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区块链;教育培训;去中心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大部分区域存在无法有效共享、分布不均衡、信息化成本太高、学员信息过于碎片化等问题。而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的区块链拥有着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优点。区块链技术的这些优点,能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及学生信息的同时,完成跨国、跨平台的优秀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用更少的成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使毕业生拥有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在国际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早在2016年就已经成功地把学生学历证书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共享到其本校所研发的区块链平台,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的公开透明;而美国计算机培养学校霍普顿学校在2017年将其学校的所有学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到了相关区块链平台上,供各种招聘企业进行查询和验证。而在我国,目前“区块链+教育培训”仍属于市场空白,是需要较多人研发的“蓝海市场”。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区块链因具备的多个技术特征:去中心化、高可信度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特性,被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人类发展史上继信息化革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在全球的各个领域已经掀起了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创新应用热潮。而区块链可以凭借其技术以及智能合约技术,结合大数据应用,打造一个有利于去中心化管理、减少资源信息化冗余、降低成本、便于教育产业与平台紧密结合的区块链平台。“区块链+教育培训”有三大核心优势。一是区块链技术合理调整教育资源,让学生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教育。当前,许多地区因经济等各方面比较落后,无法吸引有良好教育经验、专业知识丰厚的老师,造成当地孩子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有很多有较好的教学想法的老师无法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进入正规学校,使他们的才华没有很好的平台去施展。如果将这些优秀的资源上传到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平台上,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传播到整个平台,从而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二是区块链技术可以使毕业生拥有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同时增大企业的利益。如今社会上造假学历流通泛滥,不仅对企业、高校的招聘、招生带来困扰,而且也是对人才的不公。区块链以其独特特征,有利于鉴别真正的人才,使企业、高校、人才利益最大化。三是区块链技术有利于跨平台以及跨国的资源共享。目前,我国教育水平欠佳,通过全球性技术区块链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内与国外优质资源共享,互利性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

1.3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创新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创新性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教育培训方面进行研究。虽然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较多较为深刻的讨论,但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培训方面,还是较为少见的。本文以区块链为前提,对区块链应用于教育培训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缺陷。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有较为深地突破。本文切实地进行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研读和讨论,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进一步地探讨。

2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区块链的相关理论概念

2.1.1区块链的含义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2.1.2区块链的分类和应用

区块链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公有区块链、联合(行业)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三种。而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行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教育培训行业、艺术行业、法律行业、开发行业、房地产行业、物联网、保险行业、金融行业等。

2.2区块链的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基于区块链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储存,因此区块链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任何数据块都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二是信息不可篡改。任何信息只要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性地储存起来,因此区块链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三是匿名性。交易对方不需要公开身份就可进行相应的交易。四是开放性。区块链中的数据对所有人都开放,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五是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整个系统中的节点不需要人为参与就可在安全的交易环境中进行交易。

2.3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成果综述

2.3.1国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

EricF.JeffR.(2018)批评了过去几十年中学校领域的数字平台存在的问题,如有效性、责任的担当、获得的知识的起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区块链的发展背景、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卫生专业教育的可行性。作者认为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机构将能够为没有中间人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认证和资格认证,同时认为区块链有可能显著改变卫生专业教育的未来,从根本上改变患者、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围绕安全、有效和负责人的信息进行互动的方式。MerijaJ.JanisK.(2018)通过对区块链特征的介绍,分析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可行性。作者认为区块链教育技术为学习者创建了评估和管理工具,这个技术创建了一个记录、存储和管理凭证的基础设施,并为学习者提供了他们可以控制的可持续成就记录,并且它还可以通过降低行政成本和官僚作风使大学受益。同时介绍了区块链在教育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大多数欧盟国家正在试验教育区块链。

2.3.2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成果

许涛(2017)介绍了区块链的特征及优点,并了解了区块链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可行性。作者发现“区块链+教育”正不断发展,同时从三个角度:区块链技术教学、区块链技术校园传播和区块链技术教学平台建设详细地了解了“区块链+教育”在欧美国家的发展情况。最后进行了对“区块链+教育”在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李青,张鑫(2017)介绍了以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指明了区块俩在教育领域有很大的潜力。作者基于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其次,探讨了“区块链+教育”的主要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区块链+教育”技术的优点和潜在问题。

2.3.3国内外专家理论研究对比分析

自“区块链+教育”提出后到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和快速发展的过程,国内外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关注这一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于区块链技术所能为教育事业带来的变革。国外相关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区块链+教育”如何更为合理地应用以及出现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法,而国内研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区块链+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对这种技术的美好期待与展望。本文在先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上,一方面通过可行性分析研究验证区块链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及其前景,弥补之前研究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对技术层面的特征、方式及优缺点进行详细地介绍,为教育机构、监督部门和投资者停工“区块链+教育”具体应用和技术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3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可行性研究

3.1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逐渐转变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新了工作、学习等的方式。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资本市场的快速涌入,使我国在线教育自2001年以来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末,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4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1.2亿,且白皮书预测,未来互联网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5%左右的快速增长率,而在线教育市场将以超过20%的增速发展。然在线教育行业在快速发展下,很多问题也随之凸显,如网络授课老师良莠不齐。目前,随着高学历高成绩被看得越发重要,在社会上出现了多个学历造假现象。因此,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一套更透明更完善的在线教育系统,中国“区块链+教育”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3.1.1政治分析(P)

目前,区块链迅猛发展,多个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对区块链进行规范。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区块链进行较为规范的管理。2016年10月,工信部颁发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了“区块链系统的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培训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价值。”2018年,上海教委的工作要点通报中,提出了“推进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教育示范应用。”中国目前拥有发展区块链的良好政治环境,因此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是较为可观的。

3.1.2经济分析(E)

当下,我国经济在政府调控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需要更多的优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区块链+教育”更能有效地满足经济发展过后人们所需要更多资源的问题。

3.1.3社会分析(S)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纳更多的知识,同时也逐渐提高了对新知识的接纳度与认可度。而区块链作为一种带有大量优点的新技术,在有利于各行业健康发展的情况下,会被多数人士接受。但区块链技术在当今社会认可度、接受度还比较低,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3.1.4技术分析(T)

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率逐渐提高,并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互联网,这为区块链技术在大众之间普遍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23555块/32,半年增长0.53%。我国互联网运营商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在网络层面支持IPv6的能力,未来互联网市场会在用户需求增多的条件下实现大幅度的增长。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为区块链应用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3.2区块链应用可行性之行业竞争分析(SWOT)

3.2.1优势(S)

一是高度公开、透明性。区块链系统中,除各节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任何信息对所有人公开,因此,整个系统处于信息高度透明的状态。因为区块链的这一特点,可以大大减少对教师通过教师平台的作品的剽窃、盗版等行为;同时,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知识产权。二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可以通过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区块链网络。基于区块链的这一优势,可以将区块链与大数据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链,使教育资源及有效信息更加有效地共享。

3.2.2劣势(W)

目前,区块链在我国发展还很不成熟。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程度、社会认可度、接受度还比较低,且相关专业人士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还暂时停留在浅层的理论分析。因此,区块链在教育行业还处于市场空白状态,将区块链引入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这对发展程度相对比较低下的教育行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3.2.3机会(O)

“区块链+教育”在我国目前还少有相关人员涉足,因此从一定角度分析,“区块链+教育”仍属于蓝海市场。它的许多潜在价值还属于埋藏阶段,如果相关教育企业把握住机会,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与收益。

3.2.4威胁(T)

鉴于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巨大优势,可能会吸引众多国内企业。把握住机会的企业会获得大量名气与收益,这可能会使后来进入的企业一直处于劣势。

4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应用前景

4.1区块链技术在学生教育认证方面的应用

4.1.1教育认证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认证在如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未来的就业、生活等方面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根据如今的情况显示,目前社会上造假学历泛滥,这对企业和高校的招聘与招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是对人才的不公平。以如今现有的技术对教育水平进行认证,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这对企业和高校来说成本太高。

4.1.2区块链下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学生教育认证的基础技术平台,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各类证书以及学校对学生的相关评定信息至区块链平台。这种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及高校在鉴别人才时产生的相关成本还可以减小造假行为,提高就业市场的公平化。目前,印度已经有了Zebi的EduChain,他们的目的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帮助教育机构更加有效合理地管理学生的相关信息。

4.2区块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应用

4.2.1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据相关情况来看,对高校的学术和创造性成果剽窃、抢占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打击了相关学术研究者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4.2.2区块链下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拥有大量的相关优势。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窜改的特点,可以将大量的论文和创新作品等技术成果上传到区块链平台,从而使系统生成不可篡改且永久有效的记录。通过区块链高度透明的特点,在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取证,从而保护知识产权。

5结论及政策建议

5.1本文的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相关成果的研究,发现集中关注点都在如今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区块链+教育”能改善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都对将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产生的效益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国外学者主要关注与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应用以及如何弥补“区块链+教育”在应用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而国内学者的研究点主要在“区块链+教育”的合理设想及美好展望。由此可以得出,“区块链+教育”在国内还属于蓝海市场,将区块链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教育培训行业,可以使教育培训行业获得更大的提升。本文通过运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竞争分析等多个方法对区块链应用于教育行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区块链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前景较好,具有多个优势;区块链可以降低教育认证的难度;区块链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区块链可以适当降低教育培训的成本。

5.2政策建议

5.2.1对于政府机构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培训行业被广泛应用后,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同时可以增大我国对人才和资源的利用率。这正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的前进,会对综合国力、社会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篇2

关键词:会计实务; 区块链; 应用

目前会计监督体系之下,我国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依然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或者是偷税漏税等现象。针对于当前会计工作当中的突出性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要进行良好梳理,区块链本身是一种相对较为现代化的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以及去中心化等诸多的特征。对于当前的会计监督实务工作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忽视重要作用,有利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会计监督实务当中诸多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之下,会计实务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当前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来讲,需要加强自身的转型和发展,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及综合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对于当前的管理人员来讲,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区块链技术的广泛运用,虽然区块链技术还处于摸索的阶段,但是区块链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有着重大的优势。其次,在会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以及构建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对于会计人员来讲,还需要实现自我转型,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的会计思想观念,深入的理解区块链技术,同时加强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广泛应用,进而促使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会计监督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会计实务信息失真针对于目前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大多数信息缺乏原始凭证或者是凭证过于错乱,这样就无法针对于会计信息真假进行有效的辨别和监督管理,特别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今,信息失真问题逐渐的演变成了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内部缺乏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以及有效会计监督工作,甚至依然存在着一部分的企业伪造原始凭证的方式获取不当的利益,这样就导致在经济活动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产生,而且也对于市场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严重的违背了市场诚信原则,同时对于市场上投资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二)会计责任不明确问题对于当前的企业负责人来讲,需要对于会计实务工作重要作用加以明确,甚至依然存在着某些企业管理者为了逃税漏税等行为滥用职权,强迫会计人员采用非法违规的操作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由于大多数的会计人员为领导威慑,常常有着诸多顾忌,而只能违规的进行操作,影响到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对于会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仅会直接的影响到会计人员的行为,而且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会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阻碍。

(三)审计所职业质量较差在当前的会计监督工作当中,注册会计师是主要的人员。在当前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之下,会计审计人员在检查被检对象的过程当中经常无法避免会向委托方利益所倾倒,甚至很多的事务所一味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往往罔顾职业道德,在制作会计报表的过程当中,往往制作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这样的虚假报告行为会对于会计师的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直接的影响了会计师社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对于社会和谐稳定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二、加强区块链应用,解决会计实务痼疾

(一)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水平和质量,需要保障信息精准性、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其中,利用区块链进行账本记录不会容易被轻易篡改,同时也可以实现永久化的保存。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不仅仅可以实现会计分布式记账,而且还能够让会计信息被篡改概率大幅度的降低,除此之外,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的增加中间节点个人造假的难度,有利于促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提升。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降低记账的错误概率,同时也可以切实的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二)提升会计监督职能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促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显著提升。当前开展会计实务工作的过程当中,特别是需要重视财务数据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当前会计工作人员端正好工作态度同时要具备责任心。比如,报销的过程之中,为了切实的保障发票准确、业务真实,通常都需要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数据进行反复审查。另外,在会计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会计监督的职能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促使所有交易数据可以被实时监督控制,同时保障数据的透明性,还可以对数据实时的进行审核,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虚报业务、虚开发票或者是购销不一致的问题的产生,有利于促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降低投入以及提高效率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投入,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中,资产的采购管理、内部调拨的过程当中,企业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减少人力财力的投入,比如,会计资产登记以及转移需经人工操作同时需要支付员工费用项目,这就可以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完成,不仅仅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保证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在当前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例如,在报销差旅费的过程当中可以快速将数据记录到凭证当中,有效的减少了中间传递快递资料时间,同时也不需要快递的费用,在报销差旅费的过程当中显著的提高了效率,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以及现实意义。

(四)促使财务业务数据一体化在当前企业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财务核算系统以及企业业务系统相互的对接,有利于对于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提取,同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会计凭证的审核确认等工作,在账务处理的过程当中能够自动化的生成报表,切实的保障审计全覆盖,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促使财务信息由传统纸质管理转变成为电子档管理,能够促使业务模式得到快速有效优化调整。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区块链技术首先,在目前基础之上进一步促使区域链容量得到扩大是当务之急,只有促使当前区域链的容量瓶颈得以突破。其次,还需要对于共识机制加以升级,促使共识边界得以扩大,还需要对于密钥保管机制加以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于公司要设置相关的监控和保管的程序,这样才能够促使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切实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及真实性。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工作。对于当前的会计工作人员来讲,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和步伐,要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区块链技术,要由传统会计人员转变成为价值管理人才以及决策分析人才。对于社会上任何一大行业来讲,人才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推动性力量。当前的人才应当深入的了解区块链技术,同时在会计业务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好的运用区块链技术,这样才能够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要求当前的会计人才转变传统思想理念,要具备现代化思维方式,紧跟时展潮流,不仅仅应当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同时也可以展开咨询服务等诸多的业务,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保障区块链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

(三)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当前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相应的监管措施的保护,进而会对于大量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的企业也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法分子通过利用监管漏洞或者是失误实施经济犯罪行为。目前由于互联网上,监管难度比较大,少有企业愿意将自己的信息和他人进行共享,或者是在网上将所有信息公开。对此就需要对于法律法规进行改良和完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同时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就需要对于法律法规体系加以健全和完善,加强实时的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交易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严厉的打击黑客的犯罪行为。

(四)建立区块链标准虽然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还是缺乏标准化体系。目前各大国家都在实现区块链的标准化,对于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来讲,也需要在行业内部逐渐统一区块链的标准,这样才能够实现会计行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未来也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在会计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当前会计工作当中的诸多的难题,同时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春.大数据助推审计基本理论问题发展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J].经济体制改革,2018,03:85-90.

[2]谢晓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或将发展复式记账法[J].财务与金融,2018,04:38-41.

[3]王刚,叶明,郑天娇.信息质量视角下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会计领域的应用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02:67-69.

[4]张夏恒.我国区块链能量分布与前沿热点趋势——基于核心文献样本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9,02:81-95.

[5]邢恩泉,宋睿,苏蕊,曹蕾娜.基于区块链视角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9,02:77-78.

[6]谢晓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或将发展复式记账法[J].中国农业会计,2019,01:79-81.

篇3

[关键词] 区块链;电子政务;可信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80

[中图分类号] G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48- 04

通过应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政府部门将管理和服务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集成,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透明规范的、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会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信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会积极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1 区块链概述

1.1 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源自点对点通讯应用,把需要下载的文件,分成很多碎块,分散到不同的电脑,这些电脑可以分别进行一些碎块的下载,同时相互传输已经获得的碎块,最终各电脑都可以根据需要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件。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时,一次交易的整个过程会被记录在“账本”上,这个账本是由网络中的电脑共同维护的,不掌握在某个机构或者个人手中,而是分布式账本。当账本中加入一批条目时,也加入了上一个批次的索引值,让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验证账本上所有条目的出处。这些批次就被称为“区块”,而所有区块在一起则被称为“区块链”。

从区块链的底层通讯层看,区块链是在点对点网络中通过广播在网络节点之间进行交易记录更新,而各网络节点有各自完整的存储交易记录备份。从区块链的协议和应用层面上,不同的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求的应用场景, 自行定义交易记录所包含的内容、新区块产生的条件和加解密算法等。

1.2 区块链的特点

区块链是一个带有时间戳的帐务记录系统,具有可靠性、可信性、开放性、智能合约等特点。

(1)可靠性。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交易纪录总账,数据库由所有的网络节点共享,由使用人更新,由所有网络节点监管[1]。区块链中的数据采取分布式存储,没有中心化的特定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存储的设计使区块链系统具有很好的健壮性,一个或几个网络节点发生故障不影响整个区块链系统的运行,可以说区块链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2)可信性。区块链采用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各类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具体参与交易的账户身份信息是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访问到数据,保证了交易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具备了较高的可信性。

(3)开放性。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区块链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4)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是可编程的合约。

1.3 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现状

区块链是随着金融领域比特币应用发展起来的,目前在电子政务领域应用逐步增多。如在澳大利亚,邮政部门已计划将区块链技术用于选举投票,应用区块链的选举系统将做到防篡改、可追溯、匿名和安全,这一系统将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逐步推广应用到议会选举中。如在瑞典,政府计划在土地注册系统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只要交易双方同意,土地交易将被记录在区块链上,所有相关方面都能够对土地交易进行实施监控,确保交易安全、没有诈骗行为。这一系统还允许所有交易相关方面监控交易进展,包括不动产中介机构、卖家、买家、相关银行以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如在英国,政府将应用区块链技术跟踪福利基金的分配以及使用情况,未来将逐步在税收监管、护照发行、土地登记以及食品供应链安全等方面进行应用。在我国,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与软件企业积极合作,计划立足禅城区人民政府“一门式”政务改革的领先优势和良好的大数据基础,联手打造全国首家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2 区块链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

政府机构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工作数字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实时信息、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趋势。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政务服务”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开始逐步得到应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服务模式以区块链和大数据为重要抓手,解决了数据开放共享所伴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消除社会大众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确保公民的个人数据不被滥用、公民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信息所有权,能够实现在发展的同时保证安全。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应用有5个方面。

2.1 公民身份认证

公民身份认证需要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来进行核对和认定,平时主要通过居民身份证和社保卡等来确认个人身份,在办理银行、证券、电信、医疗、教育等涉及个人业务事项时,需要出示身份证件证明个人身份。但在办理电子商务等网上业务时,验证个人身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导致各类诈骗事件频发。

区块链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任何接入互联网的端口均可接入区块链,任何证件、实物或无形资产、私人记录、证明,甚至公共记录都可迁移到区块链上,形成“数字身份证”。依赖于可靠、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区块链将彻底改变人们身份、资产等相关信息的登记与验证方式,各类数据信息和社会活动将不再依靠第三方个人或机构来获得信任或建立信用,全网的多方验证形成了数据信息的“自证明”模式。不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数据信息[2]。

区块链运用于数字身份认证会产生若干颠覆性的影响。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管理信任与分散性的本质,因此个人身份是不受任何机构的控制。且在区块链的运作下,没有人可以改变任何一项纪录,只能追加新的纪录,因此身份具不可改变性。当在身份认证区块链系统记录个人身份后,电子商务、网上客户等业务需要验证个人身份时,可以直接通过区块链系统和个人记录的信息核对,方便、快捷、安全。

2.2 公民和机构的诚信管理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个人和机构进行商业往来、借贷等业务时,如果没有诚信则寸步难行。由于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些公民和机构在一些事物上的不守信情况登记在具体的业务管理系统里,如银行征信系统、旅游管理系统等。目前还没有一个窗口能够查到公民或机构的全部诚信信息。如果引入区块链技术,在区块链系统登记个人信息的同时,也把个人的征信情况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在网络里对所有端口开放,在办理涉及个人的商业往来、借贷等事项时,通过区块链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到个人和机构的全部诚信记录,可以避免许多纠纷事件,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2.3 政务信息公开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以将社会公众关注的事项及时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由于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和不可更改性,有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信任,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落实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土地登记方面,使用区块链记录将能保证完整的土地流转信息,包括登记土地的位置、大小、权属、交易记录等。如车辆交通违章,一旦违章信息登记入区块链系统,则违章的车牌号、违章时间、违章地点、违章处罚等一直记录在区块链上,不会因为任何人员的干预而被人为删除,保证了交通管理制度对所有人的威慑力。

2.4 食品溯源监管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如食品的来源、食品的生产时间,食品产地的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政府管理部门建立食品区块链监管平台,给每一个食品都配上唯一的身份标签,从生产环节的具体情况,包括土地污染信息、当地水质信息,运输的时间和环节,到销售环节,把各个环节的信息都记录到区块链上,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验证、最终确认其来源,让社会公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区块链技术的重点是可提供一套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信用体系。比如一袋东北非转基因大豆,消费者可通过大豆包装上的独特二维码,查到这袋大豆从种植的土地到播种施肥,再到物流仓储等一切信息,这些信息有几个关键特点,一是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逆、不可篡改,二是这些信息大部分是机器自动上传的,不受人工干预。如果在所有食品体系上都能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登记和查询体系,就建立了食品体系完善的信用体系,食品安全度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2.5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各单位都有档案室,都建有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方便查到干部的出生、籍贯、工作履历等综合信息,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但违法更改个人人事档案的事件屡有发生,如修改个人出生日期、修改工作经历、修改民族、修改学历等问题。由于个人年龄等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的个人人事档案管理手段也存在漏洞,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杜绝人事档案修改作假。应用区块链技术后,通过区块链记录每个干部的出生日期、任职履历等基础信息,形成无法篡改的个人电子档案,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传统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积弊[3]。一旦干部档案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后,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为干部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未来在民政婚姻登记、房屋权属登记、股权众筹管理、监察审计、选举、慈善资金监管等领域都会应用到区块链技术。一个完成的“区块链+政务服务”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会逐步成为现实。

3 推进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策略

发挥区块链的可靠、可信等特性,积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电子政务建设发挥更好的效益。具体推进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策略有三种。

3.1 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和支持

经过国内外的多年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金融交易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区块链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如在政府管理部门支持下,我国2016年4月由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大连飞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上海矩真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瀚德创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乐视金融、深圳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共同发起的区块链联盟――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联盟)成立,该联盟将致力于开发研究区块链系统及其衍生技术,其基础代码将用于开源共享。通过成立各类官方或非官方的区块链研究机构,可以促进区块链的研究和发展。

在一些可能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业务中,积极进行应用试点。由于应用新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风险,政府管理部门有必要积极引导,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为积极研究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引导和调动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一些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业务系统逐步成熟。

3.2 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等技术的联合发展

2015年国家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把大数据作为建设数据强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大数据应用,带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产业链,提升信息产业的发展质量。大数据尽管目前在国内发展很快,但存在整合困难等治理难题,随着数据量的积累,治理将会更加困难。区块链中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实质是一种互联网底层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数据库形式,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事件数据排列的“时间轴数据库”[4]。区块链技术将会有效避免有效数据的收集和清洗,大大降低大数据收集成本和提高大数据应用效率。

3.3 加强区块链技术研究

在区块链应用趋势中,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深层次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目前国内在区块链研究和应用领先的企业,如蚂蚁金融等,对区块链应用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支付清算、基础技术框架、资产交易、票据交易等方面[5]。在加强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需要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教育、慈善、民政、审计等领域的应用,通过一些典型应用项目的实践,不断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较深层次的掌握。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7).

[2]王和,周运涛.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保险[J].互联网金融,2016(5).

[3]廉蔺,朱启超,赵.区块链技术及其潜在的军事价值[J].国 防 科 技,2016(2).

篇4

2008年10月,中本聪提出比特币设计白皮书[1],并于2009年公开了最初的实现代码。2014年开始,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区块链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目前已被应用于金融、贸易、征信、共享经济等诸多领域。2015 年 10 月,美国纳斯达克(Nasdaq)证券交易所推出区块链平台 Nasdaq Linq[2],通过该平台进行股票发行的发行者将享有“数字化”所有权。2016年1月20日,中國中央银行专门组织了“数字货币研讨会”,邀请花旗、德勤等公司的区块链专家,针对数字货币发行总框架与演进过程,以及国家加密货币等话题进行研讨。

最早的区块链技术出现在比特币项目中,作为比特币背后的P2P网络分布式记账平台[3]。公认的最早关于区块链的描述性文献是2008年中本聪撰写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4],但该文献重在讨论比特币系统,并未提出明确的区块链定义与概念。目前区块链利用密码学中的hash算法等技术,使比特币形成了一个不依赖于发行方的货币系统,保证了各地参与者的交易安全。

针对区块链的安全问题,张宪等[5]对当前主流的隐私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祝烈煌等[6]详细介绍了区块链的层次构架,分析了现有区块链技术存在的缺陷;Meiklejohn等[7]通过启发式聚类分析技术分析区块链中的交易记录。本文介绍区块链关键技术,提出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构想,并通过实例论证该构想的可行性。

1 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主要分为3种:私链、联盟链、公有链。私链用于机构内部,性能上相对弱于现有分布式系统;联盟链建立于多个联盟机构之间,且每个机构间有一个核心节点;公有链对社会公开,用于资源共享等方面。Baas平台可以面向用户群体提供联盟链与公开链。区块链结构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与应用层[8],功能分别为:①数据层封装底层数据区块的链式结构,采用相关非对称公钥数据加密技术以及时间戳技术,通过哈希算法与Merkle数据结构,将一定时间内接收到的数据和代码封装到一个带有时间戳的数据区块中,并链接到最长的主链中,形成新的区块;②网络层建立在IP通信协议与P2P网络基础上,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以及数据验证机制,使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都能参与区块链数据的校验与记账过程。仅当数据通过全网大部分节点验证后,才能写入区块链;③共识层为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机制算法,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其能够使各节点更高效地针对区块数据的有效性达成共识;④激励层集成了经济因素,主要用于公有链中。它使共识节点可采取最大化自身收益的行为,并且保障了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具备适度经济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可形成对区块链历史的稳定共识;⑤合约层封装各类脚本、算法与智能合约,目前已出现以太坊等图灵完备的、实现较为复杂的脚本语言,是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并使区块链可以支持各种金融与社会系统的应用;⑥应用层封装区块链各种应用场景与案例,提供可编程环境,通过智能合约将业务规则转化成平台自动执行合约。区块链功能机制见图1。

2 区块链隐私保护

个人用户隐私信息通常指数据拥有者不愿披露的敏感数据或数据所表征的特性[9],而为了维持分散节点间的数据同步性并对交易达成共识,必须公开一些信息。所以必须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处理,以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

2.1 区块链隐私保护方式

在区块链上实现隐私保护,主要通过区块链的多个节点验证每笔交易,但如果存在恶意用户验证,则有交易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Vitalik提出4种解决方案:①通道(见图2)。只有通信或交易双方才能掌握其中详细信息,与票据交易类似,经过双方共同验证、签名才能最终确认。若要继续通信,需要经过双方再次确认信息并签名。签名次数越多,说明通信发生得越晚。对于有冲突的交易,才会被放到链上(双方确认的信息都在链下进行)。通过“通道”方式发起交易,其安全性与区块链上发起的交易基本一致,可有效保障交易方的隐私性;②混合器[10]。在交易前设置好一个连接所有交易方的中心平台,左侧交易方A1将需要交易的货币与地址发送给该平台后,B1、C1以及右侧的A2、B2、C2也执行相同操作。交易方将需要的货币发送到一个相连的中心平台,以保证将其联系打乱后可发送到事先指定的地址上。在链上参与方看来,只知道A1、B1、C1用户与A2、B2、C2用户发生了交易,却不知具体对应关系。这也意味着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服务器存贮货币,且告诉中心处理器应该发送的位置。但是该方式需要充分信任中心处理器,即对于第三方的信任。为了削弱中心化趋势,Vitalik等[11]又引入了智能合约(见图3),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安全性与隐私性;③环匿名[12]。它是一种特殊的群签名组成的协议,只需证明拥有环签名中任意一个签名的签署权即可;④零知识证明。在区块链公有链中,运用零知识证明使其不需要添加或向外界透露更多信息即可完成整个交易流程。

2.2 区块链技术在隐私保护方面优缺点

区块链能解决一些中心化服务器面临的隐私泄露问题,但由于区块链技术采取的去中心化架构与数据存储机制,也为隐私保护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在区块链隐私保护方面,张宪在文献[5]中提及了达氏币(Dash)、门罗币、零币。其中达世币具有可保护隐私的主节点,且引入了链式混合(chaining)[13]及盲化(blinding)技术[14]。但由于达氏币依旧存在主節点被控制的风险,所以又提出不依赖中心节点的加密混合方案;门罗币的两个重要技术分别为隐蔽地址(stealth address)与环签名(ring signature),由于在环签名技术中需与其他用户的公钥混合,有隐私暴露的风险,所以又提出零币概念。但区块链提供的匿名方式仍有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如何增强区块链匿名性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目前主流研究方法有P2P混合机制[15]、分布式混淆网络[16]与零知识证明[17]等。

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优势如下:①信息不可篡改。信息经过验证后添加到区块链上,则会永久存贮起来,除非超过51%的节点(即51%攻击[18])受到控制,否则对单个节点的数据修改无效,因此区块链稳定性较强;②匿名性。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遵循固定算法,且不需第三方参与,交易双方无需公开自己的身份以取得信任。另外,区块链地址空间一般较大,出现碰撞的概率非常低,从而充分避免了隐私泄露的风险;③区块链网络稳定。区块链网络是一种P2P网络,在P2P网络环境中,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又可作为工作站。在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地位都是对等的,节点之间采用中继转发的模式进行通信。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而不需要经过集中环节,从而降低了信息被窃听的可能性,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劣势如下:①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不可更改,在公有链上的交易数据也是透明的,因此容易受到攻击。攻击者可通过推断区块链之间的交易数据找出敏感信息。尽管是匿名交易,但通过分析全局账本交易信息的关联性,可降低区块链中个人信息的匿名性效果,甚至泄露匿名信息内容。如Meiklejohn等通过启发式的聚类分析技术分析区块链中交易记录,可发现同一用户的不同地址;②与传统中心化架构相比,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使每个节点储存的信息等效,攻击者很容易找到安全性相对薄弱的节点入侵;③随着数据量增大,区块链的应用会出现延迟。因每一次交易都有相应不可更改的记录,随着时间推进,每次交易都需要下载并读入历史上所有交易记录才能正常进行,另外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全网告知,因而产生记账周期(比特币控制在10min左右)。

3 结语

篇5

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逐步扩展

金融领域应用热度高企。当前,金融业法定数字货币、贷款清算、证券交易、积分兑换等领域区块链应用广泛。利用区块链技术,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构建法定数字货币的系统设计理念、运行框架、流通方式,挖掘法定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需求;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联合建立区块链应用系统,推动交易和清算过程集成,实现双方微粒贷联合贷款的实时结算和清算;小蚁公司构建了由市场参与者共同维护的股权数据库,提供股权发行、股权交易等去中心化服眨恢泄银联与IBM计划共建跨行积分兑换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中国银联体系内跨行、跨平台积分通兑服务。

非金融领域应用探索力度加大。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公益捐款、证明文件、房产交易、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蚂蚁金服正试点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记录善款全生命周期流向的多方共识和信息同步机制;鑫苑公司联合 IBM共同构建房易信平台,集成房产信息数据库、房产估值系统、交易流通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等模块,提供基于智能合约的房产交易服务;区块链工业应用研究中心构建了若干分布式数据存储节点和身份验证机制,探索开发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以解决不同厂家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信任问题。

我国区块链技术深化应用面临困局

区块链技术仍存在薄弱环节。区块链技术仍是一项需要持续迭 代完善的技术。区块链技术最初仅用于为实现比特币交易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提供一套共识机制。随着应用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区块链技术薄弱环节逐渐暴露:一是区块链网络中节点容量和处理性能两大指标设计仍需权衡,区块链网络中分布式记账节点参与越多,网络的可信度就越高,然而,网络中分布式记账节点的增多会拖慢整个网络达成共识的速度,降低网络对于大规模并发式业务的处理能力;二是区块链网络的抗攻击能力有待提升。最近,世界著名区块链应用平台“以太坊”受到网络攻击,Geth节点上2283416号区块发生了崩溃。“以太坊”公共声誉受损的同时,原来一直上升的以太币价格也大幅下跌。

区块链技术应用价值被低估,掣肘深化应用。区块链技术是由计算机学、密码学、金融学等多学科理论耦合而成的多学科技术逻辑的集成,它在构建社会信任体系、杜绝隐私泄露、加速资产流动等方面大有可为。但目前国内很多专家、学者、研究机构、企业等仅从单一学科的角度认识区块链技术,认为区块链技术仅是一项加密算法或是数据库技术,导致区块链技术实际社会价值被低估。

区块链技术应用支撑薄弱。当前,区块链技术在术语、参考架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区块链技术在硬件设备、加密算法、挖矿节点、应用开发等方面无法形成集群化规模。

破局之道

以深化应用牵引区块链技术演进发展。一是重视区块链技术发展,制定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着力突破芯片研发、矿机生产、矿场建设、技术平台开发、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提升等关键环节,培养一批技术能力强、有全球市场话语权的龙头企业;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相对成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创新,加速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嫁接融合,重点解决数据可靠性、数据加密等问题;三是依托科研院所、 重点企业,组织实施区块链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汇聚各方研发力量打造一批区块链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在全国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创新网络,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篇6

【关键词】区块链 保险业 信用危机

一、中国保险业信用危机现状

近几年,保险市场实现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有效防范风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保险的投诉率却也是出于一个上升趋势。作为以最大诚信为基本原则的保险行业信用危机频发,关键是缺少一个稳定适用的信用机制。

(一)保险业整体发展情况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超201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2.18%;保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保障民生能力增强;赔付支出平稳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寿险业务给付金额超201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1.64%;外资保险机构业务增速快于行业水平,市场份额同比略有增加;由于2016年金融环境复杂多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下降,经营效益有所下降;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截至2016年3季度末,保险公司职工人数109.27万人,较年初增加6.81万人,增长6.6%;保险公司签订了委托协议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628.13万人,较年初增加156.83万人,增长33.3%。?q?

(二)2012~2016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

数据来源:2012~2016年《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如图1所示,2012~2016年保险公司合同纠纷投诉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理财/给付月平均投诉量与退保纠纷月平均投诉量在2016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如图2所示,在2012~2016年保险中介机构纠纷的投诉量变化中,违法违规数量明显下降,这与中国保监会对保险业的整治政策不无关系,而合同纠纷在近五年呈现比较缓慢的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随着保险体量的上升,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势头,保险消费的投诉数量也在随之上升。不仅是个人,保险公司也常在再保险过程中出现信任问题。保险公司对于被保险人的承包方式由于是采用抽样体检与抽样生调,因此被保险人中频繁出现有逆选择等违背诚信原则的现象。由此看来,信用危机严重阻碍了保险业的发展。

(三)传统保险业信用危机具体问题表现

1.保险关系人中保险人不诚信。为完成其业务量与提高个人收益,保险业务员片面夸大其某些产品的优越功能,对条款进行扭曲与遗漏解释,对潜在的风险缺乏充足的解释,致使被保险人在索赔时与保险人产生争议与冲突。此外,由于保险人缺少对投保人充分的信息披露,使得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投保人无法对是否投保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从而使得保险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声誉严重下滑。

2.保险关系人中投保人不诚信。一些投保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降低投保成本,如实告知义务没有得到履行,或在投保条件都不符合时,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保,使保险公司在是否承保的决策中难以根据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更有甚者,部分保险消费者为获取额外收益而进行保险欺诈,刻意伪造保险事故与相关的证明、数据、资料,故意夸大损失程度,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

3.保险人对保险人和投保人及有关关系人不诚信。某些人为获得超出正常收益的~外收益,通过做伪造保单、私自挪用保费、更改保险合同等手段欺骗被保险人与投保人,还通过对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进行虚假宣传,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没有履行及时说明的义务,甚至对投保人进行错误的引导。更有甚者还隐瞒与合同相关的重要表述,严重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

(四)互联网保险信用危机具体表现

1.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公开性与共享性已经成为大趋势,但数据公开也伴随着许多争议,因为公开与分享数据会造成用户隐私、个人信息等内容被泄露与非法利用,也为不发机构利用数据进行非法保险运作创造了条件。互联网保险可以以低成本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同时保险管理成本也得以降低,但是因为技术缺陷导致客户的信息被窃取、利用以及其他非法操作也不在少数。同时,保险产品的理赔与销售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这就为保险欺诈提供可乘之机。如在图3的消费者对互联网保险风险因素调查中可以看出保险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占据较大比例。

数据来源:杨鑫《我国互联网保险运行及监管问题研究》。

2.市场监管问题。由于互联网保险是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无法满足保险市场发展与监管的需要。近些年国务院与保监会也对互联网保险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整治文件,但是没有成立明确的市场监管部分与机构,具体的问题也没有清晰的法律条文解释,这就使得保险市场的市场机制无法准确的发挥作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与限制,所以在近几年互联网保险的迅猛发展中,市场监管的缺陷也被暴露无遗。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区块链技术最先由比特币创始人在比特币白皮书中以“工作量证明链”的形式提出,是一种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以链条式组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的验证、记账、存储、维护和传输等过程均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纯数学方法而非中心机构来建立分布式节点间的信任关系,这样就避免了过去传统的中心式管理系统,实现了去中心化分布系统。

2.时序数据。区块链采用带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存储数据,从而为数据增加了时间维度,具有极强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可以避免数据被篡改以及数据丢失。

3.可编程。区块链技术提供灵活的脚本代码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创建高级的智能合约、货币或其他去中心化应用。

4.加密与授权。区块链技术借助非对称密码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利用分布式系统各节点的工作量证明等共识算法形成的强大算力来抵御外部攻击、保证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三、区块链技术对于解决保险业信用危机的作用分析

(一)区块链应用于保险业原理分析

区块链不需要第三方的信任机制介入,而是点对点自组织网络的构建、不可篡改的加密账本和分布式共识机制,从而实现去中心化信任的全网记账和共同公证。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越性,使得记录于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交易各方可以享有一高度安全、深度信任的交易环境。当保险事件发生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即自动执行,启动保险理赔程序,实现自动划款赔付,消除了从中牟利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有效的量化管理工具,区块链可建立一整套自动化管理体系,推动保险业尤其是新兴互联网保险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对于保险的具体应用

区块链技术会改变消费者与保险公司间的交互方式,进而为保险业带来极大转变。将部分数字化的书面交易完全转变为数字化交易,同时避免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给保险业带来的信用危机。

区块链可以实现无人工操作凭借保险条件自动激活相应过程,降低了管理成本与失误率。如在旅游保险中,旅程开始保单自动“激活”,旅程结束后保单自动“失效”,未按照提前设定的时间完成旅程则启动索赔算法程序;在家庭财产险中,当检测到异常事故时,自动触发索赔;在医疗保险中,若护士或医生助理将病人档案和检查结果呈递至一个包含该病人所有健康记录的受信账本中,索赔就将被触发,同时索赔信息将被立即存档。

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化记账方案,区块链没可以单独记录账目的节点,去中心化的特点避免了发生造假账的可能性,也同时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经过授权才可以访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时间序列特点可以有效避免信息被更改的问题,并且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执行设定的规则和条款。

(三)区块链对于避免投保人风险的作用

在现在的保险经营中,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纠纷时有发生,而问题的关键都在于对投保人的个人信息缺乏一个真实可信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手段。随着国家系统性工程的推进,如果能够将更多权威的数据引入并存储在区块链上,将成为伴随每一个人的数字身份,这上面的数据具备真实可信、无法篡改的特点,对于投保人的风险管理将带来莫大的益处。目前国内首个运用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互助平台同心互助,在传统互助平台基础上,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创新实现全面透明化运作。

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可以将不同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之间的数据打通,相互借鉴,可以提高核保、核赔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在医保中,如果能在区块链上查询到投保人所有的就诊记录,甚至直系亲属的就诊记录,对于投保人当前的身体状况、患病史、家族病史就有了一手的资料,有效地杜绝带病投保。

参考文献

[1]贺俊燕.中国保险业发展中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J].浙江金融,2008.

[2]徐兴泰,戴春燕,范一鸣,李雪萍.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2015.

[3]杨鑫.我国互联网保险运行及监管问题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4.

[4]王和,周运涛.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保险[J].中国金融,2016.

篇7

小本聪最近在观察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项目,什么项目?先卖个关子。但在观察过程中,小本聪顺便补习了一波共享经济的关键知识点,所以在此和大家分享。

首先,“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将资源使用权让给有需求的他人,并获取回报,或者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这句话有点冗长,但它强调了“共享经济”的核心,就在于:

最大程度利用闲置资源。

世界上的闲置资源是很多的,所以接着这个词汇大火,一堆共享项目雨后春笋般冒出,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都名噪一时。但是,就跟你不能什么行业都套个“区块链”名头一样,共享经济也不是跟所有生意适配的。

观察那些做得好早早成了独角兽的,再看看做的不好只算是噱头的,我们能总结出:成功的共享经济项目,应该至少满足三点要求:

一,资源闲置数量充足

二,资源相对容易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有统一方便的渠道将资源提供给需求端

以共享单车为例,摩拜和 OFO 在国内的铺设力度大家都看到了,这也是为了满足第一点要求:资源闲置数量充足(公司自己生产单车是否还属于“共享”我们先不讨论);其次,普通用户对自行车的要求很一致,就是能骑行,然后骑着轻便就成,所以产品就容易标准化和规范化;最后,自行车摆在街头巷尾和居民区出入口,就是为了让有需求的人能统一方便地使用。

那么综合以上三点,小本聪想到:是不是完全能在线上完成的交易,反而更容易走共享经济模式?因为互联网世界的资源,比如图书影音资料和电脑存储空间等,数量都很充足,并且这些东西都有统一的标准,然后用户也能很容易接入和使用。

以前没人做这种共享,可能是因为技术门槛和安全考虑——我的电脑有 1 TB 的硬盘空间,我只用了 200 G,剩下 800 G 虽然闲置,但我又能租给谁?怎么租?能不能放心让别人使用?算了好麻烦,闲置就闲置吧。

但是现在,有了区块链这种能取得共识、能写智能合约、去中心化的技术,这个构想就不难实现了。记得小本聪开头提到的项目吗?它就是做这个事情的,项目名字叫做——Genaro Eden,由 Genaro Network 推出。

我们接下来就以 Genaro Eden 为例,讨论一下它要如何做成区块链领域的共享先驱。

首先,Genaro Eden 的产品逻辑是:让用户能分享自己的闲置硬盘空间并接入网络,为其他人提供数据存储的空间。通过分享闲置资源本身这一行为,用户还能从中获得收益。加入该网络的人越多,可以使网络的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就好像 Airbnb 上的房主,把空余卧室让给游客使用;Genaro Eden 把空余硬盘用来存储别人加密过的信息碎片。

那么,Genaro Eden 满足我们前面提出的,共享经济的三个要求吗?

小本聪调查发现,全部是满足的。首先看资源充足门槛低——全球所有拥有闲置硬盘的人都可以成为资源提供者。第二要求——是否容易标准化,正如我们所说,互联网资源往往有统一标准,数据大小就有统一的衡量标准(MB/GB/TB)。第三要求则是方便统一的渠道。 Genaro Eden 的,目标正是成为这样一个统一、方便的渠道,顺利连接供给端和需求端。

通过 Genaro Eden,用户能放心、方便地出租电脑中的闲置硬盘空间,基本等于“躺着赚钱”,并且闲置资源利用率提高,就避免了浪费和低效率,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了:现在云存储这么发达,我直接买个云网盘不是很简单?确实,云计算服务市场的规模近几年有着不错的增长。据国外市场研究公司 Gartner 的报告称,2017 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为 2602 亿美元,到 2020 年时,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 4114 亿美元。

但从另一方面观察,云存储有诸多不足和弊端。首先说最引人关注的隐私问题。这个问题,换个问法就是:用户存储的数据,归属权和使用权是谁的?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很难解决。先不提做云业务企业的内部员工,能轻易接触用户数据这个威胁,这些企业本身,往往会光明正大使用用户数据作加工分析,这种做法是否正当?二次加工的数据还属于用户本身吗?——没有统一答案。但从 Facebook 的“剑桥”数据泄露事件能看出,用户对这种做法是深恶痛绝的。

而 Genaro Eden 产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隐私性非常好。这种隐私性不是来自公司的口头保障,而是由区块链技术决定的。Genaro Eden 把用户的文件用加密算法分割为若干小份,并进行冗余备份于不同节点之上。想象一下,你的文件被分散且被存储在全球不同银行的保险柜里,你是唯一一个有密钥将它们重新找回并组合在一起的人。 Genaro Eden 的用户正是唯一有私钥找回碎片文件的人,连存储服务提供商自己,都永远无法读取用户存入的信息。

其次,云存储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小本聪自己的百度云盘被盗过三次就不提了,里面也没啥重要东西。但 2014 年 9 月,多名美国艺人存在 iCloud 上的私照,由于黑客攻击而泄露的事件,可是引发了全球热议。今年 3 月初,更有苹果的中国用户报案,表示其个人资料被一名苹果的技术顾问入侵,并作出敲诈勒索。

那么,Genaro Eden 能否解决安全难题?小本聪发现,它是把文件分割后,进行去中心化加密存储在随机地址上,即使有黑客攻击,将无法准确定位到唯一的地址,因而比中心化存储更具安全性。结合第一点隐私保护,哪怕黑客攻破防线,也没法针对性黑某个人,更无法获得他的信息内容。

最后,就是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了。共享模式做不到降低成本和价格,就缺乏吸引力。

首先说,云存储费用为何会十分昂贵?因为需要花巨资购买足够存储所有用户数据的大型服务器,且维护成本极高。像 Facebook 就斥资十亿美元以上建立数据中心。

但是对 Genaro Eden 来说,由于使用的节点和空间大多是用户自愿贡献出来的空闲容量,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就相当于 Airbnb 对于传统酒店业的冲击,节点越多,加入网络的用户越多,会形成规模效应,使得运营成本越为低廉。

Genaro Network 构建了独有的 GNX 通证模型,在 Genaro Eden 中用于存储行为的支付。从下表可以看到目前 Genaro Eden 的个人版数据存储花费折合成美金,与 Google Drive 和 Dropbox 相差无几。并且,随着节点数目的进一步增加, 平均费用还将可能进一步降低。

此外,应用区块链技术做存储,Genaro Eden 还有“高效”和“永久”两个特征。这都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多节点特征有关,所以 Genaro Eden 能帮用户选择距离最近带宽最高评级优秀的节点,从而做到高效;又因为节点众多,避免了云存储中数据中心一旦出故障,数据可能全部丢失这样的重大事故发生。

就共享经济而言,现在是分享存储空间,未来Genaro Network的规划是基于存储网络,在个人允许的情况下分享数据,其释放的价值将会更大。数据是Genaro网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因而Genaro也称之为“数据治理”。

怎么样,听完以上分析,是不是觉得这个项目优势非常明显?上述内容都是从用户角度阐述的。应该说,Genaro Eden 是一个简单易上手的区块链应用,不仅能满足存储数据这个刚需,还能作为学习区块链技术的入门工具。就好像美图秀秀让人人都学会了 PS, Genaro Eden 也属于区块链项目中非常“用户友好”的——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步骤,让体验和感知新技术变的轻松简单。

然而小本聪经过调研发现:其实 Genaro 公司的技术,也有很多独到之处。

首先,Genaro Network 所使用的 SPoR+PoS的共识机制是一个绿色可持续的共识机制, 一来能够解决 PoW 能源浪费问题, 二来能够解决纯 PoS 的安全问题。然后,Genaro Network 是首个结合点对点存储网络的可编程公链,能够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整合的解决方案。

这让小本聪备感期待,因为 Genaro Network 的雄心,就是希望和存储网络相结合起来,打造一条高效可编程的公有链,并且改善和解决现有区块链公有链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什么问题呢?首先是共识机制的不可持续。主流共识机制算法 PoW(Proof of Work, 工作量证明),会随着区块链做大而耗费越来越多的算力和能源,并且 PoW 是解决一些随机的数学问题,对现实生活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增加每秒的区块链交易,即提高 TPS。最后一个问题,是公有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跟现实世界没有办法进行交互。

那么,Genaro 如何尝试解决这些难题呢?

对于共识机制,为了避免PoW的能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支持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它允许矿工通过stake来扩展区块链而无需任何算力。然而,单纯的PoS会引来安全问题,例如“远程攻击”和“无利害关系”; 这是因为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通证都可以扩展区块链,因此链条更容易分叉。

因而,Genaro独创了一个可持续的共识机制:SPoR+PoS。SPoR是“Sentinel Proof of Retrievability”(数据的可检索性证明)的缩写。 Sentinel(哨兵)是你的数据随机一部分的哈希,并且存储在区块链中。这是低能耗的,更不会像比特币一样随着时间的增加使能耗增加。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有用的计算,已经多年被用于云存储。

总之,Genaro网络使用SPoR来确保PoS以防止攻击 - 没有人可以轻松地分叉和扩展分叉链,因为没有运行过SPoR算法就没有之前的哨兵。在完成PoS之后,你只有拥有了非常多的哨兵数量,才能证明你在网络中的贡献足够大,并且又不断地做着计算,你才有资格做共识,因此也就是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

关于第二个问题,这是过去一年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现在依然如此。这就涉及到一个著名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理论:Security(安全性)、Decentralization (去中心化) 和 Efficiency(效率),是不能兼得的。现在的很多项目都是通过牺牲安全性或者去中心化来实现增加效率的,然而Genaro的选择则在保证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了效率。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成为分享者,你要先用通证进行stake,stake完之后,才有一定的权利来分享存储空间。在Genaro网络里,所有节点都需要进行通证stake并获得共享存储的权利。然后,Genaro网络会根据存储节点,在存储网络中的表现、贡献来进行排名,用SPoR从存储节点中筛选出治理节点。也就是说,少于200个对存储网络贡献最大的、最值得被信任有实力的可信节点达成共识,这比达成所有节点的共识要快,因而这个设计能大大提高 TPS(每秒交易量)。

篇8

1. Token经济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在现有的经济体系中,市场交换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法律以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利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界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确权的方式为法律,而法律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工干预(陪审团),有漏洞可寻。而且多中心化和冗长的产权交换流程(不动产或汽车)无法让确权和执行绑定在一个原子级的操作中(技术角度即封装在一个事件中,要么成功要么不执行),因此才会出现众多的老赖。

清晰界定并严格执行的产权能够促进现存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而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目前的中心化确权制度,已经无法安全有效地覆盖到价值交换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线上聚类的便捷性,不同价值观的人群需要独立的价值体系,人们也在不断地尝试,比如Q币、积分、会员卡、购物卡等,但都没有脱离中心化的桎梏,而随着比特币的火爆,走进大家视野的除了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还有Token经济体系。

2. Token是什么2.1 Token的定义Token英文释义为代币;令牌,现在得益于通证派的不懈努力,国内普遍翻译为“通证”,通证派对它的定义为: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是基于价值互联网的可信任的价值共识的数字化载体。意味着现实世界的各种权益证明(股权、债券、积分等)都能以Token的形式,放到数字世界里流通。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可以想象成黑客帝国或者绿洲里的货币,不同的是,Token代表着对应角色在真实世界里的权益,有价值支撑。

2.2 Token的三个层次数字法币:

主权或超主权货币;

由国家信用背书,行法币功能;

将引发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系统根本变革。

有人可能会将数字法币和电子支付混同,两者的发行权都为央行,但电子支付的核心其实是依托现有的银行账户,通过数字的流转实现了价值的转移。用来支付的账号上显示的数字,更像是银行授予你支付和提现的信用,而真实的货币一直躺在银行里。数字货币因为本身的数字属性,所以价值转移和货币转移能够同时实现,钱包里的数字代表着实际的价值。

数字货币:

社区内代币,由社区成员共同背书;

在社区内充当价值计量、存储和交换媒介;

可自由兑换为其他数字货币甚至数字法币。

如ETH和EOS等公链Token。

通证:

由个体或组织发行;

代表一定范围内的价值共识,特别是可兑现、可交易的商品、服务及权益;

有内在价值。

其实还有一种,就是没有价值支撑的空气币,虽然市面上现有的Token大多数都属于此类,但不在本次讨论范围之内。而数字法币也由于其特殊性,暂时不做深入探讨。

通证的价值:

一直在说通证需要真实的价值支撑,价值又是如何体现在Token中的?

首先,Token要有物权属性,能够代表使用权,可交付实际物品或服务;其次,Token有流通属性,至少在生态内是硬通货;最后,在具备前两者的基础上,自然具有投资属性,代表收益权,未来可以持续产生收益,升值空间随着前两个属性的增加而升高。

以ETH为例,享受公链提供的基础服务,在以太坊上运行智能合约,需要燃烧用ETH购买的Gas,因此持有ETH即意味着拥有调用以太坊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这即是其物权属性; 而当生态内应用增多,不同应用间基于ERC-20协议的Token都需要通过ETH来进行生产资料的交换(包括ICO也使用ETH),此时ETH也具有了流通属性;ETH虽然每年增发貌似降低了其投资价值,但考虑到其生态中应用的数量多,每个应用都需要燃烧Gas,而且以太坊即将转为POS机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币为了掌握投票权被保留且希望获得更多投票权的节点会大量买进而推高币价,因此ETH也具有了投资属性。

3. 区块链和Token的结合3.1 两者相互依赖缺少区块链技术作为一致性和安全性保障的Token无非是Q币、蚂蚁积分,而缺少通证激励体系的区块链,也无非是分布式存储技术,区块链和通证思想相互成就了对方,只有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Token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证。

区块链以密码学为共识基础,其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特性为通证提供信任基础,使认为篡改记录、阻碍流通、影响价格的难度指数级提升,对通证代表的权益提供了可靠保护;同时区块链也是适合于进行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价值的载体是通证,交换的基础是高度可信,这样的系统之间摩擦很小,通证的流通速度越快,也就具有越高的价值。

3.2 两者的结合方式区块链和通证构造的新产品形态,如元道先生所言,大概率在以下两种中形成一种。

前者就如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安卓/IOS两大寡头瓜分市场,基于某两条高性能的特定主链开发对应的应用,而使用上也需要两种经济形态并行,这与去中心化的理念相悖,也影响开发效率;后者类似传统信息互联网,有一个类似IP协议的跨链通讯层,对下要能够兼容多个基础链,对上要能够支持各种通证应用,但是它本身需要非常规约,最好规约到一个协议上。

而无论在何种形态下,通证都连接基础链和应用,是打造大规模强协作平台不可或缺的经济激励方式。区块链用技术手段解决共识的合法性和一致性问题,Token解决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看起来天衣无缝,但依旧存在着问题。

3.3 通证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发行通证作为经济激励工具,根据贡献分发Token激励;系统中每个角色都持有Token,持有越多的人越有动力去维护系统正常,作恶会让系统不受信任,影响力下降,Token丧失流动性,进而失去价值,从而惩罚作恶的人。这一段在比特币上验证过的完美的逻辑,却在最近BTG遭遇到的51%双花攻击中被证明,模型终究只是模型,人性总会战胜机器。

攻击者通过下图所示的过程,在本次攻击中获得价值达1.1亿人民币的BTG。

市场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在时间差内攻击者已经利用通证的高流动性和跨边界的特性将Token兑换为了其他数字货币甚至法币。在设计Token经济体系时,不能孤立地局限在自有产品内,共识机制需跳出原有狭义领域,从项目共识升级为生态共识。当生态封闭时,惩罚机制可以有效防止作恶,但失去流动性的的Token,其奖励效果大打折扣;而当生态丰富时,惩罚机制惩罚的却很可能是循规蹈矩的用户。

例如BTC总量2100万枚,如果有大量Dapp部署在比特币系统网络上,每个Dapp的Token都与BTC挂钩,用BTC做ICO,相当于金本位时代不断印钞,黄金的储藏量和产量却固定。最终结果是货币体系和黄金脱钩,黄金成为避险资产,支撑货币的变为信用,背后是强权和税收。

4. Token 系统设计Token经济系统包括建立数字身份,资产数字化并上链,Token权益设计,Token的分配、流通机制和价值锚定等步骤。虽然“去中心化”概念非常热门,但在Token系统中,并不能完全去中心化,在初次分配中,项目方一定要预留调控手段,能够对二级市场施加影响,不光是对币价的调控,也包括对Token流向、生态内不同角色权益和流通边界的调控。好比说财政政策和行政手段是中心化的强硬控制手段,那项目方要做的,就是在既定的规则范围内,利用初次分配时预留的Token实施货币政策,但无法随意增发,相对于传统经济中的中心,难度要高上很多。

4.1 构建唯一的可信数字身份Token承载着价值,Token的流通即是价值的转移,在现有的信息互联网上实现价值转移,需要基于可信的第三方中心做信用背书。中心之间数据隔离,用户在每个中心上都有独立的身份体系,将用户的属性和行为都割裂开来,无法形成唯一且可信的数字身份。

区块链系统数据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的特点,可以让公钥私钥对成为公链上唯一的数字身份,在公链上的生态中产生的数据都权属于此数字身份,数据的产生、存储和使用过程,都牢牢掌握在用户手上,对于用户和系统来说,此数字身份双向可信。

4.2 资产数字化在现实世界中,产权明确归属于法人或自然人这样的身份下,那么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了数字身份后,也就要明确数字资产的产权。数字资产既可以是线上产生的数据、挖矿挖出来的Token,也可以是数字化后的现实资产。其中现实资产既用非标通证来进行Token化方便流通,也可以直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C2C的产权/使用权让渡。

如果在物联网时代,想将一台车数字化,只需车载系统内置数字锁,通过智能合约将解密权限授予某个私钥即可,房产也是如此,所有资产都会有内置系统,通过系统内的智能合约即可确权。

而目前线下资产的数字化,必然涉及传统中心机构的确权,而经过线下确权的资产,上链之后也就失去了匿名性。比如现在如果想将一间房数字化,也可以增加一把数字锁,不过却只能是一把数字密码的物理锁,但如果我有物理锁,随便锁上一间房,它就是属于我了吗?显然不是。因此加锁的行为,必须建立在资产已经确权的情况下,而现在的确权,依旧只能通过中心化机构的实名认证,可想而知,这样的资产上链,必然关联到线下的真实身份。

4.3 Token权益设计Token所代表的权益,在之前通证的价值中已经进行阐述。物权、流通和投资三种属性,可以在一种Token中体现,也可以分开设计,前者好比ETH,后者可参考Steem的Steem、SteemPower和SteemDollar的三Token设计。

4.4 Token的流通和分配机制Token的分配和流通基于权益设计的基础之上,如基于ERC-20协议的标准通证的流通性大于非标准通证,重投资属性的Token流通性小于重物权和流通属性的Token,因为如果人们倾向于相信某个token具有储藏价值,那么他们就会愿意持有这些token,而不会迅速兑换成其他东西。人们持有资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预期这个资产未来会升值。

KYLE SAMANI指出,流通速度是影响token长期和非投机价值的关键,大部分的token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服持有者持有token超过数秒钟。除去投机因素,具有高流通速度的资产很难维持长期价格的升值。而现在的币圈,多数都是三权合一的设计,如何解决流通性和投资价值的矛盾,需要设计者在鼓励持有(POS)和鼓励使用(gas燃烧)的机制之间做好权衡。

Token的分配,首先需要确定Token的产出模式,相较于中心化机构的印钞模式,通过智能合约限定Token的产出方式并公开源码,更能体现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原则。尽管创始团队会在首次发行时预留一部分,但也是依据团队所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并且创始团队作为治理方,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通证,来弥补初始设计中的奖励偏差(分红),同时也要设计好回收机制,弥补分配偏差(Gas燃烧、币安销毁等)。

在根据挖矿等机制产出之后,Token在市场上流通并依据效率原则自发形成再分配。这其中包括了交易所二级市场和场外C2C,二级市场的流通主要基于投资升值,场外市场则更多注重与物权的流转(非标通证)和Token的使用(节点竞选、Gas购买)。

最后为了防止极端情况或由于分配机制设计不完善而导致的分配不均衡,项目方需要通过手中预留的Token进行调控,而绝不是为了操纵币价收割韭菜而拉盘砸盘。

4.5 价值锚定价值锚定分刚性锚定和柔性锚定。刚性锚定就如SteemDollar(SBD),明确与美元的锚定关系为1SBD≈1USD,但除非如USDT那样宣称的有1:1的美元支撑,否则依旧存在波动性和溢价性。

柔性锚定就如般若链,核心在于系统资源和服务的调用,既可以使用法币,也可以使用Token,两者之间若出现价值差,则会出现套利者搬砖,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法币和Token之间的汇率锚定。

无论采取何种锚定方式,都需要有真实的价值支撑,无论是产品或是服务,都需得到市场的认可,否则币价就好比空中楼阁,一旦泡沫破灭,便打回原形。

5. 结语区块链系统作为大规模强协作平台,如何避免协作者们出现《乌合之众》中所述的群体智商低于个人的情况?《群众的智慧》里给出的解释是:群众智慧依赖于四个前提,多样性、独立性、分散性和聚合能力,只有群体成员的观点多种多样且独立提出时,聚合的人群才会体现出群众智慧。

篇9

关键词:数字货币;金融监管;法律问题

围绕数字货币的法律概念和监管,学界存在诸多争议,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得出理性的结论。因此,关于数字货币立法方面的进展更是举步维艰。然而,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在实务中又不得不对数字货币的定性、归属、纠纷等予以回应。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更何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形式,数字货币有其独特的优势———较为明显的是使银行业的经营成本明显减少,助力共享金融的发展。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支付的便捷性,改变传统法律规则下执行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同时需要注意,数字货币也存在诸多的隐患,比如:没有稳定的币值、价格容易受到波动,尤其是其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征更给金融监管机构增加了监管压力。

一、数字货币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总体上对数字货币的本质内涵不明晰。本文试图通过与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数字货币最一般的共性与个性,以期对数字货币做一个清楚明确的界定。实践中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概念容易使人产生混淆,使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安全监管陷入僵局。基于此,只有对数字货币的法律概念界定清楚,方能为数字货币的立法和金融监管奠定理论基础。传统意义上,因为电子货币被大众广泛使用,学界对电子货币都有比较清楚明晰的了解。有学者将电子货币(E-lectronicCurrency)的定义解释得很明确,即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络电子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货币形式,是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1〕电子货币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支付手段,是法定货币的一种。比如,常见的借记卡和信用卡,还有现如今常用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都是电子货币的一种。〔2〕电子货币不具备可视性、可触摸性,不需要借助实物为载体。虚拟货币是以电磁符号形式存在、仅在一定范围内流通的私人货币,如Q币、U币等各类游戏币。〔3〕这种传统的虚拟货币仍然需要借助互联网等技术。而网络企业发行的法币预付充值型网络虚拟货币不是交易媒介,在性质上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局部性单向支付工具。〔4〕它需要依托虚拟社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双向支付的工具。数字货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也属于虚拟货币的一种,但是区别于虚拟货币,数字货币需要借助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故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存在诸多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相较,区别还是明显而突出的。数字货币的优势在于较为安全稳定,付出的成本较低,更加契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人们对数字货币的投资热情与日俱增,使得数字货币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投资“潮流”。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一样,以网络信息技术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但数字货币也有其独有的特征,不仅交易成本较低,而且安全可靠,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本质上,数字货币介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之间,既有共性特征,也有其独特之处。然而,目前关于数字货币的界定还处于争议阶段,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数字货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发行主体包括国家和私人主体,技术支持上依赖区块链。因发行主体的不同,数字货币又被划分为法定货币和非法定货币。而狭义上的数字货币主要是指非法定货币,更加凸显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特征。笔者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依托区块链技术,兼具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征,并且不需借助物理载体的新型货币支付手段。

二、数字货币的现状和困境

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呈现去中心化、隐蔽性强、安全便捷的优势,但有利也有弊。数字货币因为缺少中心管理者,极易被市场所操纵。过度泛滥地推广使用的数字货币,容易引发普遍的刑事、民事责任风险,如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活动、逃税避税等。故而,金融监管部门既要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也要发挥数字货币的优势———创新金融市场。总之,数字货币是一把“双刃剑”。

(一)数字货币缺少法律依据

数字货币需要进入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流通,解决其法理依据问题成为最关键的前提条件。而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数字货币的法律定位并不能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一样被具体明确。首先,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中,不包括数字货币。这意味着数字货币在我国市场上缺乏国家的支持。其次,《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也只明确规定了硬币和纸币,没有对数字货币进行规定,导致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数字货币不进行明确规定,那么实践中就容易出现执法和司法方面使用的混乱。在科技创新不断驱动金融发展的今天,虽然金融立法相比于其他领域立法要显得更加“不稳定”,但是立法的更新变化不意味着立法的被动,我们应该使相关立法更具前瞻性与大局视野。〔5〕另一方面,关于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问题也有诸多的争论。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曾联合下发了一份文件,将比特币定义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归属于法定货币的范围,并且还禁止相关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利用比特币提供服务。虚拟商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现有《民法典》中只有虚拟财产的概念,因此上述五部门的文件是否将比特币认定为虚拟财产尚有疑问。而且就算官方文件将数字货币认定为虚拟财产,很多学者却对此并不赞同,更倾向于将其定性为货币。比如,有学者指出虚拟商品的定义并不能涵盖数字货币的真实情况。以特定的虚拟商品给比特币定性,并不是一个清晰的界定,反而是以一个模糊的概念去界定另一个模糊的概念。〔6〕从大众对比特币的使用情况来看,也不是完全将其作为虚拟商品。同时,上述认定也没有体现出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违背国家赋予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相等的金融地位和法律地位的意旨。当下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正在不断兴起、发展,对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带动作用,所以不宜全盘否定数字货币的运用。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为数字货币推广使用提供法律依据,进而导致实践中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难以依法而行。

(二)数字货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数字货币极大地冲击了现有的金融监管机制,因为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得以实现无中心管理者监管。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字货币的发行者时,若缺乏中心管理者,金融市场监管势必更加困难。在一般的监管法规中,监管机构的作用较为突显,主要就是对中心管理机构提出合规性要求,而中心机构依据合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7〕而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因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导致传统的监管法规不能全面约束和规范数字货币。其次,在数字货币领域内,发行主体不是单一化的,既可能是处于数字货币网络节点的“矿工”,也可能是一些实体企业。〔8〕以比特币为例,它不像传统的货币种类,不需要借助一个中心管理者,不管是国家,还是私人主体都可以自由发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逐渐增多,监管部门对这种新型货币进行实时监控的难度加大。而且,相比于传统货币,数字货币不需要依赖账户系统证明资产的归属,只需利用公开密钥技术以及能够随意生成的私钥的途径便可完成交易,〔9〕这更加便利了犯罪分子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另外,数字货币除了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匿名性强,不会轻易被察觉,这种特征也是一体两面的,既可以提高保护隐私的力度,也可能加大对其进行管控的难度。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之所以具有该特征,主要是借助区块链技术中的加密算法。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身份信息不会像传统货币一样容易泄露,因此,数字货币的保密程度高。数字货币交易的匿名性〔10〕虽能保障交易双方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但是无疑也助长了金融犯罪活动的肆虐。而且监管部门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数字货币这一新事物的情况下,实际上也难以开展监管调查。这种明显的漏洞,如果出现黑客攻击的情况下,由于交易信息的匿名性以及不可逆性,让很多受害者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自己的损失。

(三)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

相较于传统的货币,发行数字货币不需要借助中心管理机构,这似乎打破了银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冲击了银行的专有职责。数字货币发行者可以随意决定发行的数量多少,会导致货币的供应量不稳定。最为严重和麻烦的是,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越过监管部门,因缺乏监测,就不能实时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这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困扰,同时削弱了政策传导和执行的有效性。〔11〕基于此,如果数字货币以后被广泛运用且被赋予货币的职能,那么势必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甚至冲击金融市场的秩序。而且,随着数字货币被广泛应用和推广,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建设也方兴未艾,但这些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还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规制,导致国内交易平台的标准和监管混乱。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交易平台开展的一系列衍生性金融业务已经违反了金融监管制度的相关规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最终可能会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12〕如果不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进行规制,提高数字货币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货币的监管机制,将导致数字货币完全沦为普通的投机炒作商品。综上,以上的问题都需要立法者和监管者予以关注,创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还需认真处理科技、法律、金融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数字货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三、对策与建议

数字货币虽然存在很多法律问题,也给金融监管造成一定的麻烦,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货币具有不同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优势,一味地否认数字货币的合法地位,甚至严禁商家运用数字货币的做法并不符合当下时展的趋势。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数字货币现有的问题,采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等对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数字货币在不影响金融秩序的条件下发行、交易和推广。

(一)完善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

西方国家对待数字货币大都是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力度。不同的监管机构对待数字货币态度也不大一样,但总体上是较为乐观的。美国在明确数字货币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完善数字货币监管法规,针对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恐怖融资、非法交易以及损害交易安全和投资者利益等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并打击。德国赋予了数字货币合法性地位,并专门对数字货币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规范,同时也明确了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即将其划归私人货币。日本对数字货币的态度非常积极,并打算利用数字货币作为重振国家经济的工具。面对数字货币本身存在的风险,日本也不断完善和创新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日本将数字货币的相关内容添加到《资金结算法》中,并详细规定了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13〕综上所述,我国监管部门对私人数字货币的认识和态度没有西方国家积极、乐观。以比特币为例,以中央银行为主的监管部门没有赋予比特币合法性地位,甚至严禁相关运营商在交易中运用数字货币。正是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对数字货币的法理依据进行明确,才导致在实践中数字货币运用的混乱。然而,在数字货币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其中一员,无法杜绝数字货币,相关部门应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将数字货币尽早纳入法治的轨道。笔者认为在全球金融背景的环境下,国家应不断完善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数字货币在发行和流通领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具体而言,国家应当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监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数字货币的运用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只有如此,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才能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构建数字货币的金融监管机制

如前所述,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程度高等特征,也会加大金融监管难度。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从数字货币本身来加强监管。首先,针对数字货币没有中心管理机构问题,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断创新科技,推进科技监管。具体做法就是在底层区块链中将监管部门设置为“特权节点”,由分开化监管走向合作化监管。监管部门以中间人的身份对区块链治理中的纠纷做出仲裁或者调解,以及对重要的程序实施进行公证。〔14〕其次,针对数字货币匿名性强的特征,需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保证数字货币交易活动公开、公正、公平。最后,应该加强监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货币的管理力度。笔者认为应建立由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为主,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下的行业协会监管为辅的监督机制。只有在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监管的情况下,数字货币的运行和流通才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因为数字货币本身就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机制,以及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这使得对其的监管只能是以引导为主、管制为辅。

(三)确保数字货币在法治的轨道上广泛应用

数字货币的发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监管的第三方,如果对数字货币不加以规范的话,势必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最终危及金融秩序。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数字货币没有一个中心管理者,导致任何私人主体都可以成为货币的发行者。我国为了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明确规定私人主体严禁利用数字货币投机炒作。基于此,笔者认为私人数字货币不被认可的前提下,应保证国家作为发行主体的法定数字货币更加规范化。中国人民银行要积极主动推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可以在一些地区对数字货币进行试点工作,加快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针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乱象,首先,要对现有交易平台的运营状况、资金状况进行全面筛查,严格提高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准入门槛。〔16〕加强监管部门与交易平台的沟通和对接,实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实时共享。其次,为了避免数字货币完全沦为投机炒作的商品,要取消现有的交易平台的做空机制,暂停数字货币的一切交易。现有交易平台必须整改转型,向数字货币有偿存储平台和支付平台的方向转变。〔17〕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规范力度,改变现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不规范运作。最后,监管部门应当引导各交易平台公平竞争,建立完善的平台管理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思萍.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及其规制〔J〕.金融与经济,2006(2):90-91.

〔2〕〔9〕〔13〕〔16〕孟冠宇.数字货币法律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3〕柯达.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J〕.科技与法律,2019(9):57-65.

〔4〕孙宝文,王智慧,赵胤钘.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比较研究〔J〕.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0):28-32.

〔5〕张建.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数字货币监管———以比特币为例〔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7.

〔6〕〔12〕〔17〕樊云慧,栗耀鑫.以比特币为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J〕.法律适用,2014(7):48-52.

〔7〕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1):1-15.

〔8〕〔14〕柯达.数字货币监管路径的反思与重构〔J〕.商业研究,2019(10):133-142.

〔10〕阿尔文德·纳拉亚南.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M〕.林华,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38-39,229,183.

篇10

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安全隐患

1计算机面临的安全隐患

1.1计算机操作系统

目前,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和Unix系统。虽然操作系统根据信息反馈不断在升级修补,但是,由于系统底层软硬件的设计缺陷,导致计算机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第一,无法预料程序运行时的系统状态以及不同系统状态下的结果;第二,不法侵入者可以利用漏洞破解用户的保密装置,对用户电脑进行攻击,盗取用户的信息,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1.2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是信息交换,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极有可能受到远程监控而造成信息泄露。当前,来自系统外部的请求已经不可能隔离,虽然对协议均进行认证,但保障信息安全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一旦被不法分子发现协议的漏洞,他们就会突破安全防御窃取重要的数据信息。

1.3数据安全

随着数据云的发展,数据作为企业特殊的资产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客户数据、财务数据、销售数据和库存数据等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精准营销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当前企业的数据安全也面临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基于系统、网络及路由器的安全漏洞,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的丢失以及部分电商网站平台账号密码被盗,给企业和客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2017年肆虐全球的“wannacry勒索病毒”感染了超过150个国家的电脑,包括国内高校的教育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网。传奇黑客查理米勒曾经通过远程攻击和操控汽车,使福特召回了140万台汽车,他还曾发现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的漏洞,导致百万辆汽车被召回。

2数据加密技术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1]。信息环境下的数据,并非仅指传统意义上的用户数据,还包括网络管理数据、路由器口令文件、数据包的IP地址等。数据加密最初是2011年由Raluca等人提出,借助洋葱加密算法和开源软件MySQL-Proxy充当前后端的媒体,以读写分离的方式完成数据加密的算法。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算法,破译困难,加密性比较好。但是,如果密钥被盗取或信息遭泄露,则会导致数据信息完全泄露,其损失是不可估量。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加密方式,因此,密钥也被分为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种。该项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即使公开密钥被泄露或者盗用了,在没有私人密钥的情况下也不能盗用其数据信息和文件,所以,这就使得其加密效果更好。该项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就现在的科技水平而言,普通黑客不易破解出私有密钥。电子商务数据加密采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对传输过程的加密、信息加密、存储加密、软件加密等。其中,传输加密技术包括对计算机线路和端口进行加密两种方式。线路加密是通过密码来防止黑客侵入。在破解密码的难度方面,端口加密更安全一些。存储加密是指在存储信息时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让信息转化成密文,然后再加上密码。只有在符合权限时,才能获取存储信息。软件加密就是用户在发送信息前,先调用信息安全模块对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发送,到达接收方后,由用户使用相应的解密软件进行解密并还原。

3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3.1PKI数据加密和数据隔离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PKI公钥理论体系(PublicKeyInfrastructure,PKI)进行数据安全防护[2]。PKI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完整的PKI必须具有权威认证机构、数字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统、应用接口(API)等构成部分。PKI的本质是实现了大规模网络中的公钥分发问题,建立了大规模网络中的信任基础。密钥管理是最为重要又最薄弱的环节,它是数据加密中事关整个密码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以密码算法、鉴别逻辑、VPN等技术作为基础,由主密钥、一级密钥和二级密钥组成。

3.2数据隐藏的应用

数据隐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加密技术也有着独特的功能,其将保密信息隐藏于一个公开传输的信息中,从而规避监测者和非法拦截者的破译。数据隐藏系统主要受到三种类型的攻击:鲁棒性攻击、存在性攻击和解释性攻击[3]。待隐藏的信息一般被称为秘密信息,它可以是版权信息或秘密数据,也可以是一个序列号。这种信息隐藏过程一般由密钥来控制,即通过嵌入算法将秘密信息隐藏于公开信息中,而隐蔽载体(隐藏有秘密信息的公开信息)则通过信道传递,然后检测器利用密钥从隐蔽载体中恢复/检测出秘密信息。数据隐藏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能,且能较好地解决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3.3区块链及数字货币加密

随着区块链及数字货币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应用,货币加密技术也受到行业的重视。加密货币并没有第三方中介,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转移,而加密资产则使虚拟货币可以被“金融化”成为可交易的资产。沃顿商学院的韦巴赫教授在其新著《区块链与新的信任结构》中指出:加密货币正在尽量降低信任机制的作用,区块链是增加信任。而加密资产是把加密货币变成交易工具。这些技术促进了加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是市场和经济交流的必然选择。

3.4同态加密技术的应用

对于加密技术的未来发展,美国科学院院士张首晟推荐了同态加密这一新的算法。同态加密技术能够在加密的数据上学习到里面的智慧,不一定要看到数据本身,使得数据的拥有者和数据的处理者完全能够分开,并且能够建立信任基础上的合作。该技术必将应用于未来更多的行业领域,如金融行业,因为他们极其看重数据的保密性,目前完全不会考虑引入第三方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对数据的处理也多停留在报表层面。而依靠同态加密数据算法,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放心地引入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进行数据处理。

3.5云数据的加密应用

云数据也面临数据泄露的问题。在云数据的生成、传输、存储、访问、归档及删除这样一个生命周期中,安全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需要对此做好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数据加密中建立RSA密钥自动生成机制,应用于每次接收或访问数据的随机生成的密钥,将密文密钥分别保存,利用DHT网络的动态特性实现数据的彻底销毁等[4]。

3.6移动支付安全的加密应用

移动支付的数据安全也成为最重要的数据安全问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移动支付发展最快且应用最广的国家,通过使用点对点加密技术(P2PE),对移动支付验证过程中的敏感性支付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可以把处理应用软件作为关键组件整合到HSM,根据PCIP2PE解决方案的要求,对密钥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客户数据安全。通过HSM的使用,能抵御来自外部数据提取的威胁,同时也可以防范内部人员的恶意泄漏。近年来,ECC(椭圆曲线密码)也在移动支付方面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其依赖于运算层、密码层、接口层和应用层的技术实现,具有科学、准确和安全的特点。

4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加密技术是依托于量子计算机强大计算能力所衍生出的加密技术。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指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将会催生出第三次产业变革。第一次科学革命是牛顿力学带来的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变革是以电气技术为代表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将变得更为严峻。从原则上来说,所有依赖于计算机复杂度的经典加密法,都会因计算能力的发展而被破解。同时,计算机能力也受到数据的制约。目前,全世界的计算能力综合到一起,也不能在一年内完成对280个数据的穷举搜索。而量子计算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量子最大的特征就是无法精确复制[5]。不能通过测量把它复制出来,这也是量子加密技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是量子加密技术飞速发展并被世人期待早日应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