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治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治理措施

篇1

关键词:土地资源;整合治理措施;作用;新农村建设;耕地资源;科学规划

一、土地资源整合治理的作用

1、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新阶段。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地整理主要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土地开发整治与新农村的建设密切相关。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改造旧村,归并农村居民点,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2、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资源,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继续增加,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将日益加重。要切实做到有效控制耕地减少过多的状况,确保粮食安全,必须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这事土地开发整治工作首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农田的土地整治将是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改善基本农田生产条件的主要手段。

二、土地资源整合治理现状分析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2013年我国土地资源整合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646.56万公顷,其中耕地13515.85万公顷(20.27亿亩),林地25339.69万公顷,牧草地21956.53万公顷;建设用地3690.70万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19.92万公顷。

2013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8.84万公顷,新增耕地34.63万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10.83万公顷。2013年,中央累计下达土地整治资金442.64亿元,共验收土地整治项目2.05万个,总规模240.10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8.84万公顷,新增耕地34.63万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10.83万公顷。共批准建设用地53.4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转建设用地37.24万公顷,占用耕地21.96万公顷,同比分别下降13.1%、13.2%、15.3%。批准单独选址和城镇村建设用地同比分别下降20.5%和8.5%。国有建设用地供应73.05万公顷,同比增2.7%,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面积分别为21.00万公顷、6.51万公顷、13.81万公顷和31.73万公顷,同比分别增长1.4%、增长27.9%、增长20.5%和下降6.3%。

三、土地资源整合治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严肃问责。各司局、各单位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要夯实工作基础,针对本单位基础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与当前维护稳定形势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严格责任追究,把维护内部稳定安全的责任细化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岗位,落实到人头,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的安全,确保整体的安全。

2、科学规划,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红安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区域规划。对荒地开发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确保合理布局;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整理,以实现“三个集中”为重点,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村办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村界限权属,科学修订镇村规划;对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通过移土回填、剥离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层,使“瘦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集中整理“荒、废、闲”项目,重点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潜力。

3、创新模式,阳光操作。为保障招投标活动顺利推进,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项目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纪委、招投标办、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招标专班。为减少项目招标中的情感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严格执行招投标公告制度,由省国土资源厅摇号产生的具有招投标资质的机构全程,实行明标明投,并且请纪委、监察局、财政局采购办以及局纪检组全程监督,开标后确立的中标单位在网上公告,确保每个项目招投标阳光操作。

4、落实资金,加强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严格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帐;坚持按照规定范围开支,绝不突破相应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对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做到“五个到位”,即工程预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签字核实到位、正规发票到位、验收报账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请审计部门到现场“查、对、核、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集体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念好紧箍咒,有力地保护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全县没有出现因资金问题停工事件及违纪违规的案件。

5、强化管理,保障质量。对每个建设项目,我们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加强质量监管。“一到”即监理人员、技术人员、协管人员在每一个单元单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必须有专人到现场监督;“二查”即查施工前图、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进场原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三督”即管理人员、聘请人员、当地群众交叉监督,对不符合规划的施工坚决停工,对各标段建设工程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对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为推进我国土地资源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土地资源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这也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彦随,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J].中国土地,2011(7):61―62.

[2]王国申,加快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辽宁土地整治工作健康发展[J],国土资源,2011(1):31―32.

篇2

一、造成蔬菜地土壤恶化的原因

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造成蔬菜地土壤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化肥的施用量过多

这是造成蔬菜地土壤恶化的主要原因。蔬菜地的产出一般都比较高,所以农民在生产中肥料的投入量较多,据调查,蔬菜地的肥料投入量一般在每亩300公斤(实物),尤其保护地栽培肥料投入更多,有的日光温室大棚亩施化肥实物超过600公斤,远远超过作物的实际需要量,人为的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由于大量施用化学肥料,而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出现某些衰退,有机质匮乏,土壤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蔬菜生长。另外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土壤中盐离子增多,pH值升高,土壤盐渍化加重,防碍根系正常吸水,影响植株生长。

2.施肥不平衡

由于当前农民在施肥中主要是施大量的氮、磷肥和少量钾肥,微量元素肥料基本不用,这样多年连作的蔬菜地,作物吸收土壤中的锌、硼、钼、铜、锰等微量元素,而土壤中又没有及时补充微肥,致使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日渐减少,因此有的地块严重缺少微量元素,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

3.耕作制度和方式不合理

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多实行茬茬相扣间套作,多用人工翻栽,未用牛犁深翻,致使犁底层逐渐变浅,从而活土层变浅。另外连作使病菌虫害在土壤中积累增多,危害加重,根系因而受害腐烂,甚至全株枯死。由于病虫害严重、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蔬菜污染。

二、蔬菜地土壤恶化的治理方法

1.大量增施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蓄热能力,使土壤疏松肥沃,缓解土壤盐渍化,促进蔬菜根系发育,提高其抗病抗灾能力。另外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并且含量均衡,能够缓解土壤中的养分平衡状况。

2.轮作换茬、适当晾茬

一块地里不要年年季季种一种蔬菜品种,可进行轮作换茬种另一类蔬菜品种,如瓜类与葱类轮作,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减轻毒素的毒害作用。另外种植多年以后,可以把握季节,适当休闲,如露天菜地可利用冬季休闲时进行深翻晒土冻土,消灭病虫源,恢复地力。

3.开展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微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测土平衡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蔬菜的需肥特性来制定施肥配方,配方中最好加入微量元素肥料,以补充土壤中含量不足。微肥可作底肥或作根外追肥,一般情况下作基肥的锌肥(硫酸锌)亩施1~1.50千克、硼肥(硼砂)0.3~00.50千克、钼肥(钼酸铵)0.10~0.20千克、铜肥(硫酸铜)1~2千克,锰肥(硫酸锰)2~3千克。根外追肥硫酸锌可用0.05~0.20%浓度,硼砂可用0.10~0.25%浓度,钼酸铵可用0.02~0.05%浓度,硫酸铜可用0.02~0.05%浓度,硫酸锰可用0.10~0. 20%浓度。

篇3

关键词:土质堤坝,治理原则,渗漏成因,治理技术

Abstract: the dam leakag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become hard to avoid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dam leakage testing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dam, extend the dam in the use of the course of life. In this paper, only to soil d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oil dam leakage form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soil dam,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 leakage causes, manage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L7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对水利工程的正常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堤坝渗漏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堤坝渗漏的成因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才可以使堤坝更加牢固。

1.形成渗漏的原因

造成土质水库堤坝渗漏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根据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1蚁害、兽害导致土质堤坝渗漏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已经提出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著名论断。

1.2材料上缺少“三材”

在早期兴建水库的时候“三材”是非常缺乏的,兴建水库的时候为了赶施工的进度部分圬工建筑物采用地产“土水泥”与石灰作胶结材料,虽然是当时条件所迫,但结果却是留下了漏水和剥蚀的隐患;有些水库缺乏优质的适于修建堤坝土料,作为坝体填筑材料不得不采用含水量及腐植质极多的水稻土、腐质土、淤泥质粘土或砂壤土,这就导致了坝体的不均匀沉陷和漏水,成为安全隐患。

1.3施工中存在的弊病

一是早期水利建设中,堤坝的建设缺少必要的质量监测,缺少合理的控制手段,导致辗压强度不够;二是在大坝加高时对新土和老土结合的部位常常忽略要做有效的处理,从而导致堤坝出现结合层面上的分层现象并导致水平向渗水;三是在对大坝进行加高时,防渗体(心墙、斜墙等)与坝体和两侧山坡结合部未筑嵌槽或者未作妥善处理;四是没有对溢洪道与坝体、山体的连接部分以及导水墙等部分做有效的防渗或截渗处理;五是坝后排水反滤体质量较差或者是排水反滤体失效,从而造成了浸润线与出逸点同时抬高,渗水从坡面上逸出;六是坝下涵管没有设截水环或者截水环设置过少,再加上截水环的基础软硬不一,这就会导致涵管变形、折断、漏水等。

1.4不注重水库的管理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少小型水库长期无人管理,山塘也长期处于无人管理,致使启闭设施、涵闸、拉杆严重失修和锈蚀,在汛期或干旱季节的时候没有办法正常关闭和启动,从而造成堤坝无益弃水或者大量漏水。

1.5水利工程设计不到位

早期许多小型水利工程都愿意采取“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仓促地进行堤坝建设,这就导致许多工程缺乏规范的图纸。盲目照搬苏联建造堤坝的经验,大量采用了坝下涵管、经济管径和经济边坡,而没有认真考虑放水、检修、泄洪和电站扩容等需求,致使溢洪道与放水涵管尺寸偏小,坝身会过于单薄或者坝坡会偏陡,有些水库防渗体断面偏小。少数小型水库没有在坝后设置这种反滤措施,这就使得出逸点偏高和大面积散浸及漏水。

2.堤坝渗漏冶理的原则

解决堤坝坝体渗透破坏的原则是形成连续的防渗帷幕。帷幕的厚度和密实度一定要满足设计提出的允许抗渗坡降的具体要求。堤坝体加固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劈裂灌浆,在我国的堤坝建设领域已经运用了20余年。实践证明,劈裂灌浆能够很好地形成垂直连续的防渗帷幕,解决坝体的渗透稳定问题,劈裂灌浆还可以通过浆坝的互压与湿化变形,来调整坝体内部的应力,使浆脉两边3到5米的土体得到密实,将防渗帷幕带进一步扩大。

振动沉模防渗板墙技术是一项垂直防渗新型施工技术,主要用于治理江河、湖泊堤防普遍存在的渗漏隐患。振动沉模防渗板墙技术主要采用现今最先进的双模板沉模灌浆工艺,形成连续无接缝、无开叉的板墙。有效地形成一道防渗板墙帷幕同时板墙对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有挤压密实的作用。该法适用于的地质条件有黏性土、砂性土、流砂、砂砾、淤泥质土。

3.处理堤坝防渗的一些常用技术

3.1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解决接触带处渗漏

坝下接触带主要包括河槽段、岸坡段截水槽与基岩的接触带、坝体内防渗土体和刚性建筑物的接触带等等。一些挡水建筑物,因为对接触带没有好好的处理处,形成集中渗流、漏水通道,很容易出现管涌等险情。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是接触带渗漏处理的最好办法之一。高喷灌浆所喷出的水泥浆是定向的、局部的。采用摆喷和旋喷工艺,把防渗帷幕建立在接触带上,把坝体软土与基岩想分离,不让它们接触。坝内堤设的刚性建筑物,用高喷水泥浆和其他的防渗材料与原刚性建筑物焊接在一起,让其更加的牢固。坝内埋设圆形刚性建筑物接触带的处理:应该依据设计要求,在圆环的外周边重新建造若干个防渗环。防渗环的直径、厚度、个数可依据防渗要求进行计算求得。

3.2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解决坝下覆盖层处的渗漏

坝下覆盖层多是由于洪水冲积形成,颗粒比较粗,因此在筑坝之前要好防渗处理。覆盖层处的渗漏可以采用传统的槽孔式混凝土连续墙来进行处理。槽孔自坝顶穿过坝体、覆盖层至基层不透水层,或者放空库水自坝前脚造孔深至基岩不透水层。第一种方法通常将混凝土连续墙一直浇至坝顶,这样浇筑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第二种需为空库,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重做覆盖层防渗体系。

3.3级配料灌浆技术解决坝下基岩岩溶

一项科学、有效、经济的处理办法是级配料灌浆技术。该方法是利用不同粒径的块石、碎石、粗砂等组成级配材料,颗粒大小是根据溶洞裂隙和流速的大小来确定的。放入溶洞、裂隙中的块石要能够保存得住,不容易被冲走,有着充填岩溶空隙、减小水流速度的作用。注入的级配料中再灌注压力水泥浆,使级配料胶结在一起,使岩溶、裂隙的孔壁牢固结合,把洞穴直至封死。

结语

总之,了解的土质堤坝渗漏的形成原因,治理的原则以及治理的方法,为以后土质堤坝渗漏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堤坝建设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勇于创新,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应用到堤坝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魏庆东.略论土质堤坝渗漏冶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2]张宏志,高锐.土质堤坝渗漏治理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篇4

关键词:湿土地质;隧道仰坡;滑坡

中图分类号:U25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中的双连拱隧道,隧道覆盖坡被上有电厂的10万伏高压线铁塔,距隧道进洞口垂直距离约50米、水平距离不到30米;隧道洞口边坡覆盖8-20m厚度全是潮湿、有粘性的土层;隧道洞口的仰坡坡面较陡。

在隧道仰坡施工完毕开挖中导洞前,仰坡面出现了滑坡(裂缝)现象,严重危及隧道施工和铁塔的安全。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山体表层分布残坡积碎石土层,雨水通过截水沟底渗透至仰坡面喷射混凝土下的强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遇水膨胀后形成了类似于砂土的毫无粘性的(松散颗粒状)土层,加上坡面的坡度较陡,在重力作用下,在该层面形成了滑移面并向下滑移。

对于该滑坡的处理:若采用抗滑桩、锚索(杆)方法处理,施工难度、费用和工期都将增加;如果挖除滑坡体卸载,可能会造成大面积塌方,严重危及高压线铁塔的安全,风险太大。综上考虑,决定采用双层梅花形布置的Φ108大管棚注浆加固隧道口仰坡滑坡体技术方案。

2 施工特点

大管棚注浆加固隧道口仰坡滑坡的施工程序及工作内容如下:

①在裂缝以下3.0m用土堆积成施工平台;②在坡面将每个注浆管的位置放样;③高压风钻成孔;④插入钢管;⑤高压注浆;⑥滑坡体监测。

以上的施工环节中的“高压风钻成孔”在具体施工中遇到了难题。坡面表土水平深度约8-20米范围全是潮湿、粘性较低的土层,当成孔钻进至4米深度时,因孔内土层渗水后很潮湿(渣土黏在钻杆上),不能被高压风排出,因而不能成孔(塌孔)或成孔不规则,钢管难以插入孔内。遇到该湿土地质,若采用水打法成孔,将会增加土层的含水量、更加加大滑坡的严重性;若采用灌注水泥法成孔,则会(阻塞)影响注浆时浆液对土层的渗透效果。经过我们采用黄沙和碎石瓜子片灌入等多种成孔方式比较,以灌入碎石瓜子片的成孔效果最好。

对于高湿性土的成孔,用钻头顶进足够数量的碎石瓜子片并旋转钻孔,使湿土包裹了瓜子片形成颗粒状,通过钻杆的高压风强力吹出,形成孔道,而多余的瓜子片嵌入钻头周边的湿土内,隔离了湿土对钻头的粘结(瓜子片本身与钻头不会粘结),因而形成比较光滑完整的孔壁。

3 操作要点

3.1 施工准备

1)采用填宕渣搭设管棚施工平台,把宕渣层层压实,并按1:1.5的坡比修筑外边坡,保证管棚作业平台稳固、不沉陷塌方。

2)钢花管开孔制作:在Φ108钢管壁上,按照纵向30cm,环向4个孔的间距在4.0m范围内梅花形布置开Φ12的孔,第1节钢花管带尖头。末端钢管用A3钢板封堵并留注浆孔和排气孔。

3.2 钻孔及第一次清孔

按测量施工放样放出的点位按上仰2°的倾角开始钻Φ130孔,钻机开孔时钻速宜低,穿过湿土层后转入正常钻速。

第一节钻杆钻入山体尾部剩20-30cm时钻进停止,用管钳人工卡紧钻杆,钻机低速反转,脱开钻杆。钻机沿导轨退回原位,人工装入第二节钻杆,钻机低速送至第一根钻机尾部,方向对准后联接成一体。每次均按上述方法进行接长,直至达到设计孔深。

为防止钻杆在水平推力和旋转扭力双重作用下钻杆上下颤动,导致钻孔不直,每加一节钻杆前应及时检查机器导向架是否符合设定的要求。

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钻杆偏斜度以控制钻孔的偏斜度(采用全站仪通过测量外露杆体前后部位的轴向及外插角度的差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如发现倾斜度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应立即退出重新钻孔。

3.3 二次清孔

利用高压风,由里而外进行清孔,清孔时,如出现卡钻,退杆不畅等现象,则需要启动钻杆,来回清理几次,直至清理干净。

3.4 安装管棚钢管

在整根设计长的钢管孔清孔、验孔完成后,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插管作业。

钢管接长时先将第一根带尖头的钢管顶入钻好的孔内,再逐根连接,φ108钢管用内接钢管两头满缝焊接连接,焊缝应饱满。

钢管在安装前必须逐孔逐根进行编号,按编号顺序接管推进、不得混接,先插钢花管,最后插端部无孔钢花,插管完成后,钢管与山体间隙用速凝水泥塞严密,以防注浆时浆液冒出,同时管口设置进浆孔和排气孔。

3.5 注浆

浆液拌制采用HJ-180灰浆搅拌机,搅拌机工作斗0.18m3,根据设计及现场试验按0.8:1的水灰比测定每盘浆液水泥用量150kg,水用量120kg。

注浆采用HS-4灰浆泵。

1)施工工艺及方法

注浆前仔细检查仰坡面喷射混凝土,以确保坡面在注浆时不出现漏浆、坍塌,以保证坡面围岩稳定和注浆效果。

注浆前先检查管路和机械状况,关键是检查注浆机压力表是否准确,注浆管路是否畅通,确认正常后,取现场土样在一个不小于50cm立方体模具中做压浆实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后,方可进行注浆施工。

注浆过程派专人负责,填写《注浆记录表》,详细记录注浆时间、浆液消耗量及注浆压力等数据,观察压力表值,监控连通装置,避免因压力猛增而发生异常情况。并针对现场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出相应应急措施。

2)注浆顺序:先注下排管棚,后注上排,每一孔依次进行注浆。

3)注浆异常现象处理:

注浆过程中,经常发生浆液从其它孔流出的现象,即串浆现象。发现串浆时,应将注浆孔及时堵塞,轮到该管注浆时再拨下堵塞物,用铁丝或细钢筋将管内杂物清除,并用高压风吹冲(拨塞后向外流浆的注浆管不必进行此工序),然后注浆。

水泥浆注浆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时,则应及时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必要时加入速凝剂,先进行小泵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使浆液在裂隙中有相对停留时间,以便凝胶,停留时间不超过水泥浆的凝胶时间。

结语

湿土地质处理隧道口仰坡滑坡施工技术措施具有科学性,且普遍适用;根据该技术施工过程中和施工之后的连续监测数据表明,本工程隧道洞口仰坡的滑坡体稳定、未出现继续下滑的现象,安全可靠,完全达到了滑坡处治效果;该工法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既节约了资源又没有任何环境污染。

篇5

关键词:农村土地 管理制度改革 措施

Abstract: Activel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tect the land rights of peasant is the foundation to coordina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rural land will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aced with the fierce land competition between rural area with urban and argiculture with industry,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farmland. The former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caused a lot of conflict of land, resulting in serious waste of rural land with low utilization. And in expropriation of land, a variety of land rights competition occurred occasionally, even the frequent large-scale illegal land use. The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not only suppresses the people's interest in land, and also causes some coordination i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rural land;management system reform;measure

中图分类号:D9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合理的分配土地问题,是协调我国的城市、农村、与工业规划的基础。按照我国的土地管理的现状分析,理清关于土地现状的思路,推动土地管理的改革,使原来不完善的制度得以修正。让改革的指针落实到每个农村、每个城市、每个工业上,使其对于土地的规划也更加完善。对于农村土地管理的改革,科学的分析了我国的国土资源形势,通过系统的总结分析我国这30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造就了如今的改革方案,指导了农村土地管理的方向,对于以后的农村土地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一个目标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农民的权益,合理的配置安排土地使用,统筹城乡发展,为建立新农村新形势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产权的稳定管理,来保护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使用者使用用途的严格管理,来管制用地的各种建设,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以及违规的操作。通过节制用地来控制用地的资源,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利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严格的控制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节约用地资源,保护土地所有者的个合法权益.在改革的推动下,提升我国的农业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粮食的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益.以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农民权益为目,标,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措施

农业的生产是人们粮食的主要出产地,民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人口众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多,因此对于实施耕地的保护措施是非常最要的。一些人对于耕地没有进行粮食的种植而是开垦实施建设用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持续缩小,这样不仅会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影响,也会给粮食问题造成负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及发展。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有些市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不足一亩,站在了国际警戒线的边缘。面对这样的严峻现象,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势在必行。面对现在的种种现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严格的执行保护耕地制度。

对于耕地的保护是实施各项农业事项的前提,不管实施什么制度,对于耕地的保护都是必要的,要达到耕地数目不减,质量不下降的标准。在对于农村的标准的改革中,国家设定了建立基本农田制度,将一些灌溉设施好、水土保持好以及分等定级高的农田进行特定的保护,并设定为基本农田。对这些农田要进行特殊的保护措施,并且除了国家规定的建设外,其他一切用地建设都不允许,并且对于土地拥有者要进行农田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三、严格控制节约用地

篇6

关键词:房地产;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进度控制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指的是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各工序以及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进度控制及质量控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计划,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建设出合格建筑产品的前提。有效合理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这就要求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工程施工加大管理和控制。本文就房地产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措施展开研究与讨论。

一、工程进度管理和控制对工程的意义

在一个工程开展的时候,建筑施工设计者已经大概预测了施工时间,也就是工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就是直接影响工期的主要原因,进度按照计划执行实施就能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但是除自然因素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外人为因素也是其中一大部分原因,例如施工人员劳动力浪费,就拖延了工期耽误了进度,再有工程原材料不足、质量不佳等方面也都会拖延工期、增加施工难度,这对企业而言是极大的损失,增加了开支就减小了企业的利润。因此对工程施工进度就要加以控制和管理,合理的管理能够促进工程进度,减少施工时间,恰当的控制能够减少企业物资损失,提高企业利润。

二、房地产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1.编制施工进度控制细则

房地产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工作细则是由进度控制部门编制的,该部门隶属于项目监理班子,由建设工程监理规划负责指导工作,作为一种监理业务文件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施性。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进度控制的深度和主要工作内容;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分解图;各项工作的流程及时间安排;进度控制人员的职责分工;进度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合同措施和经济措施等);进度控制的方法(数据采集方式、进度检查周期、统计分析方法和进度报表格式等);施工进度控制风险分析和目标实现等。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为了确保能按期完成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承包单位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必须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对于大型建设工程来说,通常具有施工工期长、单位工程较多等特点,如果缺乏一个总承包单位对全部工程负责,却又采取分期分批发包时,施工总进度计划就需要由监理工程师编制;如果建设工程是由若干个承包单位共同承包的话,施工总进度计划也有必要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编制。当建设工程有总承包单位时,其施工总进度计划只需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即可。而对于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来说,监理工程师不需要进行编制,只需负责审核工作即可。

3.审核施工进度计划

概括来说,施工进度计划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以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中分目标和总目标的要求为依据安排进度,并与施工合同中规定的开工、竣工日期相符合;是否遗漏了施工总进度计划中的项目,分期施工是否满足配套动用的要求和分批动用的需要;是否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安排施工顺序。生产要素的供应计划包括材料、劳动力、构配件、施工机具、设备及水、电等是否能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计划供应能否在需求高峰期得到满足、供应是否均衡;在施工进度计划中能否合理明确地安排业主负责提供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图纸、资金、采供的物资、施工场地等),是否有造成因业主违约而导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存在。

4.协助承包单位实施进度计划

监理工程师要对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尤其是那些承包单位没有办法解决的内外部关系协调问题,帮助其进行解决,减少这方面问题对工程的负面影响。

三、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1.组织措施

项目管理的组织是项目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目标取决于项目管理的组织工作能否做好。所谓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是指合理安排各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工作责任和具体任务;建立组织系统,实现进度控制;进行项目分解,建立控制目标体系,按照合同结构、进展阶段或施工项目的结构等分别对各自的进度目标进行确定;对进度控制工作制度进行确定,如方法、检查时间、参加人员、协调会议时间;预测和分析影响进度的因素。质量的创造者及进行施工生产的主体是人。因此,应以人为核心进行质量控制,调动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加人的责任感。

2.技术措施

土建工程中的技术措施一般都有目标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选用两种。为了达到项目既定的进度目标,项目相关负责人一方面要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还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因为工程进度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每个项目都有许多工序组成,每道工序又有相应的施工时间,因此,选择出相对合理的工程施工顺序,就可以将工程项目工期的问题解决好。不同的工程项目施工顺序会造成总体项目工程具有较大差异性,项目负责人要经过不断的对比来保证项目采用较为合理的排序方案。

3.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

项目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一般指的是项目资金的保障措施,包括资金的需求计划以及供应条件等。预算员在工作时应该将项目进度需要的费用计算清楚,这其中还包括为了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而采用的一些激励措施所需要的费用。

4.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往往包括管理方法与思想、项目合同管理等等。在保证合理组织的前提下,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对于项目建设就显的意义重大。在进行进度计划编制时,应该将项目中所包含的各道工序以及其它辅助工作都纳入到该计划中。

5.信息管理措施

信息管理措施往往指的是工程项目实际建设中的进度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在和总体计划相比较后,定期向负责土建的单位提供报告。负责土建的单位一定要对信息技术在进度控制的应用引起重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进度信息处理的效率,有利于促进进度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进度信息的透明度,从而保证项目的参与者进行协同工作。

四、结语

房地产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一个建筑企业而言在同行之间的竞争力来自于工程质量和工期长短,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越快完成施工的企业竞争力自然就大,并且缩短工期就能有效的减少不可控制因素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工程进度管理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房地产土建公司应该重视进度目标的确定,全面分析和评估影响进度的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从而确保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这类工程进度的监管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也是增加企业效益的手段,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王婷.浅谈房地产项目的进度管理 [J]. 商场现代化,2010,(05).

[2] 李樱楠.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研究 [J]. 科技资讯,2010,(14).

[3] 卢静,成虎,陆彦.住宅交付后各相关方的质量责任分析与对策 [J].工程管理学报 . 2012(05)

篇7

关键词:涵洞;软土地基;病害原因;病害预防;病害处治

中图分类号:TU4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1-0105-02

1问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城市道路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筑众多的涵洞构筑物成为必然。

软土地基包括软粘土、冲填土、有机质土、腐殖质土、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基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和变形要求,在地震作用下而有可能产生液化、震陷及失稳,需要经过人工加固处理后再修建构造物和路基。鉴于软土地基的上述性质,在其上修筑涵洞结构物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变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影响甚至丧失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软土地基上修筑的涵洞病害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对新建涵洞采取有针对性的病害预防措施。

2软土地基上修筑涵洞可能产生的病害及其机理浅析

2.1 “驼峰”。由于涵洞背面填土偏压作用,土压引起地基变位的同时,涵洞也产生变位,软土地基之上这种变化尤其明显。当涵洞自重较其占据体积的土重量小且涵洞较之于土的不可压缩性,必然造成涵洞处的沉降量小于相邻路堤土的沉降量,使得路线实际纵坡发生变化,在纵断面上形成“驼峰”,涵洞顶部为驼峰的峰顶。路堤填土越低,“驼峰”越明显,填土越高,“驼峰”越不明显。但只要有“驼峰”存在,涵顶土压力就会不同程度地比设计计算结果要大。路堤与涵洞衔接处易产生“错台”,出现跳车现象,影响道路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

2.2 沉降量过大。由于涵洞软弱地基土涵洞施工前未充分固结、软弱地基未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在使用过程当中,由于涵洞基础施加的压应力,致使涵洞在使用过程当中发生的沉降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使涵洞的有效净空,涵底发生积水、淤塞。严重时,涵底土体甚至可能产生剪切破坏,涵洞洞身发生相当严重的沉降,涵洞失去其使用功能,路基、路面也随之产生相关连的破坏。

2.3 纵向不均匀沉降产生涵洞中部凹陷。根据有关涵洞基底土压应力的有限单元法计算数据,涵洞从洞口至涵洞中心,其基底压应力逐渐增大,因而在使用过程当中从洞口至涵中心的沉降量也逐渐增大,若软土涵洞地基处理不当,随着沉降的不断积累和洞口、涵中部沉降差距的加大,涵洞洞口高,中间低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这将降低涵洞的有效净高,造成涵洞中部淤塞、积水等。如图1所示。

2.4节段错台。涵洞相临节段之间难免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产生错台,在一般情况下错台并不明显、不影响使用,但在软土地基上修筑的涵洞,这种现象就可能要严重得多。由于涵洞在纵向的受力不均匀,导致相邻两节段基础对软土地基的压应力不均等,造成相临两节段的沉降值不均等而出现错台;涵洞在沉降缝处相邻两段分别位于不同土质的基础之上,在基底压力作用下,不同土质表现出不同的压缩性,两节段的沉降量就不同,从而导致两节段错台。

2.5涵洞结构本身的破坏。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涵洞的附加应力增加,附加应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造成涵洞结构本身的开裂破坏;若因涵洞的地基变形造成涵洞的节段之间边角刚性接触,还会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局部破坏。

2.6洞口建筑的破坏。由于在涵洞的设计和施工时,洞口建筑的基础处理往往容易被忽视,因而容易造成洞口建筑发生大的沉降、在土压力作用下发生滑移甚至倾覆等病害现象,虽然洞口建筑病害较涵洞本身容易处理,但也会增加维修费用、影响其使用功能甚至使路基局部因失去洞口建筑的支撑而发生小规模的破坏。

3病害的预防和处治

3.1 病害预防措施

3.1.1通过软土地基的处理、提高地基强度的措施减小工后沉降

一般涵洞不采用桩基础,因此其沉降量会比较大,除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外,其自身沉降导致积水、淤塞、破坏等丧失使用功能。涵洞能够允许多大的沉降量难以一概而论,有关规范规定,当为刚性涵洞时,沉降量不超过30-40cm,柔性涵洞沉降量不超过50-60cm时,不会造成涵身的破坏。一般通过如下方法控制沉降:

① 对涵洞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

对于厚度比较小的软土地基,可以采用换填的方法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地基状况彻底改善;对于含水量较低的软弱地基,可以采用夯实(重锤夯实、强夯)的方法提高地基密实度;挤密碎石桩、粉喷桩等方法也可用于软土涵洞地基的处理。

② 预压法(反开槽法)

先填筑路堤,利用路堤荷载,对涵洞处软土地基进行预压,使地基发生固结沉降。待沉降稳定后,再开挖路堤,修筑涵洞。此法常常与超载预压、铺筑砂垫层、砂桩、排水板等结合使用,以加快软基沉降,缩短预压时间,提高预压效果。如图2:

涵洞预压法能消除不均匀沉降,避免出现“驼峰”,节省投资。缺点是需要预压时间,延长工期;对于涵洞需设临时管道。尽管如此,预压法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并得以大量推广使用。

在江苏、浙江等软土地基分布较广的地区,有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工程采用了以上一些预防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2 结构与构造措施

① 设置预拱度或扩大涵洞断面

当涵洞沉降量可能超过允许沉降量时,可设置预拱度进行调整(如图3)。图中填土中央为残余沉降量S,路肩处为0.8S,坡脚处为0.2S。通过设置合理的豫拱度,可以抵消大部分的沉降值,对于沉降能够日趋稳定的地基土适合用这种方法处理;扩大断面法通过对涵洞断面尺寸的加高,使涵洞基础沉降稳定后仍然保持涵洞的有效使用断面。在涵洞的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一般都根据实际情况对涵洞的断面尺寸进行了加大。

② 支承桩法

当工期紧,预压法难以实施时,并且地基沉降量又较大,超过了涵洞沉降允许范围,可采用打入桩或灌注桩作为涵洞的基础。在浙江杭(州)甬(宁波)高速公路中采用了打入桩加固地基,使用过程中地基沉降量比较小。

③ 筑刚性扩大垫层

在修筑涵洞基础之前,浇筑一层刚性的混凝土或其他混合物垫层,其平面尺寸较涵洞的平面尺寸有一定的扩大量,通过刚性垫层可有效分布基底压应力,通过刚性垫层的传力作用消除涵洞的节段错台。此种方法应用得较多,处理起来简单有效,如在京沈高速公路上就有应用。

④ 铺设土工材料

在涵洞的地基土中铺设土工格栅等土工材料,通过将土工材料铺入涵侧路基土中一定的长度,使涵底应力通过土工材料有效扩散,从而减小涵洞的沉降、节段错台等现象的发生。此种方法可以与其它一些方法结合使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将涵洞洞口建筑的基础与涵身基础作相同处理是防止其发生病害的有效措施。

3.2病害的处治方法

若涵洞软土地基未作适当处理,就很容易发生病害;即便是软土地基作了较好的处置,因某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也还有可能出现某些病害。病害出现以后,应及时作好处治,以免继续发展、恶化,以维持涵洞的正常使用功能。针对前面提到的各种病害,可作以下一些处治:

3.2.1 地基劈裂注浆。若涵洞地基出现较大的沉降、错台等病害,为了防止其继续发展,可在涵底钻孔并对一定深度和一定范围的土体进行劈裂注浆以加固地基,提高其承载力和应力扩散能力。

3.2.2 混凝土或砂浆找补平顺。对于地基变形已趋稳定的涵洞,其错台、沉降等可通过在其底板上加铺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找补平顺,以维持其正常使用功能。

3.2.3结构加固。在涵洞内跨沉降缝加设一圈钢筋混凝土衬砌,通过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来达到涵洞地基应力均匀分布,从而消除不均匀沉降、减小沉降值。

3.2.4对于洞口建筑的破坏,将其拆除后加固地基,重新修筑洞口建筑。

以上病害处治方法在衡(阳)枣(木铺)高速公路等一些工程中有应用,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也可以根据涵洞病害的具体情况使用一些合适的其它方法对涵洞病害进行处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JTJ 024-8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6

[2] 涵洞. 人民交通出版社

[3]黄林青,朱凡. 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凌治平.基础工程. 第一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5]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6]陈虔礼,林有贵. 高填土涵洞的病害处理和加固设计. 广西交通科技,1995, 20(3)

篇8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思路

我国岩溶地区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 296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8.74%。石漠化涉及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等8个省(区、市),其中又以贵州、云南和广西3省(区)的石漠化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这3省(区)的石漠化土地面积合计857.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66.2%。从石漠化程度看,石漠化土地以轻、中度为主,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356.4万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7.5%;中度石漠化土地591.8万hm2,占45.7%;重度石漠化土地293.5万hm2,占22.6%;极重度石漠化土地54.5万hm2,占4.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 240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7.45%,潜在生态威胁大。石漠化土地林草植被盖度低,生态功能退化,导致水土流失,水资源调蓄能力减弱,泥沙淤积江河湖库,影响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是我国西南地区当前的首要生态问题,也是西部地区面临的沙化、水土流失、石漠化三大生态问题之一,是制约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导致“三农”问题突出和地区贫困的根源。

一、石漠化治理思路分析

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和科学发展观,以科技为先导,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试点促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整合项目区现有生态工程资金;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讲求实效的方针,以石漠化土地的林草植被恢复为核心,辅以工程配套措施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生态产业发展,把石漠化综合治理同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示范与试点的关系,突出以点带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岩溶地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富裕”的新农村,为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积累经验,树立典范。

立体空间治理

根据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空间呈立体化分布的特点,对坡面的中上部石漠化土地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等措施,增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坡脚及平缓地带石漠化区域实施基本农田建设或营造生态经济林、修建生物篱等措施,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稳定农业生产和发展区域经济,同时结合林下种草,发展高效农业或林业;农村产业发展以石漠生态建设为基础,结合岩溶地区实际,发展以林药、林果、用材林、原料林、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型产业,培育岩溶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

工程类别治理

1)对石漠化土地通过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种草、严重陡坡耕地及石漠化严重的石旮旯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生物措施,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恢复与建设,提高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强岩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强化生态修复与生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坡度平缓的石漠化地带发展经果林、中药材林、原料林、用材林等生态型经济林,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结合国家土地治理工程,把石漠化坡耕地或石旮旯地水土综合整治与建设基本农田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加大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配套工程及生物篱等建设力度,蓄水保土,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和扭转石漠化区域缺土少水、土地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保障岩溶地区群众的民生问题。

3)开展人工种草与草地改良,充分利用草地资源以及农作物秸秆资源,促进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加大种畜品种改良力度,引进优良种畜,调整畜牧业结构,多元化地发展岩溶地区经济,增强岩溶地区群众的造血功能。

4)加强农村生活能源建设,结合现有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以户用沼气池建设为重点,适度发展小水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解决农村生产生活能源,减少林草植被破坏。

5)针对石漠化严重、局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在保障移民群众的土地与经济来源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展生态移民,减轻石漠化土地的生态压力,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6)强化项目整合,加快石漠化治理。目前石漠化综合治理还处在试点探索阶段,投入偏低,要充分利用好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形成项目互补,加大了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治理效果。

7)加强科技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岩溶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引导劳务输出,拓宽岩溶地区群众的就业渠道和生存发展空间;同时扶持、引导石漠化地区发展高效林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畜牧业加工等生态经济型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多元经济增长点,促进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石漠化治理的典范,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提供成熟的经验与模式。

二、治理技术分析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各行业和各级政府与项目区广大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实施综合治理,防治技术涉及多方面的建设内容,其治理对象、目的与要求各异。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石漠化防治过程中,广大科研人员对石漠化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试验,探索、总结出了各种符合实际、各具特色、效果明显的石漠化防治实用技术,但缺乏有效的总结、归纳与推广应用。在充分吸纳现有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明确石漠化防治技术措施的适用类型与地类,提出治理措施的主要建设内容与要求,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阶段提供指导与参考。

篇9

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旨在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控制或消除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建设、生产等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主要包括:

(1)布设监测孔,购置监测设备,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含水层水位、水质、水量监测;采取树立警示标志等措施建立地面塌陷、地裂缝预警体系,避免人员伤亡。

(2)按轻重缓急和塌陷区稳定程度分期开展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消除矿区地质灾害威胁。

(3)制定和实施减缓地下水渗漏的措施;

(4)结合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采取绿化等措施,恢复受破坏的景观。在大范围积水区域,集中设计景观设施,改善矿区小环境,营造休闲景观带;

(5)制定土地恢复方案,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等措施恢复矿区耕地。

2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根据煤矿实际,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主要有矿山地质环境预防保护措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大类。其中预防保护措施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保护措施、含水层破坏的预防保护措施、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防保护措施;治理恢复工程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土地资源恢复工程和地貌景观恢复工程;监测工程主要包括地面塌陷监测、地裂缝监测、含水层监测、地形地貌景观监测、土地资源监测等。

2.1矿山地质环境预防保护措施

2.1.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保护措施

(1)应预留保护煤柱,或采用充填法开采,及时回填采空区,避免或减少采空塌陷和地裂缝的发生;

(2)矸石堆放要有序、合理堆放,设计稳定的边坡角,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拦挡、排水工程。

2.1.2含水层破坏的预防保护措施

(1)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废水、固废淋溶液污染地下水;

(2)揭穿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应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

(3)采取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墙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阻止地下水进入矿井,减少矿井排水量,保护地下水资源。

2.1.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防保护措施

(1)优化开采方案,尽量避免或减少破坏耕地;

(2)合理堆放矸石,加大矸石综合利用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

(3)边开采边治理,及时恢复植被;

(4)采取围栏、警示牌、避让、加固等措施,保护文物古迹。

2.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2.2.1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1)地面塌陷治理工程技术措施:一是挖深垫浅法:对于塌陷较深地段,采用“挖深垫浅”方法对地面塌陷实施治理,治理方法是:将地表0.5m左右的表土取走,堆在四周,把沉陷较深地块(积水区)规划成取土坑,先行抽排积水,然后实施深挖,挖出的土充填在浅部塌陷区。确定取土坑位置后,将表层土下深挖出的土垫在沉陷较浅的地块内,然后将熟土覆于其上。取土坑深度视需土量而定,一般4~6m。深挖后的取土坑可进行渔业养殖,浅部充填区域则进行复垦,还田于民。二是疏水排导法:对于地面倾角小于2度,雨季易发生季节性积水地段,可通过开挖配套支渠,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工程系统,使塌陷区内雨季积水迅速排泄。此类方法工程量小、见效快,可大大节省成本。三是平整法:对于地势较高,潜水位埋深相对较大,地面无积涝现象,而地表凹凸不平地段,动用机械设备将地面平整后恢复耕种。

(2)地裂缝治理工程技术措施:根据地面塌陷破坏程度,适用不同的裂缝处理方案。对于轻度破坏,裂缝宽度<20cm,延伸长度<5m,对这种类型采用填堵法,即将裂缝挖开,填土夯实。裂缝回填夯实后,要求容重达到1.4t/m3以上;对于破坏程度严重,裂缝宽度>20cm,延伸长度>5m的,这类裂缝变形严重并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考虑采用反滤层的原理去填堵裂缝孔洞。即首先用粗砾料填堵孔隙,其次用次粗砾、再次用砂、细砂、土填堵。当塌陷稳定,用反泥层填堵后,可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逐渐恢复。

2.2.2土地资源恢复工程土地资源恢复工程应结合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治理,治理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完成后,因拟恢复为耕地的地段包括填方区、土地平整区和地裂缝充填区,各部位土体松紧不一,必须实施土地深挖翻耕,以达到保墒的要求,设计翻耕深度为0.4~0.5m。

2.2.3地貌景观恢复工程鉴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因素主要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对地形地貌景观的恢复将结合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以修补和恢复矿区地形,其中的挖方工程(鱼塘)、道路工程、排水沟工程完成后,在塘堰四周、道路两旁、排水沟外侧实施绿化,可以进一步美化地貌景观。

2.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包括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

2.3.1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地质环境监测是以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风险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环境问题成因、数量、范围和强度、后果进行监测,是准确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

2.3.2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监测

(1)监测内容:地面塌陷主要监测地表下沉量、水平移动量;地裂缝主要监测地裂缝宽度、深度、走向与长度、两侧相对位移等方面的变化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工程设施与土地破坏情况开展监测,其内容主要包括村庄民房、道路、河堤、土地的变形破坏情况等。

(2)监测方法:地面塌陷监测采取专业监测与简易监测相结合方式开展。首先在矿区及周边设立水准基点网,利用全站仪、GPS等仪器及钢卷尺、木桩、贴纸等简易方法,对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频率每月监测1次,并做好记录,对测量结果及时整理,分析前后变化及发展趋势。

2.3.3主要含水层监测

(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矿区各含水层的地下水位、疏干排水量及地下水水质变化。

(2)监测方法:水位监测利用现有的水井或新施工专门监测井,要求测量稳定静水位。水量监测是对矿井排水量逐日监测。水质监测是通过采取水样,对其化学成份进行监测,重点对矿井排水的污染物进行检测。

2.3.4地形地貌景观与土地资源监测

(1)监测内容: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高程、地形坡度的变化以及较大地裂缝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因此地形地貌的监测内容与地面塌陷地裂缝监测相同,不再单独设置方案。但对地貌景观的监测,须增加植树绿化效果的监测,监测内容为树种的面积、成活率、生长情况等。土地资源的监测,主要依据《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及《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进行,监测内容为土地复垦质量。

(2)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监测方法为现场监测。对植被面积、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现场登记;对土地复垦质量依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进行。

2.3.5矿山地质环境巡查与预警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结合监测工作,组织监测人员对开采区、采空区开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区,及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伤害。对即将塌陷地块,及时组织搬迁避让。对已产生地面裂缝地段,及时实施地裂缝填埋工程。

3结语

篇10

法律护航

德国很重视土壤保护的法律框架建设,联邦与各州政府都有关于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治理的专门法律和相关法律。

为解决土壤保护以及历史遗留污染问题,1999年以来,德国制定了土壤保护法、土壤保护和工业废地处理条例等法律。这些法律对土地使用者预防风险的措施及强制性义务、施加于土地上的各种材料的性质及其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土壤监测以及土壤保护的具体要求、风险的评估等作了规定。各州政府则依据联邦法律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如萨克森州有土壤保护与污染废地特别法、污染土地登记管理条例等。

萨克森州环境部门的官员介绍说,除了专门法律之外,其他一些法律也有关于土壤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条款,联邦一级有水保护法、地下水保护条例实施准则、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法等。萨克森州的垃圾处理经济与土壤保护法、警察法、水利法、自然保护法等法律中,也有土壤保护的内容。其他可以援引的法律包括欧盟的水保护条例和地下水保护条例等。目前,欧盟没有土壤保护的专门法律,但正在制订土壤保护指导性原则,草案已经出台。

为了给土壤保护和污染场地治理提供指导和咨询,德国联邦政府在环保部长会议下面设了一个联邦/州土壤保护工作组(简称LAB0),工作组实行理事会/全体会议制度,下设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法规制订、预备性土壤污染调查以及历史遗留污染调查。按照字母顺序,由各州轮流担任理事会会长,任期两年。委员会向理事会报告需要处理的议题,理事会对议题和当前重要问题开展讨论并形成报告,环保部长会议对理事会报告进行审议和批准。

同时,联邦政府环境局下面设了一个专门负责土壤保护的机构;各州还成立了土壤保护委员会,成员为来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他们出版一些小册子进行宣传,并提供政策和技术咨询。

基础治理

德国的土壤保护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开展了污染场地调查,底数清楚,为开展土壤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全面开展土壤监测。目前,德国各州都对土壤进行长期监测,全国共有800多个监测点,绝大部分是环保部门设立的,也有一些是农业部门设立的。联邦与各州政府设立土壤污染调查小组,根据土地的用途,如森林用地、绿化用地、耕地以及特殊用地等,对土壤进行监测,对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有害物质含量等进行描述,目的是随时了解土壤特性的变化信息,同时观察土壤发展趋势,评估治理措施是否有效。

其次,对全国有污染嫌疑的地块进行排查、筛选。治理土壤污染的第一步是对所有怀疑可能受污染的地块进行登记造册,并展开预备性调查,范围包括潜在的污染源、以前的厂区以及废料堆放地。根据调查结果对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有没有必要采取措施排除危害。接下来是对重点污染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内容包括有哪些污染物,浓度多少,哪些污染物在什么时候会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水环境、土壤、大气以及文化资产等造成危害。然后,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制定技术方案。最后,制定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规划并实施。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萨克森州的工业衰退得很厉害,当时就开展了一次污染场地的调查。截至2010年4月,有超过28500块土地以及38680个局部地块被怀疑受到污染,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目前,经过进一步的调查,16%已经排除污染,12%已经得到修复,52%的怀疑对象受到监视,目前没有进行处理,17%的地块有必要进行修复,3%的污染土地必须马上处理。

第三,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根据调查结果,萨克森州对全州污染土地建立了一个详尽的数据库,所有与土壤保护相关的州政府部门都可以使用这个数据库,下一级地方政府也可以查找属于本地区的污染场地情况。同时,建筑公司也可利用这个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对全州土壤保护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修复理念

在土壤修复方面,德国的理念是保护土壤的特殊功能,而不是土壤本身,对不同功能的土地,区别对待。根据这一理念,德国现有30万块土地需要治理,但真正需要采用技术改造的只占10%左右。

哪些土壤需要治理?德国通过精密计算设计了一套指标来评估土壤风险:在绿色线上的,主要是预防土壤恶化;在黄色线上的,要发出警告;在红色线上的,必须进行清理。

目前,德国主要采取3种措施治理土壤污染:一是净化污染源,比如把污染土壤挖出来处理;二是隔离封闭,如把污染物固封起来,以免污染地下水或者空气;三是保护与限制,如限制人群接近污染源。通常情况下,3种措施要综合应用。政府相关部门为污染治理企业提供治理手册,给予指导。对于没有资金或者不需要马上处理的污染场地,要把它单独隔离出来,进行跟踪监测。

BeisPiel是一家德国炼油企业,其炼油废渣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996年,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出资,共投入1.2亿欧元,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于2012年6月结束。主要措施是把废油渣以及土壤挖出来焚烧,在原来的土地上种草、种树,恢复生态。对于另一个砷、铅矿区污染场地的治理,则是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进行密封隔离,在上面建设停车场。

土壤修复需要高额费用,谁来付费?德国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对于无主的土地,先由政府垫钱修复,然后调查污染到底是由谁造成的,最终确定由谁来进行治理或者支付费用。如果一家企业拒绝清除自己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监管部门将会根据法律给企业开出罚单,然后由法院执行。一般情况下,监管部门会给企业两种选择:要么自己清理,要么由当局指定一家公司代为清理。

对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治理,德国给予政府补贴,但有严格的规定,政府的资金仅用于防止污染风险扩散、土壤保护部门确定的措施。而且污染必须是在1990年前产生的,且于1992年前向政府提出申请。污染场地治理费用绝大部分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的,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解决两德统一前遗留下来的污染问题。如果污染企业无力治理,即使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仍要承担10%的费用。其余90%的费用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其中60%由联邦政府出,40%由州政府出。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获得政府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