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四大分类
目前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物
定义:可回收物(再生资源)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主要种类:
废纸类--—报纸、纸箱板、图书、杂志、各种本册、其它干净纸张、各类利乐包装牛奶袋、饮料盒(需冲洗晾干)。
塑料类--—各种塑料饮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盆(盒)。
玻璃类--—玻璃瓶、平板玻璃、镜子。
金属类--—铝质易拉罐,各类金属厨具、餐具、用具,其它民用金属制品。
电子废弃物类--—各类家用电器产品。
织物类--—桌布、衣服、书包等。
2.厨余垃圾
定义:狭义的厨余垃圾是有机垃圾的一种,分为熟厨余包括剩菜、剩饭、菜叶;生厨余垃圾包括果皮、蛋壳、茶渣、骨、贝壳。泛指家庭生活饮食中所需用的来源生料及成品(熟食)或残留物。但广义的厨余垃圾还包括用过的筷子,食品的包装材料等。
3.有害垃圾
定义: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主要包括:废药品、废杀虫剂、废消毒剂、废油漆、废溶剂、废矿物油、废化妆品、废胶片、废相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充电电池、废扣子电池、碱性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等。
4.其他垃圾
定义: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主要包括:使用过的卫生纸、传真纸、照片、离型纸、蜡纸、转印纸、塑料光面废纸、卫生巾、婴儿纸尿布、餐巾纸、烟蒂、陶瓷制品、衣服、鞋类、石棉瓦、白板、木质玩具、雨鞋、木质家具、橡胶制品、轮胎等。
二、垃圾分类小误区
误区一:大棒骨是厨余垃圾。事实上,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它垃圾”。类似的还有玉米核、坚果壳、果核等。
误区二:厕纸是纸,不算可回收“纸张”。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陶器、烟盒等。
误区三:厨余垃圾装袋扔进桶。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厨余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厨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误区四:塑料制品都属于其他垃圾。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比如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橡胶及橡胶制品,都属于可回收物。
误区五:速冻饺子、豆腐包装盒,都是厨房里产生的垃圾,当然是厨余垃圾。一次性餐具、食品包装袋都归类“其他垃圾”。另外,用过的餐巾纸、卫生间的纸,还有抽过的烟头、旧衣物,也属于“其他垃圾”。
误区六:吃完的花生壳算其它垃圾。吃完的花生壳应该算厨余垃圾。家里用剩的废弃食用油,也归类在厨余垃圾。
误区七:残枝落叶算其它垃圾。残枝落叶及家里开败的鲜花属于“厨余垃圾”,而尘土属于“其它垃圾”。
三、你提问我回答
1.为什么要提倡垃圾分类?
①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达1.5亿吨,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现在中国668个城市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1/4的城市已经无地可填。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②相较于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的垃圾处理方式,回收再利用无疑是垃圾处理的最佳理想模式。但是最大程度实现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第一步就是分类。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减量和分类利用,始终是学界公认的垃圾问题真正出路。在垃圾管理体系中,垃圾焚烧处在金子塔的最底层——与垃圾填埋并属于末端处置,塔尖是著名的垃圾处理3R原则——减量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归根结底,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最佳途径。缺点:回收点分散,回收方式简单粗放,资源再生体系不完整。
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垃圾分类在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已成常态,具有完备的垃圾回收配套设施、细化的垃圾分类标准等成功经验,为我国顺利开展垃圾分类提供了借鉴参考。
2.垃圾分类为什么从可再生资源回收着手?
①据统计,目前中国97%的城市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在250亿到300亿元,而若回收利用,则可以创造出2500亿元以上的产值。这说明,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价值潜力巨大。
篇2
[关键词] 湖南省;农村废弃物;废弃物处理;现状;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17-03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废弃物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加强了关于生活废弃物的管理,然而农村生活废弃物情况仍不容乐观。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的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增长迅速,种类多、成分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废弃物管理系统不健全,随意倾倒、就地堆放现象普遍,造成了农村空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继而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一、农村生活废弃物定义与种类
农村生活废弃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农村生活废弃物应当区别于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在生产链环中资源投入与产出物质和能量的差额,是资源利用中产出的物质能量流失份额。
废弃物分类是指按照废弃物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生活废弃物一般可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厨余废弃物、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
随着湖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成分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不但含有厨余、果皮和作物秸秆,还有难以降解的塑料包装、砖瓦等,和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接近,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二、农村生活废弃物现有的处理方法
根据我们对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的调查,发现农村废弃物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有的处理模式。
(一)自然消失
对生活垃圾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如各种废弃纸制品,果屑随地丢弃。农村废弃物管理属于公共服务性质,村民无需付费即可享受环境资源,甚至破坏环境也无需承担后果,这种搭便车现象导致了人们过度地使用公共资源和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造成了垃圾无人管环境治理难的局面。
(二)焚烧
焚烧是采用高温技术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包括人工合成物质)彻底分解为气体物质排放到大气之中,即重新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废弃物中的瓦砖渣土比例降低,塑料等可燃材料的比例在持续增加。纺织物、纸类、塑料等热值高,而且无腐烂性,适宜存放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运至焚烧厂焚烧。在调查中发现,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多采用这种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为此提供这样的处理条件。
(三)填埋
填埋是生活废弃物最终处置的一种方式。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直接利用空地进行挖坑处理作为填埋场所,而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作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构筑人工衬层作为人工屏障进行处理。
(四)废品回收
废弃物回收是一种有偿性的废弃物处理生活服务。农村废弃物回收个体户是以户为单位。在农村,还存在废品回收站和私人收购的废品回收模式。居民将可回收的废弃物暂时堆砌,比如废弃的钢材等,等回收的摊贩回收时进行售卖或当废弃物集中到一定数量,自行运往废品回收站。
三、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种类多、成分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废弃物管理系统不健全,处理技术和手段落后,随意倾倒、就地堆放现象普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由于近几年农村生活废弃物产量迅猛增长,自然净化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废弃物产生的速度,导致越堆越高,甚至出现了废弃物围村的现象。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模式简单、随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废弃物率处理缺乏完善的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严重的空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生活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处理方式简单落后。填埋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它要占据很大的土地资源,同时,填埋处理也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是恶臭、排放甲烷和垃圾渗滤液的问题。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剧毒物质,所以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在调查的农村地区,填埋方式很少构筑人工屏障进行处理,防渗措施差,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焚烧优点是减少废弃物的体积,解决占用土地的问题。但最大的缺点是空气污染,其中以二恶英最为严重,处理较难。农村中常用的废弃物处理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处理不当引发疾病传播
生活废弃物主要通过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疾病的传播。生活废弃物若不能及时从清运或是简单堆放,往往会造成废弃物遍布、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比如废弃物对地下水的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标,引发腹泻、血吸虫、沙眼等疾病。曾发生过的痢疾流行,就是地下水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病原微生物乐爻标引起的。
(三)无法得到充分回收导致资源浪费
农村生活废弃物中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废弃物,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南农村生活废弃物中可回收废品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原有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回收网点的整合更新速度不见起色,回收量的增加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下降的趋势。目前,从事废品回收的部门比较侧重于回收废纸,废旧金属等利润较高物资的回收。而对利润较低的玻璃和废电池等的回收则兴趣不高。此外,许多村民对卖废品的热情也在减退,导致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充分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常年不合理处理导致环保整改成本巨大
我国政府关于环保资金的投入近几年来已有所增长,然而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大部分资金仍偏向城市,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生活废弃物常年得不到合理处理,甚至出现废弃物围村的现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也还处于落后阶段,还有一部分农村不具备生活
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垃圾全部被放在村庄周围的路旁、河边。此外,农村废物环境保护属于公益事业,回报率很低,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较弱,导致进行环保整改的成本巨大。
四、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的探讨
探讨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要严格遵守生活废弃物处理的相关原则,遵循科学的处理思路,根据不同生活废弃物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来引导农村生活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才能有望真正解决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的难题。
(一)处理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农村生活废弃物常年不合理处理导致环保整改成本巨大,政府是推行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但往往镇政府财力有限、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承受大的财务负担。因此,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要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要经济实惠,运用有限的经费使其发挥出对废弃物处理效益。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农村地区存在问题不同,措施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地农业废弃物种类分布、利用基础,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相应采取资源化利用技术,因地制宜的推广适应不同区域特色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模式,避免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3.可操作性原则。处理措施一定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考虑到不同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差异,对新的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要坚持处理模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全员参与原则。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村委会作为自治组织,具有办理本村公共事务的职能;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因此,居民、村委会、政府部门等都要参与进来,使全员参与成为治理的主体。
(二)处理思路
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意识缺乏,首先是要引导村民进行初步分类;然后根据废弃物的种类、成分的复杂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的不同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废弃物不同处理措施的方案;最后要实行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保障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三)具体处理措施
1.引导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初步分类。农村生活废弃物量飞速增长,给废弃物处理带来挑战,提高农村居民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主动性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途径。但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意识缺乏,要引导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初步分类。废弃物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和不可回收废弃物,其中不可回收废弃物又包括厨余废弃物(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有害废弃物(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和其他无害废弃物。
2.可回收废弃物处理方法。m然现在农村居民也有意识将纸类、金属、塑料等这些可回收废弃物囤积贩卖,但是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善,也会导致有些居民找不到回收的人和囤积时间过长造成了可回收废弃物变得不可回收最终随意丢弃等现象。
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应该建立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于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客观原因的存在,成本效益低,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该领域。政府应当给予投资企业政策上的扶持,如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的财政和土地等政策,按规定给予投资企业相关优惠,使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由政府通过比对各投资企业对废弃物定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投资企业,由其进行定期的废弃物回收、运输、处理。通过这样的手段和方式,可以降低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成本,实现市场资本的最优化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些废弃物,并可以让居民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政府从供给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中脱身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管者。
3.不可回收废弃物处理方法
①蚯蚓堆肥法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这类厨余废弃物居民一般主要以收集然后随意丢弃,焚烧为主。然而实际上,这种废弃物也是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的,可以采用一种对于一般农村居民简单便捷的处理方法――蚯蚓堆肥法,蚯蚓在农村是很普遍的生物。蚯蚓堆肥法是指利用蚯蚓吞食大量的厨余垃圾,并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讲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或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这种方式可以迅速的分解厨余废弃物,不会因为长期堆积或者焚烧而导致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②厌氧处理法
人畜粪便作为一种潜在的“废弃物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不仅可以减少本身对于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利益。粪便可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为居民提供燃料。目前,这种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在很多地区都有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农村拥有沼气池的农户为5000万户。并且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国家对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农村居民为用气对象,按照“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原则,支持建设以畜禽粪便或秸秆为原料的小型沼气。农民利用粪便制沼气,使得人畜粪便得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③卫生填埋法
针对无害废弃物,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可以直接利用空地进行挖坑处理作为填埋场所,而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作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构筑人工衬层作为人工屏障进行处理。在底层进行防渗,垃圾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处理。对于处于山区的农村地区,要避开选用洼地、山谷进行填埋,选择远离水源和居住地的适宜地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④集中焚烧法
焚烧是处理废弃物最常用的手段,针对不可回收的无害废弃物,集中焚烧法是科学和合理的。将无害的废弃物进行集中焚烧,得到高效、稳定、快速的清洁处理。处理量大,减容量好。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垃圾焚烧炉装置,使不可回收的无害废弃物在炉内封闭缺氧的环境下,产生可燃气体。这些气体是废弃物再生的新能源,具有很高的热能。并通过尾气处理塔氧化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达到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⑤专用垃圾桶回收处理法
专用垃圾桶回收处理法主要针对有害废弃物,比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类废弃物如果不加以科学处理、随意丢弃的话造成的危害是远远超出其他废弃物的。应该在特定的几个地方安装这类废弃物的专用垃圾桶,然后定期安排人员来收走送往城市指定的地方处理回收。这个方法虽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有些意识不高的农村居民因为嫌麻烦而不将有害废弃物放到特定的垃圾桶中去,所以宣传工作的也要贯彻落实。
(四)配套政策
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由政府作为主体,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保障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
1.加大农村卫生配套设施投入。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钐,直接导致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环卫体系建立存在障碍。要加大农村卫生设施配套设施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处理。环境卫生保洁基础设施要进行科学规划,各单位要加大投入,有效解决环卫设施陈旧、数量不足、不配套、无废弃物处理设施等问题。
2.开展最美卫生乡村评选活动。开展最美卫生乡村评选活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农村建设。对参评村从“村庄环境、卫生整洁程度、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考评。对获奖的“最美卫生乡村”制作专题页面集中展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进行宣传。发挥最美卫生乡村示范引领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提高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推动农村生态保护、乡风文明。
3.定期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农村生活废弃物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按月、季度定期统筹安排行动。严格对照环境卫生评分标准进行逐一评分,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按时整改。
4.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污染。发挥各种宣传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机关单位、社区、村等场所的宣传栏,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开设环卫常识课,大力宣传科学、卫生、环保方面的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宣传废弃物污染的危害性,引导、促进广大村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污染。
五、结论
本文通知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进行调查,分析了现有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在遵照成本效益、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废弃物处理模式,来倡导村民践行。以期待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废弃物分类减量、收运处理等工作,使得农村生活废弃物得到综合治理,同时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武晴,卢明湘,唐卓,丁晓艳.农村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利用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39-41
[2]陈永根,周传斌,朱慧芳,王如松.发达地区农村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策略[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6):940-946
[3]赵志远.新农村建设中废弃物处理现状与出路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38-41
篇3
关键词: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
1、绿色施工的定义
根据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而提出来的。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中的体现,因此绿色施工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施工以追求工期为主要目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处于从属地位,当工期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往往不惜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保工期。显然,传统的施工模式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绿色施工的内涵
根据绿色施工的定义,绿色施工应是综合人与生态于一体的理念,简称“天人合一”理念。坚持“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实施高效型建筑,并保持环境友好、减少污染、确保人身安全,构建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努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这是我们从社会发展角度所审视的绿色施工的基本内涵。
二、绿色施工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员工对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首先,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从公司到项目部逐级成立“绿色施工管理小组”,明确各级绿色施工责任人。制定绿色施工管理目标,明确环境保护具体指标,并制定奖惩制度和标准。其次,结合工程特点,利用宣传栏、告示栏等对工地绿色施工进行宣传,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结合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向职工讲解绿色施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职工的绿色施工意识和环保意识。最后,制定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由项目部自评到公司分阶段对工程评估,二者对比分析,制定出改进措施,逐步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2、绿色施工在减少环境污染中的具体措施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对附近居民以及公众的健康、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1)提高与施工有关的室内外空气品质是该原则的最主要内容。施工中常用的控制扬尘,提高施工场地空气品质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有:
(1)基坑开挖运土车辆应选用有盖封闭车厢,现场设置专用的洒水车,随时确保运土道路的湿润。
(2)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采用自制的小型洒水车,每天上午、下午各3次,对施工范围内道路进行喷洒,保持路面湿润。
(3)建筑物四周应满挂密目式安全网,施工垃圾袋装运输,严禁抛扔,有效控制施工中产生的扬尘降低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4)现场出入口设置自动洗车装置,对驶出车辆进行冲洗,减少车辆带泥出门,降低对场外道路的污染。
(5)施工现场各类加工棚,特别是易产生扬尘的加工棚采用钢板搭设成封闭结构,降低扬尘扩散。
(6)施工现场道路应采用混凝土硬化,道路两旁种植花草,现场道路每天洒水,有效降低扬尘。
(7)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现场混凝土搅拌,可大幅度地消除粉尘污染。
(8)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堆放处全部采用密目网遮盖,减少扬尘。
2)对于噪音的控制也是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具体的措施有: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噪声设备在白天使用,减少夜间设备的使用。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易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居处。
(3)施工现场沿工地四周设置至少5个噪音监测点,每天早、中、晚三次派专人监测并记录。
(4)定期走访周边居民区,了解周边居民对施工产生的噪声的反馈,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制定降低噪声的具体措施,防止扰民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3)光污染的控制也是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的一个方面。优化施工工艺,现场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钢制预埋件加工采取工厂化预制,减少现场电焊作业。现场电焊及烧割作业采用型钢龙骨、防火布覆面挡光罩,减少强光外泄。工地用照明大灯设置定向灯罩,有效减少、防止强光线外泄等都是绿色施工对光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4)水污染的控制也是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前段时间发生在兰州的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就是鲜明的例子,施工单位应该要从中吸取教训。水污染控制的措施有:
(1)沿临时道路和外脚手架外侧设置300x500排水沟,排水坡度1%,水沟内采用1:2.5水泥砂浆抹光,减少地面污水渗入地下。
(2)生活污水全部采用UPVC管排水管道,接头无渗漏,污水无外流。
(3)职工厕所设置化粪池,职工食堂设置隔油池,专人定期清理。
(4)委托专业环境监测部门对工程排向市政管网的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5)对土壤的保护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绿色施工的角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四周产生的土层进行喷浆防护,以免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由专人及时疏通并登记在册,并委托辖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运走。
(3)建立固体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在生活、办公区内,对垃圾分类为有害、可回收,不可回收三大类,专门设置垃圾桶,有醒目标识。对电池、墨盒等污染源废弃物回收后交给专业机构集中处理,不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采用砼硬化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有材料管理部门集中处理并登记在册。
(5)所有用油设备下方均设置了接油盘,油品无洒落在地面现象。
6)垃圾控制也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必不可少的一环,绿色施工要求现场设置的垃圾桶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定位摆放,定期清运。垃圾桶上采用不锈钢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建筑垃圾按照金属类、木材类和砖、石、砼类分开堆放,定期处理,合理利用。生活垃圾设固定垃圾池,由所属环境卫生管理所统一清运。
3、绿色施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除了最主要的减少环境污染外,还应该尊重并制定措施保护工程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居民水平得到了一个跳跃式的上升,而在整个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上升,比如我国目前的很多城市长期遭受雾霾。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发展进程较快,而在城市的废物处理系统没有跟上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使得城市与自然形成冲突,因此,生态城市的概念被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指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在生态城市中,居民的生活理念是与自然和谐共赢,城市的废弃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甚至能够参与到整个自然界的循环,帮助建立更好的循环体系,因此生态概念的提出侧面地反映了人们追求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2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环境工程是指在生态环境中比较喜欢的工程项目,它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城市建设过程中处理废弃物,包括废水废物、工业残渣。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进行统合式处理,将问题汇合一起分析过后,提出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达到生态平衡。在现代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当其冲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建设一套完善的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是非常多的,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也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业废渣,因此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处理废物,如何将废物有效地进行循环利用。首先环境工程在废物循环利用方面,第一个要做到的是对废物进行分类,对可回收利用的废物进行再次回收利用,再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分类标准,进行特定的垃圾收集,对不可收集的物品进行高温处理,再将废气进行达标处理后排放到大气,同时对于可回收的利用集中回收运输,到工厂进行二次循环使用,避免了有害物质流入大自然。其次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污水排放,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规范现代企业排污标准,对于存在偷排漏排的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相关部门也可以对此成立巡查组,对企业的污水排放进行定期地巡查。
3节能减排技术与城市绿化建设
在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我国在建国初期多使用的是白炽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照明设施的选择也从白炽灯转向了更为省电和高效的灯管。而节能减排技术在照明方面的应用使得节能灯被发明出来,相比较传统的白炽灯和灯管节能灯消耗电量更少,更加安全,在这一方面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落实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企业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资源倾斜,大力地开发相关节能减排技术,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最后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景观绿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比较以上的节能减排技术和废物循环利用体系,绿化环境的建设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绿化植被的增加对于城市控制空气标准有巨大的帮助,而绿化建设也是城市居民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因此生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工程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现代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工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行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在政策上对于一些绿化企业进行相应的补贴,帮助绿化企业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篇5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K・波尔丁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比较而言,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模式,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其运行模式须遵循 3R 原则。“3R 原则”是指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和资源化原则(Re?鄄source)。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循环经济在实践中,一般包括三个不同而又有序衔接的层面:一是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二是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三是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
目前,发达国家在这三个层面上的实践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和经验,如企业层面上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的清洁生产模式;区域层面上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整个社会层面上德国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循环型社会体系。而我国尽管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整体上看,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在区域层面上,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层面上通过废弃物交换建立的生态产业链,是在企业群体之间实现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经验尚不足,不能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企业层面上,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尚处于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之中,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发展,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就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虽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但第二产业内部技术水平低,整体竞争力不强。制造业内部中等技术产业大约占据了半壁江山,高技术含量的所占份额有限,这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被定义为粗犷型发展的原因。第二,虽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构也有待升级。就第三产业内部构成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部门仍占据最大比重,现代服务业部门所占比重过低,关键性的第三产业部门(金融、科研)发展滞后,第三产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第三,煤电油运等前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问题仍然不少。能源结构单一,而且还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交通运输行业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待大力开发。
在社会层面上,废弃物回收体系不够健全,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的实现效果不理想。
目前我国社会对产品的整个使用过程还是“产品――使用――丢弃――环保部门装运垃圾――丢弃、焚烧、填埋等处理”。废弃物的回收体系不够健全,首先在生产厂家产品制造这个环节上没有预先对该产品的老化后如何回收进行考虑;其次在产品的丢弃这个环节上也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很多城市的垃圾桶都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个分箱,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是否真的把可回收垃圾都放进可回收分箱这个问题上,政府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消费者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次对于垃圾的处理上面,目前采取最多的还是丢弃、焚烧、填埋等方法,没有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分拣,整个经济就是简单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废弃物进入“再循环、再利用”这个重要的环节被阻断了。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也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次利用。通过分析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可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网络,实现物流的“闭路再循环”,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在这样的体系中,不存在“废物”,因为一个企业的“废物”同时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因此,可望基本实现整个系统向系统外的零排放。
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目标是要把营养物质保存在系统内部,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需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循环性。该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保证能实现物质循环。目前工业发展所依赖的石化,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但工业生产总是在不断地消耗这些资源,同时经过生产和消费这些环节后又产生大量的废物,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工业体系内的物质循环。其次是要实现合理用能。能量虽然不能循环利用,但可以根据能量品质的不同实现梯级用能,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热或利用废弃物充当能源,合理用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最后是要达到信息共享与反馈。现代社会中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可以被无限分享,信息的传播将部分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同时也是生态工业稳定发展的保证。
除了循环性之外还必须考虑遵循地域性的原则。生态工业园区要根据当地实际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产业布局和结构,达到物尽其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工业园区不是个封闭的个体,它通过生态链将周边区域内的企业纳入到整体生态工业大循环中来,使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共同繁荣。
生态工业园区实质上是一种区域规划。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其进行规划要受到多种内外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规划综合性、战略性、动态性、才能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进行。第一,要了解地方对规划的要求,调查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概况,初步论证园区建设的目的、必须性、可行性和意义。第二,建立园区建设领导机构,成员应由权威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者参加,组织实际参与规划设计的工作组,并成立专家顾问组。确定园区建设的总目标,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三,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分解,确定若干具体目标,逐步细化,列出完成总体建设目标的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并分析各任务间的关系。第四,分步骤、分区域地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具体任务的规划,其中包括园区产业定位、园区企业选择或改造、园区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生态链设计、重点专项建设项目规划、生态链网络结构等。经过有关专家对初步、方案评估后,经必要的修改,形成规范文件。第五,确定规划任务顺利进行的保证内容,一般应包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制度、有关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措施、园区建设的支持体系、入园项目的招商评价系统和园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等。园区建设的投资和效益分析,应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分析。最后就是制定项目后评价制度,以监督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生态工业园区系统框架包括企业选择、系统集成、园区生态系统建设和非物质化等四部分内容。
集成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创造性地对集成单元进行优化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关系构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从而更高程度地提升集成体的整体性能,在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集成中,以“3R”为指导原则,通过成员内和成员间的物质、能量、废水、信息等系统的集成以及园区产业非物质化方向的发展,达到园区内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影响。系统集成包括物质集成、水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等4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篇6
随着废旧纺织品服装对环境影响备受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着眼于对废旧纺织品服装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研究。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E)的多项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快时尚”风潮让消费者以更便宜的价格追赶时尚潮流,同时消费者比以往更快的速度淘汰便宜的服装,由此加剧了废旧纺织品服装对环境的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英国纺织品服装消费量达203.6万t,其中,服装消费量为125.1万t。英国大约有2650万家庭,每年英国家庭废弃的纺织品服装总量高达53.99万t。
2005—2008年间,英国纺织品服装回收量迅速增长,从2005年的32.4万t,上升到2008年的52.3万t,3年间增长了20万t。由于英国废旧纺织品服装再利用率高,同期作为城市固体垃圾而废弃的纺织品服装数量在不断减少,从2003年的116.5万t,到2008年下降到108.1万t,废旧织物的循环再利用率从22%上升至33%。
一、对纺织品服装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界定
目前英国对废旧纺织品服装的界定是以2010年12月欧盟生效的垃圾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以下简称WFD)(2008/98/EC)为依据,WFD是一个欧盟范围内的指令,每个欧盟成员需要以WFD为框架指导国内法规的制定。
1、垃圾界定
WFD将垃圾定义为:一旦物品成为垃圾,将意味着这一弃物已被充分循环利用,而且不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可能的威胁。
而织物垃圾的分类较为复杂。如果是公众捐赠给慈善商店的服装,不属于垃圾;如果捐赠给慈善商店的服装不能再销售,或者给慈善商店的织物不能再销售给抹布商,这类织物才被视为垃圾。
2、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界定
根据WFD的相关条款,再利用(reuse)是指在通过零售商店二次销售的纺织品服装,被视为再利用的纺织品服装。循环利用(recycling)是指织物可以作为落纱或碎片进行再生纤维加工后,制成新的产品。垃圾是指织物不能被再销售,或被循环利用,只能作为垃圾废弃。
通常所说的二手服装是指可以被再次穿着或使用,依据WFD条款规定,不属垃圾,即:能够被作为服装继续穿着;也可以作为服装出口销售或使用。二手服装包括:捐赠给慈善商店的织物、上门回收的织物和投放到回收银行的织物。其中织物银行回收的大部分服装是可以再利用,而不是作为循环利用的碎布材料。
二、英国废旧纺织品服装回收渠道
在英国,作为废旧纺织品服装而回收的范围较广包括:家庭织物,如衣物、袜子、床单、枕头等;床垫;地毯;鞋。
1、按照回收渠道划分
废旧纺织品服装按照回收渠道分类,包括:慈善商店、织物回收银行、上门回收、当地回收机构、家庭垃圾回收中心、学校、英国地毯回收、直接再利用。
目前,英国慈善商店协会大约拥有6800多家回收废旧织物的慈善商店。慈善商店是英国回收和销售旧织物的主要渠道。慈善商店协会还拥有织物回收银行,在英国大约有6500多家回收银行,每年回收织物的数量在6万t左右。慈善机构上门回收的织物被直接被送到慈善商店销售。括捐赠给慈善商店的织物、从公众那里回收的织物、上门回收的织物和织物回收银行的回收。表1数据是按照最终再利用途径统计,慈善机构处理的废旧织物中不包括抹布和因不能再次销售的破旧衣服。
2、按照纺织品服装再利用方式划分
通常大众淘汰衣服的主要原因是家里空间不足,再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直接再利用和间按再利用两种。
图1显示,直接再利用方式包括:将旧衣物继续在家中再利用,如用作抹布等;有的家庭将旧衣服捐赠、卖掉、或者与他人交换(包括在eBay上出售)。通常家庭之间赠送的衣物主要是童装、孕妇装、校服,交换渠道可以通过网络、跳骚市场等。目前,许多居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个人问的服装交易和赠与,在英国,每年通过互联网销售给二手市场的服装大约为1000 t。
间接再利用包括:捐赠给第三方,如慈善商店;各类回收机构,如回收企业、回收银行等。在英国,通过学校集中回收织物已越来越普遍,包括书包、校服,每年回收量在2万t规模。英国大约有1.1万家工业回收银行,每年每个工业回收银行平均回收织物量达9.23 t。
三、英国纺织品服装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现状
1、英国纺织品服装再利用现状
英国织物再利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服装交易中心早在伊丽莎白时期已经建立,例如威斯敏斯特。在20世纪末,再利用市场对于二手服装销售来说变得更加重要。
表2显示,2005年和2008年英国回收的废旧织物,按照在英国国内和海外最终用途划分为:再(二次)销售、用作抹布、循环利用(作为再生纤维生产原料循环利用)和作为垃圾填埋等4类。
其中,在英国国内,废旧织物再销售的数量从2005年的4.1万t,2008年上升到10.6万t;作为再生纤维生产原料被循环利用的织物数量从2005年的3.4万t,2008年下降到1万t;作为垃圾填埋的废旧织物,2008年为2.5万t,与2005年相比,仅增长了0.4万t。从整体上讲,在英国,废旧织物再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而传统废旧织物利用方式日益削弱,如用作抹布的数量在减少,主要因制造业和造船业的萎缩。
篇7
2012年以来,商业模式创新受到中央政府重视。总书记在十报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提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201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2013年六大任务,其中第三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中,又一次提出“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企业基本特征之一,只要开门做生意,就有商业模式。面对同样的商机,即使战略相同和经营管理能力相似,但经营效率和投资效益仍有高下之分,原因在于商业模式不同。欧美大企业十多年前开始实施商业模式创新。Mercer咨询公司 2008年研究表明,1998~ 2007年间,在晋级《财富》世界500强的 27家企业中,有 11家认为成功关键在于商业模式重构。1980~ 1997年期间,标准普尔 500公司的股票市值年均增长 12.3%;市场份额领先的大公司,股票市值年均增长只有 7.7%;而商业
模式重构后的公司,股票市值年均增长23.3%。
2008年,IBM对企业首席执行官调查表明:商业模式重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共识。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首席执行官都认为公司商业模式需要调整;三分之二以上的 CEO认为有必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风险投资界更是很早就关注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公司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兼董事合伙人 Higgins在谈到自己从业二十年的成败体会时说:回顾我们公司的发展,我们每次投资失败都因为技术问题,而每次成功都归于新商业模式。不少新兴企业一开始就重视商业模式创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因为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改变了产业链价值分布、企业边界、运营条件和成本结构。不少企业面临增长瓶颈,或者规模收益递减,或者陷入红海。一些企业技术领先、战略清晰、管理到位,行业地位名列前茅,也不差钱,拥有众多竞争优势条件,但却没有获得与行业地位相匹配的经营 业绩和投资价值。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仅从战略、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调整改善,并不能有效消除成长瓶颈,摆脱成长困境,此时,需要考虑调整优化甚至升级重构商业模式。确实不少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摆脱了红海,突破了增长瓶颈,实现有效益的增长。
二、什么是商业模式?
创新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界定商业模式概念,给出商业模式的准确定义。但如何定义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业界和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这些定义或者相当抽象含糊,难以在现实中描述刻画出来。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价值主张、价值传递和价值分享”;或者定义的内容比较局部,不能反映全貌。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盈利的方法;或者给出的定义含有战略、价值链和运营方面的内容。例如,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包含价值主张。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S公司创立于 2003年,是全球领先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先企业。公司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大型连锁超市。因为为了保证用户满意度,每天需要长时间开灯照明,24小时开启冷气,用电量大;同时,超市拥有大片闲置房顶,是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绝佳对象。
但全部超市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需投资 10多亿美元,用户心有畏惧,不愿意投资。S公司本身轻资产,没有足够的抵押筹集这笔巨资。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解决方案:S公司与用户签订 10年以上购电协议,电价不超过普通电能。融资、设计、安装、管理和维修等都由S公司负责。S公司自身不承担设施的投资和运营费用,也不拥有这些资产,而是通过金融合作伙伴募集项目资金,将“电力购买协议”打包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实际拥有太阳能设施。S公司的收益来源包括:出售光伏装备盈利,提供整合的太阳能服务—太阳能电力生产,产量保障服务,太阳能设施监控服务。实现运营专业化、资产轻量化、收益多样化。
S公司的解决方案可以由图(1)描述出来。
如果投资者不满足于固定收益,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并且资本提供者处于强势地位,融资合约还可以调整。例如,可以给予投资者转股权,或者下一轮 VC融资时优先认购权……
对上图,我们如何给出一个名称?显然,上图描述的不是战略,也不是经营管理。而是一个由用户、技术提供者、资本提供者以及政府在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交易结构的参与者各献其能——提品服务或者资源能力,各得其利。
因此,我们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利益相关者即交易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力、产品及服务提供者。交易主体可以是有着完整业务活动和组织架构的企业,甚至集团企业,也可以是专业化的碎片单元。例如,专业工作室甚至个人。
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内容见图(2):
商业模式的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定义,打开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法律边界、组织边界和治理边界。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角度考察企业,我们可以发现从战略、营销、组织等角度难以观测到的很多差异,企业利益相关者及交易结构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为了增进理解,再举一例。
某航空公司为了提高客户黏性,除了常规的里程累计积分奖励外,还给 6折以上机票乘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实现这一服务?显然,航空公司自己买车雇司机和管理是最差的解决方案。图(3)是该航空公司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图(3)展示了航空公司、旅行社、车行和司机之间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内容。各自提供资源能力,通过交易,彼此增值。航空公司拥有客户资源和机场载客运营特许权;旅行社拥有管理能力,获得航空公司运营授权后,还拥有运营车辆车身广告权;司机拥有运营能力。
三、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体现在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整和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上。创新商业模式,首先需要理解着眼点在于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包括:提高收益,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同时,有助于企业自身提高进入壁垒,保护价值空间。
好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利益相关者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易结构安排,相互耦合,提供比传统商业模式更好、更高的系统集成交易价值,还可以提高进入和模仿壁垒,有效锁定、增强现有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及其资源能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从企业层面入手。
再生银行: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创始人是两个年轻小伙子:帕特里克 ·菲茨吉拉德和罗恩·高南。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获得了 4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已将业务扩展到了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新泽西等 6个州的70多个地区。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政府支持下与环保机构合作或收购整合环保机构。申请政府补贴,作为启动资金,建立回收分类垃圾高科技体系——公司向居民免费提供一个垃圾桶,用于投递可回收垃圾。垃圾桶底部装有 RFID标签,记录该户居民的数据信息。回收垃圾箱的卡车尾部装有一个RFID检测装置,在垃圾箱被清空时,会自动获取居民的 ID号码。
住户每投递 10磅可回收垃圾,再生银行就向住户支付 5美元。每天支付一次,划到专门为住户开立的银行卡上。住户拿银行卡可到参加该创意计划的商家消费。商家从持卡住户的消费中获得利润,拿出其中利润的 30%支付给再生银行。再生银行将每天获得的垃圾卖掉获得收益;同时获得政府每年 1200万美元补贴。
显然,再生银行构建了一个包括:政府、环保机构、居民、银行和商家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
飞格达电子公司:一家专业从事液晶显示屏(LCD)及液晶显示模块(LCM)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从 2005年 1月创建至今,LCD市场利润微薄,与飞格达同时成立的一家公司,投资 5000万元,如今却经营惨淡。飞格达当初投资 100万元,却做成这个领域的第一名。飞格达如何实现的?
首先分析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2006年的 LCD和 LCM市场,黑白屏大行其道,由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很多制造商开始准备撤退。当时,飞格达电子研发出了假彩的 LCD和LCM,这明显领先于市场主流的黑白屏。但是,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做下去的话要采取什么样的做法?经过飞格达的分析,当时市场存在四类“利益相关者”:终端产品 MP3组装商、设计公司、各种零配件制造商、客户。飞格达属于其中的零配件制造商。那么,这四类相关者在当时是什么关系呢?
(1)“产品组装商”收集“客户”的需求,并向“设计公司”提设计要求;
(2)“设计公司”选取各“零配件制造商”的零配件,组合设计;(3)“产品组装商”根据“设计公司”的方案,向“零配件制造商”选取零配件,然后组装成品后销售给“客户”。
这里,“产品组装商”占据支配位置,就像是树干,而“设计公司”和“零配件制造商”,则分别像是两个树枝,处于被动的受支配位置,很难做大,成长性有限。同时,由于 LCD和 LCM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看淡。
构建新的交易结构:首先,飞格达利用本来就不充裕的资金,以较低的价格吸纳原材料,积极增加库存,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大缩短了交货时间。当时行内通常的交货时间是 15天,飞格达则把他缩短到 3天(最快可达到 1天),这样就为第一个利益相关者——“产品组装商”带来了更快的市场反映能力,业务量也迅速增加。这使飞格达的资金周转效率大大提升。和竞争对手资金一个月周转一次相比,飞格达可以达到一周一次,利润增加,现金流也更加充沛。那么增加库存会不会占压大量资金?原来,飞格达对“产品组装商”的应收账期,和对供应商的应付款账期,都是 30~ 60天,这两部分可以做到相互抵消。
接下来,如何与第二个利益相关者——设计公司建立新的交易结构呢?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汰和积淀,MP3市场的 LCD和 LCM设计已经达到了标准化水平,这给飞格达电子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飞格达制作了几十种标准的产品样本,分发给二十几家设计公司,和他们订好协议:假如在设计中采用飞格达电子的产品,那么,最后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提成。
在别的公司准备退出,而且从来就没有过提成先例的情况下,飞格达建立了和设计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结构。
经过这样的模式转换,飞格达将市场变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业务系统,其在MP3市场的份额也扶摇直上,从以前的无名小卒变成了行业老大。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飞格达电子承包了一家以前在东北做黑白屏的工厂,还准备通过融资,收购利润丰厚的上游原料供应商——玻璃厂,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条。
我们可以玩味这两笔交易,采取承包的手法消除了潜在的产权问题,又不会带来重资产运营的风险;而收购玻璃厂,则为公司后面商业模式的继续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新的战略选择。
优劣,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
飞格达电子之所以能够在进入门槛低、竞争程度激烈的低层级竞争行业中享受高增长,除了其把握市场趋势的眼光,还在于其独到的看问题角度,从利益相关者而非竞争对手角度出发看问题。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市场格局,看到的是各个主体在自己的利益驱动下有可能形成的合作关系,以及相应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运动;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出发去看市场格局,看到的则是主体之间的争夺关系,以及相互博弈的格局。
飞格达电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考虑到了“利益相关者”各自的立场,把自己的利益一部分分给了合作伙伴,从而促进了整个市场更为充沛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运动。这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说是不值得的,因为丧失了一部分的利益,而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说,却是形成了良性的市场循环,做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因而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还可以从业务环节入手。
雷士照明的加盟店模式:1998年创立后 10年,成为行业老大。雷士照明当时有上万个竞争对手。创始人决定发展加盟店,建立品牌和渠道。连锁加盟是一种成熟的扩张模式。但企业与加盟商的交易模式可以差异很大。通常的做法是收取加盟费。但雷士对符合条件的加盟店,不但不收加盟费,反而倒贴三万元补贴其装修和样品展示费用,并给店员发基本工资。同时,设定进货量,例如,要求第一单进货不少于 10万元。同时,雷士照明还给加盟店提供增值服务。例如,缩短交货期。一年内开 300家店。
新型复印机销售模式:20世纪 50年代中期,美国商业复印市场上有两种复印技术:光影湿法和热干法。这两种复印方法产量低——平均每台复印机每天只能复印 15到 20张,90%的复印机每个月的复印量少于 100张;质量差——复印件也不能持久保存,并且很脏。当时复印机厂家盛行的做法:对复印机设备用成本加上一个适当的价格卖出——售价 300美元左右,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对配件和耗材单独收取比较高的费用。
Chester Carlson发明出了一项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令人惊奇的复印新技术——静电复印术。基本原理:利用静电把色粉印在纸上。用这种技术复印出来的复印件是干的,并且页面既干净又整洁,复印的速度也非常快,每天可以达到数千张,远远高于当时采用前两种技术的复印机。
Carlson找到了当时的IBM、柯达、通用电气等大公司,希望合作把这项技术商业化。这几家公司经过评估,认为缺乏商业价值。Carlson后来找到Haloid公司总裁Wilson,获得对方认同。两人一起发明了静电复印机。但每台复印机的生产成本高达 2000美元!如何才能让客户为这种高质量的新技术产品支付这么贵的价格呢?
Carlson和 Wilson设计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将复印机以较低的租金租赁给客户,每月复印张数低于 200张不收取费用,超过 200张,每张收取 3美分。
嘉兰图:一家工业设计公司。传统模式是按项目一次性向客户收费。一个项目从十几万到上百万元。嘉兰图采用新的交易结构。设计新产品并申请专利,并将专利授权给其他企业,收取授权费。例如:一款老年手机,功能简单实用,如按键较大,屏幕颜色对比强烈,手机最下方还设有“儿子键”和“女儿键”,可直接拨通儿女电话。当时没有任何公司推出有年龄特点的细分产品。于是,嘉兰图为该产品申请了专利,2009年将它授权给一家品牌商,在指定区域销售。从每一部手机中,收取一笔授权费。为了控制客户不如实提供销售数量的行为风险,嘉兰图要求自己负责手机的芯片采购。这样,产品越畅销,嘉兰图收入就越高。2010年,公司从该手机获得的授权费近 1000万元。
企业发展有五大元素:战略定位,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商业模式和金融。中小企业优势资源能力不足,更需要重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强化和保持有限的有效优势,把关键劣势、无效优势和资源等通过寻找具有互补性的利益相关者和重构交易结构,转化为有效优势,这是企业获得持续优势的有效途径。
篇8
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但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取得的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相比之下,韩国政府在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方面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从韩国对生产废弃物和居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两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了韩国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制度、措施和具体做法,以期对我国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韩国;废弃物;循环;经验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1.issn1.1672―3309(x)2010.08.1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8-50―03
韩同是发展循环经济较早的国家之一,通过各级政府、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共同努力,韩国的循环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川方面,韩国政策有力,技术领先,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有目共睹。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及其效果却差强人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韩国在废弃物治理和循环利用的经验,对我同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各主体在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角色
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韩国实行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明确规定中央政府、各级政府、循环利用企业以及消费者在废弃物再利用过程中的角色(如表1)、责任明确了,各个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体各司其职,不仅易于管理,而且有利于责任的划分和追究。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关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而而,应当实行政府主导。下而从生产废卉物和居民生活废弃物的角度,分别探讨韩国政府在废夼物循环利用的经验。
二、企业废弃物管理政策
韩同较早实行“废弃物预付金制度”,按照规定,企业必须首先按其出库的产品的价值缴纳一定比例的资金,最终依据该产品废弃物数量再部分返还之前所缴纳的预付盒(例如表2)。起初返还资金,与预付金比例较小,效果不太显著,后来政府将返还资金所占预付金比例提高到40%―50%,这大大激发了工业的积极性。而预付金未返还部分用于废弃物的处理及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开发。在此制度的推动下,废弃物再利川率大幅度上升。
“废弁物预付金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文现废_弁物的再生利用。近几年,韩国将其改为“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即从限制废弃改为再利用,规定生产企业对纸盒、金属罐、玻璃瓶、合成树脂等4种包装材料以及家电、轮胎、油、日光灯、电池等5种产品必须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同时回收、再利用数量必须达到政府规定的比例,否则企业将会被处以回收处理费用1.15-1.3倍的罚款。生产单位在实施“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时,采取3种形式回收和处理废弃物。
1.生产单位自行回收和处理废弃物,回收处理费用自行负担。
2.成立“生产者再利用事业共济社”,也就是生产者将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转移给从事这类活动的合作社,依据废弃物的品种,论重量交纳分担金。例如,合作社回收废报纸后交给造纸厂,造纸厂严格把关后,将现款付给合作社。如果交来的废旧报纸中掺沙或加水增加重量的话,造纸厂有权拒收,并向有关机构告发。作弊者不仅被重罚,严重的则被吊销执照,丢掉饭碗或坐牢。
3.生产单位与废弃物再利用企业签订委托合同,按废弃物的数量交纳委托金,由后者负责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目前,韩国80%-90%的生产单位采用第二种形式回收和处理废弃物。回收处理废弃物的合作社有11家。遍布全国各地。
同时,为了推动和保障“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能够落到实处,韩国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资源再生公社”的公营企业,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的实施。“资源再生公社”依据有关管理章程,通过抽查和现场调查等形式,堵塞废弃物循环使用中的漏洞。如果生产企业一旦被发现违反“废弃物再利用责任制”,将会被课以最高100万美元的罚款。自从设立了资源再生公社并实施管理监督以来,韩国废弃物品循环利用率提高了近6%。节约了可观的资源。此外,资源再生公社还广泛募集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以及进行循环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
在以经济利益为驱动进行强制性管理的同时,韩国还注意引导企业自觉、主动地遵守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排放的“企业废弃物减量化制度”(该制度主要适用于纤维制造业等14个排放指定废弃物的行业和每年排放其他废弃物超过1000吨的企业)。政府鼓励企业制定减量排放计划,设立相关部门对计划进行管理和监督,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技术诊断和指导,以确保企业减量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对那些减量计划顺利完成且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对于含有有害、有毒物质或回收利用比较困难的废弃物,韩国政府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考虑到此类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韩国实行了一项专门针对特定废弃物的“废弃物负担金制度”,规定对杀虫剂容器、化妆品玻璃瓶及防冻液、口香糖、婴儿尿不湿、香烟、塑料制品征收一定数额的“负担金”(如表3),控制此类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负担金的收入可用于补贴特种废弃物回收处理。
三、居民生活垃圾处理
在促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方面,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1996年韩国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了减少食品垃圾的总体规划设计:1997年制定了《关于食品垃圾收集运输和分类收集的标准规定》;1998年制定了《1998年至2001年的食品垃圾循环利用的规划》;2004年又制定了《2004年至2007年食品垃圾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的规划》;2005年1月起为促进循环利用和食品垃圾最小化,控制直接垃圾填埋,制定了《食品垃圾综合规划》和建立《新的食品垃圾最小化和循环利用规划》;2006年又制定了在政府监督执行下的《2006年至2010年循环利用和食品垃圾最小化综合规划》。
针对居民生活垃圾品种繁多难于分类、管理分散监督困难的特点,韩国政府实施了一种叫“垃圾终量制”的措施,即居民要对排出的废弃物和垃圾负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以减少丢弃和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起初,韩国曾实施按户收取定额卫生费的办法,但事实证明效果不好。之后,韩国政府推行了法定卫生塑料袋,规定每个地区的政府都分别委托生产本地区的卫生塑料袋,并印有本区的标记,通过商店销售给居民家庭。居民使用本区的卫生塑料袋为法定义务,不得违反。同时,卫生塑料袋所装的生活废弃物和垃圾必须分类,否则将退回给丢弃者。改为居民购买和使用卫生塑料袋后,如果居民丢弃的垃圾越多,使用卫生塑料袋越多,为此花的钱便越多。短短几年,韩国全国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的排放量比实施这种制度前减少了40%。这种做法可谓一举两得,居民将废弃物和垃圾分类,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回收和重新利用,销售卫生塑料袋所得资金,还可用于环境保护和不可回收废弃物的处理。
变“废”为“宝”,积极利用各种技术将生活垃圾资源化。韩国政府在首尔的金浦首都圈垃圾填埋场建设一座50兆瓦的沼气发电厂,其发电量可供18万户居民家庭使用,每年可创造500亿韩币的收益,,在取得建设这座发电厂经验的基础上,各地方政府陆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规模,建设沼气发电厂。2006年12月12日,利用垃圾场沼气发电的世界最大规模的50兆瓦级发电厂在韩国竣工投产。到2007年年底,韩国各地已建成沼气发电厂40多座、沼气供暖站近60座。
篇9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较为严重。为保持、增强建筑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并做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1、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设计、施工,到日常使用都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1]。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2.1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将绿色管理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2]。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中融入“绿色”的概念,注重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内始终坚持“绿色”这一主导原则,采用一系列有效并可操作的评价、控制、分析实施等方法,注重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使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节约能耗、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2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从环境、资源、生态、经济、管理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就环境学角度,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使得工程建造活动达最小的污染程度,甚至达零污染;就资源学角度,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改变传统建造模式中对资源的浪费,努力实现对资源的适度、综合和充分利用;就生态学角度,对项目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建造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造成破坏;就经济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管理学角度讲,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尽最大程度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安排和组织,提高组织效率;就社会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体。总之,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将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世界进入生态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3、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绿色建筑是追求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3],为最大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应就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阶段全方位进行绿色项目管理。
3.1决策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重在确定项目定义。注重场地选址,合理选择建设用地,避免建设用地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用地量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避免建设在有污染的区域,如大气质量、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土壤化学污染等;尽量有效利用周边现有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
3.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应对决策阶段提出和确定的“绿色”原则和要求进行衔接和细化。应重在:
(1)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合理控制建筑的规模、单位容积和面积,降低能耗;在材料选择上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结构材料,节省资源;尽量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通风性能,优化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并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合理确定室内热环境参数等,提高室内健康、舒适程度的同时降低在交付后使用中的采暖和空调负荷,缩短能源系统运行时间,减少能耗;保证冬季居住建筑室内充足的光照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2)在室外工程设计上:加强绿化和园林工程设计,有效发挥绿化的作用,保证二氧化碳固定量,改善微环境;小区道路设计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及交通噪声的影响;尽量减少光污染。
(3)在材料与资源利用上:尽量降低建筑物所用建筑材料对天然和矿采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促进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鼓励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旧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3.3 施工阶段
基于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筑施工过程周期较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而且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较大。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倡“清洁生产”,实施“绿色施工”,提倡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1)施工阶段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施工活动对施工场地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现场占用土地的地块选择、总平面的布置、弃土的堆放、不可再生利用废弃物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大气环境影响,如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的管理,加强围挡,降低运输影响,降低废气的排放;降低施工现场噪声的污染,如从声源上、空间布置、噪声传播途径、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等渠道等降低噪声;降低施工现场对水的污染,加强对施工雨水、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工程污水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周围区域的光污染,如对电焊、大型照明灯、夜间施工光线等控制;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人群的安全隐患。
(2)施工阶段应注重能源的利用与管理。尽量节约能耗,如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杜绝无谓的浪费,利用先进、高效的设备与产品、改进施工工艺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重能源优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施工阶段应注重材料与资源的消耗控制。尽量节约材料,如改进施工工艺、缩短工期,维护好周转材料,尽可能回收建筑废弃物,临时设施尽量利用原有建筑或使用便拆卸、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材料选择上,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建材,严格控制施工辅助用材料的有害元素限量;注重资源再利用,加强施工废弃物管理,尽量就地取材,减少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施工阶段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5)施工阶段要保护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做好现场管理、卫生防疫等。
3.4 验收与运行管理
规划、设计阶段的乐“绿色”理念、技术策略和措施在贯彻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和使用中体现出来的,可通过竣工验收和检测进行评估和总结。同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管理也直接影响到“绿色”效果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重在建立可靠、高校的绿色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管理队伍。
(1)绿化。制定绿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状态和成活率,考虑使用没有或者降低环境污染的绿化管理技术。
(2)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制定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案,人性化布设垃圾收集设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不影响环境;尽量分类储运;储运过程无遗散,无恶臭;加大生活垃圾回收比例。
(3) 节水管理。可加强节水、环保等技能和知识的宣传;对供水系统定期进行检测;实施节水灌溉措施等。
(4)节能管理。制定有效的节能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用户节能意识,建立良好的用户节能激励模式。
4、结语
为更好实现现代化的“绿色”管理,更好打造绿色建筑,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彻底摆脱传统生产经营“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观念,,并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和措施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M] .2011.8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工业园;DSD双元回收系统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之后,发展循环经济便被各个国家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最现实的选择。以德国、日本、美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循环经济的政策,并推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严峻、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因此,深入分析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将循环经济定义为“在生产、流动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能够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污染物排放。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的控制转变。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社会、区域和企业几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
1.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丹麦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它形成了一个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所有企业通过彼此利用“废物”而获益。其中五个主要参与企业为: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丹麦最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斯塔托伊尔炼油厂;济普洛克石膏墙板厂;诺沃诺迪斯克制药公司(生产医药和工业用酶,是丹麦最大的制药公司);一个土壤修复公司。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卡伦堡工业园区通过以上循环经济的实践,使得工业污染降低了,水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减少了,但利润却得到了提高,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卡伦堡工业园的发展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工业园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工业园是在具体制度安排下,在卡伦堡地区特定的资源背景下,在特定的企业技术经济关系下形成的以闭环物质流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范式,
2.德国的社会层面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最早、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保运动中,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当时,德、美等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装备和精密化程度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其循环经济的发展自觉不自觉地都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为重点。德国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与转移,因此又被称为“垃圾经济”。 德国的废弃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其典型代表,即包装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1990年9月,德国95家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建立了双元回收系统,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回收者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分送到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收的则送返制造商,已1.6万家企业加入了DSD系统。政府只规定回收利用的任务指标,其他一切均按市场机制运行。该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不仅带来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应,且为社会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3.美国的循环消费模式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较早,国民的环保意识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观念较强。
早在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定垃圾处理方案》,并要求各州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计划,加强对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目前,有近50%的州对固定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各州还成立了再生物质利用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开设网站相关信息,鼓励人们购买使用再生物质产品。美国的旧货交易模式在循环消费方面更具有典型性,其主要形式有庭院甩卖、旧货市场、商业网站或政府支持的网站进行的旧货买卖,成为西方社会很典型的循环消费模式,对许多国家发展循环消费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循环消费和闭路多环生产是相得益彰的,闭路多环生产过程是尽量减少生产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消费之后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然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产品, 还必须通过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来实现, 消费者在排放废弃物时就应考虑到为回收和再生利用提供便利条件,比如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卖给废品收购站,或者对垃圾进行分类堆放, 便于再生资源部门分别处理和再利用。
4.日本的立法推进模式
日本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目标,原因是二战后日本实行“追赶型”和“赶超型”经济,但高增长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同时日本作为岛国,资源匮乏。为了谋求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日本政府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代之以抑制废物产生、废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并构筑起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日本在21世纪初提出了“环境立国”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循环经济法制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可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专项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等。在法律体系的推动下,日本致力于建立循环型社会,形成三大资源再生系统子系统,即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和无害化处理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实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三、国外循环经济模式的启示
1.结合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切入点
发达国家多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切人点和发展目标,并由此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总体来说,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展道路,德国、美国等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保运动中,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其循环经济的发展都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为重点。日本则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目标,日本政府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代之以抑制废物产生、废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并构筑起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
我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做法,必须认清当前自己的国情和经济现状,正确理解中央对循环经济的功能定位,选择适合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石磊认为,基本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际环境不同,这都要求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加强废物的循环,更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等前端因素。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企业的外部性和社会公平,因此,需要将强制的外部约束力和内在利益的驱动结合起来,因而,通过立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德国采取先在个别领域逐步建立一些相关法规,随后才出台整体性循环经济法律的立法步骤,经过实践,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合理的法律体系。日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立法办法,三个层面的法律法规集中体现了“三个要素和一个目标”,即减少废弃物、旧物品再利用、资源再利用以及最终实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目标。
3.构建激励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也是污染的主要源头,循环经济应从企业抓起。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与企业的效益原则是一致的,尤其是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显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统一的,企业是有动力开发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可以借鉴丹麦的工业园区模式,构建经济循环体,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4.倡导绿色消费,转变消费者意识
绿色消费实质上是指以可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绿色消费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使消费的结果不致危及人类后代的需求。该制度鼓励适度消费,不铺张浪费,以减少生活废弃物的产生;使用包装简单、可重复使用的耐用产品,或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产品;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消费产品。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