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教育的核心

篇1

体育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新模式。目前,各大中小学已有了电化教育手段,很多学校实现了全覆盖,这一变化,给学科课程带来了一场革命,堪称为素质教育的一支强心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新技术使用出现了滥用或者完全不用的状况,新技术在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已经成为老师们近年来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每一个老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总结经验。充分整合课堂教育资源,把教学系统中各要素进行合理调整,使之互相结合、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最大效用。通俗地说,就是将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作为认知工具,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有机结合,以达到学习知识与能力培养双重收获。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也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特别的网络技术相结合,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使得学生掌握一些通过单纯讲解或者单纯师范不能够很好理解,或者容易忘记,不宜轻易掌握的一些体育知识或者体育技能。因此,信息技术如何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也是每一个一线体育老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优势

首先,体育课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能够创设快乐轻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体育的魅力,开扩学生的视野,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学都需要通过身体实践来完成或者实现,老师的讲解比较抽象,学生由于模仿能力各不相同,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掌握,而当老师讲解动作难点的时候很多同学并不能认真的听讲,因为单纯的讲解是枯燥无味的,而老师的口头描述根本无法激发他们对体育之美的热情,很难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美的探究和追寻的欲望,效果令人失望,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做做样子再无兴趣。而这时候,要是能够借助教学新手段的信息技术,使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图像,声音,讲解为一体的网络视频,立即可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学生带来美感,学生看到视频中体育之美的画面,很难不去尽力模仿,无不趋之若鹜。比如,健美操教学,要是老师单纯讲解,很多学生看着老师呆板的动作没有几个真正会感兴趣,老师为了给学生把问题讲解清楚,还得分解动作,学生们在老师讲解之后很难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然而要是健美操教学使用网络画面学生们看到健美操录像之后那种对美的钦佩和追求的欲望促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跟着节奏做出优美而完整的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老师要是现场演示,学生们可能跟不上节奏,要是老师动作太慢可能达不到效果,这时候,要是老师可以把演示动作录像,然后以慢动作演示给学生,再配上老师的现场讲解,学生不仅印象深刻,也可以更快的掌握相关动作。这些对于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体育之美的追求,教学自然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使用中学生的认知优势

少年儿童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对于抽象、理论化的东西缺乏兴趣,作为新的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正好符合了少年儿童这一天然的优势,完全满足了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事务乐于接受的心里特点,让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掌握体育课所要求的技能和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们欣赏到世界上最美、最强、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体育,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享受体育之美,让他们对体育充满兴趣。让他们勤于锻炼,强健身体,争取把自己锻炼到他们自己心目中的美的形象,渴望做出他们所看到的美的动作。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提供直观材料,带给学生形象直观的、生动的画面,通过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我们还可以做到把复杂的教学动作化难为易,通过观看动画,或者慢动作视频,让他们看清楚正确的姿势,看清楚动作的轨迹,提高学生的人之效果。比如,少年儿童对于复杂的一连串的动作接受起来很困难,如空中动作、连续动作等,而当你把动作分解开来在视频上,慢慢展示的时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突破体育教学的难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提高他们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恰当使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很有潜力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是他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分解高难动作,欣赏体育之美方面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在教学中,要是使用失当则会造成课堂混乱。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最大特点是容量大,要是体育教学中过于追求大容量,很容易造成学生专注于或者说教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手段,严重影响师生交流。还有体育教育大多数时候是在操场,游泳馆等开阔场所进行,教师的有效组织和良好的师生互动永远是核心,因此体育教学中新技术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是这一新手段带来良好效果的最基本保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能力是教育永久性的主题。在体育教育中,学生心里生理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实践操作中师生互动和学生天性的发挥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是依赖新技术让每一个同学都掌握极其准确的动作要领,让每一个同学都做得很完美,显然是不现实的,要是老师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的运用,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反而会使得体育课这一学生们较为喜欢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是所有的体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恰当结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习、成长,得到信息技术这一新手段的帮助。信息技术最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给体育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丰富教学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滥用这种新教学手段,也不能不用,要恰当安排,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包括体育教学在内的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让网络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美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58-01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是一种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可视性、审美性、前卫性与文化性。学校的美术教学,以往总是采用理论讲述、图示、演示、观摩、欣赏等方式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

来越显得陈旧和呆板。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教学,优点多:直观性强、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个体重复性劳动。研究如何使学校美术教学信息化,对于信息时代美术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不断提高美术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信息时代的教学重点已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传授方法与发展能力为主,从发展标准化的共性为主转向发展多样化的个性为主,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可见,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已对高校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美术教师除了常规的职业技能素养以外,还应该具备与信息教育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如多媒体教学、影像技术,以及外语能力、创作能力、公关能力等。其中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管理存储信息,分析和使用信息,信息的再创造能力。普通美术教师应该掌握这些常规软件操作与应用。对于设计专业的教师还要精通相应的专业软件。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通用的一种文字语言,作为高校的美术教师,应该掌握其读、写、听、说的基本技能。当代美术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与方法。美术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教学课件的共同开发、科研课题的共同研究,需要集体的智慧,从而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益。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是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的,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除了要有较高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自学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能力。身处网络时代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特别要注重网络学习。重视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不断完善与更新教学设施做好美术教育信息化服务工作

现代信息教育离不开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学设施需要与日俱进。培养一流的美术人才,相应配置一流的、前沿的教学设施。构建教师、学生、专家、家长为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使Internet成为整个信息教育服务的核心。电子信箱、QQ语音和视频聊天、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的廉价优势,使得现代教育能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进入到全新的境界。增强网上的交互性,学校的业务数据能够在Internet上被家长、学生或其他访问者受权访问,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美术教学的视频点播与课件下载技术,实现内外统一,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学校并网,畅通无阻地通讯、交流。

美术教育的数字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一项崭新的课题,我们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探索信息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育事业,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四、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高质量、清晰的画面,有利于提高学生感知的精确性。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普及,要求全体教师都要积极使用电教仪器,面对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飞速发展,美术教育要跃上新的高度,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探索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是必要的前提。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有利于增进教学的效率。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创意的接合点和线索,并把这种创意通过可视可感的形象揭示出来,让这种新颖、出人意料的揭示真理和规律性的方法,凝于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美术专业课的整合,首先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认真反思,然后是对现代美术的充分了解,对计算机技术能力的把握,对教育对象的深刻认识,最终到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才能使教学发生本质的进步,促进美术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字]结合点、整合、仿真实验、创新研究

随着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很多老师只是在对外公开课的教学中使用,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很少用甚至不用。多数老师仅仅把现代教育手段用作电子黑板,给人以高投入低产出的感觉。

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教师才能愿用、乐用,用多、用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化难为易——在教学难点处结合

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可以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通过教师对信息设备的主要操作,在课堂上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示所开发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为了突破“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这一教学重点,设计计算机辅助课件:显示大、中、小三个圆的周长展开成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三条直径分别去测量各自的周长后都剩余一小截并闪动,这个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新知,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把硬币当作圆形,而不当作圆柱体。为了消除学生这一误解,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示一个硬币,要求学生判对是否圆柱体。当学生出现争论时,再利用动画手法把硬币逐个叠加,让学生再判断是否圆柱体,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圆柱体,再将硬币慢慢隐去,留下它们的外形,再分组讨论,通过画、比、量、议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了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直观验证,展现认知过程,我在计算机屏幕上把其中一个硬币放大,学生清晰看到硬币的外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二、化静为动——在教学关键处结合

心理学有关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越充分,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若能将数学教学环节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由于此类应用题中运动物体由过去一个变成了两个,同时涉及到物体运动的方向、地点、时间、结果等若干个因素,利用线段表现或演示一些教具进行教学,学生无法感知到每一个单位时间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这就阻碍了对题意的理解,这样可以设计了这样几个动画片段:

动画:

1、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

2、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3、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4、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准备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卡车先行一段后,小轿车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相遇。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利用动画演示,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碰到相遇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年、月、日》一课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动画设计屏幕上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电脑录音和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问题都迎刃而解。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如“中国科普网”)了解年、月、日的其他知识。这样许多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找到了更多相关知识,同时,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纷纷效而仿之。因此,多媒体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三、化虚为实——在仿真实验时结合

即使是数学教学,现在也十分重视数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作为实验必须有自变量和应变量,通过实验探究应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即事物的本质。但是中学数学实验由于受到实际器材的限制,有些实验往往只能是纸上做实验,很难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功能,能够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限制。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可以开展数学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黄色表示面积部分,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①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②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迅速就抽象概括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

四、化腐为奇——在创新研究时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学的重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到之处。在课题研究中,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建模的选修课,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通过数学建设模选修课的设立,借助网络工具,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设计方案、市场调查、查阅资料、加工信息等过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其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运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转化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等积思想和平移的操作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能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能正确有序地进行操作。因此,教学开始时,教师展示一组图形,告诉学生图形中每个小方块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随即提问: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多媒体把图形进行割补、平移的动态演示,渗透转化、平移的思想,这样既为学生后面正确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操作作了示范,又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创造了条件。

五、化小为大——在课外拓展处结合

网络的广泛应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局限于课堂40分钟,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合课程,优化学习资源。例如:学习《年、月、日》时,我们可以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学网站或书目,让学生上网查翻书查找资料,收集并初步整理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上传网上。上课时,大量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学生争相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介绍书中查阅的资料、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处理这些信息。整个课堂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或本组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的不仅有上述的知识,更有二月的由来、闰年产生等,同时还有同学将扑克牌与年、月、日很好的结合起来,将一些重大的节日与纪念日引入进来。这样的学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得到培养,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得信息意识得到增强。

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园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在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 信息技术是激发带动幼儿学习兴趣最有利的工具

(1) 兴趣是引导幼儿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是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教育内容形象化,能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幼儿必要的思考空间,以让幼儿在乐中、在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2) 在整合中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我们在以幼儿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却大大加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的初步方法

(1) 教师应首先思考和拟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比如在上《夜里什么人不睡觉》这个活动时,体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就非常明确,即通过看课件夜里形形工作的人,让幼儿有了直观的感受,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了解了人们工作的辛苦。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找准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整合,使幼儿感知到了学习的快乐、有趣。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幼儿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感受,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2) 多媒体课件要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小熊过河》一课中,我们大胆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们怎样帮助小熊过河的。并配上适宜的音乐,为学习本课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在教给幼儿基本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快乐。

实际上,从以上教学的实践来看,多媒体课件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具有了“整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幼儿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整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促进幼儿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语言教学与生活活动进行整合。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完成的。因此,我们注意在生活的各环节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语言学习生活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班的幼儿大都不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有的幼儿缺乏必备的卫生常识。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我会洗手》的碟片播放给小班的幼儿观看,巧虎活泼可爱的形象,生动简单的语言,说唱跳结合的多形式,不仅吸引幼儿观看的兴趣,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明白了勤洗手的重要性,学习了洗手的儿歌,知道了洗手的正确方法。每到洗手时,幼儿边念洗手歌边洗小手:“清清水,哗啦啦;卷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每个手指都洗到,做个讲卫生的好娃娃。”现代教育技术将幼儿的语言学习与生活结合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情绪愉悦,而且教育于无痕,这远比教师千百遍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也易于为幼儿所接受。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语言教学与环境整合。语言的运用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因为条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缺乏相关环境的支持与互动,幼儿运用语言也缺少相应的背景。在现代教育技术下,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活动中,空洞地讲述环境的污染,幼儿只会茫然地听而忘之。但是信息技术下,一幅幅空气污染、燃油泄漏、动物死亡的画面深深地震撼幼儿的心灵,在幼儿与多媒体互动的环节中,幼儿纷纷选择不同的正确方式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环保的理念已植根于幼儿的脑海之中。幼儿在生活中都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现代信息技术;高校英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MOOC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2012年美国掀起的一场空前的在线教育革命,引领世界各国开始以“云时代”为导向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开拓、探索、实践网络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课程的整合优化,可以促进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高校英语教学体系的建立,推进大学英语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迎来了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新局面,根据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高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型学习模式、情境型学习模式、协作型学习模式,而这些模式的探索和践都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1 建构主义理论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又一个突破。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以学为中心”地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对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者对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意义建构不断进行创造、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教学法,实现了由传统“teacher-centered”的教学模式向“student-centered”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动参与者和实施者,是知识主动吸收者与意义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三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主动性”“情境”“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对意义和建构的影响。

2 建构主义视角下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有效辅助手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形象、生动的特点,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它使高校英语教学实现了声画交融的动态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由静态向动态的传播,可以有效、明了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并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因此,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以顺利实施的必然前提。

2.1 现代信息技术与任务型学习模式

布鲁纳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他提出了发现学习(通过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自我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发现的理论并不局限于人类尚未涉足的领域,也可以是前人已经研究出来的,自己发现的理论往往比学习别人的要理解深刻也记忆牢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并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代信息技术含有的信息处理快捷,人机对话、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当下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动机,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2.2 现代信息技术与情景型学习模式

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强调个体与环境的联系并提出了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同化(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与顺应(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的过程)等概念。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感知的语言才会完整和有意义。在创设的尽可能接近于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更直观地激发联想,唤醒思想深处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加工和重组,建构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通过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对自身的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在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的集成等情境创设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大量情境素材的有效展示;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消除,让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都是传统教学法无法达到的。教师可抓住这种先进网络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所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把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浓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激发学习的潜能,使之不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促进信息理解的有效进行。

2.3 现代信息技术与协作型学习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学派的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活动,这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个体智慧与思维的发挥,并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协作学习不仅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完成较高层次的意义建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教学,可以满足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优化――以朗文交互英语平台为例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全国各高校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大刀阔斧地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旨在建设各种网络课程、平台课程,学生利用网络辅助系统课程和自主学习中心等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可避免地利用了手机网络通讯等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和学习。

2010年,由北京文华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朗文交互英语平台(Longman English Interactive)”,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朗文交互英语”基于我国高校英语的课程设置与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它是基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视、听、说立体化教材,能支持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运行,是目前国内英语教学领域中比较理想的互动数字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截至2016年,全国大部分高校将朗文交互英语平台全面引入高校英语的视、听、说课堂,师生利用此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这种全面的互动体验式学习,最终把教师从传统的枯燥的说教课堂中解放出来。

朗文交互英语平台下的自主学习,在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的信息论指导下,遵循自主、互动、创新的原则,让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进度,自我检查评估。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学习模式”,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能力。互动,指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学生与网络学习平台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与网络学习平台之间的沟通,教师安排课程计划,学生参与教学计划并完成学习任务。其实质是“协作型学习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取资源和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计划,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且进行考核。创新,指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生在LEI自主学习中,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以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理解,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得出新的成果。

4 结 语

人们一直致力于教师、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融洽互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与传统学习环境的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建构课堂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进一步打造、实现互联网+学习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使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庞彦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构建主义视角[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孙金莲,董双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

[3]庞彦杰.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刘h.基于云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

[5]盍.“互联网+”环境下大雪英语学习环境构建的实证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

篇6

    (一)情境图片演示法

    “课标本”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中,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学中,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i u ü”一课: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出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们欢呼雀跃,学意盎然。

    (二)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如:在教学“ zh ch sh r ”时,我设计以一个学习小伙伴的形象进行贯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配以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拼读音节、与人交流的愿望。在复习时,并用有趣的“带帽子”游戏请学生上来操作电脑,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三)歌诀巩固法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

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谈一些思考。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以生动直观的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g,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教师大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现有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重大的意义。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措施

(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逐渐完善

1.校园网硬件设施的改善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农村学校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学校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不断改善。教育局域网、校校通、校园网、班班通的建设,“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等,为学校教师大胆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了可靠有力的技术保障。

2.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普及

目前,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表,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偏远的教学点都用上了数字资源全覆盖。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文件以及网上信息的方法,更学会了如何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

近年来,不少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纷纷走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行列,他们的到来给学校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老教师带来了很大帮助,老教师乐于学,青年教师也乐于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老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技能,加之教师的继续教育包括计算机,他们通过计算机技术培训,掌握了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如使用数字录音、录像设备进行创作,使用flash制作动画等;或者将已有资源进行二次改造,还能使用photoshop、premiere等各种多媒体开发工具对资源进行改造。有的学校还将资源批量入库,整理成可供检索的系统,构建可以共享的资源信息化开放平台,服务于教育教学,真是妙不可言。综上所述,整合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是解决优化教学过程的一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借助于科技手段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是将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演变成“一台电脑”“一个鼠标”“一块屏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不能老挂在嘴上,而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在课堂上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过度频繁的操作教学软件,则会把原本人性化的师生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交流”,这样不仅不利于师生双边活动,而且学生也无法静心去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那就适得其反了。

篇8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是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又一抓手,是综合性质的创建,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工作,是全校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因此,我们不能唯改善条件而创建,唯应付评估而创建,更不能只是校长和指定的专人创建。前几轮创建中常常听人说道“忙不赢”,好像觉得创建是额外负担。学校的一切“忙”都是为了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是忙的前提,否则是瞎忙;武装队伍、提升素质是忙的基础,否则是乱忙;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忙的保障,否则是穷忙;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是忙的目的,否则是白忙。不误入歧途,现代化学校创建为我们引领了方向。我们应全员参与创建,让学校在创建中经受洗礼,在创建中提档升级。

怎样创建,《宜昌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标准(试行)》是依据,尽管标准不尽完美,但其引领性、全面性、易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标准的指标体系包含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办学成效等5个A级指标、24个B级指标和 60个C级指标,A级指标各占100分,各项C级指标总积分加权后满分为100分。凡评估总分在90 分及以上的小学和初中,由宜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宜昌市教育局认定为“宜昌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我们各创建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细读标准,全面把握标准,按照标准行事。

1、按照标准转变思想观念,用现代教育理念科学管理和实施教育教学;

2、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特色学校;

3、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开展各类培训,使其各类人员持证上岗;

4、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全力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5、办好学校网站,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管理和沟通作用;

6、完善心理咨询设施设备与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各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强化安全管理,注重各类设施设备的排查更新,使其保障正常使用;

8、用现代化眼光规划布局,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各校应长远规划,及时行动。特别要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1、要有学校章程,让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校训、规章制度等都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2、要有创建计划(2012年2月__区教育局就印发了区级创建计划),计划中应有明确的目标及各[!]项指标的具体分工及督导落实的责任人;

3、要加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宣传力度,办好学校网站,通过多种渠道让全体师生员工明白人人都是创建者,迎接评估不是负担,而是契机,让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知道创建的内容及好处,自觉支持和参与;

4、要把各功能室建设标准,管理规范,使用达标,记载详实,让现代设施不闲置浪费;

5、要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现代文明人,学校各种禁止标示要明显,如禁止烟火、禁止喧哗、禁止通行、禁止攀爬、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等等,且有禁必止;

6、校园文化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校制宜、形成特色”,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同步建设,并使其体现时代特征,独具个性特点。

1、建设规范。一是学校整体规划要科学合理,建设要合乎规范;二是功能室要尽全力建设齐全,布置规范;三是设施设备的添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设备、软件、教材资源、管理、使用的全面协调建设,强调为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服务。

2、应用规范。无论是应用政策,还是应用标准,都不能断章取义;无论是网站平台管理,还是功能室使用,都应合乎规范。要按照现代化质量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按照《宜昌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落实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行事(2013年3月20日下发),把德育工作抓实,把课堂教学抓活,把体卫艺工作抓到位(特别是学生体测工作不能忽视),校本教研、教育评价要创自身特色。

篇9

一、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思品的学习需要注入生活素材,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当前信息资源的跨越时空的特性,将小学思品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各类信息资源引入课程教学中,从而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生活化与多样化。此外,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也能拓宽教师的视野,促使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根深蒂固于学生脑海中的“死”教材 “活”过来。

比如,在进行小学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的教学时,我事先拍下了一家成员一天的活动过程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学习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每位成员需要为这个家做的事情。我还在课前就本班学生的家庭现状做了一些调查,然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介绍自己的家庭,比如家庭成员的兴趣、家庭成员的感情等,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形式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教学形式主要为班级授课制,也就是说,所有学生在校集体参与授课,这就受到了教学时间的限制。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思品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得思品学科在进行教学时也逐渐改变了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让他们自己去查阅学习资料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社会调查等,把以往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模式逐渐引向课堂之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最主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实践学习来感受生活、了解生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克服了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进度“齐步走”,“已经会了的还要继续听;没有学会的也要拖着跑”的弊端。

教育的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当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思品教学之后,我们便可以自由运用丰富的网络信息,做到及时传播与便捷读取知识,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改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制度的真正革新,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方法

在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尽管我们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很多学校也都深入实施了,但学习的方式依然存在被动、单一、缺乏自主与合作学习等现状。若教学方式中引入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将变为:学生的学习更加开放,同时具有全球化(网络资源全球化);学习过程可以同步交互;教学内容、形式可以多媒体化。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不失为一种革新的优秀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进行慎重选择,要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培养他们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的选择,使得多媒体的发挥更加合理,最大化地突出了多媒体的优点与作用。如对于思想品德课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学习“我的成长……”时,将“孕育中的生命”进行动画演示,就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形式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除了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多样性、情境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之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兴趣,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作用。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思品教学后,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其成为主动“参与者”,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探索当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小学思品学科和信息技术结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1.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习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乐学”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体现,“乐学”是在育人的理念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地位从被动走上主动。这样的学习状态才会有成效。就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出现了“说假话”“写假事”……内容空洞,不实在,没有个性和特点。原因是他们缺乏观察,对身边的事物观察太少,没有亲身体验,当然他们写不出真实的东西和感受。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想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习作教学,可以利用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主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生活习作以“秋”为主题的习作中,说说秋天变化时,展示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观察秋天的变化,还情不自禁地为秋天的美发出赞叹,仿佛身临其境,这时,让学生回答:“结合你的生活来说说秋天的变化?”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又问:“在秋天里,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之中,通过同学们不同的叙述,同学们都了解了秋天就在身边,秋天有它自己独特的美。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对习作的内容和范围有了直观的了解,让他们感到习作原来并没有那么困难,不知不觉对习作产生兴趣,原来的被动走上主动。

2. 运用信息技术,开阔欣赏视野

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习作教学提供了丰富、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又提供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点,针对习作内容,选择一些同类的习作来欣赏,从欣赏中学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又提高了欣赏水平,当然对他们的习作水平也是有一定帮助的。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3. 运用信息技术,拓宽了展示平台

学生在习作中,在口语表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语言上的苍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

比如:在习作“秋”时,学生用语言已经无法表述自己心中对秋天的美,就想把它画下来,同学们用画笔把自己心中最美的秋天画下来,并把它展示出来,这种劳动成果及时地反馈,对学生来讲是一份鼓励,更是一份成功的快乐,让他们体验到了习作也同样有趣。

4.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习作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转变了原有的传统观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加强,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做法,而是着力于综合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充分利用校园教育网,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