阔的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去阅读生活的教科书找到了生活的源头活水。
篇8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可以理解为努力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污染的生活。我国已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
在六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里有专门的环境教育单元——《环境与我们》,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结合该单元的教学,我们开展了“低碳”实践活动。
一、以教材研究主题为本,设计低碳实践活动
根据《环境和我们》单元内容,我们分别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
(一)对垃圾的研究
我们以杭州市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为契机,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量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低碳实践活动设计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废旧电池的回收。
环保作品制作(废物利用)。
绿色低碳公民问卷调查。
学生寒假“低碳”生活统计表。
“NO! Plastic!”减塑行动功能型环保袋设计。
“了解能效标识,做出绿色选择”——“节能20%公民行动”能效标识推广活动。
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
……
(二)对生活用水的研究
我们要求学生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低碳实践活动设计
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制订我的节水计划。
开展水质检测。
节水小窍门。
浦阳江、富春江源头考察活动。
……
(三)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我们要求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低碳实践活动设计
“禁烟”“控烟”我们在行动。
城市无车日执行情况调查。
限塑令执行情况调查。
大气污染情况调查。
低碳生活小常识进万家活动。
发放环保篮、环保袋。
我为低碳献一计
……
二、以传承学校特色为根,设计低碳实践活动
(一)立足环保社团,设计实践活动
学校成立“绿源”环保社团。为使参与的学生真正成为社团的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动手能力的差异,对环保社团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分。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意选择一个社团参加。每个社团都有相应的辅导人员。比如学校中的园丁常年与各种植物打交道,就可以被聘请为“种植社”的辅导教师。学校环保社团的活动内容大致分为两类。
1.认知活动内容:收集有关浦阳江、富春江的历史资料,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地参观,对学校、社区环境进行观察,举办校外辅导员讲座等。
2.校内实践活动内容:文学小创作、手工小制作、绘画、宣传、废旧物品回收等。
(二)立足雏鹰假日小队,设计实践活动
我校的环保社团自成立以来,每逢节假日,都会发动学生组成红领巾雏鹰假日小队,到村庄、社区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常规性的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宣传资料的发放。
洁美家园活动。
绘制绿地图活动。
环保问卷调查。
……
三、以时事动态为辅,设计低碳实践活动
每年,世界上、国内都会举行一些大型的环保活动,学校结合这些时事和纪念日,设计一些学生可以操作的低碳实践活动。扮演好“低碳生活绿色小当家”“低碳生活地球小当家”“低碳生活节能小当家”三重角色。
(一)低碳生活绿色小当家
三月,充分利用3·5学雷锋日、3·8国际妇女节、3·12中国植树节、3·21世界森林日、3·22世界水日、3·23世界气象日等丰富的节日资源,传承普及我市“35812”传统活动品牌,积极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小当家”活动。
1.植绿护绿活动。结合开展“人人学雷锋,大家来植树”“我为校园添份绿”等活动,做到人人参加一次植树活动,为“低碳生活”出一份力。
2.“地球一小时”全球熄灯活动。号召全体学生及家长参与“行动起来,关灯一小时,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在3月27日20:30—21:30熄灭电灯,关闭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电源,用一个小时的短暂黑暗,换取明天更多的绿色希望。
篇9
学前期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孩子们对于环保这一概念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抽象的。如果是单一的言语方面的说教往往会显得很枯燥,幼儿也没有学习的兴趣。美工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操作活动之一,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美工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脑协调能力,而且能促进动作灵活发展,提高幼儿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可以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美工活动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开展具有环保特色的活动
在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带有环保特色的美工活动。比如,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把废旧物品再加工变废为宝,制作成幼儿可操作的、而且也非常漂亮的各种装饰品或者玩具:废旧报纸可以变身为纸球,旧杂志可以让幼儿进行撕贴活动……呈现出来的作品颜色丰富,而且很有特色。活动中,幼儿往往非常好奇,“咦,这些不是爸爸不用的旧报纸吗?居然还能变成好玩的纸球,那还能变成什么呀?”废旧物品大变身的活动,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能使幼儿懂得许多资源可以再利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品还可以作为我们上课的材料,美化我们的生活,还可以节约资源,在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又使幼儿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将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
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美工活动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要让每个活动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以作为活动的内容。《幼儿园规程》指出要引导幼儿亲沙、亲土、亲水等亲近大自然,这样才知道要保护大自然。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环保教育,有利于巩固孩子的环保认识,加深对环保实质的理解,逐渐使环保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如泥土是我们随手可得的资源,幼儿对泥土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当幼儿有机会在泥地上,总是用手摸摸土,在泥土里扒一扒,有时还拿在手里团一团。泥土是取之不尽的大自然的教学资源,开展泥工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亲近大自然。这既丰富了教学活动,锻炼了手部肌肉的发展,又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减少了资源的隐性浪费。
三、材料使用的环保性
学前期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美工活动中的材料选择和使用,应选择安全、卫生、无污染的废旧物品,部分物品可以进行清洗后再利用。这样,才能放心大胆地让幼儿去玩、去操作、去创造。安全环保的材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在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如报纸、广告纸、纽扣、塑料袋、果奶瓶后,组织幼儿对物品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的分类,在进行分类的同时进一步意识到不同类型的垃圾都可以再利用,哪些还可以循环使用,这也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本领很大。让幼儿利用自己分好类的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在环保活动中体验成功感与满足感,进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
四、在兴趣中培养幼儿积极参加美工活动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开展美工活动时,要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在学生感兴趣的美工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快乐、轻松、自然地在说说、玩玩、做做、画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在活动的选材、设计,还是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在每一次活动后,都使幼儿更加积极向上,更加热爱生活,对待人、事、物更加和谐、友善,自己也更加自信,更加善于保护环境。
篇10
一、争当“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倡导者。低碳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我们要做一名低碳“大使”,向家人、邻里、同事、朋友和社会宣讲低碳知识,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居民践行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我们要做一名低碳“卫士”,对身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危害健康的现象和行为,坚决制止,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协力保护资源和环境。
二、争当“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引领者。低碳不是追求时尚,而是肩负职责。我们要牢固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掌握节能减排知识,遵守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树立“简约就是时尚”的生活理念,使用节能减排产品,倡导绿色消费;要不断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使节能减排成为自觉行动,争当减排楷模,共同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氛围。
三、争当“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实践者。低碳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践于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做到:1、杜绝木筷、纸杯、纸巾等一次性制品,重复使用纸张,多发电子贺卡,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减少白色污染,爱护森林资源;2、学会旧物巧用,尽量一物多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3、自觉使用节能节水器具,适度使用空调,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用水等电器设备;4、尽量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循环利用水资源,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5、以公共交通代替私人车辆,以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减少交通拥挤、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城市出行的“环境友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垃圾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