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

篇1

【关键词】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观原因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有能力懂创新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当代大学生却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苦恼。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可以获得高职位,高薪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很多大学生包括985、211、2011工程类的在校大学生都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严峻的问题。 而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需求而言,人才不是太多,反而是太少,大部分企业都为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感到无奈。很明显,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一、目前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面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通过自己对沈阳市各个大学的大概了解,我们选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和我校展开了调查和研究,前后收回了大部分问卷,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并根据收回的问卷做出了详细的数据总结分析,以此确定了沈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调研成果包括:对于非三类院校来说,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28%,没有要求的占72%;不自信的占44%,有自信的占56%;有目标的占24%,没有目标的占76%。对于三类院校来说, 对工作环境有要求的占81.5%,没有要求的占18.5%;不自信的占70.4%,有自信的占29.6%;有目标的占77.8%,没有目标的占22.2%。

因此,对于非985、211、20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制定好详细的规划和周密的计划是战胜三类院校学生的“秘密武器”。另外,数据还表明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自信与不自信各占一半,而三类院校的学生有明显不自信的趋向。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得出这是由于三类院校的高材生相对比较多,竞争比非三类院校激烈,所以难免会有点畏首畏尾,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非三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起点比较低,但都自信满满,希望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自己美好的未来。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给自己树立了信心。

二、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1、就业观偏差

就业观上的误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不切实际、就业期望值理想化,错误的自身定位、突出自我,缺乏就业准备,消极等待等就业观上的偏差。很多大学毕业生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1]

2、心理因素

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心理、自卑、自负心理、盲从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通过实际调研,通过对沈阳市各大高校的90后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探索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信的因素。因为90后大学生年龄较小,在大学期间,面对经历过高考的转折后的另一个新的转折期,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大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就业的前提。只有首先很好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在这种情况下就使现在的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存在偏差,影响其对职业的选择和理解。

3、理想的缺失

对2010、2011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这些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占14.28%,具有道德理想的占7.56%,具有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均占100%。对2010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具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人数依然很少,分别占24.83%、8.48%;具有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人数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占26.87%、5.78%。更值得关注的是,明确表示无理想、正在寻找理想、写不出或不愿写自己理想的学生占9.52%。将新世纪的大学生与上世纪大学生相比,其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呈现出明显的质的差异;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的高达94.12%,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2.33个百分点;具有道德理想的高达83.75%,高于2007~2011级大学生75.28个百分点。【2】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理想的缺失。大学生都处在盲目期,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经验,高不成,低不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必然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激情,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

三、如何解决非985、211、2011工程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来丰富自己,多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的书,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另谋它业。其次,要向高年级的学生询问就业情况,使自己先有所了解,明确以后的就业方向。再次,提高交际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尽量去找一家企业实习,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欠缺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另外,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各企业也应调整好自己的应聘体制,建立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只有两种方案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以上是对于研究题目“沈阳市非985、211、2011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形势调研分析”的总结,此次调研紧跟时代热点,反应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心理、理想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就业观、心理、理想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能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为各大高校建立良好的参照平台以供各高校很好的解决大学生这些方面的问题。希望此次调研结果能为当代大学生敲响警钟,为各大企业挑选人才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90后 女大学生 消费 南京林业大学

一、引言

90后是对在1990年到2000年之间出生的人的统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相对缺少集体意识,缺乏信仰,功利心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增高,认知更为广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在消费习惯方面,90后的消费比较理性,但更注重享受,强调个性。较之前人,90后还更加注重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追求自身权益。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女性在消费行业中做出的决策也远远多于男性。目前我校本科在读生普遍为90后,这些90后中的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旺盛,其消费观念通常较为领先,因此,关注目前在校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显得十分必要。

二、90后女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根据对本校844名在校本科女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约有65%的女生月均生活费在900到1500元之间,由于过少的生活费将不能满足生活必须需求,所以,只有不到16%的女生生活费少于900元,相较而言,生活费多于1500元的女生人数达到了19%以上。

每月生活必须开销包括伙食、日用品等,约有74%的女生消费金额在600到1200元之间,而开销在1200以上的人不足10%,可见大家对于生活必须开销有稳定的需求。

每月服饰开销包括服装、鞋包、饰品等,约有68%的女生消费金额在100到500元之间;只有约5%的女生没有服饰开销。

每月娱乐开销包括旅游、兴趣爱好等,约有78%的女生消费金额在300元以内,更有近10%的女生没有娱乐开销。

关于每月在恋爱方面的开销,没有恋爱开销的约有68%;有24%的女生恋爱开销在300元以内。

关于每月在课外书和教辅资料等书籍方面的开销,有近23%的人没有书籍方面的开销;而近59%的人开销在百元以内。

关于每月在课外培训方面的开销,没有培训开销的,约占女生总数的66%;有近29%的女生每月培训开销在300元以内。

关于每月完整读完的书籍数量(网络小说除外),有近45%的女生书籍阅读量为0,这是所有区间占比中最大的一个;阅读量在1―2本的女生,约占女生总数的43%。这就是说将近九成的女生月均读书量不到2本。而根据我们对校内734名在校本科男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约一半的男生每月书籍阅读量为0,也有近八成男生月均读书量不到2本。

关于各个同学上个学年的学分绩点,近七成女生绩点在2.5到3.5之间;相较而言,绩点高于3.5的人数要比低于2.5的人数多。对比男生的数据,有约32%的男生绩点在2.5以下,高于3.5的只有约11%的人。

关于在大学期间累计获得的证书数量(大一学生除外),有约6%的女生没有获得过证书;超过八成女生获得1到5张证书;只有约10%的女生获得的证书数量超过6张。在这项数据上,男生数据和女生类似。

在我们所列出的①英语培训(包括四六级、口译、雅思、托福、GRE、BEC等)、②计算机培训、③职业资格培训(包括会计、物流师、报关员、法律、证券、教师、各类设计师等)、④语言类培训(包括第二外语等)、⑤艺术类培训(包括乐器、舞蹈等)、⑥考研培训、⑦第二专业培训、⑧驾照培训等一共8个培训类别中,可以发现,女生们参加最多的是英语培训,有四分之一的人次参加过英语培训;其次是驾照培训,也有超过20%的人次参加过该培训;也有约9%的人次参加过除我们所列出项目以外的培训。图4 参加培训种类

在我们所列出的①英语证书、②计算机证书、③职业资格证书、④语言类等级证书、⑤艺术类等级证书、⑥驾照、⑦学科竞赛及其他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证书、⑧校级以上就/创业类比赛获奖证书、⑨奖学金证书、⑩普通话证书等一共10个证书类别中,有超过四成的人次取得了英语类别的证书,这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密切相关的;其次有约四分之一的人次取得了奖学金证书;取得普通话证书的也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次;最少的是艺术类等级证书,只有不到3%的同学获得了该方面的证书。

三、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总的来说,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呈现的结构,比较符合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细分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

(一)基本生活消费相对稳定

目前在校的女大学生生对于日常饮食以及生活用品的开销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

(二)个人形象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相对较高

在校女大学生普遍注重对自己的打扮,对自我外在形象有较高的要求;而女生在休闲娱乐生活方面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更加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对生活的享受。

(三)学习培训消费相对过低

学习培训消费普遍低于休闲娱乐开销,在校女大学生们对于学习并不够重视;从月均读书量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大家在学校方面的投入差强人意。

四、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消费结构不合理。

90后女大学生普遍过于注重物质消费和享受性消费,轻视精神领域的消费,从上述数据和图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女生每月都会投入一定开销在服饰和娱乐消费上,而每月花在服饰和娱乐消费上的金额都普遍大于每月花在书籍和培训上的开销。从某种程度而言,同学们可以选择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以及自学的方法,来减少甚至避免在书籍和培训上的开销。但是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发现,有近一半的人每个月不能看完一本书籍,足可证明大家身为学生却缺少对自我的培养意识。虽然已经到了大学,但是作为学生,学习还是大家的首要任务,然而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对学习和自我培养的漠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成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考虑:

(一)客观:

1.社会上拜金主义价值观和物质享受消费观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90后的女大学生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而且消费水平也显著提高,大家的消费方式更是受到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影响。近十年来,网络发展迅猛,女大学生涉世不深,作为网络的主要接触人群,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网络上风行的拜金主义和炫富心理影响。

2.学校对于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和教育的缺失

应试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过多的书本知识教育,与过少的实践教育不成正比。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运用到生活当中。再加上,学校缺少对女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课程,纵然有少数心理课程,但也很难全面覆盖女大学生的的消费观以及其他各方面观念。r且,校内娱乐之风盛行,不仅学校周边布满各式餐厅、网吧和购物中心,在学校内部,各种娱乐活动也是层出不穷,这让女大学生们更加关注在娱乐享受方面的开销。

3.学生从小成长的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女大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在进入大学以后,家长直接支付生活费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方式,也助长了学生们的不良消费习惯。

(二)主观:

1.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

女大学生往往自己没有意识到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没有刻意树立自己的消费观。她们虽然处在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但毕竟尚未踏入社会,自我认知能力不高,价值观也尚未完善,在生活中的各种消费往往注重物质享受而无心学习。她们追求时尚潮流,彰显自我个性,也不管自己经济能力是否允许。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尚未有工作经历,对于理财的意识相对淡薄,也导致了消费结构不合理、超前消费等问题的存在。

五、解决90后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社会

首先,全社会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健全消费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节约型消费观,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合作。同时,网络媒体应当营造健康的科学消费的氛围,利用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女大学生,结合她们自身特点,普及消费观念的常识,推广并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学校

学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对健康理性消费观的培养,在课堂中加入对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引导,寓学于用。同时也应适当控制校内娱乐活动,大力加强传统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术氛围,让大家都参与其中,避免浮躁之风盛行。学校还应当完善大学生的勤工俭学体系,提供更多兼职渠道,让大学生更早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家庭

家长应当重视对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首先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也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经济压力,防止他们过度消费。此外,家长应当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加强与学校的互动,督促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个人

90后女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注重个性消费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习惯。大学生应当学会计划开支,提高自我理财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消费。女大学生们也需要培养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避免过度开销。而在消费结构方面,目前在校的90后女大学生,除了关注自身外在消费和物质享受性消费的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身内在涵养,将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

参考文献:

[1]章婵丽.女大学生消费观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D].安徽工程大学,2015.

[2]张淑杰.“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篇3

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每月平均花费为1825.2元,其中主要集中在1500到2000之间,占据了调查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而1500元以下的占百分之七,超过两千的占百分之十三,同时,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其家庭条件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家庭贫富分化直接映射到了孩子的身上。“富”学生与“穷”学生每月的消费差竟然达到了2000元,也有个别人“炫富”无度,而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都无法保证。

据调查显示,有百分之91的学生生活费直接来源与父母。经济上尚未独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也随之增强,他们通过打工做兼职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同时,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从另一方面减轻了一些贫困孩子的家庭压力。

大学生们的消费种类也比较单一,主要的花销是吃饭饮食方面,也有部分学生喜欢游玩享乐,据调查数据显示,学习用品的投入只占生活费总数的20%,由此可见当前民办学院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要还是以玩乐为主。

在问卷调查中还发现一种问题,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们的消费取向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他们在花钱方面从来不会有计划这个概念,更没有系统的消费观念,最主要的是他们在理财方面显得非常不重视。

大学生的消费观与其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的价值观也是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当代社会,很多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长从小就视他们为掌上珍宝,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这些家长在对于其子女提出消费的要求时,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的,这些人的价值观在奉行着“在苦不苦孩子”的理念。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子女考上一所大学是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愿望,当这些子女顺利完成梦想在步入大学的校门后,他们的家长便错误的认为,他们应该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保障,让其子女在学校没有经济困扰、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学习。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大学应当培养孩子明年的理财能力。其实有些家长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也要想方设法来维持他们的孩子在大学中的消费,这也就无形的奠定了其子女在大学期间的子高消费、盲目消费、炫耀攀比消费等过度消费,助长了这些孩子的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家庭的因素自始至终影响着孩子对消费问题的态度和习惯,这就要求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当的培养孩子理财的方法以及以后走向社会谋生的手段。

针对这些大学生的年龄和行为特点,消费方面的教育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说教,而是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灵活的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开设消费方面的课程或者讲座,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与方式。在这里,我们更应该发挥学校社团的力量,举办各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比如开展消费知识竞赛获有奖问答等实践活动,还可以成立有关组织(如“爱心基金会”等)。这些都是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中形成正学的消费风气,把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消费道路上来。同时,也应利用学校中的大众传媒(如“广播站”“校报”等)来引导高校消费舆论,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从而促进学生在消费上的合理、适度。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在消费理念中,民办学校有着明显的优势也有着明显的劣势:由于家庭收入多少的不同,与民办学院大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也不同,正因为民办学院的学费比其他的普通院校高出一些,所以这让很多省市家庭收入较高的子女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比如说吉林省。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完全是少了一次求学的机会,所以一个家庭收入的多少与其子女拥有的求学机会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也不完全是好的,正因为是一些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在民办学院里,所以他们自然会有一定的虚荣心,这些虚荣心让他们愿意去消费以及与他们的同学攀比,这样的心理是极其不正确的,对于未来孩子的发展在身心上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正确的批评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那么他们很可能误入歧途。所以这是民办学院所应该杜绝的劣势。

在我国,对着国门的开放和经济的迅速腾飞,在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消费行为成了无处不在的社会行为,然而在大学生这类特殊的人群中经济发展却是滞后的。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我们能够在大学生住校学习期间认真开展有关消费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并针对有问题的地方加以引导并及时更正,那么这将对我国消费教育与消费观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现代化 消费观 问题 对策

大学生消费行为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前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失去了对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判断,针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内容掌握较少,不能真正学习到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未来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自强自立

第一,大学生消费普遍依靠父母和家人,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现状,随意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随处可见,总是伸手就像父母要钱。

第二,大学生在校园中,很多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消费的一种习惯和做法,因此无法安排好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愿意参与劳动,不愿意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在道德上与消费的价值观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奢侈浪费比较严重,攀比现象严重

第一,校园内部的宴请风很严重,导致了校园周边存在很多餐馆和酒店,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去消费,人情世故在校园内盛行,很多学生根本没心理会真情与道德,而是先将社会上的一股歪风邪气带进了校园,比如生日宴、老乡宴等,还有情人节、圣诞节消费活动也是举不胜举,学校食堂下午5点就下班了,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食堂,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占据了主导思想,学生认清交往变成了大学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学习需要为名,暗中较劲为实,不考虑自己的消费能力、消费需要和消费效用,只一味追求消费上的胜出,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比别人的好,在大学校园内这种盲目消费主要表现为疯狂地购买最新款的手机、昂贵的名牌电脑等。

(三)学生热爱电脑游戏,学习意识和积极性较差

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就业和招聘中都会说大学生没有太多能力,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性也并不强,不能发挥实际用途,这些其实根本原因都在于大学生在校园中热爱网络游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已经降低很多,一些男生彻夜泡在网吧和酒吧,一些女孩子没有太多生活费也要每个月大量开支,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她们甚至可以出卖身体,她们投靠“大款”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这种畸形消费污染了校园环境,可谓伤风败俗。

(四)道德品质不良,诚信意识淡薄

第一,大学生消费意识是“只买贵,不买惠”,命名见到有些产品是假冒伪劣,但是顾忌面子和同学的看法,知道是假的也会去购买假货,一些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并不重视社会道德,而是重视面子和个人的虚荣追求,例如一些大学生购买了盗版和山寨货,还硬要说自己的是名牌产品,吹嘘自己的东西几千块或者上万块,让自己成为同学之中的富人,这样不仅对学校风气产生影响,还影响了其他一些不愿意攀比或是吹嘘,爱面子的同学,也走向错误的道路。

第二,大学生存在借钱不还的不讲信用现象,国家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但部分受益的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毕业后不及时还款甚至干脆不还款。鉴于部分学生的信用缺失现象,现在的校方和教职工个人不敢为学生的贷款进行担保。还有些学生向老师借钱,有的张口就借上千元,到时候却并不及时还钱或干脆不还。

二、现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走向成熟却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从小受家长的照顾和关怀。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压力过大、精力分散,不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经济状况,导致许多学生不知道家庭的困难,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知道金钱得来不易。同时他们又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理财经验,家长不在身边照顾和指点,极容易受错误的消费观的误导,开支上没有计划,没钱便向父母要;再加上部分学生存在着虚荣心,认为自己在消费水平上不能低于其他同学,为了自己消费水平不断升级而不惜牺牲健康、教育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此外,大学生中经常出现情绪化消费。

(二)家庭的原因

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就养尊处优,是家里的宝贝,不能被人骂,不能被人说,家长普遍对自己的儿女纵容和娇惯,在消费上对孩子更是无限制的满足。这些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动力没有上涨,而是在消费动力上源源不断的上涨,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每个月高消费后还要吹嘘,误导了其他学生价值观,让大多数学生以为高消费才是能力强的表现,让自己也有一种落魄感,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孩子的消费需求也有限,往往被误导才有很多学生存在大手花钱的习惯。

(三)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健康的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这些价值取向造成了大学生追求高消费的心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并不成熟,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从而形成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

三、现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对策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我国大学校园要树立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消费动力,要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大学生要认清当前的发展环境,了解消费环境,掌握好每个月的生活费用,选择理性消费,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消费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消费,如何有效消费,如何让钱花的实在,花的值。大学生要在新环境中,树立新的消费观念,培养适合现代化校园环境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让自我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让学生追求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不要互相攀比,追求物质生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产生在高校校园内,以校园为依托,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这种群体文化以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灵魂,以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根本,以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为内容,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条件,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倾向。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这种“无意识”、“不设任何目的”,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教育和塑造作用。

(三)加强消费观教育

第一,开展消费的文明教育,定期为大学生开设消费文明教育培训,让大学生意识到在校园中不必开展高消费活动,不要攀比和炫耀自我的消费,不要追求物质生活,一切要节俭,消费不能只是反映出家庭的富有,更多的是反映出家庭和个人的精神文明状况,反映出个人和家庭的文化意识、消费伦理观、消费动力等等。

第二,和谐社会消费观念,在新经济发展时期,提倡和谐消费观念与生态消费意识,让大学生重点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消费价值,要在消费时也考虑到社会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消费与市场发展的平衡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消费的教育中,消费观念与自身的消费实践做法要有效结合,要实现自我消费心理、消费计划、消费方式、消费市场的完美结合,保证自我消费的理性与能力是吻合家庭与社会发展节奏的。

第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理财能力,其实每个月的生活费没必要都去消费,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做到从个人生活和个人消费中节俭一部分钱出来,才能实现理财,日积月累,会有一笔小小的财产和收入,可以作为未来进入社会后的资金,这也体现出来一个人的消费素质,只重视消费而不重视理财的人只是一般或者较低的消费素质,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素质,才能控制住浪费的观念,停止消费热潮。

参考文献:

[1]王英民,人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J],南京理工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1(6),105—109

[2]戚世钧,人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17

[3][美]霍金斯等著,符国群等译,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3:33-38

[4]陈鸿清编著,百年树人——中国教育问题[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101—105

篇5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一:伙食费。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

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根据这次调查,我们总结出来大学生消费的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现状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慢慢变成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其理智消费,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

山东省内几所在校的大学生

三、研究方法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买书、考证、培训班)、休闲娱乐消费(看电影、看杂志、旅游)和关系消费(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这四个方面的消费。对此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大学生消费心理问卷,对山东几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达96%。本次调查中,共有男生75人,女生111人,男女比例为1:1.5,家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为62人,乡镇的为124人,城乡比例为1:2,大一大二(低年级)和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各占一半,比例为1:1。

四、研究现状

(1)基本生活消费

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基本生活消费,其中最主要的是伙食。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大学生的生活费需求也不一样,本次调查显示: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39%,400元至700元之间的占48%,只有13%的大学生消费在700元以上,而且男生的花费比女生要多,高年级要比低年级的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可以分为高中低三档,大部分大学生消费处在低中档,而且在动态上成逐年增长趋势。

(2)学习消费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包括了学费、书杂费、考证费等。大学生的学费因学校所处地域、类别、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发达城市比边缘的城市学费要高,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学费要高,对于书杂费,不同的大学生选择的也各不相同,在本次调查中——“关于书籍消费问题的问答”中,有28%的同学选择娱乐杂志,学习类、励志类及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书各占26%,只有10%左右的人选择文学书籍。

(3)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是指为丰富大学生活,扩展自己视野,娱乐放松而花费的数额,在大学生活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例如旅游、看杂志、看电影、打球等。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旅游,表明旅游是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旅游同时也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消费行为。此次调查显示:如果你有充足的钱,你会选择做什么?有70%的大学生首选旅游。而在日常生活中,女生倾向于看杂志、看电影和逛街等,而男生更倾向于上网,请客吃饭、打球。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相当可观,一般而言,每月的生活费的六分之一贡献在娱乐上。

(4)关系消费

这一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获取社会认同、群体归属和情感交往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关系消费主要源于同学朋友之间的消费和恋爱消费,而与老师之间的消费并不多。本次调查中问到你是否会定期出去聚餐或请同学吃饭?结果显示98%的同学存在这种行为,55%的同学在这方面每月消费数额在50元以下,27%的同学消费在50到100元之间,只有16%的人超过100元,可见同学之间的花费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在关系消费中,花费最大的要数恋爱消费。

五、大学生正确、健康、科学消费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消费特点,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他们在消费中出现的问题,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与社会的消费风气和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一独特和新奇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各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

主观方面:大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个性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抵制不良消费。大学生要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现在大学生仍然要以学业为重,应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学会勤俭节约,懂得艰苦朴素,克服攀比,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对钱财的理性认识和运用。

客观方面:从家庭考虑,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无形的反映出来,本次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对孩子每月的消费有限定,44%的家长对孩子的花费没有限定,其实,对孩子每月的花费有一定的限定是必要的。作为家长,要做的不仅仅局限于正常消费观念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支配权和劳动任务,促进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六、结论

总之,大学生健康正确消费观的建立是一个相当漫长和严峻的问题,我们应当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来重视,把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作为一项系统来抓,举全民之力,为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合理消费;唯物辩证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13-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赵慧敏(1955-),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从事哲学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消费调查中得知大学生日常消费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其次有亲朋支助、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学金等。大学生日常消费现状是: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主要是书报杂志等学习用品费、考证费和电脑网络消费等。从这些消费中分析大学生消费所呈现出的特点:

1.消费的合理性。表现:主要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和教育训练费用等学习消费,这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消费。多数学生能量入而出,例如:众多拥有手机者都能节制通讯消费,虽然向往名牌,但不一定买名牌,理性消费是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存在问题: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还存在盲目性、攀比性、无计划性、受外在诱惑、高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行为。

2.消费的不平衡性。表现:大学生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因而决定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存在问题:社会领域的贫富差距问题影响校园大学生的消费,大学生消费形式存在着差异性、不平衡性。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3.消费具有多样性。表现:大学生消费内容涉及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多方面,多方面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大学生在娱乐、交际、情感、旅游消费占据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消费等多种形式。这些消费新形式虽然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炫耀的消费心理。存在问题: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和过度消费倾向。

二、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全新的消费观念。但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客观的制约。如何解决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问题,引导大学生的合理消费。

1.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原理认识、引导大学生消费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消费问题,不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内因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大众媒介等外因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大学生要特别注意媒体宣传和名人当人的虚假成分,要善于辨别,切莫上当受骗。家长教育,具有直接性、亲和性、针对性的特征。家长是大学生消费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消费观,会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要有所掌握,有针对性引导消费。同时,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体会生活的艰辛与创业的艰难。时下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外在新事物快,喜欢紧跟新潮,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注意引导大学生克服内在消费的盲目性、无计划性。消费要有计划,可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要。多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大学生要合理控制内在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2.要加强大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当代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同时又不稳定,可塑性强。“两课”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出现的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加强和重视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准则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对一生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3.要定期在大学生中举行唯物主义国情观和勤俭节约座谈会、演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适度消费。团委和学工处要经常在大学生中开展这些有益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多、底子薄、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生活消费中看似一件小事,若适用于13亿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节约一点资源,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因此,从实际出发,我们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弘扬节俭之风。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勤俭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大学生是一个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更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值。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把握一个“度”,度是事物质的数量界线,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学生时代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当前有些大学生好胜心、虚荣心较强,喜欢追求一些豪华奢侈、气派新奇的消费,在吃、穿、用等方面讲排场、摆阔气 ,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承受能力的消费。他们常把高档消费当做赶时髦,对消费品的占有,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认为在同学面前有体面。炫耀消费从而产生攀比消费、高消费的行为。还有些大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很节省,消费呈现最低水平,尤其在吃的方面过于节俭,造成营养不良,不利身心健康发展。这种“过”和“不及”消费行为都不可取,都没有把握消费的度。尤其是过度的消费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阻碍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大学生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节约消费,适度消费。

4.要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大学生的消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理财能力和储蓄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在实践中逐渐养成,大学生理财能力反映了经济社会时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的实践能力。当今大学生要懂得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生存,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大学生的独立和理财能力就相当重要。理财能力不是简单收支运算的平衡,理财能力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行为。这是现代消费观念不可忽略的问题。理财要细化消费的内容,学会记账和制定个人预算,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既要想到当前利益,又要想到长远利益,也要有储蓄意识。储蓄意识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发生,而需要的应急消费。高校可开展一些有关大学生消费理念的活动,介绍有关消费者全益保障的法规和消费知识,使大学生购物时更多地考虑商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提高大学生合理消费的认知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时代,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代。培养大学生独立能力和理财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大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独立能力和理财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以上辩证法―方法论的引导,相信大学生消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时代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往往可以终生受益。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弘扬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合理的消费氛围,作为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振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陈延斌,肖武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国内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7,(1):16.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Rational Consumpti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ZHAO Hui-min,Yuan Yua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6, China)

篇8

【关键词】精神文化消费 现状分析 结构特点 对策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涵义

大学生消费一系列的精神文化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根据这一定义,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含有学习知识文化,课外学习以及参与各式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作用和目标,从大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是其为了满足自身成才的需要而发生的相应消费行为;从学校以及社会方面出发,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从教育意义角度出发,就是为了培养和塑造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积极现状

1.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内容较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一般包括基本生活,学习开销以及扩展交际圈等费用等。随着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消费,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以学习,娱乐,网络等机构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焦点。

2.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引领时尚潮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敏感自信,追求自我展现,个性独立,追求时尚,好奇新颖,他们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表现出时代性,引领时尚潮流。

3.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推动力和鼓励性。针对大学生,不管是社会市场所推出的产品,项目,还是网络媒体推出的影视作品及综艺节目,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这些推动了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给予社会各界传递正能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多带来的消极现状

1.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侧重于享乐,消遣,忽视才智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独生子女,享受宠爱于一身,他们追求自我享受,再加上随着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不断发展,容易造成他们选择低趣味,低层次,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2.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隐含着消费不理性,不健康的问题。当今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青年男女们,身心发展还不健全,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尤其是他们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时代,所以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比较容易做出不合理性消费。

3.学生过于消极的精神文化消费给社会带来弊端。不少非法犯子利用大学生这些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制造非法市场的机会,比如大学生追求名牌心理,那些奸商就开始仿造名牌,进入市场,所以山寨产品开始在市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

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和特点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主要包括

1.教育消费。比如在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日益更新的知识,快速变化的知识,让让我们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跟上并且适应这个时代,同时,人们也接受了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思想观念。

2.文化消费。一般含有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方面的消费。近些年来,微博的热门,各地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的崛起。

3.娱乐消费。如观看演出,外出旅游,欣赏戏剧等娱乐消费。对于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的娱乐消费,我们主要是花在旅游,人际交往中,比如KTV,聚餐,社团等等。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特点

1.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和对象的多样性。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费对象和形式种类日趋多样化,除了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外,其他的包括学习,恋爱,娱乐,交际,通信,网络等各个方面的费用增加。学习方面各种证件会考盲目参加,恋爱的浪漫招式更是日新月异,另外,娱乐节目也频频更新,交际方式也变得花样十足,而网络业从当初的QQ聊天,电话联系,邮件等方式,增加微博,YY等。

2.消费呈现出很强的层次感。人们将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用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适应于不同的需求,他们既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所以,精神文化消费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四、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消费观及道德观

大学生应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精神文化消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消费观偏离正轨多远,知道更多的自己。必须正视自己的现状以及身份,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要增强辨别良莠能力和抵御能力, 建立既体现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 反对超前消费和不健康的消费;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吧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拒绝盲目跟从,乐于享受,应该提高自身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的消费观

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正确的科学文化消费观。积极和孩子沟通,合理正确培养孩子的消费观。父母可以找个适合且适当的时机,跟孩子们聊聊家里的经济情况,只要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把刻度尺”,相信在进行消费的情况下,就会去衡量与把握。只要父母担起责任,不过分溺爱孩子,积极的去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精神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立彬,杨湄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2]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聚餐消费;调查;实证分析

聚餐,例如家庭聚餐、公司聚餐、生日聚餐等等,作为中国人联络感情的交流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学校园里,聚餐也越来越受欢迎,聚餐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聚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聚餐价值观,聚餐心理观和聚餐消费观。通过大学生聚餐消费的分析,帮助学校制定适合的消费教育策略,有效地指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一、对大学生聚餐消费的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德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从聚餐消费金额、消费方式、聚餐理由等多个方面设计问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为了能保证调查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此次调查采用两种调查方法相结合来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调查方法有:随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有效率为95%。

调查程序:一是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二是发放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德州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本科生男、女各150人左右为调查单位;三是根据回收的合格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聚餐现状

(1)聚餐在大学生中基本普及,只是频率有差异。聚餐次数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被调查的285名在校大学生中有283名同学有聚餐经历,占99.30% 。其中一年聚餐6次以下及6-15次的同学分别占36.84%和42.11% ,由此可见大学生聚餐在大学里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聚餐频率存在差异而已。

(2)大学生聚餐消费金额大,人员多,以A-A制为主,结果如表2所示。

大学生聚餐中6人以上(含6人)每次平均消费金额多数在350-400元和400-550元的范围内,共占81.05%。并且大学生能接受的消费金额所能完成的A-A制聚餐也集中落在此区间内,共占84.21%。他们的聚餐一般是在中、小型饭店、火锅城、烧烤店等地点,A-A制付费从而降低了人均消费额度。

(3)大学生聚餐理由多样化。调查如表3所示。

因朋友、同学过生日聚餐的占88.07%,同学拿奖学金的占49.82%,室友谈恋爱的占35.44%,朋友聊天占58.60%,其他9.47%。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聚餐理由可以很多,并且大学生聚餐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

(4)在聚餐过程中,酒水在聚餐中受到欢迎,劝酒情况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中,聚餐喝酒的占84.00%,认为酒水是必不可少的占80.67%,劝酒率达到了95.33%。女生中,聚餐喝酒的占42.25%,认为酒水是必不可少的占14.63%,劝酒率为34.62%。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男生聚餐中酒水受到热烈欢迎,女生与男生相比较低,但比例也较高,劝酒情况普遍存在。

2、影响大学生聚餐频率的因素

(1)支付能力。因为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为家长给的生活费,从而我们把生活费作为大学生的支付能力标准,分析其对聚餐的影响与联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聚餐的程度受支付能力影响,与生活费用基本成正比例,这也是最基本的限制因素。

(2)性别。调查大学生聚餐与性别的关系时,我们从有聚餐经历的283名同学中得出男女同学参加聚餐的比例相似。而调查大学生聚餐频率与性别的关系时,结果显示男生聚餐频率是女生的2倍还多。在随机采访的同学中也显示男生聚餐的频率远超过女生,这也可能与性格有关,多数男生比较豪放,多数女生比较斯文,很多一部分聚餐是男女都有,男女朋友聚餐还是居多的,但酒水方面还是男生居多一点。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合理适当饮酒和劝酒。

3、大学生对于聚餐的态度

大学生对当前的聚餐拥有基本满意的态度,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聚餐交往的对象形形,提高了自身交往面,并获得了各种帮助和感情交流,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化,交友圈的复杂化,难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使得大学生聚餐交往过程中呈现欢喜型和忧愁型并存的特点。在随机采访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反映到与聚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例如:饭桌上的饭菜安全问题,饭菜质量是否有保障;喝酒量的问题,饮酒过量问题;聚餐后返回路上的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三、对策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学校角度和政府角度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聚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大学生自身层面

大学生要量入而出,根据自身的生活状况量入而出,不要攀比。聚餐的时候,饮酒要适量,谨防饮酒过度,劝酒适当。在大学生活中纯洁的交往是首要的,交往是为了密切感情,增进友谊,而聚餐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新的交往方式,应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而不是娱乐消遣浪费,适当的聚餐是必要的,频繁的请客吃饭不宜提倡。

2、学校层面

学校要为同学多活动,创造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聚餐消费,并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开展教育指导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合理设计晚归时间,加强检查力度,确保因晚间聚餐同学的安全。

3、政府层面

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周围饭店的检查力度,监督其饭菜的安全性,价格的合理性,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聚餐环境。加强对学校周围的治安力度,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从大学生聚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的聚餐消费观还不成熟,需要学校等各方面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有效地引导,制定适合的消费教育策略,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聚餐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袁婷婷.从“聚餐热”看当代大学生交际交往新特点.群文天地,2011(7)232.

[2] 戚海峰.中国人消费行为中的面子问题探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120-125.

[3] 李秀玲.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 新西部(下半月),2009(07)171-172.

[4] 李珊,李晓蕙.社交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 商场现代化,2009(3)194.

[5] 李南群.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问题和对策[J]. 新西部(理论版),2011(10)132-133.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6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41-03

消费(consume)在经济学上是指人们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文所提到的女大学生消费是指女大学生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耗。女大学生是国家高学历人才,同时也是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针对表层消费问题来分析研究女大学生的消费形态和影响因素,进而引导其进行健康科学消费。

一、 消费现状

(一) 消费来源及水平

目前在校女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是由父母给予[1]。消费来源上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但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并且女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更多的同学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期间帮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3],比如部分女大学生会刻苦努力学习来争取奖学金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等方式来补给生活费。

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生活费在500元到1000 元之间[4]。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消费水平比非独生子女相对要高[6]。

(二)消费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多元性变化[7],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支出、服饰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等。饮食支出是生活消费的最大支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特别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女生,因此服饰等方面的支出是第二大消费支出[8]。

二是发展型消费,主要指学习方面的支出,包括学费、参考资料费用、培训费用、考证等方面的费用。发展型消费是女大学生消费区别于其他女性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女大学生的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不同也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她们在学习上能积极购买教辅用书等学习用品。此外许多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证辅导班或培训学校,来拓展自己知识领域,适应社会的要求[8]。

三是享受型消费,包括健身美容、人际交往等支出[5]。受当前社会潮流影响和就业单位对个人形象的要求,女大学生在美容方面的消费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女生在这一层面的消费水平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女生更高[9]。人际交往支出则主要包括通讯消费、人情消费、恋爱消费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等为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通讯支出已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8],据报道女大学生平均每月通讯费用约为50元左右[10];人情消费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是朋友生日、同乡聚会、同学请客等,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越来越大 [7],目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于一部分恋爱的女大学生来说,用于恋爱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59.3%,200元到500元的占20.8%,可见谈恋爱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花费[11]。

(二) 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生活和行为习惯,在消费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12]。物美价廉,质量、价格是吸引其消费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女大学生能够勤俭节约,本着务实的消费原则进行合理消费[13]。但在消费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

1、消费的盲目攀比性。部分学生有时会受到周围人影响,在消费时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商品蕴含的象征意义而不是使用价值,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13]。其中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在服饰、交往消费方面也盲目效仿别人。这种虚荣心驱使的“攀比”消费容易造成女大学生经济上负担过重和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5]。

2、消费的不平衡性。由于家庭收入不等和差异化的消费观念,导致女大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14]。女大学生在月均生活费用方面存在着差异,两极分化初见端倪[13]。另外在消费层面上,她们在闲暇消费支出上显现出不同,热衷于时尚消费的往往是家庭收入较高、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往往更偏向于学习方面的支出[12]。

二、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未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这些独特性必然影响其消费。

(二)同伴群体因素

儿童更多的受到父母的影响,而青春期以后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女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依赖心理较重,会受到其同伴群体影响[15]。

(三)家庭因素

从消费领域看,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起着关键作用。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把孩子视为家庭中重点照顾对象,有些家长认为在校子女所有的消费理应都由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有求必应的政策,这导致子女在经济上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16],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四)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女大学生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深入,内容也更为广泛[15]。一方面女大学生受正面社会风尚影响,追求真才实学,将读书和成才作为目标,并乐于在此方面增加支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在时刻影响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她们能够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女大学生消费的心理。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为女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为她们的超前消费和炫耀消费提供了物质准备和可能。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从而影响女大学生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17]。

(五)教育和管理因素

当下大学教育中关于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并没有充分开展,因此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引导的效果不明显。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完善[18]。

三、对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树立消费理念,要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不超前消费、不炫耀消费、不奢侈消费[5]。

2、培养理财能力,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合理计划;

3、加强独立意识的养成,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职工作[19],这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二)对家庭的建议

家长不应仅在物质上给予关心,更要从思想品德作风上加强对子女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20]。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培养子女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和监督其消费行为。同时,应多与学校联系沟通,对子女的开支全程及时地了解调控,对不必要的开支、不正当的要求不姑息迁就。

(三)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应加强消费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对女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让她们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21];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健康和谐的消费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挣来的钱,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消费效率,使其把钱花在最有意义的地方[22]。

另外,不容忽视在校贫困女大学生,她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经济弱势群体。她们心理压力大部分来自身边同学的高消费[23]。她们本来经济负担沉重,当面对其他同学日常高消费时,易产生自卑、失落感。因此学校应该多渠道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除了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助学项目,也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帮助她们树立信心,远离心理危机,帮助她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大学学业[14]。

(四)对社会环境的建议

社会上应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女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同时应规范消费市场,为合理消费创造条件。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在校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多元性、复杂性特点,存在极大的教育引导空间,使其能够成为理性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 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02):92-94.

[2] 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3] 刘金勇、边策、金天星.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2007,(08):120-123.

[4] 刘兰兰.高职女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J].企业导报,2011,(17):260-261.

[5] 徐万勤.新时期“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2):99-100.

[6] 朱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08):58-61.

[7] 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8] 牛盾、鲍园园.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学院分报,2006,(02):34-37.

[9] 张平.女大学生美容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其引导[J].消费经济,2005,(06):58-59.

[10] 杨静文、章敏、朱正萱.当代女大学生消费支出特点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3,(05):27-28.

[11] 刘彬霞、钱卫东.高校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消费情况调商场现代化,2009,(14):161-162

[12] 汪先平.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1,(03):113-115.

[13] 郭小园、耿改智、郭莹等.关于延安大学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J].商业经济,2011,(03):120-122.[14] 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01):64-67.

[15] 张玲、李文霞.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4):59-60.

[16] 王金霞、王军.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1,(8):211-213.

[17] 李晔南、程刚.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68-70.

[18] 周莹.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2):23-25.

[19] 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03):123-125.

[20] 陈瑜玲、黄学茭、黄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广东大学学报,2005,(09):366-367.

[21] 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