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整治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环境整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新方式,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不但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能够满足现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自身的政治创新性。下面笔者就结合现在的教学情况,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网络;教学方法;创新
一、高中政治研讨性学习的特征
1.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具有现代化特征
高中开展政治思想课程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经济能力、政治能力、以及对我国政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特别是在高考中,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研讨性的内容,考察的就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以及对时事事件的分析能力。就比如目前我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世界和平问题、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都是紧紧的与时代相联系,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问题。
2.内容的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特征
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内容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时事政治等,它所涉猎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并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综合性。高中课本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可以分成:政治学、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思想品德、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通过这些年来的高中政治改革情况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高中政治研讨性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考察的就是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创新性思维。所以,这就需要高中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提高对政治学科的认识。
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探索性
高中政治学所学习的主要哲学内容为“”哲学,可是由于这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所以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哲学是源自于实践的,因此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探索性,在开展研讨性学习的时候,应该充分体现其实用性。所以,在教授高中政治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然而要培养学生这种精神就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创新,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探讨性学习的中心知识内容。
4.教学内容的道德性特征
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是学校进行宣传,我国政治宣传等都需要高中政治课的开展进行。政治学科在教学中开展探讨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改变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的死板、单调、乏味的特征,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状态,改变课堂“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政治知识,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1.利用网络快捷性特征获取大量的政治信息
在高中政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大量的政治信息以及相关的资料。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政治老师应该将实时的政治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很多时候由于老师的教学资料十分有限,再加上自身对问题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存在一定的单一性,这就造成了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因此,老师应该运用网络的快捷性特点,对不同的时事进行快捷的分析。这些信息有不同阶层的人对于不同事件的评价。例如,利用网络讲解10月23日,霜降前夜,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双降”,更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财政部在南京联合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现场会上获悉:2008年国家实行“以奖促治”政策以来,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15亿元,截至2014年底,5.9万个村庄已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多人。到今年底,将完成7万个建制村的环境整治任务,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利用网络环境,带动政治学习
由于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开展政治学习的时候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讨论和分析的时间,可是开展研讨性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对现在的时事进行讨论,分析现在的政治问题,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中行降息情况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网络的力量搜集各方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请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对各方的意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对于难度较大的政治问题,不方便在课上解决,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翻转教学课堂,通过提前制作好的视频,让学生对于问题有一个认识,然后再进行课上的讲解,从而在课上让学生在课上能够自主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3.利用网络开展模拟实验活动
政治学习尤其是讲解政治知识的时候可以开展模拟实验活动。例如,在讲解《唯物辩证法》的时候我运用网络视频给学生们讲解了一个《“三日”吕蒙》的故事,故事内容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通过进行模拟让学生理解发展的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总结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教学在不断的发展自身的作用。因为网络具有快捷性以及开放性所以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料进行政治教学。从而,样能够让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得到更大提高。
作者:龚益辉 单位: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永华.浅议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篇2
知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的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就其实质性而言,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传播逐渐成为当今思想政治影响的主要力量
现代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较为狭窄空间的传播,基于网络环境下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逐渐有着多个传输主体,传输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受到教育者自身条件的极大限制,但是其传输的内容有着多样化的个性化特点,不仅仅对于高职学生观念以及知识的更新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同时又有利于网络知识新平台构建。
2.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往往使得信息内容的失真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着单向传递的信息,同时其信息的接受又是出于被动状态的,高职学生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具有积极主流意识的信息,对于高职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的培养有着极其有利的影响。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网络具有两面性,在实际的信息选择性传播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信息内容的失真,进而对我国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3.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逐渐减弱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对知识以及道德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其教育往往有着一定的权威性,而教育者难免得到学生的尊重,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现代化先进的网络技术,高职学生借助于虚拟的网络平台,其政治思想教育难免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至于现阶段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逐渐下降。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信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创新作为民族兴旺发达的主要力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随着网络的大量普及,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站主要是对学校加以宣传,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根本上的服务。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更要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借助于互联网将高职学生的视野拓宽,并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将高职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并以高职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出发开展网上讲座和心理咨询等活动。
2.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新媒体素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科包括学生政治辅导、班主任外,学生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网络时代,是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需要努力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首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综合素质。网络在高职教育中的普及如火如荼,但综观部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素养及媒介素养等方面仍然落后于网络发展的素质,对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技术水平较差,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着重对“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开展,以及开设网络教学辅导班、完善考核机制等手段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网络信息资源及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不断建设和开拓。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则可以通过在高职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新媒体课程等,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分辨网络传播信息的真伪等,促进大学生正确网络信息传播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自主防御能力,自主远离不良思想信息的干扰。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
对当前的高职学生来说,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于学习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于通过qq、飞信、微信等与他们联系,在天涯、猫扑等各种网络论坛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等。所以在网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对学生的这一特性加以把握,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主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研组可以设立自己的博客,建设所带班级的qq群等,使学生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qq、微信等接收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动态信息,与老师、同学加强联系,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对党支部、团支部等组织加以建设,使学生在网络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习、工作两不误。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政治社会化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不仅对其政治社会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作好引导工作,对于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在《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对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有多种表达方式。我国学界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将体系内的主导的政治意识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扩散和传播,以促进其成员接受某种特定的政治信息、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并按照共同的模式进行政治活动,形成特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人格的过程。”简言之,政治社会化即社会个体通过学习和接触政治文化,培养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学习和接受政治文化并内化政治文化,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应和倾向的政治人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知识的社会化、政治方向的社会化、政治情感的社会化、政治规范的社会化和政治能力的社会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政治社会化具有方向选择可塑性、地域校园凝聚性、吸收途径立体性和教育方式系统性等特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性,促进大学生政治现代化的正常发展。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观、思维方式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也冲击着传统的政治社会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传媒所渲染的政治价值判断标准、政治倾向性,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政治心理等方面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大学生及时获得丰富的政治信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差、容量不足等缺点,网络的诞生改变了这种局面。人们都是在各种形式媒介的教育和宣传中,认知和接受各种政治信息,进而内化形成政治观念。互联网能及时的、有效的、准确的传播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信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得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效果。在互联网信息高效、丰富的环境中,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积累政治知识,有利于顺利地完成政治社会化。
2.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整体提升。网络信息丰富及时的特点,使得大学生方便地获取最先进、最新的学术信息,便于学习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政治素质和政治思想水平。网络交互的思维方式,使其权利义务意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们可以在多维的相互沟通中获得思维的启发和创新的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在大学生个体与社会政治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并在此过程中将社会政治规范、政治价值观内化,形成自己的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积极参政议政,履行政治权力和义务。互联网的诸多特性使得大学生有机会通过其与社会发生政治互动,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看法,表明自己的政治情感,并与其他参与者进行自由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充分的体会政治、关心政治,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1.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易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混乱。 互联网开放性的特征,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目的的人都可以在其间发表自己的言论,传播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各种观点在网上传播、碰撞和交融,使政治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增强。对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尚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面对大量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观点,易于被片面信息影响而动摇和改变其极不稳定的政治价值观,造成其政治价值观的混乱。
2.网络开放性特征易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减少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网络中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增加他们判断的难度,甚至造成他们政治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模糊,使传统媒体宣传主流政治文化的效果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在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议论、政治主张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发生动摇,甚至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显得摇摆、盲从甚至错位。
3.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互联网及时、广泛的传递信息,任何人都可自由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从开放的网络中获取多元化的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强烈的自主选择欲望,网络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当前的技术条件还无法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仍然有一些片面、极端、攻击性的信息充斥于网络中。大学生们长期接触网络文化,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渐而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并最终走向认同,告别了对本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信任、依赖和自豪感,甚至冲动的去传播这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严重影响了其自身正常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4.网络简单的环境因素不利于大学生政治实践能力的培养。网络简单的环境因素,使网络中的交往失去了诸多社会属性,抛弃了诸多社会因素。网络中的实践并非真正的实践活动,只是对现实实践的一个模拟,现实社会中政治参与相当复杂,必须考虑程序、利益冲突、世俗关系、政治技能、政治环境等现实因素。在网络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认识必须拿到实践中来检验,在客观实践中不断纠正完善角色定位,形成政治技能。一味的依靠网络实践政治,不仅会使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带有虚拟色彩,还会导致大学生在现实政治环境中交往困难,难以形成真正的政治技能。
三、对策
网络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优化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正向发展,就迫切需要采取相关对策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
1.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继续为大学生提供高效的政治学习平台。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为大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了便利。大学生从网络获取丰富的政治信息,有利于其政治知识的积累;网络交互式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扩展了大学生的政治视野,提高了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要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充分发货网络的优势,继续为大学生提供高效的政治学习平台。
2.加强主流政治文化的宣传,创造良好的网络政治文化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传播的先进的文化,努力营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好氛围,对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育道德情操、培养文明习惯、养成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将会在客观上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政治人格提供重要保障,从而大大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必须加快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弘扬优良传统,倡导主流政治文化,强化大学生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认同。
3.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高其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应充分利用网络及时高效的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政治实践,特别是校园政治活动,使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意,把政治理论转化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一种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政治分析能力,使其正确辨别媒体内容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抗拒不良信息,正确使用网络媒体。
4.加强网络监管,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在信息化时代,要强化“依法治网”意识,以法律手段规范政治行为和政治信息的传播,依法查处任何不健康的内容在网上传播,严厉打击危害网络环境的行为,惩处阻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正常发展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政治环境。要用技术手段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和过滤,以技术手段从源头上阻止有害的政治信息的传播,为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网络空间。
5.强化大学生政治实践能力的培养。网络上的政治参与只是对现实政治参与的模拟,所获得的经验是虚拟的经验。必须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的政治实践中来,在实践中通过主体性的方式去把握政治经验,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政治实践,大学生才能摆脱网络空间政治认知过程的虚拟化和模本化倾向,才能从中积累政治经验,习得政治知识,锻炼政治思维,提升政治技能,由此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使其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
总之,面对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种种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扬长避短,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形成和谐安全的网络文化氛围,推动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卓君.文化视野中的政治系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5]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篇4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与挑战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分析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而抓住机遇,积极回应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试图就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进行初步的研究。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互联网是一个不需要护照,没有边防检查站,出入通畅的“数字化”王国,提供了85%以上网络信息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国际互联网上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实行“文化扩张”政策,利用国际互联网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倾销符合其政治经济利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并以“民主”、“人权”为幌子对我国进行攻击和诽谤,不断对我国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进行扭曲、侵蚀和消磨。在这种多元文化融合并存、冲突碰撞的情况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现阶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面临考验。当今,很多大学生的精神兴奋点和注意力往往容易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他们缺乏足够的思考和分析,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充斥其中的种种黄色信息、黑色信息警惕性不高,鉴别能力不强,“免疫力”低,这使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青年学生在面对过量的异质信息的时候,极易因无力鉴别、无从选择而陷入“信息焦虑”的状态,非常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而失去理性思维,以致背弃对国家、民族的正确态度、信仰和感情,迷失前进方向,甚至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冲突和偏移的现象。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遇困难。信息的开放和迅速传播使大学生拥有了选择信息的更大自由,学生不再是被动地、静态地学习,而是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大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主动选择者和构造者。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表现出高度的自负性和排他性,大部分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叛逆,否定权威,传统灌输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甚至遭到他们的抵制。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心理发生异化。随着网上交往的出现和发展,网络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方方面面的束缚,他们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铸造的道德防线极易崩溃,容易形成道德相对主义。致使社会中的一些被恪守的道德准则在“网络社会”中可能变得没那么具有约束力,有些大学生在上网时就可能出现放纵自己言行、忘却社会责任,甚至丧失道德的现象。网络在造成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与传统的具有亲和感的人际交往不同,网络交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容易使人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信息网络环境容易加剧学生的自我封闭,会导致大学生情感的淡化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使大学生对现实中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从而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造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网络的诞生和发展,突破了信息传输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以信息高速公路的方式,通过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形式将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事件描述和评论等信息快速地集合在一起,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在网络上,认知渠道太大扩展,学生可以通过访问专题网站或使用搜索引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延伸式学习,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军事、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理性分析,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网络有利于实现教育形式的创新与发展。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以多媒体为载体,图文声像并茂,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现实时空趋向超越时空,大大增强了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学生具有多重感官刺激功能。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BBS、E-mali等形式进行“讨论式”教育,这在大大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调动了大学生自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吸引力。
网络有利于实现教育过程的社会化。在网络背景下,大学“围墙”被推倒,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的限制,扩展为全社会的、开放性的立体式教育。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在参与、观察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扩大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品质、认知鉴别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企业、家庭及社会各界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的巨大优势和强大合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社会化水平,创造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育人意识。(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在贴近学生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在服务中激发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增强认同感。
(2)树立平等意识。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在网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诚恳地进行交流,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学生才易于敞开心扉,教育者才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增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意识,不断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同时外化为积极的自觉的行为。
强化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技术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首先,建设一支由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一方面要强化这支队伍的理论建设,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要强化网络技术培训,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既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其次,建设一支主要由专任教师组成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兼职队伍。专任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他们的信赖,使他们的教育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激发大学生政治信息的需求。因此,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网络技术水平较高的一线教师组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兼职队伍,要深入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吸引力。
再次,建设一支由大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流动队伍。在大学生中选择一批思想素质高、综合素质全面、网络技术熟练的学生骨干,让他们参与创建、维护、改版、升级等工作。通过他们的活动,在网上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教育的氛围。以便增强网络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建设好这三支队伍,是有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1)整合网络资源,形成规模优势。根据目前学校各主题教育网站各自为政、缺少沟通、内容单一的实际状况,要求我们必须整合网络资源,加强合作,扩大规模,形成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含量高、网络功能全的综合性网站,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开发和运用其他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2)创新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从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状况看,形式过于呆板,网络思想教育还没有与学生上网的规律结合起来。因而,必须在充实内容和创新形式上进行全面改善。其一,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实际,网络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其需求实际开设。除提供大量信息资料外,要积极开展与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二,形式上要结合网络互动性的特点,加强BBS、书记、校长信箱的管理和维护,加快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澄清和解决思想问题,满足思想需求。
(3)完善网络立法,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加强规范化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健全网络规章制度,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点。一方面,追本溯源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从消息的源头上对网络进行整顿。堵塞互联网不道德的源流,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高校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网上秩序。此外,加强对网络的监控,阻止有害数据的侵入,决不允许有害信息在网上流传、泛滥;对于问题严重、危害较大的网站,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关闭。对各种影响较大的有害信息要及时发现及时予以清除。
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领域,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融合统一。第一,与计算机及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及网络公共课程要及早安排,使学生在触网前就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水平和信息素质,为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技术伦理、信息文明和网络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在网络领域开辟教书育人的新途径。
第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借助网络技术支持,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质量和育人效益的同时,丰富网络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服务、引导、教育功能和渗透、辐射效应。
第三,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矛盾。网上与网下互动配合,网上了解动态,敏感、热点和难点问题,网下耐心细致地深入工作,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促进,产生共振和谐的规律和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
第四,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是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篇5
(一)构建交流平台
密切沟通据调查,高校中有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交流平台来与亲人、朋友、同学等进行交流、沟通,网络环境下面对面的交流日益减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利用即时聊天工具、社交网站等交流平台来构建属于广大青年学子的社交平台,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一方面,通过构建交流平台能够给学生独立沟通交流的环境,也能够通过观察交流平台中学生的发言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动,便于采取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交流平台能够给学生大量有用的学习资源,如提供继续深造、就业、勤工俭学、考研学习等有用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环境应用
专题培训由于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不具备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为了主动适应网络在学生中日益普及的形势,促进高校进一步聚焦运用网络技术来教育、引导、服务青年学生,帮助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高校应该定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举办网络环境应用专题培训,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建设,要形成集微博、微信平台、PU平台及传统的qq、飞信于一体的立体交互的网络工作体系。
(三)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丰富学习内容在信息化时代,各高校往往都会有工作动态、院校简介等内容的门户网站,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但却很少建立起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即便建立,也存在着学生关注度不高、覆盖面有限、不及时信息等问题。建议同地区的各个高校可以一起谋求合作,联合起来建立起涵盖多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基于各校特色来丰富网站内容、分类信息,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公开免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源,提高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设置特色版块,譬如:设置网上影视栏目,通过大量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影片来给广大青年学子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设置热点追踪栏目,让广大青年学子能够对国内外热点信息的来龙去脉予以正确、及时地了解;设置富有特色的网页,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时效性、针对性。此外,还可以结合高校校园生活的节点来开展大量的便于学生参与、贴近学生生活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如“一句话描述校园生存法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博文评选”“永远的雷锋,永恒的旗帜”“雷锋事迹图片征集活动”“大学‘最’印象”“有事儿问学长”等系列话题讨论。
二、结语
篇6
【关键词】教育制度;网络资源;思想品德教育;转变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提高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课程,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面对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学校应该能够明白,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运用好网络可以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网络吸取各种营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此,研究如何利用好网络工具开展思想政治课,努力实现其所应担负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落后的传统初中教育方法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育,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传统教育方法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近,在教育部的改革推动下,几年来我国的初中教学也有所改善,但教学改革的成效不显著。仍然采用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不但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缺少沟通,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不但教育成果收效甚微,也造成老师与学生的双重疲惫。改革教育现状,就需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并没有深入影响到每一位教师,多数老师仍然按照传统方式,照本宣读,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掌握。
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初中政治教育新模式
1.网络的优势
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交互的平台,具有信息量大、信息面广等特点,这就使得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传统的初中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教材来传授,学生获得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责任正是“传道、授业、解感”,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舌战群雄”。这就要求教师熟悉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并逐步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活跃教学气氛。
2.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改革初中政治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能够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及巨大的信息量,这也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制度中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提高我们的师资力量,使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同时也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网络资源搜罗筛选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网络信息,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传道、授业、解惑。(1)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师资力量要想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师资力量,就必须从熟悉信息网络的知识和技术入手,改革教学模式,改进管理,总结经验,通过网络了解国内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普及网络技术是我们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我们务必提高初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传递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够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有效地捕捉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和筛选。此外,建设紧跟时代潮流的师资力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网络信息运用能力,更进一步推进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和创新,学校还应当适当增加具有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到初中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来,使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更加全面和完善,有效推进初中政治教育制度网络化改革。(2)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初中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初中政治教育多元化,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这不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变得生活化、情境化和多样化。这样就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变得轻松,也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论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让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得到政治教育,学会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分析、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学校改革传统教育制度,增加网络资源因素,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各种校园活动进行渗透教育,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者:邱晓红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春晖.关于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04(6).
[2]吴虹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95”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电子世界,2013年18期.
篇7
关键词:军网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网络技术在军事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提供了平台。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信息量大、传受平等、交流直接等显著优势。然而,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难以应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如何利用好军网资源,增强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军网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军网(军队内部网)是一种和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它使用与互联网同样地技术,建立在军队组织的内部并为现役军人提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军军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军网运用的范围和领域有很大的拓展,一些单位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栏,并就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一工作开展了各种有益的尝试,但就整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不理想。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一是对网络的功能作用认识不足。很多人误认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提供交流平台。事实上,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载体,还是一种社会环境,一种人的生存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1]。二是缺乏教育创新意识。网络是一个新事物,由于网络技术普及工作不够,目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对网络的优势和给官兵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三是缺乏“阵地”意识。从全军范围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但在一些部队和一些领导那里,还缺乏“阵地”意识,对开辟和占领网络阵地的紧迫感不强,导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精力的投入上,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一是信息网络技术不强。目前,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政工干部并不多,有的只会简单的电脑操作,有的甚至是“网盲”或“半网盲”,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二是信息驾驭能力不够。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信息辨析能力。还有的只是简单地拼凑网上信息,而不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官兵的思想特点和部队实际,从中提炼出有说服力的教育内容,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理论基础不实。当前,部队普遍存在懂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懂网络技术的人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这使得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履维艰。
(三)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主要依靠传统手段, 无非是在网络上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页而已,双向的互动交流、在线交流少。进入思想政治网页往往是严肃的画面和文字,缺乏生动活泼的内容和鲜活的画面,容易使官兵产生逆反心理,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同时,由于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容量受限,受众面窄,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军网快捷、生动、开放、交互等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2]。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
(一)教育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从广义上讲,就是网络空间里信息、知识的人、传播者。狭义上讲,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教育主体的实效性取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否具有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较为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又能跟踪网络发展的现状和自如地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因此,是否具备和建设一支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出色的主体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是能否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前提,是影响和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导因素。
(二)教育客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主体的引导下接受、并实践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个体或群体,具体到军队,教育的客体就是指全体官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直接反映就是客体的实效性,客体的实效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评判标准,客体能够按照主体意向形成主体以期其所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教育客体是双重身份的统一体,相对于教育主体而言,他们表现出客体身份,他们是主体引导、观察、改变认知的对象,而在接受、内化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客体则又表现出主体身份。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客体的要求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教育引导,实现客体所应具备的客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问题;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问题
一是网络环境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的不到充分发挥。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思想充斥在网络中,不同国家的文化意识与形态相互冲突与交融,影响了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降低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各种网络文化的出现,导致学校逐渐忽略了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网络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不加辨别地吸收网络上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网络上的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与我国倡导的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是相悖的,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学生就会沉迷网络世界,降低道德素质,逐渐丧失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精神世界,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存在很多困难。在我国,经济形式多样化等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活动随时变化,并表现出差异性。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困难重重。这些问题都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影响,阻碍了政治思想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是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网络互动平台有待建设与完善。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与资金投入,再加上师资队伍不完善,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网络互动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位置,学校将投资一般应用于学校的其他建设,对于政治思想教育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投入是非常少,在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的状况下,很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对策
在对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表现及根源进行广泛的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的具体途径。其中国内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学校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德”教育结合起来,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尊重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使青年学生具有良好的上网心态,更加理性地使用网络。
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约束大学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不可能完全依靠法律的强制作用,即便有了非常详尽和严密的法律,由于网络的隐蔽隐蔽性和超时空性,以及网上众多的边缘行为,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显得很有限。因此,更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网络道德这个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影响力的行为规范来调整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三是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急需建立完善的网络新闻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使这个虚拟世界规范化尽量减少它的负面效应。网络新闻法律法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制订、审查网络新闻传播措施,确定网络新闻传播原则和方法,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网络新闻传播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等。
四是加强学校管理。首先,高等学校必须以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规范上网行为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其次,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平时对学生网上行为的监控。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技术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有害信息的预警、侦察、封堵和查禁;在学生中聘请兼职网络管理员、学生网上道德信息员,及时获得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制止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再次,学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建好学校网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网上成才、就业等关系自身前途的内容;开展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健康成长和进步,自觉抵制网络不良内容的诱惑;学生宿舍定时熄灯,控制学生上网时间等等。
网络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建立健康的校园环境,严格监控网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网络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而且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保障政治思想教育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杨程茵,朱忠祥.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讨
一、互联网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由于网络交往的出现冲破了人际交往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约束,使交往对象扩展到更多的陌生人范围,而与之相应的交往规范却没有建立,出现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公德意识差、社会生产领域的违法失信等,由此引发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中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特殊群体,因为缺乏有效的道德引导和制度规范,容易陷入道德困惑和精神迷茫的漩涡。网络形成的虚拟环境,容易导致真假易位、虚实不辨,诱发主体自主性的丧失。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转变
1.通过“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借“网络”之便利,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克服他们狭隘的地域缺陷
互联网是人们获得更多信息的主要工具,网上资源具有共享性、无限性、适时性等特点。充足的信息资源,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信息来源于教师和教材的局限,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能使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
2.利用“网络”增强政治课教学的互动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性教学,可与政治的“求实、求新、求活”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网络互动教学能够利用媒体演示知识结构图,变抽象为形象,增加了政治课的趣味性。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民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产生共鸣。
三、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曰“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四、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1.建立、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当代中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此,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点规划、建设一些在师生中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上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纠正重大错误信息和批评错误言论;宣传学校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将要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推进校务公开和决策民主;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和校园信息活动,弘扬主旋律。
2.充分利用其他网站资源,进行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现在,一批新媒体网站由于拥有先进的理念、充分的投资、灵活的机制,往往做得比传统媒体更投入、更吸引人,因而具有很高的点击率和阅读率。我们应该依托这些网站实行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专题或是让这些商业网站的高用户量带动和深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3.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开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
组织专家制作一批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应性广的信息资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能充分发挥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还要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图书、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植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要建立国家级“信息海关网络”,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和检测互联网入口,对所有进入我国的信息进行严格“过滤”。杜绝潜在的信息污染,净化学校信息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栋.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李苗苗.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文学教育:中,2010.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用
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注入了新的生机,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同样,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首先,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上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和经费的限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学习拓展了新的途径。教育理念作为日常教学行为的向导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授课方法和授课内容。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二,借助网络平台,可以端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从业态度和从业动机,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在网络新闻以及网络视频中出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就必须对事业热爱、对学生喜爱。倘若只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那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此,多受榜样和楷模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得到熏陶和激励,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第三,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持续不断地学习,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展开。终身学习是保证自身知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就必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地汲取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先进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习能力的好坏,是职业素养能否得到提高的重要前提。只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将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导学生的原动力。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处理工作中的事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原始的方法来统计各项日常工作事务的时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所整理的资料也不利于保存和分析。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统计软件对日常事务进行分类汇总,定期加以分析总结,有利于实时掌握总体情况,是对工作的极大帮助。利用软件的强大功能,进行数据处理,能使原本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而且也能大大地提高准确率。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电话、住址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信息,进而使纷乱繁杂的信息变得清晰有序,提高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效率。这些软件都对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档案,借以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时地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和掌握。第二,构建网络平台,创建一个积极进取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第三,利用网络开展政工教育,阅读国内外的各种学生思想教育热点话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规章制度,借以提高认识。第四,依靠网络来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活动。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意义都是重大的,以往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途径很少,所以高校大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和沟通,家长能够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家长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督促。老旧的沟通方式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实效性上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常常错过了最佳的沟通时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网络环境下,学校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信息手段进行沟通,十分方便快捷,通过建立各个班级的QQ交流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校的实时情况,把学生的在校思想动态发送到QQ群的群共享中,供家长查阅,能大大地缩短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聊天的方式与家长进行零距离的沟通,起到和见面沟通一样的效果。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动态。家长想要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只需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近期表现。
综上所述,现代网络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巨大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借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展现个人魅力,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