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5 04:4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过于传统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学体育课堂还是以竞技体育技能训练为主,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和训练,不能体现体育学科特有的功能和价值。体育课堂教学还是以篮球、排球、体操等学习目标为主,不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学校对体育课程认识片面,觉得体育课不是一门主课,学生可上可不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急需更新,否则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更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单调
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课堂设计包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等的总体设计。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设计,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进行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学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还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严重脱节,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三)传统体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因为教师长期以来都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深深地扎在他们的心中。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不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没有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评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特色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会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才能更加活跃,课堂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教学广播体操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等,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对比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此外,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智力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差距,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热烈、活泼的教学氛围,还要重视知识的有效传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认知能力激活到最佳状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篇2
【关键词】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2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1]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而学生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就体育课而言,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管理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2]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中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重视有效教学内容的选择
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3]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真正高效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一定是全面、适度、明确而具体的。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三、着手教学过程的优化
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要主动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与能力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为不同状态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方法、充分条件和良好环境,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遵循教学规律。要研究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和特有的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以认识活动变化为线索,从体验、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设计达到目标应具有的过渡目标,考虑目标达成应支持的条件及顺序,设置并帮助学生攀登目标的阶梯等路径,主动考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问题,联系多种“学习环境”,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或练习时间与次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用教师的“教”去激活学生的“学”。
善用教学机智。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是一个身体练习多、动态活动多、集体形式多、人际交往机会多的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教学机智,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关心体育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学情变化,及时搜集新的教学线索,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体现对学练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求知欲的激发与保持,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与良好生活方式的整合和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课的类型,科学、合理地设定班级人数,采用男女分班或走班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动”得充分、“动”得有效,使课堂教学活动与体育课程改革相匹配。
四、强化“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时空”
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下课”不应是结束,不应是放弃,而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怎么办呢?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也把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首先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则会产生另一种积极方面的效应。其次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积极上良好的锻炼习惯。它要求教师: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与结合。同时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六、教学评价的量化分层
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自主评判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完善动作的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重难点动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将抽象的评价标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细化、具体化,形成便于掌握学生评价方法,然后学生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了。这样教师将授评价方法的同时,也介绍了改进意见,量化评价时,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完善重难点动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重难点动作的掌握质量。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受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练习积极主动、踏实勤奋,但受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所限,还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动作,在进行评价和考核时,教师可以转换思路,设置基础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考核。如在制定评价等级时,设置明确的基础平价点,强调认真听讲、积极练习的比例:优秀―认真听讲、主动练习练习,动作技能掌握突出,积极合作、相互帮助;良好―认真听讲、主动练习,动作技能掌握好,可以帮助同学;及格―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努力掌握动作要领!这样的等级设置,学生会快就会明白:即使自己生身体素质较差,但只要做到认真听讲、积极练习,也可以达到及格!从而激发起稍差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邵更生,任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 “放” 教学目的 激发兴趣 自主合作
纵观现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普遍存有这样令人心痛的现象,大多数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几乎如出一辙:集队――准备活动――技能讲解(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动作示范――学生自行练习――收队(下课)。在这一教学流程中,教师仅仅在技能讲解和动作示范这两部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起着指导作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任由学生自由游戏。这类的体育课,被戏称为“放羊课”。整堂课下来,掌握教学技能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学效果甚微,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教学效果。分析了下,造成此现象的根源在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中“放”的教学原则把捏不准,理解不透彻,甚至是出现了误解。因此,“放羊式”的体育课对学生身心发展无一益处。“放羊式”的“放”也不等同于新课程教学中的“放”。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如何“放”,下面本人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紧扣教学目的地“放”
“放”不是指体育教师放任学生不管,任其自行游玩,而是指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放,是一种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何谓有目的、有计划的放,即体育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已设计好的教学流程适当地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或是集体小组合作探究下进行学习。
体育教学应把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所选择的教法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任何教学环节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尽可能使学生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要达到此目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学会“放”,有目的、有计划的放。一方面,在学习目标和思维方式、练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加强指导。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动作技能难度不大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摸索练习掌握的,教师要放;动作技能难度稍大的,学生一时掌握不了的,体育教师可以先尝试放,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兴许学生能掌握。倘若学生仍不能掌握的,教师才加以指导。在体育游戏中,教师也应放。教师在说明了游戏的规则后应放学生自由,使其充分表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自练的过程中去思考、分析、质疑解难,逐渐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激发兴趣地“放”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不可能至始至终地讲授40分钟。体育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在教师讲授留给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就是“放”。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巩固本课教师所授的某一知识或是某一技能。体育课中的“放”区别于其它课程中的“放”,这是体育课本身的课程特点所决定的。正因此特点,体育课中的“放”的能动性更大,灵活性也更大,学生更容易喜欢课堂中教师留给他们的练习时间。所以,总的来说,体育课本身具备着区别其它课程让学生更喜欢的特性。体育教师的“放”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表明: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最好的伙伴是与之年龄相仿的孩子,而不是教师。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潜力是在玩中被发掘出来的。所以,体育教师应合理地放手让学生自行去练习,教师不能一味地从头讲到尾,应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练习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教师所授的某一知识或是技能。总的来说,教师的“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三、合作探究地放
“放”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艺术,是新课程教学下的趋势和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同样适用。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必须有的放矢,不可全权包办,应将课堂还于学生,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将课堂还于学生,教师还必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和练习中去,而不是教师完全退出教学舞台,全然变成“边缘人”,任由学生“闹”。体育教师必须俯下身去指导学生完成技能练习,把自己和学生当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体。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放”,一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放”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人而异,肯定存在着差别。如果有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好某一知识、动作要领或是技能,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至不同的组中,让对某一知识、动作要领或是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去指导组里较差的学生,教师也亲自参与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加,就加强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总之,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放”是一种教学技术,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角色转变的要求,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趋势,也是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学生;教学;高效课堂
众所周知,打造体育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才能更顺利地达成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术动作,发展体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教学内容要重视基本技术的讲解示范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目的的课堂。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有些体育课过于重视课堂的气氛活跃,过多地采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愉快地进行练习。但教学的内容杂乱,没有系统性,更缺少教师对基本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学生玩得开心,却不知本节课具体学习了什么。例如一堂篮球课,学生不懂怎样才是正确的运球动作,不懂怎样才是正确的投篮动作,课堂内容空洞,华而不实。
体育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讲解示范完技术动作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身体练习,但不要过于注重练习的整体队形和授予的具体内容,如果让学生一直在指导下进行机械式的练习,就会使学生感到厌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二、重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中学体育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终身体育教育,使学生把体育的需求与职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教育如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进行体育教学,突出其职业特点,才能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体育要将学生的职业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衔接起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二项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提供方便。学校体育是基础体育,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必须使学生打好身体基础,结合适合于职业特色的专项体育进行训练,使学生适应各种自然条件的变化,培养学生独立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
三、实现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传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准备活动跑两圈、枯燥的课堂练习、总结下课,甚至是“放羊式”的体育课。
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物质保证。中学阶段每周三节体育课,,还有体育大课间1小时,体育课时的总量明显增加。学校可利用的场地十分有限,课的组织形式很难落实。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高效课堂是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其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最终要实现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针对以上教育教学现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打造体育高效课堂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自主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练习的方法,开发思维,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地安排,操作性要强,便于学生的掌握和提高,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要加强保护与帮助,注重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形式要简单易行,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组织形式。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
四、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教会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学生做好正确的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要领。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运动能力,开拓创新,乐于进取,全面提高业务能力为教育教学服务。
五、重视体育理论教学
篇5
学校课堂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及要求,而现行的体育教学则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人依据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学生生活、提高体育知识的认知深度及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要通过体育锻炼达到以下四个目标:1、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2、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3、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4、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二、现行教学方法的单调
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药”,速度快的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篮球框降低到易于学生投进去的高度,学生即易于投中,又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队列中的反口令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反应能力能否敏捷。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做放松操来放松肢体。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拔河、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篇6
关键词: 地方传统体育 中学体育教学 必要性
地方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是一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记忆性和创造性且兼有文艺和体育的文化娱乐活动。它不但具有娱乐功能,还有敦化世风、启迪智慧、张扬个性、陶冶情操的教化功能。又因为民间体育活动诞生的沃土在农村,它不受场地的限制,不受环境影响,不用花钱就可搞活动,所以被一代代赣榆人传承下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许多民间体育活动被人们淡忘,被孩子们疏远,学生静态的生活时间增加了,游戏活动减少了,身体素质下降了。同时在体育课教材中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因此,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一、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意义
1.由于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特点,它多以游戏的方式出现,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果各地区学校能结合本地区特点,将一些富含趣味性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引进体育课堂,则能使体育课更丰富多彩,将会提高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将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2.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有限,受此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设施及条件比较落后。而地方民族体育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复杂器材的优势,很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比如“打瓦”、“跳房子”、“滚铁环”等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就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开展。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中引入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
1.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思想的贯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淡化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坚决取缔有损于学生健康的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而地方传统体育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很强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这与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既有利于民族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
2.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地方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需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的生命,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是必将消亡的。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模式和载体不断地强化,民族体育本身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一定模式,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引入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开展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同一种源源流传的思想、意识,潜意识中加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对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
3.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地方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的需要。由于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里培养出来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心理积淀,将会深深地影响人们体育意识的重建和体育生活化的进程,因此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开展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思想,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诸如滚铁环、跳绳、踢毽子、踩高跷、少年拳、太极拳等引入校园,让学生陶醉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中,少了些规矩,多了些想象,少了些束缚,多了些自由,倡导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既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校正规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结构。
4.提高学生健身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学校正规的体育课程中大都是一些竞技性较强的项目,而且都有考核内容,常常提不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就成为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在体育课堂活动中引入趣味性十足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符合地方民族特色,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全放松,在学与玩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活动,培育健身意识,增强体质。
三、如何让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
1.抓住进入课堂时机,融入要自然,不要为了做而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怎样走进体育课堂,我想必须抓住教学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至于其“走进”到教学内容的什么地方,那就要根据教材制定的意图而定。如:我在一堂跳跃教学课中,将地方传统“跳房子”活动引入到准备活动中,运用这种办法使学生们在3--5分钟的时间内达到适合本课教学所需要的活动量,替代了以往单一的跑圈、徒手操等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基本部分教材学习中我又将其作为辅教材处理,把改编后的“跳房子”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创设故事情景开展活动。另外也可以将一些民间体育活动以素质练习游戏的形式融入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在课的结束部分,音乐响起,师生共跳“摆手迎吉祥”舞蹈,更让学生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2.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由于民族体育活动本身就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再加之我校大课间经常组织地方传统健身活动。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见到的组织形式都是多样化的,所以它的组织形式应该表现出最大的自由度。鉴于地方民族体育活动进入课堂其进入方式、内容选择的灵活多样性,也就带来组织的多样性,我校的具体做法表现为:(1)集体讨论、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组织形式。选择简单易学动作,照顾绝大多数学生。(3)按教学内容确定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4)学生分小组讨论,创编动作予以展示交流。
3、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条撬动学生发展的无形杠杆。在活动过程中,正确的学习评价可以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错误的学习评价则可能扼杀人才、埋没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因为组织形式的自由度,突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不能去挑剔毛病。只要是学生参与完成了此项活动或有了进步就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毕竟地方民族体育舞蹈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例如:学生在跳摆手舞蹈时,看上去动作虽然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学生的那种认真劲无不让我们送去欣赏的眼光。同时让小组相互评价。老师适时竖起大拇指,表扬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把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搬到体育课堂,不仅能较好地解决体育设施缺乏的问题,更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承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因此,“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到来给学校校本资源的开发注入快乐元素,使体育课堂更具吸引力,带来勃勃生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实践与创新,学校体育教学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铭主编.西南民族史研究.重庆出版社,2010.
篇7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时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2、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3、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所谓低起点指对部分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放低要求,并适时的鼓励。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有学生不敢跳,可以放低高度,用橡皮筋代替竹竿,还可以在下落的地方置一块海绵垫子,学生跳过了,不要忘了称赞他们“你真行,动作完成得不错。”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前抛实心球教学中,有学生就是不及格,于是我就把她们集中过来,分别叫两位好差生出来投,叫她们自己比较:归纳。针对问题,我在课前制定了一个运动处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问题一一归纳出来,再把如何纠正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运动处方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动作改进了,课堂效率提高了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于是在平时的课中留有时间给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创、小组练习、小组展示、自我评价或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4、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动作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练习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平时教学始终贯彻实、活、精的原则
实:踏实,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活: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可能按步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22-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本质不单单是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独特的身体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更好地掌握一些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1、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也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单个项目练习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某个明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进行慢放和分解,让他们从直观上去感受动作应该是怎么样的,明白哪些动作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技术环节又是可以变通的。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本身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可以使学生精准地去学习各技术环节。
2、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
在原有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只是采取课堂传授的方式,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运动本身的快乐,几乎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空间。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去,营造体育运动的气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运动精神。
3、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这主要体现在课程选择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在课程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尝试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并通过体验项目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和适合该项目。在课程教学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不要拿一些固定的指标去要求学生,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能够体验到体验的乐趣所在。
二、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质、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彼此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意义。
四、切实对教学评价机制实行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某些知识领域存在不足,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从而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依赖性”。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2、由“导师”型向“学友”型转变
我们虽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用专家的眼光去审视、苛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要用一颗爱心和宽容心去接纳每个学生。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3、针对新课标及学科特点建立科学高效的多样化评价机制
事物是动态发展的,对人、事的评价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因此,在评价机制上,我们要打破传统固有的模式和标准,建立一种动态式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动态式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树立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一种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引入“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等现代学习方式,并与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借省课题研究的机遇,我们对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内涵进行了研究,并从操作层面对其目标设置、教学方法、探究程序及怎样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整合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关键词 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实践研究
一、体育探究式学习理念的内涵
探究学习的概念是学生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广义体育探究式学习以科学哲学、体育心理学和体育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应该是一种代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价值。
二、探究教学案例设计
探究学习分为课题探究和问题探究。学生的问题探究学习必须经历四种基本程序。我们依据“水平五”目标,就主要问题、多层问题探究和传统教法与探究学习整合等模式,列举了几个案例。
案例一:主要问题探究。
(一)学练内容:不同地形、方法越野跑。
(二)探究的问题:跑的姿势或技术要领有什么不同?
1.参与、生理、技能目标(略);
2.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形跑的技术要领探究,自主、合作地发现问题,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究问题与参与长跑的兴趣。
(三)程序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自由组合成锻炼小组、在校内自主选择不同地形,进行上下坡、左右转弯跑;钻、跨、跳等越过不同障碍的耐久跑(发现问题)。
2.搜集与处理信息
学生总结不同地形、不同跑步方法的不同要点相互交流、教师提示、小结问题继续分层或分组在校内、校外越野跑。
3.得出结论
上下坡、左右转弯等不同的地形,就要采用不同的跑步姿势;钻、跨、跳等不同的跑步方法,就要运用不同的跑步技术。
4.表达、交流与评价
组内交流(自评)组间归纳交流;(互评),师评并介绍耐久跑对生理、心理和今后人生中的作用、意义与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探究问题与耐久跑的兴趣激发与技能提高自觉地参与耐久跑。
案例二:多层次问题探究。
(一)学练内容:滚翻
(二)探究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安全事故,怎样利用翻滚动作与现场器材逃生?
1.其它目标略
2.探究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大胆假设、自由探究;完善对滚翻目的意义的认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程序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复习前、后滚翻,在自主练习的情境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
第一层次问题:除前、后滚翻外,还可以怎样去翻滚?
学生假设:学生自由发挥想像,进行各种各样的翻滚练习,或设计多种不同条件下的滚翻动作进行练习。如:侧滚、滚下坡、用体操垫裹住身体滚等。
2.搜集与处理信息
第二层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需要用翻滚逃生的特殊情况、灾害或事故?
学生介绍从现实生活或媒体上看到的场景与知识老师展示如火灾、车祸等要用滚翻逃生的资料,或设计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情况与灾害场景?
第三层次问题:怎样用滚翻动作快速逃离危险地区?
学生在设计或想象的场景中实践体验,创造多种在不同危险情况下,用最快、最简便的翻滚动作逃离危险地区的方法。
第四层次问题:逃生时还可以借助一些什么器材,以提高安全性和速度?
学生设计多种器材(如体操垫、棉被、衣服、相互帮助等),与各种滚翻动作结合练习完善与提高滚翻技能。
3.得出结论
遇到危险需要用滚翻逃生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和当时的条件,采用多种滚翻动作和利用不同器材逃生。
4.表达、交流与评价
分组展示、介绍自创的翻滚动作自评、互评、师评学生借鉴与选择多种最好的翻滚动作与器材,进行练习与新的探究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与创新能力提高。
案例三:传统教学方法与探究式学习有机整合。
(一)学练内容:篮球运球练习
(二)探究的问题:篮球运球的自学自练方法?
目标任务(水平五)
探究目标:自创1-2种自学自练的方法,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提高,成就征服命题和自我创新的快乐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传统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
教师归纳总结、讲解示范几种练习篮球运球的方法(或多媒体展示)。
2.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篮球运球练习。
第二阶段:探究式学习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
除了老师介绍和同学们以前学习过的篮球运球练习方法外,我们还能根据不同运球技术,创造一些适合自己的篮球运球练习方法吗?
2.搜集与处理信息
学生自主或合作练习在练习中相互研究、共同探讨每组(人)自创2-3种篮球运球的练习方法。
3.得出结论
练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能创造练习方法,用自己创造的练习方法进行运球练习,同样也能提高篮球运球技能。
4.表达、交流与评价
各组(个人)学生介绍自创的篮球运球练习方法自评、互评、师评自主练习与新的篮球运球方法探究课后根据学到的技术与练习方法健身与提高篮球技能自学、自练、自评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
三、小结与建议
但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它的不足和缺陷。如比较费时,影响学习数量和练习密度;对教材化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学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加上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程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所以,不是所有知识与技能都需要让学生探究等。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 参与度 主体作用 激发兴趣
要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体现了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主体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素养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以身示范,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口令的正确性、评价的艺术性,能起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身体语言的发掘和运用,这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样很有作用。
体育教学的直观性特别强,这不仅体现在教师正确的示范上,还表现在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行、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方面。体育教师端正的仪表、生动的语言、可亲的教态以及精神面貌等,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举止要大方、言语要得体,不能流露出任何消极的情绪。
美好的教师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只要注意保持美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日积月累,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懂得欣赏美、向往美、追求美。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善学好学
一堂体育课,离不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课就只能流于形式,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在于兴趣,因此他们最喜欢“自由活动”的体育课。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体育课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愉快主动地参与体育课。
例如,在教学“耐久跑”的跑走交替时,笔者以“野外郊游”的形式开展教学,提前预设好道具和场景,让W生集体参与游戏,进行“直道跑一弯道走”的练习。具体说来,就是在操场两端的弯道上摆放标志物,充当野外的草地、树林和水塘等,学生以起跑姿势从直道起点出发,依次追赶跑入弯道。当进入“野外”时,学生边走边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笔者在一旁鼓励并提示:“快看啊,花丛中有蝴蝶和蜜蜂在欢快地飞舞,水塘里有鱼儿在嬉闹呢……”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们飞舞、游动的姿态。这样一来,枯燥乏味的“耐久跑”就变成了愉快的郊游,学生不再感到厌倦。
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快速跑变得生动而具有趣味。在笔者的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只要一看到事先布置好的游戏场地,马上就会兴奋地跳起来,上课的时候特别投入。
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方法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益。”体育课堂教学,既包含教师的“教”,也包含学生的“学”,两者有机互动,协调统一。因此,教师应该明白自己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绝不能只给学生以“鱼”就万事大吉,而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掌握“捕鱼”的方法。
“授之以渔”体现在体育课堂上,就是教师要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点拨和启发学生,将讲述知识、传授技能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研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让学生学有所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笔者在进行接力跑传接棒动作的技术教学时,先教学生学习“上挑式”传接棒技术,然后以三到五名学生为一组,组成一路纵队站立,从后向前连续进行“上挑式”传接棒动作练习(要求学生握棒位置不准移动)。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总结出了“上挑式”传接棒的缺陷,并且尝试寻求比“上挑式”接传棒更好的方法――“下压式”传接棒。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压式”传接棒的学习之中。
四、尊重差异。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也导致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喜好不同。例如,有的学生奔跑能力强,喜欢上短跑课;有的学生投掷能力强,喜欢上投掷课;有的学生跳跃能力强,喜欢上跳高、跳远课等。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之外,更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体育技能。
首先,教师要坚信每一位学生的身上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因此要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有的学生跑得慢,却投得远;有的学生投不远,却跳得高;有的学生跑跳都不行,但却很遵守课堂纪律……为此,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都要认真观察,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等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批评,真正从心里帮助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尤其是对于体育能力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点滴进步中得到满足,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并获得乐趣。
五、巧设机会。让学生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
无数事例证明,体育课上那些体育能力弱,缺少成功体验,经常受到教师训斥的学生,几乎都会对体育课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体育成绩低下,成为体育“弱势生”。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为这一部分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为每一次成功的体验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份欢欣,都会使学生增添一分自信,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争取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