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震灾害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震灾害应对措施

篇1

关键词:灾害影响 地震 台风 冻雨 通信机房 通信铁塔 通信建筑抗灾

1引言

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及5.12汶川大地震的严重后果、以及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通信网络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要求整个通信网络的抵御灾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灾害应急通信也要求部分无线基站有更强的抗灾能力,本文介绍了通信基站的建筑抗灾能力现状,针对冰雪、地震、台风等灾害对通信基站机房铁塔的影响进行调查对灾害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了通信基站在抵御灾害的具体措施手段,供土建设计人员及建设管理人员参考。

2 通信基站机房铁塔抗灾能力现状

建筑基站机房铁塔等建筑抗灾能力取决于建筑结构状况和建筑选址,根据近年国内某通信运营商全业务统计的全国257175个基站的情况,自有基站机房比例为61%,其余39%的基站机房为租用机房。自有基站机房中包括自建和购买两类。多数为自建,少数为购买民用建筑。

租用和购买的机房一般为民用建筑,约占基站机房45%,建筑质量及结构状况有差异;其中新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机房质量较好,结构抗灾能力较强;由于材料特点和旧设计规范的原因,砖混结构及90年以前的建筑结构状况不理想,抗灾能力较弱,自建基站机房多数采用砖混机房或彩钢板房等简易机房,抗灾能力也不理想,此外少数基站由于选址不当,存在水流或地震情况下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抗灾能力不强。少数自有基站机房在自建机房楼里,建筑质量较好,结构状况较为理想,核心机房楼选址较严格科学,抗灾能力较强。

通信基站天线支撑物(铁塔)现状

现有基站的天线支撑物为角钢塔、拉线塔、单管塔、三管塔、四管塔和天面支撑杆、附墙杆、配重杆、组合抱杆等。其中角钢塔最为常见,数量占铁塔总数50%以上,基站的具体无线覆盖要求等情况决定采用不同类型的天线支撑物,除了前述的选址情况对铁塔的抗灾能力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天线支撑物的抗灾能力还取决于结构本身设计建造时的建设标准以及结构特点决定,从结构特点来来比较,地面角钢塔,单管塔,三管塔等抗灾能力较强,拉线塔不利于抗风及抗雪灾,屋面配重杆等不利于抗震。就建设标准方面来比较:经过地质勘查,精心设计精心建造的铁塔抗灾能力强。而一些铁塔,由于设计使用年限低等因素,采用设计制造粗糙的简易铁塔,且未经地质勘查即设计建造,存在地质隐患,抗灾储备不足等导致其抗灾薄弱。

3 通信基站机房铁塔的在不同灾害影响下的调查及基站抗灾手段研究

对通信基站机房铁塔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冰雪、地震、台风、洪水。以下就这四种灾害分类进行灾害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加强通信基站抗灾能力措施。

3.1雨雪冰冻灾害

各省受灾情况如下:

广东2008年韶关:通信机房和铁塔牢固损害不大,不足1%基站铁塔由于结冰过厚、负重太大导致损坏。2008年清远:通信机房损坏6间,铁塔损坏H杆 1根(被雨雪压塌), 另有14个铁塔不同程度受损。

辽宁2007年3月4日暴风雪灾害:共有大连地区6处基站机房受到完全损坏,

江西上饶冰灾铁塔受影响的共69座,占比7.6%,其中严重受损的四角角钢塔1座,拉线塔6座。赣州通信机房基本未损失,拉线塔受损5座。

贵州2008年冰雪:冰雪压盖,承重过大,站房损坏327座。

云南2008年冰雪:机房和铁塔(报杆等)因灾直接倒塌情况较少;但因灾受损情况较多。

湖南在2008年冰灾中,全省427处基站铁塔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永州江华铜山岭1座60米角钢塔折断,衡阳、怀化、郴州11个25-30米拉线塔倒塌。

经过分析研究以及对北方大雪和2008年南方各省发生冰雪的冻雨灾害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损害调查总结,通信基站机房铁塔的冰雪灾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主要有简易彩钢板房受冰雪压垮②大量拉线塔倒塌③少数角钢塔倒塌,相当数量角钢塔变形受损

冰雪灾害损害分析及主要应对措施手段如下:

机房垮塌原因:

①南方省份简易彩钢板房设计时未考虑雪荷载②一般简易彩钢板房在设计时就按照临时建筑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低安全等级不高,无法抵御南方罕见的雪荷载或凝冰的重压。

应对措施:

①机房选用用钢混结构或砖混结构机房,不应采用轻体简易房;②新建机房应加大屋面排水坡度

铁塔或支撑杆破坏原因:

①角铁塔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实际裹冰荷载远远大于原设计值,导致迎风面大大超过原设计值,从而导致过载破坏②对于拉线塔,除了第1条原因外,还因为拉线塔拉线大量裹冰引发巨大水平拉力,拉倒铁塔,或由于拉线拉断瞬间水平拉力不平衡导致铁塔倒塌。根据调查结果拉线未断,铁塔被拉倒的情况超过破坏拉线塔总数的50%。

应对措施:①天线支承物采用落地塔或天面支撑杆、附墙杆、配重杆;不应采用拉线塔②按重度裹冰区核算裹冰荷载及迎风面积

3.2地震灾害

汶川地震四川省受损情况:基站机房损坏1309个,铁塔损坏743个,支撑杆损坏517根,局房:5.12地震导致全省局房受损665处(其中严重受损129处)其中自有局房受损261处。

汶川地震陕西省受损情况:(汉中)有26处铁塔、桅杆不同程度的损坏,占铁塔总数的1%,受损部分主要是倾斜或地基破损。在地震中有26处铁塔、桅杆不同程度的损坏,地震中机房、围墙受损116处。某中心机房楼体出现裂缝。

汶川地震甘肃省受损情况:某综合楼倒塌,某综合楼成为危房,49个基站的局房全部损坏,226个基站的局房部分损坏,3个基站的铁塔损坏。天水2个基站的局房全部损坏,2个基站的局房部分损坏,1个基站的铁塔损坏。甘南某综合楼成为危房,2个基站的局房全部损坏,5个基站的局房部分损坏。平凉15个基站的局房部分损坏,2个基站的铁塔地基部分损坏。庆阳7个基站的局房部分损坏。

租用的基站机房所在楼房结构状况千差万别,在地震中表现也不相同,总体表现是:村镇砖混破坏很多(基本没经过设计);砌体结构破坏较多;底框结构的底层柱破坏较多;框架混凝土结构表现良好(主要是填充墙损坏较多)

具体破坏现象有:柱端设计未抗剪加强,建筑主体破坏;填充墙与框架连接构造不当导致填充墙脱落倒塌,横纵墙连接无拉结钢筋,导致墙体出现竖直通长裂缝,梁纵向配筋很少甚至未达到最小配筋率要求导致梁脆性断裂,女儿墙未与主体结构连接锚固在地震中震落,与之连接的天线支撑杆毁坏。

是否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新、旧建筑结构震害差异明显,七、八十年代以前建筑损毁严重。2000年以后的建筑普遍保存完好。按照02 、89、 74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震害严重程度梯次明显。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正常使用的建筑抗震能力强。

经过分析研究以及对汶川大地震灾害的调查总结,地震灾害对通信基站机房铁塔造成的以下影响:①机房倒塌②机房受损(包括基础塌陷、房屋倾斜、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维护结构倒塌脱落等等)③铁塔毁坏(包括基础破坏连接失效或铁塔杆件应力比超限弯折)④屋面支撑杆毁坏(包括连接失效毁坏、连接的维护结构破坏、楼房倒塌)

地震灾害损害分析及主要应对措施手段如下:

机房损坏原因:①选址不当,地震泥石流或塌陷,塌方山体滑坡等导致机房损毁

②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区采用砖混结构机房且多数未进行抗震设计(租用的民宅)3未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构造措施或措施不当;④采用简易活动彩钢板机房易变形倒塌⑤机房内设备安装时候抗震措施不当,受地震作用机柜倾倒,设备退服。

应对措施:

①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规范采取抗震措施,严格选址。②新建基站机房宜采用单层规则混凝土框架,不采用简易活动彩钢板房作为通信机房。

铁塔损坏原因:

①铁塔:铁塔基础设计时计算不足,塔角螺栓连接不牢,导致在地震中折断导致塔整体倒塌②铁塔平台过重过大,平台下部杆件为加强③支撑杆:多在楼房顶,因基础不牢固(女儿墙脱落)或楼宇倒塌而损毁

应对措施:

①天线支承物采用单管塔、三管塔、角钢塔等落地塔;加强塔根部及平台下节点,避免节点发生破坏,尽量采用小平台降低平台重量②也可以采用当地结构抗震可靠度高的建筑上增设的附柱杆或附在剪力墙上的附墙杆,附墙杆根据现场天面具体情况增设可靠加固措施.③不应采用抗震不利的拉线塔和房上铁塔。

3.3台风(大风)灾害

浙江受损情况:基站房屋受损7处,其中2处彩钢房基站倒塌;塔桅损坏27处;原因分析:台风带来强风吹袭;强降雨;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006年“桑美”台风:受损情况:基站房屋受损3处,其中1处彩钢房基站倒塌;塔桅损坏5处;原因分析:台风带来强风吹袭;强降雨;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福建2006年8月10日 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2个站点拉线塔倒塌,1个站点倾斜;6个站点的H杆折断、36个站点倾斜,2007年8月19日第九号台风“圣帕”(宁德):2个基站进水

山东荷泽05年6月14日暴风雨,41个基站抱杆被大风刮歪,偏离原先方位

湖南受碧利斯台风影响,洪水导致我省郴州地区的4间机房的围墙倒塌和两座铁塔的立杆倒塌,机房的围墙倒塌主要是暴雨引发山体泥石流造成,而风力过大则导致了铁塔上的立杆倒塌。

广西台风使合浦大岭基站12米的拉线杆塔折断倒地,杆塔除底座外全部损坏。造成整个基站信号中断。

内蒙包头:一个基站的楼顶拉线塔因沙尘暴损毁

新疆管站基站简易支架被吹翻;吐鲁番托克逊大风 :小草湖基站拉线塔倒塌受损

吐鲁番托克逊大风: 简易支架12米被大风彻底摧毁

经过分析研究以及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桑美等数十次台风(大风)灾害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损害调查总结,通信基站机房铁塔的风灾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主要有简易彩钢板房受强风吹垮2.台风引发的暴雨引发山体泥石流冲垮机房3.基站进水4.拉线塔倒塌,支撑杆被吹落。

台风(大风)灾害损害分析及主要应对措施手段如下:

通信机房损坏原因:

①彩钢板房等简易机房设计时未考虑风力的影响②屋面防水性差,暴雨引起渗漏,机房周围排水设计存在问题。③选址不当,未避开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地段

应对措施:

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结构机房,租用机房时不应选用顶层的房间,禁止采用轻体房②机房屋面采用一级防水。③选址要求机房排水顺畅,做好排水设计,并避开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地段

铁塔损坏原因:

①沿海近海地区,日常海风腐蚀严重,虽然铁塔本身经过防锈蚀腐蚀处理,天线安装时未连接的螺栓未经过防锈蚀腐蚀处理,受多次台风吹袭,导致天线支撑杆被吹落②拉线塔结构特点不利于抗风,在强风下容易发生拉线锚固依次失效

应对措施:

①采用单管塔、三管塔、角钢塔等落地塔,在满足覆盖的前提下控制铁塔高度;②也可以采用附柱杆或附在剪力墙上的附墙杆,附墙杆根据增设可靠加固措施.③禁止采用拉线塔④海边应进行潮湿易腐蚀环境钢结构防腐蚀处理(包括铁塔验收后安装天线时的螺栓天线支撑杆等) ⑤适当提高铁塔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

4通信建筑抗灾前景展望

4.1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整个通信系统成为生命线工程的组成部分的趋势不可避免,(如同电力系统在过去的一百年成为生命线工程组成部分一样),要求我们对通信系统抗灾做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及规范编制等方面的工作准备。

4.2采用隔震手段可减少输入机房及机房内设备的地震作用从而提升机房抗地震灾害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新技术提升基站建筑的抗灾能力手段越来越多,理论和实践越来越成熟必能大大提升通信建筑的抗灾能力。

5结束语

本文从现存基站机房铁塔抗灾能力情况出发,通过近年来发生的台风、雨雪冰冻、地震灾害对通信建筑的影响调查,分析研究损坏原因,针对性提出提高抗灾能力的措施手段。希望能对读者在通信基站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汇编》地震出版社

篇2

在本届论坛中专家学者具体讨论的领域有:抗震救灾背景下水环境的系统思考、污水处理设备与工艺技术的结合、自来水公司综合应用技术与管理手段、应对供水水质标准提高、污水深度处理及处理厂升级改造、工业废水处理热点技术、供水领域关键技术与自来水厂升级改造、污泥混烧及其它热点问题、饮用水水质与健康的关系等。

6月19日上午的技术综述和主题发言单元中,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紧扣当下国家的重点问题,对抗震救灾背景下水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陈吉宁说,当前我国环境技术储备不足,尤其缺乏应急技术条件下的技术和装备,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他建议成立针对应急条件下的技术研究小组,研究应对突发自然环境灾害和突发污染事件的相关技术,并针对各种情况开发相应的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环境监测涉及到千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灾区,由于现场环境监测不到位、人员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对环保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陈吉宁说,应重视对地方环保监测的能力建设,逐步实现环保监测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应急能力。他建议,对灾后应急措施的选择应经过科学系统全面的分析。在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工作涉及卫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同领域的专家都给出了相关的救援措施,陈吉宁表示,地震灾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核心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护区,四川盆地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关系到整个四川的供水安全。地震灾害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监控、评估与修复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水业专家认为,由于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资本不再是水业升级的唯一驱动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及供水企业引入市场机制,在潜意识中改变了原来的市场规则,从而带来了更多的行业技术突破。陈吉宁就此问题提出,要加强对日常污染源的管理,准确了解污染源的位置、特征,工作中应加强对污染源和化学品源的日常管理,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并做好污染源普查数据备份和数据入库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更新,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所有污染源的情况,及时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应急情况下的饮用水标准和污水处理标准,陈吉宁认为应该有特别的要求。他说,对于化学品污染、地震等突发事件来说,水源地会出现非常规污染问题,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很可能因为新污染物质的出现而不能实现水质的全面达标,在不同的灾情中,集中资源解决重点问题,才是应对灾情的合理举措。制定应急情况下的特殊水质标准,对基础指标以及特殊关键指标进行规定是非常必要的,在应急情况下,应当在保障基本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考虑适当降低某些指标标准值。

篇3

20**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我县范围内有明显震感,并已出现房屋垮塌及人员受伤等情况。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防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为进一步做好我县防震救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

四川发生“5•12”地震,开县出现强烈震感,引起群众严重恐慌。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成立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由**县长挂帅指挥,**常务副县长、**副县长具体负责,各地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把当前抗震减灾工作作为首要大事,把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迅速启动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全力以赴,切实抓紧抓好震后各项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加强防震救灾工作宣传,严防各类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统筹调度,全面排查,认真做好各种设施设备安全检查

1、由县教委牵头,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对危房进行拆除,防止出现房屋垮塌造成学生伤亡。同时,要最大限度消除学生恐慌情绪,作好稳定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学生正常上课。

2、由卫生局牵头,对全县所有医院房屋进行危房排查,对查出问题该转移的要坚决转移,并做好可能发生的公共疫病监测工作,落实医疗救治责任,全力救治震后受伤人员,绝不允许出现因无钱而延误救治的情况。

3、由交通局负责,对县内公路桥梁、隧洞、索道等进行安全检测,对确有安全隐患的交通设施,要设置警示牌,及时抢修、维护,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通行。

4、由水务局牵头,对全县所有小(二)型以上水库,特别是人口密集区的水库,由各流域站进行全方位险情排查,严防事故发生。

5、由商委牵头,对全县城乡大型商场、旅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的房屋和设施进行安全排查。

6、由经委负责,对全县煤矿生产企业开展全面的险患排查,严防出现瓦斯爆炸、坍塌、透水等煤矿事故,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7、由国土房管局负责,对全县各地灾隐患点加强监测,严防因地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8、由建委负责,对全县在建房屋工程、高层房屋开展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指导有关单位整改。

9、**部门要加强社会面稳定控制,重点加强学校、医院公共场所等所在地的巡查,维护好交通秩序,确保交通通畅,严防极少数人借机盗窃、滋事、散布不良舆论,影响社会稳定;

10、各公共事业服务单位要加强对供水、电、气等设施的检查,及时抢修、维护出险管网,保证群众正常用水、用电、用气需求。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企业要加强设备设施检查检修,确保通讯畅通。

11、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查看灾情,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及应对措施,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修复灾毁设备设施,全面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尤其要加强农村卫生院、危旧房、敬老院等重点对象的防灾避险工作,妥善安置好因灾倒房居民,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加强宣传,信息,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县国土房管局要加强与**市地震局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地震灾情发生趋势,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按照统一的宣传口径及时灾害信息,加大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力度,尽力避免群众恐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篇4

地震对我国GDP增速的影响

地震灾害对四川经济影响巨大,据中国官方初步统计,保守估计,四川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1300亿元以上,受损企业至少在19000家以上,而四川重工业基地的德阳以及大型企业分布较多的绵阳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整个灾区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阶段。由于目前统计工作还远未完成,预计经济损失将会更大。

但笔者认为此次地震灾害对我国全年GDP增长速度负面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四川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较小,2007年四川全省生产总值为10505.3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2%左右;其次,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的巨大经济损失是对四川经济存量的损失,而GDP增长速度则是考虑的是流量。随着中央财政700亿资金的到位以及灾区重建工作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从2007年四川的经济统计数据来看,投资仍然是拉动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去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42.0亿元,增长29.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31.5亿元,增长45.6%,而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1%。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陆续展开,各项固定资产投资的进行无疑将快于去年的增速,因此,从全年来看,灾区的经济增长增速将不会出现较大的回落。再次,灾害过后中央财政的扩张程度无疑将大于2007年,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将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货币政策整体从紧程度从目前来看将不会严于第一季度,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平稳的货币政策搭配将增加IS-LM曲线中的Y,也即GDP。另外,随着国内捐款的投入,也就是收入的第三次分配,从目前看来,这种分配是一种财富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理论,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要小于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此次财富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转移从整体上来看,将提高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所以全年的消费将不会出现下降。

但从短期来看,地震对GDP增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央行在5月20日如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看出整体的资金状况仍将处于一个从紧的态势,虽然央行表示灾区的法人银行暂不上调准备金率,但是灾区的法人银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资金总量上来说都是相对比较小的。而灾后重建工作无疑也将大量增加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所以银行信贷资金向灾区倾斜会在短期内产生“挤出效应”,对其它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灾后重建工作所进行的投资产生的“乘数效应”在短期内不明显,灾区工业企业生产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另外,此次地震灾害对四川的旅游业造成致命性打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四川省2007年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17.31亿元,占据2007年全国旅游收入的11.6%,而旅游收入排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市219.68亿元、乐山市55.28亿元、绵阳市44.11亿元、阿坝州29.75亿元、德阳市29.68亿元。而此次成都市、绵阳市、阿坝州以及德阳市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另外由于目前灾区搜救工作正在进行,通往四川的交通要道将全力支持灾区所需物资的运送,所以在短期内四川旅游业将处于停滞状态,这对国内旅游业将是一个重创。可以预计二季度我国GDP增长将会出现回落。

地震灾害对物价的影响

地震灾害对国内通胀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个是国内因素,另外一个则是国际因素。首先从国内因素来讲,四川是国内第一大猪肉生产省份以及第五大粮食生产地,而四川粮食生产主要地在蜀中平原,该地区受灾的影响很小,因此四川粮食生产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灾害过后由于大部分灾民暂时难以自救生产,因此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四川省内的粮食优先考虑供给省内,从而造成可供于国内其它地区的粮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短期内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同时,由于灾区状况目前还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目前大量食品以及帐篷等日常用品被运往灾区,容易引起国内其它地区消费者的通胀预期。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灾区的农业损毁状况尽早作摸底调查,增加信息透明度,以此来消除通胀预期。不过针对国内粮食以及生猪供给可能出现紧缺的条件下,政府无疑会加大限制粮食和生猪出口的力度,通过这部分原本用以出口的粮食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另外,由于重建引起灾区投资的大幅度上升,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无疑将大大提高,短期内会带动这部分产品的上涨,进而加剧通胀压力,考虑到目前国内宏观调控从紧的基调仍然不会改变,灾区的投资会对国内其他地区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这种“一增一减”从总体上来看不会构成投资产品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因此,国内供给量将基本能维持今年第一季度的水平,只要国内的通胀预期被稳定,笔者认为国内因素引起的通胀压力不会太大。

从国际因素来看,由于四川是国内天然气等能源的主要供给来源,同时灾后重建也将增加对石油、钢铁等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因此,国际投机者会基于以上因素而大量囤积相应的能源资源。国际投机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国际油价的高企,从而加剧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预计央行将会干预外汇市场,进而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因此利用人民币升值来降低进口价格可能性将会降低。这些资源能源性产品进口价格的高企无疑会加大短期国内通胀压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信息变得透明化以后,这种投机因素将会减少。

综合国内以及国际因素来看,在短期内地震灾害会造成通胀压力,预计二季度国内CPI会再创新高,但是下半年会出现稳中有降的态势,全年CPI将不会因灾害而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

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与前瞻

在今年年初雪灾过后经济形势出现一定转变以及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国内就已经发出国家从紧政策需要转变的呼声,如今又发生特大地震灾害,这种呼吁国家放松从紧政策的呼声也将越发增强。笔者认为,当前虽然出现了一些局部的经济困难,但是整体的经济情况还是处于良好状态,造成国内经济过热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国家在未来仍然会执行从紧的政策。

首先,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地震灾害过后,央行、银监会纷纷出台紧急应对措施。央行决定采取差别准备金率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六个市州暂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监会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各家金融机构保开门、保营业,防止灾区发生“钱荒”,日前银监会又表示,灾区有关贷款规模的问题,只要符合灾区人民的有效需求,符合科学的规划和重建家园的资金支持,符合商业的可持续原则,政策性支持原则,就可以突破过去规定的规模限制,不适宜使用按月统计、按季统计这样的规模发放,同时还设立专项贷款应对灾区资金需求。因此,在货币政策总量从紧的条件下,未来将会出现一定的结构性调整,以利用政策保证资金向灾区倾斜,可以预见的是央行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二季度不会再继续上调。这第一是地震灾害到底会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另外就是此次地震灾害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顺差。虽然四川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只排在全国第十四位,占比较小,但是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灾后重建工作所需的物资将大大增加,政府极有可能会对一部分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从而满足国内的需求。另外灾后重建所需的相关物资进口也会加大,再加上受地震灾害影响,国际游资会出现一定时间的观望期,综合这几个因素,可以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储备增幅会出现回落,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央行的调控压力。同时,针对灾区大量的资金需求,央行未来可能会推行一系列的优惠贷款利率;另外汇率方面,由于内部经济下滑的风险存在以及上述分析的外贸顺差出现回落,央行利用汇率政策的动力下降。

篇5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减少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根据省、市卫生计生委及健康教育中心文件精神,为做好“防灾减灾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防灾减灾活动的能力及自觉性,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积极开展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一、领导重视,部署到位

为做好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我市对“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进行早安排、早组织、早动员、早行动,成立了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专人,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宣传周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广泛宣传,氛围浓厚

一是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利用电视、网络、微博等媒体,突出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水旱灾害、地震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宣传,宣传报道全市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情况。

二是集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户外咨询宣传活动。组织单位相关科室成员在单位楼前开展 “防灾减灾日”户外宣传活动,悬挂条幅、设置宣传展板和咨询台向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通过现场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等方式集中宣传火灾、地震、洪涝等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办法。

三是开展“五进”活动。“防灾减灾日”宣传周,xx市疾控中心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5月8日至12日,开展应急演练1次,举办防灾减灾专题讲座2场,排查灾害风险隐患2处,制作防灾减灾宣传单500份,发放自然灾害个人防护手册500份,发放健康素养66条500份,其他相关宣传材料600份,参加防灾减灾活动500人(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宣传内容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篇6

关键词:砌体结构;地震破坏;抗震设计;抗震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砌体结构作为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大量应用于居民楼、办公楼及学校医院等建筑中。虽然近些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较优良的性能而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现在大部分建成及在建的房屋建筑,尤其在乡村及城镇中,仍然以砌体结构作为主要的房屋结构。同时,我国所处的位置,板块运动比较活跃,经常发生地震灾害。在我国每年都会发生由于砌体结构抗震不足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的事故。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措施和方法。在发生地震时,尽量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并努力降低财产的损失。

2 影响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2.1 设计因素

(1)设计房屋建筑时,没有考虑结构将来的抗震要求。有些建筑的平面设计的不规则,只是盲目地追求立面的美观,外墙的窗户非常的大,而这使得建筑物的外墙不能承受地震的作用而常常出现破坏现象[1]。

(2)具有过多的悬挑结构,严重影响了抗震的性能。建筑设计中采用悬挑结构能达到一些立体的效果。但过于追求这种效果使得悬挑时受弯的构件产生较大的挠度,从而极易在地震中遭到破坏。

(3)仅仅依赖构造柱抵抗地震灾害。构造柱确实能显著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但若缺少足够的抗震墙体,只是单纯的依赖构造柱抗震往往效果不佳。

(4)房屋建筑的高度超过了规范的要求。现实施工中,总有些设计人员违反规定,房屋的层数或者总高度超出规定的值。房屋高度逐渐增加时,房屋的弯曲变形增加。但是砌体结构本身抵抗弯曲变形等方面的能力是很差的,房屋高度过高,在发生地震时极容易发生破坏。

(5)选择了不合理的基础方案。在抗震设防区内修建砌体结构时,若地基软弱,要首先考虑桩基或箱基等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的基础形式。而有些单位贪图私利,使用廉价的基础形式。而这常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

2.2 施工因素

(1)砌筑时使用了不饱满的砂浆。水平灰缝或垂直灰缝所用的砂浆具有较低的饱满度,因而降低了砂浆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力,影响了砌筑墙的强度,从而也影响到了砌体结构整体的抗震强度。

(2)纵墙与横墙交接的地方没有留牙槎。某些施工单位偷懒,砌筑时常常不留错槎。这严重地降低了房屋建筑的整体性能,并同样影响了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2]。

(3)构造柱中的插筋位置移动。从基础圈梁或基础中伸出的预留的构造柱插筋发生了移位;在楼与屋盖的节点处的构造柱的箍筋没有加密;砌体内的水平向的拉结钢筋的位置没有满足要求或其深入到纵墙的长度不足等问题都会影响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4)空心板底部坐浆未满足要求。铺好预制板后,提前铺好的坐浆厚薄变得不均匀,使得空心板变得不稳定,从而显著地影响了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5)未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个别施工单位没有取得设计单位的许可,擅自更改原设计的内容,极有可能为结构的抗震埋下隐患。

3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3.1 抗震概念设计

3.1.1 房屋高度与层数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多次地震,发现在正常的地基条件下,如果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愈多,高度愈大,则震害愈大。因此适当的限制砌体结构的层数及高度,能够既有效又经济的抵抗地震灾害。现在我国有关部门专门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来控制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及高度。另外对于房屋的高宽比,即房屋建筑的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也需要做出相关的规定。高宽比能表征结构的抗侧刚度、抗倾覆性能、整体稳定及承载能力等性能。若高宽比较大,结构在地震时容易产生整体性的弯曲破坏,因此对于房屋的高宽比要按照规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比值。

3.1.2 结构体系

如果房屋的结构采用砌体结构,则其主要采用横墙承重或者纵墙与横墙共同承重等房屋结构体系。纵墙与横墙尽量均匀对齐布置,在竖向要上下连续。相同的结构单元要选择相同的结构体系,不要混杂体系。砌体结构中墙体的布置要尽量使地震作用具有合适的传播途径,防止因为局部的突变而产生薄弱环节,从而造成应力集中或者塑性变形的集中。对于可能产生的薄弱环节,要及时采取措施增强其抗震性能。

3.1.3 平立面的布置

对于采用砌体结构的建筑,其平面布置要规则和对称。平面的形状应该有较好的整体性能。楼梯间尽量不要设置在建筑物的尽端及转角处。房屋建筑的立面以及竖直方向的剖面要求尽量规则,并尽量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得均匀。墙体沿着竖向布置时,上下应该连续,防止刚度发生突变。

3.2 抗震构造措施

3.2.1 设置圈梁及构造柱

对于砌体结构,其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符合规范的要求。如果房屋建筑的层数或者高度毗邻砌体结构所要求的限定高度时,横墙中的构造柱之间的距离不应当超出两倍的层高。若多层住宅的开间较大或者横墙较少,则要更严格的设置构造柱的间距。沿着墙体的方向,构造柱的截面及配筋一般不发生变化,故各个楼层构造柱的高处应该有圈梁当作锚固点,从而形成左右及上下墙段的固结约束作用[3]。构造柱要与楼层上下处楼盖圈梁相拉结,使得圈梁对房屋进行水平约束。

3.2.2 构造件间的连接

构造柱与屋盖以及楼板之间要连接合适。圈梁与构造柱相连接的地方,构造柱内部的纵筋应该穿过圈梁,从而使得上下贯通。构造柱与房屋的墙体要进行恰当的连接。构造柱与墙体相连接的地方要砌筑成马牙槎,并设置一些拉结筋。屋顶之间同样要进行合理的连接。构造柱要一直伸到屋顶间顶部,并应该连接到顶部的圈梁。

3.2.3 楼梯间设计

作为灾害发生时主要的逃生疏散通道,一定要保证楼梯间不受过大的破坏并能及时使用。因此要重视楼梯间的抗震设计。当地震烈度为8度及9度时,顶层楼梯间的横墙与外墙要沿着墙高每0.5米设置2Φ6的钢筋。楼梯间和门厅阳角等处的大梁的支撑长度不得小于0.5米,并连接圈梁

4 砌体结构抗震新理念简介

4.1 隔震设计

砌体结构的隔震设计在最近得到了提倡。这种设计方法指将预先准备好的阻尼器及隔震器等隔震设施设置在房屋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及其基础之间。从而阻隔了地震产生的能量传播到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同时降低了传入上部结构的能量。并且能够减弱房屋上部结构所产生的地震反应,所以能够满足期望的抗震性能的要求。在我国,“橡胶式隔震支座”技术目前较为成熟,并在一些实际工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2 消能减震设计

砌体结构的消能减震设计是一种新颖的抗震设计。它将由阻尼器及连接支撑等器件组成的消能部件设置在房屋建筑的抗侧向力的结构中。并利用阻尼器产生的局部变形来施加附加阻尼,以便能够吸收及消耗地震所产生的能量[4]。这种设计中,阻尼器能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剩余的地震能转变为变形能及结构中的动能,因而能够降低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目前的理论及研究已经证实,消能减震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结构在水平及竖向方向的地震作用。

5 总结

砌体结构的房屋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是人类生活工作及从事其他活动的场所。因此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要特别注意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本论文简要地分析了对房屋的抗震性能有影响的一部分因素,并特别研究了砌体房屋的主要抗震措施。另外简述了隔震设计及消能减震设计等抗震新理念,以保证人民群众能安心及安全的使用砌体建筑,尽可能降低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

参考文献

[1] 刘善国.影响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2] 韩冬欢.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意见[J].山西建筑.2005(11)

篇7

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

二、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并组织落实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组织编制三年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每一栋建筑的加固改造方案;开展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督促落实对工程建设收费有关减免政策;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程序进行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设立举报电话,协调查处重点案件;协调各部门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协调处理跨部门重要事项;建立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汇总和报送校舍安全工程相关统计信息;编发简报,推广先进经验,报告工作进展。

三、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区教科文委的主要职责:协调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拟定工程工作目标、政策;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指导做好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程规划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资金分配办法,加强工程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实施进行指导、检查、评估和验收;开发并建立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汇总和报送校舍安全工程相关统计信息;总结工程实施经验,编发简报,推广经验,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各校建立健全校舍档案;认真做好工程的规划编制工作。

区发改委的主要职责:负责将工程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教育部门做好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完善相关政策,协调其他部门为工程实施提供收费减免等政策支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审批和指导。

区财政局的主要职责:负责统筹安排工程所需资金,制定具体资金筹措方案,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资金分配办法;积极落实本级工程专项资金;参与工程实施;加强资金监管,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区建委的主要职责:负责做好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明确相关适用规范标准;组织技术力量做好校舍抗震安全排查鉴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组织对相关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参加工程建设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监督检查事故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区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负责为工程实施提供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指导、协调和监督工程选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同时,协调工程建设用地;协调确需征用或者变更用地性质的项目,密切配合工程实施。

区水利局的主要职责:负责指导根据需求提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所需的水情、汛情信息,提出应对措施和意见;为洪涝灾害易发区校舍选址提出防洪防涝要求;宣传防汛知识,提高学生和公众避险自救能力。

区科技局的主要职责:负责提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域分布情况;指导校舍加固改造工程、校舍建设选址;负责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的协调和技术指导,确定新建和加固改造校舍的抗震设防要求;指导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培训和演练;督促执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

区公安消防大队的主要职责:负责督促学校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并对工程消防设计、施工及消防验收进行技术指导;配合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宣传、普及消防知识;指导、督促对校舍工程严格依法进行消防设计防火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抽查,并对校舍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不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

区监察局的主要职责:会同教育等部门加强对工程的监督检查;协调查处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区审计局的主要职责:负责开展工程建设审计;对本级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组织开展工程建设专项审计调查。

篇8

这些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如地震可能推高通货膨胀等。笔者认为,这次地震将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通货膨胀,而且,如果采取的灾后重建措施和宏观调控措施不当,很可能导致恶化通货膨胀。但是,这次灾害不会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毕竟,财富损失与经济增长采取的统计口径不同。

汶川大地震将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

对整个地震灾区的经济损失进行客观评估,可为国家救灾安置、重置提供依据。遗憾的是,目前,地震损失究竟有多大,依然众说纷纭。一些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认为,受灾严重的县大多位于边远山区,从而地震引发的短期生产损失可能非常有限。

但是,我的估算表明,直接失数额非常可观,达7269.67234亿元人民币(注:笔者5月16日根据当时的数据,估算汶川地震直接损失为5252亿元,此数据被新华社、凤凰卫视、英国路透社、美联社等主流媒体广泛引用)。

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失包括:

(1)人员伤亡损失。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27日12时,已确认因灾遇难67183人,受伤361822人,其中四川省遇难66674人、受伤350133人。此外,尚有20790人失踪(其中,四川20779人),其中相当数量可能已经遇难。假设失踪人员遇难,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每位遇难者的“命价”(详细计算方法,参见笔者所著《幸福经济学》一书)为30万元,则遇难者总“命价”损失金额为:263.919亿元;受伤群众治疗费用估计为:10.85466亿元。

(2)房屋毁损。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5月27日公布的情况,倒塌房屋652.5万间,损坏房屋2314.3万间。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夷为平地。按照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且假设毁损房屋中城市占20%,农村占80%,则房屋毁损共计:3011.472亿元。

(3)基础设施损毁。震中地区周围的15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5条铁路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交通损失如下:据四川省交通厅的估算,截至5月23日18时,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已经造成四川交通基础设施损失约478.2亿元;交通运输部的初步统计,甘肃交通基础设施损失11.4亿元,重庆超过6000万元;笔者5月26日所作的估算,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损失超过2.7亿元。

电力损失如下:国家电网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0日,“5・12”地震灾害已给四川电网造成约67亿元的资产损失;笔者5月26日所作的估算,陕西电力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985亿元,甘肃的损失为9.76亿元。

通信损失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22日估算的汶川大地震给通信行业造成的损失:四川、甘肃、陕西省内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811个,累计受灾移动基站29064个(含小灵通基站),累计损毁线路22704皮长公里,累计倒杆断杆117057根,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其中,笔者5月26日所作的估算为,陕西省移动、联通、电信等基础设施损失为2.5亿元)。

供水工程损失为:四川省共有近20个市县的供水设施严重受损,特别是受灾地区县城和镇的供水设施受损非常严重,北川、汶川等县水厂报废;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等地供水设施毁损非常严重。损失共计约106亿元。

另外,四川、陕西、甘肃的很多城市的环卫、照明、供气等等市政设施普遍受损。这方面的损失初步估计为:70亿元。

(4)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滑坡、崩塌、泥石流频发,江河阻塞形成堰塞湖35处,2385座水库一度出现不同程度险情。笔者5月26日估算,仅陕西水利设施损失约7.4亿元;四川、重庆、甘肃等受灾地区水利设施损失至少为42.4亿元。

(5)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损失。工矿商贸企业停产面较大,损失严重。据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透露,截至5月25日,四川全省有22428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灾害,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当然,这其中,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损失,这部分在其他项目中重复,应扣除150亿元)。

军工业的损失:这方面,国内估算地震损失的时候一般没有计入。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估算,军工业因为大地震而损失670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损失: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5月27日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亿元(其中,旅游方面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受损等,在其他项目中重复,应扣除100亿元)。按照某旅行社的估算,陕西旅游经济业务同比减少1250万以上;甘肃旅游业损失1000万元左右。

农业损失:《农民日报》5月26日刊发文章估计,地震造成四川农业直接经济损失70亿元,其中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98万亩,成灾面积56万亩,绝收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27万亩,经济作物受灾71万亩。甘肃省农牧厅预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在2.6亿元以上(5月18日数据)。笔者5月26日估算陕西农业因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45亿元

(6)文物:汶川大地震已造成重庆市85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3处博物馆展厅、库房不同程度受损,文物部门初步估计重庆市文物直接经济损失1866.8万元;四川省共有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初步估计损失为35亿元;陕西省的汉中、安康、宝鸡等地6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重受损,其中308件馆藏文物不同程度受损,7件兵马俑也受到损坏,直接损失约为5.3亿元;甘肃1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受伤”,共计494件各级文物受损,初步估算损失约为9亿元。

(7)其他地区因为救灾而减少的消费和投资等的损失。这主要表现在捐款捐物上,“挤出”了其他地区的投资与消费。据民政部提供的报告,截至5月27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27.22亿元,实际到账捐款247.34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93.71亿元。

根据上述基本数据和情况,去掉水分和重复计算项等,我估计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7269.67234亿元人民币。

从总量上看,这次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绝对额非常大,远超过今年初的雪灾,后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516.5亿元人民币;也远超过1976年唐山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据《中国灾情报告1949-1995》相关资料显示,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对经济和人口的损失都非常严重,其中造成了132.75亿元的经济损失,考虑物价因素并折算到现在,也不过2000亿元左右。

不过,截至目前,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我国(2007年)GDP的3%,而唐山地震的损失占当年全国GDP(2943.7亿元)比重的4.15%。

当然,正如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5月27日的《关于当前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中所说:由于统计尚难完全,余震仍然不断,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还没有见底,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地震和地质专家初步认为,余震至少会持续两个月,还将出现6至7级的余震。一些地质专家还表示,汶川强烈地震严重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性,滑坡和泥石流都将进入一个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将持续20至30年,特别是近5年泥石流、滑坡将特别活跃。

所以,未来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额也将随之变化。

汶川大地震不会影响我国年度GDP速度

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是一个“存量”,是财富或者财产意义上的损失;而GDP或者经济增长,是一个“流量”的概念。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也就是说,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那么,一方面,当期的经济损失并没有计入GDP之中,它只反映经济的产出,也就是说,生产出来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价格的总和。从而,因为地震而减少的产出,会在短期内影响GDP的增加值。但是,消费并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对食品、被褥、衣服、帐篷等等产品的消费,所以,会抵消一部分GDP损失。另一方面,救灾期间的追加生产,特别是生产救灾物资、运送救灾物资等,会增加GDP;灾后重建,由于投资的增加,会基于投资乘数的作用,急剧扩张GDP,例如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等政府通过公共投资支出,很快使经济走出萧条。

此外,笔者在前文估算汶川大地震的直接损失为7269.67234亿元人民币,占2007年全国GDP的比重为3%;四川的GDP占全国GDP的3.9%。所以,汶川地震的巨大损失不会影响GDP增长大局,更何况前面所说的两个因素在起作用。

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是遏制高通胀

针对这次地震的救援方法以及宏观经济措施,会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宏观面。

海外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很多天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因为应对措施不当,往往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学界认为,多数天灾最终都表现为人祸。

我们知道,在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投资支出或者增加经济中的流动性(即货币供应),将启动经济,且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但是,如果经济发展处于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阶段,则需要慎重选择宏观经济政策。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不仅汶川,周边县市和其他受到影响的省市区),由于衣物、粮食、食品、油、电、建材等等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加上捐赠和救灾的某种方案的选择,将在某种程度上推高CPI,甚至可能恶化通货膨胀情况。这好比说,如果没有地震,开支为100个单位;有了灾害,开支增加到120单位以上,则当期需求被放大,CPI将上扬。

众所周知,最近数月CPI高达8%以上,而国内CPI的警戒线为3%,故通胀比较严重。而国内各个研究机构和官方一致的口径是,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经济活动中,流通的货币显得过多。

可是,当前的救灾措施中,有两点措施可能加剧通货膨胀:一是主要以现金方式捐款,大多数机构不接受捐物。其实,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物资,而非现金。如果捐助者以现金购买物资之后,通过有关部门运达灾区,可以缓解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而且,捐助者实际上是以减少自己的储蓄或者减少自己的短期消费,支援灾区人民,从而减少了经济中流通的货币,减少了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货币的回笼,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相反,现金到了灾民手中,却因为当地物资紧缺,造成过多的货币抢购较少的物资,将提高物价上涨的幅度。

二是金融部门放松贷款的方式,干扰了宏观调控计划。总理等同志已经表示,今年是中国经济最为严峻的一年,以防止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所以,今年以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合理增长。

可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宏观调控体系。

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央行就决定对受灾严重的四川、甘肃两省分别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33亿元和22亿元,集中用于解决辖内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支付头寸和流动性需求,支持及时增加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信贷投入。

同时,央行决定受灾严重的成都、绵阳等6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此前,为继续收缩流动性,央行曾宣布,从5月20日起,全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银监会19日下发的通知强调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信贷工作。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保证抗震救灾急需物资生产与流通的信贷需求,并从信贷总量、信贷资金和授信审查等多方面优先支持灾区重建。

如此放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我国紧缩货币供应的政策效果付诸东流。据悉,央行推出的月度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再度加快。在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减少1583亿元后,4月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639亿元,同比增加419亿元。

此外,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27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27.22亿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捐款。这意味着经济系统中的流动性突然放大。

那么,透过4月份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地震捐款数据巨大加剧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从而使价格上涨的压力继续增大,总理所说的将CPI降低到4.8%以下的要求将难以实现。

所以,要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将CPI降低到4.8%以下,就要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方式。继续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必须的要求。

篇9

保罗·莱文森提出的“补偿媒介理论”(Remedial Medium)基本内容是: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媒体链是指:在报道同一重大主题或者一系列主题的时候,不同种类的媒体形式之间以及同类媒体形式内部产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迅速联动的信息高速流动的信息网络系统。媒体链所涉及的媒体形式既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和报纸媒体等,还包括社交媒体、个人媒体等新媒体形式。

以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核危机为案例,在“补偿性媒介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危机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解决期,以及各媒体之间是如何展开资源共享、紧密协作联动的过程展开分析。

灾害潜伏期:广播电视充分发挥预警作用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为应对突发灾难,不仅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应对措施,努力保护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日本的媒体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灾难报道体系。在长期的灾害潜在期,公共媒体中普及面最广、受众最多、公信力最强的媒体就是电视媒体。

首先,广播电视法律和制度层面的有力保证。日本《播放法》(1950年)规定,当自然灾害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广播电视机构必须为防止灾难发生或减轻受灾程度做相应报道,而NHK(日本放送协会)则是被《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规定的“指定公共机关”,必要时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长官均可向NHK提出播放要求。

其次,电视机构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硬件准备,以确保灾难发生前的及时预警和灾害发生时信息的及时传播。2007年10月,日本气象厅推出“紧急地震速报”(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系统,系统在地震发生1到2秒内向广播电视系统发出“紧急地震速报”,包含震中、震级和强度等信息。灾难发生时,东京电视上正常播放的节目内容被响亮的警报声打断,代之以日本放送协会NHK播送的地震警报。截至“东日本大地震”爆发时,日本国家电视台从2007年运用这个系统开始并已经发出类似警告17次。

再次,反复演练,确保灾难发生时的冷静和有序。日本媒体除了经常提醒民众怎样摆放家中的物品防止掉落等细节问题以外,还常常对每年9月1日防灾日应对东海大地震的防灾演习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平时经常在电视上讲解大地震来临时如何避难,当地有哪些避难地点,避难路线怎样,以及地震发生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为防止余震走哪些路线最安全等等。

灾害突发期:广播电视、门户网站齐头并进

在灾害突然发生的危急时刻,不仅日本广播电视媒体一如既往的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为日本受众所称赞,网络媒体和新媒体重要的“补位”作用,以及多媒体之间的联动与协作也值得探讨。

电视在灾害刚刚发生之后,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向民众履行告知和预警的义务,并传播及时准确而又详细的灾情报道。而广播电视这样的主流媒体不仅单纯传播关于灾难的信息,还对“定义”和“构架”灾难起到十分核心的作用。也就是说,广播电视媒体在灾害事件中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和引导社会重建的重大责任,成为国家危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

同时,网络媒体在灾害报道方面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已经显现。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分析显示,在问及上网获取地震信息的来源时,回答最多的是“门户网站(雅虎、谷歌等,不包括报社网站和电视台的网站)”,占了43.2%。另一调查显示,人们认为门户网站上灾害信息的公信力仅次于电视台,高于报纸。

分析起来原因如下:第一,网络媒体利用率与可信度日益提升。网络媒体进行灾害性新闻报道的平台是政府部门网站、门户网站和报纸网站,具有较强权威性。第二,网络的整合功能日趋强大。它可以综合各个时间段来自各方的信息以时序上对信息的修正更新体现真实性,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元化方式展现出来,不仅具备了电视媒体画面连续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而且克服了电视新闻碎片化和瞬时化的不足。第三,传播模式上,网络媒体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多以大众传播为主,而网络媒体通过“点—面”和“点—点”的双重传播,使得集体动员成为可能。

灾害蔓延期:新媒体表现抢眼

大地震之后,核泄漏的恐怖笼罩着人们,灾难进入蔓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各种谣言和猜想产生并传播,各种不同的意见汇集为舆论,而舆论又反过来影响着公众的意见和情绪。各大媒体如何紧密配合、应对危机、稳定人心,引导舆论走向就成为各方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媒体在这个阶段的报道不仅要满足向公众提供灾害事件零散的信息,还要随着事态的进展,在分析整合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向公众说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及时报道业内对事态发展趋势的估计。媒体在满足不同公众对不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应保持冷静客观,同政府等机构之间展开良性互动,有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理性、健康发展。

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为此专门成立了谷歌危机应对(Google Crisis Response)。谷歌危机应对通过多语言版本设置可以向海外媒体同时灾情信息,使得全球各地的公众能够通过该渠道了解情况,防止片面或歪曲的报道和传闻。在捐赠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慈善机构进行捐赠。资源模块则包括日本气象厅等向公众的信息。通过加载地图信息,公众可以了解灾情的分布,公路、铁路和水运的受损情况,维修进度,交通便利程度。消息模块主要包括谷歌新闻搜索和推特(微博客)的实时更新。

灾害解决期及以后:媒体集体反思

当灾害事件进入后期,在生命安全已经得到基本保证的情况下,公众关注的焦点自然会转移到诸如心理健康、财产状况、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社会秩序等善后和重建事务上来。社会各界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灾害预防、报道、救灾活动,并开始投入到震后重建中去。媒体也应当不断反思此次报道中的经验和教训,思考今后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给人们以生活的希望和帮助。

日本电视媒体人反思到,灾害性新闻报道不同于普通的新闻报道,如果只做到现场直播受灾地情况,营造视听氛围以获取受众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灾难性新闻报道不仅应报道现场,还要对如何才能真正帮助民众救灾和重建的问题进行探讨。日本电视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转型,是通过从“功利的信息产业”回归到社会推动者来实现的,前者只关注突发性事件、能抓眼球的报道,后者更注重潜移默化的内在作用。

NHK以拍摄纪录片著称,其在地震发生后极短时间内就完成长达120分钟的纪录片《紧急报告:东北关东大地震》。节目运用大量现场采访,以及邀请专家分析了此次海啸危害以及地震成因。现场大量运用模型、展板并且穿插运用3D画面,以辅助专家学者们的讲解。《紧急报告:东北关东大地震》的理性视角和深度剖析,彰显了日本公共电视台的社会责任感。

门户网站提供救灾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雅虎日本在地震灾害信息版块之后,又开辟了复兴支援的版块,用来介绍与地震相关的互联网服务机能等信息,希望网民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来支援灾区和进行最新情报的确认。所有信息被清晰地分为两大部分,左边的是针对灾民的实用信息,比如避难所信息、心理咨询信息、工作咨询、寻人公告版、提问区等;右边则是面向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信息,包括如何捐款、帮助孤儿和提供救援物资等。灾民和志愿者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一目了然。

中国媒体灾害性新闻报道策略与建议

通过对日本媒体在日本此次大地震中的报道表现,可以看来中国媒体在以后可能发生的灾难性新闻报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制定灾害性新闻报道相关法律法规、具体的管理规范和操作细则。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颁布了信息公开及与突发灾难事件应对相关的法规。西方政府还会在法律的框架下制定一些更具体,并有可操作性的灾难报道管理细则,这些规则内容具体考虑到灾难事件中媒体行为的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中国借鉴。

建立和完善灾害性新闻报道应急预案。一般来说,灾难事件虽然无法提前预测,但是在媒体内部会有一套完整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应急响应机制被立即激活,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迅速反应,随着事件的进展而不断地修改和调整既有的报道策方案,后方指挥部负责宏观调控策划,前方记者负责挖掘跟进,这样前后方协作联动,并且随时沟通讨论,使得宏观视角与微观调查相结合,高效完成灾害性新闻系列报道。

篇10

[关键词]地球物理 微震 前景 展望

[中图分类号] P1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207-1

1矿震机理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研项目的推进,中国矿业大学多位教授已经将矿震研究成果证实:矿山地震和天然地震的破裂机制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然而,不同矿山地震由于诱发成因不同,破裂机制也各有特点。但是目前,冲击矿压震源机理的认识还不甚明了,直接导致现有微震监测系统的冲击预测精度和各种重要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尚不够高。不同震动类型诱发冲击矿压的震源机理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现有的双力偶、集中力偶等震源机制对许多矿山微震事件都无法给予合理解释。因此,揭示不同冲击矿压类型的震源过程,寻找较好的矿震理论来解释和指导冲击矿压的预报和防治实践,是微震法预测预报冲击矿压的首要任务。

2冲击矿压破坏机理的研究

冲击矿压发生的震源机理和破坏机理,是冲击矿压的因与果。然而我们发现,震源机理相同产生的后果可能不同,造成相同或相近破坏效果的冲击矿压,其震源机理并不一定相同。实践证明,冲击矿压和岩层震动总是相伴而生。因此,需要根据微震监测岩层破裂结果,在充分分析岩层震动,尤其是关键层运动产生的地震波传播与煤岩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煤岩体受地震波的动力分析和能量聚集与耗散规律研究,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冲击矿压可能造成的破坏,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

3地震波波速机制研究

研究表明,岩石强度越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快,即质量因数越高,地震振荡中所发生的频谱越高。换言之,即在某介质内随应力增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增大。根据微震监测系统各个观测站接收到的震动信号,进行震源定位后,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通过地震波到达各测点所需的时间和已知的距离,反演出地震波在不同岩层不同区域的传播速度,并通过数学方法做出波速等值线图,即可得知岩体的应力分布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而可划定高应力和高冲击危险区域。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和微震实时监测相结合,可对不同区域冲击危险性作较准确地预测预报和评价。

4不同微震信号识别技术及各自特点的研究

三河尖、华丰等矿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不同微震信号的特征比较指标,建立真正普遍化、实用可靠的识别技术,并对微震复杂信号进行识别及其除噪,使信号识别更准确有效,最终达到快速识别冲击危险信号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仍需大量地统计和分析研究。

5微震法判别冲击矿压危险的依据和准则

微震法预测预报冲击矿压在我国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目前使用的微震监测系统主要提供冲击矿压、矿震的发生地点和相对强度,应用统计学技术进行冲击危险预报,尚未真正形成系统的预测预报技术。因此,冲击矿压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的关键突破口就是,通过大量现场工业性试验,进行微震规律分析,最终建立适合我国矿区的,真正能进行冲击矿压预测预报的微震监测指标,建立微震法判别冲击矿压危险的依据和准则,提出不同冲击危险等级相应的冲击危险指数,进而对煤矿现场冲击矿压危险进行准确预测预报和评价。

6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普及

众所周知,微震数据的主要来源就是在矿震发生过程中或是起爆之后,由传感器将振动波手机,转换信号,从而记录下振动波形,在后期通过数学手段进行分析和判断。传感器布置过程应该时刻注意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无序和不交叉。但是现有的传感器布置水平总是存在一定的盲区,而现在对矿震的认识又无法排除这块盲区所可能蕴含的危险,因此进一步加大传感器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研究也是一大发展趋势。

7空间、时间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岩爆的预测及其对于冲击矿压的防治是当今世界的前沿科学,就目前的测试技术,要准确测定岩爆的时、空参数还有很多技术没有解决,不同的计算理论有不同的假设条件,但是哪种理论更切合实际,还需要在实际工程中不断的进行比对、研究、改进。并且,由于其随机性很强,影响因数众多,特别是分析软件的参数与实际地址特征的匹配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8结论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预测是当今世界的前沿科学,就目前的测试技术,要准确预测还有很多技术没有解决。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对工作面见方期间围岩破坏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研究岩层运动间的关系,进行预测预报岩层可能出现的冲击矿压。为见方期间实施针对性的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底板突水等矿井动力灾害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微震技术无论是在地下工程建设和安全防护上还是在研究火山地震灾害上都有着非常广泛应用。我国微震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利用微震信号进一步研究,实时反演地下结构。此外,未来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等手段将数据实时传回并建立有效的软件系统,用微震技术研究火山、地震等灾害。随着我国自主开发资源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微震技术必将在油田、矿山、火山地震监测等多个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贵林.微震监测与深孔爆破在防治冲击矿压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05:196-197.

[2]柳云龙,田有,郑确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深部矿山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08:1801-1808

[3]潘一山,赵扬锋,官福海等.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05:1002-1011.

[4]王术睿,李海龙,姜海鹏等.采矿地球物理方法对顶板大面积来压的预测[J].山西焦煤科技,2010,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