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比较政治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85-02
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两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有所不同,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对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批判地吸收和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科学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和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综合方式进行。我国的综合教育方式是以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法为基础、运用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围绕一个中心把各种方法综合结合从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主从综合法、并列综合法、协调综合法和交替综合法。主从综合法包括教育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表扬要与批评相结合、精神鼓励要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并列综合法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协调综合法即学校各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交替综合法即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思想教育,围绕重点内容和同一目标从多个角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世界观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学校经常教育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也经常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在寒暑假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在假期过后把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给学校,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去体察国情、民情,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也会组织学生社会服务活动或社会劳动,教育学生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正确的劳动观,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
3.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灌输法进行。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理论灌输。理论灌输的方法有口头和书面的、普遍与个别的、形象与启发的、讲事实和摆道理的等。但这些教育方法都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并且这些理论都要以一定的社会客观事实为基础。
4.进行直接教育。直接教育就是大学里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学分不过关就不能拿到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中央统一制定,地方负责具体去实施的。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教育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二是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三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四是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教育方法,每个学校都有采用不同的理论和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自由,学校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确定本校采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采用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教师根据课本理论或个人观点把一些罗列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辨析和批评,最终经过系列的筛选后自己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于一些社会道德现象,教师也不是直接教授学生应该怎么去评判,而是采用两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去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层次。除此之外,美国的历史课程也千姿百态各种各样,他们追求历史通俗化、社会化和政治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地方创办了各种各样的有关历史的报刊、书籍及影视资料,地方也普及地方的各种历史,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宗教灌输进行。在美国宗教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宗教中,基督教的作用最大。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许多宗教势力总是想方设法以上帝的名义去向美国公民灌输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宗教信条,在这些信条中有许多美国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国家也允许宗教势力设置自己的广播电台,这些电台可以播放各种宗教信条和节目。美国的各式各样的学校都普遍开设圣经课程,他们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信念联系起来,借宗教的名义去传授一些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向渗透进行。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向渗透性。大学里每个科别都要学习心理学和人文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总会渗透有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美国大学还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美国学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大都具有公益性,但这些公益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获得国家的一些专门资金进行资助,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更能体会到一些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此外,美国还通过媒体和社会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他们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包括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资本主义文明和资本主义道德观人生观教育,学生在所有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子。
4.设置课程进行间接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大学普遍开设普通教育,这些普通教育又叫通识课程,跟我国的公共课差不多,这些课程虽然没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名字,但是他们却能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从中接受关于思想、政治、道德、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些课程大都是关于历史、人文和公民的,美国国家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
在美国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开始学习历史课,这种做法是在国家法律规定之下进行的。此外,美国还开设有各种各样的人文、语言、艺术、社会等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后就能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感受到许多道德的熏陶,通过这些熏陶后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和自觉选择性。所有的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
三、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在两国实施方法共性方面,我国的学者认为:两国之间都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都坚持不懈地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虽然采取的实施方法不同但效果却差不多;两国高校都注重通过实施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两国都重视家庭、社会团体和传媒所起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纵横交错的网络。
2.在两国实施方法的差异性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主导方法的差异,我国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方法,而美国主要采取尊重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思想,他们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提倡尊重民主、人格尊严和自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澄清。二是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的课程设置每个时期都采取相应的课程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而美国则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换句话来说就是中国主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而美国则侧重于潜在影响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给我们一些启发:一是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即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政治性、道德性、伦理性,要让学生理性地去内化自己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使命感。二是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设置情景一角色引导—体验感知一辨析选择”的模式,我们在授课时要把学生想方设法放置到一定的情景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立场,建立正确的观点,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篇2
关键词:职业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探究;创新;必要性
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与普通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职业高中致力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因此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丰富,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注重素质教育。普通高中连年扩招,导致职业高中学生生源差,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学习能力不强;政治课本身具有概念性知识点多且抽象晦涩、记忆量大等特点。综上可见,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任重而道远。加强和改进职业高中学生的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高中学生的政治素养非常重要。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当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代需要,还要在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要求、优化教学成果等方面多做努力。笔者从事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多年,致力于研究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创新,在此就其必要性做一浅谈,以期与同行交流提高。
一、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
职业高中学校应着力培养“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高中学校学生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的同时,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服务国家和社会相结合。
职业高中政治课是职业高中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政治知识是职业高中学生的精神食粮、思想支柱,是职业高中开展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之一。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有助于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帮助职业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在毕业之后顶住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凸显出职业高中毕业的竞争力,体现出职业高中毕业生的优势。
二、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职业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作为一名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师,笔者曾多方丰富教学内容、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期能更好地进行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期间,笔者尤感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是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慢慢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途径,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并为其所用。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多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了知识才是教育目标。因此,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
三、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探究与创新的必要性
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对其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素养。纵观传统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已渐随教育改革而弊端百出。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今职业高中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1.传统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中心,探究创新有必要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政治教师备课是围绕政治教材做理论性梳理,上课是围绕政治教材做重复性讲授,考试是围绕政治教材做目的性考核。政治几乎等同于枯燥的文字与晦涩难懂的概念知识点。学生上政治课之前对其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上课时啃教材内容,下课后记教材知识点,努力记住而非理解政治知识。这样一来,政治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这与职业高中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如能转变教学方式,在以教授教材内容为主的同时辅以学生认知度高的新方法、新知识,学生便能乐学、乐思进而亲其师信其道。看来,传统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亟待创新。
2.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探究创新有必要
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政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仍未与时俱进,传统灌输式教学仍占主要地位。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看似各尽本份,但并未尽到责任。教学相长的道理要被拿出来再好好温习一下。满堂灌的方法终无法带来满堂彩。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课堂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也因人而异,互动尤为必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交流探讨,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力争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容易被接受,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创新能力。如果一味地灌输教学,是无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也无法适应素质教育下的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要求的。探究与创新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3.传统教学方法禁锢学生思维,探究创新有必要
囿于传统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狭隘模式,职业高中学生也被禁锢在政治教材知识内容内。这对职业高中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多数职业高中学生在毕业之后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传统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不切合实际,学生学习是减法式学习。创新非常必要。教师要开放教学模式,将阵地扩大到课堂之外――社会中去,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社会大背景中学习到更为形象的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知识,并学有所用,直至学有所成。这既在无形中提高了职业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实现了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思维成熟、政治素养高的职业高中学生。创新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更适合当下职业高中教育的要求。
总之,探究与创新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是顺应职业高中教育趋势并极具现实考量意义的教育改革措施,且让职业高中政治课重获新生,让职业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求职竞争力。
篇3
19世纪,受西方实证主义思想学说影响,人们对政治学的独立地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了较一致的看法,当时主要以国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与机构、政治理论与原则、政治家的思想行为等为研究对象。20世纪早期,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学也产生于20世纪初,是现实国际关系发展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是人们对国际关系认识日益加深的产物,相对来说是新学科。传统上,国际政治学属于政治学的范畴,而国际关系学则是国际政治学的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国际关系成为学者们必须密切关注的焦点。
20世纪50年代末,以国际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政治学成为政治学的三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另两个是行政学和比较政治学。在学科史上,“国际关系”可以说是“国际政治”在空间范围上的延展,在时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由于这种特征,使得“国际关系学”稍微偏离了政治学领域,与政治学的联系不如“国际政治学”与之紧密。但反过来说,国际政治始终都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重点,原因在于“国际政治”关系一直以来是各种国际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一类关系。
二、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不同
(一)学科生成、发展历程(学科史)的不同
政治学在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中世纪的政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受神学统治。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学最终摆脱神学束缚,恢复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20世纪早期,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生成是20世纪的事,但这个过程几乎跨越了整个世纪。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作为一种现象也有久远的历史。其实,不管是古代的城邦国家还是现代的民族国家,只要有国家,就存在“国际关系”。“如果把古代学者的研究,诸如修昔底德(Thucydides)研究古希腊城邦国家间关系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HistoryofthePeloponnesianWar)和中国记述春秋战国历史的典籍《春秋》、《左传》、《论语》、《战国策》等视为某种“国际关系”研究的话,那么这种研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国际关系学到20世纪上半叶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有了比较像样的、可称为一门学科的轮廓。
(二)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的不同
它的视角通常会围绕政治关系,从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方面去阐释政治的本质,关注国家、权力、权利等核心概念,关注人类围绕这些核心价值所做的价值选择,关注对自由、正义、和谐等终极理念的追求;国际关系学的研究背景是由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构成的一个特殊“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中央权威,国家间的互动在本质上是无政府的。国际关系的研究不仅涉及政治因素,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宗教、文化、法律、生态、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其中关注较多的是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外交政策。其研究对象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对于国际关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它还涉及哲学、地理学、生态学、心理学乃至数学、统计学等众多学科,表现出十分庞杂的特点,但国际关系整体的运动规律仍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的不同
在研究方法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都经历了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两个阶段。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方法、法学的研究方法等;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学界大多数学者沿用政治学或法学的一些方法,注重对国家、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的研究”。战后六七十年代科学主义盛行时期,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开始利用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铸造本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包括经济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行为主义的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等等,统称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的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是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共性。所不同的是,由于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也表现出复合多样化的特点,更多地具有“科学主义的”倾向,研究的问题与政治学的课题相较更为现实具体,更多采用实证主义、定量分析的方法。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政治学学科的资料库。笔者以为,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在研究方法上不存在根本性的不同。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对于某一分析课题来说只要是恰切的就可以大胆采用。
三、结语
在学科发展史上,学科之间从属、分离以及综合是学科发展内在规律的表现。国际关系学传统上被认为是政治学的一个从属学科,但随着其研究领域的扩展和深化、研究成果的繁荣丰富,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地位已经在人们当中达成了共识,大家都承认它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学科目的与学科价值。同时,国际关系学与政治学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支撑的关系。
篇4
[关键词]“交互主体性”;政治学经典著作;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熊来平(1975―),男,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陆 寒(1981―),女,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江西吉安 343009)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交互主体性’视阈下《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教学模式探究”(JXJG-15-9-6);井冈山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XJJG-14-22)
一、明确以“交互主体性”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合理和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顺利实施课程教学的保证。政治学专业是研究和学习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专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政治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结合井冈山大学政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比^系统掌握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可以胜任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等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这种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从何获得?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诸如《政治学概论》、《行政学导论》、《比较政治制度》等专业基础课程获得;另一方面,他们还必须通过学习专业经典著作来加深理解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这方面,恩格斯告诫人们,进行理论学习或研究时重要的是原著本身,“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1]基于“交互主体性”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井冈山大学政治学专业主要想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在教学目标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建构“交互主体性”教学模式,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责任感,提升教学效果,也可缓解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抬头率低”等问题。第二,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政治学的许多问题深入探讨。这有助于倒逼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生自我讲解、师生对话、分组讨论等方法来学习政治学经典著作,教师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设置以“交互主体性”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学内容则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载体。作为政治学专业的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为学生提供了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关于本专业领域重要的思想成果。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领略了思想大家们思考重要政治问题的角度与方法,而且可训练理论思维,启迪思考。然而,政治学经典著作篇目广泛庞杂,综观国内高校政治学专业有关此类课程的开设与教学,不难发现,不仅师资生源的素质、选读的范围不尽相同,而且在教学的方式、效果方面也差异立现。在设置以“交互主体性”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我们主要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根据现有专业教师、学生与教学时数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课程选读篇目。课程选读篇目既要使学生精读业已公认的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经典篇目,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也要让学生较为广泛地涉猎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非经典篇目,以尽可能扩充知识面。第二,辨析讲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大学课程教学中,相较于一些课程更加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对教学内容和实效关注不够;一些教师淡化教学内容的意识形态色彩,注重知识传递,轻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对错误理论观点的辨析批判,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政治学思想与西方政治学思想之间的二者“对话”,交流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在批判与对话中彰显的指导思想地位。譬如,在选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这篇著作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实行法治?”“什么是法治?”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思考“人治为什么靠不住?”(圣人治国难以实现;很难保证圣人或者哲学王在掌握权力之后审慎地使用权力),进而引申出法治的优越性(法治避免了人治的主观臆断、感情用事及滥用权力),最后得出法治既是对权力的制约,又是对权利的保护的结论共识。“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3]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4]这就启示我们,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课程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热点、难点与疑点中,培养专业视角,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加深对政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学有所用。
三、运用以“交互主体性”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方法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5]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中,井冈山大学政治学专业改革现有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力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双向互动同构,平等对话,协商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第一,课程由单一教师主讲制改为团队教学制和研习的形式授课,教师团队共同商讨教学大纲、章节,敲定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感受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也有利于教师拓展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第二,《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必须以学生的真正阅读著作为基础,为保证学生能真正阅读经典著作,我们会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安排学生阅读著作。在此基础上,并要求每个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与著作讲解PPT,统筹安排同学围绕不同著作进行讲解(20~25分钟),同时还需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观点。待同学讲解结束后,老师进行点评并适当补充相关内容。第三,通过举行定期的经典著作读书学习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参与其中,以达到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构建以“交互主体性”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评价手段
教学效果评价旨在比较客观地衡量教学过程及成效。这既可以衡量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进而保障经典著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马克思说:“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6]这就提示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必须通过教学效果的检验。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手段非常关键。根据我们的实践,在构建以“交互主体性”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尝试把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评价教师相结合,力争评价手段合理多样:第一,与许多课程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以评判学生学习效果不同,我们更为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及效果的考查,并将其计入到期末总评成绩中(约占50%~60%的比重)。这体现为可以让学生阅读某些经典著作篇目或章节撰写读后感,也可以让他们上台讲解或回答问题。第二,在课程的期末考核中,我们采取通过本课程教师团队共同出简答题库的形式,学生抽签当面回答3~5道题以评定其课程期末成绩。课程期末成绩一般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50%。第三,秉承“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的理念[7],我们不仅要让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要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效,做到教学相长。学生评价教师可以采取课堂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网上评教及个别谈话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以后努力改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版).
[5]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篇5
关键词:政治学科 科学性
就当代中国知识状况而言,没有一门学科像政治学那样,在发展的途程中还要为自己的 科学存在进行辩护。由于政治学长时间被视为伪科学,只是到了20世纪最后20年,才得到恢 复和重建。学科的稚嫩与知识的薄弱,使不少人对其科学性产生了疑问。再加上人们将“政 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痛苦的经历与政治学科荒唐地扭在一起,以至于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政治学 还怀有偏见,认为它不可能成为科学。这种状况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政治学的健康 发展。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科学,就必须对政治学的科学性进行论证。
一、思维水准与学科差异
种种关于政治学不是科学的论据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都用物理学作为科学的典范来 衡量政治学。在自然科学乃至整个科学系统中,物理学的确发展得比较成熟,从其客观性、 精确性、规范性来说,它完全有资格充当自然科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用自然科学中最具 代表性的学科来同政治学比较,并以此来衡量政治学的科学性,这应当说是允许的,也是正当的。问题是,怎样进行 比较,从比较中应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方法。任何比较都是为了从异中求同或从同中求异。对于从同 中求异来说,其出发点应当是具有某种相同前提、同等程度或某些相似性的事物、现象、系 统。如果需要比较的两个系统本身就具有客观的差异性,那么在进行具体的比较时,如果不 去考虑这种差异性,只是简单地类比,其结论就不可能是可靠的。
这一原则也应当运用到物理学和政治学的比较上来。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力学、物 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比较早就创立起来的一个门类。以物理学为典型代表的自然科学同社会 科学中的各个门类之间在客观上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对物理学来说,它所考察的、研究 的客体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性在所有的自然科学门类中都毫无例外地存在着。当然,也有人会举出动物学的 例子来反驳。其实,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虽有感觉、知觉,但都是无意识的。因为,即使再 高等的动物也不可能有理性思维。
正因为自然科学所面对的研究客体不存在自觉的意识,因此,自然科学在获取经验材料 时可以进行客观性观察,一块石头、一条小溪、一颗流星,其运动的轨迹,其运行的速度,不 会因为有人在记录、在测定而有意地发生变化。石头的下落、溪水的奔流、流星的飞逝,都 是不以任何观察者、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所得出的规律的客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
物理学知识的科学性还同这一学科实验的特点密切相关。在自然界存在的物理现象是 复杂的,比如气体,除有体积、温度、压力的因素外,还有流动的速度、比重等其它方面的物 理属性。但是,物理学家们却在实验室里利用各种装置使气体处于理想状态下,并探求理想 气体的温度、体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再比如,物体的运动都会有摩擦力,但为了求得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 、时间、路程三者的函数关系,物理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限制某些种因素,创造某些条件,从 而得出理想状态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且,无论是在物理学中还是在化学中,人们为了获得 某方面的知识,可以创造相同的条件,反复地做某个实验。一种特定的实验不仅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做,还可以在世界 上的不同地方做。在科学上,只有经得起人们依据规定的条件在同一地点或者在不同的地点 进行同一种实验并且得出相同的结果,这样获得的规律或定律才能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承认。
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在内的这些特性显然不是政治学也不是其它社会科学所能具备的 。在政治生活中发生关系的、活动着的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这是政治学同物理学乃 至一切自然科学的巨大差别,在政治学研究中,政治学家们决不可能把人们请进实验室中创 造理想的政治生活,也不可能在某个民族中反复地进行完全相同的政治试验。如果想用物理学上述的研究与实验方 法套用政治学的研究上面来,并以政治学不可能使用这类方法为依据得出这一学科不是科学 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科学的。政治学有无科学性决不能以这种方法或标准 来裁定,它应当从另外的角度来衡量。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政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65-02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是有很大的偏见的。只要提起职业中学,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一群没有考上好的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读书的地方。说白了,人们的就是认为职业中学是“差生”的聚集地。而大多数进入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基本上都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心态,这就给职业中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研究中等职业政治教学的目的
1.政治这门学科在中等职业的教育中,一直处在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因为它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不是一门主要的课程,更与一些专业的课程沾不上边,对于学生来说,在升学方面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这就使得在职业中学的政治教学中,学生们抱着一种学好学坏都没有关系的想法来上课,使得老师的教学根本就达不到什么效果。基于这种情况下,尽快研究出一套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是新的教育形式对于老师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2.我们知道,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中职政治课在学校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思想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所谓政治课的实效性,是指政治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在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收到的实际的效果。政治课的实效性是社会环境、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测试方法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教学的策略研究
政治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社会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政治的范围。这就表明政治学与别的学科不同,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在教学中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来说,任课教师在一节课中是占有主动的地位的。因为负责政治教学的任课教师一般都会一次性负责好几个班级的政治教学,在教学中,由于长时间地面对这些对于政治学科没有兴趣的学生,就会使自己的心理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反正学生都不会好好听课,自己讲得好不好有什么关系”这种消极想法的出现。事实上,这样只能使教学效果变得更为恶劣。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只要将自己的知识讲给学生就算了,他还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政治学科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2.多进行一些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热情。同为文科教学,政治学之所以不受待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性知识太多,太过于枯燥。长时间的政治学习,使得学生在进行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存在一种抵触的心理。对与政治学的任课教师来说,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的热情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3.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些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被我们所摒弃。因此,现在的政治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
4.在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注重经验的积累。俗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没有瑕疵的一堂课。因此,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只有对于每一节课进行一个课后反思,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加以改进,扩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能够灵活选择教育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的优势
1.在最近几年,人们开始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职中的教学中。其中探究式教学以其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富有时代特性等优点,受到广大政治课任课教师的好评,也被大量运用在职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从问题的根本入手,让学生们从心底里认可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2.在政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将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比关门教学要辛苦得多。只有以苦为乐,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采用多种形式,既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又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的热点、难点,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相互比较、相互斗争中,运用所学理论提高识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实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四、结语
通过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课堂的教学策略不仅仅是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的主要体现,也是对于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的一个依据,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政治教师在对于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时,一定要采用多策并举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与教学策略的可行性进行深层的分析和研究,并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罗丽娅.浅谈职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C),2012,(2).
[2]刘桂香.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初探[J].天津教育,2009,(5).
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问题;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8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51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如果做好政治课堂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言堂使得自己教得很累,学生学习更累,可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和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一谈相应对策,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改革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教材方面
政治学科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时政性很强。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然而我们的初中政治教材的变化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这样的现实情况导致政治学科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教材的严重滞后性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效果的低下。
(二)教学内容方面
政治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教材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识都是学生在平时经常听到,但是不能真正理解的内容,比如,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奥运会,中美之间的关系、印巴问题,还有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日常的买卖关系等等,这些看似经常接触的问题实则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抽象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像数学学科这样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更没有像语文学科那些的生动和优雅,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效果
进入初中学习之后,一下子增加了很多科目,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一味地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探索的机会和时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直接讲解答案极易使学生养成不思考、不听讲的不良学习习惯。有时候教师就一个问题反复强调,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做题时学生还是会出错。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体会不到学习政治的快乐,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政治学科的学习中,是每一个政治学科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二、针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要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将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实践型转化。
(二)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的教来展开,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发展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江水,甚至是源头活水。具体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运用各种教学新手段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从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入手,以饱满的教学热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大方得体的教学姿态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政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感染学生
篇8
[关键词]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目标;行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12 ― 02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隶属于法学学科大类下的政治学二级学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我国近现代学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80年代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许多学科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逐步从政治学理论中抽离出来,与行政学、管理学门类相结合,并形成了理论性与实操性并重的学科特征。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目标与就业对接的问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校共113所,近3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为4300-6000人。从应届毕业生的从业方向上来看,近20%的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其深造的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第一,进一步深造政治学方向的相关专业,如国际关系、民族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第二,依据本专业行政学方向学科基础进修管理学学位的相关专业,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类专业;第三,跨学科选择进修其他专业方向。选择直接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与其就业环节的对接存在问题。
第一,公职部门考试职位少,要求高。笔者统计了2012年到2015年国家公务员招考职位表中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职位设置,其数据如下表:表一
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到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政治学专业的招考人数为150人左右。与其所学内容趋同的行政管理专业招录人数比如下表:表二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的招考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这个以为培养对象的专业并没有偏向。
第二,专业课程设置无法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政治
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课程的设置上,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素养的深造,所以学生毕业后想要就业往往只能选择进一步深造。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公文写作、电子政务等能力的培养。而课程设置又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因此,要实现专业培养与就业的对接,必须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建设。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目标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本着“规模适度、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基本思路,遵循高校本科教育规律,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强化深化学校社会“双主体”办学模式,优化专业办学条件,努力彰显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政治思维素质,了解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运作过程、治理方式,熟悉现代政务和行政管理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胜任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政策研究或宣传工作。成为兼具政治理论素养与行政治理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在教育研究和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数量需求、规格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拆析、重构教育教学内容,构建更加契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第一,较系统地涵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第二,突出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的中心地位,第三,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情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本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学生应具备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中外政治思想与文化的核心知识,具备良好的现代政治思想素质;了解中外政治制度及当代中国政府的运作过程及其治理方式,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行政工作流程,具备公文写作、电子办公等基础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心理应急抗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熟练应用现代政治科学与行政学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政策分析、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确立师资为本的办学观,按照“送出去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方针,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校级重点课程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以高水平教师的引进为突破口,以中年轻教师的培养为重点,以师资力量的整合为重要手段,稳定教师队伍,发挥教师潜力,全面推进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合理、良性发展。
首先,以高水平教师的引进为突破口。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对本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教师的到来往往能够使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突破性发展。其次,以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中青年教师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教师中所占的比率大,中青年教师能否迅速成长,对专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第三,以师资力量的整合为重要手段。专职教师资源的优化作用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专业内能否合理整合全校的师资资源。为此,一方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上要进一步突破专业、院系壁垒,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在院内、校内甚至社会范围内聘请专家教学。另一方面,在本科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尤其是在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方面要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以便课程建设要有负责人和相对稳定的师资梯队。
(四)教学研发建设目标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与“学”的导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现行的课程评价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教学信息反馈弱及正面导向不足等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过程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目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的设置多偏重于理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结果性评价的方式,即期末考试的考核分值比重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对课程体系把握不清晰,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在专业教学建设过程中,以“立足中心,转变思路,创新教法”为主要目标,建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完备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首先,立足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过程性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程有效的学习。同时,过程性评价可以更全面检验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引导和督促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学习。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随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进、提高,最终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本专业教学研发建设的过程中,首要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的结果性考评和主要围绕教师的课程设计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的授课机制。
其次,转变思路,即转变教学考核思路。目前依据本专业教学考核机制的特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学生的考评机制集中在期末,即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由于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因此无法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真是掌握程度。其次,随着本专业建设向应用型的偏移,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日渐不足。因此在教学研发过程中应改变教学考核思路,通过过程性监控和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第三,创新教法,即创新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及反馈机制。过程性评价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考评意见反馈。因此在本专业的教学研发过程中,教师创新教法的目标在于,一方面依据本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创新过程性评价方式和程序;另一方面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馈机制。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提倡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和公益服务,逐步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新格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以多种形式让专业教师去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调研,交流学习;同时加强校、政、企、事及社会组织合作,为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另外,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尝试并探索多种模式的学生创、就业机制,力争以专业理论教学为基础,通过提高学生实操技能加强在校以及应届毕业生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对接。同时通过与校内外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加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性培训。通过向社会的人才输送体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总之,只有在目标选择上采取多向度的视角,系统化构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的目标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对接,向社会输送兼具理论素养和实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吴丹,薛剑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发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实训研究〔J〕.理论观察,2014,(03).
〔2〕 石婧.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篇9
命题意图是通过试题题意体现出来的。试题由命题材料和设问构成。试题的命题材料和设问规定了试题的题意。试题题意就是试题的含义,即试题的规定性。它包括题型、题眼、题问、题旨。题型就是试题类型。目前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有五种题型:最佳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题型不同,答题方式和测试功能也不同。题眼就是试题命题材料和设问规定的命题角度。它主要体现在命题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词语上。它规定了题问内在逻辑关系的思维角度,规定了试题的答题角度。把握题眼,才能避免答题跑题漏点。否则试题解答就如同盲人走路。题问就是试题命题材料和设问规定的试题问题。它通过命题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现出来。辨析题的题问含在命题材料之中。题问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直问型和变问型、归纳型和演绎型、抽象型和辩证型、理论型和实际型等。不同类型的题问,有的是相互交织的。题旨即试题的主题、立意,就是试题的中心旨意。它是题意的核心,反映命题的思想性,体现命题的根本意图。把握题旨,答题才能高屋建瓴、通观全局。把握了试题的题型、题眼、题问、题旨,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试题题意,进而明确命题意图。
明确命题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解答试题。政治学科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觉悟,是考生解答政治试题的四大要素。在政治试题解答中,知识是载体,方法是手段,能力是核心,觉悟是灵魂。考生解答试题的前提和关键是必须明确试题命题意图要求考查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觉悟。明确命题意图,也就是确定命题意图。明确试题命题意图中考查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觉悟,就是确定试题命题意图中考查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觉悟,也就是确定解题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觉悟。
明确即确定命题意图的依据是试题题意。政治学科命题考查的学科知识,主要是根据试题题意中的题眼的、题问、题旨确定的。题眼的命题角度规定了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及应用角度,是确定试题考查知识的重要依据。题问的内在逻辑关系规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及其提供的逻辑思路,规定了试题考查知识的具体内容,是确定试题考查知识的主要依据。题旨规定了试题的主题、中心,规定了试题考查知识的基本内容,是确定试题考查知识的基本依据。另外,试题题型规定了试题考查知识内容的伸缩程度。论述题要比简答题考查的知识内容细致全面些;辨析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介于论述题和简答题之间。例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2题题眼的主要命题角度是:“农村经济发展”,不是“国民经济发展”。因此规定了命题材料中的“无工不富”的“工”是指乡镇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业;规定了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乡镇企业知识,不是工业知识。高考中不少考生把握不住这一命题角度,用工业知识答题,使答题跑题。该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命题角度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句话隐含着“发展农业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关系”的命题角度,规定了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发展农业和发展乡镇企业关系的知识。高考中很多考生忽视了这一命题角度,使答题漏点。该题的题问是: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农村经济发展”,为什么“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把握题眼、题问的基础上,进而可以把握该题的题旨,即考查考生对发展农业和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农业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关系的认识。从该题题旨可以折射出试题考查的学科知识的基本内容是:农业的地位作用、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发展农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发展农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的关系。把握题眼,依据题旨,结合题型,按照题问的内在逻辑关系规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及其提供的逻辑思路,折射学科知识,便可确定出此题考查的知识的具体内容是:农业的地位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农业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关系。可见,准确确定试题考查的知识,才能使试题答案内容与标准答案内容基本吻合,才能增强试题解答的实效性。
政治学科命题考查的学科方法,主要是根据试题题意中的题问确定的。题问从思维方式上可分为:归纳型和演绎型、抽象型和辩证型。试题题问思维类型不同,考查的思维方式方法不同,答题的思维方式方法也不同。试题题问中抽象型题问主要包括归纳型和演绎型题问,考查的是抽象思维方式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所以要求考生用抽象思维方式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答题。试题题问中的辩证型题问,主要考查辩证思维方式中的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具体化的方法(即理论和实际辩证的具体统一的方法),所以要求考生用辩证思维方式中的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具体化的方法答题。例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第一问是归纳型题问,要求考生用归纳法思维答题;第二问是演绎型题问,要求考生用演绎法思维答题;第三问是抽象型兼辩证型题问,要求考生用抽象思维中的演绎法和辩证思维中的具体化法思维答题。可见,明确试题考查的思维方式方法,把握试题解答的论证方式方法,按照试题命题意图要求的思维方式方法答题,才能保证试题解答的逻辑与标准答案要求的逻辑相一致,才能增强试题解答的逻辑性。
政治学科命题考查的学科能力,主要是根据试题题意中的题型、题问确定的。题型不同,对能力考查的要求不同。最佳选择题一般考查高考要求考查的1、2、3、4四种能力,重点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不定项选择题一般考查高考要求考查的1、2、3、4、5五种能力,重点考查判断推导能力;简答题一般考查高考要求考查的1、2、3、4、7五种能力,重点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辨析题一般考查高考要求考查的1、2、3、4、5、7六种能力,重点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论述题一般考查高考要求考查的1、2、3、4、5、6、7七种能力,重点考查综合评价能力。题问类型规定试题考查的能力。题问类型相同,考查的能力相同。分析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的题问类型变化趋势可见:高考政治试题题问类型趋向变问化,表明高考越来越突出地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题问类型趋向辩证化,表明高考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辩证思维能力。题问类型不同,考查的能力也就不同。一般说来,直问型低于变问型对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论型低于实际型对能力的考查要求;归纳型低于演绎型、演绎型低于辩证型对能力的考查要求。同一道试题,题问类型不同,考查能力的要求就不同。例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第一问是归纳型题问,考查的是归纳思维能力;第二问是演绎型题问,考查的是演绎思维能力;第三问是抽象演绎型兼辩证具体化型的题问,考查的是抽象思维中演绎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中具体化思维能力。显然,第一问低于第二问、第二问低于第三问对能力的考查要求。同一题型,题问类型不同,对考查的能力及其程度的要求也不同。例如:1995年高考政治第36题和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都是论述题,但是1995年高考政治第36题考查的基本上是教材知识,知识跨度小,综合程度低,是理论型题问。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考查的是教材知识和时事知识,并要求二者具体结合,知识跨度大,综合程度高,是实际型题问。可见,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与1995年高考政治第36题相比,不仅增加了对辩证思维具体化能力的考查,而且对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程度也提高了。不同题型,题问类型组合不同,考查的能力及重点也不同,尤其是表现在主观性试题上。简答题的题问一般为理论型、抽象型,表明这一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辨析题的题问一般为理论型、辩证型,表明这一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论述题的题问一般为实际型、抽象型兼辩证型,表明这一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教材知识和时事知识具体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评价能力,既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又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另外,由于题眼命题角度的转换,使测试难度加大,对各种题型考查能力的要求程度特别是对各种题型重点考查能力的要求程度也就提高了。例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5题,命题设问角度由以往要求选出人物转换为要求选出孔繁森事迹。这样不仅提高了对再认能力考查的要求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对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程度。又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2题,命题材料规定的隐蔽巧妙的变问命题角度(前面已经说明过,故略)显然比直问命题角度提高了对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的要求程度。可见,考生只有具备试题考查的能力,并明确试题要求考查的能力,在试题解答中有意地体现命题对能力的要求,使能力发挥到位,这样才能使方法运用到位,觉悟体现到位知识应用到位,才能增强试题解答的科学性。
政治学科命题考查的学科觉悟,主要是根据试题题意中的题旨确定的。试题题旨立意反映的思想性,就是试题命题意图考查的学科觉悟,也就是考生在试题解答中体现的学科觉悟。例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5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掌握程度,以此考查考生对这一时事政治的认识水平。又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我国目前国有经济中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解决汽车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及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做法的认识。以此考查考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水平,考查考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可见,考生只有具备试题考查的觉悟并明确试题命题意图要求考查的觉悟,才能在试题解答中自觉体现觉悟,充分发挥能力,正确运用方法,准确运用知识;才能增强试题解答的思想性。
篇10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初高中教育的衔接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实现初高中政治学科的有效衔接,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形成师生间、生生间、学习的个体与教学中介间的有效互动,使初、高中的政治教学达到和谐的统一。
在初中学习阶段,我们的教学方式还要运用必要的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初中政治课的特点,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这是结合初中政治的基本概念较多的特点而言的,只有经过一定被动学习的积累,才可能更好地转化为主动。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其学习的角色就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了,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对此,笔者认为,我们要认识到学生从初三开始,思维变得活跃,主观能动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进入高中后,要使他们上升到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的高度,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地获取知识,自由地发展,在政治学科中,初、高中有效衔接表现在从初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传惑、解道、授业”。
二、以教材为依据,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作为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师,为了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要了解高中的政治教材,以此作为教学的必备的参考资料,通过解读高中的教材,总结出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关联点,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而在教学中,初步构建起初、高中政治教材的整体的知识体系,理清初高中教材间的联系,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中所贯穿的知识主线,做好政治教材中关联知识的衔接,对于相关联知识的讲解,要做到清楚明了,深入浅出。比如在初中学习政治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时,要注意联系到高中思想政治的内容,如果我们真正把这些内容讲透彻了,让学生非常明了了,那么,在他们升入高中后在遇到这些内容时,会很好与初中学到的类似内容衔接起来,在感到熟悉的情况下,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以学法为指导,完成教学方法衔接
科学正确而又恰当的教学方法,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初、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因而教学方法也是完成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重要途径,为了我们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政治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初、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中都作了明确的说明,其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其共同点,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政治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按着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面向社会生活,围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开展学习,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题是关注、发现、参与和感悟生活,要求合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政治常识的应用性和生活的题材,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开展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所运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也经常运用,比如,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体验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打好基础,将为以后高中教学中的衔接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四、关注学生差异,做好身心发展的衔接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其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很快,但感性认识突出也是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于一些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往往只注意到表象,对于实质性的问题很难有准确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和指导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正确引导和启发,来逐渐培养学生以辩证的、全面的和发展的方法和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政治思想和政治问题,培养他们基本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也是与高中政治教师在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