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时间:2023-03-24 02:3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篇1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 “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篇2

一、创设自主、快乐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分数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

1.创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这种氛围要落实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可以把教室的各个角落设置成图书角以至于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慢慢的让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其次,可以定期举行一场辩论会,会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老师留给学生需要阅读的名著或其他科普读物让其在会上进行对某个人物的评价而展开的。让学生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2.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等特点,所以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各有所需,每个学生也各有所求。低年级学生都比较爱看童话故事,然而对于一些科普杂志的了解较少,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激发他们博览群书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科普类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3.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在课堂中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

二、加强阅读内容引导

“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此,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积累法: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或喜欢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

2.展示法:有的故事中,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此时,你可以自己充当小画家,大胆想象,画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的画来。这些活动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却给课外阅读的这片天地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3.交流法:定期举办故事朗诵会、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方式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感悟;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的──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

五、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秉着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来进一步检验我们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我们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要固定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上,而是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们的结果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过程。

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中的课外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和延伸了课内阅读,学生学习语文,仅靠语文课和语文教材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对于提升学生智力水平来说,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阅读能力的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补课不是能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力、再阅读。”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最关键的。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文字,还没在脑海中形成对阅读的概念,因此教师应该先从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起,介绍知识,使其向往。可设置阅读课,结合不同年级,选择童话故事或者一些经典的寓言等,进行形象生动的介绍,提高学生兴趣。如经常在晨会课上阅读一些经典文章,促使他们形成阅读期待,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同时对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采取鼓励的方式,提高阅读信心。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学生定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自己不读书,但异常重视孩子的读书。很多家长见书就买,却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懂书,孩子的成长与读书是分不开的,那么怎样读书才是真正的会读书呢?我认为,要让学生选择性阅读。开卷有益,选择性、计划性地阅读往往会事半功倍,反之不仅事倍功半,还极有可能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与思维习惯,事实上,心理学上也提倡散漫式的、没有选择的阅读,使人形成散漫式的思维方式。社会上的一些课外读物内容不健康,没有教育意义,而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缺乏辨别力,往往被花里胡哨的封面吸引,容易受到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1.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真、善、美,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近年来,中小学掀起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像《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给予了人们思想道德的启示。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大好事,国学的振兴说明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要向民族的根基回归。哲学上强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命题,一个民族要文化复兴、大国崛起,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晓得自己要往哪里去。因为不失方向,这样的发展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在作为人才培养起步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普及国学教育就显得更有意义。据媒体报道,国内外很多地方都为小学生专门办起了国学学习班,这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不能忽视。

2.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还要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差异出发。如小学低年级阅读以童话、神话、故事为主,而高年级阅读以小说、传记、传奇为主,女生对有故事情节的书感兴趣,而男生对体育、科学、地理等方面感兴趣。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推荐科普类、童话类、人物传记、小说、散文、四大名著、寓言、诗歌等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西游记》、《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等,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三、适时指导,养成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语文课外阅读获得成果。(1)摘抄佳句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摘录出文章中的佳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画,通过对文章欣赏和体会,摘录出知识哲理、名言警句、妙词佳言、问题答案等。在对摘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问难质疑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是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收获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和思考,学会对阅读材料处处提问,在探索研究中解决疑问,强化阅读能力。(3)对比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材料的重点段落和章节进行反复阅读,对相关材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文章的深刻含义,做到真正从阅读中学习。比如:对《魔法学校》和《嘻哈农场》,就可以进行对比阅读,对《明朝那些事》的《霸业的开始》章节,就可以进行反复阅读。(4)读写结合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写阅读提要,对文章的基本情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写阅读感言,在阅读完材料时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

四、通过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深度和实践能力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技巧。(1)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学生在推荐好书时,客观介绍所推荐书目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思想;介绍本书的作者和推荐此书的目的;介绍本书的题材和写作特点等,尤其要介绍本书对读者的影响、历史意义等。(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提高学生的读书应用能力。每次读书交流会确定主题,有主持人,有具体时间和地点,每人交流时间有限,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写作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成果展、阅读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化解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手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思维较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较强。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振奋并终生难忘的书,帮助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现代阅读,2012.12.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2.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我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即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进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给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太深奥枯燥,又不能过于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其次,在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给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以此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1.要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的盲目心理,讲究阅读的计划性。如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实际接受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而课外阅读指导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自主识字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话、说话、作文等各种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很大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二、依据个性心理特点和学段的不同推介书籍

要依据儿童的阅读需求特点,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少年儿童教育读物,不同年级的孩子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有意注意时间较短,适合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选择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如现代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孩子们喜闻乐读的,而高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资料性读物、新闻报道等。如小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让他们在阅读中找答案,解决一些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他们才会真正把课外书籍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四、交流展示读书成果

当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展示方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通过读书笔记交流、故事会、朗读比赛、猜谜语、编小报等一系列的活动展示。激发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掌握了读书、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从而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乐事,读中求乐,乐中求写,写中悟乐,学生们自然会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五、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

课外阅读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它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标准要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

1、评定时间和方式

每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阅读记录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

2、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范围

篇7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溶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习惯

新课程从文化积累和建构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至整体素质发展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创造条件,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添砖加瓦

(一)提供适合读物。其实,绝大多数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书,而是他们常常没有书看。一方面,学校虽然有图书馆(室),也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很少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家庭用于购买图书的支出比重较低,特别在农村,家长除了为孩子购买一些教辅资料外,其他书籍根本不过问。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室)建设,除了多购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外,还要建章立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开放。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都能有书看。而作为家长,不但要为孩子购买阅读书籍外,还应为孩子订阅一、两份适合少儿阅读的报刊。

(二)给予充分时间。有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小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也增大。其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明确规定了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时间。但是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仍然是做各种练习卷,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而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因此,小学生要从真正意义上获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落实课程标准,不但让学生有书看,更要让学生有时间看书。

二、强化指导,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一)选择有效读物。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小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呢?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首选这类读物。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应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阅读,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人而异。

(二)明确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掌握常用方法。(1)精读与略读。精读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球查找,同时略读也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决定是否要精读。(2)题读与议读。题读法是在阅读时抓住文章题眼,猜测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阅读后,对照自己的猜测,从而了解题目与文章内容间的关系。议读法是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然后与同学、老师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进行探讨。(3)摘录与批注。摘录法是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有关片段。批注法是边读边想,边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勾划有关内容,还可在边上简洁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培养良好习惯。(1)用心读书 。读书时能一边读一边想,做到眼到、心到。(2)勤于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做记号、做笔记的良好习惯。(3)持之以恒。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制订一个读书计划,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三、有效反馈,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推波助澜

(一)开展多种活动。学校或班级可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一方面,可借此了解或展示小学生的阅读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可让小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成效,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如,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征文、讲故事比赛、古诗文诵读、读书经验交流会等。

(二)建立读书档案。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给自己建立“读书档案”。内容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读书计划、家校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学生也可自行设计一些内容。

篇9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五个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创设课外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以身垂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教师的以身垂范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是小学生,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启发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根据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自主阅读质量。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学生们的心。我顺势启发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学生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小组交流,填写读书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与课堂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启发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启发引导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启发引导阅读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写作能力变得有趣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搭建展示阅读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

一、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从近几年各地语文考试所选用的考题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趋势,试卷检测的重点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涉及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影响。它是人们的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够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是学生从事阅读活动和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

2.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1)创造阅读环境。实践表明,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具体要求: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室,都应做到室内的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同时,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还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如此则能使学生从一进入室内开如就能感受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能让学生的思想沉浸于音乐与知识的海洋之中,获得审美情感熏陶。

(2)树立阅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个人好学,可以染起好多人好学。”①教者自身树立榜样。②树立同伴榜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③树立名人榜样。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1)浏览泛读法。“浏览泛读法”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比如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用此法。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2)品味精读法。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法”。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读写结合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具体的笔记方式有摘抄式、提纲式、读感式等。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从而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开展阅读交流。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课外阅读交流可每周安排一次,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内容为自己课后所读的各种书籍。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也可以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

(2)尝试日记赠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用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可进行轮流互赠。如此以往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