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劣势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区块链技术的劣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区块链技术的劣势

篇1

【关键词】 区块链 加密货币 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物流

1.引言

在Gartner公布的《Gartner2016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区块链”首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技术板块处于接近曲线顶点的位置,是个备受期望的新兴技术。有人说,16年是区块链的元年,17年是区块链的落地年。关于区块链,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根据区块链的发展进程进行理解。区块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1.0可以理解为加密数字货币和公布式交易账簿的区块链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块链可以看做一个所有节点都可以“记账”,选出某段时间最快最好的“记账”,然后将该页帐发送给各节点的去中心化技术;区块链2.0是指资产数字化加智能合约,与1.0最大的差别就是通过高级的编程语言把现实中的业务场景与逻辑在区块链上加以实现;区块链3.0是指结合互联网、物联网、认知计算,将区块链应用在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去信任、可靠数据库、匿名化、可扩展等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

2.区块链的优劣势

2.1 区块链的优势

2.11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以往的信息系统中,为了防止数据被篡改,都是靠多层设防来控制访问。如果想进入数据库,必须进行身份认证、识别权限等过程,而且该过程将会留下痕迹。这种传统的保证数据安全的思路与银行将金库埋在地下深入类似。但是传统信息系统下的整个业务网络依赖于一个或几个中心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包括欺诈、网络攻击或错误,都会导致整个业务网络是出现问题,使得整个业务网络较为脆弱。

区块链对数据的保护则是另一种思路,即这些数据对每个节点的参与者都是共享的,没有所谓的中心。区块链的原理是基于共识算法与密码学的、所有节点都可以“记账”,选出某段时间最快最好的“记账”,然后将该页帐发送给各节点的去中心化技术。使用密码算法确保网络上的参与者仅仅可以看到和他们相关的账本内容,交易是安全带、授权的和验证的。如果想要篡改数据,不是攻击中心数据库即可,而是必须“串谋”大多数节点,几乎没有可能。

2.12 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每个参与方都有自己的账本,在交易时各自更改,所以各方都产生了协调各参与方而带来额外的工作。此外,为了解决各方的信任问题,常常需要一个中介机构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各方都要支付给中介一定的服务费用,成本较高。

区块链架构使每一个商业网络的参与方都有一个共享的账本,当交易发生时,通过点对点的复制改变所有账本。去除了信任化,不必借助中介或对业务“合同”重复处理,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2.13 高可用性

区块链系统是每个节点都在实体的操作与控制下维护一整个副本,再基于共识算法使数据保持一致的活性系统。在这样的活性系统下,单个节点遭到黑客攻击、硬件出现故障、软件发生错误或网络遇到问题等情况均不会影响其他节点,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该节点要想再投入工作,只需要排除故障、同步数据即可。此外,由于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一些节点可以下线进行系统的例行维修。这些都是区块链高可用性的体现。

2.14 自动化

区块链的自动化是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完成,还有可信度高、透明、实时、强制的优点。智能合约是与区块链1.0最大的差别,即通过高级的编程语言把现实中的业务逻辑在区块链上加以实现。以往智能合约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运行环境,即支持可信代码的运行,故无法自动执行,但区K链的出现让智能合约不再只是一个构想。结合资产数字化与智能合约就可以通过区块链来描述许多现实中的业务场景,从而将区块链应用到各个领域。

2.2 区块链的劣势

2.21 隐私保护不强

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隐私保护通常是由中心来进行的,但是在区块链中,所有的数据对于所有节点的参与者都是共享的、透明的。现在区块链对于隐私保护的解决方案是匿名,即只可以看到交易的信息,但看不到是现实中的哪个人进行的交易。该方案对于一些领域可以解决隐私问题,如比特币,但是区块链必将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而对于一些需要实名的领域,这样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再适用。同态加密等新型密码学的思想或许可以解决区块链的隐私保护问题。

2.22 耗费大量资源

区块链耗费大量资源主要体现全网算力和网络宽带两个方面。由于区块链是各节点都可以记账,然后再选择记的最快最好的帐,所以全网的算力不是类似于云计算的协同合作。每次只选择一个节点的记账成果,那么其他节点的运算就失去作用,被浪费。东北一家有2500台矿机的挖矿厂每月电费达40万元。另外,区块链在运算时需要耗费大量宽带资源,甚至可能导致网络性能瘫痪。

2.23 升级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修复时只需要先暂停运行进行集中升级即可,而区块链的升级机制与传统的信息系统不同,即区块链无法关闭系统来进行集中升级。现在的主要解决方案有软、硬分叉升级机制,但是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待完善。或许稍稍弱化“去中心”或实行多中心可以帮助解决该问题。

2.24 技术难操作

区块链作为一个全新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从理解理念,到接受认同区块链,再到实际运用区块链技术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此外,互联网是区块链的基础,目前等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对于不熟悉网络安全知识的用户而言,即使将加密算法、共识算法作为黑箱的一部分,应用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外包也要支付大量的费用。因此,区块链自身的复杂性可能会让一些企业望而生畏,选择保持原有的系统。

3.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趋势

3.1 业务流程的跟踪查询

我国物流现在还存在着快递丢失、错领误领、快递员冒快递、信息泄露、信息难以追溯等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货物从出发到接收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并且不可篡改,从而确保信息的可跟踪性。比如对于多式联运,业务要经过多次中转,故信息很容易缺失。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各个参与方共享完整的信息,且易追溯和问责。对于快递业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顾客签收行为的可验证性,从而避免错领误领、快递员冒领的现象发生。

3.2 产品的防伪追溯

区块链可以完整记录产品整个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包括采购、运输、生产、加工、配送、销售、售后等环节。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当产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来自哪里、由谁运输、在哪里生产和加工、什么公司进行配送、在哪里销售及谁负责售后等信息,可以快速、清楚地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且具有不可抵赖性,从而精准、快速问责。同时,也可以避免产品被伪造,有利于打假,保证消费者和各方利益。

3.3 实现智能化运输

目前欧洲已经有地方利用区块链、借助集装箱尝试实现智能化运输,即把集装箱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区块链的存储解决方案会自动决定集装箱的运输路线和日程安排,还可以对以往的运输经验进行分析,不断更新路线和日程设计技能,使效率不断提高。对于收货人来说,不但可以随时掌握货物从出发到目的地全过程的物流信息,而且可以随时修改优化货物运输的日程安排。

3.4 替代港航EDI的应用

在进出口贸易中,涉及到采购方、销售方、承运人、港口及海关等众多主体,有十几种业务单证,极为繁琐和复杂。现在各国都是由EDI服务商来专门负责数据的整合与交换,由于只有EDI服务商一个中心,因此存在着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此外,由于各个参与方的数据都有不同的标准和格式,造成了现在数据标准与格式混杂的复杂局面。有着“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点的区块链可以取代EDI服务商的应用,使其不再是中心。供应链上各个参与方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共享各环节的物流信息,可以用统一的格式对数据进行更新,从而节约成本和高效交换数据。当某环节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快速追溯,精准问责。

3.5 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授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我国的供应链金融遇到了交易流程不够透明,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评级和信息识别能力有限的瓶颈,而区块链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区块链可以实现所有交易流程和数据的准确记录,且不可篡改,实现供应链上各参与方数据的共享与同步。区块链使得所有数据透明公开化也打消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交易数据的可信度的疑虑,从而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

对于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评级和信息识别能力有限的问题,银行可以将区块链应用在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来实现企业信用评级和信息识别的智能化,从而减少信用评级和信息核实的难度。

此外,现在我国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中“预付款融资”和“存款融资”的在押品管理难度较大,即使安排“巡核员”也不能保证在押品确实在押。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资产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清楚、准确地掌握在押品的实时状态,减少风险和成本。

4.结论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和理念,有着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去信任、可靠数据库、匿名化、可扩展的特征,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一切体系。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区块链技术有着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高可用性、自动化,智能化的优点。但是作为一个还未成熟的技术,区块链也有着隐私保护不强、耗费大量资源、升级机制不完善和技术难操作的劣势。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大多应用在金融领域,其他领域还在展望和探索阶段。可以预测到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会有业务流程的跟踪查询、产品的防伪追溯、实现智能化运输、替代港航EDI的应用和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管理的应用,值得期待,但是要真正落实区块链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林.区块链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2016(17):39-40.

[2] 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8):23-24.

[3] 梅海涛,刘洁.区块链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J].电信科学,2016,32(11):134-138.

[4] Y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J].甘肃金融,2016(2):19-21.

[5] 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ActaAutomaticaSinica,2016,42(4):481-494.

[6] 谢辉,王健.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6(9):192-195.

[7] 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7):49-51.

[8] 李岩溪.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代收款解决方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23):60-60.

[9] 一冰,.区块链技术,中国物流需要吗?[J].中国储运,2016(11):56-57.

[10] 徐凯.区块链技术在港口与航运领域的应用趋势研究[J].港口经济,2016(12):5-8.

[11] 赵刚.区块链将有助于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J].中国储运,2016(11):58-59.

[12] 吴思进.区块链将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J].中国储运,2016(11):58-58.

[13] 孙杰贤.共享经济与区块链[J].中国信息化,2016(4):15-15.

篇2

关键词:智慧物流;区域;发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国家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管理对策;重要性

建设工程承发包中招投标是一项重要举措,此工作可以将其看作双方的买卖行为,当得到双方的认可后招标公告通过招标人,不同的投标人会共同展开竞争,从所有人选中确定最符合此工程的中标人,最后双方通过不断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对于建设单位来说这种发包方式可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工程质量也可得到保障,因此无论在建设工程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招投标形式都得到高度应用。合理应用招投标方式,可让双方的项目交易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也让整个竞争环境和谐健康,双方合法权益也可因此得到保障。

1招投标风险管理重要性

1.1让招投标管理更具科学性

加强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可让更多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其中各个环节及工作可得到规范。落实管理工作时因为很多工程施工环节比较复杂同时规模相对较大,所以整个过程很可能发生各类风险,而招投标受此影响也可能出现一定偏差,最终导致决策错误等问题频繁出现于招投标管理中,无法确保工作的科学性。进行招投标时,贯彻落实相关风险管理对策,不仅可以将风险控制、预测及识别水平显著提高,而且还可让整体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让招投标管理向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尤其对管理效率及水平进行把控还可以促进工程后续各类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风险管理必须在工程招投标中给予足够重视。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竞争目前变得愈加激烈,在整个建筑领域中,为了获取项目资格,很多企业利用各种方式竞争。尤其招投标阶段,随着竞争逐渐加剧,很多风险因素也随之而来,如果没有科学控制各类风险,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风险管理在整个招投标中主要对各类风险问题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以及评价,不同的风险提前识别并及时进行规避,配置资源全面优化,让经济损失得以减少,最后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得到更多效益。另外在控制工程的造价成本时,招投标的风险管理也可有效提高控制水平,保证招投标时工程的造价更具科学性。

2招投标在建筑工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

2.1决策风险

项目的决策阶段很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项目的决策风险控制为其中关键内容。很多风险在决策阶段并没有完全得到完全体现,因此对于此类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时,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只有这样才可让工程效益得到保障。在风险管理中因为决策风险控制属于一个重点内容,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对其重视度加强,在某一领域有工程的承包商进入时必须对其承包项目全面考虑,认真评估承包商承揽该项目或进入此领域时可能面临的风险,经过确定后最终决策由投标人作出。

2.2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对于建筑来说在未知的水文气象条件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各类风险因素的发生率会显著提高。当确定某一工程项目后,必须将一些环境等不可抗拒因素体现在招标文件中,承包人需根据文件内容,全面考虑并明确工程建设时,因当地环境等因素可能遭受的影响,分析各类风险后按照不同情况实施级别界定。落实工程项目时,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会影响风险分担问题,所以此类问题需进行重点说明。如果发生的不可抗力,已经超过了合同规定等级,这时的风险为合同双方一起承担。

2.3市场风险

目前这种不断发生变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涌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尤其在整个建筑市场中此现象更为显著。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保持一定竞争力,很多企业会将目光放在招投标中,希望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与他人进行竞争。目前市场的诚信体系还需不断优化健全,而很多投标人则利用此漏洞通过弄虚作假、不诚信行为和以他人的名义进行投标等方式谋取中标或在其中得到最终中标资格,上述行为都会有损招投标的公平和公正,甚至还会扰乱整个市场良性竞争的氛围。当出现此类违法违规事件后,在招投标活动中很多原本具有一定资格的投标人优势变成劣势,甚至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让整个市场资源的配置更加混乱,无法再继续进行公平竞争。针对此类问题分析,站在国家的层面需针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进行健全优化,招投标领域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尽快建设完成,招投标个人或单位如果出现不诚信情况需给予惩戒。此外也要重视建设专家队伍,利用专家的经验和专业性对评审方法和标准进行规定。

2.4政府管理风险

政府部门针对招投标行为进行规范时,主要利用完善和制定相关制度来实现整个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但分析现阶段招投标的管理,很多部门自身的管控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混乱的秩序下,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公开,无法有效实现,最后导致各类风险隐患发生于此工作中。此外制度管控也至关重要,招投标工作展开前,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和全面的方案给予支持,会导致此过程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显著提高。

3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对策实施

3.1保证计价形式的科学性

因为每个工程项目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具体的计价形式也要按照项目自身特点进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出不同合同的优势,让项目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对各类风险进行规避。各类建材的市场价格一般在招投标阶段相对较高,进行施工时,要针对此原因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思考,最后通过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有效预防风险发生。比如,可从整材料价格方面着手。通过增添价格方面相关条款,约定某一材料参考价格调整的方式及范围。因为市场波动和原材料供给等因素,都可能对材料价格产生影响,导致材料价格降低或升高,所以此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需重点考虑。

3.2信息化服务进行完善

在目前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在此领域中。尤其需针对电子招标系统给予足够重视,对此类先进的招投标制度进行完善,让整个领域都可得到长久发展。还需对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进行加强,建设相关交易平台时需对其进行严格规范,还要实现文件递交、下载、公告等功能,并将远程定标和评标以及开标等功能纳入其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将传统的繁杂环节逐步减少,减少提供纸质材料、减少了相应的现场办公场景等,可有效节约投标人大量时间并使其负担减轻,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可让社会平均成本降低,并使平均效率提高。此外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服务平台还要实现在线查询和信息可追溯的功能,尤其平台文件不能随意进行篡改,让交易平台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等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同时逐渐成为一个可以为社会公众、监管部门、市场主体提供相关数据和服务的信息平台,让不同参与方在平台中都可以获得更加透明、公开的信息,使不同参与主体,可更加便利和准确地对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了解,对于投标人来说一定程度上也可因此得到更多市场商机,让不同的招标人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供应商,尤其还可提供一定便利让公众实现监督,使信息的平台共享和高速传输得以实现。行政监督平台也需进行全面规范,当展开电子招投标的相关活动时,让监察机关和行政监督部门可以实现在线监督。对招投标进行监督时,政府相关部门原有的监督方式进行创新,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让在线监督有效实现,一些骗取中标和弄虚作假等行为通过信息技术可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如果出现上述行为应给予严厉处罚,让整个招投标工作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得到有效支持。

3.3评价方式优化完善

为了更好地控制招投标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招标人在制定相关评审标准以及选择评价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实际需求以及特点进行选用。很多建设项目工期相对较长,同时具有庞大的规模,其中所应用的技术更为复杂,进行施工管理时,相关方案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尤其工程技术、工期,以及成本与最终质量等很可能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些工程招标要求较高的项目,进行评价时可利用综合评估法。设定相关评审标准时,要全面结合项目实际,这样对合同的履行十分有利。如果项目对各项功能要求较少,而且属于通用技术类型,同时工程成本、质量、工期的影响因素少,此时可通过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定方式的选择必须科学恰当,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和项目自身具有很高的匹配度,只有这样才可显著提高采购效率,让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全面控制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3.4科技创新给予足够重视

企业的竞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更加激烈,为了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关于科技的创新力度需不断进行加强。尤其要着重关注研发团队建设的加强,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要牢牢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平均成本通过差异化的经营路线进行有效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可使经营风险降低。当自身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强化后,在招投标的竞争中,也可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及时引进各类先进科技手段并在管理中进行应用,可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应用不同的科技创新措施,不断优化相关计划方案并完善,按照自身现状创新发展科技平台,利用科技手段管控投标风险。此外,对于其他参与主体来说,在招投标中也要对科技创新给予重视,自身通过科技进行武装和强化,让风险的管控能力显著提高。

3.5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健全

随着相关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整个过程会出现各种对工程效益造成一定影响的因素。特别在进行施工时,过程和应用技术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及时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把控,很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风险控制机制必须及时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通过此机制让风险管控有效实现。对此机制进行建立时,需与风险减轻、回避和自留以及预防等方面相结合,让整个方案与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招标项目彻底启动前,招标单位需对招标服务重点考虑,综合评价机构人员综合素养和自身实力以及经验等,选择出最符合本项目的机构,以此让招标后续工作可更加顺利进行,同时,也让招投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升。关于投标工程的数据库也要由投标单位进行构建,具体主要对项目投标时出现的各类信息数据和商务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利用数据模型进行全面分析,以此让投标的反思和总结得以实现。结合参与的投标工作,将内部审核制度构建起来,聘请专家或技术人员参与到技术方案的评审过程中,联合法律和企业财务等部门参与商务文件,这样不但可有效识别风险也可做到全面控制,甚至还能保证已经完成审核的方案,可更好地满足各项招标要求。使投标方案质量得到有效确保并提升竞争力。对于投标机构来说,要将投标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流程构建起来,同时对后续的招投标工作任务进行完善与优化,这样一些处于关键节点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管控。落实招投标工作时,操作方法需尽可能做到细致,尤其人员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范。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多层级方式对各种文件进行评审,评审时如果为暗标评审,相关内容与方案不进行公开,同时投标者名称也不能显示。此情况下,招标人员可以进行更加公平和公正的评审。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招投标作为竞争性采购方式不但可将更高的效益带给招标人,尤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此过程会出现各种风险,对于不同风险需利用科学手段进行管控,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构建信息风险管理模式并不断优化健全,以此对招投标时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史隽莹.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中风险管理有的效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47):104-105.

[2]李晓月.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8):242-243.

[3]周丽娟.探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引入风险态度的招投标策略[J].中华建设,2020(12):32-33.

[4]李瑞修.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工程造价的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