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9 12:4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性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 个性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要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似乎很难。但有基本的界定,那就是个性化教学是与众不同的教学,是发挥个体创造性的教学,是他人无法复制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标识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师的气质、形象、智慧等人格因素紧密相联。显然,个性化教学是教师走出照本宣科等平庸式教学状态,将教育理想与见解自由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学技巧而获得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境界。 此外,个性化教学不是刻意做作所能得到的,也无需在整堂课中去追求教学独特性。个性化教学是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所自然流
露出来的教学风格的展现。
一、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要老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成绩的优劣。这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造成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素质教育的呼唤。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是在承认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强烈呼唤着教学个性化。
二、教师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在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毫无顾虑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的要求。
(一)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
学科教学以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存在,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深广的影响。教学的本质是学生与学科的内在交流。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越个性化,说明学生与学科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义。所以,个性化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同时“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教学走向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个性化的实施
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师的教学个性一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起来,就能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1.教学个性化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导演对剧本的处理是一种再创造,与此同理,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叔叔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叔叔还有多少钱?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这样处理教材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同时也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教师也会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学个性化体现在优化教法上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个别化,二是多样化。所谓个别化,是指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谓多样化,是指教学方法要实现多样性的统一,即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教材、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在一定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以一种方法为主,融合多种方法,形成一种优化组合的教学结构。只有使教学方法设计实现个别化与多样化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使教学真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大胆的实践、创新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譬如:在体育教学的“步测”时,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到跑道上“做运动”。教师跟学生一样,都拿着笔和练习本。事先,教师强调要选定一段路程(60米、50米、 30米不等,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在自己选定的路程上用均匀的步子走三次,并做好记录,但同学们必须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就这样,教师跟学生“混”在一起,各忙各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兴趣高涨,求知欲望甚强,是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本节的知识点,从而实现“乐中求知”“乐中发展”的目的。
3.教学个性化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风格是教师创造才能的充分展示。教学风格是在长期而艰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教学艺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常规,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风格。而成熟的教学风格的最重要标志、最本质的特色是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我们教师在平常闲谈中常说这个例子:一位特级教师到山村给村里的教师上示范课,在特级教师上课前,每个听课教师都非常好奇,企盼着一睹其风采。快上课了,当特级教师走上讲台时,先环视教室一遍,看到讲台非常凌乱,于是把丢在讲台上的粉笔放进粉笔盒,整理好讲台后恰好上课。此时,听课的教师惊讶而醒悟:这就是特级教师!上课前一个小小的举动,便把一位特级教师的人格魅力展显无遗。可见,风格是教师个性特征的全面折射。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面貌活跃在讲台上,所以说“风格即人”。有的教师个性活泼、兴趣广泛,性格属外向型。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墨守成规,而是巧于设疑,善于激趣,教风生动活泼。有的教师性格内向,稳重踏实。他们在教学中往往善“点”,发幽探微,教风严谨。还有的教师情感丰富,在教学中往往很注意情绪背景,善于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来煽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
4.教学个性化体现在教学语言上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个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外在表现,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语言,是准确、规范、富有逻辑性、科学性的语言,是生动、形象、富有理智、情趣性的语言,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地里栽培一株新树。”一个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无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执教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其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特殊的魅力。
三、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途径
第一,树立以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论。在教育这个系统中,教师要始终牢记学生是一切教学因素的根本,处于核心地位。个性化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使学生还原“自我”,在“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强求与他人“统一”;它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赏识,使教学相长贯穿教学始终,同时还为种类特长学生开辟用武之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第二,勤于学习与反思。首先要勤于学习知识,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练好基本功,这是教师追求教学个性化的前提。教师某方面的知识专长,可以转化为教学能力,丰富他的教学艺术,强化他的教学个性。其次要勤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不拘一家,博采众长,并要多思考、领悟他人教学艺术的真谛,得其精髓,学以致用,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最后,教师还应该勤于反思,成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带有研究的性质。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作本质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才不会跟在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后面亦步亦趋。
第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教师在形成教学个性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个人优势,确定发展方向。
四、实施个性化评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施新课程,我们必须实行学生、伙伴、教师、家长四位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就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做出中肯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第二,评价反馈途径的多元化。评价反馈至少有作业分析、学习质量形成性分析、学习质量终结性分析、课情分析。从学生课堂内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四方面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是就课情分析来看,教师在课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给予表扬,当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了比较难的问题或是有创新的时候给予适时表扬和鼓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们产生后续学习的动力。而对于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只要他答出简单问题或只要肯回答问题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另外,还需采用个别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给所有的学生以激励。
第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实施新课程,评价必须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内容应有多样性,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可以包括:适时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将适时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学生做出中肯的具有个性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劳凯声.教育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2
关键词:幼师个性化教学;涵义;特征;要求
一、幼师个性化教学的提出背景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落实和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博雅教育引导计划的实施,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目前中等幼师学生文化素养薄弱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之间的矛盾,是幼师课程设置的瓶颈,更是幼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解决这个矛盾,当务之急是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多媒体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教育教学带来改革的新思路,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在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期望通过幼师个性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个别化教学典型模式
(一)程序教学:是按照一定程序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能力、速度进行学习,然后完成填空、选择、判断或者解决问题,学生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及时的反馈。这种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只是学生学会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有所差别。
(二)掌握学习: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教师假设: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在学生发生困难的时刻、在困难内容上给予足够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决定掌握学习内容所用时间的多少,对能否掌握学习内容及其学习程度没有影响。掌握学习的重要形式是:依据学生不同的需要来变化教学时间。对学习掌握慢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矫正性教学;对掌握快的学生,教师给予一些扩展性的作业。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慢的学生,对学习掌握快的学生因等待其他同学赶上而影响学习效率。
(三)独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学习某一主题的学习方式。国外的研究表明,在英语和历史等社会学科上,传统课上的学生和参加独立学习的学生第一年学习成绩没有差异,但到了第二年或第三年,参加独立学习的学生和教师熟悉了独立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独立学习经验不断丰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运用各种资源的能力、独立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强。
(四)适应性教学:是教师在对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技能,包括加工信息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技能、兴趣、态度等进行最初诊断以及阶段性诊断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做出灵活性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的教学。类似因材施教。研究表明,如果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那么这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或有轻度学习障碍的学生,会比传统班上的学生学得更好。
(五)个别辅导:包括同伴辅导、成人辅导和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程序。同伴辅导可分同年龄个别辅导和跨年龄个别辅导。研究表明,同伴辅导对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成绩都有积极的影响,甚至辅导者比被辅导者收获更大。成人辅导是指一对一的成人对儿童的个别辅导,这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的适当水平问题,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代价高。但是,小规模地、给在常规课下有学习问题的学生提供成人个别辅导还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学情境下效果更明显。
三、幼师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一)幼师个性化教学是一种掌握学习,以掌握为目的。不管是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独立学习等,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让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最低要求,不同点是掌握时间不同,知识深度不同,要求不同。
(二)幼师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学。学习者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题学习资源等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学习活动,以期达到学习目标。这一过程中,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题学习资源、同学和教师都是学习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三)幼师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适应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倾向、学习方式等特征,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不同课程内容,针对同一课程内容为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不同学习资源,设计不同作业等。由此可见,个性化教学实质是一种适应性教学。
四、幼师个性化教学的特征
(一)民主性。幼师个性化教学是真正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性是其前提和保障。首先,幼师个性化教学在本质上是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让其充分、和谐、自由地发展。其次,教学的民主性还体现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上,幼师个性化教学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型的“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中,行使各自权利和履行各自义务的基础。
(二)主体性。幼师个性化教学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表现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创造活动,这种活动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应,从而使个性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此外主体性还来源于自我教育,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将已有的主体性发展到新的水平。
(三)创新性。个性与创新性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师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当务之急是注重个性化人格的培养,突出创造性。
(四)和谐性。我们强调尊重个性,实施幼师个性化教学,培养创新性,是建立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基础之上的。同时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它并非个体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在各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并形成和谐的发展。幼师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实现人格充分、独立、健康地发展。
五、幼师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篇3
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反馈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便调整教学节奏和步骤,也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平面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掌握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和它们的排列顺序(顺时针排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和使用的;同时,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想象、描述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丰富自己对平面示意图知识的体验。
二、案例描述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教学层次:
1.回顾旧知,铺垫新知
我先带学生们复习了上节课所观察过的学校的东、南、西、北方位都有哪些建筑,引出需要绘制平面图这一活动情境。
2.绘制、认识与应用简单的平面图
首先是绘制平面图,我先让学生们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学校周边平面图”的绘制,然后通过学生绘制平面图的不同,从便于沟通的角度进行统一,从而认识平面图的方位绘制地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借助移动终端,学生上传自己的想法后,我能够对学生课堂生成的数据一目了然,更全面地了解和选择学生的作品展示,学生们也可以看到全班同学的想法,有助于学生之间更好地沟通。
在用平面图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巩固练习,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与巩固。在这一环节中,移动终端能够发挥它对教学最有帮助的作用――及时反馈,而且是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反馈。对学生而言,学生完成一道巩固练习提交答案后,移动终端可以及时反馈出正确率和错题分析,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难点,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对教师而言,学生提交完错题后,系统会自动反馈全班学生的正确率、错题人名单,教师也可以通过点选错题同学的选项查看出现错误的学生的错误选项,从而分析错题原因。可以在课上进行全班的错例讲解,也便于后续对知识难点的收集,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同时,移动终端还有记录学生的发言次数、抢答、随机点等辅助教学的功能,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
3.闯关练习,实时监控,巩固认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借助移动终端的“闯关游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游戏的设计形式为通关练习,每个知识点为一关,一关一题,一次做对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下一关,没有做对的学生可以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知识点讲解微视频,看后再做一道类似题,才可进入下一关。知识掌握比较好、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利用开始观看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拓展(“地图的发展史”)。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对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辅导。
4.全课回顾,布置个性化作业
在本课的最后,我带着学生一起回顾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布置了一项个性化的作业――完成移动终端中的《我的房间的“平面图”》。学生们兴趣十足。
三、案例反思及成效分析
及时反馈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课后,我对学生课堂反馈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从中发现个别学生有口诀背错等问题,并在课下进行了辅导。从后续的作业反馈来看,借助移动终端,学生们对于平面图这一抽象知识的掌握还是很牢固的。及时反馈并及时矫正,才能将错误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使课堂教学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篇4
由此可见,尽最大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形式“相同”的教学看起来平等但未必公平,适合每个学生个性的教学才是最公平的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提到:“最终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而激发潜力、得以发展。”
那么,如何在个性化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
多元智力理论表明,要真正实现教学公平、促进每位学生潜能与个性的发展,必须树立多元的智力观、积极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评价观,承认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合理、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与教育资源。
一、教育信息技术助力驱动个性化发展,促教育公平
1.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拓宽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教育机会上的公平
慕课等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出现,颠覆了统一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各地学生上到名校优秀教师的课,使教育不再受地域和师资条件的限制。除了线上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交流之外,线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使课堂变得更立体,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
另外,在慕课环境下,同一知识点,有多种讲解和演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来选择适合他的讲解,以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此外,学生还可以加入实践社群,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外面的世界去,把自己置身到高手中去,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技能。
2.教育大数据时代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推进教育过程的公平
大数据的最大优势便是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同时通过学习行为、教学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为其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以试卷分析为例,网上阅卷收集了全面而连续的“大”数据,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个性化评价。各类信息化教育云平台对推动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听说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虚拟智能教练能实现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听说训练,以及数据分析和反馈。大数据把“开放”“互动”“参与”的互联网精神注入对人的教育中,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其公平性。
二、注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把握好差异性评价的教育导向,实现课堂教学公平
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性的教学设计
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教育要适应学生,那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差异上。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其次,应该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差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期待或学习需求不一致,只有那些触及自己生活体验、符合兴趣、需求的内容才是学生乐学的。因此教师要把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权留给学生,使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朝不同的期望值去发展。再次,应该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形式以及测验、考试难度等方面体现设计的差异性,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适应不同智力类型学生的需要。
2.根据不同的课堂性质进行任务的个性化设计以及差异性评价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认识、是反馈、更是导向”。以合作学习为例,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根据课堂性质是个人性质的课堂、合作性课堂还是竞争性课堂的特点,进行任务的个性化设计,并在此过程中体现科学的评价观。
个人性质的课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比如,小组讨论之前,先分头酝酿个人的意见,要求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看法写在便利贴上,然后通过收集所写的便利贴,以小组为单位粘贴在一起,便有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公平地参与讨论活动,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合作性课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完成。对于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组内中上层学生完成起来得心应手,但下层生就望尘莫及,只能远观。为了避免产生“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具有同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因此在评价模式上应向下层生倾斜,比如帮助下层生顺利完成任务的小组,得到的分数将会比直接由中上层学生来完成的小组要高。以此来推动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协作和提高,有效避免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中下层学生的现象。
而竞争性的课堂要求学生个人之间或学习小组之间竞争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都明白,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公平。记得某一次公开课,一位老师巧用竞争性思维的教学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设置课堂最后的交际任务时,给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而学生能获得帮助的程度取决于该节课学生在之前的活动环节参与课堂的表现。换言之,参与课堂越积极、效果最好的小组能获得的帮助信息越多。该老师的这种融过程性评价及差异性评价于竞争性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视。
西方有个谚语“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即“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学习”)道出了学生个体参与的重要性。个性化教学在保证每一个学生公平参与的基础上,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学习方式以及创新精神,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质量的公平。
篇5
个性化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内涵发展要求,也是实现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改善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个性化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实施理念与途径。
【关键词】
信息化;个性化;理念;实践
一、引言
国内英语教学在经历了一轮一轮教学改革后,回归教学内涵建设,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学习资源发生重大变革,传统课堂的功能发生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为师生的教与学带来机遇。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进一步明确提出“个性化教学”的理念,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分三个等级目标,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要求各大院校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在信息化背景下,全方位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环节施行个性化教学理念。以下以苏州工艺美院为例进行分析总结。
二、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个性化
苏州工艺美院作为一所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化需求,全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双融合”课程体系。“工作室制”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工作室制”育人模式强调自立、自主、个性化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种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思考、设计、表达。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以人为本的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工作室制育人模式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导师、自由选择工作室、自由选择工作项目。从学习外部条件上保证个性化需求,同时在项目选择、设计进度、团队组合、跨专业方向等学习内容方面以学生为主导,确保以人为本。个性化指导思想下确立的工作室制育人模式,需配套以个性化的“双融合”课程体系。所谓“双融合”课程体系一是指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在工作室平台上,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引导、以项目为导向,相互融通、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二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不难发现他们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定力不足、活泼有余。针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理论知识贯穿至专业实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大大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课程设置考虑个性化
课程设置之初,组建以英语教师为主导、专业教师参与、行业人员为咨询的课程设置团队,在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设置适合学生得英语课程。给学生提供菜单式的课程选择,允许学生快学、慢学。亦允许学生多学、少学。在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下,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三个等级,教学目标亦相应的分为三个层次。即英语基础课程:包括听说和阅读;英语提高课程:艺术设计英语、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英语发展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艺术设计双语课程等等。分别安排在第一、二、三学年开设。其中一学年为必修课程、二、三学年为选修课程。在确保基本教学要求和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辟通道和课程平台。同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亦设定相应的三级目标,一级目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二级目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三级目标则为大学生英语四级、六级、高等学校英语口语等级考试等。学生均可根据相应的课程级别选择参加。
四、教学组织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国外语言教学的重要理念,个性化意味着给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教学指导。个性化教学并不等同于对于每个个体的单独教学,亦可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来组织实施。具体到苏州工艺美院,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办法。在新生中通过成绩评估与学生自选,施行分层教学,具体分为ESL班,阅读班,听说班,普通班,国际班。不同的班级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在教学组织上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以及需求。以ESL班级为例,此班级为英语提高班,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所组建,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师资团队上都量身定做。
五、教学模式个性化
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呈现个性化特色。采用主题教学、跨界教学、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双融合”,即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在“充分考虑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的基础上,个性化教学强调采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的课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即课堂加网络加实践。网络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导学、练习、拓展及提高。课堂课程则是以检查为主的翻转课堂。实践课程则提供平台使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与实践。具体做法是网络课程经过教师的设计一般有课堂导学;主题阅读;难点解读;课外拓展;精讲多练;等级考试;试题库等板块。使学生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个性化的开展自主学习。课堂课程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导地位,以网络学习为前提,课堂上以教师检查学生的语言运用为主,答疑解难,让学生唱主角,检查他们掌握的真实情况。实践课堂则运用英语体验周的平台,给学生开出英语体验菜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六、教学评估个性化
教学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起着检验、反馈等重要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功能。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估加终结性评估加真实性评估的立体评估方式。网络加实践加课堂的教学模式使个性化的教学评估成为可能。网络课程学生的参与度、完成度是形成性评估的评审依据;课堂课程的课程考试是终结性评估的评审依据;实践课程学生各项活动的参与与合作则是真实性评估的评审依据。将教学评估由此三者相结合才能,才能更科学完整的反应教学情况与面貌,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方案,并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英语个性化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变法则。在信息化背景下,多种信息手段的运用,不仅使个性化教学得以实施,也使教学实践更为便捷和顺畅。
作者:姜嶓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邓兆红.个性化英语语用教学:原则、内容与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4):12-17.
篇6
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标准》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追求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的魅力源于教师的个性,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也源于教师个性。为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应当大声呼唤有魅力的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追求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当做到:
一、有标新立异的胆识。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是不迷信于名师、不拘束于教参、不走模式化的教学套路,而是敢于标新立异,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有胆识,学生就会赏识。有个性的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大胆思维,多方位、多层次、立体性地审视教材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从而去撞击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个性闪光发亮。
二、有不同凡响的人格。
不同凡响的人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人格品位,包括道德品位、知识品位、才能品味、潜能品味。教师有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就会让学生折服和仰慕,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有超越常规的教学品位,就会追求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就会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要为学生提供浏览知识的空间和时间,并给予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去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有说三道四的本领。
“说三道四”是个性化语文教师富有才华的具体表现。语文课堂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教师要大胆地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是古论名篇轶事,今谈社会针砭,上引天文地理,下举百姓生活,教师这样教学,课堂上就能到处充满“魅力”和“磁力”。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导入新课方面,既可引用名人名言、俗语导入新课,以产生群情振奋的效果;还可用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以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也可利用影视歌曲导入新课,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更可用诗词导入法,在讲授新课之前,朗诵或播放、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的能力。
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是个性化教学的立足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创造性地教学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个性,教会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求异思维方式。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与表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五、有画龙点睛的心态。
画龙点睛的心态是语文教师良好的个性心态。个性化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有自己的个性心态,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画龙点睛”能间接、凝练地处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体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
六、有举一反三的才智。
举一反三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个性教学的生动运用。举一,是一种教学向导;反三,是触类旁通的领悟运用,是老师在共性知识中抓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启发的讲解。举一反三,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而养成善于动脑、善于联系的习惯。
七、有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主张语文教学过程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体成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对每一位学生寄予成长的期待,为全体学生提供语文能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创造出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鲜活人格。
篇7
关键词:个性化语文教学 个性化朗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55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完全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用一种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头脑和手脚。课上很少见到标新立异的学生,多见的是墨守成规的“小羔羊”,学生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被泯灭了。这样的学习气氛是缺乏生气和创造性的。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可见缺乏个性的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但振奋人心的是“个性化的教学”的提出,向我们发出了挑战。这不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喜事吗?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1]新课改条件下,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起“个性化教学”,我们就会想到孔子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孔子和他的学生冉有、曾希、冉有等一起探讨人生理想时,孔子在学生面前不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地和他们交谈。他劝学生不必紧张,要大胆直言。他的学生真的敞开了胸怀,和老师畅谈起自己的理想抱负。我们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他的叹服。可见孔子的新颖智慧的教学思想对于我们新课程改革是有重要意义的。他对学生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该值得教师多多对照反思自己。今天,我想借此机会把对个性化教学的认识粗略地谈一下。
1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使因材施教得到真正的落实。每个学生是有不同个性的人,他们间都有差异性。新课改要求教师尽力摆脱掉可怕的“千人一面”的局面,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体验,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教育。提倡学生的个性张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如再对学生条条框框地限制,谈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从他们的个性出发,以发展为目的,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引导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新课改下的教师和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思考、情感与体验。教师宜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酣畅淋漓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只有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个性化的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有个性”。也就是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等等,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适应新课改,教师应加强学习,加宽加深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来面对学生;还务必转变理念,变换角色,“蹲下身子”和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法来学习,教师当好“领路人”及时地穿针引线。各层次的学生都活动了浅议个性化语文教学
王娟
摘要:个性化语文教学是为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所提出的,教师一定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及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展示个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个性化语文教学 个性化朗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55来,领悟学到了自己能掌握的内容。这样的课堂被注入了活力,赋予了新意。当然要做到这些,光凭教师原先的学识底子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有超前的眼光,跳出教参,就教学方法等方面个性化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不论怎样设计,一定要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展示学生的个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各抒己见,说出个性的见解,在课堂这一大舞台上各显其能,大放异彩。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既展示了教师教学思路设计的个性,又让学生自由地展示了自我的个性。
3 个性化的才能展示
语文课堂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主,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个性化朗读的意义,只是有声音的朗读。[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显然,教师要做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先确定学生的主观地位,尊重其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笔者试着在课堂上进行了教学尝试,确实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效果。现在谈谈和学生学习《范进中举》一课时,怎样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人物性格的。笔者先告诉同学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积淀不同,会读出对文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要求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瞬间,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了:学生自由搭配起来,有自己揣摩着读的,有两个人研究读法的,有几个人凑在一起互相听读的。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该用这样的语气读,那个学生用那样的语气读,互相比试高低。笔者面对这些答案,有的加以赞赏,有的加以点拨。 点评的学生更加踊跃,这个学生一读完,另一个学生立马站起来就指出“他读‘胡屠户’的语气太平,语速过快。”“应读出胡屠户在女婿中举前的飞扬跋扈,在女婿中举后的巴结逢迎”。笔者笑着说“那你认为怎样读更好?试一下。”他读得真是惟妙惟肖,特别是他用怪怪的声音读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时,同学们哈哈大笑,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表扬鼓励该生以后准是当主持人的好苗子。一个个满怀自信的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有了真正的收获。笔者认为这节课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的――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就充分说明了笔者在课上做到了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又能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这也很好地证明了只有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给他们展示个性的平台,我们的语文课堂定能焕发出靓丽的色彩
以上是笔者在语文个性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望专家您批评指正。笔者现在越来越感受到:语文教师只要多思考,多学习,只要持之以恒,以全新的姿态,坚持走个性化教学之路。我们一定能培养出有健全人格、良好个性的人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卓玉等主编.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个性化教学 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创新意识,把教学看成是一个创新的活动。
为了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就要强调独立个性教学,就要求教师有独立个性,即要求每个教师具备自身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教学个性,即教师凭借良好的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情感、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教学语言。
二是指学生积极个性的培养,即教师通过大胆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氛围,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张扬学生的积极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个性化
教师在开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由低到高,由简到难,依次螺旋式有层次地提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得到、吃得饱。
如在制定新单词掌握程度的目标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制定出不同的达标标准。对于大部分同学应要求每单元大纲上所要求的单词要全部掌握(包括发音、拼写、意义、词性及他们的一些常见用法);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除了大纲词汇之外,还可要求他们把带有星号的词也要掌握好,甚至还可包括在word power、task和grammar中所出现的新单词以及在练习中所碰到的单词;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背诵单词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适当放低要求,可帮他们缩小范围,要求他们背诵一些常用的、较重要的词汇,教师要设法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二、教学方法个性化
教学方法个性化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趋向个别适应、因材施教,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使得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谋求的是用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寻求一种最佳谐和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多元化的情境,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强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英文歌曲、趣味游戏、多媒体、图片或讲故事、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情不自禁地去看、去听、去想、去做。教师应在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使每个学生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如英语教师面对语言智能发达的学生,应该多安排透过文字的学习方式,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复述故事、演讲、角色扮演等;肢体运作智能发达的学生,喜欢透过身体感觉来学习,英语教师可安排角色扮演、戏剧演出、体育和肢体游戏等活动,设计运用肢体语言来回答问题或与人沟通;音乐节奏智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去搜寻一些与课堂题材相关的歌曲,在课上与大家共赏等等。
三、课堂提问个性化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候要注意提问的广泛性及问题设计的多元性、开放性。课堂提问作为反馈教学、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多种英语学习能力上有独到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和不同个性设计尽可能多的种类的问题,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要能鉴别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智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开发学生智力。另外,开放性的问题能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空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作业设计个性化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英语作业通常有巩固型作业,准备型作业,拓展型作业,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们从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出发,注意不同形式作业的组合,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作业的完成也可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如分层完成法、小组合作法、师生合作法等。
五、教学评价个性化
传统评价的弊病表现在:评价功能单一,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全面素质的考查;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这种测验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评价主体单一,传统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学习个体,他们的学习起点不一样,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也截然不同,经常使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多方面观察、评估。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和展示,如表演戏剧、演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诗歌、制作英语手抄报、进行小制作等。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特长,具有不同智力特点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积极的调动。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活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和不足之处,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问题和进步,从而开发和培养他们自我反省的智力,增强他们对自我的认识。
多元化评价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个体之间的智能组合差异,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开发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评价结果最优化,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六、课外活动个性化
篇9
实质上,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科学。是语文教师个性风格的一种展示。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一、教学个性能体现文本的特点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模糊性等特点,不像数理学科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知识体系。它是千变万化的语言系统,传达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信息。同是写“愁”,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恨,李白有“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旷达。李清照则有“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哀婉,这些怎能拘泥于同一模式?“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无论是用影视手段、用教具。还是进行原型想象。“模式”在这里都难以发挥效用,它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决定。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抓住有效信息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与地坛》一课,我们不妨这样人手:“课文篇幅比较长,但每一处都写得很感人,把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如此设计,既可避免长文费力,面面俱到,又能让学生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搭建了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平台。因此。语文文本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二、教学个性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纵观语文教学的成功范例,大多是从某一方面着眼,经过长期的磨炼而达到教学的触类旁通,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有的善于咬文嚼字,有的善于情感激发,有的以点拨见长,有的长于思路的切入。魏书生老师的学习管理、于漪老师的循循善诱。无不以自己的专长和个性取得了教学效果的成功。如果说歌唱家的魅力在于嗓音,那么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学个性。认为师承某某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飞速提高,那是天方夜谭。教学个性是教师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富有个性的教学手段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性格。对教材的体会和理解依靠的是每位教师的水准,如何把经过充分理解的东西进行有效的传授,这决定于思维方式、语文功底。传授过’程是灵活还是呆板。是深刻还是肤浅。是开放还是封闭;传授手段是先进还是陈旧;学生智力是否得到开发,能力是否得到培养,这些都表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特点,而不是遵从哪一模式。语文学习最关键的是言语体验,这是语文课的根本。语文课应尊重学生言语实践和亲历语感的积淀,让学生在独立自由的写作中表达个性化的思考、感悟,在广泛的阅读中体会语言的奥妙。“学生。不能被当成一个容器,用来灌输知识:也不能被当成一块毛坯,用来机械加工成什么器物;更不能被当成考试机器。用来应付考试。”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不同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越有个性化。说明学生语文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义。同时,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个性能引导课堂创新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首先,开放性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和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于漪老师强调“课要有新鲜感,不能老是一张旧面孔”,提倡“深挖课文的特点,教出课文的个性”。对于语文教师本身来说,也是完全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对教材的认识、切入、挖掘都是不同的,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学的规律是统一的、普遍的,那么独树一帜的教学,就应该是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富有个性的再创造教学,这才是语文教师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而且,每个教师的思想内涵、知识体系、教学风格、教学能力是不同的,那么,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都会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是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具体体现。同样是教《荷塘月色》,于漪老师与吕志范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不同。于漪老师注重熏陶、渲染,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整堂课如同一幅着墨写意画;吕志范老师注重理性分析,整堂课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语言朴实,如同一幅精雕细刻的工笔写生。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个性化创造出的新意。
篇10
发展是教师职业的本质,但现实中的教师发展既缺乏强劲的组织支持力觉醒,又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觉醒,以至不少教师陷入了被发展的疲态。
十六年前,怀抱理想积聚成都高新芳草小学的老师们也曾动力十足,但几年拼搏站稳脚跟后,多数教师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动力衰减:工作怕累了、学习应付了、教改厌倦了,究其主因:一是职业倦怠,走入高原期;二是缺乏成功体验,灰心丧气;三是安于现状、自我满足;四是心怀不满,对组织环境颇多怨言;五是发展方向和路径迷惘,消减了发展活力。
怎样帮助教师内生发展动力呢?近年来我校教师团队在学校理念“崇尚个性,享受成长”引领下,展开了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探索研究:从尊重、激发、引导教师原动力出发,提倡“扬长”而淡化“补短”,着力“淘金”而淡化“捉虫”,注重以多元视角发现长处、多把尺子发掘潜能,以长扬长催生教学特色和个性,唤醒、激发和强化了教师发展动力。
一、发掘教学优势,撬开教师发展动力
我们从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诊断入手,改变过去侧重“捉虫”而忽视激扬的诊断模式,重点帮助教师挖掘优势,让每位教师都找到闪光点——形成个性化教学的生长点,以激发教师发展动力。
一是“催生性诊断”发现优势。我们设计了“教师优势自我分析表”、“个性化课堂教学研究评价表”,从教师性格、学科素养、专业技能、教学机智等方面,引导老师对照发掘自身优势。如寻找学科教学优势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我的学科素养优势在哪里?我的学科教学优势在哪里?我擅长的教学板块是什么?我的学生学科素质和能力优势在哪里?并对教师进行拉网式的课堂诊断,在关注教学常规落实优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教学优势观课、议课,使每个教师都找到了优势:或普通话好,指导朗读有优势;或语言感染力强,营造课堂氛围有优势;或善用激励,激发学生兴趣有优势;或钻研教材有深度,思维训练有优势等。
二是“多棱镜”发掘优势。打破学科思维的同质化局限,各学科教师以不同视角解读课堂,挖掘教学优势:开展跨学科研讨活动,分学科展示课堂教学,全校教师观课,按学科分组研讨上课教师的教学优势和主要问题,再集中交流。由于观察视角、评价语言、评价方式的丰富和多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诊断效果。
三是“聚焦法”提纯优势。排除非本质性优势,聚焦、提炼教师教学核心优势。某老师穿着入时,热情奔放,语言生动,富有激情,善于指导朗读,学生表达力、表现力强,但她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通过听课、议课,我们帮她找到了“善于指导朗读和激趣”的核心优势,以后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形成了“情境朗读”教学特色。
四是“迁移法”催生优势。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帮助教学特征不明显的教师,将其日常生活兴趣、优点,迁移、催生为教学优势。某老师常常语出惊人,极富幽默感,课堂却按部就班、冷冷清清。我们建议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助她形成了“板书娴熟、表达流畅”的教学优势。
五是流动强化教学优势。开展“走班上课”活动,如低段三位语文教师在三个班轮流执教,每上完一个班教研组都及时研讨教师教学优势的发挥情况,并对照分析寻找差距和原因,促进课堂教学一次比一次完善,并有效发挥、强化了教学优势。
我们还通过强化教师教学优势和教学特色评价,基于优势整合基础上的“同课异构”,立足个体教学优势的小课题研究等途径,帮助教师发掘发展了教学优势。随着教师在群体中教学优势的发现发挥,老师们在建树信心、憧憬前景的同时,也找到了自身差距,产生了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撬开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优化支持性环境,催生教师发展动力
探索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离不开开明开放、和谐包容的组织环境和有力的专业力支持。
我们认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着眼点都是尊重人、发现人、激发人、发展人,也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格、个性,充分激发生命发展、创造的动力和潜能。面对教师发展动力日益衰减的现实,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营造公平公正、催生个性生长和创造力涌现的学校环境,为教师构筑亲切的组织情感与和谐的心理环境,引导、激发教师来一次脚踏实地的激情跳跃、观念转变、价值创造和精神提升。
创建教师发展机制。一是建立自主管理机制,强化教师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激发发展激情和创造潜能。如教育教学责权利下放,让教师自定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学校组织力量诊断教师工作目标、思路、差距、困难,提供智力、精神和条件支持,使其明晰该干什么和怎么干。这种主体激发、上下互动的自主管理机制,拓展了教师自主空间,撬开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造的闸门。二是根据教师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动态分层,建立校长抓名优教师、名优教师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新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链:对新教师重点从课程标准、教学常规、课堂评价等方面助其夯实教学基础;对成熟教师重点引导其总结教学经验,发展教学特色;对初显发展潜力和教学个性的教师引入专业支持力量,助其与专家“结对发展”。三是运行教师星级评价,评选“教学展示星”“教学效果星”“教学研究星”“教学特长星”“教学标兵”等,在注重达标性评价的基础上,突出教学特色评价和专业发展梯级评价,以引导教师开发差异、持续发展。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跳出强制式、灌输式的教师培训,着力教师学习、研究的条件创造和专业支持,培育浓郁、优质、宽松的学习、研究文化,以熏陶、感染和激发教师发展。如开展教师读书和心得交流活动,每月推荐一本专业书籍,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对口阅读,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每次交流老师们都精心准备、主动碰撞,收获丰厚;搭建不同层面的学习、研究、展示平台,校级平台就有德育论坛、教科论坛、专家论坛、赛课、展示课、研究课……学校还通过承办区、市级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教研培训活动,承担课堂展示、专题讲座,让老师们在锻炼中享受成功喜悦、提高专业水平。
以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发展。我们将学校课题分为几个板块和若干子课题,子课题下根据老师选择组合成不同的小课题组,每个老师再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一个切入点。同时完善科研常规、小课题评比和优秀课题组评比机制,全校教师都裹进了培育个性化教学优势与特色的探索之中,60%的教师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都承担了区级以上研讨课题。
优良的组织环境及其强劲的专业支持,为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创造开拓了空间,教师职业生命的本质发展和富于创新活力的价值不期而至,教师整体呈现积极向上、多元发展、个性纷呈的发展状态,“厚重轻扬”、“温婉大气、真情流淌”、“简约质朴”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个性化教学景象初步呈现。全校54名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省市特级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0人,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5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6人。
三、铺设个性化教学台阶,创新教师动力开发的理论支点
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积极的工作状态和鲜明的教学个性予以高度评价:“很少有学校以‘原动力’‘多把尺子’‘以长扬长’原理来抓教师发展,芳草小学从尊重教师生命个性出发,重点不是‘捉虫’而是‘寻亮’,发掘、放大教师教学优势,让教师在个性化教学探索中体验教学的精彩与魅力,教师发展动力被唤醒、激活和强化。”
为什么个性化教学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我们在实践基础上做了理性思考。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和层次
我们把能体现教师一定个性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教学称为个性化教学。这里的个性特征指教师健康的情感、兴趣、气质、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等个性品质,教学特征指教师相对稳定、独特的教学行为。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个性化教学分为三个实践层次:一是优势显现层次,运用了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尚未成为稳定的教学特征;二是特色形成层次,教师形成了相对稳定、较为鲜明的教学特征和教学模式;三是风格凸显层次,教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征、展示了独特的教学个性。这样划分层次,破除了个性化教学高不可攀的神秘色彩,为教师探索、实践个性化教学铺设了渐进性台阶。
(二)教师发展动力的来源
与此同时,我们把教师内在涌现、持续生长的发展力量叫做教师发展动力,其特征是教师拥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迫切的发展愿望和持续走强的发展态势。它首先源自教师生命天然向上的原动力;其次,因生存需要、精神需求、个人兴趣、价值观、性格等内在因素影响,教师的这种原动力得到不断强化或减弱;第三,受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岗位要求、评价机制等外在因素影响,这种原动力再次得到强化或减弱。我们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作为在于:通过正向激发和引导,促进教师把这种自然生命成长的原动力转化为职业生命成长的动力,即把教师带入个性化教学实践,暂时放下教师非本质的教学缺陷,挖掘、培育、放大教师教学潜能、优势,不仅培育和凸显了教师教学特色和个性,而且满足了教师的尊重需求和成就需要,从而唤起了教师的主体觉醒和发展意识,激发和强化了教师的发展动力。
(三)个性化教学催生教师发展动力的理论支点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形成了“原动力”“多把尺子”“以长扬长”三个教师发展理论,并以此引领和支持了教师发展动力的实践研究,成为“让每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的理论支点。
我们认为,教师拥有天然向上的发展动力,就像种子天生具有向阳生长的动能,这种向阳生长、向上发展的动能,就是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每个教师都有“做一个好教师”的原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动力常被压抑、扭曲或消减,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实践研究,就是要呵护、激发和持续强化这种原动力。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教师”,每个教师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的“这一个”,仅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就会扼杀其潜能和个性。“多把尺子”就是提供适宜教师教学个性生长的评价工具,引导和激发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开出自己的花”。
“以长扬长”第一个“长”是教师现有的教学优势,“扬长”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扬其现有之长;二是挖掘潜在之长;三是拉动弱势有所改观。“以长扬长”就是发现其长、发挥其长、发展其长,有效启动、激发、放大教师的发展动力。
三个理论在回答个性化教学为什么能激发教师发展动力时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原动力”是前提和基础;“多把尺子”是手段和动力,是“以长扬长”的依据;“以长扬长”是目标和过程,是发掘教师教学优势、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