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养结合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养结合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医养结合;必要性;积极意义

一、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实行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且各个城市的着重点和实施行式不同,天津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合肥市:医院内设养老机构;郑州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手;长沙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整合;青岛市:对老年参保患者试行医疗专护管理。这些城市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取得很大的成功,对我省实施该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山西省面临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一)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据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山西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530万人,占总人口的14.45%,比2014年上升了0.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10%,比2014年上升了0.42个百分点,说明人口老龄程度加重。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料问题,老年人的患病率高,周期时间长,患病的种类多,治疗难度较高,这些都需要提高长期医疗服务水平和强化医疗对养老服务的作用,现在的医疗服务水平(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较低,需要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山西省传统养老模式的作用减弱

山西省的养老模式是以家庭养老和社会供养为主,但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家庭的模式都是单生子女来抚养老人,即一对夫妻需要承担四个甚至八个老人的基本生活和抚养下一代,这就加重了年轻人的家庭负担,况且如果老年人一旦遭遇疾病的袭击就可能无法获得长期的照料。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模式弊端较多,社区养老服务不完善,这就需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来解决这些弊端,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

(三)山西省的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与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我省的养老设施和服务在数量和结构上存在供给短缺。目前,太原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50所,机构床位7648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为17张,而且现在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只是提供简单的照顾服务,没有相对应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一旦患病,就没有长期照看老人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养老机构中缺乏专业的照护人员和专业的医疗服务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这就需要山西省能够更好地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享受医疗和养老两者结合带来的有利影响。

(四)山西省首家医养结合养护院的建立

山西首家“医养结合”养护院,该养护院主要收住失能、失智老人,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医疗和养老相结合。该养护院内设有康复室、活动中心、日间照料等房间,老人们可以在这些房间享受养老与医疗结合带来的优厚待遇。同时,养老院内的各种设施都是针对老年人来设计,如每位老人都佩戴红手环,并通过这红手环的按钮来呼叫医护人员,能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及医疗服务。

另外,大型医院无法提供细致的养老服务,大型医院主要是针对大病的治疗康复等,对于老年人的病症,如晚期绝症的病例,医院出于对患者的考虑,建议住院观察,但并不能对老年人进行细致的生活护理,使得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医院的医疗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医疗资源利用率也低。因此,大型医院迫切需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来承担这些老年人的常规护理工作,以实现治疗、康复与护理的无缝衔接。

二、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积极意义

积极探索实施“医养结合”模式,是深化改革医疗和养老、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必然要求。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一,有利于改善“医养分离”的养老现状,降低老年人医养成本。当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以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很少涉及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和急性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这种服务上的有效衔接既解决了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也给患病老人带来更好的康复环境。这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提高了养老机构资源的利用效益,节约了医疗资源,减少了医疗资源浪费。

第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可以有效地弥补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公平性,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需求,而国家建立这种制度能够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和维护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老年人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第三,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几种服务资源,给老年人带来丰富的晚年生活,保障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其中,医护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生存问题,而且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给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看护、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服务,达到保障老年人生存与健康的目的,同时也要满足老年人在精神上的需求,尽最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四,医养结合有利于缓解长期住院现象。现在很多大型医院的住院主要是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实行医养结合之后可以增加医院的床位用于更有需要的人,而老年人也可以在养老的同时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解决老年人长期无法获得有效地治疗的问题。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型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有效功能。

另外,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问题,从而缓解了年轻人的压力,让年轻人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教育孩子上,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山西的生产和服务经济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结论

随着对养老问题的不断重视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省不能要求与其他城市相同,也不能强求与现代的养老需求同步发展,需要循序渐进,还需要结合我省具体实际逐步发展,逐步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普遍化。

因此,从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我省现在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传统养老模式功能弱化、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我省首家医养结合养护院的建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这些实际情况要求我省实施该模式,而且该模式也可以给我省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地缓解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和提高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利用效益。这些都说明山西省有必要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从而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医的问题,使得老年人真正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钕铃,叶先宝.构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J],社会管理,2015

[2] 黄佳豪,孟P.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06):63-68

[3] 刘文俊,孙晓伟,张亮.构建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经济,2016(01):35-37

篇2

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8.6万人,占全市人口21%,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医养融合发展对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医养融合新模式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在辖区内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康档案,对孤寡老人实行免挂号费、降低检查治疗费等优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2008年以来,组织多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周期免费体检率达83.29%。

一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签约服务。目前,政府举办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6.7%。全市6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组建健康管理团队342个,覆盖912个村卫生室,开展团队服务8304场次。二是开展居家老人医疗紧急救助活动。2012年,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建设运营模式,建成市养老服务平台,以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为服务主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台12349养老服务热线已覆盖整个市区,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三是开展医疗定点服务。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四是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全市以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讲师团成员以及有关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乡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今年仅市专业照料协会就组织社区健康咨询服务活动4场,培训养老护理员近200名。

(二)着力提升专业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水平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9家,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敬老院)72家,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办养老机构8家,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19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数29820张,床位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8%。社会办养老机构19所,床位2284张。全市有护理型床位1843张,占床位总数的6.2%。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医养支撑辐射能力强。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颐和养老康复中心,通过与东方医院合作,在全国首创金拐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通过亲情助理模式、至全服务模式、ABC管理模式、GOT运行模式四大专属模式,实现示范引导、专业推广、辐射社区的作用。二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分类保障。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通过与苏北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完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机制,为老人开展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紧急救护、体格检查、健康管理等多项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小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重点收治自理和仅需基础护理服务的对象。三是农村敬老院基础医疗覆盖广。我市72家农村敬老院,均拥有基础性医疗功能的医务室。敬老院与当地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治机制,确保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险机制作为医疗的重要补充。2013年,通过市慈善总会的资助,对城区685名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对象投保爱老无忧意外保险。四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我局与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扬大医学院联合开展初级护理员免费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训养老护理员592名。全市养老护理员822名,其中持证上岗养老护理员620名(初级592名,中级20名,高级8名),持证上岗率达75%以上,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

(三)加快医养融合医养融合政策创制

2013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大力鼓励养老医养融合发展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为助推我市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年8月,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经费补助办法》和《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运营经费补助办法》。办法对市区按标准建设、依规定运营的新增社会养老机构床位市财政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的建设补贴,对市区已开业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依据实际入住老年人数按全护理、半护理、自理、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70元、50元补贴。两项具体的惠民举措对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和鼓励发展医养型养老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同时,也为各县(市、区)出台养老机构补助办法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老年人保健市卫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扬州市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扬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等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全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对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等作出明确的部署。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与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社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康复要求不相适应,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保障能力、政策法规、管理手段、服务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医养融合制约因素较多

我市在推进医养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缺乏医保支持政策。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老年人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既造成过度医疗,也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二是医疗护理能力欠缺。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大部分养老机构虽然有医务室和护理人员,但是医疗和护理水平不高。而诊疗水平高的医疗机构,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需求。三是养老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根据民政部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中4-5张床位就需要1名护理人员来推算,全市约2.9万张床位,至少需要5800名护理人员,而我市99所养老机构中,养老床位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仅为25:1,5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员占护理员总数的70%以上,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也造成就业吸引力有限。

(二)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的存量与庞大的、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医养需求不相匹配,社会养老服务的压力较大。一是机构养老供养对象结构性失衡。养老机构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强度高,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因此养老机构愿意选择可自理老人,不愿意接受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造成社会上最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被排斥在机构养老之外。通过《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结果和我市调研的实际来看,养老机构在收住对象定位上,近一半的机构只愿意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其中城区将近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不愿意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特别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对入住老人身体因素作为重要的入住条件。二是专业老年护理院的缺失。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江苏省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39%,我市老年人98.63万人,以此推算,我市约有失能老人2.3万人,而我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仅为1843张,可见我市失能老年人医养型养老需要巨大。老年护理院作为以护理服务和维持生命的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具备对长期需要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提供治疗性护理服务的能力,对缓解综合性医疗压力、构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互通平台和解决老年患者出院后康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兄弟市老年护理院苏州市20所、南京市12所、无锡市6所,常州、徐州市各1所。其中,南京、苏州、无锡的老年护理院同时具备养老机构性质。我市尚无一家专业老年护理院。三是养老机构供给结构不合理。一为医养融合护理型床位缺失较多,全市护理型床位仅占养老床位总数的6.2%,与省政府要求到2015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二为部分地区高档豪华的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收费相对较高,入住率较低,而适合广大普通老年人,特别是寄养中低收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却排队难进,一床难求。四是城乡机构养老发展不平衡。在全市2.9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中,大部分为农村敬老院床位,城市养老机构的床位占比远低于农村,与城市庞大的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艰难

社会办养老机构不仅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填补空缺的角色,也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仅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8%,与省政府要求到2015年,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护理型床位所占比例更低。一是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土地等政策的制约,租赁等形式的养老机构又难以符合规划、消防、审批的要求。二是对公办、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不平衡性。仅以对养老机构的省级资助为例,2008年2012年,省对按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标准新建、床位150张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标准为3万元,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仅补助0.3万元。我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为每张3000元,与省内兄弟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南京、南通5000元,镇江、泰州4000元,徐州3000元)。三是优惠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难于落实。如对于养老服务项目的土地供应政策,文件普遍作了以下规定:养老机构建设应当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一律划拨供地。由于上述政策过于笼统、原则,社会办养老机构获优惠供地很难实现。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扬州市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要做好重点医养融合发展的工作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为此,我市应加快形成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财政投入为推手、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互补、覆盖城乡的社会医养服务新格局。

(一)创新手段、统筹规划,夯实居家社区医养融合基础

一是提升居家医养能力。大力推广智慧社区建设,推广虚拟养老院模式,通过可穿戴设备、视频诊断等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为支撑,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周到的远程健康服务。在便民服务进万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实现生活护理、康复护理进家庭,定期巡诊与应需施诊相结合的诊疗、护理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保障。二是强化社区医养融合功能。结合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在其中配备健康小屋、康复室等,筑牢社区医养融合基础;条件不具备的老居民区,按照就近原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契约合作机制;鼓励新开发住宅配套建设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完备的医养融合服务。三是大力开展医养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服务老人的时间银行,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发动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二)结对合作、政策支持,加快养老服务医养融合

今年,我局将与市卫生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为依托,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重点鼓励建设或转型老年护理院发展。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全面完成567工程即: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医养型养老机构占总数的60%;收住全护理、半护理老年人占总人数70%以上的养老机构应具有基础医疗服务功能。一是建议医保支持政策引入养老服务业,通过将需要中长期专业护理、康复、诊疗的养老对象纳入医保范畴,推进医养融合良性循坏发展。二是提升机构养老医疗融合服务能力。通过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等完善医养服务结构。三是加强医疗资源机构养老配置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护理院,鼓励部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四是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与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对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送的老年病人,在挂号、就诊、检查及办理住院手续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五是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设置岗位津贴和以奖代补的手段,逐步引导养老护理员队伍向专业化和年轻化转型。继续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明确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一次性补贴。

(三)加大投入、积极融资,夯实医养服务基础

一是积极与财政部门做好对接,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39号)中对自建产权用房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政策。二是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与养老机构建立专职养老护理员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资金可由县、乡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三是建议研究制定针对新建或转型床位150张床位以上且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医养型老年护理院给予一次性20万元以奖代补政策。四是建议设立支持医养发展的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投入资本金、直接补助、财政贴息、小额贷款、项目补贴、风险补偿金、参股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医养服务领域。

(四)搭建平台、延伸保险,推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扬州市社会养老机构设立办法》的出台,联合财政、卫生、国土、工商、金融、安监及消防等职能部门,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根据权限分级职责,搭建平台协调解决诸如:土地使用、一照多址、人员待遇等扶持政策落地的问题,切实降低准入门槛,触发医养融合发展的鲶鱼效应。二是鼓励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建设,针对机构身份定位问题,可在发展初期按半福利半企业定性,仿照企业运作模式融资入股、收益分红、扩张规模等,对其经费尚有少量缺口的,银行给予小额贷款,待其进入成长发展期开始归还贷款。三是拓展爱老无忧保险计划延伸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通过个人自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为入住失能、半失能寄养老人办理护理保险或意外保险,分释社会办养老机构风险。四是发挥社会福利协会服务管理作用,制定我市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社会办医养型养老机构的性质地位,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开办养老机构筹资方式与待遇,纠纷处理机构与理赔等要求。

篇3

关键词:装备合同;质疑;制度

质疑属于澄清疑问的范畴,是承制单位对装备采购相关事项的质询和疑问,是双方当事人为了更好地达成或实现采购目标而进行的良性“互动”。遵循装备合同管理的基本规律,完善装备合同质疑制度,可以及时消除装备合同争议,有效实现和谐采购。因此,加强装备合同质疑制度建设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现实而又重要的需求。

一、装备合同质疑工作现状及问题

由于我军装备采购制度建设起步较晚、时间较短和经验不够充足。以及对质疑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的空白等原因,使得质疑工作法律制度建设和实践等方面相对滞后,质疑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第一,规章制度缺位。近年来,《装备采购条例》及配套管理规定都对质疑工作有一定的涉及和规范,但对质疑的规定都比较简单、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没有明确质疑的具体处理机构,没有明确具体的受理范围、条件和处理程序等。

第二,现行质疑处理工作不够规范。由于相关规定的操作性不强,对质疑的具体操作流程,如申请、审查、受理、调查、取证、裁决、通知等的具体格式、期限和操作要求都缺乏统一的制度性规定,使得承制单位无法进行有效质疑。《装备合同管理规定》第56条仅规定:“装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应当依法受理承制单位对装备合同管理工作的询问、质疑与投诉”。但作为装备采购工作实施性的法律文件,应该明确具体的质疑机构和具体的处理程序,而非笼统地规定装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

第三,相关机构及职责不够明确。一方面,装备采购质疑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不够清晰;另一方面,质疑受理和处理机构及相应职责不明确。机构及其相应职责不明确,因此,有关机构(部门)往往对质疑问题避而不理、有意敷衍、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承制单位申诉困难甚至无门申诉的境况,致使一些质疑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相关责任无法追究。

第四。受理范围和条件不够清晰。从政府采购和国外国防采办实践来看,一般都限定了质疑的范围和条件,即限定了可以进行质疑事项范围、可以进行质疑的单位范围、质疑材料格式和内容要求、期限要求等,而我军装备采购法规和处理工作中对这些内容都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由于对举报的受理范围和条件也未加统一规定,各机构的实践做法和要求差异非常大。

二、完善装备合同质疑制度的意义

首先,完善装备合同质疑制度可以提供有效纠纷解决途径,实现和谐采购。装备合同纠纷发生后,目前只能通过协商和行政调解来解决,解决方法单一,法律效力弱,成功率较低,而且诉请调解程序繁多,机关调解率比较低,纠纷事项多以军方或承制单位妥协草率收场,或相关结果难以执行。质疑既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特点,又不失权威性和公平性等特点和优势,可以提供一项可行、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和方式,增强军方和承制单位的合同意识、诚信观念,及时澄清合同双方的矛盾和误会,通过双方自力解决,有效避免国家诉讼等资源浪费,灵活、高效地处理各种装备合同争议和分歧,实现和谐采购。

其次,完善装备合同质疑制度可以落实监督机制,规范装备采购行为。现阶段,在装备采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行政干预、管理手段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合法权益救济机制不健全等现象。为保证装备采购工作的有序进行,继续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就需要加强装备合同质疑制度建设,从而进一步规范装备采购行为、限制行政干预。建立装备合同质疑制度,可以提供可选择的装备采购监督与权益救济途径和方式,可以督促装备采购机构及人员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可以促进装备采购行为的规范化、法治化进程。

最后,完善装备合同质疑制度可以构建责任机制,维护承制单位合法权益。健全装备合同质疑制度,不仅可以督促军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合同,还可以避免当前装备合同纠纷申诉难、难申诉的问题,及时裁决、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为有效补偿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承制单位提供法制保障。

三、完善装备合同质疑制度的对策

1、制定质疑法律制度

须尽快着手制定《装备合同质疑工作规定》,明确规范质疑的目的、原则、方法、处理机构及职责、监督机构及职责、工作程序、时限和格式要求,使得质疑工作有法可依。

2、明确质疑处理机构及职责

《政府采购法》第52、54条规定,采购人或采购机构是受理、处理质疑的机构。《集中采购供应商质疑处理办法》第5条规定,负责集中采购的采购中心为受理、处理质疑的专门机构。由此可见,政府采购受理和处理质疑的机构一般是负责采购的机构和采购机构,即“谁采购、谁受理”。采购机构和采购机构负责质疑事项的受理和处理,有助于双方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可以给采购机构和采购机构提供一个纠正违规行为的机会,还有助于政府采购协作关系的维持。依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借鉴政府采购质疑机构的确立规律,装备采购质疑的受理和答复工作也需依照“谁采购、谁受理”的原则,由装备合同订立、履行管理机构负责。装备合同订立、履行管理部门是装备采购项目的具体执行机构,对装备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政策规定、项目进展、过程情况、结果等信息掌握的比较准确、清晰,能够准确和全面地答复广大承制单位的相关疑问和质询。

3、界定质疑的范围和条件

承制单位认为装备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如资格审查、采购文件、评价标准、谈判过程、中标和成交结果、履行过程使自己的参与权、平等权、竞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便可以依照相关规定向装备合同订立或合同履行管理机构提出质疑。

篇4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010020)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急速发展,媒介融合日益成为社会传播的焦点,2015年央视春晚便是这一融合的新生儿。本文分析媒介融合的内涵,以央视2015年的羊年春晚为例,探讨媒介融合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介;媒介融合;融合价值

伴随着新型媒介技术的劲爆发展,旧的传媒格局迅速被新的媒介系统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融合的进程表现得紧锣密鼓,短时间内,形成蔚为大观之势。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主席特别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媒介融合被提升至国家层面,映射出它的重要战略意义。

1 媒介融合的内涵解析

媒介融合并非新近几年才出现的样态,它是与人类文明史始终相随的常态过程,只是每个历史时期融合的速率大相径庭。近年来,率先由西方传媒业界提及的媒介融合,再一次成为全球新闻传播界所关注的对象。那么,何为媒介融合,它的内涵究竟怎样呢?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自由的科技》一书中论及。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导致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致使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对媒介融合的定义还停留在传统传播介质的视域内。时至今日,媒介融合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专家学者的诠释日趋多元、深邃,给人以启迪。美国学者Andrew Nachison认为,“媒介融合应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道尔(Doyle)认为媒介融合是指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媒体的融合;詹金斯(Jenkins)详细阐述了媒介融合的五种形式: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组织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美国西北大学教授Rich Gordon对媒介融合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和划分,称融合应包括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纷纷进行了热烈探讨,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

学者们对媒介融合的定义均有可取之处,却因立足的媒介文化环境和媒介研究视角不同,显得媒介融合定义难下定论。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涉及到的相关系数较为庞杂,但“它肇始于技术创新,加速于制度创新,深化于市场创新,最终表现为产品创新”的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把握好媒介融合的内涵比下定义更为合理。有鉴于此,笔者将媒介融合的内涵囊括于三个维度之下:

一是,传播介质方面的融合。介质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存在,是承载传播信息和观念的基础工具,媒介融合就是要将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介质与借助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技术相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的全媒体平台。

二是,业务经营方面的融合。新老媒介的融合必将冲击传统的业务操作与媒介经营,媒介融合要求传媒业者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学会并掌握融媒体下的新闻采写技能、摄影摄像技能、不同媒介的编辑与传输技能等,还得树立融媒体的工作视眼,将工作实践立足于媒体融合大格局之下。媒介融合也改变着经营管理方式,机构的兼并与重组、资本的运作与经营等具体操作,都需要依据媒介融合的要求进行整合与联动,以破除独立经营的弊端。

三是,价值理念的融合。媒介融合不仅要改变原有媒介形态,催生新的媒介形态,还要践行融合理念,而不是简单相加。媒介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是系统性工程,它有自身发展规律,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与摸索。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改变定势思维,呼唤制度与理念创新,使不同媒介与融合大势相匹配,真正产生融合实效。

2 媒介融合的成功典范: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

央视春晚历经3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百姓春节不可缺少的年度盛宴。三十多年来,央视春晚始终紧随时代脉搏,不断推陈出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在新媒体巨浪的卷携下,央视春晚同其它传统媒体一样,受众受到瓜分,收视率连年下跌。然而,2015年央视春晚却不拘一格,改头换面,充分将多媒体炫酷科技嫁接到联欢晚会,在媒介融合大潮下成功涅槃。

借力新型媒介,创新媒介产品,强化品牌文化。媒介融合是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的结果,它没有终极目标,只有不断地推进与演化,其特征多趋向为:“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央视春晚作为一档品牌节目,过去几十年间,缺乏品牌形象意识,被业界笑称只会“联欢”的节目。2015年羊年春晚一反常态,有效地将新媒体应用嵌入荧屏,并借助多维媒介科技,大力开发媒介产品,形成了宣传曲、宣传片、吉祥物等一系列媒介产品,使观众生动地了解春节与春晚的同时,也助推了自身品牌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微信红包的发放,以及春晚首个吉祥物“阳阳”的开发,不仅传递了传统春节文化,寄寓了新年愿望,还极大地跃动了观众的欲望与激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介产品研发,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春晚栏目形象,增强了品牌的识别度。

拓展传播渠道,争取市场份额,扩大栏目影响。多元传播渠道的共融与多维声像技术的集成应用是媒介融合带来的最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看似新媒体对老媒体进行冲击,实质是新老媒体的一种交混与更新、优化与培植,关键在于媒体顺势而为,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拓展与运筹。以往央视春晚只在央视、卫视频道,以及个别海外媒体播出,而今年破格将直播权授予像爱奇艺这样的视频网站,并加深了与微信、微博、客户端、You Tube等社交媒体的合作,呈现出多渠道融通与联动的繁荣,扩大了央视春晚的声势影响。索福瑞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春晚的荧屏总收视率为29.6%,虽不及去年,但人均收视时长较往年大幅增加,是2014年的2倍有余,达155.55分钟/人。央视春晚栏目组为了扩大海外声势,还特意邀请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参加首次春晚海外推荐会,并与TWITTER、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台合作,开展2015年春晚预热活动。此外,在海外播发宣传片和广告、组织春节活动等方面也做了巨大努力,有效扩展了春节文化和央视春晚的传播渠道,获取了更多的“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正是媒介市场化时代的制胜法宝。

更新价值理念,增强受众体验,提升春晚价值。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由大众传媒的“点对面”向传媒分众的“点对点”过度,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传媒为其量身定制资讯、娱乐服务的用户。这种传媒趋向直接引发社会阶层和文化需求的“碎片化”,“使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性化倾向明显”。为了适应“碎片化”、“个性化”的时代要求,媒体只有揣度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转变“传者至上”的价值理念,才可能获得受众认可。2015年羊年春晚之所以获赞,就是栏目组能够站在媒介受众的角度去思考节目设置,从而较好地满足了受众需要。春晚期间,央视通过微信“摇一摇”平台,与观众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微信祝福在185个国家之间传递了约30000亿公里,相当于往返地月370余万次。再如“晒晒全家福”,观众通过新型媒介,将全家福上传到央视演播现场,直接拉近了与春晚现场的距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这样的媒介创制,不仅激发了全民跨屏互动的热情,传递了新年夙愿,还把“溜走”的观众再次拉回荧屏,提升了央视春晚的价值,堪称传统媒体携新媒体的一次华丽亮彩。

3 媒介融合的意义

新媒体携领传统媒体奏演的融合之势如火如荼,它刷新了媒介发展历史,催生了新的社会变革力量,改变着社会的多维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互动、媒介内容、媒介运营模式等方面,凸显出巨大的融合价值。

有利于打造无界的社会互动空间。媒介融合肇始于技术创新,而媒介技术发展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信源泛化和信息传播的裂变呈现,这些新的信息传播特点,改变了过去独占信息的权力中心,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变得岌岌可危,民主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无界信息传播成为潮流。媒体融合大势之前,传统媒体掌握着信息的主动权,信息传播和渠道选择受制于国家利益和精英阶层,公众无法看到信息的天然状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信息的绝对垄断,呈现出多元化的传受趋势,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和主动传播的欲望加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将长期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崩发出他们对社会的长期关切。媒介融合大势正迎合了他们参与社会、重置话语权的期望,有效连接了“上下层”的平等对话,缓解了社会气压。

有利于开发高品质的媒介传播内容。传统媒体形态比较单一,技术手段应用也相对有限,新型媒介技术的开发,使媒介形态变得繁华,为内容、产品、技术、管理、平台和人才的一体化提供了先决基础,媒体融合可以将拥有高品质内容的传统媒体与高技术的新型媒介进行统和,对传媒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二次加工、处理和采编,进而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他们的媒介体验,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媒介信息产品的档次和品味,最大地实现传播效果。

有利于推进高级的媒介运营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本来清晰的媒体边界变得模糊不堪,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独立运作的媒体企业与其它媒体合作,重新划分利益地盘,带来组织结构和营销方式的调整。媒体融合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不同媒体之间相互借力,扬长避短,共同架构高效的媒介组织与营销方略。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技术、电视设备和技术应用都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向新兴主流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内容研发和节目生产的优势,但在多屏传播上存在欠缺,因此电视台有针对性地改进了组织管理体系和产业经营体系,如研发了全流程的采编播体系,建立起了央视影音、央视新闻、央视体育、央视乐动为核心的媒体融合产品体系,搭建了全产业链的版权开发体系和跨媒体的传播效果考评体系,有效地做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J].中国记者,2005(09).

[2]朱天,彭泌溢.试论媒介融合中的“加减之道”——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世纪婚姻”终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http://media.people.com.cn[OL/J].

[3]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J].国际新闻界,2007,3.

[4]数据来源:2015年央视春晚索福瑞数据统计[Z].

篇5

是一样的。在中国再婚与初婚的结婚证无论从封面,还是文字内容都没什么差别,结婚证编号也与初婚的格式相同,没有任何关于再婚的文字表达。

一、再婚的结婚证和初婚的一样吗在中国再婚的结婚证与初婚的结婚证没有区别,封面都是红色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区别,有持证人姓名、出生年月、登记时间、身份证号码,结婚证编号、双方免冠合影。没有任何关于再婚的文字表达。

二、再婚结婚证领取流程再婚结婚证领取的程序与初婚时的流程基本没什么区别,只是再婚的一方需要准备前一段婚姻的离婚证、离婚判决书或者前配偶死亡证明,证明自己没有配偶,处于单身的状态。材料准备好后,在进行正常的申请、审查、登记的流程后就可以拿到结婚证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恙虫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讨论

中图分类号:R5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29-01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在我国南方呈全年型或夏季型流行[1],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寒颤、皮肤焦痂及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亦可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甚至衰竭。民间亦称该病为“沙虱毒”,源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描述与现恙虫病症状体征大致相似。笔者总结从医来所接触的6例恙虫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结合个案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凡具有以下四项中的三项者即可诊断:①有野外接触史;②突发高热、并发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③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④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效价>1:80以上)。

1.2 临床病例 患者,女性,60岁,农民,以“畏冷、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为主诉拟“发热原因待查”于2011年7月12日入院。入院5天前野外暴晒后出现畏冷、发热,自测体温40℃,伴咳嗽,痰少色黄质粘。入院症见:畏冷,发热,咳少量黄粘痰,咽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腹胀不欲饮食,纳少,寐欠安,小便量少,大便正常。查体:T38.5℃,P94次/分,R20次/分,BP83/59mmHg。神清,精神疲乏,面色潮红,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数。左侧臀部外侧见一圆形黑色焦痂,直径约1cm,质硬,边界清楚,见一圈白色皮屑,表面干燥无渗出,且触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HR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轻度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未引出。既往有低血压病史、痔疮手术史。血常规提示:WBC 3.73×109/L,PLT 70.2×109/L。尿常规示:RBC 32.80/ul,WBC 48.06/ul。微量血气分析:PH 7.454,PCO2 33mmHg,PO2 42 mmHg,HCO3 23.1mmol/L;BNP1405pg/ml;生化全套示:TP 56.80g/L,ALB 26.80 g/L,ALT 240.0U/L,AST 356.0U/L,GGT 112.0U/L,LDH 690.0U/L,Na 129.90 mmol/L。胸部CT:双肺炎症伴双侧胸腔积液。EKG 示: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肢导低电压。上腹部彩超:肝内囊性无回声区(考虑肝囊肿),胆囊壁增厚、毛糙,脾肿大,胰、双肾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恙虫病抗体阳性。

1.3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恙虫病氯霉素应作为首选,但因患者存在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遂予多西环素0.2g,口服,每日2次;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静滴,每12小时1次,因患者存在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予保肝治疗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疗程为1周。

中药治疗:入院时发热、恶寒明显,伴面赤,咳黄粘痰,咽痛,考虑卫气同病,予新加香薷饮加石膏等疏表清热化湿,具体用药:金银花20g,连翘12g,香薷15g,厚朴9g,扁豆花9g,石膏27g,射干9g,杏仁9g,芦根20g,甘草3g。第3天出现寒热往来,午后热盛,恶心呕吐,头晕,口渴心烦,痰黄不易咳出,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考虑暑湿郁阻少阳,热重于湿,导致少阳枢机不利,结合“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以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枢机,具体方药为:柴胡15g,黄芩9g,姜半夏9g,党参15g,竹茹9g,陈皮9g,茯苓15g,杏仁9g,苏子9g,甘草3g。3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1周后,复查生化:BUN 2.5mmol/L,CL 95.50mmol/L,Na 131.40mmol/L,ALB 30.0g/L,ALT 72U/L,AST 50U/L,GGT71U/l。血常规:WBC 3.01×109/L,GR 27.10%,RBC 3.36×1012/L,Hb102g/L,PLT 239.0×109/L。较前明显改善,予以办理出院。

3讨论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按温病进行辨证施治。叶氏报道[2],恙虫病当从暑论治,暑入阳明,以白虎汤组方治疗,暑入心营以清营汤加减治疗等;张氏[3]从湿温着手,运用小柴胡加味治疗本病60例获得满意疗效。笔者认为本病属温病“暑湿”范畴。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暑湿不解,热势较盛,蕴酿成毒,温毒攻窜流走、蕴结壅滞。正值夏令,多食生冷,导致脾胃运化失司,外感暑湿,同类相召,而发本病。初起卫气被遏,不得宣泄,故见畏冷发热;暑湿邪郁少阳,故见寒热往来,恶心呕吐,胃脘痞闷;邪气上攻华盖之肺,导致肺气壅滞,故可见咳喘、呼吸困难;虫毒窜扰肌肤腠理、血络,蕴结于局部脉络,毒瘀互结,故可在局部见黑色焦痂、局部肿胀甚则破溃糜烂;虫毒攻心,阻闭心窍,心神受蒙,则有心悸、神昏谵语,甚则引动肝风,引起痉厥、气血逆乱。治疗上可按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卫分明显者,予新加香薷饮加减;入气分邪郁少阳者,予蒿芩清胆汤或小柴胡汤加减;暑湿弥漫三焦者,以三石汤加减;入营分者予清营汤治疗;入血分者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

西医治疗首选氯霉素或四环素,其他有效药物如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药物及利福平等也可运用。临床在运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对退热,缓解临床并发症及多系统损害等方面较单纯西药或单纯中药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李静,李晓燕,刘运喜.我国恙虫病流行病学及其传播媒介研究进展.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251-1253.

篇7

频繁跳槽是我国职校生就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基本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一是专业选择盲目造成的必然性跳槽。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与欧洲类

>> 跳槽和上市 跳槽的诱惑 跳槽后的烦恼 索尼的内部跳槽 致命的“跳槽” 跳槽的秘密 跳槽的成本 解开跳槽的死结 跳槽的隐性成本 最高明的跳槽 频繁跳槽的尴尬 胡雪岩的跳槽艺术 频繁跳槽的惨相 跳槽 以优雅的姿态跳槽 你为什么选择跳槽 困局中的选择 “跳槽顾问”,为跳槽的你谋划光明 主动破解改革困局 破解人口困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以科学的选择和培养破解“跳槽”困局 以科学的选择和培养破解“跳槽”困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马永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频繁跳槽是我国职校生就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基本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一是专业选择盲目造成的必然性跳槽。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与欧洲类似,实行的是初中后分流,分流因学生年龄偏小、职业倾向不稳定造成专业选择盲目,这种盲目性选择必然导致职业选择的频动。二是学习内容的狭隘造成的无奈性跳槽。目前唯经济功能和唯技能教育的观念占据了一些职业教育者的思想,使职业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过分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作为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和工具,不注重其主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江苏省新修订的80个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教学计划为例,同样存在课程门类多、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如物理课的开设专业一般以工科为主,占总数的55%,开设专业中61.3%有后续课程,97.73%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单独开设的仅27.27%,课时从30~132节不等,平均60课时左右。这种狭隘的学习必然导致职业选择的适应性差。三是职业精神的缺失造成的不负责跳槽。独生子女的特性造就了学生职业精神欠缺,而学校氛围又缺乏企业文化的熏陶。其实企业最关注的不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职业精神,这也是中职学生稳岗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从学校层面来说,科学的选择和科学的培养是解决学生跳槽最有效的举措。科学的选择是解决跳槽问题的起点,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行为能力倾向测试,在科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也可以大类专业来招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专业。科学的培养是解决跳槽问题的根本,我们要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既要考虑到企业的岗位需求又照顾到学生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品性、塑造其健全人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树立尊严意识、诚信意识、岗位意识、创新意识,在不断自我认同、自我超越中实现人生价值。

篇8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意识;培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人的感知体现它的价值。在各类艺术活动中,人类始终以追求美的感受为目标,进而形成了各人不同的审美特质和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成为现今教育教学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艺术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积累息息相关。本文将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探讨。

一.音乐与审美意识的关系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都会对人的身心和情感产生影响,舒缓的节奏与激烈的节奏交相呼应可以使音乐与人的自然心率协调共鸣,进而使人产生愉悦和美好的感受。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根据当时的情绪会对音乐有不同的需求,情绪兴奋时就期待激烈的旋律,心态平和时则更希望听到舒缓柔和的曲调。任何一种主观感受最终都需要使听觉与情感在音乐中得到释放和满足,这是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也是音乐审美的主要标准。

二.审美教育是审美意识形成的主要动力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音乐教学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授一样,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进而对艺术形成自我鉴赏能力。可以说,审美教育创造审美意识。如果对音乐作品没有理解,就无所谓音乐欣赏。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品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才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意识。注重音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已成为现今社会教育教学工作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音乐与人的审美意识的关系,以及审美意识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旨在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意识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三.审美意识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可以在音乐与审美之间搭建起桥梁,对学生的欣赏认知产生引导作用。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将自身的知识背景与感知融合起来,不断分析并发挥想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音乐内涵产生自我认识,提高音乐品味,而且可以通过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开拓创造能力。同时,审美意识的培养对于音乐艺术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分辨什么是美的演唱、什么是美的曲调,并能将这样的认识运用到对美的理解和把握中,这都有赖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四.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提高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注重积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推动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良好的作用。教师是艺术的传播者,只有将自身能力与音乐传播结合起来,教师才能使学生受到音乐魅力的感召,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得到提升。

(二)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音乐教学具有极强的体验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多参与音乐审美体验,通过自己的感官逐渐积累音乐感知,使学生在内心中不断创造艺术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演唱作品、细致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获得音乐体验,也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描述自己对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欣赏周杰伦的《东风破》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才能品味到歌曲中悠远而又意味深长的意境和美感。这就需要教师对作品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带动学生对作品系统的认知,进而建立起对作品的鉴赏意识。

(三)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听作品,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融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理解作品,对作品有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过程。音乐是可塑性极强的艺术形式,教师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音乐。比如在教授《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部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在模仿新疆舞蹈的同时来感受新疆乐曲的独有节拍和曲调,并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挖掘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在正确把握乐曲内涵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和辨别力。只有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才能真正投入到作品中去,获得自我提升和表现的机会,使音乐意识和审美得到升华。教师也可在此过程中教学相长,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样化,真正达到寓教于人的目的。

总结:

将音乐教学与审美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教学整体过程中贯彻审美意识的理念,不但直接关系学生对美的体验和判断,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而且也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对推动全体社会素质教育的前进与发展有着长远意义。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要以探索与创新为目标和追求,善于发掘音乐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审美因素,真正使学生在音乐这片浩瀚的海洋中陶冶情操,感受浓郁的音乐艺术之美,通过对这美的感受,达成情感共鸣,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参考文献:

[1]马驰.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同等学历人员攻读硕士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辽宁省中医院门诊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5.82±7.25)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61±1.48)年;对照组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5.74±7.09)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63±1.5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国际白塞病研究组于1989年制定的白塞病诊断标准,病程≥1年。②口服沙利度胺治疗3个月以上,无明显不良反应。③停用激素、其他免疫抑制剂3个月以上。④从初次就诊开始跟踪观察3个月,期间连续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剂量75mg/d,分别记录其3个月期间溃疡时间总和(d)和溃疡复发数目总和(个),溃疡时间总和≥3d且溃疡复发数目总和≥3个。⑤年龄在22~60岁之间。⑥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②严重心、肝、肾损害。③神经白塞、肠白塞。④孕期、哺乳期及近期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精神病患者。

1.4剔除标准

①未按规定方法服药无法判定疗效。②观测指标记录不全无法判定疗效。③严重身体不适或不良反应无法接受治疗。④使用影响疗效的药物。

1.5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白塞病研究组于198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3]:①反复口腔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至少3次;②反复外阴溃疡;③眼病变:前或后色素膜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炎等;④皮肤病变: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丘疹性脓疱,或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青春期患者出现的痤疮样结节;⑤针刺试验阳性。以上5项中有反复口腔溃疡并有其他4项中2项以上者可诊断本病,但需除外其他疾病。

1.6治疗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1.6.1对照组口服沙利度胺75mg/d。(生产企业: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29。)1.6.2治疗组口服沙利度胺75mg/d加用会厌逐瘀汤代茶饮,药用桃仁50g,红花30g,生地50g,当归50g,玄参50g,柴胡30g,枳壳50g,赤芍30g,桔梗30g,甘草30g。平均分10剂,1剂/d,开水浸泡15~20min后代茶饮,可适当加入冰糖、红糖或者蜂蜜矫味,不拘时服,每日饮水量1500ml。根据症状偏重加减组方用药:口腔溃疡散在多发,疡面红肿疼痛,伴烦渴引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数者,加蒲公英20g、牡丹皮30g;溃疡面红肿,覆有黄色分泌物,伴口苦粘腻,小便黄赤,大便粘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薏苡仁50g、黄芩30g;溃疡面颜色淡红,口干口渴,五心烦热,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知母50g、灯芯草10g、墨旱莲30g;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疮面色淡,久不收口,伴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自汗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者加黄芪50g、党参30g。

1.7观测指标

评价时段无溃疡时间总和,即总间歇时间I(天);评价时段溃疡复发数目总和,即总溃疡数N(个)。

1.8疗效判定

连续治疗3个月,判定疗效。参照2000年12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的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IN分级法[4]。将总间歇时间延长设为I1,总间歇时间无改变设为I0;总溃疡数减少设为N1,总溃疡数无改变设为N0。评价标准:显效:I1N1,有效:I1N0或I0N1,无效:I0N0。

1.9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退出病例

观察期间因用药间断、记录数据不完整等原因退出病例3人。其中治疗组1人,对照组2人。

2.2两组治疗前后平均间歇时间比较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总间歇时间的变化,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平均总间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总间歇时间均有所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总间歇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会厌逐瘀汤代茶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口腔溃疡在延长总间歇时间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沙利度胺。详见表1。

2.3两组治疗前后平均总溃疡个数比较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总溃疡个数的变化,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平均总溃疡个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总溃疡个数均有所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总溃疡个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会厌逐瘀汤代茶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口腔溃疡在减少总溃疡个数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沙利度胺。详见表2。2.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通过对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会厌逐瘀汤代茶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口腔溃疡在延长间歇时间及减少溃疡个数方面均优于单纯应用沙利度胺。会厌逐瘀汤代茶饮辅助治疗白塞病口腔溃疡疗效显著。详见表3。

3讨论

篇10

随着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养羊热的出现。搞好防疫工作,已成为所有养殖户的最主要的问题,疫病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疫病的控制和预防,应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生产到销售,从场内到场外,到全场的工作人员,自始至终贯穿整场,与之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防疫工作纳入正常的管理,由兽医人员监督执行的全体人员参加的全防体系。把防疫原则,制度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严格规程操作,才可避免疫病的发生,防疫制度才能得到确实的落实。如建立:

1. 科学的程序消毒,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杀灭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病原体。

2. 人员进出登记工作和洗澡更衣记录。

3. 全进全出制。

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特异性抵抗力,降低动物易感性的重要措施。

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常会收到不满意的效果。为此,要注意:

1 . 制定周密的免疫接种计划,接种各种疫苗需经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故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按规定程序接种。

2. 要有科学的免疫程序。畜禽在身体状况不良时,不能进行接种。有些母源抗体也可以影响和干扰抗体的产生,甚至完全抑制抗体的产生。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对某些传染病应进行母源抗体的监测,如无条件,可根据经验确定初次免疫时间。

三、综合防疫重在预防

采取多方面的综合防疫措施,消灭一切不利因素,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既有利于畜禽的饲养,又可避免购买畜禽时带进各种传染病,如需要从外单位引种时,应做到不从疫区购买,购入后要隔离检疫5 ~ 7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与原来的动物混饲。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时,除加强口岸检疫外,入场前还应隔离检疫,发现病畜禽时,应立即严格处理。防疫工作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任何人都应自觉执行和遵守防疫制度,才能保证畜禽正常生长,做到万无一失。

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1. 搞好饲养管理,增强个体的抗病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遵守原则,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和冰冻水,使羊膘肥体壮,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

2. 搞好环境卫生,圈舍做好消毒工作。圈养羊应保持圈舍、场地和用具的卫生。经常清扫圈舍,对粪便、尿等污物集中堆积发酵30 d左右。同时定期用消毒药(如:百毒杀、易克林惠昌消毒液等高效低毒药物)对圈舍场地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3. 有计划地搞好免疫接种工作。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目前预防羊主要传染病的疫苗有以下几种:

(1)羊布门氏杆菌病。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布氏杆菌猪型Ⅱ号菌苗:①口服法:山羊和绵羊每只用量1 00 亿活菌。可将菌苗拌入饲料中,在喂药前后数天内应停止使用含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②喷雾法:

将山羊或绵羊赶入室内并关闭门窗,按每只羊2 0 ~ 5 0 亿活菌苗用常水稀释后喷雾,然后保持羊只在室内20 ~ 30 min( 孕畜不能用此法)。③注射法:每只山羊剂量25 亿、绵羊50 亿,皮下或肌肉注射。处理后的免疫期均为3 年。

(2)破伤风抗毒素。用于预防破伤风。羊颈部皮下注射0.5 ml,1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

( 3 )绵、山羊痘弱毒冻干苗。用于预防绵、山羊痘。按瓶签上的头数应用,每头份用0.5 ml 生理盐水稀释;每只羊皮内注射0.5 ml(不论大小瘦弱、怀孕均可同量)。注射后5 ~ 8 d 肿胀,硬结,5 ~ 10 d 逐渐消失。注射后4 ~ 6 d 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1年。

(4)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三联四防苗。用于预防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

干粉苗:用20%铝胶盐水溶解不论羊龄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 ml,14 d 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湿苗(又称羊四联苗):应用前摇匀后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免疫期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