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生态消费观
引言
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宝贵人力资源,大学生素质如何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价值观念,研究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健康、合理消费行为的形成,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引导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最终形成生态消费观,是弘扬中华民族节俭优良传统的需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需要,是我国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文章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的基础上,也就构建当代大学生合理、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
总体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符合自身社会角色和社会发展需求,属于理性消费范畴,合理消费和健康消费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但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消费误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节俭意识
很多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存在消费奢侈浪费现象,追求在消费方面胜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奢侈消费、攀比消费、浪费消费和人情消费严重,高校宴请之风盛行,浪费了很多资源,甚至使校园风气污浊不堪。
2.缺少理财意识
当代大学生中,有多数人不具备理财意识和理财习惯,甚至不顾及家庭条件及自身消费水平,普遍存在提前消费与盲目消费现象,这是引发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存在攀比心理
很多90后学生年轻好胜,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在生活中更容易出现赶时尚、比时髦、比名牌和比吃穿的现象,体现出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使得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普遍存在。
4.注重物质享受
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金钱更多地用于物质消费,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服装饰品与数码设备等方面,但用于考取资格证、报考辅导班和购买参考资料等精神领域的消费较少,大学生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5.沉迷网络消费
网络消费应时展而生,因为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网络消费成为广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一种消费形式,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生活态度,面对网上形形的商品与服务,很多学生显得无从选择,特别是女大学生,易于陷入网络购物的泥潭。
二、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
相关调研资料表明,致使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概述如下:一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良价值观影响、网络消费市场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影响三个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不良引导;二是高校教育因素的影响,除经济类专业有所涉及外,其他专业极少涉及到消费教育,教育形式偏重于观念教育,较少有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教育,教育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三是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都有深刻影响;四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个性心理及消费认知偏差的存在,都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巨大的差异。综上所述,很多因素都能导致当代大学生陷入消费误区,应根据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策略
能否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意义深远,甚至关系到大学生能否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任。可以从如下几项策略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
1.注重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为此,应重视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四点内容:一是对于身处市场经济中的大学生,既不能全面保护,也不能弃之不管,而是营造健康合理的社会消费氛围,激发大学生做出自主选择;二是消费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延伸,需要改善高校周边的消费环境;三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四是面对网络消费异军突起的局面,相关部门需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消费市场,使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趋向理性和完善。
2.加强高校的引导规范作用
高校是培育人力资源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的重要基地,为了促使学生形成生态消费观,应发挥高校的对大学生的引导规范作用,关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从理性高度引导大学生,消除大学生群体中的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和挥霍消费,使其具有正确的消费态度,逐渐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二是将消费教育加入公共选修课程的范畴,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实施消费教育,打破经济学专业开展消费教育的局限性;三是增强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开展各种消费教育活动,宣传消费知识,提供助教岗位、增加勤工助学机会,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健康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四是将消费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出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
3.发挥家庭的教育表率作用
大学生消费所用资金主要来自家庭,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所决定,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或多或少受自身家庭所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行为的构建,不能缺少家庭的教育指导作用。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了解孩子消费情况,协助孩子做消费预算,合理控制孩子消费总额;二是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起到表率作用,及时消除自身不良消费行为,有效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三是家长不但给予孩子物质帮助,还应引导孩子养成节俭朴素、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否健康,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如下三点做出努力:一是多研读经典文献和著作,从中汲取精华与营养,提高自身价值判断力,抵制不良消费观的影响;二是自主学习消费知识,调整消费结构,制定消费计划,从而规范自身消费行为;三是大学生通过他人评价、比较他人消费情况及总结自身近期消费情况三个途径来展开自我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其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的影响,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消费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消除不良消费行为,养成生态消费观,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谦.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2(13):140-141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一、引言
和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手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视觉消费等等,尽管这些消费促进了国内消费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很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其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消费心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当代大学生家庭消费观教育存在缺陷、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明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他们能够根据家庭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消费。但他们也存在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心理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与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一些偏颇。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流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一般都量力而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能控制在400元以下的为7%,在400-700元之间的为42%,700-1000元之间的为47%,1000元以上的仅为4%。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家庭收入、时尚、价格、质量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开支主要由父母提供,大学生在花钱时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
2、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超前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其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当今许多大学生正逐步变成"刷卡族",例如食堂的饭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图书卡,以及交纳学费、宿舍费用的银联卡,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甚至有可透支的信用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化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已经得到广大青年人和部分中老年人的认可,中国当代大学生则是网络消费大军的绝对主力。网络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效率,也促使大学生在新经济时期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
3、消费行为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日益多元化,除了日常所必须的学习、生活消费,对于人情社交、娱乐、恋爱、手机电话、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社会众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交往工具,也是学生的重要支出之一。
4、"人情消费"大众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交往观念不断更新,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交往的目的各自不同,这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他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同学,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现在和未来积蓄"人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采用了请客、送礼等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同学盲目跟风地进行"人情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科学消费观,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不理性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目标模糊,消费水平两极分化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如何科学、理性的消费并不清楚。相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女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控制饮食,甚至花钱去减肥;45%的同学早上不吃早饭;有70%的学生曾经有过通过削减伙食费以增加其他费用的支出(例如网络消费)。此外,由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所以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在校大学生中,平均年消费额有的最高达到两三万元,而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左右。家庭收入高的一些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非常明显,出手阔绰,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现象,其主要消费方向为谈恋爱、旅游、电脑、手机、交友等。这部分学生虽然并不占多数,但是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高校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的消费的两极分化与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大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消费观念不理性,消费行为极端化
当大学生在消费时,一部分同学缺乏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例如,在高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认为是"时尚元素",有些同学为了能拥有一款最新型号的手机,为了能买到刚上市的电脑,甚至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化妆品,不惜削减自己的伙食费或者干脆直接向父母伸手,而这仅仅是为了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又如,在高校交书籍费、交学费等各项费用时,有少部分学生会隐瞒真实的应缴数额,向家里索要更多的费用,用于其他的消费中,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再如,很多大学生在谈恋爱时,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各项要求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不惜重金,并经常性的将物质的满足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为了"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况在高校已经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水平。这种种不良消费行为中,虚荣心、攀比情绪和享乐观体现的十分明显。
3、理财知识、储蓄意识、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大多同学对于理财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少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每次的购物也不一定出于消费计划中,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时,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了计划,很少比例的同学会对多出的生活费做储蓄的打算。可见,当代大学生和理财意识和储蓄观念都较为淡薄,日常消费的计划性不强。此外,当代大学生对于经济独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其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大学生在外兼职的目的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很少是出于对经济独立的考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消费行为是受消费观影响的,大学生消费趋势出现了变化,说明大学生消费观已经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变迁。大学生消费观在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当代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渗透进入了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也是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和情绪都不够稳定,所以又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树立的各种观念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观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科学消费的行为习惯,以后便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消费观的基础,必然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欢,张莲.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消费道德教育探悉[J].党史文苑,2007,(7).
[2]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3]张国花.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问题研究[J].新学术论坛,2010,(9).
篇4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消费观
消费是人们通过消费商品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和过程。商品不断地被消费,随之产生了社会关系和文化导向,所以消费这个过程一方面展现了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高校扩招,当代大学生无疑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不仅是整个国家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对将来消费文化的形成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从而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管理。于是,近些年,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普遍性消费观
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方式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态度。消费观是一种观念,社会经济的现实会在人们的头脑中映射出来,而一经稳定形成,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并具有深远的影响。消费观的形成和演变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结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发生变化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他们的消费结构中,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消费比例正逐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以外,大学生的消费还体现在他们的生活用品、手机、着装等方面。他们通过自己独有的审美观来修饰打扮自己,以求彰显个性、突显自我。
2、引领潮流,走在时尚的尖端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生事物频繁、面临社会角色转化、自我需求迅速扩张的时期,所以希望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形象向成人社会展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思想成熟,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也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时髦前卫来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特别是在当下,这种所谓时尚的消费意识和新潮的生活方式,各种来自广告、媒体所宣传出的消费理念,使得当代大学生为满足时尚新潮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建立起一种不拘一格的消费方式。
3、陷进误区,消费过度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存在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有的大学生认为要有以“享受生活”为核心的消费观念,把节俭看作是“寒酸”,走入了消费的误区。大学生的消费误区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渐减弱,高呼提前消费、提前享受;重视对各种情感上的投资,比如流行的友情消费、追求恋爱中的浪漫等;脱离自己的经济能力,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等等。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造成了大学生消费欲望恶性膨胀和经济能力不堪重负之间的矛盾,显现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4、在各种传媒的蛊惑下忘我消费
现在的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很多,除了人脉就是传媒。当今是网络技术发达的年代,不管是广播、电视、广告还是微电影,都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消费观。它让大学生认识到,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要根据整个商品市场来决定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从而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跟着传媒的风向随波逐流。事实上,大量制作出来的影像和画面,虽然唯美动人,但还是不能让我们真实地认识现实所在,只是从情感上让大家接受,再去慢慢尝试领会宣传意义的所在,进而才能接受并产生想要消费的冲动和欲望。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听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心动不如行动!可见,传媒的力量,不能小觑。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理性化的表现
1、对勤俭节约的认同
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而且要发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当今这个重视消费的年代,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非常赞同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的,也认同节俭的价值观。这足以证明大学生并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2、消费结构以用于学习方面为主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范围存在多样化,但用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促进自我发展方面的消费比例在渐渐增大。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大学生会报考各种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班,购买各种需要的专业书籍以及学习工具。
3、经济独立的意识增强
在中国,子女的教育费用一般都是由父母来承担的。但如今不一样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有很大的变化,他们觉得完全可以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的形式来赚取生活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想根据自身需要努力实现经济独立。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非理想化的表现
1、盲目攀比,虚荣心作祟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根本不是根据自身需求,而是看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要拥有。平时用的手机、电脑和MP3要讲究新潮,吃饭讲究地点、档次和排场,穿衣也要注重品牌。虚荣心造就无休止的攀比,攀比进一步膨胀虚荣心,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大学生在追逐时尚消费的过程中,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而是一种虚荣的心理,觉得一旦拥有就是时尚,就会被成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宣泄,否则会被“瞧不起”、“会有和社会脱节的错误幻觉”甚至“被无视存在”。
2、过于物质化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相信在他们大一的时候就有学到过,但往往现实中大学生的种种行为与理论有些背道而驰。他们更多注重享乐、富足、安逸的生活,而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或者一种感恩的心态却被忽视。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当超前,鲜明的特征表现在:首先,消费是为了开心,为了享受,特别是消费之后内心产生无比的愉悦和畅快的心情,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部分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勤俭,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干嘛不潇洒点,把自己弄得那么“寒酸”。这类人群对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享受生活”已经成为消费观念的核心。其次,大学生中蔓延着这么一种消费心态――“潮”。只要是前卫的、新潮的,一律是被关注的和被追崇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一年一年的成长,他们的自我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张,他们沉迷于所有与时尚和时髦相关的东西,甚至达到“另类”的效果。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大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展现并且炫耀青春、张扬、标新立异和能量。
3、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
消费行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源于需求,二是源于欲望。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消费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一旦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如果经不住消费诱惑,肆意放纵原本的生活需要、贪图享乐的话,就会导致非理望的出现,从而对物质消费过度需求,形成一种非合理的生活消费观。拿大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攀比性、虚荣性的消费。
4、节俭意识淡薄,毫无理财的概念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消费没有理性的思考,手上有多少钱就花多少,在理财方面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大有“月光族”的风范,有的甚至到月中就没钱了,还要靠借钱度过剩下的半个月,所以“提前消费”在大学生当中很是流行。他们在拿到生活费时,不会去提前计划一下这些钱该怎么用,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完全没有概念,也不能合理安排和控制本月的支出,于是两种极端的现象出现:有钱就大手大脚,没钱就借钱度日。大学生的普遍年龄都在18岁以上,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据调查,将近八成的大学生觉得生活费勉强够用,有一成的大学生觉得每月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用。这些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着冲动和盲目的因素。难道真的是父母给的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意识已经成为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倡导理性消费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消费物质资料的过程。每个生存阶段会有不同的消费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作为特殊消费人群的大学生,他们的需求应该顺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总体趋势。
1、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树立科学消费观
我们提倡的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要让大学生把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家庭经济的情况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之所以要提倡这个消费观念,目的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消费要俭而有度,节俭是美德,我们当然提倡,但是万万不能是吝啬型消费,这样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要避免以物质消费的多寡来衡量自身价值的高低。大学生要学会自主消费,自己心中要有衡量消费的价值意识,不要盲从,适度、理性的消费才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消费观念。
2、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当今大学生都是象牙塔里养尊处优的王子和公主,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意识相当淡薄,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来承担,没有赚钱,根本不能体会赚钱的辛苦。如果光靠说教一般来讲收效甚微,而通过勤工俭学的活动,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就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提高他们自强自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3、大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如果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等同于对物质的占有或者永无止境地消费的话,那么何来的精神需求,那还跟其他动物有何分别?大学生的生活要以精神生活为基础,物质生活是建立在此之上的,只有远离对物质需求的贪婪才能真正从精神上获得满足,如此之良性循环,才能称得上有意义的有品质的生活。
4、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提高其科学理财的能力
我们要将此纳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当中,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让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效益,引导他们将钱用在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上,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侯玲等: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3] 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4] 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邵学院学报,2012(10).
[5] 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2001(6).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09年5月。调查地点:永城职业学院。调查对象:永城职业学院全体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7份。收回135份。有效问卷135份。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以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永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2007级公共事务管理专业13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永城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较少,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永城职业学院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自己打工所得的仅占5.70%,而父母给与的占58.55%。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大学生不应该仅仅依靠父母。应该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永城职业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
经统计分析有5.14%的学生看到别人拥有好的物品不仅会羡慕而且也会去买。特别是对于一些校园时尚用品,如手机、MP3和MP4,甚至是电脑。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存在因虚荣心的驱使而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三)永城职业学院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经调查显示永城职业学院学生每月的上网费用在10元以下的占41.09%,上网费用在10―20元的占35.66%,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开学一学期了计算机水平还低得可怜。特别是对于那些占总人数63.2%的农村学生来说,在上大学之前有的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即使有些学生去上网,大部分男生在玩游戏,女生在聊天、看视频,很少有学生去用心地学一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的电脑知识。
(四)永城职业学院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多元化,但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消费已经不仅仅在生活支出和学习方面。他们把费用更多的花在购买服饰、人际交往、旅游、时尚消费品方面。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女生在服饰方面的费用占总费用的63%,请同学吃饭、给同学买生日礼物占9%,而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支出仅占不到2%,基本的生活费用占20%多一点。从中可以看出永城职业学院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作为大学生学习应该是主要任务,但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50元占49.5%,50―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另外,有些学生为了购买服饰或玩游戏不得不节俭生活费用的开支。
(五)永城职业学院学生的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经调查显示永城职业学院学生从来没有理财计划的占24.44%,偶尔有的占74.81,并且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当前永城职业学院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得到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事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校风建设范畴中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力度不够。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站在追求流行与时尚这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大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增强经济独立意识
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或者鼓励他们到校外打工挣钱,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不向或者少向家里要钱,增强经济独立意识。
(二)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学校营造相关环境
学校多为学生提供上机时间,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免费的培训,另外多鼓励学生考取一些相关方面的证书。学生自己也应该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四)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篇6
关键词:生态消费;校园消费;生态经济
1.生态消费的内涵
对于生态消费的定义, 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见解。胡江(1999) 指出生态消费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能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符合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邱耕田(1999)认为生态消费模式应该是绿色的或生态化的, 这种消费模式既能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相平衡, 又不与生态生产相矛盾;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 又不影响生态环境。徐长山(2001)指出生态消费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它倡导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 使环境友好型商品和服务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购买。李贯岐(2002)认为生态消费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前提下的,在尽可能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 使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能量降到最低,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的同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刘新新(2004)提出生态消费是一种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理性、绿色消费。
从以上国内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 生态消费突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生态消费具有适度、可持续、协调的特点,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环境、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国内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2.1 国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在研究生态消费之前,首先研究的是普通消费问题。国外学者研究消费问题起步较早,也己经取得了较多成果,现在普遍认为生态时代的开始是以卡逊在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上世纪70年代的绿色生态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学者讨论的热点一直集中在人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上。波德里亚(1999)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根源,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艾伦.杜宁(1997)提出要修正人们的消费观念,必须从需求的培养和文化建设两方面来进行。
消费观念问题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主要针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而对生态消费的研究还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1987年英国《绿色消费者指南》首次提出了绿色消费的概念;而可持续消费的提出则是在1992年联合国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
2.2 国内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我国研究消费问题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尹世杰(1993)强调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应与生态需要的满足相结合;万后芬(2000)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困难和机遇以及对绿色消费群体的影响;柳树滋(2011)、曹凤中(2010)等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流通、绿色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绿色消费观念的创建和增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就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康忠辉(2007)总结了我国当前消费模式现状的不合理性,包括非理性消费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没有规范的绿色产品市场流通机制、未建立健全生态相关法律法规、生态消费的观念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高校生态消费教育未见成果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基础上研究生态消费,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加强群众生态方面的思想教育;生态产业、生态物流、生态产品市场、生态消费人群有机结合;建立支撑生态产业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等。
3.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校园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密集、消费量大且高度集中的场所,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中国统计年鉴,201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消费行为包括依赖消费、超前消费以及失衡消费也已日渐突出。
3.1 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分析
3.1.1 依赖消费行为
当前父母及其家庭的收入成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因此依赖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这种消费没有事前计划,属于极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他们没有理解和接受生态消费,社会责任感依然薄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3.1.2过度超前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文化在大学校园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过度和超前消费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更加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些奢侈消费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通过不正确的方式来营建社交网络增加友谊、恋爱的消费;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使大学生自己享受到智力产品的好处,也带来了娱乐、轻松的消费体验。这些偏离了正常轨道的消费方式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在道德和精神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1.3 失衡消费行为
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消费的不均衡性也是问题之一,男生和女生在个人喜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男生用于恋爱和购买高科技产品的费用占到了日常消费的绝大部分;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休闲娱乐和购买服饰。
3.2 在高校推进生态消费遇到的困难
个人的偏好需求是大学生的消费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优先选择能够实现个人利益的商品,对于现在倡导的生态消费,部分大学生没有基本的认识。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素质教育普及不够,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注重课程成绩,很少或没有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第二,社会风气的渲染,使得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倾向于购买昂贵的、品质高的商品;第三,存在事不关己的态度问题,对生态和低碳的消费行为不以为然。这些都是限制大学生消费模式良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4.未来大学生生态消费的展望
4.1 培养大学生生态消费理念
4.1.1 开设生态消费有关课程
建议把生态消费的相关内容纳入高校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开设消费经济、消费伦理、和生态伦理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其他专业课授课的同时可以将生态消费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消费中自觉意识到生态消费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到生态消费的群体之中。
4.1.2 利用现有校园生态消费群体
通过高校内生态消费意识强的人群,利用媒体、个人宣传的方式,强调我国大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充当的重要角色,使更多大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推动大学生的生态消费意识观的建立和加强。
4.2 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大学生生态消费
4.2.1 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消费
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对环保、节能的绿色产品与一般产品做出对比,指出铺张浪费的各种坏处,鼓励大学生选择生态的产品和服务,抵制挥霍、奢华、铺张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4.2.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大学生组建生态消费宣传队伍,深入社会,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和普及生态消费理念,使生态消费理念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为了深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消费的理解,应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建设,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学习。
4.3 完善校园生态消费制度
4.3.1 建立约束性制度
将水电定额管理落实到高校所有寝室、学生;抵制铺张消费、浪费水电资源。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研发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探索生活用品的循环使用办法等。
4.3.2 创建大学生消费考评制度
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导师评价、院、校总评等方式,将学生的消费方式与课程综合评定分数结合起来,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奖和入党等的考评指标之一,让学生真正树立生态消费观念。
4.4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全社会来给予支持,高校应构建大学生生态消费的支持体系,将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在鼓励大学生学习有关绿色、生态消费模式的同时设立各种奖励制度,帮助大学生尽快转变消费方式;生态消费还必须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的消费观由不健康非理性消费转为理性和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邱耕田.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7):45-47
[2]徐长山.消费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J].社会科学,2001(3):40-46
[3]李贯岐.对生态消费问题的探讨[J].理论学刊,2002(6):69-70
[4]刘新新.论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6):33-35
[5]汪秀英.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的规则界定与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5(8):6-10
[6]李顺兴.生态消费观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02-106
[7]姚永利.生态消费问题研究[C].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24-26
[8]万后芬.绿色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8.
[9]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16-120
[10]艾伦.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12-113
[11]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11-113
[12]柳树滋.通向21世纪的绿色道路[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55-57
[13]Samuel Paul.An exactconsumption 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 6611:81-95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131-02
目前在我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优秀品德的节约、节俭、节制的观念被淡化,大学生中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日趋严重,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增加了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在高校的蔓延。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对大学生实施系统的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将对他们养成正确的消费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消费与消费教育
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义的消费专指生活消费。本文涉及的消费概念针对的是狭义的消费,是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它是人们维持生存和发展、进行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和行为活动。
消费教育同样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上来说,消费教育就是对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传授有关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消费和生产经营观念,提高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自身素质的活动[1]。狭义的消费教育主要针对消费者,也可称消费者教育。我国对消费教育的定义为:消费教育是针对消费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科学、和谐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消费已从过去的生活支出和学习支出,演变为集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交需求为一体的综合性消费需求。除了基本生活和学习消费外,大学生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个人形象消费及其他消费。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一步分析研究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大连海事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分别组织了有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20份,回收589份,其中有效问卷570份。在有效问卷中,来自农村学生的有171份,来自城镇学生的有185份,来自城市家庭的有214份;男性受调查者318名,女性受调查者252名;一年级学生159名,二年级学生173名,三年级学生135名,四年级学生103名。
根据已有的参考文献,结合调查问卷及对大学生和学生指导员、辅导员的实际访谈结果,我们总结出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攀比性消费行为严重
攀比性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仿效和追求他人高水平消费的行为。在校大学生年轻好胜,虚荣心较强,往往不顾实际需要及家庭经济能力,一味攀比消费,追求时尚,比吃穿、比名牌、比时髦,达到自我炫耀、让人羡慕的目的,满足虚荣心。这样的攀比和炫耀导致学生消费不断升温,不仅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也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学习。
2.个性化超前消费盛行
由于大学生具有追求个性和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喜欢能体现自我风格的商品,因此,许多大学生正逐渐成为饭卡、银联卡、信用卡、购物卡及会员卡等“刷卡族”。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网络购物,这给信用卡流行提供了条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由48%的学生拥有信用卡,平均每月刷卡消费在2次以上的占16%。随着信用卡的流行,家境一般的学生会利用信用卡去消费一些承担不起的商品,以满足一时的物质享受。客观上,超前消费会给某些大学生“恶意透支”大开方便之门,引发校园内的诚信危机,最终导致整个校园的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和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2]。
3.消费行为两极化加剧
在对大学生月均消费的调查中,有17.2%的学生月均
消费为600元,有27.3%的学生月均消费在600~1000元之间,有36.4%的学生月均消费在1000~2000元之间,有10.6%的学生月均消费在2000~3000元之间,还有7.5%的学生月均消费在30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很大,两极分化严重。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差距是造成大学生消费两极分化严重的根本原因,“富二代”与“穷二代”大学生间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乃至人生观冲突日趋加剧,矛盾日渐增多。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1.西方消费主义观念的渗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加之国际间合作的日益紧密,西方世界流行的消费主义观念传入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思潮,一些大学生也加入到推动这股新消费浪潮的行动中。部分大学生对消费主义思想痴迷,追逐物质利益的实现与满足,忽视甚至放弃精神追求,挥霍浪费、超前消费、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渐成其人生信条,进而产生崇拜物质利益的人生价值目标取向。
2.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欠缺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为没有合理预算,生活上开支随意,毫无计划性,导致经常是前松后紧,成为“月光族”,借钱过日子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十分普遍。很多大学生没有理财计划,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多数学生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出计划开支,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向他人借钱的经历,更有计划不周者在学期末需要借路费才能回家,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在回家前把钱花光,只有极个别学生有储蓄意识。可见,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急需加强和培养。
三、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提出,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这是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疏导大学生不适当的消费心理,提高其科学消费的自觉性,使大学生在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时,充分认识自己的消费行为对家庭生活、学校形象以及个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有如下深层次意义:
1.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是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群体消费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他人资助。对于如何消费这些资助也反映了大学生个体的消费观念,反映了对这部分“非自己劳动所得”的消费的观念、态度、思想情感与方法技巧。因此,一所高校的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必然反映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当中。所以,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进行合理消费,也必然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感恩情怀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主要是以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的资助为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支出,也是对经济来源资助主体的尊重,大学生应怀有对父母亲人资助的感恩情怀。但许多大学生却将其消费视为必然,对于父母的资助视为自然,缺乏感恩情怀。因此,在高校中开设消费课程,进行消费教育,使大学生明白自己经济的来源皆来自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辛勤劳动,来自于社会的热切关怀,进而产生回报父母和社会的感恩的心理,宏扬中华传统美德。
3.有助于保护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是消费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实力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经常在消费过程中受到侵害。因此,要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课程,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消费知识,明确消费者权利,掌握维护自己权利的有效方法,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有助于使大学生掌握理财能力
理财能力也是一种生活的筹划能力,通过理财,使大学生规划好自身的消费,从而进一步学会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存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途径
1.开设消费教育课程
课程具有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多方面优点,开设消费教育课程可以以相对简捷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教育,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传播消费知识和技能,进行消费理财教育、消费审美教育、绿色消费教育及消费的法律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合理消费的倡导者。
2.开展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讲座
聘请国内外研究消费方面的学者或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讲授世界各国不同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消费的文明举止以及消费的注意事项等等,更主要的是向学生介绍社会现实中各种积极与消极的消费行为、注意事项等等,让学生接受现实的消费教育,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创办消费网站,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
目前,大学生是网络上的活跃分子,利用消费网站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是一条便捷的途径。通过在网络上设计消费行为测试,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的调查活动,从而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此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消费技巧和消费的注意事项,引导他们戒除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还应设定一些评价指标,向学生提示一些不良的消费网站、消费商家等,让学生形成防范意识,养成理性消费的良好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陶美重.论教育消费的本质[J].教育与经济,2007(4).
篇8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本次参与网络调查总人数876人,总计男生121人,女生755人。.调查时间为2016年9月。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新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家庭基本状况、生活消费状况、消费行为、消费态度、超前消费等主要内容,该问卷能够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现状,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参与调查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73.4%,通过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49.6%,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9.3%。因此,农村家庭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更受关注。在问卷中设置的“您认为您家庭目前最大的开支是什么”的选项中,70.5%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家庭最主要的开支,属于“高消费”,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会对家庭造成任何的经济压力。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生活消费行为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项目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伙食费、通讯费、学习费用、娱乐消费以及日用品消费。
在伙食费方面:10.8%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400元以下;68.4%的同学在400~600元之间;14.7%的同学在600~800元之间;6.1%的同学在800元以上。伙食消费主要用于食堂、外卖和聚餐。通过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和普通家庭大学生,在伙食费方面的开支没有较明显的差异,只是主要在食堂消费,外卖和聚餐相对较少。
在通讯费用方面:29.6%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元以下;48.9%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16.9%的同学在100~200元之间;4.6%的同学在200元以上。主要花费在电话费和网络费用上,尤其是网络费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普通家庭大学生此项费用无明显差异,年轻人对网络的追求和网络获取咨询的寻求一致。
在学习方面:49.6%的同学每月花费为20元以下;39.5%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9.0%的同学在50~80元之间;1.9%的同学在80元以上。主要花费在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和少量的自主学习需要上。
在娱乐消费方面(包括看电影、唱KTV等):有58.9%的同学每月花费在30元以下;27.8%的同学在30~50元之间;9.7%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3.6%的同学在100元以上。娱乐方面的消费和学校的地域有明显的关系,男生的支出在这方面比女生偏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显的比普通大学生此项消费少很多。
在日用品方面:有35.9%的同学每月花费在80元以下;35.4%的同学在80~150元之间;17.9%的同学在150~250元之间;10.8%的同学在250元以上。这方面女生比男生支出多,主要支出在购买生活必须用品,美容美发产品和服饰等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购买美容美发产品和服饰等方面。
(三)关于消费心理及消费态度的调查。
在“您的消费状况?”的选项中,53.1%的同学选择“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25.6%的同学选择“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21.3%的同学选择“每个月刚刚够用”。由此可见,超前消费的观念在学生中已占较大比重,对于学生这个已成年,但又不成熟的群体,超前消费势必会产生诸多问题。此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普通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在“您购买物品最先考虑的是什么?”中,19.6%的同学选择“品牌,价格不考虑”;44.3%的同学选择了“不考虑品牌,价格合适”;32.6%的同学选择了“价格便宜”;3.5%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学生的消费心理还是比较合理,比较理性。
在“您的消费观中(遇到喜欢的东西,但是生活费拮据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的选项中,有46.3%的同学选择“没关系喜欢就买”;
41.2%的同学选择“等有钱了再买”;12.5%的同学选择了“考虑一下实用性再说”。由此可见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较多的感性的东西,缺乏理性思考。
在“您怎样看待大学生使用网络借贷超前消费?”的选项中,45.6%的同学选择“完全不赞同”;33.7%的同学选择“不反对,但是自己不会选择借贷消费。”16.6%的同学选择“能接受网络平台提前消费”;4.1%的同学选择“自己有过或者正在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实现消费”。由此可见,部分学生能接受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实现超前消费。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一)理性消费占主导。
调查表明:讲究实用和理性消费仍是被调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质量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是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据了学生消费的较大比重,而且多数的大学生月消费都控制在800~1000元之间,每个月的消费数额相对比较稳定。在“您最主要的消费来源是什么”一题中,68.6%的同学选择“来自父母”,11.3%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8.8%的同学选择“贷款或网络分期付款”,11.3%的同学选择“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实现消费的“最大价值化”,他们往往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网络购物的便宜与便捷是学生们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或者选择在校内校外兼职打小零工,来满足大学的生活消费,还能拓展社会阅历。
(二)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时有发生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冲动消费。对学生手机消费的调查的表明,目前学生100%的拥有智能手机,56.3%的同学认为“手机已不能满足生活需要,需要更换更先进的”,有46%的同学使用的手机超过2000元。所以学生在没有经济条件的时候往往选择网络分期提前消费,或者使用网络借贷“奢侈”消费。
(三)部分学生过度追求品牌消费
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家庭背景,每个人的消费水平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有条件穿名牌用名牌,而部分学生确盲目的追求名牌,产生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情况。
(四)消费观念的多样化。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
四、给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应建立理智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消费观。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教育,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要进行深入教育指导和研究。
篇9
关键词 网购 大学生消费 消费结构 消费习惯 消费现状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5年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其中网民年龄结构在20~29岁的占其中各个年龄段的最大比例,已经达到31.5%。我们所调查的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这一阶段。[1]
一、调查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5年3月,我们对河南省的28所高校进行了统计调查,从调查者的学校类型来看,涉及理工科院校、商学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及综合类院校。涵盖各个多个学科种类的学生,其中文科类学生占36.21%,理科类学生占37.93%,工科类学生占10.34%,医学类学生占6.9%,农科类学生占3.45%,艺术类学生占5.17%。
从被调查学生的年级来看,大一的学生占21.86%,大二学生占39.66%,大三学生占19.52%,大四学生占17.24,大五(大学五年制教育类)学生占1.72%,从被调查学生的户口类型来看,来自农村或乡镇的学生占55.17%,来自城市的学生占44.83%。从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来看,女生占63.79%,男生占36.21%。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整理数据。在调查中,根据学生的网购现状研究学生对网络消费平台的选择及其原因,同时根据学生们消费结构的数据,分析其原因,提出结构调整建议。
二、大学生网购现状调查分析
(一)网购网站的选择及其原因
在传统的营销环境下,消费者在有限度空间内选择有限的商品,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空前的选择余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广泛选择各种商品和服务。各种购物网站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里应有尽有的商品,这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时尚的选择,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时尚的选择,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网上消费的主力军,对潮流、时尚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及迅速的反应性。2014年“双十一”,淘宝的交易额达到571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了大约38.7%。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的每年一次双十一活动,其销售额呈几何级增长。以淘宝为例,分析网上购物受欢迎的原因:
(1)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品种繁多,选择空间较大,充分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对多样性和潮流性的追求的心理。本项调查中,男大学生中有47.62%的学生在书籍期刊方面的消费在100~500元之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更倾向于品种多样、方便快捷的网上购书,而淘宝网拥有海量的书籍,甚至是实体书店所难以买到的,满足了同学们的阅读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2)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整体来说比实体店价格要低。(3)在网络平台上购物可以节省时间,方便快捷。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结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根据学生这一群体的特质,把消费品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而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
根据数据,学生在智力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整体网络支出的31%,仅次于美丽生活方面的支出,这说明学生也是较为注重自身的内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的,但是也相应地突显出学生们在文体生活中消费比例偏小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消费数据来看,文体方面的消费比例只是智力消费的1/2左右,是美丽生活方面的消费的2/5左右,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对身体素质的忽视。对此,笔者建议大学生们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身体基础。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品德生活方面的支出占整体支出的2%,鉴于大学生还处于求知为主要任务的生活阶段,在为他人捐赠物品方面比例小也是合理现象,我们并不提倡学生加大数额,但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建设,构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在此,我们单独把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网络兼职收入列出,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数据,我们知道48.21%的大学生没有利用网络兼职或者开网店获取收入,其中有24.11%的大学生已经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元以下的收入,19.6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500元的收入,6.25%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500~1000元的收入,7.14%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1000~3000元的收入,0.89%的大学生取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
这说明,已经有较多的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学生们出于减轻家庭负担和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等原因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并且一小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显示了少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有了可靠地自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论和建议
从河南省大学生对网购网站的选择中,我们分析了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也总结了吸引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三个通过网络购物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网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消费行为,并对传统的营销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根据大学生的网上消费结构分析,总结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支出或消费的比例,并发现同学们在美丽生活方面的消费比例过高,在文体生活方面的消费比例偏低,在通过网购赚取收入方面成果差强人意。
针对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购的优点,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节省购物时间。(2)大学生在网购时,应适当降低服装、化妆品等商品的消费比例,应提升运动、健身等商品的消费比例。(3)应引导大学生把电子商务作为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提升自立和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资助。]
篇10
近年来,商家不诚信销售的事件越来越多,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越来越多,例如毒奶粉、毒饺子事件。面对如此众多的考验,作为消费者,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变的越来越重要。同样,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的广大学生来说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活动目的:
当代大学生将是未来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搞好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对于倡导文明消费方式,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和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又急于经济自立,往往成为消费侵害的对象。许多大学生消费形式不健康,不懂法不会用法,在权益被侵犯时经常无可奈何。因此,消费法律知识的普及,维权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一课,是十分重要的。
三、活动主题:
安全消费进校园 维护权利你我他
四、活动部门: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
五、活动人员:
经济与管理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地点:
4教108
七、活动时间:
2013年3月13日晚7:30
八、活动内容:
以“安全消费进校园 维护权利你我他”为主题,针对全院学生进行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大调查,了解同学们对消费的看法、对消费法律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可能遇到的消费侵权事件的处理方式。
九、活动流程:
(一) 前期准备
(1) 2月26日由自律部通知系自律告知各系,以系为单位组成小组(至少2人)进行消费权益内容的展示和普及,形式可以是单一的PPT、短剧等,也可以多种形式。内容展示可以分析不同的消费类型、消费观念,也可以借鉴自身经历、典型案例、相关法律条文以及专家观点,也可将同一种做法作不同人群的对比,等等。时间限制在10分钟;
(2) 自律部设计消费(包括网购)和消费观的问卷(20题);
(3) 自律部设计一些消费常识和消费法律的问题(PPT形式),常规题20题,附加题1题;
(二) 活动流程
(1) 活动当日下午5:30自律部以及相关人员到达并开始布置会场;
(2) 6:30—7:30表演人员到场拷贝课件以及音响调试;嘉宾和观众入场;
(3) 7:15开始发放调查问卷,并说明结束后将问卷交到台上;
(4) 7:30活动正式开始(第5和第6个系的表演之间留40分钟左右的间隔时间);
(5) (在第5和第6个系的表演之间)进行有奖知识竞猜。每个系派2个代表上台进行竞猜(鼓励观众上台),内容为消费常识和消费法律的问题,分必答和抢答(举手示意),以分数高低取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颁发奖品。每个问题限答2次。如没有一个队答出问题,则把机会给台下观众或嘉宾,答对有奖(只限一次);
(6) 最后由嘉宾评分选出优秀的展示团体,以分数高低取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颁发相应等值金额奖品;其余专业获参与奖,颁发奖品;
(7) 回收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可体现在宣传板块上);
(8) 活动总结。
十、人员安排
①. 自律部做好活动策划和工作分配,进行问卷设计和问题设置,并进行奖品采购和确定每个系展示的顺序(由系自律部长抽签决定);系自律做好活动通知(包括顺序通知),提醒参与活动同学的准备进度,如有情况立即与自律部沟通协调,并在现场协助(如告知同学准备以及颁发参与问答同学的奖品);
②. 宣传部做好一块宣传板块;
③. 外联部做好赞助工作(矿泉水等);
⑤. 经管学院团学做好协助工作;
⑥. 自律部做好最终的颁发奖品工作。
十一、活动预算
- 上一篇: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
- 下一篇:医养结合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