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垃圾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垃圾的定义

篇1

[关键词]城市垃圾;分类;物理成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06-01

一、相关理论依据

1.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定义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有两种,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垃圾分类是指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按一定技术标准的收集方法来分类,它与城市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相对。而广义上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泛指城市对所有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提供源头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这几个环节。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过程和分类系统是最完整的,垃圾源头分类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是最有用的,特别是研究到垃圾输送各个环节。本文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包括两种含义。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可以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处理、处置或回收利用区分。目前有两大类:一为可回收利用废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另一个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利用废物、有害废物、其他垃圾。

1.2 垃圾资源化利用定义

垃圾的资源化一般是指一些现有的固体废物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变为可利用的资源。现在国内外普遍的观点是将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划分为三种定义。一是物质回收利用,固体废物进行材料回收利用,废物经过处理和回收如纸张、玻璃、金属等材料;二是材料转换,即利用该系统对废料进行转换,通过转换变成新形式,如使用废橡胶和废玻璃生产铺路材料,利用炉渣生产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采用堆肥产生有机废物。

二、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物理成分分析

2.1 生活垃圾产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的逐年增长,影响了城市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发展水平。发展的城市生活垃圾要进行处理,影响垃圾产量变化的原因中主要包括人口和居民生活水平这两个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大城市人口在100~500万人,而且增长迅速,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商业经济活动增多,人均工资不断提高,人均消费量也有所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如道路建设、园林绿化、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增长这些都是城市垃圾产量增长的原因。

2.2 生活垃圾物理成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表1和图1可以看出:城市垃圾的总体改变趋势是无机物的组成下降,有机成分和固体废物的整体趋势已经逐年提高,垃圾中水分含量高。这些特点应该在处理过程中引起注意。

城市固体废弃物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机物,产生高浓度的有机物主要是由于植物的有机成分比例继续增长。市政废物垃圾中含有纸、布、塑料、金属、玻璃、木材、橡胶、皮革这些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由于城市可回收网络发达,大量的高价值、便于运输的废品通过废物回收,可集中资源再利用,最终达到处理厂是几乎没有市场价值,被污染过的不容易拆解的固体废弃物。

三、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垃圾源头分类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力

垃圾源头分类对废物管理措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垃圾源头分类很难实施。通过促进源头减量,并针对垃圾分类推广,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地方政府,通过改进垃圾源头分类技术来有效控制城市固体废物,以及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措施,目前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仍处于试点阶段,还很薄弱,需要大力推动。

3.2 垃圾源头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垃圾的源头分类,这只是垃圾分类资源化的开始。如果在居住区还要加一种分类垃圾箱,除了两种类型的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厨房垃圾在居住区也很多,如果没有明显的标志提醒,群众很难清楚如何分类。

3.3 垃圾分类管理不到位

在很多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中,还是采用旧的管理办法,没有相关的源头分离及废物管理实施细则,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到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方面环节,需要协调卫生、环保、环卫、社会和企业等不同部门解决。但是,这些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需要设置有一个协调机构来协调这些部门的工作共同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四、方法和措施

4.1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原则上按“四大类”区分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采用的分类投放方式:在试验区的基础上,定义了4种不同的颜色,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上。在居民小区的公共区域放置分类垃圾箱。在小区的指定位置放置一个有害垃圾回收桶,并做好安全防护。

4.2 分类运输方式及处理方法

主要涉及在收集、运输的方式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分类收运。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及资源和利用如图2所示。

五、结论

总之城市垃圾分类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有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和收运体系来加快城市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步伐。本文研究表明如果建立生活垃圾三级分类体系,就能为垃圾资源再利用提供基础,保证终端垃圾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 瞿利建,陈 全,瞿志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研究现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12:25-29.

[2] 木木. 垃圾减量分类 让城市更美好[J]. 青海科技,2013,06:42-43.

篇2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常态治理,技术路线,治理模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相当重视,制定了多项政策方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作了大量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我省广大农村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缓慢,在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均与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有着较大差距,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更是突出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因此,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的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为能使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有效的常态治理,还得根据贵州省省情及农村的特点寻求适宜的治理路径,使得我省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高效进行。

1 国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1.1 我国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相对于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2000年以后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至2013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

目前我国垃圾治理已延伸至乡镇,但是农村仍然没有完善的处理和清运设施。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均旨城乡统筹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重点,实现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

从目前我国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为先进的省份来看,基本都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对于剩余垃圾主要遵循“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基本模式,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可按“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交通不便利或者转运距离较远的村庄通过收集后采取适当方式就近处理。

1.2 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垃圾约80%采取了处理措施,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有少部分采取焚烧或其他技术,其中发达地区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较大。

全国约有4万个乡镇、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垃圾为随意丢弃,堆放;少部分被扔到指定地点统一清运至简易堆放场;仅有极少部分得到了有效治理。

四川省2009年以来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山东省2011年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70%的县(市、区)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等地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比如四川省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包含省直38个部门,并定期开会总结及时提出新的需求和方案;其次制定城乡垃圾治理管理条例、农村垃圾治理标准等相关规定,各村庄还有村规民约,指导垃圾治理工作有序进行。在治理标准中对处理模式、处理工艺、设施配套等方面均作了相关规定;最后,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投资模式,鼓励村民缴纳部分费用,不足部分由省、市、县级各级财政成立专项资金支持。

1.3 贵州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已建成和在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共计88座,建设总规模约为1.4万吨/日;已建成和在建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约440座,建设总规模约为1.1万吨/日。但是其处理及收运范围基本为城市和小城镇,农村垃圾还处于任意堆放,田边、沟边、河边等垃圾随处可见,农村垃圾的治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小部分乡镇周边的垃圾是与乡镇垃圾一并运至指点地点进行简易堆放或者露天焚烧,但堆放点基本在农村范围内;少量的城市范围内的农村垃圾是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一并处理;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村建有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池等,制定了保洁制度,但是终端处理还是简易堆放,形成集中污染。

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占比较大,约占全省垃圾量的50%,经估算,农村垃圾产量约为1.3万吨/日,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2.6万吨/日,而我省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仅为1.4万吨/日,转运能力仅为1.1万吨/日,转运设施和处理设施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卫机制,农村上一级政府基本没有健全的环卫机构,有的部门虽然意识到垃圾的危害性,但是均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投入力度及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因此,要使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不仅要有匹配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还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收运模式及技术路线,同时要制定标准,建立管理机制,保证资金渠道,才能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有效进行。

2 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方案的设置

2.1 贵州省村庄分类及治理模式的确定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全省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种基本类型,以高原山地居多,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大部分农村只通三级及以下公路,山路崎岖,小型运输车辆时速一般仅为20-30公里/小时,而且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

根据我省村庄的特点,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理技术路线,具体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这类村庄的垃圾可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城市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第二类:乡镇规划区内的村庄。这类村庄的垃圾可纳入乡镇收集体系进入乡镇转运站后一并运往垃圾处理设施;

第三类:近城镇村庄。这类村庄本文定义为交通条件较好且距离城镇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可采取“户定点――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第四类:远城镇村庄。这类村庄本文定义为交通不便利或距城镇20公里范围外的村庄,主要采取“户定点――村收集――村处理”的模式。

从以上四类分类不难看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的难点在于近城镇村庄和远城镇村庄。

2.2 垃圾收运设施的设置

不管是哪类农村的垃圾收运,均包含有户定点、村收集,以及村垃圾运输环节,遵循“源头分类减量、就地消纳”的原则,每个村庄均应配备标准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点、废物回收站、垃圾收集车辆等。

2.2.1 标准垃圾收集桶

标准垃圾桶的设置数量可根据户分类收集和户混合收集来设置,如果从户开始分类收集,按5-10户设置一组标准垃圾收集桶,分为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可利用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便于村民在投放时自行分类,垃圾桶要有标志便于识别和分类投放。垃圾桶装满后,再用人力车或者与垃圾桶配套的小型运输车分别运至相应的点投放,比如废物回收站、垃圾收集点等;

如果是在户内粗分类后混合投放由保洁员来进行细分类,按5户设置一只标准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桶装满后,用人力车或者与垃圾桶配套的小型运输车运至垃圾收集点或者废物回收站由保洁员进行细分类。

2.2.2 垃圾收集点

垃圾收集点可采用密闭式垃圾收集池、移动式垃圾收集箱,或者是采用垃圾收集房,在收集房内设置盛放垃圾的容器。垃圾收集点可按每200人设置一座,或者是按照村庄面积每200米服务半径下设置一座。

垃圾收集点的垃圾装满后,用人力车或者电动车或者与垃圾收集箱配套的小型运输车分别运至相应的点投放,由保洁员进行分类,按类别分别投放至废物回收站的分类池;也可以只把有毒有害、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暂时投放在废物回收站,不可回收垃圾直接运输至附近垃圾转运站或者垃圾处理设施。

2.2.3 废物回收站

按每个村庄设置一座废物回收站,废物回收站分为不同类别的单格,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利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各种类别的垃圾装满后再用小型垃圾运输车外运至相应的处理地点。

2.2.4 垃圾收集车辆

农村垃圾收集过程中的收集车辆,一是用于将公用垃圾桶内垃圾收集至各收集点的垃圾收集车,其以人力车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配电动三轮车,每辆收集车服务人口为500人左右,原则上一个村庄至少要配一辆垃圾收集车,每辆垃圾收集车配置一套垃圾清扫工具(扫把、铁铲、劳保用品等);另一是与垃圾收集点配套的垃圾收集车,其以勾臂式收集车为主,用于将各收集点的垃圾运至垃圾转运站或者垃圾处理设施,每辆车的经济服务半径在20km以内,服务人口为3000人左右,每天工作时间为8个小时,吨位以0.8吨左右。

2.3 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等多方来考虑,并且实际的调查表明并不是每个乡镇、村庄都有必要单独建设垃圾处理场。目前,垃圾处理场的布点方式主要有“一镇(村)一处理设施”(即单独处理),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以及并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等方式。由于并入大城市处理系统的方式的限制条件明显,仅限于城市周边地区采用,而对于大多数远离大城市的乡镇、村庄,前两种处理方式比较适用。

按照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结合贵州省省情,以上三种处理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如下:

1、并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以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中心,运输距离(转运站至无害化处理场的距离)在30公里以内的区域,垃圾统一运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场或者垃圾焚烧厂为中心,运输距离(转运站至无害化处理场的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区域,垃圾统一运到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场处理。

2、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不能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地域上相邻距离不超过30公里的两个或以上个数的乡镇,可在区域组团的核心位置集中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场建设规模不宜小于40t/d。

3、“一镇(村)一设施”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不能纳入以上两种模式范围内的乡镇或村庄,可单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设施的工艺应结合当前政策、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适用于小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3 建设运作模式

3.1 项目投资模式

县级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应负担建设资金筹措的主要任务,各级地方政府应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给予重点扶持,统筹相关部门或机构组织项目资金。其资金筹措可争取中央资金、省级补助、政府发债、市场投资等,运作模式可采取以下几种:

1、由政府投资建设,培养专业的队伍或者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运行管理,政府支付垃圾处理运行费用。其优点是可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减轻政府投资压力,项目建成后仅需支付垃圾处理运行费用。

2、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运作,采取城乡收运处理一体化的模式建设,委托垃圾处理企业运行管理。其优点是政府可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各级资金补助,不足部分由垃圾处理企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投资压力,确保建设工期。该模式下项目的投入小于传统模式的投入,消除费用的超支;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平滑政府财政投入;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其风险分配合理,应用范围广泛。

3、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还可以以村为单位委托保洁维护,由村民通过村内公开竞争的方式承包。其优点是实现管干分离,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3.2 管理体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是落实垃圾有效收集和处理的重要保障措施。

3.2.1 管理机制

落实责任主体,以县主管指导、镇参与执行、村落实到位为基本原则,进行层层责任考核,各层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村、镇等基层政府对垃圾治理的管理力度。必须派专人对运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引导村名参与配合。

3.2.2 组织机构

不仅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组织机构,落实责任,运营单位也要制定企业机构设施,由政府进行监督。

3.2.3 宣传引导

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重点还在村民,需体现其主体责任,明确其义务,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以村民组为单位召开户主大会,全民动员,全名参与,共同搞好农村垃圾治理;

2、印发宣传资料,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唤醒缴费意识;

3、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村民在户内就能做到垃圾分类减量,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回收,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废品回收企业发展。

3.3 运行费用保障

要确保设施建成后能够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其运行费用的稳定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垃圾收运处理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议按照“政府承担大头,村民分担小头”的模式来统筹解决垃圾治理的运行费用。

垃圾处理收费要加强监管,垃圾处理费实行专户存储,收费收入要全部用于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得擅自截留、挪用,否则依法予以查处。

4 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要做好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把握好其发展路径。首先,要有指导依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就要求要编制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专项规划,或者是行动计划、或者实施方案等,制定统一的指标,再由各县级因地制宜的编制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规划或者计划或者方案,并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内容纳入村庄规划;其次,要保障稳定的资金渠道和构建严格的管理体制,以保障垃圾治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再次,要制定实施计划,分时序、分批次的制定目标,逐步完成,最后形成常态的治理。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治理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黔建村字[2015]84号;

[2] 贵州省乡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指南;

[3] 四川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经验借鉴;

[4]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205-2013;

篇3

摘 要: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消费大国,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和制约城市化进程重大问题之一。仅靠新建填埋厂、提高垃圾处理能力,仍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将“零废弃”、“零填埋”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理念、目标和战略,有效地避免垃圾产生量。“零废弃”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所有材料都能物尽其用,既保护环境、又确保不产生垃圾,在我国推广和实施城市垃圾“零废弃”、“零填埋”管理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零废弃;生活垃圾;垃圾零填埋

自上世纪90年代“零废弃”(Zero Waste)理念出现以来,各国纷纷提出“零废弃”、“零填埋”的垃圾管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垃圾减量从源头做起,以资源化利用为手段,实现垃圾“零填埋”。

一、“零废弃”概念、原则及层级管理

1.“零废弃”概念的提出

“零废物(缩写ZW)”一词首次是以一家公司的名称出现,公司名为“零废物系统公司”(Zero Waste Systems Inc.),由一位从耶鲁毕业的化学博士,保罗・帕尔默(Paul Palmer)在1972年创建,直至1981年停止运营,主要从事化学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全球第一个实施“零填埋”战略的城市,1996年提出:到2010年实现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表1 Zero Waste概念的历史

资料来源:Zero Waste Systems’ Analysis: Common Report. hppt://med-zerowaste.eu/.

1997年为开展“零填埋运动”,在新西兰西部成立了“零填埋新西兰信托”组织,一个非盈利机构,其远景是使新西兰成为全球第一个“零填埋”社会。该机构是由许多小型地方性组织组成,试图通过资源再利用和垃圾减量,创造持续性工作和经营活动。此举推动了新西兰政府制定:到2020年实现零填埋的目标,至此新西兰成为全球第一个实施“零填埋”政策的国家。

2002年零废物国际联盟(ZWIA)成立,并相继对“Zero Waste”概念、管理原则、层级管理进行了界定,用于指导社会团体、企业开展与“Zero Waste”相关工作。

2007年,保罗・帕尔默成立了零废弃研究所(Zero Waste Institute),一个非盈利机构,主要从事在工业和商业领域运用“零废弃”原理实现垃圾减量,出版和发表环境影响报告和零废弃影响报告。

2.“零废弃”概念的延伸

Zero Waste(缩写ZW),常被译为零废弃、零废物、零垃圾、零填埋和零浪费等。“零废弃”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可以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最大化。“零废物”概念被作为城市垃圾管理和垃圾减量的终极目标,提出城市“垃圾零填埋(Zero Waste to landfill)”或“零填埋”,这是相对于以往的低级、低效、浪费的垃圾处理方式而言的。

图1 Zero Waste概念的延伸

“零垃圾”是从垃圾全分类角度,充分回收其中的资源物质,以资源化利用为基本理念,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和源头分类的资源零浪费、物质零废弃的发展模式。

“零浪费”是从设计角度,尽可能减少工业产品产生的边角料,如服装设计中减少因裁剪产生的碎布料,已成为时尚界最新的环保手段。消除浪费的方法是在新款衣服裁剪中,调整衣袖、口袋和衣领的设计,做到一切恰到好处的面料裁剪的设计。

因此,零废弃、零废物,是指没有任何浪费,无垃圾产生,没有任何东西扔掉被填埋。但不幸的是垃圾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环境问题。

3.“零废弃”概念的定义

2002年零废物国际联盟(Zero Waste International Alliance,缩写ZWIA)成立,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标准以指导“零废物”战略在全球的发展。2004年11月29日,零废物国际联盟首次通过了“零废物”概念的定义,2009年8月12日零废物国际联盟对“零废物”概念进行了修订。

零废物国际联盟对“零废物”概念(2008年)定义如下:零废物是一个目标,该目标是以道德、经济、高效、有远见地引导人们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通过设计使废弃物成为供其它人使用的资源,实现可持续的自然循环。

零废物国际联盟提出的“零废物”概念,旨在倡导减少所有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一种产品不能重复使用,修复,循环再利用,那么应该限制其生产,或重新设计,或停止销售。

4.“零废弃”原则

2005年4月5日,零废物国际联盟规划小组指导和评价当前和未来零废物经营企业在政策制定和经营活动应遵循主要原则。主要包括:预防为主原则;零垃圾填埋或焚烧原则;生产者承担产品和包装的回收责任;防止污染环境和减少浪费;资源最高和最佳利用层次结构管理原则。“零废弃”原则是评价企业是否实现“零废弃”承诺的基础。这些原则有助于员工、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更好地评价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5.“零废弃层次结构”管理

2013年3月20日,零废物国际联盟(ZWIA)在其召开的董事会上,第一次通过了“零废弃最高和最佳利用的层次结构”(Zero Waste Hierarchy of Highest and Best Uses)。

零废弃层次结构从高到低分别为:预防、重复使用、再生利用、能源化利用和填埋等五个层级。零废弃层次结构管理的目的是:预防垃圾产生,通过产品的重复使用,实现“零废弃”;如果不能再重复使用的,进行资源的再生利用,达到“零焚烧”;如果不能再使用和资源再生利用的,进行焚烧发电,被能源化利用,以缩小垃圾的体积,实现“零填埋”;如果不能被焚烧的,必须填埋的,要将填埋量降到最少。

因此,零废弃层次结构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减少消费、产品的再使用、再循环、再制造,零填埋和零焚烧,实现从摇篮到摇篮全生命周期“零废弃”管理。

二、国外“零废弃”实施情况

2002年新西兰在国家“垃圾战略”(Waste Strategy)中将“零填埋”作为国家垃圾管理目标,并成立了“零填埋委员会”(Zero Waste Agency)负责执行和管理。新西兰“到2020年实现零填埋”的目标,其中期目标是到2003年实现50%的零填埋;到2005年达到80%零填埋。

2009年,苏格兰政府通过了“零废弃计划”(Zero Waste Plan),提出到2020年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利用达到50%;到2025年所有废弃物资源利用、堆肥、维修后再使用率到70%,废弃填埋量低于5%的目标。

2009年美国三藩市提出“零废弃”战略,目标是垃圾的资源利用从2000年的50%,2010年达75%,2020年达到100%的利用,最终实现三藩市垃圾“零填埋”。

希腊、意大利、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法国五国,在2009年开始实施“零废弃项目”(Zero Waste Project),以建立一体化的零废弃管理体系,通过垃圾减量、再使用和资源利用实现零填埋。

三、我国“零废弃”管理实践

1.北京率先出台《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管理办法(试行)》

2010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管理办法(试行)》。办法中的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是指从源头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并对产生后的垃圾妥善分类回收处理,提高垃圾减量化率和资源化率,最终达到避免减少、物尽其用,实现垃圾“零废弃”的目标。

北京市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单位,包括:党政机关、学校、商场、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公园、度假村和居民小区8类场所。北京市在600个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实行垃圾分类投放。而垃圾“零废弃”试点小区还将鼓励物品重复利用,有关部门还会组织在社区内开展“以物换物”等废旧物品再利用活动,帮助市民养成勤俭节约、减少废弃的良好行为习惯。

图2 我国“零废弃”活动开展情况

2.“零废弃”联盟在京成立

2011年,以自然之友为倡议者的中国首个民间垃圾管理行动网络“零废弃”联盟在北京成立。“零废弃”联盟是由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和公众代表共同发起的行动网络与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我国垃圾危机的解决,促进政府、企业、学者、公众及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在垃圾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合作。

“零废弃”联盟的三个近期推动目标:第一,垃圾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具体的,反映社会共识的远期目标;第二,垃圾分类教育一定要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第三,垃圾焚烧等处理设施的污染控制设备与管理一定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零废弃”联盟将与政府主管部门良性互动,并调动垃圾管理相关各方的积极性,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符合公众利益的垃圾危机解决之路。

3.深圳市零废弃体验季

2013年深圳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圳市第一届零废弃体验季”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活动以“零废弃”为主题,宣导垃圾减量分类知识,培养“零废弃”意识和习惯,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传递城市零废弃文明理念,逐步实现垃圾全回收、零废弃的目标。

深圳市“十二五”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总体目标是: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资源回收率达30%;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推广绿色消费,购买循环使用商品等。

4.知名服装品牌企业“旧衣零抛弃”活动在京举行

“旧衣零抛弃”活动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指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国服装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服装学院、中民慈善项目发展中心、中国外商投资协会纺织服装分会、北京第四中学等,单位协办,于2014年“全国低碳日”期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6月14日到7月15日)名牌服装旧衣回收活动。共有八家知名服装品牌的在京31家门店、两个社区和1所中学参加此次“旧衣零抛弃”回收活动,知名服装品牌有:波司登、溢达纺织集团(棉衣工坊)、鲁泰纺织(箭牌)、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依文、诺丁山)、北京嘉曼服饰有限公司(水孩尔)、凯德精品等品牌;方庄、右安门社区和北京四中。

“旧衣零抛弃”活动的举办,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一次探索,旨在通过品牌企业自主回收活动,实现产业和慈善的共赢。回收的过程是生产者责任的延伸,可以引导消费者践行低碳和节俭的生活方式,并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树立负责任、重公益、讲科学的新时代企业形象。

中方联通过此次“旧衣零抛弃”活动探索在服装生产企业、服装消费者、慈善组织、研发机构、综合利用企业之间分工合作的闭环体系,已开始在其他城市进行推广。

图3 “旧衣零抛弃”活动标识

“旧衣零抛弃”活动重要意义在于,在消费者中倡导“旧衣是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的理念,以“清理你的衣橱,使其回到资源,保护环境,利国利民”为切入点,将消费者家中闲置的旧衣物,通过捐赠方式,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可以更好地传播博爱、互助、共享等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同时,让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废旧纺织品服装有着十分广泛的经济利用价值。

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旧衣零抛弃”活动共回收5014件旧衣,其中部分新好服装已于2014年8月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兰花草艺术基金“西部温暖计划”捐赠给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地区的贫困学生及其家庭。

目前,“旧衣零抛弃”活动已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已有多个城市、北京市部分区县,及北京市环卫集团计划开展旧衣回收工作,因此,“旧衣零抛弃”活动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企业开展旧衣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四、“零废弃”管理在我国推广意义

1.从城市垃圾管理层面,“零废弃”有利于垃圾减量

“零废弃”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强调避免垃圾产生,或将垃圾产生量降到最少。基于3R’s原则,只有在垃圾减量、产品被重复使用、资源循环利用,再回到资源,没有垃圾被填埋才方可称之为“零废弃”。

2.从国家层面,“零废弃”不仅是目标,更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重大问题。从国家、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首先是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规划。从目前,我国“零废弃”实践情况看,是以短期活动为主,作为环境管理应从长计议,特别是应体现在未来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3.从企业层面,“零废弃”要求生产者责任的延伸

为实现“零废弃”作为一种理念,鼓励产品在设计时,从资源的生命周期角度,使所有产品都是重复使用,不产生或最大限度减少垃圾的产生。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主要包括:(1)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理念,导致垃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设计的问题,因此,要求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取和生产过程中应考虑产品废弃后如何回收和利用,以降低废弃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地资源化利用废弃产品;(2)清洁生产,生产过程减少排放和废弃物的产生,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3)生产者责任外延,要求生产者应对其生产,在消费后废弃的产品承担回收、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责任。

4.从消费层面,消费者作为最终产品的使用者以全新理念有节制的购买

“零废弃”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是消费者,开展垃圾减量运动,鼓励消费者尽量重复使用、维修、翻新所消费的产品等,使其被充分使用。提倡不盲目消费,摒弃无节制的购买行为,减少一次性商品的使用,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均有助于减少垃圾产生量。

五、结语

在中国,“零废弃”相关概念已越来越多被用于与环保、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对消费者宣传的活动。“零废弃”既是目标也是行动计划。目标指的是,通过使垃圾不再以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处理,保证资源回收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行动计划包括垃圾减量、重复利用、资源化循环利用、消费习惯的改变、及重新审视产品设计等。“零废弃”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所有材料都能物尽其用,既保护环境、又确保不产生任何垃圾的一项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http://zerowaste.co.nz/.

[2]零废物国际联盟http://. http:///.

[3]零废弃研究所http:///.

[4]http://.uk/.

[5]http:///.

篇4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垃圾污染、原因、治理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的环境卫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衍生物,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城乡结合部“亦城亦乡”,又“非城非乡”,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烈的制约作用。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是城乡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及基本状况

1、城乡结合部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概念。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在各种城市化理论中,对城乡结合部的定义不尽相同,如“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建成周边、介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过渡地带,是城乡的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互相碰撞、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交接地区。”(陈军,《浙江建筑》,2002.5)又如“城乡结合部又叫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交错地带,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是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由城市建成区向外延伸,最终过渡到农业用地。这一区域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点,既是城乡功能的过渡区,也是城乡功能的混杂区。”(李晓玲、陈宙颖,《城乡规划》,2003.6)

2、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以及街乡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其范围界限不断变化。

3、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朝阳区东三乡、南三乡,海淀区山后地区,丰台区河西地区,石景山区除首钢以外的地区,通州新城、大兴-亦庄新城、昌平新城、顺义新城、房山新城五个重点新城核心区周边地区。全市来看,城乡结合部近千平方公里,共涵盖乡镇76个,涉及的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500多万人。

二、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

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脏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街道保洁不到位

目前,在全市城乡结合部地区有许多街道常年无人清扫,这还不包括大量没有定期进行清扫保洁的街道。这些街道路面各种废弃物比比皆是,烂纸、烂菜叶、破布、塑料袋等废弃物滞留路面,雨天满路泥浆,晴天被风一吹则到处飞扬。这种随处可见、触目惊心的环境脏乱现象,是城乡之间环境鸿沟的直接表现。它严重危害着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市民、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损害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2、大量生活垃圾暴露堆积

这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最明显、最严重、对居民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最大的问题。垃圾站点的分布不合理及其建设的不完善,最终导致大量生活垃圾暴露堆积。其中,主要是厨余垃圾等生活垃圾,还有一些人畜粪便。近年来北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城乡结合部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仍有大量生活垃圾仍滞留在村里没有得到处理。有许多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村庄处理垃圾只是就近简易填埋,有些村庄的垃圾甚至是无序堆放、随处乱倒。

3、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

首先,城乡结合部地区厕所的数量严重不足,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居民反映在早高峰时排队上厕所最长需等待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其次,厕所的档次非常低,大多数厕所无人清理,或则是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这些厕所便池内通常有大小便堆积,冲不下去,厕所内蚊蝇密集,异味大。因此,有许多上班族都选择调整个人生活规律,尽量在公司内解决问题。

三、北京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脏乱情况形成的原因

1、二元管理体制造成职责不清

城乡结合部地区与城区或农村的最大区别在于城乡地域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街道与乡镇两种不同管理体制,管辖范围交叉,管理标准不一,主观上对环卫管理这类无利可图又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事情避而远之,因而各部门之间产生种种推诿,责任不能落到实处,形成管理真空。又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牵涉的部门、单位较多多,管理职责不清,但又距离城区近、各种生活成本低,使得各种小作坊和地下非法加工厂聚集。这些作坊不仅在产品卫生和质量安全上没有任何保障,而且产生大量废弃垃圾,加剧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

2、环卫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环卫人员严重缺额

首先,垃圾收集方面,各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收集基本上是以垃圾池为主,并且垃圾池的分布不合理;其次,垃圾运输方面,卡车、人力三轮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再次,在垃圾处理方面,城乡结合部附近尚未建成大型的、正规化的垃圾处理场。此外,负责城乡结合部环卫工作的工人并非专业作业单位的人员,通常都是承包商每月花两、三千元临时雇佣的工人,而且人手不足,一般几个人要负责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生活垃圾的清运。

3、人口结构的复杂性

城乡结合部的人口倒挂现象严重,成员结构复杂。比之城市,城乡结合部的生存成本低,特别是在房租和物价方面。因此,城乡结合部聚集着大量从农村到城市谋生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规模远甚于本地居民数量,人口倒挂现象严重。同时,在这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口中,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充斥其中,成员结构复杂,素质良莠不齐、难于管理。由于农居混杂,外来人口聚集,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未实行旧村改造的农民、居民和外来人口产生的垃圾主要由村负责。因而,本来是为几千名本地居民提供的基础设施和环卫服务就要承担上万人的负荷,基础设施(比如公共厕所)、环卫工人等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的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清运,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村里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环境脏乱的恶性循环。

4、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居住人群缺乏归属感

城乡结合部地区居住的外来人口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只是把居住地当成自己的一个临时容身之所,缺乏基本的归属感,因而对周边环境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维护,对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另一方面,居住于这一地区的本地居民,由于正处在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失地、拆迁、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各种问题,也对传统居住地失去了依赖感,也逐渐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三、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的几点建议

1、作为政府的治理角色

政府是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存在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为各种不同利益的实现提供途径。由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决定了城乡结合部垃圾污染的治理必须依赖政府的引导,政府毫无疑问地要充当起治理人的角色。一是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政府可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操作程序规范当地小企业、小作坊或当地居民的行为。二是明确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针对城乡结合部“一地两府”的现象,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建立一批高效的环保执法队伍,坚决杜绝在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的问题上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落实的现象,杜绝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三是制订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例如,为进一步规范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加快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的规划,使环卫基础设施布局更趋合理。

2、作为当地居民的参与角色

作为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的最终消费者,当地居民是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基本要素,因此实现居民自治对促进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实现自我监督。要发挥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当城乡结合部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且他们的生存环境遭到威胁时,居民会选择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上增加投入并且进行自我监督,实现其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另一方面实现对他人的监督。在部分居民的生活达到较高水平并且生态环境恶化过于严重的情况下,当地居民直接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监督他人,防止他人对环境的破坏。总而言之,利益取向不同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单方面依赖政府的政策理念或者生硬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而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进程,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如实反映广大公众的利益诉求,促进政府环境决策制定,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3、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制度

由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人员组成的复杂性,现有环保法规、政策对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的适用性并不强,积极制定相关的、符合城乡结合部特殊情况的规章制度是当务之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制度保障机制,是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它使问题的解决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使得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密切配合、协调运作,从而为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晓云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小城镇环境问题及对策 第1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篇5

关键词:危险废物; 防治 ; 管理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新型产业的崛起,危险废物的范畴不断延伸,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因此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及时处置危险废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危险废物的认知,阐述其来源以及管理上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一、危险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危害

1.1定义:在我国危险废物定义为: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物。即指生活垃圾与放射性物质以外的,由于数量和物理、化学性质、传染性,当未进行适当的处理、存放、运输或处置时,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废物。

1.2来源:我国将危险废物分为47大类600多种,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医疗过程及商业、日常生活过程中。具体有五个表征:①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化学工业、炼油工业、金属工业、采矿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种类繁多,各行业中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不尽相同,且成分也很复杂,所以适用于每种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不尽相同。排放、综合利用、贮存与最终处置,构成了中国工业危险废物流向基本特征。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废物主要是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农药在对害虫、杂草有很强大的杀灭作用的同时,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在环境积累后,会杀死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甚至人类。③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常见危险废物。 医疗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医疗废物中带有大量细菌,传染性极大的手术残物,敷料、化验废物,传染性废物,动物试验废物及医疗废水处理污泥等,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④商业活动产生的常见危险废物。商业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与其提供的服务有关。影楼像馆产生的废显、定影液、打印店油墨、干洗店的溶剂、汽车修理店的清洁剂及颜料商店的颜料和稀释剂等都属于有毒、易燃的危险废物。⑤居民区垃圾中的常见危险废物。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生活用品中增加了许多化工合成物质和电子产品。如废弃的家用洗涤剂、室内装修用的涂料、含汞电池等,这些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浸出毒性和其他毒性,一旦随意废弃或者混合在生活垃圾中处理,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和危害。环境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近年来危险废物的产量为1.1×107~4.5×107t,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42%,由家庭生活产生的危险废物每年大概有45000t。

1.3危害

由于危险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传染性,不但污染空气、水、土壤,而且能通过各种渠道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其危害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破坏生态环境。随意排放和储存的危险废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还直接污染周围的大气、水源、土壤,降低该区域的环境功能等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达到难以恢复的地步。②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可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被人体所吸收,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短期危害是由于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部接触或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引起;长期危害则包括重复接触、富集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其危害不可估量。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可以延续很长时间,一旦危害性爆发,将造成长久的、难以恢复的后果。

二、现阶段危险废物管理上的问题

1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跟不上,处理水平较低,处置管理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法规、处理技术和处置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危险废物的源头了解不清楚,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中处理率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还有部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给社会造成了巨大隐患。另一方面目前没有一套完备的科学处置管理体系,环保部门不能有效的开展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2转移联单制度难以落实到位,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强化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联单管理由于其运作复杂、传递核对环节多、联单使用量大等原因,更多的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达到联单管理的目的。

3环境管理触角不够,执法力度不足。一直以来,环境管理的工作重点都是放在水、气两个方面,而对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环保管理部门认识不一,使得在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点和漏洞。环境管理人员对危险废物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开展工作。

4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防范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淡薄,违法行为大有人在。由于危废产生单位缺乏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认识,一些随意倾倒、非法转移牟利的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导致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三、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特提出如下防治建议:

1加快危险废物处置技术的研发,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处理水平,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处置管理体系,确保危险废物的处置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改进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运行方式,建立快速便捷的电子信息网络,使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起来更具操作性和便捷性,从而提高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率。

3加大对管理者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对危险废物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轻视危险废物的状况,使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

4开展对企业危险废物污染源调查,建立排放档案。通过科学全面的调查监测,对企业排放危险物的性质、成分、危害性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历年危险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分布、污染性质建立排放档案,以更加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也在发生着改变,更显出它的复杂性和强毒理性,其危害触目惊心。因此,危险废物的管理切不可忽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篇6

关键词:静脉产业;境绩效;糊综合评价;改进

0引言

静脉产业已经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风向标,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美国环境保护厅早在1995年将静脉产业定义为对废弃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制造—再利用的产业,日本以构建法律体系为基础促进静脉产业的发展,德国则以静脉产业技术开发做先导,以上国家在推进静脉产业的发展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静脉产业”一词近年才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张咏梅、张士强(2011)构建了工业静脉产业横向体系结构。张士强等(2012)认为发展静脉产业应在减少污染物“输出流量”的同时,减少“污染存量”。聂永有等(2013)认为静脉产业扮演着回收、分类、再生及最终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气物的静脉角色。周军等(2014)对废旧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轮胎等静脉产业提出了政策建议。但对于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从已收集的文献可知,于文良(2009)、邱少男(2012)等少数学者对静脉产业资源、环境效益进行研究,致使环境绩效所带来市场价值的研究被人们忽视。我国循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静脉产业,然而我国静脉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辽宁省有关静脉产业的研究十分缺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中,以辽宁省2009—2014年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现状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静脉产业的环境绩效的相关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对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

1静脉产业的环境绩效

静脉产业以保障环境质量为前提,以节约资源、资源有效的再生利用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和产品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社会生活、生产各方面。环境绩效是衡量静脉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南》将环境绩效解释为:在提供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和劳务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逐渐降低对生态的影响以及资源使用的密集度,以适应人们所预计的地球负荷能力。同时提出产品与劳务消耗材料密度最小化;产品与劳务消耗能源密度最小化;有毒物质排放最小化;废物回收与利用最大化;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大化;扩大产品的耐用性;提高产品与劳务的服务密集度的环境绩效7原则。然而,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在遵循环境绩效7原则只侧重于某一或几个原则,而没有兼顾与其他原则的相互影响。静脉产业环境绩效在着重表现“资源化”、“减量化”的同时,其环境绩效在各原则均有所体现。本文主要结合WBCSD提出的环境绩效原则和循环经济3R原则,分析静脉产业环境绩效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

2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的评价

2.1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早在1999年公布的ISO14031在对环境绩效评价的标准中,环境绩效指标(EPI)包含管理绩效指标和作业绩效指标。因此,本文在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选取时,既综合考虑WBCSD的环境绩效评价核心原则,又充分考虑ISO14031关于环境绩效指标的诠释及3R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指标进行选取和权重赋值。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中通常选取管理绩效指标、作业绩效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前者下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两个二级指标,后者下设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根据情况下设了17个不同的三级指标。

2.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变量取U={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企业个数,总资产贡献率,产品销售率,废水治理设施数,废水排放总量,治理废水投资完成情况,废气治理设施数,废气排放总量,治理废气投资完成情况,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固体废弃物排放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无害化处理厂数,卫生填埋处理量,堆肥处理量,焚烧处理量,无害化处理率}综合评价集,取V=[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面板数据,上述模型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

3辽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

3.1模糊综合评价

3.2辽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评价分析

通过分析评价,可得出以下结论:

(1)辽宁静脉产业的环境绩效从2009年的44.07提高到2014年的64.29,环境绩效水平逐年提高,显示出静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2010以后,辽宁静脉产业发展稳定,环境绩效评估结果差异小,说明其环境绩效水平、环境改善速度都有所提高。

(2)从生活垃圾的评估结果看,辽宁静脉产业在生活垃圾回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层面的发展较快,从2009年较低水平的48.57增长到2013年的74.41。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对生活垃圾、废弃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及其循环再利用能带来可观的环境绩效,是该省静脉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3)从工业“三废”的评估结果看,辽宁静脉产业对工业“三废”的循环再利用能力有待提高,2009—2014年其环境绩效水平仅维持在30~40前后,其环境绩效虽然逐年改善,但始终处于低水平,阻碍了辽宁静脉产业总体环境绩效水平的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负荷依然危害较大,应通过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等措施,实现“三废”的减量化。

(4)从辽宁静脉产业各年环境绩效结果看,2011年和2012年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迅速提高,2011年和2012年的B生活垃圾分别为60.85、66.58,说明辽宁省的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在逐步完善。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2011年出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9-2010),2011年国务院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促进了该省静脉产业的发展。

4结束语

本文在对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详细地分析了静脉产业的构成要素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将可资源化生活垃圾、可减量化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的减量化及再利用化纳入静脉产业环境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对辽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辽宁静脉产业的实证分析,辽宁省静脉产业环境绩效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虽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污染物的排放处理以及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于文良.城市静脉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估算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2]邱少男.静脉产业园建设评价方法和环境效果的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3]刘媛媛,孙慧.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

[4]何平林,石亚东,李涛.环境绩效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一项基于我国火力发电厂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2).

[5]张咏梅,张士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体系构建[J].矿冶工程,2011,(12).

[6]张士强,张杰,任一鑫.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竞争关系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1).

[7]聂永有,胡傲,白洮.上海静脉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其支持系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2).

[8]周军,刘立媛,厦扬.从影响要素探索我国静脉产业发展政策的形成[J].环境保护,2014,(20).

篇7

关键词:餐厨垃圾;绿化废弃物;低品位能;高温好氧发酵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76-04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大,尤其以餐厨垃圾增长最为迅猛。餐厨垃圾俗称泔脚,即残羹剩饭,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餐厨垃圾作为城市生活垃圾中一类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有很大比重(表1),因此对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十分重要。餐厨垃圾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高,极易在较短时间内腐烂发臭和滋生蚊蝇等,如果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但另一方面,餐厨垃圾营养丰富的特点也使其成为一种很好的资源化原料,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将创造巨大的资源化利用价值。

同时,绿化废弃物也是城市有机垃圾处理的顽疾,既不能焚烧处理,填埋也不经济环保。粉碎堆置是目前常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处理方式。作为高碳有机化合物,寻找合理高效的资源化处置途径也是至关重要的。

2.餐厨垃圾传统处置技术

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传统处置工艺上,我国餐厨垃圾的集中处置仍然占主导地位。在早期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尚未完善之前,餐厨垃圾直接用来喂养牲畜,或者与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共同进行焚烧、填埋。

早期,采用餐厨垃圾直接喂养牲畜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但餐厨垃圾容易腐败变质,滋生病菌,同时由于同源性问题,城市中出现的“潲水油”、“垃圾猪”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公害问题。

同时,由于餐厨垃圾中所含有的水分高达80%~90%,使单位质量的热值在2100 kJ/kg左右,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的热值要求,焚烧时需要添加辅助燃料,不仅降低了热能利用率,还会增加燃料的消耗,增加处理成本;其次,餐厨垃圾含有大量的脂类物质,燃烧过程中在重金属催化下会形成产生二嗯英等有害因子,处理不当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第三,焚烧处理投资过高,运行费用加大,对管理水平和设备维护要求较高。

此外,将餐厨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置时容易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同时大量恶臭气体也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3.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技术

由于餐厨垃圾高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用传统方式进行处理出现了瓶颈。同时餐厨垃圾中富含食物纤维、淀粉、动植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及中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目前,餐厨垃圾(此处的餐厨垃圾主要指其中的厨余垃圾,不包括废弃油脂)的主要资源化利用方式为堆肥化、饲料化以及厌氧发酵等。

3.1堆肥化

堆肥化是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是利用微生物对餐厨垃圾中的有机质实现降解的过程。餐厨垃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量的水分、均匀的营养元素配比,十分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一定的堆积状态下,餐厨垃圾中的微生物自然生长繁殖,使有机质降解最终生成稳定的富含腐肥料。

堆肥技术方法简单,工艺趋向完善,在处理城镇有机垃圾上已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然而餐厨垃圾堆肥亦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难题和缺陷。首先,餐厨垃圾中含水率高、易腐。需要大量填充剂调理含水率以及特殊的填充物提高孔隙率,导致餐厨垃圾堆肥附加成本高、设备效率低;此外,高含水率影响堆温的升高,难以达到消毒灭菌以及有机物高速降解的效果;同时餐厨垃圾中盐含量较高,并在堆肥过程中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用餐厨垃圾制得的有机肥料不能大量使用,以防止土壤的盐化,妨碍农作物的生长;另外,餐厨垃圾的pH值较低,会对生物降解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产生臭气,为了达到好氧分解的效果,通常采用强制通风,其臭气的排放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餐厨垃圾中含有的大量油脂和盐分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以及堆肥的品质。餐厨垃圾堆肥化产品存在重金属元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累积的问题,将产品直接使用,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3.2饲料化

目前利用餐厨垃圾制备饲料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干燥法和生物发酵法。直接干燥法是在对餐厨垃圾进行分拣、脱水脱油等预处理后,采用湿热或干热工艺,将餐厨垃圾加热到一定温度以达到灭菌及干燥的效果,并通过后续处理获得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生物发酵法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将培养出的菌种加入餐厨垃圾中密封贮藏,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把餐厨垃圾中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成长和繁殖所需的能源和物质,最终生产出由微生物自身及其蛋白分泌物组成的蛋白饲料。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餐厨垃圾营养全面且均衡,最有可能被用作动物饲料,但国内外对餐厨垃圾作为饲料制造原料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认为其产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冈此阻碍了饲料化技术的研究和实用化进程,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不多。

3.3厌氧发酵

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不仅能解决餐厨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带来能源的再利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发展历程看,厌氧发酵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回收甲烷为主的第一阶段、以发酵产氢、制备燃料乙醇为主的第二个阶段,以及以两阶段发酵产氢产甲烷为主的第三个阶段。然而现有的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发酵周期长、产沼气率低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化应用。

3.4高温好氧发酵

利用高温耗氧发酵生物技术对餐厨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先进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无害化程度高,资源化效果好,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餐厨垃圾尤为适用。该工艺技术是利用高温好氧生物菌群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将餐厨废弃物分解。其工艺温度65℃左右,处理时间约8~24 h。在该工艺温度下,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蛔虫卵等均可被杀灭,没有二次污染,完全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其产出物为有机生物菌肥,实现了资源化高效利用的目的。但由于普遍采用了电热、燃气、蒸汽等高品位能源的加热方法,热效率低,能耗大,故处理成本很高,导致经济上的微效益甚至负效益。国内某项目一期建成日处理200 t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用天然气作为热源,每吨的处理成本在1000元以上。企业至今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维持运转,显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故该技术尚未被广泛采用。

因此,探寻餐厨垃圾高效、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资源化处置工艺,对降低甚至消除此类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使之变废为宝,同时降低处置成本、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低品位能的餐厨垃圾及绿化废弃物高温好氧发酵技术

鉴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以及现有处置工艺存在的弊端,在全面研究现有资源化处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各自优点及不足,探讨并研究了一种利用低品位能的餐厨垃圾及绿化废弃物混合高温好氧发酵资源化处置的工艺设备及技术。

4.1工艺原理

将绿化废弃物粉碎后作为调理剂和辅料,与餐厨垃圾混合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处置,同时针对传统高温好氧发酵工艺高温加热耗能的弊端,采用板状重力热管技术,充分利用热管的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以及热管优良的等温性和恒温特性,实现利用低品位能,即可满足系统的供热要求,同时可以使热源系统的热效率达到80%以上。

低品位热能来源广泛,从太阳能、空气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生物质能,工业及生活余热等均可获得,可以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6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得到无害化、资源化的完善处理。热管技术的利用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的高温生物处理突破了能耗大的瓶颈口。

同时绿化废弃物作为高碳有机化合物,和餐厨废弃物有机结合,作为处置过程中的调理剂,不仅为餐厨垃圾处置增加了空隙率,降低了含水率,满足了最佳的碳氮比需求,同时通过高温好氧发酵生物技术,为两大类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提供了出路。

4.2工艺设备

本工艺研发的设备(图1)采用多能源自动供热系统,应用超导传热的板状重力热管技术,快速实现高温等温加热,加热热管工质的热水主要来自于低品位能源利用及热泵的高效增温。对餐厨垃圾及绿化废弃物的混合物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反应温度为55~85℃,有机质含量为20%~90%,反应物含水率≤80%,反应pH值范围为6~9,反应物中c/N为25:1~35:1,C/P为75:1~150:1,鼓风量为0.5~5 m3/min,反应时间为12~96 h,微生物菌剂投加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2%~2%。反应后产出物含水率≤30%,可用做肥料、土壤改良剂以及种植土原辅料(图2)。

4.3技术优势

(1)采用多能源自动供热系统,可因地制宜选择最廉价的低品位能源(如光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工厂余热)等;采用直接制热模式,没有热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能量损耗;多种新能源的互补、优化、集成模式,极大的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效比。

(2)采用热管技术,内置真空,具有理想的等温性,降低反应体系中加热水沸点,且加热过程无热转换,无论是汽化段或是凝结段,蒸汽的状态都是饱和的,由汽化段产生的蒸汽流向凝结段的压降几乎为零,减少能量损耗。

(3)将绿化废弃物与餐厨垃圾混合处置,提高反应物孔隙率及反应体系中氧气传输速率,同时在餐厨垃圾中富含N、P元素的同时,通过加入绿化废弃物补充反应产物中K元素,并降低餐厨垃圾中含水率及盐度,弥补传统堆肥工艺营养不全面、含盐量高、容易形成土地盐碱化等不足。

(4)具有高效杀菌灭菌功效。高温杀菌:复合微生物菌种在60℃以上的高温好氧条件下快速生长的同时,长时间高温将灭杀这些有机废弃物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菌及蛔虫卵等;分泌物杀菌:复合微生物菌种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分泌的一些有机酸、抗生素等有效成分,可以抑制和杀灭有机废弃物中的致病菌和虫卯;生长竞争抑制杀菌灭虫:苍蝇和蛔虫等卵变成成虫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幼虫摄入腐烂物质中的特定成分而产生的变态激素,由于高温发酵减少腐烂物质的生成,以及高温菌产生的高氧化物质,抑制幼虫产生变态激素,从而达到消灭虫蝇的效果。

(5)加热水可反复循环利用,反应产物可同时作为发酵菌剂,能减少微生物菌剂投加量。处理周期短,产物无异味,处理过程环境污染性小。

(6)产出物既可以作为一种土壤增效剂,降解化肥、溶解土壤中被固化的营成分,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还可作为土壤修复剂,抑制和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同时由于产出物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含量和肥效,还可以作为种植土原辅料代替其中泥炭及有机肥成分。

5.结语

篇8

软粘土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差的要数淤泥或淤泥质土,通常工程上把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称为淤泥,而把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称为淤泥质粘十:其主要特性有:

(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e=l~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

(2)压缩性高。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的一般都大于O.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透水性弱。软土含水量大,可是,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由于透水性如此微小,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往往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4)抗剪强度低。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根据部分资料统计,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相当于0.3kg/cm2)。不排水剪时,其内磨擦角几乎等于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C<30kN/m2,固结快剪时,Φ一般为5~150。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关键是排水。如果土层有排水出路,它将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固结。反之,若没有良好的排水出路,随着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衰减。在这类软土上的建筑物尽量采用“轻型薄壁”,减轻建筑荷重。

(5)灵敏度高。软粘土中尤其是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在结构未被破坏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强低。软粘土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可用灵敏度(在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原状土与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软粘土的灵敏度一般在3~4之间,也有更高的情况。因此,在高灵敏度的软土地基上筑堤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冲填土是水力冲填形成的产物。含砂量较高的冲填土,其固结情况和力学性质较好;含粘粒较多的冲填土往往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具有欠固结性。

杂填土大多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堆填而成,因此在结构上具有无规律性。以生活垃圾为主的填土,腐殖质含量较高,强度较低,压缩性较大。以工业残渣为主的填土,可能含有水化物,遇水后容易发生膨胀和崩解,使填土强度降低。

2软土地基上堤防失稳的破坏机理

引起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主要有两方面因素:①由于剪应力的增加,例如大堤施工中上部填土荷重的增加;降雨使土体容重增加;水位降落产生渗流力;地震、打桩等引起的动荷载等。②由于软土地基本身抗剪强度的减小。例如孔隙水应力的升高;气候变化产生的干裂、冻融;粘土夹层因浸水而软化以及粘性土的蠕变等。

篇9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宣传收购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裸露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25页.

篇10

【关键词】垃圾分类;环保;调查分析

一、垃圾分类的原因

垃圾,百度上对其的定义是指不需要或者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有人说,垃圾,不过是放错了的资源。我们每天都会创造组多垃圾,扔掉许多垃圾,大到建筑房屋每天产生的不计数量的渣土、弃料、淤泥、废弃的钢材、铝材等,小到我们随手扔掉的纸片、喝完的酸奶瓶、扔掉的快递盒子等,在我们的观念里,扔掉的,就是不要的,就是没有用的,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物”,然而真的如此吗?

有的人,用平时喝饮料的饮料瓶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有的人,将扔掉的快递盒子裁剪一番,覆盖上漂亮的彩纸,做成了各式各样的收纳盒,代替了超市买的塑料收纳盒;还有的人,将本该扔掉的菜根果皮、蛋壳鳞毛撒入菜地,成了滋润的化肥……很多人认为他们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生命如此短暂,怎么会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用钱买不是更省事?用做这些的时间去创造更大的利益不是更有效益?然而,这却是他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我国与国外垃圾分类及环境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认为分类回收垃圾既能够对回收的垃圾重新加工利用投入市场,又符合世界保护环境的宗旨,是对垃圾处理的最好办法。

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1.5亿吨,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1],我们已知,全国688所城市,除去县城以外,有近三分之二的一线、二线城市已经陷入了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经没有合适的垃圾堆放的场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垃圾分类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对于一些发达城市,我国建起一些大型的垃圾分类场,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大量垃圾进行分类,再把已分类的垃圾运送到相应的处理地点进行回收。然而在我国二线、三线城市对于垃圾分类的状况却不尽人意。这类城市目前虽然有认识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然而因为技术、习惯等原因,对于垃圾的处理仍旧以焚烧掩埋为主,重新利用则实施力度显然不够。这不仅仅是我国实施力度不够,技术层次不到位,更是因为我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观念没有深入心底,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去对待的缘故在里面。

相比我国,国外(指发达国家)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的方法优良了很多。国外的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有的国家甚至将垃圾分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垃圾分类的习惯从小培养,深入骨髓,形成一种下意识的随手习惯,这样的效果是明显的,虽然时间耗费长久,却是最有效最根本的。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 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这种国家的重视,全民皆培养的决心,是我国难以比拟的。

由此可见,垃圾分类之于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垃圾分类,这是我们未来必然要更加重视和培养的。

三、对常州市垃圾分类调查分析及建议

我们运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了常州市100名居民对垃圾分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常州市在分类垃圾箱设置以及环卫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在路边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分类垃圾桶以及环卫小车和数量相当可观的环卫工人。但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却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第一,硬件设施设置不够全面;第二,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显然还不够;第三,宣传力度不够;第四,从众心理影响。第五,制度的影响。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小区的垃圾产生量是非常巨大的,有86%的居民都是一天扔一次垃圾,在这些垃圾中,有88.75%的居民认为最多的就是厨余垃圾。这些垃圾跟一些可回收的废纸以及瓶瓶罐罐混在一起,给垃圾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难以再进行分离,因此只能做填埋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促进垃圾的分类处理刻不容缓。我们针对此类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1.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加大普及力度

我国自2000年起,在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并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尝试,积累了一些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做法,并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居民小区,推广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有了这些先进的经验,常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肯定会大有进展。

2.对老小区进行改造,尽快设置分类垃圾桶

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首先硬件设施要跟上,硬件设施跟不上,其他的就更难以实施了。只有硬件设施跟上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3.加大宣传力度,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观念和习惯

我国可以专门录制相关方面的节目,在电视上广告期间重复播放;通过广播,请形象好有环保意识的明星做宣传的公益广告,并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动员起来;通过学校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4.引进先进技术,对垃圾进行合理处理

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垃圾处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积极的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国家也要大力发展这方面的科技开发,相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固体废物的处置与综合利用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5.国家要制定垃圾分类的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并不是很完善,很多物品分类的界限模糊不清,@对于很多愿意将垃圾分类的人是很大的苦恼。我国政府应统一分类标准,尽量做到一个标准,一个目标。

四、结语

垃圾分类处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看似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若我们能够学习国外,将垃圾分类的意识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培养我们的使命感,我相信,这对我国的资源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节省,对我国的环境也会是一个巨大的保护,对建设美好家园的蓝图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我国垃圾分类与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分析”(项目编号:Y15C08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车蒙蒙(1994.07-),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